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传-12

老者花发花须,面门上和腮帮上都打着明显的皱纹。他就是上次在涡河沿大柳树底下和李伯阳闲聊的徐慎鲜。在徐慎鲜身后的那个少年,看来只是才七八岁。上身穿着镶有黑边儿的淡绿短褂,下身是鲜红的麻布胖裤。苹果脸蛋,白里透红。疙瘩鼻儿,又白又嫩。从两片红红的小嘴唇间自然地露出洁白如玉的牙齿。在头上扎着的两个又短又黑的小牛角的衬托下,使得这个真正的男孩活活的成了一个假闺女儿。伯阳先生和徐慎鲜互相施礼打过招呼之后,二人在桌案两边的黑色木椅之上坐下来。那男孩有点怯生地站在徐慎鲜的身边。伯阳先生见徐慎鲜他们登门,心中高兴,对他们非常热情,加上他喜欢小孩,看见那孩子模样异常,心里更高兴,笑着说:“咦,这孩子多齐整,来,叫我看看,叫我看看。”伸双手将胳膊平举起来。“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少年龇着白牙笑着,不好意思到他跟前去。“去,叫你爷爷看看。去吧,去吧。”徐慎鲜用手推着少年的头把儿说。那孩子笑眯眯地而且带点不大愿意的样子往伯阳先生的身边走去。“这孩子真好,漂亮,聪明,将来一定有出息。”伯阳先生用一只胳膊将他圈起。这孩子多可爱呀,如果再小几岁,他会亲亲地把他抱起来呢。“叫啥名啊?”“叫徐甲。是我的最小的儿子跟前的最小的。徐甲,甲乙丙丁的‘甲’。在我家的男子之中数他最小,我偏偏给他取名甲。这名字是我起的。”“徐甲,哦,这名字好,好!你爷给你起这名字好。”伯阳先生看着他的苹果脸蛋,高兴得动起眼上的白眉毛。“这是我家的小宝贝。”徐慎鲜说,“伯阳兄,你要喜欢他,以后叫他跟你当书童。”“我喜欢,我喜欢,好,好,以后叫他给我当书童。”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是往常,徐慎鲜定会异常的高兴。可是眼下,他的脸色很不好看,就是笑时,也掩饰不住那神色之中的痛苦和悲伤。“看神色,慎鲜弟心中似有悲苦,但不知你心里是因为什么事情……”“唉——。”徐慎鲜低声地叹了一口气,“伯阳兄,此次前来,我就是来向你说说这事哩。”“什么事?”伯阳先生惊异了。“那次你向我讲述了蜎渊落井之事,要我注意收集类似这样的材料。”徐慎鲜说,“万万没想到,我万万也没有想到,几个月后,这一类的一个灾难之事在我外孙身上发生了。我这次来,是向你提供一个我不愿看到的材料,也是向你告知一个坏消息,其中一个主要的心意,是想请你给他写个挽联。”“写挽联?你外孙出了什么事?”伯阳先生更加惊异了,脸色一下子变黄了。“是这样。”徐慎鲜说,“请让我慢慢向你说。”徐慎鲜有个外孙,名叫王四,住在王家湾。王四的妻子名叫马妮,模样儿虽然不算多么俊俏,可两口子就是有感情。王四家原来有几亩地,自耕自种,日子凑合着也能过得去。一次,他家不幸遭了大火,把三间堂屋连同里边的东西全给烧光了。王四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日子没法再过下去,痛苦得要拿绳悬梁自尽。邻居劝他说:“人不能尽是好时候,也不能尽是赖时候,既然到这一步田地了,还得想法往前过。听说这屋子墙根基很深,你可以从根基上挖些砖头卖些钱,买上房料,再盖一所小草房。”王四照邻居说的办了,他天天拿着抓钩去锛墙根基。砖头越掏越多,一直掏到五尺多深的时候才见黄土。真没想到,刚一见黄土,就露出十二口大缸。十二口缸上都盖着宽大的石板。揭开石板一看,里头尽是黄澄澄的金块(指铜块,那时称黄铜为黄金)!王四可高兴极了。从这以后,他家发了大财,宅基地上盖起了一片楼瓦房。吃不愁,穿不愁,用不愁,要啥有啥,享不尽的荣华,受不完的富贵。他心花都开了,高兴地对人说:“我的屋子烧得好,要不是,我一辈子也弄不到这十二缸黄金哪。”他由吃粗面到吃细面,由吃细面到喝酒吃肉,由喝酒吃肉到吃山珍海味。后来,山珍海味也吃腻烦了。他由穿粗布,到穿细布,由穿细布,到穿绫罗绸缎。后来绫罗绸缎也穿厌烦了。邻居劝他富日子要当穷日子过,不要花天酒地,奢侈浪费。可是他不但不听,反说邻居瞎操闲心,活不大年纪。这时候,他再也看不上自己的妻子马妮了,越看越难看,越看越丑。破车挡住光明路,九天仙女不能来。这咋办呢?就暗暗跟村头一个外号叫七仙女的闺女勾搭上了。两个人如胶如漆。一天夜里,两个人正在私会,被马妮撞见了。她跟王四闹了个天翻地覆。王四恼羞成怒,为了去掉眼中钉,肉中刺,为了以后能名正言顺地娶七仙女为妻,就生下了杀害马妮的歹心。一天夜里,王四把马妮按到床上,活活掐死。恐怕死的不透,又用斧头把她的头骨砸烂。然后埋到南大洼的枯井里。事发以后,官府把王四捉进监牢,叛处死刑。眼看就要出斩了。前天王四的外祖父徐慎鲜前往监牢去看他。王四见了外祖父,痛哭流涕,十分羞惭,说:“外公啊,我千不该,万不该呀!我不该从地下挖出十二缸黄金哪!我知道,我这样的人,死了以后也不会有人来作一点纪念哪!我再后悔也晚了。外公啊,你是个识字人,识字人相好识字人,为了我已经后悔,为了我是你的外孙,我求您到我死了以后,您叫谁给我写个挽联吧!”徐慎鲜讲到这里停下来,整个脸上全都出现了痛苦的神色。在这痛苦的神色之中显然地夹杂上了气愤和羞惭。“咦!哎呀,没有想到。”伯阳先生听他说完事情的经过,心中感到震惊。他对这件事很在意,在这段进一步积累材料的时间里,他碰到了不少事件,哪一件也没有这一件在意的。“唉!真没想到,我实在是没想到这样的事会发生在我外孙身上。事已至此,说啥都晚了。既然孩子已经悔恨,已经求我请人给写挽联,我想也就别再推辞了。明天就要出斩了,我心里说,他已经是该死的人啦,该死的人在临死之前提点要求,我是不能不去答复的。我又想,这送挽联,我这当外公的不应该送;我的儿子,小四的舅父们也不应该去送;这挽联,我要以小徐甲的名义叫人送去,这就算是徐甲给他表哥送的挽联。”说到此,看看身边站着的小徐甲,习惯地用右手摸摸他的肩膀,“我心里说,这挽联,我不能亲笔去写,一则我是他的外公,再则,我虽识俩字,字写得很拿不出手。想来想去就想到您身上了。这次前来,一则我是向您告知这个事情,算作我对咱们河边谈话的一点回复;二则,这是主要的,这次前来,我主要是想请您给他写挽联。伯阳兄,您是柱下史,又是征藏史,德高望重,一字千斤,我外孙虽说死得毫无价值,虽说遗恨无穷,然而,能得到您写的字,也就因祸转福了。”说到此,一声不响,定定地看着伯阳先生。伯阳先生一时没有接话,他想:“这,我是写好,还是不写好呢?”他本来不想接这活,但想起“师兄弟”偌大年纪,徒步登门,说了这么多话,看他那渴求的样子,确实无法推托,不能说个不写。他心里说:“写就写吧,写了之后,连他的案情,带我的挽联,都可成为我著作里头的内容呢。不过,我目下不能答复给写,为了我的著作不能有半点的虚假和含糊,我目下不能答复给他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虽说他这事不会是假,然而未曾亲眼过目,不能就去挥笔。”想到此,抬起头来,定定地看着徐慎鲜,“慎鲜弟,既然你提出叫给外孙写个挽联,我不能推辞。不过,这给死人写挽联之事,不应该在活着的时候就写好。死囚犯在行刑之前,总还不能排除一线生机。你说你外孙在明日出斩。在出斩之时我想和你一块前去看看。等咱们去了之后我再写吧。”“好,好!这太好了,这太好了!”徐慎鲜说。第二天上午,徐慎鲜骑一匹黑毛小走驴,第二次来到伯阳先生家。二人说了几句话之后,伯阳先生换一身最不显眼的褪了色的黑衣裙,骑上他那头青色的黄牛,就和徐慎鲜一起往苦县县城方向走去。这是一个半阴半晴的天气。田野上,秋色苍凉。秋、冬之交的小风溜溜地吹来,往人们心头播送着寒冷的凉意。伯阳先生心里想,“怪不得官府把出斩犯人搁到这个季节。”一路上,先是行人稀少,后来,及至苦县东门不远的地方时,进城的人慢慢多起来。几个年轻男女,和一个手里扯着小男孩的中年男人,嘴里互相招呼着往东门里边走过去:“走快,上西关外看出斩去!”徐慎鲜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伯阳先生不想从东门穿城而过,就和徐招呼一下,两个人一起拐头向城南方向走。伯阳先生生怕见到熟人。唯恐见了熟人会另外生出不少的麻烦。此时苦县县正虽然已经不是燕普,但是城里熟人仍然不少。他们到了东南城角,往西一拐,经过南门,往西走去。此时南门口有不少人慌着往城里跑,也有少数几个人随着李伯阳他们往正西走。他们都是去看杀人的。见此情景,徐慎鲜心里升起一阵难言的痛苦。伯阳先生心情更是复杂。此时,他的心情,既不同于王四的失魂落魄,痛苦得身心欲碎,又不同于马妮娘家人那样感到解恨,大快人心;不同于那些看热闹者感到新奇,感到寻到了刺激的愉快,也不同于那些漠然、淡然的局外人的麻木和无所谓。他是怀着一种复杂的难以说出的,其中占压倒一切的因素是研究万物及苍生哲理以为苍生的,救世的心情而来的。当他们来到西南城角,将要往北拐弯的时候,伯阳先生不走了。抬眼一望,他看见西关外边的杀人坑上围着一群人。他知道那是出斩王四了。他是不看杀人的。此次若不是一种使命般的东西驱使他,他是不会前来的。这次前来,他也不过是不看中之看,看中之不看。简言之,这次他的前来,只不过是为了体验一下这个事情的确切性。站在这里,在他视野范围之内见到那观看出斩的人群,也就真的确切了。伯阳先生下了牛,一手拉着缰绳,站在那可以隐身的树丛边。他想,他是不能扒开人群去看出斩的,如果那样,未免是太昭耀的。他让徐慎鲜一人前去,说是他回来给他叙述一下就是了。徐慎鲜催驴行至人群外边,很不灵活地下了驴。他把驴子拴到一棵小树之上,一个人扒开人群往圈里走去。人群中间,是一个没有水的大干坑。坑底上,一圈站着手拿短刀的黑衣衙役。圈中间的平地上跪着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脖子上戴着木枷,背剪着用麻绳拴着,牵绳的是一个身穿黑衣、手拿快刀的大个子人。那个跪在地上的罪犯,披头散发,面如死灰,脊背上插一木牌。木牌上用黑漆写着五个大字:杀人犯王四。徐慎鲜站在衙役们的圈外,看见他的外孙那情形,吓得毛骨悚然。看见他的两个儿子也来了,心里才踏实些。他大着胆子小声叫了几腔小四。王四如同没听见一样。照着他的眼睛伸伸手,也因他眼睛失光而没有看见。主斩官发一声喊,那大个子行刑者举刀斜着一砍,王四那颗带血的人头就滚到地上。徐慎鲜心里一凉,就用双手将眼捂上了。人圈外跳过来三四个男人,掂砖头就去砸滚到地上的人头,一下子被几个衙役制止了。这三四个人都是马妮娘家的人。那大个子刀手从地上掂起人头,用刀穿了一下,用麻绳穿着,掂到城门那里,顺梯子爬上城楼,令人心寒地挂在那里。那时候对于杀人犯,他们都是那样的。人们一顺头,面向城楼,毛骨悚然地看起来。谁也没在意,伯阳先生骑着牛来到这里。他在这里简单地兜了一下就走了。徐慎鲜安排儿子到城里去撕几条黑色麻布,自己骑驴追上伯阳先生,两个人一起从来时的路线回到曲仁里李伯阳的家里。他们二人刚刚落座,就见徐慎鲜的儿子拿着黑布走了过来。这是一大条子一丈二尺长的黑布。徐慎鲜将布一剪两段,请伯阳先生给写挽联。伯阳先生一声不响的坐在那里想了一会儿,然后用微微颤抖着的右手掂起笔来,在两段黑布上写下了十二个白色大字: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送走了徐家父子,伯阳先生一声不响地坐在桌案旁。天气本不算冷,他却感到分外寒凉。他的眼前,一会出现王四那颗带血的人头,一会出现马妮那颗被砸烂头骨的头。他心里说:“这类的事一个又一个,这大概真可证实‘相对转化’确是‘反律’之中的定律了。洼和盈相对转化,敝和新相对转化,乐和悲相对转化,福和祸相对转化。唉,这转化太无情了,有时也太残酷了。这样转来转去,人类有何意思呢?”心里凉了一阵之后,忽地产生出一股热流来:“人是有意思的,人类社会是美好的,即如暂时有乌云,归根到底,毕竟还是美好的,人心总是向善的,向福的,向泰的,向新的,向着美好迈进的。我要研究,研究!要研究如何执守事物的反面作用,而让人类永远向盈,不过顶点;永远向新,不过顶点;永远向泰,不过顶点;永远向福,不过顶点;永远向着美好的未来而没有顶点。人间终将会是好上再好的,这个尘世上的人类是大有希望的!”就这样,伯阳先生一面对身体康复进行巩固,一面对大作的材料进一步积累。材料越来越丰富,身体越来越硬朗,精神越来越饱满。就在社会加给他的事务越来越多,他将要二次陷入繁忙深坑不能自拔的时候,就在公元前四八四年农历二月十五以后,刚刚过了自己的生日的时候,他终于第二次隐入隐山隐宅之内,又一次的开始了他的大隐写。------------------大器将要晚成时公元前四八四年二月下旬,伯阳先生二次隐入隐山隐宅,接续着他巨型大著的上半截,认认真真地往下撰写。从此往后,他又开始了他历史上的一段不为世人所知的隐君子的生涯。家人韩福为使伯阳先生能够从根本上彻底隐住,又一次地采用了“主仆默契,里隐外合法”。他让梅嬴在隐处好生用心侍候先生,自己仍然居住在村中老宅。远近来人,一切事项全部由他应酬。除了他和梅嬴之外,别的人谁也不知道伯阳先生是在隐山深处居住着。人们只知道李伯阳是和梅嬴一起到外地办理天子委托的什么公差去了。韩福又一次地在心里说:既然天子把一个不让世人知道的秘密政事交给他,既然这事连我都不需要知道,我就永远不去知道。放心吧,我是到死都不会想去知道的。隐宅院内,那三棵大柏树底下的落叶又添了几层。这里的幽密意味更浓厚了。梅嬴还是住在西边那所茅屋里。此时,东屋(厨房)里冒出了袅袅的青烟。那是梅嬴又给先生做饭哩。主房(堂屋)里。伯阳先生正从后石墙那个洞里走出来,把几卷子绢帛放到东间大案上。他把案上的竹简、木札、刀子、漆、松烟墨、铁针、粗细麻线,慢慢挪到木案的一头,将几卷帛卷一一展开,看了一下,然后又将它们卷起来。这些帛卷上的字,一撇撇,一点点,是他多年的心血变成的。心血呀,珍贵的心血!呕心沥血的精神生产哪,它要比物质生产来得慢而且难得多呀!伯阳先生将那一卷卷写好的帛卷展开,有次序地接合起来,用针、麻线缭到一起,然后再卷到一块,有恁么老粗一大卷。他把这一大卷写好的东西放进山洞密室。然后又从洞里拿出几卷帛卷。他打算一卷一卷地接着往下写,并打算,每写好一卷,随时就用铁针麻线把它缭接到写好的大卷帛卷上。伯阳先生将一卷帛卷拉开一段,平展展铺在案面上,然后拿起狼毫竹笔,认真仔细地写起来。写着,写着——一天接一天地写着;写着,写着——一月接一月地写着!他又象进入虚极笃静的状态了似的,而把天下的一切全忘了。他已经又一次下了大决心,纵然在这写到老死,也要为人类之福写出这部大书来。此时,公元前四八四年的此时,天下仍在大乱。整整的一个春秋时期,天下都在大乱着。春秋之战,大大小小不下百次之多。仅在公元前四八四年之前的著名战争就有十好几次。如:齐桓公伐楚之战、齐鲁长勺之战、宋楚泓水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围郑之战、秦晋殽之战、晋齐鞍之战、晋楚邲之战、晋楚鄢陵之战、吴国灭徐之战、吴楚(五战及郢)之战、吴越携李之战、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夫椒之战、吴、鲁、邾、郯自水上联合攻齐之战等。公元前四八四年。伯阳先生二次隐入隐山隐宅之后,天下仍是乱得不可开交。争兮,斗兮!隐君子兮,哪有心思再去问兮!公元前四八四年,齐国国君齐简公派鲍牧率精兵攻打鲁国;吴国的吴王夫差兴兵攻齐,大破齐师于艾陵(今山东泰安),齐师主帅国书被杀,吴掳齐师兵车八百乘。伯阳先生在写着,在为消解人间灾祸而聚精会神地写着。公元前四八三年,吴国一意为争霸着忙,继续对淮河下游(今苏、皖、鲁南、豫东一带)一些被他打败的小国进行压服,用兵示威。小战断断续续,磨擦接踵而来。晋国因一些小国臣服于吴而极度不满,政治上与吴勾心斗角,军事上与吴相互构成威胁之势。越国正在密切窥吴,积极做着攻打吴国的准备。伯阳先生在写着,在为消解人间灾祸而聚精会神地写着。公元前四八二年,吴王夫差率大军北会诸侯于黄池(今河南封丘县),与晋国争做盟主,以图霸中原。越王勾践乘吴国内空虚,攻入吴都(今江苏苏州),吴王夫差惊恐,让晋国为盟主。他匆匆忙忙回到吴都,向越国求和。伯阳先生在写着,在为消解人间灾祸而聚精会神地写着。开初的一段时间里,伯阳先生写作的步子放得较慢,他想:“我一定要接受以往的教训,要注意写作的轻松自然。岁数大了,不同于年轻人了,如若将步子迈得很快很急,弄发了旧病,求速不达,适得其反,那就事与愿违了。再说,我这种性质的著作是极忌谬误的,速度很快了,难免观点要出偏差的。慢些就慢些吧,不要急躁,我只求在临死之前写出来就是了。”于是他就来个歇歇写写,写写歇歇。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外,白天在写作之余,还加了一些另外的生活情趣。有时是在院里散步,有时是在屋山东头的灌木丛里,水泉旁边闭目养神,有时是在房屋里或者是那个更加幽隐的石洞里,认真地去行他的小周天以及他的大周天。除此之外,秘密出山骑青牛到远处亲朋那里去看望(主要是为再搜材料),也是他舒身散心的好机会。此时他所骑的青牛已不是原来那头青色的黄牛,而是一头真正的青牛(青色的水牛),那头青牛个头肥大,性情灵敏,善解人意,是伯阳先生非常喜爱的。“我的暂时隐写,也就等于不是隐写,反正著作完成之后,与世人见面,是比不隐瞒还不隐瞒的。”他的心里又一次的这样说。是的,他的隐写,实在不是自己无戏而硬作戏,他的名声太大了,若不如此,招来的烦扰太多了。他的年岁太大了,所剩时间无几了。他并不是不愿意去给人们多做一些平凡的杂事,而是因为他的为所有人去做益事之务将他限制着。在这一段时间里,梅嬴的生活小天地,也不是没有乐趣的。她心里说:“隐居这里,侍候先生,舅舅给我找这差使太好了。俺,没爹没娘,孤苦零丁,无依无靠,实在无法生活,如今跟着一个象亲爷爷一样的好心的老人,该有多好。俺,一个女孩家,没有了嘴,也没有了与人一起建立家庭的权利,实在是不愿再去见人的。这样过下去吧,让俺永远这样过下去吧。如今俺已不小了,都二十好几了,俺不是不懂情理的。先生有朝中要事在身——我想很可能就是天子要他做一个关系重大的秘密政务——既然是这样,俺能不愿意终身为他守密吗?俺的心里早已下了铁心,先生的隐密,俺是终生都不打算知晓的。俺在这里侍候好先生,让他做好大事,俺就是在这呆到老死也是十分值得的。俺不是白吃闲饭,俺觉得这是有趣的。”为了增加生活乐趣,没事儿时,她故意找些趣事儿干。她的头发又黑又密,拢起来,就有恁大一把呢。她凝起眸子,抿着嘴,偷笑一般的,轻轻地,慢慢地,将那黑发往上拢起,一下儿,一下儿,手指头慢慢动着。一下儿又一下儿地将头顶挽起一个高发髻。挽好后,对着铜镜看一看,笑一笑,然后再把头发散开,以便接着再去挽。她把头发扎成两条又粗又长的大辫子,将辫子在头顶上面盘起来,挽成发髻模样,将没盘完的两段辫子在上边圈成两个圆圈子,对着铜镜又笑笑。更有趣的是:她从灌木丛那里撅来几根带着绿叶的小荆条,掐几朵野花,又从柏树上弄来几枝小柏枝。她将那枝条编成碗口一般的小花环,将柏枝和野花插在一圈花环上。接下去,把头发挽成个高髻之上带牛角,后脑勺垂下一条粗辫子,贴根儿扎上红绳绳,其余部分,不拧不辫,让它自然的舒松下来。接下去,把花环戴在发髻上,对着镜子抿嘴笑。伯阳先生看见了,不仅不讥笑,还庆贺似的为她笑,笑得白胡乱动弹。多好的闺女,又是多俏的孩儿!黑黑的头发,秀丽的花环,鹅蛋脸蛋儿,衬着那雪白裙子、浅紫中衣、墨绿色的镶着黄边儿的坎肩,多么俊气!除摆弄发型之外,她还有另外一项自我玩乐的趣事,那就是“点石成画”的小游戏。她偷偷弄来一块象八砖那样形状的石块子。每当伯阳先生饭后动笔著写之时,她就坐在自己屋里,关起门来,偷偷地用尖锥在石板面上钻小眼儿。一个小眼儿挨一个小眼儿,钻得都有半指深。这些小眼儿依次排开,原来是一条弯弯的线。她钻小眼儿并不是一次钻完,而是一天只钻十多个。日子长了,随着小眼的增多,弯线越来越长,形成了一个个的小轮廓。只要你稍一留意就能看出,原来这是一幅画。画上共有三样东西:一是一位长胡子老人握笔在写着什么;二是一轮太阳在照耀;三是一个说男不男、说女不女、没有嘴的小孩头。这时你才明白了,噢,原来她所反映的就是伯阳先生的隐写生涯呀。她偷偷地将这石画弄到那小桶粗细的水泉里。意思是落井下石,永远不让人知道(有一段传说,上面说:有一年,一群孩子在隐阳山遗址上刨树,掘出一个石头片。石片上面以点联线,画有一幅形意画,上有一长胡老人在写作。太阳当头照耀着。说不了那是什么意思,真奇怪,老人身旁画着个不男不女、没有嘴的小孩头。说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其实这意思是很清楚的。所不清楚之处,是没有指明那刨树者是哪年哪月哪朝人。传说里的石片虽无实物于眼前存在,但是,这传说毕竟是可以反映伯阳先生隐居隐山之时的一段隐写生活呢)。笔锋还回隐山隐宅之内。梅嬴除在隐宅自寻生活乐趣之外,有时也随秘密前来的舅舅一块秘密出山,到伯阳先生家故宅上去。每到这时,舅舅就说她是从外边某某地方回来的。舅舅示意她,要为先生守密,她总是笑着点头说:“啊,啊,啊,”那意思是,“我,知道”。伯阳先生疼梅嬴,就象疼自己的亲孙女儿一样。他见她对自己侍候得那样周到,很是为之感动。他见她做饭太辛苦,有时就停下笔来,主动帮她去烧火。有一次,梅嬴将灶膛里柴禾烧得尽冒生烟,用手抹着被熏出来的眼泪站在一边。伯阳先生弯腰去调柴禾,嘴里说着:“这燃烧也要重自然,不可偏倚,不可勉强,要讲适中。柴禾少了接不上气,柴禾多了不透火,柴禾太靠外了烧不匀,柴禾太靠里了它闷道。”一面说,一面做出样子叫她看。他烧得那火焰又匀又旺又透火。“啊,啊,啊。”梅嬴笑着,一面称赞,一面催他快到堂屋去。那意思是,“您老人家别耽误,去干您的活儿,或是到那里去歇着。”时间象是看不见的流水一般,轻轻地丝毫也没有声息地向着人们的身后流动着。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伯阳先生写作之事,步履就不轻松了。不仅不轻松,而且迈步越发紧促、越发艰难了。他的这部巨型大著越来越加难写了。内容越来越多,头绪越来越乱,复杂纷纭,浩如烟海,笔者如在汪洋,简直无法泅渡了。这部书,此时尚且没有名字。那时写书,皆不命书名,而是后人根据内容,根据各方面的情况给送个名字。此时这书的宇宙述论部分已经写完,篇幅已经进入人尘述论部分。人尘在宇宙间所占比例是极小极小的,但它在这里的篇幅是很大的,内容是丰富上又加丰富的,而且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具体性,花花世界,千奇百怪,形态万状,东西南北,风土人俗,各各不一,喜怒哀乐爱恶欲,情情有别,加上这一部分里还要寻找一些他未曾找到的定律,每一个定律都要运用大量的、真实而不是臆造的事例进行证实,确实是难以驾驭的。他青壮年时期曾经有过的要建立一次性的学说的想法,现在已经没有了,现如今,他的一颗心已经不越规律了。他想:“此生此世,我要尽力生作,尽力奋进,尽可能的给人尘留下一部永远益人的生命力相对永恒的著作来。他的写作态度极为认真,对材料的选用和定律的审查极为严谨,唯恐弄错了一丝一毫将来遗害后人。对一个道理,起码要用三个以上的真实事例进行证实,而且这些事例还要如实的原封不动的、象录取音像一般地写出来。例如事物的相对转化,他不仅以传神之笔充满诗情画意的从头至尾,一点不漏,使人如见事人,如闻人声,原原本本地将蜎渊落井遇难以至转危为安,王四扒墙得金以及杀人抵命的事写出来,而且还以此法将其他几个类似的事例全部写出,最后以无法推翻之理推出定律。他对他吃不准的所谓的定理的审查是严酷无情的。例如他认为他寻到的一个所谓的定理不一定真是定理,就多方面攻击,甚至到儿子做官的地方去再行调查,结果终于发现那定理经不住打击,而痛苦的将它否定,将它从已落笔的书中删去。大难了,他写这部书太难了。在前人的基础上垒墙是容易的,而确属自己独创的建筑确实是不易立起的。然而不管多难,多累,多苦,他都要下决心将这部大书写好。写着,写着,伯阳先生艰苦认真地写着!写着,写着,伯阳先生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写着!隐阳山里在奉献,隐阳山外在大乱。公元前四七八年,天下又由暂时平静转入大反大乱之中。这年,越王勾践再次攻吴,大破吴师于笠泽,并且杀死了吴国太子。也就是在这一年,楚灭陈的战争烽火在陈国地面熊熊烧起。这次战争引起的原因是:楚国出现白公之乱。陈国乘着楚国内乱,兴兵伐楚,引起楚惠王对陈国的愤怒。待白公之乱平息之后,惠王就派楚令尹子西的儿子宁嗣领兵伐陈。楚兵怀着大发泄、大报复的心情在陈地大烧大杀,奸淫抢掠,无所不为。这年夏季,陈国地面上,疯狂的楚兵黑压压地扑来,刀光闪闪,盔缨如血。他们所到之处,鸡飞狗跳,一片火海。陈都宛丘燃起了大火;苦县县城烧起了大火;曲仁里以及附近一些村庄也燃起了大火。陈国国君陈闵公被杀了。苦县县正被杀了。一群如狼似虎的楚兵进入伯阳先生的村中故宅。这里空空的,不见一人。此时年已七十多岁的家人韩福,已因老病去世,如果他去世,也会因保护财产而被杀死的。这群楚兵见他们家中空无一人,就抢些东西,放一把火而去了。这时,伯阳先生还正隐在隐山写书,对上述情况一字不知。近来伯阳先生因大书快要完成,写作的步子迈得更紧。只顾为完成任务而忙,除了趁暂时停笔、暂时间歇的一些短时间到隐宅之外的幽谷去散散步之外,他再也没有较长的时间到外地去作考察性的休息了。近来,他因任务将要完成,对保密之事已经不大在意了。他已三天两头的不断开开宅门到外边几个幽谷之中前去散步休息了。夕阳将要落山之时,伯阳先生一个人出去散步,院里只剩梅嬴一人。梅嬴是小心的。每到伯阳先生出去散步,她都要把院门从里边上上门闩,等先生回来的时候她再开开。这时,梅嬴正上住门在院里洗衣,忽听外边有人打门:“开门!开门!快开开门!”梅嬴听声音不对,不去给开。打门者就从墙头翻墙而入。咦!原来是三个身穿黑衣的凶恶楚兵。梅嬴吓得躲到屋山东头。三个腰挎刀剑的凶恶家伙凶着眼走到堂屋门前。一个高些的家伙把挂在门上的竹帘子拽掉。一个肉满膘肥的三角眼的年轻者见屋门锁着,就掂块石头把锁砸开。三个人进屋翻了一遍,见没什么贵重的东西,就走出来。其中一个闷头闷脑的黑脸中年,走到门口又拐回去。那高一些的家伙和三角眼见捞不到油水,就放火将三所茅屋全给烧着。大概是生怕拿走伯阳先生的东西,梅嬴不顾一切地从屋山东头那藏着的地方跑过来。“哎,小娘子,好漂亮的小娘子!”三角眼一下子扑上去,伸把抓住她的胳膊。“啊,啊,啊。”梅嬴一面挣脱,一面对他呜啊着。“咦,好家伙吔!这小娘子还装哑巴啦。”高些的家伙走过来,伸把抓住她的另一只胳膊,“走,跟我们到那边去,嘿嘿嘿嘿,嘿嘿嘿嘿,跟我们,跟我们到那边去。”说着就往外拉。“啊啊,啊啊!”梅嬴努力往后躺着身子,用力往下打着坠坠。“走!走!”“啊啊!啊啊!”他们越是拉她,她越是往下打坠。看来她是宁愿死在这里也不愿往外走出一步的。“走!你给我走!”“不走不行!走!”两个家伙用力架着她的胳膊,硬是拉拉着她来到门口,开开门,往院外的一个幽谷走去。隐宅院内。三所茅草房子,火势越着越大。堂屋里,那闷头闷脑的黑家伙,抱着老大一大卷子帛绢从石洞里走出来,高兴地龇着白牙:“宝贝,真有宝贝!找到了,高低叫我找到了。”他在喉咙眼儿里庆幸说。他把那捆子帛绢携到门口,放在地上,“宝贝就在这里头。这一回你再跑不掉啦。他妈的,藏多严!别说你放山洞里,放到老鼠窟窿里我也得给掏出来!”一边自语,一边解掉拴在上面的麻绳,散开布口,双手提着,“呼啦”一声,拉开老长。见绢面上横横竖竖,划满黑色的笔道,很不高兴,“他妈的,这画的跟爬的样,都是啥家使,脏这个鳖形,不管要了。这要干干净净的,给俺小孩他娘做衣裳该有多好。”一面自语,一面往下继续拽扯,“呼啦——!呼啦——!呼啦——!”一连拽了老长老长,见上面还是画满黑道和黑撇子、黑点子,心中很不高兴。“他妈的,全给弄脏了!不要了,这不管要了,反正也没法拿。这里头卷的有珍宝,他妈的,我想起来了,珍宝就在这里头。”“呼啦——!呼啦——!呼啦——!”他又连续拽几下,地上拽了恁大一堆,还没拽完。“这里头一定卷个大金锭,不拽到底不出来。日你妈,我坚决给你拽到底!”“呼啦——!呼啦——呼啦——!”拽到尽头,一看是个木轴轴。他十分扫兴,非常生气,“叫他个妻侄搉(骗)一家伙!日你妈,我撂火里烧了你!”他发泄性的抱起那堆帛绢一下撂到火窝里!“哄”的一声,帛绢燃烧起来,那黑脸楚兵龇起白牙,丑恶的脸上一下露出发泄性的快意。那边山谷里的伯阳先生看见隐宅着火,黑烟滚滚,急急忙忙往这里跑,当他喘着大气来到这里的时候,见那一携子帛绢已经变成了顶着黑烟的火焰,心里十二分的惶恐,“啊——!我的娘!”疯了一般地扑上去,“我的心血,我的心血呀!”用双手去抓那没着透的焦糊绢布。“起来!我叫它给我着透火!妈的,你这老家伙!”黑脸楚兵抓着他的胳膊用力猛地一拉,把他甩了老远。伯阳先生“呼通”一声蹲到地上,“梅嬴——!梅嬴——!哎——嘿嘿嘿嘿!”他的心象被击碎了一般,凄凉地喊叫道。“叫啥?你这老东西!”黑楚兵说,“告诉你,你女儿跟我们的人一块跑了。她看中了我们的一个美男子,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半点也不假,她跟他一块私奔了。”“罪孽!罪孽呀!”“他妈的,你还骂人!”黑楚兵拔出腰剑,气汹汹地盯了李伯阳一眼,然后又慢慢将剑插在剑鞘里,“他妈的,不是看你年纪大,我就一剑杀了你!便宜你了。”说到这里,迈大步扬长而去了。伯阳先生象傻了一般地坐在地上。他忽然想起那烧着了的书稿——他心里想叫那烧着的东西不是他的书稿。他站起来,蹒跚地奔到堂屋门口,冒着烟火跑进屋子,钻进山洞,弯腰用手乱拨拉一气,结果什么也没摸到。他定下神来,静静地一想:“没有了,书稿没有了,就是被他烧掉了。数十年心血,毁之一炬!”他的心彻底碎了!双腿一软,一下子蹲在洞里了。……伯阳先生失魂落魄似地坐着。天黑的时候他才想起找梅嬴。他真的象是傻了,当真什么也想不起来了。他拄着拐棍,蹒蹒跚跚,艰难地到几个山谷去找她。“梅嬴!梅嬴!梅嬴!梅嬴!”他小声地失神一般地喊叫着。几个地方都找遍了,哪有梅嬴的影子呢!他回到隐宅,见火已经不着了。就一个人坐在山洞里。他想,“她不会死,他们不杀她,可能是……美男子,她能真是私奔了吗?……看她那摆弄发髻……唉,我真傻,她毕竟是个女性啊!……她不会,她不会是自己愿意……她是不是因为没守好我的书稿,而感到,才……反正她是不会死。……她是不是一方面是不得已,另一方面是被那人看中,她也看中了那人?……不,她是石女,不行,她是石女。……他们是不是要她当兵,去侍候楚兵……那模样儿……反正他们不会杀她。梅嬴啊,你千万可不能死呀!好闺女,好闺女呀,但愿你能得平安哪。”他忽然又想起,她会不会是逃到了村中老宅那里去。他蹒蹒跚跚,艰难地出山,回到故宅。出现在他眼前的也是一片火烧之后的废墟。村上静静的,没有一点声音。原来人们已经跑光了。半夜里,他一个人躺在没遭火灾的西屋里。又一阵子失魂落魄般的感觉涌上心头。过了好大一会儿,他的心里才好受了一点儿。他定下神来,细细思索一下,“是的,她是跟他们走了。她是因没给我守好书稿感到无法向我交待,在他们强制之下趁劲远走高飞了。是的,不然的话,那兵是不会无故冒出那话的。她也恁大了,她的内心世界里所容纳的到底都是一些女孩子家所想的。唉,我太糊涂了,太不懂年轻人的心思了。……是的,她是可以割术的。……她是不会遭害的。她也不会再回来了。别管咋着,她只要平安就好了。”他的心里稍稍安顿了一些。他迷迷糊糊睡着了。他朦朦胧胧的,似乎觉得有一辆马拉车轿往一家门口走来。车轿停下之后,从那里边走下一个女人,似乎象是梅嬴,又似乎不象。女人对他笑笑,什么也没说,就和那从院子里迎过来的披戴着红绸的新郎一起进院了。……迷迷糊糊,象是沉在大雾里。他觉得他仿佛是站在村头上,又象是站在野地里。一个大兵模样的什么人,他弄不清是不是一个兵,反正他觉着仿佛是个兵,举着铁锤,走到他的面前。弄不清是为什么,他说他要打他。他半点也不害怕,他认为他很正义,正义是什么也不怕的。那兵一锤下去,把他的天灵盖给砸碎了。这时他知道害怕了,头已经烂了,知道害怕也晚了。他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从梦里吓醒了。他的心里忽又难受起来,难受得就象刀子割,胸部周围象是酥了一般,大肠那里酸热酸热的,象是旧病又要复发了,大概是痛定思痛才知疼的缘故吧。“完了,这一回我是全完了。”他心里说着,“一生勤恳,努力工作,心血付之一炬,全完了,这一回我是全完了。”一阵难忍的痛苦,使他警惕起来,“我的病又要复发了。不能让它复发,如若复发,再也没法挽回了。如若那样,不仅是著作付之一炬,连用口舌去将那著作里观点传播一下的机会都没有了。……我要传播,要讲学!要将那天道学说传开出去!”他忽然想起了这几句话。这一想,反而不难受了。“不能难受,我不能再去难受,难受除了使病复发,早一点结束性命之外,别的什么好作用都是不会有的。我还可以讲学,还有余生,我可以到各国去讲学。我的努力全做到了,命运该灭这部著作,我也就不去为之遗憾了。反正事已至此,我不能再去难受了。不能再去把下余的一点岁月难受掉了。不难受了,为了能顺利做到在有生之年替天传道,我不难受了。写天道,要学天道。天道无我。正因天道无我,才不知道痛苦,才永远长寿。痛苦是无用的,我再也不能痛苦了。”积极的想法确实可贵,想到此,他的心里坦然了,当真的,半点也不难受了。他劝自己早一点入睡。然而,他没想到,越要自己入睡,反而越加难以入睡了。“不困就不困吧,干脆我就不睡了。想想吧,再往底下想想吧。”他在心里朗声地说,“多年隐写,著作付之一炬,这件事我向世人咋说呢?中,我要好好地向人们说明事情的原委。我亏,我要好好说说!……不!不能说,我不能说!这件事情不能说!我若是那样向人去说,世人将会笑掉大牙呢。书稿已经灰飞烟散,我再去说,无非是去自我证实,去让别人替我审查,替我证实,证实我的自我证实确实属实。无非是去向别人说明我多年来在山里隐隐藏藏,偷着写了好长时候,写了老大一大卷子书,后来一火毁了,现在没有了。引得别人喧喧嚷嚷,替我报亏。接着而来的是‘无戏做戏’,‘多此一举’,‘不相信人’,‘大可不必’等等词句。心怀好意的相信者说:‘唉,可惜,他本来是有本事的,可就是命太不好了。’心怀歹意的相信者说:‘大书不小,可就是烧了。烧了等于没有。该他那样!’那些根本就不相信者满可以给我送来‘以假充真’,‘欺世盗名’,‘大言不惭’,‘打肿脸充胖子’,‘是真是假,反正不得而知’的言词。向人去说,无非是想让人认为我有巨著,伟大,了不起,我亏。我不愿意去要伟大,不愿意去要了不起,更不愿意去要这用极亏换来的伟大和了不起。这样去被称为了不起真比死了还难受。我亏就是亏,不必再去到世人面前报亏。让世人去替我报亏,烦烦扰扰,费去他们许多不必要的心思,甚至在历史上给我留下一段亏,也大可不必。多年隐写,苦苦保密;而今一切归于乌有,反去揭密,让世人替我亏密,笑我不该秘密,这真是天大的自我捉弄!多么难言的一段历史呀!晚了,一切都晚了,现在即使跑到郢都去找楚惠王讨账也已晚了。什么都别说了,别再去留历史性的自我嘲弄了。天哪!这真是天大的无法再说呀!可能是我想得太多了,反正我认为这段历史既隐了,就隐去吧,我没法说了,不必再去说了。我要能够忍心隐下,能够将它永远隐往。写天道,要学天道。天道是最有函量,最能含蓄和包容的,世上难得的是包容,让这件事去衡量一个人最大限度的含蓄和包容是多大吧,让它来做做我含蓄和包容的考查和锻炼吧。”想啊想,从这时起,直到鸡叫,没有合眼。天刚微明,他就起床,又到山里去了。他曾对自己说过,他相信梅嬴没有灾难,他对她已经放心了,然而,不知怎地,他又挂念起她来了。他希望能在山里找到她。他拄着棍到那几个幽谷和几条涧边去找她,“梅嬴!梅嬴!梅嬴!梅嬴!”小声而悲切地叫着,哪里都找到了,哪里也找不到她的影儿了。他走进隐宅,看见那火烧的黑墙,心里一凉,又象丢了魂般地难受起来。他在山洞里蹲了一会儿,忽地想起了什么,就拄着拐杖,走出隐山,走过跨在涡水上的小桥,到那没遭战乱的河北沿的一个朋友家里去了。他请朋友帮忙找找梅嬴。他对朋友说:“我与仆女梅嬴从外地回来。我到外边散步时,梅嬴在家洗衣,这时楚兵打了过来。当我从外边回到家时,梅嬴就不见了。她不是躲哪去了,就是被楚兵抓走了。请你帮我找找她吧。”朋友帮他四处打问,找了几天,也没找到梅嬴的影子。------------------第八章 入秦过函过安庄,迷入魏仙源公元前四七八年,伯阳先生遭劫难,出隐山,暂住涡北朋友家里。在此期间,想起著作被毁,又曾出现几阵难受,旧病差点儿没有复发。后来是他运用他那非同一般人的哲学家的头脑细想一回,才算彻底想开了。因大书成灰,使他痛下决心:要到那些能够左右时局的大国去,大力传播道家学说。他心里说:“可恨的楚贼,你烧了我的著作,并没割走我的舌头。我还有一张嘴,我还得几年不死,我还可以说,我还可以讲,我还可以讲到老死!我一定要叫这天道学说在普天底下传下去!”一天,他和朋友闲话之时,二人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一、自陈国国君、苦县县正被楚军杀死之后,陈国版图已经归楚,陈人已经成了楚国的亡国奴;二、楚人打算将陈之旧官员全部撤掉,换上楚人。对撤去的官员要另眼看待。有的还要接受监视。和旧官员有过什么关系者,不管是谁,日后皆不能予以器重;三、此时吴国很是疯狂,不仅忙于向齐争霸,而且忙于向晋争霸,向越争霸。中原地区一些国家形势很紧张,晋齐之间,齐鲁之间,吴晋之间,吴越之间,吴楚之间,明争暗斗,互相角逐。大的战斗此伏彼起,小的战斗接连不断;四、函谷关以西的地面上,秦国的国君秦悼公正在集中精力修理国政,安定地界,发展生产,那里局面比较安定。伯阳先生打算离开家乡,到外地讲学。到哪里去呢?针对当时局势,根据本人情况,对自己今后的去向进行了认真的考虑。经过一天一夜深入细致的思考之后,他给自己确定了最后的方案:骑青牛离乡西行,过函谷居高临下,遍撒天道善种,首要任务是直抵咸阳见秦悼公。促使李伯阳先生下最后决心离乡西行到秦国讲学,因素较多,归纳起来,大约有七:(一)楚已灭陈,陈人已成楚的亡国之奴。亡国奴不好当,亡国的滋味很不好受。要离开故土到外地去,不能去东部,因为东部一些国家余乱未息,去了也没安身之处。此时西部较为安定,要去只有到西部去,只有去秦。(二)他家两处房屋皆被烧毁,连个窝都没有了,书也被毁了,在这里再也无法蹲下去了,即使硬是蹲下去,也再没有一丝一毫的人生乐趣了。不能蹲,只有走。树挪死,人挪活,换换环境,可以有敝向新。外出讲学,给自己规定新的任务,可以使自己的精神向新的任务转移。精神上的生命不停止,老树新花,可以给将要毁掉的生命带来新的生机。给自己规定新任务不能脱离他的人生之目的,当然这任务只能是讲学,而不能是什么别的。讲学之地,秦国较为合适,他要外出,当然只能是离乡去秦。(三)对楚怀有憎恨的情绪。楚兵使他多年心血付之一炬,而且由此引起梅嬴失踪,确实使他痛恨。至于说他这个崇尚天道的哲学家对人尘之上的不平之事已经无恨(有一则神话传说,说他被封到第三十三层的离恨天),那是不尽然的。说他极为大度,几乎大度到对一切都不计较,那是真的,说他对人间的不平之事都已完全无恨,那是不合实际的。他看到楚国惧怕吴越,楚往东部发展的欲望已经没有,灭陈之后,它的欲望是往西北推进。如若楚国占据了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将来有再次称霸诸侯之可能。秦从西方发展起来,是楚往西推进的最大障碍。东南有吴越,西北有富秦,楚国腹背受敌,可成夹灭之势。他希望他的去秦讲学能给秦国带来越立越稳之福音。(四)将希望寄托于秦。他看到,秦处函谷以西宝地,土地肥沃,资源富庶,西无后顾之忧,东有险关可凭,进可攻,退可守,人心在安定,生产在发展,将来有得天下之势。他的大书虽毁,可以将书中学说在此广为流传。在秦流传,如若秦得天下,等于在天下流传。得天下者,欲要天下长久,莫过于以德治天下。在秦讲学,使道德在秦扎根,将来是秦人之福,也是天下人之福。(五)他想到:函谷以东之国在一个长时间内将无安定之日,而且这些国家只顾忙于考虑如何赢得战争的胜利,对他的天道、人德之说,根本听不进去;函谷以西,相对平和,天、地、人,诸方面因素都利于他讲学传道。(六)他喜爱自然,喜爱自然之美好灵魂——自然界中的幽美风景。心想,人是来自自然,也必要归复自然。“既然大自然是要我带着美好的心境到人世上来,我走时也要到美好的自然之中去。秦有奇山秀水,幽谷密林。在秦若能将我学说顺利传播下去,将来我当落叶归根,返回故土;若要不能随我心愿,我就找一处最美的自然境界,隐居起来,成为一个真正的隐君子,进笃静,入极虚,化到大自然的魂魄之中去。”(七)不知为什么,他总似乎在幻觉着梅嬴是去正西了。他似乎觉得,他往西部行走,往秦国方向行走,路上可以有一线希望碰上梅嬴。他想梅嬴,很想能在这西边一个什么地方看到梅嬴。越是想看到梅嬴,越是急着要到秦国去。近些天来,伯阳先生总在默默地做着去秦讲学的准备。他跑到徐慎鲜家,说,他要到这西边很远的地方去讲学,去一段时间还回来,想收徐甲为牵牛的书童不知徐慎鲜这个当爷的以及徐甲父母和徐甲本人是否愿意。徐慎鲜说:“小甲的父母已因暴病身亡,如今小甲是跟着我生活,七年前我说过叫他给你当书童,如今你正式提出,我很高兴。到外边去见识见识,跟着你去长长本领,这比啥都好。只要小甲愿意去就齐了。”一问徐甲,徐甲很高兴。这个年已一十六岁的孩子,一心要跟他李爷到外边去。他主动把伯阳先生的青牛牵来,又是刷毛,又是整鞍鞯,恨不得立即就走。伯阳先生安排他的朋友,说,他要到西边秦国等地前去讲学,请他以后告知回来探家的儿子,就说他到外地去,以后还回来;万一有特殊情况他回不来的话,要叫他别忘了按时到祖母(包括祖父)坟上去祭念。伯阳先生默默地到母亲坟上去告别的时候,路上碰到庚桑楚。“老师,听说您要外出是真的吗?”“是的。”“我去送您。”“不,不让你送。”“不中,我一定要送!我不放心。我至少要护送您出了陈国国境。”一切准备停当,伯阳先生就要正式向家乡告别了。故土难离,是人之常情,挨临走的时候,他站在曲仁里的故宅上,面对被火烧过的“屋子”看了好大一会儿,眼里还流出两行惜别的泪水呢。公元前四七八年夏日的一天,绿野莽莽,万里明阳,老聃先生(外地人称他老聃、老子,因而这里笔者也再改称呼)骑青牛,穿一身最不显眼的,原来是黑蓝色的,现在褪色褪得十分破旧的衣裙,有十六岁的徐甲牵牛,有三十多岁的弟子庚桑楚背着包袱在一边护送陪同,开始了西行。阳光明亮,绿野莽莽,一头善知人性的肥壮青牛亮起眼睛,十分精神地驮着一位大哲往西走着,向着略略西北的方向走着。此时老聃先生已经九十三岁,胖大而秀气的脸盘饱满丰彩,两个颧骨之下各有几条明显的皱印,除这皱印以及眼泡上的几条微皱之外,其余地方无不光润富丰。他的牙齿已经不存,由于这原因,使得上嘴唇那里有点略往里吸,也是由于这原因,以致使他的圆圆的疙瘩鼻子的鼻头牵得有点下勾。他的目光和善而精明,以致和善得使人看不出那里的精明。他那秀美的雪白胡须比十年前又加长了四寸,此时胡梢儿已经超过心口。修长的白眉弯弯地拖向鬓角,大致看去,仿佛两弯一头带尖的白色月牙。他的头发此时已经出现大的扒顶,从头顶往后披散下去的白发足有半尺多长。头顶上那撮又细又绒的短发,迎风弹动。飘洒自如,活脱脱的宛如洁白雀冠。此时他的新衣裳是在桑楚挎着的包袱里,他身上穿的破衣是他特意才换上去的。牛前的庚桑楚,蓝衣蓝裙,头顶蓝白扎帕,步子迈得既稳又健。头里牵牛开路的小徐甲更有他的一番风彩,他是一个既象青年又象少年的半大孩儿,长圆型的脸盘儿嫩白红润。秀眉黑眼,高高的鼻梁,红红的嘴口,略翘的嘴角。黑头发下用蓝色绸带儿拴起,头顶上鼓起一个低低的发髻,发髻之上还另外地高出两个短短的牛角。前额上散下一点儿刘海,后脑勺上散下一缕短发。宽松的蓝布长衫,用黑布镶着领边。蓝衫底下露出半尺红红的裤腿。脚上穿一双麻绳编拧的齐头便鞋。右肩上扛着老聃先生的龙头拐棍。拐棍上用粉红丝绸带儿系着个金黄色的亚腰葫芦。日头转向正南方向,他们继续往西走着,往略略西北的方向走着;日头已经平西,他们仍然继续往西走着,往略略西北的方向走着。老聃先生把那段隐去的历史永远地抛在脑后,离它越远,越能减少他心头的痛苦。傍晚,西天边扯起一缕菊红色的落霞。此时他们已经走了六十六里。饥要餐,渴要饮,晓要行,夜要住。不等太阳落下,就应该找好投宿之处。这里村庄很稀,再往前走,恐怕走到天黑也不一定再能碰上村子。于是就决定在这里找个村庄住下。这里有一片方圆二里之大的碧茵茵的平地。平地周遭是一圈低低矮矮的小白土岭,岭上,尽是茂盛的绿柳。圈内的平地上有个村庄,名叫安庄。这安庄柳暗花明,树木葱茏茂密。村前有个南盈北缺的月牙形的大坑塘。坑一圈是白杨绿柳和碧玉般的芦苇。坑水清亮幽深,肥大的藕叶绿得几乎能够滴下水来。有几个藕叶上都蹲着带有黑花的绿蛤蟆。那粉红的和雪白的荷花幽静地开着。上面还落着几只淡紫色和粉蓝色的蜻蜓。水皮上银鱼跳跃。有几处地方还在轻迅悠然地划动着黑色的水拖车(水上小虫)呢。老聃先生一行三人走进土岭圈里,来到月牙大坑北边的村庄之内。因入稀境,耳目一新,致使老聃先生倏然感到轻松愉快起来。庚桑楚到一家人家前去联络,请求他们给找个地方住下。这家主人名叫安沱,是个圆脸、笑眼、须发已经开始花白的、年近七十的老人。这安沱乐善好帮,听说有师徒三人前来求助,一脸悦色,毫不迟疑地对庚桑楚说:“我家东院是个柴禾院,那里有两间东屋是个闲房,里头有一张桌子、两张床,你们就住那吧。”“行啊老伯,那太好了。”庚桑楚感激地说。“叫他们来吧,走,我给你们开门。”老人说着,就和庚桑楚一起走出门去。当庚桑楚招呼老聃先生和徐甲牵青牛来到安沱家东院大门口的时候,安沱已经将那门开开。双方互相打过招呼之后,安沱领老聃师徒三人走进东屋。这里确实只有一张木桌,两张木床。老聃先生他们把牛拴在柴禾垛旁的一棵树上,将行李在屋里床上放好,开始坐下来休息。那名唤安沱的老者不愿离去似地站在门口,上一眼下一眼地打量老聃。大概是由于不好意思,看了几眼之后只好走了。但是,当他将要走出院子的时候,又直截了当地拐回来,走到老聃面前说:“这位老人,我看着咋象有点面熟呢。”“我,我,我叫……我是从苦县来。”老聃先生不想说出自己的姓名,一时不知说啥才好,就说个“我是从苦县来。”“您是不是曲仁里的老聃先生?”安沱张大着一双笑眼看着他。“是啊,是啊!你,你咋知道……”老聃先生惊喜地往安沱走近一步,亲近而恭敬地笑看着他的圆脸,“看着面熟,面熟,我,我一时叫不出……”“我叫安沱,燕县正(指燕普)时期我在那里当过账房(钱粮师爷),您不认识我,我见过您。”“噢,噢,是哩,是哩。”“先生是燕县正的朋友,德高望重,是我心目中最敬慕的人。”安沱说,“您年岁比我大得多,在我面前是我可敬的长辈。先生这样的老长辈,我想请都请不到,今日在我家里能和您不期而遇,俺实在深感荣幸。先生光临敝宅,来,请您转上,受安沱一拜。”说着欲行见面之礼。“不可,不可,这可不可。”老聃先生慌忙弯腰,伸双手将他的双手托架起来,“咱们同是燕县正的朋友,不可,这样不可。来,快坐下,坐下说话,坐下说话。”老聃先生的突然到来,使安沱异常高兴。他急忙点上油灯。又是慌着喂牛,又是慌着整理床铺。老聃先生安排他,先不要向外人说出他的姓名和身份。安沱点头,表示理解。安沱让儿子搬来桌椅,用陶壶陶碗冲上茶水,并让他们快做饭吃。老聃先生不让他们准备晚餐,说他们三人已经吃过。安沱不信,说吃过了也得做。饭菜端上来了,虽说不算丰盛。但在较穷苦的安庄来说已算是上等好饭。盛情难却,老聃他们见无法推辞,就开始就座用餐。饭间,双方互相谈问了各自的一些往事。老聃先生向安沱说明,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如今他已创立了一种天道学说,说明他要以不露身份的方式去秦讲学的打算,并大概阐述了天道学说的内容。然后开始称赞这安庄的幽美和安静。他说,“怪不得这村子起名叫安庄,安宁啊,住在这里安宁啊!”他不称赞则已,这一称赞,却使安沱不好意思地苦笑起来了,“先生,您不知道,太不安宁了,住在这里太不安宁了。”于是乎,他就开始把村上的情况向老聃先生如实地做了介绍。这村庄美其名曰“安庄”,事实上一点也不安宁。由于占有欲所致,几十户人家,不是这家跟那家打,就是那家跟这家骂。谁也不跟谁论辈,谁也不跟谁说话。谁的捶头硬实谁是爷字辈,谁的捶头软谁是孙字辈。全村十天里头平均要打三架到五架。你追我,我撵你,一个庄弄得乱哄哄的。村上有个叫安榔头的,学名安宁一,他的捶头最硬实,打架最过种,动不动就用碗砸,用砖头楞,用香炉子投,用抓钩照着人头劈,是全村考第一的打架专家。近来陈国已亡,地已归楚,村上的比长和旧时做过官的成了不光彩的人,村上更没有了揽草腰儿。安榔头单等楚人换掉旧官时他好担任里正,所以气势更盛。他是个红脸人,每逢打架争吵,脸红得更很,恨不能从那里浸出血来,鬓边的血管往外一暴一暴的,叫人一看就先自三分生畏。大概是由于他血气太盛才致使他如此。老聃先生听他说到这里,不禁深深为之感叹:“唉!人哪,太缺天道人德了。安庄呀,太不名符其实了。这一个个自然形成的村落,是周朝天下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一个个村落的不安,是天下不安的基因哪。”安沱请求老聃先生于晚饭之后在村上传一传他的学说。老聃先生因没打算在近地传道而不想答应他的请求。“讲讲吧,先生,讲讲吧,俺这里太需要您的学说了,需要得真如久旱望雨呀。”安沱向他恳求说。“讲讲吧老师。”庚桑楚恐怕先生到远处讲学他不一定能听得上,也来帮助劝说,“开门大吉,为了以后能使您学说传播得顺,您就在这先做一次试习吧。”“讲讲吧,您的传道,就从俺庄开头吧。”“好,那就试试。”禁不住几个人的劝说,老聃先生答应了。“不过,”他又加上一句,“这讲学,不宜听众很少,能不能想个法儿多叫来人,能不能也叫土岭圈外村上的人们也来呢?”“是的,是的,让我们计较一下。”安沱说。接下去,四个人一起寻起法子来。月亮升起来了,又大又圆,又洁又白,静静地,将柔美的银辉洒在地上,洒在安沱家门前那棵枝叶浓茂的大柳树上,将那枝影和叶影印得十分清晰,活生生地象是一幅加点彩味的水墨丹青画。这活脱脱的如画一般的夜色呀,使安庄甜甜地沉在神秘中。在大柳树和月牙大坑之间,有一个不怎么大的小广场。安沱的儿子将一个三尺多高的粗木柱在场中心已经掘好的土窑之中立直埋好;将一盏烛炬(火炬)放在木柱顶端之上;将一个矮矮的小木几在木柱后面放好;将一个蒲团放在木几上,并将一捆黄绢包着的竹简放在几头。徐甲牵着那头青牛,和桑楚、安沱一起走到这里来。徐甲一声不响地和青牛并排儿站在地上。事情刚一开始准备,就引得不少的小孩来看稀奇。安沱的孙子掂来一面铜锣递给庚桑楚。桑楚举锤击锣,咣——!咣——!咣——!咣——!震人心弦的悦耳声音在夜空之中彻天彻地地响了起来。桑楚一边敲锣,安沱一边配合声音大声喊叫:“都来看哪!表演牛术啦!都来看哪!表演牛术啦!”霎时间,全村的大人,小孩,男男女女,全都来光了。连土岭圈外一些村庄上的人们也来了。“坐下,坐下,众位都坐下!”安沱大声组织会场说。人们很听话地以火炬为心,围坐成一个半圆形。灯月交映,将这里照得如同白昼。众人坐着,一个个都不怎么发话。安庄的人因互相之间答腔的很少而更是一声不响。他们大部分坐在地上,一部分人坐在自己带来的蒲团子上。安榔头在人圈一边的最里层接近木柱子的地方,他是坐在自己带来的木头墩子上。这是一个四十上下,中等个头的红脸人。他吃得很胖,脖儿梗儿几乎和头一般粗,红红的大脸油光明亮。脖子上暴出的大筋曲曲连连地通到两耳门上。安沱往前上了一步,站在半圆的人圈中间,对着所有来场的观众抱拳往圆圈拱一拱手说:“诸位观众,也是诸位听众,您们都来到了,请让我先说几句话。今晚将诸位请来,不为别事。有一位老氏先生,有人也称他为老先生(老子)。这位老氏先生是从周天子那里来。天子派他替天传道来啦。”“替天传道?”“啥是替天传道呢?”“传道,咦!稀罕。”人们感到十分新奇,七嘴八舌地说着。那时对于讲学,人们很少见过,因而引以为雅。对于替天传道,人们根本就没见过,倍感新鲜,倍感稀奇。所以一个个都很高兴。“在老氏先生没传道之前,我先替他问几句话。”安沱说,“他的一个朋友的女儿,名叫梅嬴,是个哑巴,在楚陈之战中失踪,谁若发现线索,请告诉一声,一定重重致谢。”接着,他把梅嬴的模样作了描述。“老氏先生带来的有一头青牛,一个牛童。”见没人言声,安沱又说,“这牛童会表演牛术,每到传道之前和传道之后,他都要表演一下牛术呢。在老氏先生没来以前,先让牛童表演一下倒骑青牛。好啦,来吧,倒骑青牛,现在开始。”徐甲一手掂鞭,扒着牛背,跳上青牛,面朝后在牛垫鞍上坐好,由桑楚牵牛缰绳,绕着圈里圆圈走动。啪!啪!啦!啪!徐甲在牛背上将鞭子甩得又脆又响。转了几圈之后,徐甲将鞭子撂下,让安沱的孙子炸鞭,自己面朝后站在牛鞍鞯上。庚桑楚一手抓住牛鼻子,用身子靠着牛头,伸出右手似乎是往徐甲那里护着,他生怕徐甲是生手,一不小心会从牛背之上栽下。徐甲站得很稳,并将两手拍了一下,接着伸开双臂。安沱之孙将鞭子甩得震天价响。青牛越走越快,转了三圈之后,猛地停下。小徐甲双手一合,向观众拱拜一下,并且点了点头。然后从牛身上跳下,从桑楚手里接过缰绳,将青牛牵至木几后面,让它卧下,自己一声不响蹲在牛的身边。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5
正序
倒序
老子传
老子传-2
老子传-3
老子传-4
老子传-5
老子传-6
老子传-7
老子传-8
老子传-9
老子传-10
老子传-11
老子传-12
老子传-13
老子传-14
老子传-1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老子传
老子传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