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志军 联想风云-14

东方早报:您不看好这场收购,联想此举的风险何在?李方:联想此举的目标绝不满足于老三的位置,而是想当老大,这种豪气是令人敬佩的。但是有两方面大问题:一是PC制造的技术含量很低,有限的发展空间基本靠核心技术厂商控制走向;二是PC业属于“夕阳工业”,它的衰落是必然趋势,把自己的全部前途绑在“夕阳工业”上,在战略上是不明智之举。此外,联想没有全球管理经验,IBMPC运作能力欠佳,两者叠加起来的能力会是“强大”吗?总的来说,联想的新战略是迫不得已之举,不这么做更没有前途。但是我对联想新战略的评分是风险高于机会,有较大的失败可能性。东方早报:从财务、管理、文化上,您可否分析一下联想的风险何在?李方:联想首先要面对的是财务关。联想此次举动已是豁出了全部身家性命,而IBM只是抛出了占全部业务1/10,而且是连年亏损的业务部分。联想必须扩大其在国内的盈利能力,并减少IBM-PC在全球的亏损。其次是管理关。联想缺乏跨国公司管理经验。在文化上,联想也存在巨大风险,目前的联想高管对欧美人的文化和思维模式的认知几乎为零。这样的集体性的背景和经历,使联想高层的思维弹性空间变得很小。在国际兼并案例中,几乎无例外地是兼并者的文化占主导,不管它是否比被兼并者的文化先进与否。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必将成为未来新公司文化冲突的导火索,而这导火索所导致的无疑是对并购所投入资本的巨大损耗。东方早报:联想在发展中也在不停地修正自己的战略,但它还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收购IBMPC对联想是做技术型企业还是运作型企业是否有决定性影响?李方:仅从并购来分析。并购行动是一个不得已的举动。网上有一句话说联想发展到这个阶段,不并购是死,并购是死得更快些。可以看到的是,并购后风险急剧增大,看联想还有多少时间,主要是看它抗风险的能力有多大。并购对联想来说,可以说是它唯一的机会,逼使它义无反顾地走到运作型企业的道路。并购后的最好结果是联想就此成为国际化的制造型企业,在国际PC制造业里占一席之地。事实上,对于联想来说,全力将战线收回到擅长的业务战略是对的。因为“贸工技”的发展路径是很难达到“技”的,原因在于我前面所提到的“惯性”,以及联想的“商人基因”。所以回过头来走PC规模化的路,向戴尔学习,模式创新是唯一可以选择的路。东方早报:员工在企业中要么被文化同化,要么被文化抛弃,联想收购IBMPC后,两个企业之间的文化融合会呈现怎样的趋势?李方:兼并后的企业文化融合要看是谁兼并了谁。如果是IBMPC兼并联想,那么融合的过程相对来说要顺利许多,但如果是联想兼并IBMPC,可以肯定的是,联想不会接受IBM的文化同化。联想的文化可能会受到IBM文化的影响,但绝对不会被IBM的文化带着走。原因在于联想本身不是技术驱动型企业,作为制造型企业来说,它的文化相当不错,但如果让联想成为像IBM这样的技术驱动型企业,至少在目前的阶段不太可能。小说-联想风云-联想没有神话联想没有神话北京晚报作为中国信息业颇具代表性的本土企业,联想已经被书写过N次。参与其中的,不乏曾经在联想集团工作过的员工。但是凌志军的新书《联想风云》年初问世时,还是引起了媒体足够的关注。甚至书稿的竞争,在出书之前就被报纸上狠炒了几笔。而它出版后的市场反应,也像以往缀着凌志军名字的图书一样,坚实而又稳步地打入各大书店的销售排行榜,渐热的趋势直追当年那本书写微软的《追随智慧》。凌志军以对当代社会的敏锐观察与细致入微的书写著称,他最厉害的一点是七年写了七本书,每个都上排行榜。最理论抽象的东西在他笔下都能大处落脚,小处着眼,意在言外的东西深为知识阶层激赏。这七本书中,《追随智慧》、《成长―――微软小子的教育》已经与企业沾边,探讨的是一种优秀的人才机制。《联想风云》则是他从世界知名的微软返身探求中国本土企业之举。凌志军并没有回避这本书的动因是缘自柳传志的邀请。但是在书的前言中,他仍借对柳传志的回答表明自己的立场:“很抱歉,我不能给你任何承诺”,显然,他更愿意以局外人的角度去观察联想、书写联想。并且这时他已经知道,联想在中国虽然声名赫赫,但遭遇的批评不比荣誉少。即便就是2004年岁末收购IBM的大举措,也不全是叫好声。从解析微软的人才机制到翻联想的家底旧史,从某种意义上讲,《联想风云》是凌志军选准的一个中国本土麻雀。他要在里面梳理的,绝不仅是一个联想的历史,而是中国本土企业在近二十年中走过的历史,是什么给了它们发展的机遇,它们在现实中所面临的羁绊又是什么,他们是通过怎样的方式突破重围,一点点成为今天的样子。凌志军是用细节书写历史的人,而这次,联想也为他敞开了大门。在前言中他写道,他曾参加过联想的内部会议,也和联想上上下下的68人有过接触,翻阅过联想的档案、报表、会议记录、工作日记、往来信件与法律诉讼文件等诸多文字材料。借助这些,凌志军做着他最擅长的编年史工作,《联想风云》时间横跨1984年到2004年。读者也因此有了进入联想历史大门的保密磁卡,看到了一个没有神话的联想。二十年间一个本土企业所要经历的一切,都在联想身上找到了印记,可以说,特定时代所该有的中国特色,联想都有:他们也曾在最初,费尽心思地把自己的公司罩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名下,靠着这块国字招牌建立自己的权威性与合法性;他们也曾在灰色地带,左奔右突,寻找自己的第一桶金;总是在政策与权力的迂回中,寻找自己想要的起跳板。而到了辉煌阶段,他们又同样面临人员的新旧交替与人事纷争。著名的柳倪之争,大概只有在这本书中,才不被简单地归结为技术派与资本家的冲突;而少帅级人物杨元庆与郭为最后的各立门户,也隐含着作为中国企业家才有的用人方面的利益权衡。比起当年《追随智慧―――中国人在微软》,这本《联想风云》少了一些激越昂扬、让人心驰神往的东西,而多了一些无法回避的中国现实之境。甚至一般的读者也能在联想的发展中,读到那种可以意会的无奈与妥协,迂回与折中。即便是人才机制,也让同样身处局外的我们理解,并非优秀的人才就有用武之地,一切还得看企业当时的现实之需。就这本书,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猜测:走过二十年创业坎坷与辉煌的联想,在今天向凌志军发出邀请,是有许多婉转的心曲要表达;而凌志军在写完一本《变化―――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之后,来碰触这个并不新鲜的题材,则是想为联想的发展增加一些与社会脉动相应和的底色。二者的互为参照,在凌志军那里,不仅是为激活旧有的历史,而且是想通过联想开启的大门,展示一个更纵深宽广的社会历史舞台。孙小宁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4
正序
倒序
凌志军 联想风云
凌志军 联想风云-2
凌志军 联想风云-3
凌志军 联想风云-4
凌志军 联想风云-5
凌志军 联想风云-6
凌志军 联想风云-7
凌志军 联想风云-8
凌志军 联想风云-9
凌志军 联想风云-10
凌志军 联想风云-11
凌志军 联想风云-12
凌志军 联想风云-13
凌志军 联想风云-1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联想风云
联想风云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