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全文-8

1990年入沈阳市振兴街第二小学实验班。1995考入东北育才学校优才教育实验班日语特长班。2001年10月赴日本留学。在日本关西语言学院学习半年,2002年考入东京大学经济学部经营学科。现就职于日本三菱商事。与其他篇章不同的是,本章的主人公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曾经为各自的未来奔忙,但在生命的某一个结点上,两条原本平行的人生轨迹相交了。从青涩到成熟,从茫然到坚定,像很多童话故事描写的那样: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幸福常常因为来之不易,才让人倍觉珍惜。从“青苹果”成长为“红苹果”,当我们共同品砸香甜的时候,也许曾经的青涩更值得回味。  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1982年,伴随着一声响亮地啼哭,高敏和李燕夫妻俩终于迎来了儿子高尚,父亲说:孩子好像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为了要一个聪慧、健康的孩子,父亲高敏提前几个月就戒掉了烟酒,“也可能是优生的关系,这个孩子确实挺聪明的”。高尚识字比较早,母亲李燕回忆说:“上幼儿园的时候,在报纸上看到的字,只要是认识的我就让他在上面用铅笔划个道,证明记住了,没学过的能连贯下来就让他往下连。”高尚特别认真,报纸上的铅笔道道越划越多,“家里来客人,他拿张报纸拖在地上,只露个小脑袋尖儿,就开始给客人读,人家都叫他神童”。看到亲戚家的姐姐背起了书包,还没到上学年龄的高尚有想法了,“人家买书包,他也要买,也想上学,就跟着人家一起学”。到了上小学的年龄,高尚已经自学了一部分小学的课程,“上学以后,他认为老师讲的他都会了,就特别淘气”,对上学还没有多少概念的高尚经常因为调皮或是上课时说话被老师罚站。母亲了解到这一情况,教导儿子说:“儿子,就算你会了也得好好学,不能影响别人,何况还有更深的知识呢。你看妈妈当初要是学习再努力一点,不是能有更好的发展么。”高尚把母亲的话记在了心里,第二天放学回家,还没来得及放下书包,他就兴奋地跑到母亲跟前:“妈,我观察过了,我们班还空着两个座,你去吧。”儿子的话让李燕哭笑不得,“他真拿你说的话当回事儿呀!”“小时候发现他记忆力特别好”,母亲回忆说。一次教师节,省市领导到高尚所在的幼儿园视察,老师为孩子们排练了一个诗朗诵的节目,谁知演出的头一天,领诵的小男孩突然病了,正在老师一筹莫展的时候,高尚自告奋勇:“老师,我来试试吧!”时间紧迫,老师也只能同意试一试了。让老师没有想到的是,高尚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把整篇稿子背了下来,第二天的演出非常成功。老师们既高兴又惊讶:这个孩子用一下午的时间把之前排练了很久的朗诵稿背熟并且表演得很到位。回到家里,高尚兴奋地对母亲说:“妈,老师说我脑子像录音带,老师说的我都能录下来,他们坐在第一排给我提醒我都没用。”采访中,我们看到了很多高尚儿时的照片,照片上的男孩儿帅气中透着一点点调皮,高高的额头让人想起父亲的那句话:“这孩子确实挺聪明。”能得到上天赐予的这样一份礼物,高敏和李燕夫妻俩着实令人羡慕。  家庭教育无时无刻不在进行1983年,一个女婴降生在盛京古城的另外一个角落,父亲朱理、母亲孙经玲为女儿取名朱蓓蓓。父亲朱理是东北大学的老师,母亲是一名英文翻译,夫妻俩平时工作很忙,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孩子,又担心把孩子留给老人被宠坏了。在蓓蓓几个月大的时候,他们就把女儿送到幼儿园,早早过上了集体生活。第四部分 从“青苹果”到“红苹果”(2)父亲每天骑车去幼儿园接送蓓蓓,虽然工作很忙,但只要一有空,夫妻俩就拿出识字卡片来教女儿认字。孙经玲说:“我觉得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在哪呢,‘学习’,其实有的时候你一提这两个字孩子就烦,我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应该让她在玩中学。什么叫学习?首先应该引起她的兴趣,她才爱学。”母亲抓住女儿喜欢听故事的心理,把识字融入故事当中,比如讲到“小兔子进了大门”,她就会让女儿在一大堆识字卡片中找出“门”字,“找不对就继续找,什么时候找对了才能继续讲故事”。这样,到蓓蓓两岁的时候,一桌子的识字卡片她已经都认全了。朱理和孙经玲是一对细心的父母,在他们为女儿做的《成长记录册》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段记录:“两岁半,蓓蓓已经认识一百三十四个汉字,能背诵《静夜思》及‘小白兔’等八首歌谣。”这样的学习也培养了孩子的记忆力,孙经玲说:“我觉得所谓聪明和不聪明,记忆力很重要,为什么有孩子你说一遍她就记住了,有的孩子说十遍也记不住,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笨’,实际上是记忆力不好。从小逐渐培养,慢慢刺激,记多了,记忆力也就好了。”在朱理和孙经玲的教育理念中,“家庭教育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比如周末骑自行车带她去姥姥家,路过一个建筑工地,就让她形容一下这种热烈的劳动场面。她刚开始只能说单个的词,然后再连成句子,再把句子连成文章,逐渐引起了她的兴趣,刚开始是我们让她说,后来不知不觉她自己就喜欢说。”下雨了,父亲带女儿去公园,坐在长椅上观察小鸟的情态,回家之后,蓓蓓就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了一篇生动的作文。上学路上,母亲利用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用英文跟女儿聊天,每天如此,蓓蓓的外语语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父亲朱理说:“我特别注意细节,因为细节决定孩子的各个方面。”在蓓蓓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朱理骑自行车带女儿出门。“她跟我聊天的时候突然说出他们孩子之间经常说的一句话,虽然不能算脏话,但是大人听了很不舒服”,一气之下,朱理把宝贝女儿赶下了车,“你自己在这呆着,好好反省,我办事去了”。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蓓蓓站在原地不停地抹着眼泪。几分钟后,躲在远处悄悄看着女儿的朱理回来了,看着眼前哭得跟“花猫”似的女儿,他也有些心疼,但这次教训把蓓蓓的一些坏习惯“扼杀在了萌芽中”。  小学时代的分镜头演绎1989年,高尚上小学了。到了1992年,也就是高尚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正赶上家里搬家,为了上学方便,父母决定为儿子转学。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转学手续,高尚终于从新北小学转到了珠江五校。看到父母为了自己转学在人力、物力上的付出,原本淘气顽皮、不谙世事的高尚好像突然长大了,入校第一个月就做了班长,虽然以前成绩也很好,但转学之后他的学习更踏实了。虽然老师们都很喜欢这个新来的学生,但让高尚在新学校“一炮走红”,还是因为一次数学比赛。珠江五校每年都要从六年级学生当中选拔一些学生参加全国华罗庚数学竞赛,母亲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虽然当时高尚读四年级,但她仍希望儿子能获得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并且相信儿子的实力。于是她找到老师要求给高尚报名,老师的回答是:“六年级才勉强选出来两个人参加比赛,你儿子四年级能行么。”既然学校不能报,李燕直接找到了皇姑区教委,对方说:“数学竞赛的题是六年级学的,你儿子四年级还没学呢。”在李燕的一再坚持下,对方终于同意给高尚报名了。没想到的是,珠江五校的参赛选手中,只有高尚取得了名次,而且是第三名。获奖证书从北京一直邮到了珠江五校,高尚在学校名噪一时。读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难道高尚是数学天才?他的数学为什么会这么好?可以肯定的是,他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但要想取得一定的成绩,却必须要付出辛劳,单凭天赋是远远不够的。第四部分 从“青苹果”到“红苹果”(3)在转入新学校之前,一个偶然的机会,高尚一家了解到了东北育才学校。高敏回忆说:“当时一个朋友的孩子考上了育才学校,他们请客吃饭,我们全家都去了。感觉那个学校不错,我儿子也想试一试。”报考育才学校要学“奥数”,但学生的数学基础必须达到小学六年级才可以学,为此,夫妻俩为儿子找了一位退休的杨老师补习数学。高尚的接受能力很强,原本预计一年半时间才能学完的课程只花了半年就结束了,这是杨老师之前没有预料到的。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让高尚叫来了母亲,她对李燕说:“你儿子真行,课都讲完了。我怕他不理解,就拿每年的考试卷子给他做,经常答满分,说明都掌握了,高尚可以去学‘奥数’了。”接下来,高尚就顺理成章地进了‘奥数’辅导班,一直学到小学毕业。下面,让我们把镜头重新切换回1990年,那一年,朱蓓蓓也背起书包上学了。当时,正赶上振兴街第二小学筹建实验班,通过考试在全市范围招生,学制五年,主要为东北育才学校少儿班输送优秀人才,朱蓓蓓就是实验班的一员。“实验班原来预计四年毕业,但是后来四年数学学完了,语文还没学完,最后就五年毕业了。”母亲回忆说。原本六年的课程要用五年时间学完,还要备考重点中学,孩子们的学业压力无疑是很大的。因此,蓓蓓学了三年多的钢琴到上小学的时候被迫中断。虽然学习钢琴的时间不是很长,却把孩子的一双手锻炼得灵活、有力,“后来她打字特别快,刚开始学校举行手动打字机比赛,那种手动打字机特别不好打,一般孩子的手没劲弄不好,但蓓蓓弹过钢琴,十个手指头都能使上劲。老师考核的时候,26个字母她用了不到4秒钟就打完了。”同在一个城市却并不相识的两个孩子,一个――朱蓓蓓,在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度过了短暂而充实的小学时代;另一个――高尚,拟定了升学计划,并为此而努力着。那时他们还不知道,在不久一天,他们将在育才学校相遇,并最终结为终生伴侣。  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进了“奥数”辅导班,高尚的成绩迅速提升,很快就被老师作为重点培养的学生之一。不知不觉到了升学的年龄,每年的这个时候,很多重点中学都要提前进行招生考试,以选拔优秀的学生。高尚同时报考了几所学校。省实验中学首先发榜,在沈阳市的众多考生中高尚排名第七,这样的成绩无疑是令人羡慕的。在被实验中学录取的同时,高尚也正在等待东北育才中学的复试结果,而两者之间只能选其一。“复试结果还没下来,如果没有被‘育才’录取,实验中学也放弃了,不就把孩子耽误了么”,夫妻俩一时没有了主意,最后只得征求儿子的意见。高尚选择了放弃实验中学,原因是即便是考上了也还要交一笔费用,“当时我们家生活并不富裕,我爱人在企业,孩子看他妈挺辛苦的,不想让家里拿这笔钱”。“孩子的想法是上育才,我们担心他考不上,但他说‘我绝对能考上,那个你们就帮我放弃了吧’”,夫妻俩尊重儿子的意见,为他办理了手续。校长、老师,包括很多考生的家长都为他们感到惋惜,“考第七,这孩子成绩多好,放弃太可惜了。”终于等到了育才学校发榜的那一天,父亲高敏去学校取考试成绩,“当时孩子他妈不敢去,怕受不了那个打击”。学校门口人山人海,都是来看成绩的学生和家长,人们既紧张又兴奋。高敏慢慢地打开写着儿子考试成绩的小纸条,上面几个黑色的铅字让他感觉到瞬间的窒息——已被录取——儿子真的考上了!回到家里,看着在等待中煎熬了多日的儿子,高敏装出一脸抑郁,“儿子,育才没考上,咱们上别的学校也行”,高尚自然非常失望,过了一会儿,父亲把写着考试成绩的小纸条送到儿子眼前,高尚猛醒过来,搂着父亲的脖子高兴得不得了。第四部分 从“青苹果”到“红苹果”(4)高尚考上了理想中的学校,与此同时,在振兴二校实验班就读的朱蓓蓓也做着同样的努力。用五年时间结束了六年的小学课程,朱蓓蓓顺利通过了育才学校的笔试,最终进入复试。外语面试的当天,母亲给女儿精心打扮了一番,几条粗细均匀的“竹节辫”,用红黄蓝绿各色的头绳扎起来,可爱又漂亮。主持面试的外籍教师见到蓓蓓后说:“你的头发太漂亮啦!”整个面试的过程非常顺利,朱蓓蓓的表现让考官很满意,最后她得到了A+的好成绩。母亲拿出女儿当时考试的“原始档案”――初试、复试,录取通知书,给我们看,虽然事隔多年,它们仍然保存完好,  “他是一个对自己做的事情很执着的人”这是在采访过程中,朱蓓蓓对高尚的一句评价,而在高尚父亲高敏那里也得到了验证。升入东北育才学校之后,高尚主动报名进了日语特长班,虽然比其他班多学了一门外语,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要想比别人收获更多,首先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育才”的学习氛围十分浓厚,致身其中的高尚对父亲说:“我们班没有什么天才,但大家都非常勤奋。”在高敏看来,儿子学习时的那种全心投入的态度让他很有感触,“我觉得他能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去除一切杂念,这一点在我观察儿子的时候特别有感受。”时至今日,高敏还时常想起炎炎夏日里儿子在写字台前挥汗如雨的样子,“夏天时候他一般下午一点到三点学习,精力特别集中,就穿个小裤衩,后背汗淋淋的。他妈在后边悄悄给他扇扇子,他回头看一看就继续学习了,他学习的时候别人不能打扰。”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相同的时间在每个人手中的价值往往不同。在高尚家,父亲高敏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无论是之前骑摩托车,还是后来开“北京吉普”带着他,路上的三十多分钟时间他总能利用上。有时候我们爷俩聊天,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听日语或者英语磁带。”不只是学习,玩起来的时候高尚也挺“疯”。父亲是高尚的第一任游泳老师,一家人经常在周末去游泳馆游泳,“在这个时候,我们就感觉孩子做事特别认真。下水以后两个小时他基本就不上岸了,有的时候我游不动了,就让他跟我一起上来休息,他说差20分钟还得继续游,就在里边一趟一趟地游”。在学习感到疲劳的时候,高尚总会用体育锻炼来缓解精神上的紧张。在周末或者假期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打打篮球,直打到大汗淋漓才肯回家,简单冲个热水澡,再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行动比说教更重要”1996年,朱蓓蓓跟很多同班同学一起考上了东北育才学校,并且被分到了不同的班型,“有考上少儿班的,数学特长班的,计算机特长班的,英语特长班的,就把我们女儿分到了日语特长班。”考虑到日语班的学业压力比较大,别的课程照常学,日语还要达到大学本科毕业的水平,母亲孙经玲担心女儿吃不消。但这种事情由不得自己,朱蓓蓓就这样进了日语特长班,跟高尚成了同班同学。朱理和孙经玲夫妻俩都是学文科出身,这对女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实我们俩各有分工,英语都是她辅导,语文方面都是我辅导。”朱理说。现在,父亲朱理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他认为,在语文的学习方面,行动要比单纯的说教效果更好。“我不赞同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模仿范文,我觉得通过观察看到的东西更好”。因此,要描写春天,朱理会把女儿带到公园里,亲手拨开草坪,观察初春时节油亮、脆嫩的小草;学到“涟漪”这个词,父亲就把石块扔到水里让女儿观察泛起的层层波纹。初三那年的暑假,学校要求学生做暑期社会调查。“学校让搞社会调查,我们俩人骑上自行车,真出去搞社会调查”。朱理带着女儿骑着自行车来到沈阳南运河的源头东塔闸门,从那里顺流而下,对南运河水污染与治理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第四部分 从“青苹果”到“红苹果”(5)调查报告的题目叫做“水的死亡与再生——对南运河水污染与治理的访查”,曾经发表在东北育才学校校刊《优才摇篮》(1998年3月,第11期)上,并且被收入《东北育才学校建校五十周年纪念文选》一书中。文章真实地反映了南运河受到污染的现状:我们骑着车顺流而下,开始了对南运河污染的调查。沿途中看到无数个粗的细的排水管,翻滚着红色、白色、黑色、黄色的脏水,无情地流进那本来就不干净的河水中,河水中混入多种颜色的脏水,变得叫不出颜色。河水两岸,大大小小的垃圾堆、散落的破筐、塑料袋和一些看不出模样,叫不出名字的破东西,这一切都在污染着河水,破坏着环境。越往下走,水越脏,味越臭。走了大约14公里,在一个叫龙王庙的地方,南运河重新流回到浑河,在两河交汇处,呈现出一个很明显的色差,此时的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成语“泾渭分明”。我很伤感——为下游的另一座城市,为河里的鱼虾,为美丽的大海。亲眼目睹了南运河的污染状况后,父女俩来到了南运河污水截流工程的施工现场,这让朱蓓蓓看到了污染得以治理的希望所在,在文章的结尾,她写道:这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运河水会变得洁净起来。用科学技术可以解决污水问题,可是,河中那些还在不断增加的垃圾又怎么处理呢?这可不是技术能解决的问题,唯一的办法是积极宣传教育全民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再往河里扔垃圾,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河水的洁净。  “青苹果”之恋1998年,高尚和朱蓓蓓顺利通过“分流考试”,直升育才学校高中部。多年同窗,他们彼此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朦朦胧胧中一种青涩而单纯的情愫开始潜滋暗长。  镜头之一:高 尚父母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朱蓓蓓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日语口语大赛并取得了名次,获得免费去日本旅游的机会。当时高尚因为得了重感冒请假在家休息,母亲李燕回忆说:“蓓蓓打电话到学校找高尚,但是没找到,有个女同学告诉她高尚病了,这个女同学就打电话到我们家,我问儿子谁打的电话,他理直气壮地告诉了我。”但是,等到朱蓓蓓打来电话的时候,只要母亲问起,高尚就会压低声音,简单地回答说是同学。敏感的李燕察觉儿子的表现有些异样,在她一再追问之下,儿子才说:“是朱蓓蓓,到日本旅游去了,我有病了,打电话来问一下。”那么多同班同学,为什么这个小姑娘大老远地从日本打来电话问候呢?谁知并没有过多的追问,高尚就“交代”了自己的小秘密,把一打情书交给了母亲。“我儿子为人诚实,有什么事在父母面前都是如实汇报,从不夸大”。在父母的印象中,儿子高尚在他们面前从没撒过谎。“我们对孩子就是把他放到朋友角度,跟孩子没有隔膜,他什么都敢跟你说,如果我们总是很严厉,孩子怕你了,就不敢说了。”父亲高敏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得知儿子开始恋爱了,母亲的表现平静而理智,“儿子,你也不小了,但这个时候谈恋爱也只能正常地发展,别让它影响你什么。另外很多人在这个时候虽然爱得轰轰烈烈,但是有结果的很少。你们都是同学,互相比较了解,妈妈也不太了解那个女孩,不能说不行,但妈妈希望你不要沉迷在这里边,影响了学习,要把握好自己。”跟儿子谈过之后,李燕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我没感觉突然,因为我们也是从这个年龄走过来的。首先我们认为他们班里没有坏孩子,如果说女孩能博得男孩的喜欢,或者男孩能博得女孩的喜欢,他们刚刚相爱或者刚有朦胧的爱,我们也别打扰,让他们自我约束一点就行,什么时候能订下终身他们自己掌握。”父亲的态度更为宽容,对儿子一如既往的信任让他相信高尚有能力把握住事情的发展,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第四部分 从“青苹果”到“红苹果”(6)  镜头之二:朱蓓蓓父母得知此事之后,朱蓓蓓的父母又有怎样的反应呢?“可能他们两个人高二时候就比较好了,但是当时我不知道” ,母亲孙经玲说,“记得有一次我去开家长会,一个学生家长就跟我说‘现在这些孩子都早恋’,那时候我还说‘咱们孩子挺单纯,没有那种想法’,人家实际上是告诉我呢,但是我说不知道人家也就再没说什么。”后来母亲知道这件事情,还是蓓蓓自己主动“交代”的。高中三年级的时候,日语班的学生都在为出国留学做着准备,“他们七月份高中毕业,十月份去日本准备参加高考,在家呆着的这段时间她就跟我说了这个事”。“妈,我有一件事想告诉你。”“什么事呀?”见女儿笑而不答,母亲似乎猜到了什么,“是不是看上哪个男孩了吧!”“你怎么这么会猜呢?”为什么选择在出国之前告诉父母呢?孙经玲问了女儿这样的问题,蓓蓓对母亲说:“我平时什么都跟你说,这个事要是没告诉你被你发现了就不好了。”孙经玲说:“我就从来不会在孩子面前以家长身份自居,蓓蓓有什么话全跟我说,我们就是朋友。”在蓓蓓很小的时候,孙经玲就跟女儿有一个约定,每天睡觉之前母女俩都会有五到十分钟的谈话时间,交流孩子这一天学习、生活的心得,“孩子也有喜怒哀乐,她跟你说了一些事情,你必须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应该单纯地责备她,应该启发她,帮她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个问题上,父亲朱理的态度是反对的,“我当时的反应就是这是不允许的,怕耽误孩子学习,家长在这一点上的观点是共同的。”一家人认真地坐下来探讨这件事情,朱蓓蓓很得意地翻出一本《读者》杂志给父亲看,上面有一篇文章,描写的是在苹果园里采摘果实的年轻人,“首先看到一个苹果挺好,想摘下来,但是往前一看,另一个也不错,最后走出苹果园的时候,一个果子都没挑出来”,蓓蓓是想用这个蕴含哲理的小故事来譬喻自己目前的选择。虽然父亲心里并不赞同这件事,但也没有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接着女儿的话题讲下去,他对蓓蓓说:“你现在进苹果园看到的都是青苹果,都是没有成熟的苹果,以后它们很可能会被风刮掉了,被冰雹打了,或者被虫子咬了,有很多不可预计的情况。”父亲的一番话让女儿无以应对。但女儿马上就要出国,又处在准备日本高考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问题上,做父母的无论如何都要给出自己的建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孙经玲说:“经常说早恋影响学习,当时我就怕影响她学习,但她觉得好的人你要是说不好,她肯定不高兴,何况我们还不了解那个孩子。”单纯拆散两个孩子肯定是行不通的,左思右想,母亲终于想出了一个经得起推敲的说法,“你们俩现在大学还都没有考上,前途现在还是未知数。而且女孩子找对象一般都要往上找吧,如果你考上一个很好的大学,高尚考的那个学校不好,你俩这事不能成,他本身也会自卑,你也会不知不觉地骄傲。如果高尚考好了,你没考好,这事也不能成,因为在好学校里比你优秀的女孩很多,人家为什么偏选你呢?你们俩不管谁高谁低都不行,想在一起就必须都考好,那才有可能。”做母亲的当然希望女儿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但在留学、高考这样人生的关键时刻,任何怠慢和忽视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我只是想用这种方法激励她必须考好,别把功夫浪费在其他事情上。”  镜头之三:学校老师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讲,“早恋”更是一个危险的词汇。面对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和升学竞争激烈的现实情况,恋爱是一件奢侈并且代价高昂的事情,很多颇具潜力的学生都因此与心目中理想的学府失之交臂,同时身心的健康成长受到影响。第四部分 从“青苹果”到“红苹果”(7)两个学生之间的微妙关系很难逃过老师的法眼,高尚和朱蓓蓓分别被叫去谈话、做思想工作,虽然没有采取比较强硬的措施,但学校的态度很明确:男女同学之间这种特殊的关系是不允许的。高三毕业即将离校的时候,家长们来到学校帮助孩子搬运行李(育才高中部采取寄宿制学习方式)。高尚的母亲李燕回忆说:“当时,儿子的班主任老师对我说,你儿子搞对象你知道不?其实当时我已经知道了,但我不能马上说知道,只是说不太清楚,就问她女孩是谁。一会儿,蓓蓓抬着东西就下来了,她告诉我,就是这个小姑娘,伶牙俐齿的,你儿子也挺优秀的,以后发展空间都很大,怎么这么早谈恋爱呢?”后来,日语班的学生去日本准备参加高考,随同的一个辅导老师也说了相似的话,“出去以后世界就宽了,自己要好好学习,将来选择的余地也多。”老师的话点到为止,虽然简短但却是一片好心。英文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说法叫做“puppy love”,“puppy”的意思是“稚嫩的小狗”,整个词常常用来形容尚未成熟的少男少女之间那种纯真而稚嫩的感情,中文所说的“早恋”在含义上似乎可以与此划一个约等号。由此可见,“不成熟”是中外对这种感情的共同看法,很多人也曾经为失败付出过代价,在这种情况下,这段“puppy love”究竟能走多远,每个人似乎都难以给出肯定的回答。  有爱的日子并肩奋斗对于这段似乎过早萌生的感情,双方父母在表达了各自的态度之后,都以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静观其变。2001年10月,日语班的学生来到日本关西语言学校学习,准备参加12月份的日本高考。“独在异乡为异客”,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两个年轻人开始为未来并肩奋斗。离家在外,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拿主意,包括填报高考志愿,“一离开家长孩子全都自立了,一下就成熟了,还得让他们自己出去闯荡。”孙经玲说。蓓蓓曾经对父亲说:“在国外,高尚总帮我拿主意,像你似的。”总以为父亲的地位在女儿心目中无可撼动,现在却被女儿拿来跟一个毛头小伙子相比,这让朱理感觉有些不大舒服,“怎么能像我呢?”但有人能够在女儿需要的时候助她一臂之力,还是让父亲感到安慰。母亲的那番话给了蓓蓓很大的鼓励,只有两个人共同努力取得好成绩,才可能有一个幸福的未来。这段原本青涩的感情不但没有在学业上给高尚和朱蓓蓓带来任何影响,相反却变成了两人携手并进的动力。考试的结果让人满意,高尚考上了东京医科齿科大学齿学部,朱蓓蓓被东京大学经济学部经营学科录取。谈到为何选择报考医学院校,高尚的母亲说:“出国之前一个日本老师给开了一次家长会,说在日本律师、医生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方面都不错,为什么到日本不学医学专业呢。通过人家这么一介绍,我们也想试试考医,儿子也同意了,而且他爷爷就是搞医的,最后到日本就报的这个专业。”而高尚对此的解释更具个性:审视自己的智商与能力,认为必不能兼济天下。与其最后觅得个让四年大学寒窗形同虚度的差事,倒不如多花两年习得个一技之长,也好独善我身。提起自己目前就读的大学和所学的专业,高尚的回答非常幽默:用育才老校长常说的一句话,东京医科齿科大学齿学部在日本算是:“国内一(三声)流,世界知(三声)名”。(老校长是山东人)上了大学以后,朱蓓蓓也利用课余时间打些零工,一是锻炼自己,二是为父母减轻一些经济上的负担。“她曾经在超市里收银,后来到一所学校当汉语老师”。做老师是父亲的专长,蓓蓓曾经耳濡目染,做起来自然手拿把掐,不少比自己年龄大很多的人还要叫她“蓓蓓老师”。在日本的大学里,必修的课程相当少,基本上都是选修,老师也不会点名调查出席情况,所以学生自我管理的空间很大。如何在学业和日常生活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是一门学问,用蓓蓓的话说:“只有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人才能顺利毕业。”第四部分 从“青苹果”到“红苹果”(8)日子在指间一天天划过,转眼到了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日本的大学生在这个阶段就开始准备就职了。因为一直在考研究生和就职之间徘徊,朱蓓蓓只报了几家自己喜欢的公司,“日本公司开始面试都是从大学三年级的四月份开始。报名的公司越多,需要的时间和交通费用也就越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是最重要的。因为在一家公司决定录用你之前,基本上都要经过几次面试。”朱蓓蓓报考了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三菱商事便是其中之一,它是日本最大的综合贸易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在全世界拥有200多个分支机构,也是日本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的首选。那一年,三菱商事计划聘用100名新职员,而报名者达几万人之多。这样,对报名者资格的审查就相当严格,只有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和庆应大学等几所知名大学的毕业生才有资格报考,其中庆应大学和早稻田大学是日本著名的私立大学,并称“日本私学双雄”;东京大学更是被公认为日本最高学府,是一所闻名于世界的综合性大学。经过各种环节的考察,朱蓓蓓最终成为被三菱商事录用的100名新职员中的一员,在这100人中女性职员只占10%,而蓓蓓是唯一的一名中国姑娘。母亲对此的评价是:“这孩子面试发挥比较好,在学校的时候,上台演节目、演英文短剧都很喜欢,属于那种人越多越来神儿的,我跟她说,你应该去当演员。”朱蓓蓓本人对就职三菱商事的事感觉很自然:“考上三菱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就是每次面试的时候,感觉都不错,就按部就班地考上了。接触每家公司职员的时候,能感觉到每家公司气氛的不同,三菱的气氛和我自己想要的一样,所以就决定进三菱了。”在异国他乡并肩奋斗的日子里,他们彼此依靠着、鼓励着,曾经青涩的感情经过岁月的淘洗变得成熟而坚定。“青苹果”总有成熟的那一天,2006年5月,高尚和朱蓓蓓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结婚那天,新娘演奏了至今仅存的一支能够完整演绎的钢琴曲,以此纪念那段曾经青涩的感情。  高尚、朱蓓蓓:那是一段很美好的情感升华过程朱蓓蓓顺利进入三菱商事就职,高尚也正在医院实习,因为学制六年,他要等到2008年才能毕业。但幸福正在不远处向这对年轻的小夫妻亲切挥手,未来的生活将会更美好。回首这段漫长的情感历程,高尚说:和RPG游戏一样简单,没有用密技,按部就班地练级,从同学到朋友,再到恋人,不知不觉就练成了大侠。当笔者问及:“高中时期的感情对你们有什么影响?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你对老师和家长有哪些意见和建议。”高尚的回答也许会引起很多人的思索:“我觉得只要还有这样的提问,就证明国内中学青春期教育还是空白。很正常、很美好的一种情感升华的过程,所以也就根本不用心存杂念却又装作小心翼翼地干涉。加以正常的引导,完全可以事半功倍,也不会出现,国内一进大学就忙着整天激情燃烧的岁月了。有了一个现象,与现行体制不和谐,不去正面解决,先进行取缔,这也算是有中国特色吧!”同样的问题,朱蓓蓓的回答是这样的:“当时或许因为年轻,认为老师不应该反对我们。但是现在想想,老师也有老师的立场。对我们自己而言,我觉得对于学业没有任何的影响,相反倒是很安心地来到了日本。”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看得出来,对于那段曾经青涩的感情,虽然旁观者的心中充满了惶恐和不安,但两个年轻人却平静而自然地品咂着那段情感升华的美好过程。在采访过程中,朱蓓蓓的母亲向我们透露说,在那一届日语特长班赴日留学的23个学生当中,已经结婚或者正在准备结婚的就有5对。这样的数字让我们感到惊讶,当我们向当事人探究其中的奥妙的时候,朱蓓蓓回答说:“对于我们来说,孤身一人来到日本有些时候确实会感到寂寞。剩下的大概就是所谓的缘分吧,毕竟在一起六年,还是彼此都了解一些的。”第四部分 从“青苹果”到“红苹果”(9)高尚的回答总是幽默中透露着些许深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风花雪月,也可能月老天天重复一种工作心里烦得慌,这次就没一根一根而是一捆一捆地给系上了。我对这件事儿,也没有什么发言的权利。但不能不承认身处他乡,突如其来的空虚与寂寞也许对此是一种解释。……这种社会现象也不是一两句就能说清的。一个避重就轻的说法:‘这也算是一种缘吧。’”  双方父母:恋爱是一种动力回忆起当年自己在这一问题上的表现,双方家长都有很多感慨。高尚的父亲高敏说:“当时老师也经常找双方家长谈话,但我们做家长的只是点到为止,既不放任也不限制,自己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处理,其实事态也是这么发展的,他们没有过多地沉浸在感情当中。现在我们两家做亲家了,人家老岳母就说:‘只要是我姑娘认为好的孩子,那就是好,我们就信任她’,我们俩也是这么想的。”朱蓓蓓的父亲朱理说:“知道这件事之后,我们并没有评价人家男孩子怎样,我们是看他们的前途。”母亲孙经玲说:“所谓早恋,我觉得老师和家长在这方面特别紧张,实际上也许大人很紧张,但孩子感觉没什么。另外在这方面应该做好引导,让他们把这个事情变成努力奋斗的动力,而不是横加阻拦,那么大的孩子都有逆反心理,你越不让做的事情他还越想做。”在高敏和李燕的眼中,儿媳妇朱蓓蓓是一个淳朴、稳重、优秀的好姑娘,“他们俩处对象以后我们看出来了,这个小女孩太好了。他们俩在街上走,她总跟在高尚后边走,有点像日本小女孩;在商场试衣服的时候,她也不像别的女孩那样嘻嘻哈哈地闹,就在那里坐着,等高尚穿好了,她过去看一下。”蓓蓓的母亲说:“从日本回来,这两个孩子天天拉着手,过马路等红绿灯就手拉手在那里等着,别人谁闯他们也不闯,我还逗他们:‘你们俩这样估计今天都不一定能过去马路。’”两人还没结婚的时候,回国都住在各自家里,“他们俩就是发短信,从早上起来就开始聊,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在蓓蓓家,我们看到悬挂在墙上的一幅小夫妻俩的婚纱照,温柔美丽的新娘和帅气英俊的新郎,让我们再一次想起那个古老的传说: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看着眼前这幸福的一对,我们在猜想,如果当初家长一味反对,坚持拆散他们,那么今天将会是怎样的结果,面对终成眷属的孩子们,父母是不是会对自己当初的行为产生疑问甚至进行反省。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随着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随着青少年心理成熟期的提前,随着孩子们所面临的各种压力的增多,我们曾经大张旗鼓加以反对的所谓“早恋”就真的只是孩子们青春期单方面的躁动么?很多家长和老师所采取的“一刀切”的措施就真的可行并且有效么?实际上,在我们的故事当中,高尚和朱蓓蓓的父母并没有采取特别的行动,也没有起到过多的作用,他们更多的是作为理智而宽容的旁观者在注视着孩子们的发展。读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故事中的主人公高尚和朱蓓蓓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自觉性强并且在学业上很少让父母操心,同样的方法用在其他孩子身上也许就不那么奏效。确实是这样,我们承认任何问题都有例外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这里我们想说的是:青春期的恋情并不可怕,甚至是美好的。曾经走过青涩岁月的父母、师长如果能以己之心来理解孩子,那么当他们从迷茫、困惑中走出时,留给他们的将绝不是一段青涩的回忆,而是一份美好而丰硕的收获。正像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中一段独白所说的那样:“十六岁的歌委婉动听,未必上口;十六岁的诗热情奔放,未必押韵;十六岁的梦纯洁真实,未必成功。难怪诗人席慕容无不留念地说:十六岁的花只开一季。但是朋友,只要你拥有过十六岁,你就拥有过一份和太阳一样滚烫,一样血红的青春!”第四部分 从“青苹果”到“红苹果”(10)  采访节录笔 者:怎样看待父母对孩子的付出;请讲一讲在你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你的影响。高 尚:当我自己问自己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往往很茫然。但是,每次在我小学、中学寒暑假开学前,为写作业而抄袭着作文选里那些最俗套、最煽情的段落的时候,却总是很心安理得。因为,那些镜头,总是似曾相识——雪夜,补习班教室外那不少于教室里学生数目的人群;清晨,醒来就已出现在桌上的早餐;机场,国际出口那等待着光鲜艳丽的土里土气。我不是标榜着完全理性的父母于子女无恩论的支持者,所以这些点点滴滴不会让我无动于衷。但我也不认为,每提到此,就要感恩戴德,泪眼婆娑,这么朴素的感情不需要那些恣情的杂质。付出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那么坦然地接受后,让他们看到我们的快乐与幸福也许是最质朴的回报。我的家庭是一个中等程度的家庭(父亲是一名普通法官,母亲做财务工作,现已退休),我的父母努力给我制造了一个宽松并且优越的生活环境,而且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使我对物质没有很强烈的欲望。也许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但这种影响是在小资拜金主义充斥着整个社会,尤其是那些所谓的精英层的今天,我最要感谢我父母的。笔 者:请讲一讲在你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你的影响。朱蓓蓓:耳濡目染,很自然地就受了他们的影响。我觉得比起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我更重视平常一些琐碎的小事。在去日本的飞机要起飞之前,看到他们在机场边上一直在向我招手,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那个时候我就决定一定要让他们放心,开心。在那之后,不顺利的事情我不会讲,只有顺利的事情才让他们知道。现在我还没有太大的能力去孝顺他们,也许让他们安心就是最好的孝顺吧。第四部分 后记2007年春节前的一天,笔者接到一位老朋友的电话,他在电话中称:我发现了一个十分独特的群体,你是否有兴趣写一写他们的故事?他说的群体,就是本书中介绍的12个成功学子。写作者的职业直觉告诉我们,这确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好题材。于是,经他穿针引线,我们走进了东北育才学校,并在学校的帮助下,联系到了书中的12名学生及他们的家长。随后,就是马不停蹄的采访和没日没夜的写作。于是,就有了这本小书。在本书的采访、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许多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可这样说,没有他们,就没有这本书。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是东软集团的侯宁先生,作为此书写作的提议者,相信要感谢他的不仅是我们,还有广大的读者朋友。因为没有他的那个电话,这本书就不会存在。东北育才学校校长苏文捷为写作本书所需的采访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帮助;常务副校长高琛、副校长刘子军,以及苏建一、高丹、宋玉良、陆远、杨永坤、李秀华、廉丽丽、范海英、柳玉英、阎芳等诸位老师,也对我们的采访予以大力配合,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写作素材和难得的采访线索;校办的李百灵老师和司机冯师傅,在紧张的采访过程中,舍弃周末和春节休假的时间,始终陪伴着我们。令我们最为感动的还是这12位学子的家长,他们不但培养出了能够走进世界名校的优秀儿女,而且愿意将自己的家教心得拿出来与天下所有的父母分享。在采访过程中,他们的积极、热情和坦诚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当然,还有本书的12位主人公,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虽然在异国求学,学业繁忙,但仍然能够认真地对待我们提出的采访问题;还有很多人把回国休假、与家人团聚的一部分宝贵时间留给我们,积极配合我们的采访。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读懂了“优秀”的真正含义。辽宁教育出版社副社长李文山先生,本书的责任编辑李姝女士为本书的出版、发行付出了大量劳动。在本书即将付梓之前,我们向以上及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致以深深的谢意。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8
正序
倒序
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全文
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全文-2
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全文-3
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全文-4
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全文-5
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全文-6
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全文-7
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全文-8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
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