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中的一处私人角落,是戴安娜的用餐专座。玛拉特意为她留出来,她和吉尔贝经常在这个角落时一呆好几小时。玛拉提供的最大方便,还数她借给戴安娜一处住所的钥匙,那是洛伦佐家族在沃尔顿广场附近的产业。如果玛拉在,戴安娜和吉尔贝会面后,可以直接溜到小安乐窝中。他们的关系维持了两年多。随着录音节的丑闻曝光,两个的亲密关系也划上句号。在那盘录音带里,他们都提到了玛拉。以下是他们的一段对话录:吉尔贝:“亲爱的,暂时忘了它。玛拉怎么样?”戴安娜:“她还好。不,她很好。她急着要回来(在度假)。”吉尔贝:“是吗?她几时回来?”戴安娜:“星期六。”谈到这里,话题又转到了别的方面。过不多久,又转到在玛拉餐厅里一次预先计划好的约会上。吉尔贝:“……我真喜欢你大笑时的模样,因为你的笑声让我感到特别的高兴。你知道如果你高兴我就会快乐吗?”戴安娜:“我知道你会的。”吉尔贝:“只要你哭我就会哭?”戴安娜:“我也知道。太甜蜜了。我们在一块儿实在太美妙了,看来星期二我们不需要晚餐了。”吉尔贝:“不,我根本就不需要任何晚餐,只要能看见你,我的一切愿望就都得到满足了。”最让听众敏感的一段话,是他们关于怀孕的讨论。戴安娜与吉尔贝之间确实存在暖昧的关系。但是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发生过性行为,却一直是人们争执不休的热点话题。大多数人以为,戴安娜和吉尔贝之间的关系没有超出朋友的界限,没有发生过越轨的行为。戴安娜自己也否认,她认为吉尔贝只是她的好朋友,是媒体无中生有,大肆宣扬的结果。但也有一部分朋友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远不只是一般的朋友,他们在一起发生过性行为。因为那盘录音带上的一段对话足以证明他们之间发生过的一切,特别是电话中的亲热劲儿。后者认为,最能说明问题的应当是戴安娜所说过的一句话:“我真的不想怀孕。”接下来是戴安娜与吉尔贝在电话中的一段对白:戴安娜:“我真的不想怀孕。”吉尔贝:“唔,亲爱的,这事儿不会发生。你不会怀孕的。”戴安娜:“噢,但愿如此。”吉尔贝:“别再这样愁眉苦脸的啦。不会的,亲爱的,你不可能怀上孩子的。”戴安娜:“今天我看了《东方的末日》,其中有一个女主角生了个婴儿。人们都以为那孩子是她和她丈夫所生,其实不然,那是她和另外一个男人生的孩子。”吉尔贝:“噢,Squidy,吻吻我。唔,上帝,太妙了!感觉太妙了,对不对?你是不是很喜欢这样?”戴安娜:“我喜欢,我喜欢。我从来都没有这么喜欢过,你不知道我究竟有多么喜欢。”吉尔贝:“晤,我知道,亲爱的。我觉得和你靠得很近,被你搂住了。我在搂着你,保护着……”第七章 寻找真爱二、神秘电话(2)戴安娜:“噢,太棒啦……噢,来吧……”接下来的一段内容被《太阳报》删掉了,因为对一份家庭性的报纸来说,那段话实在是太露骨了,让人无法予以刊登。对话仍在继续。吉尔贝:“亲爱的,噢……这仿佛是,啊,仿佛像……”戴安娜:“摆弄自己那个?”吉尔贝:“什么?噢,不,我没有。事实上我……”戴安娜:“我说好像是在……好像在……”吉尔贝:“抚弄自己。”戴安娜:“对!”吉尔贝:“我感觉不是太好,噢,不,我没有抚弄自己。事实上,我已经连续48小时没有,至少48小时都没有了。噢,再告诉我些什么……”戴安娜:“我一天都没那个了。”吉尔贝:“你没有?”戴安娜:“是的。一天都没有了。”那盒录音带不仅仅包括上述的内容,其中还包括了其他一些话题。在另外一个部分的对话中,戴安娜还谈到了她以前的一位崇拜者詹姆斯·休伊特。她谈到自己是怎样“花钱”替他进行“包装”的,让他穿上了她为他提供的全套服装。以下是他们关于这段内容的谈话录音:吉尔贝:“我喜欢普通的意大利服装,它们往往能穿上好几年,然后就把它们扔了。出于对职责的忠诚,12年前我买了一条古西斯牌裤子。”戴安娜:“天哪!”吉尔贝:“直到现在我还留着,因为这能让我感到自豪。”戴安娜:“这很好。” *9郾吉尔贝:“我打算也让你那么做,亲爱的。我将给你一些钱,让你出去替我购物。”戴安娜:“我会的。吉尔贝:“真的吗?戴安娜:“我可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吉尔贝:“是吗?”戴安娜:“是的。”吉尔贝:“哦,你以为你会。”戴安娜:“喂,我可是很会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替人打扮。”吉尔贝:“你替什么人打扮了?不会有很多人吧,我希望。”戴安娜:“詹姆斯·休伊特……从头到脚完完全全都是我给他买衣服包装起来的。那个男人真的让我破费了许多。”吉尔贝:“我敢打赌是这样。全都记在你的账上吗?”戴安娜:“那还有错。”吉尔贝:“他没有付钱给你?”戴安娜:“没有!”吉尔贝:“真是不可思议……”戴安娜:“唉,我就是这样,难道不是吗?只要能叫人开心,什么事我都愿意去做,不惜任何代价。”吉尔贝:“你完全没有必要那么做,亲爱的,因为你本人已经让人十分幸福了,你给了他们……”戴安娜与吉尔贝的关系因为电话录音而走到了终点,不过戴安娜迷是不会忘记他的。1992年安德鲁·莫顿出版的《戴安娜———她的真实故事》中,大量引用了吉尔贝对戴安娜与查尔斯婚姻关系的评价。他为莫顿的写作提供了不少素材。从书中可以看出,吉尔贝可以说是深刻地理解和同情戴安娜。在1990年前后那些孤独、苦闷的日子里,戴安娜努力寻找自我,治疗饮食紊乱症,最终成长为一个美丽成熟的女性。那时给予她鼓励安慰的,不是查尔斯,而是吉尔贝一帮朋友们。第七章 寻找真爱三、爱情过客告别了吉尔贝,1992年戴安娜也与查尔斯正式分居,新闻媒介和公众都在拭目以待,谁是戴安娜的下一任护花使者呢?戴安娜身边有过不少亲密的男性,无论留下“案底”的詹姆斯,还是一群若即若离的甲乙丙丁,他们与查尔斯都有相似之处:衣着整洁得体而优雅,谈吐风趣幽默,待人彬彬有礼,外貌清瘦精悍等等。这也许是一种巧合。也许查尔斯作为戴安娜的初恋,不管婚姻中有多少的不愉快,王子的影子仍然留在了戴安娜的心底。戴安娜爱得最深的休伊特已经为了金钱出卖了她和他们的爱情。第二位可以给予她安慰的吉尔贝也在电话事件后淡去。她的爱情之路,将要通向何方呢?戴安娜自己也不会知道。她的美貌、她的地位、声望与财富不一定给她带来爱的幸福,相反,随之而来的媒体与王室的压力只能使她的爱情处于尴尬的角落里。她还没有与查尔斯离婚,她依旧是查尔斯的妻子、威尔士王妃、两位王子的母亲。但是她需要爱情,需要安慰、鼓励。她在寻找真爱,一个可以呵护她一生一世的人。出现在她生命中的第三个情人是奥利弗·霍尔。伊斯兰艺术和古董专家奥利弗·霍尔多年来一直是查尔斯王子的朋友,然而这个51岁的老男人在戴妃死后居然声称,他也是戴妃的情人。1994年,她肯定爱上了奥利弗·霍尔,这个英俊、富于魅力的上流社会的商人。一开始,奥利弗·霍尔来到戴安娜周围,是为努力修补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子的夫妻关系。可是,时间长了,奥利弗注意到,他每次见到戴安娜,王妃的神情总是不一样。后来他不止一次地感觉到戴安娜王妃的示爱。等到奥利弗无法抗拒的时候,两人就深深地陷入了爱河。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奥利弗·霍尔常常出入肯辛顿宫,去填补王妃的感情真空。当戴安娜需要男人宽广的胸怀,需要靠在男人肩膀上尽情哭泣,需要让男人擦干她眼中的泪水时,她就会给奥利弗打电话。每逢此时,奥利弗·霍尔就会出现在戴安娜的面前,满足她的需求,尽己所能安慰她、帮助她。戴安娜的私人医生在《秘密岁月———戴安娜私人医生回忆录》里说:“从一开始追求奥利弗,戴安娜的爱情就是绝望的。对于许多人来说,爱情的乐趣在于追逐。如果爱人只是俯首贴耳,那么乐趣就大打折扣了。但戴安娜不是一个荡妇,她既纯真又无经验,不论她有多么美貌绝伦。”对于奥利弗来说,开始他可能受宠若惊。从心底里来说,奥利弗所想的也只是和世上最受欢迎的女人稍微调一下情。他结婚了,有家庭责任要承担,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声誉要维护。奥利弗清楚地知道和戴安娜的暧昧关系意味着在媒体的疯狂追猎下生活。无论他多么喜欢戴安娜,多么因为受她注意而受宠若惊,他仍有其他事需优先考虑。这样最后他在畏缩中终止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于是她开始频繁地给他打电话,双方仍然恳求对方的安慰和谅解。奥利弗的妻子通知警方有神秘电话,并经常变换电话号码。这些电话被跟踪到王宫,但戴安娜否认知情,初步怀疑是一个顽皮的男学生在捣乱。不可避免地,这种电话骚扰的故事和以王妃为主角的新闻向公众传播开来。英格兰橄榄球队队长威尔·卡林先生经常拜访戴安娜居住的肯辛顿宫。对于威尔·卡林的光临,威廉总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因为威尔是他心目中的偶像,他特别崇拜像威尔这样的体育明星。威廉想,威尔·卡林的经常来与母亲爱好体育运动有关。他没有料到,卡林与妈妈之间也有着异乎寻常的亲密关系。但孩子有自己的直觉和敏感,那就是无论卡林何时来到肯辛顿宫,他的母亲马上会疏远他,将更多的时间用来与卡林聊天,而与他们兄弟俩交流的时间就要相对少得多,这使威廉王子十分反感。2003年10月24日在《每日镜报》刊出《王室职责》有关章节的同一天,伯勒尔对美国广播公司的一个“20/20”节目中说,戴安娜爱的是巴基斯坦裔心脏外科医生哈斯纳特·卡恩。美国广播公司节目主持人巴巴拉·沃尔特斯问伯勒尔,戴安娜是否想同哈斯纳特结婚,伯勒尔的回答是:“是的。她极度渴望(同哈斯纳特结婚)。”哈斯纳特是一个心脏外科手术大夫。他在弗汉姆皇家布朗伯敦医院马阁第教授手下干活。戴安娜在1995年9月份是通过她的针灸护士多那托弗认识他的。多那托弗的丈夫在布朗伯敦医院动了心脏手术并且正在康复期间。她每天都去探望多那托弗的丈夫,与这位外科大夫建立了某种关系。有时他们会在医院门口楼梯上见面,或在电梯里不期而遇,那时戴安娜正准备离开。她把所有这些巧合都看做一种暗示———某个重要而不可避免的事情将要发生。在戴安娜探望朋友的过程中,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发生了。按照伯勒尔的说法:“这两人无论是性格还是世界观都很相似,实在是天生的一对。他们都是非常善良的人道主义者,只想着怎么帮助世界上那些受苦受难的人。”伯勒尔说,那年夏天,戴安娜鼓起勇气,告诉哈斯纳特她想和他私下里进行交谈。自那以后他们经常在肯辛顿王宫热切交谈。哈斯纳特比她大几岁,身高9英尺,是个大烟鬼,饮食很不合理。戴安娜的烟灰缸里总是塞满了他的烟蒂。1996年8月以后,他们大部分见面都是在王宫里。他在附近有自己的住房,但他们在王宫里见面更容易且更隐蔽一些。戴安娜还经常将哈斯纳特留在宫中过夜。为了谨慎起见,她总向男管家保罗借车去与哈斯纳特见面。与他见面后的第二天上午她总是和往常一样容光焕发,一点都不疲劳。刚刚恋爱的人大概不需要睡很多觉。他们经常频繁地接触,如果他在上班,戴安娜就常常打他的手提电话,倾诉浓情蜜意,一谈就是半个小时。此外,她还经常派保罗·伯勒尔和她的闺中密友给他传信。伯勒尔说:“戴妃喜欢很多男性朋友,但她真正恋上的却是哈斯纳特。她曾经有一次在半夜里起床,仅披着一件皮大衣,穿着高跟鞋溜出肯辛顿宫去和医生幽会。我认为除了英俊的外表之外,更吸引戴安娜的是哈斯纳特的才气和他对工作的热忱。每次她和我谈到哈斯纳特的时候都异常兴奋,称他是‘一个可爱的男人’、‘超级棒先生’,她简直是爱他爱得发疯了。”和哈斯纳特约会,如果有时间戴安娜会特别精心化妆和打扮一番。如果手机上接到哈斯纳特的一个紧急电话,她会在几分钟内飞似地跑离王宫,根本没有时间化妆、修饰头发和搭配衣服。只有他的电话能让戴安娜尽可能缩短在另一条线与人交谈的时间。在每次与他见面前她就如同胃里塞满了什么,根本就没有食欲,这和任何其他恋爱中的女人一样。他们的约会经常是在哈斯纳特医院附近的小酒吧或一家简单的供应鱼和小食品的饭店里。她极小心地开着车兜着圈,避免让某些跟踪者有任何线索。戴安娜的饮食习惯很健康,这也是她保持美丽的秘诀之一。她自然不会和哈斯纳特一样喜欢吃南部烤鸡。相反她会提醒哈斯纳特说,因为吃了太多油腻食物,可能不久以后需要给自己动心脏手术。把鱼当晚餐并在到处烟味的小酒馆里呆着没有什么意思,但是戴安娜爱他,也就不会在乎。她很喜欢和他呆在一起,有时还会梦想着两个人永远呆在一起的那种生活。哈斯纳特特别热爱现代爵士乐,戴安娜也开始欣赏起来。他们经常一起去康登镇或索霍区一些灯光昏暗的酒吧里,深夜不归。她带着一顶假发,化着适中的妆,几乎很难让人认出来。加上她选择穿一些冒牌的休闲装,由一个微胖的亚洲人陪伴着,这让她和哈斯纳特出去既十分安全又很刺激。对于陷入爱情中的戴安娜来说,像普通人一样排队也是一件刺激而快乐的事情。她会很有耐心地等上一个小时,只要哈斯纳特和她在一起。戴安娜的致命弱点在于她对于爱情永远缺乏安全感。也许自小的破碎家庭,与查尔斯的破碎婚姻都让她觉得无法把握爱情。她爱上一个人,就会要求他一直陪在她身边,安慰她。如果他不在身边,她会打电话要求他来。一个男人,无论多么爱一个女人,他都接受不了这种令人窒息的爱情。戴安娜不会接受,她是王妃,是有名的美女,为什么男人会对她的电话不耐烦呢?她会在不合适的时间里给哈斯纳特打电话,并且会因为他在动手术而不能与她交谈而感到不安。如果哈斯纳特在肯辛顿宫用电话和家人或朋友聊的时间过长,她也会烦躁。戴安娜幻想着像正常人一样和他过起家庭生活,想着他们去美国或者澳大利亚定居。戴安娜在几个月后就把两个儿子介绍给他。她的两个儿子对哈斯纳特都非常有礼貌,威廉尤其成熟地告诉她说只要妈妈觉得快乐,一切都不成问题,哈斯特纳却显得不安。无论在她生前还是死后,当哈斯纳特尊敬地谈起王妃时,他都会说从未有过和她组成家庭的计划。1997年初,戴安娜也拜访了他在巴基斯坦家庭里的家人。这次旅行导致了她与哈斯特纳关系的结束,所谓的浪漫也不复存在了。哈斯纳特是有妇之夫,他已经被那些时常在不恰当时间出现在呼机上的呼叫搞得筋疲力尽。当然,无论他多么爱戴安娜,他也不准备去承担和王妃结婚所要带来的压力。这段感情注定不能有圆满的结局。1997年春天,他们分手了,哈斯纳特先提出的。这次这个她爱的男人选择了忠于自己家族而不是鼓起勇气和戴安娜一起去面对这个世界。在得知卡恩医生不能为了她而牺牲自己的家庭后,戴安娜的感情再次受到打击,甚至想过自杀。她对他说:“我可以不做王妃,但你仍然选择了做医生。”第七章 寻找真爱四、最后的浪漫1997年7月,戴安娜应邀去地中海与法耶兹一家人度假。在那里她与都迪双双坠入爱河。所有的报纸都说,与查尔斯相比,这位男人更年轻、更富有,外貌更吸引人。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他比查尔斯王子更幽默。他同时也是一位继承人,尽管他继承的并不是威严显赫的王位,但他将继承的哈罗兹公司却是赚取巨额利润的摇钱树。都迪·法耶兹,41岁,电影制片人和房地产商,也是全球漂亮女人的追逐者。消息再次兴奋了公众和媒众的神经。冗长痛苦的15年婚姻结束了,这位更具风韵的王妃是否会找到自己的幸福呢?小报上以大篇幅强调了戴安娜说的话。她说:“这是我真正开始生活的时候”,“法耶兹是一个将带我走入新生活的男人,我信任她,我想他能满足我所需要的一切。”她被描述成为“深深地坠入爱河”、“沉醉”于甜蜜的爱情中。的确,在戴安娜所有的情人中,都迪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他的名位、财富足以配上英国未来继承人的母亲。他是单身而且想要结婚,这是最重要的。《镜报》转述戴安娜的话说:“我爱他的绅士派头,他的温存和几乎可称得上‘沉闷的’生活方式。”报纸转述了戴安娜的女友听她谈法耶兹:“像我这样的人,像鱼缸里的金鱼一样活着,我甚至无法形容他有多么令人感到自在。我只知道我喜欢他送花的方式,我喜欢他的自我约束,当然不光是对我,还有对其他的女人。”这“其他的女人”囊括了一大群靓女,在她们中有布鲁克·雪瑞兹·布瑞特、女艺员瓦伦伊·佩里恩及美国名模苏珊·格雷格德等。而苏珊在1986年嫁给法耶兹后8个月,二人就互道再见。他的生活方式中包括了两个酿酒厂,一艘价值230万美元的快艇,一架直升机,一座在苏格兰高原上的城堡及在瑞士、纽约、日内瓦、热那亚、迪拜的几处别墅等。作为电影制作人,法耶兹无疑也是成功的。《着火的凯旋门》和《圈套》都是由他制作的。但是,这场爱情中的当事双方都不是一般人物,他们的爱情仍牵涉到复杂的利益关系。说远一点,是英国王室与埃及、伊斯兰教之间的利益。法耶兹家族在英国仍是外籍客,虽然几年来他们努力想成为局内人,但一直遭到来自当权者的拒绝。都迪的父亲穆罕默德在埃及出生。1985年,在与英国政府的一场争斗之后,他买下了哈罗兹百货公司,他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被指责为“不诚实地代表了他们的出身、财富和商业利益”。自从那时起,虽然穆罕默德在英国的居住时间已超过30年,但英国政府一直拒绝授予他英国的公民身份,因为在这件事上法耶兹家族未有任何澄清的声明。另外,法耶兹与英国议会也有复杂的关系。政府各部长和议员们一直从法耶兹处得到金钱和礼物,同时,他们也给予法耶兹各种议会方面的帮助。但是为了报复对他入英国国籍的拒绝,法耶兹于1996年向新闻界揭发了受贿丑闻。这对当时的梅杰政府来说是一记重钩拳。作为埃及人,法耶兹家族信奉伊斯兰教。小报纷纷传闻说戴安娜预备放弃宗教信仰,信奉伊斯兰教与都迪结婚。英国人与英国王室会接受他们未来的国王有信伊斯兰教的埃及继父吗?尽管疑惑重重,人们仍希望不幸的王妃找到自己的幸福。而戴安娜似乎也很享受这迟来的爱情。戴安娜与都迪的相识是在10年前在温莎举行的一场马球比赛中。直到1997年夏天,她在穆罕默德·阿尔弗雷德的游艇上逗留了10天,巡游了圣罗佩兹及法国,爱情之花终得开放。如许多局外人所评论:他们是合适的一对儿。他们的生活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都迪的双亲也在都迪小时候便离异,他和父亲一起长大,但和母亲的关系非常好;都迪婚姻并不幸福,很快结束且没有孩子。并且因为苦恼婚姻还染上海洛因,而戴安娜则为痛苦婚姻得上了饮食紊乱症;都迪和戴安娜都希望有个孩子。都迪是个花花公子,在过去几年中,他经常随意搂着各色美人出现在上流社会的活动场合中,绯闻不断。但是法耶兹的发言人麦克尔·科尔说都迪打算与戴安娜真心真意共度余生。科尔曾警告都迪不要和其他美丽的女人在公众场合中曝光以防她们造谣说自己是他的女友。都迪转过身来对科尔说:“科尔,我将不会再有其他的女人了。”8月初,她和都迪去地中海度假的14天是她离婚后最快乐的日子。她尽情地在情人的关爱中享受阳光普照的自由。她想向全世界证明,她又活了,找到自己的幸福了。她完全像一个女人一样活着。那期间他们亲吻拥抱的照片向全世界范围发布了出去。就在那期间,查尔斯在电视上说他从未爱过自己的妻子。这话再次刺伤了戴安娜,她相信他们俩相爱过,也不愿让已经受伤害的孩子再次面对命运的嘲弄。她努力想从沮丧情绪中摆脱出来,与都迪去巴黎度周末。都迪带戴安娜看了一幢他父亲于1987年买下的豪宅。他对戴安娜说,结婚后他们将住在那里。沉浸于幸福中的戴安娜没有忘记宣传扫雷的任务。几小时后,她要为一次反地雷任务飞赴波斯尼亚。但就那一晚,一场突发的车祸夺去了二人的生命。她与都迪的恋情,如同彗星划过天空,凄美、耀眼、神秘但稍瞬即逝。天假之以年,戴安娜能否找到自己的幸福呢?问题无从解答。伊人已逝,此恨绵绵无绝期!他们去世后,传媒的兴趣集中到二人互相赠送的“定情信物”上。在都迪的巴黎寓所里,人们发现了戴安娜赠给都迪的两件礼物:一件是一只金质雪茄烟盒,上面有这样的话———“戴安娜献上的爱”;另一件是一对西服袖扣,那是戴安娜从她父亲那里得到的纪念品。在寓所的枕头底下,还发现了一个小银牌,上面刻着都迪献给戴安娜的情诗。最让人惊讶又不敢确认的,是一枚据说价值20万美元的钻戒。老法耶兹说那是都迪于车祸发生前赠给戴安娜的,法耶兹的发言人说:“钻戒意味着什么,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但是无论戴妃的前管家保罗还是戴安娜的私人医生西蒙·西尔斯都否认戴妃有与法耶兹结婚的想法,否认钻戒的存在。他们认为戴妃还深爱着哈斯纳特医生。个中真相,也许永远无法知道。第八章 媒体:双刃之剑一、媒体梦魇(1)戴安娜作为英国王室成员,有着引人注目的美丽外表和活跃于上流社会的交际手腕,几乎注定永远是媒体的焦点。她自从与查尔斯王子谈恋爱开始,便受到了媒体的疯狂追踪。她的弟弟斯宾塞伯爵在葬礼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女孩子,父母起的名字是古狩猎女神,最后却成为了现代社会最受围剿的一个人。”戴安娜自嫁入王室后的光彩与痛苦,都与媒体的镁光灯和报纸杂志等分不开。媒体的宣扬成就了一个名扬天下的戴安娜王妃,戴安娜也反过来借助媒体公布她宫廷生活中痛苦的一面。正因为有了媒体的疯狂报道,戴安娜与查尔斯的婚姻经不起丑闻的冲击。但有了媒体的热心报道,戴安娜的慈善工作才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她也在“帕帕拉奇”的追逐中撞向巴黎车道的柱子而不治去世。芳魂已逝,留下了无尽的思索。媒体,对于戴安娜而言,是一座舞台,也是一座祭坛,是一面无所不在的哈哈镜。所有美好的与称得上美好的东西都被无限地扩大、美好;所有丑恶的或不那么干净的东西,也被媒体无限地扩大、丑化。在媒体的旋涡中,戴安娜摇摇摆摆跌跌撞撞。虽然她试图利用媒体来帮助自己摆脱困境,但最终她仍被媒体追拍,直到意外发生。1980年,自从戴安娜与查尔斯在一起被记者发现,她自由的个人生活告以结束。一帮记者昼夜等候在她的寓所外;另一帮记者则在戴安娜工作的幼儿园纠缠。有一次,她无奈同意拍照,条件是不许摄影师以后再来骚扰。(当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不幸的是,拍照那天下午阳光从戴安娜的身后射了过来,她修长的长腿透过薄质棉裙子清晰可见。查尔斯对此不太高兴说:“我知道你的小腿很美,但你有必要让每个人都看见它吗?”戴安娜发现了与王储恋爱的巨大代价———她已经暴露在媒体的追踪之下。有人天还没有亮就给她打电话,请她谈谈报纸上的报道。但她又不敢把公共电话的插销拔掉,怕的是夜晚朋友们打不进来。每当她驾驶自己那辆很有特色的红色汽车外出时,新闻记者蜂拥而至,尾随其后。戴安娜从不失态,彬彬有礼,但当他们无休止地追问她对王储的感情时,戴安娜不置可否。她的美丽纯洁与端庄举止,很快赢得了公众的心。人人皆视她为理想的太子妃人选。但在媒体的种种压力下,戴安娜无法承爱,只有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哭泣。白金汉宫无法帮她,王子查尔斯似乎更关心卡米拉·帕克·鲍尔斯。1980年11月16日,《星期日镜报》头版消息透露,10天前,查尔斯与戴安娜秘密登上王室专列,列车停在威尔特郡斯塔给顿一条岔道上过夜,戴安娜在车上呆了几个小时。暗示再明显不过。众望所归的纯洁无瑕的戴安娜,居然在暮色重重的掩护下和王子暗渡陈仓,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戴安娜深感困窘,这莫名的丑闻实在不知道如何面对。温莎王室的反应则非常迅速。女王的新闻秘书致函《星期日镜报》总编辑鲍勃·爱德华,严正抗议该报道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并且要求在最短时间内于报纸显著位置刊登书面道歉。鲍勃·爱德华则再三审核消息后声明绝非虚构。戴安娜自己则坚持说一整晚都与3个室友安妮、卡罗琳和弗吉尼亚在一起,她吃过晚饭,看了会儿电视,早早就睡下;前晚她出席玛格丽特公主举办的晚会,这会儿还感到很累,她不想去任何地方,而且也的确没有走出过这幢公寓。戴安娜的室友们发誓赌咒每一个字都是真的。这场丑闻或者说闹剧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当时的真相尚未明了,后来人们才发现那个在夜色中登上王子专列的不是戴安娜,而是卡米拉。戴安娜并不知晓,她只是为媒体的无中生有而厌烦、痛苦。她也没有意识到,媒介已经密切关注她的一举一动,任何蛛丝马迹都会被聚光灯加倍放大于大众前。从她成为查尔斯未婚妻那一刻起,这一切已经开始了。她的母亲弗朗西丝·尚德·基德出面帮助她的小女儿。1980年12月上旬她写信给《泰晤士报》, 指责他们关于戴安娜的谎言与她给带来的困扰。她的信促使60名国会议员起草了一项议案,“对新闻媒介这样对待戴安娜·斯宾塞女士的方式表示遗憾”,并且导致编辑们和新闻理事会举行了一次会议。尽管如此,对柯尔赫恩街的包围仍然继续着。在新闻界的包围中,戴安娜和她的室友们像是玩追猎的游戏。有一次,戴安娜要与查尔斯在布罗德兰兹会面,她将床单撕成条,接成布绳,把自己的皮箱从厨房的窗户缒下,得以逃避等候在门外的记者们的注意。还有一次,她只得爬上垃圾箱,从一个商店的安全口逃走。还有一次她和卡罗琳扔下她的汽车,跳上一辆红色的双层公共汽车来躲避几个摄影记者。后来这辆公共汽车因交通拥挤而受阻,她们跳下来,从附近的拉塞尔和布朗姆利鞋店穿了过去。“那回真有意思,”卡罗琳说,“就像在伦敦市中心用警犬进行追捕。”为了和查尔斯约会,戴安娜和卡罗琳还和记者们玩起了小小的花招:先由卡罗琳开着戴安娜的车引开新闻记者的追踪,然后,戴安娜再从寓所出来,从另一方向溜掉。就连戴安娜的外祖母也加入到帮助戴安娜逃避跟踪的行列中。1980年过完圣诞节后,戴安娜去桑德林汉姆过新年,她把她那辆引人注意的梅特罗牌汽车停在肯辛顿宫外,而她外祖母那辆银色的大众高尔夫牌汽车也正等在那里。她坐外祖母的汽车悄然离去,着实骗了记者一回。逃避不是长久之计,时间长了,谁也不会觉得这种游戏好玩。大多数场合下,查尔斯与戴安娜仍在公共场合里微笑面对镜头,很友好地回答记者提问。1981年7月29日的世纪婚礼,可以说是媒体与新婚夫妇的完美合作。那让众人回味不已的露台之吻,正是他们所要表演给世界看的“童话”。美丽的东西谁不爱看,人们不满足这些,窥私欲没有满足的时候。从蜜月中回来,戴安娜发现自己仍旧置身于媒体的包围中。新闻界盯住她不放,在公共场合的露面对她而言是严峻的考验。她发现在媒体和公众的眼中,她已经成为了另一个被无限扩大的威尔士王妃。这个曾经辍学的中学生经历了一个被新闻界和公众神圣化的过程。她的平凡被加以赞扬,像亲自开车门或买一袋糖果这样的日常琐事也被作为她是一个极富人情味的太子妃的证明。人人都受到了感染,连那年秋天在巴尔莫勒尔的王室客人们也是如此。戴安娜深深地感到困惑。另一方面所有的人,包括报纸编辑在内,都被“戴安娜王太子妃现象”弄得措手不及。他们的读者总是不满足对关于戴安娜的新闻报道,她的照片出现在每本杂志的封面上;她生活中的每一方面都引起议论;每一个曾经认识她的人都被设法找到,由永远不断挖掘秘密的新闻媒体前往采访。第八章 媒体:双刃之剑一、媒体梦魇(2)戴安娜羞涩的天性并未被克服,她习惯于戴宽边礼服,并经常盯自己的脚看。如果她必须走向人群,她会走向人群中的孩子们。她在慢慢习惯于成为公众人物。查尔斯则懊恼地发现人们对他的妻子显然更有兴趣。他并非有虚荣心,但他发觉,如果在他俩出席同一个集会时他发表了讲话,他的讲话内容完全被对戴安娜着迷的报纸和电视台忽视了。戴安娜则在恐慌中摸索着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在学校时,她不会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不会主动朗读课文,只肯出演没有台词的小角色。她尽量避免别人的注意。而今日,所有的摄像机都对准了她,耳聪口快、反应灵敏的记者则捕捉着她的一言一行,挖掘出新闻素材。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试着如何说话,如何处事,如何记住别人的姓名。她自己说她用了6年时间才适应这些。幸运的是,摄像机似乎与这位王室封面女郎有缘———不管内心多么紧张,她那亲切的微笑,落落大方、质朴自然的表情总是让摄影师们满意而归。1982年2月,威尔士夫妇在巴哈马群岛度假。不幸的是,有两家报纸了解到他们旅行的目的地,并一直跟他们上了温德米尔小岛。记者抓拍到了怀有5个月身孕的戴安娜穿着比基尼躺在海滩上的照片。查尔斯大发雷霆,女王也非常生气,称之为“英国新闻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也许这件事的发生,标志着媒体挖掘王室隐私已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戴安娜刚被媒体捧为童话王妃,圣洁天使,马上就发现了媒体具有翻云覆雨的本领。继孕照事件后,在1982年11月她发现媒体对她无情的嘲弄。在她与查尔斯结婚后的18个月中,他的一些工作人员先后辞职而去。他们中间有人觉得王储已成婚,职责已尽,有人则希望找到报酬更优厚的工作。但是新闻媒介的长处似乎不在于查明真相,而在于提出秘闻趣事,形成卖点。新闻媒介的宣传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那些人的笔下,她不再是童话故事中清纯可爱的公主,而是一个肆意挥霍钱财的王室购物狂。一时间,指责声不绝于耳:一年半来,亲王的一些工作人员陆续被辞是她一手造成的;查尔斯疏远了他的一些朋友也是迫于她的压力;她还一心要改变他的饮食习惯,插手他的着装等等。连女王的新闻秘书都在议论他们夫妻之间的“争吵”关系。那时的戴安娜,正陷于严重的产后抑郁症中自顾不暇,对于媒介加到她头上的“王室毒妇”、“咆哮的老鼠”深为不满。但她无可奈何,她的极力辩解并不能阻止人们不泼脏水到她头上。当然,更多的时候,媒体仍在疯狂地追捧她。戴安娜的聪明美丽再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她越发如一颗明星般耀眼。越来越多的人们羡慕她、追随她,这些更加深了查尔斯王子的嫉妒。查尔斯历来都是人们注目的焦点,而现在却是戴安娜在牵引着众人的眼睛,他开始感到自己微不足道,甚至受到伤害。他开始避开戴安娜。随着他们婚姻的恶化,他们的婚姻危机,不仅成为小报炒作的题材,也成为杂志、电台、电视台和外国媒介的热点话题。敏感的媒体注意着王妃,有人甚至24小时监视她的一举一动。摄影记者们则全副武装,带着无线电和移动电话互相通风报信。但王妃并没有因此而行动谨慎。1987年11月份的一件事,充分说明了戴安娜在私生活与媒体追踪间的烦恼。那时,她经常与大卫·沃特豪斯一起出席晚宴。一次宴会后,两个打打闹闹,大卫假装要开车撞王妃,王妃笑他疯了。这个场面被一个记者看在眼里,并拍摄下来,戴安娜和保镖发现后,马上上前要他交出底片。记者不肯,戴安娜恳求说:“请将底片交给我,你不知道它将对我造成多大的伤害。”戴安娜随即哭起来:“求你把底片交给我,我每周工作得那么辛苦,难得有机会放松一下,我的朋友已所剩不多了,你这样只会使事情更糟糕!”这些令人震惊的自白显然是戴安娜的肺腑之言。她接着说:“我所有的朋友几乎都离开了我,你不懂这种感觉,你也不知道我是怎么熬过来的,我必须得拿回这些底片。”王妃的一番表白打动了那位记者,将底片交给了保镖。这只是侥幸免于曝光,大部分时间仍是媒体的大肆渲染。只要她和某单身男子在一起,都会被注意到,在报纸上以通栏大字标题渲染。菲利普·迪恩、大卫·沃特豪斯,还有后来的詹姆斯·吉尔贝和詹姆斯·休伊特上校,后来都意识到,与王妃会面使他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1992年是王室的多事之秋,约克公爵夫妇分居,安妮公主离婚。当年6月7日,安德鲁·莫顿的《戴安娜———她的真实故事》首篇摘要出现于《星期日泰晤士报》上。莫顿在书中第一章说:“我们的采访向前进展的同时,在被高度粉饰的形象背后,另一个独特的戴安娜新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实际上,在公开场合的笑容后面,戴安娜一直是一个孤独而不幸的年轻女人,她忍受着一个没有爱情的婚姻,被女王和整个王室视为外人,而且时常与无处不在的王室制度的清规戒律格格不入。翁纳夫·托佛洛曾经看护过温莎公爵,并定期到戴安娜那里去为她做针灸和默想治疗。他说:‘她是王室制度的囚徒,与被监禁的哈洛威监狱中的任何妇女完全一样。’”对于他的采访行动,安德鲁·莫顿又引用了戴安娜一个朋友的话解释了朋友们对采访配合的原因:“10年来,我们等于一直是坐在一旁看着戴安娜被毁掉,我们常常谈到她,尽管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但我们感到肯定会出点什么事。眼看着一支漂亮的蜡烛将要在王室制度和没有实质的婚姻中慢慢地熄灭掉。”人们非常惊讶这本书的内容,他们所相信的灰姑娘童话,居然是泡在泪水中的婚姻悲剧,更糟的是又无法驳斥这本书是泛泛的道听途说的王室杂闻。事实是,这本书乃是戴安娜王妃授意并鼓励她的这位朋友写下的,她本人亲自为作者提供了大量情况,以及一些照片。除此以外,王妃的好友们也向莫顿提供了许多材料。查尔斯是个不忠的丈夫,他的恶毒和冷漠把妻子逼到了自杀的沮丧境地。王妃有意让她的朋友们去透露秘密。戴安娜利用了媒体的力量,把长期以来夫妇不和的事实摆到了书店的畅销书架上,摆到了公众的眼皮底下。这是报复,是她10年孤寂苦闷生活的宣泄,也是她决心脱离王室,摆脱不幸婚姻的手段。在莫顿的书出版以前,王子还坚持这段婚姻仍能继续。1992年他曾谈及他的希望,认为王妃也许能逐渐成为他的朋友。无论如何,为了他们的孩子和英国王室,他们可以在同一个屋檐下分居,然后共同履行公众义务。直到女王的私人秘书(王妃的姐夫)证实他的想法错误,他才承认了事实。随后8月份,戴安娜与吉尔贝的电话录音露出水面,戴安娜在电话中抱怨着宫廷生活的苦闷,和吉尔贝有说有笑,亲热无比。他们的婚姻再一次置于媒体的议论中。1992年12月份,王储夫妇正式发居。这场分居协议的达成,与媒体的摇旗呐喊、造出风雨欲来之势不无关系。第八章 媒体:双刃之剑二、公众生活与照片风波与查尔斯分居后,戴安娜必须安排各式各样的活动来打发肯辛顿宫里苦闷的日子。而白金汉宫则有意减少她的活动,将那些任务转给了查尔斯王子。1993年12月3日,在一次为慈善事业举办的大型活动中,戴安娜向和她共进午餐的慈善家宣布,她退出一切社交活动,卸下大部分的王室成员责任,理由是外界对她私生活的注意,已让她难以忍受。她还说,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都同意她脱离众人的注意。在历时5分钟的动情演说中,戴安娜几乎掉下眼泪。她向人们诉说了13年来对社交生活的感受,祈求给予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短短的5分钟发言,流露出她内心极大的痛苦。发言中,她说她将坚持不懈地为她关心的慈善事业做出努力,为婴儿出生权宜机构提供赞助,但至少在1994年夏天前她将不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以下是戴安娜在发表声明时说的几段话:一年以前,我曾说过将一如既往地完成我的工作。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同以前一样以饱满的热情开展这项工作,从未改变过计划。遗憾的是,生活改变了,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我想借此机会告诉大家,原先我与各位共同制定的行动计划现在不得不再作安排,对此我深感抱歉,请求大家原谅。12年前,当我刚刚开始步入社交界时,认为媒体或许会对我所做的事情发生兴趣,当然也会把眼光投向我们的私生活,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媒体竟然会如此关注我的生活,以排山倒海之势进行大肆宣扬。这不仅妨碍了我履行公共义务,同时也严重地干扰了我的生活秩序,而他们所采取的方式让人难以接受。到今年年底,在完成预定的工作计划之后,我将缩小我的社交活动范围,在原有的基础上支持社会慈善机构的活动,有选择地支持某些领域的建设。在未来的几个月内,我将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方式使我的社会生活与私生活结成一体,希望能更多地享受个人生活。我首先要考虑的是我的两个孩子威廉和亨利,他们值得我去疼爱和关心,同时也需要我的照顾。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必要继承和鉴别他们的生活传统,而这一切都需要得到我的帮助。……我真诚地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给我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弥补我近来生活中缺少的东西。说句心里话,如果没有大家对我鼎力支持,今天我就不可能站在这里发表这项声明。因为有了你们的宽厚仁慈和衷心爱戴,我才安然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也正因为得到了你们的关心爱戴,我才能轻松踏上生活的旅程。为此,我从内心里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在发表声明的前几天,《每日镜报》刊出了王妃健身房大曝光的照片。原本对戴安娜穷追不舍的传媒,发现白金汉宫不再是戴安娜的后盾后,把她当做一般明星看待,肆无忌惮地刊出不雅照片。英国《镜报》于1990年11月7日刊登了戴安娜王妃穿裤衩背心在健身房作四肢伸缩运动的照片后,曾引起一阵轩然大波。愤怒的戴安娜委托她的律师到法院控告《镜报》集团和偷拍照片的L*9郾A*9郾健身房老板泰勒侵犯她的隐私权,甚至不惜亲往法庭与被告对质。本来戴安娜和她的法律顾问们决心把官司打到底,认为手中握有王牌,肯定会胜诉。但是偷拍照片的泰勒也不是等闲之辈,在他的“军师”们的帮助下,他突然采取反守为攻的战略,计划反过来控告戴安娜本人早就放弃了自己的隐私权和新闻界相互勾结作自我宣传。他所举的例子主要包括戴安娜在海滨度假时曾允许摄影记者拍摄她穿“比基尼”三点式泳装照,并由许多报刊登载,那上面身体所裸露的部分比在健身房穿运动衣裤多得多;她还向关系密切的新闻记者安德鲁·莫顿倾诉内心的痛苦和各种隐情并鼓励他去访问她的知情朋友,后来莫顿便出版了惊骇世界的《戴安娜———她的真实故事》。泰勒还故意列出了十几个有关人士出庭作证,其中包括戴安娜的司机。情况发生了变化,泰勒可以施展浑身解数,尽力在法庭上曝光戴安娜的短处。戴安娜为了自己的名誉及对王室的影响,可以说投鼠忌器。1992年2月12日《星期日泰晤士报》声明:这场隐私权官司已经化干戈为玉帛,戴安娜和两位被告同意私下和解。庭外和解的条件是:戴安娜接受《镜报》集团的道歉;诉费约20万英镑由《镜报》集团承担;以戴安娜的名义由《镜报》集团向她所指定的一个慈善机构捐款2*9郾5万英镑;戴安娜收取泰勒所拍摄有关她的照片和底片,以及泰勒在国内外出售这些照片得到的报酬(估计为30万英镑);《镜报》集团依照以前商定的购买照片条件,付给泰勒25万英镑。消息传来,大家议论纷纷,认为戴安娜是大赢家,而《镜报》则是一败涂地。但是对于戴安娜来说,已经和一败涂地差不多了。她无法决定自己什么时候不被媒体干扰,不被暴露于公众面前。她仍旧是任媒体摆布的玩偶。更让她震惊的,她利用媒体以攻击查尔斯和透露自己悲惨处境的事迹授人口实,成为攻击她的利剑了。她无可奈何,在巨大的新闻效应和金钱诱惑下,她努力追求的每一份感情都会化作轻烟离去。休伊特出卖了她,吉尔贝因电话事件也尴尬万分,其他人也不敢面对媒体的巨大压力。记者仍在追逐她,锲而不舍。她最后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说“媒体是残忍的”,他们“蓄意要伤害我”。但是,你不能不承认,王室给予她行使的权力,媒体则给予了她生存的空间。毫无疑问,她是最善利用媒体的名人之一。第八章 媒体:双刃之剑三、镜中王妃戴安娜有自己的一帮知心好友,有她自己的关系网。在她与查尔斯、与王室的对峙中,他们是有力的支持者。他们也许无权无势,但他们利用永远敏感的新闻媒体,争取大众舆论的支持。他们会打电话给报社的记者,或透露戴安娜的痛苦,或透露查尔斯与卡米拉的幽会。1991年6月,威廉王子被网球拍击中头部,造成了颅骨压迫性骨折,被迫接受手术。查尔斯匆匆赶来探望后,确认无恙后按计划参加了歌剧的义演活动。在记者采访时,戴安娜告诉记者,自己如何在医院的椅子上守护威廉,那个“铁石心肠”的父亲———查尔斯则在闹市区寻欢作乐。第二天的报纸上,以“你是怎样的爸爸”为标题刊出了采访戴安娜的全部内容。如果仔细想想查尔斯在王室职责和父亲间作出的选择,确实不能过多责怪查尔斯。威廉并非处于生死关口,查尔斯也并非在“寻欢作乐”,他用他自己的方式爱着孩子。戴安娜对媒体舆论的引导,对于查尔斯来说无疑不公平。一位王室工作成员说:“报纸上连续不断地出现恶意攻击查尔斯王子的文章,使他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查尔斯是一位对于家庭和他本人生活十分看重的人,非常在乎自己的家庭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与戴安娜相比,并不见得他对自己的行为有多么放纵。但是戴安娜善于利用媒介来提高她个人的公众形象,这一点恐怕是查尔斯所望尘莫及的,哪怕是花上几年的时间去研究也绝对不是戴安娜的对手。问题在于他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自小到大他都是这么认为的。但偏偏他娶了一个‘胳膊肘儿向外拐’的戴安娜,恨不得把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抖出来,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来关注她的美和她的不幸。这让查尔斯气得发疯。”这自然是站在王室的立场上为查尔斯辩解,但不容否认,查尔斯与戴安娜对待媒体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位专门采访王室的新闻工作者也承认:“戴安娜王妃出现于现场,给我们提供了获取关于王室第一手资料的宝贵机会。向媒体吐露实情,她是王室成员中的第一人。”“在采访过程中,查尔斯的朋友没有一个对于查尔斯有什么议论不满,他们都认为查尔斯的行为无可非议。这么一来,我们更加同情戴安娜的遭遇。她的朋友和支持者们对我们讲了许多关于戴安娜的痛苦遭遇,恨不能把一肚子的话全都说出来。一方吵吵嚷嚷,嘈杂声不绝,异常活跃,仿佛有道不尽说不完的言论。而另一方则冷冷清清,缄默无语,你无法从查尔斯的朋友们那儿得到关于查尔斯与婚姻关系的任何评论。他的这些朋友相互间都发过誓,对王子的个人生活守口如瓶,因而谁都不愿意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戴安娜对于媒体的作用太了解了,她自己就是通过媒体的力量而被塑造成为童话王妃,为了维护童话灰姑娘的形象,她曾经付出了巨大努力。当童话不再、婚姻陷于困境时,她开始利用媒体为自己翻案。她的好朋友卡罗琳认为当全世界都在注意她的婚姻时,要她不为自己辩解是很难的。在婚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戴安娜,的确很好地利用了媒体对于她和对于王室的兴趣。戴安娜的反对者攻击她说:“戴安娜除了深知新闻媒体的价值以外,还懂得如何抓住各种可能的机会在报刊上露面。如果有机会登上报刊的头版新闻,即便只有1%的可能性,她也会付出100%的努力。在这方面,她不仅懂得必须把握,更懂得如何去把握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她得知一所儿童医院即将被登载在某家报刊的头版位置上,她会毫不犹豫地取消事先安排好的约会,然后迅速扑向采访现场,进入记者们的镜头,堂而皇之地发表一通演讲,以便独占新闻报道的核心位置。她很早就学会了这一套,只不过在现场操作上比从前更加熟练了。当她的婚姻陷入危机之后,她更是变本加厉地追求头版新闻的上榜率,以确保她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她要达到一个明确的目的:一旦她的婚姻破裂了,公众将会认为她是这场悲剧中真正的受害者。”戴安娜王妃与她的孩子们在一起时的照片,其中在阿尔顿塔和索音公园与她儿子的合影是她配合媒体的最佳例子。她很善于抢镜头。当摄影机的镜头对着她时,不用摄影师指点她便清楚自己该站在什么地方,她的眼睛从来就懂得随着摄影师的镜头闪烁,明白如何争抢最佳镜头。查尔斯呢,你几乎看不到他和儿子们在一块儿的照片,因为他带儿子外出郊游。他会花大量的时间陪儿子钓鱼、骑自行车或者外出散步,所以没有机会让摄影师们捕捉到他们父子在一起时的身影。他天生就不喜欢把自己的孩子推入摄影师的镜头中,因为他要庇护他的两个儿子,不希望他们频繁地暴露在公众面前。不仅如此,他还讨厌孩子的母亲动不动就带着他的儿子任人拍照。因为这样做会令他为儿子担忧。戴安娜与查尔斯各自电话丑闻的相继曝光,也可以说是两人利用媒体斗法的结果。1989年12月7日,臭名昭著的“卡米拉之门”电话被录入了磁带,戴安娜曾经想以此为把柄要挟丈夫与卡米拉断绝关系。但是查尔斯置之不理,笑话她别做梦了。作为反击,查尔斯和他顾问们一起策划了、录制了戴安娜与吉尔贝的电话。两年后,两人的艳情电话先后被公之于世,直接造成了王室声誉的下降,童话婚姻再也无法维持。这场斗法中,可以说两败俱伤。谁得到的好处也不会多一些。安德鲁·莫顿的《戴安娜———她的真实故事》的出版,戴安娜又一次利用媒体取得了广泛的同情。1994年6月29日,查尔斯在电视片中承认与卡米拉的奸情,当他与戴安娜的婚姻“无可挽回地破裂后”,他确实对戴安娜“不忠”。查尔斯态度异常坚决地告诉他的臣民,尽管卡米拉是公众眼中破坏婚姻的罪魁祸首,却是他的“生命之源”,卡米拉是他“至要好的朋友”,“她曾是长年好友,并将继续是长年好友”。查尔斯的坦白替他赢得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谅解。这对于戴安娜来说,也是致命的一击。在媒体面前,一切脸面撕破了,还有什么好挽回的呢?媒体不会就此罢手。在金钱的诱惑下,1994年10月3日,詹姆斯·休伊特出卖了他与戴安娜的故事。《恋爱中的储妃》一书出笼,揭露戴安娜与休伊特前后长达5年的恋情。1995年11月20日,戴安娜接受英国广播公司时事节目《广角镜》记者马丁·巴谢尔访问,剖白十几年王室婚姻的恩恩怨怨,承认曾患易饥症,曾试过伤害自己,曾与休伊特通奸,对丈夫不忠。在全球2000万观众面前,她道出自己不想离婚,希望主宰个人命运的心声。她的坦诚与对王室的背叛,得到了广大英国民众的同情和谅解。但是,媒体对于她的作为贬多于赞扬,认为是不明智的自私行为。但是责任确实不能由戴安娜一人来承当。先有婚外情的是查尔斯,先上电视向公众剖析心声的也是查尔斯。戴安娜从丈夫那儿学来这一切,而且演绎得更加出色。在媒体斗法中,两人的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媒体的作用远远不止于此。聪明的戴安娜利用媒体做了一件对她来说更为重要的事情———为她的慈善事业开辟道路,找到了一个真正的自我。她走到哪儿,媒体的记者就会跟踪到哪儿,她巧妙地把镁光灯转向了那些无助的儿童、绝望的地雷受害者。热爱戴安娜、对戴安娜感兴趣的人们自然看到那一幕幕悲惨的景象,看到他们热爱的王妃身体力行地工作在慈善事业中,看到王妃在电视中演讲,宣传如何关爱、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结果自然是慈善工作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有了戴安娜作为某慈善机构的赞助人,该机构得到的捐款就会直线上升,有戴安娜出席的慈善晚会也会座无虚席,捐款数目也很可观。戴安娜效应不仅为杂志带来了巨大的买方市场,也为慈善事业找到了热心人。戴安娜与媒体的关系,一言难尽。媒体不仅是她的舞台,也是她的祭坛。第八章 媒体:双刃之剑四、王妃之死与帕帕拉奇1997年8月31日深夜,戴安娜的座车为躲避一群尾随紧盯的摩托飞骑自由摄影记者,于时速约两百公里的飞驰疾驶中,在巴黎市区的艾菲尔铁塔附近的阿尔玛桥塞纳河畔一隧道内触壁翻车惨死,与她同车的42岁男友法耶兹和司机当场丧命。红颜归西,世人唏嘘。法国警方盘问7名骑摩托追逐戴安娜乘坐轿车的摄影员,以便从中找到罪魁祸首。当戴安娜在事故发生后痛苦呻吟之际,摄影记者涌上前去拍照,却没有人想到赶紧救人。警方控告他们犯有故意伤人、杀人和见死不救罪,以及是否在车祸后只顾拍照而没有及时报警甚至阻碍了救援工作的进行。公众舆论因戴安娜的骤然辞世,将怨愤直接投向那帮被贬称为“帕帕拉奇”(Paparazzi)的追车自由摄影记者。专程从南非来英伦为其姐送葬的斯宾塞伯爵不无愤懑地指出:我早就说过,她会丧生于那帮记者的手中,但却没预料到来得如此迅速和不加掩饰。戴安娜从她嫁入王室之日起就成为帕帕拉奇和花边新闻的最大捕捉对象。她私人生活的每一个起伏都无一例外地、一次再一次地沦为帕帕拉奇的捕捉“猎物”。正当她努力走出个人生活的阴影,开拓更广阔的人生之际,却被那场飞来车祸夺去了生命。尽管她曾与某一摄影记者打过官司,法院下令必须与她保持300米的距离;尽管她在离婚后曾恳请记者们不要再干扰她的私生活,让其享有隐私的空间,但这些均如耳边清风,一扫而过。帕帕拉奇照盯不误,每条花边新闻都获得巨额报偿。戴安娜死前一段时间,她与情人法耶兹的照片、新闻成为了新闻界的“硬通货”。一名摄影记者在8月份拍到了戴安娜与情人法耶兹在地中海度假的照片,卖到了400万法郎。一夜成为百万富翁,羡煞同行。早在戴安娜车祸身亡之前,帕帕拉奇已经臭名昭著了。Paparazzi是一个意大利词汇,它来自于意大利著名导演费力昂在50年代末所导演的电影《甜美生活》。在影片中,名叫Paparazzi的摄影师主人公为了拍摄自己偶像的照片不择手段,穷追不舍。一时间,帕帕拉奇成为国际范围内谴责的对象。但是愤怒过后,警方调查的结果是司机酒后开车,刹车失灵所致。帕帕拉奇的疯狂追猎只是一个因素。他们不能对戴安娜的死负担全部责任。戴安娜死后,记者贝利萨里欧为9月1日的泰晤士报纸写了一篇文章。在六七十年代,贝利萨里欧专门拍摄王室人员的私生活。他在1964年偷拍女王与玛格丽特公主在海边度假的照片,开了侵犯王室隐私权的先例。不过贝利萨里欧当年的所作所为,比起今天来是小巫见大巫了。当年他用长镜头偷拍王室,关键是不让人发现。今日的记者早就不在乎了。他们肆无忌惮地追踪戴安娜,恨不得把镜头贴到车窗上。在追猎中,危险的不仅是在车中的戴安娜,还有那些以性命换取金钱的摄影记者。这直接的推动力量便是金钱了。据法国某杂志介绍:在萨拉热窝的枪林弹雨中呆上十天半个月的摄影师,没有一位赚过2500美元。可是有些媒体愿意付15000美元一晚雇佣一位“帕帕拉奇”去拍摄某一名人的照片。市场天平的倾斜显而易见。拍到戴安娜车祸照片的摄影师,准备以100万美元向全世界兜售。鉴于舆论压力,各报纸都表现得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再用戴安娜之死来提高发行量,同时忙不迭地与所谓小报划清界限。在世界的一片口诛笔伐中,许多报道声称这是西方黄色小报、缺乏职业道德的摄影记者的所作所为。但是,从巴黎警方的报告中可以发现,被警方拘留询问的摄影师中,有两位Gamma图片社摄影师,一位Sygma图片社的摄影师,一位Sipa图片社的摄影师。世界上3家最著名的新闻图片社所雇佣的摄影师决不会是等闲之辈。为Sygma图片社工作的摄影师杰克奎·兰格威曾任美联社的摄影记者达7年之久。加盟Sygma图片社后,兰格威报道过卢旺达大屠杀、波黑战争、中东战争、罗马尼亚政变等世界重大新闻,他在中东和中国拍摄的照片曾为他赢得国际新闻摄影的奖项,是一位享誉影界的摄影记者。声称被警方拘留起诉的是西方黄色小报不入流摄影记者的所作所为的说法有栽赃的嫌疑。热衷刊登并能够出大价钱购买名人照片的媒介都是有极大发行量和广大读者群、受广告商青睐的娱乐媒体。严肃的主流媒体也时常参与竞争,如《时代周刊》曾8次在封面刊登戴安娜的照片,《人物》曾二十多次在封面刊登戴安娜的照片。媒体对戴安娜照片的需求是摄影师拍照的直接动力。每一分向摄影师购买戴安娜照片的钱都出自那些热衷于名人趣事读者们的口袋和对这些读者感兴趣的广告商的口袋。一位传媒评论家嘲讽道:只要照片、不要摄影师的读者对摄影师太不公平了。戴安娜死后,在白金汉宫无数向她致意的花束中,有一张没有署名的卡片写道:“是我杀了她,因为我经常买小报”。戴安娜的死像是丢给了所有热爱戴安娜、热爱买小报的人的一颗良心的手榴弹。但是把责任推诿给读者也是不公平的。小报追逐名人是为了市场需求,问题是读者绝对没有要求帕帕拉奇的疯狂追猎。这是报纸自己的选择。做名人常常也是个人的自我选择。戴安娜也不是生来就是名人,她有选择是做名人还是不做名人的自由。戴安娜不仅选择做了名人,而且还是利用媒介与王室对抗,她曾经故意向媒体爆料,使王室不愿看到的新闻上了报纸的头版。单纯地指责摄影师是不公允的,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摄影师、媒介、读者和戴安娜都应承担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在这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媒体时代的怪圈中。法国著名记者阿尔贝·杜鲁瓦在他的一本引起轰动的书《虚伪者的狂欢节》中对这个怪圈作了深刻、精辟的分析。他认为,名人需要出名,就要新闻媒体的捧场;新闻媒体要有销路,就要有名人新闻;而读者往往不满足于名人愿意透露给新闻界的新闻,也想知道偷情啦、离婚啦这些名人所不愿意告诉读者的“隐私”。于是媒体就开始突破名人对自己的报道所设立的界限,进入到名人所不愿意暴露于众的私生活。而一些名气不那么响的名流,发现“适当地”暴露一些自己的“隐私”,既能够满足读者的“窥淫癖”,亦能够大大地提高自己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可以弥补自己在专业领域中的不足,于是,帕帕拉奇就大大地红火起来。这就形成了“金钱=出售名流隐私=报刊发行量=名流之名声=金钱”这样一种怪圈。帕帕拉奇也许会因为戴安娜之死而有所收敛,但是绝对不会消失。在这个媒体怪圈时代,戴安娜究竟死于何人之手呢?我们耸耸肩,只好说:大概是喝醉了的司机吧。第九章 自古红颜多薄命一、魂断巴黎1997年8月31日,是整个英国乃至全世界感到震惊的一天。8月30日下午,戴安娜和她的男友都迪·法耶兹去法国圣托洛佩兹度完周末,于16点30分,双双回到巴黎利兹饭店,准备作短暂停留。在法耶兹家族这家豪华的利兹饭店,俩人共进晚餐之后坐上自己的那辆黑色奔驰600型,准备去位于巴黎16街的都迪的一所私人别墅休息。尽管下午饭店所有警卫人员已得到通告:不能走漏一点风声,饭店主管还准备了几辆同样型号和外形的奔驰车,以免众多媒体的追踪。不料早已有二十多位记者守候在门外,他们手捏着相机等待“猎物”的出现。这些摄影记者以偷拍名人照片为职业,被称为“帕帕拉奇”。为了躲开记者的骚扰,戴安娜和都迪从饭店后门出来,坐上了饭店提供的一辆大功率的奔驰600型豪华轿车。车子沿着塞纳河畔的高速大道,向西飞速驶往位于巴黎16街都迪的私人住宅。但从饭店跟踪而来的7名摄影记者却驾驶摩托车在后面穷追不舍。为了摆脱追踪者,司机加快了车速,沿塞纳河西行驶。车开到了艾菲尔铁塔附近的阿尔玛桥下的快车隧道中。这条快车道只有数百米长,但在入口处有个向左的小拐弯,开快车者经常在这里出事。为戴安娜开车的司机名叫亨利·保罗,是利兹饭店部门负责人,并非专业司机。这辆黑色大奔驰车速超过160公里/小时,突然失控,撞在隧道中央的第13根分界水泥柱上,汽车打了360度的转弯,又被弹回撞到墙壁上。之后又翻了几个跟斗。除后备箱外,整个车身严重变形,发动机和水箱被撞到了汽车前排座上。司机和与戴安娜一起坐在后排的都迪当场死亡,戴安娜及其保镖身负重伤。零点30分,闻讯赶来的警察和消防人员切断了车辆顶棚,经过了将近两个小时把浑身血迹的戴安娜从撞坏的汽车中救出来,随后立即送往距出事地点6公里的巴黎伤外科医院。这位天使般的女人此时奄奄一息,手臂骨折,大腿严重划伤,脑震荡,从伤口至胸腔大面积受伤出血。在事故现场,闻风而到的医生们组织了第一次急救。在这穿越塞纳河的隧道里,他们全力挽救王妃的生命,但刚到医院王妃便大面积心肌梗塞。有的报道说送到医院时,王妃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为了拯救戴安娜,医生采取了一切可行的措施。医生立即对她进行了紧急开胸手术,他们缝合了她心脏部位的一个大出血口,并采取了其他一些急救措施,但终无回天之力。一个多小时后,一直守候在医院的法国内政部长舍韦内瓦和院方宣布,戴安娜因胸腔大出血,于凌晨4时死在手术台上。戴安娜死于1997年8月31日凌晨4时26分,时年36岁。佳人香消玉殒,全球的成千上百家电视台、广播台、报纸和互联网址,都在不约而同使用了同一个词组———“震惊和悲伤”。世界都浸泡在泪水中。伦敦时间8月30日23∶22第一个关于戴安娜遭遇车祸的消息出现于电报中。8月31日00∶55*9摇一则报道称戴安娜受了重伤。01∶05*9摇一则报道称都迪已经死亡。03∶29*9摇一则报道称戴安娜大腿及胳膊受伤,且伴随有脑震荡。04∶23*9摇英国外交大臣库克被要求发表声明,推测戴安娜已死亡。04∶43*9摇联合报社宣布威尔士王妃戴安娜死亡。04∶46*9摇法国政府宣布戴安娜死亡的不幸消息。05∶36*9摇白金汉宫发表声明,证实了上述消息。05∶50*9摇法国内阁发表声明,对戴安娜之死深表遗憾。据说,车祸发生后,戴安娜曾清醒,表现出迷惑和愤怒,还说了几句话。在当时疯狂的拍照中这几句话已经不可得知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将这座医院围得水泄不通,在手挽手的众警察护卫下,戴安娜王妃静静地躺在这座沉寂的医院里,警戒线内除了寂静就是无尽的哀思。人们手持鲜花默默地走向医院门口,将手里的白色玫瑰花交与警察,一位小女孩在献花前流着泪水吻别那一束洁白的玫瑰。不明真相的行人看见了众多的记者围着医院,上前询问发生了什么新闻。当得知戴安娜王妃已经车祸身亡之时,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位妇女叫了起来:“这不可能!她太年轻了,她是一个天使!”谁愿相信呢?医院门口的大街上绿树成阴,有许多咖啡馆和酒吧。但此时已失去了欢声笑语、来来往往的繁华,满街走动的都是表情沉重的警察和记者。人们在注视着这幢已经成为世界传媒焦点的医院,悲痛着。8月31日19时21分戴安娜遗体被专程飞来巴黎的查尔斯王子与她的两位姐姐接送回国。第九章 自古红颜多薄命二、世界的哀悼(1)戴安娜的死让英国人目瞪口呆,也让世界所有喜爱和尊敬她的人潸然泪下。死讯刚一传出,各国首脑、各大媒体、社会各界纷纷以最快的速度表达出他们的哀悼之情。数不清的鲜花和数不清的唁电与悼词铺满了天上地下、五湖四海。8月31日凌晨4点21分,正在菲律宾访问的英国外交大臣罗宾·库克延迟坐机起飞时间,5点零5分,他代表英国政府在菲律宾马尼拉军事机场证实了这一消息,他说:“惊闻这一噩耗,我们首先想到此时此刻对她的孩子与家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我非常荣幸和王妃共同致力于国际慈善事业。”“我相信,对一个在处理严肃问题时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毅力的人来说,时值盛年的她就发生目前的一切确实是一种悲剧性的损失。”“在将来的几天里,王室和我们国家将沉浸在因痛失王妃而引起的巨大哀伤之中。”“从长远来看,这一事件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问题:对王妃私生活的粗暴干涉是否导致了悲剧的发生?”5点零9分,白金汉宫宣布女王伊丽莎白和查尔斯王子为这一令人伤心的消息而震惊和不安。英国首相布莱尔在睡梦中被叫醒。5点21分,这位首相说:“我极度震惊。我们整个国家,我们所有的人,都在震惊和哀悼之中。”他称戴安娜为“人民的王妃”,说:“戴安娜是个美丽、热情而又仁慈的人,不仅在大不列颠而且在全世界深为人们喜爱,人们也将会像哀悼朋友一样悼念她。”他还说:“我们还深切慰问她的家人,尤其是她的两位爱子,以及在这场令人惊愕的悲剧中所有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其他家人。”保守党领袖威廉·黑格同样在8月31日凌晨5点从睡梦中被唤醒,被告知王妃的死讯。他说:“我极度震惊。整个国家将因这一噩耗而为之震惊、哀伤。”“我尤其要向威廉王子和亨利王子表示深切哀悼。”自由民主党领袖帕迪·阿什当说:“面对这一悲剧,我想,我和这整个国家的其他公民一样,在惊恐和哀伤中震惊得无言以对。”“我向她所有近亲和远亲表示沉痛哀悼。”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戴安娜的人道精神大为赞赏,他的发言人说,戴安娜的去世是惨痛的损失,联合国因此失去了一位重要的亲善大使,“人们将怀念她”。世界各国首脑和知名人士纷纷发出唁电和悼词,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了戴安娜一生的贡献和对后世的影响。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她短暂的一生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树立了一个伟大的榜样。美国总统克林顿是最早对王妃遇难表示哀悼的国家首脑之一,他说:“我和妻子希拉里对她的不幸遇难感到无比的震惊和悲哀。我们熟悉她,喜爱她,敬佩她为孩子、艾滋病人、结束地雷灾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也敬佩她对儿子威廉和亨利的慈爱。”“我们谨向她的家人、朋友,尤其是她的爱子表示深切哀悼。”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表达了他无尽的哀思,他说:“戴安娜王妃非常了解和热爱俄罗斯人民。世界人民不会忘记她为人道主义和慈善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法国总统希拉克说:“惊闻戴安娜女士猝然逝世,我极为悲痛。”“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女性,热情、活泼和慷慨。她的死亡令人如此悲伤,因为她是大家熟识的一位名人。在这一悲伤的时刻,我谨向她的家庭,尤其是她的孩子表示哀悼。”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表达了对戴安娜王妃的哀悼,王妃原本计划把访问柬埔寨作为她反地雷条约活动的一部分。“我代表柬埔寨皇室表达我诚挚的哀悼之情,”亲王向记者说道,“这真是糟透了!”英国消除地雷组织“正义之光”的官员在金边宣称,戴安娜想去访问柬埔寨,这是世界上布雷最为严重的国家。“当她今年早些时候参观我们在安哥拉的措施后,表达了想参观我们在这儿的行动的愿望。”“正义组织”的皮埃尔斯·佐戈对路透社记者说。荷兰女皇比阿特丽克斯据称被这一悲剧所“震惊”。她的办公室发表声明说:“女皇陛下向受害人的家属志哀。”意大利总理迪尼说:“戴安娜是个有个性的人,一个名人,一个令人如此钦佩的人。她的不幸对全世界的公民是一种震惊,她不应这么早结束生命,她太年轻了。”德国总理科尔赞扬戴安娜的“风采和勇气”,尤其是她为人道主义事业做的大量工作。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表达了他的震惊:“戴安娜王妃的悲剧性死亡使澳大利亚人民陷入了巨大的震惊和悲痛之中。一个如此年轻、如此迷人的女性就这样结束了她的生命,澳大利亚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戴安娜的魅力。我代表澳大利亚政府向她的两个儿子,威廉王子和亨利王子,以及王室的其他成员表达最深挚的同情。”南非总统曼德拉说:“戴安娜之死对全世界崇拜她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无可估量的损失,我们南非也不例外。”加拿大总理克里斯蒂深为震惊地说:“我希望能表达我对戴安娜王妃家庭以及所有在这场毁灭性的事故中的遇难者的深深的哀悼。戴安娜王妃的官方地位和她的个人能力使她不仅对她的国家而且对这个世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这样一个极其艰难的时期,所有加拿大人民都会为她的儿子和其他家族成员祈祷。”巴基斯坦总理那洼兹·沙立夫说:“我对她在这样的年纪逝世非常悲痛。”沙立夫的新闻秘书援引他的话说:“这对她的孩子们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我寄予极大的同情。愿真主能保佑她的孩子及其亲属。”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说:“戴安娜王妃的不幸去世将会使世界失去那激励着几百万从事慈善工作的人们的崇高和温暖。”在他致英国首相布莱尔的一封信里,把戴安娜称为光辉、美丽和迷人的女性。他说:“她表现出了大不列颠的崇高和温暖。她对儿子和无数不幸人们的无私奉献深深地印在了世界上千百万人的心中。她的死亡震惊了所有仰慕和因她而欢乐的人。”第九章 自古红颜多薄命二、世界的哀悼(2)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如此评论戴安娜:“我知道她相当敏感,有时又非常活泼,这位女士总是希望能对这个世界有所改变。”英联邦总干事爱默柯·盎耶库说:“惊闻她的不幸消息,我极为震惊和不安。她在英联邦备受爱戴和尊敬,她在对待不幸的人时所明显表现出来的同情,成为了我们普遍的人道主义的一种象征。”正在澳大利亚进行官方访问的下议院发言人员贝蒂·布思罗伊德说:“惊悉戴安娜这位威尔士王妃的噩耗,我深为悲伤,谨代表下议院向她的两位爱子及其家人表示最大的同情。”罗马天主教苏格兰主教托马斯·威宁说:“在如此年轻的时候痛失生命,如此惨烈又如此突然,我备感悲痛。我谨向她的两位爱子,她的母亲和王室成员以及为她悲痛的人表示深切的慰问。不仅在苏格兰,也在全世界,她对社会不幸者的关爱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她是不幸人们的天使。这个早上,世界如此寂寞冷清。”被尊称为“妈妈”的著名人道主义者、慈善家特蕾莎修女与戴安娜相知甚笃,她和她的修女们悲痛地为王妃做祷告。但谁又能想到,仅仅6天后,这位伟大的修女也与戴安娜的灵魂一起升入了天堂。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哀悼她们时说:“特蕾莎妈妈和戴安娜王妃,其生活背景的差异极为悬殊,但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关心他人的生活方式具有何种意义,不幸的是她们几乎同时离开了我们。她们留给我们的遗产值得我们去尊重。”在英伦三岛,民众对她的离去表现了无尽的哀思。在悲伤的英伦三岛,不必问停放王妃灵柩的圣詹姆士宫在什么地方,只需跟随手捧鲜花的人流;也不须揣测人们怎样评价戴安娜,只要看一眼他们沉痛的表情。当英国人知道失去了所拥戴的王妃之后,从8月31日凌晨开始,人们手捧鲜花涌向戴安娜曾经居住过的白金汉宫和肯辛顿宫,他们垂泪为戴安娜点燃蜡烛,在宫殿台阶的顶端敬献鲜花。早上7点,在这两座宫殿前,鲜花已堆得像座小山。他们中间有相互搀扶的老人、孩子、年轻人,也有全家人一起来的。一张隐现在鲜花丛中的纸条上写着:“你是不列颠民族心上的一颗明珠,你是众多人心中的一线希望。”不少人在轻声啜泣,一个黑人男子捂着眼睛放声大哭。白金汉宫门前也是人如潮,花如海,泪如雨。一位25岁的来自格拉斯哥的男子,听到这一消息后在肯辛顿宫殿的门口献上一束丁香,说:“我想她会变为圣人。我非常震惊,这不是人正常的死亡方式。我认为不应仅仅责备新闻界,这是大家的错。我从未献过花,但这一次实在是太惨了。”一位女学生献上了一束红玫瑰,她说:“我还不相信这是真的,一位终于找到自身幸福的女人,如此不幸地迅速死去。”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得知消息后,马上驱车前来致以哀思。他认为威尔士王妃是王室中惟一一位真正受欢迎的人物。有人认为“不列颠的王冠上失去了一颗明珠”。在英伦三岛,英国广播电台停止了正常节目的播出,专门播放戴妃身后的消息,这是二次大战以来绝无仅有的。8月31日原计划当天举行的英国多场足球比赛,在惊闻王妃逝世之后,马上全部取消;原定9月3日英格兰队对摩尔多瓦队的世界杯预选赛也被取消。英格兰足协说他们曾与王妃有过联系,讨论王妃参与一项足球慈善事业,她的突然去世使得这一想法永远无法实现。除了足球比赛,原订在31日进行的橄榄球、板球和摩托车等各项比赛都被推迟举行。另据报道,在6日戴安娜的葬礼举行的当天,英国全国的体育比赛都将停止举行。国际奥委会在31日就向英国王室发出唁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还给英国奥林匹克协会写了一封信,对戴安娜的去世表示同情和哀悼。美国网球公开赛当天正在美国纽约举行,美国网协决定比赛前球员和观众全体起立,为戴安娜默哀1分钟。美国的网球主将阿加西还在手臂上绕上了一条黑纱。阿加西说:“这是个绝对的悲剧。这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个损失。如果文明社会不从中吸取教训,这一悲剧也许最终会轮到我们头上。”人们用各种方式寄托哀思。互联网上各种电子邮件如同潮水般涌向了戴安娜的官方网址,寄托无尽的哀思和对不幸王妃的哀悼。“黑暗中的烛光。”“在平静中安息吧,亲爱的戴安娜!”“爱+美=戴安娜”“我们身边的天使:戴安娜”。“我相信你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9月1日,成千上万的人为了能在吊唁簿上签名寄托哀思,在圣詹姆士宫外排起了长队,等了足足6个小时。第九章 自古红颜多薄命三、白金汉宫的窘境英国王室迅速从悲哀和震惊中苏醒过来,于9月1日作出反应:白金汉宫决定不对戴安娜举行国葬,而是准备在9月6日为“特别的人举行特别的葬礼”。届时,英国将下半旗志哀,葬礼仪式将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在一般情况下,只有特别重大的活动才在这里举行仪式。“人民的王妃”有资格享受这一殊荣———在大教堂内举行葬礼仪式。之后,戴安娜的遗体将被安置在英格兰中部北安普郡的奥尔索普公园内斯宾塞家族墓地她父亲的身边。白金汉宫的发言人说:“对于深受人们爱戴的威尔士王妃 ,规格并不重要。”有些评论家对不为戴安娜实行最高规格的国葬表示赞同。因为戴安娜的思想与持续了1000年之久的君主制有很大的冲突,堪称是给君主制带来新鲜空气的第一位女性。她生前尚且对君主制有自己的想法,又怎么会要求君主制下这一繁琐的程序呢?白金汉宫面临公众和舆论的重大压力,因为戴安娜的死不能说与王室毫无关系。尤其重要的是,在全世界对王妃盖棺论定、推崇备至的时候,人们有必要也想知道王室究竟对王妃做出何种评价。千呼万唤始出来。9月5日星期五,葬礼的前一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向全国发表演讲,饱含深情地称赞戴安娜是一位杰出的富有才能的女性。这位女王通常只在圣诞节发表全国讲话,这是在位期间第二次破例,另一次是在1991年2月24日海湾战争爆发之后。自从上周日不幸的消息传来,整个大不列颠,乃至全世界都无比沉痛地表达了对王妃之死的悲哀之情。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哀思,而对这种损失的感觉是不容易表达的,因为最初这种震惊时常被种种感情所包围:不相信,不理解,义愤填膺,以及对幸存者的关切。这几天我们都沉浸在这种悲哀之中,所以作为你们的女王和一位祖母,现在我要对你们说的是发自我内心的话。首先,我要向戴安娜致以敬意。她是一位杰出的、富有才能的人,无论在好的时候还是坏的时候,她从来都保持着微笑,用她朗朗的笑声和爱心去温暖和激发其他人。我钦佩她,而且尊敬她———因为她为他人付出了巨大的精力,承担重要的责任,尤其是对她的两个儿子。达个悲伤的星期里,我们要帮助威廉和亨利正确对待这灾难性的损失,这种损失是他们和我们其他人共同遭受的。没有哪一个认识戴安娜的人会忘记她。那些没有见过她的千百万人,一旦感到自己了解她,就必定会记住她,怀念她。我自己认为我们应当从她的生活和她的死亡引起的非同凡响而感人至深的反应中吸取教训。我会和你们一样在对她的回忆中感到快乐。这里还请允许我代表我的家庭,尤其是查尔斯王子与威廉和亨利,感谢所有向这位杰出的女性献花、致信和通过各种方式向她表示敬意的人们。这些充满爱心的行为一直是帮助和安慰的巨大源泉。在这里我们还要向戴安娜的家庭和所有与她同遭不幸的死难者的家庭致意。我知道他们也从上周末发生的事件中汲取了力量,去愈合他们的悲伤,面对失去了一位亲人的未来。我希望无论明天我们在何处,都能够加入表达我们悲凄之情的行列,感激她过于短暂却又贡献巨大的一生。这是一个向全世界表达我们不列颠人民的悲哀和尊敬之情的机会。安息吧,戴安娜!我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将感谢上帝让她给许多人带来幸福。世界各大媒体更以浓墨重彩对戴妃之死做了大篇幅、大范围的报道。例如:“一场震惊世界的事故”,“戴安娜夫人的悲剧性结局”,“世界为戴安娜夫人哭泣”。西班牙一家大报以“她的死感动了整个世界”为通栏大幅标题报道说:“五大洲的人民为戴妃一洒清泪,这是自肯尼迪总统遇刺以来从未见过的奇迹,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对戴安娜的悲哀和惋惜外,媒体还用大量篇幅谴责了追踪戴安娜的新闻摄影师。“帕帕拉奇”与“狗仔队”、“杀人虫”等名词联系在一起。柏林一家报纸的标题是,“她死于追逐敏感和追逐图片的欲望”。维也纳《出版报》的标题更为尖锐:“摄影师捕杀戴妃”。对“帕帕拉奇”的谴责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