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全文-4

在母亲看来,摩西在学习方面是很主动的,并没让她操太多的心。“摩西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同事跟我说他们家的孩子不爱学习,还要家长督促,而我家的孩子却主动要求我给他买‘大黄本’,做练习题。”母亲不解地问:“你在学校不是已经有一套了么?”“不,我在家也要有一套。”儿子说。“‘大黄本’是一种练习册,我给他买来之后他就在家自己做,根本不用我们督促,非常认真,做完之后就拿给我批改。有的时候我发现了一处错误,要给他98分,但他坚持要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于是就变成了100分,当时他非常高兴,感觉特别天真。”对于父亲来说,责任感和进取心是相互关联的,“有责任感自然而然就有进取心”。小学时期,孙摩西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而且让父母感到惊讶的是,每一科他都能学得很好。“摩西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学校组织考试一共考了10科,包括自然、道德、历史、美术、音乐、体育等等,他居然得了1000分(百分制),我当时非常惊讶。”在父亲看来,这既体现了孩子的进取心,也反映了摩西的一种责任感,“他觉得凡是学校要求上的课都很重要,一定要好好学,而且要取得好成绩。” 父亲说。什么才是孩子受用一生的财富?是万贯家财还是千顷良田?家财万贯可以顷刻散尽,良田千顷也会转眼易主,唯一能够伴随终生的是从小培养出来的人格品质,在孙摩西父母看来,最宝贵的人格品质就是责任感和进取心。责任感和进取心是一个人立足于世、取得一定成就的至关重要的品质。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要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和进取心。”很多家长愿意为孩子包办一切,从完成作业到生活起居,甚至动辄以物质刺激作为推动孩子上进的动力,最终让孩子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父母。摩西母亲的话也许对我们是一个启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都不负责任,单纯说爱祖国爱人民就是空话,所以我们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这种责任感,首先要对自己负责” 。  有一种父爱叫严厉在中国传统教育当中,父亲威严、冷峻的形象是根深蒂固的,而孙摩西的故事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在诸如学业、前途等重大问题上,父亲经常会采取谈话的方式跟儿子沟通,而父子俩之间的这种谈话不同于单纯的聊天,一般都是很正式的,有具体的内容,所以要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母亲说:“他爸爸要是想找摩西谈话,都会事先跟我说,再由我转告摩西。他知道爸爸要找他谈话都会非常重视。”除了正式的谈话外,在新闻媒体工作的父亲还用采访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在他很小的时候,我就想探究一下这个孩子的思想深度,通过设计一些问题,能够感觉到他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发现摩西对一些问题还是很有自己的看法的”。父亲说。实际上,儿子对父亲的敬畏是由来已久的。对于幼年的孙摩西来说,父亲的慈爱常常表现为严厉。“孩子小学五年级以前我对他一直很严厉,虽然也很喜欢,但并没有过分地溺爱。对他的一些要求我们绝对不会都满足,同时对孩子的一些不好的习惯也要严格要求,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一些比较细微的地方。虽然没有棍棒相加,但总的来说,对孩子还是比较严厉的” 。有一件事母亲至今还念念不忘。“孩子小时候他爸爸对他比较严厉,他对爸爸非常敬畏。有一次摩西写了一篇作文,描写教室里的一盆花,写得非常简单,回家后他把作文拿给他爸爸看,他爸爸说:‘你写得既没有内容又没有色彩。’很严厉地批评了他。我进屋的时候,看到他爸爸把作文本打在他的头上,当时摩西满脸通红。”事后,父亲让儿子认真观察家里的一棵榕树,重新完成了一篇作文。第二部分 爱他就让他飞(3)虽然儿子从中得到了教育,作文最终写得有声有色,但是母亲对此有些不满,“我觉得严父慈母是道理的。但是这种严是有利有弊的,因为我不喜欢打孩子,我们夫妻俩在这方面观点不大一致。但我们从来不在孩子面前争论,他爸爸打完摩西之后我跟他说:‘你不要这样对孩子,把孩子的勇气和锐气都打没了’。”尽管事隔多年,但这却成了父亲心中永远的痛,“现在回忆起来有点惭愧,孩子当时那么小,很无辜,打完之后我心里也不大舒服” 。虽然对自己当年那种比较激进的教育方式心存愧疚,但父亲认为对儿子的严厉还是带来了一定积极的效果,“我想也许就是我的这种严格或者说对他不溺爱,对他责任感和进取心的培养是有好处的,使他意识到不好好学习就意味着压力,来自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压力,并且无法面对爸爸,从孩子启蒙的时候起就传递给他这样一个信息” 。父亲对摩西的严格在亲戚朋友当中是出了名的,“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对孩子的任何要求——甚至非分的要求——都予以满足。这实际上就在孩子成长之初把他带入了歧路,特别是在品格方面出现了偏差。所以孩子从小品格方面的培养很重要” 。  领孩子感受数学乐趣对孙摩西的父母来说,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孩子把握好大的方向。除了上面提到的责任感和进取心两个方面之外,他们也十分重视孩子智力方面的发展。母亲说:“摩西从小对数学就比较感兴趣。当时,书店里有一套书叫做《数学机器猫》,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题,他非常喜欢就让我给他买,回到家里他一口气把几本书里的题目全做完了。”虽然母亲对此有些不理解――那毕竟是做题而不是单纯的游戏,这么小的孩子哪来这么大的兴趣呢?但这却成为父母此后引领儿子走进数学的原始动力。在父亲看来,儿子对数学的这种兴趣非常宝贵,“因为我是被文化大革命耽误的一代,所以没有培养出对数学的兴趣和感觉。但是我认为数学很重要——也许因为不了解所以感觉神秘——它应该是理科的一个基础,物理、化学、计算机等等学科都跟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出他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力” 。父母希望儿子能够凭借着对数学的兴趣,在这方面深入学习。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母亲开始为儿子物色合适的数学辅导老师,“最初是我帮他找辅导老师,但学了一周之后他自己看招生广告找了一个‘奥数’班,试听之后感觉不错,就跟我提出转班” 。这样,孙摩西开始了‘奥数’的学习,并且成绩一直在稳步提升,成为辅导老师重点关注的学生之一。对于‘奥数’,孙摩西的父亲是这样理解的:“我认为‘奥数’能够解决孩子对数学的兴趣问题,是打开数学之门的方法和钥匙,它会活跃孩子的头脑,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据此,他还提出了一个颇具建设性的意见,“我建议能否在学校当中开设‘奥数’课程,最初也可以作为一门选修课,何必让孩子们舍近求远去校外学呢?”在这里,“奥数辅导班”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社会敏感话题,各方面对此褒贬不一。实际上“奥数”本身并没有错,只是被用于某些商业化目的之后就成了一些人赚钱的工具,使很多学生因体味不到学习“奥数”的乐趣而最终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说过这样两句话:“中国首先应该成为数学大国”、“数学好玩”。也许摩西父亲的建议为“奥数”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思路,但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利用好这把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为后代造福。  帮孩子培养外语语感虽然已经大学毕业多年,但摩西的父亲仍然保持着对英文的热情。摩西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利用骑车送儿子上幼儿园的这段时间教他一些英文单词。“那段路骑车需要20多分钟,这时候我就用英语跟他交流沿路看到的事物,汽车、楼房、行人,他都能一一指出来。我觉得这对培养他的外语语感很有帮助。” 父亲回忆说。第二部分 爱他就让他飞(4)在父亲看来,培养语感是外语学习中很重要的内容。“有的人学外语提升得特别快,有的人怎么学也学不好,主要是缺乏语感,我觉得这方面的培养很重要。”因为小学一年级要学汉语拼音,母亲怕儿子同时学英语会弄混,就一直没有让他正式学习英文。在孙摩西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父母听说有一个叫苏珊的美国老师开了一个外语口语班,他认为这是一个培养孩子外语语感的好机会,而且汉语拼音那时候孩子也学完了,就替儿子报名上了口语班。第一次听课,孙摩西感到很不适应,因为班里很多孩子都有良好的口语基础,能够跟外教老师很好地交流,而摩西因为口语基础相对薄弱很难融入课堂氛围,这让他急得冒汗,巴望着早点下课。陪摩西一同来听课的父亲看出了儿子的焦虑,对外语学习颇有研究的他感觉到儿子的这种不适应只是暂时的,对语言环境熟悉了之后自然会改善。他安慰儿子说:“你一定要坚持上课,坚持三天,到时候如果还是不想听,我们就不学了。” 实际上,所谓的三天就是三周的时间,苏珊的口语课每周只安排半天。就这样,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将近一年,孙摩西不但坚持了下来,而且对英语口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结业的那一天,口语班的孩子们聚在苏珊老师家举行了一个party,孙摩西的母亲作为家长代表也参加了这次聚会,她回忆说:“当时每个人都要做一个演讲,苏珊老师说,‘今天我们就要分手了,大家学得都很好,我有一份礼物,是一本英文书,我想把这本书送给班里进步最大的学生——孙摩西。虽然到目前为止他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但他却是进步幅度最大的一个,所以我要把这本书送给他’。”父亲说,那段时间的学习对摩西的听力和语感应该是一次革命性的锻炼,为孩子此后英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语感的培养还只是英语学习的一部分,“我认为英语学习的第二个层面就是语法,英语的语法为难了很多中国的年轻学子,孩子们对很多细枝末节的知识经常掌握不好” 。在父亲看来,英语语法并不难掌握,在摩西有了比较好的语感之后,他请了一位高中的英语老师为儿子专门讲解语法,“他给摩西补习了大约四五次课,对英语语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这样就帮孩子把英语学习的整个环节都打通了,所以摩西没有理由学不好英语” 父亲说。此后的事实也证明了父亲的说法,英语确实成了孙摩西的强项,并且在他成功申请世界名校的过程中也助了一臂之力。接受过国内高等教育的父亲对外语学习颇有心得,“也许我们的这些经验很难登大雅之堂——因为学校不主张学生补课——但我们培养孩子学习外语的过程应该对学校教学有一个启示作用,包括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语法进行梳理” 。  “爱我就让我飞”1999年,孙摩西从沈阳市126中学附小毕业,考入了东北育才学校优才教育实验班英语特长班。父母原本认为儿子能够升入本校的初中就可以了,“但他当时一心想上‘育才’,而且态度非常坚决。” 母亲说。在父母对此还很懵懂的时候,儿子已经把自己推上了竞争激烈的考场。因为育才学校是在全市范围内招生,根据各区的考生水平分别划定分数线,而孙摩西所在的和平区竞争最为激烈,他当时距录取分数线只差一分,父亲回忆说:“实际上,摩西当时的状况可上可下,但是由于他以往学习成绩很好,学校特意给他写了一封推荐信,这样他就被‘育才’录取了。”入学之后,育才学校超常教育实验部的老师曾经为孙摩西做过测试,发现他是绝对具备进入本校超常教育实验班就读水准的孩子。老师们曾经多次遗憾地问摩西的父母,为什么没有让孩子报考超常班,母亲说:“我认为对于孩子来说,有个一个快乐的童年很重要。他以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我们并不强求,只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曾经努力过就够了。”第二部分 爱他就让他飞(5)13岁仍然是一个小鸟恋枝的年龄,然而生活在这样一个父母为各自的事业不懈追求、紧张忙碌的家庭里,孩子所能做的,就是从他们的庇护中走出来,尽早适应未来的挑战。于是,刚上初中的时候,孙摩西就申请住校了。母亲说:“我们家离学校不远,而且家庭条件还可以,但是他主动要求住校,认为住校可以节省时间。”当时申请住校的学生并不多,全班只有五名男生住校,基本上都是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在学校吃得不好,但母亲认为:“这都是无所谓的,孩子只要走出去就要靠自己去闯,应该学会适应环境。”有一次,母亲去学校开家长会,几个住校学生的家长跟老师反映说孩子宿舍的墙非常潮湿,而且长毛。“我从来没听摩西讲过这件事,之后我问他为什么从来没跟家里说过,他回答说:‘这对我来说不重要’。”在母亲看来,“一个人能适应目前比较困难的环境,才能在以后更艰苦的环境当中应对自如;反之,如果长时间处在比较优越的环境当中,就很难再适应艰苦的环境” 。就这样,在中学阶段孙摩西始终坚持住校。回忆当时的情形,摩西初中时的班主任阎芳老师说:“孙摩西独立自主的精神非常强。他的家庭条件本来很好,完全没有必要住校,但他很喜欢住校,总是把自己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当时学校没有条件洗澡,但即便是在夏天,他的衣服也永远是干净的,内务整理得很好。”摩西的母亲说,有一篇名为“爱我就让我飞”的文章曾经深深地打动了她,“孩子从小就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这样会成长得很快。如果什么事都要求父母帮忙,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当孩子走出去的时候,家长会感觉不放心。”从小便离开环境优越的暖巢,独自在外求学,父母将儿子远远地放飞,却是因为爱。  “在家里,他不是那种学习型的孩子”跟很多男孩子一样,孙摩西从小对“游戏”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邻居家的孩子玩上了电子游戏,孙摩西经常跑去“观战”。母亲说:“那孩子比摩西大好几岁,他觉得摩西那么小,不会玩,让他在旁边看” 。有一天,那个大孩子突然有别的事,就让在一旁观看的摩西替他玩一会儿,当了很长时间的看客,摩西的机会终于来了,“结果他打得比人家都好,以后那孩子就经常叫摩西一起去玩游戏。” 母亲说。就这样,孙摩西与游戏结下了缘分。但是,学校有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不可以出入游戏厅等场所。母亲回忆起儿子小学时候的一件事,“有一次我去市场买菜,看见摩西站在游戏厅门口,抻着脖子往里边看,当时是夏天,他热得满头大汗,但是还是特别执着地看。摩西这孩子还是很守规矩的,学校规定学生不能去游戏厅,他是不敢去的,但是站在外边看还不属于违反规定,我当时感觉这孩子特别有意思” 。升入中学后,玩游戏成了孙摩西缓解学习压力的一种方法。父亲说,在家里摩西并不是那种学习型的孩子,“在家里,除了完成正常的作业以外,他在业余时间里一般就是玩电脑游戏,我一直认为在电脑游戏里面他应该是一个玩家,应该有很高的水平” 。虽然对游戏情有独钟,但孙摩西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因此而下滑,反而稳步攀升,从刚入学时的班级第十四名一直上升到全年组第三名。他的这套学习、娱乐两不误的功夫是怎样练就的呢?熟悉孙摩西的老师们给了我们一些答案。初中时的班主任阎芳老师说:“孙摩西的学习效率非常高。有的学生回到家里要学到很晚才能完成作业,有些住校的孩子完不成作业就到厕所去就着灯光继续写,虽然摩西也是住校生,但他往往在晚上九点之前就完成了自习的任务。”高中时的班主任杨永坤老师说:“孙摩西当时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因为我们是寄宿制学校,很多学生起床比较晚,但他起床比较早,早上第一个进教室的学生往往就是他。这个孩子的学习习惯非常好,精力集中,我走到他身边的时候他常常感觉不到。”第二部分 爱他就让他飞(6)实际上,学习对于喜欢游走于学业和娱乐之间的孙摩西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在一篇文章中他表达了自己对此的看法,“我拼死拼活地学习是为了谁呢?是跟谁有仇么?是跟学校么?是跟老师么?都不是!后来我突然醒悟了,我是跟我的未来有仇,所以我才拼死拼活地学习” 。  “他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视角”对于孙摩西,老师们比较一致的评价是: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视角,并不拘泥于已有的思维定势。杨永坤老师说:“孙摩西是一位能不断给予老师惊喜的学生,他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对知识的感知能力很强。而且这个孩子特别能思考问题,他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见地。”孙摩西的父母至今还保存着儿子上中学时所写的作文,大学时就读哲学专业的父亲说:“这些作文是他灵魂的展示,我感觉很有思想,很有哲学家的潜质。”在一篇名为《生与死》的作文中,孙摩西这样写道:牛不吃草,已经奄奄一息——尽管他的身旁有一片草地。精灵问牛为什么不吃草。“我的妻子误食了魔花,变成了这片草地中的一根小草。所以我不能吃草,因为我怕把妻子吃掉——我不知道她变成了哪一根” 。“那你饿死怎么办?”精灵问。“我很乐意为她而死。我的尸体也能为她提供营养” 。于是牛饿死了。马的妻子也因误食魔花而变成了草地中的一根小草。但马仍然吃着草,终于把草地上的草吃光了。“你的妻子变成了草,你为什么没有顾虑呢?”精灵问马。“我的妻子一定不希望我因为顾虑到她而饿死。她希望我健壮,所以我必须这么做” 。“但你把妻子吃了,难道不感到痛苦吗?”“我所感到的巨大痛苦不是用语言能够描述的,但我会为了我的妻子而活下去” 。于是马活下去了。不负责任地为别人而死和背负着痛苦为别人而活,哪个更伟大?我认为是后者。在文章的下面有一串老师批阅时留下的红色字迹:“深刻,有哲理!”  低调处世 简单生活当生活的背景色变得越来越芜杂、越来越喧嚣,简单生活和低调处世似乎也变得越来越难、越来越不合时宜。但孙摩西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低调而内敛。“他不希望让同学们感觉到他比其他人优越。”父亲说 。他回忆起儿子上中学时的一件事,“我工作很忙,很少有机会开车送他上学。有一次他生病了,我特意开车把他送到学校,但是他特别不喜欢我把车停在学校门口,让我在离校门口很远的地方停车,然后他步行过去。他不希望同学们看见他从车上下来,让别人感觉他很特殊” 。这样的事情不只发生过一次,已经成了孙摩西的一个习惯。“包括我送他去参加同学的聚会,他都对我说:‘离远一点停,别停到同学跟前去’。他很反感很多同学聚在一起,然后他突然从车上下来。他觉得这样跟同学不平等,他首先感觉不舒服” 。“小的时候,我们平时给他10元、20元零花钱,他都攒起来。但是我们如果一次给他200元钱,他肯定不要,他认为这不是他自己攒的钱,超过他应该支配的范围了。”父亲说。平时跟同学外出游玩或者聚会,父母总会提出给他多带一些钱,“有时候他跟我要100元,我说你应该多带点钱,他马上会说:‘带这么多钱做什么,用不了的’。”考上大学之后,父母想奖励儿子一台电脑,“当时我们让他自己选,选什么样的都可以,那时候最好的电脑要几万块钱,但他觉得这样的电脑不能买,甚至根本就没法考虑,太贵了。他觉得八九千块钱的电脑就已经很好了。”父亲说。孙摩西身高一米八四,跟父亲的身高相仿,“我的很多比较好的衣服他都能穿,我提出给他挑选几件,但他就是不要,他只要一些运动服之类的衣服” 。对于摩西来说,生活简单就好。“他用的手机都是很便宜的,穿衣服也从不讲牌子。” 父亲说。第二部分 爱他就让他飞(7)母亲说,儿子出国这么多年,从没在国外买过衣服,“比如想买个衬衣,在英国,他要的衬衣一般卖六七十镑。他就打电话给家里,让我在国内帮他买便宜一些的” 。“生活低调,不张扬”一直在孙摩西父母的家教理念中扮演着重要的位置,母亲说:“我们从小就跟他说,虽然家庭条件比较好,但不要感觉自己很特殊。不该花的钱不要乱花。”父亲说,儿子只在两个方面不节俭,“一是吃东西,他觉得吃东西应该很注意,这可能是他妈妈灌输给他的;另一个就是买书,他买了很多课外书,把钱花在这上面他从来不心疼” 。母亲经常用比尔·盖茨的生活观念来教育儿子。富可敌国的盖茨夫妇生活很俭朴,这位世界首富的人生信条是:“一个人只要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尊重儿子的选择说它稚嫩也罢,说它单纯也罢,人总要度过属于自己的那段青春期而成长起来。虽然只能算作未来的赛程或是旅途的准备,但这段时期是那样的重要和复杂,面对稚气未脱但却日益成熟的孩子们,家长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高中二年级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的一个电话打破了家里往日的平静。“老师给我们打电话,很含蓄地暗示我们说摩西跟一个女同学关系很好,希望我们做家长的能够重视。” 母亲回忆说。在这件事上,父母采取了比较民主的态度,母亲说:“对这件事我们并没有强烈反对,因为我们明白,就算能管得住儿子不让他们来往,也管不住孩子的心。所以我们还是比较尊重孩子的想法。”为了进一步了解儿子的想法,夫妻俩决定找一个合适的时机跟摩西谈谈。“我就和他妈妈请他吃肥牛火锅,刚开始先聊些别的事情,开开玩笑,他很放松。”借着这种宽松的气氛,父亲突然问儿子:“听说你处女朋友了?”“谁说的?”儿子紧张起来。“老师给我们打过电话了。你不是说不处女朋友么?”“我觉得挺孤独的,跟她在一起挺充实。如果分手了,我还会觉得很孤独。”听了儿子的这番话,父亲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歉意,“我当时很内疚,觉得是不是从小管他管得太严了,把孩子搞得有点自闭” 。接着,父亲对这件事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你现在也长大了,到了这个年龄,爸爸妈妈不会很责怪你。但你必须把握住三条,第一,你一定不要影响对方的学习,现在正好是升学的关键时期,你耽误了人家前程能行么,你要对人家负责” 。“这不能,我学习好,还能辅导辅导她。”谈话的气氛得到了缓和。“第二,你们俩关系好,但绝对不能违反学校的纪律,包括学校不让你们出去散步。”“这没有问题,我不能。”“第三,你不能影响别的同学。毕竟你学习还挺好的,对别的同学有一个示范作用,是好的示范还是坏的示范,这个你要把握住。”“这些我都能走做到。”从那次谈话之后,一家人的心情终于“多云转晴”。摩西高兴地拿来了对方的照片给父母看,母亲还帮儿子挑选了一张照片拿去给对方的家人看。母亲对儿子说:“如果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不知道怎么处理的事情一定要跟妈妈说,妈妈也是从这个年龄走过来的,会给你正确的引导,即使妈妈处理不了还有你爸爸,我们可以一起商量。但有一个原则,不论是喜欢还是爱,你千万不能伤害对方,你要保护好她,这是你作为一个男孩子的责任。”  做儿子的情感顾问在母亲看来,家长与孩子之间保持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我觉得家长应该跟孩子交心,让他对你不要有什么戒备。如果他跟你说了一件事,你却很严厉地对待他,那么他就不会再跟你说了。家长应该循循善诱,做孩子的朋友,这样他有了困难会随时来请教你,你就能够了解到他的情况了” 。第二部分 爱他就让他飞(8)有一次,母亲给摩西买了一个十分精巧的索尼MP3播放器。没过多久,母亲发现儿子的MP3播放器不见了,原来是被摩西借给了那个女孩儿,“又过了一个星期,摩西打电话跟我说,那个女孩的书包丢了,放在里面的MP3也丢了” 。母亲安慰儿子说:“这个事情就算了,她丢了书包,里面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她心里肯定也不好受。”星期天,摩西从学校回到了家里。“在网上跟那个女孩聊天,他跟我说,那个女孩一定要还买MP3的钱,他不知道该怎么劝说对方” 。“你就跟她说:‘不用还,你丢东西心里也不舒服’。”母亲为儿子出主意。“不行,她生气了,好像是说我认为她还不起这些钱。”“你跟她说:‘你把书包丢了本身也很难受,我们现在关系非常好,我很想为你分担眼前的困难,如果你一定要把钱还给我,我就没有替你分担的机会了。’你跟她说,希望她给你这样的机会。”母亲的主意果然有效,摩西把这番话跟对方说过之后,女孩非常感动。母亲说:“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我想如果他不跟我说这件事,而是自己处理,可能没有我引导他这样处理效果好。”虽然这段青涩的感情在高中毕业时画上了句号,但在母亲看来,青春期的感情是单纯而美好的。“很多家长把这种事情看得非常严重,我觉得如果正确引导,这也许并不是坏事,两个人相互鼓励,还可以共同进步。虽然这个阶段的感情成功的几率很小,但是会在他们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因为他们曾经欣赏过对方,至少对对方的某些方面有一个肯定” 。  家长要为孩子搭建平台孙摩西的父亲一直强调这样一个家庭教育理念:家长要为孩子搭建平台。“摩西在学校很出色,我也经常以孩子为荣,希望他将来能够上更好的学校。清华、北大当然好,但是考试无常,他在国内还未必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考上清华、北大,所以我希望给他提供一个更大的平台,这样我就想到了送孩子出国学习。”父亲说。实际上,父亲希望摩西出国读大学还有另外一方面的考虑。“国外的公司特别看重求职者的第一学历。所谓第一学历,就是大学本科,本科是哪里毕业的特别重要,所以我希望他能够拿到一个比较有竞争力的第一学历。而且,据我了解,国外的学界和业界是相互贯通的,学校比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在大学里会接触到大量的案例,所以毕业后进入职业角色的速度很快” 。在留学国家的选择方面,孙摩西的父亲还是对英国情有独钟。“我曾经考虑过美国,美国是一个民主程度比较高、法制比较完备的国家,总体教育水平也相当高。但我还是对英国比较感兴趣,大学当中的治学态度比较严谨,人文环境也很好,相对来说更适合摩西发展” 。但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考取英国名校呢,摩西的父亲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要考牛津和剑桥,对国内普通的高中生来说,即使是学习很好的学生也是很难找到途经的。这样,我研究了一下他们的升学模式,英国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就分成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针对那些将来不打算读大学的学生进行职能教育,比如时装、美发、烹饪等等;另外一部分就是将来想进入大学就读的学生。在英国,要上大学就必须参加A-Level课程考试,也就是英国中学高级水平考试,A-Level课程相当于国内的高中阶段,学制两年,每年有6次考试,一共是12次考试。学生最终用这个成绩去申请大学,换句话说,如果想上剑桥或者牛津,就必须要有A-Level考试成绩。”对于国内的高中来说,高中阶段所有的课程在高中二年级就基本完成了,高三年级的主要任务就是准备参加国内高考,所以高二年级结束以后,对孙摩西来说国内高中部分的教育就基本完成了,于是,父亲决定送他去英国读两年A-Level课程。第二部分 爱他就让他飞(9)  出国签证的前前后后虽然父亲主意已定,但对于孙摩西来说,出国还是不出,这始终是一个问题。“在出国的问题上,他有些犹豫不定。有些老师并不鼓励孙摩西出国,因为孩子学习比较好,在国内是有希望考清华、北大的,老师们希望他留在国内发展;他爷爷奶奶已经去世,他是姥姥姥爷的掌上明珠,年纪又小,老人不想让孙子走,这样就造成他不想出国。但是我做完他的思想工作之后,他就又有了出国的想法。” 父亲说。考虑再三,孙摩西还是去领事馆办理了签证。但第一次签证出师不利,签证官认为孙摩西雅思考试成绩达到了6.5分,而且在校期间学习成绩这么好,应该去读大学预科而不是A-Level课程,这样的学习计划没有前进性。拒签给全家人的心里都罩上了一层阴云,“那天我心情特别不好,在内心里我对儿子还是有一定期望的。回来的时候我坐在大厅听音乐,音乐也勾起我的那种心情,眼泪唰唰地就流下来了。他爸爸心里也很不舒服。”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当时的那种情形仍然让母亲难以忘怀。摩西对此也很沮丧,回到家里就趴在床上一声不吭。“但是半个小时之后,他起来跟我说:‘妈,没事,我回来继续复习’。”儿子的情绪也带动了母亲,全家人聚在一起商量下一步的对策。父亲说:“第一次拒签之后我担心影响到他的学习,就跟他说,‘如果拒签了一次,第二次签证几乎不可能了,你就做不去的准备吧,在国内好好念’。”就这样,孙摩西重新投入到了备战国内高考的学习中来。安抚住了儿子,夫妻俩又开始安排第二次签证。“正好我们要去读的这个高中有大学预科,我们就跟这个学校研究,是不是能给我们一个大学预科的录取通知书。”父亲说。一个月之后,第二次签证如约而至。签证的头一天,母亲对儿子说:“明天我们要去签证。”听说还要去签证,摩西非常生气,“我不出国了,我现在已经进入到学习状态里去了,我要在国内念。”说完之后,他给自己冲了个澡,闷头倒在床上。当时孙摩西的父亲正在外地,母亲无奈,只得打电话向他求助,“我没有做通儿子的思想工作,他跟我谈的时候坚决不同意去签证,而且有抵触情绪” 。电话那边的父亲似乎很有把握,“没事儿,过一会我打电话跟他谈” 。一个小时之后,等儿子的情绪稍微平静了,父亲打来了电话。“摩西,怎么样啊?”“挺好的。”“学习怎么样啊,有没有进入状态?”“学习不错,进入状态了。”“你真行啊,一下子就从拒签的阴影当中走出来了!”父亲的表扬让儿子放松了许多。“听说你明天签证,你妈说你不想去了,怎么不去了呢?”“我现在刚进入状态,不愿意去了。”“儿子,在出国与不出国的问题上你经过了几次反复。想去的时候是豪情万丈,你不想去的时候又有不去的理由,究竟是去还是不去,这里边毕竟有一个是对的。你的志向这么高,在国内考清华、北大,如果一旦有个闪失我们就没有机会了,如果你出去拼一下,有可能考上世界名牌大学,我们为什么不出去拼一下呢?这样吧,我们再试一次,如果还是不行的话,就不出去了,安心在国内读书。”经过父亲的一番劝说,摩西终于同意了再次签证。结果,他很顺利地就通过了签证。得知这一消息,孙摩西如释重负地把重重的书包放在地上,长舒了一口气,“这些东西即将成为历史,就把他们留给我的后辈吧!”  全奖考取剑桥大学虽然通过了签证,但当时接收孙摩西的那所英国高中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了,来不及适应语言,他直接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当中。按照常规,第一年的A-Level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就可以申请大学了,孙摩西选择了剑桥大学,母亲说,儿子报考剑桥大学的过程令她难忘。第二部分 爱他就让他飞(10)“刚开始他想报考工程专业,他的很多同学也都报了这个专业,但是我认为学工程需要很多人通力合作,而摩西的性格比较内向。”考虑再三,母亲准备亲自去一趟英国,找摩西所在高中的校长详细谈谈,到底哪些专业更适合儿子,“因为毕竟我们对他在国外的学习情况没有学校了解得多” 。“您认为以摩西的学习状况报考哪所学校的工程专业更有竞争力呢?”“我认为帝国理工大学的工程专业也很好。”校长的话很含蓄,“英国人就是这样,从来不把话说得很透彻。我有一种感觉,报考剑桥大学的工程专业,孙摩西的竞争力不是很大。”母亲说。结束了跟校长的谈话,母亲问摩西他所了解的工程专业究竟是怎样的,听了儿子的讲述,母亲说:“你知道得不是很具体,我知道得也不具体,但是你那么喜欢数学,为什么不选择数学专业呢?实际上,在国外数学专业的择业方向很宽,金融业、保险业、航天业等等很多领域都需要数学。”而剑桥大学有31个学院,究竟哪个学院的数学专业比较好呢?孙摩西十分看好“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三一学院”的数学专业是剑桥大学中最富盛名的专业之一,而这一专业每年在全世界只招收三十几名学生,竞争相当激烈。虽然报考其他学院的数学专业胜算更大,但孙摩西还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拼一下。但是工程专业的申请孙摩西已经准备了很久,个人简介也请指导老师修改了多次,这个时候改变专业他觉得很难跟老师开口。母亲对儿子说:“这是你人生最重要的关头,指导老师也希望学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如果你要重新写个人简介,老师是不会反感的,他会非常认真地帮你修改,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要考虑那些问题了。”正如母亲所说,指导老师仍然非常认真地帮孙摩西修改了个人简介。在给“三一学院”的推荐信中,指导老师这样写道:“如果三一学院录取了孙摩西,那将是三一学院一个很大的收获。”实际上,老师的这种评价并不为过,孙摩西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参加雅思考试,取得了6.5分的好成绩,在国外学习一年之后再次报考,就拿到了8分,就是在英国学生里面这样的分数也是不多见的;同时,在第一年的A-Level课程学习中,孙摩西更是取得了全A的成绩。因此,面对这样一个颇具实力的学生,学校和老师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经过一系列的面试和笔试之后,孙摩西获得了剑桥大学颁发的“有条件录取”通知书,“这个录取条件是很高的,要求所有的成绩必须是A,还要额外考两科数学,STEP2成绩要达到1、STEP3成绩要达到2(STEP的成绩由高到低的排列是S、1、2、3.....)”,这意味着孙摩西必须在最后一年的A-Level考试中保持全优,STEP达到要求,否则将与剑桥无缘,而剑桥大学其他学院的数学专业对STEP没有要求。“那时候,我们就替儿子捏着一把汗,他成绩这么好,万一达不到多可惜。” 母亲回忆说。孙摩西没有让自己、家人和学校失望,最终以A-Level全优、两科STEP均为S的成绩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数学专业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母亲说:“孩子在外边这么多年,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比如为自己安排学习进程和参加考试的时间,包括他执意报考三一学院的拼搏精神。从长远来看,我们对孩子的这种放手还是得到了丰硕的收获。”回忆儿子的求学道路,父亲不无感慨地说:“我们给他搭建了一个平台,他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得很好。但是回想起来,我们也冒了很大的风险,如果孩子考不上这么好的学校呢?如果他不适应国外的生活,哭着想回国呢?但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对孩子的信任,另外有一点冒险精神,还有一点点贪婪,希望孩子将来能发展得更好。”  星辉斑斓话剑桥第二部分 爱他就让他飞(11)“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徐志摩的一首传世名作《再别康桥》引起无数中国学子对于剑桥的美妙遐想。剑桥大学位于美丽的剑桥镇,著名的康河横贯其间。 剑桥的31个学院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这个只有10万人左右的小镇里,小镇也因这所英国著名的皇家学院而闻名于世。然而,真正使剑桥为世人称道的却不是康河的美景。20世纪以来,这里曾经走出过6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三任英国首相。在剑桥名人的璀璨星空中,有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历史学家麦考莱、数学家和分析哲学的创始人罗素、哲学家怀特海、短篇小说家福斯特、凯恩斯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凯恩斯、生物化学家和科学史家李约瑟、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马来西亚前总理赫曼,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英国王储查尔斯等等。而牛顿、达尔文这样开创科学新纪元的科学大师更为后辈学子所深深敬仰。在剑桥大学的众多学院中,规模最大、财力最为雄厚的“三一学院”更是剑桥的骄傲。16世纪晚期,现代实验自然科学和英国唯物主义的先驱培根就曾就读于三一学院,并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他的思想主张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科学和真理的追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660年,牛顿进入三一学院学习,27岁成为数学教授,执教鞭30年之久。他总结了力学三大定律,发明了微积分,推动剑桥的数学、物理研究进入最辉煌的时期,成为剑桥的重要学科,并带动了整个大学自然科学的研究。三一教堂前厅矗立着六尊玉石雕像:培根、牛顿、巴罗、麦考莱、魏伟尔、丁尼生,他们是三一的学子,更是英伦永远的巨人。这里曾经走出过3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小熊维尼》的作者英国儿童作家弥尔顿以及上面提到的拜伦、罗素、怀特海也都是三一的骄傲。“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轻吟慢颂间,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古老剑桥的灵性和神韵,也似乎看到了那些穿梭于校园之中为探寻真理而来的才华横溢的少年。  “妈妈,这就是生活”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无意间问了摩西的母亲这样一个问题:“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孩子就这样远赴他乡,你有没有感觉不适应。”她的回答是这样的:“很多人都跟我说,‘真不知道孩子是给谁养的,出去了就不知道以后到哪了’,我不要求儿子留在我的身边给我端茶送水,也不会为此而感到骄傲,相反,孙摩西现在给我带来的精神上的安慰却让我感到非常满足。我并不看重他今后能赚多少钱,只是觉得他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生活得幸福就可以了!”母亲回忆起当年她去英国探望儿子时发生的一件事,“我很了解他的生活态度。报考大学的时候我去英国看他,有时觉得无聊就请他给我推荐一本书看,他给我推荐了一个日本作者写的书,名字我记不得了,只记得书写得很淡。我对他说,‘这本书太淡了,就像水一样。’他回答说,‘妈妈,生活就是这样的,我认为这就是生活’。”在剑桥灿烂的星辉下,生活依旧如流水般涓涓而逝,然而,在平静和泰然中,却悄然酝酿新的精彩和生动。第二部分 从小对孩子苛刻点(1)  小档案:张 硕,女,1983年7月生人。1990年入沈阳市机车车辆工厂第三小学。1996年考入东北育才学校优才教育实验班日语特长班。2002年10月赴日本留学。2003年3月考入日本京都大学。2007年4月考取日本京都大学材料工学专业研究生。曾任京都大学留学生委员会副会长、全日本大学生活协同组合联合会留学生委员会会长。2003年7月获井深大(索尼创始人)奖学金。2005年4月荣获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授予的“高盛全球百名青年领袖”称号。2007年4月获伊藤国际教育财团奖学金。  “我们从小对她就比较苛刻”“从小我们对她就比较苛刻”,讲到自己的女儿,母亲张秀萍首先用了这样的形容词,言语中似乎隐含着一丝不忍,“有的时候,她觉得妈妈对我一点也不好,但实际上,我们是为了她好”。怎样来解释“苛刻”呢?张秀萍为我们讲了这样几件事。那是一个严冬的早晨,晨曦微露时,早起的人们就开始了忙碌,滚烫的豆酱、酥脆的油条,人们像往常一样裹紧了棉衣排着长长的队伍守在早点摊床边。队伍缓慢地向前移动,不远处一个瘦小的身影向这边跑来,大人们散漫游移的目光瞬间聚焦到排尾——一个小姑娘,厚重的外衣下面,居然是一双小拖鞋,赤裸着的小手端着饭盆,不时打着激灵。一个声音说:“这是谁家的孩子,家长也太不关心了,这么冷的天,让孩子穿拖鞋排队买果子呀!”紧接着,好几个声音说:“让她先买吧!”大人们把孩子推到了摊床边。这个小姑娘就是张硕,“她当时还没有上学呢,我们做家长的就是想培养她独立办事的能力,什么事都鼓励她自己做。”母亲张秀萍解释道。“那年她考上了育才日语特长班,赶上学校放假,孩子把很多东西都带回家来,光一个大书包就有20多斤重,都是她自己拿回来的,我从来不到车站去接她”,张硕到家之后,张秀萍看着散落在四处的书埋怨道:“怎么这么乱,自己不整理好了。”女儿委屈地说:“妈,你要求也太高了,别的家长都开着车或者骑自行车帮忙带,我都累成这样了,你也不心疼。”“有的时候好像是我们做家长的挺苛刻似的,但是进了育才日语班就意味着出国,出国就意味着自己独立生活,不苛刻怎么行?”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感觉到,从小对张硕的严厉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张硕父亲张兴武的一个家庭教育思想:早期教育非常重要。“我认为在现在社会中很多教育就失败在早期教育没搞好,对一些家庭来说,早期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现在每家基本都是一个孩子,娇惯得厉害,对孩子很多的坏毛病不管不问,我觉得孩子要是小的时候管不好,长大就很难管了,一棵长到碗口粗的歪脖树是很难直过来的”,进而他又打了一个比方:“什么叫走上正轨,从小你把她扶上正路,她就沿着正路走,所以刚开始一定要从严”,“过去有句老话说‘孩子三岁看到老’,我认为孩子三岁世界观就基本形成了”。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些夸张,但是隐含的道理却是相当值得探究的。我们很多儿时的玩伴,多年后再次相见,也许长了个子,变了模样,但举手投足间仍然可见当年的影子。幼年时期父母的“苛刻”在孩子心中播下了怎样的种子呢?当我们问到“在成长过程中,家长对你的培养有哪些方面让你记忆深刻”时,张硕首先提到的,就是家长管得比较严,“各方面都是,如果我什么事情做错了都会很害怕,就怕被爸爸批评”。“当时沈阳跟日本的富山县富山市是友好城市,跟富山中部高中是姊妹学校,我们初三暑假的时候去日本富山中部高中交流,那时候正好是期末考试前后,分流考试已经结束。” 在“育才”从初中升入高中要经过一个分流考试,有一部分人将被分流出去参加中考,“而我已经通过分流考试留在‘育才‘了,当时因为这次交流活动,心有点散,期末复习也没有以前那么专心,我爸发现了这个苗头,就跟我说,‘才这点事你就不学习了’,我也怕期末考试考不好,没法跟我爸说,去姥姥家玩的时候还在学习呢!”第二部分 从小对孩子苛刻点(2)  “漂亮姑娘”和“假小子”这种严厉的家庭教育方式确实近乎苛刻,但同时也培养了张硕那种经得起摔打的男孩子性格,在采访中,张兴武和张秀萍夫妻俩曾多次向我们提到孩子的这个特点。“漂亮姑娘”和“假小子”似乎搭不上边,但是还有句话叫做“女大十八变”,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见到了回国休假的张硕本人,看着眼前饶有风姿的大姑娘,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把她同手头照片上的那个十几岁的“假小子”划上等号。照片上的张硕正紧抓着攀岩的绳索悬挂在半空中,齐耳的短发,配上短裤背心,虽然有些进退两难,但看得出来,她还没有放弃。“当时我上初中,夏天的时候我们一家和家里的朋友一起去植物园玩,我想尝试一下攀岩,感觉挺有挑战性的。但是,刚开始不会爬,爬到一半就爬不动了,岩壁可高了,感觉上不去下不来的,当时管理员都不让我上了,商量要把我拽下来,但是我还是没下来。我倒是没什么事,就是把我爸妈他们吓坏了。”母亲张秀萍一副心有余悸的样子说道:“这件事我印象很深,当时把我吓够呛,但是事后感觉姑娘确实长大了,有那种较劲的意识了。当时还有那种距离河面好几米高的滑道,她都敢尝试,顺着铁丝从河这边滑到河那边,主要靠惯性,没点技巧和胆量不行。”“胆量大”是我们从张硕父母口中经常听到的形容词。“其实她的胆量也是我们一点点锻炼出来的,小时候她跟比她大一岁的小哥出去玩,一到晚上她小哥不敢自己上楼,她就把他送到楼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晚上补课,我们从来都没去接过,都是她自己骑车回来的,就是为了锻炼她。”实际上,护送男孩子回家、飞车夜行这些事迹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母亲张秀萍介绍说:“我跟他爸都不高,但是张硕长到了一米六六,从小我们就鼓励她锻炼身体,乒乓球、排球、篮球、足球她喜欢,在学校还参加长跑。”据张硕说,小学时候她是班里女子足球队的队员,而且跟班里男生的关系特别好,经常跟男孩子们结伴出去踢足球。身体和性格方面的双重历练造就了张硕阳光开朗、敢闯敢拼的个性,使得未来一个来自中国普通家庭的女孩子能够在异国他乡不断挑战着人生中一个又一个高峰。  中学阶段从来不补课至今为止,张硕只有一段补课的经历,就是上面提到的小学六年级时“飞车夜行”那段。“她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一个同事的孩子考到了‘育才’,说挺好的。张硕一年级的时候在班里就是班长,到四年级的时候是大队长,学习相对来说都在前边,所以我们也想让孩子尝试一下。但是英语要求达到初中三年级的水平,还要学‘奥数’,我们当时对‘奥数’不了解,听说学‘奥数’对人的大脑思维有好处,开发智力。既然有好处,先不考虑能不能考上,就找人给孩子补了一段时间课。”母亲回忆说。短暂的补习生活结束之后,张硕顺利地考取了东北育才学校。据父亲介绍,张硕在中学阶段从来没有补过课,除了课堂所学之外,基本靠自己看书。在当今的教育界,补课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每一个学生、家长、老师对此都有各自的理解,张硕说:“我最初认为在学校跟不上才需要补课,高中时我们住校,每周末回家,很多人都利用这段时间出去补课,我觉得周末好容易回一次家,想跟爸妈好好呆一会。另外,我当时成绩挺好的,就没有补课的想法。”她还根据自身的体会分析了补课风盛行的一些原因,“如果学校的教育方向把握好了,出去补课的人就会少很多,比如老师上课重点的问题讲不到,或者考试超前考。还有的老师觉得反正学生都出去补课,课堂上讲得差不多就行,这样形成恶性循环,出去补课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另外一个就是风气,如果身边的同学都补,你要是不补,在心理上就输给别人了,即使你能力真的比别人强,也会怕考不过别人。”最后她总结说:“我觉得正常在学校学的内容就足够了,不应该出去补课,而且补课花钱很多,家里收入比较高的还行,如果是像我们这样的一般家庭,对于家长来说就是一个挺大的负担。”第二部分 从小对孩子苛刻点(3)有一个这样懂事的孩子,张兴武和张秀萍夫妻俩应该是很幸福的,也是很让人羡慕的。但是正如前面讲到的,正是因为在孩子幼年时期,家长的苛刻和用心良苦,才达到了张兴武所说的“把孩子扶上正轨的效果”。  “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在中学阶段形成的”对于很多曾经走过的人来说,中学阶段充满了沉甸甸的回忆,这是一个蜕去童贞、奔向成熟的过度阶段,各种奇思妙想泉涌而出,正如张硕所说的,“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在中学阶段形成的”。“中学阶段的教育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比如初三时候那次去日本富山中部高中交流的机会”,“育才”每年都会通过比赛等各种方式挑选日语和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赴日交流,在育才学校校刊《优才摇篮》(第25期)中我们看到了张硕从日本归来所写的文章——《东洋风情——记在日参观访问见闻》,开篇写道:大陆一点点缩小,再缩小,最后渐渐从视线中消失。安然地坐在飞机的沙发椅上,3秒钟的时间就让手表的分针走了一圈。于是,初次乘飞机的喜悦与不安和即将踏上异域土地的期盼与紧张在心中膨胀着。当那份心情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存在于心中的时候,当那份心情即将溢于言表的时候,陆地再次出现在眼前。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8
正序
倒序
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全文
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全文-2
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全文-3
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全文-4
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全文-5
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全文-6
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全文-7
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全文-8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
12位成功学子背后的故事: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