《凡尔纳传》作者:儒勒·凡尔纳-16

一位年轻的见习水手戈德弗雷终于追上这支旅队;很奇怪,她觉得这位见习水手很像约翰·布拉尼康。相互关切使这位青年跟因生育而身体虚弱的母亲联系在一起。  兰·伯凯几经周旋,到达澳洲中部,在布拉尼康夫人旅途中的预定地点找到了她。多莉因重新见到珍妮而高兴,同意让伯凯夫妇加入远征队。  在穿越大沙漠时,布拉尼康夫人及其一行经历了种种不堪设想的危难,个个精疲力竭,正要达到目的时,却遭到一场西蒙风的猛烈袭击。兰伯凯趁机背叛;他鼓动黑人护送队逃跑,带着驮载粮食的骆驼和赎身金,到达了印达斯部落,并使约翰·布拉尼康获释。他随即想杀害约翰·布拉尼康,幸亏一队值哨的警察及时赶到,救出了布拉尼康夫人及其同伴,解除了杀人犯的武装。前去侦察的戈德弗雷突然出现,向约翰·布拉尼康揭露了伯凯的背叛行为。一颗子弹给我们了结了这个无耻之徒。至于珍妮,她被丈夫严重击伤,大伙找到她时,她已经奄奄一息,临死前,她终于吐露了真情。原来,戈德弗雷正是布拉尼康夫妇的儿子,是多莉在精神错乱期间生的。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这部小说重点介绍的是澳洲,它表明作者对这个大陆非常熟悉。尽管在某些方面跟《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有些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格列那凡爵士只是横贯维多利亚省,而布拉尼康夫人冒着生命危险,从南至北踏遍了整个澳洲;她所走的路线不仅不同,而且更长;这条路线迫使她经受穿越大沙漠的各种考验。对于这位女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个真正的锻炼机会。多莉的确具有非凡的毅力,她的女性特征仅仅表现为她对约翰的爱情和她的母性本能。  格列那凡夫人无疑具有直觉感受的女性品质,但布拉尼康夫人除这些品质以外,还有决心,有明敏的智慧。珍妮的主要特性恰恰是缺少这些品质,作者刻划这位不幸女人的性格,是否要让她跟布拉尼康夫人形成鲜明对照?  作者在寄宿学校的那位女教师,曾因当船长的丈夫在海上遇难而悲痛欲绝。他是否记起这位女教师而构想出这个故事来呢?这很难说。他在听到桑班夫人哀叹时,还是一个年纪幼小的孩子。索菲后来曾跟他谈起过那位不相信自己成为寡妇的女教师,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以发挥,使对这个故事的记忆重新浮现在他的脑际,这种假设无疑更容易被人接受。  有人认为,多莉生了孩子而自己竟一无所知,这显然不大真实;可是,作者非常明确地指出,她整整四年一直处于“无意识”状态。这是因受到精神打击而丧失理智;问题是,这种事情有没有可能?一位精神病科医生肯定地答复我说,这是有可能的。  不管怎样,这部小说是一部好小说,人们都乐意接受书中离奇曲折的描写。  1892年发表了一部相当古怪的小说:《喀尔巴吁城堡》。  拉·斯蒂拉是一位才情横溢的歌手。她的歌喉常常唤起听众的热情。而且她长得美;她甚至“美貌绝伦,披着一头金黄色的长发,长着一双闪闪发亮的乌黑、深邃的眼睛,容貌端庄,肤色红润,用伯拉克西特列斯的凿子兴许也雕琢不出这样的身材。一位卓越的艺术家从这个女人身上充分体现出来了。”  一位欣赏者每场演出都到场,对她那“极其雄浑”的歌声百听不厌;他像影子一般从这个城市跟随她到那个城市;这个神秘人物——戈尔茨男爵的出现使她实在难以忍受。  路经那不勒斯的年轻漂亮的泰勒克伯爵亦为这位艺术家的才情、尤其是为这位女人的美貌所倾倒。他狂热地爱上了她,并提出要跟她结婚。  拉·斯蒂拉“这位能用各种音调声情并茂地表达温情,歌唱灵魂中最强烈的情感,而其心灵却从未体验过这些情感的影响,”只希望“在艺术中生存、仅为艺术而生存”的伟大的艺术家,居然心甘情愿地接受了他的求婚。这位年轻伯爵所拥有的财产将使她能离开舞台,摆脱那位成无价纠缠不休的戈尔茨男爵。关于这桩婚事的流言迅速传开,拉·斯蒂拉最后一场演出的消息也公布出去了。观众为此而悲伤,男爵为此而气愤。  告别演出正在进行;拉·斯蒂拉的歌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动人。但一看见她所憎恶的戈尔茨男爵突然出现,这位艺术家一下子吓呆了。她心绪麻乱;这时,她正在演唱Orlando的最后乐章,但唱到“Innamorata,mio cuore tremane.Voglio morire……”时便嘎然声止。  她倒在台上,因胸部的一条血管绷断,当即死去。戈尔茨男爵给他的情敌留下一封带威胁性的信,“杀害她的是您!……您该倒楣了!……”然后便远走高飞。泰勒克伯爵整日躲藏在他的家族城堡中,过着一种悲戚忧伤的生活。他头脑里经常出现那位亡人的形象。过了几年隐居生活后,为了排遣内心的痛苦,他决定去作一次旅行。到了喀尔巴吁地区后,他到一间乡村客栈要求借宿。他听说那座倾颓的城堡常有鬼神出没,当地居民终日惶恐不安;在这座城堡里的确经常发生一些古怪现象,各种声音甚至一直传到客栈大厅。这位旅客对这些迷信不以为然。  一个年轻的森林看守人、法官科尔茨的女儿的未婚夫,在当地一位很有胆量的人的帮助人,打算去察看一下这座旧城堡;他刚到达吊桥便受到一股神秘力量的袭击,因而半身麻痹、颓然欲丧地折回来了。至于他那位同伴,竟呆立原地无法动弹。弗朗兹·德·泰勒克意欲亲临现场,好让城惶诚恐的村民放心;当他听说这座城堡属于他的情敌、已失踪多年的德·戈尔茨伯爵时,他侗然不知所措。他似乎觉得,自己插手此事显然不大合适。正当他朦胧入睡之际,他听到了拉·斯蒂拉的歌声。他不再踌躇了。  就这样,他上路向高踞于一座陡峭的山岗顶上的旧城堡走去。走近城堡时,夜幕降临了,他在城堡的土台上隐约发现一个身影;这是拉·斯蒂拉的身影。他丝毫不怀疑这位艺术家依然活着,不过被控制在男爵的手中;吊桥落下来了,他没片刻犹疑,立刻向城堡冲去;刚走几步,吊桥升起,折向一条暗道。他成了喀尔巴吁城堡的囚徒,在幽暗坠道的迷宫中迷失了方向。  经过许多周折,他终于透过一条罅隙,看清一间破旧的小教堂的内部。戈尔茨男爵正在教堂里跟他的死党奥尔法尼克闲聊。奥尔法尼克是个怀才不遇的发明家,他通过电来产生各种神秘现象,以便将过于好奇的村民远远吓走。秘密架设的一条电话线,使男爵随时听到客栈里的顾客的谈话,还可以让村民听到各种他认为合适的声音。  从德·戈尔茨和奥尔法尼克在小教堂的交谈中,弗朗兹不仅了解到他们的发明秘密,而且晓得这两个家伙已经决定在他们逃走后,把即将受到警察袭击的城堡炸掉。为防止德·戈尔茨在逃走时省似乎失去理智的拉·斯蒂拉带走,弗朗兹千方百计模人一间客厅,发现男爵正独自坐在圆椅里,面对一个舞台。拉·斯蒂拉在舞台上出现,正在演唱orlando的最后乐章哩。  年轻的伯爵向拉·斯蒂拉冲扑过去;拉·斯蒂拉双目炯炯地盯视着他。这时,德·戈尔茨捡起他的情敌掉落在地的匕首,大喝一声“你竟敢从我手里把她夺走”!随即用匕首向拉·斯莱拉的心房刺去;随着一只镜子被击碎的响声,艺术家也消失不见了。原来,这不过是一幅图像!  罗尔多夫·德·戈尔茨又说出一句令人费解的话:“拉·斯蒂拉再次从弗朗兹·德·泰勒克的手中逃脱了……但她的声音……她的声音永远属于我一个人。”  说时迟,那时快,他抓过一只匣子,用双臂紧紧抱住,迅速地冲出大厅;恰在这当儿,一位袭击者鸣枪,子弹将这只匣子击碎了,男爵极度失望,边逃跑边嘶嚷:“她的声音,她的声音,他们给我砸碎了她的声音!”原来,这个声音是一种录音!  预定的爆炸发生了,喀尔巴吁城堡变成一片废墟,德·戈尔茨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受害者。奥尔法尼克及时地逃脱了;弗朗兹成了疯子,口中喃喃有词,不断重复orlando最后乐章的歌词;奥尔法尼克把拉·斯蒂拉的录音让给他,当他听到这位钟爱的女人的歌声时,他终于恢复了理智。  当然,这是一部爱情占主要地位的小说。弗朗兹狂热地爱上拉·斯蒂拉,而且一直热烈地爱着她;他所爱的是拉·斯蒂拉本人,如果说,他因听到她的歌声而恢复理智,那是因为这歌声使他想起他的心上人。  罗多尔夫·德·戈尔茨并不爱作为女人的拉·斯蒂拉。他同样一直热烈地爱着她,但他所爱的是她那作为艺术家的才华。这位男爵是个纯粹的音乐迷,他爱的是一种歌声,“听不到这歌声,他简直无法生活下去。”  作者在这里故意设置了一种对立。我们知道,这种对立就是对音乐的爱好。从儿童时代起,他在家庭生活中便觉着这种对立的因素;他的几个妹妹都是出色的钢琴手;安娜掌握了相当高超的技艺,儒勒和保尔也是钢琴手,他俩同样具有朴实的禀赋,并因声乐突出而被列入圣斯塔尼斯拉斯教会学校的获奖名单;晚年,保尔还兴致盎然地谱写了不少优美的乐曲。在巴黎读书时,儒勒·凡尔纳的亲密朋友是个音乐家;伊尼亚是音乐戏剧学校的阿莱维的弟子,后来又当了复布里埃的音乐教师。  我们曾经见到过这两位年轻人进行合作;那时,儒勒·凡尔纳当伊尼亚的歌剧剧本作者。这种合作是相当密切的,文学家甚至无拘无束地给音乐家标明各种声部的音域。1859年所作的对《苏格兰之行》的朗诵表演表明,那时,这两位朋友的兴趣是一致的,他们并不欣赏威尔第的《行吟诗人》中的某些部分,倒是喜欢苏格兰民歌的纯朴旋律。  那个时期,儒勒·凡尔纳似乎受到伊尼亚的影响。在他眼里,伊尼亚享有器乐专家的威望,因而两人很容易地便对莫扎特和贝多芬表示一致赞赏。  1859年,古诺创作了《浮士德》。这出歌剧将声乐和器乐有机结合,从而成为戏剧音乐创作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我家里的人告诉过我的是准确的话,儒勒·凡尔纳起初对这种套式似乎感到大惑不解,他曾经说过,“这就产生太多杂音啦!”这就是说,据他认为,器乐的响度有损声乐的微妙变化。我们不禁会问,这种粗浅的见解是否归因于他经常跟伊尼亚接触?对于新鲜事物,伊尼亚比他的这位朋友显然更不开通;后来,儒勒·凡尔纳不仅将古诺看作是一位大师,而且,1861年在巴黎初演《坦努塞》时,他甚至对瓦格纳表示拥护。同一年,他跟伊尼亚一道到丹麦作了一次旅行;归来时,音乐家创作了一部歌剧《汉姆雷特》,这部歌剧具有与瓦格纳唱反调的特点。1863年,文学家在创作《地心游记》时,故意让将阿克赛带到冰岛的那艘船沿赫尔辛格海岸航行。他给这艘将他的主人公送去作那次神奇探险的船取名为“女武神”号,是否特意向1860年在巴黎作非正式试演的那位德国作曲家的这部作品表示敬佩呢?在1867—1868年发表、但1865年便开始创作的《格兰特船长的女儿》一书中,他对瓦格纳的态度更加鲜明,干脆称他为“末被赏识的天才”。  他后来对瓦格纳的尊崇变得没那么热乎,这是显而易见的。1898年,他在《机器岛》中,在列举伟大的作曲家时仍提到瓦格纳,但他接着又说,“对于瓦格纳的狂热正在减退下去。”瓦格纳对1870年战争所采取的态度是否成为这种疏远的根源?这无非是一种思想演变。这种演员所包含的诚实是不容怀疑的;同样,这种演变使他跟保尔对立起来,这也是不容怀疑的。保尔甚至把他当作老顽固?但要将导致这种演变的原因归之于沙文主义,那当然不大费劲。两兄弟在音乐方面的这种分歧颇能说明问题,从家史的角度上看,当儒勒是个瓦格纳的崇拜者时,保尔却“出于沙文主义”而反对瓦格纳;1891年,保尔违心地上歌剧院观看了《罗恩格林》;尽管他存有偏见,但仍然被这部作品的成就所征服,以致连续地去欣赏了7次!他的热情与早期曾崇拜过瓦格纳的儒勒此刻所表现的冷淡发生了冲突。  马塞尔·莫雷指出,儒勒·凡尔纳只能是因读了于1893年发表的由达尼埃尔·阿莱维和罗伯特·德雷菲斯合作翻译的尼采的《论瓦格纳》、尤其是读了古诺写的《莫扎特的唐璜》这篇论著后才受到震动。在1895年发表的、先前他曾跟弟弟详细探讨过的《机器岛》一书中,他借加兰加利国王之口对莫扎特的颂扬,只不过是对“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曲家”古诺撰写的“光辉论著”的综述而已。这篇论著对莫扎特大加赞扬,言外之意隐藏着对瓦格纳的攻击。  当然,模范岛的总长所列举的作曲家的名单包括圣—桑、来伊尔、安勃罗斯·托马斯、古诺、马斯内、威尔第等人,而柏辽兹、梅耳彼尔、阿莱维、罗西尼、贝多芬、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都被称为不朽杰作。在这个名单上没有瓦格纳,他的名字只是门巴尔指出乐曲可用于治疗目的时才提到过:“贫血的人就选瓦格纳和相辽兹的乐曲,多血的人就听门德尔松和莫扎特的作品!”幸亏瓦格纳还有人作伴。  在这个名单中,一开头就提到来伊尔的名字,我对此并不感到惊讶。据我父亲说,当来伊尔崭露头角时,无疑是在演出《卡康特拉的指环》那个时期,儒勒·凡尔纳曾经支持过他。但在读了《苏格兰之行》注解部分两位朋友对《行吟诗人》某些段落的批评之后,我们对出现威尔第这个名字肯定会觉得奇怪。不管怎样,威尔第本人也在发生变化,作家对《奥赛罗》的作者跟对《行吟诗人》的作者产生不同看法,这是很可能的。  在1892年发表的《喀尔巴吁城堡》中,他不是已经说过“意大利音乐在创作技巧方面恢复了领先地位”吗?因此,在1890年,他被威尔第1887年在米兰创作的《奥赛罗》所感奋,这也是可能的。  就我本人来说,我曾经这样猜测,小说家在安排拉·斯蒂拉唱到Orlando这出无人知晓的歌剧的最后乐章的当儿暴卒的情节时,心目中想象的也许正是《奥赛罗》这部作品;莫雷的研究证实了我的这种猜测是对的。我们翻一翻这位作者关于儒勒·凡尔纳所作的预见,那是很有意思的。儒勒·凡尔纳有时虽然带着幽默的面具,但他预见到了一些新的音乐形式,其中包括,如德彪西那样使用具有异国情调的音色使器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如斯特拉万斯基所使用的以小青程部分覆盖大音程以达到多调性,在12育体系音乐中使用循环手法,音差的运用以及算法音乐等。  尽管他接受各种创新,但他始终眷恋那种能探索灵魂深处的音乐,摈弃那种无非是数学抽象的音乐。他在《机器岛》中说过,“音乐家是用自己的心,完全是用心来谛听的。”  女人的美貌是产生最初的好感和肉体的吸引的一种“因素”。只有当爱情超越欲望,以被如此美丽的躯壳包裹着的生命为对象时,这种爱情才能变得更加强烈、乃至激烈。有时,这种使肉欲变得模糊的发现,乃是爱情的唯一基础。  弗朗兹·德·泰勒克似乎就是属于这一类的恋爱者,他不是为拉·斯蒂拉的眼神——这面灵魂的镜子——所倾倒吗?她的歌声使他感动,但对他来说,他所赞赏的艺术始终是属于第二位的东西。在最后一场演出时,他急于要从舞台上把即将成为他妻子的人夺走,“他咒骂各场演出的时间太长,咒骂因鼓掌要求谢幕而出现的耽搁。”  坐在自己包厢里的戈尔茨男爵,同样被一种强烈的激情攫住,但产生这种激情的缘由显然大不相同;他的脸容“沉迷呆板”、“苍白得怕人”;他一露脸,那位女歌手便觉得“极度的恐惧。”此人很象《雷·迪埃兹先生与斯·贝莫尔小姐》这篇故事中的那位管风琴演奏家,很象个乐神。他也在恋爱,但他所爱的仅仅是拉·斯蒂拉的人品:她的音乐才华。泰勒克伯爵一心只想娶这位女歌手为妻,但戈尔茨男爵对此几乎连想也没想过;他之所以成为泰勒克的情敌,那仅仅是因为泰勒克要从他手里夺去她的艺术,使他无法听到她的歌声。他把这种歌声录下来占为己有,好让技·斯蒂拉光为他一个人歌唱。  这不是对音乐的称颂吗?音乐能整个儿地攫住一个人的心,并使他产生一种唯一的激情。  莫雷谈到《喀尔巴吁城堡》的那些章节使我大为感动。这位作者将这部作品跟维利埃·德利尔一亚当的《未来的夏娃》相提并论,并认为,《奇异旅行》的作者曾受到《恐怖故事》的作者的影响。的确,《未来的夏娃》发表于1891年,我手头上也保存有这个版本,而帕尔巴吁城堡》发表于1892年,因此,当儒勒·凡尔纳在1891年修改他的这部作品时,他很可能了解《未来的夏娃》,但这无法予以肯定,因为这部作品是在1889年博览会之前写成的。说实话,这两部作品虽然题材不同,但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维利埃·德利斯—亚当曾设想一位爱迪生式伪人物能设计出一部比较完善的机器人。关于这一点,儒勒·凡尔纳的阐述是相当模糊的,可是,他之所以沉迷于探索电的秘密,很显然,在他之前已经有一位关于晶体管研究的先驱者。  然而,爱迪生的这项发明毕竟带有一点奇迹性,因此,作者耽于对通灵者的超自然本领进行思考之后,尤其强调爱情所具有的各种特性。在他跟前出现的这位女人,总的来说,是人为地塑造出来的。  维利埃·德利尔一亚当是个极端的唯灵论者;他的意图是要证明,爱情的持久因素并非存在于肉感之中,而是存在于对生命本身的追求。阿拉迪之所以制服阿利西亚·克拉里,那是因为他的智能(虽属人工智能)超过了他;但埃沃德爵士之所以确实爱他的机器人,那仅仅是因为这个女性机器人在洞悉因此而死去的通灵者索瓦纳的内心秘密时奇迹般地激动起来。  《喀尔巴吁城堡》意境没那么深远;在这部作品中,使用的是业已存在的录音方式以及没多少秘密的投射器和屏幕,诚然,将投影和玻璃屏幕结合起来的设想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但提出这种设想,或许是值得称道的。这部小说既不仅仅是描写奥尔法尼克的发明,也不仅仅是描写弗朗兹和罗多尔夫的情感。  维利埃对女人的矫饰尤其感到愤慨,他的主人公总是力图成为一个真实的女人;可是,他随即又被另一个出自工程师之手的机器人吸引住了,而且,这个机器人仅仅是在能作出自己的反应这一点上跟人相似;生命,是他在虚构中赋予他的主人公的。但这还不够,因为他必须给他的主人公注入一个“有生命的”女人的灵魂。  维利埃的结论甚至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那就是想象的东西比现实的东西还要真实。  《喀尔巴吁城堡》所提出的问题与此相近又有所不同。那位艺术家跟女人混为一体吗?我们对一个女人的生命本身所产生的情感,是否仅限于这样一种爱情,即不管这种爱情多么美好,我们却只能用唯一的方式去表示?作者似乎不能解答这个问题,因而让拉·斯蒂拉本人的感情若明若暗,以致我们根本无法晓得她是否果真为弗朗兹所动。可是,在答应跟他走的时候,她似乎曾在情人与一般崇拜者之间作出过选择,我们能否作出更为大胆的假设,因为这毕竟只是一种假设,这部作品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惋惜,惋惜在一位最迷人的女人身上极少找到我们所期待的优秀品质?  《喀尔巴吁城堡》很可能只是他自身情感的流露,对他本人的情感所作的分析,足以披露其复杂性。他对住在阿尼埃尔的那位女人的眷恋不就包含两个原因,从而具有两重性吗?他以虚构故事为幌子,将这两重性分离开来,分别赋予两个不同的人物。  戈尔茨男爵的激烈爱情,纯属对艺术和智慧的爱。这种爱跟作家在和他思想上的亲密女友的交往中所获得的乐趣是重叠一致的;他爱的不是“歌声”,而是一种复现女性直觉意识的智慧。泰勒克伯爵的激烈爱情,不是跟感情的激动相符合吗?这种激动乃属情感范畴,必然会导致在两个互相理解的生命之间的相互信任。这又是一种爱,但爱的是一个女人,这种爱发展下去,只能产生如弗朗兹·德·泰勒克伯爵对拉·斯蒂拉那样的爱。  当他重新沉入孤独之中,重新回到自己的写字台前的时候,他的记忆便给他重现那位女启示者的声音,这种声音无疑比奥尔法尼克的录音带还要微妙;当他的脑海展现对往事的记录时,他甚至想起那位曾鼓励过他的女友的音容笑貌。  因此说,这部作品乃是他向所爱的对象表示的一种敬意,这是很可能的。他爱她,但并没对她直言,而且自己也并不承认;这是双方都没表白过的爱情,因为拉·斯蒂拉也没向任何激动表示过让步。  这种假设在一部没发表的剧作中找到某种根据,当然,这种根据十分遥远。年青时代,他曾为这部剧作花费过不少心血,而且这部剧作反映了他那似乎深沉的气质。我说的是那部具有“意大利风格”的喜剧《蒙娜·丽萨》。当初,他曾将这部喜剧取名为《列奥纳多·达·芬奇》,后来又改为《拉·季奥孔达》。这部喜剧描写的是为拉·季奥孔达画像的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故事。拉·季奥孔达那丝令人费解的微笑提出了一个至今尚未获得解决的问题。出于哲学理念而不是出于殷勤的丈夫季奥扎达委托这位画家去完成这部作品。列奥纳多颇费时日,力图使这幅绘画在艺术上臻于完美,而他的模特儿也十分赞赏他的智慧和才情。在这位艺术家与蒙娜·丽萨之间渐渐产生一种纯真的爱情。这位风骚女人急于要得到她与之共享的爱情的表白。列奥纳多的确作了这番表白,但那是在他的注意力被蒙娜·丽萨佩戴的手镯上的雕镂花纹吸引住了的时候表白的;他受着一种艺术激情的支配,对爱情漫不经心;他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那件艺术品,这件艺术品的完美使这位女人的完美大为逊色。多少有点恼怒的蒙娜·丽萨正要以身相许时,画家的助手突然把一个陌生人带了进来。这个陌生人的容貌十分丑陋,但居然使艺术家大为振奋,他立刻丢开自己钟爱的女人,赶紧去给这位新来的模特儿画了一幅《最后的晚餐》中犹大的画像。  感情受到刺伤的蒙娜·丽萨断然地说,她的画像已经画完了,并叫人把她带走,好让她的灵魂随她一起“离开这个令人憎恶的地方”。那位具有哲学头脑的丈夫把他的妻子找回来了。至于列奥纳多,他作冒险的远游去了。他说:  作为旅伴,我只需令人心醉的理想,  可怜的诗人为了排遣满腹惆怅,  常常带着它去漂泊四方。  这比现实的生活对于我更加适当!  哦,劳拉和贝亚德丽采,你们的榜样,  曾不止一次吸引过那位轻率的女郎,  她不明白,彼特拉克和但丁,  之所以取悦你们,把你们歌唱,  那是因为你们有意离开了世上。  他从爱情的羁绊中解脱出来,一心扑在自己的事业上。他要去周游意大利,在跋山涉水的旅途中进行创作。  但在“这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能之前”,  他要去“米兰创作完《最后的晚餐》”。  拉·季奥孔达的微笑就这样将得到解释,这丝微笑既表达了温柔,又表达了一种带怜悯色彩的鄙视,鄙视这位无法为一位女人的爱情而牺牲自己内心梦想的天真汉。这种寓意也许还说明我们这位作者的感情生活。  到了晚年,他发觉自己也不愿意为一个女人的微笑而牺牲自己的事业。他不是在《喀尔巴吁城堡》中表达了这种感情吗?在一封信中(该信大概写于1889年,因为他告诉小赫泽尔说,1890年,他们将只发表《凯撒·卡斯卡贝尔》,而将《喀尔巴吁城堡》留待1891年发表),他暗示说,《喀尔巴吁城堡》已写好很久,也就是说在1889年或1888年便完成了。因此,他借拉·斯蒂拉的形象提起的那位女人大概死于1886年。  凡尔纳传--第四十二章 横贯亚洲的大铁路第四十二章 横贯亚洲的大铁路  一次从里海到北京的奇异旅行,旅客中有一个名叫《克洛迪斯·邦巴纳克》的新闻记者(1892年)。  俄国在1873年发动的一场战役,使她得以平定土耳其斯坦,莫斯科的军队必须穿过沙漠地带才能夺取基发,但占领该城并不足以保证征服这个经常骚乱的地区。这场战争直至1884年斯柯贝列夫夺取热奥克泰佩方告结束。  为保障俄军的给养,安宁柯夫将军在波斯山麓修筑了一条穿越600千米沙漠的铁路,将里海与基西尔阿瓦特联接起来;这条铁路是以空前的高速度铺设起来的,每天进度8千米,连美国人也大为惊叹。  第一段铁路在10个月内竣工,于1881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5年后,即1886年7月14日,第一列火车进入莫夫;再过18个月,人们便在撒马尔罕欢迎这列火车的到达了。  1866年,俄国军事工程师所创立的功绩众口皆碑,这必然地激发这位小说家的想像。俄国人向浩罕以外修建铁路,直抵安迪姜和卡马干:此后,完全可以设想,这条铁路线必将朝中国方向继续延伸,并深入到中国境内。  克洛迪斯·邦巴纳克是个新闻记者,他负责撰写一篇关于“横贯亚洲大铁路”的报道。这条铁路从里海延伸至外高加索,直通火车将把欧洲与北京联接起来。作者设想这条铁路已经建成;事实上尚未完工。他提出的路线取现存直达塔什干的那一段,然后折回来,直通和田。和田以外的线段纯属虚构;火车钻入一个没明确说明的山谷,穿过平均高度超过3000米的帕尔米高原。正如作者所指出的那样,所遇到的困难的确异常巨大,但这些困难均—一被克服了。  横贯亚洲的大铁路通往喀什,必然地要跨过纳伦和卡拉达里亚谷地,并经由拔海超过2O00米的狭道隘口。火车到达叶城后,朝和田、芜恙、茫涯、新州、兰州、金州、西安、河南、鲁南、太原、天津方向行驶,运行6000千米后直抵北京!这条路线无疑有点不切实际,而且在地图上也难以标示出来。  这次长途旅行充满各种离奇曲折的事件,记者虽然拿不出稿子,但还是兴致盎然。到了莫夫,一位新旅客上了火车,他是个举止傲慢的蒙古领主,名叫法鲁斯基亚尔,管理着一家公司;在这个站上,还挂了一节灵柩车厢,上面载着一位高官的遗体,有6名波斯警察负责押送。  记者认为有必要将这条消息用电报发回编辑部,但编辑部却给他回电说,巴黎的各家报社已发布消息,认为这节车厢不是灵柩车,而是载满进贡给天子的珍宝。接到回电后,记者感到心中惆然。  这么一来,当铁路线进入中国,到达一个蒙古强盗吉昌横行恣虐的地区时,这次旅行便变得十分危险。果然,这个家伙利用戈壁滩渺无人烟的有利条件,对火车发动了袭击;车上的旅客纷纷开枪还击,法鲁斯基亚尔奋不顾身,将吉昌击毙,全体旅客遂安然无恙。车上的珍宝免遭劫掠,这似乎使那位颇有良心的公司董事更感兴趣。  我们这位记者的专栏报道还提及他在行李车厢的1只箱子里发现的另一个人物;此人是个罗马青年,他支付了货物运费,要让火车将他带到北京去找他的未婚妻。  火车过了太原,大部分旅程已经走完;邦巴纳克钻入这只箱子去拜访那位罗马人,竟意外地听到法鲁斯基亚尔和他的蒙古同伙的密谈;这个英勇的董事原来也是强盗,跟被他干掉的吉昌是死对头。他即将采取果断措施,把司机和司炉宰掉,与此同时,他的一个同谋将以扳道岔的方式,使火车滑入通往南京的一条未建成的铁路,让火车在通过一道正在修建的高架桥时坠入深谷。这场灾难将使他把全部珍宝夺到手。  那位神秘莫测的年轻旅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毫不犹豫地溜上火车头。他想让火车停止前进,但又不懂得必要的操作,只好增大蒸气压力,使锅炉发生爆炸。火车停住了。法鲁斯基亚尔及其同伙全部完蛋,但勇于献身的那位罗马人也失踪了。  开来救援的一辆火车头将遇难的火车拖到北京。在把那只箱子送交收货人的途中,箱子被一辆卡车撞碎……年轻人从箱子里逃脱出来;原来,在火车头即将爆炸之际,他及时地跳了下来,并躲回到他的隐蔽处!他的英勇行为受到皇帝的奖赏,皇帝为获得他的珍宝而高兴,这位罗马青年终于跟他的同胞结成夫妻。  当然,他为了使火车停止前进而采取的措施似乎有点不大真实,但这确实能使《教育与娱乐杂志》的读者感到激动!况且,这部小说的意义不在这里,作者能使这次铁路上的远游带有一点生气,实在很了不起。  克络迪斯·邦巴纳克的记事本记载着异常丰富的资料;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地理概要。作者必然引述他的这些资料,但就我本人来说,我对他成功地从中抽取大量的详细资料以描写一个我必须去过问的地区感到十分惊愕……从某些方面来看,这是一部真正的《海外奇谈》,它所介绍的不独是地理奇闻,还有许多风土人情的趣事;关于所经过的城市、那里的居民以及他们的风俗习惯的描写,确实应有尽有。  他以有趣的形式,向我们叙述了英国和俄国在世界的这部分地区的竞争,那时,这种竞争是十分激烈的。  那位整天皱着眉头、撅起嘴巴、不可一世的英国旅行者就是这类典型代表,连他的同胞也觉得讨厌。狄更斯、萨克雷以及其他许多作家都曾鞭答过这种人。他们全是按这种模式塑造出来的绅士。正是这批绅士,在那个时代使联合王国陷于极度孤立的境地。经过一个世纪以及两次大战之后,英国的这种典型才渐渐变得模糊。  这部作品对于我们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意义;它的文笔显示出一种浓郁的青春气息。那活泼的风格表明,作家并不象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已步入暮年,他只是肉体上感觉出岁月摧残的痛苦。  凡尔纳传--第四十三章 《小博诺姆》第四十三章 《小博诺姆》  米歇尔带来新的忧愁;《小博诺姆》,一部受狄更斯的启发而创作的小说,它展现出一幅悲惨的爱尔兰画面(1892年);《水手长昂蒂弗尔》(1892年),一部寓言体小说,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恢复了一定程度的愉快心境。  尽管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但他仍然把每年向他的出版商提供原先答应过的两卷作品看作是一件与荣誉有关的事情。他常常提前很久完成他的合同,虽则合同上规定的义务主要具有道义上而不是实质上的意义。我们实在难以摸清他的工作进度;他往往一边创作一部新小说,一边修改加工先前创作、但尚未发表的小说。1891年和1892年,他重审《布尔尼康夫人》《卡洛迪斯·邦巴纳克》和他在1889年写的《喀尔巴吁城堡》的稿样。他并非如赫泽尔所担心的那样同时在写两部作品,而是在创作一部作品的同时,又修改别的作品。这个病魔缠身的人还能准时地履行他的市参议员的职责,诸如监督投票、担任市议会选举的代表、主持中学优等生会考和给优胜者发奖等等,大伙都感到非常吃惊。虽然他才64岁,但他被各种病痛折磨着,经常头晕目眩,有一次甚至差点从车上栽下来。他作出的努力,对他来说,无疑是十分艰巨的,但他意志坚强,总是闲不住。还有亚眠文艺家协会哩!他挤出时间,定期到那里去发表演说,后来还当了该协会的主席。  然而,他的确感觉到某种程度的痛苦;他的作品使读者受到震动的时代业已过去;他觉得自己渐被遗忘,自己的作品渐遭冷落。他发觉:“一个人总不能象现在和过去那样,我们还是达观明理一些吧……我非常清楚,我身处外省,从未设宴招待过评论界人土。我现在又怎能这样做呢?”  但他高兴地发现,他儿子变得比他儿媳还要沉着冷静;儿媳的确娇媚迷人,而且紧紧地管制住她的丈夫。他与这个小家庭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他每次到巴黎,都住在佩雷尔林荫道他儿子家里;晚上,他长时间地跟他那富于幻想的儿子和那头脑清醒、讲究实际的儿媳呆在一起,这使他获得某种消遣;在这样的晚会上,他口若悬河,妙趣横生,多少恢复了一点青年时代的性情。两个小孙子在他身边值戏作要,因而使他感到当祖父的乐趣;但这也使他产生忧虑。米歇尔虽然亟尽努力,但始终无法摆脱困境,因此,这成了他的新责任。米歇尔与人合伙,创办了一家火炉厂;所生产的火炉质量上乘,结构精巧,但意大利林荫道的那家店铺的销售生意却萧条冷落;米歇乐以极大的热情进行工作,他父亲也不得不为之佩服,但这纯属枉然,通用牌火炉显然难以打开销路;米歇尔又徒劳地转行生产自行车,这一次,他又没考虑周到;他生产的自行车非常笨重,车架喷色,轮胎粗大。相隔多年后,公众倒是喜欢这种可作长途行驶的车子,但当时流行的式样是黑车架、小轮胎的轻便型自行车!  生意暂时尚未一败涂地,但处境着实令人不安;因此,儒勒·凡尔纳根智儿子的大胆行为感到担忧,并十分关注他的出版商的结算。“我早就预料到,每半年度的收益肯定会逐渐减少,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反正整个文学界都遭受同样厄运。1889年,半年结算是总收入25000法郎,1890年,还有24O00法郎,1891年将会如何?事情明摆着,但这并不妨碍我继续苦干。”  小赫泽尔对《喀尔巴吁城堡》感到十分满意,他还在修改这部作品的条样,并着手创作《克洛迪斯·邦巴纳克》,因此每天必须工作10个小时。《喀尔巴吁城堡》比他“先前的作品要浪漫得多”,他不由得有些担心,《画报》的读者是否会感兴趣?他希望这部小说留待1892年才发表——事情的确这样做了——他每年只能和只需创作两卷作品,否则,他将过早地耗尽自己的精力。  米歇尔的生意的确很不景气……我把这笔钱(30000  法郎)看成是白丢了!火炉质量不错,但生意实在坏透了  ……为了使产品能勉强销售出去,这笔钱本应用来作宣  传广告,但却花在添置设备上。  米歇尔很卖劲,但这还不够……米歇尔投身到工业  和商业中去了!我已经多次拒绝过他,因而无法再拒绝  他去作这次尝试。但这次尝试对他,对我都是灾难性的。  是否因考虑到要在商业和工业方面取得成就,必须具备特殊的素质和谨慎的耐性这种事实,他才受狄更斯的启发写出极其成功的小说制。博诺姆灯这部小说使我们对那位年仅3岁而被遗弃的爱尔兰小孩产生深切的同情。这个孤儿被一个演木偶戏的人关在一只匣子里,让他充当听到鞭响而复苏的松鼠角色;后因营养不良,生命垂危,被送入专门收养社会弃儿的“贫民习艺所”。起初,他曾从一个恶女人的破茅棚里逃了出来。这个恶女人本来以抚养慈善机构委托给她的孩子为业,但她却逃避抚养责任。  因发生一场火灾,孩子终于得以摆脱“贫民习艺所”,被一个轻薄的女喜剧演员收留。这个女演员玩耍了两个月后,又将他抛弃。后来,一位诚实的佃户把他收养在自己家里。  到了4岁,这个小家伙颇能吃苦耐劳,他极其认真地完成他要求作的各种事情。长到9岁时,爱尔兰发生一场大饥荒,那位佃农因无法支付佣金,被人逐出家园,小博诺姆东找西寻,始终无法找到他。他又一次变得孤苦伶什,只有农庄的那条名叫伯克的狗与他相依为伴。他漂泊到纽马克特,以袋中仅有的6个便士,凭着他那早熟的作生意的本能,向过往行人兜售火柴,竟获得一笔小小的利润。他在街上捡到一只装有100英镑和好几张商业票据的皮包,但他毫不犹豫地送还给物主——傲慢的皮鲍纳爵士。这位爵士对他连半句感谢也没有,但雇他为自己那位14岁的儿子阿斯顿伯爵的随身待从。在这座城堡里住了两个月后,他那只粗野的狗咬死了向它袭击的一只高贵的保因脱犬,因此,他从城堡逃走了。这一回他可不是两手空空,因为他积攒了4英镑17先令零6便士!有了这笔钱,他居然能把伯克从河里拖上来的、因饥饿而企图投河自尽的一个7岁的小男孩的生活费用包下来。  到了科克,小博诺姆作了一番“行情研究”后,两个孩子便摆了个小摊,专卖报纸、时刻表、廉价小册子,兼售火柴和卷烟,生意倒蛮好。小博诺姆精打细算,拥有30多英镑的家当。他买了一辆双轮小推车,两个小家伙当起流动货商来了;赚了一笔钱后,他俩一同到了更能实现他们雄心壮志的都柏林。在这座大城市里,小博诺姆开了一间简陋的百货店。后来,这家商店生意兴隆,惹人注目。于是,他买了一整船货物。不幸,在运输途中,帆船遇到险情,船员纷纷逃命,把他一个人丢在船上;但这位小伙子了解交货法规,坚持留下来,抢救了他的货物。他在银行贮了一大笔钱,居然能将在他儿童时代曾支持过他的人全收留下来,并将救助过他的那位佃农曾被逐出的庄园赠送给他。  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故事。我不相信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这个故事枯燥乏味;我还清楚地记得,我12岁那年读到它时所感受的激动。如今,我的感情已经不那么纯真,因而不会被这些似乎过于简单化的情景所感动。但我仍须有所保留;这部作品包含3个画面,第一个是关于被遗弃的儿童的,第二个是关于爱尔兰问题的,第三个是关于英国人的精神状态的。第一个画面没狄更斯所描绘的那样深刻。作者明确地告诉我们,1889年制定的英国法规尚未存在,而故事的情节是发生在1875年的。拉·哈德、托尔皮特和贫民习艺所的那位悍妇并不见得比雨果笔下的德纳第夫妇更狠毒。正因为这样,他才将爱尔兰的贫困移到时运不济的伯爵领地中去描写。诚然,在这份为苦难儿童所作的辩护词中,为了谴责弃儿所遭受的流弊,必然地显得有点过激。  至于爱尔兰,不管人类如何健忘,谁都知道,爱尔兰曾经陷入过极度悲惨的境地。地方自治问题尤为严重,宗教的困难与经济的困难掺合一起。我认为,阐述1875年爱尔兰局势的历史意义不是无益的,这使我们认识到当前使这个仍被分割成两个区域、各有不同的精神状态的岛屿产生混乱的事件。作为一个正直的法国人,儒勒·凡尔纳清楚地记得法兰西共和国曾派奥什去救援爱尔兰人,因此,他当然地站在爱尔兰人一边;他埋怨大英帝国不通情达理;大英帝国的贵族政治,对英格兰和苏格兰固然慷慨大方,但对爱尔兰却是暴虐的。因此,他认为,这个岛屿所需要的首先是社会改革,然后才是政治改革。土地仍属封建地主所有c这些地主住在英格兰和苏格兰,跟佃户没有直接的契约关系;他们委托中间人出租他们的土地,而中间人又托付给管家,因而,佃户不知道谁是土地的业主。儒勒·凡尔纳抨击的正是这样一种制度。不在地主制是基本的弊端。“贵族制度非但不承担责任,反而束缚得很严。灾难随时会发生。种蒺藜者得刺。”这种明智而恰当的警告被后来所发生的事件证实了。  第三个画面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英国贵族;他虽然以漫画手法去表现这些人的特征,但却是以英国贵族所特有的毛病为依据的。皮鲍纳爵士满脑子浸透门第观念,他为失掉过去的封建特权而深觉惋惜,他瞧不起出身跟他不同的人。连他的家庭生活也严格遵守过时的礼仪。在我们看来,这个高傲自负的人物十分可笑;至于他的儿子,那不过是个小傻瓜,是个地地道道的应声虫。  可以这样说,这种典型是不存在的,作者的确抱有偏见。他自己也承认,“这些出身高贵,但终有一天要变成名声显赫而十分愚蠢的小绅士”虽然还有,但人数确实不断减少,他非常明白,有些贵族从风度举止到思想意识都十分高雅,因此,他所谴责的只是一部分英国贵族;他给我们描绘的那个别具一格的典型,决不是不真实的,因为至少可以说,这种典型具有潜在的可能。  小博诺纳的生意日渐兴隆,而米歇尔的生意却越来越糟。他要进行交割,把生产出来的最后一批车子推销出去。为此,小赫泽尔愿意出力,将商品广告刊登在《教育与娱乐杂志》上,以协助米歇尔了结“这件导致破产的荒唐事”。米歇尔的第3个孩子刚刚出世,真是生不逢时。  年迈的小说家虽然经常头晕、视力模糊,但他仍然不停地工作。他将《机器岛》写出来后,把稿子交给他的弟弟,让他审查书中所作的技术说明。  他走1个小时的路,双腿便疲倦不堪,因此他极少外出。  1893年6月,他大概经受了一场痛苦的考验,他写信给他弟弟说:  米歇尔和他的一家到这里已经住了整整1个月,他  的妻子很有教养,他的孩子也同样很有教养。可是,勒费  弗尔夫妇不愿意见他们,并吸引了一批假朋友。我们只  有真正的朋友,那就是拉贝夫妇和潘萨尔夫妇。请你注  意,我们不愿意强迫任何人接待这对年轻夫妇。你知道  我心里是不是这样想的。虽然勒费弗尔夫妇和别的人都  认为尽了自己的责任,但我们也肯定地认为尽了我们的  责任。米歇尔的一个孩子病了,必须让他换换空气,于是  他到这里来了,我们开诚布公、畅所欲言,终于取得一致  意见,活见鬼,真是一班蠢驴!  这种荒唐的、至少是笨拙的态度,不仅对米歇尔夫妇与苏珊·勒费弗尔、而且对苏珊与他养父及因此而受到伤害的母亲的未来关系都会产生影响。  因为,这位亚眠女人对现在已经过时的一套准则常常采取暧昧态度,在这些准则当中,包括不对父母评头品足这一条。毫无疑问,她是受着一种颇符合人性的庸俗情感所支配;这是再婚必然产生的悲剧。要想让孩子们不对再婚产生怨恨,这是很难的。奥诺里娜的两个女儿不是她那位名声显赫的丈夫所生,但这位作家一直把她们观同己出。米歇尔出生后,她们自然退居第二位,因而觉得自己受到冷落。既然米歇尔是个难以管教的孩子,于是苏珊认为,这对加强她们姐妹俩的优越地位很有利:当然,这是在一种狭隘的循规蹈矩的掩盖下进行的。我怀着忧伤的心清,在阿洛特·德·拉·菲伊太太保存的残留资料中找到了弗朗西先生写的一封措辞尖刻的信。弗朗西是奥诺里娜的第二个女儿瓦朗蒂妮的丈夫。在这封信中,他重复了同样的抱怨。提及这种家庭冲突实在没多大意思,但是,既然这封信散播另一种无稽之谈,说什么我们家确实存在着一个秘密,而我们又把档案材料藏起来了,那么我就有理由把这个秘密公之于众。这个秘密的平庸性必定使那些好奇者大失所望。至于档案材料,我们都没掌握,我第一个对此感到遗憾。儒勒·凡尔纳目睹这一幕《盘缠在一起的腹蛇》的景象,未免感到痛心。他觉得,让这些东西在他死后留下来,必然会引起家庭纠纷,因而将自己的私人信件统统烧掉了。  1893年8月,“在选举中履行了参议员的职责”之后,这位内心悲伤的父亲将到迪纳尔近郊去找他的妻子。奥诺里娜的确已到了福尔贝里,米歇尔在这个当时尚未形成村庄的地方租了一所孤零零的房子;这所房子带有一个花园,附近是一个农庄。孩子们注视着那匹耐心地绕着带脱粒机的车盘转来转去的马,高兴极了;到附近不远、当时还是一片荒凉的海滩去玩,更高兴得了不得!一条低洼的道路直通海滩,过了埃米尔·贝尔热拉的那座别墅,便可以见到大海。贝尔热拉是泰奥菲尔·戈蒂埃的女婿,妻子朱迪特·戈蒂埃是个作家。  我们的住家连着一间小楼阁,是专门用来接待过往朋友的。主房有许多房间,我记不清儒勒·凡尔纳是否在这间小楼阁住过,抑或只是到那里去写作。这位小说家到了福尔贝里后非常高兴,本来只计划住10天,却整整呆了1个月。我仿佛觉得,他正是从这时候起毫无保留地爱上他儿子的一家的。总而言之,他在此地逗留期间,写完了《水手长昂蒂费尔》。归途中,他只在亚眠稍作停留,“然后跟奥诺里娜到勒阿弗尔、卡昂和圣马洛,”这次旅游表明,他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都十分良好。  但这种好转并没持续多久,秋天一到,烦恼又来了。他收到半年度结算清单,“我看到这份帐单,心里十分难过。我寄予很大希望的两部作品《克洛迪斯·邦巴纳克》和《喀尔巴吁城堡》,读者并不喜欢!这着实令人沮丧。当然,人总不能一帆风顺!这我是知道的……可是,我尚未结束我一生的事业——描绘整个地球。”  《机器岛》和《水手长昂蒂弗尔》毕竟还是写出来了。他一直记挂着那个中、短篇集的出版,其中《雷·迪埃兹先生与斯·贝莫尔小姐》将在《费加罗画报》圣诞节号上单独发表。尤其使他伤心的是,评论界并不重视《克洛迪斯·邦巴纳克》和《喀尔巴吁城堡》,甚至连提都不提。至少对于《喀尔巴吁城堡》这部作品,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种不予重视的态度是颇令人费解的,因为这部作品不仅表明作者深入一种新的体裁,而且使他与超现实主义的先驱洛特雷亚蒙和维利埃·德利尔—亚当相接近。  这两位作家的作品未被赏识,倒是真的。但是老资格的评论家认为,《喀尔巴吁城堡》至少体现了我们的文学正在发生转变的迹象。他们似乎认为,一位《教育与娱乐杂志》的作者竟写出这样一部作品来,这是很奇怪的。对于这种沉默,我们可以从作者过分小心地避免触犯赫泽尔出版社的读者们那种过分羞怯这一点得到解释,他在信中谈到,“我把《喀尔巴肝城堡》的校样寄还给您,我非常认真地重读了一遍。我认为,里边没任何东西会冒犯《教育与娱乐杂志》的读者。我已经采取了谨慎态度,将那位男主角和女歌手的故事尽可能写得简短一些。”  然而,他还是以敏捷的文笔写完了1894年发表的《水手长昂蒂费尔》,并开始准备1895年的作品。  《水手长昂蒂费尔》的前3章只是一个序言,使我们了解卡米尔克帕夏1831年寻找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岛的活动。卡米尔克因依附奥托曼政权,受到他那位支持阿利野心的表亲的阴谋陷害。他不得不离开叙利亚,并决定把他的财宝隐藏起来,以防穆拉德及其主子的觊觎。  1842年,托马斯·昂蒂费尔接到卡米尔克帕夏的一封信。在1799年波拿巴下令进行的那场雅法俘虏大屠杀中,他曾救过这位帕夏的命。这封信向他指示了卡米尔克探藏珠宝的那个小岛的纬度,但经度要等以后再告诉他。20年过去了;托马斯已离开人世,他的儿子、沿海航行船长皮埃尔·塞尔万·马洛退休住在圣马洛;大伙管他叫水手长昂蒂费尔。他是个古怪人物,经常激动,又很固执,与他的朋友、内河船船员吉尔达斯·特雷戈曼的沉着冷静相比,其性格显得更为突出。从前,特雷戈曼是一艘自航驳船的船主,从来没在朗斯以外的地区航行过。水手长昂蒂费尔跟他妹妹娜依、娜依的女儿埃诺加特和他那位失去父母、由他抚养的侄儿朱埃尔住在一起。堂妹和担任远航船长的堂兄已经订婚。要是水手长昂蒂费尔稍稍息怒,这几个安分守己的人本来可以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说实话,他早已知道埋藏珠宝的那个小岛的纬度,但因不了解经度而无法找到该岛,故此常常大动肝火。他一直在失望地等待将告诉他经度的信使。  1862年,这位信使终于出现了;他是开罗的一位公证人,帕夏的遗嘱执行者。帕复被阿利下令囚禁在一座碉堡里,过了18年囹圄生活后,于1852年离开人世。这位囚犯的遗嘱指示了小岛的经度,并委托公证人将这个经度告诉托马斯的继承人水手长昂蒂费尔。穆拉德早已去世,公证人受穆拉德的儿子萨乌克的恫吓,将他当作教士进行介绍,企图强行从马卢恩那里获得秘密,但又不肯将自己的秘密透露出去。之后,他履行了自己的使命;这是追逐金银珠宝的开端。水手长昂蒂费尔为这笔横财而陶醉,拒绝答应朱埃尔与埃诺加特的婚事,并为他俩各自设想更为显赫的婚姻。  经纬度既已知道,这个小岛很快就被找到了,但在该岛上却只发现一份指示第二个小岛的经度的文件。这么一来,我们的主人公便不得不去找突尼斯的一位银行家去了解该岛的纬度!这位新的受遗赠者加入到这伙寻金者的队伍中,去找几内亚湾的第二号小岛。他们又被同样的方式打发到爱丁堡去找蒂科梅尔牧师。这位有德行的人出于高尚的灵魂,把所掌握的文件烧毁掉了;幸亏他们从他肩膀上的花纹辨出所要找的纬度!  于是,我们这几位旅客又踏上新的征途,但在到达斯匹次卑尔岛后,仅发现一份文件。文件指示他们,只要找到最后一个小岛,他们就会苦尽甘来,但指示该小岛位置的那张纸条因日晒雨淋,只剩下“……几何定律……极”这样几个字。  于是,只好返回圣马洛。朱埃尔终于与埃诺加特成亲。天真的埃诺加特发现他们这次旅行正好绕地球一周,这就提醒了年轻的远航船长,使他发现他们要找的那个点恰好是这个圆周的极。  当昂蒂费尔得知这最后一个小岛的确切位置时,却表现出冷淡和嘲讽,大伙都颇感纳罕。  果然,最后一次旅行将觅宝者带到西西里海面,在那里找到了朱利亚岛的位置,但是该岛只存在很短时间,已经沉没在汪洋大海中。  当然,这是一部寓言小说,但写得十分活泼;或许他可以更快地达到这种效果,用不着花两卷的篇幅;但拉长一点不仅对《教育与娱乐杂志》有利,而目可以采用已被人逐渐遗忘的阿利统治时期的资料,使得这个故事更加充实。从此书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心情毕竟是愉快的。第四十四章《机器岛》  我们在这部小说中目睹生活在庞大的人工岛上的巨富们之间所发生的令人发笑的争执(1895年)。  在他1893年11月完成的《机器岛》一书中,同样可以发现这种愉快的心境。想到建造一个人工岛的不独儒勒·凡尔纳,但给这个岛安上螺旋桨使它能自由移动的主意,委实别出心裁。  这种完善措施使该岛能在赤道两旁的热带地区活动,以便为岛上的居民提供永恒的春天。象通常所作的那样,作者把这个幻想故事尽可能写得真实,而且可以实现。他对这个故事进行过一番认真的研究,并将创作提纲交给他弟弟审阅,以确保这样一部庞大的机器符合技术原理。八月份,这部作品的进展速度已相当快。翌年夏天,保尔收到了第一部分的稿样。儒勒写信给他说:“我向你重复一遍,就我本人看来,《机器岛》的第二卷比第一卷要有趣得多。倘若我关于该岛的吃水线、吨位、马力等方面发生错误,那就请给我提供一些别的数字。”  他弟弟提出的意见引出了他1894年9月26日的这封信:  保尔老弟,我立刻就给你复信了,我将重视你关于模  范岛的抛锚问题给我提出的意见。我已根据你的说明对  其它一些段落作了修改。  我放弃了等温概念,因为我只能这样做。可是,的确  有一种办法,那就是让该岛跟在太阳后面使它跟太阳保  持恒定距离,并朝北面逆行;这么一来,我将永远无法使  它到达我的天顶位置。譬如说,当天顶位于北回归线北  纬23”时,此刻我大概是在北纬40°;我要是跟着天顶走,  当它移到南回归线南纬23°时,我将到达南纬6°;这样,  我将要超过天顶,始终保持17°的距离向北返回来。但  这么一来,将会出现一个极大的麻烦,因为在这个纬度上  必然遇到好几个群岛,我将无法将机器岛驶回南回归线。  因此,最好还是放弃这样做。  我在某处提到关于对瓦格纳的狂热正在减退时,你  把我当成了老顽固!《时报》的一位最出色的音乐评论家  韦博尔最近在谈到《袭击风磨》。《苔依丝》、《海盗》时,称  这是音乐的迷乱!他对瓦格纳的某些作品,其中包括《女  武神》等也是这种看法。可是,这并没改变你的意见。  你的老顽固哥哥  他很快便将第二卷的稿样交给保尔了;1894年10月17日,他将第一卷的稿样给小赫泽尔寄回去,并告诉他说,他已对稿样作了很大修改。  我弟弟保尔将这份条样看了一遍,连同他对机械和  航海方面所提出的修改意见一并给我寄回来了。可以  说,我们已将这个似乎不大真实的机器岛尽可能变得真  实。因保尔极其严谨,我想,这部东西对即使爱挑刺的人  也是可以接受的……  这年年底,他已在修改拼版校样,并写完了一部留待1898年发表的小说《第二祖国》。  他从《机器岛》的构思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呢?在阅读开头两章时,我们陪着4位法国官乐家从旧金山到圣地亚哥,似乎感到茫然。这4位音乐家要到圣地亚哥举行一次演奏会,因铁路线被毁,他们不得不改乘四轮马车走完剩下的80.5千米地。半夜里,马车翻倒了,4位演奏家陷入困境之中。他们奏起乐器,用乐声把1只熊迷住,从而摆脱了它的跟踪之后,到达了一个沉睡的村庄。他们试图演奏翁斯罗的降B调四重奏以吸引村民的注意,但纯属枉然,村民们对这首协奏曲置若罔闻、无动于衷,我们这几首演奏家非常生气,各自以不同的音调,“使劲地”临时拼凑了一首“刺耳的奏鸣曲……简直像从后往前拉的瓦格纳的曲子。”村民们终于醒过来了,并向他们狂热地欢呼喝彩。  一个新的人物(此人是个音乐谜)对演奏翁斯罗的作品大加赞赏,并从一辆电动车上跳下来;他晓得,他遇着的是“名闻全美”、“使整个美国都无条件地献出其热情”的“四重奏”演奏家。这个美国人借了一辆电动车,把这4位艺术家带到一座他们一直怀疑其存在的豪华的城市,这时我们才正式进入主题。  在活泼而啰嗦的美国人卡里斯特斯·门巴尔的带领下,我们陪着四重奏艺术家们参观了这座街道宽阔的理想城市。城里的建筑风格各异,但都具有一种宫殿的气派,人行道上都设有游廊。豪华的商品琳琅满目,但顾客廖廖无几,原来,购物是以传字方式进行的,这样就可以通过电流给汇票或票据签字,甚至连办理结婚和离婚手续也用不着走出家门!路面铺有防腐木砖,电车川流不息,只有繁华的市区才有华丽的马车来往。  住在该城的全是亿万巨富!因此,这座城市也取名为亿兆城。说实话,乞丐并没完全绝迹,因为,“要成为某人的乞丐,随时都有可能。”  这座城市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位于左舷,住着耶稣教徒;另一部分位于右舷,住着天主教徒;然而,布道和弥撒都是通过电话设备进行的!  亿兆城是模范岛的首府。模范岛是个人工制造的岛屿,底下安装有推进机,由27万只钢箱组成,总面积为27平方千米,上面覆盖了可供植物生长的泥土。建筑物采用特殊材料,构架用一种很有前途的金属——铝制成,另外,还使用人造石和空心玻璃砖;这些住宅以极昂贵的价格专租给出身美国的人,北美人住在左舷,南美人住在右舷。在一万居民中,律师非常少,足见诉讼案件极少发生;医生更少,因为死亡率已大大下降。  两座各为50O万马力的工厂装配了强大的发电机,电厂锅炉以石油块加热,发电机能输出20O0伏特的电压,这样的电流足以驱动左船和右舱的推进系统。  达到尽善尽美程度的留声机和剧场转播机能使艺术总长举行颇受赞赏的演奏会。甚至还有一种通过电话传输的治疗音乐!现在该是拿“看得见、摸得着、有血有肉的音乐演奏”来代替这些留声机和剧场转播机,让亿兆城的居民“享受直接演奏”的时候了。卡里斯特斯接受了不惜一切代价雇来大名鼎鼎的四重奏艺术家的任务。他把他们强请来了,但条件十分优越,以致我们这几位音乐家都甘愿献艺。就这样,我们跟他们一起,被带上了机器岛,但在沉浸于已开始的旅行乐趣之前,还是让我们在陈列室里先留一留步。欣赏一下从拉斐尔、达·芬奇到约恩和卡巴奈尔等著名大师的油画吧——但有一点应当指出,这个陈列室虽然没有印象派、感伤派和未来派的作品,但模范岛早晚免不了受到“这种颓废的恶风侵袭!”  阅览室的藏书也极其丰富,但到这里来的人最喜欢的是留声书:他们只要把电钮一按,就有一个声音出色地把书念出来。  报纸、期刊和新闻小报传播各种消息。奇怪的是,有些出版物是用巧克力墨水印在可吃的面饼上的,看完之后就可以当早点吃掉!有的能止泻,有的能催泻,实在太方便了!  我们这几位朋友举行的第一次演奏会演奏了门德尔松、海顿、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作品,整个大厅座无虚席,每张票的票价达200美金;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左舷区与右般区之间产生了一些令人讨厌的分裂迹象;左舷区势力最大的坦克登想把该岛变成一艘巨大的商船,而右舷区名望最高的考伐兰却要让它过一种完全法国式的悠闲舒适的生活。  参观了马贵斯群岛并在波莫土岛住了些日子后,模范岛到达学院岛,并在塔克提岛停泊。接着,他们相继游览了库克群岛和汤加群岛,然后向斐济群岛驶去。  趁一个漆黑的雷雨之夜,一艘来历不明的船将大批食肉类动物和晰锡类动物放到机器岛上,这是一向跟这个漂移的岛屿作对的英国所干的勾当,对此谁也不表示怀疑。与这群可怕的野兽所进行的斗争是戏剧性的。坦克登的儿子华脱被考伐兰救了,而考伐兰又被坦克登救了。机器岛重新恢复了宁静;经历这次事件后,左舷区和右舷区言归于好。原先不得不掩饰自己爱情的华脱和蒂·考伐兰小姐终于定亲了。  机器岛到达新赫里布底群岛,这种惬意的日子突然受到了干扰。该岛遭受南部赫里布底人的袭击。多亏北部新赫里布底的桑威奇岛的法兰西移民赶来救援,加上他们自己的英勇抵抗,入侵者终于被击退。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9
正序
倒序
《凡尔纳传》作者:儒勒·凡尔纳
《凡尔纳传》作者:儒勒·凡尔纳-2
《凡尔纳传》作者:儒勒·凡尔纳-3
《凡尔纳传》作者:儒勒·凡尔纳-4
《凡尔纳传》作者:儒勒·凡尔纳-5
《凡尔纳传》作者:儒勒·凡尔纳-6
《凡尔纳传》作者:儒勒·凡尔纳-7
《凡尔纳传》作者:儒勒·凡尔纳-8
《凡尔纳传》作者:儒勒·凡尔纳-9
《凡尔纳传》作者:儒勒·凡尔纳-10
《凡尔纳传》作者:儒勒·凡尔纳-11
《凡尔纳传》作者:儒勒·凡尔纳-12
《凡尔纳传》作者:儒勒·凡尔纳-13
《凡尔纳传》作者:儒勒·凡尔纳-14
《凡尔纳传》作者:儒勒·凡尔纳-15
《凡尔纳传》作者:儒勒·凡尔纳-16
《凡尔纳传》作者:儒勒·凡尔纳-17
《凡尔纳传》作者:儒勒·凡尔纳-18
《凡尔纳传》作者:儒勒·凡尔纳-19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凡尔纳传
凡尔纳传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