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狂人任志强

《地产狂人任志强》作者:彭征,张伟第1章 国人皆知任志强(1)  百度一下“任志强”,找到相关网页约3,570,000篇,用时0.001秒;截止到2008年7月6日,任志强新浪博客的点击量为6,757,681次;任志强说的话被人整理成语录,评论如潮。  任志强何许人也?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一个资产高达138亿元公司的董事长,一个任人评说的“实话先生”;他擅长摆事实,讲道理,对数字有惊人的记忆力,他是人民大学的法学硕士,很理性,却因为把自己的商人身份演绎得很“真切”,而招来了连绵不绝的泡沫星子;任志强很坚强,他未被泡沫星子打倒,反而越战越勇,就此出名;不过坚强的外表包裹着一颗宽容的心,在冷峻的面孔下,任志强还拥有着铁汉柔情。  §§§第一节地产界“大佬”  “资本在借用经理人的智慧和才能获取收益的同时,经理人也借助资本转换成就了自己管理的事业和实现了个人的价值。”这是现任华远集团总裁兼董事长任志强写在自传《任人评说》封面的一段话。这段话是在阐述资本、职业经理与制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在向世人述说:他,任志强,作为一个优秀的经理人,正在一步一步利用华远这颗资本大树实现个人的价值。  一步一个脚印,任志强用他独有的略显狂妄的坚定,带着“华远”走到了今天。如今的华远已经是拥有24个子公司的集团公司,业务涵盖了地产、酒店、商场、生物保健等方方面面。  不过,参天大树不可能一日长成,璀璨夺目的光环不可能掩盖任志强成长的艰辛。  1、业界巨子的成长  任志强,山东掖县人,生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1951年3月8日。  1969年1月,任志强参加工作,在陕西省延安县冯庄公社插队。同一年,任志强走入军营,成了一名战士,那一年,他18岁。在从军12年的过程中,任志强历任排长、参谋等职,他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  1981年,任志强退伍经商,来到一家小型集体企业——北京怡达公司,出任副总经理一职。至于这个公司具体有何背景,人们都不清楚。不过那阵子正好兴办各色各样的公司,有皮包的,有空壳儿的,还有什么带帽儿的,等等。  1983年,以20万元借款起家,北京市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华远集团公司的前身)开始了创业的历程。他们所有的资产是:十几个人,几间陋室和20万元借款。此时的任志强,于1984年出任该公司建设部经理。  1987年,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的独资房地产企业——北京市西城区华远建设开发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500万元。一年后,任志强成了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兼华远城市建设开发公司经理。  付出总有回报,1991年,任志强去掉了职位上的“副”字,成为了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总经理。从1993年开始,华远集团一步一步由股份制改造、实现境外上市到转让股份退出,任志强在资本市场里畅游不止:  1993年4月,华远集团公司成功地对西城区华远建设开发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创立了北京市华远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原华远房地产”),那一年公司总资产达到12亿,净资产近6亿,税后利润2.29亿元。  华远集团的茁壮成长给任志强带来了职位上的进一步提升,1993年8月,任志强出任北京市华远集团总裁,并担任华远集团公司总经理。  股份制改革后,任志强萌发了“上市”的念头,于是,他开始寻求华远的上市之路,但当时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规定,房地产公司为无限期暂停上市。不过任志强具有相当的商业头脑,在他的带领下,华远另辟蹊径,走上了海外融资的路线。  1994年,原华远房地产成功吸收外资入股,由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创业(香港上市公司)与另外几家外资公司共同组建坚实公司,入股原华远房地产,将公司改组为中外合资股份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中外合作股份制房地产公司,华润创业成为原华远房地产的间接控股股东。  与华润的联姻并没有影响任志强的职位,由于业绩突出,任志强被董事会聘为董事长兼总经理,任志强拿到了700万元的高年薪。在1994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任志强除了缴纳个人所得税外,一年还要上缴党费20万元。  1996年坚实公司以华润北京置地的名称在香港上市,成功地完成了原华远房地产的“境外上市”,当时融资达到10亿元人民币。在这次资本游戏中,华远利用了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华远是境内公司用境外上市公司发债的第一家,因为当时国内不许发行可换股债,华远就利用境外上市的优势,于1997年成功的发行了“可换股债券”。  1998年原华远房地产又再次成功的扩股。华润北京置地先后三次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约4.1亿美元,并成为香港的红筹指数股。  至2001年,原华远房地产股本从合资前的3.75亿股增加到13亿股,净资产达到30亿元人民币,总资产约80亿元,累计税后利润达15亿元。原华房远地产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8年间,公司累计开发竣工住宅200多万平方米,公建40多万平方米,其中包括西单文化广场、华威大厦、华南大厦、华亭嘉园、华清嘉园、凤凰城等北京地产界知名的产品,为超过6万户家庭提供了温暖的居家之所。  2、从零开始,重出江湖  2001年岁末,对业界巨子、声名赫赫的华远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任志强来说无疑是个特殊的日子,任志强做出一个惊人之举:宣布辞职,并将自己所持18%的股份转让给华润,但回收华远品牌,他要与亲密合作6年之久、共同创下融资奇迹的资本方华润集团缘尽分飞。消息传出去后,一时间舆论哗然,莫衷一是。  面对外界的质疑,曾为军人的任志强用一个愤怒青年的姿态回敬道:“两种企业文化冲突,好合好散,由我来建立一种退出机制,这难道不是一种革命?”  一夜间,华远房地产从一个拥有总资产80亿的地产界龙头企业变成了一个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皮包公司。  尽管分手之后“新华远”除了自己的文化内涵之外几乎一无所有,尽管“华远房地产公司”将原有的土地储备项目和债权、债务全部留给了原公司,包括华清嘉园、华亭嘉园、凤凰城、西单文化广场等北京市知名的明星楼盘。但有着铁骨铮铮的任志强不怕从头再来。  “玩弄”资本诸多年,长袖善舞的任志强已经能够做到宠辱不惊。此时的任志强深刻意识到,企业形象塑造同军队一样,尽管“新华远”就总资产和生产规模而言已经失去其地产业中的龙头地位,但“新华远”可以轻装上阵,而且,“华远”的品牌内涵、“华远”的形象魅力、“华远”的专业化程度,都使“华远”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和符号。  时隔不久,一个名为“华远新时代”的地产公司在任志强的统领下,重新树起了大旗。  2001年12月30日,任志强携北京市华远新时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亮相于地产界,注册资本3亿元。  2002年10月,任志强的“新华远”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募集了2亿元人民币。随后,“新华远”又成功地完成了增资扩股,股本扩张了60%,超过5亿元。公司资产也随即增加了4倍,超过12亿元。  2003年1月13日,任志强旗下的华远新时代正式更名为华远地产。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华远新时代公司资产增加了3.4倍。  在资本运作的同时,任志强出招了。  不出则已,一出必杀!  海润国际公寓首先证明了华远的存在,同时华远与京泰集团、首旅集团、首创集团以及国际知名的嘉里集团、汉斯集团共同建立企业投资战略联盟。华远地产和首旅华远推出了包括cbd地区的华远·尚都国际、中关村的华远·盈都国际等多个新项目,开复工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与此同时,任志强还与潘石屹及京泰集团筹划运作北京物流港等项目。  任志强带领新华远高速推进!  同期,华远地产控股子公司北京华远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负责全面代理华远地产及其关联公司所开发产品的营销业务;通过合作、兼并、收购和私募,华远地产初步完成了蓄势待发的战略布局,建立了7个关联及项目公司。  2003年年初,在华远新时代周岁庆典之际,重出江湖的任志强表示:“华远目前虽然仅是一个刚满周岁的新生儿,但已稳健、扎实地跨出了资本扩张的第一步,拥有了成人的体魄和智慧,拥有重建地产航母的信心与能力。”  华远地产回来了!  3、华远的生死一跃  在地产业的资本属性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任志强并未放弃上市的努力。2003年华远地产曾试图借壳京西旅游上市,但因中途发现其有大量账外负债而放弃。  2004年下半年,华远地产同时与多个境外基金接触,试图用先私募再上市的方式再次进入资本市场。但因华远的土地储备不足,这几家基金在评估与尽职调查完成之后均放弃了与华远地产的合作。也就是说,土地储备不足成为了华远进入资本市场的障碍。  2007年前后,任志强相中了比较干净的壳资源sst幸福。2007年2月,华远地产与湖北幸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一致,对幸福实业进行重组,以幸福实业吸收合并华远地产的方式实现借壳上市。  2007年年底,该方案获中国证监会批准。然而,从方案获批到正式挂牌,华远地产竟用了10个月的时间。任志强对此的解释是,“由于华远地产借壳幸福实业采取的是先减资、再换股吸收合并,后股改送股的方式,相关手续会比一般的借壳方式复杂。”  华远地产的成功上市,也使为华远奉献十余载的任志强赢得了回报,这种回报既包括精神上的慰藉,也包括了实际利益。  根据sst幸福的股改方案,华远集团已经成为sst幸福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达到了46.58%,而sst幸福的第二大股东是一家名为华远浩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持股比例达到了10.06%。  公开的资料显示,华远浩利的主要股东为华远集团职工,包括179名自然人和两家公司,其中持股比例最高的为任志强,占总股本的21%。  如此,不难算出,任志强所持华远浩利的股份可对应sst幸福2.1%左右的股份,任志强的身家已经过亿元。  怀揣借壳之后换得的大笔现金,任志强开始迅速“远征”。任志强称,借助中城联盟这个组织,要想异地扩张易如反掌。  2008年年初,任志强在长沙黄金商业地段拿下了一块规划建筑面积超过80万平米的综合项目开发用地,地价款不超过20亿元;在西安,任志强已拥有两个综合体项目,分别为1001工厂项目和大明宫项目,合计规划建筑面积近100万平米。  战鼓声响,任志强领导华远走上异地扩张的道路……  征途几多磨砺,又经数度沉浮,如今大树已成,何其绚丽,但任志强却说:我仍在路上!  §§§第二节 霹雳金刚“任大炮”  王石、潘石屹、冯仑、任志强是当今中国房地产界公认的四大“侃爷”。  征服过世界最高山峰的万科董事长王石很不安分,用他自己在《道路与梦想》一书中说的那样:“极富野性精神”。他从不放过任何表达自己的机会,但同时也具备“不说错话的能力”。因此,除了近来的“捐款门”事件,他基本没有什么负面新闻。  soho的当家人潘石屹是一个地道的娱乐化房地产商人,他嘴巴不停,却很少得罪人。“只要可能,我会尽量满足媒体的采访要求,像祥林嫂一样,一遍又一遍讲述自己的童年往事、创业史、人生观、世界观、财富观、地产观、艺术观……”这话是他的一个经典写照。因此,汶川地震发生后,潘石屹和王石都捐了200万,王石为此被全国人民声讨,“被迫”追加一亿元的灾后重建资金,潘石屹同志却平安无事。  “掌舵”万通集团的冯仑是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同时被称为“地产思想家”。当过教师的他能说会道,并且喜欢打比方,同时思想家的他把话说的很深刻,理想主义者的他又让说出的话很尖酸刻薄。他在论述一个公司的价值由时间长短来决定时,打了一个这样的比方:“有人去夜总会找小姐,当时给钱是嫖,一星期给是礼品,一个月给是友谊,一年后还给是爱情,一辈子都给那叫婚姻。”因此,他得出了结论:时间不同,不仅算账的方式不同,连评判的标准都不同。他的比喻很形象,他想讲的道理也很明白,但却叫常人难以接受,只能称之为“个性”。个性的冯仑见解独到,妙语连珠,却极少正面的攻击政府或者媒体,只是深刻的思索着,刻薄尖酸的表达着,显出圆滑的一面。  任志强与前面三个侃爷决然不同。首先,任志强没有他们统一蹭亮的脑门,凌乱的头发加上刻满竖条纹的额头把脑门遮挡的黯淡无光。其次,任志强太不和蔼可亲了,相比登山者的毅力、小潘的娱乐、万通当家的圆滑,任大叔显得太“嚣张跋扈”,不管对政府,对媒体,还是对俺们老百姓,都充满着火药味。  任志强有他一贯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果我们遇到身患残疾的朋友,大家一般都会委婉地把这些人说成“视力有障碍的人”、“行动不方便的人”等等。可如果任志强在旁边,他一定会说:“你这个瞎子”,“你这个瘸子”……别人生气不高兴了,任志强可能还会接着说一句:“难道这不是事实吗?”  与王石同年的任志强自称不喜欢别人赞同他的观点,也不喜欢发表与他人相同的观点。不知道是否是基于这个原因,任志强喜欢放“炮”,人送绰号“任大炮”。  当你与任志强面对面谈话时,他通常紧锁着眉头,目光穿过厚厚的镜片向你直射而来,微翘的嘴唇表明“炮”已装上,随时待“发”。  1、抗衡政府  任志强被称为房地产界的“经济学家”,这是对他在房地产经济方面还比较专业的一种赞誉。可任志强似乎有点高估了自己的专业水准,屡屡免费“指导”政府部门工作。  任志强的“不服管”是出了名的,自房地产新政实施以来,任志强抗衡政府的声音不绝于耳。  1998年,政府全面取消福利分房,转而进行货币分配制度。任志强对此相当不满意,整了一篇文章对此进行全面的批判。在文中,任志强“训斥”建设部,认为将实物分房变成货币分配简直就是“换汤不换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2000年,任志强在百忙之中,学习潘石屹,在新浪上开了个人博客,以让更多的人听到他的声音,与他交流。当然,这博客让他变成“任大炮”属于额外奖品。  据可查的资料,任志强的第一篇博文名叫《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思路》。文章写的相当专业,有抢官方专家的饭碗的实力。不过人与文章似乎不太搭配了,按本俗人的逻辑,应该是政府出政策指挥房身为地产商的任志强才对。这修房子的指挥当领导的,好像有点“不成体统”了。第2章 国人皆知任志强(2)  2001年,房价开始上涨,政府开始限制土地供给,任志强又跳将出来大喊“限制土地供给只会加快房价的上涨!”而且还把经济学上的经典原理——供求关系,摆将出来,好好秀了秀他的专业知识水平。  “如果政府官员认为房价的增高不是因为市场的供求关系所造成的,而只是因为开发商恶意的炒做形成的不合理的虚高,这并不是对开发商的批评,而对政府自身的讽刺和对消费者的侮辱。”  在任志强的眼里,政府的宏观调控简直是脱了裤子放屁一样,多此一举。  “当有市场需求时,不管政府在喊什么,供应商一定会在能保证销售进度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价格弹性’的最大作用。而当市场供给加大,市场竞争加剧时,供应商一定会灵活地调整价格来维护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的进度,也同样不会理睬政府在说什么,当利率、汇率、税收等宏观总量调控政策使投资无利可图时,供应商一定会调整自己的投资而非只是调整价格了。”  而面对房价的上涨,任志强认为责任全在政府,“政府的宏观政策的变化是推动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而在这一系列政策变化中,最没有准备好的恰恰是政府。”任志强如是说。他认为首先是政府错误的估计了形势的发展,然后政府又想从“土地出让金”上大捞一笔,因此便导致了房价的上涨。  2003年,房价不仅没有下降的趋势,涨速似乎有加快的迹象。“房价泡沫论”愈演愈烈,炒房投机风开始盛行,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各种针对房价的政策轮翻出台,一副不把房价降下去不罢休的姿态。  近几年一直“指导”政府应该加大土地供给,平抑房价的任志强又发话了。  “平抑房价的目的是防止房价增长过快,造成‘泡沫’,但绝不是让房价在现有的并不能保证投资商能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的情况下,用政府的强制性行为降下来。”  “政府的工作任务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对未来从大家庭中独立出去时能自行解决住房提供希望,而不仅仅从解决和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市场。”  2003年1月,任志强在北京两会期间遭到众委员的围攻,抱怨北京市房价过高。政协委员任志强听后毫不示弱,立即开始“反攻”,强调北京房价高得有理,并再一次坚持“住房供应一定要先满足富人”的原则。  面对央行5个月内两次调高房货利率,任志强振臂疾呼房贷加息对中低收人者压力最大,难抑房价,加息是控制不了房价的。  2004年,中央连发“六条”和“新八条”,如急风骤雨,令绝大多数开发商噤若寒蝉,清楚地感受宏观调控的严峻。可就这形势下,任志强发话了,弹劾新政,认为招拍挂政策(《土地法》及国土资源部相关的部门规章规定,对于经营性用地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出让国有土地。其含义是指经营性用地必须通过上述方式出让土地,统称为招拍挂制度。)出台之后,切断了土地供给的其它来源,并且其供给量被政府垄断和限制,土地形成了供量短缺和来源单一的非竞争规则,所以这一轮的房价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价格的增长。这就是著名的“地荒论”。  “地荒论”引来一片哗然,国土资源部门为此数度阻击,连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也现身说法,接受中央电视台《决策者说》栏目访问时怒斥“地荒论”是“别有用心”。  鹿心社公布了一个数字:开发商手里逾期两年以上未开发的土地就达40万亩!鹿心社以此驳斥“地荒论”,并认为宣扬“地荒论”对房价上涨有推波助澜作用。“假如那些没有开发的土地都能按预期建成房子,投入市场,就会大大增加商品房的供应量,缓解供需紧张矛盾,平抑房价。”  2006年,房价已经疯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其增长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居民的收入增长。“白天30万买的房,晚上就能50万卖出去”,虽然这只是个笑话,却离现实并不遥远。  国家的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可房价就如同打了兴奋剂一般,呈现出任志强认为的“越宏观调控越涨”的势头。  2007年,全国人民都疯了,钱少到扫大街的大妈们进了股市,有点余钱的全进入了房市,以温州炒房团为首的全中国的富人们开始全体炒房了。  资本是追求利润了,哪有钱赚,它就往哪钻。这一点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一样,所以炒房本无罪。这也许只是一个冷静下来就能够理解,能够面对的问题。可任志强却将它激化了,他公开表扬了温商的炒房行为,且坚定不移的认为2008奥运会后房价还会涨。  在“拐点论”应声而出时,任志强照例开展了他对政府政策的探讨。  “仅仅靠限制第二套住房的购买并不能让销竣比平衡,反而可能限制了租赁市场的扩大和打击了更新换代的梯次消费方式,迫使一部分人放弃梯次消费而进入了一次性到位的购买性市场。”  “银行提高住房信贷的首付通常是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出发的。但实际上能购买第二套住房的信贷风险明显的低于第一套住房的购买者。”  “央行给出的定义既不是统计标准的第二套住房,也不是风险防范的根源……”  任志强无疑又认为政府错了:“当多重社会矛盾并存时,用单一政策很难达到预定目标。常常会在双刃剑的作用之下为治心脏病而引发了血压病、因治肺病而伤了肝和胃产生了并发症。当医生给病人打青霉素之前首先要做的是药用反应实验,否则就可能未治病而先要命。”  2008年,政府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终于开始显现,以深圳为首的房价开始大幅下降。此时,各路经济学专业们又开始担忧房价暴跌会伤害中国的经济,他们集合开始探讨“救市”的问题了。  而任志强却以《不是救市,而是纠错》为题写了篇博文,告诉政府:房价不是你的事,你管不上。况且你又不是医生,没有能力医病。  何其嚣张,丝毫不懂的谦虚为何物!但令人郁闷的是,任志强不仅逻辑上一套一套,其推论的结果还大部分被验证了。  难道,政府的专家、院士们还不如一个任志强?对于各路官员的指斥,任志强一律以“鬼话连篇”奉还。是地价抬升了房价,还是房价带起了地价?这或许就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难有求解之道。但任志强敢斥政府官员的说话为“鬼话连篇”,其胆色由此可见一斑。  2、炮轰媒体  “任大炮”火力十足,轰完政府觉得不过瘾,于是就掉转炮口对准媒体,以报媒体“断章取义之仇”。  在给“小潘”的第二封信中,任志强毫不掩饰自己对媒体的态度:也不管我是在开会还是在工作,记者们都以为自己是老大,媒体的事儿最重要。好像我没有其他的工作,只是为了媒体在活着。  2005年10月,在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年会的一次圆桌会议上,有记者和任志强谈起“炒房团好不好”的话题,一向坚持认为“炒房有理,炒房无罪”的任志强放出狠话:“我认为市场就是买卖,只要买卖关系是合法的、法律没有禁止就是好的,怎么用炒呢,如果媒体用炒的话我觉得就应该把媒体杀了。”  这是一句玩笑话,不过的确有记者觉得,采访任志强是一件心理压力巨大的任务。  一位女记者回忆说:“(任志强)谈问题谈的很好,见地深刻,但你必须事先做很多准备,否则会被当面指责,让你下不了台。”  当这位女记者在华远大厦6楼的董事长办公室见到任志强的时候,她明显感觉到眼前这个人的一股“拽”劲。当时,任志强正在满桌资料和文件中埋头写文章。没有寒暄,没有礼节性的笑容,甚至连同女记者握手的程序都被省略。直到交换名片时,任志强才用右手的两个手指夹着一张名片递给女记者。  任志强对媒体的不满之处还在于,“媒体根本没有弄清我在说什么,就断章取义地曲解了我的话”。他写道:“几乎更多的媒体都摆出一副如果我不接受采访,他们就会更加变本加厉地曲解我的原意的架子。用任志强拒绝采访来证明我的观点的错误。”  即使是这样,任志强还是忍不住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哪怕被“曲解”,哪怕招来骂声一片。  “说实话的人最可恨,但这社会不能全都说假话。也许你说了真话别人会误会,但你一定要说了,别人才能明白。” 任志强自称网上赞扬他的话从来不看,批评他的话他都会仔细看,有些无理谩骂就置之不理,如果是“确实糊涂”的,他也会回复一下。  “有没有看到过批评得有道理的呢?”记者问。  “没有!”任志强的回答斩钉截铁。  3、瞄准老百姓  近年来,经过政策频繁洗礼的任志强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丫环”身份,终于身不由已的“替政府受罪”了。但他决不是一个甘于寂莫的人,于是……他向最没有能力还击的人——老百姓开炮了。  “房价还会涨十年”“越宏观调控,房价越涨”,“房地产开发商只替富人建房”,“我是商人,不考虑穷人”……任志强明目张胆站在富人的立场,屡屡口出狂言。  虽然这些所谓的任志强语录有“断章取义”的嫌疑,“房价还会涨十年”只是在说一个大致的房价走势;“越宏观调控,房价越涨”只是希望房价不要上涨太快的背景下提出的;“我只给富人建房”后面还跟着,政府应该承认起给穷人建立保障性住房的责任;“穷人富人分区论”仅仅在探讨一种居住区的发展趋势。  但在中国富人与穷人之间的那块道德雷区,对任志强来说没有丝毫的安全隐患,因为在他眼中那根本就不存在。穷人就是穷人,富人就是富人,作为公众人物的任志强根本没考虑过别人感受!  2005年1月,当人民群众普遍反应映子太贵买不起房子的时候,任志强如是说:“我坚持一个观点,不要让所有的老百姓都买房子,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生产量。在供应量很少的情况下,一定是先满足最富的人”。  房子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耕者有其田,住者有其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过着好日子的任志强却得意洋洋的对着那些买不起房的老百姓说:你们不要买房了,我只卖给富人。老百姓只是拿泡沫星子洗洗他,而没有拣起石头砖块砸他,算是比较文明的了。  当然,也有分析者认为:任志强的观点,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无疑有其正确之处。这一点,有学者和为数不少的网友的支持为证。  但同时,任志强是在代表他所在的利益集团发言,言语中的攻击性和侵犯性,多少显示出一个强权者的轻慢,甚至是肆无忌惮。因此,他赤裸裸的发言,鲜活地勾勒出一个既得利益者的真实一面。  在抛出“穷人富人论”后,有人攻击任志强是开发商这个最有钱群体的代言人,不关心穷人。而任志强却这样解释到:“我有四重身份,每重身份做的事都不一样,一般人根本搞不清这里面的关系。”  任志强所谓的第一重身份是华远集团的总裁。“华远集团是国有企业,我要对国家负责,集团的钱不能说想捐给谁就捐给谁,这要国家同意,比如sas时国家说捐100万我们就捐100万,没得说。”  任志强的第二重身份是华远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这要求我对公司的股东负责。这两年大大小小捐了不少钱,大多是以这个身份捐的。”  任志强的第三重身份是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的轮值主席。“这个位置上我就要代表房地产商,就要为行业说话。”  任志强的第四重身份是北京市政协委员。“我在这重身份上就是为穷人说话。我提出房地产担保制度就是为了消费者的利益着想;前两年首都机场过路费从10元提到15元,我第一个提案反对,后来又重新降回了10元。”  可是在阐述完自己的四重身份之后,任志强说了句又要挨骂的话“但我最不愿捐钱给穷人。”  为什么?  我们知道任志强初中没毕业就被分到陕西延安县插队,1999年任志强和当年插队的队友一起回到延安县,他们把烟、酒、猪肉、羊肉、电视等物品塞满了旅行车的后备箱。然而,任志强发现当地仍跟以前一样贫穷,曾住过的窑洞塌了一半,窗挨上还留着当年贴过的报纸的痕迹。  于是,任志强以个人名义给村里捐了10万元,又让当地武装部挑了40多个文化水平相对好一点的村民,把他们带到京郊的一个别墅区当保安、园丁。他们每月五六千的收入,相当于当地一年的收成。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富有了。  结果一年没到头,由于受不了有管制有纪律的生活,这几十个人几乎都跑光了。任志强当初采取的连保连坐(互相担保)的预防措施,彻底没派上用途。最后闹得负责组织人员的地主儿子(同时也是村支部书记)说再没脸见他。  这件事情,让任志强失望之极,气愤之极。  接着,任志强又听说,村里并没有收到那笔捐款,钱到了县扶贫办就不知去向。他托付一个在当地当副县长的朋友负责监督,3年后钱终于落实到位。  “我再也不想回到那个村去。那就该那么穷!那就不该有人住。国家几次动员搬迁,但走了一些人,地多起来,留下的人就不走了。他们不走,就会继续繁衍,结果人又多了起来,地又少了起来……”  “除了自己,别人很难救得了他们。”这种的经历让任志强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让他觉得没有必要捐款给穷人。  另外还有一次,京郊门头沟的一所小学说要建学校,华远公司主动捐了20万。后来校长来想要40万,因为盖学校花了120万。任志强一怒之下一分钱也不给了,盖一所小学哪里要用120万那么豪华?  “我们不愿意把钱捐给个人。这种输血式的把钱直接给穷人只能帮助到几个人。我们更愿意把钱捐给扶贫基金,因为扶贫基金不是一对一的,它能够创造更多的产值,能够通过培养一个孩子拉动十个孩子。”  事实上,在2005一年里,任志强就捐助了117个基金。  任志强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有数据,有事实,有逻辑,他就不分场合,不分时机,不分对象的屡屡放“炮”。但他放出的每一句狂言,在经历无数唾沫星子的回应之后,至少还能保证语法上与逻辑上的正确无误。因此,任志强在成为靶子的同时,也成了一些人心目中的偶像。  对于一个不受道德规训羁绊的人,很难再从道德的视角来观察他。那么,当道德解释对他失效的时候,我们还可以从哪个角度来解释他?也许只有任志强自己才能有这种洞察力。他曾引用马克思的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如果单纯地讨论任志强的话语风格,那么我们也许可以套用马克思的话:人们奋斗所胡言乱语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如果再把这句话翻译成中国的俗话,那就是:屁股不仅决定脑袋,也决定嘴巴。  §§§第三节 军政商“三位一体”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形成性恪,性格决定命运。这是人成功的一条逻辑链。任志强强硬直率的个性无疑为他的成功贡献了很大的百分比,那什么决定思想呢?  心理学的老祖宗弗洛依德说:你的童年决定了你接下来的人生!小时候天天偷鸡摸蛋,长大了虽然不一定把牢底坐穿,但至少成不了民族英雄,受万人敬仰吧。第3章 国人皆知任志强(3)  任志强已经年过半百了,而且这半个多世纪比一般的半个世纪不同,因为它发生的大事情太多太多,从四人帮到文化大革命,从大锅饭到责任制,从恢复高考到土地改革……所以,任志强的人生经历相当复杂。  任志强首先是一个商人,但他过去曾经是个军人,并且还有半边屁股在政治家的椅子上。所以说,任志强有着集军、政、商于一体的复合性格。  1、军人任志强  面对记者,坦言12年军旅生涯让自己培养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现在最怀念的是部队的那支歌——《钢铁的部队》,这便是军人任志强。  任志强18岁就入伍参军,从小兵干起,官至参谋长,直至到了而立之年才退伍经商。在从军12年的过程中,任志强历任排长、参谋等职。7个二等功和三等功的军功章充分证明了任志强不愧为一个优秀的军人。  进入部队当兵本是为了逃避文革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但12年的军旅生涯却教会了任志强别的太多的东西,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任志强认为军旅生涯的收获之一,就是让他养成了一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而这种英雄主义精神让他在以后的创业中有了一往无前的勇气。另一方面,在任志强看来,早年在部队中担任军事参谋时系统指挥的学习有助于他今天的企业管理。  也正是因为自身经历过军队的锤炼,加上对部队的特殊感情,任志强在进入房地产业之后愿意优先聘用复转军人。  事实上,在任志强的公司里,复员军人有一百三十多人,曾经占到公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公司也有着军队的一些色彩,在执行的过程中确实有这样一套铁的制度。  比如,公司刚成立时就定了一套纪律——迟到要罚款。那时员工一个月只有六块钱奖金,但迟到一次要罚五毛到一块钱,应该说这个比例是很高的。员工休假统一去旅游也一样,如果在旅游中迟到了也要罚钱,公司集体活动中如果员工的家属违反公司纪律也要罚款。  也正因为有这样一套严格的纪律,所以任志强在执行命令的时候,从不用担心自己的员工会在那儿偷懒。  任志强认为,军队有严格的纪律和管理,将军人作风带到企业的管理系统,有益于企业的发展。所以,如今华远集团的党委成员因大多是军人出身而被称为“地产界的军营”。  这种敢作敢为的军人作风在任志强身上也随处可见。从2004年国家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以来,任志强不断以万言书的形式发表自己的意见。2004年,央行对房地产出台文件时他写了一次;2005年,中央开始针对房地产业正式出台“国八条”时,他再写了一次;针对央行的房地产金融报告,任志强又挥笔写下万言。  以任志强这般的智商和阅历,岂能真的年过半百还“愤青”?任志强又什么时候真的“愤青”过呢?在其雷厉风行和言论频发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动机呢?有人说,恰恰相反,从他一贯表现和作风来看,这当属于“老谋深算”。  对此,任志强却说这是曾身为军人使然。“作为一个曾经是作战参谋的军人,我总习惯在开战之前先分析敌情、我情,用图上作业的方式布置双方的对阵,估计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之后,确定自己的战略和主攻的方向。”  如今的任志强虽然离开部队很多年,但对部队的自豪感并没有消失,部队生活在他身上刻下的烙印也没有丝毫的减弱。  “我所在的部队是38军,我做过步兵里的炮兵、机枪兵、侦察兵、工兵等多个兵种。”谈起38军的军旅生涯,任志强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一种自豪和荣誉。“我参加的部队是最优秀的部队,生产的产品也是最好的产品。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别的部队可以超过这个部队。”  当任志强后来成了房地产大鳄时,有好事者追述他在部队的生活,认为那过去的12年让任志强具备了成功者的七个品质。  优点一:嗓门大  要问京城房地产界谁的嗓门最大,任志强当之无愧。这大嗓门估计是在部队当兵时练就的。那时条件艰苦,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干过参谋、参谋长的任志强,经常在训练场上喊口号操练,于是练就了一副大嗓子。另外,在野战部队那种豪迈的气氛中,嗓门大也是一个军人们普遍的现象,正如《亮剑》里所说的“嗷嗷叫的部队”。嗓门大,传播效果就好,影响力就大,中国功夫里不就有招叫“狮子吼”吗?  优点二:爱说、能说  任志强“爱说”。大大小小的房地产会议或论坛,总能看到任志强的身影。没有任志强参加的房地产论坛,多少欠一点热闹。任志强不仅“爱说”,还很“能说”。任志强发言,似乎从不觉得累。要想打断他讲话很不容易,他的语流总像湍急的河水一样奔涌而下;想要驳倒他也不容易,他甚至可以引用10年前的某部法规的某某章节,毕竟人家还是法学硕士,当然具备律师的口才和学识。他还有个优点,就是他的任氏理论,虽招无定势,但往往都能自圆其说。  优点三:爱写、能写  任志强“爱写”,也“能写”。据说某记者去采访任志强的时候,至少两次看到他正在办公室用笔写而不是用电脑打字,写字台和窗台上也趴满摊开的书本。  有的地产大腕能写,是写些与地产无关的内容,比如吟诗作画,写点小说散文什么的,可任志强不一样,人家是非常的敬业而且专业,要写就写跟地产有关的。遇有国家或北京市出台与房地产有关的政策,任志强在动嘴评说之余,总还要捋起胳膊,写下少则数千字、动辄万言的文字,而且绝不由他人代笔。这一点我们已经在各大媒体上领教很多,前不久任志强不就为“国八条”而留下了洋洋洒洒的25,000言吗?  优点四:马力足  有人说,任志强是一部厚重而马力十足的老爷车,总是轰隆隆往前直冲。的确不错,他虽已年过半百,但依然干劲十足,很有爆发力。“国八条”出台以后,地产商虽都暗暗叫苦,可是他却不偷着呻吟,写上几万字据理力争,颇有点楼市斗士的感觉。若有人问,廉颇老亦,尚能饭否?任志强应该还是既能吃,又能战的吧。  优点五:不向世俗低头  任志强向来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句“房子是卖给富人”惹怒了广大购房者,可他依然抱着这个理论不放手,孤军作战,还跑去承认自己是“富人”。其实,这话只是说得太过直白,太过残酷了些。商人就要在商言商,大家都知道富人的钱好赚,如果他先考虑穷人可能就赚不到钱,穷人何时买得起商品房啊?所以说,商品房市场其实是富人的游戏,最富的人买豪宅,一般富的人买普通商品房,再次的买经济适用房,穷人只好去住廉租房。这个规律谁否认也不行。  优点六:强硬  任志强被人称做“地产教父”。任志强的教父头衔不是上帝授予的,不是自封的,不是比武招亲赢回来的,而是以雄厚的实力和出众的名望,由媒体和诸多业内人士一致投票选举出来的——大致类似于地球另一头的美国总统小布什。任志强从事房地产行业时间比较长,诸如业权分配、质量担保等好多新东西都是由任志强率领的华远率先提出来的。2004年,任志强还以其所率领的华远地产,集结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中城联盟、万通地产、北京城市开发集团和优博展览公司等六家单位共同出资组建了一个名字叫做“reico”的工作室,并以此工作室的名义,编著了一本“近20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史上第一次”由行业中人自行发起的行业研究报告,史称《200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年度报告》。  优点七:自信  就像任志强出的书的名字一样,《任人评说》、《任我评说》,任志强具有绝对的自信。中学生都爱把一句话当作座右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很显然,任志强也是知道的。能做到任人评说,任我评说,我行我素,是需要超于常人的自信的。当风雨欲来风满楼,得罪了全世界的时候,任志强仍然能闲庭信步,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自信,是值得大家都来学习的。  2、商人任志强  率领一个小型的、区属的、资产为负的企业通过体制改革和一系列运作发展,使它一跃成为北京地产界资本金最大,中国地产界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只需要十年。卖掉所有身家后,短短两个月就可以募集2个亿,使卷土重来的公司资产达到12个亿,这是商人任志强。  如果说任志强是一名优秀的商人,我想没人会与我理论,就如同我声称我家的母鸡会下蛋一样,只能显出我的无聊,别无它用。但如果我说我家的公鸡会下蛋,同样没人会理我,如同我试图论证任志强是一名蹩脚的商人一样。当然,我无意在这里吹捧任志强,而只是在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用一个相当世俗的标准去评价他。  有人说:华远的的成功都源于任志强,源于他的坚定,源于他的强硬,源于他敢于炮轰政府的勇气,当然也离不开他卓越的商业手腕。  任志强的思维极具有前瞻性。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就挖掘出了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潜力。与潘石屹的粮票换鸡蛋,再到与北京城建的鸡蛋换粮票都突显了他抢占市场先机,获取潜在价值的卓越能力。  任志强的融资与控制资本的能力也令人叹为观止。  1994年,任志强突破了股份制审批的防线,原华远房地产成功吸收外资入股,由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创业(香港上市公司)与另外几家外资公司共同组建坚实公司,入股原华远房地产,将公司改组为中外合资股份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中外合作股份制房地产公司,成功的完成了国际资本的搭接。  1996年,任志强成功了打了一个政策的擦边球,坚实公司以华润北京置地名称在香港上市,成功的完成了原华远房地产的“境外上市”,获得一笔不菲的可流转资金——当时融资达到10亿元人民币,为华远成为北京最大的房地产企业打下了基础。  1997年,任志强利用华远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华远是境内公司用境外上市公司发债的第一家,因为当时国内不许发行可换股债,利用境外上市的优势,成功的发行了“可换股债券”。  1998年又再次成功的扩股。华润北京置地先后三次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约4.1亿美元,并成为香港的红筹指数股,同时增资扩股的成功使公司有效的避免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1年,任志强从老华远离家出走后,于12月30日携北京市华远新时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亮相于地产界,注册资本3亿元。  2002年10月,任志强带领“新华远”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募集高达2亿元的资金,使公司完成增资扩股,股本扩张了60%,超过5亿元。公司资产增加了4倍,超过12亿元。  忍着气独断专行,但任志强随机应变能力也同样出众。在华远境外上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际,一封匿名信让“华远”上市面临夭折的危险,这时留给任志强的只有半天时间,在此千钧一发之际,面对巨大的压力,他没有一丝慌乱,头脑冷静,动作迅速,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让华远如期上市。  任志强言语狂妄,但逻辑思维缜密。你可以说任志强在瞎说,在为自己的利益集团辩护,甚至骂他是狗屁理论,但你无法说他狗屁不通,因为在被众人用口水数度洗涤后,再拿出来“考究考究”,依然语法正确,逻辑正确!  你不得不承认,这个成天满嘴胡言乱语,伤害老百姓感情的“奸商”是一个出色的商人,他具备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所应具备的所有素质。  一句话,他这个人加上运气,成功就是必然的了。  3、政客任志强  北京市政协委员,政策研讨会的坐上宾,地产界经济学家,实力出众,能和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家易宪容“理论”未来房价是涨是跌,能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议”。这就是政客任志强。  在政府官员的眼中,任志强是一个让人“头痛”的地产商,但是在讨论有关政策和法规的时候,任志强却常常成为“座上客”。  任志强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是每年向政协提交有关房地产内容提案最多的政协委员。也正是任志强不遗余力地向政协高喊和疾呼,才陆续出台了许多有关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和法规。  前建设部部长俞正声在给任志强撰写的《任人评说》的《序》中写道:“……在1998年中国房地产协会的年会上,一个人的发言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激烈抨击了国家刚刚公布的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我作为这项政策的建议人之一,当然不同意他的意见;但他坦诚的直言、充满哲理的才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后,我对有关同志讲,你们不要对他——任志强的发言反感,要认真研究其中合理的地方……”  在同行的眼中,任志强是“一边想着自己一边想着国家”,无论在全国任何地方的研讨会,还是座谈会,任志强总能讲出令人叹服的观点。  商人与金钱不可分割,因为商人是资本的最佳运用者。政客同样与金钱密不可分,因为政客统筹经济运行的方向,而经济是与金钱脱不了干系的。那么理论上商人就同政客扯上关系了,加上中国这片独特土壤,商亦政,政亦商的情况就太普遍了。  政商一肩挑虽然有点“辛苦”,但人家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奉献精神,我们平民百姓就不好阻拦了。  正是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一名被业界誉为“代言人”的优秀企业家入主政界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何况作为北京地产界的首席代表,任志强肚子里的墨水不少,对经济、对政策的评论头头是道。真可谓,我不当政协委员,谁当?  关于他到底是不是一名政客的问题,存在比较大的分歧。有人认为,他就是一个在政坛摸爬滚打数年的政客,如果按阶级来划分,属于官僚资产阶级政客。也有人认为,他仅仅是一名商人,除了在商言商,别的他不会做,也做不了。  事实上,以任志强那种不服管的个性,他是当不了一名职业“政客”的。相对而言,他更适合当一个经济顾问,事实上,他的言行也说明了这一点。他总是在指点国家的政策,并以大师的姿态在为国家“指点迷津”“出谋划策”。虽然结局往往是他只能很愤怒,同时也很无奈,但他仍然一如既往。  对任志强而言,军人在前,商人在中,政客在后。  军人的过去给了他钢铁一般的坚强与勇往直前的精神,让他在商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军队的磨砺同样给了一个直言无忌的火暴性子,让他四处结仇!经济学上的天才让他有机会涉入政坛,但在商言商的个性也限制了他在政治上的前途!  时代造就了他——一个如此复杂的个体。亦正亦邪,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  以笔者的眼光来看,他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出色的商人,个性太强的政客。  §§§第四节 任人评说“学者人生”  放弃成为将军的可能,宁愿卖兔皮和炸油饼的小商贩的任志强,被人当作傻子,他却默然。  带领一个资产为负二十万的小企业成为房地产业的龙头企,任志强的商业天才被人啧啧称奇,他却说:光环太灼热!  当任志强在事业的顶峰辞去总经理的职务,将大权拱手让出时,人们给予了他英雄般的同情,他却说,我只是辞去了我众多职务中的一个。第4章 国人皆知任志强(4)  次年,在人们疑惑的目光中,任志强将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打包卖掉,卷铺盖走人,在人们的扼腕叹惜中,他却说,我只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短短几年,新华远又挤入了房地产业的前列,任志强又成了大腕,但这次没有鲜花与掌声了,口水汹涌而来。这次他没有沉默,他抗起大炮猛烈还击,四面树敌,却越战越酣!  这就是任志强,你怀疑他,他不理你!你表扬他,他不需要!你同情他,他说他正high了!你骂他,他当你不存在,除非他认为你骂的有水平,才跳将出来:我们好好理论理论!  你要是还觉得任志强务虚了,那任志强给你来点务实的。任志强2000年就在新浪开博了,第一篇博文就是《纲要》,文章写的相当专业,洋洋洒洒近万字,通篇语句通顺,逻辑严谨。就算搬出个经济学博士,水平也不定比他高。  1、法学硕士的理性  任志强在他的博客《解读》中说,“伟人与庸人的不同在于,伟人做事是分合理与不合理。当合理而不合法时,伟人们会用各种手段的方式去修改法律,并使法律修改的更加合理,让合理不合法的事变成合理合法的事……庸人们则是看合法不合法而不管合理与不合理。”  民间行业报告横空出世、组建住宅产业商会、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新的对话规则……其实,任志强的这种种举动,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来自于他对市场和政策乃至社会转型的长期的深入思考。  任志强酷爱读书,自学能力很强。每天阅读不少于6万字的资料,已经成他的一种强制性的习惯,多的时候一天有10万字的量。在任志强的办公室里有一面书橱,里面装着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书。他自称从十几年前就给自己定下规矩,每天最少要读6万字的书,一直坚持到今天。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任志强有幸借助高级干部的读书特权,打开了内部书店的大门。那一刻,他就像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开始了系统的读书过程。从此以后,任志强每次都会成箱、成批地疯狂购买书籍,这种举动让每一个内部书店的工作人员都感到吃惊。同时,任志强还坚持完成了自己拟定了航行书海的计划:  一是通读了有关中国历史的成套书籍,如《资治通鉴》、《清史稿》、《二十四史》等;  二是出于当兵的原因,他通读了大量“二战”的战例记录,从苏联的莫斯科保卫战到欧洲的第二战场,从沙漠大战到中途岛战役,当然也少不了斯大林、朱可夫、巴顿、艾森豪威尔、丘吉尔、戴高乐等著名的战争指挥家的传记与回忆录;  三是通读或重读了几乎全部的19世纪名著,像巴尔扎克、大仲马、小仲马、雨果、马克?吐温、德莱塞等作家的著作,而且也都是成套的阅读。  在阅读中,任志强就像进入了痴迷的状态,一种急于弥补无端浪费的十多年时光的感觉,仿佛刚刚开始重新认识世界、认识人生。  这是任志强的原话,“任大炮”虽然四处放炮,但却不玩虚的,他有山东大汉的实称,所以这些话是可信的。  任志强宽大的办公桌,被这些四处收集来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堆得满满的,随手拿起厚厚的一份资料,任志强称,这是自己已经看过的。  有一次面对一名记者的采访,任志强随便抽出一本《1998年统计年鉴》,翻开一页指到国家统计局关于国内收入阶层划分的依据,他告诉记者,这就是“商品房是给富人盖的”这一说法的来源。  任志强的手上有16个国家的房地产数据资料,还有小到国内某县级市的房地产资料,潘石屹想不起哪个数据的时候就会给任志强打电话,很快任志强就会查出这个数据以及来源出处。有人听过任志强的演讲,据说连续讲三个小时任志强都不用讲稿,并且所有数据、条文不会出一点错。  财务总监袁绍华对任志强的记忆力非常佩服:“经常是几年前的一个数据,他都能立即告诉你是哪一年哪一份文件里的,连文号是多少他都记得。”  《安家》杂志主编刘文斌曾说,任志强的文章里大量引用的数据和政策条文都有现实出处,非常具有说服力,这是某些专家都没有的。  因为大量的阅读,10年间积累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使得任志强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会玩资产运作的商人,更多是像一个研究经济的学者。任志强熟知所有有关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和法规,并对各个时期的宏观经济形势有着自己的判断,每次的演讲,谈到地产及相关经济数字,任志强几乎都是脱口而出。  谈到研究习惯,任志强这样说:“研究习惯是一个学习的习惯。我以前研究的主要是企业改制,是国有企业的问题。应该说,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中国房地产还不是要研究的问题,没有完全市场化,我们连销售部也没有,所以说基本上谈不上研究市场。我上法律课是业余上的,拿到的是法学学士学位。在20世纪80年代学了很多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那时候只有夜校还没有成人教育。我就白天上班晚上去夜校,参加各种班,那时候还学过计算机语言,即使现在让我编程序也没问题。我们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培养出的学习精神。”  而任志强这种学习习惯十几年来从来没有间断过。即使是在飞机上,任志强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阅读中度过。  任志强读书的速度很快,一本20多万字的经济学著作快则4个小时,慢则半天一天就能看完。“我不是走马观花地看,我一边看一边做标注。”翻开一本任志强刚刚看完的书,几乎每一页都有铅笔勾画的痕迹,“其实你读过的书越多,就会看得越快。”  任志强在自己的论坛上谈到,作为一位法学硕士,他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超前的思维、出色的指挥能力,同时能突破常规、富于独创,善于解决疑难问题,充分体现了企业家的优秀素质。”  确实,任志强的文字具有很专业的水准,论与据皆鲜明生动,丝丝入扣,结构极其严谨。这一切得益于他对政策与法律的不懈钻研。  2、“豢养”专家工作室  任志强早在2002年就开始讨论和策划,由社会团体和企业出钱,请专业的研究人员独立地做出一份关于中国房地产的年度报告。  2003年,任志强牵头的房地产商们曾共同委托了一家由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为代表的研究机构,他们联合国家统计局,一起组织编写能面对投资人的、独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研究报告。但几个月后,由于各种统计数字和专业化的原因,这份报告被迫中止了。  此后,任志强又与北京大学的研究中心探讨了这项研究工作的相关事宜,也未能成形。  2004年,经过再一次的多方努力,任志强等组建了一个号称reico的工作室,初步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房地产研究报告。任志强称其为最完整、也是最专业的。  这个所谓的reico工作室由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中城联盟、华远地产、万通地产、北京城市开发集团和优博展览公司六家单位共同出资与专业化的研究队伍组合而成。  用任志强自己的话说,reico工作室主要研究力量为专业的研究机构和专业的研究人员,动员了众多研究团体、专家、学者、各大学和学院参与;召开了大量的专业座谈会和社会调查;查阅和参考了国内外的各种资料、数据和历史发展的过程;建立了大量的数学模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研究。  任志强认为,reico工作室通过专业的专项调查验证,将国家公布的和境外投资公布的数据与专题抽样调查的数据进行核对,并根据中国的国情与境外同发展阶段的情况进行数字调查后的模拟,加强数据和论据的可靠性及可信性,并且首次运用了大量国外常用的专业名词和专业数据,以力求让研究报告与国际接轨,用国内外都能看得懂的同类语言和数据描述真实的情况,做出一份让所有关心房地产发展的人不得不看的报告。  3、与专家比“专业”  2005年8月央行发布《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该报告认为,2004年房地产投资到位资金增幅下降,但房地产贷款增幅较高,因此便提出了取消期房销售制度的建议。  经济学家易宪容认为该《报告》是央行站在银行业的角度,利用其数据获得的优势,基本上客观、专业地对国内房地产市场做出了最全面、最坦率、最权威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提出了防范性政策建议。  而且易宪容还指出,数据获得的困难使不少机构的研究偏于一角,而一些既得利益集团更是在用一些研究报告来混淆视听,因此市场与民众无法真正了解国内房地产市场现状、变化及未来发展,也就无法根据有效的信息作出正确的购房决策。  易宪容话里的既得利益集团直指房地产市场最直接的获利者——地产商。  面对这一报告以及易宪容的论断,作为期房销售制度的最大收益方,地产商们是不可能坐以待毙的。作为房地产商发言人的任志强在快速并且认真的研究了该份报告后,并在4天后第一个发言。他以华远集团总裁名义发表一封“万言书”——《逻辑混乱的地产报告———央行报告中的疑问》,炮轰央行报告“只知信贷而不懂房地产”,“央行对中国房地产的认识水平太低、太差了。”  任志强在他的“万言书”中写道,“认真阅读了央行的报告之后,虽然不敢就信贷问题提出更多意见,但对房地产的问题,不管是从土地、住房供给与需求还是从历史和产品结构上,我都认为央行的报告是在完全不了解市场真实情况而是用局部的表面统计数字做文章,真是漏洞百出,有严重的逻辑错误而毫无价值。”  简单明了的说,任志强认为央行的报告中的数据是不准确的,不真实的,所以以此得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这与大经济学家易宪容的观点恰好相反。  谁对谁错,我们普通老百姓恐怕更没有发言权了。但任志强是极其较真的,也很明白空口无凭的道理。  他首先承认房地产商与政府、经济学家感觉是不同的:“作为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对于冲在第一线承担投资风险的操作者,我们总有着与研究机关、学者和握有政策决定权的上层管理机关不同的实地感觉。但很遗憾,我们无法在一个信息并不向社会与市场全面公开的现状中,用更有力的证据和数字证明我们的感觉;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做专门的研究,用更有说服力的道理去论证我们的感觉。同时我们又不甘心承认我们感觉的错误,力求用各种方式验证我们感觉的对与错。”  随后,任志强从“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判断”、“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分析”、“住宅供给的结构”、“投资性购房需求的增长较快”、“已出让而未能开发的存量地”以及“关于房地产金融情况”六大方面对央行发布《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进行了批评。  最后,任志强指出,“如果央行要真想认真的做一份好的报告,最好不简单地从网站的统计报表中找资料和数据。而是认真的系统的做个调查和分析数据的来源和形成的原因,以及代表的是全面而不是局部的反映,再动笔去做报告,仅靠央行的大牌子,并不能保证这是一件可以令人信服的报告。”  我们暂且不讨论任志强的良苦用心何在,也不议论这是不是房地产商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搞的一套把戏。因为,毕竟我们不专业。所以,我们最好是当看客。  但至少,我们可看出任志强由来已久的“较真”和“严谨”性格。就这样,在大大小小的房地产会议或论坛上,我们总能看到任志强的身影。  习惯了这种强势话语之后,每当有重大政策出台,人们似乎都开始习惯地等待着任志强会有什么样的观点,即使是同行,也在期盼着他的判断和意见。  另外,任志强还在离开老华远不久,便著书立传了,书名叫《任人评说》,据说卖得还挺火。书收录的都是社会矛盾的焦点,比如房价,比如经济适用房,比如对建筑面积的质疑,比如业主、开发商、物业之间的纠纷;对于政府的职权、定位和一些政策,任志强也提出了大胆的意见与建议;当然,书还占用很大篇幅收集了任志强近三四年的感悟和体会,以“辞职事件”为轴心,分析了此事的得失成败,并且理性和客观地总结了由此而生的人生感悟。  2008年9月,任志强又出版了新书《任我评说》。在这本书里,任志强继续以其随性而辛辣的笔调,对调控政策、楼市现状等房地产业和大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或探询、或质疑、或回顾、或前瞻的评述。该书分为上、下两编共58篇文章,上编回顾了1999~2008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对历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及相关法规进行审视和解读,并提出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下编收录了任志强近几年来对房地产“泡沫”、“拐点”、“炒房”等热点话题的评论文章,并对现行房地产政策、房价未来走势等老百姓最为关心的话题进行深度分析。  这就是一个学者的真实写照。  §§§第五节 铁汉柔情  十几年的军旅生活使任志强有了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性格,在所有的员工面前他也只是展示他严厉的一面,他还被赞誉为“铁汉子”。殊不知任志强坚强的背后也有软弱的一面,谈起小女儿时任志强的笑容俨然一副慈父模样,谈起夫人与公司女员工时任志强充满了感谢之情,对手下员工冷酷的表情下掩盖的是任志强的宽容的心,而员工为他庆祝生日的场面也会令他心生感触,尤其是在即将离开华润的时刻。  1、一颗童心  1999年年底,任志强主动请求辞去华远集团总经理的职位,同时,他许下了2000年的几个愿望:  第一,他要学习王石超脱地去爬山、滑雪和跳伞,还要去打桥牌和高尔夫。  第二,他要学习华润的董事长谷永江,学习他“总经理干,董事长看”的理念,减少自己的日常管理和实际操作。  第三,如果真的能轻松下来,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到各地的兄弟公司去转转,从他们那里找点“空气”、“阳光”和“新的意念”,补充一些“精神食粮”,他要学习各地的兄弟公司如何逍遥地生活、洒脱地挣钱。  他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拿出更多的时间陪陪他的小女儿,享受一下真正的天伦之乐。  虽然,任志强的愿望最终未能成行,接下来的一年里他仍在继续担任着华远的“代总经理”,继续操劳着华远的将来。但是,只要和他的女儿一起合影,任志强就会露出最开心的笑容。  任志强的小女儿是1995年出生的,是与他的第二任妻子所生。虽然由于他平时工作繁忙以及女儿住校的原因,父女两人并不能够经常见面,甚至有时候一个月才能见上一次面,但是任志强与女儿的关系依旧很好。逢年过节只要有时间,任志强就会陪女儿一起度过。  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任志强,大多数时候都“寒”着一张脸。想想也是,每个人说出来的话,总是要承担起一个行业发展的责任,在这种压力下,能够轻松起来的人,确实不会太多。第5章 国人皆知任志强(5)  但这个言词激烈的斗士,这个规范行业标准的“卫道者”,在女儿的眼中,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慈祥父亲。“只要是提到女儿,任总的笑容总是最开朗的。”这也是很多接近他的人的共同感受。  无论是女儿的生日还是节假日,任志强总是陪女儿度过,用任志强的话说,女儿是他的所有。“我没有时间照顾,有时一个月也见不到一次,但是我每到放长假的时候都会带我女儿出去玩,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都带她们出去玩,别的时间很少,大部分周末都有活。”任志强说:“我希望能拿出更多的时间来陪陪我的小女儿,享受一下真正的天伦之乐。”  在任志强简朴、大气而充满严谨气息的办公室里,有几个小元素冲击着这里的商业氛围。右边的窗台上,摆着一张照片,上面有一个小女孩咧着嘴在笑,神气的很。左边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略显稚嫩的字迹——“养性敦君子 修身齐圣贤”。在摆满文件的办公桌上,最显眼的地方也放着一张与女儿的合影。“这是我的女儿,她今年11岁,那书法是她写的……” 只有在说到女儿的时候,任志强才会展开紧锁的眉头,不自觉地笑起来,眼中闪过一丝难得一见的温柔。  也许是因为对小女儿的喜爱,任志强说,“我也有一颗童心”。每次公司组织带家属的活动,当任志强与孩子们在一起时,他的笑容得则像春天盛开的花朵一样。在他的办公室里也会摆上他与孩子们共度节日的照片。  任志强从来也数不清公司员工的孩子一共有多少在18岁以下,然而早在1988年,那时计划生育工作还是“一票否决权”影响着公司调动工资的时候,也是所有人的工资收入还不是很高的时候,任志强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为鼓励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和培养好公司职工的下一代,每年春节他都会从自己的工资中给每个独生子女一份奖励。  转眼已经20年的时间了,每年工会主席都会拿着职工孩子们的花名册直接到财务部从任志强的工资中领钱,认真地装在红包中,按时、按人头发放。孩子多时,任志强一个月的工资不够,只能预支下个月的花红或奖金了。直到现在,这个惯例也没有被打破。  任志强虽然不记得为此惯例一共支出了几十万的工资,但他却清晰记得每年的春节他收到的一些员工子女的祝贺。这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会用自己的双手认真地制作一些贺卡、纸叠的手工玩具等,写上他们认为最能代表自己心意和希望的话语,为任志强送上他们纯真的祝福。许多员工子女在参加工作之后,会用第一份工资为任志强买上一件小礼物。  每当翻阅这些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涂染、甚至有错别字的贺语时,每当看到那些孩子对长辈的称呼时,任志强都会忍不住眼眶的湿润。那不是伤心的泪花,而是一种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喜悦,是一种被孩子们的一片真诚之心而感动的情愫。  2007年国际劳动节前,华远公司与昌平区黑山寨小学举行了一次联欢活动。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华远公司为尚处于贫穷地区的小学和小学生们组织了一次捐助活动,为每一位在校学生赠送了一个装满全部学习文具的背包;二是以“华远成长小学”历史重建的方式让全体员工重温了从入学到升旗的过程,并重开了语文、手工、历史、体育和音乐五项课程。  于是,在黑山寨小学简陋的校舍和破损的桌椅中,华远全体员工再一次带上了红领巾,再一次从起立向老师问好、从遵守小学生的课堂纪律到排队集合等活动中寻找过去的经历,回味童年的时光,体验贫困地区学生们的生活状况。  虽然“华远成长小学”的培训只有短短一天的时间,但却带给任志强和华远公司员工很多美好的回忆,他们回忆了童年,他们学了一首歌、刻了一个章、学习了一段历史和听了一段孔子,他们在团队分组的体育竞赛中拿到了名次,他们还从老师的教诲中举一反三而重新认识世界与市场。  2007年“六一”儿童节,任志强婉言谢绝了所有的外出邀请,他带上自己的女儿,和公司职工所有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一次“成人的儿童节”。  组织公司职工共同庆祝“六一”的活动是华远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华远历年都组织过专门的儿童运动会、家庭运动会等各种活动,2007年则是看戏和采摘。  他们先是陪孩子们去看儿童剧《老鼠招亲记》,然后又陪孩子们一起去郊区“采摘”。  《老鼠招亲记》中有只强大的猫,但几乎所有的孩子们都更喜欢的是老鼠,剧中的童谣唱的是“小白菜,地里黄,张老爹,喜洋洋,有个女儿美叮当,想这个女婿比猫强。太阳最强嫁太阳,太阳不行嫁给云,云不行,嫁给风,风不行,嫁给墙,墙不行,想一想,还是嫁给老鼠郎”,最终老鼠们靠团结与智慧战胜了强大的猫。  采摘时不但有员工和子女,也有许多的爷爷奶奶们加入了这一行列。当他们同车旅行时,会将这一车不同姓氏、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当作一个家庭,所有的辈分全被打乱了,人们在按着自己的理解称呼着别人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没有人会在乎这些称呼是否合理,而是浸没于一片欢笑之中。  整个一天,任志强都沉浸在欢笑之中,所有的孩子和父母都融入了一个和睦的家庭的气氛当中。  任志强曾说过,退休以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办一所好的幼儿园,他说与孩子们在一起时,他会被孩子们的一片真诚之心所感动,那是比他曾经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更有意义、更值得珍藏的。他认为在孩子的影响下,他自己可以活得更长些,变得更年轻些。  2、感谢“半边天”  按照常理,“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任大炮”应该是一位大男子主义者。然而,在他的铁汉柔情面,有对公司妇女的感谢,也有对自己妻子的愧疚之情。  华远公司的女将很多,从总经理到部门经理一半都是女同胞。也就是说,在华远,你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不是用性别而是用能力来评价和用人的特征。  在任志强的眼里,如今的女性真可以称得上是撑起“半边天”。华远公司的许多女员工的司龄已经超过或接近20年了。她们刚进入公司时,还是年轻漂亮的姑娘,如今连孩子都上了大学。许多女员工则是刚刚一走出校门就投身于华远,把最宝贵的青春时光都倾注于华远的事业,并伴随着华远走过了多年的风风雨雨,共建和共享着华远的文化与快乐。  鉴于此,任志强说,没有公司女性的努力,华远不会有这样辉煌的业绩;鉴于此,任志强要感谢公司的全体女同胞们。  任志强说:“缺少了她们,公司就缺少了动力,就像茂密的树丛中缺少了花朵、肥沃的土地中缺少了水分,她们已经成为公司中流动不息的血脉,贯穿在公司的强壮体魄与四肢之中。”  2007年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也是任志强的生日,他用献花表示了对公司女员工的祝福与感谢,也在博客上专门写以文章以示感谢之情。  不过,对于一位特殊的女性,任志强的夫人,任志强是最感到愧疚的。没有任夫人的理解与支持,任志强便不能全身心地投入于公司的经营与公共事业之中。任夫人同样为华远的建设付出了许多,而且这些付出是常人无法理解和无法用金钱来补偿的。  令任志强至今记忆犹新的是,连续两次他都在夫人最需要他的时候,却不能守在她的身边,给她以做丈夫的最起码的关怀,尽一个男人应尽的责任。第6章 国人皆知任志强(6)  第一次发生在1993年秋天的一个下午,任夫人被检查为宫外孕要立即动手术。而当时的任志强正在区政府参加区长办公会,其中有个政府要求华远建设区某机关大楼的议题。会议中,任志强连续接了四次医院的电话,医院要求他作为病人家属去医院签字动手术,然而他的四次请假都没有被领导批准。  直到会议结束任志强赶到医院时,医生一见他就一通大骂,说再晚一点动手术,任夫人就可能会因大出血而有生命危险。幸亏是已退休的老丈人及时赶到医院代任志强签了字,才在输卵管已经破裂的情况下挽回了任夫人的生命。  当任志强走进病房时,四周射来的目光就像一把把利剑一样刺得他浑身疼痛。七个病床上的女人有的用故意讽刺的言语、有的用臭骂自己丈夫的方式毫不掩饰地表达着一种愤怒,大声地将一块块“板砖”向任志强扔来。  那一刻,任志强很清楚,这些责难都是因为他没有守在夫人身边,与她共同度过这生命中关键的时刻,因为他没有认真地履行和承担一个丈夫的责任。  与病友们不同的是,任夫人给了任志强最大的理解,她并没有抱怨和责备任志强,甚至都没有从脸上、语言和行动上做出任何不满的表示。然而任志强心里知道,夫人在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巨大压力,夫人在努力维护他的尊严和荣耀。  任志强没有说什么,因为他明白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他不在现场的原因,他也知道任何理由都无法换取这些病友们的原谅和同情,他更知道任何理由都无法抹去夫人身体和心理的压力与疼痛,他只能默默地发誓不要再出现下一次。  可惜的是,任志强再一次地犯下了被所有女同胞都认为是不可饶恕的“罪行”。  1995年10月底,同样是在区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任志强再次接到了医院打来的电话,夫人比预产期提前生育,要进行剖腹产,也要他去医院签字。  同样的原因,却又一次让任志强错过了这个赎罪的机会。  这一次,任志强没有经过批准就提前离开了会场,狂奔向医院的一路上,他都在祈祷,希望这次能及时赶到医院,并在手术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可是,当他赶到医院时,手术已经结束了,任志强在走廊上看到了从手术室推往病床路上的夫人和女儿。  所有人都知道,女人这种时候最希望共同创造这个胜利成果的人能在身边陪伴,能共同分享这一幸福的时刻,毕竟这是爱情的结晶,是双方结合而形成的新生命。然而,任志强却再一次成为被臭骂的对象。  不过,任夫人依旧是伟大的,她承受了这些被人们无法理解和原谅的现实,她还用宽广的胸怀容纳了任志强所犯下的错误,并一如既往地承担起做母亲的责任。  对公司女员工的感谢之情,对夫人的愧疚与感激之情,使任志强摆脱了儿时对自己生日的不满意,他开始认为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生日。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生日,而是全体女同胞的节日。不是她们沾我的光,而是我在沾她们的光,因此我的生日才被全公司的人都知道了,我也被所有的女士们邀请共同参与节日的活动,共同分享美味的蛋糕。”  3、“冷面”总裁  华远集团的员工们很少能见到任志强的笑容。即使是在电梯间里和他打招呼,他也常常若有所思地置之不理,或者冷冷地“嗯”上一声算作答复。  一位跟随任志强11年的员工说,从来没有从任总嘴里听到一句直接赞扬的话。  然而,任志强对此的解释是:“工作时间嬉皮笑脸怎么行?一个董事长得维持形象。夸奖一定要放在嘴上吗?我给他们发了奖金,这难道不是夸奖?”  一位跟随任志强近20年的华远老员工说,其实任总对于员工是非常宽容的,虽然做事风格果断利落雷厉风行,却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暴躁。他也会批评手下,但绝对就事论事,不会针对个人。“这么多年来没有见到他把谁说哭过。”  几年前一个女员工工作上出现失误,年底时人事部门决定不再和她续约。有人告诉她直接去找任志强,这个人吃软不吃硬,你掉几滴眼泪他一准心软。这个女员工一试之下果然如此。  sars期间,任志强安排公司为每名员工发口罩、消毒水、中药、利巴韦林、核酪、打增强免疫力的“胸腺肽”,人均费用高达1300元,超出大多数公司的标准。利巴韦林是香港用作sars治疗的药品,当时供应非常紧张,任志强通过多方联系,不声不响地将药订了下来。  与任志强共事18年的华远公司财务总监袁绍华说,2001年企业分家的时候,许多员工宁愿拿比以前少30%的薪水,也要跟着任志强去新公司。  4、生日的感动  2001年3月8日,妇女节。  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三个男人的博弈正如火如荼。此时的任志强已经嗅到了离别的味道,但他坦然地准备着和华润的分手。  分手后仍是朋友,毕竟曾经“相恋”过!  今天是任志强50岁的生日,他已然度过了人生一多半的路途,跨过了人生最黄金的时代,将漫步在夕阳之中。  华远是一个极具人情味的公司。虽然任志强认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应该建立依靠制度管理,远离人情关系,但他更认为中国的公司应该有中国的传统特色。这一点认识,让他在离开华润时,带走了几乎原华远集团的所有人才。而这,也应该是新华远能够迅速壮大的真正原因。  3月7日,生日的前一晚,任志强照例回到办公室去工作学习,然后会照例把办公室当卧室。时间是晚上8点多,比任志强往常回办公室的时间要早一点。  一个手捧鲜花的女士迎面而来,在撞上任志强的一刹那,她的脸上呈现出一丝惊慌,而过后又是平静的笑脸。显然,漂亮的女士只想默默的为任志强献上一份祝福,但任志强的突然到来打乱了她原有的计划。但她并不在乎让任志强知道她是谁,她将鲜花递给呆站着的任志强,微笑着说了声“生日快乐”。  任志强略微愣了一下,但他还是平静地说了声“谢谢”。之后,这个女士便离去。  刚才还不以为然的任志强望着她渐渐远去的背景,突然心中涌起了阵阵感动。  每年任志强生日,都无一例外的会收到无数的祝福和礼物。这其中,有年迈的长辈,有同事和战友,有朋友和客户,也有家庭和子女,还有领导的关心。  面对以往生日时的一切祝福和邀请,任志强总是显得很平静。因为他觉得,“也许是由于我的生日恰恰与全世界的妇女节日重逢于同一天,而被多数人容易记住;也许是我这个人暂时还是个‘人物’,这种友情、亲情、客情与例行公事都集合于同一时刻了。”  然而这次的生日却让任志强心中波澜突起,久久不能平静。此时的任志强已经辞去了华远公司总经理的职位,即将离开华远的消息也频频而传,新来的员工任志强也已经不能面熟了。  从2001年3月8日一上班开始,各种各样的生日祝福连续不断地涌入了任志强办公室。办公室的窗台和地上摆满了鲜花,更有蛋糕、贺卡和小礼品。有的代表个人,有的代表集体,有的是公司的员工,有的曾经是公司的员工,也有的虽然是公司的员工但却从未相见。  这是任志强一生之中收到公司员工祝福最多的一刻。在任志强的眼里,这里的每一束花,每一句祝福都有着深深的情、浓浓的血,也孕育着无限的希望和重托:  一种是真心的生日祝福,五十大寿总是人生一大要事、喜事,应该和值得祝贺;  一种是担心的生日祝福,希望他在工作的重重压力之下有一份喜悦和轻松;  一种是以他为企业化身的生日祝福,借他生日之机的祝福表达对企业前途的关注;  ……  对快乐有无数种的理解,对祝福任志强还能列举出无数的感觉。有人说他还只是二十五岁的生日,也有人说他是金太阳,更多的人在他的生日时祝愿华远的发展和腾飞。  在那一天,任志强用1975年在柳州时他曾送给友人的一首小诗回敬那些送给他祝福的人,以表谢意:  茂树苍葱非一日,  自有深根而年青;  夕烟倾射桔光泛,  莫敌云开雨后虹。第7章 峥嵘岁月 平凡少年(1)  1951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国内外局势动荡不安。人民解放军仍旧在朝鲜战场和美国军队拼命;西藏的局势刚刚被中央政府稳定;全国都忙着分土地,打倒反革命,计划经济悄然拉开了序幕。  从给地主当长工走过来的国民们,看到了以后可以吃饱饭的希望,他们浑身充满了力量,有一种使不完的干劲。所有的人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可是谁也不知道,张开的双手迎来的又是一阵狂风暴雨。  任志强也以为自己生在好时代,一辈子的幸福在等着他:  那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不过因为北京大院生活的特殊性,任志强享受着没挨过饿的“小贵族生活”。只是这个“小贵族”不太老实,他曾因为打碎学校的玻璃被通知叫家长,也曾因为作文太差引来老师的家访;“小贵族”虽然能吃饱饭,但他的成长路也并非一帆风顺的,“文革”的到来打破了任志强一家的和谐,父母被送去干校“学习”后,任志强只能和兄弟姐妹们相依为命;任志强也像其他部队大院的孩子一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正是这种要强的心态,使得任志强在“上山下乡”运动中选择去了条件特别艰苦的延安。  §§§第一节 快乐的大院生活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5
正序
倒序
地产狂人任志强
地产狂人任志强-2
地产狂人任志强-3
地产狂人任志强-4
地产狂人任志强-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地产狂人任志强
地产狂人任志强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