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上的辉煌

目录第一章 拉美西斯的不败帝国RAMSES. GREAT OF VICTORIES诸神之殿堂A MANSION FOR THE GODS第二章 极端的个人崇拜A MONUMENTAL CELEBRATION OF SELF超凡脱俗的法老A PHARAOH LARGER THAN LIFE第三章 皇后、贵妃和民女的世界OF QUEENS,CONSORTS,AND COMMONERS一座生命力盎然的陵墓A LIVING TOMB第四章 埃及陷入混乱EGYPT’S DESCENT INTO CHAOS拉美西斯在巴黎RAMSES IN PARIS年表: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AN INCOMPARABLE LITANY OF ACHIEVEMENT第一章 拉美西斯的不败帝国RAMSES,GREAT OF VICTORIES“圣上为自己营造了一个栖身之地,名为‘不败之帝国’。它地处叙利亚与埃及之间,食物丰裕、粮谷满仓。太阳在其地平线上升起,又在其疆域中落下。众人皆离开自己的故土,在此定居。”保存了3000年的纸莎草纸上是这样描述古埃及迷失的首府—比-拉美西斯-阿-阿那克图的,意思为“拉美西斯不败帝国之领地”。这是一个令人屏息,规模宏大的城市,而端坐在王位之上的,正是受之无愧的一国之君—通常被世人冠以拉美西斯大帝之美名的拉美西斯二世。比-拉美西斯与古埃及的其他两个首府孟菲斯和底比斯有所不同。这两个遗址,甚至在创建它们的文明都渐归湮没之时、也从未遗失过。而比-拉美西斯彷佛已经从地球表面上销声匿迹,直至最近。当时的文献记载,这个面积12平方英里的城市,坐落于尼罗河三角洲的东岸,把守着这条大河通向地中海的众多出口之一。然而,在茫茫的纸莎草沼泽地和精耕细种的平坦农田中,这个气势雄壮的大都市的确切位置曾一度隐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节日盛典时,比-拉美西斯向众人展示的是以彩砖砌成的宫殿、多柱式的厅堂和黑色花岗岩大门。据古代文献记载,比-拉美西斯有着“华丽的晾台,镶有天青石和绿松石的厅堂令人目眩”。年轻人“平日也着节日盛装,头发油亮、纹丝不乱。他们立在门旁,双手持满青葱的草木”。这里有政府建筑、高官豪宅、堆满谷物的粮仓以及供奉埃及伟大神祗—大阳神瑞、塞特、阿蒙和卜塔的神庙。比-拉美西斯得以重见天日,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寻找热销手工制品的农夫,在距离开罗大约60英里远的甘底尔村庄附近挖掘一个土墩时,发现了埃及第19王朝时期的涂釉瓦片。拉美西斯二世正是那一时期最卓越的法老。发现表明,甘底尔可能是失落的首府的遗址。但发掘出的文物数量相对于这么一座宏伟的城市来说,显得有些少得可怜。当为数更多的发现在另一遗址,大约向北15英里的地方被披露后,世人的注意力很快转移到了那里。新的发现来自塔尼斯。法国埃及学家皮埃尔?蒙太特自1929年开始在塔尼斯挖掘。他在此遗址工作长达20多个季节。在他诸多重要的发现中,有埃及第21王朝法老们的陵墓,他们于公元前11世纪将该城定为首府。然而,比他们早200年的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的雕像和建筑遗址也在塔尼斯被发现,而且,数量之多好像显示这座城市早在那一时期就已存在。结论对蒙太特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塔尼斯就是比-拉美西斯。蒙太特的理论却没有得到世人的广泛认可。20世纪20年代末期,埃及考古学家在甘底尔被进一步掠夺前就对它进行了发掘。他们中突出的一位是拉比布?哈巴齐,他因以令人信服的科学论断证明甘底尔为迷失的首府所在地而受到赞誉。20世纪40年代,他在甘底尔发现了刻有比-拉美西斯字样的石柱,并于1953年发表了他的成果。大约10年后,奥地利考古学家曼弗里德?比塔克对农夫于40年前发现瓦片的那一地区进行了彻底的探查。比塔克的发掘为哈巴齐的理论提供了无可置疑的证据,甘底尔才是比-拉美西斯所在地。时间到了1980年,一支来自位于希泰盛的拜里扎斯博物馆的德国考古队开始加盟比塔克的考古队。虽然他们的联合发掘收获颇丰,但甚少有引起轰动的发现。与多数考古地点不同,若想探知比-拉美西斯的真实面目,需要发挥充分的想象力。“我们应把拉美西斯城想象成一座河渠和湖泊星罗棋布、规模宏大的城市。”比塔克说:“我们可想象它有一个御用湖泊和几座借助一条或几条渠道与尼罗河相连的内港。”它占地12平方英里,拥有坚固的城墙,城墙内或许还有双轮战车卫队、一片阅兵场以及为数不少的手工作坊。上图的全景照片使人产生无限遐想。倒塌后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碎块散落在塔尼斯的废墟中。右侧,一只巨足踏在倒塌后的方尖塔前。下图的墙壁是由方尖塔的碎块堆积而成。与此类似的其它纪念碑石料,在连结比-拉美西斯城和埃及其他地区的尼罗河支流被淤泥堵塞后,从比-拉美西斯城挪走,被运至15英里以外在塔尼斯新建造的首府。正如德国考古队的埃德加?比?普什在他的发掘报告中所陈述的那样,考古学家在别处挖出了“各式各样的金属制品、炉渣、风管,甚至各式熔炉”。令人惊异的是,他们还发掘出了一座巨型青铜熔炼厂遗址,上面有50英尺高的熔炉,这样大的规模足以日产几吨重的合金。以前,从未有人猜测到法老时代的埃及会有如此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普什相信此设施雇用大约300个全日工作的金属制造工(见32-33页)。现代考古研究终于为解开拉美西斯城之谜提供了可信的答案:第20王朝末期的某些时候,也许是因为比-拉美西斯所在的那一段尼罗河支流被淤泥所堵塞,埃及的执政者决定迁都。第2l王朝时期,塔尼斯的缔造者出于经济的考虑,也为了方便,决定从旧址取用建筑材料。他们不仅挪用了建神庙所需的石料,还借用了雄伟的方尖塔以及拉美西斯雕像来装扮他们的新城。这或许也是为了象征性地把自己和睿智的祖先联系在一起。这些被再次利用、都刻有极易辨别的比-拉美西斯城特征的建筑材料使得比尔?蒙太特误入歧途,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塔尼斯不是惟一把比-拉美西斯变成采石场的城市,三角洲上的其他城镇也都纷纷效仿。无数代的农夫直到不久前还在采集此城的泥砖,将其捣碎用来增加他们地里土壤的肥力,其后果是给埃及的考古工作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拉美西斯二世创建的这座历史蕴涵丰富、显赫一时的首府,那令人目眩的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被夷为了平地。比-拉美西斯得以重见天日的故事和它的缔造者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似之处。两个世纪以前,拉美西斯这个名字在很大程度上已遭世人遗忘,只不过由于《圣经》中简略且贬损性的典故,人们对它的记忆才被激活。1817年,英国诗人珀西?雪莱把一首评注权力的虚无的十四行诗命名为“奥西曼狄亚斯”。他的灵感来自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旅人对躺卧在底比斯附近的一座雕像的描述。奥西曼狄亚斯这个名字是从埃及文头衔“强大的正义者瑞”直接音译成希腊文的。拉美西斯即位时采用的即是这个名字。“有两条极大的石腿,没有躯体,/站在沙漠中。”人人熟知的诗词这样吟唱道:“一张破碎的石脸,/掉在近旁的沙土上,一半沉入沙里,/石座上还铭刻着这样字句:/‘我名奥西曼狄亚斯,王中之王;/看我的丰功伟绩,强者快自叹弗如!’/此外,荡然无物。巨像的残骸四周,/惟有单调而平坦的黄沙漠漠,/无边无际,伸展到渺渺茫茫的天陲。”(注:译文引自《雪菜抒情诗选》杨熙龄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然而,具有不同寻常的历史讽刺意义的是.这位被遗忘的君主笑到了最后。雪莱所描述但从未亲眼见过的这座巨像残骸,虽斗转星移仍巍然屹立,而诗人的生命之光早已殒灭。也许,巨像还会比这首诗存在得更为久远(见54-55页)。在雪莱作诗嘲弄法老的前一年,拉美西斯另外一座巨型雕像正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从拉美西斯神庙—法老在底比斯的殡葬神庙—被拖至尼罗河岸边,然后装船运往大英博物馆。在以后的数十年间,法老建造的神庙和其他宏伟建筑先后被发掘。特别是象形文字被成功破译后,学者们得以解读镌刻在建筑墙壁上的文字,这为了解拉美西斯二世将近67年的统治提供了详实的材料。渐渐地,拉美西斯二世从湮没中走了出来,而名正言顺地跻身于历史上伟大君主的行列之中。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使拉美西斯二世重见天日的行动计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一个由联合国赞助拯救努比亚建筑遗产的巨大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它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拯救拉美西斯下令在埃及南部以悬崖为背景凿成的阿布辛拜勒神庙,使之不被阿斯旺高坝的水域所淹没。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考古拯救行动。它使得这位国王的名字和形象为世人所熟知(见80-81页)。1985年至1987年间,在美国几大城市巡回展出了拉美西斯专场,吸引了众多观众。至此,奥西曼狄亚斯的复仇才算终了。雪莱曾称之为被人遗忘了的“王中之王”成为媒体关注的超级明星。美国的巡回展促进了对拉美西斯巨像的拯救工作。一群建筑工人在埃及的旧都孟菲斯开挖餐馆地基时,发现了这尊巨像。专家鉴定为拉美西斯的巨型雕像,和其他不下10尊比真人高出许多的国王雕像一起,曾一度矗立在这座城市著名的卜塔神庙外。要修复这座雕像首先面临的是资金短缺问题。发现巨像的22年后,即1984年,(美国)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市长正在访问和他的城市同名的埃及的孟菲斯。他表示希望在即将开始的拉美西斯专场巡回展途经孟菲斯市时展出这尊巨像。埃及当局同意了,但条件是雕像必须修复后方可出境。30位文物保护人员开始了对重达41吨重的拉美西斯巨像的修复工作。不久,重放其昔日异彩的巨像由埃及军方仪仗队陪同,离开了它长达3000年的故土,横渡大西洋成为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上图是涂釉陶片。它或许取自位于甘底尔的拉美西斯二世皇宫内的皇家居住区。大概是后宫的地面或墙壁。瓦片上有一条由之字形线条绘制的正在水中游弋的罗非鱼。这种鱼产自尼罗河,在嘴中孵卵,象征再生。不难理解的是,对活在远古时期的拉美西斯的认识难免有失偏颇。考古学家搜集的材料大多来自官方记载或铭文,而这些文本所描述的法老的形象只是法老有意宣传的那一面。镌刻在他的神庙墙壁上的铭文记载了他对神祗如何的虔诚,列举了他击败埃及敌人的胜仗,但对拉美西斯本人我们却知之甚少。通过重要文献记载中的一些暗示,我们对拉美西斯的私生活仍可见一斑。比如,据铭文记载,在法老漫长的一生中,他至少有半打正式妻子,养育了90多位子女,享年约90岁,甚至活过了4位具有当然继承权的子嗣。最为轰动的是1881年他的木乃伊的发现。他的尸体被葬在一合墓内,躲过了古代盗墓者。这具木乃伊提供了这位君主真实体态的细节,有别于历来他公式化了的公众形象。考察人员解开柩衣后发现,这是一位身高5英尺8英寸的男子,脸型狭长、面部清瘦、下巴坚毅,还有突出的鹰钩鼻(见170-171页)。拉美西斯二世虽出身高贵,但并非皇族。他诞生的确切年代已无从考究。他的祖父是豪里赫布法老当朝时的大臣。拉美西斯就是继承了他的名字。豪里赫布老而无子,他意识到权力交接时引起纷争的危险,就把他的大臣即拉美西斯的祖父封为“举国之世袭王子”,从而表明了把他所信任的顾问作为意中继承人。拉美西斯的祖父就在公元前1306年豪里赫布驾崩时登上了埃及的王位,取号为拉美西斯一世。但他并没有统治多久,事实上,他于第二年就过世了。他把王位传给了当作士兵养大的儿子塞蒂一世。塞蒂的儿子即未来的拉美西斯二世,就这样成了埃及王位的继承人。这是在国王谷为将军出身的法老豪里赫布建造的墓穴墙壁上还未竣工的壁画。上面用红线标出了人物身材的比例,黑线在草图上作出修改记号。雕刻家已经开始雕刻石灰石墙壁。不知何故,这个墓穴没有完工。拉美西斯日后将继承的国家早已有悠悠1700年的辉煌史。在塞蒂下令修建的、位于上埃及的阿比多斯神庙的壁画上,法老和王储拉美西斯正顶礼膜拜可追溯至美尼斯的75位先王(见36页)。美尼斯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创建了这个国家的第一王朝。对塞蒂和他的同代人来说,早期的伟大君主不仅仅是一些历史回忆。他们留下的建筑群落,包括在塞蒂时代就已存在了1000多年的吉萨金字塔,仍点缀着尼罗河上下的风景。尽管埃及北有大海、东西有沙漠作为缓冲地带,地理位置比较孤立,但翻开历史,这个国家却不乏纷争和危机。内乱使建造了金字塔的古王国在公元前22世纪走向灭亡。大约150年以后,一位铁腕人物成功地重新统一了北部三角洲地带的下埃及和尼罗河上游区域的上埃及。历史上称之为中王国的和平与繁荣时期开始了。至公元前18世纪,中王国开始衰落,国家陷入混乱。这次由于遭到来自西亚、备有双轮战车的侵略者的重创,情形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他们是被人称为喜克索人的闪米特牧民,他们横跨西奈,控制了下埃及。自王朝开创以来,国家的部分地区首次屈从于外来人的统治之下。这种情形到公元前16世纪得到彻底改观。上埃及的君主们从他们的首都底比斯派遣出军队,向北进发,直到把入侵者赶出了三角洲,又一次统一了整个国家。这标志着新王国时期的开始,埃及从此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至第18王朝统治的早期,国家的疆土无论是往南,还是北至地中海海岸都得到了拓展,埃及从而演变成为帝国。在南部,埃及任命了总督统治努比亚地区。地中海的东部海岸地区黎凡特被分成了三个省:迦南,即大致现在的以色列;犹比,即当今大马士革附近的叙利亚南部;阿莫尔,即包括像蒂尔和乌加里特这样的腓尼基城市的叙利亚沿海地区。北部地区的统治者监督地方行政长官。这些地方行政长官必须向法老纳贡效忠,才得以保留职位。与此同时,驻扎在埃及西部沙漠绿洲的军队监视着骚动不安的利比亚部落。埃及帝国的势力在尚武的法老图特摩斯三世时期达到鼎盛。它控制了直抵幼发拉底河的地中海东部即距现今的叙利亚和土耳其交界处不远的所有的领地。阿门荷太普三世于公元前1397年至1360年间掌管朝政。在他的长期执政期间,埃及达到繁荣的巅峰。这位热衷于寻欢作乐的君主在他的国土上到处建造颂扬他个人权威的纪念碑,这包括卢克索的宏伟神庙、卡纳克的巨型塔门、尼罗河西岸的庞大纪念庙堂以及后来使希腊旅人敬畏、称之为“门农巨人”的巨型个人雕像。尽管阿门荷太普传给与他同名的儿子的是一个祥和统一的王国,但是平静的表面却暗藏着危机。与叙利亚交界处,埃及面临着重新崛起的赫梯王国的威胁。其堡垒式的首府赫涂撒斯建在3000英尺高的安纳托利亚台地,即现在土耳其的中北部。埃及国内,侍奉埃及主神阿蒙的祭司代表了威胁法老权力的势力,因为他们供奉的神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信奉,被认为比人间的君主更为重要。曾大肆建造神庙、极力推崇阿蒙主神的阿门荷太普开始致力于确保神的侍从在法老的控制之下,以求把随之而来的危险降低到最低。阿门荷太普的继承人试图以更为激烈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几乎使整个国家分崩离析。传统上,埃及人民信奉众多神祗,其中阿蒙、瑞、卜塔和塞斯的威力最大。新法老排斥所有众神,推崇单一的、全能的神—太阳神阿吞,意思为日轮,从而引发了全国的信仰危机。他为了光耀此神,还把自己的名字从阿门荷太普四世改为阿肯那顿,意思为“为阿吞神效劳”。为了疏远集中在底比斯的祭司,他在大致于孟菲斯和底比斯之间中点的一个新址建造了他命名为阿克塔腾的新都。那里的神庙不设屋顶以接受太阳的生命之光的普照,阿肯那顿就是在这样的神庙里崇拜新神。当举国百姓正努力承受这场文化变革所带来的震动时,埃及北方的敌手却日趋强大起来。叙利亚边境地区的国家觉察到遥远的埃及国内正酝酿着倾轧,转而投靠了离它们更近、内部纷争较少的赫梯帝国。公元前1351年,阿肯那顿无嗣而终,继而引发了继位危机。王位先是传给了可能是他兄弟的斯蒙克卡,但他在位3年就过世了。当时埃及还未从宗教上的剧变中恢复过来,国家急需一位有强有力的舵手稳定局势。王位可能传给了年轻的图坦卡蒙,他是阿肯那顿的三弟。与此同时,埃及统治下的叙利亚北部落入了对手赫梯人手中。图坦卡蒙无子而又过早地去世后,王位就脱离了皇族血统而落入了军人手中。先是阿叶,他的统治期很短,而后是豪里赫布。他们都试图挽回阿肯那顿的宗教政策对王室的权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他们重新提倡信仰传统的众神,这个进程在图坦卡蒙的短暂统治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豪里赫布也为重树埃及在国外的威信作出了努力。他派兵突袭了努比亚和叙利亚,一扫前几十年埃及在此疆域一蹶不振的局面。豪里赫布死后,又一位武士即拉美西斯一世继承了国家的王位。这时的埃及经过一段时期的变革后正慢慢走向稳定。阿叶、豪里赫布和拉美西斯一世都有一共同特点:他们的出身均非皇族。作为没有任何皇家背景的人,他们都力图通过沿袭传统做法来加强自己的势力,并使自己一国之君的权力合法化。这些统治者对阿肯那顿既无同情之心也毫无敬意,他们嗤之为“不法之徒阿肯那顿”,视其统治为国家的大灾难。他们还打击派性活动以增强自身的力量。豪里赫布无嗣而终后,第18王朝走向了终点。拉美西斯一世成为第19王朝的缔造者。他首先对内继续进行平息冲突的进程,对外恢复埃及受到玷污的帝国形象。此外,他还生有一继承人即塞蒂一世,这为皇室权力的交接提供了急需的连续性。拉美西斯不忘自己走上权力之巅的道路,对他的儿子从小就灌输军事科学。显而易见,这些用心奏效了。卡纳克多柱式庙堂的墙面上镌刻的塞蒂自传式铭文读来令人生畏:“陛下为开战而狂喜,为参战而欣慰,见血光之色而心喜。他砍掉对手的头颅,喜爱粉碎(敌人)的那一刻更甚于欢庆的日子。”塞蒂之子即拉美西斯二世,继承了其祖父的名字和保守思想以及他父亲的军人爱好。拉美西斯在他父亲登上埃及王位的时候只有9岁。塞蒂娶了一位双轮战车队的高级将领之女。所以,末来的法老继承了父母双方家族的军事传统。拉美西斯的出生地是三角洲东部的阿瓦里斯城镇。阿瓦里斯曾是喜可索人的首府,紧邻地中海和附属国黎凡特,地处埃及与外界接触频繁的地区。当时,那里的商人一定是摩肩接踵的。一份第19王朝时期的文本描述当时的商人航行“于(尼罗河)下游和上游,像蜜蜂一样繁忙,把物资从一个城市运往另一个城市,为物资短缺的地区提供货源。”外来民工也来到当时的主要强国谋求生路。像所有出身高贵的埃及人一样,年轻的拉美西斯自幼便学习阅读和书写,接受国家的神学、文学和历史方面的教诲。他的体格发展肯定也受到重视。法老在战车和箭术方面的军事技巧也应胜人一筹。拉美西斯还在十几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出于以往权力交接引起纷争不断的考虑,决定封他为摄政王子。塞蒂即位后不久,拉美西斯就被封以“年长国王之子”的正式称谓,并授于他名义上的军队统领的官衔。其用意是,万一他的父亲在军事行动中猝死,能确保他登基的万无一失。基于对未来王朝的考虑,塞蒂决定让还是少年的摄政王子成婚组建自己的家庭。婚姻早早来临,在他父亲去世前10年内,拉美西斯的两位主要妻室已经为他生育了至少5个儿子和数位女儿,他的数位妃子也为他生育了其他后代。作为摄政王子,拉美西斯渐渐地被晓以国家最高权力的重任。他在14岁或15岁的时候就随父王军事远征至利比亚,镇压当地一触即发的叛乱(见26-27页)。第二年,他参加了叙利亚边境地带一次重大的突袭战役,恢复了埃及在阿莫尔的势力范围,井拿下了位于奥龙特斯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要镇卡叠什。塞蒂一举成功,卡叠什沦陷。但胜利是暂时的。军队撤离后,阿莫尔和卡叠什又归顺了它们从前的主子—赫梯帝国。这成了拉美西斯的一块心病,使他耿耿于怀、难以释然。拉美西斯第一次独立指挥作战是在他大约22岁的时候。他奉命前去镇压努比亚一次规模较小的叛乱。他显示了非凡的气概,亲自驾驶一辆双轮战车,带领部下把叛乱者驱逐出境。他下令把这一事件雕刻在附近一座小型岩石神庙的墙面上。显然,拉美西斯深深记得自已早年军事训练的经历,在这次远征中带上了两个年纪分别为4岁和5岁的儿子。他的下一个任务就是组织队伍突袭地中海上的海盗。这些海盗猖狂之极,在尼罗河的河口地带到处抢掠。拉美西斯大获全胜,缴获了海盗船,海盗也被强征到埃及军队里服兵役。军务闲暇之际,拉美西斯就接受父王的委派前去监督阿斯旺的采矿场,雕像和建筑所需的花岗岩就出自那里。像作战一样,建筑也是未来法老职责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塞蒂于公元前1290年去世时,拉美西斯才20过半,但已经为继承王位做好了一切准备,他的威望也已树立起来。国家和年轻的君主一样充满了活力,前景一片光明。但是,当务之急是先安葬塞蒂的尸体。遵照埃及法老殡葬的传统,塞蒂在执政的早期,就已安排建造自己的陵墓和与之同样重要的殡葬庙宇,以接受人们的参拜,从而保证他的生命不朽。这两个建筑工程均位于尼罗河西岸,底比斯即和它隔岸相望。庙宇紧邻尼罗河绿洲,地下陵墓则位于离此有一段距离的被称之为“国王谷”的荒凉、干涸的河道。那里是从第18王朝早期以来所有法老的安身之处。拉美西斯经过两个星期的行程,来到尼罗河的上游,主持父王的葬礼。而后,他在底比斯停留,行使他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宗教职责即主持侍奉阿蒙神的欧拜节。一路上臣民欢呼,他由祭司和名流陪同,乘金碧辉煌的驳船,随神像一起从神像的原址卡纳克起程,行走了两英里的水路后,来到尼罗河的上游卢克索神庙。接着,举行盛大典礼和欢庆活动,节日在23天后才告终了,神像又被隆重地送了回去。拉美西斯利用这次机会填补了所有王室任命中最敏感的空缺—阿蒙大祭司,这是惟一能与一国之君相匹敌的职位。传统上的做法大概是把不同人选的名字上交给神,而后通过神谕宣告最合适的人选。谕示的具体过程不得而知,但当阿蒙驳回了底比斯的祭司幕后指使的人选,而选中了一位来自底斯城、名不见经传的竞争对手时,法老丝毫不感到震惊。拉美西斯的用心显而易见:最高职位的人选应由他拍板。在返回尼罗河下游他在北方的行宫途中,拉美西斯在阿比多斯作短暂停留,视察父王的另一座神庙的进展情况。他吃惊地发现工程已经停止。他后来镌刻在墙上的铭文写道:“纪念碑半途而废,柱子未在台地上竖起,雕像横卧在地上。”他马上着手处理此事,下令完成这项工程。他还特地把他继承塞蒂遗业的孝心和虔诚记载下来,昭示给后人。铭文接下来指出:“怜悯之心是赐福;儿子关心父亲是善举。”上图为卢克索神庙内一尊拉美西斯二世巨像,它背部已经断裂的柱子上面用卵形漩涡花饰写着法老的名字。左边最上面是代表太阳神瑞的日轮图形,这个图形被不断重复。日轮的下面是权杖上豹子头的形象,在象形文字里代表权力。旁边是真理女神马特的形象。上面的这枚胸饰是在神牛木乃伊身上发现的。它是由金质薄片覆在银子上,然后镶嵌上玻璃精制而成的。围着边饰的拉美西斯名字下面是一只羊头游隼,它代表大阳神瑞,也是法老的象征。在隼的下面是一展翅秃鹫,为上埃及的象征,它手握一红色“圣”,代表再生和庇护。还有眼镜蛇,为下埃及的徽章,标志权力。下面两角的柱子代表稳定。阿比多斯的工程只是在拉美西斯漫长统治期间众多非凡而又庞大的建筑计划的一部分。无论是实施这些建筑项目,还是处理国内其他事宜,拉美西斯都可依仗复杂而又完善的官僚体系的运作。但法老是至高至尊的,凌驾在这个官僚体系之上。法老集神祗和国王于一身。传统上,日常朝政的管理大部分由他两个最重要的大臣负责。其中一个驻扎在孟菲斯,管辖信奉卜塔神的下埃及。另一个在阿蒙的圣城底比斯,管理上埃及。大臣的职责繁多,包括裁定土地的归属、征税、维持公共秩序和主持正义。除法老外,只有大臣有判处死刑的权力。不同时期在位的法老性格各异,所以,大臣的权力范围也就有所不同。任期最长的拉美西斯的大臣潘斯在他的墓碑上提到,如情况允许,他应每日和法老碰面商谈国事。法老可能是一位要求很多、难以应付的掌门人。从一份“大臣就职”文件的措词中可略知一二。考古学家在底比斯地区打开众多高官的陵墓后发现,不下三个人的陵墓里刻有这份文件的全文。另外两个,包括拉美西斯二世的主要大臣的陵墓内,都刻有这份文件的部分内容。他们好像通过在他们的安息之处保留就职宣言而向世人宣称,他们到生命的最终一刻都是尽职尽责的。这些文稿显示就职的标准是很高的:“地方行政官的万全之策就是按规章办事,要做到没有一位被告人在案件裁定后说:‘我没有获准为我的无罪申诉。’对你所熟知和陌生的人,对离你近和离你远的人都要一视同仁。在你充分考虑被告人的说词前,不要对他置之不理。禁止在不妥的场合与人发脾气。树立你的威严,让人对你产生惧怕感,因为一个称职的地方行政官是应让人生畏的。”从这项工作所需的强烈责任心来衡量,看到法老有这样的结论就不足为奇了:“大臣一职绝非甜若蜜,而应是苦似胆。”从大臣一级往下有着金字塔式、复杂而又庞大的官僚体系。从高级财政官员和粮仓总督到监督省级的政务官员和再地方一级的官员,他们负责检查财产的划分和征收家畜、皇家仓储的粮食税。至少文件上的内容鼓励征税者要公正,甚至在办事时要宽容。“不要太严酷,”一份文件告诫道。“如果单据显示某一穷人名下列有大量欠款,要把它分为三份,并豁免三分之一。”但实际上,当局并不总是以宽容为怀或诚实可信。(豪里赫布一度曾不得已发布命令,官员如渎职即割掉他们的鼻子。)寺庙和军队不在大臣的权限范围内,它们自成等级直接向法老负责。埃及政权的巅峰为皇家宫廷,更是由统治者亲自把持。它的高级官员虽然头衔奇异,如持扇者和持杯者,但他们却通过对君主施加个人影响行使着实权。拉美西斯就从这些人中物色人选担任国家要职。农民占全国大致300万人口的绝大多数,整个复杂的行政机构建立在农民辛苦劳作的基础之上。埃及的昌盛和辉煌归根结底得益于一条狭长、肥沃的可耕地带。它由尼罗河水灌溉,宽不过十几英里,而且很多地方还比这狭窄得多。每遇丰年,一年一度的涨水使土地呈现出勃勃生机,它的水位既不过高,也不太低以造成危害使土地无法耕作。这条大河不仅为在土地上耕作的人提供了食物,也提供了足够的盈余,以供养抄写员、官僚、祭司和工匠。国家的财力由采矿而得到进一步加强。西奈(见61页)产绿松石,努比亚以及东部沙漠干涸土地出产黄金。年景好的时候,额外的财富—贡品源源不断地从周围的附庸国流入。埃及没有自己的货币,却有一整套复杂的易货贸易体系,这并不妨碍埃及人和当时的或任何其他时期的其他国家一样理解富裕和贫穷的概念。经过拉美西斯父亲的成功统治,埃及国库充盈,军力大增。拉美西斯即位后,他的目光跨越地中海,投射到旧仇未报的赫梯帝国身上。在他自己统治的第四年间,法老终于觉得入侵叙利亚的时机已经成熟。他料到此举定会挑起与赫梯帝国的战争。他的雄心壮志好像不在他的父亲之下,他要恢复埃及在整个北方附庸国中的霸主地位,并以此使它的对手赫梯帝国威风扫地。与埃及上下一千年的辉煌相比,赫梯帝国在大国的行列中还是后起之秀,它仅在大约600年前才开始在历史的舞台上登台亮相。直到如今,学者们还为这一身材粗壮的民族的发源地而意见不一。他们惟一有把握的是赫梯人的语言,它十分复杂,属于包括今天的英语在内的印欧语系。破译它花了语言学家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这可能是此种语言在有记载的历史上的首次出现。赫梯人的成功部分取决于他们的装备。他们在迁徙的过程中,仿效和改进了新的发明和技术,他们的军事技能在磨炼中也日趋完美,尤其是他们驾驭双轮战车的技巧更是娴熟。埃及人也有双轮战车,可能是由喜可索入侵者引进来的。法老军队的双轮战车较为轻巧,只限两人乘坐,一人为驾驶,另一人手持利箭和标枪,适合远距离作战。而赫梯人的战车坚实沉稳,不啻于一个机动作战平台。三人为一组,一人持盾,一人持矛,还有一人驾驶。赫梯人的战车在敌人的阵线中横冲直撞,所向披靡,他们很少遇到能与他们抗衡的对手。这些战车的样子由埃及的艺术家绘制在卢克索神庙墙上,至今仍可看到。阿布辛拜勒神庙以浮雕的形式再现了卡叠什之战。埃及人的双轮战车(左边)和赫梯人的三人战车(右边)对阵。埃及人的战车在图坦卡蒙墓穴里发现,它用弯木制成,轮子以皮革包边(左下)。这就是拉美西斯立志与之决一雌雄的对手。公元前1286年夏天,他率领忠实可靠、训练有素的军队出发了。他们人数大约两万,分为四个师。其中有终身为法老服兵役的职业士兵,他们领取以牲畜和土地为主要形式的酬劳,还有临时应征入伍的农夫。这是一支军纪严明、骁勇善战的队伍,可在短时间内召集起来。远征前,大概会举行隆重的发兵仪式,如此重要的场合,法老会亲自把从国家军库中提出的武器装备分发给将士。这是拉美西斯的首次御驾亲征。他的目的不仅是要与赫梯人发生正面冲突,更为重要的是他要在黎凡特一带重振埃及往日的雄风,并且收复父王15年前北上远征以来的失地。他率领军队横扫迦南,直捣黎巴嫩,所到之处,本不安份的臣民纷纷归顺。拉美西斯还立志于征服人心不稳的省份阿莫尔。面对埃及的强大,它的统治者班特史纳再一次俯首称臣、归顺埃及,并同意向法老交纳贡品。但拉美西斯和他的军队一离开,班特史纳就立即与赫梯国王木瓦塔利斯取得联系,收回了他出于无奈作出的归顺埃及的承诺。木瓦塔利斯别无选择,只好对拉美西斯的挑衅作出反应。两个大国之间下一个战季史诗般的交锋借此拉开了帷幕。双方都为这次交锋作了充分准备。木瓦塔利斯集结其盟国和附庸国,组建成了赫梯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军队。据埃及方面统计,赫梯军队大约有37000多士兵,备有2500辆战车。拉美西斯同样也率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它由埃及本国军队和被强征入伍的海盗组成。公元前1285年,当拉美西斯北上进发时,史料记载“所有的异邦土地在他面前颤抖,它们的头领拱手送上贡品。叛军皆慑于陛下的威力而归顺效忠”。再恰当不过的是,两军对阵的地点选在卡叠什,这是两个帝国长久以来的必争之地。拉美西斯战略上没作周密考虑,就决定把他的军队一分为二,分头踏上北上的征途。他率主力部队走内陆,从吉萨出发。他乘坐金光闪闪的战车,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另一支呼应军队从埃及北面海岸调遣,然后直插内陆,矛头指向卡叠什。拉美西斯对自己的军事韬略过于自信了。尽管他派出的探子始终没能确定赫梯军队的所在方位.他却一路上没作太多防备。其结果是被一个小小的计谋所蒙骗。上面的简图标出了在卡叠什附近对阵时,双方营地的位置和敌对两军的行动路线。箭头所示的是拉美西斯的军队(紫色),沿着奥龙特斯河长途跋涉。赫梯军队(粉色)袭击了埃及第二师,冲散了他们的队列,踏过他们的营地。以及埃及精锐部队赶来为他们的同胞解围的路线。就在拉美西斯行至离他的目的地只有几英里远的奥龙特斯河时,两个贝督因牧民混入埃及行进的队伍中。他们被带到法老那里接受盘问。当问到他们有关赫梯在这一带的军事行动的情况时,他们声称木瓦塔利斯出于对埃及的惧怕,不敢冒险与埃及正面对抗,而把他的军队埋伏在阿拜罗,即离此地以北120英里的地方。拉美西斯轻信了他们的话。这是拉美西斯战术上的一个严重失误。事实上,这两个牧人是受了木瓦塔利斯的指使,故意前来布迷魂阵的。拉美西斯二世丝毫没有察觉他正步入圈套。他把军队分成四队,他率领先头部队即阿蒙队淌过奥龙特斯河,踏上与卡叠什相连的平原。其他各队在他身后蜿蜒数十里。法老决定在城对面安营扎寨。正当他的手下忙于卸下驮的物资和装备开始搭帐篷时,埃及巡逻兵碰巧捉到了赫梯国王派出的两个探子。他们遭毒打后招供了事实的真相:赫梯军队在城的另一头,正在相距不过两英里的地方严阵以待。拉美西斯勃然大怒。据后来的记载,他责骂道:“原来如此!敌人正隐藏在老地方卡叠什,而我的部下和将领对此却一无所知。”他下令火速派出信差,以召集其他队伍。与此同时,拉美西斯召开紧急战事会议。正当法老斥责他的部下时,赫梯人发起了进攻。后来所发生的,至少是按照埃及的说法,被很好地记载了下来。拉美西斯动用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家宣传工具,按自己的版本把这些事件记载下来。他委托艺术家设计描绘这次战争的不同场面的画面。然后,这些画面被雕刻在埃及各地神庙的墙壁上。在卡纳克和卢克索,在阿比多斯、阿布辛拜勒以及新建的拉美西斯自己的殡葬庙宇即拉美西斯神庙,同样的场景再现。与此同时,还创作了讲述法老此次远征的史诗,留下了这次战争更为详细的文字记录。位于阿布辛拜勒的拉美西斯神庙墙壁上的系列浮雕再现了他打胜仗的情景。图的左面描述的是年轻的国王驾着战车,手握弓箭冲向叙利亚的阵营。图的右方是他手脚并用,一脚踏住一叙利亚士兵,一手猛击另一个的雄姿。这是纳克明的墓穴。上图是在其被发现仅仅几天后所拍摄的。纳克明曾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双轮战车队将领和弓箭手总指挥。这个墓穴的顶部已有裂缝,在考古学家进入堆满沙土和碎石的内室之前,顶部一定是先被支撑加固过。装饰墙面的是兽头神祗和指导如何进入阴间的书—《入门秘笈》的铭文。木瓦塔利斯率领他的双轮战车队淌过奥龙特斯河,突袭了正穿越平原前往卡叠什与拉美西斯会师的埃及第二师。然后回师北上进攻埃及总部。赫梯人攻破了埃及人营地的西南角,浮雕呈现了法老召集的会议被乘着战车的士兵粗鲁地打乱的情景。赫梯军队踏出一条道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埃及人压了上来,而拉美西斯的主力部队还在远离主战场的几英里之外。情况万分紧急。正是在这关键时刻方显出拉美西斯的英雄本色。法老跳上他的战车,把卫士集结在身后。他毫无惧色,一次又一次冲进敌阵。赫梯人吃了一惊,一些赫梯人自以为已经胜券在握,丧失理智地下马掠取战利品,结果遭到痛击。但是,如此短兵相接,胜负还很难料想。正在这紧要关头,从埃及海岸调遣过来的增援部队及时赶到。赫梯战车队被迫撤回到河边,却又遭到重整旗鼓的埃及第二师的追杀。赫梯人原以为这次战役能大获全胜,却没料到情况急转直下。木瓦塔利斯的两个兄弟在这次战役中丧生,死于非命的还有他的大臣、卫戍军头目和几个指挥官。埃及雕刻家满怀喜悦地在神庙的墙壁上记载下战场的详细情况:一位名叫阿勒波王子的赫梯贵族,慌乱之中急于淌水过河,好脱身到达安全的对岸,结果差点溺水而死。他的部下在河岸上全然不顾礼节地把他放倒过来,以吐尽吞下的河水。他们还记载下了拉美西斯责备他的部下在危机关头没能给他一臂之力时的话语:“你们没有一个人在那里,没有一人在我作战时尽微薄之力。我不会犒劳你们中任何一个,因为在我与敌人孤军奋战时你们置我于不顾。”尽管这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但直接交锋的主要是埃及和赫梯的战车队,双方的主力部队都没有参战,他们在第二天才对阵,这给了拉美西斯召集和组织军队的时间。尽管如此,他还是不能置木瓦塔利斯集结的庞大军队于死地而后快。数个时辰的鏖战过后,双方都没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这个时候,木瓦塔利斯派出使者提出休战,拉美西斯和他的指挥官接受了。拉美西斯试图利用赫梯人先开口讲和这一事实来宣告他的胜利。但事实上,当拉美西斯率军回师埃及后,卡叠什就落在了木瓦塔利斯的控制之下。他还变本加厉,在归属不清的地区阿莫尔扶植了一傀儡政权,以加强赫梯在叙利亚的统治。他继而占领了埃及的犹比省。但所有这些都没有妨碍拉美西斯向他的人民宣称这是一场辉煌的、功劳归于他个人的胜利。如果他运气不佳的话,他早就引起民众的怀疑了。当时木瓦塔利斯之所以不能巩固他在叙利亚的胜利成果,是因为他的精力被亚述所牵扯。这个在东面与他的帝国相邻、日渐强大的国家向他发起了突然袭击。拉美西斯后来恢复了埃及在黎凡特的地位。犹比省也在公元前1283年失而复得。第二年,法老带领兵力深入赫梯占领的卡叠什以北地区。在进军途中他们很谨慎地绕过这个城市。一年之后,他扫荡了叙利亚北部。在围攻达波城,他简直是无所畏惧,甚至于鲁莽。据卢克索和拉美西斯神庙墙壁上的铭文记载,他“在进攻赫梯敌城的两个小时里,连铠甲都没穿”。埃及人之所以能从容不迫地进行这些战事,是因为赫梯帝国内部正陷于一场权力交接危机。木瓦塔利斯在没有确立继承人的情况下过世了,王位传给了一位次要妃子所生的幼子。他继位后的称号是默西里斯三世。这位年幼的君主涉世不深,在很大程度上活在他的伯父、国家的军事强人哈图西里斯的阴影里。双方都心存猜疑,相互有隔阂。其结果是默西里斯出于对宫廷政变的担心,不敢离开国土亲自披挂上阵与埃及人作战。捍卫有争议地区的重任只好落在他的部下身上。尽管拉美西斯占尽了战术上的优势,但实际上,他从叙利亚的远征中获得的好处微乎甚微。每次埃及军队撤离后,被征服的地区就会重新归顺他们以前的主人赫梯帝国。拉美西斯惟一能确保他们效忠的办法,就是部署一常驻军队。在此之前,此类军队在努比亚维持过埃及的势力,在迦南也是如此,尽管驻军的规模没有那么大。但出于多种原因,这样的解决办法在叙利亚的北部无法奏效。最终,法老好像意识到更多的军事行动也是徒劳无益的。埃及文献中对战事的记载也嘎然停止了。事态在下个10年间又有了新的变化。默西里斯和哈图西里斯的矛盾最终演发成内战。哈图西里斯取得了胜利并篡夺了王位,并把他的仇敌默西里斯流放到海外。在这穷途末路之际,默西里斯转而投靠了国家的死对头以请求帮助。他来到比-拉美西斯请求埃及法老帮助他夺回王位。哈图西里斯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亚述人在东部的威胁还未解除,他又面临埃及军队入侵的可能性。如果埃及人利用默西里斯的号召力,他们无疑会赢得至少一部分赫梯人民的支持。老谋深算的默西里斯没有冒军事失败的危险,反而决定以和平方式解决。两个大国间进行了秘密的谈判。卡叠什之战16年之后,即公元前1270年的冬天,赫梯和埃及皇家特使共六位来到比-拉美西斯,希望达成解决两国边境分歧的最终协议。以任何标淮衡量,拉美西斯和哈图西里斯达成的和平协议都是一个非凡的成就。它没有具体划分两国间的边境,但拉美西斯好像放弃了对卡叠什和阿莫尔的争夺。作为交换,埃及得以控制地中海东部海岸地区,并享有往北直到犹加里特,也就是现在的叙利亚的所有港口的使用权。一个多世纪以来,没有一位埃及使者在这一地区踏足过。除此之外,两国还同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并承诺在对方国家遭到第三国侵犯时互相援助。另一条款还就引渡逃犯作出规定,详细指出低级官兵回国后可免于起诉。但“伟人”不在此例。这也许是因为哈图西里斯无法忍受他的死敌默西里斯享用这个豁免权吧!撰写这个合约的方式和其内容一样让人印象深刻,可称得上是超时代的。条款被雕刻在银制书板上,然后被运到比-拉美西斯。纸莎草版本储存在阿布辛拜勒神庙里的埃及国家档案馆。拉美西斯还派人把条约刻在卡纳克和拉美西斯神庙的墙壁上,直到今天它们还清晰可现。为了确保遵守和约中的条款,两国的神祗都被招来为这次条约的签订作证。多年来,学者们所了解的惟有埃及版本的和约。历史学家只能推测赫梯宫廷内应存有类似的版本。1906年8月,一个炎热的夏天,一位名叫雨果?温克勒的德国考古学家在赫梯的首都赫涂撒斯发掘时取得了重大发现。一位助手给他带来最新发掘出土的泥塑书板。书板上的文字是用新王国时代的国际外交语言—巴比伦语撰写的。身为古代语言专家的温克勒很快意识到他正在逐字逐句地阅读哈图西里斯和拉美西斯签订的和约。而在南部1000多英里外,卡纳克神庙的墙壁上的和约是用象形文字记载的。距此事件过去大约3000年后,温克勒发现了赫梯人的版本。他后来追述道,这一刻就像《一千零一夜》里的童话一样奇妙无比,“我一生中的其他经历都变得无足挂齿”。两国的统治者为了进一步表明他们会信守承诺互换了恭贺信,他们的主要妻子也照此办理。官方的问候信还从埃及皇太后、摄政王子以及底比斯的大臣发送到赫梯宫廷。当拉美西斯看到特使穿梭于两个宫廷之间互赠上好的布匹和珠宝以联络感情时,他一定感到无比的欣慰。在和赫梯人的战斗中,他证明了自己作为武士的力量和勇敢。现在,借助于他卓越的政治家才干,他可以享用巩固了的和平果实了。伊笛站在阿比多斯神庙刻有她心仪的塞蒂一世形象前。她以古埃及的方式在此祭祀。奉上葡萄酒、啤酒、面包和英式茶点等祭品。多萝西?伊笛和她的时间机器DOROTHY EADY AND HER TIME MACHINE如果多萝西?伊笛在3岁时没有从楼梯上摔下来不省人事,她一定会过一个平平常常的、英国式的童年。当她醒来时,她说她要回家。这很奇怪,因为她就在家里。原来.小多萝西心驰神往的地方是法老时代的埃及。从此以后,她在精神上便永远依附在那里。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她对一切有关埃及的东西都怀有浓厚的兴趣。她为英国博物馆工作,通晓象形文字,嫁给了一个埃及人,他把她带到埃及居住。但不久两人即离婚,但伊笛继续留在埃及,坚信她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父亲塞蒂一世时代,曾是一位女祭司并成为塞蒂的情人。夜晚来临时,她的魂魄就回到3200年前去拜访他,或者法老会前来与她相会。她最终在塞蒂建有一座神庙的阿比多斯定居下来。后来伊笛被人们称之为塞蒂之母,因她在短暂的婚姻中生有一子名叫塞蒂。她对神庙和仪式有着令人称奇的认识。她通晓古代医药和魔术,擅长驯服眼镜蛇和施符咒,专治各种疾病。她相信自己有超自然的能力,并帮助考古学家找到了这座神庙遗失已久的花园遗址。直到她于1981年享年77岁逝世,她一直是这座神庙的非官方向导(她把拜访那里比作乘时间机器旅游)。她至死还相信,她最终是和“自己人”会合在了一起。埋在沙墩之下的埃及帝国边防前哨AN OUTPOST OF EGYPTIAN IMPERIAL MIGHTBURIED UNDER A MOUND OF SAND当埃及帝国一步步越过它的边境向北扩张时,它需要防守连接本土和领地的贸易和军事要道。其中之一是横穿西奈北部直达今天的加沙地带的交通干线。塞蒂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都曾在这条道路上设防。但是,尽管卡纳克的墙壁上(如l6页所示)雕刻有这方面的详细资料,但这些要道的确切位置一直使学者们感到困惑。直到1967年,一个意外的发现把考古学家带到了其中的一个要塞那里。以色列考古学家特鲁德?多森注意到耶路撒冷的古董交易市场上,突然出现了一批埃及手工艺品。这表明掠夺者正在盗取一古墓。但确切位置在哪里呢?附着在一个泥塑棺木的盖子上的泥沙提供了位于海边的线索,多森的侦探工作很快有了结果,这些手工艺品就出自加沙南部。但在这位考古学家在得到挖掘许可之前,还不能贸然进行挖掘。直到几年后,她才获得了许可,开始了挖掘工作。多森在离大海一英里的干涸地区挖掘时,出土了更多的棺木。她对这个遗址充满信心,便继续往深处挖去。她的挖掘工作曾一度因赎罪日(Yom Kippur)战争而中断。当她终于完成挖掘时,她和她的队员清理出了一座43英尺高的沙丘。在底层,他们找到了一处公元前13世纪末年的拓居地,包括作坊和工匠的居住区。继续挖掘后,他们发现了由许多房间组成的皇宫废墟和一个年代为公元前13世纪早期、备有饮水池的要塞地基的遗址。对考古学家来说,毫无疑问,这就是塞蒂和拉美西斯著名的沙漠要塞之一。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剔下覆盖在一泥塑棺木上的泥沙,尽管它看上去完好无损,但实际上已经支离破碎。碎片是由嵌在缝隙中的泥沙粘连起来的。多森和她的同事正察看他们挖掘遗址的地图。废墟就是要塞。毗连的洞曾是水池,也是泥的供应地。泥用来造砖,是要塞的建筑材料。这是卡纳克的一面墙壁,上面描绘的是法老塞蒂一世与迦南人的战争场面。中间可看见高耸的要塞(标出的地方:要塞太多备有蓄水池,蓄水池建在通往迦南的海岸线上。正是由于这些要塞的存在,摩西和他的跟随者在出埃及时没有选择路程较短的海岸线而是选择了从南部穿越西奈,一条更加艰难的路。挖掘拉美西斯二世遗失已久的首府DIGGING UP RAMSES’LONG-LOST CAPITAL比-拉美西斯城在古代时即为一大奇观。当一支由埃德加?普什率领的德国考古队,把一直掩埋在三角洲地区法老的伟大首府发掘出来并把它展现在人们眼前时,它又一次令人惊叹。显而易见,拉美西斯创建这座城市的目的,是想把埃及的权力中心向当时的商业中心地中海东部靠拢。发现引起前所未有的轰动。它包括一片占地六平方英里、相当于比-拉美西斯城面积一半的战役筹划地。内有作坊、练兵场和为战车准备的马厩。驻扎在比-拉美西斯的双轮战车分队可能还兼管喂养马匹。最初,考古学家为在遗址发现了赫梯人的制品而感到困惑不解。他们发现了赫梯人制作的长矛和箭头。更让人不解的是,他们还发现了赫梯人用于铸造盾的模具,就像背景图所示的那样。赫梯人毕竟是埃及多年来不共戴天的敌人。但考古学家很快意识到,这些发现反映的是两个交战的国家在公元前1270年签署和约后的和平时期的情况。拉美西斯二世与一位赫梯公主的联姻象征了这次的讲和。事实上,这些物品也许是伴随公主到比-拉美西斯的那些掌握了赫梯先进技术的工匠随身带来的。德国考古学家埃德加?普什一手握着埃及式水管,一只手指着模具。模具是在比-拉美西斯发现的,它可能是制作赫梯式盾牌所需模具的一部分。这种模具可能用来使铜条成形以箍在盾牌的周围起固定作用。另外,让人吃惊的是,德国考古队发掘出了50英尺长的冶炼厂。学者从文献记载、艺术形象以及保存完好的手工艺品中,早就了解到埃及人掌握冶炼工艺。但料想不到的是,他们具备如此巨大规模的金属生产能力。冶炼厂清楚地表明,比-拉美西斯的金属制造工人有日产几吨铜的能力,这足以使拉美西斯的军队装备精良。如图的前景所示,考古学家在比-拉美西斯试图立起一八边形的柱子。这些曾被地下水淹没的巨大熔炉的产量很高。这不光是从它的巨大规模.而且从在现场发现的废金属堆以及未完成的物件中也可以推断出来。诸神的殿堂A MANSION FOR THE GODS法老和他的臣民都居住在由砖木建造的建筑里。如今,这些建筑早已化为乌有。神庙的状况就好得多。为了表达一种永恒的信念,特地用石头作为建筑材料。惟因如此,才有那么多的神庙保存至今。尽管他们大多已变为废墟,但仍然讲述着远古的故事。在这些神庙中,最为壮观的是位于阿比多斯的神殿。它由塞蒂一世兴建,后来由他的儿子拉美西斯二世完成。这里是祭奉死亡和草木之神俄赛里斯的中心。它坐落在底比斯以北100英里的地方,以最终安息之地著称,络绎不绝的朝拜者从埃及各地蜂拥而至。塞蒂选择阿比多斯建造神庙,其目的是为了巩固他的合法地位。他的父亲虽然缔造了第19王朝,但非皇族出身,他的母亲也不是。还有什么比把他的名字与自埃及诞生以来人们就对之崇拜的神灵联系在一起更让他受益的呢?在法老阿肯那顿的统治下,古老的众神遭到废弃,法老转而崇拜独一的神灵阿吞。现在,塞蒂希望通过为众神兴建神庙恢复它们从前神圣的地位。这其中包括俄赛里斯。这次机会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法老把自己和年轻的继承人拉美西斯的形象雕刻在神殿的墙壁上。如上图所示,他们正站在埃及一长串国王的名字面前(这份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单,可一直追溯至公认的埃及统一者美尼斯法老)。塞蒂通过这种手段巩固了他在法老排名中的位置。埃及人把法老看作凡人和圣人间的中保。如果建造神庙符合塞蒂的利益,那么,他的臣民对此会感到更为欣慰。因为这是邀请诸神再一次祝福埃及,保佑它的臣民长生不老、五谷丰登。创世之岛THE ISLAND OF CREATION塞蒂神殿的设计图布局错落有致。双前院(1和2)引入正门(3)。主体建筑包括两个多柱式大厅,它们共有60根柱子(4和5)。第二个大厅后面的门通向内殿。它由七个小教堂(6)组成。这里摆放着主要神祗和塞蒂的肖像。小教堂后面就是俄赛里斯的供堂(7),还有献给伊西斯的神龛(8)。俄赛里斯的供堂的左侧是用来举行仪式的套房。被称之为“名单长廊”的走廊(9)让人们瞻仰埃及国王带有边饰的大名。塞蒂时代的神庙建筑风格,像埃及所有的神庙一样,是从芦苇形线脚(或小凸嵌线)装饰的建筑风格演变而来的。传说中的这个建筑物建在远古一只被认为是生命之源的土墩上。据说,这个土墩从水和黑暗中升腾出来,成为一只神隼的窝巢。为了保护神隼,一座用芦苇形线脚(或小凸嵌线)装饰的神庙围它而建。遵照传统的模式,塞蒂的神庙包括前院、圆柱式大道和内殿。内殿是由七个带有圆顶、规模一致的小教堂组成。它们是按照原始的、以芦苇形线脚(或小凸嵌线)装饰的简洁风格建造的。但塞蒂的设计(如上图所示)和传统建筑风格有所不同。它是L形建筑,而不是长方形。侧翼的厅堂主要作管理神庙之用,但当一座献给塞蒂和俄赛里斯的供堂在神殿的后面建成后,侧翼显然也派上了用场。而建造供堂用的场地本来是作日常用的。从塔门的废墟望去,塞蒂的神庙依然庄严矗立。神殿下沉后于现代又重建。下沉是由于淤塞的水渠塌陷造成的,因为神殿就建在淤塞的水渠上面。水渠大概是用来运送石料的。神庙正门立柱的侧面上拉美西斯二世形象更迭出现。尽管神殿是他父亲兴建的,却是拉美西斯最终使它竣工,从而荣耀了自己。他甚至将他打胜仗的场面刻在第一前院的墙壁上。石林中会说话的墙IN A FOREST OF COLUMNS,WALLS THAT SPEAK对埃及人来说,神庙是有生命的。神庙墙壁上的浮雕和文字刻画着各种仪式。他们深信正是还些仪式使埃及免于陷入土墩浮出水面前远古的混乱之中。信徒们不仅虔诚地相信人类是与最远古的神庙一起在所谓的“第一时刻”被创造的,而且还笃信支配世界运转的动力,如王权、道德、法律和宗教也是在那一刻产生的。因为万物初始时都是完美的,所以法老和祭司应该专注地崇拜诸神,殷勤地供奉食物和美酒等祭品,以取悦于诸神,从而使这种完美达到永恒。因其固有的魔力,石头浮雕上成群的水禽、屠宰过的牛、各种蔬菜、瓜果以及其他美味都被看成是供养诸神的食物。“来品尝这块面包吧!还热着呢。”一段铭文上写道,“来喝啤酒吧!来享用国王为您准备的精选腿肉吧!”这样看来,塞蒂和拉美西斯在阿比多斯的神庙从地面到屋顶都装饰上他们和诸神一起主持名目繁多的宗教仪式的场景就丝毫不足为怪了。塞蒂和拉美西斯相信他们死后都会复活,成为俄赛里斯,获得永生,轮流受人崇拜。所以,在君王死后,重任就落到祭司身上。他们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古老的仪式,这样才能使法老、诸神、社会和埃及“地久天长,直到永恒”。在第一座多柱式殿堂里面,一面浮雕刻画的是拉美西斯二世正接受智慧之坤托特沐浴的情景。托特正往他身上泼水,水是由上面饰有圆环的T字形记号代表的,它象征生命。左边,国王正接受俄赛里斯之子何露斯的生命气息。通往内殿的斜坡和阶梯比多柱式大道高出许多。内殿建造在比多柱式殿堂高出来的位置上。这是建筑者在遵循一个惯例,它象征性地复制了创世之岛,即第一神庙所在地。国王和祭司方可涉足之地WHERE ONLY KINGS AND PRIESTS COULD TREAD作为诸神的安身之地,塞蒂的神庙对除法老、官员和祭司以外的人都是严禁入内的。平民百姓只可在特殊场合方可获准进入前院。后面的七个小教堂和后面举行仪式用的套房是最神圣的地方,朝拜俄赛里斯的仪式就在这里举行。埃及人笃信诸神的灵魂居住在小教堂里。为了便于朝拜,他们以雕像作为替身、雕像被当作有血有肉的形体,每日受到精心的照料。祭司们给它们熏香、沐浴,还要给它们穿上鲜艳的衣服,供奉食物和饮水。尽管塞蒂很清楚因神庙的灯光昏暗,小教堂前高墙上的雕刻会很难辨认,他却未有丝毫疏漏。比起讨好世人的眼睛来,他更热衷取悦于诸神。这些浮雕至今还风采依旧,上面描绘的是塞蒂主持宗教仪式的各个场面,还附有象形文字撰写的祷告词和符咒。法老时代的艺术家先在密密的格网上勾勒出人物草图,然后再把它们雕刻到石头上。姿态通常是四分之三侧面像。这种规范作法反映了埃及人对永恒的理解就是完美,以此保持万物远古以来不变的本质。立柱后面的(如左图所示)是主神阿蒙的主教堂。其他各神的雕像可能摆放在两边的壁龛内。此处的浮雕被公认是埃及最为精美的之一。上面这幅描绘的是犹撒斯即创造神阿特姆的伙伴正授予塞蒂生命之气息。在俄赛里斯之妻和姊妹伊西斯的神殿里,塞蒂向女神献上两碗美酒。为了装饰神庙,塞蒂使用的是更为精致和难度更高的凸雕技术,而拉美西斯在他父亲死后采用的是凹雕技术。在充满了象征与魔力的王国里IN THE REALM OF SYMBOLS AND MAGIC塞蒂神庙的墙壁上布满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如下页这幅图所示,这幅取自俄赛里斯小教堂的画面展现的是王室葬礼列队所举的旗杆,顶端是和来世相联系的诸神。这里的诸神是以动物的形象出现的,犬的形象代表象征着上埃及和下埃及的威普威瓦威特。它出现了两次,在最左边第一个旗杆上,它栖息在一条蛇上。蛇是与永生相联系的动物,因为它有蜕皮的习性。在第二个旗杆上,它躺卧在那里。在阿比多斯,威普威瓦威特的象征走在庄严肃穆的列队前面,而图中的这些物件则是所需的用具。第二个威普威瓦威特形象下面的桨状物是塞克翰穆即引魂之神阿努比斯。第三个旗杆上站立的是何露斯,其后面是当地的神—奥诺里-舒。图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俄赛里斯的圣骨盒,据说里面盛放着他的头颅。它被固定在神龛上,当时也许被举着穿过众多心生敬畏的朝拜者。图中最左边的是碗状香炉,里面是“掉落在尘土上的神的汗珠”。这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圣洁之感。最右边桌的上端是蓝色莲饰,桌上放置软膏的瓦罐,这表现了埃及人祈望死后复生工人们正在牵引把重达21吨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的头颅部分重新安装到位。拉美西斯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即坐落在阿布辛拜勒神庙的雕像必须在别处安家落户,因为它们面临被控制尼罗河水位的阿斯旺高地水坝淹没的危险。第二章 极端的个人崇拜A MONUMENTAL CELEBRATION OF SELF19世纪早期,颇有声望的瑞士旅行家、阿拉伯语学者约翰?路德博格?布尔卡德沿着尼罗河到达古努比亚的地域。在阿斯旺南端的某个地方,他的目光捕捉到在河岸的泥沙中凸起的巨型石颅。布尔卡德仰视它,不禁感叹道:“这是一张多么表情丰富、年轻、富有朝气的脸,”他写道,“它比我所见到的任何一尊古埃及雕像都更接近希腊美丽的典范。”事实上,他刚发现的就是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四尊巨型雕像中的其中一尊的头颅部分。其他的雕像都深深地淹没在几个世纪以来堆积而成的成吨风沙之下。尽管布尔卡德还无法得知埋在底下的是什么,但他以非凡的预见性写道:“假如沙土能被清理,一座宏伟的神庙将会问世。”几年后,即1817年,意大利大力士、发明家暨业余考古学家吉奥瓦尼?贝尔佐尼从布尔卡德的描述中得到启示,把这座神庙成功地挖掘了出来。今天,它以当地的地名命名,这就是阿布辛拜勒神庙。贝尔佐尼和他的队友,在8月炙热的阳光下清理泥沙22天后,终于可以屏息、凝视完全出土的“四尊座式巨像。无论在埃及还是在努比亚,除了金字塔的斯芬克斯以外,它们是最大的。大概有斯芬克斯的三分之一那么大”。再往下挖去,终于发现了深嵌在雕像之间的入口。贝尔佐尼和他的队友极度兴奋地步入其内。里面是由坚固的岩石雕刻而成的几间内室。贝尔佐尼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面积硕大的地方,堪称最为壮丽的神庙之一,我们为自己的发现惊奇不已。这里尽是精美绝伦的凹雕、绘画、巨像等”。贝尔佐尼试图临摹一些浮雕上奇妙的战斗场景,但因天气“太热,我们不可能从事任何绘画.因为手上的汗水很快浸湿了纸张。我们只能把机会留给后来的旅行者,他们的条件可能比我们好,达个地方会变得凉爽些”。由于象形文字的破译还是五年以后的事,所以当时贝尔佐尼不可能知道建造此神庙之人的身份。他的形象无论在庙内还是庙外随处赫然耸现。但事实上,这已不是吉奥瓦尼?贝尔佐尼与埃及最著名法老的初次相遇。一年前,贝尔佐尼在尼罗河西岸曾见过另一尊硕大的半身雕像。它离底比斯不远,在距离阿布辛拜勒神庙以北350英里的地方。这尊雕像被错误地命名为“年轻的门农”,因为它就躺在人们推测为门农神庙外面的废墟中。贝尔佐尼被这件作品惊呆了:“我想说的是,它的美丽超出我的想象,”他后来写道,“虽然我早料到它会硕大无比。”原本完整无缺的雕像在过去的3000年中,由于人为的破坏和自然环境以及地震的毁坏,只有头部和双肩还完好无损。尽管如此,半埋的残缺部分仍重达七吨之多。这个意大利人和他雇佣的劳工花了17天的时间才把它拖到河岸。他后来记述从开罗带来的器具有:“14根杠杆,其中八根用于制作一个载胸像的运送架,外加四条棕榈叶绳子、四根滚棒,再无其他器械。”贝尔佐尼向当局征用了80位劳工,一开始的时候,只有几个人来上工,但后来就增加到130位。“利用四根杠杆,”他写道,“我把胸像抬起,把运送架塞在下面,等胸像慢慢放上架子后,我再让他们抬起架子的前部,在底下放进一根滚棒,后部也如法炮制。最后,我把人力调到前面,并把他们均匀地分散在四条绳索上。”这是18和19世纪之交时拍摄的照片。拉美西斯二世巨型雕像横卧在孟菲斯一片棕榈树丛中,这尊雕像只不过是拉美西斯下令雕刻的,居高临下矗立在卜培神庙附近的II尊雕像之一。第一天,也就是7月27日,贝尔佐尼只把胸像从原址挪动了几码。第二天,移动了50码,为了扫清道路,他有意毁坏了神庙底座的两根柱子。挪动150码后,胸像突然陷到了沙子里。不得已,只好绕道300多码,走另一条更为坚实的路。新的路线比第一条要好走得多,进程也加快了。贝尔佐尼被灼热的夏日晒得中暑,工作又一次因怠工而中断。直到8月12号,他才带着他珍贵的货物到达尼罗河的岸边。胸像走水路被运往下游的亚历山大城,从那里被运到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直到如今,胸像还在那里展出。贝尔佐尼为他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因为以前的寻宝人无法移动巨像。但是,如果考虑到这座断裂的胸像只是原先整座雕像的一小部分,他的成就比起拉美西斯的工匠来说就相形见绌了。工匠们先要从基岩上凿出这一独块巨石,然后精雕细刻,再把整座雕像从遥远的采石场运到底比斯。随着19世纪埃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终于能够破译以象形文字撰写的铭文,越来越多的拉美西斯的形象被验明正身。从尼罗河三角洲到努比亚随处可见的雕像、神庙、石碑和方尖塔上处处可见国王签名或者带有边饰的名字(见18页),上面写着“强大、正义的瑞的青睐者”。拉美西斯痴迷于四处矗立他的雕像的偏好无人能比,就连拉美西斯崇拜的偶像、伟大的建造者阿门荷太普三世也会甘拜下风。但是,除此之外,拉美西斯无论和他的先祖还是他的继承人相比,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埃及的统治者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君主,凌驾于他的臣民之上,为一国之君。最为重要的是,法老是诸神和尼罗河两岸人民之间的中保。从最远古时起,法老就一直履行这职责。他的责任是保持埃及的稳定,捍卫公正、秩序、正义和真理。所有这些品质都和谐地统一在马特女神身上,即瑞的女儿。首先,法老的存在就是对马特的效忠。作为国王,他被看作隼神何露斯在人间的化身。在他登位之时,他要取一个反映神的诸多品质之一的名字。拉美西斯的父亲的称号为“底比斯壮牛”和“给两地带来富饶者”;拉美西斯则选择做“热爱正义、真理的壮牛”。像他的许多先祖一样,法老还是“瑞之子”,置身于它的特殊保护之下。一位艺术家在这幅作于1842年的平板画中,任想象驰骋,再现了早已失落的拉美西斯二世支离破碎的巨型坐像的面庞,即举世闻名的“奥西曼狄亚斯”的头颅卧地的景象。这座雕像曾经坐落在法老的陵墓拉美西斯神庙的第一庭院中,右边的照片中,林立的巨柱中间的这尊雕像自毁于地震后就一直坍塌在那里。但是1000多年来,埃及的神学经历了非常微妙的演变:是法老这个位置本身扮演何露斯神的角色,而不是以其短暂的一生居于这个位置上的人有此殊荣。但是每当一位国王去世后,他都会毫无疑问地转变成神。他的继承人,下一个何露斯神的扮演者会把他安葬。到那时,死去的法老便和他的先祖会合,与俄赛里斯合二为一,在埃及的万神殿里占据一席之地。在为他专门建造的陵墓—“万年殿”里,死后神化了的国王会受到永恒的顶礼膜拜。仪式包括给神化了的法老的雕像涂抹油脂,为它着衣,还要每天供奉新鲜的食物和饮品。这些和供奉神庙里的其他神祗的作法没有丝毫两样。埃及人笃信国家的命运就维系在准确无误地进行这些仪式上。从实际意义上说,马特的欢心与否就要看法老每日的表现了。从理论上讲,法老是每一个神庙的最高祭司,掌管整个国家的宗教仪式的举行。他还是一国之君、埃及的统治者、立法人和最高法官。他的建筑、立柱、方尖塔、石柱、雕像以及所有在他管辖区内建造的纪念碑都在明白无误地昭示天下万事大吉。拉美西斯在他还身为摄政王子时,就对建筑材料和工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目睹了国王谷里他的父王宏伟壮观的陵墓和塞蒂在阿比多斯献给俄赛里斯的精美神庙,并为它们的巧夺天工而深深折服。像他的父亲一样,他欣赏阿门荷太普三世数量庞大、规模宏伟、品位高雅的建筑风格。年轻的拉美西斯耳濡目染,梦想着追随阿门荷太普的脚印,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逾越他的成就。尽管拉美西斯的父亲允许他在阿比多斯动手兴建一座规模较小、献给俄赛里斯的神庙,他却必须等到自己成为法老后才能把自己的雄心壮志付诸实施。塞蒂的神庙采用的是精美的凸雕工艺,与塞蒂不同的是,拉美西斯喜欢凹雕。这种工艺费时较少,也更难被未来的国王所改造。拉美西斯自己就是这方面的老手,他把前代王朝法老的作品涂涂改改,为己所用。柱子上雕刻的拉美西斯二世。象征着再生和复活的莲花以及隼神何露斯的形象栩栩如生。这段立柱原先是由图特摩斯四世凿上铭文并矗立起来的。100至150年之后拉美西斯把它篡改。公元1世纪,又被罗马人作为建筑材料再次使用。当塞蒂一世过世的时候,人们早已预见到拉美西斯会成为埃及伟大的建造者。这位新的君主即位后,马上着手筹措规模庞大的建筑工程。他首先把塞蒂位于尼罗河三角洲上的阿瓦里斯夏宫和他的出生地扩建成一座崭新的首府—比-拉美西斯。与此同时,拉美西斯也下令在南部兴建气势磅礴的建筑工程。他利用底比斯之旅主持其父亲葬礼的机会,不仅下令把塞蒂的陵墓完工,并且下令着手修建他自己的墓穴,甚至亲自为自己的陵墓—拉美西斯神庙奠基。除此之外,拉美西斯还牵挂着卡纳克的庞大神庙群落。它们与国王谷遥相呼应,矗立在尼罗河的东岸。现代发掘者推测这些神庙群落在过去的两千年中,在使用的同时一直被不断地扩建和维修。它最终占地60英亩,含有20座献给诸神的神庙、神龛和殿堂。仅在新王国一个时代就矗立起15座方尖塔。拉美西斯的父亲派人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多柱式殿堂。这座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殿堂占地54000平方英尺,殿堂内134根柱子林立,最高的屋顶达80英尺。拉美西斯监督并使它竣工,他还将其改名为“掌权者拉美西斯二世”。内墙上雕有他的加冕仪式和其他神圣仪式。这些都是在他修改了他的父亲塞蒂部分浮雕的基础上完成的。后来,拉美西斯在外墙上还镌刻上他在迦南和叙利亚的军事远征的场面以供人们瞻仰,这包括卡叠什之战和一份与赫梯签定的和约的副本。下图是从圣湖方向望去,坐落在卡纳克的阿蒙神庙所处的环境。祭司们在圣湖内沐浴净身后方能进入神庙。神庙由无数座几个世纪以来陆续建成的辉煌建筑物组成,在夜幕中显出轮廓的是巨型塔门(在图中的左面和中间),以及哈特什卜苏特皇后的方尖塔(靠右边的位置)。图中间塔门的右边赫然耸现的就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多柱式大厅。上图所示为19世纪早期重建的多柱式殿堂的绘画。拉美西斯在卡叠什的阿蒙主神庙的东面建起了一入口处,两侧矗立的是他本人两座硕大的雕像。平民百姓因不得进入里面的圣殿,可在此把他们向诸神的祈求交给中保,即国王。他还下令建造了尼罗河上的岸边码头,这个码头通过一条大道与卡纳克相连。整齐排列在大道两旁的是120座公羊头斯芬克斯雕像,每座雕像的脚爪里握着小型国王雕像。离阿蒙神庙两公里以外的地方就是卢克索神庙。拉美西斯建造了规划已久的设有柱廊的院子和塔门。法老后来在墙面和塔门的塔座上,又添加上了许多颂扬卡叠什胜仗的浮雕和文字。他还在神庙的门口立起了两座硕大的方尖塔和六尊他本人的巨型雕像。其中的一座方尖塔还在原址,另一座却于19世纪30年代被法国人挪走,以纪念拿破仑的军队在1798-1799年间的埃及远征。它被重新矗立在巴黎的协和广场,当时有20万人前去观瞻。但大多数人只是观赏它的外表,很少有人能读懂上面法老语气轻蔑的铭文:“一个令人生畏、力大无穷的君主,他的声望使所有的土地在他面前颤栗。”在西奈荒无人烟而又与世隔绝的高原地带,几座直立的石碑矗立在位于塞拉比特埃卡特的矿工的庇护女神哈托尔神庙的碎石中。几百年来,埃及法老派遣远征队到此采集绿松石,并把这些名贵的次等宝石运回埃及。年轻的拉美西斯成为一国之君前为了一试身手,曾奉命管理阿斯旺的采石场。它离底比斯有150英里,在尼罗河的上游。埃及的花岗岩大多产于此地。他还负责监督“最伟大的方尖塔和最伟大而辉煌的雕像”的运输—塞蒂的一块岩石铭文上是这样描述的。古埃及对坚硬的建筑材料的需求如此之大,以至于很少有一片岩石没有被开发成采石场。自第18王朝以来建造卡纳克的沙岩大多取自位于底比斯以南、100英里以外的吉勃尔斯尔斯拉大型采石场。拉美西斯二世以及他的继承人拉美西斯三世都采用这个场地的沙岩,以建造底比斯附近、尼罗河两岸的陵墓。从吉勃尔斯尔斯拉往下游运输还不至于太困难,因为船只可直接停靠在尼罗河两岸采石场备有的港湾里。大块的沙岩被装载到雪橇上,利用特地建造的斜坡拖至河边。在拉美西斯神庙发现的许多记录显示,每天多达10条船分别运载64块沙岩,从吉勃尔斯尔斯拉出发运送到此地。采石场的铭文还提到为建造拉美西斯三世的神庙,共花费了3000人力和40条船只生产和运送石料。以沙岩为原料雕刻而成的斯芬克斯像,排列在把拉美西斯二世神庙与河岸相连的道路两旁。而未完成的那些至今仍横卧在吉勃尔斯尔斯拉采石场内。卡纳克的多柱式殿堂的柱子也是用沙岩雕刻而成的,它们来自同一个采石场。埃及所有的采石场都由法老一手掌管,在拉美西斯时代更是如此,他事必躬亲。年轻时他在阿斯旺的经历使他深信,他天生具备一双识别矿石的慧眼。在他追寻纪念碑式的辉煌的过程中,他毫无遗漏地翻遍了所有的石头,不放过任何在上面留下痕迹的机会。阿斯旺石碑上的碑文写道,他告诉工匠他亲自“勘探了一座成色较好的矿山供你们采用”。拉美西斯有一次在海黎波里斯附近漫步时,发现了一座储量很大的石英岩矿。“远古以来,储量如此大的石英岩矿从未被发现过”,一座在他统治第八年时矗立的碑文如此描述说。这种材料坚硬无比,很难加工。拉美西斯立即下令他的工匠开凿这块“比花岗岩方尖塔还要高出许多”的岩石。根据碑文记载,工匠们把它加工成了一尊硕大的国王雕像,后来被矗立在比-拉美西斯。遗憾的是,它现已无影无踪。但是拉美西斯的其他巨像却没有那么扑朔迷离。就拉美西斯神庙而言,它主要还是按照拉美西斯先祖的陵墓风格建造的,只不过国王加上了他自己的一个特色。入口的院子里矗立着他的一尊高达66英尺的坐像。(这是现存的由他建造的最大雕像,也就是后来给雪莱以灵感的支离破碎的“奥西曼狄亚斯”,直到如今它仍横卧在拉美西斯神庙内。)就是对埃及的工程师和雕刻家来说,虽然他们继承了1500年的大型石雕技术,规模如此巨大的工程同样也让他们膛目结舌。这尊雕像重达上千吨,是已知最大的独块花岗岩雕像。左图为阿斯旺花岗岩采石场内一座长达138英尺未完工的方尖塔。它向人们揭示了巨型石块是如何从基岩上开凿下来的。劳工们千辛万苦地以石击石,一点点地在石块的周围和底下凿出壕沟.然后粗略地把花岗岩加工成设计成的形状,大约在3000年前,这座纪念碑被迫前功尽弃,因为在搬运之前它出现了裂缝。在拉美西斯的年代,石料主要产自阿斯旺。但那里没有发现为拉美西斯神庙的巨像采石的遗迹。那里留有一座尚未完成、体积硕大的方尖塔,它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当时的采石过程。这座方尖塔高达138英尺,完成后可重达1200吨。它最终被弃之不用,可能是因为上面出现了无可补救的裂缝,这可能是由于运气不好或者出于不慎所造成的。首先,石料必须先从基岩上切割下来。埃及的科学技术在此毫无用武之地,工匠制造的铜制工具因花岗岩的异常坚硬也派不上用场。这项工作是用人力、以石凿石完成的。首先,监工在采石场划出雕像或纪念碑轮廓的记号。然后,成群结队的劳工排列在石料的三个边上,用10磅重、比花岗岩更为坚硬的一种玄武岩类的粗玄岩制成的球体工具,一点点凿出狭窄的凹槽。每击一下,只溅起雪花似的碎片。但是几个星期、几个月过后,凹槽就达到了要求的深度。与此同时,在第四个边,其他的工匠劈出一条离开采石场的通道。他们的同伴就开始凿石料底下的那一面。这是采石过程中最艰难的部分。工匠们蹲在只有30英尺宽的地下凹槽内,把它从基岩上整块凿下来。他们一点点敲击它的底座。然后,利用一系列的木制杠杆使之脱离基岩。这项工作是在被太阳烤得灼热的石头上进行的。高达华氏140度的气温使劳工们软弱无力。这支队伍中有征募来的农民、奴隶、战俘、和犯了重罪被“发落来凿花岗岩”的犯人。农夫只在7月至9月间,他们的农田被尼罗河一年一度泛滥的洪水所淹没而无法耕作时,才来采石场服劳役。作为报酬,政府给他们提供口粮以维持生计,帮助他们度过没有收入的这段时间。至于其他劳工,他们不可能奢望有任何喘息的机会。阿布辛拜勒神庙里有两座石碑,其中一座上雕刻了一位名叫塞涛的努比亚总督的生平故事。上面列举了他在拉美西斯执政时期的伟业:“我统率成千上万做苦役的努比亚人。”另外一座石碑上雕刻了一位名叫拉莫斯的军官的证词。公元前1247年,“国王命令他的亲信、努比亚总督塞涛指挥军队和从利比亚抓来的劳役建造拉美西斯二世的神庙”。毫无技能的劳工不是采石场惟一的雇佣对象,那里还拥有埃及最杰出的雕刻家。拉美西斯就是为这些能工巧匠去勘探矿藏的。他兴致很高地对这些人训导道:“你们这些受到赏识的能工巧匠个个身怀绝技,擅长雕凿贵重石料,在花岗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石英岩也十分擅长。你们整日不知疲倦、神智警觉地工作。我是你们永远的衣食父母。我知道你们工作积极、能力过人。工作对一个无饥饿之忧的人来说是一种享受。谷仓里堆满了为你们准备的粮食。你们中没有人需要每晚为贫困而烦恼。”这些得到高俸厚禄的能工巧匠们甚至在大块石料还未完全从基岩上凿下成形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把它雕刻成方尖塔或者是巨像的工作了。通常情况下,除了需精雕细刻之处外,所有加工工作都在采石场完成。因为凿下的部分越多,就越容易把雕像搬运走。为了运送方尖塔等纪念碑,在采石场和河岸之间特地修建了一条坡道。纪念碑到达河岸后,划艇牵引的巨大驳船把它运到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通过另一条坡道把纪念碑最终运到安装地点。没有任何现存的记载让我们了解在拉美西斯时代,这些笨重的巨型石块是如何被装载到驳船上的。但是罗马人(老)普林尼于公元1世纪的记载,详细描述了拉美西斯死后1000年的托勒密时代,一套富有稚趣的运输体系的情况。这套体系对拉美西斯的工程师们来讲应该是驾轻就熟的。为使巨型方尖塔浮在水面,劳工们必须把它拖至一水渠,使之横跨在水渠上,搭成一座临时的桥梁。然后,他们把由石头压载的驳船安置在它的下面。当压载的石头被挪走后,驳船就在水中升了起来担负起方尖塔的重量,并把它运到下游。到达下游后,再按照相反步骤重复进行。最复杂的部分还是最后一个环节,即安装方尖塔。有一个推断好像颇有些事实根据。尽管埃及的方尖塔是竖立的,但没有一座是分毫不差、笔直垂立的。它们无一例外地与地基的轴有细微的偏离。各种有关安装方尖塔的理论都强调了其难度之大。劳工们首先把独块巨石沿坡道拖到一高出地面,用泥土堆成的平台上。然后,他们把它挪到洞口边。这个洞口穿过平台直达为方尖塔预先打好的石头地基。接下来,他们徐徐移动,一点点把方尖塔滑入洞口。不难想象当巨型石柱一头崛起、滑入洞口的那一刻惊心动魄的场面。人们要全力以赴地拉住绳索,控制方尖塔,使之下滑的速度不致过快,避免在它与地基相碰时粉身碎骨。每个人都必须全神贯注。(老)普林尼写道,一位他称之为拉麦西斯的法老提出把自己的儿子绑在方尖塔的顶端,以吸引劳工们全部的注意力。这也许不足为信。这里的几幅草图说明了埃及的工程师是如何把方尖碑矗立起来的。这在现代也绝非易事。在此幅图中两座纪念碑的底座已经准备就绪。工人们用模子做成泥砖,并开始搭建一个巨大的两头都有斜坡的临时架子,把一尊方尖碑拉上斜坡并把它安置到位后,工人们把第二座方尖碑拉过架子的顶部,到达装有沙子的开口极大的井穴(2)一旦他们把方尖碑放入井穴,他们即开始把沙子挪走(3)这样就使得方尖碑慢慢下沉直到接触地基。最后,他们用绳子把方尖碑拉直(4)。一位学者估算需要2000人力,才能把227吨重的方尖碑稳稳地矗立在卢克索神庙前面。这是一幅第12代王朝的墓穴绘画。它描绘的是一位工人站立在一尊石头雕像的底座上,往地上泼水以使地面光滑的景象。这项工作完成后,172人就开始拖拉载有雕像的雪橇,由于雕像重达58吨,每人必须付出675磅重的拉力才能使它向前滑动。20世纪初,一位工程师发现在相同条件下,一个人可移动一吨的重量。陵墓和神庙上的绘画和浮雕则显示,巨像被安置在雪橇上,由一支阵容庞大的劳工大军,沿着被尼罗河泥浆或河水润滑后的轨道拖运。两尊后人称之为“门农巨像”的阿门荷太普三世的巨型石英岩雕像,每尊重达700吨,只能是以这种方法经由陆路,从位于现在开罗的东部的吉布尔阿默采石场运到底比斯西部。两地相距500英里,并且不可能借助尼罗河的水路运输,因为没有任何船只能负载如此沉重的货物逆流而上。对拉美西斯和他的工匠来说,幸运的是拉美西斯神庙建在阿斯旺采石场的下游,“奥西曼狄亚斯”几乎可完全走水路运到。事实上,劳工们可以掌握恰当时节,选择尼罗河泛滥时运输,这样可避免走到达河岸后艰难的陆路上的三英里,把雕像直接运到神庙的门口。(废墟处发现了码头遗址。)到达神庙后,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问题还未解决,那就是把雕像矗立起来。这是如何完成的至今仍是一团迷雾。根据现代推算,需要大约200头公牛或1000个劳力才能移动这尊重达100O吨的独石巨像,也许还借用了坡道才把它推至地基处。就这样,又一尊相貌永恒的国王雕像可以安祥地俯视他的臣民了。事实上,在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这些惹人注目的工程只占所有建筑工程的一部分。有一些像国王谷这样的工程自始至终要避人耳目。按照传统,法老的陵墓在他登基时就破土动工了。在拉美西斯出生的三个世纪前,他的伟大先祖图特摩斯一世兴起了在这里安葬的风俗。他被这里的空旷静谧所吸引,这里还远离可能窝藏盗墓者的居住地。当然,地址的偏僻也给建筑队造成了后勤供应上的困难。为此,图特摩斯一世在临近的谷地为工匠们开拓了一个如今被称作“德尔梅迪纳”的长期居住地。这块居住地离尼罗河绿洲相隔一英里,又有小山冈与人口集中地区隔开。在这里,工匠们不仅为图特摩斯一世,也为其继承人、皇亲国戚和达官要人建造、装饰和布置他们的陵墓。显然,这个村落的作用非常重要。后来,图特摩斯的继承人不断地维护它。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100年间,村落的人口不断增长,形成一个欣欣向荣的居住地,那里的人民通常被称作“皇陵工匠”或“真理之地的仆人”。这些工匠和他们的家人的待遇,与那些在阿斯旺和其他地方辛苦劳作、建造百姓能瞻仰的纪念碑的非技术劳工的待遇截然不同。事实上,“工匠”这个词有些让人产生误会。他们中许多人毫无疑问是一些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其中还有受到法老和大臣尊重的艺术家。“总督大臣潘斯给我捎话说‘把这些酬劳马上派发给皇陵工匠们’,”西底比斯市长写道,酬劳“有蔬菜、鱼、木柴、成罐的啤酒、食物和牛奶。不许有任何拖欠。”根据其他记录估计,一个有技能的工匠每年的薪酬为48卡尔二粒小麦,大约为100蒲式耳。这是村庄里的搬运工报酬的四倍。一支治安小分队驻守着这个居住区的入口处。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外人闯入。图特摩斯在国王谷建造陵墓的首要原因,是出于对陵墓窃贼的恐惧,所以采取了严格措施以确保其隐蔽和安全。尽管德尔梅迪纳的居民,在建造陵墓时沿袭了埃及殡葬的风俗和传统,但他们在工余私下绘制草图时却极尽挖苦之能事。已发现的一些陶片上绘有无所事事的贵族老鼠正享用倍受折磨的奴隶猫的伺候。工匠们在工休时,熟谙自得其乐之道。如果巧逢村落的主人,被奉若神明的阿门荷太普一世大摆筵席,工匠们更是乐得一醉方休。每逢冬天的第三个月的第29天前后,一块碎陶片记载道:“整整四天,工匠们寻欢作乐。一起痛饮狂欢的还有他们的妻儿,其中有60人来自村内,60人来自村外。”他的双手掌心朝上表示尊严,丰满的身体展现出成熟和成功。这就是梅,拉美西斯二世的建筑师。他是成功的公仆的化身,梅在继承了父亲的工程总督一职后,在埃及的主要城镇建造了众多的神庙和国家建筑。在拉美西斯时代,一把直角尺和一付铅锤对在建筑行当的人来说有着和今天同等重要的作用。这个工具出土于底比斯附近一位监工的墓穴中。上面雕刻的铭文向他的庇护神卜塔祈求长命百岁和体面安葬。已发现的源自德尔梅迪纳陶片上的铭文,记载了一些有趣的价值换算的案例。它们让我们了解到在无货币的埃及社会,平日的生意是如何进行的。尽管直到新王国时期的末年,埃及仍没有正式的货币,但是它却有一套高度统一的易货制度。在这套制度下,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被折算成相同价值的金属或粮食。这提供了有货币社会所具有的灵活性。一片源自德尔梅迪纳的陶片记载了一次生意的经过。一具棺柩价值为251/2德本的铜。一德本大约比三盎司多一点。那么其价值大约为5磅重的金属。然而买方并不是简单地以铜作为交换。他用来支付的是价值5德本的猪、价值5德本的两头山羊和两根每根价值一德本的埃及榕原木。为付清余额,他分两次从储存的实物铜里称出价值为131/2德本的铜。另一次交易中,一位村落里的治安人员从一名工匠手中购买了一头价值为50德本的牛。治安人员只有5德本的金属,所以余额他就用一罐油脂(肯定是很大的一罐,因为估价为30德本的铜)、两件价值10德本的外衣和价值5德本的蔬菜油付清了。村落里工匠们的工作十分有规律。每天工作8小时,每10天为一“星期”。第10天用来休息和领取给养。新王国时期,拉美西斯史无前例的长久统治给村落带来了负面影响。统治者没有权力交接,意味着对皇陵的需求量就降低了。到拉美西斯在位的第40个年头,有些工匠平均每四天才工作一天。他们把余下的时间用来给自己的来生作准备。在村落旁的小山冈上,他们为自己雕琢了坟墓。坐落在卡纳克带有围墙的神庙。经过了20多个世纪的变迁,从一个规模较小的神殿演变成占地60公顷的城中城。一代又一代的法老不断对它进行扩建和改建,每一位都比上一位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体现了埃及的宗教和祭司势力的日趋强大。拉美西斯或者任何其他法老的权力还是受到某些制约的。这些制约不光来自有组织的反对势力,更多源于法老时代的社会复杂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埃及社会中惟一不在法老直接管辖下的就是自成体系的神庙以及为之服务的祭司等级制度。3000年后的今天,这些神庙显得比当时更为重要,正是这些遍布埃及各地的遗迹为考古留下了宝贵的依据。皇宫主要是由泥砖建造的。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面目全非。但在新王国时代,大多由石头建造的纪念碑式的神庙巍然矗立起来。它们是继金字塔之后虽历经沧桑仍巍然屹立的建筑史上的奇迹。和早期相比不同的是,新王国时代这些规模更大的石造神庙开始出现在埃及大众中间。这意味着平民百姓在他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中,也能够亲身体验庞大建筑的宏伟了。然而,人们和这些宏伟的神庙接近仅仅在视觉上。平民百姓和神庙墙内陈设的距离并没有缩短。神庙内富有感染力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装饰,普通人是无缘目睹的。埃及的神庙被视为圣地,除了在大摆宴席狂欢的日子里,那里举行的宗教仪式大众是无缘涉足和参与的。新王国时代,宗教游行和公共假日倍受重视。在这些场合,诸神的雕像就从神龛里请出来,由欢送的人群追随着到达河岸,乘神舟(但仍隐藏在幔帐遮盖下的船舱内)由一座神庙巡游至另一座神庙。有些仪式是有季节性的,如在春天或者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举行。其他仪式举行的时间则因不同的神祗而异。拉美西斯即位不久后出席的是阿蒙的欧拜节。这些节日受到大众的热烈响应。这是不难理解的。届时,食物和啤酒从神庙的储存库里免费发放。它们不仅给农夫单调乏味的生活增加了色彩,也通过皇家的慷慨大方显示了国家与诸神的关系掌握在十分可靠的人手中。这在法老亲自出席仪式时更为明显。上图所示为一条始于卡纳克直达卢克索神庙长达两英里的大道。整齐排列在两侧的是斯芬克斯石雕。大道在卡纳克杂乱的城市布局的衬托下,显示出设计上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这座神庙主要是由两位法老阿门荷太普三世和拉美西斯二世兴建的。国家的兴衰甚至命运都维系在诸神一如既往的祝福上。为确保诸神的庇护,惟一的办法就是小心谨慎、丝毫不敢有所疏忽地举行礼仪。对主要神祗,如阿蒙、瑞和卜塔的崇拜礼仪因其至关重要,故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而只能在隐秘处举行。埃及一般百姓对他们社会中最具有影响的地方的了解仅限于泥砖砌成的黑漆漆的院墙。这院墙产生了神秘感,让他们觉得里面所发生的一切高深莫测、难以理喻。只有在很少的场合,少部分人才会获准进入前院。有一个特殊的例外就是在卡纳克的多柱式庙堂。拉美西斯下令对公众开放。他称之为“百姓赞美圣上之美名之地”。在这里,人们可崇拜诸神,更为重要的是“圣上”,即拉美西斯二世本人。但在通常场合下,院墙使人望而却步。于卡纳克发掘出的一段第18王朝围墙的遗迹显示,当时建有禁止入内的堡垒式建筑。它们等距排开,呈方形塔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外墙却比它要保护的石头雕像易损得多。如今到达卢克索和卡纳克的游客所看到的神庙部分,远远超过拉美西斯时代屈指可数的几个人所看到的部分。埃及的平民百姓在当地的神庙里供奉诸神以示他们的虔诚。每个省份都有自己当地的、通常带有兽头的神祗。但有时他们也尽可能到大的神庙去拜神。“在戒备森严的伟大神庙里赞美您。”在孟菲斯卜塔神庙墙上的铭文这样写道。为了强调这里就是诸神倾听的地方,硕大的石雕耳朵被安置在带有围墙的塔的顶端。以世俗的眼光看来,神庙只通过存在而无须做任何事就足以完成惟一的、高于一切的使命了。神庙是“神的宫殿”。无论从实际意义上,还是象征性的,神庙的核心是神的圣所。在这里,一尊神像在虔诚、朦胧的气氛中接受经过挑选、为数不多的新入会会员的顶礼膜拜。从理论上讲,无论是在公共假日还是在神庙私下供奉神祗的时候,只有法老因其神圣地位,才有资格在诸神面前代表他的人民。但由于客观原因,他不可能出席所有的拜神仪式。在他缺席的时候,就由一位高级祭司来代替。埃及祭司的职位有着严格、分明的等级制度。最高一级是高级祭司,他们被称作“第一先知”,通常是前任政府官员。他们中一些人是皇族,他们之所以被选中往往出于他们的忠诚,而不是因为他们在神职方面有什么造诣。下一个等级包括第二、第三和第四先知,或所谓的“神父”。他们是负责神学和仪式中较神秘工作的学者。但是,占祭司绝大多数的是神庙的普通雇员。他们名字的后面都有一相应的祭司头衔。他们尽神职的工作时间是一年三次。在他们充当凡世角色时,是不准进入圣所的。在他们回到平日从事的职业之前,必须接受特殊的沐浴。除了举行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外,神庙中的工作大多是行政性的,即管理诸神的财产,这需要牵扯很多精力。除宗教之外,神庙还要履行其经济职责,这也同样重要。神庙的财力十分雄厚,皇家的捐赠使它们成为土地的主要拥有者。四处收取租金的神庙驳船常常行驶在尼罗河上。再者,神庙还负责管理国王大片的私人领地。每次军事远征胜利后,神庙都会收到战争缴获品,作为诸神保佑他们胜利归来的酬谢。皇家的慷慨捐赠往往让神庙大喜过望。拉美西斯二世曾经赠送给他父亲在阿比多斯的神庙一艘配有船员的航海船。阿比多斯和卡纳克都曾被获准派矿工前往沙漠中的金矿为神庙带回金子。所有大型神庙都有自己的商船和商人。他们的任务是用剩余货物交换神庙储备不足的必需品。他们似乎和埃及边境以外地区都有商业来往。神庙不光经营和生产财富,还把财富囤积起来。比如拉美西斯神庙的仓库储存的粮食足以维持两万人一年的生计。如此巨大的储存量显然是未雨绸缪,为防备饥荒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它也提供了用来资助主要工程的资金。事实上,神庙还是埃及银行体系的雏形。财富和权力通常是不可分割的,埃及的神庙也不例外。当然,它们附属于国王,但对他来讲神庙也是必不可缺的。在教会和皇家官僚体系之间有着许多权力的重合。寺庙的雇员处理大量的行政事务,比如他们经常性地负责发放工匠的酬金。这就很难把它们与通常意义上的国家机器区分开来。上图为拉美西斯神庙鸟瞰印象。可清楚地看到陵墓四周泥砖砌成的粮仓。大概需要350条像下图所示的这样的驳船,每条装载650袋粮食才能填满拉美西斯神庙的谷仓。高级祭司是惟一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对法老的至高地位构成威胁的小帮派。鉴于此,拉美西斯不得不把建筑地址选在埃及的北部即远离阿斯旺的三角洲地区,以便在祭司势力范围以外的地方树立自己比介于诸神和世人之间的中保更进一步、与诸神平起平坐的形象。在阿布辛拜勒神庙和努比亚的其他地方,他可以在避免触动祭司统治势力神经末梢的前提下,宣称自己无论是来生还是在世的神圣地位。拉美西斯在尼罗河上游建造工程和自我神化还有其政治目的,因为法老们一直致力于给努比亚的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使他们折服在其令人生畏的权力之下。努比亚由于盛产黄金,自公元前3000年第一代王朝开始,一直是埃及历代国王梦寐以求的地方。到了中王国的末期,埃及要塞以及建有堡垒的城镇,从尼罗河的第一险滩到第二险滩鳞次栉比蜿蜒300英里。到新王国时代,埃及的疆域得到进一步扩张,临近第五险滩。这片辽阔的地区,即始于阿斯旺至尼罗河上游800英里的范围内,蕴藏大量的黄金,也是国王征用苦力最多的地方。然而,努比亚绝非最为效忠法老的省份之一。它的人民一直不愿屈从于埃及的统治,起义此起彼伏。公元前1294年,即拉美西斯登基前四年,塞蒂一世闻讯,位于尼罗河第三险滩附近富饶的瑞姆地区正酝酿一场有组织的起义,他即刻先发制人进行镇压。努比亚的大臣记载道:“继而陛下对高级官员、朝臣和随从说,‘可悲的瑞姆竟敢在我的头上犯上作乱?’随后,陛下派出军队和阵容强大的双轮战车队。”如果这段铭文是可信的,这次出征大获全胜。“法老的精兵强将势如破竹、惊天动地”,七日之内所有企图成为叛军者非死即被捕。一代王朝过后,拉美西斯也派出了部队,协助努比亚大臣率领自己的武装力量镇压瑞姆的反抗力量。拉美西斯一方面倾向于通过建造规模庞大的建筑和树立皇族的崇拜来威慑努比亚臣民;另一方面他也毫不迟疑地派军队镇压公开持不同政见者。如果有一件事使拉美西斯乐此不疲,那就是使他的臣民诚惶诚恐。在拉美西斯众多的建筑中,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整个用岩石雕凿而成的阿布辛拜勒神庙了。它坐落于努比亚境内。在国王即位后的头一个10年内见到两座俯视尼罗河西岸的玫瑰沙岩悬崖后,就有了这个工程的设想。阿布辛拜勒神庙建在此地再合适不过了,它就好像是在纷争不断的臣民中插上了埃及的旗帜。再者,它还远离埃及祭司势力范围,法老可以随心所欲地树立自己的形象。主寺庙的一贯功用是来崇拜埃及和努比亚的伟大神祗,在这里却变成了拉美西斯在努比亚的自我标榜圣地。它的正面是由未经采掘的岩石雕凿成的四座法老坐姿雕像,每尊高达66英尺。巨像的后面是挖空悬崖160英尺后建成的神庙的大厅和殿堂。第二个让人惊叹不已的是旁边献给哈托尔女神的附庙。附庙的正面是四尊拉美西斯站姿雕像和两尊尼菲塔莉雕像。尼菲塔莉是拉美西斯最宠爱的皇后,她的四周是王子和公主们的小型雕像。根据这些雕像周围的铭文记载,这座神庙是为尼菲塔莉而建的,“因为有了她,太阳才发出光芒”。好像阿布辛拜勒神庙还不足以令人惊叹,国王又下令在努比亚的战略要地建造了其他神庙,并确保主要城镇里的每一座神庙都把他奉为神灵。甚至排列在神庙大道两旁、起装饰作用的斯芬克斯雕像,其相貌都要酷似拉美西斯。他的步步深入的个人崇拜战术取得了成功。在拉美西斯执政期间,努比亚再也没有挑起事端。新王国末期,埃及的势力逐渐衰退。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岩石雕刻最终被漫漫沙漠所遮盖。当贝尔佐尼和他的雇工于1817年清理掉黄沙,他们成为1000多年间第一批得以亲眼目睹这座神庙的人。今天,成千上万的人对拉美西斯二世“表情丰富、富有朝气的面庞”已经不再陌生。人们仍心存疑虑的是,这位为自己建造如此宏伟建筑的人到底是何等人物。答案似乎是法老具有非同一般的自我表现欲。但简单地把它归咎为拉美西斯自负自大的性格缺陷,是远远不够的。也许他确实是一位权迷心窍的自大狂,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是每一位法老的职业通病。作为举世公认的强国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这也是在所难免的。拉美西斯不遗余力地建造神庙,四处炫耀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他的自我表现欲,国王也是在尽他一国之君的职责。毫无疑问的是,他笃信永恒不朽。与时间赛跑:不辞辛苦、争分夺秒地记录下受到毁坏的传世之作A RACE ALAINST TIME:PAINSTAKING EFFORTS TO RECORDA THREATENED LEGACY埃及倍受爱戴的纪念碑和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受到不断侵蚀。但是,它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毁灭的威胁。纷至沓来的旅游者、日趋严重的污染、比以往高出许多的水位以及由于人口激增造成的过度拥挤,都开始对它们造成严重的危害。一个多世纪以来,埃及的纪念碑和建筑的状况每况愈下,这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20世纪20年代,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学院的詹姆斯?H?布赖斯特德向人们呼吁,“目前,东方文化研究学者面临的紧要的任务是不惜一切努力,为子孙后代拯救埃及现存的大量的古代文献”。鉴于此,这个学院的铭文考察所带着迫在眉睫的紧迫感,完成了誊写镌刻在埃及纪念碑和建筑上的铭文以及装饰画的任务。他们工作的重点对象是卢克索神庙。考察所的目标是提供“如此精确的文献记录,以至于在原件遗失的情况下,可以完全代替原始文献”。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队员们付出了无数个工作日,复制神庙墙面上的象形文字和绘画,以及与神庙有任何关联的残砖断瓦。铭文考察所为确保工作的精确性,采取了严格的措施。首先,浮雕被摄制下来,然后形象被放大。艺术家用铅笔直接在照片上勾画出原件所有细节。接下来,在用铅笔画过的线条上再涂上墨汁。整幅画经漂白后,只留下艺术家作的线条。为确保准确地复制象形文字和与之有关的场景,这幅画又由两位埃及学家分头带到神庙的墙面那里作实地对照。在艺术家完成所有必要的改动后,这幅画才与其他现场作的画一起以对折本的形式出版。这样一来,就在纸上一步步记录下了埃及在石头上的辉煌。一位铭文考察所的艺术家正趴在梯子上,一手触摸着可追溯到图坦卡蒙时代的浮雕,另一只手握着铅笔在放大的浮雕照片上一笔笔勾画出所有线条。浮雕是卢克索神庙带有柱廊的大厅墙壁浮雕系列的一部分。这幅图解画是根据卢克索神庙里的浮雕制成的。上面的四个人物是拉美西斯二世在位的时代雕刻成的。仍可辨认出浮雕的某些线条属于阿叶法老在位的时代。这表明拉美西斯对早期的作品进行了涂改,加上了自己的创作意图。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3
正序
倒序
尼罗河上的辉煌
尼罗河上的辉煌-2
尼罗河上的辉煌-3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尼罗河上的辉煌
尼罗河上的辉煌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