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大传-11

一位领袖最重要的特质是让人来跟随,要有部属,才有领袖,没有人跟随,就算是个皇帝,也只是众叛亲离的独夫而已,不再是位真正有实力的领袖。因此,善战者是不战不愠,《孙子兵法》中便有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因愠而致战。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兵之善战者。仁者无敌,在于他之不与人争;剑圣无刀,在于他之不用刀;有洞察力的人,知道哪些地方是不用去争的,如何才能集中努力于必要目标上,不用耗费太多的力量。这便是这次西征作战中,张良对刘邦所作的最重要贡献。善为人下者,不一定都要真正去为别人的下属。上文的善用人者早已界定能够为人下者才是领袖,是最懂得指挥别人的人。也就是说领袖不在于强迫别人去执行其意志,而是让别人为了自己而努力,却又能协助完成领袖想要他去做的工作。领导者通常都很能干,所以部属都很无能,反而累死了自己,并不能发挥群策群力之功能。如果领导者能适切表现出他的“无能”,或许能够让部属去发挥他们的能力,反而更能达成领导者的功能。从这个观点来看刘邦身为元帅的“处女秀”——西征关中里的表现,的确有很多老子笔下“军事领袖”的影子。刘邦大传--第四章 大秦之死第四章 大秦之死秦王子婴乘着白车,以白马拖乘,穿着白色丧衣,颈子绑白繙,并将玉玺完封,带着皇帝用的符节,在咸阳城的轵道旁,跪着向刘邦进入咸阳的大军表示投降。指鹿为马,赵高测试群臣李斯被处死后,赵高以宦人晋升为丞相,称为中丞相,同时可以在朝廷和禁中掌握大权。从小便被割除生殖器入宫,以讨好和服侍别人为工作,赵高长期心理上没有自我价值,所以非常的不安和不平衡。掌权以后,他的内心里永远有一股疑问:“群臣真的会以我为丞相吗?他们是否仍以宦官来看我?他们真的会信服我吗?”他无法相信百官真的会心服于他,那怎么办呢?由于年轻时精通于刑名法学,对秦法更是精通熟练,因此他希望能运用自己职位上的合法性,用恐吓来要求群臣的表面上服从。他希望群臣都知道,赵高便是法律,法律必须赵高认同才算数,保身之道不是不触犯法律,而是要奉承、讨好赵高。只要赵高同意,即使犯法也无须担心,反之,就算依法行事,得罪了赵高便是犯法。他苦心积虑,用各种暗示方法,想让群臣了解他的希望和期待,但他依旧不放心,仍然无法确定朝廷上的百官是不是真的完全听从、完全害怕他。因此,他必须进行一项测试。终于,他想到了一个非常疯狂的方法。胡亥很少上朝,但为实验一下自己的测试,赵高特别安排,有人要送胡亥一匹千里马,胡亥自然很高兴接受这个献礼。想不到出现在朝廷上的却是一头鹿。“皇上,这就是要送给您的千里马。”胡亥以为是故意开玩笑,便笑着说道:“丞相,你在开什么玩笑嘛!这明明是鹿呀!”赵高故意摇头不答。胡亥只得询问左右,他们看到的是鹿还是马?有的人不敢回答。一些平常便较奉承赵高的,都起哄表示是马。有些较正直的或较少危机意识的,便表示这是鹿不是马。事后,赵高却将这些指证是鹿的臣属统统绳之以法,让臣属今后再也不敢和他有不同意见。表面上,赵高赢得了这回合测试。但当这些消息传到外围守将的耳朵时,却引起了广泛的不安和愤怒。刘邦西征路线上的秦国守将之所以迅速崩溃,跟此事件便有很大的关系。要命的是,连秦国的最后希望——章邯军团也受到了影响。司马颀回报军情,险些遇害当章邯连战皆捷、所向披靡时,朝廷为了奖励他,特派遣长史司马欣和都尉董翳前来帮助。司马欣便是曾协助过项梁的那位秦廷官员,他个性正直,思虑周密,是章邯非常好的助手。章邯认为军人应保持中立且以战事为重,对赵高的夺权一向抱着不理采的态度。但司马欣则不同,强烈的正义感,使他对赵高深恶痛绝,对朝廷的变端也抱持强烈关心的态度。司马欣擅长搜集情报,作成分析,对章邯的战术策略拟定帮助很大,因此章邯对司马欣相当倚重,两人感情颇佳。只是司马欣对咸阳城内的情报也很有兴趣,布置不少眼线,专门调查赵高的行为,并常主动透露给章邯。章邯对这种逾矩的作风虽非常不满,但司马欣负责任又有正义感,章邯也不便表示严厉制止。不过,当章邯听到指鹿为马的事件时,仍不禁心惊胆战,但他告诫司马欣绝不可将这种消息透露给前线将士,否则士气将受到严重打击。不久,便发生了巨鹿大败的事件。章邯几乎不敢相信楚军会这么快攻打过来,因为所有情报都指出宋义不敢挥军渡河,并且似乎在期待齐国出兵协助。对项羽的印象,章邯只知道他是项梁的侄儿,年龄三十岁不到,是个猛将,但绝非统帅之才,所以从未把他当敌手看待。智将王离被捕,猛将苏角和老将涉闲被杀,章邯几乎是无法相信。“怎么会有这种事?难道是在作梦?”但他相信司马欣的情报绝不会错误。刹那间,章邯立刻又冷静了下来,他向司马欣表示:“我们一定得立刻补充兵力。”司马欣表示赞同,章邯于是指示董翳立刻前往巨鹿附近收编溃败的残军,司马欣则赶向咸阳请求增援。由于事态紧急,司马欣只率小队人马便火速奔向咸阳城。回到家中,司马欣换过朝服,即刻准备上殿晋见胡亥。但侍卫表示,必须先转报赵高,司马欣心中暗叫不妙,但由于任务太重要,只得传报。其实,赵高在前线也藏有私人眼线,巨鹿战败,章邯非但没有立刻报仇,反而坚守在棘原,没有行动。不懂军事的赵高认为章邯胆怯怕事,不可原谅。司马欣前来请求增援时,赵高更为生气,但他必须准备奏折,将战败责任全推给章邯,以为自己身为宰相督导不力脱罪。司马欣在皇宫外的司马门(军事通报专用)等了三天,见不到赵高,心知不妙,立刻回府探听情报。咸阳城的眼线告诉他,赵高已在延上参奏章邯等剿贼不利,将治以重罪。司马欣大惊,立刻只身离开咸阳城,返回前线大本营。他害怕赵高派人追捕,不敢走原来路线,便绕山路冒险奔逃。赵高果然派人追杀,由于找不到司马欣踪影,只好放弃。章邯投降,秦军主力崩溃司马欣回营后,立刻向章邯报告:“赵高已完全掌握住朝廷和禁宫,文武大臣谁也见不到皇上,只好全部逢迎他。如今在前线的将士们,即使战胜,也会受到嫉妒,不会有什么功劳可言,万一战败,那就更非死不可了。将军一向对政治中立,但这次您可要仔细的三思。”章邯对司马欣的遭遇自然也完全相信,这次他陷入了沉思,如此情况下,再为秦国效死忠,值得吗?对自己和军团将士们到底有没有好处呢?这时候,却又接到了赵国大将陈余的招降书。陈余自从和张耳闹翻后,成了“跑单帮”,努力全无结果,因此他有意投奔项羽。但他和项羽全无交情,而且在楚阵营中也没什么朋友,实在想不出有什么门路。幸好他长年作说客,对当代的情势颇有了解,因此他主动求见项羽,并提出向章邯劝降的计划。其实项羽不喜欢像陈余这种光说不练的说客,对和章邯和谈之事兴趣也不大,他倒宁愿在战场上和章邯决一死战。但章邯坚守在棘原的战术,却使项羽一筹莫展。收编降军和其他诸侯军后,项羽的军团已超过四十余万,光是粮秣的消耗量便非常可怕,负责补给的范增也为此头痛不已,一再向项羽提出警告,不速战速决,可能本身会陷入危机。刘邦的西征军团已接近武关的消息,也让项羽颇为心焦,因为自己离函谷关还有段不小的距离。范增派在咸阳城的间谍,这时传回赵高已和司马欣闹翻的消息。“章邯一定陷入进退两难的情势,这时候招降他,的确容易产生效果!”范增也提出招降的建议。不过,项羽仍不太愿意。“招降章邯,真没有意思,而且我也不喜欢陈余这小子!”“那么就干脆用陈余的名义去招降,我们再看着办吧!”送到章邯面前的招降书,如此写道:“……以前白起为秦国之大将,南征鄢吨(楚国),北坑马服(马服指马服君赵括,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括将兵四十二万),攻城掠地,功劳不可胜计,最后竟因和宰相范雎斗争而遭赐死。不久前,蒙恬为秦国大将,北逐戎人,开辟了榆中数千里疆土,最后竟在阳周遭到逮捕斩杀。为什么呢?主要因功劳太多了,封不胜封,声势威胁朝廷,所以被朝廷大臣陷害,以法律诛杀之。“如今将军出任秦国大将已有三年,损伤达十数万之多,但各地诸侯力量却愈来愈大。而且赵高在秦廷中专权,一向报喜不报忧,欺上瞒下。巨鹿战败后,事态转急,恐皇帝发现其中弊端而责罪于他,因此他必会将责任全部诿塞给将军,以推脱责任,甚至将派其他将领来代理您,使自己脱离祸端,进而能嫁祸于您。“如今将军长年在外,朝廷之事想必知道不多。其实赵高专权以来,有功亦诛,无功亦诛,秦王朝内早就众叛亲离。秦王朝即将亡国乃是天意,此事天下不论智愚已无人不知,想必将军也心有所感。“只是将军仍本愚忠,思有所作为,其实目前将军已内不能直谏,外又将为亡国之将,却想保持政治中立,特异独行,以求得继续掌有现在权位,怎能不把自己陷于悲剧命运?“与其如此,将军何不阵前起义,和诸侯共同组成合纵阵营,相约攻击秦王朝,并共分其国土,或许还可以获得封国,南面称孤,这比让自己沦为牢囚、含冤而死、祸及妻儿那样划得来,相信将军心里非常清楚!”章邯其实也很讨厌像陈余这种说客,但却很难对其议论提出反驳。英雄惜英雄,章邯封王司马欣则一再要求章邯三思,何况自己和项家也有些渊源,或许在其间可帮上些忙也说不定。但章邯表示如果项羽有心招降,何不自己写信,而且陈余真能代表项羽吗?何况自己和陈余素不相识,这封招降书的价值和真实性如何,令人怀疑。于是司马欣建议,由自己暗中派遣私人代表始成去和项羽约定和谈之时间。但项羽以无章邯委派命令,不同意约谈,并且立刻派蒲将军趁黄昏引军渡过漳水,攻击漳南的章邯前线守军,守军不能敌,引军后退。项羽更乘机发动主力在汗水上游攻击秦军卫戍军团,再度大破秦军。章邯因秦军丧失战斗意志,不愿再有无谓伤亡,乃主动向项羽表示约定和谈。项羽召开楚军将领阵前会议表示:“我方粮秣也已严重不足,我想接受章邯的投降,你们赞不赞成?”诸将都表示同意。项羽便正式派使者和章邯约于洹水南岸。和盟之时,项羽嘉许章邯之英勇负责,并不以降将视之,反以同盟军的礼仪对待,让章邯非常感动,当场涕泣,并表示自己是为赵高所逼迫,不得不投降。项羽用力点头,表示同意,并当下封章邯为雍王,留之于楚营中共商大事。项羽对章邯的特殊礼遇,应出自真情,因为他一向对勇猛负责的人特别尊重。然而他也害怕章邯在秦军中的声望,因此留之于楚营中,让强大的秦军群龙无首,不致对楚军再产生威胁。但项羽仍命令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国军队并配合楚国的先锋军,急驰往函谷关。章邯投降,项羽不再有任何阻碍,率军火速攻向关中盆地的东边大门——函谷关。赵高杀二世,子婴降为秦王章邯举军投降,项羽军团声势大振,直逼函谷关。刘邦的西征军团也在八月攻进武关,使咸阳城遭到直接威胁,秦王朝官员、军民大为震惊。秦建国六百年间,从没有过如此的耻辱和危机。最无法忍受此事的是赵高。已掌有大权,却面临这种致命的困境,赵高的心里非常不平衡。过去他一直对胡亥拍胸脯保证——“关东的盗贼没有什么大作为”,如今最后希望的章邯军团崩溃,项羽的楚军即将攻打函谷关,更要命的是刘邦的军队已攻入关中盆地,灭亡迫在眼前。赵高不知道怎么办,又恐胡亥责怪,遭到杀身之祸,只好以生病为由,请假不上朝。由于赵高不在,危急情况自然直接通报于胡亥。从来就没有处理紧急情况经验的胡亥,吓得六神无主,急着找赵高,想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下赵高更吓坏了,他决定先杀胡亥,保住性命,再决定怎么办!赵高有一养女,嫁给咸阳令阎乐。他秘密召见阎乐表示:“皇上一向不听谏劝,如今事急了,却想将责任全部归于我,这太不公平了,因此我决定立子婴为皇帝。子婴一向仁俭,在军民中声望极高,或许可以解除紧急的国难。”他指示郎中令作内应,假称有大贼在禁宫,令阎乐率军入深宫抓贼,乘机杀害胡亥。赵高担心阎乐任务压力太重,临阵倒戈,乃将阎乐的母亲留为人质,以确保他依计完成刺杀胡亥的任务。阎乐率一千名禁卫部队,以抓贼为名侵入禁宫,到达望夷宫门后,下令逮捕守卫宫门的仆射,并责备道:“贼人侵入宫内,何不阻止?”仆射莫名其妙表示:“周卢的卫区内一向守卫严谨,哪来的盗贼入侵事件呢?”阎乐乃杀人灭口,并率队直入禁中,见到郎中令及宦者皆射杀,郎中令及宦者惊慌走避,但也有少数奋勇抵抗者,皆被杀死,共数十人,余人皆投降。阎乐乃率人侵入禁中,向胡亥坐的皇帝幄帏射箭,胡亥大怒,立刻召左右,但左右均害怕不敢阻拦,纷纷逃避。只有一位宦者,基于职责,不敢离去。胡亥乃退入内宫,问这位仍跟随着的宦者表示:“你们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赵高已背叛我了呢?”宦者感慨道:“就是因为我不敢说,才能活到现在,否则我早就被赵高杀害了,哪能留到现在,还能留住皇上您呢!”阎乐进入内宫,指着胡亥大声嚷道:“足下骄纵任性,诛杀忠良,暴虐无道,天下已叛离足下,足下就认命了吧!”胡亥说:“能不能让我见一见丞相赵高?”阎乐:“不可!”胡亥:“我皇帝不干了,愿得一郡为王如何?”阎乐摇头表示不可。胡亥:“我自愿再降一格,为万户侯如何?”阎乐还是不答应。胡亥干脆表示:“我愿意和妻子一起当个普通百姓,如同过去被我贬谪的诸公子,如何?”阎乐大声表示:“臣受丞相之命令,为天下人诛杀足下,足下虽有很多话要说,恕我无法转报!”遂指挥其兵士,包围胡亥,准备以弓箭射杀之。胡亥知大势已去,不愿再受辱,乃自杀而死。阎乐向赵高报告任务达成。赵高乃即刻上殿,紧急召集朝廷大臣及秦皇室诸公子,宣布胡亥之死状,并且表示:“秦本来便是王国,始皇统一六国,故称帝国。如今六国纷纷复立,秦国统辖范围已缩小,不可再空有皇帝之名,所以继任者应恢复秦王之称呼!”于是他拥护始皇孙辈中声望最高的子婴为秦王,并以百姓的身分将胡亥草草葬于宜春苑中。从这里可见,赵高仍想作最后努力以保有关中地区,再称秦王,并与其他诸侯谈判,恢复统一前的政局。子婴杀赵高,刘邦攻入咸阳九月,赵高要求子婴斋戒,并在太庙接受玉玺,继任为秦王。子婴自然知道情况的危急,但他仍有心作最后努力,保住祖先基业,因此对赵高的误国和擅权非常的不满。因此五日斋成后,子婴秘密召见他的两位儿子,会商道:“丞相赵高在望夷宫弑杀二世皇帝,恐怕群臣诛杀他,才假装以义理拥护我为秦王。我听说赵高已有意和楚军和谈,诛灭秦宗室,共分关中为王,因此我们绝不可中其计。现在他要我斋戒,然后上太庙宣誓,其实是想在太庙中杀我并诛灭王室诸公子。我如果称病不上太庙,丞相必会前来催我,我们可以趁此机会杀了他。”继位典礼当天,子婴称病不出,赵高果然派人催驾数次,子婴表示无法成行,赵高非常不高兴,亲自入内室大声责备子婴:“宗庙大事,吾王为何推故不行?”子婴派遣的刺客一拥而上,朝赵高身上乱打,赵高大惊,发狂般怒吼,子婴乘机亲自举剑刺杀之。赵高之三族均遭夷灭。子婴自立为秦王,并派遣大将率军前往武关之西的通道口嶢关,重新部署防卫咸阳的阵地。刘邦进入武关后,下令全力向峣关进攻。张良阻止道:“秦军已到生死关头,决死之心使士气大增,不可硬敌,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我们可以在山中大张旗帜,显示我军众多壮大,以为疑兵,再派郦其食及陆贾两人以利害游说秦将,尽可能答应他所有条件,以松弛其必死决心,士气自然衰弱。”秦将在相当令人动心的条件下,果然答应和谈,刘邦也表示接受。张良却表示:“不可接受。我们的目的是为松懈其斗志而已,就算秦将想投降,秦国守关军民也不见得会同意,一不小心,反遭其害,不如乘其松懈之际,全力攻击之,也可摧毁咸阳军民的士气。”刘邦乃率主力,绕过峣关,越过蒉山,由蓝田关下,大破秦军防卫主力于蓝田关之南端,并直追过蓝田关口,在关北再度将秦军最后的防卫部队彻底击溃。冬十月,刘邦军进至灞上。咸阳城已完全丧失防卫力,秦王子婴只好乘白色车子,以白马拖乘,穿着白色丧衣,颈子绑白繙,并将玉玺完封,带着皇帝用的符节,在咸阳城的轵道旁,跪着向刘邦进入咸阳的大军表示投降。秦皇室至此正式亡国,从秦赢在西戎建国以来,计有六百余年。【陈文德说评】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压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政治是处理众人的事,处理众人的事是件大道理,大道理便应行大道,但却有不少为政之人,好行小径,钻营投机,自认聪明。故老子认为政事之肮脏腐化,主要原因便在于此。在本章经文上,老子略带讽刺的口气表示:就算我这种小有点知识的人,行于大道上(从事政治工作),最为耽心的便是误入歧途。为政之道非常正大宽广,可惜大家都喜欢投机走小径。所以朝政混乱,田地荒芜,仓廪空虚。但掌权者却不知民间疾苦,穿着锦绣华服,佩带宝剑,饮食吃到感觉讨厌,钱财浪掷好像花不完。所以像这样的政客,只是盗贼头子而已,这种人哪里会懂得为政的大道理呢?愈用心于夺权的人,夺到权力后,常反而不会去珍惜自己的影响力。所谓的擅权,便是浪掷权力,权力常乱用,用在不必用的地方,致使人产生反感。为何会有这种现象呢?夺权者在夺到权力以后,常更为不安,一方面怕别人不尊重其权力,一方面也怕权力被夺了回去。愈不安,愈没有自信,便愈想夺得更多的权力,反而也更为浪费权力。想投机赚大钱的人,通常愈穷,愈穷便愈想投机,结果是失败得更严重。赵高在得到秦始皇信任时,便愈不安,也愈想夺权,沙丘阴谋后,这种贪权症更形严重,因此他排挤李斯,蒙蔽胡亥一直到指鹿为马事件时,赵高的权力需求症已急速恶化。但完全掌权后,他却更不安,所以必须铲除自己防卫网的章邯。章邯投降后,赵高更形不利,因此他必须杀掉背后靠山胡亥以自保。在胡亥、章邯全消失后,赵高好像觉得自已安全多了,但却很快遭到灭亡。刘邦大传--篇后·实用观点 声势战VS蚕食战篇后·实用观点 声势战VS蚕食战八卦讲阴阳,《易经》讲乾坤,老子讲刚柔,孔子讲仁义,西洋黑格尔讲正反,马基维利在《君王论》中讲求狮子的凶猛及狐狸的机智。一切一切所说的都是宇宙间、人世间两股相反力量的互动和融合。世问上的东西没有“绝对”,“绝对”推到底经常不是好的结果,乾卦到第六爻成了“亢龙有悔”,坤卦第六爻则“龙战于野(内争)”,《易经》则讲“剥”极反“复”,“否”极“泰”来。老子也以为过刚容易遭到溃灭,过柔则易于被欺侮,刚柔并济才是人间之“道”。在战争和行销学上的道理也一样。战争讲求气势,行销讲求声势,“势”足够可以压倒对方的士气,击溃敌手或囊括市场。但势太强而成为虚,有了虚便容易为对方所乘,可能会因而溃败。讲声势战时最重要是实力,本身条件不足以压倒优势的,最好采用蚕食的策略。蚕食讲求实利,步步为营,寻求累积的实力。但蚕食的重点,在让对方不觉得“太痛”,不致引起对方的“危机意识”,等到对方发现时,自已实力已足够了。否则蚕食一点,对方便立刻计较,那也可能会偷鸡不着蚀把米了。声势战风险较大,赢不过对方,本身便要损失惨重,即使不至于灭亡,也要很长时间的疗伤。所以声势战不可常为。军事上有“百战百胜,其国必亡”的警句,便在说明即使全打胜仗,声势战也不可以常用,否则实力必会大伤,长期而言绝对是不好的。偶一为之的声势战,规划非常重要;一次不成,想再造声势,也不容易“势”得起来。项羽的巨鹿之战,用的便是声势战,一次而中,便可取得相当优势,但若失败,则“吃不完兜着走”!在这次战役中,项羽固然是领衔主演的主角,但幕后导演的范增功不可没。决心、勇气及细心规划,是这次成功最主要的因素。声势战使用在势均力敌或己方略逊一筹的时候,多少有点投机心理,但也比较能一次便解决问题。蚕食正好颠倒,这绝对急不得,只要让对方警觉,可能便要全盘尽输。蚕食自然也需要规划,只是规划不必太详尽,最好是先抓住大方向及逐步履行的步骤。蚕食最重要的是执行,执行中必有调整或改变。蚕食策略必须容易执行,弹性也较大,不断的尝试加上耐心和意志力,是采行蚕食策略最重要条件。蚕食大多用在本身条件尚不足以和对方硬碰硬对抗时。对方力量虽庞大,但组织松懈,正在走下坡时更容易用蚕食策略来对付之。蚕食由于时间花得长,中间变化较多,所以规划上的弹性愈大愈好,以便能面对环境改变时立刻发挥其应变的功能。蚕食重累积力量,以“实利”为主,是以方向要抓得好,如果变来变去,没有进展,实力累积不起来,也很容易让对方展开反攻,而功败垂成。刘邦的西征军团,采用的便是蚕食策略,合并、招抚、集结人员和粮称最为重要。初期时,刘邦便显得方向有点抓不稳,虽有进展,但犯的错误明显太多。自从张良加入后,情势大为改变,妥善的规划及真正能累积“实利”,也使刘邦能迅速的进入关中。不过,最成功的应是楚国的战略规划,北征军团摆出硬战姿态,西征军团则以阴柔战术累积实力,夹击关中,刚柔并济,阴阳互补,使讨伐秦国的战争,很快获得最后的胜利。刘邦大传--第五篇 项羽分封第五篇 项羽分封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亩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以生活和生存来讲,人类真正的需要并不多。但由于后天学习到的欲望无穷,且过分去追求这些欲望而不知节制,到最后经常不仅欲望不会因此获得满足,反而产生无尽的焦虑和痛苦,甚至丧失自我。老子这一章节便在向我们警戒欲念杂生的危险。色不过五(红、黄。蓝、白、黑五原色),但过分追来变化,便足以让我们眼花缭乱。音不过五(宫、商、角、羽、徵),但一直穷究其变化,足以令人听觉迟钝。味不过五(酸、甜、苦、辣、咸),但如果变化多端,也会使我们味觉不佳,食物的原味反而丧失了。打猎本是运动,但纵情于追寻鸟兽,必耽误正事而心神迷乱。难得的珍宝本是贵重物,但过分贫心,必伤行坏德,身败名裂。所以体验大“道”的圣人,只求填饱肚子,不求官能享受,去除野心欲望,只愿返朴归真。物质文明追求无穷的进步和发展,精神的空虚便以它能享受作为弥补。官能愈刺激,愈需要要多的物质,精神上也愈空虚,恶性循环之下永无尽止,最后造成两败俱伤、玉石俱焚。大有为、大建设,很可能带来大危险、大破坏,身为领导层的人不得不慎。?”刘邦大传--第一章 约法三章第一章 约法三章这时候最希望项羽开战的是军师范增,他比较项羽坑杀降卒和刘邦约法三章的两个极端行为,便知道大势已去了一半。凭形象,在关中地区刘邦已取得绝对的优势。秦二世三年,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进军灞上,秦王子婴主动向刘邦投降。此时秦二世胡亥已死,而刘邦尚未即帝位,以日后发展来讲,应该算是西楚霸王元年。别人抢金银,萧何守图籍其实,刘邦也想不到秦王子婴会不战而降。意外的惊喜反而使他不知接下来该怎么办,不少将领主张干脆杀了秦王,夺取秦政。刘邦这个人一向主意不多,尤其突来的幸运常会让他反应不过来,因此也比较不会乐昏了头。还好这个人一向不嗜杀,不很顺畅的创业生涯也使他懂得:没有把握的时候最好暂时丢着不去解决。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34
正序
倒序
刘邦大传
刘邦大传-2
刘邦大传-3
刘邦大传-4
刘邦大传-5
刘邦大传-6
刘邦大传-7
刘邦大传-8
刘邦大传-9
刘邦大传-10
刘邦大传-11
刘邦大传-12
刘邦大传-13
刘邦大传-14
刘邦大传-15
刘邦大传-16
刘邦大传-17
刘邦大传-18
刘邦大传-19
刘邦大传-20
刘邦大传-21
刘邦大传-22
刘邦大传-23
刘邦大传-24
刘邦大传-25
刘邦大传-26
刘邦大传-27
刘邦大传-28
刘邦大传-29
刘邦大传-30
刘邦大传-31
刘邦大传-32
刘邦大传-33
刘邦大传-3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刘邦大传
刘邦大传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