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6

为了造成一个“无毒品的工作场所”,里根提出对工作人员,首先是在“敏感”岗位上的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吸毒检验。里根自己带头将尿样送去化 验,有 70 多位白宫官员也这样做了。每人每次尿样化验费达 15—250 美元。美国共有公、私雇员 1.08 亿人,做一轮化验就得花费 16—270 亿美元。不少 人反对这样做,认为取样时必须有证人在场,是干涉个人隐私。还有些人从中弄虚作假。因此,要在全国范围进行检查,实际上也做不到。美国反吸毒斗争进行了几十年,但毒品泛滥一年比一年严重,吸毒者越 来越多。美国艾滋病患者占世界艾滋病患者总人数的 50%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1988 年 1 月 8 日报告,1987 年年初时,世界艾滋病患者为 47201 例,到 1987年12月30日增加到73670例,一年之内增加了56%。美国艾滋病患者有48139 例,占全世界艾滋病患者的 65.3%。1981 年,首例艾滋病在美国被发现,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唐纳德·霍普 金斯指出,第一个艾滋病例是在正式宣布天花已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之后 13个月发现的。几年来,美国艾滋病患者人数急剧增加。到 1987 年 7 月 1 日止已发现37000 个艾滋病患者,其中大约 4%为异性恋者。由于死于不属于原先估计的 高发病范围的艾滋病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科学家和卫生部门正在努力勾划出未来艾滋病的传染范围。1987 年 6 月,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艾滋病 会议上,科学家们在有关异性关系传染艾滋病的研究方面提出了如下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导致艾滋病在异性之间传染?哪一类人最容易染上艾滋病? 怎样限制或制止艾滋病在异性恋者中传染?科学家们原来认为,艾滋病只对同性恋者构成威胁,如今发现,异性爱也能传染艾滋病。这就把对艾滋病的 恐惧引到了千家万户的门口。疾病控制中心的霍普金斯在谈到异性性行为和艾滋病时说:“老虎已经闯进了我们屋,但重要的不是它是怎样闯进来的, 而是它已经在我们屋里了。能够把老虎赶走的是行为,而不是恐惧。”注射毒品也是传染艾滋病的渠道。纽约、新泽西一带的艾滋病问题颇为 独特,因为患者大多数是静脉注射毒品的人。制止共用被病毒污染了的针头,已使染上艾滋病的人有所减少。有的科学家指出:处在被感染的危险之中的典型的人不是 35 岁的郊区白 人妇女,而是处境困难的十来岁的黑人。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 5 年内,全世界将有 5000 万至 1 亿人感染上艾滋 病。美国还有一多,就是无家可归者多。 美国这个世界上财富最多的国家,却有成千上万的无家可归者。1996 年年底,笔者目睹了无家可归者的惨境。美国经济重心的西移,特 别是以硅谷为中心的高技术产业的崛起,大大推动了旧金山的扩展和繁荣。据《旧金山概览》记载,1965—1981 年,旧金山市办公大楼增加了一倍多, 商业和金融区建筑每年增加 170万平方英尺。然而,在这个迅速发展和繁华、 只有 70 万人口的城市里,却有成千的无家可归者。一夭早晨我们上街散步, 一出门就看到 3个无家可归者在路旁睡觉。亚恃兰大很繁荣,并在继续发展,有钱人都住在郊区的森林中,别墅似 的小楼相当讲究。然而,在这个 200 万人口的城市里,却有 5000 多名无家可归者。据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统计,美国约有 250 万无家可归者。政策原因 美国全国城市联盟主席约翰·雅各布曾经指出,里根政府的政策扩大了“道义上不公正,经济上不平等”。1986 年圣诞节前夕,美国市长会议上有人指出,大城市无家可归者在过 去一年里增长了 25%,呼吁政府作出努力。“伊朗门”冲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每一位美国总统都知道,世界上任何地区都没有像 中东那样给美国提出那么难办、那么令人沮丧、那么曲折复杂的问题。——罗纳德·里根1986 年 11 月 1 日,贝鲁特《帆船》周刊发表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美 国 18 个月来曾多次向伊朗运送武器,以换取在黎巴嫩被扣的美国人质。消息传出,美国国内便掀起了一场政治风波。有记者借用人所共知的“水门”事 件,把这场风波称为“伊朗门”事件。11 月 4 日,在德黑兰学生庆祝占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七周年的集会上, 伊朗议长哈什米·拉夫桑贾尼描绘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里根总统的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罗伯特·麦克法兰带着 4 名助手,持伪造的爱尔兰护照,装扮 成飞机机组人员,于 5 月 3 日乘装有美国军火的飞机从某个地方飞抵德黑兰国际机场。一到机场,麦克法兰就找到机场官员,说他们是美国人,带来了 美国总统给伊朗领导人的信和礼物。据说,麦克法兰带来的礼物是手枪和做成钥匙形状的蛋糕。手枪大概表示可以提供武器,而蛋糕则是“打开伊美关 系的钥匙”。而所谓信件,据说只是由里根亲笔签名的一本《圣经》,签名的那一页说的是各种不同宗教的信徒要和睦相处。伊朗实权人物拉夫桑贾尼 说,不速之客非法光临之后,伊朗高层领导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会议进行了三个半小时,还未取得一致意见,最后请示霍梅尼。霍梅尼指示:谁也不见 麦克法兰,也不要接受他的信件。麦克法兰一行在一家旅馆里被关了 5 天,就被打发走了。11 月 4 日,美国国会证实,麦克法兰曾于 5 月乘一架装载美国军火的飞 机去过德黑兰。11 月 25 日,美国司法部长米斯又抖落出一件爆炸性新闻:伊朗为购买 美国军火所支付的款项中,有数千万美元转交给了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部 队。接着各种传闻纷至沓来,有的揭发,有的否认,难以分辨,使世人看到 一桩当今美国政治和国际斗争的万花筒式的纷乱奇景。里根政府一直把伊朗视为支持恐怖活动的国家,一再声称对伊朗采取“不 接触、不谈判、不打交道”的政策,一再宣布美国不向伊朗提供武器,并要求其他国家也持同样立场。但言犹在耳,里根政府却同伊朗秘密接触,向伊 朗提供军事装备。此事一暴露,西方盟国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十分恼火,强烈指责里根政府言行不一。在国内,国会议员纷纷指责里根不经国会同意就向伊朗出售武器是违法 行为,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围绕着美伊武器交易和军火款转移给尼加拉瓜反政府军这两件事,舆论界更是穷追不舍。里根政府受到内外夹攻, 应接不暇,处于十分被动、尴尬的局面。里根本人陷入了他上台 6 年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之中。“水门”事件的反思1986 年 12 月初,笔者访美期间,正值“伊朗门”事件刚刚被揭露。我 们曾两次路过水门旅馆,陪同的美国朋友告诉我们:“水门”事件就发生在 这里。“水门”事件以后,美国国内一发生丑闻就会被称某某事件,例如“伊朗门”事件。因此,人们在谈论“伊朗门”事件时,常常也联系到“水门” 事件。“伊朗门”事件与“水门”事件有什么不同呢?第一,“伊朗门”事件的性质同“水门”事件有根本的区别。“水门”事件发生在“驴”、“象”争夺总统宝座的总统大选期间。1972 年 6 月 17 日,共和党为尼克松筹划竞选第二任期总统职位的一批人员,为了刺探民主党的竞选策略和情报,潜入设在波托马克河边的水门旅馆的民主党 总部,安装窃听装置和偷拍文件,被当场抓获。尼克松为了竞选连任总统的私利而进行违法、共谋的犯罪活动,这是美国人所普遍厌恶的。“伊朗门”事件是里根出于对人质的侧隐之心和“国家利益”所采取的 违反既定的外交政策的“愚蠢的、非法的行为”。1984 年 3 月至 1985 年上半年,西方国家在黎巴嫩的外交官、传教士、 新闻记者和教师频频遭绑架。美国人更是首当其冲。在此期间,美国驻贝鲁特大使馆外交官威廉·巴克利,基督教长老会教徒本杰明·韦尔,天主教神 甫、天主教会贝鲁特分会负责人马丁·詹科,美国大学医学院院长戴维·雅 各布森等 7名美国公民先后被绑架。绑架这些人的组织名叫伊斯兰圣战组 织。1985 年下半年巴克利被处处,引起被绑架人员家属的恐慌,要求里根采取措施解救人质。面对来自人质家属和舆论方面的强大压力,里根犹如热锅 上的蚂蚁,寝食难安。在这种形势下设法解救人质和同伊朗继承霍梅尼的人打开联系渠道,是“多数对外政策专家所赞成的”。第二,里根的处境同尼克松当时的境遇不同。尼克松刚以 4700 万张选票的压倒优势连选连任,怎么会被每天都在进行 的司空见惯的事件赶下了台呢?加利福尼亚的政界和学术界人士认为,尼克松是被东部权势集团赶下台的。所谓东部指美国传统上称为新英格兰的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按地理状 况,实际上是东北部。这里是美国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最发达的地区。所谓西部实际指的是西南部,是军火工业,特别是尖端武器和宇航工业 发展最快的地区。尼克松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附近,1963 年迁居纽约,同洛克菲 勒、摩根等东部大财团建立关系。但是,尼克松是在加州大企业资助下成为共和党众议院议员、副总统的,在 1968 年总统大选期间,尼克松同洛克菲勒 为争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互相攻击和漫骂,结果尼克松跨入白宫。尼克松在第二任期伊始,采取了一些使东部权势集团感到不愉快的措 施,更引起东部权势集团的不满。“水门”事件被揭露后,民主党在东部权势集团和其他政治上层人物的支持下,对事件抓住不放,不仅揭发出尼克松 政府内部有牵连的许多要员,而且追究到尼克松本人。里根虽也来自西部,但自里根入主白宫 5 年来,美国经济持续回升,特 别是东部传统工业明显复苏,他的经济政策并没有损害东部权势集团的利益。因此,“伊朗门”事件曝光后,没有迹象表明东部权势集团趁火打劫。第三,结局不同。“水门”事件后,1973 年 10 月 23 日,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搜 集、调查尼克松的罪证,准备弹劾尼克松。1974 年 6 月 24日,众议院司法 委员会决定公布目的在于弹劾尼克松的全部材料。7 月底众议院司法委员会 先后通过三项弹劾尼克松的程序性规定。8 月 8日,尼克松为免遭国会弹劾, 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任期未满就被赶下台的总统。“伊朗门”事件曝光后,里根也受到民主党的强大攻击。但是,直到 1987 年 2 月 26 日,总统特别调查委员会关于美伊武器交易的调查报告发表后,仍有 48%的选民(比 1983 年 2 月的 47%还高一个百分点)信任里根,52%的人认为里根功大于过,65%的人认为里根不该辞职。美国报刊报道说,所有 的民意测验都表明,公正的美国人“都不愿看到里根和副总统布什因‘伊朗门’事件遭到弹劾”。麦克法兰“自杀” 为了调查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一事,1986 年 11 月25 日,里根宣布成立一个三人特别调查委员会,成员包括:前参议员托尔、 前国务卿马斯基和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考克罗夫特。直到 1986 年 11 月 19 日,里根坚持不承认有错误。里根在记者招待会上 承认,政府内部对向伊朗运送武器有很深的分歧。但是,“我并不认为犯了一个错误。这是风险很大的赌博。我看不出它失败了或者任何形式的大败”。 就在里根还不承认有错误的第二天(11 月 20 日),麦克法兰在马里兰州盖瑟斯堡发表声明承认,美国政府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的做法是“犯了一 个错误”。麦克法兰还批驳了国务卿舒尔茨所说的他对秘密武器交易了解不多的讲话。麦克法兰说:“我经常把在这个问题上进行的每一项情节告诉他。” 麦克法兰的声明引起白宫办公厅主任里甘的反唇相讥和舒尔茨的再次反驳。里甘说:“请别忘记整个主意是谁出的。这是罗伯特(麦克法兰)的主意。 你出了馊主意,就会得到糟糕的结果。”正在加拿大访问的舒尔茨重申,他只参加过白宫的两次讨论会,国务院不怎么了解向伊朗秘密运送武器的问题。 从里根拒不认错和麦克法兰的声明中,很多美国人认为,里根在秘密武器交易上没有说实话。据美国广播公司进行的民意测验,59%的人认为里根 没有说实话,61%的人认为里根政府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是用军火换取人质的一部分。只有 28%的人认为“不是用军火换取人质的交易”。美国《新闻 周刊》就此发表的评论说:“里根总统成功的关键是他拥有坦率、一致性和能说服人的好名声。可是这三种美德被他自从同伊朗人做交易以来所从事的 赌注很大的赌博严重地败坏了。”麦克法兰的朋友和同事认为,麦克法兰发表声明后,受到的压力越来越 沉重。1987 年 2 月 9 日清晨,在预定向三人委员会作证之前两小时,麦克法兰 因服 25—30片镇静剂被送往贝塞斯达海军医院。华盛顿警方根据服用镇静剂 的剂量,认为是一宗企图自杀案。麦克法兰又成了新闻记者笔下的主要人物。麦克法兰是因为参与策划并执行了美伊武器交易而被称为“新闻人物”的。美伊秘密接触始于 1985 年 8 月。据美国《时代》周刊 1986 年 11 月 17 日一期报道,1985 年 8月间美国从两条渠道得到了伊朗方面发出的信息。第 一条渠道是贝鲁特,美国驻那里的外交官获悉,伊朗政府内部至少有一个派别的人对恢复同美国的联系感兴趣。第二条渠道是海牙,当时正在海牙国际 法庭同美国打官司的伊朗官员对美国代表说,德黑兰的某些领导人希望同美 国谈判。里根得知这些信息后,立即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法兰、国务卿舒尔 茨、国防部长温伯格和中央情报局长凯西进行磋商。里根、凯西等坚持认为,同伊朗谈判不仅可以给人质获释带来希望,而且也是影响霍梅尼之后伊朗政 局的极好机会。在里根的坚持下,国家安全委员会承担了这项敏感而微妙的 任务。美伊之间的首次接触是一次间接会谈。1985 年 9 月 3 日,麦克法兰在伦 敦会见了充当中间人的以色列外交部办公厅主任戴维·金奇。会谈就美国用少量武器换取美国人质一事达成了协议。伦敦会谈之后不久,以色列包租了一架 DC—8 运输机,载着“陶”式反 坦克导弹、飞机零部件和弹药飞抵伊朗。飞机刚在德黑兰机场跑道上停稳,一批荷枪实弹的人就把飞机团团围住,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武器弹药统统 装上等候在附近的卡车,扬长而去。据从伊朗军方传出的消息说,这批武器弹药被激进的革命卫队截走,军方要求把下一批军事装备运到大不里士机 场。1985 年 9 月 14 日,载着军事装备的第二架运输机在大不里士机场降落。 同一天,美国人质本杰明·韦尔获释。12 月 4 日,麦克法兰辞去了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职务,但他继续参与美 国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的有关活动。据舒尔茨透露,1985 年 12 月 7日,国 家安全委员开会讨论向伊朗出售武器问题时,舒尔茨明确表示这不是一个好 主意,与美国奉行的政策相悖。温伯格也说,这里不仅有政策问题,还有法律问题。里根当即表示:“什么法律,如果人质不能很快释放,美国人民永 远不会原谅我们。”1986 年 1 月召开的一次绝密会议上,舒尔茨和温伯格强烈要求中止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他们陈述的理由是:(1)伊朗人根本靠不 住,他们不可能长期为这项有潜在爆炸性的行动保密;(2)这项行动同政府大肆宣传的、并要求盟国不与恐怖分子妥协的政策背道而驰;(3)打破对伊 朗的武器禁运违反美国的既定政策。但是,凯西、麦克法兰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波因德克斯特坚持认为,同伊朗打交道是确保人质获释的唯一途径。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在两派意见相持不下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内部 争论公开化,里根表示赞成舒尔茨和温伯格的意见,并同意暂停同伊朗的接触。但是,人质家属不断指责政府没有为人质获释而竭尽全力,舆论也认为 里根在人质问题上显得软弱无能。考虑到人质问题对中期选举的影响,里根改变初衷,决定恢复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的活动。里根采取的最出人意料的行动是派麦克法兰秘密访问伊朗。麦克法兰临 行前晋见总统,听取指示。根据波因德克斯特的建议,没有让舒尔茨和温伯格参加。事后,舒尔茨抱怨说,作为外交政策的执行者,他一直被蒙在鼓里。1986 年 5 月 28 日(拉夫桑贾尼说是 5 月 3 日),麦克法兰化名为肖恩·德夫林,持爱尔兰护照悄悄前往德黑兰,随身带着一本里根签过字的《圣经》、 巧克力蛋糕、自动左轮手枪以及整整一飞机的武器设备,作为拜访霍梅尼的见面礼。接着,7 月 3—4 日和 10 月又向伊朗运送两批武器。美国人质劳伦 斯和雅各布森相继获释。“伊朗门”事件曝光后,麦克法兰的日子便越来越不好过。人们注意到 他经常拉长了脸,面色苍白,神情紧张。据他的一些挚友说,麦克法兰总是唉声叹气,他认为,“三十多年的辛劳奔波,甚至不惜生命充当人质,却因 自己的诚实、坦率而玷染了永远洗刷不掉的污点,以致毁于一旦”。在人事关系上,尽管麦克法兰自 1933 年担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后与里根 的私交颇好,“对里根总统非常忠诚”,但与白宫办公厅主任里甘矛盾甚深。为了避免与里甘冲突,麦克法兰在 1985 年 12 月即里甘出任“白宫总管”两 个月就主动辞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职务,到战略研究中心工作。但是,“伊朗门”事件被揭露后,麦克法兰同里甘还是发生了冲突。例如,麦克法兰在 一次作证时说,里根于 1985 年 8 月就批准了第一批向伊朗出售军火的计划。而里甘则说,总统“只是在事后才批准的”。麦克法兰的同事说,麦克法兰 辞职与里甘的压力很有关系,他曾多次向朋友表示后悔辞职,如果自己留下来,就不会发生美伊秘密交易事件。“伊朗门”事件曝光后,里甘再次为难 他。当麦克法兰的证词与里甘和舒尔茨的证词有矛盾,他要求白宫官员与他谈谈,研究和检查一下不同证词产生的原因,可是白宫毫无反应。麦克法兰 的辩护律师通过中间人要求里甘会见麦克法兰,里甘也不予理睬。一位平时最接近麦克法兰的人说:“我相信,整个事态发展显然给他无形的巨大压力。”麦克法兰住进医院后,当他的妻子和 3 个子女到医院探望他时,这位生 性活泼、开朗健谈的 49 岁中年人,与家人却只是面面相觑,很少开口讲话。13 日,里根特意给他打去电话,在长达 3 分钟的通话中,麦克法兰除了说些 对总统的关怀表示感谢的话外,更多的还是沉默。也许,麦克法兰在医院找到了暂时的避风港,然而,待数天出院以后,等待他的又将是什么呢?诺思成为“英雄”1986 年 11 月 25 日,里根把司法部长米斯带到白宫新闻发布室,让米斯 宣布他的新发现。米斯说,“伊朗门”事件被揭发后,里根 11 月 21 日指示他对国家安全 委员会工作人员执行总统关于对伊朗的政策,尤其是处理向伊朗运送武器一事的前后经过进行调查。据米斯透露,伊朗支付的武器款的相当一部分(1000—3000 万美元)被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转移到一家瑞士银行的户头上, 交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自由支配了。米斯说,在 11 月 24 日晚向总统汇报以前,里根对上述情况一无所知。美国政府中唯一确切知道这件事的人是经 手人、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诺思。他的顶头上司、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波因德克斯特“知道正在发生某些此类性质的事,但没有进一步去过问”,也“未企图加以制止”。 就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里根宣布他接受波因德克斯特的辞职请求,并解除了诺思的职务。里根说:“正如我以前说过的那样,我现在仍然相信, 我们对伊朗政策的目标是有正确的根据的。然而,昨天(米斯提供的)引起我注意的情况使我相信,对这一政策的执行上是有严重缺点的。”他说,米 斯的“这一报告使我得出结论:在有关对伊朗的这一举动所采取的行动之一的性质上,我不是完全掌握情况的。这一行动产生了所做是否恰当的问题。”11 月 26 日《华盛顿邮报》就米斯和里根一唱一和援引米斯一个亲信的 话说:“保护里根,没有人比米斯做得再好的了。”无论米斯的主观意图如何,他这一宣布客观上可以给美国公众一种印 象:把事情搞糟的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批工作人员,其中主要是诺思和波 因德克斯特等人。1986 年 11 月 25 日下午,安全人员查封了诺思的办公室,并换上了新锁。 经过三个月的紧张调查,以托尔为首的三人特别调查委员会于 1987 年2月 26 日向里根递交了一份长达 200 页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说:“美伊武器 交易是同美国政府在恐怖主义、两伊战争和向伊朗提供军事援助问题上的政策相违背的。”报告指出,里根“确实事先赞成过向伊朗出售武器的结论似乎是可信的”。但是,里根本人“显然是在希望美国人质获释这样一种强烈 的同情心驱使下,坚决支待美伊武器交易的”。报告指出:“不管意图是什么,事实上,美国向伊朗出售武器几乎从一开始就成了一系列用武器交换人 质的交易。”托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还明确指出,“总统犯了错误”,但他又说,这是由于总统听信了其助手的“错误建议”造成的。3 月 4 日晚,里根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时承认,他对伊朗采取的主动行 动演变成以武器交换人质的交易,“是一个错误”。这番话是里根对托尔特别调查委员会发表的调查报告作出的正式答复。里根说,他接受托尔特别调 查委员会调查报告的结论,并且正根据报告的建议采取补救措施对他本人和政府其他成员在整个“伊朗门”事件中的行动,他负有全部责任。里根 说:“发生这样的事件是有原因的,但不是借口。”“我个人对人质的关注超过了与伊朗接触的地理政治战略考虑。我对人质的安全问了很多问题,以 致没有对整个伊朗计划的细节提出足够的问题。”在谈到 1986 年夏季第一次向伊朗运送武器一事时,里根说,由于没有人 对召开的会议和作出的决定备有完整的记录,“这件事导致了我没有能够回忆起在事情发生前或发生后我是否批准了运送武器一事”。他又说:“我的 确批准了,我只是不能具体说出是在什么时候。”里根说,他不知道把向伊朗出售武器所得的部分款项转移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一事,“但作为总统, 我不能逃避责任”。里根承认,他的领导方式在管理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方面不太见 效。但他说:“我已经开始改正了。”里根说,他正在对人员、国家安全政策和确保系统运转的程序等三个方面采取行动。到此里根是否走出“伊朗门”了呢?托尔特别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发 表之后,不少共和党政界人物感到大大松了一口气,因为调查报告对里根及其政府的不利影响还没有他们原先所担心的那样严重。但是,里根还没有走 出“伊朗门”。在三个月的调查过程中,托尔特别调查委员会对包括里根总统及许多现 任和前任政府官员在内的大约 60 人进行了询问,其中有国务卿舒尔茨、国防部长温伯格、白宫办公厅主任里甘、司法部长米斯、中央情报局长凯西和前 国家安全理务助理麦克法兰。但是,由于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波困德克斯特和前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诺思中校这两个关键人物拒绝提供证词,特别 调查委员会至今仍未从他们口中得到什么情况。“伊朗门”事件“仍然是一个谜还不能就这一事件作出完整的解释”。托尔在 1987 年 2 月 26 日举 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委员会未能查清向伊朗出售武器“所得款项究竟到哪里去了”。他说,“我们肯定里根总统确实不知道转移款项之事”。调 查报告和托尔在记者招待会上的一番讲话,描绘了里根政府在“伊朗门”事件过程中处于一团糟和漏洞百出的状况。《华盛顿邮报》第二天发表的社论 挖苦说:“里根总统由于他自己能接受托尔特别调查委员会的调查而受到某种程度的赞扬。而且该委员会倾向于认为里根说的是真话。但是令人不寒而 栗的是,一个总统竟然如此听信自己受人质问题上的感情的摆布,对于发生在他周围的事如此漠不关心和不加批评,如此容易受到信任的人的弱点和判 断错误的影响。他的政府像是坐在一辆无人驾驶的、正在从山上往下滑的汽 车的后座上。”被认为是“伊朗门”事件的主谋之一的诺思一直拒绝作证。美国法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为了使案情迅速明朗起来,可以找被告中的一人或两 人“合作”,叫他们说出真相,以“免予起诉”作为交换条件,这叫做“起诉豁免权”。诺思援引美国宪法第五条修正案免予“自我入罪”的权利,守 口如瓶,拒绝在参、众两院听证会上对关键问题作出答复。美国宪法第五条修正案规定:“不得迫使任何人在任何刑事案件中提供对本身不利的证词。” 诺思在回答是不是他决定把军火交易所得款项存入一家瑞士银行时说:“我很抱歉,根据我的宪法权利,我拒绝回答这个问题。”国会调查人员非常气 愤,有人指出:“在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位现役海军中校曾在一个国会委员会面前援引宪法第五条修正案。”观察家们曾经认为,主要当事人拒绝作证,这是里根政府对付民主党控 制的国会进攻的一种战略。里根通过白宫发言人斯皮克斯说:“总统切盼波因德克斯特和诺思两人与国会合作,讲出他们知道的一切,在公开听证会上 讲出来。”斯皮克斯还指出:“总统希望他们将找出一个办法,对这些问题公开说出来,真实地说出来,详细地说出来,并且尽快地说出来!”所谓“找 出一个办法”,就是暗示他们援引宪法第五条修正案,取得“起诉豁免权”。不管是里根政府“暗示”,还是诺思“守口如瓶”,纸总是包不住火的。据《华盛顿邮报》1987 年 2 月 22 日报道,诺思的私人秘书福恩·霍尔 对调查人员说,1986 年 11 月 21 日下午 6 时 30分,她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 帮助诺思销毁了从诺思的保险柜或抽屉里拿出来的一叠厚达 18 英寸的文 件。3 月 18 日,参、众两院特别调查委员会宣布了一项举行听证会的计划, 并批准给予波因德克斯特和诺思有限制的豁免权。参院 3 月 19 日晚投票表决,一致同意对拒不执行国会命令的美国负责近 东和南亚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帮办、空军少将理查德·西科德提出起诉。负责调查政府官员在“伊朗门”事件中有无违法行为的特别检察官沃尔 什在 4 月底递交了第一份起诉书,控告美国一个集资组织的负责人霍尔·钱内尔欺骗政府,在从事慈善事业的借口下,从外国和本国私人手里筹集了 200 多万美元,却用来购买武器支援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而这件事正发生在美国国会明令禁止向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提供武器的期间。国会曾于 1984 年通 过一项由众议员爱德华·博兰提议的修正案,禁止里根政府 1984 年 10月—1984 年 10 月向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援助。钱内尔本人表 示认罪,并且供认诺思中校是主谋之一。里根否认他参与了募款的事,并辩解说,博兰修正案没有禁止私人捐款。5 月 5 日,“伊朗门”事件的中心人物之一、退役空军少将西科德在参、 众两院特别调查委员会举行的联合听证会上作证时说,美伊武器交易所得款 项中约有350 万美元转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他参与了这一活动。他说, 他是同许多政府官员协调行动的。他说:“我还认为,里根政府了解并批准了我的行动。”西科德是将在特别调查委员会作证的第一人。他在回答提问 时说,在他和诺思共同控制的一家瑞士银行秘密帐户上有大约 3000 万美元。据西科德的证词,美国以 3000 万美元的要价向伊朗出售了价值 1200 万美元 的武器,美国在这项交易中获得 1800 万美元的利润,其中 350万美元通过一 家瑞士银行的帐户转给了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350 万美元用于向伊朗运送 武器,100 万美元用于其他开销,800万美元仍留在瑞士银行帐户上,另有约200 万美元去向不明。在霍尔·钱内尔和西科德作证、认罪或承认错误后,诺思一反“守口如 瓶”的态度,他以热情的言词和迷人的魅力向美国 5000 万电视观众表白了自己。诺思以前曾吹嘘说,他与总统私人关系极好,甚至在一起随便说笑话。7 月 7 日,诺思在国会作证时说,由于职务级别关系,与总统直接接触并不多。他的秘密行动计划甚至根本没有单独向总统当面汇报过,但诺思坚持认为把 向伊朗出售武器的部分款项转移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一事里根是知道的。诺思说,他在“伊朗门”事件的整个过程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经过 他的顶头上司——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约翰·波因德克斯特——批准的。诺思的证词透露了以下几点重要情节:从 1986 年 1 月起,他曾起草了 5 份备忘录送给波因德克斯特,要求总统 批准把向伊朗出售武器所得的部分款项转移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后来他四出活动,指挥这一行动,是因为波因德克斯特从未告诉他,这一行动计划 遭到了否决。诺思说,5 份备忘录中的 4 份已被他销毁,剩下的一份被司法部调查人员在他的办公室里发现,但其封面已被撕去。诺思表示他记不起备 忘录上是否有总统的批示。至此,里根是否在备忘录上作了批示又成了一个 谜。诺思承认,他 1986 年 11 月中旬参与伪造一份“伊朗门”行动的大事记, 以帮助白宫逃避国会特别调查委员会的调查。诺思说,两位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法兰和波因德克斯特、已故中央情报局长凯西和司法部长米斯等 人,都知道这一掩盖活动。诺思的证词还给人一种强烈的印象:已故中央情报局长凯西暗中策划了 转移款项的行动。诺思说,凯西是他的私人朋友和顾问。凯西从不反对他所做的一切,而是告诉他如何干得好。他们两人经常联系,这种密切的关系, 诺思甚至没有告诉过直接领导他的麦克法兰和波因德克斯特。诺思证实,凯西早在 1984 年就介绍退役空军中将西科德来负责向伊朗空 运军火事宜,后来又是凯西怂恿让西科德负责管理武器交易的帐目,并将盈余款项用来帮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诺思还证实,凯西曾交给他一套总帐,其中记录了援助尼拉加瓜反政府 武装和其他秘密行动的资金流动情况。诺思还说,凯西曾提出一个“替罪羊”计划,要求“忠诚”的诺思在秘 密行动暴露的情况下承受打击,以保护上层官员,尤其是保护总统。“替罪羊”的考验很快便落到诺思头上。1986 年 10 月 5 日,一架运送武器的美国 私人飞机在尼加拉瓜上空被击落,驾驶员身上携带有与诺思的私人信使联系的电话号码,而这个信使又是专门来往于诺思和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之间 的。不久,凯西就告诉诺思赶快清理文件。诺思承认,从 1986 年 10 月初,当有迹象表明“伊朗门”事件有可能被揭露时,他就开始销毁有关文件,一 直持续到 11 月下旬被解职为止。诺思还透露,他于 1985 年 12 月初在波因德克斯特的办公室里看到过一 份由里根签署的、至今未公开的文件。它以比里根 1986 年 1月正式签署的批 准向伊朗出售武器的文件更明确的语言说明,出售武器的目的,就是要挽回 被扣押在黎巴嫩的美国人质。但里根一直强调美伊武器交易主要不是为了换回人质,而是要推动美国在伊朗的战略利益。《时代》周刊 1987 年 7 月 9 日所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表明,84%的人认 为诺思说的是真话。该刊发表的一篇题为《替罪羊在反击》的文章中,详细报道了诺思一周来在听证会上作证的情况。文章说,这位海军陆战队中校慷 慨激昂、绘声绘色的证同,或多或少地暴露了“伊朗门”事件的一些内幕。诺思队过去的缄口不语到这次作证时的口若悬河,把一大批官员扯入了丑闻之中。诺思作证的第一天有 5500 万人通过电视观看了听证会,诺思顿时成了美 国电视屏幕上的超级明星,成了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据说,每 4 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人希望诺思做他家的乘龙快婿或上宾。他再也不是一个犯错误 的角色,而是在荣誉的氛围中出现、集美国人的全部价值观(责任、荣誉、国家)于一身的人物。华盛顿成立了援助诺思基金会,积极开展募捐活动。支持诺思的电报、 信件雪片般飞来。在一次青年共和党的集会上,有人出售“奥利弗·诺思纪念章”,上面是诺思宣誓的形象,刻着“奥利弗·诺思——美国英雄——责 任、荣誉、国家”的字样。但也有持不同看法的,认为诺思中校不过是一名听话的“童子军”。波因德克斯特兜着走1986 年 11 月 25 日,里根宣布成立以托尔为首的特别调查委员会调查国 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向伊朗出售武器问题。同一天,里根宣布接受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波因德克斯特的辞职请求。波因德克斯特被认为是“伊朗门”事件的 主要当事者之一。里根入主白宫后,波因德克斯特一直是白宫的重要成员。1981 年起他担 任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军事助理。1985 年 12 月被任命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波因德克斯特是力主向伊朗出售武器的主要当事者之一。1986 年 4 月 8 日,伦敦市中心一家俱乐部会议室灯火通明。在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波因德克斯特的安排下,这里正在举行由沙特阿拉伯实业界大亨阿德南·哈肖齐 充当中间人,有伊朗负责保安事务的官员马努切尔·戈尔巴尼萨尔和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的反恐怖活动顾问阿米拉姆·尼尔参加的秘密会议。经过一番 讨价还价,会议决定在近期内向伊朗出售一批先进武器和零部件,其中包括:“陶”式反坦克武器、“响尾蛇”导弹、“小牛”空对地导弹和“隼”式防 空导弹以及直升飞机和战斗机的零部件。伦敦秘密会议后,美国向伊朗运送了几飞机武器和零部件,几名美国人 质获释。1986 年 11 月初“伊朗门”事件曝光后,波因德克斯特与诺思中校一样 守口如瓶,拒绝回答有关问题,他援引宪法第五条修正案免予“自我入罪”的权利,拒绝在听证会上对关键性问题作出答复。托尔特别调查委员会向总 统递交调查报告指出,由于波因德克斯特和诺思这两个关键人物拒绝提供证词,委员会至今仍未从他们口中得到什么情况。因此,整个“伊朗门”事件“仍然是一个谜还不能就这一事件作出完整的解释”。报告对波因德克 斯特、国务卿舒尔茨、前中央情报局长凯西和国防部长温伯格提出了批评,指责他们在考虑将美伊武器交易的利润转移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的问题时 出现的严重失误。托尔特别调查委员会成立后,相继揭露出波因德克斯特在“伊朗门”事 件中扮演的角色。1987 年 1 月 9 日,白宫公布了 1986 年 1 月为里根总统准备的一项备忘录,备忘录说,美国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是“使被扣押在贝鲁特的美国人质获释的唯一途径”。与此同时,白宫还公布了 1986 年 1 月 17 日里根签署的 一份情报“调查结论”的文件,这份文件授权向伊朗运送武器。白宫一位高级官员说,备忘录的内容显然是由波因德克斯特口头告诉里根的。1987 年 3 月 18 日,国会两院调查委员会决定给予波因德克斯特和诺思 有限豁免权,促使他们吐露真情。7 月 7 日,诺思在国会作证时口口声声说,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上 司批准的。这就更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到了波因德克斯特身上。波因德克斯特是否把诺思起草并呈送总统审批的 5 份备忘录统统压下了?并以这样的方式 来允许诺思自由行动?7 月 14 日,波因德克斯特第一次在参、众两院特别调查委员会作证。 听证会一开始,波因德克斯特的辩护律师理查德就据理力争,试图取消电视实况转播,以免影响未来司法程序的公开性。但被否决。随后,波因德 克斯特再度援引美国宪法第五条修正案,拒绝提供对己不利的证词。在参、众两院特别调查委员会主席汉密尔顿宣布给予波因德克斯特以有限的豁免权 之后,波因德克斯特才开始正面回答问题。同诺思中校的镇定自若和咄咄逼人的态度相比,波因德克斯特则显得神 情紧张、六神无主。他在回答问题时常常闪烁其辞,并不时地猛吸烟斗。波因德克斯特说,作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他可以随时面见总统,向他 汇报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演变以及美国的政策选择。关于向伊朗出售武器交换人质一事,他说,前中央情报局长凯西于 1985 年 11 月曾送给他一份备忘录, 经他提交总统签署。一年以后,“伊朗门”事件曝光,为了保护总统,使之免受牵连,他亲手将这一文件销毁。关于把向伊朗出售武器所获的利润转移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一事,波 因德克斯特说,这虽然是诺思中校出的一个“好主意”,但是经过他的批准。他相信总统也会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他认为总统是一贯支持尼加拉瓜 反政府武装的,如果他把这个计划告诉总统,肯定会得到批准。不过,他深知这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所以他在执行过程中有意没有报告总统, 以便在将来这个问题被揭露后,总统可以矢口否认。为了保护总统,波因德克斯特把“伊朗门”事件的核心问题——背着国 会把向伊朗出售武器所获的部分款项转移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全部责任承担了下来。虽然有许多细节一时还难以弄清,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 总统有任何违法行为。白宫对此深感欣慰。波因德克斯特的证词可以说是给里根吃了一颗定心丸。当记者将波因德 克斯特作证的情况告诉里根时,里根耸耸肩膀,得意洋洋地说:“这算什么 新闻?7个月以来我一直是这样说的。”里甘被迫弃官1987 年 2 月 26 日,参、众两院特别调查委员会向里根递交的调查报告 中,对所有卷入美伊秘密武器交易的里根政府高级官员都进行了措词强烈的批评,特别是对最近盛传将于近日内辞职的白宫办公厅主任里甘提出了尖锐 的指责。报告说,里甘必须对外界揭露美伊武器交易后给白宫造成的混乱承担主要责任。这对本来处境已相当不妙的里甘是又一沉重打击。直到不久以前还在鼓励里甘“顶住”的里根总统,在特别调查委员会向 里根递交调查报告后,突然改变了主意。2 月 27 日,里根宣布接受白宫办公厅主任里甘的辞职要求。里根在一份声明中说,里甘表示“他愿意按原定计划,退出政界。所以我很遗憾地接受了他的辞职”。与此同时,里根宣布任 命前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霍华德·贝克接替这一职务。里根为什么终于改变了主意?白宫发言人菲茨沃特 2 月 27 日的一番话对此作出了回答。菲茨沃特 说,特别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中包括了总统过去不了解的“许多新事实”,因此里根总统“理所当然地对报告中所描述的(白宫内部)管理不善状况感 到愤怒,他打算尽快作出改变”。唐纳德·里甘和罗纳德·里根不仅在姓名上只有两字之差,在血缘上同 属爱尔兰血统,而且性格相似,私人关系极好。里根 1981 年入主白宫后,里甘担任财政部长,尽心尽力为里根政府重振美国经济立下了汗马功劳。1985 年里根连任后,里甘更登上了白宫办公厅主任的宝座。里根忍痛割爱,里甘被迫弃官,有多方面的原因。“伊朗门”事件曝光后,麦克法兰作证说,里根早在武器运送到伊朗以 前就知道此事,里甘对麦克法兰冷嘲热讽,一口咬定说里根在事后才知道。白宫内部有人揭发,对把向伊朗出售武器所得部分款项转移给尼加拉瓜反政 府武装一事里根也了如指掌。当记者问里甘时,里甘说:“我不知道武器款项转移之事,我也不相信里根总统知道这件事。”里甘在参议院情报委员会 作证时说:“我并未躲避任何问题,我并未采用行政特权。我是宣誓作证的,我可以作证,我以前不知道将出售武器所得的款项转移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 装的任何情况,现在我还是不知道。”共和党参议员哈奇说:“里甘在作证时非常坦白,也非常有说服力。”而在场的一位民主党参议员则说:“这位 主任用非常可信的方式,讲了一个令人无法置信的故事。他说他对这件事一无所知,我发现那实在无法置信。”这反映了两党立场不一。可见,“伊朗 门”事件并不是导致里甘丢官的唯一原因。里根借托尔特别调查委员会向他递交的调查报告之风,顺水推舟地接受 里甘的辞职,借机扔掉了他的一个政治包袱,这对渡过难关是有利的。里甘平时飞杨跋扈,积怨甚多。《华盛顿邮报》1987 年 2 月 27 日发表 的社论说,里甘表面上效忠于总统,而实际上总是玩忽职守。观察家们认为,里甘被迫辞职,不仅仅是托尔特别调查委员会批评他在“伊朗门”事件发生 后处理不当,给白宫造成混乱,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在任两年中过于专权,从而得罪了国会议员和里根的老朋友,尤其是第一夫人南希·里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报道,里根曾深情地回忆说,他担任加州州 长期间,一旦南希·里根听到别人抨击他,她就会在私下“愤怒地加以驳斥”。里根夫妇的老友雷诺丝说,南希是里根“强有力的顾问,最可信赖的心腹”。 里根担任总统后,南希更把维护丈夫的总统形象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她曾经当着千百万电视观众的面与里根咬耳朵,告诉他怎样回答一名记者提出的难 题,使总统从窘态中解脱出来。人们通常把南希看作是里根政府中真正掌握人事实权的人,认为她直接促成了不少政府上层人员的下台,其中包括前国 务卿黑格、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艾伦和克拉克、前内政部长瓦特等人。观察家们认为,里甘被迫丢官,南希起了最后催化的作用。《新闻周刊》1987 年 3 月 7 日公开披露里甘气得摔了第一夫人打来的电话一事,可能打破 了多数美国人心目中白宫里一切都是彬彬有礼的天真想法,但对于过去两年中耳闻目睹里甘与南希之间你争我吵情况的白宫工作人员来说,这一事件并 不使他们感到吃惊。忠于里甘的工作人员称里甘同第一夫人的关系是“反复无常”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已经到了不仅里甘摔第一夫人打来的电话,而且第一夫人在其他场合也摔里甘打来的电话的地步。 南希同里甘的矛盾由来已久。1985 年里根肠癌手术后休养期间,里甘对记者发表讲话时声称,他正在处理平常由总统处理的决策性工作,因而被新 闻界称为“首相”或“助理总统”。第一夫人对此大为不满,认为他过于妄自尊大。同时,南希还担心,这些话会在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印象,总统力 不从心,从而产生信任危机。里根做前列腺手术后,“伊朗门”事件内幕不断被揭露。里甘苦无良策, 急于把总统请出来恢复正常活动,以转移外界视线。他安排总统发表国情咨文讲话,里甘的建议遭到第一夫人的反对。她不仅不同意讲话内容,而且担 心只休养三个星期的总统,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演不佳。一直认为女职员的作用就是端端咖啡的里甘接到第一夫人电话时一言不语便挂断电话。尽管里甘 事后向第一夫人道歉,但态度很不严肃,他开玩笑说,是他夫人让他这样做的。第一夫人气不打一处来,认为里甘不仅没有诚意,而且是侮辱了她。南 希公开向新闻界宣告,她将不再同里甘打交道。里甘飞扬跋扈的作风也引起白宫一些人的不满。白宫办公厅主任的任命 虽不需要国会批准,但其权力的大小要看总统的授予,往往是权倾朝野,谁可以见或不能见总统都要经过他,甚至副总统也不例外。哈佛大学一位专家 说,从宪法上来说,他是总统的唯一助手,但实际上是总统的代表,有时甚至替代总统发号施令。里甘原为华尔街最大商行美林证券公司的董事长兼总 经理,金融市场和经济问题知识丰富,是个出色的行政管理人。但评论家认为,他并不是政策分析家,里根当初委任他为财政部长颇出人们的意料之外。 据说,里甘和里根两人碰头时,讨论政策问题很少,就是爱互相说笑话。里甘担任白宫办公厅主任后,在美国记者的笔下,他不仅控制了白宫的人事、 总统的工作日程的大权,而且爱出风头,经常摆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架势,还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据传,里根原来并不想撤掉里甘,但在第一夫人和助手们的压力下,不 得不忍痛割爱。南希要撵走里甘的努力终于达到了目的。《纽约时报》1987 年 3 月 3 日报道说,第一夫人现在比里根执政以来的 任何时候都更有权、更自信,而且更卷入政治。第一夫人准备在丈夫的最后两年任期里继续如此。这是在成功地赶走白宫幕僚长里甘之后,第一夫人的 密友和白宫官员对她所作的评价。凯西之死“伊朗门”事件被揭露,最先受害者还是里根的阁僚们。波因德克斯特 及其副手诺思首当其冲,被炒了鱿鱼,离开了白宫;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法兰曾有心给后人留下若干外交杰作,谁料闯下大祸,他又羞又恼,竟服 食过量镇静剂,差点殒命;里根对白宫总管里甘的去留踌躇再三,最后才不 得不舍弃了他。中央情报局长威廉·凯西自称他在“伊朗门”事件中的作用“很小”, 直到 1986 年 10 月才“听说”将向伊朗出售武器所得部分款项转移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一事。但知情者揭发凯西是“伊朗门”事件的核心人物之一, 遂受到国会的频频传讯和舆论的猛烈抨击,他急火攻心,突然病倒。凯西于1986 年 12 中旬在乔治顿大学医院做过脑癌切除手术后,说话困难,轻度半 身不遂,他于 1987 年 2 月 2 日去职,同年 5 月 6日因肺炎与世长辞,终年73 岁。5 月 19 日参议院批准威廉·韦伯斯特为新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是里根的老朋友,又是里根的主要顾问之一。凯西几乎每天都要向 里根汇报情况,与总统讨论世界形势。因此,人们注意到,中央情报局对美国政治、军事和白宫决策的影响日益扩大。美国舆论认为,凯西是杜勒斯以后的又一个中央情报局的强人。据说, 菲津宾前总统马科斯的下台,多少与凯西交给里根总统的报告有关。凯西在分析菲律宾危机的报告中指出,马科斯政府岌岌可危,建议总统重新调整对 菲律宾的政策。结果,里根决定放弃了对马科斯的支持。美伊秘密武器交易败露后,《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在白宫 1986 年 1 月召开的一次高级绝密会议上,凯西、麦克法兰和波因德克斯特力主继续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凯西等坚持认为,同伊朗打交道是确保美国人质获释的 唯一途径。对凯西在“伊朗门”事件中的作用,国会曾多次进行调查。据托尔特别调查委员会的有关人士披露,最早建议里根政府向伊朗迭秋 波的,正是凯西。后来与里根政府一些高层外交决策人摊牌,说服里根与伊朗温和派达成某些妥协的,也是凯西。据特别调查委员会获得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电脑储存系统中的有关资料 证实,凯西是美伊秘密武器交易事件中的关键人物。据一位权威人士说,电脑资料记录了诺思中校与凯西之间的多次谈话。可以看出,凯西不仅知道以 武器换人质的经过,而且也详细了解所得部分款项转移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的情况。特别调查委员会认为,凯西的做法是:一方面鼓励诺思积极进行 这些活动,另一方面又不让中央情报局的工作人员了解内幕。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当参议院要求凯西就美伊秘密武器交易事件作证 时,年事已高的凯西急出病来,突然住进了医院。1987 年 2 月 26 日,特别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中对凯西等人提出了批 评。7 月 7 日,诺思作证时说,凯西不仅暗中策划了把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 所得部分款项转移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而且提出了“替罪羊”计划,指使诺思为了保护总统而当“替罪羊”。但凯西生前宣称他从不知道诺思在国 家安全委员会里干了些什么。凯西在去世前最后一次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从何处得到资助,中央情报局毫不知 情。”这与诺思的证词大相径庭。但据《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报道,凯西临终前在医院病床上向他承认:他知道把美国秘密向伊朗出售武 器所得部分款项转移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伍德沃德是在他的新著《帷幕背后:中央情报局 1981-1987 年间的秘密战争》一书中透露这条新闻的。《帷幕背后》一书 1987 年 9 月问世后,轰动了美国朝野,连里根也坐不 住了,亲自出来为自己辩解。书中还写道:里根曾下令谋杀黎巴嫩真主党精神领袖侯赛因·法德拉德,中央情报局在 1985 年制造了一起汽车爆炸案,法 德拉德的 80 名贴身保缥丧命,法德拉德却死里逃生。中央情报局还设法让沙特阿拉伯出钱支持乍得同利比亚打仗。中央情报局还让沙特阿拉伯出资 200 万美元来影响意大利 1985 年 3 月的大选活动,以阻止共产党上台。里根说,他本人从未下过谋杀任何外国领导人的命令,并称伍德沃德的书“不是以事 实为基础的”,“充满了虚构”。凯西的遗孀索菲娅·凯西也对此书的可信性提出了挑战,她说:“自凯 西 1986 年 12 月 15 日因脑癌住进乔治顿大学医院以来,我和女儿日夜陪伴着他,从未见过有什么记者进病房采访。”国防部长温伯格也指出,伍德沃德“病床采访”一事“完全不可能”。 因为凯西住院期间他经常给凯西打电话,凯西夫人“总是告诉我凯西已病入膏肓,不可能同我谈话”,“而且凯西夫人和家属始终陪伴着他,中央情报 局本身的保卫措施也非常严格,我想这种事情完全不可能”。针对上述权威人士的质疑,伍德沃德在美国大报和电视台上进行了针锋 相对的反驳。他反问凯西夫人:“凯西住院 3 个月,你们是日夜陪伴着他,但难道你们不上厕所?不去吃饭?不去睡觉?正是在凯西第二次住院期间, 我在一名不能透露姓名的中央情报局官员陪同下溜进了病房,恰恰那时你们一位家属也不在他身旁。”伍德沃德称他同凯西进行了“4 分钟的谈话”, 他问凯西是否知道把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所得部分款项转移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凯西“肯定地点了点头”。“怪影”仍在徘徊从 1987 年 5 月 5 日至 8 月 3 日,在近三个月时间里,美国参、众两院特 别调查委员会就“伊朗门”事件举行了一系列公开听证会,29人作证,耗时250 个小时,查阅了 30 多万份文件。为期 11 个星期的听证会是在听取了国 防部长温伯格的最后一次作证后结束的。温伯格说,他认为由于里根总统决定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美国的利益受到了全面的损害”。民主党和共和党议员在内部发言中一致谴责里根政府内导致滋生这一事 件的欺骗和隐瞒行为。众议院特别调查委员会主席汉密尔顿说,在整个“伊朗门”事件中许多 重大的决定都是由少数人作出的。他说,有些人“无视法律规定,乱用违背公开政策的秘密手段”。参议院特别调查委员会主席井上在作总结发言时说了这样耐人寻味的 话:“故事已经讲完了。”8 月 12 日晚,里根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向全国发表电视演说,以便为早 已落幕的“伊朗门”事件再加上一个尾声。第二天便离开华盛顿西行度假。里根在讲话中说:“我是一个必须对美国人民负完全责任的人。”这是里根第三次就“伊朗门”事件发表重要讲话。 在谈到以武器换取人质问题时,里根说:“我对人质问题的关注超过了它应有的范围这是一个错误。”“在执行这项发生偏差的政策时,我太 固执己见。”然而,观察家们指出,尽管里根多次承认同伊朗的武器交易是“一个错误”,但他从未直接说过是他自己犯了这个错误以及他个人要对这 项政策及其结果负责。在谈到将向伊朗出售武器所得部分款项转移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这一 问题时,里根再次否认他事先知道此事,而且国会特别调查委员会也没有得到任何同里根的讲话相矛盾的直接证据。然而,几次民意测验结果表明,大 多数美国人认为里根没有讲出真相。11 月 18 日,参、众两院特别调查委员会发表了最后调查报告,认为里 根总统应对秘密向伊朗出口武器和将所得部分款项转移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的事件负根本责任。最后报告说,里根总统没有完成宪法赋予他的责任,并在白宫造成了一 种他的下属违反法律和“宪法基本原则”的环境。这份长达 690 页的调查报告详细地叙述了里根政府官员如何秘密向伊朗 出售武器以使被扣押在黎巴嫩的美国人质获释,并将所得 400 万美元的款项转移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报告揭露一些高级官员在决策过程中阳奉阴违 的表现和隐瞒事实、欺骗公众的行为以及对法律和宪法程序的蔑视。最后调查报告的发表标志着特别调查委员会对“伊朗门”事件调查的结 束。这次历时 11 个月、耗资 400 万美元的马拉松式的调查,听取了 500 多人的证词,分析了 30 多万份文件。最后调查报告是由民主党议员和 3 个共和党参议员签署的“多数派报 告”以及 8 个共和党议员签署的“少数派报告”所组成。报告说,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波因德克斯特及其助手诺思对于将秘密向 伊朗出售武器所得部分款项转移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一事负有责任,但没有证据反驳里根总统所谓他事先并不知道此事的说法。但是,报告指出:“尽 管如此,‘伊朗门’事件的根本责任必须由里根总统承担。他理应知道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正在干些什么。”“多数派报告”说:“特别调查委员会没有得到直接证据证明里根总统 有意欺骗国会和公众,但里根总统的行动和声明有欺骗之嫌。”“少数派报告”声称,“伊朗门”事件的错误只是“判断方面的错误, 仅此而已”,“并不存在宪法危机、对法制的亵读、重大阴谋和政府范围内的欺诈和掩盖”。这份“少数派报告”批评特别调查委员会中占多数的民主 党议员起草的最后调查报告作出了“歇斯底里的结论”,“决不是一个客观分析问题的报告”,因此,特别调查委员会中 11 名共和党议员中的 8 名拒绝 在最后调查报告上签字。最后调查报告发表后,白宫发言人说,里根总统认识到其下属在执行政 策中犯有错误,并且愿意承担责任。发言人说,“伊朗门”事件已经过去,应当向前看,解决里根政府面临的更为紧迫的问题。参议院调查委员会主席、 民主党议员井上说,“伊朗门”事件可以过去,但它留下的教训将是永存的。一些评论家认为,“伊朗门”事件的调查已经结束,对里根政府来说,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是,“怪影”仍在徘徊。现任副总统、争夺下届白宫总统宝座的布什,在 1988 年初还受到其他竞争者的攻击,他们旧事重 提,指责布什在表白他对“伊朗门”事件有保留意见时没有讲真话。里根 1988年 2 月 24 日在白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副总统布什对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一事有过保留意见,但“没有反对我们拿武器换取人质”这个主意。 布什在“伊朗门”事件中的作用给他争夺下届总统宝座投下了阴影。但评论家们认为,如无新的惊人细节揭发出来,影响不会很大。 布什接任后仍然不时受到“伊朗门”事件的冲击。1990 年 2 月 5 日,里根行使他所拥有的“行政特权”拒绝接受联邦特别法庭要他在 2 月 5 日午夜前交出有关“伊朗门”事件日记的裁决。“血染华尔街”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8
正序
倒序
里根
里根-2
里根-3
里根-4
里根-5
里根-6
里根-7
里根-8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里根
里根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