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的,从仁牙因湾到内湖湾穿过整个吕宋,有 30—50 英里宽, 120 英里长, 这一平原地带地形开阔,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网。对于日军来说,这里是无险可守的。山下大将早已准备放弃这一开阔地带,他把部队撤到两 侧的高山上克鲁格将军则过于谨慎,他不敢沿未设防的中央平原的开阔地带长驱直人,直插马尼拉。他担心躲藏在卡拉巴略山脉防御阵地上的大批日军 进攻他的左翼,他更担心敌人袭击他的背后,切断他与仁牙因湾供应基地的联系,因此,他在指挥第 14 军沿中央平原向前推进的同时,要求第 1 军沿左 翼并进,肃清卡拉巴略山脉里的日军。这就难了,日军早就在山上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他们在山坡上挖掘了大量洞穴,里面储存了充足的弹药和其 他补给品,这些洞穴与山脚下的坑道工事连接起来,就构成了许多能够独立坚守,又可相互掩护与支援的永固防御体系。阵地内还有许多坦克发射点, 这些坦克深藏在地下,只露出一个炮塔,火力很强。要一个个地攻占这些永备防御阵地实在太难了。再加上每个日本兵都有战斗到死的信念,“你必须 砸碎他的脑袋,或用刺刀捅他个透亮”。登陆后的四天里,克鲁格只前进了 10 英里左右。这怎么能行!麦克阿瑟 在进攻吕宋之前曾向华盛顿保证登陆后两周内就能解放马尼拉。现在马尼拉 还远在115 英里之外,按照这个速度,需要二个月才能到达。为此麦克阿瑟 的参谋长萨瑟兰曾建议解除克鲁格将军的职务,但是他最终没有同意。不过, 他已呆不住了。1 月 14 日,麦克阿瑟把他的司令部从“博伊西号”上迁到了达古潘镇。 然后,他就活跃地在前线上穿梭开了。他要亲自督促地面部队快速向马尼拉突进。他乘坐他的敞篷吉普车深入到前线的各个角落,鼓励士兵,亲自过间一些极细小的战术细节;他无所顾忌,全然不顾敌人的子弹在周围呼啸着。 他写道:“我正在进行战斗的这块土地,大约在 50 年前我曾经目睹我父亲在这里 的军事胜利,在这场战争的初期我也亲自在这里驰骋过。我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熟悉这里岩层上的每一条纹理,每一块地形。我能够避开一个个陷 阱,制服敌军的许多诡计。采用这样的方法来拯救生命或许是我对战争的最 美好的回忆。”他完全像一个战术指挥官一样在前线奔波着。一个深夜,他的空军指挥 官肯尼到司令部里向他汇报工作。 12 点多了,他才从吉普车上下来。热心的炊事兵给麦克阿瑟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餐,肯尼却看到他几乎没有吃,便问 道:“您怎么了?”他说:“乔治,我累极了,吃不下。” 肯尼第二天黎明前动身时,告诉值班军官向麦克阿瑟辞别。值班军官说道:“总司令两小时前就上前线去了。”“什么?”肯尼叫道,“这家伙准是个疯子。他如果一直这样干下去, 迟早会失去工作许可证的。”在麦克阿瑟的一再努力下,第 14 军的推进速度大大提高了。到 1 月 21 日,他们已抵达打拉,这里距马尼拉只有一半的路程了。这时,麦克阿瑟比较满意了。当记者要他对前一段战斗发表评论时,他说道:“没有确定的时间表,我希望尽快地向前推进,特别是时间成为解放我 们被俘者的关键因素时,无论如何,我总觉得,公式化处理每一次战役是危险的。而对着敌人反复无常的反应及其主动性,两者所造成的难以预测的条 件,公式化的处理会使指挥员作出不正确的判断。因此,除了确定开始作战的日期以外,我从不对任何事作出硬性的时间规定。这次作战的进展速度是 迅速的,而且远远超过了所有的希望和预料。一个野战部队的指挥员所面临的最大危险莫过于对自己职责无关的事管得太严,以及把下达的作战计划的‘时间表’扣得大死。 指挥战斗有天然限制,在作战计划中对其内在的长处和不足之处应留有余地,只有指挥作战的人才知道怎样留有余地。有时,即使是他,也不得不 靠估计行事,不管怎么说,非亲临战场的人的瞎指挥必然造成灾难性的损 失。”到了 1 月 24 日,又前进了 10 英里,到达了班班河。克拉克机场就在前 面。这是日军在菲律宾群岛上的最大的空军基地,上面仍然停放着数百架日军战斗机,尤其还有几十架尚未投入的“神风敢死队”的零式飞机,这可是 日军赖以威慑盟军的最后法宝了,他们不能不认真防守这个基地,因而地面部队的推进变得更加困难了。第 14 军自登陆以来第一次遇到这么顽强的抵 抗,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在圣马努埃耳附近,日军由一个坦克旅打先锋,发动了一次凶猛的反扑。 几十辆日军坦克密密麻麻地沿着河床和道路向第 161 步兵师的阵地上扑来,美军对于敌人的这一举动毫无准备,重火器和火箭筒不足,眼睁睁看着敌人 的轻型坦克向前蠕动着,毫无办法。战线被迫退后一英里多。接到报告后,麦克阿瑟立即驱车赶来,接着无坐力炮和火箭筒也被紧急 运送到 161 师的阵地上。敌人的坦克一辆一辆地被击毁在阵地前,最终敌人的反扑被阻住了。 161 师乘势向前推进,又把战线上出现的缺口补上了。事后,由于第 161 师师长小詹姆斯·多尔顿上校在这一事件中指挥出色, 麦克阿瑟马上建议提升他为准将,并且很快得到了华盛顿的批准。可惜,不久多尔顿就在巴莱特要隘战斗中牺牲了。事实上,麦克阿瑟本人也由于在这 次事件上表现英勇无畏,被国会授予第三枚“铁十字”优异服务勋章。挫败了敌人在圣马努埃耳的反扑后,麦克阿瑟责令第 14 军加速进攻,迅 速夺占克拉克机场。第 40 师的部队在这次进攻中首当其冲,他们与顽强抵抗的日军进行了一场十分激烈的争夺战,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直 到第四天,才终于夺占克拉克机场。这样日军在中央平原地带的抵抗力量几乎全部被赶到了两侧的山区里,第 14 军可以快速向马尼拉推进了。就在这时,发生了两件事让麦克阿瑟十分生气。 首先是华盛顿要他抽出 70 艘运输舰,立即返回旧金山,为海参威的苏联军队运送补给品和军需品,以便保障苏军尽快发动远东战役。麦克阿瑟虽然 竭力反对,但最终不得不接受华盛顿的命令。运输船调走后不久,麦克阿瑟又接到命令要他把太平洋舰队的大部分归 还尼米兹,用以发动冲绳战役。这些战舰一旦调走,设在仁牙因的给养基地 只能靠他的部分第7 舰队去守卫,这将是十分危险的。但他也难以推迟,他 当然不愿意承担再次推迟中太平洋作战行动的责任。为了应付这种意外局面,麦克阿瑟决定让第 8 集团军的第 11 军提前行 动,由水路进发,驶进西吕宋的三描礼士沿海。这样,在海军力量减弱的情况下,万一仁牙因告急,他便可把供给线转移到一个更安全的地理位置上。 此外,第 11 军的行动,还可以威胁到马尼拉平原上正在进行抵抗的日军的翼侧;而且,还将有效地阻挡住敌军在巴丹半岛上的往返调动。无论如何,麦克阿瑟也不肯放慢他的推进速度,他恨不能马上站在马尼 拉的街头,向全世界宣布菲律宾的解放。在北部山区还残存着十多万日军,他们完全有力量切断麦克阿瑟拉得越来越长的进攻线。但是,山下大将并不 想这样做,他只想在那些构筑有坚固工事的山区尽可能长的拖延一些时间。 第 1军兵力被留在后面准备对付敌人的可能反扑,保障第 14 军沿中央平原 的快速推进。面对敌人的坚固设防,他们无能为力,他们只能设法堵住敌人 下山的路。到 1 月 28 日,第 14 军主力夺占克拉克机场后又向南推进了十几英里, 距马尼拉只有 30 多英里了,敌人仍然没有反扑的迹象。现在,完成吕宋岛作战计划的的第二步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第 8 集团军司令艾奇伯格将军被从莱特召来,他仍在指挥他的集 团军主力在莱特岛上执行艰苦的清剿任务。现在麦克阿瑟要他亲率早已抵达三描礼士沿海的第 11 军和第 11 空降师在苏比克湾西北和马尼拉南面的纳苏 格布登陆,以完成对马尼拉的最后围攻部署。1 月 29 日,第 11 军的 3 万人首先在圣安东尼奥附近登陆。由于敌人在 全力对付第 14 军,第 11军的登陆很轻松,麦克阿瑟形容说:“几乎不折一 兵一卒就占领了乌郎牙波。”第 11 军的背后就是三描礼士山脉日军阵地。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向东猛攻猛打,阻止三描礼士山脉的守军向巴丹半岛逃 窜,并夺取圣马塞利诺机场,打开马尼拉湾。第 11 军登陆后进展很快,只是在齐格扎格隘口遇到了日军较顽强的抵抗,但很快也就被克服了。不久, 11 军与往南快速推进的 14 军在迪纳卢布汉会师。尔后, 11 军便归属克鲁格指挥了。1 月 31 日,第 11 空降师(欠 1 个旅)在艾奇伯格的亲自率领下在纳苏 格布登陆。这是麦克阿瑟的有意安排。他认为马尼拉是个未设防城市,他想让艾奇伯格率领这支小部队向马尼拉“冲刺”,以获得马尼拉解放者的殊荣。 他在向艾奇伯格交待任务时说,这次冒险行动“会使杰布·斯图尔特感到高兴”。此人是美国内战时期联邦打了就跑的著名袭击者。艾奇伯格在前一段 时间率领第 8 集团军“肃清”莱特岛残敌的战斗中吃尽了苦头。现在麦克阿瑟要“补偿”他一下。第 11 空降师确实没遇到什么抵抗就顺利登陆了。上午 9 时 45 分,纳苏 格布的简易机场已属他们所有。尔后该师在菲律宾人民的欢呼声中迅速前进,夺得了一条通往糖仓库的小铁路,并巧妙地利用了这条小铁路运送给养 和部队。他们进展速度如此之快,以致于惶恐的日军连桥梁也来不及破坏。他们昼夜不停地向前推进,并且虚张声势,力图使日军相信整个第 8 集团军 都在这里登陆了。当他们进至 2400 英尺长的塔盖泰山脊时,受到了日军的顽强抵抗。艾奇伯格立即要求空投该师的第 3 旅。肯尼的飞机从民都洛把这些 伞兵空运来了。空降的第 3 旅与主力会合后,力量增强,继续攻击前进。艾奇伯格现在十分得意,从山脊上可以看到“马尼拉市在阳光里闪闪发 着白光”。只有 25 英里远了。他向麦克阿瑟报告道:“很快即可克复马尼拉!”麦克阿瑟立即向记者宣布:“马尼拉正在向我招手!”第十二章凯旋巴丹半岛△麦克阿瑟:我来得太晚了,但我终于回来了△麦克阿瑟:我不是救世主△麦克阿瑟超出战线 5 英里△麦克阿瑟:把你们的军旗挂上去!△卧倒,将军! 麦克阿瑟不顾一切加速向马尼拉的进攻,除了要向全世界炫耀自己的指挥才能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尽早解救战俘。 最新的情报表明,战俘的处境已十分危险。随着盟军的步步逼进,山下已无力把美军战俘全部运回日本本土,他把幸存下来的战俘集中关押到马尼 拉附近的几所战俘营里,与战俘们关在一起的还有没来得及逃离菲律宾的许多美国、英国和其他盟国的公民,包括许多妇女和儿童。山下已经放出话来:“不让麦克阿瑟看到一个活着的巴丹老兵!”关押这些战俘的圣托马斯大学、 比利比德监狱、——卡巴纳端以及洛斯巴诺斯等战俘营的日本兵更加变本加厉地迫害他们,每天都有许多人不堪凌辱,在这即将得救的时候死去。为此, 麦克阿瑟深感痛心。为了保住这些可怜人们的性命,他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营 救计划。229当他的部队还在距马尼拉 70 英里以外的时候.麦克阿瑟从第 6 集团军中 挑选出数百名干练的官兵组成一个别动队。这支特殊的部队由威廉·C·蔡斯准将指挥,全部乘坐坦克和机动车辆,沿道路行动。他们以每小时 30 英里的 速度向马尼拉快速穿插,边走边打,在敌人还来得及炸毁桥梁前就夺取了桥 梁。2 月 3 日黄昏,别动队已越过马尼拉市界,这是盟军进入马尼拉的第一 支部队。尔后,这支部队在菲律宾游击队的协助下,在马尼拉的大街上横冲直闯,冲散了一些三五成群惊慌失措的日本兵,到达了圣托马斯大学。一辆 绰号叫“战斗基础”的坦克撞倒校园的前门。守卫在这里的日本兵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战俘和平民就被放了出来。这支部队的另一部分占领了马 拉卡南宫,从而保住了这座著名王宫。第二天,第 37 师的先头部队从比利比德监狱又救出 1500 名战俘,其中有 800 名是在巴丹半岛上被俘的。一共有 5000 名战俘被解救出来,其余的战俘都被迫害致死了。解放这些 战俘,的确是太平洋战争中最扣人心弦的时刻之一。战俘们一个个面色惟淬,眼睛深陷,衣着褴褛。麦克阿瑟进入马尼拉后,于 2 月 7 日巡视了圣托马斯 和比利比德监狱。他写道:“尽管我的一生中充满着激动人心的场面,却没有比我第一次访问圣托 马斯集中营更为动人的景象了。当我到达那里的时候,炮声依然隆隆,可怜的半饥饿的战俘们激动得大声呼叫起来。我一走进大楼,数以千计情绪激动 的人立即向我涌来,把我挤到墙边。他们衣衫褴褛,污秽不堪,眼泪像泉水一样流满面颊。他们仿佛用毕生最后的力气挣扎着靠近我,握我的手。有一 个人张开双臂抱住我,一头栽到我的怀里,无所顾忌地嚎响痛哭起来。一位昔日端庄秀美的妇人穿着难以遮体的衣服,使劲把她的儿子高举过人,请我 抚摸他。我抱过小孩,他那呆痴的眼神使我感到震惊。他们歇斯底里地边哭边笑,所有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对我说:‘谢谢您’。他们拉我的上衣,吻我,紧紧地拥抱我。这是一个令人感动和永远难忘的时刻。” 比利比德的情况更糟,这里关押的大部分是麦克阿瑟留在巴丹的美国士兵。在漫长的三年时间里,日本人只给他们少得可怜的粮食定量,而且尽是 蛀虫和鸟粪。日本人想用这种手段慢慢把这些曾经对他们顽强抵抗过的士兵折磨死光。经过那些漫长而艰难的岁月后,士兵们还能保持着良好的军人观 念。当麦克阿瑟走过来时,他们每个人都拖着两条腿,以立正的姿势站在自己的铺位边。尽管他们骨瘦如柴、浑身污秽、满脸胡须、长发披肩,身上穿 着破烂不堪的衣服,脚上的鞋已成碎片,但一个个默不作声,表情严肃,恍 惚在接受检阅。看到这种场面,麦克阿瑟再次感动了,泪水禁不住流下了脸颊。他庄重 地抬起了右手,口里喃喃他说道:“我来得太晚了,但是我终于回来了!”对马尼拉的正式围攻是从 2 月 1 日开始的。这时,已经查明马尼拉并非是“未设防城市”。 本来山下大将是决定不守卫马尼拉的,但是盲目自信的海军少将岩桥拒不执行这一决定。他指挥 20000 名日军,多数是海军陆战队和海军人员,也 包括一些亡命的陆军官兵,要与这座城市共存亡。他们决心拼死一战,要把这座素有“东方明珠”雅称的城市化为废墟。为此,麦克阿瑟不得不投入主力部队。2 月 1 日骑 1 师和第 32 师在仁牙 因登陆。这两个师都是美军的王牌,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在前面的战斗中,他们一直留在莱特岛没有使用。现在,是使用他们的时候了。他们从登陆点 快速机动到马尼拉北郊,麦克阿瑟对精明强悍的骑:师师长维恩·D·马奇说:“快!砸碎日本鬼子的脊梁,夺占马尼拉!越快越好!” 这样,攻打马尼拉的战斗主要由骑 1 师和第 37 师担负,他们从北面像一把抡起来的铁锤狠狠地砸了下来。第 11 空降师则在南面构成一个坚固的铁 砧,使得日军不得退入南面的山区。丧心病狂的日本人只能等着被砸得粉碎 了。事实上,攻打马尼拉的战斗进行得十分艰难。由于担心 70 万马尼拉居民 的安全,以及顾及到尽量少毁坏这座美丽的城市,麦克阿瑟禁止使用飞机轰炸敌人的据点,甚至要求重炮也尽量少用。日本人据守在一幢幢大厦里,很 难把他们赶出来。美军不得不一幢楼一幢楼的攻打、搜索,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到 2 月 7 日,第 37 师终于在敌人坚硬的硬壳上敲开了一个口子,突入了 马尼拉市区,与早两天冲入市内营救战俘的别动队会合了。麦克阿瑟不顾手下人员的一再劝阻,搭乘第 37 师的一辆坦克跟了进去。他迫不及待地发表了 一份公报:“现在,我站在马尼拉的街头上宣布,美军已突入马尼拉的城区。我们 的军队正在迅速肃清残存的敌人,马尼拉的秩序将会很快得到恢复。菲律宾群岛的彻底解放已经指日可待了!”全世界都为此而感到振奋。很快,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马歇尔、 尼米兹,甚至乔治·巴顿都发来了贺电。罗斯福的贺电是这样写的:“在解放马尼拉的时候,谨向您个人和您手下的官兵们表示热烈的祝 贺。这是在远东重建自由和庄严的历史性时刻。这次战役行动之迅速和兵力运用之高超,使我们无限地增加了对您成功的赞赏。请向游击队员们转达我的感谢和祝贺。他们对这次战役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特别是他们经受了多年 的苦难,为这一时刻的到来作出了充分的准备。”罗斯福还给奥斯敏纳总统发来了贺电。 但是,且慢!麦克阿瑟的公报发得过早了,从第一名美军士兵进入马尼拉到 2 月 27 日,市区战斗的枪声完全停止,经过了三个星期零二天的激烈战 斗,美军才完全控制住马尼拉。这中间的战斗太惨烈了。到 2 月 12 日,马尼拉的日军大部分被压缩到南部滨海地区。这里有古老 的固特拉穆罗斯镇的旧城墙,城墙是厚厚的石头垒起来的,十分坚固。美军不得不用重炮连续轰击,这使得城区变成一片火海。最后,日军又躲进医院、 政府大楼、美陆海军俱乐部、马尼拉旅馆、拉萨尔大学及其体育馆等几处建筑物内,他们铁了心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南面由艾奇伯格亲自指挥的第 11 空降师于 2 月 4 日进至马尼拉市界 3 英里处的达伊穆斯,就遇到了一大股日军海军陆战队的顽强阻击。这股日军巧妙地在一所原西班牙兵营里构筑了工事,挡住了第 11 空降师的去路。由于 他们缺乏重火器,很难克服敌人的坚固阵地。直到 2 月 8 日他们才接近马尼拉南郊,但很快又在尼古勒斯机场被敌人困住了。这时,艾奇伯格企图首先 突人马尼拉,摘取头功的美梦早已破灭了。最终,克鲁格派去了重型火炮,把这支部队解脱了出来,并且接过了第 11 空降师的指挥权。艾奇伯格只好沮 丧地退回到莱特岛指挥他的部队继续清剿丛林中的日军。在最后的战斗正紧张激烈地进行时,麦克阿瑟最关心他过去设在马尼拉 旅馆顶楼的住宅。这里有他的精美的家俱、积攒一生的各种收藏品,以及他的上千册私人藏书。这些东西在马尼拉撤退时,都来不及运出,只好听任日 军践踏了。现在都还完好吗?争夺旅馆的战斗于 2 月 21 日打响。翌日,战斗还未结束时,麦克阿瑟就 迫不及待地前往察看。旅馆内,机枪还在不停地向外吐着火舌,麦克阿瑟被暂时阻在了附近的一栋建筑旁边,他手下的人说什么也不让他继续向前。这 时,以顶楼的窗口冒出了浓烟。顶楼着火了!想到他精致的军事藏书、个人纪念品,他毕生所有的东西被毁于一炬,他痛苦地低下了头。敌人的火力逐渐减弱了,麦克阿瑟再也等不及了。他一把推开前面的卫 兵,冲进了还在冒烟的大门。接下来,他在回忆录中作了详细的描写:“在两旁冲锋枪手的簇拥下,我登上了通向顶楼的楼梯,每往上走一步 都要经过一场战斗。顶楼的住宅除了灰烬外,一切都荡然无存。很明显,这里曾经是这场保卫战斗的指挥所。指挥所的上校被我们击毙在烧焦了的门槛 上。门口摆放的花瓶打碎了,这是 1905 年父亲出使日本时,天皇亲自送给他的。花瓶的碎片散落在这个日军指挥官的头旁和脚边,成了他那血腥葬身之 处的可憎陪葬物。指挥这次搜索任务的年轻中尉,手中提着冒烟的枪,脸上挂着胜利的微笑,对我大声喊道:‘干得很顺当,长官!’但是,对我来说, 此刻并不美妙。我可爱的家遭到了毁坏,我正在痛苦地品尝着这颗苦涩的苦 果。”其实,麦克阿瑟不必如此痛苦,他的一些私人物品后来都被陆续找到了。 一位菲律宾花匠曾收藏起一个盛有银餐具的红木盒子,他把它交给了总司令部的一位参谋。美军士兵在一座仓库里找到一个箱子,上面写着“医疗补给 品——运往东京”的字样。实际上,里面都是麦克阿瑟和琼的各式各样的茶具、烛灯架、碗及其他银器。他的 1941 年出厂的凯迪拉克牌黑色轿车也完好地在圣托马斯大学找到了。士兵们还在马尼拉旅馆的废墟中挖掘出了他那一 套《剑桥现代历史丛书》及其他一些珍贵的藏书。几年后,琼又在东京经人指点,在一个当时关押在监狱中等候审判的日军将军家中,找到了装有麦克 阿瑟书签的数百本图书。这位将军告诉琼,麦克阿瑟所有的私人财产都被马尼拉的日本占领者“瓜分”了。马尼拉的战斗终于结束了。最后,美军打扫战场时发现,近 17000 名日 军被击毙,另有 3000 人从南面逃掉了。美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仅在市区战斗中,美军就伤亡了 6575 人,其中死亡 1010 人。但伤亡最惨重的还是平 民,约有 10万以上马尼拉居民死于非命。昔日高楼林立的马尼拉已成了一片 惨不忍睹的废墟,断墙残垣到处可见。现在,马尼拉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经历过这么久磨难的人们脸上终于 露出了笑容,男女老少在街上纵情起舞。他们仿佛要把几年来积蓄在内心的痛苦、屈辱、希望全部喷发出来。废墟上仍然冒着缕缕硝烟,有时还可以听 到零星的枪声和爆炸声。但是,人们已顾不上这些,他们从这条街上跑到那条街上,把欢乐的气氛带到城市的各个角落。麦克阿瑟准备乘车环城一周,查看一下城市的损失情况。但是,他的车 刚开上街就被欢乐的人们围了个水泄不通。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欢乐的呼声响彻云霄。马尼拉的居民围着我,要吻我的手,把自制的 花环套在我的脖子上,拉住我的衣服。有人流着眼泪呜咽着说:‘救世主,您回来了,您终于回来了!’圈外的人拼命往里挤,争着想把手伸向我,我 被这种场面深深感动了。”当马尼拉街头的巷战仍在激烈进行的时候,麦克阿瑟已把注意力转向巴 丹和科里吉多岛。尤其是后者,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要235 扼守在马尼拉湾的咽喉要道上,在夺回该岛之前,美军无法安全地使用马尼 拉湾的港口设施。除此之外,对麦克阿瑟来说,巴丹和科里吉多还有深刻的象征性价值,在美国国旗飘扬在这些地方的上空之前,吕宋岛的战斗就远远 谈不上结束。由于获得巴丹和科里吉多日军的情报十分困难,结果麦克阿瑟作出了错 误的判断。他认为,在巴丹设防的坚固阵地上约有 6000—8000 名日军,而在科里吉多岛上只有约 900 名日军,这样,巴丹将会是一场恶战,而科里吉多 经过长时间的飞机轰炸之后,那里的战斗可能会容易些。事实上,情况正好相反,巴丹半岛上只有少数日军,而在科里吉多岛上的日军却超过了 5000 人。第 11 军被指定担负收复巴丹半岛和科里吉多的主要任务。该军在吕宋西 部沿海的圣安东尼奥登陆后,一直还没有遇到过什么真正的抵抗。2 月 14 日,解放巴丹半岛的行动首先开始。第 11 军计划使用两支部队, 以半岛的东西海岸实行对进攻击。二个团沿东海岸向甫迅速推进,由于敌人比预料的少得多,抵抗微乎其微,仅用四天时间,即占领了半岛的东海岸。 另一个团从奥隆加波登船,于 2 月 15 日在西海岸的马里韦莱斯登陆,实际上来遇到任何抵抗。该团迅速北上,于 2 月 21 日攻占了西海岸敌人在巴丹的最 后一处据点。这样,整个半岛就拿下了。夺回巴丹正好用了 7 天时间。麦克阿瑟打心眼里热切期望着这次收复。2 月 16 日这一天,他在总司令 部几个参谋的陪同下乘吉普车去巴丹,他想亲眼看看巴丹的收复。结果这次前线视察险些使他丧了命。 他们一行乘两辆吉普车,沿海岸公路向东行进。麦克阿瑟内心激动,不断催促驾驶员“向南,向南!”结果一直开到了超出战线 5 英里的地方,如 果不是被一座桥挡住了去路,他们可能还要走得更远。这时,空军的一小队 P—38型战斗机发现了这两辆吉普车。飞行员认为他们一定是日本人,准备 进行扫射。幸好小队长决定甩无线电与地面引导人员核对一下,地面引导人员知道麦克阿瑟朝这条路上开去了,因而通知飞行员不要攻击。不然的话, 麦克阿瑟也许已经没命了。2 月 16 日,对科里吉多的进攻开始了。上午 8 时 30 分,第 503 空降团 的约 1000人在岛上最高处的簇叶丛生的阅兵场和高尔夫球场上降落。日本人 措手不及,未给空降兵造成很大麻烦。但等敌人清醒过来后,立即组织了反 扑,结果, 503空降团的 25%遭到了伤亡。接着,第 11 军的一个团从巴丹半岛出发,在马林塔坑道附近的东部进行 了两栖登陆。开始也很顺利,但是,不久敌人赶到了滩头,机枪猛烈地扫了过来,迫击炮弹不断在滩头爆炸。登陆的部队勇猛地朝敌人扑去,很快在马 林塔山建立了牢固的立足点。中午刚过,又有 1000 人的伞兵空降到岛上。这时,共有 3000 名美军攻 打科里吉多岛上的日军。按照预先的估计,这些美军对付 900 人的日军是足够了。然而,实际日军是 5000 人。在此后的 10 天中,科里吉多岛上进行了一场恶战,这些日军与守卫着马 尼拉街头的同伴一样,他们决心战斗至死,决不投降。不过此时日军已完全失去组织,他们分散守卫在一条条坑道中,互相不能协调支援,对外面的情 况一无所知。他们只是在作困兽之斗,以死尽忠天皇。就这样,美军每剿灭一处日军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直到 2 月 26 日,才 基本上肃清岛上的守军。共有 4500 多名日军被击毙,剩下的 500多人大都被 活埋在了坑道工事里。美军自己也伤亡 1000 多人。麦克阿瑟一生追求戏剧性和传奇性。这次重返光复后的科里吉多,他又 精心导演了一幕历史话剧。3 月 2 日,他向海军借了四艘鱼雷快艇,召集起当初与他一起逃离科里 吉多的人,沿着当初离开的原路上了岛,这真是一个戏剧而又浪漫的时刻。 他写道:“我们是在一个阴沉的夜晚在黑暗中离开的,回来的时候正是阳光明媚 的崭新的一天。背后,参差不齐的树桩上飘动着降落伞的碎片。高坡上,过去的白色营房的废墟在我们的眼前闪烁,一支漂亮的仪仗队向我们致敬。” 这时,第 503 空降团团长乔治·M·琼斯上校走上前来,向他报告:“长官,我向您呈交科里吉多要塞。”“干得不错,我谢谢您。”麦克阿瑟说道。接着,他把一枚“铁十字” 优异服务勋章授给了上校。往上,就到了马林塔山的顶峰,那里有一块平地。麦克阿瑟深情地望了 一会儿,转过身对琼斯上校说:“我看见昔日的旗杆仍矗立在那里。快把你们的旗帜升上去,再也别让任何敌人把它扯下来。”站在军旗下,麦克阿瑟对这些科里吉多的解放者发表了一番热情的讲 话:“巴丹和组成其防务必不可少的要塞科里吉多一起,使得今天的一切成为可能。我相信它将作为世界上的一次决定性战役载入史册。它的持久战使 盟军有可能集结力量。如果它没有坚持到底,澳大利亚将会沦陷,其灾难性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我们今天的胜利同样属于那支牺牲了的军队。直到今 天,他们的防御战略效果才被人们看得一清二楚。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历史上没有一支军队比它更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今后,让我们每一个人都 把它当作一次伟大的胜利而颂扬吧!巴丹的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永存!”这是讲给解放者听的,更是说给那些长眠于地下的不屈的守卫者听的。 随着吕宋岛的大部解放,秩序逐渐恢复。麦克阿瑟需要菲律宾政府担负起自己的职责,以便使美军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剿灭那些垂死顽抗的敌人身上,经过华盛顿的批准,他决定把民事权力正式移交给菲律宾政府。1945 年 2 月 27 日,在马拉卡南宫举行了一个相应的仪式,完全恢复菲 律宾的立宪政府。麦克阿瑟在他的所有高级指挥和参谋人员陪同下,走进了贵宾接待室。奥斯敏纳总统、他的全体内阁人员以及其他菲律宾政府的官员 都正在这里等候着。与周围的断墙残垣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经过这场空前的浩劫后,这座西 班牙人留下的宫丽堂煌的宫殿却奇迹般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这主要应归功于蔡斯准将率领的别动队的快速行动,由于日军没有预料到他们会到来的如此 之快,因此也就没来得及用罪恶的手粉碎这些精美的建筑和工艺品。仪式正式开始了,麦克阿瑟身着笔挺的军服,迈着标准的军人步伐走向 麦克风,滔滔不绝地开始了他的演讲:“总统先生,自从我们的军队和军事设防撤出这座美丽的城市以来,已 经三年多了。这是苦难、战斗和牺牲的三年。我们的撤退是按照战争的惯例,使这个不设防的城市、它的教堂、纪念馆以及文化中心免受军事暴力的摧毁。 然而,我们的敌人却置若罔闻,我所保存的许多东西都被他们在困兽欲斗的绝望中蛮横地捣毁了。现在,这一片灰烬已经决定了肆无忌惮的敌人将遭到 同样的下场。现在,总统先生,我代表我国政府庄严地宣告,把宪法规定的全部权力 交还共和国政府。根据法律规定,它的所在地就设在这里。这样,你们的国家又可以自立于光荣的自由民族大家庭之中,有机掌管自己的命运。你们的 首都虽然遭受了残酷的破坏,却重新获得了它的名副其实的地位——东方民主保垒。你们不屈不挠。”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哽住了。大厅内鸦雀无声,偶而可以听到一二声低 低的抽泣声。经过磨难的人才懂得生活的艰辛,经过战争的人才懂得和平到 来得不易。接着,奥斯敏纳总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的讲话回顾了日本军队 的种种暴行,高度赞扬了美国军队为菲律宾的解放作出的牺牲,以及麦克阿瑟本人对这场战争所做出的贡献。他说:“在这次讨伐战争中,麦克阿瑟将 军完成了他杰出的父亲,阿瑟·麦克阿瑟所开创的崇高的业绩。”最后,奥斯敏纳总统宣布:“为了感谢麦克阿瑟将军为我国人民的解放 事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为了表示对他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中表现出的高超指挥艺术的崇敬,我代表菲律宾人民、菲律宾政府,授予麦克阿瑟将军菲 律宾‘荣誉公民’的称号。”麦克阿瑟双手接过奥斯敏纳总统授予的荣誉证书,上前一步,与总统紧 紧地拥抱在一起。大厅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现在,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由于马尼拉旅馆顶楼的家已化为灰烬,总 司令部的人为麦克阿瑟选中了一座带游泳池的住宅作为他的新官邪。这座住宅位于马尼拉北部,靠近马拉卡南宫,原是非常富有的巴克拉克家族的财产。 琼。阿瑟和阿珠于 2 月 21 日乘“哥伦比亚快车号”邮轮离开了布里斯班,于 3 月 6 日抵达马尼拉,从麦克阿瑟统率大军出征莱特岛,在布里斯班机场 一别,算来已经近 5 个月了,这是一次欢快的团聚。麦克阿瑟亲完了女儿又亲儿子,严厉的将军现在变成了和蔼的父亲。不 过,他们还是有点怕他,畏缩着往母亲怀里躲。琼望着满头银发的丈夫,心里酸酸的。他消瘦多了,眼眶已深深地陷了下去,嘴唇干裂,面颊清黑,微 笑的面容掩饰不住疲倦的神情。其实,她自己也消瘦了许多。这五个月来,她为丈夫的安全担了多少心啊!两人的目光相遇后一切都不需要说了。麦克阿瑟一家在前线的团聚,招致了一些爱挑刺的记者的批评。后来, 总司令部不得不对外宣布,琼的到来主要是为了帮助处理战俘工作。事实上也是如此,她到马尼拉后不久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安置战俘、慰问伤员的 工作中去了。这多少缓和了二些报上的批评。经过这短暂的团聚后,麦克阿瑟很快又奔波于前线的士兵之间了。敌人 的抵抗还没有停止,战斗还在继续进行,他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马尼拉攻克后不久,麦克阿瑟立即着手实行扫荡菲律宾群岛其他岛屿的 作战计划。他面临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清剿据守在吕宋岛的三个高山阵 地上的 17万残余日军;一是继续向南进攻,夺回巴拉望、帕奈、保和、内格 罗斯,宿务和棉兰老等南部诸岛屿,解放菲律宾全境。清剿吕宋岛残敌的任务交给了克鲁格的第 6 集团军,但是该集团军的三 个主力师被调给第 8 集团军,执行更重要的进攻任务了。这样克鲁格手下只剩下九个疲惫不堪。消耗严重的师了。清剿任务是漫长而艰巨的,敌人像在莱特岛上的守军一样,都做好了血 战到底的准备,他们进行的是自杀性的战斗。与这样的敌人作战,每一个高地、每一条坑道都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山下大将的参谋长,武藤将军后来 曾经评价说:“美军优势的炮击和轰炸渐渐抹去了丛林,推上机完 成了办不到的事,坦克和大炮出现在我们曾经认为永远也渗不透的阵地。我们的前线部队以英勇的肉搏战摧毁了推土机、坦克和大炮。但是,敌 人一英寸一英寸地向前推进,占领了大小山丘。”好在敌人与科里吉多岛上坑道内的守军一样,并不作反扑,只是困守在 阵地上。这样克鲁格就可从容地、一处一处地剿灭他们。整个清剿持续了 6个月,美军以巨大的代价击毙了 10 万多名日军。直到战争结束时,还有 6 万多躲藏在高山据点内的敌人,后来他们终于一伙一伙地走出了深山,投降 了。与此同时,南方诸岛的作战计划也在迅速地进展着。开始,参谋长联席 会议并不同意动用美军去进攻这些岛屿,他们认为菲律宾人自己可以完成这些任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而且,从军事上说,只要占有了吕宋岛, 就完全达成了切断、封锁日军联系的战略目标。但是,麦克阿瑟时刻忘不了他对菲律宾人民的“责任和义务”,他要亲手“拯救”整个菲律宾群岛。参 联会只好默认这位受命在外的大将了。艾奇伯格的第 8 集团军在得到克鲁格手下三个主力师的加强后,来执行这最后的立功任务。在整个菲律宾战役中,他都被倒霉地抛在了后面,先是 陷在莱特岛的丛林中,后来被阻在马尼拉南面动弹不得。这是最后的表现机会了。事实证明他确实干得不错。解放南方诸岛的指挥很成功。艾奇伯格总共实施了 52 次登陆作战,其中 大多数进展顺利,只有一小部分,特别是宿务和棉兰老岛的战斗比较艰苦。棉兰老岛原来是麦克阿瑟计划夺取的第一个战役目标,结果成了最后一个被 解放的岛屿。麦克阿瑟对艾奇伯格的指挥“感到十分满意。”接着,麦克阿瑟把他的目光瞄向了更远的南方,那些被他大步跳跃过来 的地方——婆罗洲、爪哇、荷属东印度群岛。他开始计划由艾奇伯格的第 8集团军继续南征。但是参谋长们虽然勉强同意了进攻婆罗洲,但否决了攻打 设防坚固的爪哇以及荷属东印度群岛,同时,把进攻婆罗洲的任务交给了澳大利亚军队。到那时为止,他们一直在战事寥寥的新几内亚和布干维尔忙于“扫荡”作战,他们要求在战争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麦克阿瑟只好服从了。 由中将莱斯利·默斯黑德爵士指挥的澳大利亚第 1 军团;于 5 月 1 日和6 月 10 日分别在北方的塔拉坎和中部的文莱登陆,最后方指向最南端的巴厘 巴克。日本人这时正忙于本土防卫,对于这遥远的占领地已顾不上。因而,战斗进展得很顺利。在这些南征作战接近尾声的情况下,麦克阿瑟开始了他的战场“大巡 视”。6 月 3 日,他从马尼拉登上“博伊斯号”巡洋舰,首先抵达民都洛,然后继续前往棉兰老岛,这大致就是他乘鱼雷快艇从科里吉多逃出时走过的 路线。6 月 5 日,麦克阿瑟在棉兰者岛登岸,巡视他过去常去的老地方,特别 是在德尔蒙特乡间俱乐部,他留连忘返,感慨万千。他就是从这里换乘 B—27 飞机飞往澳大利亚的。睹物思情,想起当年的狼狈逃离,与今天的荣归相 比较,真是恍若隔世。“大巡视”继续进行,接下来他又到了宿务、内格罗斯、罗奈——所有 解放了的土地。最后,麦克阿瑟到达巴拉望,从这里继续乘坐“博伊斯号”,前往婆罗洲。他要亲眼目睹一下这最后的战斗。与这几个月来精心筹划各次战役行动,辛苦地在前线上奔波相比,这次 巡视可以说是轻松的,也是愉快的。他后来追忆道:“我仍然可以回味起当时海军服务员送来的巧克力冰淇淋、苏打水以及 夜晚所放映的电影。没有敌机,没有潜艇,只有和平与宁静——跟过去几个月残酷的战斗对比起来,这些 日子多么轻松愉快啊!”到达文莱时,正好赶上这场不太激烈的登陆战斗。麦克阿瑟与默斯黑德 将军一起随着攻击部队上了岸。附近的战斗还在进行着,日本人的步枪、机枪子弹不断打来。但麦克阿瑟丝毫不在乎这些。就像在莱特岛登陆时一样, 他不断往前走,显得很开心,不时停下来,同路边的士兵交谈几句,问他们朝什么地方射击,看到敌人没有。过了一会儿,站在麦克阿瑟身旁的一个摄 影记者被日本人的狙击手射中了肩膀。鉴于此,默斯黑德将军下令把他拉回到“博伊斯号”上去了。第二天,麦克阿瑟第二次登岸。在穿过了一块半英里的沼泽地后,他上 了一辆吉普车,他不停地指挥司机朝前进,最后在丛林深处被一位澳大利亚上校挡住了。麦克阿瑟向上校解释说:“我看到至少在 500 码以外的前方有你们的士兵,我要到他们那儿去。” 上校并没有屈从于这位五星上将,他告诉他:“那是我们的突击分队,即使在这里,也是在敌人的火力范围内了。” 最终,将军还是被挡住了。过后,这位澳大利亚上校见人便说,“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一位总司令要当尖兵”。 文莱的战斗很快也就结束了。麦克阿瑟接着又跟随澳大利亚军团向巴厘巴克进发。在舰上,他告诉默斯黑德将军,“今天,我们可以把三年半以前 的望加锡海峡事件的帐清算一下了”。7 月 1 日,澳大利亚军团在巴厘巴克登陆后不久,麦克阿瑟就带领他的 随行人员登陆了。他们选择一个小山丘作为观察阵地,周围都是澳大利亚士兵,他们正趴在散兵坑里向敌人猛烈射击,这里距敌人的阵地只有 200 码远。突然,一挺日军机枪向这里扫了过来,哒哒哒哒哒哒。周围的人一 下子卧倒在地,只有麦克阿瑟仍然站在那里,好像完全没有听见敌人的机枪,身体挺得笔直,手中拿着地图,凝视着前方。一个士兵大声喊到:“卧倒,快卧倒,将军”。但是,他仍然一动未动。7 月 4 日,麦克阿瑟正式宣布菲律宾战役结束。除了在一些荒无人烟的 山区里,还有一些零星的战斗继续进行外, 115600 平方英里的广阔土地 上,1700 万人民从此摆脱了侵略者。整个菲律宾战役,包括莱特岛战役、吕宋岛战役和南方战役在内,一共 有 45 万日军被消灭,绝大部分是被打死的。美军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仅陆军第 6集团军和第 8 集团军就伤亡了 62000 人,其中有 17000 人阵亡。 这还不包括海军和空军官兵的伤亡人数。当然比起日军伤亡人数来,这个代价还是值得。美军每阵亡 1 人就有 32 名日军被打死。比起同期在中太平洋战 场上的硫黄岛和冲绳岛战役来,美军的伤亡简直可以说极小。在这两个不大的岛屿上,尼米兹指挥下的登陆部队几乎付出了 1∶1 的代价才最终肃清岛上 的日军。菲律宾战役胜利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大量消灭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更主要 的是对实现太平洋战争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菲律宾战役胜利后,盟国在北起吕宋岛北端,南到婆罗洲绵亘 2000 多英里的航线上,建立了牢不可破 的封锁链,严密封锁了南中国海航运线。从此日军在荷属东印度群岛、东南亚的占领军完全陷于孤立境地,只能坐等灭亡;而日本本土赖以支撑战争机 器运转的重要工业资源,如石油、橡胶等也就断了来源;这无疑加速了日本 帝国的灭亡。对于美国而言,菲律宾战役胜利的价值还远不止于此,它为战后美国在 该地区的政治影响和军事存在奠定了基础。设想如果按照厄内斯特·金上将的战略计划,绕过菲律宾,情况也许就会大不一样了。对于麦克阿瑟本人而言,这是一次非同凡响的个人胜利。他顶住了来自 各方面的种种干扰,实现了自己的战役计划.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战争中,他获得了美国军队有史以来的最高军衔——五星上将;战争中,美国政府两次授予他“铁十字”功勋奖章; 战争中,他被菲律宾政府授了菲律宾“荣誉公民”的声誉,赢得了菲律宾人民对他永存的感激; 战争中,他被澳大利亚政府授予太平洋星章,他是接受这一勋章的唯一外国人。从此,麦克阿瑟的名字与西南太平洋连在了一起。战后菲律宾总统决定 发行带有麦克阿瑟肖像的钱币和邮票,上面的铭文是“保护人——解放者”。第十三章盟军最高司令官△日本要么投降,要么毁灭△蘑菇云在广岛上空升起△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丘吉尔:麦克阿瑟有着杰出的军人风采△“密苏里号”上受降盛典△麦克阿瑟:一个大悲剧结束了 在麦克阿瑟沿西南太平洋岛屿链逐步向日本本土跳跃的同时,美国战略空军力量对日本四岛的轰炸也在加强。对日本本土的打击,早在 1942 年 4 月,即珍珠港事件后一个多月就开始 了。首次轰炸是从太平洋上“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 16 架 B—25轰炸 机实施的。这些飞机在东京上空慌慌张张扔下几枚炸弹就飞开了,他们预计 飞到中国的机场降落,但是由于油料耗尽,机组人员只得弃机跳伞。这种轰炸与其说是军事行动,倒不如看成是一种心理作用,是对日本帝国狂妄骄做 心理的一种挑战。直到 1944 年秋天,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塞班岛和关岛被盟军攻占后,从这 些岛屿上起飞的B—29 轰炸机才能对日本本土构成实际的轰炸。这些重型轰炸机虽然由于使用雷达控制的高空轰炸对工厂来说精度不够,但对于居住在 东京市区的绸密人口却是场新的灾难。几百吨炸药如雨点一般落在东京市区,造成的死伤和破坏极大。这种空袭断断续续地进行着。在政府的宣传督促下,东京市区家家户户 的后院和沿着大路中间的花坛,都挖了简陋的防空壕。同其他日本战时生活方面一样,士气建设和宣传起了重要作用,老百姓“发誓搞好防空,取得胜 利”。消防演习在军乐声中大事操练。空袭警报经常响起,过去岛国的宁静再也不复存在了。大批学龄儿童被 疏散到乡村,年龄稍大些的儿童则被送到农场或者在农村临时建成的一些工 厂里帮忙。1944 年秋天,根据政府规定,东京市郊种植了几十万棵向日葵。这些灿 烂的植物多少给可怜已巴的日本公民单调的生活带来一丝新鲜。轰炸已使他们处在战争的最前线。花朵比食物和衣着丰富的多;配给制度严格控制着食 物,做衣服的布少得可怜,以致人们宁可穿着脏衣服,也不敢洗,以免衣服 被洗破。由于海运遭到沉重的损失,进口减少,吃的东西越来越缺乏。大米得优 先配给调回国保卫国土的 300 万名士兵。他们每天只有 400 克大米,而老百姓每天的供应量只有不到 200 克。南瓜就是充饥的最好食物了。城市的街道 上早就看不见狗的影子了,人们不得不用狗肉来解馋。白糖和肥皂几乎见不到了,为了节省橡胶和皮带,人们只得去穿传统的木底鞋。冬天来了,做饭和取暖用的木炭、木头奇缺,整座整座图书馆被卖了当 燃料。街道会社已经成为战时老百姓的主要机构,它们清理被炸毁的家园和建筑物,收集易燃碎片。政府的规定加上供应量的每况愈下,使艺妓馆、酒 吧间、饭馆维持不下去,被迫统统关闭,唯有电影院里,按照删节了的节目单,放映适当的“爱国”宣传片,总算可以解一会儿闷。248随着天气越来越冷,萧瑟的冬天使人意气消沉。前线传来的消息更加使 人丧气。东京郊区乡镇议会贴出的半官方通告,标题是“新年快乐”,其内容是典型的强调战斗精神。通告说:“面临战局可能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让 我们怀着必胜的信心和坚决的战斗精神庆贺新年,今年我们要使战争结束”。然后新年会给他们带来愉快吗?1945 年是以猛烈空袭东京开头的。当裕仁天皇正在向小矶国昭首相垂询 帝国海军在莱特湾遭到的挫折时,帝国皇宫图书馆下面的地下室里,天皇和首相可以听到不断有炸弹落下来的沉重反响。这是不吉祥的预兆。灾难性的轰炸接着到来了。3 月 9 日下午 5 时 34 分,一颗绿色信号弹划过关岛宁静的夜空,第一批“超级空中堡垒”进入跑道。一大批四引擎的 B—29 轰炸机轰鸣着飞入天际, 沿着被飞行员们命名为“裕仁公路”的通向东京的航线飞去。接着,轰轰的轰鸣声—直在提尼安岛和塞班岛上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300 多架 B—29 轰炸机携带 2000 吨以上的燃烧弹飞向了东京。美国飞行员对第一次低飞袭击日本首都有些担心,他们在飞向目标的中 途,俯视硫黄岛,这里是他们的飞机一旦被击中后,返回时能够投奔的最近的避难港了。天空除了几片浮云外,异乎寻常地晴朗,实行了灯火管制的本 州海岸线显示在领航员的雷达荧光屏上。空勤人员开始穿上防高射炮火的外 衣,戴上铜盔。“黎明前的时刻最黑暗。”东京电台的播音员在预报了第二天上午的陆 军节游行的气候将是晴朗的艳阳天以后,用这么一句陈词滥调来结束当天的 广播。当 B—29 的导航机于午夜 12 时 15 分在东京郊区 500 英尺高的上空向上町地区扔下一批一英尺长的燃烧弹时,警报器尖啸的声音刺耳地响了起来。 措手不及的防空人员,还没能借助第一道探照灯的光,瞄准黑暗的天空中的袭击者,两架领头的轰炸机已经以每小时 300 英里的速度飞走了。留下来的 是一条 10 英里长的燃烧着的建筑物长廊。当另外 10 架轰炸机飞来“火上加油”时,他们的飞行员发口无线电话:“投中目标可以眼见看到大片着 火高射炮火不猛战斗机抵抗无”。扔燃烧弹的场面使法国记者罗贝尔·吉兰一饱眼福,他当时正在岛田以 西的安全高地,从山田居民区观看这场空袭:“明亮的闪光,照亮了夜空,圣诞树在深夜开放出火陷花,然后大串烟 火闪电形、锯齿形地猛然落下,发出嘘嘘声。空袭开始后只过了 15 分钟,火乘风势,蔓延到全城的木屋。幸运的是,我住的地区又一次没有遭到直接袭击(或者不如说,全赖美 军指挥部的庇护)。炸弹使得城市中心上空出现了一大片亮光。天空中,这 儿出现一架 B 一29,那儿出现几架 B—29。它们第一次以各种高度在低空或 中空飞行,城市开始升起一股股歪斜的烟柱,在这些烟柱中,人们可以看见 B—29的长长的金属机翼,边缘锐利,在火光的反照下,亮得刺眼。它们在 火红的天空中,投下黑色的侧影,有时它又金光闪闪地出现在辽阔的天空,或者像探照灯闪光中的蓝色流星。探照灯在地平线上忽亮忽闭。坑道附 近庭院里的日本百姓都在室外,或者立在洞口。我听见他们对这种壮观、差不多是剧院里才有的场面发出赞美的叹息声。”一批接一批的轰炸机,倾泻下数以吨计的燃烧弹,把地球上人口最密的郊区,四英里长、三英里宽的下町地区变成一堆巨大的火海,这种令人惊恐 的浩劫,延续了三个多小时,在空袭半小时后,熊熊烈火蔓延得不可控制,不得不放弃救火的打算。每小时 30 海里的烈风,使大火造成更加恐怖的景 象,它把通红的热火渣吹到附近塞满了逃命人群的大街小巷。大火之风带着燃烧着的颗粒火星沿街道蔓延。大人、儿童奔跑逃命,像 老鼠似地四处疯狂冲撞。火焰像毒蛇一样追赶着人们,把人们击倒,成百成千的人倒地死去。整个场面使人想起关于炼狱的油画——真是地狱深渊里一 幅真正的恐怖景象。有很多居民挤在寺院和大楼里躲避,最后在窒息的高温下化为灰烬。有 的在公园的池子里或小河中活活被滚水煮死。这些池子和河流成了巨大的锅,成千上万见水就想跳进去逃命的人,都死在这些“锅”里了。熊熊的火焰和灼热的气体毁了下町地区的大部分,大火所造成的高温, 超过同盟国曾经空袭汉堡和德累斯顿时的白热风暴性大火。那天夜间吹过东京的强烈的风,使得风暴性大火没有发展下去,但它把氧气送入熊熊的烈焰, 以致造成更强的热度。地面上的火使气温升高到华氏 1800°,金属融化了,人和许多木质建筑自发着火。高射炮火平息后很久,在深红色的火山和黄色的火焰上飞行的大型 B—29 轰炸机,常常被旋转的气体推到数千英尺的上空。在一次颠簸中,一架 B—29 被吹得翻了个儿,驾驶员挣扎着转了个圈才升到高空。有的轰炸机驾驶 员控制不住飞机,机身冲到地面火海,掀起一片血红尘雾,把挡风玻璃弄脏,飞机里充满令人作呕的焚烧人肉的恶臭,飞行员不得不赶紧戴上氧气面具。 在地面的大街上,消防队员和警察既控制不住向前窜的火焰,也挡不住被吓坏了的狂奔的人群。许多人慌张得不知所措,乱冲乱闯,既不知道方向,也不知道抱在怀里的衣物正在燃烧。 黎明到来了。夜风已经停止,大火烧尽了。一位第二天早晨赶到下町区参加抢救的医生写道:251“在黑色的隅田川中,漂浮着无数尸体。有穿 衣服的,有赤身裸体的,都黑得像木炭。实在令人难以相信,这些都是尸体。你分不清是男是女,说不清那些漂过去的是胳膊还是腿,还是烧焦了的木头 块。”东京东部的一大片地区已经消失。城市商业中心的 60%被毁坏; 25 万座建筑物、房屋、商店和工厂无影无踪了; 100 万人无家可归,他们惊慌失措地逃到郊外,除了性命以外一无所有。美国官方统计,这场空袭东京总共死了 8 万人!除了 14 架 B—29 以外,其余 300 多架轰炸机都返回了。24 小时后,他 们再次起飞。领航员把他们导引到了名古屋。那天夜里,他们要把名古屋这个工业城市心脏的 3 平方英里的三角地带点燃。这个城市比较现代化的建筑 物和较好的消防设施努力控制住了大火。但数以吨计的燃烧弹还是引起了大规模的破坏。接着是大阪、神户、横滨、川崎 整个帝国在燃烧、在颤抖、在流血、在呻吟 然而,这一连串的轰炸只是一个信号,它向日本帝国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要么投降,要么毁灭! 进一步的打击正在酝酿中。菲律宾战役接近尾声时,麦克阿瑟和他的司令部就开始考虑进攻日本本土的问题。那时,从缴获的各种文件中已经可以看出,日本的重工业和军用 工业已消耗殆尽,濒临绝境。但是,失去理智的日本军方仍然决心顽抗到底,直到彻底毁灭;看来这最后的一击还是必要的。4 月 12 日,马歇尔将军写信就太平洋战争今后的战略计划问题,征询麦 克阿瑟的意见。他在信中告诉麦克阿瑟,目前华盛顿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在决战前应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应该首先占领朝鲜,或者是中国的山东地区, 对马六海峡地区采取海空封锁和轰炸;另一派认为,一俟军队准备就绪,便直捣日本本上,而苏俄加入战场战争则是在日本本上实施登陆的先决条件。 麦克阿瑟个月 20 日作出答复。他极力建议直接进攻日本本上,首先夺占九州,以夺取前进机场,掩护对本州的主攻。他告诉马歇尔,太平洋盟军的 力量已足够解决这个问题,无需苏联的插手,他一再重申击败日本的信心,并建议 11 月 1 日为预定进攻日期。5 月 25 日,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达了进攻日本的作战计划。整个计划代号 为“瓦解”,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夺占九州,代号为“奥林匹克”;第二阶段在日本的心脏——本州登陆,代号为“皇冠”。预定进攻发起日期为11 月 1 日,麦克阿瑟被指定负责该计划的执行。 接到指令后,麦克阿瑟无比兴奋。此时,欧洲的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已先后垮台,整个世界都在注目着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一幕。能在这最后一幕戏 中唱主角,他感到无尚荣光。作为一个职业军人,他一生追求功名、献身、荣誉,他高兴地看到这最后的荣耀将属于自己。根据参联会的指令,麦克阿瑟和他的参谋人员拟制了一份详细的进攻计 划。按照这一计划,他的老部队,第 6 集团军将用来执行第一阶段“奥林匹 克”计划;第8 集团军和即将从欧洲调来的第:集团军用以执行第二阶段“皇 冠”计划;如果必要的话,第 10 集团军的第 24 军将担负攻占朝鲜半岛的作战任务;在这之前,将对日本本上实施严密的海空封锁,并进行毁灭性的空 中打击。鉴于预定的对日发动进攻,波茨坦会议决定 8 月 15 日结束西南太平洋地 区的战事。为了让麦克阿瑟集中精力考虑对日作战,英国海军上将蒙巴顿接替了麦克阿瑟的婆罗洲和西里伯斯防区。同时,澳大利亚的部队也划归蒙巴 顿指挥。在此之前,4 月 6 日,华盛顿对太平洋美军进行了整编。麦达阿瑟负责指挥太平洋战区的所有地面部队,尼米兹海军上将负责指挥太平洋海 军,空军上将阿诺德指挥空军。这样,麦克阿瑟失去了规模不大却十分精锐 的第 7舰队,增添了以第 10 集团军为主力构成的夏威夷陆军部队。7 月 26 日,美、苏、英、中四国领导人发表波茨坦公报,对日本帝国发 出最后通牒,责今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日本政府的反应是,不接受无条件投降! 这时的日本帝国就像一列奔驰的列车,制动装置已经失灵,要使它完全停下来,唯一的办法只能是采取破坏性措施。于是,一场更深重的灾难降临 到了日本民族身上。太平洋中部,提尼安基地上,蒂贝茨上校和以他母亲名字命名的伊诺 拉·盖伊号 B—29 的机组人员正等待着去执行他们的重要任务。同他们一起 去的另外两架B—29 用以运载陆军部的观察人员和摄影人员,以便为后代记 下这灾难的一瞬。1945 年 8 月 6 日凌晨 2 时 45 分,当巨大的轰炸机隆隆地沿着提尼安机场跑道,吼叫着升向夜空时,蒂贝茨上校把“空中堡垒”的手柄慢慢推向后 方。B—29 银色的、香肠形的机体,亮光闪闪。机上载着“小男孩”原子弹——人类迄今为止使用的威力最大的武器,它的蓝色的铁皮上,涂着给天皇 的粗鲁的字句以及驰名的女电影明星丽塔·海沃思的巨幅美人照。这架 B—29 已远远超过安全起飞重量,飞机起飞时核弹没有装引爆装 置,恐怕万一失事,就会把整个岛屿以及岛上的几百架飞机从太平洋上炸没了。安装引爆炸药雷管的棘手任务是由美国海军上校威廉·帕森斯在空中进 行。“第 13 特殊轰炸使团”在两架 B—29 的护航下,朝北沿着“裕仁公路” 向在本州岛上还没有最终确定的目标城市飞去。飞机座舱里的红灯表明原子弹现在已可使用。7 时 42 分,来自广岛的气象侦察机报告说:“一切高度被云遮盖处不到 十分之一。建议先在这里投弹”。选中这个城市来倒霉,只是因为它此时的气象条件优于其他目标城市。广岛人民真是活该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