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8

“我们都有待钩的圈圈,求您留下您救世的钩子吧!”“……”仓央嘉措用合十着的双手抹了一下腮边的泪水,又一次闭紧了眼睛。人在爱海的淹没中也是不知所措的。几个人被士兵打伤之后,人群开始后退了一点,又经过一番推搡,西边的人群闪出了一条窄缝,押送六世的队伍好不容易从窄缝中挤出去,缓慢地向西前进。成千上万的百姓跟在队伍的后面,躬着腰,低着头,抹着泪,像是望不到尽头的送葬行列。各大寺院的房顶上响起了皮鼓和法号,道路两旁燃起了松枝。场面的盛大,气氛的庄严,远远超过了9年前他来布达拉宫坐床时的情景。队伍行进到拉萨西郊哲蚌寺南面的大道上,送行的人群才慢慢停下了脚步,陆陆续续地散去。这条道路是从拉萨经青海去北京所必须通过的。它沿着拉萨西北郊连绵山岭的南侧向前延伸,到羊八井以后转向北去。哲蚌寺是这条路边的最大的寺院,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是人所共知的拉萨三大寺和全国六大黄教寺院之一,住着几千名喇嘛。它坐落在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巨大马蹄形的崖坳里,居高临下,气势雄伟,十分险要。当初,宗喀巴的弟子嘉样曲节在选择寺址的时候,是颇有地理眼光和审美水平的。押送仓央嘉措的队伍,刚转过哲蚌寺下东侧的山脚,早就埋伏在那里的上千名武装喇嘛突然冲下山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割阻挡了拉藏汗的士兵,一阵旋风般地把六世*“劫”走了。拉藏汗听到仓央嘉措被喇嘛们抢入哲蚌寺的消息后,十分震怒。他命令各路重兵将哲蚌寺团团围住,准备向喇嘛们发起歼灭性的攻击。因为他决不允许*落入他人之手,更不能容忍任何人藐视他的权威。哲蚌寺的教徒们是不会将*交还给拉藏汗的。他们誓死也要把佛爷留在拉萨,并且不惜一切代价来改变*面临的厄运。他们不是孤立的,在西藏,确实有不少人愿意为*流血。热振寺早就决心同拉藏汗的军队打一场大仗,这已经不是秘密了。拉藏汗向哲蚌寺发出了最后通牒,三日之内不交出“假*”,他就发动进攻,直到把仓央嘉措抢回为止,死的活的都可以。哲蚌寺向拉藏汗作了回绝。他们声称:乃穹护法神已经明确显示,六世*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们既然冒死把他抢上山来,就甘愿冒死保卫他!形势异常险恶。上万名喇嘛和士兵的死亡与伤残是不可避免的了。三天,在紧张相持中缓慢地度过了。双方列开阵势,佛门内外的土地即将洒满无辜的鲜血。除了远在万里之外的皇帝,是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制止得了的;但康熙皇帝此刻正在批阅奏章,对这里的事情并不知晓。拉藏汗怒视着严阵以待的武装喇嘛,举起了指挥进攻的战刀。他的士兵齐声呐喊着刚迈出前进的脚步,一个年轻的喇嘛从寺门外的小路上跌跌撞撞地跑下来,来到两军阵前,站下喘息了一会儿,望了望准备拼杀的双方,大步向拉藏汗的军中走去……他来到拉藏汗的面前,坦然地说:“带我走吧。”然后回身朝着哲蚌寺的一方高喊:“不要为我流血!”马蹄形的山谷,发出了不间断的回声。他,就是仓央嘉措。押送他的队伍又继续前进了。茫茫的青海湖(1)藏北草原的春天比拉萨来得更晚。六月间,从唐古拉雪峰上吹下来的风还有些寒意。押送仓央嘉措的队伍,在阴沉的云天下,踏着还未消尽的残雪,缓慢地向北移动。席柱不时地望着天空,寻找云层的裂缝,希望太阳能露出脸来,驱赶一点冷气。只有戴着刑枷的仓央嘉措感到浑身汗涔涔的。拉藏汗虽然对于仓央嘉措愿意牺牲自己来避免战斗的行为公开表示了敬意,达木丁苏伦还是遵照他私下的暗示,在远离了拉萨之后给仓央嘉措戴上刑枷。既然圣旨上写的是“执献”,被执献者当然就得像个朝廷命犯的样子。这样,沿途的僧俗人等也就不敢前来朝拜或迎送了,可以省掉许多的麻烦。当然,有这类麻烦也不可怕,因为藏北和青海有着忠于拉藏汗的强大的军队。不过,还是以没有麻烦为好。仓央嘉措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忆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一种类似羞愧的东西在他的心中萌动……作为*喇嘛我做了些什么呢?既没有像汤东杰布那样到处修桥,也没有像开明的长官那样减免赋税……聊以*的只是制止了哲蚌寺前的流血。喇嘛们为此淌了不少的眼泪,他们因未能保护自己的教主而捶胸顿足。但是,流泪总比流血要好啊。这些喇嘛,为什么偏偏要把我抢到哲蚌寺里去呢?仅仅由于我从寺前经过吗?甘丹颇章就设在寺中,那是西藏的行政首脑机关,是不是有人要我去主持政务来同拉藏汗抗衡呢?那我可是不会,不愿,不能!任谁的工具我也不能再当了!仓央嘉措一行缓缓地向北走着。春色也在缓缓地变浓。在一个晴朗的日子,他们来到一处地势低洼的牧场。秀丽壮阔的景色使仓央嘉措停下了脚步,他久久地站在那里不忍离去。蓝得像松耳石一样的天空里飘浮着哈达一样的白云,比玛瑙还绿的草原上移动着洁白的羊群;一丛丛黄的、红的野花中卧着乌黑的牦牛,像一幅奇妙的会动的彩画。阳光把大朵小朵的云影投到草原的各个角落,在给大地印花。温暖而又强劲的风一阵阵将草尖抹低,戏弄着牧羊女的发辫,撩拨着她粉红的衣衫。连偷偷跑过的狐狸的尾巴都吹瘦了。远处,每一道山沟都伸出一道闪光的溪流,那是山顶的积雪送来的,在无数的洼地形成无数的湖泊,对谁都转动着秋波。这样的景色,仓央嘉措作为西藏人也是第一次见到。他深深地爱这个地方,如果能在这里架一顶帐篷,做一个牧民该有多好!但却不能了,连做一棵长在这里的小草的权利也没有了。也许再也不会从这里走过了。他们继续向北走。仓央嘉措望见前面的雪峰越升越高,太阳越降越低,阳光因积雪的反光而更亮,积雪因阳光的照射而更白,这大自然造就的情人是何等地相亲相爱呀。他问过了席柱,才知道这就是唐古拉的主峰。天黑了,他们宿营在山腰的一个小小的驿站。仓央嘉措又一次失眠了,他索性起身,走到没有院子的门外,仰望夜空。他惊奇地发现,这里的星星比别处多一倍,比别处大一倍,比别处亮一倍。夜空像闪光的珍珠帘子一直垂挂到地面上,似乎伸手一撩就能够把它掀开,他就可以走进另外一个世界,那里没有争斗,没有烦恼,没有不幸,当是极乐世界。他真想伸手去撩那帘子。正在这时,卫兵一声呵斥,把他推回到屋内,反锁了屋门。茫茫的青海湖(2)过了昆仑山口,席柱指着山腰间一个不大的洞子说:“你们看,这个地方叫纳赤台,当年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从长安带来释迦牟尼佛像,差夫走到此处实在抬不动了,就把佛像的底座留在了这里。”大家停下来,在洞口看了一会儿,这个一眼就能看到底的佛龛式的小洞里什么也没有,只好赞叹了一番,又继续前行。席柱知道,在西藏和青海的藏族地区,到处都流传着文成公主曾经路过的故事,并且把她神化了。其实,文成公主入藏时到底走的哪条路,他也并不清楚。仓央嘉措心想,文成公主和西藏人民和睦地生活了三十九年才去世,她的墓就在琼结……自己的肉身将会葬在何处呢?还是不必计较吧,只要是华夏大地,随处都可以容纳他的骸骨。他感到悲愤的,是作为“罪人”被迫离开西藏。在短短的年月里,一些人硬把他捧到天上,另一些人又硬把他踩到地下;一会儿是欢呼朝拜,一会儿是武装押送,真是不可理解!地上的风云比天上的风云还要多变,还要迅猛。而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青年,诗歌上有功,政治上无辜,生活上多情,宗教上寡趣,最终得到一副刑枷。他回望着莽莽的昆仑,跨过清澈的通天河。大自然的诱人反而增添了他的伤感。诗人心底的诗情已被重压在大山之下,他像一个歌手被扼住了喉咙……他们进入了一望无际的戈壁,一个叫格尔木的地方出现在面前。从那里荡出了一串尘土,迎过来的是另一队蒙古骑兵。策妄阿喇布坦似乎完全忘记了他曾经发表过的六世是假*的声明,派人前来迎驾了。看来也正如康熙皇帝的预料,他怀着政治目的,想试探一下能不能把仓央嘉措弄到准噶尔去。席柱和达木丁苏伦当然是不允许的,他们用堂堂正正的无可辩驳的理由,很有分寸地拒绝了对方的迎接。为了防止意外,立即从格尔木折向东行。其实,即便是绝无意外,他们也都不愿在此久留,因为附近的水草中有一种蚊子,只要无风,就不分昼夜地到处咬人。它飞起来没有声音,比普通的蚊子小得多,却能叮透人的衣服。除了来自北京的两位使臣,其他人都很少见过蚊子,更难忍受这种使他们无力抵挡的围攻。长途跋涉的疲累,被称为“秋老虎”的炎热,使这支已经走了几个月的队伍行进得一天比一天更缓慢了。虽说有皇命在身,却没有明确的到达期限。他们像无桨的小舟,一会儿游荡,一会儿搁浅。这也正如仓央嘉措的心境,他一会儿知道自己是在向京城走,一会儿又似乎不清楚到底去什么地方。没有目的,没有向往,也没有了好奇心。停也罢,走也罢,快也好,慢也好,对他全都一样。他只是希望能结束这样的生活,但未来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呢?他更是无从知晓。现在,只有皇帝能够决定他的命运了。康熙皇帝接到了驻扎西宁的喇嘛商南多尔济的奏报,说拉藏汗已经起解假*赴京了。事情真的“一如圣算”,众大臣纷纷表示惊服,少不了说一些“天子圣明”、“料事如神”之类的话,但很少有人能猜透皇帝此时的心思。康熙立刻下了一道圣旨,对代表他办事的席柱、舒兰和代表拉藏汗送人的达木丁苏伦等人严加斥责。皇帝质问说:“汝等曾否思之:所迎之六世*喇嘛将置何处?如何供养?”是的,这些问题,他们并没有考虑过,因为这原本就不是归他们考虑的事。茫茫的青海湖(3)席柱等人接读上谕之后,个个惶恐万分。从皇帝的措辞中,他们仿佛看到了正在大怒的“龙颜”。弄得不好,是要革职充军的。尽管皇帝曾经下过将仓央嘉措“执献京师”的命令,但是显然又改变了主意。看来,皇帝是不允许真的把这位假*弄进京城的。他们这时才发现,押解仓央嘉措原来是一种蒙起眼睛划船的差事。席柱意识到自己负有主要责任,急得坐卧不安。仓央嘉措成了他们手中的一团炭火,顶在头上的石磨。既不能再把他交给皇帝,又不能退还给拉藏汗,更不敢送给第三者(比如那个策妄阿喇布坦)。怎么办?他想遍三十六计,最后还是选中了其中的最后一计——“走为上”,但不是他走,而是让仓央嘉措走。既然京师和拉萨都容不得这位不真不假的*,让他在途中一走不就了事了吗?如今皇帝是不会向他们要这个人的了。席柱也是个当不上官时想当官,当上了官还想越当越大的人。为此,生怕有过,只想立功。他得出一条基本的经验:要想让皇帝了解自己的忠诚和才干,首先就得体会出皇帝的心思和意图。对于仓央嘉措的处理,如果能不使皇帝为难,就会逢凶化吉,加官晋爵。否则,可就凶多吉少了!席柱请来了仓央嘉措,命手下人取掉他的刑枷,叫左右一律退下。“您受苦了。”席柱非常客气地对仓央嘉措说,“事已至此,无须多言了。我也是个信佛的人……我劝您,我恳求您,逃走吧!只要您逃走之后永不暴露身份,一切后果由我一人承担!”他拍了拍自己的顶戴,等待仓央嘉措的回答。仓央嘉措一听这些话,感到非常意外。事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他一时无法回答。他想:是拉藏汗要暗害我,这位好心人要搭救我吗?不是的,拉藏汗已经得了势,我也离开了西藏,他何必再背个杀我的名声?皇帝不是叫我进京吗?席柱怎么敢于违抗圣意呢?逃走?即使是应该逃走,可以逃走,又能逃到哪里去呢?回西藏,人们会认出我来;拉藏汗已经容不得我,还可能引起骚乱和争斗。去民间,又怎样从头去编造自己的历史?去寺院吧,我早已厌倦了那种生活……想到这里,他主意已定,满腔怨怒地质问席柱:“当初你们和拉藏汗到底是如何商议的?为什么现在又要让我逃走?在拉萨的时候,你对着成千上万的人高声宣布:‘你们的*佛爷,是奉皇帝的诏请,到北京去朝觐的。’如今,我若不抵达文殊皇帝〔1〕的金殿亲自觐见过皇帝,就绝不再去任何别的地方!”说罢,拂袖而去,一头钻进自己的帐房。仓央嘉措仰卧在一块又脏又破的毡片上,两汪热泪在眼眶里打转。他刚才竟然说出了非见到皇帝不可的话来,自己也觉得奇怪。对于皇城北京,他有过美丽的想象,也赞叹过布达拉宫壁画上顺治皇帝接见五世*的隆重场面。但他的自我感觉总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放牛的孩子,民间的歌手,酒店的顾客,佛宫的摆设。因而没有和大人物交往的兴趣,更没有同大皇帝交谈的向往。如今,竟然来到了赴京的途中,这是他没有梦想到的。然而,他毕竟和当年五世*的境遇大不相同。东风吹过来,他是真*;西风吹过去,他又是假*。到底是什么原因,自己无法真正搞清。他也没有到皇帝面前去为自己辩解的必要,他早就承认自己是不守清规的了。他也清楚,皇帝由于桑结甲措的缘故不会喜欢他,而拉藏汗的效忠于朝廷的蒙古骑兵比他更有分量。他刚才说的一定要见皇帝的话,不过是对于也来摆弄他的席柱的反抗罢了。茫茫的青海湖(4)帐房门口罩上了一道阴影,达木丁苏伦侧身而进。仓央嘉措没有让座,对方也没有坐的意思,再说此处也没有可供落座的地方。达木丁苏伦斜眼盯着帐房的一角,脸上毫无表情,告诉仓央嘉措说:“离这里不远,往北去有一个很大很美的湖,叫库库诺尔〔1〕。今天是十月十日〔2〕,月亮已经很亮了,路上并不难走。我们决定,今天晚上你可以单独一个人去湖边赏月。”“什么意思?”仓央嘉措翻过来问。达木丁苏伦瞥了他一眼,又盯住那帐房的一角说:“大皇帝来了圣旨,说你进京之后无法供养,明白了吧?自己选择好了,想升天,想入地,都行。”说罢,撩门而去。……青海湖边。一丝风也没有。夜,静静的;岸,静静的;水,静静的,都像在静静地等待着什么。水中的月亮是虚幻的,却能使青色的湖怀抱着一颗巨大的珍珠,沉睡在幸福的梦中。这明亮的珍珠自古至今人人喜爱,却没有谁能够捞到。水和天的遥远距离虽然无法改变,它们却能够在人们视线不及的一端紧密地挨在一起。今夜,水和天又在青海湖上偷偷地拥抱了。它们在悄声细语地说着什么。说着什么呢?无人听到,大概是关于谁的命运吧。湖心山的影子,模糊到了不存在的程度。在茫茫的青海湖中,它是一座孤岛。孤岛有孤岛的骄傲,孤岛也有孤岛的凄凉。孤岛的诗意在于清高。一个身材优美的藏族妇女正向湖边走来。月光下,那有点儿类似舞姿的形影急速地向前移动着。湖岸上发出沙沙的足音。她顾不得看路,不停地向远方张望。她显然已经用尽了最后的力气,跌跌撞撞地、像是为了追寻什么,从天涯来到了海角。地面上还是没有一丝儿风,湖面也还是那样平静。她的脚步更加凌乱了,像是迎着暴风雨在泥泞中拼命地奔走。她蓦地站住了,同时轻轻地“啊”了一声。望见了!她终于望见了!是她亲昵地叫过多少次“宕桑汪波”的那个人。不,他不是宕桑汪波,也不是六世*,他是仓央嘉措!仓央嘉措站在湖边的巨石上,像一只远征的鹰坠落在陌生的山岩。他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有一种似梦非梦的感觉。在人生的旅途中,他刚刚迈步不久,走了不长的一段路程,却已经累了,累极了,麻木了。他觉得连拔一棵草的力气也没有了。他的嘴角上掠过一丝淡淡的苦笑。他想,他的一切怨苦,都是由爱而生。如果心中没爱,他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站在这个进退不得的地方。但他并不后悔,如果各处都没有爱美之心在跳动,还算什么人间!他对山川的爱,对善良的人们的爱,对人间的爱,凝聚成了对一个人的爱。在这什么也不准他再爱了的时刻,他突然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于琼卓嘎!”同时,一个蒙面人从他的背后蹿上来,将他狠狠地猛推了一把。平静的湖水里,仿佛砸进了一座雪山,浪花惊呼着四散奔逃……已经离他不远的那个女人,几乎与浪花同时发出了惊呼。已经晚了!仅仅晚到了一步,晚叫了一声,但却永远无法追回,无法弥补了!她走了那么长的路,雪山、冰河、森林、草地、陡坡、深谷……一天一天,一步一步,满心有燃不尽的火,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当听到一个好心的卫兵悄悄指点她到湖边来找仓央嘉措的时候,她就颤抖了。而此刻,她完全瘫软了。她跌倒在地上,用纤弱的手臂支撑着身子,怎么也爬不起来了。茫茫的青海湖(5)湖水又恢复了平静。水中的月亮又露出了安详的面容。似乎什么也不曾发生。月亮的周围,星星的间隙,岸边的草丛中,鱼拱的气泡里,双栖的鸟翅上……都回荡着一个女人的心音。天地万物都在倾听着她的诉说,都在收藏着她的情话。这是于琼卓嘎对仓央嘉措的和着热泪的诉说——无声的心灵的倾泻:我来了,你却去了……你没有来得及看到我的身影,我却赶上了为你送行!你写给我的最后的诗,是央宗阿妈送到的。她向龙夏证实了我的确是你的情人。龙夏放了我,我便直奔拉萨,你竟早已踏上了去京城的路途。我对着布达拉宫哭了一场,顺着你的脚印赶来。我知道你在想我,多谢你一直记着在远方还有一个也想念着你的女子。我始终喜爱诗歌,虽然不会写,但爱听。每听到一首好诗,就觉得有一种火辣辣的东西在激荡着我的胸怀,冲击着我的心灵。这几年,我再没能见到你,但是常听到人们唱你的诗歌。这是我最大的幸福,最甜美的享受。你的诗,是清泉,是甘露。诗中跳跃着一颗像金子、像水晶一样的心。你的有些诗,是为我写的,这只有我们两人知道。……我们的相识,是我的荣幸。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在我的心灵深处却留下了无比美好的记忆。想到你,我就觉得我这一生没有白过。记得吗?那年的此时此刻,我们在干什么?那是一个多么快活的夜晚!我们一起唱着,笑着。你那开怀的笑声,若是能始终伴随着我,该多好啊!……龙夏老爷把我抓回去以后,你的心上一定长出来一棵悲哀的大树。那饱含着苦汁的叶子是飘落不尽的。我没有主意,没有办法,只得顺从命运的安排。我已经不是纯洁的姑娘了……肉体上,我们都不是纯洁的……狼可以吃掉人的肉体,却叼不去人的感情。我们的肉体可以被驮到别人的马鞍上,被锁上刑枷,被扔进泥塘,被强制,被霸占,被欺骗……但我们的心总是溶合在一起,像奶和水,盐和茶……每到正月十六这一天,我都默默地祝贺你的生日,总想采一束野花来供奉你,从遥远的地方献给你。可惜你的生日太早,是一个没有鲜花的季节。我只有在心上开一朵无形的花,鲜红鲜红的,悄悄地为你吐露着芳香。你需要什么,我都能奉给。你给了我那么多,我能为你做点儿什么呢?我们相隔得太远了!我常在梦中看见你向我走来,我对你说:“好好地看看我吧!”我向你伸开了两臂……唉,每到这时候梦就醒了。……听到你的遭遇,我愤愤不平。我时常想到确有对不住你的地方,心里难过极了。都怪我不好,不该影响你……好在你早已不介意个人的荣辱了。因为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晚上成为英雄,一个早上又成为“罪犯”的人,已经够多的了。……让湖水洗净人间沾染给我们的一切污垢吧,让这青色的圣水来解除我们爱的干渴吧,让我们手拉手走进湖中的月宫吧,让仓央嘉措和于琼卓嘎,像诗歌和民众一样永不分开吧!于琼卓嘎挺起身来,拍了拍彩色“邦典”上的尘土,走到仓央嘉措刚才站过的地方,望着湖中的明月扑了下去……茫茫的青海湖上久久地回荡着一个女人的声音:“仓——央——嘉——措!”余波在荡漾(1)青海湖面上激起的余波在向四周荡漾……达木丁苏伦、席柱、舒兰等人听取了蒙面人的回禀,知道仓央嘉措确已沉入青海湖中。秘密商议之后,他们决定宣布仓央嘉措“行至途中,暴病身亡”。达木丁苏伦最后补充说:“如果有人问起是什么病,就说是水肿病吧。”不久,朝廷接到了来自西宁的报告。理藩院在奏折中写道:“驻扎西宁喇嘛商南多尔济报称:‘拉藏汗送来假*喇嘛,行至西宁口外病故。’假*喇嘛行事悖乱,今既在途中病故,应行文商南多尔济,将其死骸抛弃。”康熙皇帝批准了这个建议。起初,康熙承认了第巴桑结甲措所找到的仓央嘉措是五世*的转世替身,并且亲自派了章嘉呼图克图到西藏参加这位六世*坐床的盛典。而今这样一来,仓央嘉措是假*这桩公案就算定了。既然仓央嘉措是假*,而且已经“病”死了,连尸骸也奉旨“抛弃”,当然就需要有一个真正的六世*。于是,在第二年,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藏历火猪年),拉藏汗又从博克达山医学扎仓找来了一个名叫阿旺伊西嘉措的年轻喇嘛,把他立为六世*。有人证明说,这位新六世*就是拉藏汗自己的儿子。不过,既然皇帝的儿子要继位当皇帝,既然传说伟大的五世推荐自己的私生儿子当第巴,第巴又可以指定自己的儿子代替他继任第巴,那么拉藏汗为何不可以让自己的儿子当*呢?尽管这位新六世*在两年之后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册封,不论是西藏人还是蒙古人,都普遍地只在表面上承认他。人们对仓央嘉措的思念和同情仍然有增无减。人们在谈到仓央嘉措的时候,仍然称他为“塔木介清巴”〔1〕,而对这位新六世伊西嘉措则只称“古学”〔2〕。在人们的心目中,所谓假的倒是真的,所谓真的倒是假的。那时的西藏上层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了这种民意。你找一个,我也找一个。经过几年的酝酿和准备,他们通过乃穹护法神的口宣布说:在东方喀木地区的理塘找到了七世*——六世*仓央嘉措的转世替身。这是个诞生于藏历土鼠年(公元1708年)七月十九日的孩子,名叫格桑嘉措。为此,他们还正式发表了仓央嘉措的一首诗,作为这个孩子确系六世替身的铁证。这首诗的原文是这样的:白色的野鹤呀,请你借我翅膀;不去遥远北方,只是向往日当。发表出来的文字,却有了巧妙的改动:白色的野鹤呀,请你借我翅膀;不去遥远北方,只去一回理塘。改动只在最后一句,日当和理塘又是读音相近的地名,是很容易被人接受的。仓央嘉措既然自己早就预言要飞到理塘去,而且还会回来,那么他的转世替身定是在理塘无疑了。于是,僧俗民众都心满意足了,欢呼雀跃了。六世*仓央嘉措在理塘转世的消息,迅速地传遍蒙藏各地。人们普遍地承认那个诞生在理塘的格桑嘉措为七世*,并且称呼他为“杰旺”〔1〕。西藏人和另一些蒙古人怕引起拉藏汗对于这个孩子的戕害,在说服了孩子的父亲之后,把孩子从理塘秘密地转移到金沙江东岸的德格。后来,干脆又转移到青海某地。最后,为了接受宗教训练,又把他送进了塔尔寺。结局之一:藏历火鸡年(公元1717年),蒙古准噶尔部的大兵,在策妄阿喇布坦的弟弟策凌敦多布的统率下,以替*五世、*六世和第巴桑结报仇,赶走真正的假六世*,把权力交还西藏人民等一大堆名义下,于十月二十九日攻入拉萨。拉藏汗坚守着布达拉宫。十二月三日,拉藏汗冲出布达拉宫夺路突围,在白刃战中,他杀死了十一名敌人,最后,被砍死在宫前。他的妻儿和年迈的班禅同时被俘。余波在荡漾(2)结局之二:拉藏汗所立的六世*伊西嘉措也被废黜了,关押在布达拉宫对面的药王山上。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藏历铁鼠年),也被“取……归京”了。以后死在内地。结局之三:康熙五十九年二月(公元1720年),康熙皇帝承认了居住在青海塔尔寺的格桑嘉措“实系*后身”,“诏加封宏法觉众第六世*喇嘛”,并送他一颗刻有满、蒙、藏文字的金印,上面刻的是“*六世之印”,回避了前两个六世*到底谁真谁假的纠缠。至此,西藏先后共有了三个六世*。然而西藏人却一直认为格桑嘉措是仓央嘉措的转世,都把他算作七世*。七世*(或第三个六世*)在康熙所派兵马的护送下,于同年九月十五日到达拉萨,在布达拉宫正式坐床。这个12岁的孩子,踏上从塔尔寺去布达拉宫的途程,在经过茫茫的青海湖时,会想到他的“前身”吗?对于仓央嘉措他知道些什么呢?……故事的尾声:在仓央嘉措去世若干年之后,有个名叫阿旺伦珠达吉〔1〕的喇嘛,写成了一部书——《仓央嘉措秘传》〔2〕,由西藏代本哲通·久美甲措刊印。书中说,仓央嘉措当时并没有死在青海,而是匿名遁去了,并且游历了甘、青、康、川、卫、藏、尼泊尔、印度、蒙古等地,到处宏扬佛法,大显神通。内容十分荒诞离奇。书中的主人公既无原有的思想、性格,也无一首新的诗作,与仓央嘉措毫无共同之处。这是无足评述的。值得一提的倒是该书作者的教训。作者阿旺伦珠达吉出生于阿拉善旗一个蒙古贵族家庭,是阿拉善旗第一大寺广宗寺的第一代喇嘛坦,曾去西藏学习佛经,回到阿拉善旗以后兼任大喇嘛。他梦想着搬用西藏之法在蒙古地区炮制出政教合一的局面,以使自己的头上罩有宗教权威与政治领袖的双重光环。他利用人们对仓央嘉措的尊崇,迎合着人们“好人终应有好报”的正直心理,编制出一套仓央嘉措云游八方的神话。他自称是仓央嘉措的亲授弟子,抛出《秘传》作为实现其政治野心的舆论和资本,结果遭到蒙古王爷的反对。因为王爷们认为《秘传》之类可以存世,而政教合一的制度是不能接受的,于是就把阿旺伦珠达吉杀掉了,并把他的头颅埋在定远营南门的石坎下。自那以后,广宗寺的喇嘛在进出城门时都不敢跨迈石坎,宁可从两边绕行。参考书目圣相实录东华录卫藏通志西藏图考(皇家舆地丛书)大清一统志纲鉴易知录续编·清鉴·清纪清史纪事本末(上海进步书局)清史稿·藩部八·西藏清代藏事辑要(张其勤原稿?吴丰培增辑)清史通俗演义圣武记西藏史地大纲(洪涤尘编著)西藏问题(陈健夫著)西藏问题(王勤)仓央嘉措情歌(赵元任记录?于道泉注释译文)仓央嘉措情歌(王沂暖译)西藏短诗集(王沂暖译)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黄颢?吴碧云编)西藏歌谣西南民歌·康藏之部藏族情歌(苏郎甲措?*沛译)藏族情歌(庄晶?开斗山搜集整理)民间音乐研究论文集·第一集门巴族民间文学资料(于乃昌整理)西藏地方历史资料选辑藏族简志(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喇嘛传(牙含章编著)西藏见闻(蔡贤盛著)藏族古典文学(佟锦华著)藏族文学讲稿(中央民族学院藏语文系教研室)余波在荡漾(3)藏族史要(王辅仁?索文清编著)西藏佛教史略(王辅仁编著)第巴·桑结嘉措事迹考(王尧著)中国历史简表(辽宁人民出版社)西藏风土志(赤烈曲扎著)仓央嘉措情歌及秘传(阿旺·伦珠达吉著)趣闻选·黄金穗传六世*秘传七世*传青海秘史(松巴堪布著)松巴堪布年表松巴堪布全集列隆吉仲日记西藏喇嘛事例嘉木样谢贝多吉年表噶伦传隆多喇嘛全集西藏政教史(夏格巴·汪秋德丹著)西藏——历史·宗教·人民(土登·晋美诺布?柯林·特尼布尔著)一个宗教叛逆者的心声——略论六世*仓央嘉措及其情歌(葛桑喇)西藏中世纪史([意]杜齐著)西藏志([英]查理·柏尔著)藏文文法([印]达斯著)闯入世界屋脊的人([英]彼得·霍普柯克著)西藏的历代*喇嘛([印]英德·马立克著)附录一第五、第六世*喇嘛大事年表1617年(明万历四十五年,藏历火蛇年),第五世*喇嘛罗桑嘉措出生于西藏琼结。1622年(天启二年),在四世班禅主持下,五世*由三大寺僧众迎至哲蚌寺供养。1641年(崇祯十四年),五世*与其师四世班禅派人赴青海密招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派兵入藏。1642年(藏历水马年),噶玛王朝覆灭。甘丹颇章政权建立。1645年(藏历木鸡年),五世*下令重修布达拉宫。1648年(清顺治五年),五世*迫令其他教派改信黄教。1652年(顺治九年),三月初七,五世*率众三千人起程,十二月十六日到达北京。1653年(顺治十年),五世*二月十七日离京,途中,顺治帝派人送去册封“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喇嘛”金印。十月二十四日返抵拉萨。同年,桑结甲措出生。1655年(顺治十二年),十二月七日,固始汗病故于拉萨,终年73岁。其子达延汗留藏主持藏事。1662年(康熙元年),四世班禅病故,终年91岁。1665年(康熙四年),罗桑意西被确立为四世班禅的转世灵童,是为五世班禅。1668年(康熙七年),达延汗病故。1671年(康熙十年),达延汗之子*汗继位。1674年(康熙十三年),吴三桂在云南发动政变,其子吴世致信五世*请兵援助。该信被康熙帝截获,但未加置问。1676年(康熙十五年),噶尔丹自立为汗,五世*赠徽号。1677年,噶尔丹吞并厄鲁特诸部落。1678年,噶尔丹吞并南疆四部。1679年(康熙十八年),五世*任命桑结甲措为第巴。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五世*病逝于布达拉宫,终年66岁。第巴桑结甲措密不发丧。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正月十六,仓央嘉措诞生。1685年,第巴桑结甲措(以下简称桑结)确定仓央嘉措为五世*的转世灵童。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桑结向康熙声称五世*年迈,国事取决于他,乞讨封号。同年,布达拉宫重建完工。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第二次督师征伐噶尔丹,大获全胜。期间,得知五世*早已去世。桑结被迫公布五世*圆寂。八月,康熙敕谕桑结。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桑结派人抵京报告五世*圆寂之事。九月初七,六世*仓央嘉措在浪卡子受格楚戒。十月二十五日,六世*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坐床。同年,康熙第三次督师征讨准噶尔,噶尔丹兵败服毒自杀。1701年(康熙四十年),*汗去世,其子拉藏汗继任和硕特部首领。1702年,六世*到扎什伦布寺回格楚戒。1704年,桑结卸职。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桑结被拉藏汗捕杀。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五月初一,拉藏汗面斥六世*。五月二十七日,六世*动身起程被押解京师。途中去世。享年24岁。1707年,七月十七日,拉藏汗与第巴素隆另立伊西嘉措为六世*。1708年(藏历土鼠年),未来的七世*格桑嘉措出生于理塘。1716年(康熙五十六年),应桑结部下之请,盘踞伊犁自立为汗的噶尔丹的侄子策旺阿喇布坦派兵入藏。1717年(藏历火鸡年),准噶尔蒙古军围攻布达拉宫,十一月初一拉藏汗被杀。囚第二个六世*伊西嘉措于药王山。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藏历铁鼠年),清军攻陷拉萨。九月十五日,立格桑嘉措为七世*。1757年(藏历火牛年),九月,阿旺多尔济的《仓央嘉措秘传》成书,声称六世*仓央嘉措并未故于青海,曾在1716年收他为徒。后记历史上,有些很有成就的诗人只活了二十几岁。人们熟知的如我国唐代的李贺、匈牙利的裴多菲、英国的济慈、俄国的莱蒙托夫……他们的生命虽然像流星般短暂,但其诗歌艺术的光辉,却历久不熄地闪亮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中,我国清代康熙年间的藏族诗人仓央嘉措,也是这个特殊行列中的一员。李白诗才横溢,飘逸不群,被人称为“诗仙”;杜甫诗风严谨,质高量多,被人称为“诗圣”;而具有西藏佛主身份,又头戴藏诗王冠的仓央嘉措,较之王维,更是名副其实的“诗佛”了。我第一次看到仓央嘉措的诗作,是在进藏初期的1951年,是由赵元任记录、于道泉注译、题名为《仓央嘉措情歌》的那一本。到达拉萨以后,经常见有人在街头摆着地摊儿,出售一种黄纸木刻的印刷品。起初以为是佛经,后来才知道是仓央嘉措的诗歌。我在西藏农村和牧区搜集藏族民歌的时候,不少歌词一经翻译,竟都是仓央嘉措的作品。至今在拉萨被叫做“雪”(“下面”的意思,指布达拉宫下面)的地方和市区,还有几处房子特意被刷成黄色。我起初迷惑不解,向藏族人士请教,有的说是仓央嘉措住过的地方,有的则说是住过仓央嘉措喜欢的女人。真实情况虽不可考,但总是纪念着这位诗人,以此来寄托和延续对他的敬仰与同情。半世纪以来,我对仓央嘉措的诗歌及其生平的兴趣有增无减,一直注意收集和阅读有关他的史料、传说,他的诗歌的各种版本,以及对他的考证研究文章。我对他的诗歌、他的身世、他所处的历史环境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1985年春,我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的一员应邀去匈牙利访问,在布达佩斯惊喜地得到了一本匈牙利文的西藏诗歌集,其中收有署名“仓央嘉措*喇嘛”的诗歌六十四首。可见他的诗歌流传之广。我为我国藏族诗人能够走向世界而感到骄傲和欣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仓央嘉措的诗歌具有无可争辩的地位,那人文精神的浓厚色彩,那真挚感情的率直吐露,那朴素清新的语言魅力,使之在藏族诗歌的宝库中形同一颗最大最亮的珍珠。是他,第一个抛弃了格律过于严谨甚至近于文字游戏的“年阿”诗体,在藏族书面文学中第一个用民歌体进行创作并有所发展,从而开创了新的诗风。仓央嘉措的一生充满戏剧性。他出身穷乡僻壤,却突然登上了尊贵显赫的宝座;他无意于政治角逐,却被卷入了权力斗争的旋涡;他居于佛教领袖的地位,却做了许多与教义相悖的事情;他渴望爱情,却有个不能恋爱不准结婚的黄教喇嘛的身份;他热爱生活,却被高墙大寺和怒雹狂风摧折了青春。他不断地遭受打击,像一只终不得自由飞翔的鹰。如他自己所愤怒控诉的:“岩石伙同风暴,散乱了鹰的羽毛。”他是个在权力斗争的夹缝中生存的悲剧人物。从民间到佛宫,从西藏到青海,仓央嘉措走过的路途不长,但他在曲折历程上的沉重的脚步声,震动了西藏和蒙古的王公贵族,震动了皇帝和朝廷,震动了宗教界和文学界,也震动了千百万藏族和各兄弟民族人民的心灵,使他们不得不发出各自不同的回声。我很早就想将这位文学人物写成一部文学作品。我原以为自己写诗比写小说擅长,想写成长篇叙事诗(因为我已经出版过《大雪纷飞》、《古堡》、《冬雷》、《帅星初升》等长篇叙事诗集),但是众多的人物,错综的事件,复杂的情节,实在不宜用诗表现。是题材决定了体裁,使我写了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如果它不大像小说家的小说,比较接近于诗的话,那正说明我未离“本行”。1983年——仓央嘉措诞生三百周年之际,我集中4个月时间完成了本书初稿。之后又在征求意见中作过修改。有的章节先后在《历史文学》、《西藏文学》、《通俗文学选刊》发表过。书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我都尽可能地保持了历史的真实。一来,想使它具有传记文学的性质。二来,仓央嘉措的诗歌本身,就提供了他的生活遭遇和心灵历程。我所要着重做的只是努力寻找它们产生的轨迹,合理地进行推测和设想,并把这些感人诗作的诞生恰当地安排到故事情节中去。三来,仓央嘉措这个人,几乎用不着进行多少虚构,就是老黑格尔所说的艺术中的“这一个”。“这一个”很有价值的人物被毫无价值地牺牲了,“这一个”最有情意的人物被无情地毁灭了,而且毁灭得那样早,那样无声无息,那样无可挽救。仔细想来,倒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好在他的真正价值不但不会毁灭,而且时间相隔越久,越能看清他的光芒。在本书再版之际,我想感谢那些在创作和出版这本书的过程中给过我很多帮助的朋友,为免挂一漏万,我不想将名字一一列出,但对他们的感激之情会一直萦绕在我心中。写作这本书,可以说为我的西藏情结既解了一结,又添了一结。我对西藏的感情,永无了结。高平 2010年6月10日于兰州了然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8
正序
倒序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2
仓央嘉措-3
仓央嘉措-4
仓央嘉措-5
仓央嘉措-6
仓央嘉措-7
仓央嘉措-8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