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萧法刚

客家人萧法刚 作者:刘晋飞石舟在这本传记中,作者带着饱满的激情和明晰的洞察力,用质朴和深沉的语言回顾了萧法刚从一个苦苦挣扎求存的战乱难民,到使无数人一生为之改变的慈善家;并总结了使他事业和生活皆臻化境的因素:自律、努力工作、判断力、诚实正直、守信,以及富有感染力的幽默感;引人入胜并极具启发性的章节使法刚先生的人生经历能带给读者更多实实在在的启示,沿着法刚先生指出的道路,我们将会和他在人生的巅峰相会。第1节: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客家人萧法刚》: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一本传记之所以如此牵动人心,并不在于主人公的地位与光荣,而在于他成就背后的迷惘、辛酸与泪水,以及在无数次命运转折点特殊情景下生命所焕发出来的坚韧、豁达与希望的光辉,这是真正壮阔的人生。走进萧法刚先生的回忆,宛如观赏一部跨越了世纪时空的电影,有历史和现实的交织,有欢乐和泪水的杂糅,有激荡与平和的消长,有理想和困惑的相伴……然而,这一切都又沉淀在一种无私奉献与付出的长河中,同时也折射出一位客家人自然质朴热情豪迈敢打善拼永不言败的人格精神。萧法刚,一个只有一百天就寄养在舅母家的孩子,用非凡的聪明演绎了苦难而隽永的少年岁月。二十岁时,他身无分文登陆台湾,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神奇地完成了相当于研究生资格的考试,被政府聘为高中数学教师。任教期间,他以优异的教学成绩博得了台湾教育界的一片好评,并在台湾全省公教人员演讲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得到蒋中正签颁的荣誉勋章。之后,他由于身体等原因,离开教坛,步入商界,经过一番苦斗,居然又是富甲一方的商界名流。这时,有朋友劝他从政,但他却选择了具有伟大博爱情怀的国际狮子会。在狮子会里,他从一个普通会员开始,一路高升,由代理秘书、秘书、分会副会长、分会会长、专区主席、区副总监直至狮子会各国总会最高职务——区总监。当任区总监期间,他以卓越的领导和创造性的工作荣获国际狮子会88年的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最高荣誉——五星级总监,为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争了光。然而,当他衣锦还乡之时,曾经为养育他付出巨大艰辛的舅母早已驾鹤西去,故乡沧海桑田,物易人非,这一切不能不在他心灵深处留下永远的创伤。痛定之余,他把对舅母的怀念化为一种力量,捐资造桥修路,捐资办学,捐资为故乡所有白内障患者进行割治,捐资帮助贫困家庭孩子上学,捐资帮助贫困乡亲修房盖屋,凡此种种,付出资金3000万元之巨。在这本传记中,作者带着饱满的激情和明晰的洞察力,用质朴和深沉的语言回顾了萧法刚从一个苦苦挣扎求存的战乱难民,到使无数人一生为之改变的慈善家;并总结了使他事业和生活皆臻化境的因素:自律、努力工作、判断力、诚实正直、守信,以及富有感染力的幽默感;引人入胜并极具启发性的章节使法刚先生的人生经历能带给读者更多实实在在的启示,沿着法刚先生指出的道路,我们将会和他在人生的巅峰相会。与此同时,这部传记文笔优美,本书作者是国内获奖的传记作家,是中国人物传记工作室(m)的主笔。作者通过生动真实的细节刻画和富于文采的描述,将萧法刚的精彩人生和那个波澜壮阔年代的发展历程完美地结合了起来,使本书成为个人心路、创业历史以及人生价值的统一体。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学习萧法刚这位商业奇才几十年令人惊叹的人生道路、出神入化的商业技巧,以及从萧法刚强大的人格魅力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中获得前进的力量。第2节:评论《客家人萧法刚》是一本记录台湾世界级慈善家的故事,是本非常难得的书。望藉由本书,能为华人世界培育出更多世界级的慈善家。而对于希望享受人生最高境界——博爱者而言,本书也绝对是值得一读的好书。——《书业周刊》《客家人萧法刚》真是一本传记里的奇书。读他的逆转危局、浴火重生中折射出生命的光华,传记类的作品要振奋人心,更重要的是,我们想从他们身上学些什么。——《时代人物》萧法刚是世界上著名的、深受尊敬的华人慈善家和实业家,他的经营之术无不从细微事物发端,却总能带给人无限启发。他的神奇,不在于他所拥有的财富,而在于他在慈善事业中体现出的人性光辉,正如法刚先生所言:“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别人梦想成真,我们自己就会心想事成。”。——《广州日报》这本传记中主人公的故事之所以如此牵动人心,并不在于他本身的地位与光荣,而在于独特而认真的讲述,与有史以来的传记作者不同,本书所描写的不仅是主人公的光辉业绩与壮阔人生,而是他成就背后的迷惘、辛酸与泪水,关注的是他命运屡次转折的特殊情景下生命所焕发出来的坚韧、豁达与希望的光辉。——《西江都市报》作品的整个创作过程,从构思到采访调查,或从结构确定到每个段落的具体写作,既没有沿袭以往的思路,也没有套用那常见的模式。牢牢抓住了那些最能显示时代风貌及人物性格的传达内容——作为一种可以提供给读者品味的内在意蕴,或是一种发生在人生选择过程中的具有潮流色泽的变化,历史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从其中产生了。对于这部人物传记作品来说,便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已被演化为一种洋溢着拼搏气息的精神状态,一种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品格或境界,一种踏实、勤勉、智慧及不断地与命运抗争的人生过程……——《海峡都市报》第3节:序序往事是生活之师,是经验之井。往事是美丽的。岁月的流水,使往事在记忆中都成为一片模糊、幻化的云烟,那般地飘渺朦胧,宛如温情脉脉的薄纱。人说往事如过眼烟云,然而,真正让人动心的往事却永远不会消散。因为有往事,人们总要回忆。一行行逝去的脚印,一幅幅青春的风景,一次次工作的挑战,一幕幕人生的戏剧,一段段精彩的思想……回忆是镜子,回忆是振荡心灵之波的琴弦,回忆是埋藏着理想种子的花园……十分荣幸,我们走进了萧法刚先生的回忆之中。一个只有一百天就寄养在舅母家的孩子,用非凡的聪明演绎了苦难而隽永的少年岁月。二十岁时,他身无分文登陆台湾,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神奇地完成了相当于研究生资格的考试,被聘为高中数学教师。任教期间,他以优异的教学成绩博得了教育界的一片好评,并在台湾教育人员演讲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得到了荣誉勋章。之后,他由于身体等原因,离开教坛,步入商界,经过一番苦斗,居然又是富甲一方的商界名流。此时,事业等身的他选择了具有伟大博爱情怀的国际狮子会。在狮子会里,他从一个普通会员开始,一路高升,由代理秘书、秘书、分会副会长、分会会长、专区主席、区副总监直至狮子会国际总会最高职务——区总监。当任区总监期间,他以卓越的领导和创造性的工作荣获国际狮子会88年的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最高荣誉——五星级总监,为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争了光。然而,当他衣锦还乡之时,曾经为养育他付出巨大艰辛的舅母早已驾鹤西去,故乡沧海桑田,物易人非,这一切不能不在他心灵深处留下永远的创伤。痛定之余,他把对舅母的怀念化为一种力量,捐资造桥修路,捐资办学,捐资为故乡所有白内障患者进行割治,捐资帮助贫困家庭孩子上学,捐资帮助贫困乡亲修房盖屋,凡此种种,付出资金3000万元之巨。走进萧法刚先生的回忆,宛如观赏一部跨越了世纪时空的电影,有历史和现实的交织,有欢乐和泪水的杂糅,有激荡与平和的消长,有理想和困惑的相伴……然而,这一切都又沉淀在一种无私奉献与付出的长河中,同时也折射出一位客家人自然质朴热情豪迈敢打善拼永不言败的人格精神。这是一段曲折的成功传奇。这是一片忧伤的血泪乡愁。这是一首绚丽的人生之歌。——钟秀兰把只有100天的萧法刚送到娘家,流着泪把他交给了老实善良的弟媳张三妹。谁知平时见生人就哭的萧法刚,来到张三妹怀中后,一双黑幽幽的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张三妹,仿佛相见恨晚似的,竟然一声未哭……第4节:一代华工南洋泪法刚百日易亲娘(1)第一章一代华工南洋泪法刚百日易亲娘1南方。粤东山区。夜,将满的上弦月偏西而去,夜空依然深邃无垠。透过蒙胧的银灰色月光,梅江像一条逶迤前行的白练。白练两边,有许许多多十分特别的民居。从天上看,像是两个半圆,一个半圆是灰瓦重重叠叠覆盖之下的房屋,一个半圆则是清水塘。房屋后面是竹子和树。清水塘前面是菜地。这大大小小不同规模的款款建筑,装点着梅江的夜景,巍然不动,蔚为壮观。忽然,北边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扇窗户亮了起来。过不多久,亮了的窗户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啼哭声高亢,嘹亮,仿佛要将沉静的夜空撕裂似的。婴儿是本书主人公萧法刚,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小山村是梅县石扇镇银钱村。点灯迎接萧法刚并为他接风洗尘的,是住在上楼房的一对年轻夫妇和一位被称为接生婆的老妇人。2殷商时期,有一贤士,名伯益。舜时,伯益曾负责掌火,“烈山泽而焚之”,使禽兽逃匿,开辟了很多农田。之后,伯益又跟随禹跋山涉水疏通河道,救万民于水火。伯益的巨大功绩使他的子孙得到封赏。其中一个叫孟亏的,被分封到萧地(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建立了萧国,并以国为氏。萧孟亏是萧姓第一人。萧姓族人一直在自己的萧国安居乐业。西汉初年,萧姓人萧何助刘邦兴汉室有功,推为相国,爵封晃睿。西晋“八王之乱”后,北方汉族大量向长江以南迁徙逃亡。萧姓人也在东晋时逃到江苏的丹徒、丹阳、武进一带定居。公元479年,萧整后裔萧道成在建康(今南京市)建立齐朝,为萧姓第一个政权。公元484年,萧道成族弟萧衍建立了第二个萧氏政权——梁朝,将萧姓家族推向极盛时期。隋唐五代时期,随着梁朝的灭亡,萧姓子孙开始外迁,涉及今陕西、河南、山东、福建、江西、山西、湖南、安徽等地。宋元时期,萧姓在隋唐南迁的基础上继续向周围地区播迁,尤其是江西萧姓发展迅速,成为外迁的根据地。据史料记载,今湖南、福建、广东等地的萧姓大都来自江西萧姓。明清时期,陆续有萧姓人迁往台湾和海外定居。东南亚各国以及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萧姓人的足迹。在中国历史上,萧姓人不乏许许多多名垂千古的巨人,如西汉名臣萧何,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文学家萧子显、萧统,唐朝开国宰相萧禹,宋代山水画家萧照,清代山水画家萧云,共产党人、中国青年运动先驱和领袖萧楚女,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原中国国防部副部长萧克,现代著名诗人萧三,现代作家萧军,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萧红……穿越历史的风雾尘雨,世界又迎来一位萧姓男丁,他的名字叫萧法刚。萧法刚从梅县石扇镇银钱村萧家亦唐公祠的角度应排为第四代。3亦唐公祠的立祖之人就是萧亦唐。萧亦唐生有两个儿子,老大萧增煌,老二萧增勋。19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东南亚、北美、澳洲、南非、南美等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吃苦耐劳的华工成为他们掠夺的最理想选择。为了获得大批的廉价劳动力,英、法、美等国与清朝政府签订了招募华工的条约,用掳掠、绑架等手段强行招募所谓“契约华工”,开展“猪仔贸易”。萧家老二萧增勋为了求取更好的生活环境,远赴南洋,卖身求工,来到马来西亚。去南洋走的是水路,首先要过梅江河上的滩险。梅江是韩江的上游,流经五华水寨、兴宁水口、梅州市区、梅县松口,到大埔三河坝与福建流来的汀江、梅潭河一起汇入韩江,全长180公里。一路恶滩、险浪、怪石不断,古称梅江为“恶溪”,“其恶有三:瘴雾毒恶,鳄鱼狞恶,滩石险恶”。萧增勋来到马来西亚的柔佛。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中国人。有谁敢想,若干年后,萧增勋会从任人宰割的“猪仔”变成马来西亚的首富?没有人敢想,但事实确凿是那样。第5节:一代华工南洋泪法刚百日易亲娘(2)萧增勋虽然没有文化,却有着祖先萧何一样的战略目光。他用挖锡泥赚到的一点钱,买了一大片石头山。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有朋友问增勋:“你犯傻了是不?花钱买石头山干什么?”萧增勋却笑着说:“山不转水转,兴许能够赚钱呢。”朋友又问:“都是石头,又不能种庄稼,你拿什么赚钱?”萧增勋说:“退一万步讲,搬掉石头,至少也可以种些橡胶树嘛。”朋友生气地说:“全是石头,你能搬得完吗?”萧增勋说:“慢慢搬呗。”朋友摇着头走了。那知道不久之后,政府要从吉隆坡往新加坡修一条国道,需要大量的石头,就来找萧增勋,要求买走他的石头。萧增勋当然求之不得,很快成交。于是,萧增勋一边点钱,一边看着很多人开着车来把石头慢慢都搬走了。萧增勋说话之间成了暴发户。他在搬走石头的土地上种了橡胶树、胡椒树等,又开了金铺、银楼,做金银首饰及金条等生意,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火,不出很久,金铺、银楼开到7间之多。然而,凡事都不会十全十美,萧增勋唯一的缺憾就是太太没有为他生育子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萧增勋颇为此事烦恼。这时,国内老大萧增煌却一连生了三个儿子。他们分别是萧耿香,萧杏香,萧育香。于是,兄弟俩经过商量,就把老二杏香过继给萧增煌。4世界上又有一道规律,曰:盛极必衰。萧增勋发了大财,又有了家兄过继来的儿子萧杏香,从一个农民的角度讲,可以说是已经是达到“极盛”了。恰恰也就从此开始,他一步一步开始走上了下坡路。这是一段关于金钱与美女的悲剧。导演这场悲剧的是萧增勋的太太。萧杏香自从来到马来西亚叔父家当了儿子,就开始观看那场悲剧。然而一切皆是缘,萧杏香没有能力去阻止悲剧,也没有可能阻止得了那场悲剧。萧杏香一边流泪一边缓慢地观看那场悲剧的起承转合,残忍地见证着悲剧折射出的种种丑恶。萧杏香的叔母(他称她妈妈)是一个金钱至上主义者,她单纯地为了监视叔父(他称他爸爸)的行踪,以便掌控叔父的钱,不断请来一些年轻貌美的姑娘侍候叔父,并暗示其与叔父发生关系,等到姑娘与叔父生了孩子,就将姑娘赶走,孩子留下居为已生。用这种办法,叔母一共“生”了7个孩子(与他们的门店间数正好是一个数)。叔母不仅找小姐“侍候”叔父,待叔父年迈时,还引诱他抽上了鸦片烟,将叔父搞得整天躺在床上,不能工作。这样,叔母就全面掌控了叔父的钱财。叔母自己有了孩子,眼睛里就再难容得过继来的杏香了,于是即使是杏香长大之后,都免不了挨她的打骂。萧杏香常常暗自为叔父流泪,也为他自己流泪。萧杏香23岁那年,叔父看到自己身体日渐虚弱,唯恐去日不多,便命杏香回中国老家建造祖屋,立自己的父亲萧亦唐为主,将祖屋取名为亦唐公祠。叔父这样做,一方面借以纪念自己父亲萧亦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萧家后人有个心灵归属之所。萧杏香不敢懈怠,很快带着钱返回祖国老家。萧杏香用了三年时间,建造了一座规模为三围围屋的亦唐公祠。萧杏香在建亦唐公祠的过程中,结织了一位女子。此女名叫钟秀兰,蕉岭县徐溪镇旗形下高车人。当时,建亦唐公祠的木料几乎全是来自蕉岭,钟秀兰是送货人之一,她常常指挥乡邻们抬、扛、拖、拉,仿佛战场上的将军。萧杏香看到钟秀兰人不仅精明强干,而且长得秀气漂亮,一下子就爱上了她。经人缀合,萧杏香和钟秀兰闪电式恋爱,闪电式成为夫妻。钟秀兰后来竟是萧姓门中一位传奇女人。关于她的很多故事流传广泛,脍炙人口。钟秀兰的故事一部分是讲她聪明能干的,比如她的天才的语言能力。由于萧杏香不再被叔母宠爱,甚至成了叔母的眼中盯肉中刺,他在马来西亚萧家就也渐渐沦落成了一个边缘人物,不再享有任何优越地位。萧杏香于是带着自己的妻儿离开大家庭,来到文律埠,决心自立谋生。这时的钟秀兰便也不再是一个有钱人家的贵夫人,而是要和丈夫一起去面对贫穷的考验。他们一家人在文律埠海边用木板盖了两间当地称为阿搭屋的房子,也做起了金银首饰生意。做生意的最基本功夫是与人沟通,钟秀兰简直是一个语言天才,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用马来话、英语、潮洲话、广东活与人交流,于是他们的生意做得很顺,很快就度过了最艰苦的时期。第6节:一代华工南洋泪法刚百日易亲娘(3)钟秀兰的故事的另一部分是讲她生孩子的。钟秀兰一生共生了21个孩子,在她的育龄内一年生一个,从没有空过。她生孩子也不像很多女人一样兴师动众,她一贯是自己给自己接生,不找任何人帮忙。在认识她的人中间流传着一段佳话。说是有一次她和别人在打牌,自摸到一张可以糊的牌时,那牌不小心从她手里滑落在了牌桌上。有人就说:“钟秀兰,你的牌是滑落到桌子上了,这一把你不糊啊。”只听她笑一下说:“这一把就不糊了,我要生孩子去了。”遂转身对一边的女佣说:“别站着了,快去给我烧开水,再把剪刀准备好。”然后,再向大家打招呼道个歉,就向房间去了。不一会,牌友们还没有离去,房间里就传出来尖锐的婴儿啼哭声了。牌友摇头不可思议说:“这钟秀兰,生孩子像是母鸡下蛋似的简单。”后来,大家再打牌时,某人不小心掉下一张牌了,就有人趣笑说:“哇,是不是也要生孩子去了?”这些都是后话。钟秀兰嫁给萧杏香后,在萧杏香建祖屋亦唐公祠的三年时间里,她当然地一年生一胎,共生了三胎。于是萧家有了法宜、法坤、法刚三兄弟。5萧亦唐这一脉中,还有一位天才是萧家的骄傲。这个人是萧法刚的三叔萧育香。萧育香自幼好学上进,聪明过人,在梅县石扇镇银钱村的银钱小学接受启蒙教育,后考入梅州中学,再从梅州中学以优异成绩考入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梅州中学和广州市中学等学校当教师。萧育香一个穷乡僻壤的农家孩子考入中国最著名的大学,曾经令整个广东省都为之震惊不已,成为当时一大新闻。萧育香燕京大学毕业前夕,正值萧杏香建祖屋的工程要雕龙画凤了,为了为萧家祖屋尽一份力量,萧育香请假回家,将雕龙画凤的工作一手承揽下来。他让别人帮自己搭好架子,然后爬上去,一边构思一边画,把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祖宗的情感,融注在一笔一划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干,终于完成了所有雕龙画凤的工作。可是,其时有南洋萧增勋的太太传话回来,说祖屋只准萧增勋的子嗣居住,其余人一律不准住进去。萧增勋太太的传话令所有人都大惑不解,萧育香尤其极度悲伤。萧育香想,祖屋既然称为亦唐公祠,便应该是归所有萧亦唐的子嗣所有,而非只归萧增勋的子嗣才所有;再说萧增勋的众多儿女都在南洋,回来不回来或什么时候回来都未知晓,怎么就规定了不让别人住进去?天下的知识分子都喜欢钻牛角尖,萧育香也一样,钻进牛角尖中怎么也出不来,在广州中学当教师后,因忧郁而患上肺病,不久后终于英年早逝。还是后话。萧杏香建好祖屋,即打算再次去往马来西亚。可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萧杏香回来时只身一人,现在要走,却就是一家四口人了。钟秀兰听说要乘船去南洋,头都涨大了。她平日每次坐短途船都要晕个死去活来,如今一坐少则7天,多则不可估,如何得了?况且,三个孩子,法宜三岁,法坤两岁,法刚算一岁,却只有一百天,自己做为母亲都自身难保,怎么能照顾得了三个孩子?对于萧杏香一家的离去,萧杏香的亲生母亲也急了。她急的当然是另一问题。她的丈夫增煌日前也已去了马来西亚;大儿子耿香亦在那里;三儿子育香不日要起程进京结束学业,而且听口气大有可能在外工作而不回来了;二儿子杏香已过继给小叔,更没有理由阻挡。如此家中只剩自己一个孤老婆子,往后该怎么往下生活?萧杏香的亲生母亲思来想去,不得不对萧杏香两口说:“你们给我留一个孩子下来吧,反正带着也不方便。”萧杏香理解亲生母亲的难处,就决定把法宜留给自己亲生母亲。不料,这一决定正好触动了钟秀兰的某种灵感,使她立刻想到另一个主意。钟秀兰的哥哥已因病过世,娘家只有老母亲、嫂子和外甥女儿顺招三口人;嫂子娘家人担心没有个儿子,害怕将来没个结果,早有让女儿改嫁之意。钟秀兰这时便想,如果送一个孩子给嫂子养,既解决了自己不便带走的困难,也是慰留嫂子的最好办法?第7节:一代华工南洋泪法刚百日易亲娘(4)可是老二老三留谁好呢?有一天,钟秀兰把法宜交给萧杏香的亲生母亲,自己一手拉着法坤,一手抱着法刚,找到村子里的算命先生。钟秀兰说:“先生,我有三个孩子,这是两个小的,老二老三。我过几天要去南洋了,我要带走一个,留下一个送给我娘家嫂子,我想请问先生,我是带走老二好,还是带走老三好?”算命先生说:“你说一下两个孩子的生辰,要准确。”钟秀兰如实报上法坤和法刚的生辰给算命先生。算命先生一边掐指头,一边口中念念有词,过一会儿,又分别细看看法坤和法刚的脸。然后慢条斯理说:“要说将来的作为呢,老三要厉害很多。”钟秀兰说:“您是说我应该带老三去南洋?”算命先生笑笑说:“不过,老三的命主火,克父母,你们还是带老二去南洋吧。”只有100天的法刚哪里知道自己的人生轨迹就此被算命先生的一句话决定了。将近40年之后,当萧法刚在台湾创立了自己的宏图伟业时,身在新加坡的萧杏香曾感叹说:“咱老三现在了不得啊,早知他有这般出息,当年就该把老二留下把他带来。”钟秀兰苦笑说:“当时算命先生就说老三将来最有出息的。”萧杏香说:“那你为什么要带老二不带老三?”钟秀兰说:“算命先生说,老三命主火,克父母。”萧杏香说:“一派胡言!孩子有出息又怎么会克父母呢?”其时,身在台湾的法刚早随外家改姓钟了。萧杏香很不服气,亲自去了一趟台湾,命令法刚把姓钟改为姓萧。钟秀兰把只有100天的萧法刚送到娘家,流着泪把他交给了老实善良的嫂子张三妹。谁知平时见生人就哭的萧法刚,来到张三妹怀中后,一双黑幽幽的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张三妹,仿佛相见恨晚似的,竟然一声未哭。钟秀兰说:“嫂子啊,这孩子从今以后就是你的了。”说完失声痛哭而去。——外婆家一贯贫困,平时根本舍不得杀鸡宰鸭,但对于偶然掉在厕所中死掉的鸡鸭,肯定就是不吃白不吃了。虽然那鸡那鸭曾经在粪瓮里泡过,谈不上干净,但大家若忽略掉其来历,吃起来也还是津津有味的……第8节:含辛抚育如刻骨舅母胜母恩似山(1)第二章含辛抚育如刻骨舅母胜母恩似山1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行者无疆,但不管漂泊多远,对故土和母亲的浓郁情韵与深沉力量,都是一份人类共同崇尚的情感价值。当善良的张三妹从襁褓中抱起法刚,默默地望着怀里这个嗷嗷待哺的婴孩,她的心就锲而不舍地衔着一个信念,那就是把他健健康康地抚育长大,这是她——一个客家女人始终不渝的信念。客家人称母亲为阿姆,张三妹自然就是法刚的阿姆。三十年代的中国苦难深重,九?一八”事变之后,民族存亡的危机使华夏大地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农业危机,这场危机达到了“浩劫的程度”,农村经济破产的黑影已成为现实。在这样的时代中,阿姆独自承担着照顾婆母养育女儿顺招和法刚的责任。阿姆终日以赤脚徒步下田耕种,上山砍柴,割芦棘,每日早早出门,回来时总是头发蓬松着沾满了灰土,干裂的手脚上鲜血直淌。两个年幼的孩子顺招和法刚,像蒜苗之依赖于一棵蒜般地依赖着阿姆而活。阿姆是一位有着大无畏胸襟的母亲。她用自己全部的辛劳和汗水换来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在阿姆的辛勤抚育中,在顺招姐姐的背上,法刚童年的记忆日渐清晰起来,一天天地长大了。幼年的法刚灵动活泼,充满童趣,惹人喜爱。艰难的生活环境,天性中的聪颖,让法刚很小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像个大人了,总爱想办法把事情做好,这无形中培养了法刚出类拔萃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外婆家种的稻谷每年到3月就没有吃的了,得靠杂粮和借债度日。舅父去世早,阿姆只得一肩挑起所有的农活。阿姆没有鞋子,常年打着赤脚,进山砍芦棘时,芦棘的根杈子像钉子一样很硬,阿姆踩在上面,脚被扎得都是洞,一个挨一个。经年累月下来,阿姆的脚上长满了又厚又硬的死肉,平时尚不打紧,可一到冬天,阿姆的脚就会裂开,外面是死肉,里面是嫩肉,撕扯开来疼得钻心。小法刚看着本已疲劳不堪的阿姆还要承受这样的疼痛,他眨着眼睛开始想办法。一天晚饭后,阿姆母看到小法刚忙碌着搂柴烧火,不禁问道:“阿三啊,你干什么呢?”阿姆还是习惯于以萧家老三称法刚为阿三。“烧开水啊。”小法刚边擦着额头的汗水边回答道。“烧开水做什么用啊?”阿姆觉得有些意外。“阿姆啊,我烧水给你泡脚啊。”小法刚稚嫩的声音听上去格外清脆。“孩子,阿姆洗过脚了,还泡什么脚。”阿姆望着小法刚穿梭的身影,有些困惑。不一会儿,小法刚端着一盆滚烫的热水向阿姆走来,水盆很沉,小法刚步子都有些颤颤巍巍,水花溅起来,烫得小法刚直眨眼。“阿三啊,快放下。”阿姆心疼地从小法刚手里接过水盆,放在地上,“阿姆洗过澡了,不用再洗了。”“阿姆,你坐下,我给你洗脚,会让你脚不疼的。”法刚伸出小手将阿姆按在座位上。法刚抱起阿姆的脚轻轻地放进水里,用手指撩着水花。阿姆那双被艰难打磨过的脚已如木棒般坚硬了,关节向外突起,皮肤干燥粗涩,脚底脚面布满了褐色的伤疤,偶尔触到疼处,阿姆的表情就会有些抽搐。泡了一段时间,阿姆脚上脱落的角质让水变得有些浑浊,她脚底的死皮也渐渐地软了,裂开的伤口现出了红色。小法刚找来了针和稍粗一些的线,先把阿姆的脚擦干,然后把阿姆的脚放在自己的怀里。法刚穿好线后,就开始缝阿姆脚上大大小小的裂口。看着小法刚给自己泡脚,并聪明地想出帮自己缝脚,避免裂口撕得更大,这无法抵御的天伦温暖,让阿姆早已湿润了眼眶。母亲的世界全是对孩子的期待,小法刚年龄这么小,就这么懂得用心,懂得用充满智慧的行为表达对阿姆的爱和感情。“阿三啊,你能给阿姆泡脚、缝脚,阿姆比有金山银山都开心啊。”阿姆含着泪水笑得皱纹都舒展开来,她紧紧地将法刚搂在怀里。小法刚盯着阿姆脚底密密的线脚,明白没用多久,阿姆的脚又会因为劳动而裂开。小法刚心想,要是自己能马上长大该多好,自己可以做很多很多事,让阿姆从此不用这么受苦。小法刚每个礼拜都会给阿姆泡脚、缝脚,让阿姆在辛劳过后,不要再受更多的痛楚。2法刚自幼情感深邃,天性聪颖早熟,做事喜欢追求完美,能为阿姆分担不少的家务。平日里,小法刚总不闲着,一有空就做事,煮饭、做菜、挑水、种菜、卖菜等等,见什么就干什么。阿姆看到小法刚不停忙碌的样子,常感到很心痛。有一次,阿姆看到法刚挑着水桶要出门挑水,就对法刚说:“阿三你不要挑,阿姆看得心里痛啊。”“阿姆,你不要看我小,水缸的水你不要管我负责,你挑100斤我挑50斤,多跑几趟就行了,你做你的事,以后家里的卫生清洁、母鸡生蛋、孵小鸡、鸭子生蛋全部我负责。”话音未落,法刚就挑着水桶出门了。阿姆望着法刚微微飘动的衣角,瘦弱的肩胛显得身子格外单薄,她想,唉,我家阿三因为从小吃得不补,人长得单薄,可这么懂事。想着想着,阿姆心酸得有些不能自持。从此,为了分担阿姆的担子,家里鸡鸭生蛋的事都由小法刚经手。等鸡子下过蛋之后,小法刚就会给每个鸡蛋编上号码,1、2、3、4……前面和后面的蛋小法刚拿去做咸蛋,中间则留给母鸡孵小鸡。为了做好咸蛋,小法刚着实动了一番脑筋。他先用早稻、柏树、细枝晒干后烧成灰,再放进水烧开,放盐,烧开了让它沉淀,将沉淀过了的干净水倒到一个洗干净晒干的瓮子里,最后把鸡蛋洗干净,等水冷却了放进去,盖起来,20天左右就可以取出来煮熟。“阿姆啊,来吃我煮得咸蛋。”小法刚捧着自己精心伺弄了二十多天的咸蛋,快步走到阿姆跟前。“阿三啊,我说我来煮吗,唉,你……。”阿姆疼惜地望着法刚,这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懂事。第9节:含辛抚育如刻骨舅母胜母恩似山(2)阿姆拿起颗饱满的咸蛋,剥了皮,小小地尝了一口,咸淡适中又新鲜,一种酥酥的美味让阿姆感动,一种化不开的情绪涌上了阿姆的喉头。多好的儿子啊,多聪明的儿子啊,阿姆伸手抱着法刚就哭了。母子亲情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情感。法刚不会忘记到了果实成熟的季节,阿姆就会手持扁担,下水抢选柿子,赤足肩挑,前往县城赶集贩卖,好赚点钱以补贴家用。令法刚永难忘怀的是,阿姆同时沿路还要偷摸几只柿子,放在路旁草丛中,等到回程时再拾起,用手帕包了,带回来给法刚吃。这涓涓细流般的画面是法刚精神世界中最深的根。法刚对阿姆的感情同样令人感动,他读书学校的大门口有榕树,法刚听说榕树的茎可以用来烧酒,能除风怯湿。法刚暗想自己家乡徐溪正好没有这种树,于是有一天就爬到树上去,想把榕树的茎掰下来几枝,谁想树枝太脆,法刚竟然失足从树上掉了下来,把脚都摔伤了,反让阿姆来学校将他背回家去。光阴在流逝,家中的日子过得一如既往地艰难,法刚小小年纪就时刻勤力地做事,尽可能多地帮阿姆承担家务。记得当时一年四季法刚都要经常煮猪菜,火钳敲在炉堂里,柴火发出扑兹扑兹的声音,映射在小法刚的脸庞上。煮猪菜、喂猪本都是大人干得活,可少小早慧的法刚为了让阿姆少几分辛苦,硬是把这些活做得井井有条。法刚十岁那年,做事机巧灵动,人也长得非常有风骨,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引起别人的赞叹和注目。有一次,阿姆跟邻人闲聊,邻居忍不住说道:“张三妹,哇,你家这个阿三将来不得了啊,头脑这么灵,大家都好喜欢,什么事情都会做,你的命怎么这么好啊?”阿姆听了这话,反而有些忧郁地说:“不知道啊,会不会傻母鸡孵鸭子,鸭子大了恐怕会跑噢。”阿姆讲这话是有寓意的。在乡下有时母鸡会把鸭蛋当作自己的蛋来孵,可等小鸭子长大,有一天突然下水之后,就永远地离开曾孵过自己的鸡妈妈了。阿姆担心聪颖异常的法刚长大后,就会离开自己。阿姆的担心让法刚看在眼里,法刚于是对阿姆说:“您放心吧,养育我的阿姆永远是我的阿姆,这会铭刻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不会磨灭。”谁晓得世事沧桑难料,长大后的法刚犹如龙入大江不回头,与亲爱的阿姆一别竟成永诀。患病的阿姆临终前躺在床上时,整天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出神地看着屋顶,问她的话也不答,喂她饭也不吞。顺招姐姐无法,便对她说:“阿姆,别担心阿三了,阿三一定会回来看你的。”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顿使阿姆紧闭的嘴唇张开来,渗血的眼睛里淌出来两行苦涩的泪水。阿姆那时一定被病痛折磨得难忍,可最令她揪心地牵挂着的是远在台湾的法刚。没能见阿姆最后一面,又何尝不是日后法刚心中最深的伤痕呢。阿姆留给法刚的记忆太多了,阿姆对法刚的疼爱,犹如舍利般穿越了时间和空间,时时慰籍着法刚的灵魂。3在以往的年代里,乡下出生的小孩几乎全靠“接生婆”来接生。一把草灰,几团棉布,一个铜盆,一把剪刀——许多孩子就是在接生婆如此“产房四宝”中来到了这个世界的。由于当时卫生条件及技术水准的局限,意外是常有的事。因此,一个好的接生婆能够顺利接生便等于救人一命,是件大功德的事。法刚的外婆生性聪明,心灵手巧且胆识过人,是连蛇都敢赤手去捉的奇女子。外婆还是徐溪乡有名的助产师,溪口旗形和龟形两个村里所有的产妇生孩子都得要外婆去帮忙。有一次龟形村有个30多岁的产妇生第二胎,小孩不幸夭折在她肚子里取不出来,产妇因此奄奄一息。家人都以为产妇行将断气,应该是没救了。按照本地风俗,人死了要抬到祠堂摆放。于是卸下一张门板,把产妇放在上面,一头放一条长木凳,挂上蚊帐,接着就开始在下面点火烧香,进行乡俗中的死亡仪式了。第10节:含辛抚育如刻骨舅母胜母恩似山(3)这时左邻右舍看着挺着肚子的产妇有一口气、没一口气地躺在门板上等死,都觉得惨不可睹,议论纷纷。“哎呀,人还没死,就进祠堂,这罪过大了。”“不过人没有救了,又有什么办法呢。”“她还没死呢,就算把死人当活人医,或者把活人当死人医都应该找个医生看看吧。”“对了,去找胡贤曾(法刚的外公叫钟胡贤,外婆被称为胡贤曾)啊,她或许会有办法。”此话刚说完,大家顿有恍然醒悟的感觉,于是纷纷响应,分头去找法刚的外婆。当时法刚外婆正在稻田里锄草,突然听人大呼小叫地喊她,于是抬起头来,擦擦额角的汗。“什么事?”外婆让来人别急,把事情说清楚。来人把已经抬到祠堂里的女人的情况讲给外婆听。“好,我回家拿点东西,马上去。”外婆冷静地说。法刚的阿姆看到婆母紧着步子赶回家,拿起把剪刀就往外走,明白了外婆的意图,说道:“妈,人都快要死啦,都抬到祠堂里去啦,你去了又能怎样?还是不去的好吧。”外婆说:“人快死啦,是因为婴儿死在肚子里了,我看能不能把婴儿弄出来,把大人的命救下来。”外婆绺了绺头发走了。外婆忍着恶臭,认真看了看产妇的情形,叫人赶紧准备热水烫洗剪刀。等到剪刀烫好了,外婆叫众人都走开后,她就用手伸进去产妇肚子里摸,摸到了小孩的大小,弄清楚位置后,把剪刀伸进去,一块块地剪,再一块块地拿出来。每拿出来一块,那产妇就嘘一口气,接着再拿第二块第三块……最后,产妇的面色轻松下来,她终于从鬼门关边捡回了一条命。外婆平生救人无数,十个指头都染成了红色。法刚十岁那年,外婆患了腰子病,医治无效过世。她的一生是旗型村永远讲不完的一段美丽的故事。法刚至今说起外婆来,都觉得外婆真是当之无愧的乡间才女,她的胆识就连大男子都为之震撼。阿姆和外婆都是非常有爱心的人,习惯于把无私的付出当作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一半是秉性客家人的传承,一半是环境的熏染,小法刚深切地体察着阿姆、外婆、顺招姐姐身上闪射出的人性光华,并立誓自己要用同样的爱回报亲人乃至整个世界。4法刚自幼相貌俊秀,宽宽的印堂,发际犹如刀裁,突显出天庭宽阔饱满,看上去异常聪颖机智。每逢年节接公王,人们都要把杀好的鸡鸭等摆在祠堂祭拜先祖。其时,穿着长衫大褂长辈会走来走去地看谁家的鸡鸭摆放得整齐漂亮,因为这某种程度显示着后人们对先祖的尊敬和孝心。“呦,这是谁家献的鸡鸭啊,摆得这么漂亮。”大家看到有一份鸡鸭贡品非常独特,不但干净,而且颇有些像活着似的虎虎生威。“这是张三妹家的。”有人说。于是有人问张三妹:“看不出来你杀鸡的本事不一般啊。”张三妹说笑着说:“我哪有那个本事呢,是我家阿三杀的。”每每这种时候,阿姆的一张脸就乐的花儿似的,感到异常的自豪和幸福。“你家阿三年龄这么小就这么灵,长大了肯定会是个了不得的人啊。”其实法刚宰得好,在于他肯动脑筋,能琢磨出窍门。小法刚经过观察,发现很多人杀鸭子常是割断了鸭子的喉管,却没割断喉管旁另一条软的气管,所以鸭子一放手,还会嘎、嘎、嘎地乱叫,挣扎着乱动,这样的杀法自然杀不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小法刚杀鸭子时,常常紧握住脖子,一刀下去把两条管子一下子都割断,鸭子自然死得利落干净,不叫也不动。很多人看小法刚杀鸡鸭杀得漂亮,纷纷请他帮忙杀。小法刚开始也帮大家杀几只,后来终于有些害怕,他对大家说:“我不敢再这样杀牲了,我害怕杀牲多了会遭报应的。”天资颖悟的人做起事情来总是会触类旁通。小法刚对于自己经手的任何活计,诸如做酒、做年糕、做年料等,都能找到窍门。第11节:含辛抚育如刻骨舅母胜母恩似山(4)然而,小法刚并没有陶醉在一些小小的成功感之中而忘记了自己对理想的追寻。他常常对阿姆说:“阿姆,咱这地方太穷了,我看我一定要到外地去找一点好的生活,让阿姆和姐姐过上好日子。”这种时候,阿姆就也总是笑着说:“好啊,阿三有志气,阿姆要等着享阿三的福啊。”5外婆家里差不多到农历三月就开始短缺粮食了。阿姆煮饭时,一个很大的锅里,只能放很少的一点米下去,煮好后从上面看一粒米也没有,基本上是一锅汤。阿姆的安排是,先滗一些最上面的清汤出来喂猪,然后捞一大碗干饭给阿三吃,自己、婆母和女儿顺招就吃剩下的稍稍稠一点的汤。对这样的安排小法刚心里很有意见,他常常要求与阿姆外婆三个人均开吃一样稠稀的饭,但阿姆执意不肯,阿姆说:“你正在长身体时,喝稀粥怎么能行?”有一次,邻居来坐,看见一家人吃不一样稠稀的饭,就说:“阿三,你阿姆真是疼你啊,给你吃干饭,她自己只喝汤,你长大了可要好好孝顺你阿姆啊。”法刚就乘机“攻击”阿姆说:“阿姆疼爱我还比不上疼爱我们家的一头猪呢?”邻居愕然说:“你怎么这么说话呢?你这样说话不是伤你阿姆吗?”法刚笑着说:“你先别急,你听我说,你看,那么一大锅东西,她只捞干饭给我吃,她自己吃稀饭,汤给猪吃。可是,营养都在汤里面,干饭是米渣,你说,她对我还不是不如对家里的一头猪?”法刚的话令大家一阵惊愕,接着又都大笑起来,笑过后又觉得他讲的话不无道理。法刚从小就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无论在何种艰难困苦的时候,他都能开出玩笑来,达到消解压力和激发上进心的目的。那时,农村的厕所都十分简陋,大多都是在地上挖个坑,放个大瓮进去,再在大瓮沿上放两条木板供人蹲,便是厕所。这样的厕所,难免就时有一只冒失鬼鸡会因贪吃厕所中的蛆虫而不小心掉进去一命鸣呼。外婆家一贯贫困,平时根本舍不得杀鸡宰鸭,但对于偶然掉在厕所中死掉的鸡鸭,肯定就是不吃白不吃了。虽然那鸡那鸭曾经在粪缸里泡过,谈不上干净,但大家若忽略掉其来历,吃起来也还是津津有味的。外婆家平时很少有菜吃,就只吃咸菜或干菜。每当偶尔要享用一只“屎缸鸡”时,外婆总免不了扯着嗓子对法刚说:“阿三啊,今天晚饭要加菜了,阿婆我请你客。”小法刚知道外婆“卖得什么关子”,感觉有点哭笑不得,便说:“你不要叫我,还不是让我吃屎缸鸡啊。”当然也有吃非“屎缸鸡”的时候,那时便是下大雨发洪水了。洪水一来,全家人就要搬家到山坡上去,也便有很多鸡被淹死了。于是大家就有非“屎缸鸡”可吃了。曾有一天,法刚对阿姆讲:“阿姆,有一天阿三赚到钱了,一定要把房子移到半山腰来,那时我们就再不用搬家了。”阿姆笑着扬了扬头说:“好啊,等我们阿三长大了,赚了钱,咱就搬。”曾经的艰难境遇让法刚永远无法忘记,只是等法刚后来荣归故里,欲实现自己的诺言时,外婆和阿姆却都无缘见到了。——白天大家去捡田螺,而到了夜晚,法刚则会到池塘里放钓。在鱼钩上挂上鱼饵,用钓鱼竿放钓,伴随着鱼饵划破水面,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月亮在湖面升起,涟漪化作银光粼粼。法刚还自己摸索出放钓的经验:静水之处,必无鱼踪,相反有浪花的水面或水中,时冒水泡者,其中必有鱼儿在游动觅食,只有掌握了规律,放钓才会有收获……第12节:风雨兼程求知路三圳公学写诗篇(1)第三章风雨兼程求知路三圳公学写诗篇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划芦沟桥事变,并发动侵华战争,全面抗战就此开始。城池残破,而山河依旧。国难当头之际,无数爱国志士以坚韧不拔之意志,负起救国兴邦的重任,中华大地以他们为脊梁,在近乎绝地中艰难救亡。法刚9岁就读于勤创学校,蓝玉声老师给法刚取学名为萧士英。当时,正是国破山河在的危亡时期。对于法刚而言,国难中的童年求知历程总让自己的心灵深处亮着更为炽烈的光,指引自己的成长。从读书始,法刚每天要步行从下高车出发,经中高车,上高车,跨越木桥,再沿着河堤路到学校。其时,远远就可看到一座土地公神位,仿佛一位与这方水土融为一体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过往的人以及身边的绿树青草。法刚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学校下面的一座百年老屋,依外貌来看,可以遥想到当年的美伦美奂,虽然早被岁月侵蚀得胜景不在,可一种沧桑过后的风华仍然有着动人的美感。法刚至今还记得,当时钟国魂学妹就住在那里。钟国魂学妹是一位婷婷玉立而又活泼可爱的女孩子,她的出入令古屋有了新芽般的清新气息。因此在每天必经的求学路上,古朴而熟稔的故土风情同阳光土地一道深植于法刚幼小的心灵深处,濡染着他内心里积淀的对美好的憧憬与感念。勤创小学设施简陋,只有几间小教室,左边有一列稍为显得大一些,外带客厅、厨房。空旷的操场仅有单杠,看上去有些许伶仃。法刚有时会与邻居同学携带破旧的棉被毯子,住宿学校,感受一番集体生活中的乐与趣。由于国难当头,每逢正式运动体育课时,全校师生全体动员,整队出发,齐唱《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激昂的旋律,稚嫩而有力的吼声,仿佛一股激流在孩子们心头涌动,让他们时刻意识到在这样的年代里,他们肩头所必须承载的使命和责任,正所谓,“国家兴亡,妇孺有责”。唱完这样的歌,同学们就精神抖擞的步行到“蛇头岗”的草地上进行各种运动,踢足球,跑步,进行算术比赛等。聪明的法刚是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领悟力超出同龄孩子很多,对所学知识总能举一反三,应用起来就更显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2法刚在勤创小学读三年级时,一位钟姓祖母有一天来找他。年迈的祖母看上去神情苦痛且无奈,缓缓地对法刚说:“阿三,我跟你讲啊,你阿公一走就是二十多年,他就这么狠心啊,也不回来看看,你帮我写封信给他吧。”法刚一时感到有些唐突,说:“很多人写信不是都找我阿公?你没有去找他?”法刚所说阿公,是他的叔祖父,名叫钟玉振。钟玉振熟读四书五经,深谙客家礼俗,是名震一方的乡绅。但老人家嗜酒如命,每饮必醉,醉后总要脾气大发,疯狂骂人。祖母苦笑一下说:“你叔公架子大,我不想去求他。”法刚皱着眉头说:“可是我能给您写好吗?”祖母说:“阿三啊,我说什么你写什么就行了。”法刚只好说:“那我就试试吧。您说吧。”祖母絮絮叨叨说起来:“阿三啊,你就写我在家里晚上睡不着,白天吃不下,常常暗地流眼泪,我宁愿少吃一点只想看到他,阿三,你把这些话都写上。”祖母落寞的样子让法刚都为她有些难过。一个小学三年级生,自己能独立写信已经是出类拔萃的事情了,更何况要给他人写家信,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小法刚咬着笔头,回想自己新学到的写信的格式,如何称呼长辈、晚辈、平辈,开头和结尾该用什么样的措辞;等到小法刚把信的格式先在自己头脑中细细地缕了一遍,便像个大人似地对祖母说:“放心吧,阿婆,你说慢一点,我一定帮你写好。”就这样,钟姓祖母开始讲述他丈夫走后自己的生活。法刚看着祖母浑浊苍老的眼睛,被生活折磨得那样的斑驳无奈,心中涌起了无限的同情,笔下也就带了些自己的情感,祖母说她孤独流泪,法刚就通过想像,添加一些祖母深夜入厕归来,如何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等细节;祖母说自己因想念而吃不下饭,法刚就由此再展开联想,写她因想念丈夫,自己吃什么都不知道了,不是把地瓜当芋头,就是把芋头当成地瓜,写她吃第一口时想什么,吃第二口时又怎样因突如其来的思念之苦涌上喉头而难以下咽,如此等等,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生活情景在法刚笔下流淌而出,入情入理,淋漓尽致。第13节:风雨兼程求知路三圳公学写诗篇(2)信写完了,法刚放下笔,轻轻地舒了口气。祖母说:“阿三啊,你念给阿婆听听看对不对?”法刚便拿起信,娓娓地给祖母念起来。祖母听着听着,眼睛都睁大了,惊异得不得了,一迭声地说:“哎哟,怎么写得这么好?我说的你写啦,没说的你也写啦,我心里怎么想的,你都写出来啦,有些过程我没告诉你,你是怎么知道的?”法刚笑笑,不知怎样回答阿婆好。此后,钟姓祖母逢人就说:“张三妹家那个阿三写信写得真是不得了啊,你说得他能给你写出来,你心里想的他也能给你写出来,真是神了。”小法刚能写一手好信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下高车村传开来,很多人纷纷找小法刚写信,常常是等小法刚一放学回家,书包还没放好,求他写信的人就找上门来了。帮乡邻鸿雁传书,缓解亲人骨肉两相牵挂之痛,是件有功德的事。小法刚不仅用心写每封信,还常常自己买纸买信封,很多时候还得帮人寄出去。法刚帮人写信受到称赞的事,很快也传到了法刚的叔祖父钟玉振的耳朵里,使他难免脸上烫烫的很不是滋味。有一天,叔祖父找到法刚,用教训的口气对他说:“阿三啊,人们请你写信是好事,可是你不该写得那么婆婆妈妈一大堆,让在外面的人看了心里难过,你记住,写信要简单扼要,报个平安无事就行了,你懂不懂啊?”小法刚不敢违抗叔祖父,就“嗯嗯啊啊”地应承他,但心里却想:“叔祖父啊叔祖父,你这是什么道理啊,写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互相沟通达到互相理解的,不写得细一点,怎么能达到这个目的啊。”小法刚当然不会听叔祖父的。之后的很多日子里,或在洒满阳光的窗台下,或在昏黄的油灯下,小法刚用自己充满童趣与梦幻的笔,通过生动而又合乎情理的想像,为乡邻写了一封封饱蘸浓情的家信;让托他写信的人有一抒胸臆的解脱轻松之感,让远方读信的人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尚在读小学的法刚,已经有能力用自己的才识搭建一座桥梁,用真心的付出服务于乡邻,这无疑为他自己幼年的求学路做了一个闪射着光芒的注脚。天性中的禀赋,童年的生活磨砺,让小法刚对知识和世界的认知有着不同寻常的领悟,他的头脑仿佛是一面多棱镜,吸收到的是一色光,可折射出的却是缤纷的七色光。在代人写信时,小法刚有时会受困于一个问题。客家人生活中的用具很多,在用客家语描述这些用具时,其中的很多字既艰深,又难写和不便于记忆,不少字就连学校里的老师都写不出来。于是小法刚便把此当作自己攻关的一个课题,闲暇时嘴里念叨着这些艰深晦涩的字眼,思考着其中有无彼此关联的可能性。点点滴滴的摸索,电石火光般的灵感闪现,让法刚在体悟思考的快乐之时,也渐渐总结出了这些生活用具词组间的关联结点和记忆结点。最后,小法刚创造了七言杂字、五言杂字,用顺口溜的方式把囊括方方面面生活用具中的词组,巧妙而有序地串联起来,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这一创造性的发明看似只方便了法刚自己帮人写信,其实又何尝不是对客家口头词语的一种梳理性的再创造呢,并且这一创造竟然来自于一个十多岁孩子的思考。法刚在勤创小学读了四年书,一直是最优秀的,但他并不满足,他甚至认为继续在这里读书太过局限,他必须去更好的学校去深造。当时,蕉岭最著名的学校是三圳镇的三圳公学。三圳公学是政府办的,只设小学五六年级,共有2000多学生。学校师资优良,教学严格,由南洋留学归来的华侨领袖吴公甫担任校长。吴校长当时是当地少有的大学生,才学和品德都非常优秀。三圳公学在吴校长的领导下教风学风十分优良,在南粤大地颇有名望,很多外地学子纷纷慕名前来就读,被戏称为是来“留学”。法刚想到要去三圳公学读书。第14节:风雨兼程求知路三圳公学写诗篇(3)当然必须经过考试。法刚就在村子里相约了一批同学一起去考,他们分别是聘贤、连祥、富祥、海章、连章、海清、炳清等。所谓艺高人胆大,法刚因为有着扎实的基础,而且临场静定自若毫不怯场,所以考试发挥正常,没有出现任何纰漏。考试过去不久,听说出榜了,大家再相约一起去看,法刚赫然名列榜首。只是大家看见法刚的姓变成了钟,而非本姓萧。原来,法刚和大家去报名登记时,因为下高车来的学生都姓钟,负责登记的老师写顺了手,就把法刚也误写为姓钟。法刚没有刻意去更改。他想如果当初没有写错,什么事也没有。如今错了再去刻意改过来,情形就有些不同,阿姆口上虽不会说什么,心里却必会恍然想到法刚是萧家的孩子而不是钟家的孩子这一既存事实,因而落下一丝阴影。而将错就错不去改过来,则阿姆就肯定会很高兴,阿姆虽然不曾想过要让法刚改姓钟,但若是真改姓钟了,无论如何她是会感到很欣慰的,哪怕这种欣慰来得很盲目。果然很快就有人去告诉法刚的阿姆:“哎哟,张三妹,听说榜上只有钟法刚没有萧法刚,法刚真的成了你的儿子了,将来读书有了大出息,你等着享福吧。”法刚的阿姆听到这双重喜讯,一时也乐得合不拢嘴,赶忙给乡邻们端出茶水,边喝边聊着法刚的一些聪颖趣事。3法刚怀着第一次长期离家远行时的憧憬,踏上了前往三圳求学的漫漫路途。作为当地有识之士,同时又是爱国华侨领袖的校长吴公甫先生,虽已年逾不惑,但深感时局艰难,中华不仅贫瘠落后,还在沦亡的旦夕徘徊。身为一校之长,吴先生将自己满腔的忧患化作对学生近乎严酷的教育,希图培养学生在乱世中的坚强意志和为中华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志向。学校有异常严格的升学制度,规定60分以上升级,考59.9分也不行。学校纪律则更加严明到近乎苛刻。不论寒冬还是酷暑,男生一律剃光头,打赤脚,穿短袖上衣和短裤。早晨5点55分起床,5分钟内叠好被子,洗漱完毕,整好衣服。行动以军事化要求,既要快,又不能弄出太大的声音来。寝室必须干净整洁,每周要比赛,排名落后者要责罚。6点钟整,全体学生要准时到校门口集合,举行升旗仪式,之后做早操,之后听吴校长早训。早晨洗漱都用井水,需要用绳子把一只木桶吊下井去舀满了再拉上来。绳子是软的,木桶下到井里后总是漂在水上装不到水,因此还需要一点技巧。上高车人常年吃河水,法刚从来没有在井里打过水,便一时不得要领,费好长时间才能打上一点水来。这样,法刚就难免不能在6点钟准时去到操场。可是不洗漱又不行,校长如检查出你的毛巾或牙刷还是干的,或者用手电筒照见你眼角还残留着眼屎,情况就会很糟。法刚的自尊心特强,凡事总想拿第一,根本不能容忍自己被校长责罚。怎么办?法刚很快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趁别的同学从井里打水时,很快把自己的毛巾和牙刷凑过去,利用别人倒水时溅出来的一点把自己的毛巾弄湿,用湿毛巾抹把脸,清除掉眼屎,再用茶缸向别人讨一少点水倒进嘴里,“哈噜哈噜”漱一下吐掉,再搞一小点抹到头发上,把头发抿光。这样洗漱,虽不合规范要求,却也看不出什么破绽,而且最重要的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使法刚可以全校第一个来到操场参加集合。当然,到了中午,法刚还是要偷偷再重新洗漱一遍。学校宿舍的环境卫生每个礼拜都要比赛,孰优孰劣都要挂牌评比。天性追求完美的法刚先从自己做起,为了把棉被叠好,他回家请人做了一块小木板。到了学校后,法刚就用小木板来整叠棉被,把棉被撑得棱角分明,然后再用嘴喷少许水在棉被上面,叠好后的棉被看上去整齐得像刚切开的豆腐块一样四四方方。把自身的样板形象树立好后,法刚就率领宿舍里其余的七位室友,共同把热水瓶、脸盆、牙刷、牙膏摆整齐,就连装米的桶子都要求一致,稍矮一点的都要换掉。在法刚的领导下,宿舍的卫生比得上军营,每次在评比中自然总是第一名。第15节:风雨兼程求知路三圳公学写诗篇(4)在当时,管理严明、教学认真的三圳公学,是中国南粤大地很多英才的摇篮。法刚从小不论在哪个群体里,都是出类拔萃的,在三圳同样如此。好的师资、完备的教学设施就像是一扇窗,拓宽了法刚知识的视野,丰富了他思考问题的角度。对于知识的求索与累积,法刚有着比同龄人更敏锐的反应与更活跃的联想。在他看来,知识点之间的丝丝入扣、步步递进是一条线,这意味着读书时,要将书本“由薄读厚”,把书本上的脉络展开为丰富详实的知识;而知识点之间的互动关联、由此及彼则是另外一条线,就好比将书本“由厚读薄”,理清一点而思及其余,由点想至面。正是在正确而先进的读书哲学指引下,法刚学得好且轻松,每次考试都是第一个交卷,成绩也是数一数二。4三圳公学是由一座寺庙改建的,常常有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法刚进学校不久的一天晚上,有一位老师值班巡夜。时值熄灯时,那老师看到二楼宿舍中间有一间还亮着灯,就朝楼梯走去,准备冷丁抓个不按时熄灯的例子,然后杀一儆百。二楼的楼梯在楼的两边,他从一边上去,轻手轻脚往前走,走着走着,刚走到没熄灯的那间宿舍门口,忽见室内有一伸着很长舌头的“僵尸”,不禁大惊,他欲后退逃跑,却怕来不及转身就被“僵尸”拿下,欲往前逃跑,又怕也来不及跑到那边楼梯口就被“僵尸”抓住,最快逃走的办法只有从楼梯上跳下去,他不敢再犹豫了,大叫一声“救命”,纵身就从楼梯上跳下去……静夜中忽然一声“救命”,接着是“卟嗵”一声闷响,全校师生立刻醒来。人们纷纷拉一件外衣披上走出寝室,循声来到宿舍楼前。借着月光,却见值班巡夜的老师正趟在地上痛苦地呻吟。“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值班巡夜老师把刚才的事情告诉了大家。“不会吧?”“怎么可能呢?”这时,那间宿舍的学生也出来了,一听原委,也奇怪的不得了。“我们并没有违反纪律啊。”“真是太奇怪了,我们早早就熄灯了啊。”虽然这样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巡夜老师的幻觉,可每个人还是都被结结实实吓了一大跳,毕竟还是学生嘛。从此,胆小的人晚上就再不敢轻易一个人出门了。学校为了照顾胆小的人,特出一条规定:晚上凡有人上厕所,可以邀身边的任何人陪着,反过来,任何人都有责任和义务陪邀请者去上厕所,不接受邀请者将受到学校责罚。其时,法刚身体不好,晚上常常需要上很多次厕所,每次都得邀同寝室的同学陪着,搞得同寝室的同学都有些累,有人就故意“刁难”他说:“今天晚上我们统一谁也不陪你去厕所,一定要逼你屎床一次,作为对我们的回报。”法刚也“不示弱”,笑说:“你们不陪我去厕所,我也懒得去了,大家床下边有这么多洗脸盆,干么还非得去蹲厕所?”说笑归说笑,到了晚上,甚至还是有人主动问法刚去不去厕所。“法刚你去不去厕所?要去我陪你去,可不要着急了真得拉到我们洗脸盆里啊。”少年法刚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留下故事,或果决而勇敢,或坚毅而睿智,再或就是狡黠而有趣。晚上的督导杜厚朴老师最怕钟法刚,温习从8点开始到10点结束,大家在气灯下温习功课或请教难题。法刚对书本所讲的内容早已了熟于胸,其实根本不用温习,于是就找历史、自然的一些怪字和怪问题“考”老师,那姓杜的老师屡屡被法刚问住,支支吾吾地答非所问,又是用手摸额角,又是环顾左右,尴尬非常。法刚不禁偷笑不止,心想自己的“小计谋”可以逼得此老师认真备课了。吴校长是“绝顶”脑袋,对学生异常严厉。他有一个口头禅,就是每天训导学生时,总要先对大家说一句“诸生”,然后才开正文。吴校长每每说“诸生”时,法刚准会字音上联想到另两个字“猪生”,心里一阵好笑。第16节:风雨兼程求知路三圳公学写诗篇(5)有一天早晨,大家列好队等吴校长训话前,法刚童心骤起,就小声对旁边的同学说:“吴校长来了,我想对他讲两个字,但你们千万不要告诉他是我讲的,以后也不准打小报告,你们答应不答应?”大家说:“讲两个什么字?”法刚说:“暂时保密,等我讲了后,你们就听清楚了——不过,吴校长要问起来,谁也别说是我说的,事后也不准打小报告。”大家说:“知道知道。”不一时,吴校长来了。吴校长走上操场指挥台,咳嗽一声,开始训话:“诸生……”吴校长“生”字还未落音,忽听下面有人大声打断说:“狗生——”操场上的气氛一时变得异常古怪,同学们忍俊不禁,都怯怯地低下了头。吴校长走下指挥台,恼羞成怒地一边从大家面前往过走,一边大声说:“谁喊的?给我站出来!”当然没有人站出来。大家的头低得更厉害,心里不知是害怕,还是某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调皮的法刚一样低着头,装得和大家一样的样子,可背上却吓得直冒凉气,暗悔自己为何老想搞点创造性的恶作剧。少年的趣事将法刚的求学生涯点缀得更加缤纷生动,但法刚时刻未曾敢忘自己肩负的使命。5三圳公学的食堂摆的是八仙桌,在学生吃饭时,都是一张桌子坐八个人。由于学校的学纪严明,学生吃饭也要遵守“食不言,寝不语”的校规。因此平时吃饭,只听得到盆盘的撞击声和大家咀嚼食物的声音,惟独没有哪怕是低微的私语声。可法刚两次违反了这条戒律,不但没有受到什么严重的处分,反而赢得了大家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法刚同在一张八仙桌上吃饭的同窗中,有一个富家子弟,算得上是法刚外婆家乡的首富。常常是别的同学日复一日地啃咸菜、菜干,嘴角见不到一滴油;独独他的饭钵里有鱼有肉,顿顿吃得脸泛油光。有一天中午,这小子又在啃一条自己已经吃了两顿的大鱼,一直啃到鱼骨毕现,自己饱嗝连连再也吃不动时,他终于有闲暇瞅了瞅同在一桌吃饭的同学。这小子于是摸摸肚子,摆出一付优越感十足的表情,把饭钵里吃剩的鱼头夹给坐在身边的一同学。身边的同学一看,心想吃不上肉,这骨头又有什么好啃的呢。于是把鱼头传给了下一个同学,这样传来传去,最后鱼头传到法刚这里。法刚看到这剩鱼头,心头积蓄的某种郁愤顿时喷发出来,只见他腾地站了起来,眉毛拧成个“川”字,端着饭钵走到那小子面前,把钵里的饭菜和那丑陋的鱼头一股脑倒回给那小子,厉声道:“你不要岐视我们,肉舍不得给大家吃,吃剩的鱼骨头拿给大家啃,简直欺人太盛,记住靠父母不算本事,凭自己卖命去赚钱买肉吃才是真本事。”那小子听了法刚的教训,傻呆呆地坐着不敢吭气,周围的同学听了,无不感到解气畅快,觉得法刚说得在理,说得有骨气。这时督察纪律的老师来了:“钟法刚!我命令你现在不准讲话,你要受处分要记过。”“老师,我可以被处分记过,可我并没有错,我不服气。”法刚的话说得铿锵有力,脸庞的棱角都显得有几分逼人的英气。“为什么不服气?你坐下来跟我说。”老师说。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6
正序
倒序
客家人萧法刚
客家人萧法刚-2
客家人萧法刚-3
客家人萧法刚-4
客家人萧法刚-5
客家人萧法刚-6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客家人萧法刚
客家人萧法刚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