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册)-6

治史与想象力  有一个问题:跟随杨业到最后阶段的百余人,“无一人生还”,杨业的最后时刻是怎么被记录下来的?死亡现场那些细节,譬如,杨业对诸人说:“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譬如,王贵“矢尽,张空拳,击杀数十人”。诸如此类,在没有录音录像设备的千年之前,是如何被复原为史诗般的画面的?  理解这类问题,需要理解往事记者的“想象力”。  史学,需要想象力吗?  德国人狄奥多·蒙森,那个撰写了五卷本《罗马史》(其中第四卷未完成)、十六卷本《拉丁铭文集成》的史学家,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奥·威尔森颁奖词评价蒙森,一再强调他的想象力:“蒙森融丰富的资料与精确的判断以及严格的方法与年轻的活力于一体,以艺术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这一方式正是唯一能使描述具有生命感与具体感的方式。”“他那直觉想象力及将研究资料活灵活现表现出来的力量,都令人敬佩。他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填平了史学家与诗人之间的鸿沟。蒙森在《罗马史》第五卷中曾说,想象力不仅是诗歌之母,也是史学之母,可见他已感觉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真实地说,两者确实有非常大的相似之处。”  诺贝尔文学奖的奖牌,雕刻着一位青年在聆听缪斯神的启示。威尔森据此论道:“当我们披读《罗马史》时,更加懂得克利欧乃是缪斯之一。”克利欧是希腊九位缪斯女神之一,她的固定标志是一卷莎草纸或羊皮纸。希腊古典时期,她被认为是司历史的女神。  治史者的“想象力”,在现代历史哲学中的表述就是“重行推断”。往事,只有一种真实;而记录则可以因人而异,但也并非“虚假”的;而是被记录者思想之后,“重行推断”的。  读史,治史,都需要一点想象力。  名将向拱  就在“雍熙北伐”这一年,宿将向拱病逝。  向拱在后周时就有战功,征河东北汉刘氏、征兖州慕容彦超、征后蜀秦凤诸州、征淮南扬州寿州,所在有功。宋初,太祖征泽潞李筠,向拱料敌势,主张急攻,太祖接受他的意见,“卷甲倍道趋之”,“卷甲”就是“卷起盔甲”,意谓轻装前进;“倍道”就是“成倍赶路”,意谓一天走两天的路,尽快前行。果然,这一场急行军为战胜李筠,赢得了时间。  但他在洛阳为官十余年,专门修建园林第舍,又好声妓,每日纵酒为乐,以至于军政管理都被废弛,闹得地方群盗出没,甚至白天都发生盗劫事件。太祖知道后,很是愤怒,将其移镇,另命左武卫上将军焦继勋代替他,并嘱咐焦继勋说:“洛久不治,选卿代之,无复效拱为也。”洛阳很久没有得到治理了,百官中选你去,可不要仿效向拱那厮的作为啊。  向拱也知趣,到了他晚年,太平兴国八年(983),朝觐太宗时,上表说是献出自己昔日在洛阳的一处大宅子,长夏门附近的北园。意思就是将私产贡献给国家,充作公用。洛阳号称西京,与东京汴梁一样,都是寸土寸金的地方,朝廷在这两个城市征地一直很困难。现在向拱献地,太宗很高兴。但太宗是有格局的人物,对他人私产一般都有尊重,于是下诏给他五千两白银作为补偿。  大宋名相张齐贤著有《洛阳缙绅旧闻录》一书,至今流传,我写《大宋帝国三百年》,此书也是参考书之一。张齐贤书中有一故实,说向拱轶事。于中可以概见大宋初期的社会风习、人情世故,还可以见出记录者张齐贤的心思,似乎也颇“励志”,可以说说。  说向拱这个人很是倜傥风流,又很懂得变诈,做事勇敢刚断,二十多岁时,胆气不群,重然诺,轻财慕义,好任侠,与市面上一些亡命之徒结交为好友,没有他不敢干的事。  在潞州时,与当地一个有夫之妇私通,半年后,他发现很久没有见到这个妇人的丈夫,就问她的丈夫哪儿去了。这个奸妇笑着说:“因为我跟你有私情啦,丈夫就常常磨刀子说要杀了我。但是因为害怕你啦,一直没有得到机会。正好你好久没有来我家,我就跟邻居男商量,许给他几万钱,召人杀了我那丈夫。邻居男问我:‘我要杀了他,你肯嫁给我吗?’我想想丈夫常常要杀我,很恐惧没有地方跑,就答应了他。等我丈夫一天在城外喝酒醉了,邻居男就偷偷杀了他、埋了他。但邻居男又害怕被人查出来,也偷偷跑了,藏起来了。”  向拱感到这个妇人太毒,不禁顿起杀机。他不动声色,就问:“那个邻居男现在哪里?”  妇人告诉他那个男人的藏身地方。向拱就秘密地找到他,并杀了这个邻居男,回来对妇人说:“你与我有私情,又与那邻人有私情,而谋害亲夫,这是‘不义’。你的丈夫死了,却因为我,我无法忍受这个事。”说罢,杀了这个妇人。完事后,还提着这个妇人的首级走到街市扔下,并自言自语道:“此妇人乃是我向拱所杀。”然后一甩胳膊慢慢走去。大街上的巡警了解事情经过后,认为向拱“有义”,并且害怕他的勇武,不敢追捕。向拱于是亡命天涯。  这事应该发生在后唐末帝李从珂时,潞州当时属于河东道,应该是节度使石敬瑭的辖地。而石敬瑭当时正在勾结契丹,准备出卖燕云十六州,以此作为条件争取契丹援兵,与李从珂一战,逐鹿中原。所以河东治安之混乱可见一斑。  后来石敬瑭登上帝位,“大赦天下”,所以向拱又安全地回到了潞州,有司也不再追究他的刑事犯罪。  但他的父亲很忧惧。老父亲乃是一个敦厚长者,有儿如此,如何是好?老父亲就找到他的老朋友滕公来商议此事,说:“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儿子学好,免得把这个家给破了呢?”滕公也是读书人,也早就知道向拱的杀人恶行,认为这是一个无可救药的问题青年,他说:“现在管教他,那不等于拽老虎须子,更快地惹祸上身吗?”老父亲说:“向拱这小子,倒是还有尊敬儒生的一面,我看你也许能跟他讲讲道理。”滕公答应下来,说愿意教育教育这小子。  向老爷子回家,对儿子说:“咱们本郡有个滕秀才,实是一代名士,全州郡的人都很尊重他。我看你做的这些事,真替你担心将来陷入法网。你何不去拜访一下这个名流,看看他是不是有办法点拨你,帮你取个好点的前程?”  向拱不识几个字,但对读书人也确有一点礼敬之念。于是来不及等到天亮,夜半就来滕公家敲门。滕公跟他一番对答,发现年轻的向拱所言所语“皆有理”,心下就许他为“落落一奇士”,磊落豁达的一个罕见之士,认为这是一个可造之材,很为他被凶暴之党所污染败坏而可惜。滕公于是鼓励他说:“我没见你时,听到潞州各地都在议论你,就一个意见,说你乃是古来‘盗跖’一般的人物。现在见到你,看你的才貌,贵人啊!期望你能自爱,不要与那般恶少们一同游玩相处。”  然后又跟他讲了一番道理,说古人也有向拱这样的人物,做贼做盗,但是一旦改变志向,学习古来圣贤,就千古不朽。譬如周处周三畏故实。  向拱听后,顿觉前非,心下大悟,对滕公说:“从此以后,我愿意侍奉秀才您做我的叔叔。从前我的所作所为,都改了。”  回到家后,向拱向父亲下拜,说:“儿虽然是父母所生,但今天听滕秀才教我,是滕秀才让我能好好活命啊!”  从此之后,向拱一改以往,昔日的豪侠亡命之辈,都谢绝了来往,出入穿衣都是儒服,容止也为之一变,有了“闲雅”之相。听说哪里有那种有德有品有道之人,就去倾心交结。潞州人有认识他的,都说:“这是向氏家族的千里驹啊!”对他的看法也有了转变。  向拱父亲死后,他有了“四方之志”,就到处去谒见侯伯和地方州郡官员,但发现这些人稀松平常,不值得交往,于是短期停留后,就走,继续寻找他欣赏的人物。他甚至到过侯益府上,与之交谈,觉得此人全无气象,生命格局也不过尔尔。侯益乃是石敬瑭朝廷时的潞州节度使,曾率五千精兵在虎牢关大战,破藩镇范延光、张从宾于汜水,敌人尸体塞满河水,一度使水不流。这是一个名动天下的人物,但向拱看不上他。他又听说刘知远在太原开府,是个人物,就转去投刘知远。不想,这北投的路上也有故实。  要路过一个叫石会关的地方,关市头目名郭贽,也是一人物,向拱在此流连一个多月。郭贽看出向拱不俗,就告诫他:“前方盗贼满路,再等十天半个月,凑够了伴侣三二十人,我也可以召集镇上的壮丁,再送君出关。”向拱等不及,径自而行。行不到三十里,果然遇到盗贼数十人,正在路边射箭玩。向拱直接走向这伙盗贼,做了个罗圈揖,对他们说:“我乃怀州(今属河南沁阳)向拱是也。曾经在军中做过将军,主将没有了,无所寄托,乃往河东去谋事。我所带的一个童仆两头驴,随身的衣着,一两贯盘缠外,没有多余的财货。我向拱也听说这路上有人遭到劫夺,有劳诸君帮我周旋,派几个人送我走前程。”内中有一个人大脑袋长胡子,状貌甚为魁伟,对同伙们笑着说:“你们看这位啊,竟要我等去送他。”又转对向拱说:“我们为啥要送你啊?”同伙一人说:“你看他还带着弓箭呢,就请他来射箭,试试本事,如何?”大胡子就对他说:“我们弟兄们正在比赛射箭,打赌。你既做过将军,也射两下我们看看。”向拱假装谦逊,于是瞄准两块靶子射出两支箭。人生就在这个当儿有了戏剧性的命运活剧,向拱乃是箭术高手,两箭射出后,皆中。喽啰们去看,见蒙了牛皮的木靶皆被射穿,箭头伸出靶心半寸多。群盗惊叹,这得多大弓力啊!假如向拱素日没有习练箭术的准备,今天的他就是另外一种命运。  且说诸盗,一下子就对向拱有了钦佩之心,于是留了他好几天,最后,在一片墓地的林子里,杀牛备酒,宴请向拱。酒酣,一喽啰拿来银子一挺(一挺,就是一锭),还牵来一匹骏马,鞍勒俱全。盗魁对向拱说:“仆射您没有马,这个给您代步。那点银子到河东,充作茶汤的费用。”“仆射”乃是朝廷命官中级别很高的职务,相当于宰相,盗贼这样称呼他,是对他的尊重。向拱受了。盗魁又命喽啰十余人护送他直到晋阳(即今之太原)。  向拱投在郭威门下。  郭威在刘知远麾下。  像石敬瑭乃是后唐第一“兵强马壮者”一样,刘知远乃是后晋第一“兵强马壮者”。契丹颠覆后晋之后,刘知远乘耶律德光北上病死之机,南下取天下,而那天下,鹿正肥。天下于是有后汉。  随后,郭威任枢密使。刘知远死后,郭威又成为后汉第一“兵强马壮者”。于是,天下有后周。  向拱就在郭威、柴荣的麾下,有了实现“四方之志”的人生历程。他做过几任节度使,是后周时的藩镇大帅,又充西南面水陆发运招讨使,恭帝即位后,加检校太师、河南尹、西京留守。向拱也成为一个“兵强马壮者”,但他遇到了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中原逐鹿的梦想。  不过赵匡胤也礼敬他,保留了他后周时的职务,还加封谯国公。太宗时,又进封秦国公,授左卫上将军。张齐贤书中说向拱“好贤重士,待人豁然,无疑忌心。不枉刑,不扰民,有大功于世,终身未尝自伐(自伐,自夸),皆古之侯王所难之事”。评价他“归全手足于京师第,令名终始,勋业显赫,近朝侯王,一人而已”。“归全手足”,乃是传统孝道中立身处世的基础性功德,士大夫一定要努力做到这一步。“令名”也即美名,“勋业”也即“三不朽”之“立功”,向拱都做到了。所以张齐贤这段话事实上在表彰圣贤理念。对比《孝经》中的一段话,就可以知道张齐贤的义理寄托。《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借孔子口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所以张齐贤的《洛阳缙绅旧闻录》是有春秋义理的一部书。  向拱得到这些人生成就,晚年时有过反省,他认为,如果没有滕公,他这一生恐怕就要在草莽中成为一个不知进退羞耻的人,很有可能还因为触犯法纪而死。今日之立身荣贵,都是因为滕公之力啊!于是,从郭威称帝开始,他就多次推荐滕公,滕公也因此做到朝廷命官。  张齐贤还是布衣时,就受到滕公的知遇之恩,那时滕公正在做洛阳府判官。因此他对滕公的事迹、向拱的经历知道得很详细,所以记录在这本书中。  捌代州之役  张方平说:“陛下知道我大宋与契丹有过多少战事?胜负几何?”二府官员都不知道,神宗问张方平。张方平说:“宋与契丹大小八十一战,惟张齐贤太原之战才一胜尔,陛下视和与战孰便?”史称“上善之”,神宗皇上认为他说得有道理。  “吃货”张齐贤  有意思的是,向拱遇盗一事,张齐贤也有类似经历。也许正因为有此类似经历,所以他才对向拱的故实有了兴趣,不厌其烦地将其记录下来。  说张齐贤还是“布衣”庶民时,虽然很落魄,但很是倜傥潇洒。他长得高大肥胖,饭量大。这天,他待的地方来了一伙强盗,是劫掠之后,到一家酒店聚饮,当地居民们吓得到处躲藏。张齐贤却大摇大摆地独自去见他们。诸盗也有知道他的,是个读书人,但有点纳罕:人都跑了,这个胖大汉子为何不跑?  张齐贤张口就说:“贱子贫困,欲就一饱。”我这个贫贱的人一直吃不饱,听说你们在此聚饮,想来就乎你们吃顿饱饭。  一个强盗说:“秀才肯自屈也?”你这个读书人肯跟我们在一起,不怕丢了身份?  张齐贤说:“盗者非龌龊儿所为,皆世之英雄耳。”强盗也不是什么腌臜龌龊之辈所能充当的,也都是世上的英雄一路啊!  于是,不再客气,直接取大杯,自斟自满,大口喝酒,又取案上猪肩猪肘子之类,分了好几段,抓在手中,吃相“势若狼虎”。  群盗看着他吃,不免惊叹。一个说:“真宰相也。他日宰天下,当念吾曹。”你看他那样子,“宰”起肉来,真像个“宰相”,他日“宰”天下,别忘了我们这些人啊!  说罢,还一个个争着巴结他,把自己分得的那份劫掠之财送给他。张齐贤一个也没有客气。史称“重负而返”,带着很沉重的赠品回家了。  记载这件事的是司马光,见他的《涑水记闻》。  这一个回合,来说张齐贤。  杨业战殁,代州换将。张齐贤要求前往守边。  太宗很高兴,就给他加官给事中、命知代州,与都部署潘美同领缘边兵马。  “岐沟关之战”后,收复的山前山后州郡全部丢失,大宋防线南撤。当时的态势是:李继隆为沧州都部署,杨重进为高阳关部署,刘廷让为瀛州兵马都部署,田重进为定州都部署,潘美为晋北行营都部署。潘美虽然被削职,但边帅位置未变。张齐贤知代州,分出一部分兵力来扼守边郡要地。  张齐贤开始拣选厢兵。  所谓厢兵,也称厢军,是大宋禁军之外的地方兵种,一般没有军事训练,因为打仗不是厢军的主要职责。厢军的主要职责是供地方役使。有些厢兵也有屯垦的功能。  宋代有“职田”,就是官方的土地,但土地收入归地方官所有。这些“职田”偶尔也有厢军经营。一般厢军还有月俸几百钱。厢军中的勇壮者往往要送往京师充任禁军。张齐贤训练厢军,自有用意。  契丹“射鬼箭”  说话到了雍熙三年(986)的年底,因为这年北伐失利,大宋损失了上万优秀儿女,天气似也显得格外寒冷。  北伐后,半年多,太宗没有吃酒。十二月乙未这一天,忽降瑞雪,太宗有了情致,就召唤近臣到玉华殿宴饮,对他们说:“春夏以来,朕一直没有饮酒,现在上天赐给中原这么好的一场大雪,明年应该有个好收成啦!这对我长久压抑的内心是个安慰。很想跟你们醉一场。”  但是当他宿醉未醒之际,战争又一次开始了。  早在几个月前,契丹刚刚取胜,就开始酝酿南下。  契丹主耶律隆绪刚刚册立了皇后几天,就南下到儒州(今北京延庆),就在这里督促盔甲兵器制造,进入备战状态。一个月后,契丹又向拒马河以南几个州郡的士庶制造战争恐怖气氛,说即将有大战开始。十一月初,契丹国主与萧太后来到幽州。契丹主在此地对岐沟关战役中的将军们做了封赏,亲自检阅了辎重兵甲,然后,以耶律休哥为先锋都统,准备南征。  然后,在一个寒冷的日子里,做了战前最重要的祭祀活动,用青牛白马祭祀天地,祈福于列祖列宗,还做了一个“射鬼箭”仪式。这个仪式有辟邪的意味,史称“以祓不祥”,消除不吉祥的可能。方法是:以一个死囚犯,在一根立柱上,捆绑结实,让这人站在出征的方向,而后众将士向他射箭,史称“矢集如猬”,这人身上中箭,像刺猬一样。“射鬼箭”,按规定,出征时选死囚,还师则选敌方细作,也即敌方间谍。凡是契丹主亲征,都要有这个仪式。但这一次契丹“射鬼箭”却选了“所获宋卒”。自从太宗赵炅“惟有战耳”一句话之后,契丹对宋师似乎特别仇恨。而“雍熙北伐”之前,太宗发给幽蓟之地的“诏谕”用词:“径指西楼之地,尽焚老上之庭”,兵锋所指就是契丹首都西楼,到那里要将“老上单于”的宫廷焚烧殆尽,更是狠狠刺痛了契丹首领们。他们对大宋的仇恨已经远远超过大宋对契丹的仇恨。  契丹南征,凡经过宋境,都要将桑林、果园之类摧毁殆尽,他们怕有伏兵,更期待能有利于草原骑兵驰骋,还能从根本上伤夺大宋经济元气——农耕时代,桑田乃是经济收获的基本来源。“雍熙北伐”之后,契丹如此破毁,也带有对太宗那类狠话的报复性质。  现在,契丹前锋到达了唐兴县。  太平兴国七年(982),大宋名将崔彦进曾在此地大败契丹,射杀了契丹的太尉奚瓦里。这里也是“满城之战”的组成部分,大宋也曾在此役中大败契丹。现在,雍熙三年(986)十二月,时隔四年之后,敌人又来了。  宋师间谍  一个叫卢补古的契丹节度使和监军耶律盼,在滹沱河桥上与宋师展开激战。契丹小有进展,渡过滹沱河,还俘获了两个宋师派来的侦察间谍。契丹要去攻占泰州也即满城(今属河北保定),契丹主当场就给这两个侦察间谍衣物,好言语好招待,让他俩回去晓谕守军,献城。但这两个大宋男儿“不从”。历史没有留下他们的姓名,也没有交代他俩的结局。这是千年之前,大宋帝国最让人感动的优秀军士。我能感觉到他俩在契丹行营中,悲壮、决绝、忧戚,但不失为镇定的神情。  卢补古等开始率契丹兵攻满城,宋师反攻,卢部大败。卢补古甚至“临阵遁逃”。契丹主听说后,当即免了卢补古节度使的官职,下属判官、都监等,都挨了杖刑。  随后,契丹又与宋师战于望都(今属河北保定),俘获了宋卒九个人,精甲战骑十一匹。契丹主当即给作战指挥封赏,有酒,有银器。  契丹主试图用这种现场赏罚的方式激励将士。  耶律休哥带领本部,在望都与宋师一战,打败了宋师,将俘虏献给行营中的契丹主耶律隆绪。满城沦陷。  这期间,大宋还不清楚契丹的动作意图是什么,是大举南下,还是边境骚扰?定州的田重进在宋太宗部署下,有了火力侦察的动作。他在当年十二月初,率领数万人马再次进入岐沟关,一天,即攻克,杀守城契丹士卒千余人,牛马粮草全部缴获。随即又收复易州。  当他寻求契丹主力决战时,才知道契丹大军不在这儿,而在东面,并且即将南下瀛洲。田重进退回定州。  契丹不宣而战,取得了战果。  耶律休哥“望都之战”取胜后,宋师一面向朝廷报警,一面严阵以待。这时,面对耶律休哥的是北宋宿将刘廷让。  刘廷让乃是太祖在后周时结交的“义社十兄弟”之一,与大将石守信、王审琦、李继勋等人都是并肩公侯。他原名刘光义,跟太宗同名,改名刘廷让。乾德年间,太祖伐蜀,水路并进,刘廷让是水路司令,一路战绩极为流畅。攻占后蜀江防重镇夔州,更是经典战例,一战,令川东失去防御功能,各类要塞形同虚设,后蜀大门洞开。为取得灭蜀战争完成了一个奠基礼。更重要的是,刘廷让的伐蜀大军,纪律严明,与王全斌陆路一部完全不同。王全斌的官军,几乎就是匪军,而刘廷让的官军才是义军。  在后来平定蜀人全师雄的叛乱中,刘廷让也立功。  太祖“收兵权”,刘廷让也在其中。因此长时间赋闲在家。太宗岐沟关失利,重新起用宿将,所以任命他为瀛州(今属河北河间)都部署,成为边帅。  刘廷让动作很大。他不仅仅将此役看作一场独立战争,而是在中原河北一带做大迂回、大包抄。他甚至从海边,幽州之南开始用兵,声言——不是抵抗契丹来袭,而是“取燕”,攻取幽燕。现在看,刘廷让此举,战略主题其实是分解瀛洲压力。他知道契丹主和萧太后亲征,那一定是倾国而来。此役必是一场恶战,有必要做出战略佯动,暂作缓解,而后伺机攻取。  此举果然让耶律休哥生疑。史称“休哥闻之,先以兵扼其要地,(再)进逼瀛洲”。契丹大军在通往幽州的各个战略要地都分派了精兵扼守,而后才敢攻取瀛洲。这时,萧太后率领的大军也已经到达,与耶律休哥前后呼应,于是,耶律休哥决计在瀛洲与宋师决战。  耶律休哥计擒贺令图  战前,耶律休哥知道宋师中有个人物叫贺令图,乃是大宋皇戚,就早早地做了铺垫。他让谍报人员给贺令图捎信,说:“我耶律休哥在本国获罪,期待能够投奔南朝,但苦于没有门路,不知道怎样投诚。期望军侯能留意这个事,一俟时机成熟,当有动作。”云云。  贺令图贪功心切,不以为这是诈术,于是不跟其他人通风报信,试图有机会时独自收服这位契丹战神,为大宋立不世之功。于是,他私自赠送给耶律休哥贵重礼物“重锦十两”,表示愿意接纳他早日迷途知返。“重锦”是最好的精美丝织布帛,“十两”是二十匹。  等到耶律休哥迫近瀛洲,战争起时,贺令图和耶律休哥都以为:机会来了。  贺令图乃是瀛洲守军中大将,刘廷让派他做先锋。耶律休哥得到消息后,让军中人给他传话:“愿得见雄州贺使君。”贺令图闻言大喜,以为这个可能就是要与我面谈归附的条件,心里想着大事就要成功,于是带领数十骑来到契丹营帐。距离中军大帐还有十来米的地方,他看到了契丹战神,我猜想贺令图脸上应该带着傲慢与得意的表情开始向战神走去。  但战神忽然坐在“胡床”上开骂了:  “汝常好经度边事,乃今送死来邪!”你经常喜好经营猜度边境之事,现在是来送死吗?  原来,耶律休哥也知道年初促成“雍熙北伐”的人物,贺令图乃是其一。  只见耶律休哥一挥手,左右已经将随从贺令图而来的数十骑全部杀死,将贺令图反绑了,押走。  身为先锋官,战场不辨敌我,轻率相信敌方主帅的诈术,离开大军前往敌营,这得是什么样的智商才能干的事?我至为惊讶的不是他的智商,而是:为何太宗能够在那么重要的战争决策中,听取拥有这样智商人物的进言?我也惊讶耶律休哥根据什么就能判断出贺令图会上当?  贺令图被掳,并没有动摇边帅刘廷让的必胜信心。他至少相信有两大法宝在。第一,他有强弩,那都是射程数百米的大弩,当初在南征北战中曾多次使用,强弩射出,无人可以抵挡。第二,他的身后是大宋战神,沧州都部署李继隆。沧州,距离瀛洲不足百里,李继隆在战斗中来援,宋师必胜。  刘廷让还另外做了部署,将自己麾下精甲骑兵分出一万给李继隆指挥,并约定:战役发起时,李继隆一部以援兵方式来接战。  这是刘廷让积多年沙场征战经验做出的正确决定——大战一起,双方胶着之际,我方忽来一股援军,正足以震慑敌方,是双方角力时,最容易让对方“夺气”的一种战术。在没有可能“夹击”敌阵时,出其不意的“援军”到来,是取胜的法宝之一。  伤心君子馆  在瀛洲西北,一个叫君子馆的地方,一个天寒地冻的早晨,战役打响了,史称“君子馆之战”。  刘廷让应该有布阵,但不大可能是“平戎万全阵”,因为“平戎万全阵”所说的战车也即辎重车,是重要布阵军需,那是远征军的装备。此地乃是刘廷让的防区,他等于短距离率众出城迎击,如有不利,可以退还瀛洲,因此无须更多车辆转运物资。但也许正因为没有更多车辆,将士们缺少了阵型依托,在契丹铁骑的冲击下,很难固守。  刘廷让的第一个法宝强弩呢,这个东西如果布阵得法,在大军外缘形成箭矢之环阵,敌人还真是难以靠近。但这时是冬季,控弩士兵手指几乎冻僵,很多人无法挽弓拉弩。箭阵稀疏,契丹兵很快迫近了宋师。于是步军对骑兵的劣势顿显。在没有有效杀伤骑兵时,骑兵已经开始在宋师阵营中呼啸冲荡。宋师开始动摇,但仍然在异常不利条件下,苦战,撑持。  刘廷让寄希望于第二个法宝,沧州来援。只要李继隆部队一出现,刘廷让就有办法让宋师重新鼓舞勇气,向耶律休哥大本营冲击。但李继隆没有出现。不仅没有出现,李继隆甚至还从沧州往西南方向撤退一百多里,到了乐寿(今河北献县),彻底抛弃了友军。  刘廷让这边援军始终不到,耶律休哥那边却不时传来契丹援兵到来的消息。原来,萧太后早与耶律休哥有默契,战事一起,援兵并不一次到达,而是不断地分批到达,即使到达,也在阵外观敌,一旦看到兵机,即刻宣布援军到达,战斗在君子馆的契丹兵就会不时地发出欢呼。刘廷让懂得这一仗对大宋帝国的意义。经过多年训练和积累,大宋最精锐的禁军,很大一部分在河北前线。河北输不起。但是,当耶律休哥按照部署,让两军不断发现契丹援兵出现,让契丹战斗部队不断发出欢呼时,宋师终于有了深深的恐惧。最后,契丹将士欢呼“太后驾到”时,宋师开始了崩溃过程。  契丹骑兵开始分割宋师步兵,大阵内逐渐形成一个个局部包围圈,而包围圈也越缩越小。宋师中军不得已开始奔跑着撤退——那就是败退。大宋御前忠佐神勇指挥使桑赞,带着所部兵力战,自辰时到申时,连续斗阵八个多小时。但敌人援兵总是不断地“复至”,桑赞再也顶不住了,“引众先遁”,于是宋师全线开始溃败。  契丹惯用“波次战术”。即使没有外援,作战时也往往分作若干队,轮流上阵,这样就总有“生力军”出现。这是契丹的一个作战优势。  刘廷让在数重包围圈中,战马倒毙,换了一匹战马,在千难万难的军中空隙间,跑了出来,史称“仅以身免”,仅仅够得上只身逃出险阵。而宋师,“全军皆没,死者数万人”。  宋将李敬源(此人始终未详何官何职)、高阳关部署杨重进在力战中阵亡,骁将张思钧被俘。  契丹将大宋将士阵亡者的尸体收集起来,筑成“京观”,炫耀他们的兵威、武功、战绩。  君子馆,大宋永远的伤心之地!  朝廷后来处理此事,知道瀛洲之败,李继隆没有按约定发出援兵是原因之一,因此并没有处罚刘廷让,对李继隆的处罚也不重。转年,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初,还重新任命刘廷让为雄州知州兼兵马部署。太宗起用败军之将,也有古风,他在效法春秋时的秦穆公。秦穆公曾派大将孟明视与晋国开战,两次大败,秦穆公没有责怪他,继续任用他为主帅。第三次打晋国,孟明视终于赢得胜利。但刘廷让不是孟明视,他对朝廷没有严惩李继隆心头不满,自己身体又不好,到了秋天,患病,太宗派御医赶赴雄州为他调护医治。但刘廷让上表要求回京,太宗准请的批示还没有到,刘廷让就离开治所回到汴梁。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严重了,擅离职守,契丹来了怎么办?于是被御史弹劾,按问。刘廷让痛快认罪。朝廷将他削官,发配西北商州(今陕西商洛市)。但刘廷让行至华州(今陕西华县)时,绝食而死,终年五十九岁。我认为他是负气而死。太宗想想,觉得刘廷让无辜,一世英名在“君子馆之战”中付诸东流,而主要责任并不在他。于是有了感念之心,赠他一个太师之官,算是对死者和死者家属的安慰。  马知节有备无患  宋师败后,整个河北防线都丧失了斗志。各个要塞都没有多少禁军,守城者多为厢军,没有防备,根本守不住,契丹在河北境内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连克多个州郡,纵兵大掠。河北人民陷入苦难之中。在文安县,契丹主试图招降守军,没有得逞,于是攻城,到了来年正月初,城破,契丹将城中壮男全部杀死,俘虏老幼妇女,而后班师。  只在一个地方遭遇了顽强抵抗,并且没有攻克城池。那是博州。此地在今天的山东聊城,但宋时归河北管辖,地当河北山东交界处。守将乃是马知节。他是太祖时名将马全义之子。太宗践祚后,以父荫补供奉官。十八岁那年,做彭州(今属四川)监军。一般人没有瞧得上这个娃娃,但这娃娃治理军队却严格有法,军中怕他像怕老将。后来又到潭州(治所在湖南长沙)监军,当时太守为何承矩,治理地方有办法,还很文雅,马知节很钦慕,从此一改志向,认真读书。这次契丹“君子馆之战”获胜,马知节闻讯后,马上组织兵民完善城垒,修整兵器,积蓄粮草,核定军士,登记壮丁,严整有序地准备了十五天。当时的吏民都认为他“生事”,不料十五天后,契丹大兵到了。但是看到城垒完好,城中部署得当,知道攻克此城难度太大,一旦顿兵于此,大宋援军到后,没有胜算,于是转悠几圈,最后撤退了。博州吏民这才赞叹马知节的眼光。  契丹进入边塞,一般没有更多粮草供给,基本靠抢掠满足需要,史称“利夫虏获”,靠劫掠来获利。大宋于是有了“清野坚壁”的策略,以此来挫抑契丹的“虏获”。但是契丹一旦越过边境要塞,河北平原几乎没有驰骋障碍,于是草原大兵散处于原野之间,成为一股一股的小部队,直接从庄稼地里抢获中原收成。太宗为此特意颁下一道策略,史称“圣谋”:选骁勇骑士,并招募禁卫军中有胆略的士卒,让他们带领小分队,在契丹活动地区,分成数十队,乃至上百队,埋伏在边境稍内要害之地,等到敌人来侵略,就与宋师一表一里,抓住战机剪灭契丹的一个个小股部队。这应该是大宋最有意味的“游击”作战。“游击”战士们,白天到处虚张旗帜,依托平原地区有限的林木,作为掩体,让契丹不知宋师虚实,恐惧生疑;晚上则潜伏于郊野,擂动战鼓,让契丹心惊,仿佛感受到腹背受敌,不敢轻出妄动。而宋师则互相知道底细,可以相互增援——东边袭击,契丹奔赴东边迎敌,但西边的战鼓响了,如此往复不已,则让契丹疲于奔命,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河北农民的财产利益。  马知节赞同太宗这个“圣谋”,更补充一个意见:“北面边境之地,看似横亘几百里,好像很长,但要害之地就几处,最重要的是从冀北通往西山的一路。宋师可在此地列阵,各设奇兵为应援,使契丹长久不能进入。等到敌人疲惫之际,就用偏师轻骑去迫近它,袭扰它。如果契丹来犯我境,我军可以深入到敌后力战,他们将颠簸奔波,自顾不暇了。”  太宗可能没有接受这个意见。  西北夏州首领李继迁,一直在大宋和契丹之间走钢丝。现在看到契丹大胜,马上一边倒,向契丹表示:愿意跟契丹联姻,如此,我西夏将永远做契丹的藩辅之邦。萧太后当即懂得这之中的政治分量,然后以契丹主名义下诏:皇族中的一位节度使的女儿封为义成公主,下嫁西夏李继迁,并赐马三千匹。  大宋西北又多了一个劲敌。  契丹河北得手后,开始放心大胆地在晋北用兵。  张齐贤那里顿时紧张起来。  厢兵“一以当百”  契丹大军出现在代州城下时,守城司令马正打开南门,率本部出城列阵迎敌,敌众我寡,战斗进行中,有了渐渐不支的倾向。而副司令卢汉赟却组织守军加固城防,不敢出城。这样下去就等于将马正一部葬送敌阵。书生张齐贤见势不妙,当即将早有准备的两千厢军组织起来,“誓众感慨”,一番誓师动员,慷慨激昂,厢军都被鼓舞起来。于是再开城门,张齐贤亲率这一批从未经历战阵的代州儿郎,从马正阵营的右面绕过,直击敌阵。援兵突现的战争威力再一次呈现出来,马正一部顿时振作,契丹敌寇当即惊慌。张齐贤这位书生,初临战阵,有忘死舍生的功能场。据说张齐贤长得“体质丰大”,身材胖大,骑在马上,驰骋冲突起来,也很有重量感。他训练的这一支队伍,史上给了四字评语:“一以当百”。契丹在忽然出现两千人惊天的呼喊中,胆怯了。于是“却走”。这两个字有意思,战场之“却”,就是“退却”;“走”,在古汉语中,往往就是“跑”,所以“却走”的准确意思就是“跑着退却”,也即“在退却中奔跑”。这是什么意思?就是“逃跑”。张齐贤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取得了代州保卫战的胜利。  这一战的意义主要在厢军——如果训练得法,厢军可以一战。  史上的厢军往往不能战。“君子馆之战”后,契丹掳掠河北,历史记录中有言:“时沿边疮痍之卒不满万,计料乡民为兵,皆白徒,未尝习战,故辽师所至长驱……”当时沿边诸州郡经历战乱创伤之后的守兵不满万人,于是合计乡民为厢军,但这些人都是未经训练的士兵,所以契丹得以在各地长驱直入……  张齐贤开了个头。这对大宋兵制事实上构成了一个挑战。大宋“强干弱枝”,只需要中央禁军作战,不要地方武装强大的国策,三百年没有变。违背这个国策,即有坐大藩镇的可能,那是经历过五代割据之苦的大宋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朝廷必有抑制地方的对策出现……  “代州之战”还没有完。契丹还在集结兵力,准备再来。  当初,张齐贤曾经派间谍给潘美送信,如果代州开战,请潘美率并州三交口主力以援军姿态来参与会战。但是不幸,这个间谍在返回路途中被契丹俘获。张齐贤知道这个消息后,很是忧虑,他担心潘美援军路上遭遇契丹“打援”——而从三交口到代州城下,路程虽然不远,但地势复杂,很容易设伏。他正在开始想对策时,潘美间谍送来消息,潘美一部来援代州,已经行进四十里,但是“君子馆之战”失利后,太宗发来密诏:并州所部不得出战,因此援军撤回。  张齐贤得信,一喜一忧。喜的是潘美援军不至于遭遇契丹“打援”了;忧的是,如何对付正在向着代州异动的契丹?  兵法有言:“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天地间沙场上,阴阳协调,有无相生,变化中自有机运。机运不是人力可以刻意设计的,刻意设计则很难成功。现在,机运来了——“敌知美来,不知美退”,敌人知道潘美要来,但不知道潘美已退!  瞬间,张齐贤那个熟读圣贤书的脑瓜里,一个优秀创意出现了。  此际,契丹大军在代州附近的山川之中,到处都是。而且行动迅速。张齐贤看着潘美派来的这个使者,担心他如果回去,路上被俘,契丹会得知潘美不来代州的消息,那样,契丹就会重新部署战役作战方案,而无法实现我张齐贤的创意。于是,出于信息保密的原则,他将这位使者暂时关在一间密室中锁了。  当天夜里,他派出精干军士两百人,每人带一面旗帜、一把柴禾,到距离州城西南三十里的地方,散开,排列旗帜,燃烧柴薪。  契丹行动很快,张齐贤很快判断出契丹的战略意图是:趁潘美未到之前,攻克代州。  张齐贤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计划实施。  于是,契丹远远地看到了火光,又见那燕尾军旗在火光中时隐时现。根据此前得到的情报,契丹判断,潘美大军已经到了。虽然契丹主帅有准备,但士兵没有准备,再说,两百面旗帜断断续续地展开,迤逦几里路长,这是先锋部队的架势,主力部队有多少还难说呢。而此前,潘美连下“山后”数个州郡,也是赫赫战功。于是敌方有了恐惧,史称“骇而北走”,惶惧害怕向北逃走。  但张齐贤早已另外安排了伏兵两千人,在一个叫土嶝寨的地方等候着了。  看到“却走”中队伍不整的契丹兵,一声炮响,“掩击”,冲杀袭击过来。斗阵中,契丹无法辨别这股生猛力量有多少人。刚刚看到的那两百面燕尾旗,还在眼前虚幻地晃动。于是,契丹全面溃败。宋师擒获契丹北大王的儿子一人,帐前舍利一人。帐前舍利,又作帐前锡里,是掌管皇族军政事务的高级官员;斩首两千余级,俘五百余人,获马千余匹,车帐、牛羊、器甲甚众。  此一役,大胜。  宋人陈师道有《后山谈丛》,内中一条说到神宗时名臣张方平。当时已经与契丹有和约,停战多年,但每年还是要“赐”给契丹金银财货。按照惯例,每次给契丹财货,都要堆积在殿下,请二府也即枢密院与政事堂官员来观看。有人看了后说:“天子修贡为辱,而陛下神武,可一战胜也!”张方平说:“陛下知道我大宋与契丹有过多少战事?胜负几何?”二府官员都不知道,神宗问张方平。张方平说:“宋与契丹大小八十一战,惟张齐贤太原之战才一胜尔,陛下视和与战孰便?”史称“上善之”,神宗皇上认为他说得有道理。  张方平乃是大宋一等一的人物之一。不过他说大宋与契丹八十一战,只有张齐贤代州一役为胜仗,却不是事实。事实是,大宋与契丹“战役”而不是“战术”“战争”性质的战事,在太祖一朝没有发生,在太宗、真宗两朝总约四十场,其中大宋胜仗为多。但事情过去几十年,张齐贤的一场“代州之战”还是被人记住,可见影响之大。  无耻之徒卢汉赟  整个“土嶝寨战役”,不见卢汉赟等代州守军的出击或配合,这就是张齐贤自己训练出来的厢军的一次独立战绩。但张齐贤出于“和为贵”的圣贤思路,要城防司令自己报功,卢汉赟很无耻,就上了一道报捷的奏章,把一场军功揽到自己头上。太宗“优诏褒答”,用褒美的文字颁下嘉奖诏书。但事后,知道这位卢汉赟先生并未与契丹接战,给了他降级处理。大宋仁宗朝编撰的《武经总要·后集》卷二,有《明赏罚》章,其中一条为“将帅不和必败”。这一条举出了几个战例,其中之一是唐代讨伐突厥故实。淮阳王李道玄率军到河北驱逐突厥,要副将史万宝继进。但二人不和,史万宝等到李道玄深入敌阵后,借故不进,结果李道玄兵败失利。  张齐贤熟悉大宋将帅心态,他已经看到太平兴国四年(979)平定北汉之战,郭进与田钦祚不和;随后“乘胜取燕蓟”战争中,潘美与曹翰不和;雍熙三年(986)第二次北伐幽燕,曹彬与崔彦进不和;雁北战役中,王侁与杨业不和;这一次代州保卫战,很明显,潘美不给力,而卢汉赟并不配合张齐贤。  “将帅不和必败”。大宋在仁宗朝,已经总结出这个带着历史无数鲜血的战场规律。而在张齐贤时代,他还在孤独地承受着这个规律性后果。所以他要将代州保卫战的荣誉推给卢汉赟,期待能在以后的战争中获得他的一点点支援,为大宋社稷,为大宋子民,做一点好事。  几年之后,端拱元年(988)的一个冬天,张齐贤升职,拜为工部侍郎,仍旧知代州。这时,契丹又来南侵,一路走大石路。张齐贤预先检阅了自己训练的厢兵千人,分为二部,屯扎在繁畤、崞县(均属山西,在晋北)二地。并下令说:“代西有寇,则崞县之师应之;代东有寇,则繁畤之师应之。比接战,则郡兵集矣。”  如果代州西部有贼寇来袭,则崞县一部应援;代州东部有贼寇,则繁畤一部应援。等到接战时,代州大军就会和你们会合在一起了。  厢兵虽然人数不多,但按照这个安排,则属于奇兵。代州主力与契丹大战之际,忽听一声炮响,斜刺里杀出一支不曾提防的生力军来,即可沙场夺气。这是屡试不爽的战术规律。张齐贤排兵布阵,深得兵法之要。史书记载,果然,到了打仗那一天,敌寇从东部而来,繁畤援军呼啸而出,契丹大败。  时未至,势未成  为了解决边塞地区转输粮草的难题,张齐贤还在端拱二年,在代州置屯田,为边塞后勤保障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当初第一次北伐时,张齐贤就持反对意见,曾经触忤太宗,不料一次、二次北伐全都失败,太宗意识到张齐贤所言有理,于是多次自我检讨,承担起“雍熙北伐”战败的主要责任。所以,当“老于边事”的杨老令公也没有了时,晋北防御问题就凸显出来。  晋北怎么办?  大宋怎么办?  太宗想起太祖赵匡胤当初对张齐贤的推荐,于是,老老实实地向张齐贤请教“御戎计策”,抵御契丹的战略规划。  但张齐贤已经没有什么“计策”。这不是他无此智慧,恰恰相反,他正陷入在“智慧的痛苦”中。举朝没有足以对付萧太后、耶律休哥的人物,这个总体态势,张齐贤有感觉,除了张洎、田锡等少数人外,举朝很少有人能懂。大宋在太宗一朝,在“收兵权”的逻辑转换为“抑制武将”之后,将帅们已经很难自由地呈现军事天才。何况,隐秘状态下的“将帅不和”,已经成为大宋武略的痼疾,这是人性的弱点,圣贤再生也无奈。而且不便于说破,说破,于己无益,于事无益。于是,当太宗这个自负深通兵法、演绎“平戎万全阵图”的帝王,在深自愧悔中,“不耻下问”时,张齐贤有了难堪——他不能将自己的感觉说出来,但也确实拿不出更智慧的“计策”来实现大宋志在恢复汉唐旧疆的梦想。  邦国未来之军政,他唯有求助于“乘势”“乘时”,以自我安慰。而现在,“时未至,势未成”。于是,时任左谏议大夫、签书枢密院事张齐贤先生,在太宗向他请教边事时,反过来向太宗请求驻守边关,愿意权知代州,顶替杨业的位置。于是,有了这一役“代州保卫战”。  唐河之战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伐遭遇岐沟关大败之后,宋与契丹并未停止战争。到至道三年(997)太宗驾崩之前,近十年间,够得上规模的大战,可以约略统计为“契丹攻宋束城之战”“契丹攻宋唐河之战”“契丹攻宋易州之战”“宋攻契丹徐河之战”“契丹攻宋子河汊之战”“契丹攻宋雄州之战”“契丹攻宋永安之战”等。期间,太宗还要对付四川的“王小波李顺起事”“焦四起事”“宋斌起事”,以及令人头痛的西夏反复无常的犯边。但这期间,契丹日子也不好过,除了对付大宋的七场战事之外,还要另外经历着“契丹与高丽之战”“契丹与党项之战”,以及更多的对付内部叛乱的一场场小规模战事。十年十几场战事,两国间的这类紧张与痛苦,渐渐令双方的政治家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战争,是必需的吗?  大宋在地缘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是“恢复汉唐旧疆”,次一级的理想是收复石敬瑭的割地“燕云十六州”;契丹地缘政治的最高理想是“占据黄河以北”,次一级的理想是收复周世宗夺去的“关南之地”。目前,各自暂时为了达到次一级的地缘目的而战。  到了宋真宗时期,契丹萧太后,大宋真宗帝,各自想明白了:各自的最高理想根本不可能达到;各自的次一级理想也不可能达到。如果都不可能达到,那么,就可以不要战争,于是有“澶渊之盟”。  但在各自还没有想明白之前,拉锯战式的战争,或战争冒险,就成为一种自以为是的政治选择,于是,紧张与痛苦,不可避免。  “契丹攻宋束城之战”,发生在雍熙四年(987)春正月。这是“岐沟关之战”后,大宋与契丹的第一场战事,契丹国主耶律隆绪率主力主动来攻宋境,带有明显报复性质。  束城,在今天的河北河间东北方向,守卫不利,被契丹攻破,纵兵大掠。随后,大兵又来到文安,派人招降,文安不从,又被契丹击破,将城中丁壮全部杀光,俘虏老幼而去。文安一战,几乎成为空城。  耶律隆绪回到幽州,也即他们的南京,在元和殿,大赏将士。  到了春天,耶律隆绪还到长春宫去赏花钓鱼,以牡丹花遍赐近臣,欢宴了好几天。契丹上下,一派好心情。  大败大宋,让契丹振奋。耶律隆绪感到萧太后功高无比,于是在南京也即幽州,率百官给萧太后上了个尊号: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群臣又恭维耶律隆绪也不简单,也上一个尊号:至德广孝昭圣天辅皇帝。  与此同时,契丹开始有了乘胜攻宋的谋划。  大宋,则经历了悲情时刻。  宋太宗下诏,赦免雍熙北伐中战败的将士之罪,掩埋暴露的尸骸,死于阵战的士卒,都给予了抚恤金;文官武官的烈士子孙都被录用为官,享受国家补贴。另外还蠲免了战火为害最重的河北农民所应交的租税,具体安排是:被契丹蹂躏的地区,三年免租税;宋师所过地区,二年免;其余地区,免一年。  正做着汉南国王的钱俶,在岐沟关护驾有功,为武胜军节度使,徙封为南阳国王;不久,又改封为许王。  大宋已经开始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契丹则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于是,半年多之后,契丹自以为准备妥当,在耶律隆绪的率领下,开始了“契丹攻宋唐河之战”。  这时是大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秋天,草肥马壮的季节,天时利于契丹。  契丹骑兵在南下中,首战涿州。宋师守军异常顽强,在孤立无援的条件下,固守。但契丹这一次来的是草原主力,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人都在。涿州没有援军,打败了契丹多次进攻,最后城破,契丹太师萧挞凛和驸马萧勤德都在入城时中箭。萧勤德伤势尤重,契丹国主耶律隆绪派出御车将他送回国内就医。  攻破涿州后,契丹又连下河北霸县附近的沙堆驿、益津关,来到了徐水附近的长城口。大宋定州守将李兴率部下与契丹苦斗,不利,大败。契丹大兵攻入长城,宋军在突围中,被契丹兵斩杀大半。  于是契丹乘胜攻下了战略要地满城。  太宗派出了当年“岐沟关之战”中,畏缩不前的大将李继隆为河北定州都部署,抵御契丹。  李继隆增援满城,初战,没有胜,契丹耶律休哥带领八万铁骑与宋师寻机决战。李继隆迎战,有了斩获。但这时候接到太宗诏书,诏书主题词是:固守。于是李继隆退保唐河,一面向镇州都部署郭守文请求增援。  定州、镇州,本来就呈掎角之势,相互增援,乃是战争必然态势。  随后,契丹又下祁州(今河北无极)、新乐,来到唐河(大清河的支流,干流在河北西部),屯扎、休整。  李继隆在唐河北岸设伏兵,准备在耶律休哥过河时,发起背后袭击。但耶律休哥似乎有天然的战争感觉,他感觉到背后的凶险,于是,先打大宋伏兵。李继隆看到计划没法实施,就派出猛将荆嗣跨河救援这股伏兵。荆嗣不凡,将伏兵带领到河边后,合兵一处,列为三阵,做背水之战。  背水,是胜负手,或胜或负,其中天机无人知晓。史上韩信有背水之胜,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背水列阵就可以胜利。耶律休哥见状,率领主力冲荡这支背水阵。荆嗣与契丹大战几个回合,来来回回,最后还是支撑不住,退回河水之南。  耶律休哥大败  冬天来临之际,契丹准备越过唐河南下。大宋诸将得到消息,准备按照诏书主题词“固守”要塞,坚壁清野,不与契丹接触。这时,定州监军袁继忠发表了一个男人将军的意见:“契丹在近,今城中屯重兵而不能剪灭,令长驱深入,侵略它郡,谋自安之计可也,岂折冲御侮之用乎!我将身先士卒,死于敌矣!”  定州大军数万人,契丹攻取定州有困难,但大有绕过定州,继续南下的计划。这样,就等于将定州抛在身后,历史上,契丹常常这么打仗,而且不担心宋师会袭击他的身后。这类“蛙跳”式战术,让袁继忠感到了耻辱。他说这番话时,史称“辞气慷慨,众皆伏”,他用自己的廉耻感,感召了众将。但太宗派来的中黄门林延寿等五人,还是拿着诏书,要求诸将不要轻举妄动。这时,都部署李继隆,这位负责下最后决心的统帅说:“阃外之事,将帅得专焉。往年河间不即死者,固将有以报国家耳!”朝廷之外的沙场战事,将帅可以专断处理。往年我李继隆没有在河间战役中战死,就是要留着有一天会报效国家,现在,报效国家的时刻到了!  说罢,就与袁继忠准备出战迎敌。  李继隆部下有一支静塞军,骑兵。  静塞军,诸说不一,有说为今属河北张家口地区,有说为今属山西代县地区,应该是河北北部与山西北部交界处一带。这里曾有兵民自发组织的骑兵,作战骁勇,后来各部将军都愿意收编静塞军骑兵,导致静塞空虚,不能守卫,落入契丹境内。有一支静塞军骑兵被李继隆收编,待遇优厚,所以骑兵们对李继隆言听计从,愿效死命。  现在,李继隆以这支骁勇的静塞军骑兵为先锋,几千精锐呈扇状,向耶律休哥发起了攻击。当耶律休哥试图组织起反击时,为时已晚。静塞军进入契丹阵营,没有可以阻挡他们的力量。当契丹阵营指挥失灵时,李继隆发现了扩大胜利的战机,于是,挥动战旗,麾下万余精骑跟进,契丹八万精骑,就在一瞬间没有了气场。战神一般的耶律休哥,尝到了失败的苦果。契丹兵在散发着汗臭味的静塞军攻击下感到了大宋吓人的“蛮力”。于是,阵型有序的结构散了,在溃败中,被宋师追逐砍杀。镇州都部署的郭守文大军也已经到了。耶律休哥败局已定,无力回天,遁回幽州。满城再次被宋师夺回。  此一役,宋师击溃契丹八万人,斩首一万五千级,获战马万匹。  契丹并未因为唐河之战失利而收兵,随后又有了“契丹攻宋易州之战”。  几个月之后,已经是大宋端拱二年(989),春天,契丹主耶律隆绪率军来攻取河北易州。契丹大兵向易州开进时,刚刚被宋师收复的满城守军出师增援易州,但被契丹铁林军击退,宋师五名指挥使被俘。铁林军,是契丹最精锐的铁甲骑兵,与大宋静塞军骑兵有一拼。契丹打援成功后,即组织主力攻城,易州破,刺史刘墀投降,守城将士南逃,契丹邀击,几乎没有多少人逃跑成功。随后,契丹安排自己人守易州,耶律隆绪登上易州五花楼,“抚谕”易州军民一番后,将原易州军民全部迁往幽州城。  备边之策  端拱二年(989)正月,太宗召集群臣各自陈说“备边之策”。  右正言温仲舒、户部郎中张洎、直史馆王禹偁、知制诰田锡,宰辅李昉、宋琪等人都献上了长篇议论,但意见大同小异,我替他们合并同类项,综合起来,大略有七条建议:一、朝廷应该“修德”,罢天下不急之务,做好自己家的事,让天下都知道大宋是一块王道乐土,这样,契丹将不战而降。  二、选择将才,信任将才。赏罚严明,否则兵多无用。  三、在河北边境,建立三座重兵要塞,各领10万精兵,互为犄角,常年驻扎,可以免去河南和中原各道的粮草转运之苦。  四、多设间谍,细作,了解契丹内部状况。并设法分化瓦解契丹各部落之间的关系,争取以夷攻夷。  五、攻取幽州,不应从南往北仰攻,而应从北、从西,俯攻。  六、以后有战争动员,应该跟宰辅商议,皇上不得自己做主。雍熙北伐,就是因为没有跟宰辅商议,导致大败。  七、皇帝应该放下尊严,屈己求和,结束兵火连年的战争状态。  每一条意见都够重要,其中第一条“修德”,几乎每个谏臣都会提及,就像他们事先早已商量好了,统一口径一般。这一个回合中,时任右拾遗、直史馆的王禹偁,他的意见堪称代表。他引用《庄子·逍遥游》中“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说法,将儒学和道家意见融汇为一体,说出了一番以后的“主和派”们都会论及的一个意见:修德以来远人。  他的意见史称“御戎十策”,皇皇数千言,分为“内五条”“外五条”,“修德”的意见出自“内五条”之四,他说:“不贵虚名,戒无益也。且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迹用不彰,品物自化;道德既丧,功名始生。五帝犹能不伐,三代多或自矜。讨蛮夷则重困生灵,得土地则空标史策,祸败之本,何莫由斯。今万国骏奔,四民康乐,惟兹北狄,未服中原。以臣思之,恐宗庙之灵,天地之意,虑陛下骄於大宝,怠於万机,用广圣谟,以为儆戒。诚宜作备边之计,示忧民之心,不必轻用雄帅,深入敌境,竭苍生之众力,务青史之虚名。如此,则天道顺,人心悦,年岁之间,可缓图也。”  不以虚名为贵,是为了警戒无益之事。况且圣人不求名、神人不求功。所有的行迹大用都不彰显,而万物自然演化;到了道德沦丧,人间才有了功名之心。五帝时代还能做到不自我表扬,但三代时就有了自满得意之情。讨伐蛮夷就会给国计民生带来困境,得到土地,不过是无所用地标榜于史册而已。国家祸败的根本,没有不从这里开始的。现而今,天下各地都在前进,四方士庶都很康乐,只有北方这个契丹,还没有归附中原。以我的思考,这恐怕是宗庙天地有意味的安排,神灵们担心陛下获得帝位而骄矜,怕陛下在万机之中有所懈怠,留着北狄,可以扩展帝王之宏猷,以此作为警戒。当然应该做好备边的大计,明白展示忧民之心;但不必轻于选用精兵雄师,深入敌境,以战争来竭尽苍生之民力,务求青史之虚名。如此,则天道顺畅,人心愉悦。年来岁往,可以慢慢图谋。  这些谏臣们的意见,谈得比较实在的是第二、第三条,但恰恰是这两条,大宋操作起来,难度最大。  因为五代以来的藩镇,就是这样演成的。一旦边帅坐大,且拥有十万之众,上下号令一致,这就是一支“兵强马壮”的武装力量。五代以来,只要武夫拥有了这样的武装力量,他自己不想反,但部下邀赏,要建不世之功,造反,这一场“买卖”就是最便捷的。几十年间,十几场兵变,如出一辙。太祖时代,尚有“驾驭群雄”的宏猷手段,太宗已经相形见绌。他不敢为三镇将帅常年各予十万精兵。那样,太危险。太宗以后,如何令边帅有效抑制北部侵略者,同时又必须保证不出现“黄袍加身”的藩镇兵变,是十几位皇帝共同的内部紧张。所有明白此理的大臣,都会被给予厚望,都会心照不宣地推演“偃武兴文”的国家政策,“抑制兵权”的统御手段,没有一次、没有一人,例外。  临时镇守者  理解大宋之“弱”,这是一把密钥。  所以,大宋所有的边帅,都是“临时”镇守者,都是朝廷、皇帝临时临事派出的“差遣”。“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是所有带兵统帅与打仗士兵的基本态势。这样的武装力量抵御外侵,需要高超的管理技巧。  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一种可笑的职官制度。在这种制度推行条件下,虽然抵御契丹、金兵、蒙元,有得有失,更在最后决战中,社稷倾覆,但一个重要成果则是:大宋三百年,没有出现藩镇之乱。如果熟悉五代藩镇割据中的士庶苦难,应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藩镇问题,东周列国,就是“封建”外表下的“藩镇”之实;秦代没有解决,六国后裔以及郡县治下的团块割据,已经是藩镇模型。汉代没有解决,东汉藩镇,愈演愈烈。魏晋没有解决,一些大战,其实就是在藩镇与藩镇之间的战争。大唐没有解决,从安禄山开始,“权反在下”的藩镇实质,已经开始不断上演。五代尤其没有解决,所有的战事,几乎就是藩镇之争。大明事实上也没有解决——燕王朱棣就是一大藩镇,宁王朱宸濠就是一大藩镇,晚明更有各路藩王。大清事实上也没有彻底解决——清末“东南互保”以及更多军阀自立,都是藩镇传统。民国事实上也没有根本解决,熟悉近代史的都知晓民国乱象的根本。如此看,近三千年历史中,彻底解决藩镇问题的只有大宋帝国三百年。中国,只有三百年时间,是持续性不存在藩镇之害的时期。  当联邦或邦联,作为一种政体模型还远不为人所知,且没有规则可以恪守的条件下,统一,就是秩序原理下的较优政治选择。  端拱二年,中国的知识精英,他们的这些上言,张洎、田锡、张齐贤有相似感觉:大宋,现在还没有可以底定天下、犁庭扫穴的“虎臣”人物。“乘胜取幽蓟”,兵锋“径指西楼之地,尽焚老上之庭”,还不过是一个辉煌梦想。这是一种深刻的悲剧感:大宋无可遣之将,因此,现在,太宗一朝,还远不是可以“恢复汉唐旧疆”的时期。  张洎甚至不为悲哀地说:“倘或争锋燕蓟之郊,委众凡庸之手,徒淹岁月,莫计否臧,臣恐上帝不降灵,中原不解甲,方从兹始。”如果现在就是在幽蓟土地上与契丹争锋,却把这种严肃沉重的争锋任务交给“凡庸”之辈的手上,白白耽误岁月工夫,也不去计较正确与否,臣恐怕上帝不会福佑我大宋、中原兵连祸结不会解甲的苦日子,就要从现在开始了。  田锡在上疏中甚至直言:“昔吴起为将,为士卒吮痈。霍去病为将,汉帝欲为治第,去病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未喻陛下以今之将帅有如吴起、霍去病否?若以臣见,即将帅必无其人。何以知之,将帅肯与士卒吮痈乎?若赐第宅,其肯辞乎?将帅非才,即无威名,何以使匈奴望风而惧!”过去吴起做魏国统帅时,士卒身上长疮,他曾经为士卒吸脓;霍去病在大汉为将时,汉帝要为他置办府邸,霍去病说:“匈奴还没有扫灭呢,怎么可以顾到家!”臣不知道陛下您看看,今天的这些将帅有没有如吴起、霍去病这样的人物?如果由我看,大宋将帅中,一定没有这样的人。怎么知道呢?现在的将帅有能给士卒吸脓的吗?有那种赐给他宅子,他推辞不要的吗?将帅不是这种材料,就不会有威名,没有威名,如何可以使契丹闻而生畏呢?  为何没有这样的“虎臣”?  原因种种,天缘、时运等,都是,但大宋出于抑制藩镇,防患于未然的心理底线、政治底线、策略底线是一大关节。没有办法,大宋国运如斯。五代乱世的记忆,过于残酷了,没有人愿意重温藩镇之苦,回到中原战火之中去——而宁肯冒险在抵御外敌之中,心存侥幸。  大宋的地缘环境太恶劣了。大宋的深刻悲剧在此。  “黑面大王”尹继伦  诸臣上疏,对宋太宗有触动。他的战略防御思想开始慢慢成型,对契丹求和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不久又发生了“宋攻契丹徐河之战”,大宋胜利,在胜利中,太宗没有得意,而是更冷静地开始思索大宋未来的命运。  “徐河之战”是一场有着传奇性的战役。  威虏军,在河北徐水县西部约二十里,古称遂县。此地与易州、涿州接壤,易州、涿州失守后,威虏军成为边境要塞。这里设施简陋,近来粮草也有问题,太宗得到消息后,让远在定州的李继隆派镇州、定州的大军,护送转运粮草到威虏军。定州在威虏军西南方向约一百五十里,护送几千车军粮,大军要走两天多。耶律休哥就在附近,随时会以骑兵“邀击”,李继隆不敢大意,派出定州路副都部署范廷召带领大军小心翼翼地往东北方向行进。而耶律休哥果然得到消息,果然前来“邀击”。他组织起数万骑兵来,从幽州方向往西往南,准备路上劫持。这时候,他遇到了一位黑脸大宋军官。  此人乃是尹继伦,大宋崇义使、北面缘边都巡检,正在负责边境线上的治安巡逻工作。此时,跟着他的只有步骑千余人。  耶律休哥远远地发现了他,但他仅仅打量了一番尹继伦这支宪兵队伍,就果断决定:不搭理他。  一千多人,在辽阔的平原上,十几里距离望去,一条线段而已。契丹几万铁骑,有更重要的活儿要干——他想要那几千车粮草。  于是,耶律休哥几乎头也不回,继续西行。  尹继伦一开始也很恐惧,但发现契丹对他视若无睹。他几乎是眼睁睁地看着这几万铁骑,轰隆轰隆地从远处不停留地奔驰而去。这边大地都能感觉到铁蹄下的震动。  尹继伦一下子就明白了形势利弊,当即做出一个凡庸之辈看来不可思议的决定:以我千余步骑,从背后袭击契丹几万精骑。他对麾下诸人说:“寇蔑视我尔。彼南出而捷,还则乘胜驱我而北,不捷亦且泄怒于我,将无遗类矣。为今日计,但当卷甲衔枚以蹑之。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纵死犹不失为忠义,岂可泯然而死,为胡地鬼乎!”  敌寇太蔑视我们啦!看这形势,他们如果南下取得大捷,回来时,就会乘胜驱逐我们,之后,北去;如果不能大捷,必将拿我等泄愤,那时,面对面决战,我们一个活口也留不下。为今日这事合计,咱们最好就是把叮了当啷响的盔甲之类暂时收了,人人衔枚而行,悄悄地跟上他们。他们正在想着往前赶任务,不会想着我们到了。这时候,乘敌不备,奋力作战,如果能胜,足以自树大功;就是不胜,纵然战死,也不失为国家忠义之士!我等男儿,岂可不明不白没有作为地死掉,做胡虏之地的野鬼呢!  “纵死犹不失为忠义”,极大激励了众人,史称“众皆愤激从命”。  尹继伦敢于如此“冒险”,也有底牌,他知道耶律休哥的几万铁骑是奔着李继隆去的,李继隆自应有部署。  尹继伦命令军中将马匹喂饱,等到夜半之后,人人带上短兵器,夜色保护下,行走数十里之后,悄悄接近了契丹铁骑。  这里在唐河、徐河之间。天还没有亮,李继隆已经得知有敌兵来抄掠辎重,已经布好战阵,以逸待劳,等敌人前来。这时契丹开始吃早饭,准备早饭后发起冲击。尹继伦再一次判断形势后,不失时机地从敌后开始了凌厉攻势。  上千人的呼喊,在河北平原的熹微黎明中,也有一种震撼力。当金属的刀剑碰撞中的清脆响声传来时,契丹骑兵再次上马都来不及了。契丹骑兵是重装备,上马下马要整理很多零碎,都要时间,尹继伦则是短衣襟、小打扮,上千人出现时,仿佛一群来历不明的剑侠,加上几百骑兵的冲撞,契丹已经大乱。尹继伦当场杀死了契丹一名“皮室”,也就是他们的相官。敌营见“皮室”已死,大惊之下,溃散。耶律休哥也在营中,闻听动静,吓得筷子都掉落地上,这时短兵已经到了他的跟前,一刀砍中他的肩膀,伤很重,于是来不及组织反击,乘上一匹最好的马,抢先逃遁。  两军相交,到了这个地步,已经兵败如山倒。契丹于是开始了百里长逃,而尹继伦与范廷召合兵一处,自后追击不舍;定州又有副都部署孔守正,借着敌人逃兵,在曹河附近大战,砍掉了敌人的帅官三十多人,过河时,契丹自相践踏而死者无数。从此以后,敌人不敢大规模入寇。因为尹继伦脸色发黑,所以契丹互相提醒戒备说:“当避黑面大王!”  “徐河之战”对契丹影响很大。淳化年间,有一个被契丹俘虏的著作佐郎孙崇谏从草原逃回来,太宗向他询问边境事宜,他还说到“徐河之战”契丹被夺气,常常是一说起尹继伦的大名,契丹就不知所措。有契丹“战神”之称的耶律休哥居然被名不见经传的尹继伦打败,而且身负重伤,而且尹继伦只有千余人,一半多还都是步兵。这事怎么想都不可思议。契丹服了。  太宗很高兴,提拔了尹继伦,做深州团练使,并领本部兵马做本州驻泊兵马部署,成为前线总司令。至道二年(996),太宗派兵西征,讨伐西夏李继迁,当时由大将李继隆从灵环路(灵州、环州路,均在西北)前往,但李继隆发兵迟缓,太宗发怒,急忙召尹继伦入京,以河西兵马都监身份再拜为灵州、庆州兵马副都部署,要以此来“夹辅”李继隆。但这时尹继伦已经生病,勉强起来受诏。太宗听说他嗜酒,就在他上任前,将最好的御酒赐给他,让他带上。但他到了庆州,就病故了,年龄只有五十岁。  尹继伦也是一奇人,天假其年,应该有更不俗的成就。  “徐河之战”,大宋虽然取得胜利,但从此却再也没有主动向契丹发起过攻击,战略防御国策,开始落实。  从今天山西昔阳县的甘陶河到今天天津的塘沽海口,利用原来已有的河流沟渠,蓄水筑堤,将它们沟通联络为一条贯通的水道,东西屈曲900里许,南北参差60里许,成为失去“燕云十六州”之后的大宋“天设险固”。这一条水道湿地,被真宗朝的知雄州何承矩赞誉为“真地利也”。太宗在这900里连绵河道的边境上,建起要塞28个,联络点125个,并任命朝官11人,戍卒3000人,巡逻舟100艘,往来巡警,屏蔽奸细和军事欺诈。这一战略防御设施,到了真宗咸平年间,有所放松,真宗甚至下诏,允许边境线上南北之地自由展开公私贸易,人马在河水两旁来往,南边的宋人往往要越过拒马河到北境去购买马匹。当时还没有签署“澶渊之盟”,何承矩认为这样很危险,就讲述了太宗时代的这种设施,“缓急之备,大为要害”,边境上有了紧急情况,日常警惕是很重要的。真宗接受了这个意见,追回了前面的诏书。  此后,这900里水道,成为大宋与契丹的“国境线”。  子河汊大捷  大宋不去招惹契丹,但契丹却屡屡来撩拨大宋。于是又有“契丹攻宋子河汊之战”。这时已经是大宋淳化五年(994)末、至道元年(995)初,距离“徐河之战”已经过去近六年。这六年间,大宋还经历了与西夏的两场战事,平定了内部的两场民乱;而契丹,也曾有过一场与高丽之间的战事。  双方都已经感到了疲惫。但疲惫之际以为对方会更疲惫,往往就会有心怀侥幸的军事冒险。太宗赵炅“惟有战耳”一句狠话,“径指西楼之地,尽焚老上之庭”一篇檄文,让契丹怎么也无法忘记。  事实上,早在淳化元年(990)秋七月,契丹就有过南下的准备。他们曾经派遣特使到北岳庙去占卜,看看神是不是答应他们南下。占卜的结果是:“神不许”。史称“辽人怒”。神不允许草原大兵南下侵宋,契丹人居然大怒,然后放了一把火,将北岳庙烧毁,愤愤地回去了。  此时,契丹大将韩德威,正做着西南面招讨使,契丹西南方向的前线剿抚总司令。他是燕王韩匡嗣之子,北府宰相兼枢密使韩德让之弟。他现在已经成功地收服了陕甘宁一带的党项部族、勒浪部族,于是带领这些部族士兵,并自提万余名本部骑兵,从内蒙古南部、陕西绥德地区,往西南方向而来。  此地正当大宋北部名将折御卿的辖境。  子河汊,在内蒙古东胜县南部到陕西府谷县之间。  此前一年,宋师在讨伐西夏李继捧的战役中,折御卿以府州观察使身份增援宋师,并在此后的地方管理中,恩威并施,令银州和夏州的八千多帐吐蕃部族归附,有功,被太宗加封为永安节度使。永安军,后来改称靖康军,治所在今天的陕北府谷县,与内蒙古接壤。折御卿常年镇守此地,一直平安,并在大宋讨伐契丹时,多次出兵相助。所以契丹对折御卿又恨又怕。  韩德威向折御卿寻衅,有为契丹“雪耻”的动机。但他此次南下,似乎有意绕开折御卿的主要防御地点,也许他想在背后发起攻击。但这种大迂回式行军,不可能瞒过折御卿。  在一个叫子河汊的地方,韩德威与折御卿相遇了。  子河汊是一条山间小道,有悬崖,有溪涧。此时正是陕北的初春季节,枯寂疏野的风景中,自有一番静谧之美。埋伏在这里的府谷精兵静如林立,他们几乎是看着韩德威的万余骑兵在崎岖小路上行伍不整地走过。折御卿认为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在敌人的后方,发出了冲锋的命令。  任何一支部队,都无法承受突然袭击,尤其是从后面发起袭击。韩德威也不例外。契丹兵在猝然来临的攻击中,只有逃跑。但小路上回师是很困难的,很多草原兵坠落山崖。而在韩德威威逼利诱下勉强归附的勒浪部族,看到形势已变,于是反戈,率领本部,从后面截击契丹,杀掉契丹将领突厥合利等人,韩德威只身逃脱。  此一役,折御卿斩杀契丹二十多名随军的突厥太尉、司徒等高级将领,活捉吐蕃首领一人,歼灭五千多人,获马一千匹。  太宗认为这一战似有出彩之处,就派出使者去问折御卿:“西北要害之地,都屯驻劲兵,契丹是怎么进入府谷辖境的?”折御卿回答道:“敌人沿着山间峡谷小路进入,谋划从我侧后发起剽掠。但臣已经得到谍报,于是放他进来,邀击他的‘归路’,在他后部发起攻击,所以击败了他。这都是圣灵所及,不是臣之功啊!”  太宗很高兴地对左右说:“契丹小丑,轻进易退。朕常诫边将勿与争锋,待其深入,则分奇兵以断其归路,从而击之,必无遗类也,今果如吾言。”契丹小丑,往往飘忽而来飘忽而退。朕常常告诫边将,不要与他正面争锋,等到敌人深入内地,我师则分出奇兵断他的后路,两面夹击,一定会全部消灭他们。现在子河汊这一战,果然就像我说的!  左右皆呼万岁。太宗高兴,赐给折御卿大旗三十杆,以壮军威。  折御卿之死  折御卿对边关之事很上心,他应该是积劳成疾,到了冬天,病倒。韩德威得到消息,再次来犯,以报子河汊之仇。  折御卿打起精神,披挂了铠甲,出城列阵,抱病迎敌,就住宿在行营中。  韩德威得知折御卿临战,不敢前进,只在远处扎营,待机。  折御卿的母亲派人来秘密地让他回去治病,折御卿已经知道自己病重,来日无多,也挂念母亲,就流泪对来人说:“世受国恩,边寇未灭,御卿罪也。今临敌弃士卒自便,不可。死于军中乃其分也,为白太夫人,无念我,忠孝岂两全!”  我世受国家恩泽,但边寇还没有剿灭,这是我折御卿失职之罪!现在大敌就在眼前,我丢弃士卒去自顾自,不可以。死在军中,乃是职分所在。请回去告诉太夫人,不要惦念我,忠孝无法两全啊!  第二天,折御卿就死在军中,年仅三十八岁。  韩德威不明就里,最后退军。  当初,子河汊战役前,并州代州都部署,宿将张永德听说契丹入寇,就用一种神秘预测术“太白万胜诀”占卜,对僚佐说:“贼寇虽然按照年月便利,乘着‘金’运而来,适合动刀兵;但是正好赶上‘岁星对逆’,此乃兵家大忌。他一定会失败,此役,不足以忧虑,宋师必胜。”僚佐们听后,对这位主帅如此轻忽对敌,又是失望又是怅惘又是惊愕。但是不久,传来韩德威大败的消息,又不禁对张永德表示叹服。  张永德对神秘巫术一向笃信不疑。如此判断战事,也是大宋一景。  至道元年(995),契丹还在河北雄州发起过一次侵袭。  何承矩雄州退敌  知雄州乃是名将何承矩。他带兵有方,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卒乐于为他所用。有边民来告知机密之事,他就会屏退左右,与来人推诚相见;左右担心来人是刺客,但何承矩仍然与来人单独会见。所以,契丹方面的动静,他都能提前知道。“子河汊战役”后,何承矩很为折御卿自豪,认为边将如此,必能捍御契丹。他还将这一场战役的胜利果实,一条条列出来,在雄州内外张贴告示,告诉民众,契丹没有什么,我大宋可以随时灭他。契丹很为此而羞愧,于是派出数千精骑来进袭雄州。契丹兵敲着锣鼓,在城下纵火,火苗子甚至蹿到了城堞之上。何承矩号令严明,整备武装,夜半率兵出城列阵。到了天亮,开始与契丹短兵相接,斩杀甚众,还擒获了契丹一员高官,所谓“铁林相公”。  契丹遁去。  但太宗认为何承矩张榜羞辱契丹,属于“轻率致寇”,太轻率,导致敌寇来侵。于是命令他与沧州太守安守忠对调。  大宋著名的法学专家魏廷式,奉命出使河北,调查“契丹攻雄州之战”的来龙去脉,知道雄州有功,于是坚决为何承矩请功。太宗又派出内侍多人来核实,这才对何承矩及麾下有功者做了颁赏。  同年冬,雄州大捷、折御卿死后,太宗又斩杀了一个马步军都军头、澄州刺史孙赞。理由是:他擅自率兵进入敌境失利。太宗解释说:“军旅情况,朕都知道,信赏必罚,人们就会知道自我砥砺。孙赞,他一直想到河西边境去立功,朝廷就令他去监护河西石堡地方的戍卒。但与番贼接战之后,他却违背主帅号令,径自出击,结果陷没百余人。朕已经派遣使臣前往将他就地正法。这样的将领只要稍有违背军令,就不宽待,那么那些偏裨小校之类,哪里还敢不听从将帅命令呢!”  何承矩有功,久久不赏;孙赞主动出击契丹,遭遇正法。太宗这是有意不想再与契丹生出“边衅”,不想再与契丹有大规模战事。这是一个重要信号。  “雄州之战”后,太宗一朝余下的几年中,再也没有与契丹发生战事。  (上册完)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6
正序
倒序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册)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册)-2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册)-3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册)-4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册)-5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册)-6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册)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册)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