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传-13

③ 当时国民党发表的题为《中国共产党共赴国难宣言》。第二节国民党军队是怎样抗战的?一、抗战的准备抗战爆发时,国民党的兵力,陆军步兵有一百八十二个师、四十六个独 立旅,骑兵九个师、六个独立旅,炮兵四个旅、二十个独立团;海军约十一万吨;空军各种飞机共约六百架(战斗飞机仅三百零五架)。这些兵力能用 于第一线作战的只有步兵八十个师、九个独立旅,骑兵九个师,炮兵二个旅、十六个独立团。当时,国民党对日本军力的估计是:兵员四百四十八万一千 人(作战兵员一百九十九万七千人),海军约一百九十余万吨,空军飞机约二千七官架(陆军飞机一千四百八十架,海军飞机一千二百二十架)。在战前,蒋介石是有一定准备的。首先,将全国战场分为五个方面:一 是北正面,包括山东区(淮河阵地、鲁南阵地、鲁西阵地),冀察区(平津张据点、沧保阵地、德石阵地),河南区(豫北阵地、归兰阵地、汴郑阵地、 巩洛阵地),徐海区(海州阵地、运河阵地、徐州阵地、蚌埠阵地、淮阴阵地)。二是晋绥侧面阵地,包括山西区(晋东阵地、晋北阵地),绥远区(绥 东阵地、绥北阵地)。三是东正面,包括江苏区(京沪阵地、南通据点、首都阵地),浙江区(沪杭阵地、宁波阵地、温台据点、京杭间阵地)。四是 南海岸,包括福建区(龙延阵地、闽厦据点),广东区(潮汕据点、雷琼据点、广惠据点)。五是警备区,包括陕甘宁青区,湘鄂赣皖区,广西区,滇 黔区和川康区。其次,1935 年秋,蒋介石命令林蔚文(蒋的老幕僚,时任国民党军委会铨叙厅厅长)拟定一个“国防计划”,主要内容是在郑州、开封、 徐州、海州和京沪杭一带设置防御。在国防工事的构筑上,采取的总方针是:“以首都为中心,逐次向国境线推进,其构筑之方式,系首先完成各阵地之 骨干,以后依经费状况,再行分别缓急,逐渐加强,最后乃将阵地整个编成之。”①具体构筑情况,有的是落实的,有的是空头计划。要求所构筑的工事 是用钢骨水泥,按德俄最新建城教范,内有机关枪掩体、小炮掩体、观测所、掩蔽部等,每个平均约需三千元,对于步兵各种枪炮弹,及百磅以下飞机炸 弹,均能抵抗。当时,在江浙区的五个分区、十六个阵地(京沪分区的淞沪阵地、吴福阵地、锡澄阵地,沪松甬分区的乍平加阵地、海盐嘉兴阵地、乍 澉甬海岸阵地,首都分区的首都城厢及沿江及东南阵地、江西北面阵地、镇江附近阵地、芜湖阵地,江北分区的南通靖江间阵地、淮阴附近阵地、蚌埠 阵地,徐海分区的海州附近阵地、徐州附近阵地、运河阵地)上,计划建造二千六百零六个工事,至 1937 年 2 月,已建成二千二百六十四个工事。在山 东区,鲁东阵地计划建成三十三个工事,至 1937 年 2月均已建成,鲁东阵地 和鲁北阵地拨款给韩复榘(山东省主席)办理构筑工事。在冀察区,由宋哲元、刘峙办理。在晋绥区,拨款交阎锡山、傅作义办理。在河南区的豫北分 区九个阵地(彰河北岸阵地、道滑浚阵地、汲新辉阵地、安阳淇阵地、封延阵地、焦博沁阵地、内黄附近阵地、巩洛阵地和归兰汴阵地)上,计划建造 一千三百五十三个工事,至 1937 年 2 月已建成一千二百七十三个工事。其他三个区(广东区、福建区和广西区)都在计划中,没有具体数字。在具体执 行过程中,蒋介石是把京、沪、杭设置防御作为重点来抓。当时在军委会内① 何应钦:《对五届三中全会军事报告》(1937 年 2 月)。秘密设立一个执行部主持其事,由唐生智负责,南京一线由谷正伦(当时任 南京警备司令)负责,上海一线由张治中(当时任京沪警备司令兼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负责,杭州一线由张发奎负责。前后用了一百几十 万元,由驻军八十七和八十八而师担任构筑任务,到 1937 年春完成了全部工 事。这么大批的工事建造,不仅需要建造工事的材料,而且需要配置一定数 量的在当时认为是先进的武器。这时,蒋介石就同德国拉上关系。1935 年 4月德国政府派遣特使克兰来华求见蒋介石,商谈以货款贸易的方式向国民党 政府出售军火、兵工厂设备和重工业设备的合约,蒋介石欣然允诺,立即授意孔祥熙通过克兰与德国政府经济部沙赫特签订了“中德经济合作”条约。1936 年 2 月 22 日,克兰在国民党政府代表抵德前自柏林发给翁文灏(当时 国民党资源委员会秘书长)一份电报,表示:“2、代表团之特种委托①当尽现有存量应予供应。3、翁秘书长一切委托,已由国防部交付国立机关遵 办,务于最短期内实施完备,以资供应。又敝方所供器械自以最新最优者为标准。4、承示钨砂样品 200 斤,伫候到达,关于三月间允赐敝方钨砂、农产 一节,敝国防部及民食部谨致感之忱。5、中德合作必由平等信义亲善途径以求实现,对于此点务恳蒋委员长赐予确信,敝方自应使委座满意。”② 国民党代表抵德后,在柏林签订了一亿金马克的信用借款合同,规定国民党政府可以在一亿马克的限度内,向德国购买军火,兵工及重工业设备。抗战爆发后,1937 年 8 月 12 日,国民党最高国防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 决定了抗战大计,推蒋介石为陆海空军大元师,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27 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决议授权蒋介石组织大本营,行使陆海 空军最高统帅权,以统一指挥各个政党。当时蒋介石认为中国没有正式对日宣战①,不必另立名目,即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于是将军委会扩 大编制,设秘书厅和六个部,分掌军令、军政、经济、政略、宣传、组训等 事宜。20日,军委会统筹全盘战局,划河北豫北、晋察绥、苏南浙江、闽粤、 山东淮北为第一至第五战区,策定了作战指导方针为:“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划注意确保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 敌,力保松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限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②南京失守后,1938 年春,正式打出蒋介石为陆海空军最高统帅的旗号, 同时在军委会内设参谋总长,由何应钦任之,“作为委员长之幕僚长,指导本会所属各部会厅,襄助委员长处理本会一切业务”③。在军委会内将原来的 六个部改制为军令、军政、军训和政治四个部。其具体职责,军令部“设总务厅及第一第二两厅,掌理左列事务:一、国防建设,地方绥靖,及海陆空 军之动员作战。二、后方勤务之筹划运用。三、情报,及国际政情之搜集整理。四、参谋人员,陆军大学,测量总局,及驻外武官之统辖与运用。”军 政部“设总务厅及军务,军需,兵工,军医等署,掌理左列事项。一、陆海军之建设改进,人马之维持补充,交通通讯之整理,及全国总动员之筹划。① 所谓“特种委托”就是指向德国购买军火。② 国民党政府财政部档案(3)470,转引自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三)第 714 页。① 中国正式对日宣战是 1941 年 12 月 9 日。② 《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上册)第 388 页。③ 《修正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1938 年 1 月 17 日的公布)。二、陆海军军费粮食被服装具营膳及其他军需品之筹办分配,场厂仓库之建 设管理,及民间有关工业资源之利用。三、军械弹药之筹办分配。四、陆海军之卫生保健,及卫生机关之筹划运用。”军训部”设总务厅及第一第二两 厅,掌理左列事项。一、陆海军之训练整理,及陆海空军之校阅。二、军事学校之建设改进。”政治部“设总务厅,秘书厅,第一,第二,第三厅,指 导委员会及设计技术两委员会,掌理左列事务。一、陆海空军之政治训练。二、国民军事训练。三、战场服务,及民众之组织与宣传。”①这个时候,蒋 介石还将部队的战争序列重新作了调整与部署。当时统计,全国总兵力有二百一十个步兵师,三十五个步兵旅,十一个骑兵师,六个骑兵旅,十八个炮 兵团,八个炮兵营,其他特种部队在外。将这些部队分为十一个部分,即:第一战区,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司令长官程潜,下辖商震的第二十集团军 和宋哲元的第一集团军,共有二十五个步兵师,两个步兵旅,两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在外。第二战区,作战地区山西方面,司令长官阎锡山,下辖 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的部队、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的部队及朱德的第十八集团军,共有二十七个步兵师,三个步兵旅,三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 在外。第三战区,作战地区苏浙方面,司令长官顾祝同,下辖刘建绪的第十集团军、罗卓英的第十九集团军、唐式遵的第二十三集团军、潘文华的第二 十八集团军及叶挺的新编第四军、周志群的独立第六旅、黄绍竑的游击总司令,共有二十四个步兵师,六个步兵旅,其他特种部队及游击部队在外。第 四战区,作战地区两广方面,司令长官由何应钦兼,下辖余汉谋的第十二集团军的九个步兵师,两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要塞守备部队在外。第五战区, 作战地区津浦线,司令长官李宗仁,下辖于学忠的第三集团军、李品仙的第十一集团军、廖磊的第二十一集团军、邓锡侯的第二十二集团军、顾祝同的 第二十四集团军、庞炳勋的第三军团、杨森的第二十七集团军、张自忠的第五十九军及海军陆战队,共有二十七个步兵师,三个步兵旅,其他特种部队 在外。第八战区,作战地区甘宁青方面,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副司令长官朱绍良,下辖马鸿逵的第十七集团军、孔令恂的第八十军、马步芳的第八十 二军、马步青的骑五军、杨德亮的一百九十一师及马占山的挺进军,共有五个步兵师,四个步兵旅,五个骑兵师,四个骑兵旅,其他特种部队在外。除 了以上六个战区(即一、二、三、四、五、八)外,在武汉设卫戍总司令部,由陈诚任总司令,下辖李延年的第二军、周礨的第七十五军、卢汉的第六十 军、霍揆彰的第五十四军、吴良琛的第十三师、郭忏的一百八十五师、彭位仁的第七十七师、刘复基的第四十九军及刘兴江防部队,共有十四个步兵师, 一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江防守备部队在外;在西安设行营,由蒋鼎文任主任,下辖毛炳文的第十一军团、胡宗南的第十七军团、樊松甫的第四十六军、 孙蔚如的第三十八军、邓宝珊的第二十一军团、暂编骑兵第一师(直属)和骑六军(直属),共有十二个步兵师,四个步兵旅,三个骑兵师,其他特种 部队在外;在福建设闽绥靖公署,由陈仪任主任,共有两个步兵师,四个步兵旅,其他特种部队在外。此外,在军委会下直辖的有汤恩伯的第二十军团、 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徐源泉的第二十六集团军、张发奎的第八集团军,共有十七个步兵师。还有,在后方整训的有二十六个步兵师,未经调动的十四 个步兵师,七个步兵旅。① 《修正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1938 年 1 月 17 日公布)。二、比较努力的抗战从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到 1938 年 10 月武汉失守这一年多时间里,蒋介石抗战的状态,毛泽东在后来曾作了高度的概括,他说:在这一时 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在这个时期内,日本侵略者的大举进攻和全国人民民族义愤的高涨,使得国民党政府政策的重点还放在 反对日本侵略者身上,这就比较顺利地形成了全国军民抗日战争的高潮,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①蒋介石将这一年多时间的抗战作为第一期, 又分为三个阶段,从卢沟桥事变到南京失守为第一阶段,从南京失守到徐州失守为第二阶段,从徐州失守到武汉失守为第三阶段②。对这第一期的抗战概 貌,陈诚曾作了这样的叙述:“第一期之作战,为我抗战最困难之时期,敌挟其优势军备,图以‘速战速决’之战略,行连续不断之攻击,以歼灭我野 战军,夺取战略要地,迫我屈服,我在持久战方针指导下,必须阻止敌之攻势,消耗敌力,且保持我之主力。敌对敌之大攻势,仅能作战略上守势,与 战术上攻势,以消耗打击敌之战力,而求以空间换时间。同时以我装备关系,不能在华北平原行决战,因此在华北方面,沿津浦、平汉、平绥、同蒲、各 铁道交通要点,行纵深配备,多线设防,以主力毅然使用于淞沪方面,因上海乃我经济重心,中外观赡所系,故我不惜任何牺牲,予以强韧作战,双方 作战重心,乃由华北移至华中;相持三月以上,使我长江下游工厂物资,得以内运,国际观感,就为之一新,所获政略上之成效尤伟。此役强韧之作战, 大出敌作战指导预想之外。以战略观点言,敌拥有便利之海洋交通,易于发挥陆海空联合之威力,我则后方交通未辟,集中迟缓,本难发挥优势,而欲 与敌在上海行阵地战,似非得计;然就全国地形言,如当时在黄河流域与敌作战,殊不若在长江流域,利用湖沼山地,较为有利也。由此战役演成之结 果,使敌被我诱引,不得不逐次被动增援,而形成上海敌我主力三个月之激战,使在华之敌军,不能任意行动,造成华北有利之形势,尤其使山西之我 军,有准备之余裕,结果在山西之敌军,始终不能西越黄河一步,此实为我战略上最大之成功。”他又说:“淞沪会战后,敌乘势迫南京,并以一部迂 回芜湖,我为改变不利态势,乃以离心退却,诱敌北上,至三月间,演成徐州会战,敌以南北夹击之姿态,被我由合肥方面之威胁,阻止南路敌之暴进, 乃对北路之敌,造成台儿庄大捷。其后,敌图遮断陇海路,经力图挽回,掩护大军撤退,旋敌被阻于河汛,乃改变其作战轴线,转由长江两岸溯攻武汉, 复鏖战五月之久,使我争取有利时间,而转入第二期作战。”①从卢沟桥事变到南京失守这一阶段,在北战场有四路战斗,在东战场有 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在北战场的四路战斗是这样的: 第一路是平津战斗、保定战斗和石家庄战斗。7 月 16 日之后日军用五个师团、十万兵力攻击平津,蒋介石曾命令宋哲元所部之二十九军就地抵抗,①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第 938 页。② 蒋介石在 1938 年 11 月的南岳军事会议上认为将第一期抗战分为三个阶段。“这种说法都不适当,应即 改正”。① 陈诚:《八年抗战经过概要》。在 7 月 25 日、26 日、27 日,宋部在北平近郊与敌作殊死战,“终因准备未 周,处处陷于被动,迄至 8 月 4日,北平失守。天津经保安队奋勇抗战,予 敌以巨大之创伤,卒以众寡不敌,亦陷敌手”②。平津失守后,1937 年 8 月 8日,蒋介石在南京发表了《告抗战全军将士书》,认为:“此次日军大举入 寇,卑劣诈骗,巧取我平津,焚烧杀掠,蹂躏我同胞,天津化为灰烬,北平沦为倭巢,此诚我民族莫大之奇耻,亦中国历史未有之巨变。”向全军将士 提出五点要求:第一,“要确立牺牲到底的决心”;第二,“须确立最后胜利之自信”;第三,“须运用智能机动应付”;第四,“须军民团结亲爱精 诚”;第五,“须坚守阵地有进无退”。8 月中旬,日军沿平津线进攻涿州、保定,蒋介石命令第二集团军刘峙所部固守。18 日,日军进迫涿州城厢。“我 军自涿州南撤后,即准备保定附近之会战。我刘总司令命令第五十二军,加强新安漕河头满城之既设阵地工事,拒敌南下,惟因正面过广,以三个师之 兵力占领超过七十公里之地,以致部队收容未毕,敌即跟踪追至。九月廿日,徐水东西一线之前进阵地被突破,二十一日敌攻击我白洋淀至满城间之主阵 地,翌午阵线完全被敌突破,各部队被迫后撤,九月二十四日,保定遂陷于敌手”①。日军攻占保定后,遂企图一举侵占石家庄,由土肥原率领三个师团 南下,占领定县后分三路渡过滹沱河,以主力由正定沿平汉路进攻正面,以一部向正太线威胁左翼,另以一部攻击右翼。“我军固阵容未整,终至不抵 抗而于十月十日退出石家庄”②。第二路是南口战斗、张家口战斗和平型关战斗。平津失守后,日军沿平 绥线进攻南口,蒋介石调汤恩伯指挥的第十三军两个师扼守南口,调高桂滋指挥的第十七军两个师守赤城——延庆——怀来之线,“与敌鏖战旬日,给 敌以甚大之打击”,并令原驻石家庄卫立煌之一部驰往南口增援,在途中与日军接触,“因道路崎岖,前进迟滞,汤军右翼被敌突破,南口遂于八月二 十五日失守”。南口失守前,蒋介石在 8 月 18 日在南京发表了《告抗战全军将士第二书》,表示:“我们为痛惩侵略者的野心,为确保国家的生存,为 争取民族的自由,为拯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这一次决心要发动全国一致的抗战,要与倭寇拼战到底,直到我们获得最后胜利为止!”同时提出了“抗倭 战术”十二条,要求全体将土“精密研究,加紧习练,确切实施,一致做到,来发扬我们革命军百战百姓强大无敌的威力,达到抗战御侮救亡复兴的目 的”。就在这份第二书中,蒋介石对当时的日军进犯的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他认为:日军“表面上西攻南口,东打静海,南下平汉路威胁,北向察 绥增兵,全是虚张声势,充分表现他手忙脚乱而已!他举国现在已陷于进退维谷的地位!敌人的战略政略和战术既多失败,就是我们战略政略战术无形 胜利;这个失败,就是他整个侵略计划最后失败的地点!我们这个胜利,就是全国抗战图存最后的根据!”南口失守后,日军会攻张家口。张家口驻守 的是刘汝明部第十七军,原拟协同傅作义军(第十三军)会击张北,“乃因连络不确,行动未合机宜,敌遂分头南下,进攻张垣,刘军退守口外,傅军 退守柴沟堡,兵力呈分离态势,张垣于八月二十七日又陷敌手”①。南口、张② 何应钦:《对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军事报告》(1938 年 3 月)。① 何应钦:《对全国临时代表大会军事报告》(1938 年 3 月)。② 何应钦:《对全国临时代表大会军事报告》(1938 年 3 月)。① 何应钦:《八年抗战的经过》。家口失守后,日军向大同方向前进,并在大同得手后即猛攻平型关,蒋介石 为了确保晋北要地,就集中了晋军的十多个师,布防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努力抗战,“卒因繁峙陷落,后路截断,遂于九月三十日夜向五台山、 代县一线转进”②。第三路是姚官屯战斗和德州战斗。天津失守后,日军企图压迫津浦沿线 的国民党军队退入山东境内,解其平汉线深入的威胁。9 月 21 日,日军一个师团向姚官屯攻击,蒋介石命令庞炳勋军队抵抗,激战四昼夜,“斩获虽众, 但因与正面友军无连系,乃沿铁路东侧向南转进”③。10 月 3 日,日军攻击德州,国民党守城的一个团“几全团殉国”。第四路是忻口会战。这是当时北战场上规模最大,作战时间最长、敌我 伤亡均重的一次极其激烈的战役。10 月初,日军以一部向五台山警戒,主力企图直下太原,解决华北战局。蒋介石命令卫立煌统率第十四集团军四个半 师星夜向太原以北集中,并以晋军守崞县、原平。10 月 8 日,崞县、原平相继失守。13 日,日军以五万兵力,以中央突破方法攻击忻口。卫立煌部立即 以忻口附近为阵地轴心,会合晋军,区分三个兵团,以李默庵为左翼兵团、王靖国为中央兵团④、刘茂恩为右翼兵团。会战 13 日打响,一直打到 18 日。17 日,蒋介石分别给卫立煌、何柱国发了三个密电,说:“忻口会战关系至 大,望督励所部一举歼敌为盼。”“望抗战到底,以竟全功。”“希激励官兵努力奋斗。”这一仗“歼敌三四万人,造成华北各战斗中最有利之战局, 郝军长梦龄,刘师长家麒,均于是役殉国,我朱德部在敌后方袭击,迭次与敌重创”①。10 月 24 日,蒋介石对忻口阵亡郝、刘两将军发表祭文。11 月 2日,鉴于“晋东不利之影响,背后联络线有被敌截断之虞”②,自动向太原附 近转进。9 日,又因“晋北军掩护不确实,未能立足,而晋东军溃乱不堪,各部纷纷渡河西退”③,于是太原失守。太原失守以后,何应钦在国民党临时 全国代表大会的军事报告中对当时的军事形势作了这样的分析:“敌于进占太原后,以晋南山地交通不便,加急遽前进,非特无休养整顿之余暇,且因 后方连络线过长,感有不安之处,同时其主力正在攻略南京,华北兵力亦感不敷,故仅进至太谷、平遥、汾阳之线,即行停止,而转用兵力。我军因久 经战斗,急待集结整理,乃划定防守及整顿地域,以行整顿补充。”在东线的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是这样的: 淞沪一带是国民党政府首都的门户,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全面展开的标志。战前,蒋介石对淞沪一带已作了局部性的防御措施,不象 1932 年“一二 八”事变发生后那样,下关日舰一声炮响,国民党只得迁都洛阳。当时在京沪杭地区,自江阴至无锡一线和苏州至常熟至福山一线以及乍浦至嘉兴一 线,都构成钢骨水泥的重机枪巢作为阵地骨干,以便战时用战壕沟通。同时,有三个教导师(王敬久的八十七师、孙元良的八十八师和宋希濂的三十六师)② 何应钦:《对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军事报告》(1938 年 3 月)。③ 何应钦:《对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军事报告》(1938 年 3 月)。④ 中央兵团最初是郝梦龄的第九军,后因郝阵亡,又加该军伤亡殆尽,乃调往后方整理,于是忻口正面的 中央兵团改由王靖国任指挥官。① 何应钦:《对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军事报告》。② 何应钦:《对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军事报告》。③ 何应钦:《对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军事报告》。分别驻在常熟、江阴、无锡、苏州一带。在上海,根据张治中的建议,抽调 陆军部队化装为上海保安队进驻市区。1937 年 7 月 13日,蒋介石密令:“(1) 京沪区着令张治中迅即前往负全责。(2)虬江码头不必破坏。(3)沪市保安总团及警察总队准由军政部补充弹药。(4)前预定开沪之钟松旅一团应从 速开至近便地点。”7 月 14 日,俞鸿烈给蒋介石的密电中,报告了上海设防情况:“窃查沪市国防工事系秉承中央派员指示,按照地区形势分别缓急分 期举办,所有现在主力部队驻扎区域之四郊据点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由军委会派员接收在案。市中心区部分已令饬赶办。其计划系利用本市政府十周 纪念之时建筑纪念门七处,均附设机关枪或小炮掩体,并建筑警察派出所及守望亭各一处,内亦附设掩体,一面将市中心区警察分局设法加添,并在虬 江上游过闸,以节制水位。所有地点图及说明书赤经谨军委会核示。”蒋介石还密令张治中在苏州须部署,并准备在江阴封锁长江,命令三个教导师及 重炮兵两个团(一团是 10cm 的加农炮、一团是 15cm 榴弹炮)向上海推进。张治中的司令部也移到南翔指挥。“八一三”淞沪会战一打响,双方都在增 兵。日军增至十个师团和海军陆战队,不下三十万人,大炮三百多门,战车两百辆,飞机二百架,兵舰数十艘,“战斗力之强,火力之旺,一时无两”。 国民党先后投入的兵力达五十余师、七十万人,9 月 21 日,蒋介石将淞沪前线的部队作了调整部署,构成了新的战斗序列:司令长官蒋介石兼,副司令 长官顾祝同,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下辖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张兼)、第十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中央军总司令朱绍良,下辖第九集团军(总司令 朱兼)、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左翼军总司令陈诚,下辖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薛岳)、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和直辖部队九个师。 在战斗中,将士们打得十分勇敢,每小时的死伤数以千计,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和日军争夺一村一镇,往往日军白 天攻占,晚上又为国民党军队夺回来,双方伤亡重大。国民党军队主力各师都补充了四五次,后方各省的保安团整团整团地补充上去,原有下级军官和 士兵伤亡达三分之二,旅团长伤亡也达半数。整个会战的情况,何应钦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军事报告中说:“自虹桥飞机场事件发生后,敌之 海军陆战队约六千人在淞沪一带藉端启衅,我第九集团军为应付事变计,陆续向该处集结,至八月十三日战争即告揭幕,我第九集团军以扫荡上海敌根 据地之目的,实行攻势作战,已迫近汇山码头,因敌之工事坚固,未奏全功,八月二十二日晚,敌增援部队于川沙、狮子林、宝山同时登陆,当时我第十 五集团军亦已赶到,虽数度攻击,惟以敌海军炮与陆空军协同容易,火力过猛,致未奏效,罗店于八月廿九日被陷,至九月十七日我全线撤退至北站、 江湾、庙行、朝王庙、罗店西南双草墩之线,而我扫荡上海敌军之计划,至此乃告失败。”“九月中旬,已到淞沪之敌军,所有第一、第三、第十一师 团及第六、第八、第十六师团之各一部,共约十万人,炮大小三百余门,战车二百余辆,飞机二百余架,与我第九、第十五、第十九三个集团军对峙于 北站、刘行、施相公庙、刘河之线,展开激烈之阵地战,至廿九日,我七十七师万桥阵地被突破,始撤至蕴藻浜南岸。自十月七日至廿二日,敌之第三 师团、第九师团主力,企图由蕴藻浜攻取大场、南翔,与我激战至烈,其间我曾以桂军四师及第六十六军第九十八师转移攻势,拟图恢复阵地,但因当 时适遭遇敌人主力向我进攻,致未能收效,至二十二日退守大场、走马塘,而立脚未稳,二十五日又被突破,二十六日全线撤守苏州河,敌为根本瓦解我淞沪阵地,以其第六师团、第十八师团于十一月五日由全公亭金山咀登陆, 斯时虽令第六十二师、第四十五独立旅,由浦东向该敌前进攻击,因行动迟缓,不能如期实施,松江、枫泾于十一月九日同时被陷,我苏州河南岸部队 侧背感受威胁,不得已全线总退却。”淞沪会战一打响,蒋介石亲自电令调 兵遣将。8 月15 日,蒋介石密电何应钦(军政部长):“(1)第 36 师归张 司令官指挥,下车地点由张司令官指定,径令遵照,但希望仍控置之。(2) 第 18军应以一师开苏州附近,担任吴福阵地线,工事加强,尤应尽先加强道 路附近工事,并对敌戒备,以一师分驻南京、镇江,以一师分驻滁州、浦口。仰即遵照具报为要。”18 日,蒋介石密电程潜(军委会参谋本部参谋总长), 任命陈诚为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27 日,蒋介石密电冯玉样(军委会副委员长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陈诚(第十五 集团军总司令):“(一)第 111 师着归第三战区指挥。(二)该师应于海门、南通等处严加守备,绝对阻止敌之登陆。主力驻南通,于启东派必要之 一部。如敌来犯,虽战至一兵一卒,不许撤退。除分令外,特电遵照。”27日,蒋介石又密电冯玉样:“按现在情况,第三战区各分区部队区分应重新 调整:于浙江方面区分为浙东区、杭州湾北岸区,江苏方面区分为淞沪区、江防区。请始令规定,以一指挥事权。等情。现已增加之第 51 师、第 58 师、 第 60 师、第 6师皆归第三战区指挥。着由该司令长官酌即变更呈报备案可 也。”会战打到 10 月中旬,国民党军撤至大场一带后,“我军己成强弩之末,急待后撤。然委员长意气用事,严申命令,有敢擅自撤退的,军法从事”①。10 月 29 日,蒋介石亲赴淞沪前线,由苏州乘火车到了南翔附近,同来的有 白崇禧、顾祝同等人,随即召集第三战区师长以上的军事会议。开始半小时的时间,蒋介石听取了几个高级指挥官的战况报告,接着蒋介石作了长篇训 话。首先,他概括了“八一三”以来敌我双方作战的经过和国际间的一些反应,并对前线官兵的英勇作战作了一些表扬和鼓励。他说:“上海的战事, 自开始迄今,将近三月,各位统率所部,努力抵抗,不惜以壮烈的牺牲,给倭寇以绝大的打击,此种为主义为国家拼死抗战的精神,已经充分地表现出 来了!一般外人看见中国军队装备欠缺,武器不良,以为一旦对日作战,必不能抵御侵略。这一回我们淞沪各军经两月半的抗战,左翼仍能维持原有阵 地,右翼阵地亦按计划只作战略上的移动,这种奋勇超绝的战绩表现出来,无论中外人士,对于中国军队,不仅改变了从来轻视的心理,而且都不能不 表示非常的赞叹和钦佩。英美各报且赞扬我军队已因沪战之英勇,与此次有秩序之转移阵地,安全退却,证明中国军队已建立其国军基础于从来所未有 的历史之上云。两个半月以来,我们虽然没有得到大的胜仗,但在我们预定的消耗战和持久战的策略之下,已使敌人受到意外大的打击,在精神上我们 实在已打败了举世共弃的倭寇!”其次,他向与会高级将领提出了今后作战应注意的六个要点,即:第一,要严密纵深配备,强固阵地工事;第二,各 级官长应身先士卒,与部属共患难同生死;第三,对于部队经理卫生应注意改良;第四,对于伤兵管理与死伤抚恤应设法改进;第五,应绝对服从命令, 并应尽心研究,务求贯彻;第六,要不怕阵地毁灭,不怕牺牲一切,时时须存最后必胜之心,时时须作转败为胜之计,要以精神胜过物质,坚持到底, 至死不屈,使敌人虽胜亦败,则我军最后必胜。最后,他把希望寄托于国际① 《李宗仁回亿录》(下)第 697 页。出面干涉日本的侵略行为。他说:“现在各国之同情我们,赞助我们,这就 是我们官兵两月半以来抗战牺牲的结果。目前九国公约会议即将召开,倭寇显已成为举世所共弃的国家了!如果我们再能坚持三四个月,则我们军民的 精神愈益发扬,我们国家的地位愈益提高,国际对我们的同情,愈益深切,而倭寇武力的破绽和其野蛮残酷的暴行愈益表露于世,则国际形势的转变, 将更不利于敌人!”会战打到 11 月初,国民党军队实在无法坚持,“白崇禧因常在前线视察,深知敌我战斗力的悬殊,乃于十一月初建议委员长下今后 撤,蒋先生坚持不允,前线官兵又苦撑两三日,实在疲惫不堪,白崇禧再度献言撤退,蒋仍不允。全线又勉强支持一二日,时我军阵容已乱,白氏知事 急,乃向委员长报告说,前线指挥官已无法掌握部队,委员长不叫撤退也不行了,因为事实上前线已‘溃了’!”①11 月 8 日,第三战区总部颁布了转 移命令,9 日早晨,淞沪前线部队分两路撤退,一路向南京方面撤,一路向杭州方面撤。这一天,戴笠给蒋介石的密电中说:“(一)敌自以重兵在金 山卫、柘林等处登陆,直趋浦江上游后,浦东及沪西我军侧背受敌。浦东我62 师等部一再围击无效,自齐日起浦东遂陷于极混乱之状态中,居民争先逃 避。现南汇以北仅有我别动队一部分散伏活动及少数之保卫团警察驻留,至正规军队,均已撤退。(二)浏河至江桥镇之线,敌团积极南攻,日来无激 战。惟江桥正面之敌,于今日拂晓藉飞机战车之掩护猛烈冲击。我军因故炮火猛烈,无法增援。并因右翼之北新泾、姚家宅一带守军奉命撤退,致江桥 以东各据点遂亦沦陷。但截止令月十六时止,江桥镇仍在我军手中。(三)沿苏州河线,我军因受金山卫登陆之敌威胁,齐晚十二时奉命向青浦撒退。 又:江桥镇至钱家弄一线,我 105 师亦有后撤准备,今晨八时,敌先头部队已沿中山路进至虹桥路之杨家楼。午间并有敌千余进抵徐家汇。傍晚枫林桥 附近我发现敌踪。现沪青、沪松路均不能通行。京沪、沪杭交通均已断绝。”在这次撤退中,确实是溃不成军。吴福线(苏州至福山)和锡澄线(无锡至 江阴)原有国防工事阵地大兵团在仓促中后退的时候,兵站、交通、通讯人员都失去联络,没有阵地与工事图参考,也无人指示,无锁匙开门。这两条 国防阵线就根本没有利用。“三百几十个机关枪阵地,能用的还不到三分之一”②。李宗仁在回忆中说:“各军仓皇后撤,加以敌机日夜轰炸,人马践踏, 秩序大乱。大军数十万竟超过钢筋水泥所建的苏嘉国防线阵地而不能停足。阵地上虽有坚固的堡垒,退兵因一时找不到钥匙,不得其门而入,竟一一放 弃,溃退之惨,一言难尽。”邹作华自常州给蒋介石的密电中也说:“此次转进,我步兵各部因苦战多日,殊为纷乱,军心不固,能否确实占领既设阵 地,殊难逆料。”当时九国公约会议正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蒋介石命令部队从淞沪前线向东西两路撤退后,于 11 月 11 日给九国公约会议致电 说:“中国军队自上海撤退,乃战略关系,且为长期抗战之计,中国主权若一日受威胁,则中国军队即当赓续抗战一日。”又说:“吾人为长期抗战起 见,已将军队自上海租界毗连区域撤退,此乃战略上必要之举,吾国政府与国民务当抗战到底,咸已具有决心,暴敌实无以动摇之。至以九国公约而论。 吾人无论如何必当信守不渝,而对各签字国觅获公平解决方案之努力,我深信其不致掷诸虚牝也。”淞沪战争虽然没有如蒋介石所愿,能引起国际对日① 《李宗仁回忆录》(下)第 698 页。②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本侵华的干涉,但它毕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它争取了三个月的时间, 使得长江下游的工厂和物资有了内迁的时间,“国际观感一新”。其次,它使得在华的日军不能任意行动。日军从华北抽调了两个半师团增援上海作 战,造成了中国军队在华北的有利形势,尤其使山西有了准备的时间。第三,它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据日本陆军省于 11 月初宣布,自“八一三”至 10 月底,日军在上海战场上死伤达四万多人。上海失守后,日军跟踪追击,不出数周,便由东、西两面进迫京畿,将 南京合围。南京的防守问题,提到蒋介石的议事日程上来了。1937 年 11 月中旬,蒋介石连续召开了三次高级幕僚会议,参加的有何应钦、白崇禧、徐 永昌、刘斐、唐生智、谷正伦等,商议此事。与会者认为:第一,南京在长江湾曲部内,地形上背水,从水上可由江面用海军封锁和炮击南京,从陆上 也可由 343 芜湖截断我后方交通线,然后以海陆空协同攻击,则南京将处于立体包围的形势下,守是守不住的。第二,南京是首都,又是孙中山的陵墓 所在,是“国际观瞻”所系,不能不守。第三,怎么个守法呢?有二个意见,一是主张只用象征性的防守,作适当抵抗之后就主动地撤退;一是主张死守,“如果放弃,将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第四,谁负责守有京呢?会议上开 始没有一个人作声,最后唐生智打破了一时的沉寂,对蒋介石坚决地说:“委员长,若没有别人负责,我愿意勉为其难,我一定坚决死守,与南京城共存 亡!”蒋介石马上说:“很好,就由孟萧负责。”1937 年 11 月 19 日,蒋介石以手令特派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为副司令长官。庸 生智负责守南京是怎么定下来的呢?这果然与会上唐生智主张死守的态度有关,但蒋介石找过唐生智,说:“关于守南京的问题,要就是我留下,要就 是你留下。”很显然,这是逼唐生智表态。唐马上回答说:“你怎么能够留下呢?与其是你,不如是我吧。”唐生智抱着“临危不乱,临难不苟”的态 度,承担了指挥南京保卫战的重任。唐生智决定的南京城防计划是:“一、利用雨花台、天堡城、红山及幕府山已完成的骨干工事编成核心的阵地。二、 命要塞用全力掩护长江的封锁线,并协同核心的守备队战斗。三、各守备部队须作物资及械弹上准备,都要有独立作战的能力。”①参加保卫南京的部队, 开始只有五个师,后又增加了三个军,总共十一万人。唐生智为了表示破釜沉舟、背城借一的必死决心,要交通部长俞飞鹏把下关到浦口的渡轮撤退, 以后又禁止任何部队和军人从下关渡江,并通知在浦口的部队,凡由南京向北岸渡江的任何部队或军人,都得制止,如有不听他们的制止者,可以开枪 射击。1937 年 12 月初,日军以第六、第九、第十二师及第五师团的第九旅团, 分向南京进迫。12 月 4 日,日军以主力沿京芜路,一鄙沿京杭路,各出现在秣陵关及句容附近,是晚两地均失守。7 日,日军开始向南京外围的主要阵 地总攻击,国民党军队进行奋勇抵抗。这一天早晨,蒋介石才离开南京飞往江西。在南京时,他曾于 12 月 4 日晚到铁道部南京卫成长官部所在地召集师 长以上的高级将领开会,给大家鼓气说:“守南京可以牵制敌人兵力,而使其他部队得有喘息和整补的机会。”同时,他表示要亲率云南部队的三个师 从皖南方面来解南京之围。直到离开南京的前夕,蒋介石还与宋美龄一道到唐生智家看望,对唐说:“孟萧兄,你身体还没有恢复,有劳你守南京,我① 《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上册)第 399 页。很难过。”为什么蒋介石在国民党政府已于 11 月 20 日正式宣布迁到重庆办 公的情况下还迟迟不离开南京呢?当时他是等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来见,想让德国在中日之间进行调停,争取一些时间把部队整顿充实一下。正是在陶 德曼进行调停的过程中,8 日,日军开始进攻南京的复廓阵地。9 日,日军攻光华门,日军飞机向城内投散日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给唐生智的“投降劝告书” 限于 12 月 10 日正午答复,否则就开始攻城。①10 日,日军开始大规模的攻城,战斗十分激烈。日军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这时, 唐生智奉军委会电令:“如情况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于是,唐生智就召集各军师长确定了撤退计划,并下达命令:“保 卫军决于本(12 日)晚冲破当面之敌,向浙赣边区转移。”在撤退时虽有宋希濂的三十六师压阵,但撤退的大队人马均沿中山路拥向下关抢先渡江,秩 序混乱达于极点。“撤退时毫无计划(计划当然是有的,12 日的撤退会议只有二十分钟,长官部参谋长周碞以印好了的命令发给每人一份,问题是各部 均不遵令突围),任由官兵乱窜,各自逃生。少数勇敢部队不知究竟,误认友军畏缩,擅自撤退,竟在城楼上架起机枪,扫射溃窜出城的友军,率至自 相残杀,死伤枕藉,惨烈之至。”①13 日,南京失守。这一天,蒋介石发表了《为我军退出南京宣言》说:“国军退出南京,绝不致影响我政府始终一贯抵抗日本侵略原定的国 策,其惟一意义,实只加强全国一致继续抗战之决心。盖政府所在地既已他迁,南京在政治上军事上皆无重要性可言。予作战计划,本定于敌军炮火过 烈,使我军作无谓牺牲过甚之时,将阵线向后转移;今已本此计划,令南京驻军退守其他阵地,继续抗战。”从南京失守到徐州失守这一阶段,在北战场有津浦路南北两段的战斗、 台儿庄战斗和平汉沿线、晋南的战斗,在东战场有杭州及杭富附近和芜湖湾 址附近的战斗。在北战场上发生的战斗情况是这样的: 津浦路南北两段的战斗。京沪战事一结束,津浦线就成为日军攻击的次一目标,因日军在京沪线得手后,必定要打通津浦线以清除右侧面的威胁, 然后才可西进。“我如果在津浦线将敌人拖住数月,使武汉后方有充分时间重新部署,则我们抗战还可以继续,与敌人作长期的纠缠,以待国际局势的 转变,如我军在津浦线上抵抗迅速瓦解,则敌人一举可下武汉,囊括中原,使我方无喘息机会,则抗战前途便不堪设想了”②。当时,津浦路北段的仗是 韩复榘指挥的,打得比较糟糕。南京失守后,日军渡江北进,北段日军企图与津浦路南段之敌相呼应,进占山东,打通津浦路。1937 年 12 月 23 日,日 军以一部在济阳、青城间渡河,与韩复榘的第三集团军第二十师激战,延安镇、归城镇相继失守,韩复榘于 24 日晚离开济南赴泰安,留第二十师固守济 南。25 日,日军进占周村,26、27 两日分向淮县、博山进逼,27日晨济南 失守,日军复由博山、莱芜抄袭泰安,韩部遂向大汶口、泗水、宁阳之线撤 退。31 日,泰安失守。193s 年二月 2 日,韩复榘又放弃大汶口,5日济宁失① 日军在 12 月 7 日通告的《攻占南京城的要领》中说:“在南京守城司令官或市政府当局尚留在市内的情 况下,设法劝告其开城以和平方式入城。”① 《李宗仁回忆录》(下)第 701 页。② 《李宗仁回忆录》(下)第 708 页。守。李宗仁在回忆中说:“我于徐州得报后,即严令韩复榘循津浦线后掀, 设险防守。无亲韩氏不听命令,竟率所部两军,舍弃津浦路,向鲁西撤退,且不向我报告,以致我方津浦路正面,大问洞开。”①当时,韩复榘将部队撤 至运河西岸,仅以一部沿河扼守,主力退集于曹县、城武、单县等处。在这种军事态势下,1938 年 1 月 10 日和 11 日两天,蒋介石在开封召开了第一和第五两个战区团长以上的军事会议,研究新的战略任务。蒋介石在会上明确 提出:“我军的战略是什么呢?简单明了的讲起来,就是东面我们要保持津浦路,北面要保持道清路,来巩固武汉核心的基础。大家知道,自从上海南 京失守,我们唯一的政治外交经济的中心,就在武汉。武汉决不容再失了,我们要维持国家的命脉,就一定要死守武汉,巩固武汉。但是我们要巩固武 汉,就要东守津浦,北守道清。如果津浦道清两路失守,武汉就失了屏障;屏障失了,武汉就受威胁!所以津浦道清两路,我们无论如何要抵死固守, 决不容敌人进犯。”如何才能够巩固这两条道路呢?蒋介石又指出,“一定不好呆守不动,坐以待敌。必须积极动作,对威胁我们的敌人,争取攻势; 必须严密监视敌人,时刻保持主动地位,来攻击敌人;尤须尽心研究,想出各种有效的方法,准备各种可能的制敌的方案,千方百计,来打击敌人!特 别是在精神上,要设法鼓励士气,加强攻敌的决心,或从正面冒死突进,或由侧面绕道截击,或迂回包抄围攻歼灭,或纵兵深入断敌归路。因为我们部 队多,兵力大,就可以四面八方,同时发挥我们主动的攻击精神,配合各种有效的战术,先发制人,攻守自如,陷敌人于被动,使他顾此失彼,应付不 暇。如此我们才能够固守,才能够藉津浦道清两路,来屏障武汉。武汉重心不致动摇,国家民族才有保障,这就是我们的战略。”为了完成这个战略任 务,蒋介石在会上作长篇讲话。首先,蒋介石一再痛骂他的将领无能,而且有所指的斥责了韩复榘的军事行动。他说:“我们这几个月战场上的挫失, 并不是倭寇的军队怎么多,实力怎么强,也不是我们一般下级官兵不勇敢,不牺牲;而是由于我们一般高级将领在平时缺乏研究,没有实学长技拿来教 育部下;到了战时,对于一切战术战略,又不能根据基本典范纲领,和战阵实际情况,随时随地研究改进,以致指挥失当,虽有很多部队,也不能发相 当效力,所以要被敌人打败!”又说:“现在我们丧失了这许多生命财产,并不是敌人已经支付了绝大的代价,硬打进来的,而是我们高级将领中还有 观望不前,图保实力,不努力,不合作,所以敌人才敢进来!”蒋介石还以津浦路北段的战况为例斥责说:“敌人由济南攻下泰安的部队,不足一师人, 而且不是正式军队。他们如此脆弱的部队,居然向南深犯,这完全是我们等敌人到了就退,既不攻击,也不死守的缘故。”“就是我们高级将领中间, 怀着一种保存实力的卑鄙心理,不顾国家的存亡,不顾民族的生死,就是望风退却,带了部队步步后撤。”说到这里,蒋介石大声疾呼:“当此国家民 族生死存亡关头,我们如再不剷除这种保存实力的落后思想,洗刷这种卑劣无耻的亡国心理,还要拥兵自卫,就一定要踏着东四省伪军的覆辙,要被敌 人压迫来毁灭我们祖宗的庐墓,残杀我们自己的同胞,绝灭我们子孙的生命。真是生无立足之地,死无葬身之所,比奴隶牛马还不如!”接着,蒋介石列 举了国民党军队在抗战的十二个弱点或缺点,并对各个将领说:“回防以后,就要剀切详尽的转告一般部属,上下一心,力图改进,为今后抗战树立一个① 《李宗仁回忆录》(下)第 714 至 716 页。转败为胜转弱为强牢固不拔的基础。”如何改正这些弱点或缺点呢?蒋介石 不厌其烦地讲了四条所谓“必要的条件”,“总之,我们要履行一种教育来改进部队一切缺点,发扬革命军至高无上的威力。一切的一切,都是要由我 们高级将领实心实力,脚踏实地,事事以身作则来训练部下;而一切训练一切教育的基本要点,就是要使全军官兵严守纪律爱护人民;要使全军官兵研 究学术,精练技能;要使全军官兵同仇敌忾,发扬他攻击的精神!”蒋介石谈了部队的抗战教育和各种训练,并提出了在战术最注重的一点,“就是别 动战与其他正规战一定要配合起来”,“如果只有别动战而没有主力战阵地战等正规战,或者只有正规战而不注重别动战,都不能尽量抓住一切机会, 来击破敌人,消灭敌人,使长期抗战得到有利的进展”。最后,蒋介石当众宣布了《作战惩罚办法》十条和《作战奖励办法》十条,并说:“这一个办 法颁布以后,各位就要转告部下一般官兵,使他们个个都能透彻了解,大家从此格外惕励奋发,努力抗战。凡因忠勇战斗而牺牲的,本委员长一定本着 至中至正大公无私的精神,转请政府,尽量补充从优奖励。那一个部队作战有功,牺牲最大,就要尽先补充他这一个部队;不仅尽先充分补充,而且要 格外嘉奖他这一个部队,使他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占着最光荣的一页,为世代子孙立一个永垂不朽的规范!”就在 11 日这一天,蒋介石下令逮捕了韩复 榘。这一天下午,蒋介石在归德行辕召集程潜、季宗仁、白崇禧等人谈话,主张要严办韩复榘。拖了近半个月,在 24 日,蒋介石命令看守韩复榘的特务 人员将韩复榘枪毙在软禁他的武昌的一座楼房内。杀韩一事起因深远,但在当时来说,“确使抗战阵营中精神为之一振”①,“这一严厉处分振奋了士气 和民心”②。在开封军事会议之后,改任孙桐萱为第三集团总司令,并将津浦线划为一个战区,由李宗仁统管。1938 年 2 月 10 日,李宗仁为确保徐海之 安全,乃令孙桐萱部推进至运河西岸,袭取济宁、汶上以为据点。“该集团军自韩氏伏法,士气振奋,即以一部确实占领孟灵山、李家宅、安兴集之线, 以第八十一师宜取汶上,第二十二师进攻济宁,第二十师在钜野独山集附近为预备队,十二日起,各部开始攻击,激战数日,敌我短兵相接,肉搏巷战, 非常壮烈,歼敌甚多。嗣以火力悬殊,及敌军之大部增援,我伤亡奇重,乃于二月二十五日撤至相里集、羊山集、钜野之线占领阵地,并以一部对津浦 线南下之敌施行侧击。”①当时,津浦路南段的战斗打得还不错。日军自古领南京后,继续向江北推进,以图打通津浦线,连贯南北两战场。1938 年 1 月 以来,与国民党军队在张八岭、岱山铺、株龙桥、藕塘一带对峙。日军屡次增兵,“在津浦路正面的敌军即有三师。总兵额当为我三十一军的数倍。敌 军原意,显然是以旅次行军方式,直趋蚌埠。孰料行抵明光以南,即为我军所堵截。血战逾月,双言打成平手,敌军竟不能越雷池一步,大出敌军指挥 官意料之外。”②待日军主力被吸入明光一带时,国民党守军主动西撤,将津浦路正面让开,日军猛扑明光,违下定远、怀远、蚌埠,然为国民党军阻于 淮河南岸。“淮河北岸西三十里铺等处,敌我激战正烈,各守军往复冲锋不下数十次,我空军亦飞往助战,猛烈轰炸津浦沿线之敌,迄三月六日,我以① 《李宗仁回忆录》(下)第 716 页。② 《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上册第 436 页。① 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② 《李宗仁回忆录》(下)第 710 页。廖集团一部向定远反攻,并以增援张自忠军接替于学忠部淮河北岸各阵地之 守备,敌虽数次猛攻,迄未得逞,旋以张军奉命北调临沂,淮河北岸仍由于军固守,并以韦云淞军固守炉桥洛河之线,周祖晃军在老人仓向池河镇、定 远积极反攻,并到处发动大规模之游击战,因之被我吸引牵制,大受打击,虽曾进出淮河北岸,仍不能前进,其大部撤回南岸,形成对峙态势”③。在津 浦路南北两段激战的时候,1938 年 l 月中旬,蒋介石考虑到自抗战以来地方行政机构未能切实配合军事上的要求,影响作战甚大,于是就主张以战区司 令长官兼辖区内的省主席,随即命令程潜兼河南省主席,李宗仁兼安徽省主 席。1月底,蒋介石又用三天时间召开了参谋会议,专门研究战术问题。29 日,蒋介石专门作了一个题为《抗倭战术之研究与改进部队之要务》的报告。在津浦路南北两段战斗之后,紧接着发生了以台儿庄战斗为中心的徐州 会战。日军在津浦路南段遭国民党军阻截后,就在北段鲁南方面,以第五师团板垣部和第十师团矶谷部,附有力之骑炮兵及机械化兵,于 1938 年 3 月15 起,分由兖州、临沂南犯,企图会师台儿庄,策应津浦路南段日军攻势, 最后会攻徐州。台儿庄属山东峄县,扼运河的咽喉,清代曾有江淮糟米四百万石由此北运,枣庄煤田靠此地出口,从台儿庄到徐州,走津浦路只有一百 四十公里,走陇海路仅一百公里。由于临沂一仗,将日军两个师团拟在台儿庆会师的计划彻底粉碎,造成矶谷师团孤军深入。临沂战斗是张自忠的第五 十九军和庞炳勋的军团打的。朱是庞炳勋军团在临沂据城死守,后张自忠军赶到,“两军内外夹击,如疾风暴雨。板垣师团不支,仓皇撤退。庞、张两 部合力穷追一昼夜,敌军无法立足,一退九十里,缩入莒县城内,据城死守。沿途敌军遗尸甚多,器械弹药损失尤大”。①冯玉祥在后来称赞这一仗说:“张 自忠将军在山东的临沂打了胜仗,日本人的大队攻临沂城,守临沂的是庞炳勋。双方打得很厉害,日本人想不到张自忠将军的军队那么听命令,那么的 勇敢!正从日本的右侧背用了一个拦腰截击的办法,把日本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②这时,蒋介石又将第一战区的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调来守台儿庄。1938 年 3 月 24 日,蒋介石亲自和白崇禧到徐州、台儿庄“指示机宜”。自 3 月 24 日至 4 月 3日,日军矶谷师团主力全被孙连仲吸引在台儿庄附近。在此 期间,台儿庄之争夺战极为激烈,日军竭其全力,并运用其优势之炮兵及机械化部队(野炮台七十门、重炮十余门、战车三四十辆)猛烈围攻,“我第 二集团军阵地每日落炮弹至六、七千发之多”。孙连仲部的池峰城师以与台儿庄共存亡之决心,奋勇抵抗,反复肉搏,虽台儿庄城塞被日军占去四分之 三,守城的国民党军队屹然未动,死力支撑,以待机动兵团包围日军。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对这段历史有一个生动的叙述:“孙总司令要求与我直接通话。 连仲说:‘报告长官,第二集团军已伤亡十分之七,敌人火力太强,攻势过猛,但是我们把敌人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可否请长官答应暂时撤退到运河南 岸,好让第二集团军留点种子,也是长官的大恩大德!’孙总司令说得如此哀婉。但我预算汤恩伯军团,明日中午可进至台儿庄北部。第二集团军如于 此时放弃台儿庄,岂不功亏一篑。我因此对孙连仲说:‘敌我在台儿庄已血战一周,胜负之数决定于最后五分钟。援军明日中午可到,我本人也将于明③ 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① 《李宗仁回忆录》(下)第 722 至 723 页。② 《我所知道的蒋介石》。晨亲来台儿庄督战。你务必守至明天拂晓。这是我的命令,如违抗命令,当 军法从事。’连仲知我态度坚决,便说:‘好罢,长官,我绝对服从命令,整个集团军打完为止!’孙总司令和我通话之后,在台儿庄内亲自 督战。死守最后一点的池师长峰城,又来电向他请求准予撤退。连仲命令他:‘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 运河者,杀无赦!”。在这抵抗外来侵略者的民族战争的战场上,这些国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9
正序
倒序
蒋介石传
蒋介石传-2
蒋介石传-3
蒋介石传-4
蒋介石传-5
蒋介石传-6
蒋介石传-7
蒋介石传-8
蒋介石传-9
蒋介石传-10
蒋介石传-11
蒋介石传-12
蒋介石传-13
蒋介石传-14
蒋介石传-15
蒋介石传-16
蒋介石传-17
蒋介石传-18
蒋介石传-19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蒋介石传
蒋介石传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