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十五年-4

这边,IDG虽然通过与综艺股份的拉锯战,很好的控制把握了8848的大局,但1999年的IDGVC当时还是VC行业中的新兵,虽然之前搜狐的案子IDGVC也参与了,但只是跟投,不是主投。要以自己一己之力将8848架上市,对于当时的IDGVC还是有风险的。因此,很需要类似软银这样的超级战略投资者的进入。  除此之外,当时8848的各位投资者对8848的CEO王峻涛也心存疑虑,很担心美国资本市场是否认可这样一个本土创业派CEO。  8848CEO谭智  薛蛮子适时出现了,他不仅拉来自己的好朋友趋势科技的张明正,也拉来了孙正义最成功的投资项目雅虎的CEO杨致远当股东,当然,他也成功说服孙正义一起入局,同时,薛蛮子还带来了一个叫谭智的新CEO。  仅仅从履历上来看,谭智就是担任8848CEO的绝佳人选:谭智,1980年毕业于中国吉林大学获得计算机专业学士学位;1987年,谭智作为最早的一批计算机科学的博士生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理工学院毕业。  在加入8848之前,谭智在微软中国担任吴士宏女士的副手,主管渠道销售方面的工作,成绩斐然。因为主管微软的渠道,谭智本人与当时中国最大的正版销售组织连邦有很密切的生意往来,与苏启强、王峻涛等8848的创业者也有良好的个人交情。谭智本人也在美国留学过,与熊晓鸽、周全有相同的背景和诸多共同语言。  更重要的是,谭智在微软之前在UT斯达康公司担任其中国区负责销售业务的副总裁,能得到当时软银中国上下诸人的认可。软银中国负责投资的最高长官就是薛村禾,薛村禾也是UT斯达康的5个创始人之一,1991年正是他找到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吴鹰,一起创办了斯达康,也就是说,在软银这方,谭智同样有很好的对话机制。  谭智的出现,似乎让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不过,当时各方忽视了一个问题,谭智本人之前是做销售的,并没有当过CEO,又不是创始人,而8848又是在这么一个复杂的局面下拉锯,他的能量其实不适合在这样的一个局面进行推动。  于此,谭智最后败走8848也是必然的。离开8848后,谭智去了TOM集团当顾问,之后自己创办了框架,再之后的故事路人皆知,谭智连人带框架公司都卖给了分众,并做过一段时间分众的CEO。谭智今天的顺风顺水,一多半要感谢当年的那段左右摇摆的艰难岁月。  谭智的进入,虽然是各方博奕而带来平衡的结果,但本质上更多是孙正义的软银集团的代言人,这也足以理解为什么,谭智上台之后很快推行所谓电子贸易市场的概念,这正是孙正义最看好的业务方向。孙正义本身对B2B确有偏好,后来给阿里巴巴投资也多少与此大有关联。  耐人寻味的是,最开始的几个发起方都对此听之任之。这是因为8848已经有多轮投资进出,最早的投资者都套现走人,对他们来说,业务转型并不重要;而作为创业者代表的王峻涛,从一开始就是以小股东的身份入局的,经过多次稀释后,其实只占有很小比例的股份,因此,王峻涛尽管顶着董事长的头衔,但其实并没有多少话语权。  创始人的缺位,经理人的弱势,最后的结果是鸡飞蛋打,一场空。  海虹 5?19第一牛股  1999年的叙事总是从5月开始的,这一年的5月,实在是太不平常。时政上有美国导弹“误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经济上有中国股市的5?19行情。  5月19日,星期三。一个看不上去不会发生任何新闻的平常日子,中国股市已经持续委靡了700多天。而在11天前,美国导弹“误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引发了一场惊人的外交事件,中美关系再度跌到冰点。19日这天,沪深股市悄然上涨51点和129点,收于1109点和2662点。领涨的是带有网络概念的股票。这根平地而起的阳线升势突然,继而凌厉,一拉就是一个多月。  在这一拨行情甚至延长到2001年的那一大拨行情中,出风头最大的是一只叫海虹股份的股票。在1999年"5?19"行情中,海虹控股是网络股的急先锋。1999年5月9日后短短一个半月,涨幅超过了100%。随后虽然有所回落,但到了2000年,该股重新发飙,即使在戴着ST帽子的情况下,也一口气从18元暴涨至83元!  推动这只妖股背后的有两个人,一个人叫谢文,另一个叫康健。  谢文, 1958年8月生人,文革时干过三年电工,文革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老三届。大四那年谢文去南开大学改读社会学,毕业后即赴美,学成后搞投资咨询,按照谢文的说法,他从1988年开始发电子邮件,是全球最早接触互联网的3000人之一;1996年,谢文回国。  康健,1956年4月生人,民建党党员。北京朝阳区人,曾就读于高干子弟云集的北京第二十七中。康健和谢文大学同级同校,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先后在北京市政府农办、《中国村镇百业信息报》、康华国际软件开发公司等任职。其间,康健前往美国、加拿大学习,主要是学习基金操作。康健在国外学习这段时间,康健的妻子吴晓冰在美国先后担任华润集团驻美财务官和一家美国公司副总裁。吴晓冰和谢文则是大学同班同学。  1996年年底的一天,吴晓冰打电话给谢文说一起聊聊天,此时的康健靠期货获取第一桶金,并已是中海恒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康健想买一个上市公司的壳,谢文则大谈网络。谈了一夜,事就全定了:谢文帮康健完成对海虹的收购,中海恒帮谢文搞一个网络公司。接下来的事情是1996年12月,中海恒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协议方式受让琼海虹5000万股法人股,成为海虹第一大股东,占股24.83%。1997年初,中公网信息技术与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中海恒也完成对海虹的收购。新组建的中公网的股权结构为中海恒持股20%,海虹持股40%,信息产业部数据网络集成中心持股40%。康健出任中公网董事长、总经理,谢文任常务副总经理。  谢文自此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能折腾的人物之一,在离开中公网后,谢文依旧不断的奔波,独立创业做过宽带服务,在互联网实验室最红火的时候当过这家公司的当家人,也曾在中国最有声望的财经网站和讯公司做过CEO,折腾Web2.0,他也曾被马云请去主政雅虎中国,但不到一个月就辞职了,赋闲在家两年后,他入主一个叫一起网的网站,做起当下最流行的SNS概念,最新的消息他已经离开一起网了。  谢文不断声称自己是中国互联网业界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人之一,同时他应该也是中国互联网一线公司中活跃CEO中年龄最大的一个,这两种身份混合在一起,就是他总是能给这个行业不断贡献一些声音,因为他的资历,大家都支起耳朵听,同时他又不断给这个行业折腾出一些新东西,虽然总是偏早,但大家对未来总是保持关注,因此,也总是有人向他学习。  不过,谢文做的事情中,最有价值的,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是1999年5月,他代表中公网出资1000万元收购做网络游戏的联众公司80%的股权。这个事情的意义在于,它让互联网与资本的对接有了第一个最鲜活的故事,比起张树新的落寞、宫玉国的无奈,这个故事更具备向上的意义。  在希望软件公司的日子  有趣的是,当初谢文找鲍岳桥问联众多少钱肯卖的时候,作为联众的总经理鲍岳桥报了个500万的价格,并做好还价的准备,谢文二话没回,直接答应下来。  大家都管鲍岳桥为老鲍,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上去,鲍岳桥要比真实年龄要大一些。老鲍个子不高,浓眉,眼睛不大,聪明绝顶,以至于后来联众为追赶腾讯老鲍削发明志都没有引起太多的反应,在大家印象中,老鲍就是那个样子。  老鲍生于1967年,浙江余姚人。他其实只比丁磊他们大4、5岁,但老鲍出道早,成名也早,所以给人感觉是两代人的样子,其实是一代人。  鲍岳桥在杭州大学数学系读书的时候就开始非常迷恋计算机。那时学校里学生上机的机会很少,鲍岳桥想方设法和机房看门的教师搞好关系,终于弄到了一份机房管理员的差事,这样鲍岳桥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可以上机了,大四时,他几乎天天泡在机房。  1989年夏天,鲍岳桥大学毕业分到了杭州一个橡胶厂。就是在这个橡胶厂,鲍岳桥开发出了FOXBASE反编译软件、普通码中文输入系统和汉字系统PTDOS,其中鲍岳桥搞汉字系统的开发的初衷也是觉得自己用的汉字系统都不方便,想搞一个把现有的汉字系统的功能结合在一起的汉字系统。PTDOS写完,鲍岳桥开始有点商业意识了,他咬牙在1992年8月5日那期《计算机世界》上登了汉字系统PTDOS和反编译工具的广告,结果广告登出以后,很多人就把钱直接寄过来了,过了一、两个月,已经收到两万多元钱,当时的兴奋劲儿,鲍岳桥至今记忆犹新。  PTDOS汉字系统做得不错,鲍岳桥非常想推广,曾经让北京希望公司代销。1993年5月,这种汉字系统突然冒出来好几个,看到别的汉字系统做了那么多广告,渐渐发展起来,鲍岳桥觉得PTDOS很可惜,他想来北京。于是,从橡胶厂出差到北京,鲍岳桥从此就没有再回厂里,一直呆在希望公司。1993年10月,PTDOS改名为UCDOS。希望公司的市场能力加上UCDOS过硬的质量,到1995年,UCDOS市场份额已经达到90%多,其他汉字系统市场上几乎很少见了。  和鲍岳桥一起成就UCDOS辉煌的还有一个叫简晶的程序员。1992年简晶在云南昆明明星公司推出“中国龙”1.0版,鲍岳桥在1993年作为希望公司的主创人员相应推出UCDOS3.0。两者同作为汉字操作平台,与其他中文平台相比在技术上遥遥领先,因而在当时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1996年,简晶也加盟希望公司和老鲍成为同事,这使得两个程序天才真正走到一起。  简晶是比较早上网的老网虫,如前所言,1996年他就开始上网泡CFIDO。那时的西点、西线等BBS不仅可以讨论,还能提供文件下载,就是这些现在看起来再基本不过的功能让简晶觉得非常新鲜很是过瘾。  简晶同时也是个超级游戏发烧友,一开始就玩网络Diablo,通过网络结识了大量的游戏玩家,在朋友介绍下简晶开始玩起文字MUD,中国最早的文字MUD侠客行里,简晶的ID东方英雄至今为人所留念。  加盟希望公司后,简晶借开发基于DOS平台下的图形界面开发包——UCSDK——时就有将Windows附带的扫雷、升级等游戏嵌进去的想法。对市场仔细一琢磨,Windows已经成为时下PC机的主流操作系统,游戏在DOS环境下存在和升级的意义不大,因而只好作罢,但想法一直得以保留。  由于做网络游戏的想法在简晶脑海里不停的打转,他很想听听鲍岳桥的想法。平时二人的沟通交流比较频繁,但这毕竟是人生事业发展方向上的一件大事,马虎不得。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简晶把自己的想法与鲍岳桥做了交流。出乎简晶意外的是,他没想到自己的设想甫一提出,鲍岳桥很快表示赞同。  其实在简晶关注未来的时候,鲍岳桥同时也没有忘记思考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作为局内人士,鲍岳桥和简晶对业内行情都很清楚。面对微软等海外大公司强势介入中文平台,他们留给国内企业和个人发展的生存空间极其有限。再走中文平台或是办公自动化,虽然自己在这行业里就技术而言可谓驾轻就熟,但也未必有好的结果,还不如另辟蹊径。  鲍岳桥喜欢围棋,简晶喜欢游戏,而另一个合作伙伴王建华在服务端开发有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三个人联合创办一个可以网上下棋的地方是情理之中。  联众三人行  就这样,当时间的指针指到1997年年底的时候,鲍岳桥和简晶、王建华这一希望电脑公司研发的“梦之队”决定离开北京希望电脑公司,没有提任何条件。这三个人,先后写出了UCDOS和中国龙这样的中文DOS平台,但在Windows平台的冲击下,他们看不到未来,他们知道,只有做出面向互联网的产品来,才能为自己找到希望。  他们出来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成立公司所需要的50万注册资本,他们三个人虽然写出了有千万用户的产品,但并没有从希望公司得到多少报酬,乃至于三个人开公司的时候,连注册公司需要的50万都拿不出来。  鲍岳桥和简晶、王建华三个人一起去找了当时中国本土最大的杀毒软件公司江民科技的董事长王江民。在北京当代商城北面的一家小饭馆三个人一起请王江民吃个饭。鲍岳桥三个人都是技术出身,之前都是和程序打交道,但除此之外一片空白。他们为什么找王江民,很大程度上因为王江民相当的成功,不仅软件写的好,财富上也有积累,他们更多是想向王老师请教怎么做公司来着,当然,他们的另一个目的在饭桌上是否能找个合适的时机找王老师借点钱开公司。  一顿饭下来,鲍岳桥三个人兴高采烈的讲起他们的新项目,但一说到借钱的事情,三个人就不断的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知道怎么说。倒是王江民主动的说,你们开公司是不是需要钱啊,这样吧,我借给你们50万,做得好,你们就把钱还给我,做得不好,就不用还了。三个人心中顿时落了块石头,无比的敞亮,不断的举起手中酒杯敬王江民。  这笔50万元的借款鲍岳桥三人等公司注册下来就还给了王江民,靠着三个人凑的20万元支撑了一年,到了1998年年底,鲍岳桥看着要过年了,想着还是要让哥几个(当时联众已经有了自己的第一个雇员)还是要有点钱过年,于是,又找王江民借了10万,4个人每人分了2.5万,回家过年。王江民对联众的两次借款被一些媒体称为中关村较早的天使投资,但性质上这更接近于借款,更多是一个第一代程序员中的惺惺相惜。  这三人从希望公司出来,王建华的孩子跟着呱呱落地,简晶的孩子也过1岁,孩子的成长也需要钱,鲍岳桥也不富裕,于是,三人无奈只得东挪西凑地各自掏了四、五万元,就这样,联众公司的前身——飞鹰公司——在北京马连洼的联万庄宾馆成立了。  说到联众公司名字的由来,还真有些曲折穿插其间。自公司创办初始,三人就在琢磨如何取一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当时排出的候选名字有好几个。后来初步决定选用“飞鹰”,取英文“flying”谐音。试用一段时间后,大家都不满意。后来王建华提出为什么不能截取“联想”和“大众”各一字为“联众”呢。另两人一听,虽有拼凑之嫌,但确为“飞鹰”所不及,单就字面意义“联系大众”即比前者更有亲和力,这个名字也有三个人(三人为众)联合创办的意思,而且也与他们想做的在线游戏的目标定位和契合,于是三个人一致认为应该取这个名字。  在去工商局注册的路上,三个人一点把握都没有,这个名字被注册的可能性很大,他们为此还准备了一些其他的名字,不过,他们到工商局一查,竟然这个名字没有被注册,他们立马乐了。老鲍三人百思不得其解,而且他们还发现,在他们注册前有个叫联众达的公司。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之前有个联众公司,在联众达想注册的时候还在,之后可能注销了,而老鲍三人应该是联众这个公司被注销后第一个申请这个名字的。真是上天注定他们要成功。  联众公司英文名的来历也是一波三折。最初王建华提出用“globallink”,并且以此作为公司的域名。遗憾的是当时大家都不知道如何申请国际顶级域名,虽然CNNIC这样的域名注册和管理机构的物理位置距简晶家不足几十米。待到以后搞清楚申请步骤后,发现globallink已被国外公司注册。只好申请了 t 和 t 这样非标准域名。后来用的 m 是创办一年后与中公网合作才启用的。  公司成立起来了,扣除房租、机器购置费用,资金顿时又捉襟见肘。他们不敢招募任何员工,工作室是宾馆两个房间,所有工作只靠他们三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简晶将家搬到了马连洼附近,鲍岳桥和王建华二人则各弄一辆小摩托,每天嘟嘟地跑来跑去。  联众说是1998年3月份成立的,其实那年大年初一三个人就开始各自开干了。“那年春节我第一次没有回老家,留在北京,二月份过完年以后就已经开始工作了,那个时候就我们三个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都称不上公司,相当于是一个开发小组”。回忆起当初创业时的情境,鲍岳桥脸上立刻流露出了光采。联众的框架设计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完全基于NT平台。接下来,王建华负责服务器端编程,鲍岳桥负责“游戏大厅”的开发,简晶负责具体游戏的设计。到1998年5月份的时候,已经有3个游戏成型,基本上可以玩了。  三个月后的1998年6月,北京ISP站点东方网景宣布“联众网络游戏世界”正式开放测试。当时拥有5个游戏:围棋、中国象棋、跳棋、升级、拱猪。看到理想变成现实,三人自然很兴奋,但心里还是没底,定的目标也很低:到年底200人同时在线,注册人数5000个。而公司的榜样则是台湾的一个网络游戏站点。联众起步的时候,它已经有近千人同时在线,“简直太厉害了”,鲍岳桥唏嘘不已。  联众刚出来的时候场面比较尴尬。看着开发出来的游戏没有一个人来捧场,三人的心情很是郁闷。不过也是,那时知道这个网站的人一个都没有,哪来人访问。三人各自利用关系到处拉人来看,提意见。就这样,知道联众公司的人有了,陆续有人上线访问。但来的人还是太少,有时为了不让来的网友无功而返,经常出现三个开发者共同陪一人玩的情形,或是一个人同时开三个ID,一个人同时扮演三个角色,这样只要一有网友上来,游戏就可以玩起来,但不能老这样,联众为此想出小花样在首页贴出通知:“请大家集中在中午过来,这时人比较多,联众公司人员也在”。  陆陆续续有一些人来了,大都是抱着“看看鲍岳桥他们又做了些什么”的想法来的。1998年6月18日,东方网景在首页为联众开通做了一条预告,那天联众的点击次数超过了1000次。发现这招挺管用,三个人就去很多网站的论坛里贴了很多广告帖子。  为了庆祝玩家“坐满8张桌子”,鲍岳桥特意将那张网页保存下来,作为骄傲的证明和纪念。后来,一些媒体陆续开始报道联众。  事实上,网民的实际关注大大超过了鲍岳桥的预期。1998年8月5日,联众第一次全面升级,由于没有想到会有大量的下载情况,造成整个服务器专线因超负荷瘫痪了两天。1998年10月23日,联众第二次全面升级,升级版本下载量使得东方网景线路再次瘫痪。到年底,网站注册用户超过5万,平均在线游戏人数高峰时也超过1000人以上,比预想的高了5倍,很快超过国内其他对手,成为国内最大的在线游戏网站,而台湾的那个游戏站点还在原地踏步。当在线人数又把台湾站点甩在后面时,三人兴奋至极。  “聂马”也在联众下棋  联众横空出世,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围棋在那几年也开始走出低谷,而且一批国手在联众上下棋。聂卫平和马晓春很早就到联众下棋。  1998年9月,马晓春来到了马连洼,联众简陋得让马晓春都不知道该往哪个地方坐。马晓春是为了网上俱乐部的事情而来的,想依托联众的平台在网上教人下棋赚钱,鲍岳桥乘机拉着马晓春下了一盘指导棋。  虽然后来马晓春通过联众进行网上围棋指导的尝试无疾而终了,但鲍岳桥通过围棋名人提高联众知名度的努力却一直没有停过。  方天丰八段先于马晓春之前来到联众,联众帖出通知说方天丰要来,没人相信,等方天丰真的来了,没人和方天丰下棋。没办法,鲍岳桥只好面对面地在网上先和方天丰下了一盘,方天丰让七子,鲍岳桥赢了。在一边的玩家说,不是鲍岳桥下得好,而是“所谓”的方天丰下的太烂,于是网友们把联众公认的围棋高手找来和方天丰下,方天丰让四子,方天丰获胜,网友这才认定这个是真的方天丰,于是都抢着和方天丰下。  鲍岳桥由此认识到名人对联众的意义。国少余平来联众的时候也和马晓春一样,大家一起吃了顿饭,下了几盘指导棋。让鲍岳桥吃惊的是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天的晚上,余平居然自发的和网友下棋。余平后来经常在联众下棋,发展了很多弟子。余平甚至会组织一批人到别的围棋网站挑战,一来二去,就把人气带动起来。老鲍认为,余平对联众的发展功莫大焉,正是这种高水平的职业棋手的加入,让联众有了很好的口碑和影响力。  鲍岳桥也借此与“聂马”等国手下过多盘指导棋,特别是马晓春连拿两个世界冠军的那一两年,很多人托鲍岳桥请马晓春吃饭,饭后自然会下指导棋,鲍岳桥也会跟着下一盘,一般要对方让到4到5个子的样子。  老鲍说,IT圈子内棋力最高的当属两个人,一个是原来金山西山居的裘新,另一个是前搜狐的王建军,这两个人老鲍和他们下都要对方让一到两子的样子。中搜CEO陈沛的棋力不错,也比老鲍强一些,但与前两人下时需要对方让先。  老鲍与王建军的认识很偶然,联众和搜狐一起到北京电信局放服务器,位置不远。两个人同一时间去看服务器的运行情况,于是,瞎聊了两句,一聊发现,两个人是同一个大学毕业,一个专业的师兄弟,同是杭州大学学数学的,老鲍1985入学,比王建军高两届。  但在棋力上,王建军要高一些,王建军的棋力在业余五段以上,属于业余强豪,曾经拿过炎黄杯业余世界围棋锦标赛的冠军,也算是世界冠军,很厉害。  一开始联众的商业计划是,等联众发展到一定程度——先免费做上半年或一年的时间,等到有一定数量规模的用户之后,就要考虑向用户收取会员费。5000个用户,每人每年100元,如果有60%的人愿意交费,就是几十万元。而在赢利之前,三人不需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网络游戏上,把互联网作为公司长远的一个项目,为了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做一些短平快的产品。  实际做起来,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一方面,互联网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用户喜欢的是免费的概念;另一方面,一旦投入开发,联众四人(三个创始人加上后来又招的一个人)发现自己的精力实际很有限,这时再去做其他东西,可能两者都做不好。几个月过去,几个人静下心来讨论,最终商定,这个站点不想在短期内赢利,在还有资金的情况下,就尽量把这个站点做好,做大,最终把它做成一个“全世界最大的中文在线游戏站点”,通过一年或更长时间,积累无形资产,然后再利用融资的方式,使网站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谢文做了笔好买卖  此时,幸运之神向联众微笑了。实力雄厚的中公网主持经营的副总谢文与朋友在电话里聊天,对方告之最近在网上玩游戏玩得不亦乐乎。谢文记下了网址,登录进去,旋即上瘾,一直忙于收购网络公司的他动了收购联众的念头。按照网页上留的电话打,没人接,发邮件,没人回。谢文无奈派人去找,终于在上地的那家破旅店找到了鲍岳桥他们。  鲍岳桥他们三个人一起去见谢文,当看到谢文正在办公室电脑前联众平台上下棋的时候,鲍岳桥立马乐了,直觉上觉得有戏。谢文问联众值多少,有了一些谈判经验的鲍岳桥毫不犹豫地说值500万元,并做好了讨价还价的准备。“OK!500万没问题”,谢文非常爽快。谈了三次,方案便敲定。  很多人都说老鲍500万元卖掉联众卖低了。对鲍岳桥来说,三个人,一年投入了20万,加上三个人的工资和其他成本,也就是50万的样子,10倍的价格,可以了。  在中公网之前,其实也有人找过联众谈收购的事情。这缘于《IT经理世界》上当时一个叫王超 的记者写的一篇关于联众的文章,不久,一个叫黄大成的人把电话打到鲍岳桥家里说看了那篇文章要与鲍岳桥见面谈合作。  鲍岳桥与黄大成见了面,黄大成1966年生人,比鲍岳桥大一岁,也是浙江人,准确说是浙江温州乐清人,是从中国富豪云集的乐清走出来的。黄大成是杭州恒生电子公司的老板,公司开发的恒生软件占国内证券股票界软件市场的2/3。黄大成不看好联众,但他看好鲍岳桥这三个人,他希望能把联众买下来,然后请鲍岳桥三人帮着他开发软件。  还有两个公司当时也看好联众或者鲍岳桥三人,一个是实达,当时很强悍的PC和显示器厂商,他们想进软件业,后来投资了东方铭泰的何恩培兄弟;另一个是263的李小龙,263很想收下联众,用联众吸引用户来上263。鲍岳桥当时来者不拒,给他们报了个600万元的价格。其中还是黄大成最积极,也最诚恳,他们也不要求控股,到1998年年底,双方基本达成共识,都草签了协议,不过,年后恒生董事会上否决了这个投资。但即便如此,黄大成和鲍岳桥却成为好朋友,两个人经常见面,一起讨论投资或其他问题。  因为有了之前600万元的报价过高的问题,因此,当谢文要鲍岳桥出价,鲍岳桥三人商量后觉得500万元合适。但占多少股份,没想好。  谢文后来带着鲍岳桥去见康健,康健对这个价格没异议,只是希望多占点股份,鲍岳桥三个人也想保留点股份,因此,双方协商的结果是八二开,中公网八,三个创始人二,考虑到20%没法均分,于是变成了中公网79%,三个创始人每人7%,一共21% 。  1999年前后,互联网正是资本市场的宠儿,象联众这样的有用户数,有粘性,有想象空间,也有技术含量的项目并不多,正常的估值在2000万元~3000万元的样子,因此,网上有人骂谢文是收购第一黑。骂着骂着,中公网开始增资,最后变成了1000万元,于是也就有了500万元和1000万元收购两个不同的数字。  对于这次收购,当时的《电脑报》用了几个整版来报道,第一个版面就说“老鲍成功了”,这是当时国内IT界最有影响的媒体所给的肯定。即使很多年后想起来,鲍岳桥依然觉得很高兴。  不管是500万元还是1000万元 ,其实对海虹来说,都是小钱。这边,由于海虹股份间接控股中公网,因此,也就变成了海虹股份控股联众,一夜之间,海虹就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质地最优的网络股。对应的,康健和海虹获取的回报至少是100倍以上。  2006年10月11日,“2006胡润百富榜”在上海揭晓,海南首富是一个叫林宗岐的人,总财富为12.5亿元。档案资料显示,林宗岐生于1933年,1950年在中国外交学院学习,1954年在中国外交部办公厅工作,1993年离休。经调查,林宗岐为康健母亲,也是康健在海虹等多个公司的代持人。2007年4月,海虹股份的整个市值已经达到了104.86亿,作为海虹持股23.4%的大股东中海恒的实际控制人,康健的个人财富自然是水涨船高,达到25亿之多。  海虹的另一大间接功用是成就了诸多对网络股有概念和认可的民间股神,他们中的一位后来在互联网业内鼎鼎大名,他就是天涯社区的实际控制人刑明。天涯社区本是海南在线上的一个股票论坛衍生而来,刑明也本是海南某一公务员,正是海虹这只兼具海南概念和互联网概念的股票让刑明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据说,刑明在这只股票上赢得了2000万的身家。而更多的海虹炒家由此开始醉心互联网概念股票的投资,腾讯2004年在香港上市后,就有一大批内地炒家奔到香港买腾讯股票,这都要感谢海虹的活生生的市场教育。  中华网和香港商人叶克勇  就在综艺股份、海虹股份在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翻云覆雨的时候,中华网也在此时在美国上市,从此中国互联网也有了更加宽广的舞台。  1999年7月14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市场率先上市,IPO融资额9600万美金。  这家有着Cm、Hm、Tm、Cm四家网站的公司虽然听起来名称响亮,似乎涵盖了整个大中国地区,但在国内其实并非网民聚集的最热门网站。  中华网的母公司中国国际网络传讯有限公司(CIC)位于香港铜锣湾的万国宝通中心大厦,中华网公司总部所在的20层办公室正可临窗远眺维多利亚港湛蓝色的海湾。  如前所言,中华网的诞生有其在监管上的诱因,但更重要的是在资本上的驱动。长袖善舞的叶克勇为了下好中华网这盘棋,邀请了钱果丰来做中华网的董事会主席。  在钱果丰的牵引下,一家活跃在亚太地区网络公司的华尔街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也频繁“顾问”,介入其间。  对应的CIC进行了一系列资本运作与业务拓展。1998年1月,这家公司通过现金和股权置换,以总计近3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香港一家网络咨询公司The Web Connection公司51%的股权。此后,CIC又注册了Cm、Hm、Tm等网站,着手在两岸三地开展门户网站业务。  1998年秋,CIC和纽约一家实力雄厚的网络广告公司24/7媒体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得以利用24/7媒体公司在包括日本在内的泛亚地区的市场渠道和广告软件专利技术。从1998年底至1999年,中华网公司着手进行上市重组。其母公司CIC将旗下The Web Connection公司的股权、专营网络广告业务的公司和中华网等资产注入中华网公司,总折合1270万美元。此后,24/7媒体公司、美国在线、香港新世界基建等背景不凡的战略投资者相继向中华网投资入股,台湾一家公司CMC也加入其中,成为公司台湾业务的支持力量。至1999年6月,CIC将整体持有的中华网公司股份分配给公司股东,最终完成了上市前的股权安排。  至此,新华社在公司的股份已稀释到13%左右,在股东中居第三位。美国在线公司持股为10%,在公募完成后再行购入15%的股份,这样,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做,中华网的第一大股东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国在线了。  1999年7月13日,纳斯达克的巨幅屏幕上出现了代码china,中华网完成了惊险一跳。  中华网在美上市的成功甚至超出预想。公司最初的计划是发售420万新股,每股定价14美元至16美元,后来因市场反映热烈,雷曼兄弟公司计划将定价升至17美元至19美元。最终的售价远高于预期,7月12日,中华网以每股20美元的定价发行,发售新股加绿鞋配售部分的总融资额达到9600万美元。更有甚者,该只股票13日开始在纳斯达克挂牌,当天股价翻升至67美元,此后回稳至45美元左右,市场表现之好相当不同寻常。  不过,中华网并没有什么实际性业务支撑,叶克勇也多是以买下名马或给学校做慈善而出现在媒体面前,中华网股价最终徘徊到2美元以下,可惜了China.Com这个好域名。  不过,主要靠资本运做的中华网的成功让很多人看到了门户模式的可行性,刺激了很多人开始投身互联网。在当时,最直接的刺激却是催生了一家小网站的诞生。这家叫多来米m的网站并无多少出奇,唯一出奇的是创办人叶仁浩正是中华网的CEO叶克勇的儿子。叶仁浩1979年生于美国,是典型的ABC 。16岁受网景上市的刺激而开始创业,但很快失败又投靠自己的父亲,不过,在1999年夏天,叶仁浩与中华网的同事包云和包云的朋友香港投资银行的朱贺华一起创办多来米,采取并购热门个人站长的方式意图挤入门户大战的阳光道,不过,多来米选择的门户道路实在是太挤,它到来的时间也太晚,因此,最终的结局是在2001年3月卖给了lycos(来科思), lycos当时的负责人麦京庆前文在1998年世界杯与互联网的段落中曾经提及过,他也是叶克勇的老下属,转了一圈,小叶同学还是没出父亲的手掌心。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网上市,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件大事,可以媲美1995年网景的上市,不仅引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次集体上市浪潮,也吸引了诸多创业者投身互联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用自己的群体行为喊出中国可以富的有为青年们来说,中华网的成功刺激了足够多的人。  那些张朝阳的同学们  受中华网的刺激的创业者中以海归居多,如果说,海归张朝阳和搜狐的巨大示范效应让这些人只是有所心动的话,那么,商人叶克勇中华网的巨大成功让他们需要立刻行动起来,当然更重要是那些想在中国互联网市场获取一杯羹的资本推手们,他们此时还是习惯寻找能讲英语,多少也通晓国际化规则和商务经验的海归一起进行合作。  1966年生,当时只有23岁的周云帆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一年的秋天,周云帆走进中关村,同行者中有他在美国结识的杨宁和陈一舟。周云帆在北京长大,又曾在清华大学读书,对这里很熟悉。他们刚刚筹得了20万美金的启动资金,决定回国创业,他们首先要做的是找个创业场所,顺便再看能否找点帮手。  周云帆决定到母校清华大学去碰碰运气。他带着两个伙伴走进九号楼,沿着楼道逐户敲门,很容易地找到几个计算机系的学生,自我介绍当年也曾住在这个楼里,后来去读斯坦福,现在回来创业,当场把学生们说得热血沸腾。每到晚上,清华大学九号楼的学生们就会结伴而来,大家挤在一起搭起网站构架,按小时领取报酬——如果你每周工作20时,就能拿到大约1000块。  他们悄悄开张,调门很低。一年以后“chinaren”火爆起来,见多识广的中关村才渐渐知道这几个人的来路。他们都是留学生,全都来自美国硅谷的斯坦福大学。杨宁最小,22岁。陈一舟最大,28岁。三个人联合创办,各管一摊。这是网络时代的一代新人。网络的发展有多快,他们的行动就有多快。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全是“海归”。  1999年9 月,唐海松在上海创办亿唐公司。唐海松从美国回来,根子上其实正是受杨致远们一夜暴富的影响,唐最爱讲的故事也包括中华网的一夜致富。他和伙伴们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美国名牌大学毕业生,他们办的那家叫亿唐的网站被定义为“明黄一代”的时尚工厂。“网络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过去你要切入一个市场需要长时间,现在只要找到最合适的点,将迅速入市。”唐海松说,网络的机会不可错失,他希望能先从网站开始,把自己的事业办成像索尼那样不断寻梦的历程。凭着这样的团队和模式,亿唐轻易拿到了美国人450万美元的一期投资和4300万美元的二期投资。  与亿唐差不多同时崛起的还有后来红极一时的e国。当时e国老总张永青博士也是个海归。张永青的公司和著名的微软中国公司当时在同一个楼里面,只是微软占了临街的一面,张永青则蜷在另一面,但这并不妨碍张永青坐在很舒服的老板椅上和人交流:“为什么回国?有一天我登陆搜狐,突然发现上面有一个酒瓶在晃,我知道坏了,再不回国就什么都赶不上了!”这个酒瓶是北京牛栏山二锅头的广告。于是和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同学张朝阳一样,张永青选择了回国创业。e国最早做电子商务的物流,虽然e国没有取得张永青想象中的那么成功,但e国对整个中国电子商务在物流层面的推动有口皆碑。  张朝阳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另一个同学黄沁也回来了,黄沁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1988年与张朝阳一起进的麻省理工学院读书,张朝阳学物理,黄沁学计算机。两个人是好哥们,经常一起出去玩。张朝阳当时有一辆500块钱买来的二手车,消音器坏了,开起来象坦克一样。也正因为是好朋友,2001年6月搜狐遭遇青鸟阻击后黄沁被邀请担任搜狐的董事,一直到现在。黄沁回国创办的是一个叫网大的网站,这家网站的口号是“世界不大,网大”,这家网站因推出中国第一份大学排行榜而名震一时。  李彦宏也回来了  1999年10月,一个日后比张朝阳还要出名的互联网海归人士李彦宏也回来了。李彦宏是受旧金山领事馆邀请随留美专家的身份代表回国参加国庆50周年庆典。自1995年起,李彦宏每年都要回中国一趟,但这次感觉不一样,一是这次是政府请他回去,二是李彦宏正想离开他服务的InfoSeek,正考虑是否回国创业。  李彦宏是搜索引擎方面的专家。1996年4月,拉斯韦加斯的空气和赌徒的心情一样躁动不安。一场关于信息检索方面的学术会议正在召开,会议是枯燥乏味的,但对于从公司那种郁闷环境中走出来的李彦宏来说,却是一个难得能让人静心思考一下的机会。在听一个与搜索引擎毫不相干的话题时,李彦宏突然想:人们往往根据一篇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多少来评价这篇论文是否权威,如果把这种思路应用到网页检索上,哪个网页被链接的次数最多,哪个网页就被认为是质量最高,人气最旺的。再加上相应的链接文字分析,就可以用在搜索结果的排序上了。  这就是李彦宏后来发明的“超链分析术”。李彦宏给这个原理取了个很人文的名字,叫人气质量定律,也叫搜索引擎的第二定律。此前利用检索词在一篇文章中出现的频率多少进行网页排序,被称为第一定律。 李彦宏立即在美国为这项技术申请了专利,并将其用在《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的金融信息检索上。然而这项技术在《华尔街日报》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作为一家媒体,他们的资源更倾向于编辑和记者。    李彦宏生于山西阳泉,1988考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本科毕业后当年即获取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研究生奖学金改读计算机,1994获得美国计算机硕士学位后,进入IDD公司担任资深顾问,1995年IDD被道琼斯收购,李彦宏由此进入道琼斯做一名程序员,他的主要工作是为《华尔街日报》开发软件。1997年,在《华尔街日报》看不到更大的发展空间的李彦宏受到InfoseekCTO威廉?张的邀请,加盟硅谷Infoseek网络公司,Infoseek给李彦宏的待遇是“巨额的年薪和比年薪多几倍十几倍的公司股票”。也让李彦宏继续其在搜索引擎方面的研究。然而INFOSEEK发展到1999年时,公司经营开始出现了严重的方向性错误, 被迪士尼收购。李彦宏也面临着重大的人生选择,要么继续做搜索引擎方面的研究,要么离开,换一家公司,当然,也可以选择自己创业。  李彦宏是个内敛甚至有些害羞的人,他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情况让他在很长时间内并不是特别自信,不过,在其5年的工作生涯中,他经历了两次并购,一次是道琼斯并购IDD,另一次是迪士尼收购Infoseek,在这两次并购中,他的两个直接主管都为此获取了数以百万美金计的回报。身边发生的例子让李彦宏感慨高科技领域的风云变幻,也由此开始了有了为什么我自己不去试一下的自信。  1999年10月,从北京回到硅谷,李彦宏自己创业的念头越来越浓烈,他和太太马东敏合计,就技术来说,他不缺;商业模式也很清楚,可以先卖搜索引擎服务;就市场来说,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刚刚起步,空间很大;自己唯一缺的是启动资金。李彦宏需要找一位能帮他找钱的合伙人。他和太太马东敏同时想到一个人,徐勇。  李彦宏是通过太太马东敏在1997年结识徐勇。李彦宏太太马东敏1990年去美国,比李彦宏早一年。马东敏在美国罗格斯大学读完生物学博士学位后进入一家生物公司做销售,徐勇在另外一家生物公司做销售,他们在一次聚会上碰到。  徐勇老三届,1982年毕业于北大生物系,1989年完成生物硕士学位后,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博士奖学金,赴美留学,在德州农工大学取得生物学博士学位。在美国10年期间,徐勇先后任两家著名的跨国高新技术公司(QIAGEN Inc.和Stratagene公司)的高级销售经理,并且获得过杰出销售奖。徐勇虽然学的是生物学,但对互联网很感兴趣,对硅谷整个机制更感兴趣。1998年,徐勇组织拍摄记录片《走进硅谷》,徐勇通过这个记录片结识了很多投资人和创业领袖。  1999年11月,斯坦福大学,《走进硅谷》首映式。有备而来的李彦宏抓住忙来忙去的制片人徐勇,邀请他第二天到加州桑尼维尔的一家中国餐厅一起共进晚餐,徐勇如约而至,桌子上摆着一份保密协议,等徐勇签完协议后,李彦宏向徐勇摊开两个选择:1、帮我找钱,给你1%提成;2、一起创业,我3你1分配股份。徐勇一开始没有马上接招,他当时有两个创业计划正在进行,他觉得多一个也不多,先帮李彦宏找吧,但他同时又多了个主意,觉得可以先答应着李彦宏,万一自己的两个项目没着落呢。  李彦宏倾向是后者,不过他最初的想法是前者:让徐勇帮自己找钱,给徐勇提成。但李彦宏觉得只是找钱,投资人会怀疑徐勇的动机。如果这是李彦宏和徐勇两个人的事情,一起去找钱,徐勇的角色就顺理成章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徐勇的太太认为徐勇需要和李彦宏这样的人一起创业;李彦宏的太太马东敏也觉得,内向的李彦宏也需要热情洋溢的徐勇作为创业伙伴。  徐勇很快运用人脉,让硅谷著名的投资人、也是他之前的采访对象硅谷和旧金山湾区最著名的投资人——半岛基金的Bob King听到了李彦宏的创业梦想,不到一周后,Bob King找来另外一家投资机构Integrity Partnes,一起考察李彦宏。  签订第一轮投资合同前,投资人一起拷问李彦宏:“在搜索技术方面,谁是前三名?”李彦宏列出了包括威廉?张在内的三个人,在其他投资人继续与李彦宏聊时,一个人离席,过了会,他回来了说:“Robin(李彦宏英文名),我刚才电话问了一下你提到的著名的Infoseek CTO William Zhang(此人是李彦宏在Infoseek的上司,后来担任了百度的首席科学家,中文名张以纬),他说,搜索技术前三名,一定有你。”  李彦宏本来想融100万美元,Peninsula Capital(半岛基金)和Integrity Partners各投了60万美元,共120万美元,占百度25%股份。这个时候,徐勇的两个项目没有着落,于是,1999年年底,李彦宏和徐勇揣着120万美金回到了北京,创办百度。  百度一名取自宋词,是李彦宏起的。这缘于李彦宏最早为百度设计的商业模式成为中国的Inktomi,在当时,这是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市值达到200亿美金、为门户网站提供搜索引擎服务的上市公司。Inktomi一词为印第安语,意为“智慧的蜘蛛”。李彦宏推想:如果一个出自印第安语的品牌可以被美国用户认同,那么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公司变成一家世界级公司,给它起一个源于古代中国的名字也是没问题的。于是,李彦宏从宋词中选取了“百度”二字。  在百度的网站上,一页用英文写作的投资人关系这样解释“众人寻他千百度”这个句宋词:“在凄美中寻找幽微的美感,比喻成在面临人生的许多阻碍的同时,追求自己的理想。”  陈天桥与朱骏  1999年也不全是海归的天下,这一年的11月份,一个叫盛大的公司在充满冒险精神的上海滩诞生了。  1999年11月16日,在上海浦东新区科学院专家楼一个简单的三室一厅的房子里面,陈天桥和他最初的创业伙伴在租来的办公室里,开始了他们亿万富翁的梦想之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那个时候他们肯定不敢想像,他们会在3年的时间里完成亿万财富的创造过程,陈天桥本人后来也成为中国首富。  陈天桥1973年生人,17岁考入复旦,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时还获得了整个上海市唯一的“市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称号。毕业之后他放弃了出国深造和高薪等许多选择,以自己的眼光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富有远见的选择,进入陆家嘴集团公司。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第一份工作竟是每天在一个小房间里放映有关集团情况介绍的录像片,一放居然就放了10个月。陈天桥居然坚持下来,可见其韧性。陈天桥后来去了金信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在这里,陈天桥在暗恋投资银行部担任项目经理的雒芊芊4个月后发起攻势,事实证明,这是陈天桥人生成功路上重要的一步。  雒芊芊高中在石家庄一中,大学是中国金融学院。取得国际投资专业学士学位。毕业后曾在金信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担任项目经理。  外秀惠中的雒芊芊是个大家闺秀,雒芊芊的父亲是一个企业家,是河北亚诺化工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名字是雒启珂,是个做化工中间体的专家,以前在河北省科学院工作。据说陈天桥创业的时候,得到了他岳父在资金上的资助,后来陈天桥发家了,给了数倍于当时资助的资金投入到他岳父的化工公司里作为回报。  一起创办盛大的有5个创始人,5个人中,除了陈天桥夫妇外,另外三个人是陈大年、谭群钊和瞿海滨。  陈大年是陈天桥的弟弟。陈大年关注网络的时间可能要比他哥哥更早,大约在1997年前后,他就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站点,并开始尝试在网上寻找生意的可能,卖自己写的小软件。按照极客的定义,陈大年是个彻头彻尾的极客,陈大年也是中国共享软件第一代中的佼佼者,他的多个共享软件都成为媒体的热捧。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陈大年虽然读的是新加坡的一所叫Informatics College的私立学校 ,但他有很强的技术背景,在盛大创业之前,他曾在上海金星网络公司做技术。有了这样的技术保障,这可能也是促使盛大公司选择互联网进行创业的理由。陈大年为人不拘小节,说话随意,开会时有时还会把脚放在桌子上,甚至把鞋脱了,但这些不影响他对新技术和新趋势的良好感觉。  谭群钊也是个技术高手,他是一个在技术论坛里与陈大年认识并成为好友的。1976年生人的谭群钊1996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受陈大年的鼓动加入盛大,后来做了盛大的CTO,并在2008年唐骏离开后接任盛大CEO一职。  瞿海滨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并取得机械专业学士学位,是陈天桥的学弟。加入盛大之前,瞿海滨在1996年7月至2000年2月期间在上海复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担任副总裁。为追随陈天桥创业,把自己在原公司股份卖掉,因此也很得到陈天桥的信任。瞿海滨为人相当严谨,他到其他公司去参观访问,都随手带着摄像机,只要对方允许他拍,他就不停的拍,回去后进行剪辑,然后共享给公司其他同仁。在5个创始人中,瞿海滨是唯一一个离开的。  陈天桥最开始注册的公司就叫做盛大网络,开始运营的是一个叫做“网络归谷”的社区。公司最初选择了当时很新鲜时髦的一些网上娱乐项目,比如,虚拟社区、互动娱乐以及网络动漫等。陈天桥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立志要做成中国最好的娱乐社区。这个公司也很快拿到了中华网的300万美元的投资。  就在陈天桥折腾归谷社区的时候,一个叫朱骏的人也在折腾一个叫第九城市的社区,这两个人从1999年一起PK到现在。两家公司也面对面:第九城市公司坐落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碧波路,对面就是它的竞争对手——盛大的总部。  朱骏1966年10月出生于上海。 朱骏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妈妈是小学校长,是上海市极少的几个高级小学校长。”20世纪80年代,朱骏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现在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一部分。不过朱骏在大二的时候退学了。  走出校门后朱骏进入了上海物资局的一家下属公司,与陈天桥一样,也是给高管担任秘书。之后,朱骏进入了上海申大集团,这是一家国有进出口公司。朱骏应该是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很快在业务方面得心应手。此时刚刚是承包制风行的时候,他承包了公司的进口七部。恰逢进出口的黄金时代,而进口业务利润尤其丰厚。如果说,这一阶段朱骏已经“先富起来”,那么丝毫也不奇怪。  接下来,1993年,朱骏前往美国“学习、工作”。期间从事房地产中介,还创办U.SEMC公司。1999年,朱骏回到国内。当时,三个毕业于上海交大、清华的年轻人创办了一个游戏社区网站Gamenow,他们找到朱骏做投资人,最初这四人占了公司的主要股份。  Gamenow最初定位也是虚拟网络社区 ,上面有钓鱼、网络结婚、回答问题等休闲娱乐内容。开始进展得比较顺利,根据CNNIC的数据,网站流量排到第13位,娱乐网站中排到第一位。然而,这没有为公司带来任何现金收入。尝试用支付卡的方式向用户收取费用,遭到了冷遇。再之后的故事是朱骏见到盛大《传奇》的成功,决定也进入网络游戏领域,并在2004年尾随盛大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  1999年也是中国互联网中很离奇的年份 。在2002年那一波大的浪潮中成为超级大玩家的海归李彦宏、陈一舟、沈南鹏,融合了极客和商人诸多角色的陈天桥、朱骏团队,都在这一年神差鬼使的在这一年内进局,而且他们都很神奇的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出来。这一批人与1998年进场的丁磊、马化腾、雷军、周鸿祎、鲍岳桥、江海客这些极客, 在日渐成熟的风险投资人群体与日渐开放的电信运营者的推动下,一起组成了中国互联网第二浪的中坚力量。  2000 泡沫四溢  2000年3月1日,李嘉诚抢在纳斯达克崩盘前在香港创业板将TOM挂牌上市,万人空巷,满城轰动。数十万人排队认购,收回表格50余万份,超额认购近625倍。“李嘉诚”和“互联网”这两个概念太过火热,使其股价很快攀升至15.35港元,公司市值超过300亿港元,香港此夜再成李家之城。  TOM挂牌的第二天,柳传志在香港紧紧握了李嘉诚二儿子李泽楷的手,双方谈成的合作内容是:共同发展宽带互联网服务、制造;销售联想的NOW电脑以及通过NOW分享多媒体内容。3月3日,当盈动与联想合作的消息传出后,联想股价一飞冲天,摸高至70港元,一个交易日的市值就暴增177多亿元,总市值超过800亿元,联想一跃跻身香港十大市值公司之列。  李嘉诚是过去半个世纪里华人商界不老的传奇,柳传志是过去30年间中国改革开放最具标杆性的企业家,这两个人在2000年3月,准确说在3月的头三天,接连在香港资本市场掀起了中国互联网最华丽的一波造梦巨浪。  柳传志占尽互联网便宜,用互联网圈来28个亿,烧掉计划中的1/4(7个亿)后就找人接盘,转身而去;李嘉诚比柳传志善始善终,但其旗下的TOM也没有能够改写整个中国互联网的版图走向。  李嘉诚和柳传志的意义在于,他们在互联网最热的时候帮助点了最后一把火,他们的进入,带动了诸多传统巨头TCL、三九对互联网的投入,对互联网第一浪的起浪功莫大焉。  2000年,还有一个人,虽然他的声望和影响力还没能达到李嘉诚和柳传志的地步,但就产业贡献来说,这个人却居功至伟。这个人就是时任中国移动香港上市公司总经理王晓初(现为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这一年的11月,王晓初力主推动的移动梦网创业计划发布,这一计划的发布,好比把起博板放在了濒临绝境的中国互联网的心脏上,施加300焦耳的电击,让它从绝境中复苏过来。  这一年,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是中关村的有为青年雷军,雷军的价值在于,在低潮中进入市场,用自己的钱,嫁接之前的商业理解和认知,让自己创办的互联网公司形成正现金流,提升商业价值,成为把互联网做实的榜样,从这个意义上说,雷军是中国互联网的坚定信仰者。  不要嫌晚,只要你信仰互联网,任何时候进场都不算晚。  周凯旋高调登场  2000年3月1日,TOM在香港创业板的高调登场,堪称当年资本运作的代表作:数十万人排队认购,收回表格50余万份,超额认购近625倍。“李嘉诚”和“互联网”这两个概念太过火热,使其股价很快攀升至15.35港元,公司市值超过300亿港元,香港此夜再成李家之城。  而在TOM的股东名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二大股东,持有32.29%股份的周凯旋,按首日IPO的价格计算,当日周凯旋的纸面财富曾放大到百亿港币。  周凯旋是谁?周凯旋是一个男性化的名字,其人却是一位仪态万方的女人;周凯旋的前缀,在香港媒体上经常是“李嘉诚的红颜知己”,在大陆媒体上经常是“TOM集团幕后的掌控者”,至于后缀,每一个都是众人仰慕的身份——李嘉诚基金会的董事、中华关怀集团的拥有者。  周凯旋的故事并非香港传统的财富故事,外界对周凯旋议论最多的是其与董建华和李嘉诚的关系。她的巨额财富的原始积累的确是得益于两个人:一个是香港最有权力的男人——香港前特首董建华;一个是香港最具财富的男人——李嘉诚。  1986年,周凯旋第一次学做生意,是为她的英国老板去西安洽谈伦敦兵马俑展览。周凯旋崭露了她出色的组织能力,仅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就达成交易。展览大获成功的同时,周凯旋凭借着自己经营兵马俑纪念品业务“赚到了第一笔大钱”。从此周凯旋的发展方向转向商业运作。  也正是这笔生意,周凯旋结交到了第一个关键性的朋友——时任东方海外董事长的董建华表妹张培薇。周张二人旋即成立维港公司,专做大陆贸易。新公司做的第一单生意是卖散装水泥运输船到广西。当年香港房地产市场很旺盛,水泥需求量大,广西的散装水泥厂商希望能够打入香港市场,周凯旋在仔细研究市场需求之后,认为散装水泥厂商极具购买力,并且根据两地水泥差价和购船成本,制定了一个比公司平均卖价高出100多万美元的定价,最终交易成功,董建华自此对周凯旋的能力信任度大增。  直至1989年,董建华对周凯旋说:“你们做的生意还是太小,不如你们看准一些很好的项目,我们一块发展,你就会上一个大台阶。”当时北京的房地产很热,董建华的建议是周凯旋可以在北京寻找房地产项目,东方海外和维港公司一起参与发展。  1992年,周凯旋和张培薇从计划开发6层楼高的北京长安街儿童电影院构想开始,到最后引入李嘉诚资本,成就一个10万平方米20亿美元投资的东方广场。周凯旋前后付出了5年的时间,获得的回报是2.5%的顾问费,约4亿港元。周凯旋在提现一半之后,将另外一半投资东方广场作为长线股东投资。  东方广场成就了周凯旋一生的名声。1993年,就是这位女子,就是这位毫无地产操作经验的女子,提出了全面开发新东方广场规划,并用半年时间,迁走了长安街上20余个国家部级单位、40余个市级单位、100余个区级单位、1800余户居民;之后的5年,处于最敏感地段的东方广场,作为华人首富李嘉诚投资的亚洲最大的建筑群项目,历经陈希同、王宝森贪污受贿案,长江实业运作北京高层突破建筑高度限制,麦当劳王府井店搬迁,开发中撞见古迹等一系列风浪,工程过程起伏变幻,更有国内国际的舆论下种种变数,没有人真正知道周凯旋到底是如何周旋其中,一一摆平的。  周凯旋与互联网结缘始于1995年,周凯旋在那年学会使用电子邮件。但在当时,她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商业机会。那时她看好的是IT业另一领域:信息系统软件。1996年7月,周凯旋投资创办Alexus。一年后,她在Alexus下创办深圳口岸电子报关公司易网通。这基于一个简单的思路:进、出口商需要一个电子系统来简化报关手续。由于有拥有众多码头的和记黄埔作为合作伙伴,这块业务的收入很快达到千万元一级。之后恰逢网络狂潮席卷全球,香港创业板建立,李嘉诚认为这是大规模整合资源的绝佳机会,于是将易网通注入电子商务,合并和记黄埔及长江实业之下的新城电台附属网站及节目制作部门,这就是最初的TOM。  TOM的IPO虽然获得巨额成功,但在李嘉诚的这个大玩具中,红颜知己也是TOM的第二大个人股东周凯旋却无法从TOM中套现。  要解套必须有业绩支撑,但谁知道,TOM上市故事本来就只是一个泡泡,TOM的当务之急是找到一个能够让TOM业绩报表好看,能让资本市场不断抛售股票的投资者重新建立信心的CEO来执掌大局。  很显然,TOM.COM第一位行政总裁,也是新城广播行政总裁张承勷并不合适,周凯旋还在内地找来了东方蜘蛛广告公司总经理、演艺界明星朱时茂和超越广告公司总经理陈小东 ,以及后来去了空中、曾很长时间担任TOM在线CEO的王雷雷,希望他们一起帮助把TOM.COM做好。  后来张承勷因过于注重内容建设,不能达到TOM快速膨胀的自我发展,于2000年7月17日离任,出任和黄电子商贸部门新职。在这个背景下,2000年7月,前高盛高科技部投资经理王兟被推到前台,担任TOM公司的行政总裁。  王兟入局  1964年,王兟出生于云南昆明,1979年,15岁的王兟顺利考入云南大学,成为一名少年大学生。在这里,王兟得到了良好的自我锻炼。“我在年级里虽然年龄最小,但最后我在竞选学生会主席时,却当选了,可能大家觉得我的口头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等各方面还不错。”王兟开始感觉到,自己在与人沟通方面具有一些优势,事实也是如此,在曾与他有过多次交道的前广州数据分局局长张静君看来,王兟是个能把树上鸟儿说得自己掉下来的人,有着超强的说服人的能力。  1983年大学毕业后。王兟就职于中国科学院,专门研究西南三省的土壤特性,然而他却越来越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研究,而更适合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84年,王兟考取英国牛津大学。进入牛津,王兟的专业也从理工换成了自己心仪的工商管理,研究的课题自然也不再是各类泥土,而是关于企业的经营之道。王兟为自己选了一个具有实战性的毕业论文题目:《一个亏损多年的庄园5年的管理计划》。论文最终拿到了牛津颁发的毕业论文二等奖。  1986年,王兟顺利拿到了牛津的管理硕士学位。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早已立志从商的他,却没有直接步入商海,反而选择了一条有趣的道路:花3年时间,在牛津重新从本科阶段开始,学习哲学、政治学及经济学课程,又拿了一个学士学位。  1989年牛津毕业后,王兟被全球著名的咨询机构麦肯锡收入门下,在美国芝加哥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这期间王兟和他的哥哥一起在芝加哥还经营着一家公司,搞高尔夫球管理及房地产投资。其中最经典的一个案例是1991年左右,美国政府部分物业要转为民用,他看准美国老龄化的趋势,联合芝加哥一家经营14所“老年人之家”的公司共同出资买下这些物业,由于拍卖回来的价格相当便宜,经过很好的改造装修、提供优良服务及各种附加运动设施等等,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最后每个月只需要1100多美元,比起同等房1400美元的价格有明显优势,当时两幢楼改造出500多套房子,以较少的投资创造了非常好的现金流量。这也是王兟所淘的第一桶金。  3年后,28岁的王兟一次回国探亲路经香港,被香港银行界人士说服,“海归”港岛,在汇丰银行属下的获多利投资公司,开始自己的投资人职业生涯。第二年,王兟加入了著名的投资机构高盛银行。  在高盛期间,王兟主持完成了数个至今被业界赞赏的投资。其中最有名的案子是高盛入股平安保险案。1993年开始跟平安保险谈,1994年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各入股2500万美元,各占5%,后来每家又追加投资1000万美元,股份变成7.5%左右,2005年平安上市,现在的市值已经从当年的5亿美元变成了160亿美元,高盛在平安上市前后就把股份转让给汇丰银行。这个案子为高盛获得十四五倍的回报,外带每年下来几百万美元的分红。投资平安的案子李嘉诚也参与了,王兟由此与李嘉诚有了交往。  王兟也作为主要参与人员参与了著名的粤海重组案,这也是高盛在内地投资最经典的个案之一,粤海案是现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当时在广东任职常务副省长期间主抓的重组案,高盛足足操作了两年,中间涉及到100多家债权银行,400多家公司,十分的辛苦和复杂,最终重组成功,王兟也受益良多。  163.Net和TOM跨媒体平台  王兟真正为人所知,还是因为以个人力量神秘收购163.net。  前文提到,163.net因为率先开通免费电子邮箱业务而大受欢迎,在1999年前后不论流量和知名度都成为和三大门户并举的互联网网站,而且由于其商业模式和三大门户又有区隔,所以更得投资人青睐。投资人完全可以向美国资本市场讲述一个类似中国Hotmail的故事 。  163.net是1998年3月开通的,到1998年10月,163.net用户已经达到30万,突破了设计容量;到1999年6月12日,用户达到100万,10月7日,用户达到150万。163.net用户增长后来到了实在没有办法控制增长得太快的地步。每个星期都在扩容,扩硬盘,扩服务器,163.net是分布式的,每扩一次都很复杂,许多用户数据以及系统要重装。163.net的运营公司飞华的技术人员在没日没夜地加班。  张静君也想过重新升级一套有更强负载能力的系统,但问题是丁磊和网易已经搬到北京去了,他们顾不过来。飞华咨询过网景、微太阳、微软,他们的要价都在几百万美元 ,飞华本来就不靠163.net赚钱,此时,没有理由拿出更大的资金来投入。  到1999年底,飞华又往163.net里面投了几百万元,从1999年3月开始,张静君就开始向上面打报告要求电信投资,由于诸多原因,一直没有批下来。  张静君们只好想出路。起初,张静君没想卖163.net,想通过融资的方式,将资金引进来,将163.net做下去。  一拨,又一拨,这一拨没见完,又来新的一拨,1999年下半年起,5?19行情和中华网的海外上市,让整个互联网概念炸了窝,而163.net本就是投资人追逐的对象。张静君那段时间平均每周都要至少见一拨投资人,IPO、期权制度、收购杠杆、投资顾问……诸如此类的新名词冲击着张静君的大脑。  在这些寻求投资并购合作的人中,当时新浪的沙正治给张静君的印象最深,沙正治提的策略也让张静君觉得最可靠,新浪和163.net合并,两个流量和影响力均在前三、而且还互补的网站将一起冲向纳斯达克市场。但很不巧的是,沙正治在1999年夏天闪电下课,这一提议被搁浅。  更致命的打击是,1999年9月,时任信息产业部部长的吴基传在两次公开场合重申了外资不能进入电信业的禁令,互联网属于电信增值业务,163.net又属于电信投资的互联网业务,不论从哪个角度上说,163.net都卖不了。  张静君一下子就傻住了。163.net卖不了,可自己也不能把它养大,用户增长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21CN的兴起,广东省电信部门希望重新起新的品牌,挤压163.net。  投资人一下子消失了,只有一个人,还是不断的来找张静君喝茶,这个人就是王兟。王兟是张静君当时在的飞华公司的融资顾问安达信介绍过来的,此时的头衔是高盛高科技事业部的经理,高盛此时是新浪的承销商,高盛上下很看好新浪和163.net合并的并购重组案,王兟本人更是分外看好,他认为163.net是块好资产,所以,即便有禁令在前,王兟也没有退却,他一次又一次的到广州来见张静君,和她讨论看谁有可能接盘,怎么接合适一些,多少钱张静君觉得合适?  讨论来讨论去,王兟和张静君都觉得163.net有价值,成长性也好,既然广州飞华养不起,不如卖掉。但问题出来了,谁来买?由于当时互联网本身很难实现赢利,因此,买家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买下163.net后到海外上市,但既然新浪不买?谁又会买呢?搜狐不太可能,他们很想自己做一套这样的邮箱系统,而网易的可能性更不大,网易和163电子邮局之间的关系太微妙,太复杂,很难清晰。  有一天,王兟又来了,他翻来覆去的和张静君讲,既然高盛买不了,既然海外资本不能介入,能不能在国内找个有资源、有能力、又符合政策规定的买家,让这个买家先买下来,等政策松动了再让这个买家转手;王兟接着又说起自己对163.net的喜欢,觉得这真是好东西。张静君一下子听懂了,王兟要离开高盛,他想自己买。  张静君定睛看了看这个出生在云南、多年留学海外,在香港工作,喜欢说笑话,有很强气场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疑惑。此时的王兟一脸严肃,正襟端坐,绝对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张静君再问了一句:你真的想买?等得到确切答复后,张静君开出5000万的条件。张静君想,王兟不可能能出得起5000万,因此,更多是吓唬王兟而已。从理智上163.net是要出手的,从感情上,张静君多少有些舍不得,163.net象张静君的女儿一样,尽管知道迟早要成为人家的媳妇,但还是无比抗拒女儿的出嫁。  想不到的是,王兟一口答应。张静君多少有些惊讶,也多少有些慌乱,她随即提出首付500万的条件 ,并要求在一周内交付。张静君在心理深处还是不想卖,她想借此逼退王兟,或者说她想看下王兟的实力。  张静君报5000万有她的道理。2000年,飞华请广州资产评估公司对163.net进行了资产评估,评估价是800多万元。5000万是800万的6倍,张静君觉得这个价钱很合理。另一种算法是:hotmail,1000万用户,卖了3亿美元,每个用户大概值30美金,163.net卖的时候180万用户,每个用户30元人民币,5000万人民币,张静君的帐没有错,问题在于她不能公器私卖,这让她丢掉了广州电信数据分局局长的帽子,不过,在回忆起当年的这段往事时,张静君虽然无比感伤,但无怨无悔。我曾和她有如下对话——问:你想没有想过会丢帽子?答:想过,但没有想到会那么严重,我也想先打报告,但之前的经历告诉我,没用的。问:从局长的位置下来,父母是怎么说的?答:那年春节,回到老家,父母都基本不和我说话,主要怕提到从局长位置下来这个事情和我未来的打算,但他们又很想问,终于老父亲忍不住问我了,我基本上强忍着眼泪回答父亲的:女儿不当局长,还可以做点其他的。说完,我连忙把脸别过去,泪水禁不住流下。  一个礼拜后,王兟将500万元打到飞华的帐户上。1999年11月16号,张静君在合同上签字,以5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将163.net卖给了深圳新飞网,新飞网是一个王兟以他哥哥名义注册的内资公司,符合政策要求。  1999年12月15日中午12点,新飞网5000万元全部打到飞华帐上,163.net由飞华版权所有改为新飞网版权所有。  163.net的巨大访问量正是TOM所需要的,为此,TOM付出了3.7亿港币的天价进行购买,这其中虽然更多是以TOM的股票进行支付,但也付出超过6000万港币的现金支出,这笔钱应该能含盖之前王兟在163.net的首付款项、借款款项以及利息和后续投入的费用 。  王兟是个天才的投资人,周凯旋曾经称王兟是亚洲最好的金融工程师,此言虽然有对同僚的盛誉在其中,但王兟却真能当此言。  在TOM,对王兟来说,其实是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作为CEO拿着经理人所应该拿的薪水;另一方面,他因为163.net的原因,也有相当比例的TOM股票,是TOM的小股东之一,这也造成了他在TOM这个局中的特殊地位。  这种双重身份以及其以往的投资人的背景让其保持着一贯的低调。不过,一涉及跨媒体平台,就成例外。王兟认为跨媒体平台是他奉献给TOM的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型。  故事的线条很简单:纯粹网站赚钱不易,要尽快把TOM转型成跨媒体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加强TOM的广告渠道,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广告套餐服务,这些服务依托于包括网络、印刷、户外、活动及电视的跨媒体平台。基于这样的思考,TOM将与市场上占领导地位、经济收入很好的传统媒体(比如一些报章、杂志、电视节目、户外媒体等)合作,共同搭建一个跨媒体的平台。广告客户要打广告,TOM可以从电视、报纸到互联网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这种模式所产生的连锁效应是,TOM内部运营的现金流量会有很大的提高。  作为一个出身投资银行高盛的资本运作高手,在清晰的跨媒体平台思路指导下,王兟给出了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清单:2000年7月,王兟出掌TOM,从母公司香港和黄接手上海美亚在线50%股权,取得在内地的网络新闻发布权;8月,与羊城报业建立策略性联盟、收购内地的体育网站鲨威体坛;9月,并购163.net,跻身内地十大网站之列;10月,兼并内地户外广告公司风驰广告;11月,与长城科技旗下两家公司合作开拓宽频增值服务、收购香港时事杂志《亚洲周刊》50%股权……  至此,一个覆盖网络、印刷、户外广告、活动策划等多层面的跨媒体广告平台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模样。  詹宏志来去匆匆  跨媒体平台虽然初见雏形,但一个很具体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怎么把这些媒体相互整合起来,让其发挥集体作战的优势?首先是寻找到一位在两岸三地都有崇高声望,同时也具备整合能力的文化名人来做跨媒体业务的操盘手,王兟很快把目光投向了詹宏志。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5
正序
倒序
沸腾十五年
沸腾十五年-2
沸腾十五年-3
沸腾十五年-4
沸腾十五年-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沸腾十五年
沸腾十五年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