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传略》作者:帕普连科-3

彼得大帝传略--第六章 波尔塔瓦战役的起始第六章 波尔塔瓦战役的起始  象往常一样,彼得在莫斯科迎来了新的一年。他想,正应该是在今年,1708年,战争会进入决定性阶段,而且会有最终结局。可这结局究竟会如何呢?  彼得对强大的敌人有充分的估计,不抱任何幻想,而对变幻莫测的战事有同样的认识。这有他在去军队前发出的命令为证:继续加强莫斯科城防,并为城防部队增员。另外一件事纯属私人性质:万一他不幸殉国,他命令拨给他未来的皇后三千卢布。  这个时期的俄军总数是十万人,当时瑞典国王手下的人马是六万三千,但双方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人数多寡。  瑞军与俄军不同,他们久战沙场。训练有素,并且坚信自己的统帅所向披靡。此外查理十二还有一个优越条件:主动权攥在他手中。他想打就打,彼得只能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对付他的进攻。  查理十二把自己的队伍从格罗德诺带向何方?是带往北方——里加、普斯科夫、彼得堡,还是带往西方——斯摩棱斯克、莫查伊斯克、莫斯科?关于这一点, 1月里彼得及其将领都一无所知。而且连查理十二本人也不清楚,从萨克森出师格罗德诺,而最后决定进攻莫斯科的想法,只有过了一个半月之后才形成。由于缺乏有关查理十二战略计划的情报,彼得又面临新的困难,但不管敌方朝哪个方向进军,都应该随时准备着。  彼得有一种天生的概括能力,他说掌握敌军的动向“是战争最主要的东西。”但这个最主要的东西,他现时并未弄到手。  彼得是1708年 1月22日驾临格罗德诺的。  而 1月23日敌军并未靠近格罗德诺。翌日,彼得获悉敌人的新情况:他们已于夜间撤退,去向不明。这可能是查理十二的诈术,也可能是准备去冬营宿地。  随着情况的变化, 1月24日,信使衔命分驰各司令部。给列普宁的命令是:“见字立刻停止进军,未获新命令之前,不得妄动。”给钱伯斯的命令是:“见字就地驻扎,在未见新命令之前,寸步勿动。”给舍列麦捷夫的命令是:军队“接本命令后,立即停止前进。”  25日,彼得获悉新情报,得知瑞典人又调头转向格罗德诺方向移动,而且离他只有四米里亚。他于是发出一道道新命令。给列普宁:“按指定地点撤退,注意粮秣”;给舍列麦捷夫:“按此计划行动,行动,行动。不再写信,诸事多加小心。”  彼得从格罗德诺去了维尔诺, 1月28日到达该地。去维尔塔的目的何在?原因是瑞典人从格罗德诺出动,目标很可能是北方——里加、普斯科夫和诺夫戈罗德,但其意则在彼得堡。  紧张的一周过去了,寝不安席和旅途劳顿,损害了彼得的身心健康。彼得这位沙皇从不要求舒适安逸,而且善于忍受艰难困苦的戎马生涯。他可以几昼夜在马上休息。但这毕竟是有限度的。在维尔诺他第一次对这种动荡不安的生活发开了牢骚。  查理十二决定不在格罗德诺久留,那儿既缺军粮,也无马料。但出乎彼得意料之外,他不是进兵北方,而是挥师东进。瑞典人行军速度很慢,这有多种原因:俄军在撤退时毁掉了全部粮草,牵走了牲畜,并设置了不少鹿砦。彼得很快遂了自己的心愿。  2月,瑞典人占领了斯摩尔冈,一直呆到 3月17日;然后经过一昼夜行军,进入拉多什科维奇,准备在那里滞留三个月。  查理十二在斯摩尔冈逗留期间,彼得已作出正确判断:冬季军事行动已经结束,但毫无结果,而且最近两三个月春汛会影响军队积极行动。沙皇决定返驾彼得堡。他把皇室都带到“天堂”(彼得堡)去。  彼得 3月末回到彼得堡之后,就病倒在床。他认为是在波兰得的热病,尽管他在信里提到,“已将雪橇内仔细检查一遍”,即指抓虱子这件事。  他为自己的亲人们举行盛大的欢迎会。还放了九只轻便帆船到施利色堡,坐在船上的有沙皇伊万的遗孀——普拉科斯维娅皇后以及他自己的三个公主,沙皇说:“我之所以要使我的家族成员到水上去游览,目的是让他们习惯大海,让他们逐渐爱上四面环水的彼得堡。凡是跟我一起生活的人,应该经常到海上去。”他命令皇嫂和公主们穿荷兰式短上衣、裙子,戴女式礼帽,并强制她们过女航海家的生活:要她们经常邀请客人到海上去游览,而他们也要常到喀琅施塔得和彼得高府去。  1708年 4月 8日,传来顿河起义的消息。  顿河流域的坐地户哥萨克不知道什么是农奴制。他们实行的是自治,有自己的统领。他们从不出卖出亡到这块地方来的人——“顿河不干出卖的事。”哥萨克的自由生活自古以来就使众多的农民羡慕不已,特别是在十七世纪末和十八世纪初,正是苛捐杂税猛于虎的年代,中央地带有不少农民背井离乡,跑到顿河哥萨克那里去,以求保住性命。  占领亚速之后,顿河地区被划入国家管辖的领土,政府对自治的顿河区还不断施加压力。为了迎合地主阶级的利益,政府开始要求交出逃亡农奴。这引起了居住在顿河下游的富裕哥萨克的不满,特别引起前来投奔的农民的不满。他们不久前才哥萨克化,定居在顿河上游。交出逃亡农民,这直接剥夺了富裕哥萨克的廉价劳动力,因为他们全靠这些人手从事打渔、放牧。对逃亡来的农奴说来,这等于再让他们回去受二茬罪,何况还要担负沉重的国家赋税。  起义的导火线是沙皇1707年 7月 6日向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多尔戈鲁基公爵颁发的一道命令。沙皇派公爵去顿河遣返所有的逃亡农奴,连同他们的向导,妻室儿女,都要回到原来的城乡。这种残酷的做法激怒了逃亡者,于是他们在大统领康特拉季·阿法纳西耶维奇·布拉文领导下,向多尔戈鲁基的派遣部队进攻,并把他们杀得一干二净。富裕哥萨克组织了以统领卢基扬·马克西莫夫为首的一支人马,对起义者进行了打击。1707年11月,沙皇给缅希科夫写信说,起义看来已平息下去,但沙皇错了。  布拉文在扎波罗什过冬之后,于1708年春重新出没在顿河地区。起义队伍象滚雪球一样,日益扩大。彼得派遣被布拉文部下打死的多尔戈鲁基的弟弟瓦西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前去顿河,任务是“尽快扑灭这股怒火。” 4月12日,沙皇亲自制订计划,授权公爵可以采取象彼得镇压射击军叛乱的残酷手段:“凡参加起义的城乡一律夷为平地,‘要烧得片瓦无存’,人要斩尽杀绝,车裂而死,或是钉在尖桩上,因为除了施用酷刑之外,别无他法镇压这帮畜牲。”  但起义有如燎原之火,愈烧愈旺。揭竿而起的不仅有顿河哥萨克的贫困阶层,而且还有扎波罗什的哥萨克、纤夫、普通工人、顿河一带县里的农民。反抗封建剥削的共同要求使他们同仇敌忾。在一份告劳动阶层的檄文中,布拉文写道:“公侯、贵族、敲骨吸髓者,鱼肉乡民,天良丧尽,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名叫尼基塔·戈雷的统领的所说的话清楚地表明了起义运动的阶级倾向。他说:“我们秋毫无犯,决不伤害百姓。只对那些以诈骗敛财为能事的贵族大老爷们,我们才晓以颜色。”  5月 1日,起义者占领了顿河军的首府切尔卡斯克,推选布拉文为统领,以代替被绞死的卢基扬·马克西莫夫。  布拉文所部在察里津和瓦路伊卡重创沙皇军队,战果赫赫。布拉文本人亲自去亚速,准备占据要塞,以保后方安全。  要塞的命运颇使沙皇担忧。他命令多尔戈鲁基:“严密监视亚速的局势,以防不测。”“务必提高警惕,在抵达驻地之前,切勿使亚速及塔于罗格受到滋扰。”  沙皇对多尔戈鲁基能否平息起义已失去信心。如果说 5月初他曾放出风声说要亲临顿河,实际他当时并不能前去;那么 5月末,在获悉切尔卡斯克被占领之后,他决定亲临闹事现场,以平定叛乱。  5月27日,他写信告诉缅希科夫,他将到那里去逗留三个月。  7月的头几天,政府军两胜起义军:一次是在托尔,一是在亚速。布拉文本人死于队伍内部阴谋分子之手。他的死使政府各部额手称庆。彼得甚至鸣炮致贺。莫斯科也想依例来一番庆祝,只因担心人民群众会在首都闹事,这才作罢。  然而他们高兴得太早了。在这之后,起义大军的个别根据地又与政府军顽抗了两年之久。但是,正象封建时代的所有起义一样,自发性的顿河起义军队伍涣散,故此很难逃脱失败的命运。  沙皇的顿河之行并未实现,个中原因不详。彼得派去正规军团(其中有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团两个营)驰援多尔戈鲁基。  查理十二在戈洛夫奇诺战役中取得了最后一次胜利。但这只是局部的、战术上的胜利;瑞典人伤亡惨重,而俄国军队仅蒙受了轻微的损失。  查理十二在打完戈洛夫奇诺一仗之后,转而情绪低落,这与他固有的冒险精神大相径庭。这位君主在莫吉略夫滞留了差不多一个月。估计无法在短期内组织力量保卫城池,彼得决定弃守,而把两万五千人的军队集中在位于莫吉略夫东北的戈尔基城。  瑞典国王为什么踟蹰不前呢?心中有何打算?关于这点无论是俄方指挥人员或是瑞军参谋部都不明就里。  当彼得还沉浸在善村一役的欢乐情绪中时, 9月10日,在拉耶夫基镇,查理十二指挥骑兵团进击俄国龙骑兵,结果遭到惨败。瑞典国王的坐骑被打死了。俄国军队差点儿把一个希罕的猎获物,敌国之君,生擒了过来。彼得亲自参加了这次战斗,而且离查理很近,甚至能看到对方的面部轮廓。  查理十二在拉耶夫基吃了败仗之后,不等已从里加动身前来的辎重运输部队和援军,也不想再进军莫斯科,而是往南疾走。莱文豪普特本来应该能够撵上瑞典的主力部队。但查理十二不顾而去的这个冒失决定,把莱文豪普待的辎重队交给了命运去摆布,而且很有可能使自己的大军被分割而终至溃散。  彼得 7月15日才第一次获悉莱文豪普特给处于困境的瑞典军队运送军需、火药、大炮的意图。从此以后,莱文豪普特的名字常常出现在沙皇的书信和命令中。 9月10日沙皇才确悉瑞典人的动向。一天之内他获得两条重要情报:一、敌人的主力“已向马克兰方向移动”;二、“莱文豪普特将军从里加带着他们名牌军团前来和国王会师。”彼得主持的军事会议决定把军队一分为二:主力由舍列麦捷夫率领追踪进军乌克兰的查理十二;少部分兵力由彼得率领拦击莱文豪普特的军团。这支部队有一千名称叫游动队(快速部队),没有辎重,只有驮子。  莱文豪普特几乎使沙皇上当。冒充向导而被派往俄国军队后方刺探军情的人报告说,莱文豪普特还没有渡过等聂伯河。游动队本来准备渡向右岸,但后来才弄明白,三天前辎重队已渡过河去了。如果骗局得逞,莱文豪普特有可能会溜掉。  9月28日,游动队和敌军在林村遭遇。这支快速部队的出现,对瑞典人来说可说完全出乎意外,他们“穿密林,过泽地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是无法想象的。”沙皇晚年积极参加编写的《北方大战史》中提及战斗过程中的一个细节: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双方士兵均已精疲力竭,无法再战,于是敌军在其辎重车旁围坐,我军则就地散坐;双方各自休息若干时刻,此时两军相距仅及加农炮射程之一半乃至更近。”  两小时后,双方重新交火,一直打到天黑。  骑兵的驰援解决了战斗相持的局面。此时敌方已无心恋战。翌日清晨,俄军发现瑞军营地已空无一人,原来莱文豪普特趁着黑夜溜了,丢弃在战场上的有两千辆车组成的辎重车队,另外还有八千具未掩埋的尸体。俄军于是乘胜追击。  用彼得(他是这次胜利的组织者和战役的直接参加者)的话来说,在林村的战斗中“莱文豪普特及其整个军团已全军覆没,”沙皇希望这条捷报能振奋首都民心。于是派两名急使,前面由吹吹打打作引导,沿京城大街一路跑,一面宣布胜利消息。此外还通知各国驻俄使节,以及俄国驻外使节。有关此次大捷的战役,分别用俄文与荷兰文印成战报在国内外同时发行。  10月 1日,查理十二接到林村战败的消息。有个士兵回到国王大本营向他禀报从早打到晚上的战斗情况;还讲到莱文豪普特从战场脱逃之事,瑞典国王作梦也没有想到,他的军队,况且还是由身经百战的莱文豪普特亲自任指挥的军队,竞会遭此惨败。消息使国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他神色忧郁,寡言少语。不久,10月12日,莱文豪普特本人来到国王大本营,但没有率领他从里加带来的一万六千名的军团,而是六千七百名衣衫褴褛、冻饿不堪的溃军,这哪里是什么部队,活脱是一群乌合之众。莱文豪普特向国王详细禀告了战争失利的经过,以及如何丢失辎重、炮兵几乎全部被歼等经过。  如果瑞典国王是个有头脑的明白人,那么他就应该考虑到军队急需火药和大炮,而辎重车队又迟迟不到的现实情况,立即撤退。方为上策。但查理十二却往斯德哥尔摩发了一通捷报,又继续向乌克兰进军。  直到事隔多年之后,彼得还是坚持认为林村的胜利是北方大战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认为这次胜利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次的胜利,我们可以称之为最重要的一次胜利,因为还从来没有象这样击败过瑞典正规军,况且我们又是以寡敌众,实际上,这次大捷是俄国日后国运亨通的起点,是我军将士出师告捷,人心为之激扬鼓舞。此次战役作为波尔塔瓦战役的起源,在九个月之后又结出硕果。”  10月 2日,彼得率领近卫军团去斯摩棱斯克,在那里他受到枪炮齐鸣的欢迎。在林村战役中,彼得的帅才充分表现了出来:一是创造了游动队(快速部队)这个形式,士兵可以轻骑前进,二是战斗地点选择适当。  当时的战术规定,不得在隐蔽和岗峦起伏的阵地进行战斗。留在阵地上的雇佣军,必须时刻置于军官的监督之下,否则令人不放心,然而彼得善于发挥俄国军队的优势,他们甘愿为守土而抛头颅、洒热血,与一般雇佣军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沙皇指示将领,今后的战斗不要在“空地进行,而应以树林作掩护”。  此外,彼得改进了西欧军队作战一贯采用的单线部署,而是分兵两路,既能兼顾后方阵地,又便于进攻。  1708年10月,俄国军队又打了一次胜仗。柳贝克的一万三千名瑞典军团企图在夏季从芬兰出发进攻彼得堡。海军上将阿普拉克辛坚守城池,不仅在涅瓦河左岸打退了瑞典人的几次进攻,并且迫使敌人从水路仓皇而逃。在上船之前,柳贝克命令将六千匹马杀死。瑞典军的人员伤亡惨重,——军团死伤三分之一。这是瑞典人对彼得堡最后一次进犯。彼得大帝传略--第七章 辉煌的胜利第七章 辉煌的胜利  1708年岁尾和翌年上半年,彼得一直远离军队,无论是1708年冬,或是1709年春,他都没有打算进行什么总体战。他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因为敌人犹有余勇可贾。沙皇并无意去冒险,诚如他说过的那样,“整个国家的幸福和前途可以毁于某一次战役。”  这年冬季过得比较清闲。沙皇除军事上的运筹以外,兼可照顾一下其它方面的事宜。沙皇在苏马住了一个半月,在这段时间他检查新刊印的书籍,阅读翻译著作,起草改革行省制的命令,改进俄文字体。  所谓改进后的字体是代替原通用的教会斯拉夫字体。彼得对这项文化工作颇为热心,改革的结果是俄语字母的书写形式简便多了。第一批用“新字体”刊印的书是在1708年出版的。字体不断完善,直到1710年方为彼得最后钦定。检查过铅字样品之后,他提出了最后的改进意见,在字母表的背面写道:“此类铅字只准用于刊印历史和制造方面的著述”。以前,数的表示法已进行过改革。第一本用阿拉伯数字刊印的书于1703年出版。这就是天才的教育家列昂季·马格尼茨基所著的教科书:《算术,或计数之学》。  彼得时代,书籍的普及是规模空前的。如果说在十七世纪莫斯科仅有的一家印刷厂刊印的主要是宗教书籍,那么到了彼得晚年,在新旧两个首都就有六家印刷厂刊印世俗书籍。从1708年到1725年,国内出版的三百二十种图书中,有三分之一强是有关军事和海洋军事方面的。在其它方面的有:法学著作、文学作品、各类词典、历书等等。印刷的新品种有:沙皇的圣谕和枢密院的命令,以及关于俄国军队克敌制胜的战果报告。书籍和报告书都附有外国和俄国艺术大师作的版画插图……  在俄国出版的书籍中,从外国出版物翻译过来的作品占的比重相当大。彼得对此一直很关心,他对翻译人员提出了不少有关的指示。1708年 2月,沙皇对翻译布隆代尔的有关城防著作的伊万·佐托夫提出了下列必须遵循的翻译准则:首先必须“吃透”翻译的原文,然后用本族语言尽可能清晰通畅地把它表达出来。使彼得感兴趣的译文不是近似原文就可以了,而是要求译者能把握原文的实质,尽可能把所翻译的作品内涵理解透彻。书籍的用途既然“不在于徒求其美,而在于给人以智慧和训诫,”那么翻译就应作到:言简意赅,而又通俗易懂。彼得把由他校订的种田的书的译文作为样板寄给有关人员。他按照自己的意思删掉了其中“多余”的部分,因为他个人认为这“只能浪费读书人的时间”。  1708年,彼得着手进行行省制改革。12月18日的命令中写道:“出于对全民的利益的考虑,将全国划分为八大行省”。改革的实质是在旧县制和莫斯科中央直辖各县的机构之间设置了一种新的机构——省政机关。省督集政、法、军大权于一身。沙皇委派自己的亲信充任省督。彼得堡省省督是缅希科夫公爵、沃龙涅什省省督是海军上将费多尔·马特维耶维奇·阿普拉克辛;而喀山省省督是他弟弟彼得·马特维耶维奇,莫斯科省省督是贵族斯特列什涅夫。  行省制改革,是彼得大帝对阿斯特拉罕和顿河农民起义、对日益扩大的巴什基尔骚乱、对劳动人民拒绝纳税的一种对策,是对付反抗强征建筑民工的一种对策。省级机构巩固了地方政权。  象往常一样,彼得所关注的是沃龙涅什的海军舰队。沙皇从被俘的瑞典人那里获悉瑞典王企图通过沃龙涅什直取莫斯科。被俘人员所提供的情报固不可全信,但沙皇仍然认为有必要防患于未然。然而真正的威胁倒是来自南方的土耳其。沙皇考虑,对土耳其和克里米亚鞑靼人来说,进攻的大好时机已经来临。军事活动场所理所当然地转移到了南方。彼得由于听说“土耳其人正在备战”而显得忧心忡忡。故此沙皇在沃龙涅什用去差不多两个多月的时间,以其超人的精力投入了亚速海舰队的创建工作。当他知道造船厂缺少钉子、螺钉、大炮、铁锚时,就亲自跑到伊万诺夫工厂,和工匠们一起浇注炮弹、手榴弹、臼炮、铸造铁锚和螺钉。在厂里他足足干了两周的活。  沙皇从沃龙涅什率领由二百四十一艘舰艇组成的舰队来到亚速,这个编队中有二十九艘是巨型战舰;沙皇亲自参加了巨型战舰的下水仪式。  亚速海军舰队得到了强大的补充,这在君士坦丁堡引起了一片惊慌,海军力量的加强,抵挡住了土耳其人趁北方战争最紧要的关头对俄国的进攻。  在下达继续建造亚速海军舰队和加深港湾的命令之后,彼得于 5月27日返回军中。在这之前,他获悉的两条消息证实了瑞典国王的毫不妥协的意图。 5月 1日得悉查里十二拒绝沙皇的和平倡议,彼得建议缔结和约,希望为俄国保存住彼得堡和施利色堡。查理回答沙皇的使者说,他准备在莫斯科缔结和约,而且要求俄国预付三千万外国银币,以赔偿瑞典在战争年代耗费的军事开支。  另一个消息是信使 5月 5日禀告彼得的。消息说,“瑞典企图攻占波尔塔瓦”。  当沙皇在苏马城和造船厂的时候,查理十二的军队冒着严寒在冰天雪地的乌克兰大草原上奔波。俄国军队和居民既不给他们喘息之机,也不给他们落脚之地,更不给他们滴水粒米。  瑞典人突袭每一个居民点。小小的维普里克城堡在寒冬腊月匆匆筑起围墙,英勇地抗击着瑞典人的进攻。查理十二开始命令炮轰这个小城镇,尽管炮弹如雨,但他仍未拿下它,于是他下令强攻。为数甚少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驻军以仅有的三门大炮,打退了敌军的三次猛攻。1709年 1月 6比瑞典人只有在被围者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才占领了这个城堡。瑞典皇家军队为此损失了一千二百多人。  严冬过后,春汛早早地到来了。瑞典军队眼看一蹶不振,他们不仅忍饥挨饿,而且军中疾病流行,加之时时受到正规军和游击军的一而再,再而三的猛烈袭击。瑞典人挥师南下,准备夺取波尔塔瓦。但等待他们的却是灭亡。  第一批瑞典军队出现在波尔塔瓦城下的时间是 4月 1日。马泽帕暗示查理,攻占波尔塔瓦是使全乌克兰投向瑞典人的保证。  但瑞典国王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因为波尔塔瓦地处几条要道的交叉点,其中的一条就是通向有可能成为瑞典盟邦的土耳其和克里米亚鞑靼,而攻占波尔塔瓦就会使他们捞到好处。瑞典王于是想和他们缔结和约,共同反对俄罗斯。  其实,瑞典将领中的有识之士,早就看到围困波尔塔瓦只会遭到毁灭性打击。他们认为,如果率军西进,越过第聂伯河,虽然这也可能遭受重创,但保住军队的实力尚有一线希望,而包围波尔塔瓦并进而夺取该城,必然会自取灭亡。基连克罗克在与国王谈话时所坚持的正是这种观点。这君臣二人的对话如下:  国王:你应该全力以赴地为攻下波尔塔瓦做好一切准备。  基连克罗克:陛下是否打算围困该城?  国王:是的,你应该去指挥围攻,并立下军令状,说明什么时候能够拿下要塞。  基连克罗克当即反驳国王说,围困该城的必要条件尚不具备。  国王:我们手中有足够的物质力量,拿下波尔塔瓦这样一座区区的要塞完全不在话下。  基连克罗克:要塞虽不坚固,但该城有四千驻军,哥萨克人还不算在内。  国王心里想的还是十多年前的老皇历。他听不进部下的忠告,反而用不容反驳的口吻说道。  “当俄国一发现,我们当真要攻城的时候,他们听到第一声枪响就会缴械投降。”  基连克罗克极力使国王相信,波尔塔瓦驻军会血战到底,瑞典军队的大炮和弹药严重不足,进攻时将付出巨大代价。但查理对忠言相告置若罔闻,并且用素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驳道:  “我们就是要去创造奇迹,荣誉必属于我们。”  以要塞司令阿列克谢·斯捷潘诺维奇·克林为首的被困部队临危不惧。早在1709年1月,克林上校和其他一些乌克兰要塞司令收到过彼得的一项命令:“一旦敌人进攻,务必坚守至最后一兵一卒,不得后退。设若指挥官阵亡,左右军官应立刻接替,继续指挥,前仆后继,血战到底。”  远离前线的彼得此刻获悉了波尔塔瓦被围攻的消息。但他很快识破了查理十二进攻的战略意图。沙皇向缅希科夫指出,该镇十分险要。他提出两种解围方案。或是声东击西,佯攻奥波什尼亚,以便将查理的注意力从波尔塔瓦引开;或是在瑞典人对岸的沃尔克斯河畔固守,随时给被困部队补充军需品、生力军、武器和弹药。“至于一切其它情况有赖见机行事,”沙皇最后写道。  5月 7日缅希科夫直逼奥波什尼亚,以此迫使查理前往驰援解围。声东击西的战术大奏奇效,俄国军队得以有条不紊地迅速撤到沃尔克斯拉河对岸。 5月14日夜里,有九百人组成的小分队潜入被围困的波尔塔瓦。他们要给要塞驻军补充弹药。进城的士兵,“为了泅渡方便,不仅没穿衣服,连长裤也脱掉了。”  6月 4日,彼得亲临波尔塔瓦。瑞典军队的全部人马集结在那里,俄国军队也往该处进发。彼得当机立断,决定向瑞典人发起总攻。  实际上,围困波尔塔瓦的瑞典军队自己也被反包围了。  作为统帅的彼得,其卓越贡献就在于为总攻选择了非常恰当的时机。敌人长途跋涉,精疲力竭,加之军事上的失利,当初他们侵境那股锐气,早已挫了三分。与此情况相反、俄国军队有后备力量源源补充,作战技术又较敌方先进,故反而愈战愈强。  但是,搭救处境艰难的波尔塔瓦的守城将士却是燃眉之急。沙皇当即用球型炮弹给克林发去一道命令:当俄国军队冲进包围圈时,他应立即杀出城池接应,出击时间订于6月12日,但由于连日来倾盆大雨,沃尔克斯拉河水暴涨,难以横渡,突围计划未能实现。  6月20日,俄国军队终于渡过沃尔克斯拉河。查理十二这才明白,沙皇打算在波尔塔瓦城外决一死战, 6月21日和22日瑞典军队倾其全力,企图攻占波尔塔瓦,但要塞守军没有让他们得逞。 6月21日凌晨,他们在斯巴斯克教堂广场宣誓:决心同瑞典人决一死战。  6月20日,俄国兵营里开始紧张的准备工作:战士们斧砍鍬挖,急急加固工事。彼得象在指挥林村战役的那样,物色到一个安全的隐蔽地。俄军两翼隐匿在密林当中,后方是陡峭的沃尔克斯拉河岸,河面上已架好了桥。俄军阵前是一片开阔地带。彼得正等待着瑞典人从那里发动进攻。他命令建造六个多棱地堡,地堡之间要拉开距离。在它们前面又垂直地增建四个多棱地堡,其中只有两个可用于进攻。六个多棱地堡的意义在于缓冲、削弱瑞典人的进攻火力。四个交叉垂直的多棱地堡的作用是截击敌军的战斗队列。  6月25日,彼得视察部队,同天召开军事会议,制订战斗部署。彼得亲自担任第一师的指挥。缅希科夫和布留斯分别担任骑兵和炮兵指挥。  6月26日,彼得处理了一连串的麻烦事。这天,沙皇获悉,谢苗诺夫团的一个士兵叛逃投敌。沙皇担心的是,叛徒势必把俄方某些防守薄弱的环节泄露。彼得当即下令把久经考验、能征善战的诺夫戈罗德团的士兵调来充实这个团。  战役的最后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彼得身着墨绿色镶红袖口的呢料近卫军军官服,军官肩带迎凤摆动,他囚处走动,一会儿出现在龙骑兵团,或是来到在构筑多棱地堡的步兵当中,再不就是在炮兵团。他给近卫兵团的军官作了如下讲话:  “众所周知,瑞典国王倨傲而且想入非非,他竟然已给自己的军队在莫斯科分配好了住宅;任命手下将军施帕尔为莫斯科总督,要将我大好河山肢解分割为小公国,妄图以异教邪说毁我国家。对此奇耻大辱我们焉能不报?”沙皇还痛斥了临阵脱逃的可耻行为。  戈利岑中将代表将领们致词。他回顾林村战役,说道:  “皇帝陛下看到了我们所付出的代价,也看到臣下的一片忠心。当时我们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但我寸土不让;敌人四次进攻,我们打退了四次,现在这个军队的勇猛忠诚不改当年。”  6月26日这天,查理十二当终生铭记。这天,他在当日走了致命的一步:袭击俄国兵营。在此数天之前他得悉,斯但尼斯拉夫·列辛斯基和将军克拉桑无法从波兰前来波尔塔瓦,因为他们必须打退俄国将军戈尔茨的屡屡进犯。另一个消息来自君士坦丁堡,土耳其政府通知说,土方无意介人瑞典和俄国双方之间的冲突。查理十二当下明白,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6月26日,瑞典国王也发表了讲话。  但查理的讲话与彼得的讲话可说大异其趣。彼得号召人们奋起抗敌,强调守土匹夫有责。而查理对手下的侵略军将士以华宴美酒、莫斯科沙皇的帐篷相诱。“俄国沙皇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美味佳肴。”他说道。  6月27日凌晨 3点,天麻麻亮时,瑞军开始袭营。在寂静的夜里,只听见千万个士兵的脚步声和马蹄嘚嘚声。瑞典人决心孤注一掷。走近多棱堡的时候,敌人开始冲锋。俄国军队早有准备:缅希科夫一直在注视瑞军的动静。他准备截击查理的骑兵,这样俄国步兵就可前去迎战敌人。瑞典军队很快占领了两个尚未建好的多梭堡,并闯入营垒。瑞典骑兵是从步兵纵队之间冲进去的。但瑞典人想扩大战果的企图未能得逞,他们处在俄军炮火的致命的包围圈内,不得不仓皇撤出。  受伤的查理授命伦斯彻尔德指挥全军,并下令左翼骑兵迂回包抄俄国军队,但缅希科夫骑兵和布留斯炮兵,给了瑞典骑兵以迎头痛击。俄国炮火以一百零二门大炮的优势压倒了瑞典人的三十九门。  因胜利而信心倍增的缅希科夫认为,设若再给敌人一次打击,敌人必致溃不成军。他三次请求沙皇派兵增援,以便彻底消灭瑞典人。  但彼得以预先制定的作战方针为理由,下令缅希科夫把骑兵从战场上撤出来。瑞典人误认为是俄军在退却,于是猛追俄军不舍,向多棱地堡逼近,进入霰弹炮射程之内。瑞典人为了避开炮火而钻人森林,其中的一部分人马被就地消灭。  上午 8时左右,彼得决定从多棱堡撤出自己的队伍。中央是步兵队列,炮兵散陈其间,骑兵分排两翼。  沙皇对步兵将士发表演说,这个演说日后以彼得的命令而著称。  “祖国的生死存亡就操在你们手中的时刻业已到来。我军队并非为彼得而战,乃为托付予彼得的国家而战。”  沙皇用下边的话结束了自己的演说:  “至于朕本人早已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而俄国的国运、宗教信仰、荣耀、康泰能否永世长存乃是重要的大事。”  彼得发出了总攻信号。瑞典人临阵却步。不管查理怎么阻止,也无法召回惊慌失措望风而逃的兵马了;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战斗,瑞典军队全军覆灭,俄军大获全胜。  总攻结束后,彼得异常兴奋,完全不顾几昼夜的疲劳,提笔报道这个消息,指出:“这是一次最伟大、最出乎意料的胜利。”  战役之后,缅希科夫说,战斗期间他曾三次调换了座骑:彼得把自己被子弹打坏的细毡帽拿出来让大家看。  战斗结束后,敌方被俘的将领和大臣依次被送进沙皇的帐篷;被炮弹打碎的查理的肩舆的残骸,也拿了进来。彼得一再追问:“难道今天我真的看不见我的查理兄弟了吗?”  不管是在值得纪念的那一天,还是后来,彼得始终没有机会再见到败军之首查理王。曾在战场四处进行过搜寻,想活捉瑞典王或哪怕是他的尸体,但遍觅不得,原来他已随同溃军残部,被马泽帕及其部下裹走,朝第聂伯河方向狼狈逃去了。俄国骑兵穷迫不舍,直到累得人困马乏。晚上,彼得又派近卫军团,尤骑兵团追歼向西边逃跑的敌人残部。  下午 3点,彼得为参加战斗的将军和高级军官大摆庆功宴会。被俘的瑞典将军和大臣们也应邀参加。沙皇早听说,查理十二曾口出狂言,说他有朝一日要在俄国沙皇的帐篷里为部将领和大臣摆宴祝捷。彼得因此挖苦说:  “昨天,我的兄弟查理国王说过要请你们到我的帐篷里举行午宴,你们今天应邀光临,而我的查理兄弟却没有和你们一起来。他并未履行自己的诺言;我一直在等他,并且衷心希望他能驾临我的帐篷共进午宴,但既然查理国王陛下不肯赏光,那就请诸位在我的帐篷共进一餐吧。”  6月27日的后半天和整夜清点战场上的尸体,抬回伤员。俄方将士有一千三百四十五人,瑞方死亡八千余人。 6月28日早晨 6时,彼得参加掩埋俄国阵亡将士的隆重葬礼。在两座阵亡将士墓上,堆起了高高的土丘,土丘上竖起木十字架。  同日,彼得举行凯旋入城式,亲临解放了的波尔塔瓦。  这时才发现,波尔培瓦的英勇守城部队只剩下一桶多火药和八箱子弹,炮弹早已全部用光,而炮弹是用石头和霰弹的碎铁块制成的。  查理十二远征俄国的计划终于在 6月30日以在波尔塔瓦的惨败而告结束。他的全部痴心妄想被埋葬在波尔塔瓦城下。瑞典军队扔下了辎重车队,拼命向西方逃窜。这一夭他们来到靠近第聂伯河的彼列沃洛奇那。费了好大劲才弄来几个小船给国王和他的卫队用。查理把指挥重任委托给莱文豪普特将军。小船迅速向对岸划去。胆大的人企图泅水横渡,国王眼见他们活活淹死。查理这个倒霉的征服者,终于坐上轿式马车,急急向南往上耳其占领区逃去。国王不时回头张望,看看后面有没有迫兵。马泽帕及其部下跑得更快,早已到达上耳其了。  在国王扔下自己的军队逃命之后的三小时,缅希科夫部队来到彼列沃洛奇那。彼得之所以派遣缅希科夫追歼溃军,是因为在执行作战计划方面唯有他是最佳人选。  7月 1日缅希科夫来到彼列沃洛奇那以后,立即向彼得报告,共俘敌军一万六千二百九十五名。沙皇当即命令舍列麦捷夫“速派五百辆马车前往该地载回缴获的武器和军用品。”  瑞典败军残部在彼列沃洛奇那被全部俘获之后,彼得声称:“英名响彻遐迩”的瑞典大军已经不复存在了,“除了跟随国王渡过第聂伯河的几百人马之外,其余全部被擒。”  要让欧洲相信瑞典军队已土崩瓦解这个事实尚需一些时日。瑞典人通过散文和诗歌,对波尔塔瓦会战大肆歪曲。所谓国王已被击毙,或横渡第聂伯河逃走,纯属谣传,瑞方一份假报道里曾如此写道。可是,查理十二的崇拜者和卖身投靠的下流文人力图掩盖事实真相,那是枉费心机。  彼得由于大获全胜而春风得意、满面生辉。那原先曾将他弃之不顾的盟友们,这会儿又都向他靠过来了。  9月26日,沙皇来巡幸离托伦城半英里的一个地方,受到波兰国王和枢密院全体成员的欢迎。奥古斯都二世在与彼得会见期间经历了一段不愉快的时刻。在祝贺奥古斯都重新登上波兰王位时,彼得说,旧事不必重提;他能理解当初国王行事的苦衷,身不由己,是违心之举。奥古斯都一边听着沙皇那些宽他心的话语,一边目不转晴地看着彼得身上佩带的长剑。原来这把剑是当初沙皇作为友谊的信物送给他奥古斯都的。波兰国王又把这剑转赠给了查理十二,而后者把剑丢在波尔塔瓦战场上,成了彼得的战利品。  沙皇表现出宽阔的胸怀。他原宥了奥古斯都的背信弃义,将此事处理得入情入理。  彼得对热烈的欢迎、高度的颂扬、鸣炮致敬的礼遇、乃至奉迎讨好的目光都不动心。誉满欧洲以及对他统兵才能的一片赞扬,也没有冲昏他的头脑。他依然故我,保持着他一贯有的那种朴质的作风:他照常一边进餐,一边处理日常工作。“我们在这里和波兰诸公一直在讨论的是有关伊瓦什卡、赫麦尔尼茨的事件。”彼得这样写道。  沙皇的外交使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一度被破坏了的北方联盟又得以重续旧好,而且除了俄国、萨克森和丹麦之外,又新增加了波兰作为盟员之一。  为了与普鲁士国王会晤,彼得从托伦出发前往马林维登。与弗里德利希一世会谈后,签订了联合防御协定。这时,沙皇把波尔塔瓦战役时佩带在身边的那把长剑赠给了自己的盟友。  身材魁梧的沙皇佩带着沉重的长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便,但这把剑佩在普王身上,使他却感到行动不便。他的一位宫廷近臣注意到:“那把长剑看上去那么重,我真担心我仁慈的国王会和它一起摔倒。”  波尔塔瓦的胜利使欧洲诸国对俄罗斯帝国刮目相看。现在,欧洲的宫廷再也不把俄国在纳尔瓦失败的事拿出来当笑料,而且对俄国军队的实力及俄国君主的统兵天才深信不疑,正是俄国沙皇粉碎了“不可一世的瑞典人。”  一个新的伟大强国,在惊诧不已的欧洲面前诞生了。彼得大帝传略--第八章 从波罗的海到普鲁特河第八章 从波罗的海到普鲁特河  1709年冬,沙皇忙于筹备庆祝波尔塔瓦雄兵班师返京的盛大仪式。彼得认为这个事件意义重大,从10月份就着手进行张罗。  莫斯科人对各种庆祝仪式可说见得多了。但对这次的场面他们还是生平第一次见到。凯旋门、鼓乐、合唱、在战旗下迈着矫健步伐的各兵团的威武军容,使人们为之眼花缭乱,禁不住喷喷称奇。还有一件新鲜事是,与胜利者一起出现在检阅队伍里的还有众多的俘虏和大量战利品。  这次祝捷的游行队伍,由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兵团作前导,后面跟的是在波尔塔瓦城下俘获的瑞典军官。在高级和下级军官之间,安排的是从瑞典人手里缴获的大炮和军旗。战利品中还有瑞典王在波尔塔瓦会战中用过的肩舆。走在被俘军官后面的是查理十二的首席远征大臣——皮佩尔伯爵,他是波尔塔瓦的主要“战利品”。  辉煌胜利的指导者、波尔塔瓦战役的参加者——统帅彼得,骑着高头大马殿后。  新的一年的春夏两季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莫斯科的夜空从未象1710年那样,被五光十色的焰火照耀得如此美丽。如雪片飞来的捷报预示着缔结胜利和约的日子即将来临。  从俄国南部邻邦—土耳其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传来了好消息。俄国公使彼得·托尔斯泰向沙皇报告, 1月初土耳其苏丹批准了早在1700年同乌克兰英采夫签订的和约。但使沙皇感到不安的是瑞典国王在土耳其境内避难的问题。开始托尔斯泰曾要求引渡查理十二,但没有成功。  托尔斯泰提出质问和要求。但土耳其对1710年的条约还是作了让步。它答应一定把查理十二从土耳其的领地引渡到波兰国境,而且应由一个五百人组成的小卫队护送,经过波兰时,则由同样数目的俄国人员护送。  南方相安无事使彼得有可能将全部力量集中使用在北方。  俄国军队占领了许多城堡,通过疾风式突袭首先拿下小城埃尔平。  围困里加用去不少时间。围困始于1709年10月,到了11月,彼得君临前沿阵地,并亲自打了三发炮弹。然后才开始正式炮轰。研究了要塞形势之后,他留给舍列麦捷夫元帅的命令是:“该城池只有严密封锁一途,不可强攻。首先因为时机已失;其次是守城部队英勇善战,要塞设防固若金汤;再次是瑞典方面威胁虽然已解除,但我方已无援军可供接应。”  围困是从海陆两方面同时下手。守城卫戍部队被迫投降,在包围期间,俄国军队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但并非由于军事行动,而是由于鼠疫肆虐造成。时疫夺去了近万将士的生命。  继里加之后,不战而降的要塞有:迪纳堡、彼尔诺夫、雷维尔(塔林)和开克斯果尔姆(即古俄罗斯城科列拉)。  1710年的夏季远征战果辉煌。为此彼得堡接连三天鸣钟致贺,涅瓦河上的舰艇张灯结彩,炮声齐鸣。  1710年已近岁末。估计不会再横生什么枝节。故此沙皇考虑与瑞典人缔结“真正和约”的问题。12月,信使由君士坦丁堡带来托尔斯泰的一份报告,内中说道:土耳其已对俄国宣战。很快又获悉另外一条消息:克里米亚鞑靼人已到达白教堂和哈尔科夫,尽管已披当地卫戍部队驱逐出去,但边境还是受到了骚拢。  对此彼得颇费思量。同时在两条战线上作战,这可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这会劳民伤财,百姓将不胜其负担。为此彼得呼吁与土耳其苏丹重新建立和约。而为了与瑞典签订和约,他请英国与荷兰从中斡旋。缔和条件如下:俄国只要求“自古以来就属于俄国”的领土,即英格里、科列拉以及纳尔瓦。芬兰的部分领土已向瑞典赔款。里夫兰和里加归俄国盟邦波兰。但彼得的两项倡议不曾得到任何有关方面的支持。  彼得从来是形势越复杂、越危险,越能处变不惊,沉着应战。  当已作好打仗准备而眼看调解无望时,彼得颁布了对土耳其的开战宣言。宣言是在2月25日有沙皇参加的圣母升天大教堂的析祷仪式上宣读的;祈祷之后,彼得以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兵团团长的身份,拔出宝剑,挥师而去。同天有两个近卫军兵团开拔,准备和正向瓦拉几亚运动的军队会师。  3月 6日,沙皇从莫斯科来到军中。在这之前,他处理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国务方面的,另一件是私人生活方面的。  1711年 3月 2日,沙皇下令成立枢密院,这是政府最高权力机构。实施这个建制是他进行永久性行政改革的首要措施之一。枢密院存在了两百多年,但彼得在创立它的时候,显然并未指望它能长期行使职权。  枢密官只对沙皇负责。他们象国家所有的其他官员一样,要宣誓“效忠皇上,效忠国家。”  枢密院的建立和行政监事制的实施为中央机构的改革开辟了道路。枢密院代替了贵族杜马。象贵族杜马一样,枢密院的官员也由沙皇指派。  第二件事涉及到彼得的私生活。 3月 6日,他离开莫斯科时宣布:他有了一个合法夫人,名叫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  叶卡捷琳挪·阿列克谢耶芙娜的本名叫玛尔塔。1702年,俄国军队围困马林堡,玛尔塔是格柳克牧师的女仆,后来成了俄军俘虏。有段时间,她是一个军士的情妇,舍列麦捷夫元帅也曾将她据为己有,后来缅希科夫又看中了她。在她属于缅希科夫的时候,名叫叶卡捷琳娜·特鲁勃切娃,或卡捷琳娜·瓦西列夫斯卡娅。阿列谢耶芙娜这个父称,是1708年她接受洗礼时,因为阿列克谢太子做她的教父而得到的。  1703年,彼得在缅希科夫家和她邂逅相遇。命运使叶卡捷琳娜这个他人往日的姘妇,一跃成为居万人之上的君玉的宠姬。她相貌出众,妖冶妩媚,加之又温柔有礼,故此很快就征服了彼得的心。  安娜·蒙斯又怎么样了呢?沙皇与她保持十多年的亲呢关系,而中断这种关系不能怪彼得,而是困为安娜另有新欢。当彼得知道此事后,说:“爱沙皇,心里就只能有沙皇”,于是下令把她软禁在自己的宅第里。  拜倒在安娜·蒙斯石榴裙下的是普鲁士公使凯泽林。关于凯泽林和彼得与缅希科夫三方会面的记述是很有意思的。公使趁晤面之机请求皇上允许他和安娜·蒙斯结婚。据公使说沙皇对他的请求是这样答复的:“蒙斯这个美人儿,是彼得本人为自己调理出来的,他原本真心诚意希望和她结合。但无奈她妖艳惑人,淫荡成性,故从今以后对她及其亲属,我彼得无意再过问了。”缅希科夫也插话说:“美人儿蒙斯的确是个无耻下流的荡妇,她同我一样地放浪形骸。”缅希科夫的侍从把凯泽林痛打一顿,然后把他轰下楼去。  1711年,凯泽林和安挪·蒙斯终于成了眷属。但婚后半年他就死了。沙皇昔日的宠姬有意再嫁,但死于肺病。  叶卡捷琳娜胜过安娜·蒙斯之处,是她体魄健美。她对远征的艰苦生活视若等闲,只要彼得一声召唤,她就可以跋涉几百俄里的泥泞路程前去救他而不以为苦。此外,叶卡捷琳娜的臂力也很惊人。据侍卫官贝尔霍尔茨记述,有一次沙皇和年青的勤务兵布图尔林开玩笑,命令他伸直胳膊用一只手把他的元帅杖举起来。这个勤务兵举不起来。皇帝陛下知道皇后的手劲很大,就从桌面上把元帅杖递给叶卡捷琳娜,她欠起身子站起来,伸直手臂,轻轻地把元帅杖举在桌子上空,举上放下好几次,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惊叹。  彼得很需要叶卡捷琳娜。从沙皇给她的信来看足以证明君王对她的宠幸和敬慕之情与日俱增。“速来基辅、不得延宕”,1707年 1月,沙皇从若尔克写信给叶卡捷琳娜。“如若因故不能即刻前来,速回信言明以释吾念。终日思卿而不见卿容,不闻卿语,怎不令我肠断魂销”,沙皇对叶卡捷琳娜以及与她私生的女儿安娜关心备至。1708年初去军队之前他在留下的一道手谕中写道:——“如遭不幸,请将存于缅希科夫公爵官邸之三千卢布送交叶卡捷琳娜母女二人。”  彼得和叶卡捷琳娜的相互关系,在她成为彼得的皇后之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1711年之后,他在信中将亲昵而有点儿粗鲁的称呼“你好;我的小雏儿!”改为温柔的称呼——“卡捷琳努什卡,我的朋友,你好!”不仅限于称呼形式上的改变,沙皇在写信写便条时原来用的那种命令口气也换成了对至亲写信的口吻:“一俟密使到达你处,请速前来见我。”在一封信中他叮嘱叶卡捷琳娜一路上凡事要多加小心,“千万不能到离卫队一百俄丈远的地方去。”为了博得她的欢心,经常送给她礼物和海外进口的美食。  彼得给叶卡捷琳娜的信,保留下来的有一百七十封,其中只有少数是事务性的。在这些信中,沙皇既不委托她费神去办什么事,也不要她去检查别人的任务完成情况,或是征求她的意见,他只是告诉她打胜仗的消息,谈谈自己的身体情况。“一个疗程已于昨日告结束。矿泉水疗效极佳”;或是“卡捷琳努什卡吾友,闻说汝因空房独守而暗自叹息,我又何尝不如此,但你我均应以事业为重”。  简言之,叶卡捷琳娜极蒙皇帝恩宠和青睐沙皇和一个无名女俘联姻,而置贵族家庭出身的待嫁闺秀或西欧宫廷的公主于不顾,这是对旧习俗的一种挑战,全然不把多少世纪以来相沿承袭的神圣传统放在眼里。  叶卡捷琳娜的性格特点是知分寸,并能体谅火暴性子的夫君。当沙皇大发雷霆时,下边的人谁也不敢走近他,只有她一个人掌握了给沙皇消气的秘密。每逢此时,她必定毫无惧色地看着他那双冒着怒火的眼睛。  宫廷的鲜衣美食并没有使她忘记自己出身卑微。据记载“沙皇之所以敬她、爱她,是因为她有一种善于变成皇后的才能,因为她时时意识到她并非天生的皇后。他们经常双双出游,但各有各的车队,一个以自己的朴质而显得庄重,另一个则显得富丽堂皇。他愿意她时时随侍在侧。但是每逢军事检阅,举行舰艇下水仪式,或节日盛典时,她从不抛头露面。”另一个外交官也曾有机会观察到彼得对自己夫人那种缠绵和体贴温存的态度。他写道,“饭后,沙皇和皇后举行舞会,这个舞会持续了约三个小时;沙皇常常和皇后、小公主们跳舞,他不时地亲吻她们;在这种场合,他对皇后流露出更多的柔情;可以说句公平话,尽管她的出身寒微,但她对这位伟大君主的宠爱当之无愧。”接着这位外交官又描绘(这是流传至今的唯一的材料)叶卡捷琳娜的相貌,完全与她的画像上的表情相符:“现在(1715年),她丰满适度; 天生丽质,面色白里透红,长着一双不大的黑眼睛;一头黑发又长又密;她的脖颈和手臂都长得娇美可爱,面部表情甜蜜、柔和,令人感到愉快。”  叶卡捷琳娜确实没有忘本。她在给皇上的信里写道:“皇上近来得一新洗衣女仆,但幸勿忘故人。”她这样开玩笑,是提醒皇上她自己也是洗衣女仆出身。一般说来,她对皇后这种角色应付自如,而又绝无矫揉造作之嫌,一似她从小就生长在帝皇家似的。  “皇帝陛下好女色”,当时有人这么说。他记下了沙皇有关这方面的议论:“为了女人而忘记事业是不可饶恕的行为。做情妇的俘虏比做战俘更糟糕;在敌人手中可望尽快获得自由,而一旦被女人绑住手脚,那要脱身可就难了。”  彼得偕皇后一起参加普鲁特的远征。缅希科夫留在彼得堡保卫“天堂”和刚收复不久的波罗的海沿岸诸城镇。  在这段时间里,彼得集中精力办了许多大事。首要任务是要把部队集结到目前战区的两翼:东方是亚速,西方是德涅斯特。波罗的海沿岸一带的防务要加强,由于已把俄国军队中最有战斗力的部份转移到了南方,那儿的防务就削弱了。波罗的海沿岸城市的卫戌部队减少了,需要补充新兵,再者,必须继续巩固与盟国波兰和丹麦的关系,要千方百计使这些国家在和瑞典人作战中能出较多的力量。  西部地区作战计划是根据沙皇提出的有关俄国军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的观念制定的:这支军队经过林村和波尔塔瓦战役的考验,战斗的主动精神在大大发扬。计划规定,俄国军队在占领德涅斯特河、布格河和多瑙河之后,必须在他国领土上开展军事行动,给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  看来,最近几周,彼得最关心的是如何在短期内把自己的军队集中到德涅斯特,并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多瑙河岸。  彼得从斯摩棱斯克、卢茨克、亚沃罗夫、雅罗斯拉夫连连派出信使,命令部队加速行军。所有的命令只有一个中心内容:“执行命令,抓紧时间,拖沓延宕、必误大事”;“敦促汝等与步兵师以最快的行军速度进入指定地区,切切此令”;“全速前进”。  虽然老元帅也知道,行动拖沓会误事,但春天道路泥泞,影响了行军速度,再加之他是个慢性子。  彼得这么急匆匆忙着到何处去,为的又是什么呢?在沙皇签发的命令里可以找到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赶在土耳其人前面到达多瑙河岸。在这种情况下,瓦拉几亚统治者布兰科万和摩尔多瓦统治者康捷米尔将与俄国军队汇合。军队不仅可以得到武力支援,而主要是可得到补给。  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的两位统治者的支援,并不象彼得满心指望的那样真心实意,始终如一,而只是昙花一现。不错,摩尔多瓦的大公康捷米尔在雅西组织过一次和舍列麦捷夫所率部队的友好会师,而且康捷米尔也归附了俄国,但在此次对土战争中,他的贡献远远逊于沙皇所希望的。康捷米尔补充的军队为数不多,但主要的是没有为俄军提供给养。至于瓦拉几亚的统治者布兰克万,他不仅没有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反而背信弃义地出卖了俄国,把全部作战计划奉献给了土耳其的总司令。  斯拉夫各族人民反对土耳其统治的解放斗争,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影响战事的进程。这个斗争的开展直接有赖于陈兵多瑙河岸的俄国军队,但舍列麦捷夫行动缓慢,坐失了良机,“你这种慢吞吞的行动实在令我惊讶,”彼得申斥元帅说。 6月12日,土耳其军队架起了通过多瑙河的桥,准备强渡,以便迎击刚在德涅斯特修好渡口的俄国军队。  在这段时间,俄国军队给养匮乏。彼得在写给雅西的舍列麦捷夫的信中说:“在阿拉尔特已有五天,既没有粮,又没有肉吃……望能以实情相告:你处有无足够粮食以供应我抵达后之大军?”但舍列麦捷夫的情况也不妙。“我军粮食短缺,开始以肉代粮。”康捷米尔原答应保证供给一万条键牛和奶牛,一万五千至两万只羊;但摩尔多瓦却没有粮食。怎么办?是空手而返,还是继续进军?军事会议上大部分人表示应向普鲁特河运动。他们寄希望于布兰科万慷慨许诺的粮食;但此人在这之前已和土耳其人秘密勾搭,进行背叛活动。俄国人指望拿下土耳其人的粮库。于是决定继续前进,同时寻找与敌遭遇的机会,这是受了布兰科万放出来的谣传的影响,说土耳其总司令奉苏丹之命打算与俄国进行谈判。既然敌人寻求和谈,这说明他们是虚弱的。彼得决定继续向普鲁特河进发、他深信此番军事行动必然会一帆风顺,马到成功。  从德涅斯特河向普鲁特河的艰苦转移开始了,前面是一片被太阳烤焦的无水草原。阳光还未来得及晒焦的地方,蝗虫来了个一扫而光。铺天盖地而来的飞蝗夺去了马的饲料;军队经受的苦难,主要的不是粮食不足,而是没有水喝。“沙皇对我讲,”一位丹麦外交官写道,“我亲眼目睹士兵们由于极度缺水而从鼻子、眼睛和耳朵里往外冒血:而一旦见到水,许多人暴饮而死。”  6月末,军队渡过普鲁特河,然后时走时停地慢慢沿着右岸向下游行进。和敌人最初几次小小接触是在 7月 7日发生的。土耳其人和鞑靼人不是彼得估计的六、七万人,而是十八万。他们成功地包围了总共只有四万名官兵的俄国军队。  的确,土耳其人比俄国人多三倍,占绝对优势,可是敌人无论如何也对付不了能征善战的俄国军队。战斗持续了三小时,有七千土耳其人被击毙。俄国的大炮使土耳其的军队受到的伤亡尤重。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7
正序
倒序
《彼得大帝传略》作者:帕普连科
《彼得大帝传略》作者:帕普连科-2
《彼得大帝传略》作者:帕普连科-3
《彼得大帝传略》作者:帕普连科-4
《彼得大帝传略》作者:帕普连科-5
《彼得大帝传略》作者:帕普连科-6
《彼得大帝传略》作者:帕普连科-7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彼得大帝传略
彼得大帝传略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