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传奇-覃贤茂-10

韩青在一次夜半忽然惊醒,像有个人用线猛力拉扯他的心脏,睡梦中他痛得惊跳起来,韩青突然强烈地感应到嘉珮的心声:韩青,你在哪里?韩青,你在哪里?  韩青赶到台北,袁嘉珮已经死去了。韩青没有见到嘉珮最后一面,韩青没有哭,他去了和嘉珮一起去过的海边。  琼瑶在《匆匆,太匆匆》的后记中还进一步介绍了写作此书的有关背景,她对这部书的写作,有一种秘密和不可思议的激情,偶然、机遇、巧合,这些都印证了琼瑶自己人生的历程,印证了她对爱恨生死的真实体验,她对这个故事所具有的奇特的热情,其实这与她本人的经历是完全相一致的。  琼瑶对韩青这样道:  "总算,也有人来帮我证实,什么是爱情。你知道,在我的作品中,这是经常被攻击的一点,很多人说,我笔下的爱情全是杜撰的。还有很多人说,我把爱情写得太美、太强烈,所以不写实。这些年来,我已经很疲倦去和别人争辩有关爱情的存在与否。而你,又给了我这么一个强烈深切的爱情故事。"  《匆匆,太匆匆》,仅仅是一个题目,就无限地表达出琼瑶内心生命和爱的催迫。  对于生命和爱,琼瑶怀有太多的梦想,太多的企望。  琼瑶写道:  韩青在7月31日来访以后,我就知道,我一定会写这个故事了。或者,我也该让这故事在我记忆中藏上三年五载,再来提笔。但,我竟连一日的耽搁都没有,就在8月回日晚间,立刻提笔写起《匆匆,太匆匆》来。对我自己而言,这几乎是一项"奇迹"。我一向不肯很快地写"听来的故事",我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它,来吸收它,来回味它,直到我确认它能感动我,说服我,也确认它本身有力量能支持我从头一个字,写到最后一个字,我才会开始去写它。  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是韩青的恳切,是鸵鸵在冥冥中协助,我居然这么快,这么毫不犹豫地提笔,而且,立刻,就把整个自我都投进去了。8月,天气正热,埋首书桌一小时又一小时,并不是很"享福"的事。可是,就和往常一样,我感动在我笔下的人物里,我感动在鸵鸵和韩青的热情里,我感动在他们相遇、相知、相爱的各种小节中,于是,我又忘记了自我。  我在本书的"楔子"和"尾声"中,都已详细交代过本书的故事提供者,和资料来源。在这儿,我就不再赘述什么。我想,读者也不会再追问这故  事的真实性。不过,我早就说过一句话,不论多么真实的故事,经过我重新整理,编辑,去芜存菁以后,故事的写实性或多或少要打相当大的折扣。  毕竟,我并不在写"传记",我只写一个"故事",故事中令我感动的地方,我会强调地去描述,故事中有我自己不能接受的地方,我就会把它删除掉。因而,不论多么真实的小说,经过作者再写出来,总会与事实仍有段距离。不过,本书中所有引用的书信、日记、小诗、小笺……都出于鸵鸵和韩青的手笔,故事的进展,完全依照他们的资料记载去进行的。  从来没有一个故事,像《匆匆,太匆匆》带给我这么大的"震撼"力。  这种"震撼",并不单纯来自韩青和鸵鸵的恋爱,而更深刻地来自"生命"本身。我从没有一本书这么多次面对生命的问题。不该来的"生命"往往来了,不该走的生命又往往走了。我很渺小,我很无知,我也很困惑。这本书里,从韩青邻居老婆婆的死,太师母的死,小伟的死,到鸵鸵的死……  我真写了不少死亡。这就是真实故事的缺点,那么多不可解的"偶然"都凑在同一本书里,而这些都是真的!对这些"死亡",我困惑极了。我惋惜小伟,我惋惜鸵鸵,无法形容我惋惜得多么深刻。除了对"死亡"的困惑,我也不讳言对"生命"的困惑,例如小梅梅的存在与否,和这一代年轻人(当然,只是我书中的一小部分,绝不代表全体)的迷惘。哦,其实,难怪年轻人是迷惘的,这世界上很多人都是迷惘的。前不久,曾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报导,据统计,台湾的年轻人,死亡率竟高过老年人好多倍!那统计数字使我那么吃惊,那么不敢相信!据云,年轻人的"意外死亡"太多了,例如车祸、登山、游水、打架……我真不懂,这一代的年轻人为什么如此不珍惜自己呢?如此不爱护自己呢?就算不为自己而珍惜生命,也该体会"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呀!也该为那些爱自己的人着想呀!  《匆匆,太匆匆》因为机缘的凑巧,《中国时报》发行美国版,向我邀稿甚急。所以,在全稿尚未完稿前,就在8月27日开始连载,九月号皇冠也同时推出。在这儿,我必须提一下,自从《匆匆,太匆匆》开始连载,有许多鸵鸵生前的至亲好友,都纷纷和我联系,并主动提出更多有关鸵鸵的资料。我在这儿,一并向鸵鸵的亲朋好友致敬致谢。因为本书的原始资料,来自韩青,更因为新资料提供出来时,本书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所以,我没有再采用新资料,以免这本书中旁枝太多,而流于琐碎。不过,对那些提供资料的人,我仍深深感激。我的写作,一向是很累的。许多人看到我每年总有两本新著交出来,就认为我一定写得很"容易"。事实上,我的写作总是艰辛而又痛苦,这份"挣扎",也只有我身边的人才能体会。  《匆匆,太匆匆》也一样。面对满屋子的书信、资料、日记……我一面写,还要一面查资料。有些地方,实在不了解,就只好拨个长途电话去问韩青。  韩青的合作非常彻底,几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有当我的问题触及他心中隐痛时(例如鸵鸵几度欲振翅飞去),他才会略有迟疑。不过,他依然尽力做到了坦白。当他知道我真地在写这故事了,他又惊又喜又高兴,他说:"我好像了了一件心事。今天我去上班时,居然注意到田里的秧苗,都是一片绿油油的,充满了清新和生机。好久以来,我都没有注意过我身边的事物了。"  我听了,也很安慰。只是,我担心他读到这本书时,会不会再勾起他心头的创伤?我也很担心,我笔下的韩青和鸵鸵,会不会写得很走样?我最担心的,是鸵鸵的家人亲友(或我不知道而未提及的人),会不会见书而伤情!以及书中其他有关的人物,会不会追怀往事而又增惆怅!果真如此,我很不安,我很抱歉,我也很难过。无论如何,我写此书时,是怀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情绪去写的。我爱鸵鸵,我爱书中每个人!我多希望他们都活得好好的,活着去爱,活着去被爱,活着去抓牢"幸福"!写完这个故事,我自已感触很深。生命之短暂,岁月之匆匆,人生,就有那么多"匆匆,太匆匆"!那么多的无可奈何!青春,爱情,生命……每个人都能拥有的东西,却不见得每个人都能珍惜它们。于是,我也感慨,我也怀疑,我也想问一句:"永恒"在哪里?什么东百名叫"永恒"?前两天在报上读到倪匡先生的一篇短文,结尾几句话是:  "永恒的是日月星,人太脆弱了,不要企求永恒。"  我有同感,真有同感!人,太脆弱了!  《匆匆,太匆匆》总算完稿了。写完,心里还是沉甸甸的。不知道鸵鸵泉下有知,是否能了解我写作时的虔诚?不知我笔下的木棉花,是否为鸵鸵心中的木棉花?这些日子来,看鸵鸵的信,看她那行云流水般的文字,  看她那万种深情,千种恩爱的句子,看她那对自我心理变迁的披露,看她对"成长"和人生"社会"的种种见解……我不止一百次扼腕叹息,这样一个充满智慧,充满才华,充满热情的女孩,竟在花样年华中遽然凋谢,难道是天忌其才吗?  真的,人,应该为爱自己的人珍惜生命,应该为爱自己的人珍惜感情。  写完本书,我却真想对我不了解的人生、生命和感情说一句:"匆匆,太匆匆,匆匆,太匆匆!"33.梦境的幻灭:《失火的天堂》  《失火的天堂》创作于1983年。  《失火的天堂》这部作品,充满了幻灭之感。少女洁(舟令)想象中的天堂是透明的,当她试图走近这个透明的天堂时,天堂失火了,她也因此而幻灭,幻灭是梦幻的直接现实化,琼瑶在小说中构织了许许多多美丽的梦境,当然也就不得不承受幻灭的结局。  琼瑶的作品中,灾变情节使结局可以任意处理成喜剧或悲剧,造成灾变的原因是各式各样的,这些灾变原因也是很偶然的,但灾变的发生却是必然的,因为这些灾变具有一个共同的。真正的内在原因,就是琼瑶对女性命运的幻灭感。  书中许曼亭关于战乱的回忆:"又回到了战乱中。仿佛间,又回到全家老老小小都挤在火车车厢里的日子。火车中没有座位,一个车厢里挤满了人,许多陌生人混在一起,谁也照顾不了谁。"其实就是琼瑶自己的体验。  《失火的天堂》梗概:  第一部:  生于富贵之家的许曼亭,和奶妈的儿子、自己的家仆杨腾相爱。许曼亭不顾家人的打骂和劝阻,和杨腾私奔到一个掘煤的小村子里住下了。  1951年10月21日,许曼亭生下一个女儿后,她看着窗外的豌豆花,给刚生下的女儿起了一个名字杨紫穗——一朵小小的豌豆花后,就死去了。村里的人不懂,他们把这个女孩叫做豌豆花。豌豆花出生后的三个月,杨腾连正眼都没瞧过这孩子,他完全坠入失去妻子的极端悲痛中。一年之内,他母丧妻亡,他认为自己已受了天谴。他似乎要把全身的精力,全心的悲愤都藉这煤铲掘下去,他成了矿场里最模范的工人。  杨腾是个漂亮的小伙子,豌豆花出世这年,他也只有23岁。隔壁的李家阿婆和孙女玉兰帮杨腾带着豌豆花,玉兰不仅帮杨腾带豌豆花,也帮他洗衣,整理房间,处理菜园里的杂草,甚至于把家里煮好的红薯饭偷偷送到杨腾这儿来给他吃。杨腾下了决心,那年秋天,他娶了玉兰。豌豆花尚未满周岁。玉兰嫁到杨家的第二年,就给杨腾生了个儿子,这对杨腾来说,实在是件值得兴奋的事。在给儿子报户口时,杨腾发现豌豆花没有报户口,玉兰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叫杨小亭,可村里的人依然叫她豌豆花;豌豆花4岁时,玉兰又生了一个女儿,可豌豆花还是得到了玉兰和杨腾更多的疼爱,她始终是那么洁白、柔软,而带着某种与生俱来的高贵。她和全村所有的孩子都不同,尤其,她有颗极温暖、善良的心。  1956年农历8月1日,矿塌了,杨腾死了,接下来的两年,豌豆花整个的命运,又有了巨大的改变。事实上,杨腾一死,豌豆花就和她的童年告别了,玉兰也和她的幸福告别了。无法生活的玉兰在家人的劝说下,嫁给了一个年纪已40岁的鲁森尧,人家肯连三个孩子一块儿娶过去,玉兰就没什么话好说了。  可玉兰再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豌豆花和弟弟妹妹三个孩子,第一次见到鲁森尧,就被打了一顿,并区被关了起来,不给饭吃。鲁森尧并没有出什么力来养豌豆花姐弟,嫁到鲁家后,玉兰的抚恤金陆续都拿出来用了。而小五金店原来生意并不好,但是,自从玉兰嫁进来,这两条街的乡民几乎都知道鲁森尧纵酒殴妻,又虐待几个孩子,由于同情,大家反而都来照顾这家店了。  可这年夏天,由于推行义务教育,鲁森尧不敢反抗官府,豌豆花进了当地的国民小学。忽然间,豌豆花接触到了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带着七彩光华的绚丽世界。她的心灵一下子就打开了,惊喜地发现了文字的奥秘,文字的美妙,和文字的神奇。她生母遗留在她血液中的"智慧"在一瞬间复苏,她开始疯狂地喜爱起书本来。她的学习成绩总是第一名,她杨小亭的名字开始有人叫了。  可她上学又是可怜的,她经常带着满身的伤痕来上课,这些伤痕常常令人惨不忍睹。有一次她整个小手都又青又紫又红又肿,半个月都无法握笔。另一次,她的手臂瘀血得那么厉害,以至两星期都不能上运动课。而最严重的一次,她请了三天假没上课,当来上课时,她的一只手腕肿胀得变了形,校医立刻给她照X光,发现居然骨折了,她上了一个月石膏才痊愈。也由于这次骨折,他们检查了孩子全身,惊愕地发现她浑身伤痕累累,从鞭痕、刀伤、勒伤,到灼伤……几乎都有,而且,有些伤口都已发炎了。鲁森尧有了自己的女儿秋虹后,豌豆花就更遭灾了,没有人能帮她,每天放学后,豌豆花要做家事,洗尿布、烧饭、洗衣、抱妹妹……还要抽空做功课。她对书本的兴趣如此浓厚,常常一面煮饭一面看书,不止看课内的书,她还疯狂地爱上了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她也常常一面洗着衣服一面幻想,幻想她是仙蒂瑞娜,幻想有南瓜车和玻璃鞋。  1959年的8月7日,又一次灾难降临了,大水冲走了玉兰和弟弟妹妹,只剩下鲁森尧和豌豆花。鲁森尧没有把豌豆花送到孤儿院去,却把豌豆花带到了台北。他拿着水灾后政府发的救济金,在克难街租了栋只有两间房的小木屋,他摆了个摊子,卖爱国奖券和香烟。事实上,这个摊子几乎是豌豆花在管,因为摊子摆在闹区,晚上是生意最好的时候,而鲁森尧总是醉醺醺的。刚来台北那两年,鲁森尧终日酗酒买醉,想起小秋虹,就狂歌当哭。他过分沉溺在自我的悲痛里,对豌豆花也不十分注意。这样倒好,豌豆花跟着邻居的小朋友们,一起上了国民小学,她插班三年级,居然名列前茅。豌豆花似乎早有预感,自己念书的生涯可能随时中断,因而,她比任何孩子都珍惜这份义务教育。她比以前更拚命地吞咽着文字,更疯狂的吸收着知识。每天下课后,她奔到奖券摊去,努力帮鲁森尧做生意,只要能赚钱回家,自己才能继续念书。她随时都有被鲁森尧下令不许上学、不许读书的遭遇。才九岁左右的她,对于自己的"权利",以及法律上的"地位",完全不了解。从小颠沛流离,她只知道命运把她交给谁,她就属于谁。  小学五年级时,另一个悲剧又降临到豌豆花的身上,鲁森尧强暴了她。从此以后,她没有再上过学,她所接受的教育和吸收的知识,已足够让她了解"羞耻"这两个字。自小命运多舛,她早就学会逆来顺受,但是,这一次,她那生而具有的尊严,和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某种自傲,一个晚上就被摧毁殆尽。  豌豆花开始沉默,整天不说一句话,她收留了一只流浪的小狗,一天,鲁森尧杀了这只小狗,豌豆花忘了自己打不过他,冲上去和鲁森尧打了起来。鲁森尧用点燃的报纸烧着了豌豆花的头发,接着身上的棉袄也发起烫来,并延伸到袖管里去,转而头发也迅速地烧焦,卷曲,她终于发出一声尖厉的惨叫,冲出了厨房,带着满身的浓烟和烧着的长发,奔向那灯火明亮的街头。  医生秦非路过街头,他把豌豆花送进了医院,在给她做检查时,他们不但发现了她遍体的伤痕,而且,他们还发现她已经有了四个月的身孕。  她醒来后,看到了那来自天堂的男人秦非和那来自天堂的女人宝鹃。她什么都说了!杨腾、玉兰妈妈、光宗、光美、煤矿爆炸、阿婆、玉兰再嫁、秋虹、水灾、弟妹失踪、鲁森尧认了玉兰和秋虹的尸、卖奖券和被强暴的那夜全部都说了;包括自己是鬼、是妖精、是扫把星;包括自己克父、克母、克弟妹、克亲人、克自己,甚至克死了小流浪。她足足说了两个小时,说完了"豌豆花"的一生——从她出世到她12岁为止。  秦非和宝鹃决定"结束"豌豆花的一生。  第二部:  1975年夏天,何牧原碰到了一个美丽、高贵、飘逸集一身的女孩洁(舟令),他着迷了,他开始追求洁(舟令)。  他们在一起,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她和他谈文学、谈典故。谈诗、谈画,也谈摄影、艺术。进而谈社会、历史、人生、宗教,几乎无所不谈。他越来越折服在她那深广的知识领域里,也越来越迷惑在她那深刻的人生体验里。  何牧原约洁(舟令)去了碧潭,她说碧潭像天堂,她告诉何牧原自己很爱写作,每次看到一本好书,就羡慕得发狂,恨不得那就是自己写出来的,有的时候,做梦都梦到在写作。何牧原说"如果你这么爱写作,你就去写作"!  可洁(舟令)却连手都不肯给何牧原握,何牧原对她说自己始终没有为任何人动过心,已经认为自己属于中性,不可救药了!以为自己根本没有热情了!可是,遇到了洁(舟令)!什么骄傲、自负、自信、狂放、目空一切都完了!所以,他叫洁(舟令)不要逃避,他吻了她。  洁(舟令)回到家中,秦非正在等她,她实在是很害怕,秦非说有时善意的谎言是必要的。  编造了一个未婚夫来骗何牧原,何牧原在凌晨三点钟打电话到秦非处求证,秦非否认了洁(舟令)有未婚夫的事,何牧原来到秦家,洁(舟令)告诉他,很多很多年前,是秦非在医院门口捡到了自己,整个医院为此开紧急会议,因为自己又病又弱又遍体鳞伤,大家都以为自己会死掉,后来,居然被救活了。在医院里住了半年多,院长给了她的姓,算是收养了自己。全院的医生同仁,捐了一笔款算是自己的生活教育费,而秦非夫妇,收留自己在他们家,他们让自己念书、求学,直到大学毕业。所以,自己是个谜,一个身世来源都不清楚的谜!像何牧原这样优秀的家庭,优秀的青年,能接受一个谜吗?一个真正的谜吗?  何牧原接受了洁(舟令),他的父亲在可能失去儿子的情况下,也接受了她。  何牧原出版了洁(舟令)照片的摄影专集,引起了轰动,也引来了出狱的鲁森尧,他向洁(舟令)索要钱。  洁(舟令)身世的秘密保不住了,何牧原和父母都不能接受清(舟令)有这样的过去,洁(舟令)在无奈和绝望之中,去碧潭殉情自杀。秦非和醒悟过来的何牧原最后找到洁(舟令)时,一切已经晚了,洁(舟令)已经死去了。  琼瑶在《失火的天堂》中,还谈到对写作的看法:  "我很怀疑,我这两天想得很多,'作家'不是我的目的,'写作'才是我的目的,我只要坐下来写就对了!哪怕这世界上只有一个知音,也罢。没有知音,也罢。总之,要写出我心中的感受来,才是最重要的!"  "最初,可能是这样的,然后,你会渴望知音的。"秦非笑笑,继续翻着那些书。"你会希望得到共鸣,希望得到反应,希望拥有读者。因为,写作已经是很孤独的工作,再得不到知音,那种孤独感和寂寞感会把人逼疯。世界上两种人最可悲,一种是演员,一种是作家。演员在舞台上表现自己,饰演别人。作家在稿纸上表现自己,饰演别人。很相像的工作,两者都需要掌声。两者都可能从默默无闻,到灿烂明亮,然后再归于平淡。于是,归于平淡之后,就是寂寞和孤独。平凡的人往往不认识寂寞和孤独,天才——作家或演员或艺术家或音乐家都属于天才型——很容易就会被孤独和寂寞吞噬。再加上,作家大部分思想丰富,热情,于是就更可悲:三岛由纪夫是最典型的例子,他身兼作家和演员于一身,对人类的绝望,对死亡的美化,对戏剧性的热爱——导致他最后的一幕,轰轰烈烈的切腹自杀。至于他死前的抗议、演讲那场戏,在他的剧本里原可删掉,他不需要给自己找借口。他生前有两句话已经说得很明白:'生时丽似夏花,死时美如秋叶。'这就是他一生的志愿,他做到了。"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作者:覃贤茂中篇:作品与赏析(九)34.新的尝试:《冰儿》  《冰儿》创作于1985年。  和《却上心头》一样,《冰儿》更像是新一代的流行的言情小说,这种新的尝试,正是后来席娟等新锐言情小说的先声。  《冰儿》梗概:  李慕唐医生碰到了一个奇怪的女病人,这个病人因为朋友失约,吃了一百粒安眠药,后悔后自己跑来他的诊所洗胃。第二天早上,一个英俊的男孩徐世楚跑来,和她大发一顿脾气后,又和好了,李慕唐看得目瞪口呆,同来的阿紫告诉他,人跟人都不一样,有些人活得平平淡淡,有些人硬是活得轰轰烈烈。他们两个,是不甘于平淡的,即使是很平淡的事儿,到了他们两个身上,也变成轰轰烈烈的了。  几天后,那个女病人樊如冰——冰儿,跑来表示对他的歉意,并请他去吃饭,去后,李慕唐不但没有吃到饭,而且看到了冰儿和徐世楚之间又爱、又相互折磨的爱情。  此后,冰儿、阿紫和徐世楚常来诊所玩,李慕唐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李慕唐常去那间"幻想屋"小坐,而冰儿她们,也经常夜访李慕唐,在假日中,大家也常结伴郊游了。  有一次,徐世楚和冰儿又吵架了,徐世楚说他爱阿紫,而冰儿则找上了李慕唐。  冰儿说世楚和自己,好像在燃烧生命,虽然热烈,却烧得彼此都痛楚。而李慕唐不同,他稳重平和,深刻细腻,他使自己觉得安宁、平静、充满了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才是一个女人真正追求的感情!  三天后,李慕唐就被冰儿给抓住了,可徐世楚又回头了,他们成了三人行的局面,终于,李慕唐离开了。阿紫告诉他,冰儿在和徐世楚有问题时,总是会移情别恋一下,他是第三位。  李慕唐写了一封信给冰儿,十天后,冰儿来告诉他,自己愿意做一个平凡的人,和他结婚。35.衰退的开始:《雪珂》  《雪珂》写作于1990年,是琼瑶以明清为背景开始创作小说的起点。  九十年代之后,应该是琼瑶小说的另一个明显不同的阶段,此时的琼瑶可以说早已是功成名就,作品的风格早已形成,而且成熟和圆满,琼瑶自己人生中的那些秘密情结和生命中不可言说的隐痛,此时也已经淡化、消减、移情和升华。  这是人生最美好的结局:一切都功德圆满。  确如一些智者所指出的那样,愿望达成的生活,那将是艺术家最可怕的敌人。  毋需讳言,九十年代之后,琼瑶的写作,已经走向了衰退的道路,她的写作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呼吸,她的作品已经缺乏那种惨痛人生体验中令人心灵震颤的内在的艺术感染力。  琼瑶还在写作,但这更多的是一种技术性的写作,她真的开始热衷于"编故事"。  从《雪珂》开始,继而是《望夫崖》、《青青河边草》、《梅花烙》、《水云间》、《新月格格》、《烟锁重楼》,一直到现在的正被影视传媒炒得很热的《还珠格格》和《苍天有泪》,无一例外的都不再是琼瑶最熟悉的现实生活题材,这些小说又都是为电视剧的拍摄而编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编得很热闹很复杂也很煽情,但明眼人都能看出,琼瑶确实是在走下坡路了。  这是无奈的事,也是正常的事。  《雪珂》梗概:  王府的格格雪珂,和府中奶妈的儿子亚蒙相爱并私奔,被雪珂的父亲捉了回来,雪珂以死威胁父亲,换得了亚蒙的生命,亚蒙被充军到新疆,雪珂生下孩子后,被嫁进世交罗家。  新郎罗至刚是个年轻漂亮的未成熟的男孩,他非常喜爱雪珂,可雪珂却告诉他,自己和亚蒙的事情,年轻的罗至刚惊呆了,他叫来了爹妈,他们迫雪珂自断了一个小指,雪珂的苦日子开始了。  罗至刚想不明白,却越想越感到挫败,三天后,罗至刚忍不住了,他强暴了雪珂。  雪珂为了一个渺茫的希望,坚强地活着。  转眼8年过去了,民国初年,政治是一片动荡。雪珂的父亲顾亲王爷的权势已消失,没有失去的是王府那栋老房子。而对雪珂来说,这8年的日子,是漫长而无止境的煎熬。  罗家失去势力后,全家迁回老家承德,罗至刚开始弃政从商,居然闯出另一番天下,成为承德殷实的巨商。到承德之后,至刚又大张旗鼓地迎娶了另一位夫人——沈嘉珊。嘉珊出自书香世家,温柔敦厚,一进门,就被罗夫人视为真正的儿媳,进门第二年,又很争气地给至刚生了个儿子——玉麟,从此身价不同凡响。可不管至刚的事业有多成功,雪珂永远是罗夫人眼中之钉,也永远是至刚内心深处的刺痛。  周磨把自己的孙女小雨点送进了罗家当小丫头,因为她找不到自己的儿子亚蒙,而且自己又生了病,她把希望寄托在罗家的雪珂身上。  小雨点进了罗家,得到了雪珂异乎寻常的关爱。  亚蒙改名高寒,这时也到了承德,他找到了雪珂的父亲,想打听雪珂的下落,雪珂的父亲痛斥他,雪呵的母亲却告诉他一个惊人的消息,雪珂带着他的孩子到新疆去找他了。  高寒开始在远处观察雪珂,他发现雪珂很不快乐。他找到雪珂,雪珂做梦也没有想到还能见到高寒,而且,她知道孩子还活着,她让亚蒙先去找孩子。  一次巧合,雪珂发现了小雨点就是自己的女儿,她更加爱护小雨点,至刚发现了她的反常,他便加倍地折磨小雨点,雪珂告诉亚蒙和父母小雨点的存在,顽固的父亲这时也支持雪珂离婚,可罗至刚却不愿离,因为他爱雪珂。  雪珂不相信至刚会爱自己,但毫无办法,她想先把小雨点送出罗家,可罗至刚母亲发现了小雨点就是雪呵的女儿,至刚愤怒了,他把雪珂和小雨点关了起来。  亚蒙设计骗来了罗至刚,他想用罗至刚换回雪珂母女,可雪珂不走,因为她知道罗至刚不会放过自己,雪珂在罗至刚和亚蒙的争吵中,把匕首刺进了自己的胸口,罗至刚终于放过了雪珂。垂危的雪珂在亚蒙和女儿的呼唤下,又有了生的勇气。36.旅行的灵感:《望夫屋》《烟锁重楼》  《望夫崖》创作于1991年。  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无疑和琼瑶1988年在大陆旅行时去大理有关。  琼瑶在八十年代末期,还写了另外两部非小说的作品,其一是她的回忆录《我的故事》,还有一部便是她叙述1988年大陆之行观感的散文《剪不断的乡愁》。  她在《剪不断的乡愁》一书中曾说大理是"风情万种",她回忆道:"大理,虽然只短短地停留了一天,但是,我对它的各种特色,不论风景、民俗、建筑、古城、山水……以至于曼陀罗和小鹈鹕,都印象深刻。"  《望夫崖》梗概:  夏磊,是一个特别的孩子,他跟着父亲夏牧云,生活在山与雪之间,过着与文明社会完全隔绝的岁月。父亲教他吹笛,教他打猎,教他求生的技能,也教他认字。夏牧云救了受伤的康秉谦,重病的夏牧云和康秉谦结拜为兄弟,把夏磊托付给他后就死去了。  才10岁的夏磊来到康家,康秉谦有两个孩子,9岁的儿子梦华和7岁的女儿梦凡,但他对夏磊特别关爱,他理解夏磊思念父亲的心情,甚至给夏磊买了一匹马。梦华嫉妒夏磊,两人起了冲突,夏磊离开了康家;10岁的孩子,实在走不了多远,而且他被康家的世交楚天白的父亲带了回来,夏磊和楚天白成了好朋友,并结拜为兄弟。  转眼到了民国八年,这时的夏磊正在北大植物系读三年级,梦华和天白读的是文学系,梦凡和天蓝上了北大附近的女子师范。这五个人的组合,梦华和天蓝、天白和梦凡是从小就订了亲的,可是梦凡却爱着和天白情同手足的夏磊。夏磊和梦凡的恋情曝了光,他们受到了两家人和天白的指责。  夏磊站在望夫崖上,想着那首歌:  在北方,有座望夫崖,  诉说着,千古的悲哀,  传说里,有一个女孩,  心上人,飘流在海外,  传说里,她站在荒野,  就这样,痴痴的等待!  这一等,千千万万载,  风雨中,她化为石块!  在天涯,犹有未归人,  在北方,犹有望夫崖!  山可移,此崖永不移,  海可枯,此情永不改!  夏磊选择了离开。他到了大理,救了头人的儿子,而且头人的女儿塞薇也爱上了他。  一年后,天白接到了夏磊的信,梦凡知道了夏磊的消息,她说:"古时候的女人,只能被动地等待,所以把自己变成了石头!现在,时代已经不同了!我不要当一块巨石,我要找他去!我要追他去!"  天白陪梦凡找到了正要结婚的夏磊,塞薇看着梦凡,她让梦凡做了美丽的新娘。  创作于1994年的《烟锁重楼》和《望夫崖》一样,灵感也是来自于琼瑶的大陆之行。  在《烟锁重楼》的后记中,琼瑶有明确的交待:  《烟锁重楼》这个故事的灵感是来自于安徽省的棠樾牌坊群。1992年,我到安徽去旅行,非常震慑于整个徽州地区的牌坊。我从没有看过一个地方有这么多的牌坊,每个牌坊都建造得十分坚固,精雕细琢,高耸入云。  走在歙县的街道上,常常走着走着,就遇到一座牌坊,巨大巍峨,古色古香。每一个牌坊都有一个高风亮节的故事,使人敬佩。但是,这些牌坊中,让我最难忘的,是那些贞节牌坊。据说,在歙县一地,现存牌坊80座,其中,贞节牌坊就占了35座。这个数字,实在很惊人。陪同我的安徽朋友,不断向我诉说这些"节妇"的故事。正像《烟锁重楼》中,雨杭说出的一句话:"不是苦苦的守,就是惨惨的死!"听起来真是"惊心动魄"。我简直想象不出来,这些"节妇"们当初所度过的,是怎样一种岁月!尤其让我震惊的,是这些牌坊中,有一座"孝贞节烈坊",是建在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的(公元1905年)。那时,距离民国已经没有几年了,他们还在建牌坊!而这座牌坊,是用来集中表扬徽州地区的节妇烈女六万五千零七十八人!可见当年的徽州,守节已经是一种"理所当然",建牌坊也成为了一种风气。听说,有父亲逼死女儿,只为了要博一个"贞节牌坊",其"走火入魔"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当我到了棠樾,见到鲍家的"七道牌坊"时,才真正地叹为观止。这七道牌坊一座连一座,排列在鲍家的祠堂外面,占地颇广。中间还有一座亭子,据说是下马休息之处。七道牌坊耸立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像七道巨大的石门。两旁十分空阔,全是一方方的水田。水田里,牌坊投下了巨大的阴影,煞是壮观。当然,其中也少不了有一座贞节牌坊。  鲍家的一位后人,如今是这七道牌坊的管理员。那天,当我在细细参观着七道牌坊的时候,他也细细地向我解说他的先人们的荣耀。每座牌坊都得来非易,每座牌坊都有着动人的故事。我不禁想着,这些牌坊并不仅仅是由石头砌成,而是用血与泪砌成的。于是,我构思了《烟锁重楼》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灵感虽然来自鲍家的七道牌坊,但是,整个故事,与鲍家完全没有关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臆测,我甚至杜撰出"白沙镇"这个地名,而没有用"棠樾"为故事背景。书成之日,才知道就在歙县不远的浙江省境内,真的有一个"白沙镇",实在是太巧了。  故事就是故事,希望读者们不要去找寻故事中的人物,他们说不定曾经存在,也说不定从未存在。但是,这份压抑的感情,我相信,在那些牌坊的底下,曾经挣扎过。  谢谢棠樾的鲍先生,是他的解说,给了我这份灵感。谢谢安徽的朋友们,是他们带我参观这些牌坊,使我印象深刻。这本书,也是先有电视剧本,再写成小说的。当我在写书的时候,我们电视剧的外景队,已经在安徽的棠樾,拍摄下鲍家牌坊,作为本剧的背景。我认为,只有看到徽州的牌坊群,才更能体会到这本书中,那种挣扎而无奈的爱情。  在本书的最后,我要谢谢我的编剧阿久。是她和我两个,在许许多多不眠不休的深夜,一次又一次讨论这个故事,才能创造出每个细节,鲜活了每一个人物。37.为故事而故事:《青河边草》  《青青河边草》创作于1992年。  这还是琼瑶因拍摄电视剧而得到的副产品。  这样的小说,故事虽然编得很热闹,但说实话,读完之后并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琼瑶的这类影视小说,是她的一个误区。  《青青河边草》梗概:  杜青青带着邻居孩子小草,逃避自己嫁给一个老头,碰到一个也是从家中逃避父母包办婚姻的何世纬。杜青青和小草要到扬州,可两人连地图也不会看,在小草的恳求下,好心的何世纬将她们送到了扬州傅家庄。小草没有找到自己的爷爷,何世纬和青青却被傅家的瞎眼女主人静芝当作了自己已经离去的儿子和媳妇,何世纬生了病,他们只好留了下来。  原来,静芝的儿子元凯在十多年前,爱上了家里的丫头漱兰。这本是大家庭中很普通的事,如果元凯肯将漱兰收来做小,大概也不至于引起大祸。但是,元凯念了很多书,又深受梁启超"一夫一妻"制的影响,坚持要娶漱兰为妻子。此事使父亲傅振廷勃然大怒,说什么也不允许,想尽办法拆散两人。元凯见无法和父亲沟通,竟带着漱兰私奔了。一年后,漱兰送回了元凯的灵棂后就不知去向了。  青青和小草深深地被这个故事打动了,她俩劝说何世纬承认,以此来安慰静芝,何世纬被她俩搞得没有办法,最后何世纬和青青谎称兄妹,在傅家住了下来。何家的世交裴家知道来了这么三个奇特的人物,带着两个儿子绍谦和绍文来访,几个孩子很快地玩在了一起,绍谦开始追求青青。青青面对绍谦的追求,心中十分气恼何世纬,因为她爱着何世纬。  面对慢吞吞的何世纬,青青在石榴的鼓励下,勇敢地向何世纬进行了表白。何世纬本就爱着青青,因为绍谦,他才不能和青青表白,现在青青说了,何世纬感到异常的惊讶,他吻了青青。  这时何世纬逃避的未婚妻华又琳找上门来,她说自己也一样是受过教育的人,自己也一样不愿意父母包办婚姻,但逃避是没有用的,只有自己去争取。并且,华又琳见到了何世纬在这里的状况,她告诉何世纬和傅振廷,静芝的瞎眼是逃避,是完全能治好的。静芝的双眼后来果然被治好了,何世纬对华又琳很佩服。可青青见了华又琳,她自卑了,她对何世纬说自己愿做二房,何世纬向她保证,自己只爱她。  何世纬决定回家,青青、小草、静芝、振廷等一群人去送他,望着青青忧愁的样子,何世纬决定,不要离别,带青青一起回去。38.系列小说:《梅花三弄》  琼瑶1993年创作了三部作品,即《梅花烙》、《水云间》和《鬼丈夫》。  这三部作品,其故事的本身并没有联系,只是每一部作品中都有一朵梅花作为其特殊的标记,而使这三部作品之间有了神秘的联系,形成了系列小说。  这三部系列小说,琼瑶总命名为《梅花三弄》。  关于《梅花三弄》名字的来历,琼瑶在《梅花烙》的后记中提道:  1971年,我写了一系列的中篇小说,背景是明朝,收集在我《白狐》一书中,早已出版。  事隔20年,我从事电视连续剧的制作,非常狂热于剧本的研讨,和题材的选择。适逢台湾开放赴大陆制作电视节目,而我在阔别40年后再回到大陆探亲,惊见故国河山,美景无限。处处有古典的楼台亭阁,令人发怀古之幽思。于是,我们开始赴大陆拍摄了好多部以民初为背影的戏剧:  《婉君》、《哑妻》、《雪珂》、《望夫崖》、《青青河边草》……。  去年,我和我的编剧林久愉,选中了我的三部中篇小说,决定制作成一系列的连续剧,取名为《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中的第一部《梅花烙》的故事,来自于琼瑶1971年创作的《白狐》。  琼瑶在《后记》中写道:  《梅花烙》的时代背景,改为清朝。除了《白狐》这一个"是人是狐'的"谜"之外,其他情节,已和原来的"白狐"相差甚远。只有女主角,仍然用了"白吟霜"这个名字。当然,这个故事完全是杜撰的,千万别在历史中去找小说人物。  我一向对于中国人的"传统"非常感兴趣。曾把一部二十四大本的《中国笔记小说》从头看到尾。中国人相信鬼,相信神,相信报应,相信轮回,相信前世今生……最奇怪的是:中国人相信"狐狸"会修炼成"大仙",有无穷的法力,且能幻化人形,报恩或报仇。对这种说法,我觉得非常稀奇。但是,在我童年时,长辈们仍然津津乐道"大仙"的种种故事,我听了无数无数,印象深刻。  《梅花烙》从烙梅花,换婴儿开始,到皓祯心碎神伤,带着吟霜去找寻前世的"狐缘"为止,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事实上,人生很平淡,有大部分的人,永远在重复地过着单调的岁月。我认为,小说或戏剧既然是为了给人排遣一段寂寥的时光,就应该写一些"不寻常的事"。《梅花烙》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也只有发生在那个年代的中国,才有的"传奇"。  《梅花烙》的故事发生在乾隆年间。  硕亲王府的大福晋雪如,连生了三个女孩,地位已是岌岌可危,怀了第四胎后,又生下一个女儿,在姐姐和奶妈的安排下,抱来一个男孩替换了自己的女儿,雪如在亲生女儿背上烙下了一个梅花的烙印,想日后可以相认。  可雪如的姐姐雪晴并没有让人收养这个女儿,因为雪晴怕心软的雪如会露出马脚,她丢弃了这个女孩。一年后,思念女儿的雪如想见自己的女儿,雪晴告诉了她实情,从此,雪如把更多的爱倾注到代替女儿的皓祯身上。  皓祯12岁时,跟着父亲去打猎,猎着了一只漂亮的白狐,可皓祯只剪下了白狐的一小撮毛,又放了白狐。为此,皓板还得到了皇上的奖赏。  皓侦20岁时,看见一个卖唱的女子白吟霜,白吟霜正在唱一首歌:  月儿昏昏,水儿盈盈,  心儿不定,灯儿半明,  风儿不稳,梦儿不宁,  三更残鼓,一个愁人!  花儿惟悴,魂儿如醉,  酒到眼底,化为珠泪,  不见春至,却见春顺,  非干病酒,瘦了腰围!  归人何处,年华虚度,  高楼望断,远山远树!  不见归人,只见归路,  秋水长天,落霞孤骛!  关山万里,无由飞渡,  春去冬来,千山落木,  寄语多情,莫成辜负,  愿化杨花,随郎黏住!  这首幽怨、缠绵的歌真地将皓祯缠住了,此后,他常来听白吟霜唱歌。  这时,皓祯被皇上点中当了附马,皓祯对此并不太高兴,因为,他从小说里知道王府的婚姻是不能由自己作主的,他被迫应酬了一个月。  一个月后,他找到了被另一个世家子弟贝隆欺负的白吟霜,把她安排住进了一个小四合院。吟霜想以身相报,可知道了皓祯的身份后,吟霜不安了,自己的身份,非主非仆,到底会怎样呢?皓祯告诉了吟霜自己猎白狐、放白狐的故事,吟霜用那撮白毛给皓祯绣了一个绢屏,皓祯真是感动极了,他和吟霜相爱了。  皓祯和公主的婚期到了,直到皓祯和公主五天以后都没有圆房。皓祯的母亲雪如找到皓祯,皓祯告诉母亲自吟霜的事,除了白吟霜肩上的梅花烙印。  雪如看到了白吟霜,她说不出责备的话,把白吟霜带回王府当丫头,希望过几年后皓祯再把她收成二房。白吟霜进了王府,可皓祯和白吟霜的恋情却被公主发现了,公主百般折磨白吟霜。  皓侦发现后,怒不可遏,他把公主骂了一顿,白吟霜和皓祯的事也瞒不住了。父亲骂皓侦,白吟霜求情,却昏倒了,原来她有了身孕,这使白吟霜死里逃生,她因此被接纳为姨太太。  可贝隆的来访把一切都揭穿了,他认出白吟霜是卖唱的歌女,而且,白吟霜在混乱中也被公主的奶妈绊了一交失去了孩子,让雪如见到了她身上的梅花烙印。  吟霜的身世虽已大白,可怜的雪如却不能相认,这是全家要受牵连的欺君大罪,是必须死死咬住的秘密,雪如更加爱吟霜了。  吟霜是白狐的传言不胫而走,公主请来道士,把吟霜抓了起来,雪如说出了真相,吟霜是自己的女儿。这个秘密被一直嫉妒皓祯的庶出的皓详泄露了,硕王府被抄家了,王爷、雪如和皓祯被关了起来。  皓祯将判死刑,吟霜决定在午时和皓祯同时死去。公主为皓侦求情,因为皓祯毕竟是她的丈夫,皓祯被救了回来,可吟霜却死了,皓祯抱着吟霜的尸体走了,把尘世的一切都抛到了身后。  《梅花三弄》的第二部《水云间》同样创作于1993年。  琼瑶在《后记》中道:  《水云间》的故事,是三个故事中,最具有浪漫色彩的一个。浪漫的一群艺术家,浪漫的西湖,浪漫的时代和浪漫的爱情。这故事惟有在"一湖烟雨一湖风"的西湖发生,才有说服力。可惜我的笔,写不出西湖的美。幸好有电视镜头,能捕捉住西湖的美。《水云间》虽然是个浪漫的故事,却是三个故事中,写"人性"比较深入的一部。透过"梅若鸿"这样一个人物,来写"现实"与"理想"的距离。透过三个女人和他的纠缠,来写"不太神话"的"人"!  我写作的最大缺点,就是往往会"神化"我小说中的人物,也"夸张"了一些情节。我的朋友们常对我说:我小说中的爱情,世间根本没有。我听了,总会感到悲哀。《水云间》虽然是"不太神话"的,却也有它"神话"的地方。最起码,这书中的三位女性,芊芊、子璇、翠屏,都是近乎"神化"和"理想化"的!我深爱她们每一个!  《水云间》的故事发生在1929年。  美丽的西湖边上,有一个由小有名气的汪子默办的醉马画会,梅若鸿是画会中被认为最有天分的一个。  梅若鸿因机缘巧合,认识了美丽的杜芊芊,梅若鸿把杜芊芊带回画会。此后,杜芊芊和画会结了缘,她俨然成了画会的一员。  梅若鸿因为酷爱画画,在外浪流了10年,他在西湖边上有一间破房子,他说:"水是西湖,云是天,我的小木屋就在西湖与天之间,我梅若鸿就住在水和云之间,所以叫'水云间'!"  子默的妹妹子璇把芊芊带到了水云间,芊芊看到了梅若鸿的穷窘,她想学子璇一样关心梅若鸿,却伤了他的自尊。  芊芊又到了画会,她看来有些忧郁,有些憔悴,她和她家那位卿姨娘起了冲突,父亲杜世全偏袒卿姨娘,狠狠地责备了她。芊芊到了烟雨楼,忍不住就把自己的烦恼和盘托出,她真恨这个"一夫多妻"制!这些走在时代尖端的、前卫的"醉马画会"的成员,有的攻击中国的婚姻制度,有的说女性被压抑了太久,已不懂得争取平等,却没有具体的办法来帮助芊芊。  他们一起出游,碰到了一个怪老头,那怪老头唱道:  问世间情为何物?  真教人生死相许,  看人间多少故事,  是销魂梅花三弄!  梅花一弄断人肠,  梅花二弄费思量,  梅花三弄风波起,  云烟深处水茫茫!  红尘自有痴情者,  莫笑痴情太痴狂!  若非一番寒彻骨,  哪得梅花扑鼻香!  怪老头说了一个《梅花烙》的故事,又把一个梅花簪子送给梅若鸿,梅若鸿又送给芊芊。芊芊又来找梅若鸿,梅若鸿还是拒绝了芊芊,芊芊和子默成双成对了。  芊芊不能忍受梅若鸿这样对自己,她去了上海,可她还是想着梅若鸿。梅若鸿呢?因芊芊的离去,他访惶失意,爱着他的子璇来给他安慰,他也没有拒绝。  一个月后,芊芊从上海回来了,她在胸前纹了一朵梅花,梅若鸿和芊芊相爱了。  芊芊和梅吉鸿的恋爱被芊芊父亲知道后,他无奈地把梅若鸿安排在自己的公司当经理,可梅若鸿根本没有经商才能,他把公司弄得一团糟。  梅若鸿说靠画画功成名就的人也有很多,芊芊的父亲对他说:"我给你两个月的时间,我为你开一个画展,我会租下杭州最好的场地,揽翠画廊!所有画笔画纸裱画钱,全由我投资!如果你成功了,我就承认你,如果你失败了,你就再也不要到我面前来唱高调!至于成功的定义,我并不要你的画卖大钱,只要看看你能不能在艺术界引起回响,受到肯定!"  梅若鸿开始作画了,连子璇怀孕了来找他,他都置之不理,芊芊知道后,还是原谅了梅若鸿。  画展如期举办了,梅若鸿的画不但没有得到好评,而且还有批评的声音,梅若鸿失望了,可画展的最后一天,一个人买走了梅若鸿的二十幅画,杜家为此大摆宴席。可子默带着这二十幅画来了,他当众烧了这些画。  这把火烧掉了梅若鸿的自信,但芊芊却毅然和家庭决裂,嫁给了梅若鸿。芊芊脱掉了华服,每日荆钦布裙,忙着洗衣烧饭,忙着柴米油盐,忙着清洁打扫,还要忙着整理吉鸿的画具画稿。她忙来忙去忙不完,小屋内永远维持纤尘不染。而若鸿,他确实不曾为养家活口担忧过、操劳过,他只画他的画,由早画到晚,由秋画到冬。  梅若鸿15岁时成亲的妻子带着女儿找到了他,芊芊崩溃了。芊芊回到家中,跪在父亲的面前,承认了自己的错,然后随父亲去了上海。  若鸿从他的"天上',又落到"人间"来了。他的身边,有个病得奄奄一息的妻子,有个年幼而营养不良的女儿,家庭的责任,就这样沉甸甸地对他压了过来,梅若鸿这才知道,柴米油盐酱醋,居然件件要钱,他只能靠自己了。可他并没有谋生的技能,他的画又卖不出去,他的妻子翠屏不忍拖累他,投湖自尽了,梅若鸿也呆了。  子默去上海找回芊芊,芊芊唤醒了梅若鸿。  十年后,汪子默和梅若鸿,在画坛上都有了相当的地位。  《梅花三弄》的最后一部《鬼丈夫》还是创作于1993年。  这部小说是琼瑶作品中较为特别的一部,它是琼瑶的秘书根据琼瑶的电视剧剧本和《禁门》编写的。琼瑶作品全集中未收入这篇作品。  琼瑶在《后记》中道:  "《鬼丈夫》和《禁门》的基本架构,变化不大,是三个故事中,维持原小说韵味最多的一个。故事背景,改在民初,故事发生地点,移到了湖南的边城,带一些苗族及土家族的地方色彩。故事中,增加了'紫烟'这条线,增加了"老柯'这段情,增加了'面具'的安排,也增加了很多新的人物。对于'捧灵牌成亲的痴情,和身为'鬼丈夫'的种种无奈,有比较细腻的描述,自然比原来的'中篇'有更大的可读性。  "《鬼丈夫》的小说,因为我实在太忙,是由彭树群小姐根据电视剧本和《禁门》所改写的。"  《鬼丈夫》的故事发生在1914年。  乐梅和表哥去观看一个面具舞的表演,却发现舞者想要杀死一只可怜的白狐,乐梅仗着酒劲,冲上去放了白狐,自己却中了箭。一个舞者柯起轩找到了乐梅,他发现了乐梅手腕上的梅花胎记,他说出了乐梅的名字,乐梅惊讶极了,起轩要乐梅五天后到集上会面。  柯起轩告诉好友杨万里,自己和乐梅从小就认识,并订了亲,可自己的父亲失手杀了乐梅的父亲,此后,父亲就一直锲而不舍地造访乐梅的母亲映雪,努力尝试赎罪,但对方根本不给他任何机会。  五天后,乐梅去了起轩说的集会,她看中了一个绣着一只白狐的绣屏,起轩买了送给乐梅。十二天后,起轩又找到了乐梅,他知道乐梅一样思念着自己,回家后,他要父母给自己提亲,因为这是命定的姻缘。  起轩的父母和起轩一起到了乐梅家,乐梅的母亲知道来意后一口回绝了,起轩不顾一切地说出自己和乐梅之间的爱意,乐梅被起轩的身份弄呆了,她恨起轩。  柯起轩又见到了乐梅,可他无法解开乐梅心中的结。乐梅的母亲知道乐梅又去见起轩,她气得把乐梅赶出了家门。乐梅去找起轩的路上掉下了山谷。起轩知道后冲进了乐梅家,他的奶奶和父母也来了,柯家的诚意终于打动了映雪,映雪同意了乐梅和起轩的婚事。  可一场大火却烧毁了起轩,大火不仅烧坏了他的嗓子和右腿,还烧了他全身的皮肤。他的脸已经不能说是一张脸了,而是一幅可怖的烙印,起轩决定要独自面对这种噩梦。乐梅的家人瞒着她,告诉她起轩被烧死了,乐梅见到了起轩的墓,她相信起轩已经死了,她抱着起轩的灵位成了亲。  起轩住进了自己家的荒园落月轩,这是传说中的鬼园,乐梅却着迷了,她希望能在鬼园中找到起轩的灵魂,她非但不怕,还充满了期待。  乐梅终于见到了起轩,可起轩说自己是园丁"老柯",乐梅相信了,此后乐梅常来打听起轩的事,起轩也只好装下去。  柯家伶俐的丫头紫烟偷偷地又把起轩写的诗放在了乐梅的桌上,乐梅太高兴了,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和阴界的起轩沟通了。  起轩装不下去了,他离开了落月轩,去了好友杨万里处。乐梅找不到可以和起轩交流的老园丁,她茫然地想自杀。  家人无奈,只好把起轩还活着的事告诉了乐梅。  乐梅对起轩的一片真情终于打消了起轩的自卑,他们再一次举行了婚礼。39.寻求突破:《新月格格》  《新月格格》创作于1994年。  这是琼瑶对历史小说和宫廷小说的进一步尝试,也许琼瑶想在她自己所写的言情小说这一领域之外,寻求一种新的突破,企图对在台港有着悠久深厚传统的历史小说注入新的内涵和创造一种新的小说样式。  《新月格格》梗概:  威武将军努达海救了端亲王的女儿新月格格和儿子至善。他把新月格格和至善带回皇宫,最后,新月被安排在努达海家住下了。  努达海有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雁姬,有一个儿子骥远和一个女儿珞琳。骥远爱上了新月,而新月爱上了努达海。努达海也爱新月,但他无法抛开自己的内疚感,便自动请缨去战场,但努达海战败了,他想自刎,新月及时赶到,她说服了努达海,回到京城,努达海终于决定娶新月。  雁姬对努达海和新月充满了怨恨,她折磨新月,努达海发现后,又指责雁姬,雁姬更恨了。  骥远娶了另一个格格塞雅,但他还在想着新月,对塞雅反而很冷淡,塞雅不知内情,和新月的关系很好,骥远在气愤之下,也请缨要上战场。努达海知道骥远并不太会用兵,他和骥远同时上了战场。  战场上的厮杀,使得骥远的心胸开阔了,在即将胜利之时,骥远得意忘形,躲在一边的敌人射击了他,努达海见了,挡住了射向骥远的箭,努达海死了,新月自刎在努达海的面前。40.难再辉煌:《还珠格格》《苍天有泪》  《还珠格格》和《苍天有泪》这两部大部头作品(每部作品都有三集)都完成于1997年。  很明显的是,琼瑶感觉到已经深度降温的琼瑶热之后,极力想卷土重来。  对这两部作品,琼瑶都非常用心,花了很大的力气。  从作品的选题,情节的构思,厚度、深度和力度方面,琼瑶都在寻找最佳突破点。  然而,最灿烂的辉煌已经无法重现了。  虽然这两大部作品,和电视连续剧同时推出,希望相互之间能借助发力,而且还加强了广告的宣传作用,但收到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轰动效应确实是造成了,亿万观众和读者又重新把目光聚集到这两部作品上来,但再没有以前的那种惊心动魄的效果。  从文学意义上来说,这两部作品都不是成功之作,并且给予了那些苛刻的批评家们以更多的口实。  当然,琼瑶并不在乎这些,正如她在《还珠格格》出版时在"全集自序"的补序中说:  "转瞬间,8年的时光已成过去。在这8年间,写作仍然是我生活的'主题'。所以,上面所说的44本书,已经陆续增加到引本。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会继续写作。到底这部'全集'共有多少著作,可能不是现在能够预卜的。但愿,我的读者们喜爱我每一本新书,支持我继续努力,让这套全集,能够越来越茁壮。那就是我的希望,我的幸福,和我的快乐了。"  《还珠格格》虽然不是琼瑶成功的作品,其文学上的幼稚和浅薄之处,可以说是一望可知的。但琼瑶的这部作品拍成的电视剧却赢得了观众。  琼瑶的小说基本上都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其实琼瑶热的降温,与琼瑶电影电视剧的太多和泛滥有很大的关系。  琼瑶的大部分影视作品,其实是夸张了她小说本身中的那些缠缠绵绵、恩恩怨怨、哭哭泣泣,影视中雷同的痴男怨女情感纠葛,让许多观众都看腻了,最后只能留住一部分少男少女、家庭主妇类的观众。  但是琼瑶的《还珠格格》却让琼瑶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影视界的评论家们认为,虽然《还珠格格》的人物:"依然操一口文绉绉、书面化、优美得让人受不了的琼瑶腔,但剧情中喜剧、幽默倾向,平民化的'小燕子'这一成功的人物形象,神话一般让人不敢相信却又吸引人看下去,琼瑶任凭原有的抒情风格、俊男靓女的青春气息而任意翱翔起来,居然将一部分知识分子、中年人,甚至过去对琼瑶剧'深恶痛绝'的人裹挟进去,工作之余,茶余饭后,也来'琼瑶'一回,掬一把同情之泪似乎不太可能,开心一乐,关心一回剧中人的命运却跟'玩儿'似的,让人觉得来了兴趣。"(见吴楚《"格格"如何赢了"皇上"》一文)  《还珠格格》电视剧收视率的成功是非常明显的。  对于这一点,传媒舆论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刘影《换种心情看琼瑶》一文,代表了广泛的意见:  琼瑶剧的观众应该是女人,男人爱琼瑶简直比当众磕瓜子更罪不可赦。虽然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人都不敢坦然地说自己心仪琼瑶剧,平和一点的女人告诉你她爱看三毛、张爱玲;才女则多半会报出玛格丽特杜拉斯、波伏娃或村上春树这类名字。其实多数女人都会看琼瑶剧看得极投入,就算她的专业是理论物理或生化工程。  我自己是可以一边念卡夫卡一边感动于琼瑶剧的人,后一点我在婚前一直没有对我饱读诗书的先生坦白;而我婚后则坦然占用他看专题新闻的时间大看琼瑶剧,对他的规劝抱怨充耳不闻。  理智上来说,当然可以罗列出琼瑶剧的种种不好:不深刻、不真实、装腔作势、造作、虚伪——它把爱情装饰成糕点铺的奶油蛋糕,它的主人公全是对爱情夸夸其谈的白痴;它的语言令人作呕,上至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下至贩夫走卒一式一样说着琼瑶式的抒情话语;它的剧情老套,一定有人哭有人写诗有人下跪打耳光闹自杀——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十来岁就明白面包比爱情更实惠,而琼瑶的主人公还在"好纯情"地要爱不要命。  然而看电视剧,并不需要和理智挂钩,你看看,还看得挺高兴就成了。  《还珠格格》就让我们看得挺高兴,朋友聚会时也多了一个话题。  大家都挺喜欢小燕子的"无厘头",讨厌紫薇的"爱你爱得好心痛",没有人像林黛玉一样做泪人儿,琼瑶这一次够轻松,幽默感也有分寸。  几张真正年轻、新鲜的面孔,是刚上市的小青菜,看看也舒服。  中国人都有一种"平民化"的惰结,看见小燕子敢在皇宫里无法无天,皇帝被骗得团团转,皇后被戏弄,年轻英俊贵族的公子爱上民女,就会觉得满足,觉得开心。而皇帝也竟有狡黠的、脆弱的、幽默的、人情味的一面,老百姓便深深地感动了。  现代人又都有一种"怀旧"惰结,虽然谁也说不清这"旧"到底是什么。也许极度商业化、货币化的社会中,我们也需要一点白日梦来慰藉锱铢必较的人生。因此看见那些年轻的、红润的面孔,看见他们为最无功利的爱而欢笑哭泣,看见他们的故事那么多彩而传奇,被日日禁锢在钢筋水泥中的我们不能不沉浸了、触动了、忘情了。也许女人,没有一个人不想成为琼瑶剧的主人公。她们永远年轻、美好、纯洁,被深深爱着;她们遇到的男人,有风采、有情趣、有地位、有钱(当然他们都不谈钱,嫌俗气)。而如今社会,早已没有才子佳人可歌可泣的传奇爱情了,所以女人在琼瑶剧里找到了安慰,找到了共鸣与微弱的希冀。  《苍天有泪》的情况和《还珠格格》差不多。  这部小说,琼瑶是在1994年开始动笔的。  在《苍天有泪》的后记中,琼瑶谈到:  "那时,我写完《烟锁重楼》,很想写一系列的民初小说,《苍天有泪》就是计划中的一部。这部小说写得有些艰苦,写写停停,始终不曾完稿。在这期间,我又对清代小说发生了兴趣,中途,停止了《苍天有泪》,去写《还珠格格》。直到《还珠格格》写完,我才定下心来,几乎是不眠不休的,把这部五十几万字的小说,一口气写完了。"  关于这部小说的写作,琼瑶依旧强调她那直觉的方法论:"爱"、"美"和"真情"。  不过,情况却在发生变化,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感觉到"理论是灰色的",琼瑶的声音似乎变得苍白和无力。  缺少生命真实体验的底蕴,琼瑶小说爱的主题当然就让人感到遗憾的空洞和乏味。  琼瑶说:  "我从事写作,已经数不清有多少岁月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的看法也有了一些改变。我常常在自我分析,也常常在自我检讨,总觉得我一直是个非常理想化的人。尽管在生命里,也有无数坎坷,也受过挫折,我依然是相信'爱',相信'美',述说人类的"真情',一直是我写作的主题。我这种固执,是带着一点'天真'的。可是,世界毕竟不像我的小说那么美好,人性也有它丑陋的一面。这些年来,我已体会到,'善与恶'像是同胞兄弟,有着相同的'血缘',并存在我们的生命里,主宰着我们。人性的战争,因而无休无止。  "就是这个概念,引发了《苍天有泪》这个故事。造就了'云飞'和'云翔'这一对兄弟。在这本书里,我写了善,也写了恶,写了生,也写了死,写了爱,也写了恨。许多地方,我自己带着感动的情绪去写,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也能感动读者。"  对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图解和演绎,由概念而产生故事,而产生善、恶、生、死、爱、恨,琼瑶的出发点就错了,这恰恰就是这本书失败之处的致命伤。  琼瑶似乎自己也感觉到什么,她也谈到了自己许多的不满意:  "我一向不喜欢解释自己的作品,因为,那些'解释'应该在小说里已经传达得很清楚了。如果传达得不够,是作品的失败,现在,我的看法还是这样。所以,我不再费言了。  "一部"长篇小说',是一件'巨大'的工程。对我来说,写作从来没有'容易'过。对这部小说,我自己也有许多地方不满意,总觉得,文字不够用,辞藻不够用。'写作'没有因为熟练而变得容易,反而越来越难了。希望我的读者们,能够带着一颗包容的心,来看这部小说!"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作者:覃贤茂下篇:综述与评价1.琼瑶的形象  琼瑶自称"生来就不够漂亮",但是在许多见过她的作家记者眼里,却另有说法。  1988年,琼瑶第一次返回祖国大陆时,著名电影导演史蜀君曾对她有过描述:  "电话里,琼瑶说话声音甜美、柔和,与照片上高高发胖的形象似乎难以统一。联系她人生中两次痛苦曲折的爱情遭遇,不知何故,我想象琼瑶一定是位老练、持重的富婆形象。"  但是当史蜀君真地面对琼瑶时,却又另有说法:  "14日上午10时,我和老搭档辜朗晖走进外观朴实、内部装饰华丽的建国饭店。琼瑶坐在前厅咖啡座上,被一群记者包围着。我们没有立即打扰她,站在她六七米处,用电影的行话说,我们的焦距在她前后慢慢平移。进入我视野的琼瑶,细眉细眼,是一个十分十分娇小秀慧的小妇人。身高一米五五左右,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她神情活泼,在她的身上丝毫也找不到一丁点儿昔日的苦难痕迹。她本人与照片上大相径庭,但却与她的声音统一起来。我傻了半天,心想,这么一个小女人,肚子里怎么会生那么多有趣的故事。后来与她熟了,我打趣地提起这话时,两人都笑弯了腰。  "琼瑶送走记者,笑吟吟地走到我们身边坐下,动作那么轻捷,神态那么娴静,我忍不住对平先生说:'你夫人比照片漂亮啊!'"  琼瑶这年回大陆,还有其他记者对琼瑶作了跟踪采访。如《文学报》记者曹晓鸣谈见到琼瑶的印象:  "我才仔细地打量起她来:款式别致、色泽鲜亮的大红毛衣,雪花牛仔裤,娇小的身材配着这身衣裳显得十分得体,虽化妆得浓了些,却艳而不俗。特别引人注意的是那双眸子异常明亮,少女式的,里面没有矜持,没有倔傲。"2.琼瑶的性格  当《文学报》记者曹晓鸣采访琼瑶时间"您认为自己是传统女性还是现代女性"时,琼瑶对自己性格的看法:  "我想不是传统的,但崇尚东方的智慧。"  "我想我不是传统的,我自幼性格中就有一种叛逆性。《窗外》很大程度上是我的自传。自小我就任性、倔强、我行我素,为此吃了不少苦头。'三岁看到老',你想我会是传统的吗?"  记者进一步问:"那是您的性情。在思想观念、道德伦理、为人处世上您是否尊重和依循传统呢?比如您是如何看待女人的幸福的?"  琼瑶笑着回答道:  "如果这样说我就更不传统了,因为我是价值多元论者,女人幸福以她自己的感觉为度,没有统一衡定的标准,不过这种各不相同的感觉都要有一个明智的前提,那就是作为一个女人要清醒地意识到在这个男人为主的社会里女人的种种不可更变的局限,一味心高志远是不行的。对女人来说幸福的含义是双重的,简单说就是社会价值的实现和个人情感如婚姻、家庭、生儿育女的满足。这两种要求总是发生冲突,双重满足的可能性较小。所以一定要接受这一事实,坦然处之,才可能走向幸福。"  记者问:"那么,您是否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女人?"  琼瑶回答道:"是的,我尽力而为。我不过是得到了我想得到并且能得到的东西。"  琼瑶把"能"字说得特别重,表现出她的自信来。  记者又问:"那么您是否相信有永恒的爱?"  琼瑶的回答巧妙而又出乎人意外:  "两个人到老都有话说那就是永恒的爱了。"  记者问:"您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琼瑶认真地思索后回答说:  "我觉得自己是个复杂的矛盾体。在情绪上我起落较大,时而快活、时而沮丧、时而天真、时而疯狂,说不上有什么原因。至于人生态度,总的说来我是个悲观主义者,相信人生下来就是受苦的,人生既痛苦又无聊,但在具体的生活中我又留恋着每一阵清风,每一片云彩,为一点小事或喜或悲,当然最终我总是能超脱出来而不陷得太深以致不能自拔。"  琼瑶显然善于辞令,且还有着一副悦耳的嗓音。她随之让人感到她的传统还体现在她与丈夫平鑫涛先生的关系中。  说起平鑫涛琼瑶反而显得平静,甚至有点从容不迫了,全不似平先生谈起妻子来时那脉脉含情的情态。  琼瑶说:  "婚姻美满很大程度是依赖双方的心智素质水平,尤其是女方,比如平先生总是牵着我鼻子走却又总让我觉得自己赢了,而我非常重视双方精神上的沟通,哪怕写作再紧张,他出版社的业务忙,我们也总是要抽出相当一部分时间交换对各种问题包括对方的看法,不断地了解对方,也让对方了解自己。若产生分歧,我们不回避也不掩饰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双方是互相依赖,又尊重彼此的独立人格。"  琼瑶还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她写作时经常忘了吃饭,全由平鑫涛到时送到面前,所以平鑫涛开玩笑地说:"如不送饭去,琼瑶会饿死在书桌前。"  琼瑶说,其实平鑫涛要真地不送饭给自己,自己还是会去找东西吃的,依赖往往是对方培养的,真要依赖不到人也就会自寻出路了,难道还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呀?琼瑶说完自己爽朗地大笑起来。  对于自己的作品,当记者谈到有的评论家认为她是在重复自己时,琼瑶并不愿意就此多讨论,只是简单地回答道:  "读者被触动的神经往往也是单一的,只要能打动人心,重复怕什么,不能打动人花样再多也没用。"  琼瑶说她很少去考虑应该写什么,只凭本性,自然的冲动写。她告诉记者她写的常常就是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匆匆,太匆匆》中的好孩子就真有其人,她的许多信件至今还保存在他们手中。  记者问琼瑶今后会不会涉足其他题材领域,琼瑶认为至少目前不会,因为她喜欢她习惯的题材范围,轻车熟路,一往情深。  琼瑶还半开玩笑地说:  "我有时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老长不大,不过我并不认为这是件坏事。"  当记者问琼瑶是否重视文学界对她作品的评价时,琼瑶耸耸肩漫无边际地说:  "评论界的褒贬我并不在乎,我只要读者,越多越好。我觉得有这么多的人喜爱我的作品是作为一个作家的最大成功和幸福,有什么权威的评价能与这带给我的快乐相比呢?"  琼瑶还告诉记者两件在大陆上碰到的事:一是她刚到北京不久就收到一件礼物,是一只绒毛玩具狗,送的人没留下名字,一张小纸条上写着:"为了让您喜欢它们,想起时会愉快的。"还有是接到一个电话,对方也不通报姓名,只说了一句:"琼瑶,我们非常非常非常地爱你。"就搁了话筒。  "我好感动,好感动呀!"  琼瑶说着有些激动,两颊显出了红晕,表现出典型的琼瑶腔。  不过喜悦中也有苦恼事。  琼瑶告诉记者,她发现大陆有一些冒用她名字的伪劣作品,已确证的有《蛇女》、《喷泉》和《同里百合》。  记者看得出她极为在乎这点,很重视自己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琼瑶说这次来大陆除旅游、探亲访友外,另一件重要事情是了解其作品在大陆的出版情况,并希望有关方面能像台湾一样列出她的书目并进行编号。3.琼瑶谈创作、谈女性  1988年,琼瑶回大陆时,《中国妇女报》记者高博燕、赵世民于1988年4月11日在北京建国饭店琼瑶下榻处采访了琼瑶,下面就是这次采访中琼瑶谈自己的创作和谈女性的对话。  记者问:"您写了四十多部长篇小说,经济效益是否是您的目的?"  琼瑶回答道:"最初我的一些作品是为稿费而写的。因为我要靠它来生活。后来经济不是问题了,但在台湾受过教育的人都会对你说:'属于你的,就要得到,不要放弃你应有的权利。'"  记者问:"开始读您的《窗外》和《我是一片云》,很喜欢,可再读其他的,感受似乎都差不多了。"  琼瑶感动地说:"这就是我的味。在台湾有人批评我,说我的作品总是一个风格,没有突破自我。我说你不必到四川馆子去吃北京菜。我可能是一道川菜,你要觉得可口,就吃,不喜欢,可以上别的馆子。台湾的杂志多,作家也多嘛。在以后的写作中,我还要保持这样的味,这是人的个性。"  记者问:"您一定了解大陆的琼瑶热吧。有人说:'琼瑶的小说是恋爱教课书。'有的说:'琼瑶给我的心提供了纯净的栖居地。'特别是有的中学生读了您的书茶饭不思,功课无心,整天躲在幻想中,您是否考虑到您的作品的社会影响?"  琼瑶回答道:"作家有写作的自由,读者读书也有选择的自由。我是写我的情。不一定只写男女之情,也写父子、手足、朋友之间的感情;我也不只写爱也写恨。至于我的书给人带来狂热的幻想,那是因为读者也有情,也有我的这样的心态。其实《战争与和平》也给人带来幻想,《西游记》更令人想入非非,只是幻想的指向不同,除非你的书没有深度,没有人情味。"  琼瑶又说道:"我在创作过程中,没有刻意的追求和预期的目的。我对自己只有一个要求,必须通过自己这一关,而这可能比任何人对我的要求都严格。我喜欢中国的古代文化,我是在唐诗中长大的,我写书常借鉴诗词的形式和意境,常常不露痕迹地把中国'根'的东西,借现代语言传达出来。我的作品没有色情和暴力,而是写人类的爱,这怎么会给人们带来伤害呢?"  记者问:"您是一个女人,一个作家,一个妻子,一个母亲,这么多社会角色,您是怎么承担的呢?"  琼瑶道:"二十多年前,台湾评选'十大杰出女青年'。当时我二十多岁,有人让我参加,我不肯,因为"杰出'的定义很难下。在台湾,女性大多是崇尚传统美德的,一个女人不但要在社会上做事,还要把家庭弄得很好,但这二者非常抵触。如果要兼顾,通常是放弃事业。因为上帝创造了两性之间的不同,从生理上讲男性高大,健壮,是支柱,女性能够成为附属品,也不错,只要她甘于附属。那么打仗呀,冲锋陷阵,男人去做。女人本身就很娇弱,男人觉得有保护你的快乐,你何不享受被保护的快乐呢?"  琼瑶继续说:"我的小说中多是极端个性的女人,一方面非常倔犟,一方面又非常脆弱,这也是我的一种心态。女人作为女人必须独立的时候,要有独立精神,但当有人保护你,爱你的时候,要放弃自己的独立,肯于牺牲,因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我很早就有一个孩子,他今年26岁了。我当时就知道,男女不会平等,因为女人要生孩子,带孩子,为了孩子甚至可以放弃工作。这种感情男人也有,但不会像女人这么强烈,母亲哺育孩子是本能,不是义务或责任,无法选择。  "我觉得真正做到男女绝对平等,女人是不会幸福的,除非上天调整,男孩归男人生,女孩归女人生,夫妇商量好,想生什么谁就辛苦。"  记者问:"那么您怎样看待女性的自由呢?"  琼瑶回答道:"我觉得女性真正的自由就是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我选择的是顺其自然,像河水那样自由地流淌d可河流常常有冲击,遇到石块和急弯,一定会溅起浪花,这个浪花也是自然,你见过浪花的河流吗?我是一条会溅起浪花的河流。  "我有孩子后,还想写作,这样和第一任丈夫发生了冲突,和他离了婚,面对生活的挑战,我不会说'唉呀,算了吧?'我会说:'那么好吧,就让我们战吧'!我仍在追求自己的事业。我现在的丈夫平鑫涛是个出版家,我们的合作实在是太好了,我写书,他出书,他不仅是我的经纪人,保护人,更是我的读者。我成了他的太太,好幸福呀,因为他理解我对生活的自由选择。"  记者问平鑫涛的出版社出三毛的作品,是否对琼瑶有冲击时,琼瑶回答道:"不,我是三毛的朋友,虽然我们的作品风格不一样,在台湾也有文人相轻的习气,我俩之间不存在。这次回大陆,我邀请她:'一块去吧!'她想了想:'不,我们的方式会不一样!'她说得对,我要走进都市,找一个好饭店,生活得舒服,才能玩得好。三毛就不了,她背个布袋,可能就浪迹荒原了。我说:'好,各走各的,回来我们交流观感。'"4.批评之一:局限性  对琼瑶小说的批评实在是很多,很泛滥,也是很容易。这里,我们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说法来看看吧。  其一,批评琼瑶小说缺乏社会意义,具有局限性,题材过于狭窄。  如有这样的议论(见郭建平《细腻深沉的抒情艺术》一文):  "琼瑶的小说由于过分地追求了刻画人物的个性,从而忽略了这些人物所存在的典型环境,致使人物也就失去了社会意义。作品本身在人们匆匆读过之后,也仿佛成了逝去的烟云,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琼瑶的小说独立地将几个人物组成了超脱社会生活以外的空中楼阁,在狭小的天地里生活,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又如,《漫谈琼瑶的小说》(闻居廷、张弛)一文中,也有同样的评论:  "琼瑶是一位擅长描写恋爱和婚姻、家庭的小说家。她的小说很容易引起青年读者心灵上的共鸣。但是,她的爱情故事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事实上,琼瑶小说最能诱引读者的是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悒郁悱恻的感伤情调。在她的多数作品中,那些少男少女的离合无常的爱情遭遇和突兀奇变的三角关系,特别是体现在女主角身上的那种近乎绝望的爱情追求中、那种爱与仇的灵魂搏斗中的莫可名状的、令人迷惘和惋叹的意绪,对于读腻了那些充溢着政治、道德说教或柏拉图式风范的读者,尤其是"不知愁滋味"的青少年读者来说,的确是够神眩目夺的了。然而这也正是她的局限所在。琼瑶过多地沉湎于对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悲欢的描写,并且也围困在自己的这种似乎一成不变的感情模式里,因此不能站在一个超越自我的高度上向读者展现广阔丰富的生活画面。她的小说,例如《烟雨蒙蒙》、《彩云飞》、《雁儿在林梢》、《心有千千结》、《月朦胧,鸟朦胧》等等,尽管写的都是发生在台湾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爱情故事,但读者却很难从中看到理应通过人物性格和人物间的相互关系显现出来的社会关系的状貌与品格,即环境的变化,有的仿佛只是至高无上的爱情、爱情、爱情,——不是爱情虚妄的胜利,就是爱情空泛的破灭,不过是一群理想化了的"情圣"、"情痴"而已,几乎再也找不出更多的底蕴,也极少能传递出新鲜的时代社会生活的信息。琼瑶作品中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往往局限在家庭、客厅、咖啡厅,极少呈现台湾广阔的社会现实背景。此外,琼瑶对她的女主角们,例如陆依萍(《烟雨蒙蒙》)、陶丹枫(《雁儿在林梢》)等,多采取哀其不幸、艳其心迹的态度,她的小说格调,基本上也可用"哀艳"二字归结;这种"哀艳",虽然也含有些许与世俗抗争的意味,但又往往被淹没在儿女情长之中,淹没在爱情折腾里,因此显得软弱无力。总之,琼瑶作品的社会批判力是十分微弱的。"  再如《花呀草呀云呀天呀水呀风呀》(萧毅红)一文中也批评琼瑶小说是没有时代感的泛滥的"爱情"。  琼瑶小说里的"爱"到底是什么?萧毅红把琼瑶小说里的"爱"归纳成三大点:  1.真正的爱情中一定有痛苦(《几度夕阳红》)。  世界上没有一份爱情里,是没有惊涛骇浪和痛苦的(《彩云飞》)。  因为有了这个大前提在先,所以琼瑶势必要在她的小说里"制造"出"大量"的"痛苦",否则就不足以显示出这份爱情是"真真正正"的。这种"惊涛骇浪"般痛苦的内涵,又可细分为四项——  大量的"激情";大量的"冲突";  大量的"痛苦";大量的"眼泪"。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1
正序
倒序
琼瑶传奇-覃贤茂
琼瑶传奇-覃贤茂-2
琼瑶传奇-覃贤茂-3
琼瑶传奇-覃贤茂-4
琼瑶传奇-覃贤茂-5
琼瑶传奇-覃贤茂-6
琼瑶传奇-覃贤茂-7
琼瑶传奇-覃贤茂-8
琼瑶传奇-覃贤茂-9
琼瑶传奇-覃贤茂-10
琼瑶传奇-覃贤茂-11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琼瑶传奇
琼瑶传奇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