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没有李嘉诚,就不会有中国第一个较为正规的临终关怀机构“宁养院” 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曾经说过一句几乎让所有汕大人所传诵的名言,“我对教育和医疗的支持,将超越生命的极限。” 李嘉诚开始捐献汕头大学之初,也就是10年以前,当时香港大学的校长,曾经警告过他,说医学院很贵的,好像一个大海洋一样,比一般的大学可能贵10倍。在买仪器,及各方面的投入都要多,而且医学院一定要有附属医院才有用。他劝李嘉诚捐建大学不一定要建医学院,可以建一些费用较低的大学,可是李嘉诚坚持要搞一个医学院,这当然不会是沽名钓誉。 李嘉诚在医学院和附属医院上,在长期以来都耗费了长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李嘉诚本人的视力相当好,但是他对于医学院眼科中心的治疗,却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他说人没有一个腿,没有一个手,还能看得到这个世界,可是没有眼睛的人,整个人生都是黑暗的。 古语有云“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似乎天经而地义,在筹建汕头大学之时,更有人建议将其命名为李嘉诚大学。然而,当李嘉诚为汕大投入了无数的金钱、心血和感情的候,汕头大学里却没有留下李嘉诚的名字,提及于此,李嘉诚的回答是,“这个名呢,真的是……如果你建起一个大学,太多的股东的名字,这边一个,那边一个。我自己好像是感到有不好的地方。有的人希望最好自己的名字更大一点,更醒目一点。但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人生观,我的人生观就是我做的都是自己认为对这个国家民族有利的,只要能这样做下去的话,那么没有我的名字是不要紧的。只要做好这个事业。我利都没有了,名都不写,那么我为教育、医疗做什么事的时候,假如有一个部门,或者有一个人,专门要刁难,什么原因我不知道,那么他心里要想一想,我这人来到国内,来到这个地方做事,为了什么?如果有难为我的地方,他午夜梦回的时候,也应该感到有惭愧的地方了。” 汕头大学有两点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一个是在整个校园里,你几乎找不到李嘉诚的痕迹;另一个就是李嘉诚如果来到汕大,学生对他的爱戴程度,看了会让任何一个人感动。当学生们抢着和他握手的时候,能把他一只胳膊都握满了。 当一只只年轻的手掌,和那只并不苍老的胳膊握在一起的时候,那就是力量,就是希望。 李嘉诚曲折艰难的一生,有过无数的风霜坎坷,面对坎坷、失败、误解、阻力,不可计数,身处其中又是如何调整自己、平衡心态的? 李嘉诚为人处事比较随和,“坎坷经历是有的,辛酸处亦罄竹难书,一直以来靠意志克服逆境;一般名利不会形成对内心的冲击,自有一套人生哲学对待;但树大招风,是每日面对之困扰,亦够烦恼,但明白不能避免,惟有学处之泰然的方法。” 工作了60年,李嘉诚是怎样处理好家庭和事业关系的? “家庭、事业实在难以兼顾,所以有冲突矛盾也是在所难免。因时间不足,极难兼收并蓄,良好安排是重要艺术之一。”在谈及如何看待爱情、亲情、感情这一话题的时候,李嘉诚说,“互相爱恋、情投意合还不够,互相了解、互相体谅、和谐相处才是最重要。亲情是与生俱来,感情是要培养,但亦要讲缘份。” 李嘉诚最大的人生愿望不是赚钱,而是希望达到无烦恼的境界。但要求似乎太高,亦太不实际。 弹指一挥间,60年转瞬即逝。那一年,李嘉诚从潮州古道走进了香港,从香港西环的爹士校街的小塑胶厂走向新蒲岗,走向筲箕湾,走向北角,进而走向香港中环的心脏地带皇后大道中的华人行,最后又走向了世界。 李嘉诚作为大慈善家其捐款已高达45亿港币。他最难以忘怀的,是1991年他与属下集团捐给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1亿元。时隔8年,1999年李嘉诚在致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国际眼科中心成立的祝词中写到:“至今我仍认为,这是多年来捐款中其中一项最深具意义的事情。” 46.资助残疾事业 雪中送炭比任何事情都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优秀品质。李嘉诚非常关心弱势群体,一心帮助残疾事业。他说:“事业上应该赚点钱,有机会便要用钱,用到好处去,只有这样,这一生赚钱才变得有意义。” 李嘉诚在11年间,不停地了解残疾人状况,从未间断。 这是为什么? 李嘉诚十分关注弱势群体。他说:“人在无助的时候,得到帮助,是最有益的。”早在1984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邓朴方首次访问香港,李嘉诚就捐款200万元港币;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之后,1991年李嘉诚再次捐资1亿500万港币。其间发生的故事令人回味: 邓朴方率中国残疾人展能团和艺术团于1991年8月访港。时值华东水灾,港澳同胞纷纷为灾民捐款。邓朴方申明,此次赴港不进行募捐筹款。李嘉诚执意前往看望,在刚刚向华东灾民捐献5000万元港币后,又当面送给中国残联一张500万元港币的支票。 李嘉诚的捐款,根据邓朴方的口头协定,将被作为启动经费引出7倍的配套费,即我们把你的捐款作为“种子钱”,每用1元,带动各方面拿出7倍以上的配套资金,用到残疾人最急需的项目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邓朴方与李嘉诚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块,李嘉诚连声称赞,说:每一个铜板都是辛辛苦苦得来的,你们使用资金的效益这么高,令人佩服!你们所做的,是一项高尚的事业。李嘉诚向邓朴方索要了残疾人事业的资料回去参阅。 李嘉诚与他的两个儿子彻夜长谈,表示对内地残疾人的同情。中国残联使用捐款的效益令他动心。次日,李嘉诚约邓朴方再次晤谈。 李嘉诚邓朴方二人于8月16日再次见面。李嘉诚说:我决定再捐1亿元,也作为一颗种子。你们只需争取四五倍的配套经费,便可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士。我捐钱,你们落实计划,为残疾人办事。眼居五官之首,是心灵之窗。在残疾人中,盲人最为困难。李嘉诚对复明工作情有独钟,特别期望5年把内地400多万白内障患者全部治好。李嘉诚又说:邓先生,我对于能够帮助残疾人士感到很有意义。你知道吗?上次与你谈了两个小时后,我返回办公室,很兴奋,竟然忘了肚子空着,便拿了杯白兰地喝下,立即感觉有些醉了。 邓朴方深受感动,并表示在回京研究讨论后迅速给李嘉诚答复。感动地说,十分感谢你的好意,我们回北京研究、计划一下,再向你报告。 中国残联深入调查,精心测算,经过3个月紧张工作,并与有关部门反复研讨,结论是:受组织工作和医务力量的限制,5年内难以治愈全部白内障患者;况且,盲人只是残疾人中的一部分,其它各类残疾人也急待救助。鉴于中国残疾人事业刚刚起步,百业待举,急需制定实施一个均衡的、务实的整体计划,却苦于缺少资金。为使捐款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残联期望将其作为更多领域发展的启动资金,成为一颗给各类残疾人带来更多利益的大种子。为此,中国残联着手草拟残疾人事业五年计划纲要,并致函李嘉诚先生,希望与他的代表磋商。 李嘉诚次子李泽楷曾在12月代表他来到北京,全面了解内地残疾人状况、工作的要点、难点及正在拟订的计划纲要草案。李泽楷凝神倾听,仔细阅读,频频点头。 李嘉诚不久就写信给邓朴方,表示他对残障人士的理解和支持:“贵会最能了解残疾人士之需要,所做之决策亦能令残疾人士无论心理及生理之健康均得到最大之帮助,本人及属下公司均乐意配合……” 国务院于1991年12月29日,正式批准颁发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及与其配套的16个业务领域实施方案,这是中国的首个中国残疾人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同步的系统发展计划。李嘉诚选择其中最急需资金的8个项目投入了他的1亿元。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也为此投入了十几亿资金;同时,社会各界热心关注。 如今,李嘉诚播下的这粒种子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不仅促进残疾人事业由小到大、从点到面,走上系统发展的轨道,而且使众多残疾人实实在在地受益。1991至1995的5年间: 白内障复明手术因手术量显著提高,由原来的10万例增值25万例,107万患者重见光明。进而,到2000年累计实施333万例手术,年手术量提高到45万例,实现了白内障致盲人数的负增长。现在,李嘉诚又开始关注角膜移植,着手解决第二大致盲因素。 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低视力康复迈出了开拓性的一步,使以往被误作盲人的4万低视力者告别了朦胧世界,并为数以千万计的低视力者带来福音。 系统的聋儿康复体系已经成功地使六万聋儿开口说话,是人们习惯中的“十聋九哑”成为历史,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36万名患者走向新生活;并通过计划免疫,1995年以来,未再发现脊髓灰质炎。进而到2000年,以往124万名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中的手术适应者基本得到矫治。 弱智儿童康复:10万名弱智儿童经过训练,提高了生活自理、认知与社会适应能力。……5年间,共163万残疾人重获新生,并为更多的残疾人带来希望。 此外,资助建设的30个省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为残疾人提供了全方位服务;还针对内地自然环境普遍缺碘,为6752万孕妇、婴儿等特需人群服用了碘油丸,不仅预防了智力残疾,控制了碘缺乏病,而且使新生儿的智商得以提高。 邓朴方认为,他的捐款给刚刚起步的残障人士培训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和生机。催生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带动了事业的全面发展,给6000万残疾人的命运带来整体而久远的影响。正如管子所曰:“一树百获。”新世纪来临,让每个缺肢者都站起来,让所有的盲童都能上学,让生活在基层的残疾人都得到服务……这些,是李嘉诚与中国残联再次合作描绘的一幅蓝图。 在二十世纪将结束的时候,邓朴方到港参加国际会议。李嘉诚闻讯,致电北京,希望与邓朴方在港期间见面晤谈。12月18日,两位老朋友再次相聚。李嘉诚真诚地向邓朴方表示,1991年交谈的情景,印象犹深,当时非常高兴,新世纪来了,彼此一定要加强合作。李嘉诚乐意再捐款筹办新里程计划,原则上不要锦上添花,一定要实实在在的东西。为了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他愿意不断付出精神、时间和资源在医疗、教育和公益事业上。 1991年的捐款在邓朴方眼里使全国数千万残疾人受益匪浅。我55岁了,内地是60岁退休,我想在退前扎扎实实地做几件事,为后来者留些东西。主要着眼于薄弱环节和发展需要,创造条件、建立基础、形成机制,使残疾人事业得以与经济社会协调地持续发展。无论如何,选好项目,用你的捐款主要做拓荒性的工作。 李嘉诚想来认为机制是最重要的。三个月后,中国残联送上一份需6000万捐款资助的《长江新里程计划》,李嘉诚欣然同意。后来,他又主动追加4000万,捐款达1亿元港币,以扩大受益人数。为扶助残疾人开创人生新里程,2000至2005年实施这一计划的长江普及型假肢服务全国有下肢残缺者35万,每年新增1.5万;三分之二的缺肢者生活在农村,大多数未装配假肢。本项目旨在滚动开发供应系列化长江普及型假肢,在基本功能、使用效果、强度寿命方面与同期城市市场假肢水平相近,而价格仅为其三分之一;建立面向农村的装配服务网络,推行深入基层的流动服务方式,就近就地为缺肢者提供服务,到2005年,形成年装配1.5万例假肢的能力,资助6万缺肢者装上假肢。进而,2015年前,形成年装配2万例的能力并满足更新维修的需要,让每个下肢残缺者都站起来。中西部地区盲童入学全国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9%,而盲童入学率不足40%,中西部地区更差。针对盲童身心的特性、居住分散的实际和融于社会的需要,在中西部12个省份推行一体化教育,以适量盲校为资源中心,培训普通学校可兼任盲童教育的师资,吸纳盲童随班就读,资助贫困盲童入学,于2005年,使盲童入学率提高到80%左右。进而,使每个盲童都能上学。 盲人保健按摩师因具有触觉灵敏、精神专注的独特优点,培养起来很为困难,就业率不足30%。但他们触觉灵敏、精神专注,按摩是其独特的优势。为帮助盲人服务社会,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培养盲人保健按摩师3.5万名。聋儿语训教师培养全国有7岁以下聋儿80万,每年还新生3万,却缺乏语训专业师资。“百年大计,育人为本”。资助北京联合大学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创办北京听力语言康复技术学院,建设4个实践技能教学基地,以改革的方式和适用的原则,每年培养100名扎根基层的应用性专业人才。进而,使聋儿都能接受听力语言训练。 有664个相对贫困的县参与了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资助项目,全国各县由此带动建立服务中心,为基层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聋儿语训、特殊用品辅助用具供应、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文化活动等全面服务。 《长江新里程计划》成效显著,在实施不久后便出现成效,并超额完成任务。甘肃永登的蒙向延,摔下悬崖,昏迷中因冻伤截去四肢。他将破篮球绑在下肢残端上跪行,度日维艰,想一死了之。“长江普及型假肢”让他又站了起来。笔者看到他在用残缺的双臂劳动着,从他的乡音里,只听清了两句:李先生让我又能干活了,我要活下去! 贵州息烽有两位盲姐妹,名叫宋露露、宋娇娇,因贫困而辍学。今年9月,李嘉诚的资助将使她们走进课堂。就在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偏远的山区已响起这对姐妹朗朗的读书声。报名的考生超过招生数的3倍。陕西榆林19岁的何国伟,第一志愿报考该校,考分达527分,远远超出380分的省定录取分数线。这些聪慧的年轻人,将给同样年轻的聋儿康复事业带来生机。蓝图刚刚展开,更多更美的画卷将陆续显现……近年来,中国残联多次向李嘉诚提议,举行捐款助残总结发布活动并邀请他参加,均被婉言谢绝。 李嘉诚认为这是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尽的义务。李嘉诚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世界上要成就每一样真正有价值而值得骄傲的事,都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为理想和目标付出时间、努力、坚毅的意志和奋斗精神。……大家以崇高的价值观,付出爱心、精神,善用宝贵的资源贡献社会,共同为人生留下美好的种子。”这就是李嘉诚与残疾人之间鲜为人知的平凡故事。从中,可以读出商海之外的李嘉诚,一个生活中的、立体的、大写的“人”。佛学大师赵朴初,终前,在医院挥毫为李嘉诚题词:拳拳爱心。很少题词的李嘉诚,在甘肃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一挥而就:发扬人性中光明与高贵的一面,为无助者提供无偿服务。 残疾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在万人签名长卷上送上他们特别的礼物——用其签名衬托出一行大字:您的爱改变了我们的一生!今年的高考录取正在紧张进行,笔者获悉,首次招生的北京听力语言康复技术学院,踊跃报考北京听力语言学校。 47.为了祖国的明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李嘉诚说:“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忍不拔,虽然历史上有过受辱挨打的过去,但是现在走正确的道路毕竟会有着光明的未来。”他还说:“无论哪个民族和人民,都是爱自己国家的,对政府是否满意是另一回事,就算是自己移民的人,我也肯定他们仍然是爱国的。” 长实(集团)有限公司于1978年3月23日迁入皇后大道中华人行,李嘉诚年届“知天命”。1O月1日,去国离乡38载的李嘉诚首次应邀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观礼活动,感受殊深!是年9月5日,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接了“黄埔”公司9000万股股票,坐上了英资财团的“宝座”。同年,还收购了英资青洲英坭有限公司,出任该公司董事局主席。 1979年7月,沙田铁路维修站上盖发展权由“长实”与“中资”侨光公司联组宜宾地产有限公司取得,这是李嘉诚事业上大转机大发展的一年。是年7月。与中资美资合作,首次在港作重工业方面投资,成立中国(香港)水泥厂(1982年投产)。 李嘉诚事业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他对未来的思考,练就了他长远的目光,这是他事业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李嘉城事业成功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一点是目光远大。这一点造就他许多决策准确,办事有成。他13岁给人当小伙计。一直干到22岁,在这漫长的9年受雇于人的生涯中,他一直看到自己要创一番事业的前景。到1950年他将自己艰苦积累下来的几千元自办塑胶厂,专门生产塑胶玩具和塑胶家庭用具。由于50年代助理塑胶制品属新鲜产品,优点多,有取代木制品和金属制之势,李易旗开得胜,生意十分兴隆。这是他目光远大的第十次验证。 李嘉诚把握时代脉搏,于50年代后期转产塑胶花,成功打入欧美市场。并扩大工厂规模进行生产。此时,正值欧洲、美洲乃至亚洲都开始盛行塑胶花,李嘉诚为此赚了大饯,为他今后发展订下了基础。这是他目光远大的第二次验证。 香港经济在60年代飞速发展,初步奠定了其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有利基础。各国的投资者、企业家、冒险家纷至沓来。这时的李嘉诚,更显露出其目光远大的才华。他预测到未来香港必然寸土寸金,经营房地产业必定大有可为。于是,他毅然扭转长江实业公司的业务方向,开始从事地产业务经营。不失时机地廉价大量收购地皮和楼宇。到1981年,他拥有楼字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英尺,同时还拥有建筑楼宇的土地面积2900万平方英尺。1980年,长江实业公司的盈利高达9亿港元。此后,他继续发展地产业,取得120万平方英尺种换地权益书的土地和60万平方英尺可发展的农地。这样,他成为除了香港政府外,香港最大的地产业发展公司。 李嘉诚在1972年将长实事业的股票推向市场,为公司筹措大批资金,为他日后的发展准备了充足的能量。1979年,他以经营房地产赚来的线和长江实业上市获得的资金,收购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埔;当时香港为之哄动。到1994年3月,李嘉诚的旗舰长江实业(占34.96%股权),市值为112.8亿美元。 李嘉诚的事业在80年代更上一层楼,这也让他把目光凝聚在了更远的地方。这个时期起,他在大力发展地产业的同肘,又投资其他行业,并从事金融业,担任香港汇丰银董事,加拿大伯东财务必司董事。他与中国资本的侨业公司合作。投资10亿港元在屯门兴办“中国水泥公司”。接着他又与华润公司合作,投资3.8亿港元在沙田发屡铁路车站。1981年他成为和黄集团董事会主席。这是华人入主英资洋行第一人。到80年代末,李嘉诚的长江集团之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共计103家,其中附属公司72家,联营公司3l家。以李嘉诚为首的协平世博财团(成员包括李兆基、郑裕彤)约以3.2亿加元夺得温哥华86年世界博览会旧址的发展权。这个称为万博豪园的计划,将在20年内在上址建设住宅、商业楼宇与酒店,预汁投资总颇为25至30亿加元。 北京、上诲、福州和广东是90年以来李嘉诚主要的投资目的地。项目有房地产业、发电厂。房地产业较大的项目是福州市区改建,总投资额35亿人民币。在深洲盐田港货柜和北京东方广场的投资也是令人瞩目的大动作。 年事已高的李嘉诚,一直注意对自己事业继承人的培养。长予李泽钜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现已逐步培养成为长江集团副主席,专门负责加拿大业务,并出任协平世博发展有限公司主席、赫斯基石油公司童事。 小儿子李泽楷,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高材生,出生于1967年,李嘉诚在1990年安排他加入和黄,主要负责发展卫星电视业务。目前,李家与和黄约持有卫星电视18.5%与18.2%的权益。1994年9月,李泽楷亦由和黄集团董事升为副主席。同时,在李嘉诚支持下,李泽楷投资4亿多美元,另行创业,成立盈科集团,从事高科技、基建与财务业务,以亚洲市场为主。 现在,李嘉诚的两位儿子已成为他的得力左右手,今后事业的发展有了接班人。 在商场中拼搏的40年,使他明白,商战需要的是聪慧的头脑和专业的知识以及强干的人才。他爱国爱乡,怀念着祖国“四化”建设需要人才,不惜捐资近10亿港元兴办汕头大学。他自己少年无机会谈书,在打工时也进夜校求学。他把两个儿子送到美国深造,着想于人才的培养。可见。李嘉诚的目光远大之处由此及彼,由自家及整个国家、由现在展望至未来。 李嘉诚深信香港会平稳回归顺利过渡,因此他对香港的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决心在香港定居,而不像其他富豪一样移居国外。恰恰相反,李嘉诚近几年大举到广东、上海、北京投资,在香港也继续发展他的事业。事实将会证明,成功还是属于目光远大者的! 事业令人瞩目的李嘉诚先生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自己的祖国和故乡。他曾充满感情地说:“本人旅居香港数十年,无日不怀念国家,思念故里”,“作为炎黄子孙,必须奋斗自强,发达不忘家国,来日以报效桑梓”。李先生深知:“教育的重要,实关系于国家的强弱,社会的兴衰,以及时代的进退”,而拥有万余平方公里面积,上千万人口的潮汕地区,在八十年代前尚未有一所高等学府,不能不说是一桩憾事。为此,他从1980年开始,便开始出资创办汕头大学,到去年底为止,共捐资12亿多元,已建成36万平方米的校舍设立了文、理、工、医、法、商等9个学院、16个学系,为国家,为潮汕地区输送了一批批人才。在去年召开的汕头大学第五届校董会上,李先生虚怀若谷地对在汕大成长的每一位同仁再三表示衷心的敬意和感谢。在此,不禁想起李先生曾经在汕大讲的一句话:“成就加上谦虚,才最难能可贵”。 取得令人望尘莫及成就的李嘉诚同样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去年6月他获得了2000年国际杰出企业家大奖,李嘉诚先生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华人企业家。大奖提名委员会主席弗雷泽先生在颁奖时说:李嘉诚先生在全球的商业地位显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他获得此奖是名至实归。 李嘉诚先生能够始终抱是一颗平常的心态,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市民、商人、和企业家,尽管他身上萦绕着众多光环。几十年来,他向各界捐款逾38亿港元。用他的话说:“如果我们只是一味追求金钱和权力,而置人类高尚情操于不顾的话,那么,一切进步及财富创造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有一次,记得出席一个在晚上八点多举行的宴会,宴会上有哪些贵宾哪些美食,记者没有记清,但是李嘉诚先生的风范却深深地“植入”脑海之中,给记者留下了难以忘情的印象,更加懂得应当如何立身处世,才不枉费自己一生。 帮助内地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一直是李嘉诚的最大心愿,在他于1992年五一前夕在北京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杨尚昆接见时被接见时,他就是这样说的。未来我的奉献——定会比过去的十几年大大增加。终此一生,我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这是出生于潮州市的李嘉诚先生对祖国人民立下的精诚承诺。他这么说了,也一直这么做了。发展和奉献是李嘉诚先生一贯遵循的信条。发展是为了更多的奉献,奉献能促进发展。在一颗赤诚的爱国心驱使下,乘祖国改革开放之风,身为香港长江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李嘉诚先生把事业的发展移向内地。 李嘉诚1992年开始了福州旧城区的改造项目,斥资35亿港元。 上海闸北旧城区的改造,由长实集团与恒基兆业联合在1994年开始打造;同年,长江实业集团投资32亿对北京城南马家堡与城东长营乡进行改造;1995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公司挥师上海,投巨资于货柜码头建设。而由长实、和记与中银等集团联组的香港汇贤投资公司斥资20多亿美元(长实集团占52%),在首都黄金地段王府井建设的东方广场已屹立在世人面前。这是目前亚洲地区最大型的民用建设项目。李嘉诚先生还把目光投向首都的旅游业,他出资(51%股权)收购北京长城饭店等七家大酒店;前不久,又出资收购了位于机场高速公路边的北京丽都假日饭店。李嘉诚在首都、在内地投资连连得手。从90年代以来,他投资范围已涉及房地产、旧城区改造、港口、货柜码头、能源、旅游、道路等,总投资已达60多亿美元。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嘉诚希望国家强大昌盛,人民生活幸福美满,所以他舍得下大力气,花大本钱。“我深信,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国策。在这个目标下,国家和中央的领导致力于现在和未来的经济建设,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与尽心尽力培养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所以我对内地及香港的前途都抱着非常乐观的态度。香港的经济发展与内地相连,只有内地安定繁荣。香港才能达到真正的安定繁荣,1997年后更是无法改变的定律。因此我对香港和内地的投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坚信两地经贸发展是光辉和灿烂的。”他坚信,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为此,他又一次把目光注视在中国的科教事业上。早在80年代初,李嘉诚先生就在汕头市创办了汕头大学,总投资已逾10亿港币。为了科教兴国,1998年8月,由教育部和李嘉诚先生共同投资在中国设立并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其目标是“延揽海内外学界精英,造就国际级学术大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有两个重要奖项,一是实行特聘教授岗位制度,特聘教授每年将获10万元人民币奖金,同时享受学校按国家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和福利等待遇;二是由李嘉诚出资设立“长江学者成就奖”,对成就突出的特聘教授每年颁发“长江学者成就奖”,奖金分别为100万和50万元人民币。此举在中国教育界、知识分子中引起轰动。高等院校对此反应更为热烈,有139所大学的687个学科申请设置首批特聘教授岗位。经由杨振宁、朱光亚等著名科学家组成的7人“专家评审委员会”审定,获准设置首批特聘教授岗位的共有63所大学的148个学科。第二批共有110所高校的302个学科获准设岗。1999年2月、首批特聘教授人选正式产生,148个岗位仅有81人获通过,目前已有73人签订了合同。首届“长江学者成就奖”的获得者为湖南大学的夏家辉教授,获一等奖;上海医科大学陈竹教授和清华大学范守善教授获二等奖。此外,李嘉诚先生还在北大百年校庆时,捐资7000万元,兴建了新的北大图书馆,使北大图书馆成为亚洲大学中最大的图书馆。李嘉诚先生热心中国的公益事业是有口皆碑的。他曾捐资一亿港元,支持中国实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用于白内障复明手术、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矫治手术、聋儿听力语言训练等八个项目。做了好事不留名,是李嘉诚先生的心愿。他捐建的好多项目,受捐建单位都想冠上李嘉诚的名字,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李嘉诚先生还常常嘱咐自己的子女,要把支持祖国的建设事业和教育、医疗事业永远做下去。 中国共产党政府高度赞扬了李嘉诚先生的拳拳赤子心和爱国热情,中国人民也对他表示无限的爱戴和钦佩,国家主席江泽民于1993年10月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李嘉诚,对于他的胆量和见识以及爱国主义热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