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那位在《最后的使者》中被冰心神化了的“最后的使者”——可爱的童心的化身,似乎也并不能够完全解决诗人的问题,诗人也只能跟着他“向着渺茫无际的尽头走”。所以,一向把儿童看作天神一样的冰心,在她的散文《问答词》里,竟然说出了这样的一段话:“小孩子似乎很完满,因为他无知无识。然而难道他便永久是无知无识?便永久是无知无识,人生又岂能满足?”她在组诗《繁星》里,又这样唱道:不要羡慕小孩子,他们的知识都在后头呢,烦闷也已经隐隐的来了。①--------①冰心:《繁星·五八》冰心是多么愿意在这个世界上,只存在着温存的母爱,和天真的童心啊。她希望所有的人,都象儿童一样地纯洁,母亲一样地善良。如能做到这样,大概就不会再有问题和矛盾,不会再有冲突和斗争,不会再有战争和杀戮了。然而,这只能是善良的冰心的虚幻的梦想而已,社会从来就不是这样的。冰心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幻想能够成为现实,另方面却又清醒地看到了这种幻想的难以成为现实。所以,当她在用这种办法说服别人的时候,似乎也正在努力地说服着自己。她的内心,是多么地矛盾啊!除去母爱和童心之外,冰心在为她的同时代人医治时代病的时候,也把求援的手,伸向了美丽的大自然。在美丽而神奇的大海旁边度过了童年时代的冰心,极为喜爱大自然,甚至是极为崇拜大自然。她曾经这样地比喻过自己与大自然的关系: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①--------①冰心:《繁星·十四》冰心认为大自然是灿烂庄严的,而寄居在大自然中的人类,却有许多的烦恼,还人为地造出来了许多的什么贫,富,智,愚,劳,逸,苦,乐,等等。这种人类社会与美丽的大自然不相和谐的思想,在短篇小说《月光》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月光》中的那位青年维因,他觉得社会是充满了悲凄苦痛的,他本人生活在这个人类社会里,既乏味又无聊,他很想把自己与美丽的大自然调和起来。这种思想发展到极端,就使他想要选择一处极美的风景,在他的内心与大自然高度协调的时候,骤然地结束掉自己的生命。他说:“生的日子和地方,我们自然不能挑选了,死的日子和地方,我们却有权柄处理它。譬如我是极爱‘自然’的,如果有一日将我放在自然景物极美的地方,脑中被美感所鼓荡,到了忘我忘自然的境界,那时或者便要打破自己,和自然调和,这手段就是常人所谓的自杀了。”在这样的思想的指导之下,在一个风景优美的避暑胜地,一个皎洁的月夜,维因独坐在湖边,他望着头上的明月,觉得:“月啊!它皎皎的临照着,占据了普天之下望月的人意识的中心点,万古以前是如此,万古以后也是如此。——一霎时被云遮了,一霎时圆了,又缺了。无量沙数的世人,为它欢悦,替它烦恼,因它悲叹。——它知道世人的赞羡感叹么?它理会得自己的光华照耀么?它自己心中又有什么感想?……然而究竟它心中有什么感想!它自它,世人自世人。因为世人是烦恼混沌的,它是清高拔俗的,赞慕感叹,它又何曾理会得。世人啊,你真痴绝!”他望着面前的湖水,觉得:“湖水呢?无量沙数的人,临流照影,对它诉尽悲欢,要它管领兴亡。它虽然温静无言,听着他们的歌哭,然而明镜般的水面,又何曾留下一个影子。悲欢啊,兴亡啊,只是烦恼混沌,这话它听了千万种千万遍了。水涡儿萦转着,只微微的报以一笑。世人啊,你真痴绝!”面对着这月光,这湖水,还有这山色,这树林,他觉得此时此刻的大自然,已经将自己浸透,他愿意立即打破烦恼混沌的自己,与大自然调和。于是,他就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湖水之中,自杀了。在短篇小说《遗书》里,那位在大海旁边养病,最终也死在大海旁边的宛因,在重病之中,也总是欣赏着大自然,歌颂着大自然:“好灿烂的月光啊,海面和向月的岸上,都被幽辉染得如同罩上一层银雾一般。山影和林影,却是深黑的,微风吹着树梢,疏叶受光,也闪烁的摇动。月下人影清澈,轻绡的衣裳,意淡至欲无。”“晚霞真是好,五彩的锦衾般,覆盖着金海。岛山渐渐的青淡下去,似乎要睡着。”她在临死的时候,只觉得自己的身体,已经“消化在这世界的尘土里”,而自己的精神,也已经“调和在这太空的魂灵”里去了。她追求的,也是人与大自然的调和与统一。既然伟大的母爱与纯洁的童心,并不能够完全治愈青年们的时代病,难道就要学习维因或宛因,把自己的肉体和灵魂,消灭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吗?况且,假使真是这样地做了,人类就能摆脱掉自己的苦恼和烦闷,从而完全解决面临的问题与矛盾吗?对于这一点,冰心本人似乎也并无太大的把握,所以她才唱出了:自然啊!请你容我只问一句话,一句郑重的话:“我不曾错解了你么?”①花儿低低的对看花的人说:“少顾念我吧,我的朋友!让我自己安静着,开放着,你们的爱是我的烦扰。”②--------①冰心:《繁星·四四》②冰心:《繁星·八九》既然母爱、童心、大自然,都不能完全解除青年人的时代病,那么,烦闷的情绪,大概就是永远难以避免的了。每当冰心这位年轻的女哲人想到这里的时候,她就用积极的态度来提醒着自己:智慧的女儿!向前迎住吧,“烦闷”来了,要败坏你永久的工程。①我的心啊!警醒着,不要卷在虚无的漩涡里!②--------①冰心:《繁星·五一》②冰心:《繁星·五三》她在后来所写的另一组诗《春水》里,还这样规劝着年轻的朋友:梦里采撷的天花,醒来不见了——我的朋友,人生原有些愿望,只能永久的寄在幻想里!①她在写作《超人》,《烦闷》之前,还曾写过一篇寓言式的小说——《一个奇异的梦》②,它借作品中的第一人称的“我”——一个小孩子所做的一个梦——“我”和一个叫做“社会”的似人非人的“他”的对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表面上看来,立意有些奇特,而实际上,这确是一篇内容极其严肃的小说。冰心是想借着这个似梦非梦的构思,来说明如下的一个道理:社会哺育了年轻的一代,供给了他们种种物质方面的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教给了他们什么叫善,什么叫美,给了他们快乐。可是许许多多的青年,并不感觉自己是接受了社会的恩典,反而觉得社会只给了他无限的忧患、痛苦、罪恶,想把自己对社会所欠的债务一笔勾销;不知道在接受了社会的养育之恩以后,便应该返过来也做社会的奴仆,替社会服务。因此,“社会”便化作人形,走来找这个“我”,教导他应该如何摆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①冰心:《春水·一三五》②载《晨报》1920年8月1日这个小孩子接受了“社会”的教导,“立誓不做一个忘恩负义的青年”。当他卸去了心理上的重担之后,他本来有病的身体,也就很快地康复了。但是这篇寓言体的小说,多少带着一些说教的味道,虽然作者本来的用意,是要从积极的方面,给“我”这样的小青年,开出一剂治疗忧郁病的药方。比起开列母爱、童心那类药方的小说来,似乎较少受到读者的感动,也就较少受到读者的注意。1921年暑假,冰心从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毕业,她接受了一些人士的劝告,改行入了文本科,还跳了一个年级。五十八年之后,她回忆这段往事,还说:“写作占用了我的大部时间,我的理科的功课就落后了一大截。因为白天出去作宣传,实验室的实验功课又欠了不少,那是无法补上的。在我左顾右盼之顷,在我周围的人们劝说之下,1921年,在理预科毕业之后,我就改入了文本科,还跳了一班。”①“学理科有许多实验要做,比如说生物解剖这一类课程,缺了就很难自己补上。我因为常常上街搞宣传、开会,实验的课就缺了许多,在我对写作的兴趣渐渐浓厚了以后,又得到周围人们的帮助和怂恿,我就同意改行了。理预科毕业后,我就报升文本科,还跳了一班。从那时起,我就断断续续地写作起来,直到现在。”②--------①冰心:《从“五四”到“四五”》②冰心:《回忆“五四”》,写于1979年3月2日。从升入文本科之后,冰心就放弃了她的想当一名医生的理想,而彻底地、全心全意地转入了她所热爱,也最擅长的文学领域了。迈入燕京大学文本科之后不久,冰心便把她自己的组诗《繁星》整理了出来,并于1921年9月1日,写出了《繁星·自序》。几个月之后,这一百六十四节清新、隽永的“零碎的思想”,就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关于《繁星》写作的经过,冰心在《繁星·自序》里这样叙述过:1919年的冬夜,和弟弟冰仲围炉读泰戈尔的《迷途之鸟》(StrayBirds),冰仲和我说:“你不是常说有时思想太零碎了,不容易写成篇段么?其实也可以这样的收集起来。”从那时起,我有时就记下在一个小本子里。1920年的夏日,二弟冰叔从书堆里,又翻出这小本子来。他重新看了,又写了“繁星”两个字,在第一页上。1921年的秋日,小弟弟冰季说,“姐姐!你这些小故事,也可以印在纸上么?”我就写下末一段,将它发表了。她在1932年清明节写的《冰心全集·自序》里,也说过:“我写《繁星》,正如跋言中所说,因看泰戈尔的《飞鸟集》,而仿用他的形式,来收集我零碎的思想(所以《繁星》第一天在《晨报》登出的时候,是在《新文艺》栏内。登出的前一夜,放园从电话内问我,‘这是什么?’我很不好意思的说:‘这是小杂感的一类东西……’)。”她在1958年3月18日写的《我是怎样写〈繁星〉和〈春水〉的》一文里,也说过:五四运动的时候,我还在大学预科,新文化的高潮中,各种新型的报刊多如雨后春笋,里面不但有许多反帝反封建的文章论著,也有外国文学的介绍批评,以及用白话写的小说、新诗、散文等。在我们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我们在课外贪婪地阅读这些书报,就是在课内也往往将这些书报压在课本底下,公开的“偷看”,遇有什么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把自己一些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也都拉杂地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写上去。日子多了,写下来的东西也有相当的数量,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而这三五行的背后,总有些和你有关的事情,看到这些字,使你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而舍不得丢掉。这时我偶然在一本什么杂志上,看到郑振铎译的泰戈尔《飞鸟集》连载,这集里都是很短的充满了诗情画意和哲理的三言两语。我心里一动,我觉得我在笔记本的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了起来。在抄的时候,我挑选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名之为《繁星集》。半年多之后,在1922年3月5日至6月14日之间,冰心又写出了她的第二部组诗《春水》的一百八十二段小诗。冰心这些零碎的思想,仍然是围绕着她一贯歌咏的主题:母爱、童心、大自然,同时也有关于道德、伦理、自身等等问题的思考与阐述。可以说,是她在问题小说与散文中的思考的补充。但是,冰心最初发表的诗作,却不是《繁星》(《繁星》发表于1922年1月),而是一些单篇的小诗。关于自己的写诗,她在1932年写的《冰心全集·自序》里,曾经有过这样的叙述:我立意做诗,还是受了《晨报副刊》记者的鼓励。1921年6月23日,我在西山写了一段《可爱的》,寄到《晨副》去,以后是这样的登出了,下边还有记者的一段按语: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和他说话不必思索,态度不必矜持。抬起头来说笑,低下头去弄水。任你深思也好,微讴也好;驴背上,山门下,偶一回头望时,总是活泼泼地,笑嘻嘻地。这篇小文,很饶诗趣。把他一行行的分写了,放在诗栏里,也没有不可。(分写连写,本来无甚关系,是诗不是诗,须看文字的内容。)好在我们分栏,只是分个大概,并不限定某栏必当登载怎样怎样一类的文字。杂感栏也曾登过些极饶诗趣的东西,那么,本栏与诗栏,不是今天才打通的。记者在大学文本科读书期间,冰心写出了象《送神曲》、《病的诗人》(一)、《病的诗人》(二)、《诗的女神》、《假如我是个作家》、《将来的女神》、《向往(为德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病的诗人》(二)、《不忘》、《晚祷》(一)、《玫瑰的荫下》、《不日》、《安慰》(一)、《安慰》(二)、《晚祷》(二)、《致词》、《解脱》、《信誓》,等诗。她在《诗的女神》(写于1921年12月9日)一诗中,描绘了她自己心目中的诗的女神的形象,那是:看啊是这般的: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她在《假如我是个作家》一诗里,又倾诉了她所希冀的,读者与她这位作家的关系:假如我是个作家,我只愿我的作品人到他人脑中的时候,平常的,不在意的,没有一句话说;流水般过去了,不值得赞扬,更不屑得评驳;然而在他的生活中痛苦,或快乐临到时,他便模糊的想起好象这光景曾在谁的文字里描写过,这时我便要流下快乐之泪了!假如我是个作家,我只愿我的作品被一切友伴和同时有学问的人轻藐——讥笑;然而在孩子,农夫,和愚拙的妇人,他们听过之后,慢慢的低头,深深的思索,我听得见“同情”在他们心中鼓荡;这时我便要流下快乐之泪了!于是,她便用一颗普通人的善良的心,来温柔地歌颂母爱(《安慰》(一)、《致词》),歌颂儿童(《纪事——赠小弟冰季》),歌颂大海(《安慰》(二)),歌颂星星(《晚祷》(二))。同时,也继续地探求着人生的意义:月明如水,树下徘徊——沉思——沉思。沉思里拾起枯枝,慨然的鞭自己地上月中的影子。“人生”——世人都当它是一个梦,且是一个不分明的梦。不分明里要它太分明,我的朋友,一生的忧患从今起了!珍惜她如雪的白衣,却仍须渡过这无边的黑海。我的朋友!世界既不舍弃你,何如你舍弃了世界?让她鹤一般的独立,云一般的自由,水一般的清静。人生纵是一个梦啊,也做了一个分明的梦。沉思——沉思,沉思里抛了枯枝,悠然的看自己地上月中的影子。——《解脱》冰心的诗作,象她的散文一样,文字清丽,构思别致,意境隽永;尤其是她的《繁星》和《春水》,更是真挚,亲切,富有艺术魅力。这种温柔、细腻,而又微带着忧愁,微含着哲理的诗风,正象冰心的为人和性格一样,令人感到可爱、可亲、可敬,同时又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所以,有人在熟读了冰心的诗作之后,会说她是一位诗人;而有人在看完了冰心的清新优美的散文之后,又称她是一位散文家;而从冰心以“问题小说”步上文坛看,又称她是一位小说家。无论是她的诗作、散文或小说,在思想风格与艺术风格两方面,都充分地表现出了冰心“这一个”。那就是:有一种互相矛盾的心理,常常困扰着大学时代的冰心——使她在歌颂快乐的时候,也不曾忘记了忧愁;在歌唱幻想的时候,也不曾忘记了失望。这种互相矛盾的心理,逐渐地形成了冰心许多断断续续的思想和观念,于是它们便象深深的流泉一样,从冰心那颗聪慧的头脑里,潺潺地流向她那清秀的笔端。十分了解冰心的茅盾先生分析得好:冰心女士把社会现象看得非常单纯,她以为人事纷纭无非是两根线交织而成;这两根线便是“爱”和“憎”。她以为“爱”或“憎”二者之间必有一者是人生的指针。她这思想,完全是“唯心论”的立场。可是产生了她这样单纯的社会观的,却不是“心”,而是“境”。因为她在家庭生活小范围里看到了“爱”,而在社会生活这大范围里却看见了“憎”。于是就发生了她的社会现象的“二元论”①--------①茅盾:《冰心论》------------------第六章留学美国不是我的国,沙穰不是我的家。——冰心:《山中杂记》每一个刚刚获得了大学毕业证书的姑娘,大概都会经历一种心花怒放的心境,何况是在二十年代初期,女大学毕业生犹如凤毛麟角的时候呢。所以,当1923年的初夏,二十三岁的冰心,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从燕京大学本科毕业,并得到了金钥匙——“斐托斐”名誉学位——的奖赏的时候,她的心情是非常快乐的。尤其令她高兴的是,几乎就在同时,她又得到了燕京女大的姐妹学校——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这在她的同时代人中,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所以,她在大学本科毕业之后,立即准备东渡太平洋,到大洋彼岸去继续求学。离国之前不久,年轻的女作家刚刚开始在《晨报副镌》的《儿童世界》栏里,发表她的《寄小读者》通讯。这一组优美的、独具风格的散文,后来成了冰心最主要的代表作,流传久远,名震遐迩。这是年轻的冰心当时不曾预料到的。她在这一年的7月25日写的《通讯一》里,郑重地向她的小读者们宣告:“小朋友,我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去。我十分的喜欢有这次的远行,因为或者可以从旅行中多得些材料,以后的通讯里,能告诉你们些略为新奇的事情。——我去的地方,是在地球的那一边。”同时,她也恳请自己的小读者,能够想念着她:“我走了——要离开父母兄弟,一切亲爱的人。虽然是时期很短,我也已觉得很难过。倘若你们在风晨雨夕,在父亲母亲的膝下怀前,姐妹弟兄的行间队里,快乐甜柔的时光之中,能联想到海外万里有一个热情忠实的朋友,独在恼人凄清的天气中,不能享得这般浓福,则你们一瞥时的天真的怜念,从宇宙之灵中,已遥遥的付与我以极大无量的快乐与慰安!”冰心虽然从年纪很小的时候起,就经常跟随着母亲南来北往,对旅行并不陌生。但是,过去的几次迁徙,都是与家人厮守在一起。即使是在路途上,也从未离开过母亲和兄弟一步,仍然享受着天伦之乐和手足之情。然而,这一次,她却要离开慈爱的父亲和母亲,离开与她亲密无间的弟弟们,离开她的第二故乡北京,离开她的祖国,远渡重洋,到一个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十分生疏的异国去了。这对于从未离开过亲人,特别眷恋家庭的冰心说来,确实又是一件十分伤心的事情。她既舍不得离开父母亲,也舍不得离开弟弟们和亲戚、朋友们。但是为了不惹得母亲、父亲和亲人们难过,多情而又细心的冰心,不得不一直强忍着离别之苦:我自从去年得有远行的消息以后,我背着母亲,天天数着日子,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我也渐渐的瘦了。①她的亲爱的妈妈,舍不得女儿远离开她,但是为了女儿的前途着想,又不能不放她走。妈妈是多病的,女儿要远渡重洋,到大洋彼岸的异国去,距她有万里之遥,一想到这里,她就难过得心口痛,常常连连不断地咳嗽。夜里躺在床上,也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但是自己的这种心情,又不愿意让女儿知道,反而要强打起精神来,鼓励女儿说:“不要紧的,这是好事!”②还要为女儿操办行装。又怕女儿难过,影响了身体,她亲自细心地安排女儿临行前的衣食睡眠。为了不流露自己惜别的感情,有时就躲着女儿,不与女儿讲话。她的慈祥的父亲,一方面要鼓励女儿,安慰妻子,一方面也要强忍着惜别的痛苦。这位已过中年的军人,总是努力克制着自己的叹息,慢慢地教导女儿说:“我十七岁离家的时候,祖父嘱咐我说:‘出外只守着两个字:勤,慎,……’。”③--------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五》②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五》③③冰心:《往事(二)·九》就连三个年龄不大的弟弟,也知道“姐姐走了,我们家里,如同丢了一颗明珠一般”!③最小的弟弟,因为学习过地理,知道地球是圆的,就跟姐姐开玩笑说:“姐姐,你走了,我们想你的时候,可以拿一条很长的竹竿子,从我们的院子里,直穿到对面你们的院子去,穿成一个孔穴。我们从那孔穴里,可以彼此看见。我看看你别后是否胖了,或是瘦了。”①--------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一》他们之间,彼此都不敢流露真情,以免惹得姐姐伤心。在《往事(二)·二》里,冰心写下了这样一个动人的片断:……涵不言语,杰叹了一口气,半晌说:“母亲说……她舍不得你走,你走了她如同……但她又不愿意让你知道……”几个月来,我们原是彼此心下雪亮,只是手软心酸,不敢揭破这一层纸。然而今夜我听到了这意中的言语,我竟呆了忽然涵望着杰沉重的说:“母亲吩咐不对莹姐说,你又来多事做什么?”暂时沉默——这时电灯灿然的亮了,明光里照见他们两个的脸都红着。杰嗫嚅着说:“我想……我想不要紧的……”涵截住他:“不,我不许你说!”声音更严厉了。这时杰真急了,觉得过分的受哥哥的呵斥。他也大声的说:“瞒别人,难道要瞒自己的姐姐?”他负固的抵抗着。我已丧失了裁判的能力,茫然的,无心的吹灭了蜡烛,正要勉强的说一两句话——涵的声音凄然了,“正是不瞒别人,只瞒自己的姐姐呢!”这个家庭里,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挚爱的感情,冰心怎能割舍得开呢?就这样挨到了8月3日①,虽然大家都怕这一天到来,但是,出发的日期还是来了。绷紧的心弦已经到了不能再紧的程度。吃午饭的时候,母亲一看见冰心,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淌了下来。冰心自己呢?——“心中的酸辛,千万倍于蘸饺子的姜醋!”“我叫了一声‘妈妈’,挨坐了下去。我们冰凉颤动的手,紧紧的互握着臂腕,呜咽不成声!”②象十三年前初到北京时那样,冰心又坐到了马车里。不过这次是她独自远行的第一步。她的母亲怕自己和女儿都会过于悲痛,不敢出来送她,送她的都是小孩子——她的弟弟们,舅舅的孩子们,还有这些孩子的小朋友们。她在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簇拥之下,坐上了马车,到了火车站。当火车就要开动的时候,她的最小的弟弟,舍不得他这唯一的姐姐离他远去,一双童稚的眼睛里饱含着泪水,与姐姐默默地道了别。等到火车开动以后,冰心望着渐渐远去了的弟弟的身影,心里想念着刚刚离别了的家中的亲人。为了排遣心中的离愁,她顺手拿起随身带着的一本书《国语文学史》,想借着读书来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绪。不料,刚翻了几页,就忽然看见一页书的空白地方,竟然写着五个大字:“别忘了小小。”③这是她那位最小的弟弟的笔迹。她看到了他的笔迹,又想起了刚刚在火车站临别时,她双手捧住的那张小脸,和那一双酸泪盈眸的稚气的眼睛,心里又立刻充满了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