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评传-7

(一)“易安体”的来历及其主要特色与李清照同时而稍晚的诸城籍词人侯寘,他所写的《眼儿媚》题作《效 易安体》,这便是“易安体”的首次亮相。它的再次亮相是在同是济南府人士的辛弃疾的笔下,辛弃疾被贬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经常到附近的风景 区博山游览,并写了好几首记游词,其中的《丑奴儿近》题作《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为便于对“易安体”的玩味,兹将侯真和辛弃疾的两首效仿“易 安体”的词作,依次引录如下:花信风高雨又收,风雨互迟留。无端燕子,怯寒归晚,闲损帘钩。弹棋打马心都懒,撺掇上春 愁。推书就枕,凫烟淡淡,蝶梦悠悠。——侯#《眼儿媚·效易安体)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辛弃疾《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可以说这两首词所体现的思想艺术特色,就是侯、辛心目中的“易安体”。具体说来,借翎毛花卉隐括身世、倾吐心事,是“易安体”的特点之一。李清照早期所写的风景和咏物词,则是侯、辛“易安体”的主要效仿对象。 在上引辛词中,有许多语句是出自《漱玉词》,如“骤雨”见于李词《转调满庭芳》;“霎儿”见于李词《行香子》;“怎生”见干李词《声声慢》。“只消山水光中”以下诸句,不仅与含有“水光山色与人亲”字句的李词《怨(忆)王孙》用语相近,意境亦多有牵合。即使在辛弃疾没有标出效李易安 体的《水调歌头》的“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则更进一步以李同《声声慢》的“三杯两盏淡酒”为典。还有辛词《西江月》的“一川落日熔金”, 用的是李词《永遇乐》的成句,而辛词《行香子·三山作》结拍的“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又用了清照同调词中的类似语句。通过以上的探究 可以看出,辛弃疾“效李易安体”的《丑奴儿近》,虽然不失其风趣幽默、高远冲淡的《稼轩词》的自身风貌,但它又与作为獭祭鱼和掉书袋的稼轩词 很不一样。此词对于白描和口语的运用,俨然是《漱玉词》的模样。对“易安体”的这一特色古人已作了精辟的概括:“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①。① 彭孙遹《金粟词话》,《词话丛编》第 721 页。当然侯、辛的以上两首词不可能反映出“易安体”的全部内涵,但却体现了 它的基本特点。(二)研究“易安体”的价值所在“易安体”的价值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它的特点除了上文已提到的两 点外,张端义《贵耳集》卷上谓李清照“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人调音难。”在《漱玉词》中,这两方面的实例都不难找到:“绿 肥红瘦”(《如梦令》)、“宠柳娇花”(《念奴娇》)等堪称“炼句精巧”;而《念奴娇》的“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声声慢》的“梧桐 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永遇乐》的“如今惟淬,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等等,既是“寻常语”,又极富表现力,它们淋漓尽致地揭示了 词人的心灵重负,创造了既是“铺叙”的,又是“典重”的“别是一家”的词境。这既体现了“易安体”的最主要的特色,也是《漱玉词》的魅力所在。 以上提到的“易安体”三方面的基本特点,远非标准答案。因为“易安体”所体现的当是《漱玉词》的总体特点,它既应有婉约的一面,也应有豪 放的一面。鉴于今天已无法窥见《漱玉词》之全貌,所以对“易安体”的特点的探讨,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约年长李清照三、四岁的朱敦儒,在他 的词集《樵歌》里,有一首《鹊桥仙》题作《和李易安金鱼池莲》,由于李词已快,便无法得知其特点,我们只能由此推想李清照的作品在当代和稍后 就曾受到人们的重视,否则谁会与她唱和,至于其被尊为“易安体”,固然可说明她在词坛上的重要地位,但更主要的是说明她的词极有个性、自成一 体、独立名家。这是创作中最可取的一点,也是研究“易安体”的出发点和归宿之所在。 至于除上述“借翎毛花卉隐括身世、倾吐心事”;“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以寻常语度入音律”三个基本特点外,关于“易安体”的第四 个特点,笔者拟定其为“表层从容柔曼,内里筋骨峥嵘”,这将在第四章第三节“传写心曲的身世词”的有关段落加以论述。(三)“易安体”的最初标本在孔凡礼所辑的《全宋词补辑》的第 26 页上,有一首新发现的调名为《新 荷叶》的“宋李易安词”,词云: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 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诗渊》第 25 册 从李清照的行实推断,在她偕赵明诚“屏居乡里”的第二年,也就是大 观二年(1108年),恰好是晁补之闲居金乡的第六个年头,这一年晁氏重修 了他在金乡隐居的松菊堂。可能就在这一年,或是下一年晁补之五十六岁生日时,清照偕明诚亲往金乡向晁氏祝贺,从而写了这首从内容到形式都能体 现“别是一家”的寿词,并很可能是她在《词论》中提出词学主张后的第一次创作实践,但在《漱玉词》中,这类作品不多,加之没过几年,她便亲自 尝到了“长门陈”和“临邛卓”所吃的苦头。将这种苦衷隐括入词,就无法完全遵循她原来对词的“别是一家”的规定,从而产生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 均可“压倒须眉”的、风格独特含义接近于苏轼的“自是一家”的、以《声声慢》为代表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词中别调。再以后,当她将家国之思摄之 人词时,其《渔家做》(天接云涛)和《永遇乐》再也没有作茧自缚的痕迹了,并以其题材内容和语言风格的独特性,遂使《漱玉词》成了独树一帜的“别是一家”之作,但这个“别是一家”的含义已有所变化。(四)诗中有无“易安体”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只是诗中的“易安体”不曾为他人所标榜和摹拟, 代表性篇目也较少罢了。本章第二节所举清照《春残》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首诗很象秦观笔下的被称为“诗似小词”的“女郎诗”,由此可以 看出,将具有家国之思的诗材加以软化,便可成为诗中的“易安体”。诗中“易安体”的另一种类型,可以传主乍到莱州所作《感怀》诗为代 表。此系“缘事而发”之作,所缘之事是丈失对妻子的冷遇,按清照的词学观点,这当被视为词材。要把它写成诗必须经过一番硬化处理,即把本来是 儿女私情,以与袁术和苏拭等人有关的掌故出之,既抒发了其与袁术有某种共同点的悲苦之遇,又能象苏轼那样以达观幽默的态度处之。这比求人写《长 门赋》的用心更加良苦百倍千倍。所以心猿意马的“武陵人”赵明诚,当曾为清照此举所感动,他在莱州一度不再过那种寻花问柳般的夜生活。白天勤 于政事,晚上在静治堂,专心致志地进行《金石录》的编撰。此事给李清照留下了极为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以致赵明诚逝世五、六年后,在她所写的《后 序》中,还充满感情地叙及此事。在其悼亡词《南歌子》中,也仿佛暗含着此类难以忘怀的事情。以往人们对清照这首《感怀》诗的解读,即使知道其中的某些故实,也 未曾深究诗人为什么要使用这类故实,对其中含有关于苏拭的掌故从无人发现不说,有的竟说此诗表达了李清照对官场和金钱的厌烦云云。这种捕风捉 影般的拔高,一则可能因为对李清照的身世一知半解,二则当是因为不了解李清照的文学思想和她对于诗、词界限的划分有关。这里之所以为李清照的《词论》和被后入效仿的“易安体”之间,“明修栈道”,指出它们的联系、 沟通之点,主要是为了对李清照的文学思想有个系统了解,以对其作品的内容和风格有个总体和实质性的把握。因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 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①这也应该成为李清照研究中的一把钥匙。① 毛泽东《实践论》。第四章“压倒须眉”的《漱玉词》 对于李清照词的看法曾有霄壤之别。爱之者除了第三章所谈到的侯寘、辛弃疾、朱敦儒,或效仿易安体,或与之唱和外,在评论方面,对《漱玉词》 的褒美者尝说:“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①,“小词多脍炙人口”②云云;憎之者可以王的为代表。本来王的对李清照的诗评价很高,谓 其“才力华赡”,“当推文采第一”③等等。同一个王的,一谈到《漱玉词》,他竟说: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间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措绅之 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其风至闺房妇女,夸张笔墨,无所羞畏。①这段话全文的主要意思是说,李清照的词比历来被看作“淫言蝶语”、“侧词艳曲”者,更不可取,甚至更加可恨。这种极端看法产生的原因,在 本书第三章已有所涉及,就是因为王的意气用事,所以此论不值一驳。另一种很有代表性而又发人深思的是这样一种看法: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 其丽处直参片玉之斑。盖不徒俯视中帼,直欲压倒须眉。②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不在秦观、黄庭坚之下,它 的凝炼超出吴文英,它的清丽可与周邦彦的《片玉词》媲美。她不仅在女子中首屈一指,甚至可以说超过了堂堂的男子汉。李调元对李清照及其《漱玉 词》,之所以能够作出如此令人信服的中肯评价,绝不是偶然的。他本人既是剧作家,又是清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他自幼好学,其父在浙江作官,他 省亲遍游浙地山水,录金石,访求遗书约万卷,学识渊博,与赵明诚和李清照多有同好。乾隆二十八年(1763 年)中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 惟因弹劾永平知府得罪权相和珅,曾被充军,历尽坎坷。后以母老回乡,居家二十余年,专力写作。其著述之宏富,冠诸蜀中。就李调元的学殖和人生 体验看,他很有条件对李清照其人其作作出切中腠理的评价,遗憾的是他的上述评语还不够具体,其用语尚有某种陈旧之嫌。以下拟从四方面对《漱玉 词》作一番新的探究。① 《萍洲可谈》卷中,转引自《李清照集校注》310 页。② 《云麓漫抄》卷十四,别下斋丛书本。③ 《碧鸡漫志》卷二。① 《碧鸡漫志》卷二。② 字调元《雨村词活》卷三,《词话丛编》第 1413 页。一、豪迈调傥的风景词本书第二章提到,李清照在原籍明水曾乘船作溪亭之游。这是当时的风 俗,女子十五岁用簪束发叫“上头”,上头日要选在天气温和的时节,以便于外出游乐。“婉娩新上头,湔裙出乐游”①。看来李清照的溪亭之游,就是 这一古老风俗的沿袭,但对溪亭的方位历来其说不一。一说在今济南大明湖,那里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它不仅堪与柳永笔下的“有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杭州西湖媲美,还有着解不开的生态之谜,即那里至今有草无蛇、有蛙不鸣。如这一奇观彼时己出现,很可能引起天性好奇的 李清照的兴趣,大明湖离明水不很远,所以不必完全排除其前往一游的可能性。但可能性更大的是“溪亭”当座落在这样的去处:“历城北二里有莲子 湖,周环二十里。湖中多莲花,红绿间明,乍疑濯锦。又渔船掩映,署罾疏布。远望之者,若珠网浮杯也。”②此间远望泰山,近眺千佛,面向黄河,背 倚历史名山华不注,地当李清照的原籍章丘明水东南不远处。这里的景观太诱人了,以致不仅使少年李清照一游再游,还使她获得了最初的词作素材和 创作灵感。素材和灵感之于创作固然十分重要,但一篇佳作的问世,还要有其他种 种不可或缺的因素和条件。对于李清照来说,她虽然有无师自通的天才,但名师出高徒这一点也不可否认。那么在李清照的填词生涯中,她的第一位老 师是谁呢?看来是晁补之的可能性最大。那还是李格非举家由原籍迁往京都的前夕,正在绢城(今山东金乡)守母丧的晁补之,或就近到明水去探望回 乡接家眷入都的老友李格非,同时见到了少女李清照。这时的传主,神态就象曹子建笔下的应妃,生得“秋纤得衷,修短合度”,“的若芙蓉出渌波”①。 然而,给人留下美好印象的不仅是她的外貌,晁补之对清照之所以“多对士大夫称之”,主要是因为她“善属文,于诗尤工”②、“少年即有诗名,才力 华赡,逼近前辈”③。此处所谓前辈,除了她的善诗文的父母舅爷,还当包括苏拭、晁补之、张耒等人。李清照一方面学习他们,另一方面日益“逼近”, 甚至可能超过他们。作为既是家长又是伯乐的李格非,当早已从女儿写给他的信函中发现其才华是多方面的,对时下风靡京师的长短句她更是心领神 会,跃跃欲试。在这方面李格非则无专长,不能满足女儿的求教愿望。而擅长“琴趣”,又熟悉济南风物的晁补之此次诣李府,对于清照成长为著名的 词人意义非同寻常。对于长短句,李清照有着超常的兴趣,这兴趣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加之她有着极高的悟性,自学己使她接近了长短句的堂奥,一 经指点便可很快升堂入室。到了沛京不久,大约在元符二年(1099 年)前后,她十五、六岁时,便写出了一鸣惊人的两首风景词。(一)“有丈夫气”的记游词① 梁简文帝《和人渡水》诗。② 段成式《西阳杂俎》前集卷十一,中华书局 1981 年版。① 曹植《洛神赋》。② 朱异《风月堂诗话》卷上,中华书局 1988 年版。③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李格非当是这首词的第一位读者,他为女儿的才华喜不自胜,便故掩女 儿之名,将词带到外面请友人和同僚传看。结果众学官以及有此同好的其他官员,无不为之伸出了大拇指,但却没有一个人想到这是出自一位十六岁少 女之手的。有的认为是当年知密州的苏拭所作①;有的则认为词中带有仙气,当出自吕洞宾之手②。后人关于“易安惆优,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③,当是这类作品的好注脚。 李清照惟其有丈夫之气、文士之豪,她的词风总的虽属婉约派,但她的全部词作不仅没有那种“雌男儿”笔下的脂粉气,有些还可以划人豪放之列, 除了公认的《渔家傲》(天接云涛)之外,一些写山川风物的词,有的也与这首《如梦令》差不多,也是词人豪情逸兴的写照。此词虽是小令,但景象 开阔,情辞酣畅,“尝记”以下二句,很象取意于“访读搜渠”的郦道元的“日暮倒载归,酪酌无所知”①。同是诗中有画,“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 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比起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②,于静谧中,不是更给人一种飞动之感吗?作品的豪迈之气,固然与作者的气质有关,但气质也不完全是天生的。 壮阔的齐鲁山川,为词人提供了驰骋豪兴遐思的前提,涵育了她的胸襟怀抱。李清照的那种投身大自然、钟情于山水风物的童心和志趣,与其壮怀激越的 作品,在一定意义上是相通的。通过这首小令,还可以获得对词人思想性格的更为全面的认识,即使她的早期作品,也不都是表达所谓怜花惜春的闺情。 她的生活视野有时也在闺房以外,当她的小舟驶入“藕花深处”时,也会象“惊起一滩鸥鹭”一样,给当时的词坛带来一股清风。实际上,李清照有一 些体物、记游、抒怀词,不论就题材的选择,还是由此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被誉之为“独树一帜”③。此词的另一特色是语言明白如话,可以说一读就懂,但词本身却又有令 人百读不厌的魁力,由此所体现的“易安体”的又一基本特色,似可归纳为,它创造了一种比人籁更进一步的天籁境界,也就是不事雕琢,得自然之趣。 人籁、天籁,原是《庄子·齐物论》的用语,前者指由人口吹奏管禽发出的声音,后者是指自然界的音响。你看,天黑下来了,人也沉醉了,当小舟在 黑暗中漂离航道,误入荷丛时,在万籁俱寂而又空阔的水面上,猛然看到一群水鸟,朴棱棱,惊飞四散,刹那惊悸之余,又会令人感到多么欣喜有趣, 以至隔了约一年还深印在游者的记忆中,到了京城,与“酒朋诗侣”唱和时,兴文成篇,为后人留下了这一豪迈倜傥之作。(二)别具一格的秋景词① 杨土本《草堂诗余》当据此类传说误作苏轼词。② 《古今词话》等谓此词为吕洞宾作。③ 沈曾植《菌阁琐谈》,《词话丛编》第 3605 页。① 郦道元《水经注·沔水》。② 王维《山居秋瞑》。③ 陈廷伸《白雨斋词话》卷六,《词话丛编》第 3909 页。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己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 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双调忆王孙》① 此词的上下片分明抒发两种心情,上片写游赏秋景的喜悦,下片写归去时的依恋不舍。全篇的中心意思是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作者热爱自然的 心情。第一句写广阔无际的水面给人的感受。接下去写晚秋景象,荷已萎谢,只剩下残存的点点红花,余香淡然,但湖水潋滟、秋山点翠,与人格外亲呢,此情此景使人感到无限美好。下片对秋色的描绘饶有风趣,颇有现代相声中 的逗哏的意味:莲子成熟,露洗花草,秋色如此诱人,那么沙滩上的鸥鹭为什么象在赌气,扭过头去,不与作者道别,嗅,原来是恨她归去大早。这既 是对前篇“兴尽晚回舟”的照应,也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方式,一切都那么轻巧自然,天衣无缝。自从“悲哉秋之为气也”①和“万里悲秋常作客”②的名篇名句问世后, 有多少人相继写过悲秋的作品。不说别人,就是李清照本人的名句“人似黄花瘦”,虽然主要是怀人,却也包含着浓重的悲秋成分。这首《双调忆王孙》 完全不同,写的既不是篱边黄花,也不是秋雨梧桐,词人选择了秋莲。如果说出水芙蓉是明净纯洁的象征,那么“莲子已成”的秋荷,便给人以丰盈充 实之感。由于作者乐观情绪的点染,词中的“水光山色”、“蘋花汀草”,以及“眠沙鸥鹭”,无不使人感到可亲、可爱、可喜。通过对秋景的描绘, 抒发作者的欢快情绪,这在北宋词坛上,虽不能说绝无仅有,却也不多见。从风格看,此词基本保持了婉约词的当行本色,比如作者把自己爱湖山 的感情,说成“水光山色与人亲”,把留恋美景的心愿,用“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来表达,可谓曲尽人意。但此词又不同于一般婉约词 的缠绵蕴藉,而直说“秋已暮”,径夸“无穷好”。如此写来,既不隐晦,又不直露;既有景物的描绘,又有感情的抒发。这种含意明白,而不一一点 破的写法,丰富了婉约词的表达方式,使其既有隽永深长之味,又有畅亮欢 快之情。本书第三章已谈到“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是“易安体”的基本特 色之一,此词便集中体现了这一特色,其用语极为浅显通俗,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很新颖,毫不落窠臼。比如词中写秋风无萧瑟之气,状秋情无悲伤 之意。在“红稀香少”、“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等一连串明白省净的语句中,人们看到词人不是在为“秋已暮”、“荷叶老”而 伤感,而是在为“水光山色”、莲子荷叶和“蘋花汀草”而欢歌不已。这首词不仅比被作者批评的柳永的某些“词语尘下”的作品,要清新健康得多, 就是在全部《漱玉词》中,也是别具一格的。① 《乐府雅词》虽是现存《漱玉词》的最早最好的版本,但对于此词的调名却误作《怨王孙》,此后便以 讹传讹。巴蜀书社 1992 年 9月版《李清照作品赏析集》第 10 页,周笃文所撰此词析丈首纠其讹,作《双 调忆王孙》,兹从之。① 宋王《楚辞·九辩》,《楚辞补注》本,中华书局 1983 年版。② 杜甫《登高》诗。二、娇嘻优雅的闺情词与少年时代一度兼得“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①的谢灵运相类似, 李清照也曾一度享受到这种人生最美好、最难得的境界。那大约是在她从十六岁到十九岁结婚前后三、四年的时间。这期间她的现存词作有十多首,大 致可分为以下三类:(一)假借惜花怜草的怀春之什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第二章“待字汴京,词名轰动”一节所提到的咏 海棠的《如梦令》。此词的表层语义是主人公对海棠的关切,而海棠在古典诗词中是妙龄女子的象征。其所谓“绿肥红瘦”的深层语义当是:“昨夜雨 疏风骤”。过后,春天也被风雨送走。随着大好春光的消逝,年龄又增长了一岁(绿肥),而容颜却相应地减却几分(红瘦)。这对“待字”者来说, 可能由此生出几分惆怅。类似的心情还表现在《浣溪沙·春景》一词中:“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蛐出云催薄暮,细风 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打开天窗说亮话,她“倚楼无语理瑶琴”时,想的是什么、令其“难禁”的仅仅是“梨花欲谢”吗?她的另一首同调 词也是从中窥视其闺秘的窗口:“淡汤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钢。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干”。一年 中有两个节日是完全属于女儿的,一个是七夕,另一个就是清明。此词所写的“寒食天”,离清明佳节只有一或二日,寒食到了,清明还会远吗?何况“寒食天”已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美好季节。在主人公的卧室里,名贵的香料 快要燃尽,只有残烟袅袅。她一觉醒来,贵重的首饰已脱离秀发隐藏在凹字形的枕头里。春日昼眠,竟睡得这样香甜,“梦”自然也是与美好爱情有关 的“昼梦”。词的下片写少女生活的悠闲自在。早春的天气寒意未消,海燕还没有从南方飞来,她就和女伴们作“斗草”①、过家家之类的游戏,尽日快 乐无比。下句的“江梅”,不是象有注者所云指生于水边之梅,而是指梅中的一种上品。从室内到室外,凡是与主人公有关的东西大都是贵重之物,其 身分和心情之自矜自怡,可想而知。结拍的“黄昏疏雨湿秋千”,是常为人提及的好句,它好在与清明时节的应景上。试想,一个少女在润物细无声的“疏雨”中,或是荡秋千,或是站在秋千旁边若有所思,二者均有可能。这 情景即使如有学者所说含有一丝淡淡的哀意,如同下片起拍所暗含的双飞燕的象征之意,那么主人公的这一丝哀意,也无非是“幽居之女,非无怀春之 情”①,只是在婉转俏丽的“易安体”中,托之花草、翎毛、闺物出之罢了。(二)以好花明月自况的咏物词在现存四十多首漱玉词中,咏物词约占四分之一。伴随着词人的生命途 程,其咏物词大致可分前中后三期。如以花为喻,前期所咏是含苞待放的“嫩①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① 斗草:竞采百草,以比优胜。白居易《观儿戏》诗:“抚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① 陆机《演连珠》。蕊”②;中期所咏是将要被“雨”“催”谢之“花”③晚期所咏则是已化作香 尘的落花④。这一小节涉及的是前期的好花嫩蕊,其代表作可推出以下三首:第一首是《渔家做》:“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 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此词是咏“寒梅”,还是赞娇 娃,实难中分。这树与“明月”相伴、得天独厚、“群花”不敢与之伦比的雪梅,岂非“香脸半开”、姣好无比、出入头地的词人自己? 第二首是《庆清朝慢》。因为词人未点明她咏的是何种花卉,而先说此花生于宫禁,用朱红色的栏杆,巧妙地加以护持。待吟咏此花时,又说它是“妖烧艳态”,惹得春风嫉妒,明月为之绽开笑脸,有几枝先在皇帝身边开 放。这样一来,有些文章便把它误解为号称“国色夭香”的牡丹。其实清照所咏花卉不外江梅、金桂、藕花、白菊等,它们都好比是人中的雅士,清淡 高洁,未见她对雍容华贵的牡丹有何好感。这恐怕与词人的审美情趣、品格爱好不无关系。这首《庆清朝慢》也绝不是咏牡丹,而是咏芍药。何以见得, 你看词中说:“就中独点残春”,也就是说此花在春未夏初开放。又说这“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长东君”,即又一次交代此花开在“群 花”之后,能把春天留住。这不是芍药是什么?在本书第二章“父亲李格非其人其事”中曾谈到,格非著有《洛阳名园记》,而清照当熟读此书。这一 点从其咏花卉的同中可以得到证实,她不仅熟悉各种花卉的“物理”体性,还能准确地把握它们的神韵,仅以“容华淡仁,绰约俱见天真”十个字,既 创造性地刻画出芍药的特征,又不是恣意杜撰,她很可能读过《神农本草经》和《新修本草》等汉唐人所撰的中药学书籍,因为这类书就以“绰约”形容 芍药。“丰姿绰约”又是人们心目中美女的形象,词人又显然是以“绰约俱见天真”、“妒风笑月”的芍药自况。同时从这首《庆清朝慢》中,又可以 窥见词人当时生活得多么优雅“潇洒”。为了观赏芍药,她和“酒朋诗侣”,不仅乘着华美的车子游遍了“东城”、“南陌”,享尽了珍羞华筵,她们还 可以到御花园中去,与皇帝一起观赏那儿枝先期开放的名贵花朵。白天游览,晚上皇宫中设宴招待,她们个个喝了个酩酊大醉,“玉山倾倒”,从黄昏直 到深夜,玩得好不快活。第三首是咏桂的《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 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如果说在上面两首咏物词中,尚含有作者 以花容月貌自况之意的话,那么这首《鹧鸪天》则是以桂的色淡香浓,来比喻人的内在美更为可贵。别看桂花不以貌惊人,但它的清高和甜香,足以使 它成为“花中第一流”。这层意思溢于言表,不难发现。不易读出的是这样一种深层寓意,即词人自知其出身并不显赫,比起朝廷中的诸多名公大臣, 她一直认为其父祖的地位是低下的,就象是自然界的岩桂,虽然其名位不能与御园中“浅碧轻红色”的牡丹、芍药相比,但它的清高脱俗、宜人香气, 以及它作为中秋佳节的应时之花,又足以使它成为中秋之冠,惹来失期之梅和晚开之菊的种种妒嫉。需要略加解释的是,在这里词人并不是要贬低她一② 杜甫《江畔独乐寻花七绝句》:“嫩蕊商量细细开”。③ 李清照《点绛唇》词有“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句。④ 李清照《武陵春》词有“风住尘香花已尽”之句。向喜爱的梅、菊,也不是说她家的门第仍然那么低下,而是想通过对以香取 胜的桂花的褒赞,而将自身的“内美”昭著于世。对于最后两句曾有论者解释为借咏花发泄自己才能被埋没的不平。这未免求之过深。首先她的才能并 未被埋没,相反已名满京城;其次,对于当时的一个少女来说,不大可能具有经世致用之想,何况正在优雅地体察桂花的她,心中会有什么不平呢?实 际情况倒可能是,鉴于境况的顺心随意,此时的李清照,在创作上颇有点初生之犊不惧虎的意味,其所谓“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是清 照自信地认为屈原的审美情趣不如她,竟然没有把桂写进注重内美的《离骚》。总之,此词从头到尾表达的是作者得意自负的情绪,尚谈不上对“社 会”有何不平。(三)以簪花、并蒂相娱的伉俪词这类作品在现存《漱玉词》中为数不多,人们的看法也很不一样,兹以《减字木兰花》和《瑞鹧鸪》为例,前者云:“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善,徒要教郎比并看。”此首汲古 阁未刻本《漱玉词》收之,《花草粹编》卷二亦作清照词。而赵万里辑《漱玉词》云:“词意浅显,亦不似他作。”这一看法虽有道理,但却不宜据之 判此词为伪作。因为《漱玉词》中确有一些浅俗轻巧之作,王的讥其“无所羞畏”,倒可从反面印证此类词的真实性。至于“不似他作”则更是事实,《漱玉词》中凡有涉伉俪之情者,多系悲苦之言,而此首纯系欢愉之辞,“欢 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①,信然。至于对此词的所谓“间巷”、“市井”意味,今天却不必为此对其有所非议,“女为悦己者容”,主人公为了 取悦于新郎,故意让他看看是带露的红花好看,还是新娘的如花容颜更美。作为“闺房之事”,新娘这样做并不过分,更无低俗之嫌。时至今日更不应 以道学者的面孔,将此类词摒除于《漱玉词》之外。因为这类词比“正统”的“易安体”,更能体现作为思想家的李清照对于旧礼教和旧道学的冲撞, 而这种冲撞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新进的思想意识,也是传主的“压倒须盾”之 处。《花草粹编》卷六以《瑞鹧鸪·双银杏》为清照词,词云:“风韵雍容 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大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关于此首有 两个疑点,其一,它是不是词:“按虞、真二部,诗余绝少通叶。极似七言绝句,与《瑞鹧鸪》词体不合。”①这确是一个值得进一步交代的问题。《瑞 鹧鸪》作为词牌,又名《舞拍》、《舞春风》、《鹧鸪词》等,它本来是七言律诗,因唐人谱为歌词,遂成词调。到了宋代的晏殊和柳永,此调又分别 衍变为六十四字和八十八字。李清照这首五十六字体,虽在字数方面保留着七言律诗的特点,但它仍然应该是一首词。因为在李清照前后的杜安世和侯 寘等人的同调五十六字体,也都是词而未被算作诗。这是关于此词的第一个疑点。第二个疑点即词的下片第三句有“居士”二字。如果把这首《瑞鹧鸪》① 翰愈《荆溪唱和诗序》。① 赵万里辑《漱玉词》。系于传主新婚不久所作,与本书第二章开头所指出的,李清照在二十四、五 岁屏居青州时始用“易安居士”之号的说法是否有矛盾?答案应该是没有矛盾。因为“易安居士”,只有屏居后才能引以为号,而“居士”可泛指自命 清高者。无疑,宴尔新婚时的李清照最为清高自许,十八、九岁自称“居士”,亦不无合情理之由。在解除了上述二疑点之后,对于“居士孽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亦须略加铨释。此二句系整首词的结穴之处,意谓将并蒂而生的双银杏孽开一看,它就象莲子生有惹蕊一样,其“心”中也有意(慧);“两家新”谐 寓“两颗心”之意,连接上文就是说,主人公和她丈夫之间,犹如当年唐明皇之于杨贵妃,彼此心心相印,爱怜有意。这不仅表现了词人夫妇相得之欢, 还体现出传主对李、杨关系的看法不圃于成见,岂非说明她关于历史和爱情的观念,比历代的许多“须眉”更加公正可取?三、传写心曲的身世词 在古典诗词中,“心曲”有两种含义,比如《诗经·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和张协《杂诗》其一:“感物多所怀,沉优结心曲”,均指内心深处;而温庭筠《归国遥》词:“谢娘无限心曲, 晓屏山断续”,则指心中委曲之事或难以吐露的情怀,也就是内心隐秘。李清照的身世词所传写的主要是后者,所用手段主要是通过咏物和使事用典, 曲折地表达其受党争株连和被丈夫疏远,从而“无嗣”的“心曲”。(一)咏梅词中所寄寓的身世遭际自从宋初林逋(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写梅的名句“疏影横斜水 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问世后,北宋的骚人墨客多有嗜梅如癖者,写梅的诗词可谓汗牛充栋。南宋初年蜀人黄大舆,仅咏梅之词就编集了一部十卷之 巨的《梅苑》,其内容多以“格高”、“韵胜”状写梅的姿态和香味。李清照之所以较多地写作咏梅词,一方面与上述文学背景不无关系,另一方面她 又在这一基础上有所出新,使原来自命清高和孤芳自赏的“梅格”、“梅韵”,贴近了现实人生,丰富了其文化涵容。李清照咏梅词的代表作主要是这洋几首,《渔家做》(雪里已知春信至)、《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满庭 芳》(小阁藏春)、《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情平乐》(年年雪里)、《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等七、八首,依其内涵,大致可分为 以下四类:一类,指写于词人出嫁前夕的咏蜡梅的《渔家傲》①。写此词时,作者正 当豆寇年华,其父官礼部员外郎,她的家庭环境相当优裕,好花美酒任其享用,从词中“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工人浴出新妆洗”,“共赏金尊沉 绿蚁(指酒)。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等句看,词人当时的身价地位无比优越,其自矜自得之意,溢于言表,以梅自况之意甚明。二类,以《玉楼春》为代表:“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 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粹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前人谓此词结拍二句“皆得此花之神”②。 这一评语的大意是说,李清照的这两句咏梅词,犹如林逋、苏轼等人的咏梅名句,都能体现出梅的神韵。看来这评价只说对了一半,因为此词的用意涉 及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道人”(作者自指)自叹形容憔粹,其愁闷已到了无以复加,不敢再倚栏眺望的程度;一方面是“道人”为含苞欲放的“南 枝”(梅)的命运担心:一旦风暴袭来,未曾开遍的花苞,也难免玉殒香消。所以词人和红梅便成了患难与共的朋友。下片的“便来休”,“犹云快来呵”①。结拍二句连起来的意思是词人对红梅说:要来饮酒就快来呵,说不定明早 风一起,你我都要遭殃。所以此词的题旨当是:借对梅未来命运的关注,寄① 蜡梅,瞩蜡梅科。花芳香,外部黄色,内部紫褐色。冬未先叶开花的蜡梅,产于我国各地,是著名的观 赏花木。②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八,清光绪文瑞楼刊本。①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上册,中华书局 1979 年第 3 版,第 336 页。寓了作者本人因受党争株连,朝不保夕的身世之叹。 三类,以《小重山》和《满庭芳》为代表。前者云:“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匝春。花影压重门, 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这首词的字面尽管很通俗,如果不了解作者的内心块垒,那么对它的解读,就是巧舌 如簧也说不到点子上。比如下片的“二年三度负东君”句,如果释为:“二年中辜负了三个春天”,这说法对是对,却只涉及到它的表层语义;倘若释 为:“丈夫离家二、三年没有回来”,这就错了。对此句的正确解读必须借助于有关史料——崇宁二年(1103 年),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此后, 清 照不得不回归原籍。崇宁五年春,诏毁《元祐党人碑》,继而赦天下,解除党人一切之禁,清照得以回京。从离京到回京,恰好历时二年,梅开三度。 结拍的“归来也,著意过今春”,不是象“招魂”似的呼唤她丈夫“快回来呀!”是说她自己从原籍归来了。因为赵明诚在此前一年已授鸿炉少卿,他 有享受荫封的特权,根本没有远离汴京,另放外任之事。回到汴京的李清照,株连之苦得以缓解,原想快快活活地过个春天,随 即又遇到了当时妇女无可避免的感情磨难,即自己变成了丈夫身边的多余者。心比天高的李清照,怎能忍受这等屈辱,只得回归娘家,重新住进她“手 种江梅”的院落。令其不胜伤感的是,昔日的闺房,已变为今日的“长门”,此情此景,与五代“花间”词人薛昭蕴笔下的宫怨词意十分吻合,所以顺手 拈来薛氏同调词之首句“春到长门春草青”,嵌入己作,借以遣怀。四类,以《孤雁儿》为代表:“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 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技折得,人间 天上,没个人堪寄。”此首的过人之处,正如词前小序所云:“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此词的语言明白如话,但确实 不俗,清照绝不是说大话,无端轻视“世人”,她的不俗之处,首先在于其词不属于那种咏物而滞于物的咏梅词,而是一首悼亡词。以词悼亡,在清照 之前为数不多。李煜的《相见欢》(又名《忆真妃》)本来是悼亡词,但迄今为止,除了笔者,尚未见到第二人专门论及其为悼亡词①。相反,有不少人 谓李煜“无言独上西楼”一词为表达亡国之恨,而把苏拭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作为词史上的第一首悼亡词。其实在苏轼之前,甚至在李煜 之前,“花间”词人张泌的《淙溪沙》亦应是悼亡词①。再往下数就是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阎门万事非)。那么李清照就是词史上第五位写悼亡词的 人,而她自己很可能认为是继苏拭、贺铸之后的第三位。不仅如此,在她之前写悼亡词的人还都离不开“梧桐半死”什么的,并且是由“须眉”悼念其 妻妾的丧亡。因此,李清照又是直古以来第一个以“扫眉”悼念“须眉”的著名词人。还不仅如此,她更是第一个将梅引人悼亡词的人。第二点不俗之 处,在于词中有“吹萧入去土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之句。“吹萧人”原指萧史,这里借指赵明诚。萧史的恋人是弄玉,二人已羽化成仙。这里暗寓着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4
正序
倒序
李清照评传
李清照评传-2
李清照评传-3
李清照评传-4
李清照评传-5
李清照评传-6
李清照评传-7
李清照评传-8
李清照评传-9
李清照评传-10
李清照评传-11
李清照评传-12
李清照评传-13
李清照评传-1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李清照评传
李清照评传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