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看人物-2

隋文帝杨坚修订《开皇律》,确立三省六部制,简化地方官制等一系列政治制度,巩固了中央集权。公元581年,杨坚当皇帝的第一年,就组织人员开始制订《开皇律》。隋朝之前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开皇律》将原来的破坏生殖器的宫刑、五马分尸的车裂、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的枭首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这就是封建五刑制。《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隋文帝修订的法律唐朝都基本上继承了。隋文帝杨坚继承汉魏时期的政治体制,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三省是国家最高政务机构,即负责决策的内史省,负责审议的门下省,负责执行的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吏部,掌管官吏的考核任免;民部,掌管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刑律;工部,掌管工程及水利交通等。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三省六部制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朝开始,一直沿袭到清朝。杨坚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机构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他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三级精简为州、县两级,撤消境内500多郡。同时,杨坚下令,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免。每年都要由吏部进行考核,以决定官员的政治前途。经济改革:实现开皇盛世 隋文帝杨坚在经济上也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了开皇盛世。他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将从豪强手里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增加了国家的劳动力,调动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掌管的纳税人丁数量大增。他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大型的存储粮食皆在一亿斤以上。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挖出259个粮窖。其中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隋朝的富裕与强盛。隋文帝还统一了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质量上乘的五铢钱。隋文帝于公元584年开始修建大运河。自陕西西安引渭水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这是大运河的雏形。它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华夏大地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隋文帝之前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人口不下5000万。而唐朝最鼎盛的唐玄宗时,全国人口也就是4100万人。隋朝初期有耕地1944万顷,中期已经开垦耕地共计5585万顷,而唐朝最多时的耕地仅1430万顷。后世均以“盛唐”为荣,可与隋朝相比,国力之差距显而易见。所以说,隋文帝杨坚创立的“开皇盛世”才是中国封建王朝富豪榜的冠军。文化体制:弘扬中华文明隋朝之前的北周时期,曾经一度热衷于鲜卑族等民族文化。杨坚的祖辈杨元寿因辅助鲜卑有功被赐胡姓普六茹,并且以此为光宗耀祖,代代相传。但是杨坚当皇帝执政后,立即恢复了自己的汉姓,并且制定一系列措施推行汉化。他首先从自身做起,把龙袍作为皇帝的御用服装,把黄色作为皇家的特许颜色,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隋文帝杨坚大力弘扬汉文化,使中华文明得以发展传承。由于几百年来的混战,春秋、汉代的文化典籍因战火焚毁、遗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诏求书,献书一卷赏绢一匹。“民间异书,往往间出”,“一、二年间,篇籍稍备”。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达到37万卷,7.7万多种图书。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才8万卷,其中还包括唐学者自著2.8万卷。隋文帝杨坚登基后下过这样一道重视文化建设的诏书:“国家最重要的,首先是学习;人民最重要的,首先是礼仪。自汉魏动乱以来,重权术而轻文化,重干戈而轻学习,民风日下,唯利是图。朝廷大臣以投机取巧为荣,文化官员以低庸媚俗成风,移风易俗,刻不容缓。要大力弘扬人的禀性是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文化,有礼则社会繁荣,无礼则禽兽不如。治国立身,非礼不可。我是受命于天的皇帝,富有四海,平定八方。我倡导的是戒奢崇俭,轻徭薄赋,宽慈仁政的文明天下。国家要大兴学习之风,知礼节,识廉耻,父慈子孝,兄恭弟顺,则天下太平,盛世繁荣。”《隋书儒林列传》称赞说,隋文帝杨坚重视文化,制定各种制度有利于其繁荣发展,重用文人,设立很多职位有利于发挥才能。他也经常率领百官,积极参加儒家的各种学术活动,佛家的各类讲经法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尊重文化,尊敬文人的良好氛围。“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中国儒家文化的盛行,自汉、魏以来,隋朝是首屈一指的。《北史》也这样讲道“隋朝的州县都设置了专管文化的官员”。由此可见,隋文帝对中华文明的复兴起到了巨大作用。杨坚还创立科举制度,初期,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选三个文章华美、有才能的人,到中央当官。后来,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刺史以上,要由有德有才的举人担当。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留存长达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期才废除。隋文帝杨坚在23年的执政时间里,成功地统一了中国自汉代以来300多年长期分裂、内战不断的混乱局面,将中国重新置于一个政权治理下。他外御强敌突厥、契丹,内令人民安宁生息,功业之伟大,连后世盛唐也没有完全恢复隋朝的国土面积。604年7月23日,隋文帝杨坚病逝于大宝殿,终年64岁,葬于陕西省杨陵区城西5公里处的泰陵。唐太宗李世民:继孔子之后中国数一数二的伟人唐太宗李世民,男,汉族,599年1月23日生,属相马,星座水瓶座,甘肃静宁人,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开明君主之一。他在位23年,文治武功,成绩卓越。他开创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为繁荣昌盛的阶段之一--贞观之治;他能征善战,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当皇帝后,又平定天下,威震四方;他虚怀若谷,任人为贤,察纳谏言;他宽仁爱民,让百姓休养生息,使社会繁荣稳定,将国家推向鼎盛。有关李世民的容貌,史书没有白描式的记载,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唐太宗容貌,笔者从以下四个角度来概括:一是《旧唐书 ? 太宗纪二》载,有个书生自诩会相面,他看了李世民后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这也是李世民名字的由来。二是唐朝《虬髯客传》记载,说是天下豪杰,看见了李世民的容貌气质,没有不甘拜下风、惊为天人的,而且李世民还笑容可掬,给人“如坐春风”的感觉。尤其是李密心高气傲,见了李渊都不服,但见了秦王李世民,惊为“真英主也”。三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李世民画像。画中的李世民浓眉大眼,眼窝深陷,胡须微卷,脸部的线条圆润,脸形显得微胖有福相。四是《新唐书》中记载,“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李世民是“马背上的皇帝”,所以身手矫健,体形特别好,英俊而不失勇武。李世民的父亲是李渊,李渊的父亲是李炳。李炳的妻子和隋文帝杨坚的妻子,同为独孤氏的两个亲姐妹。历史上记载,隋文帝杨坚非常喜欢亲外甥李渊,将李渊从小养在宫中,与比他小三岁的隋炀帝杨广是宫廷里的小伙伴。结果,这对小伙伴长大了以后就成了冤家对头。表哥李渊打败了表弟杨广。当时的李渊是“唐国公”,李渊娶的是窦氏,也就是李世民的母亲。李世民有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二。在“玄武门事变”中,李世民杀死了他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随后登基称帝为唐太宗,时年28岁。李世民的妻妾中包括历史上以贤能淑惠著称的长孙皇后;还有一位武才人,就是后来的中国历史唯一女皇--武则天。李世民的诸多皇子公主中,继承皇位的是唐高宗李治,另一个历史名人就是远嫁松赞干布的文成公主。李世民的文治武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文治: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从 627年到649年,在位23年其间,唐朝政治发达,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呈现出一派盛世景象。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政治发达。贞观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西方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李世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说明了贞观时期的政治发达程度是何等之高。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审查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的“拍脑门”决策。中国历史上出现了853个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拥有如此杰出的智慧和胸襟。贞观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现象的时期,这是李世民最值得称道的政绩之一。首先他率先垂范,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们一心为公,贪污的动机很小,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经济繁荣。贞观时期重视农业,实行均田制,使农民土地安定,耕作有时;实行租庸调制,减轻农民赋税劳役。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贞观时期的商业经济迅速发展,首都西安和陪都洛阳都是世界性的大都会。贞观时期的对外开放程度也很高,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 成为当时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文化发展。贞观时期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及官吏选聘,使天下英雄,皆归于朝廷。唐太宗李世民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君主,现存他的诗歌多达五十余首。唐太宗还精擅书法,以行书写碑,为后世鼻祖,著名作品有《温泉铭》等。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长孙无忌、房玄龄、虞世南等,均是朝中重臣,也是贞观时期文化的倡导者,他们为唐朝文化占据中国古代文化的诸多第一打下了坚实基础。--社会稳定。一是路不拾遗。史书记载:贞观年间,官吏大多自律,王公贵族,没有敢欺负老百姓的;商人出差,没有盗贼抢劫,监狱常常空置,马牛散养,夜不闭户。二是依法办事。李世民认识到人命关天,制定了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贞观四年的630年,全国判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的632年,全国死刑犯390人,太宗审查时令全部390人回家过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3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唐太宗李世民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民为本的思想,依法治国的制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武功:威震四方--唐朝的开国功臣。615年,只有16岁的李世民就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两年后的617年7月,李世民随李渊自太原南下攻打隋朝首都西安,途中李渊曾一度动摇,想撤军以图后举。李世民坚决主张继续进军,提出先入咸阳,号令天下的方略。9月,李世民力主急速进军西安。他亲自率先头部队西渡黄河,各路豪强和农民起义军纷纷归附,兵力迅速发展至13万人。11月,攻克西安。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他本人晋封唐王,李世民加封秦公。第二年的618年5月,隋恭帝禅位于唐,唐王李渊即皇帝位,国号大唐,李世民晋封秦王。唐朝建立以后,为统一全国,又先后进行了六次大的战役。这六次战役中,李世民就指挥了四次,全部取得了胜利,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玄武门事变。这是李世民武装夺取政权最重要的一步,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后,册立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是,早在太原起兵时,因李世民的谋略攻打西安,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四弟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以防止李世民篡夺皇太子之位。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抢先一步杀死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事变。三天后,李世民便被立为皇太子,从他父亲手里接过唐朝的实际最高权力。627年八月初九,唐高祖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便成为了唐王朝的第二任皇帝。改年号为贞观,开始了他的君临天下。--开疆扩土。贞观年间是唐朝拓边最猛烈的时期,也是获胜最大的时期。贞观年间,唐朝依次取得了对新疆、西藏、青海、蒙古、朝鲜,甚至还包括印度用兵的胜利。这些胜利奠定了唐朝300年的基业。颉利可汗恐怕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中国军队活捉的草原帝国最高统治者。639年,位于新疆吐鲁番的高昌国叛乱,唐太宗立即派大军征讨,高昌王麴文泰看到唐兵来得那么快,吓得大病起来,几天后竟然一命呜呼,由此作为第一个被唐军活活吓死的国王而载入史册。649年7月,唐太宗因患中风久治不愈,一世英明的他竟然也迷恋上了方士们炼制的金石丹药,导致病情不断恶化。临终前,李世民召见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让他们辅佐太子李治听政。7月10日,一代明主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于西安翠微宫含风殿,享年52岁。唯一女皇武则天:从“尼姑”到“皇帝”武则天,名曌(音zh o,同照,武则天为自己造的字,意指日月当空),字明空,女,汉族,公元624年2月17日生,属相猴,星座水瓶座,山西文水人, 14岁选秀进入皇宫,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五品嫔妃才人,26岁为死去的唐太宗恪守贞节,在陕西西安感业寺出家做尼姑, 28岁,被唐高宗李冶重新招入皇宫,先后担任宫女,嫔妃昭仪,32岁,册立为皇后,并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 60岁,儿子李显继承皇位成为唐中宗,被尊为皇太后,继续临朝参政, 67岁,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唐国号为周,尊号“圣神皇帝”; 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容貌特别漂亮,秀丽脱俗,超凡卓越。她的美丽表现为一是端庄,二是丰满。她的相貌是:“龙睛”,眼睛大而有神;“凤颈”,脖子柔软而丰腴;“重眉”,眉毛浓黑细长如弯月;“方额”,额头宽阔有大智慧;“广颐”,下巴丰满很坚毅。她头缀宝石装饰,身着日月皇袍,前后左右簇拥着数十人,其中少数人是宦官,多数人是宫娥。宫娥均穿着男装却戴着耳环。武则天的表情含蓄而神秘,严肃中带有慈祥,慈祥中透着威严,威严中又有着一种神圣与威武。史书上记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中的卢舍那大佛,就是按照她的形象塑造的。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hu ),起初是山西太原做木材生意的商人,很有钱。当时的太原最高行政长官李渊和他非常要好,经常住在他的家里。后来武士彟弃商从戎,追随李渊一起推翻了隋朝统治,所以说他是唐朝的开国元勋。武则天的生母杨氏是武士彟的续妻,是隋朝宰相、大贵族杨达的女儿。武则天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和两个同父同母的姐妹。武则天的前夫兼公爹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二任丈夫是唐高宗李治。武则天有四个儿子,其中两个是皇帝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 ,有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太平公主。武则天的两个侄子武三思、武承嗣,也都当上了王爷和宰相,但都是碌碌无为,充当了武氏闹剧的小丑角色。笔者认为,要写武则天的主要事迹,还是按照她的人生角色转换来记录比较好。“才人”武则天637年11月,唐太宗李世民听说年轻的武则天长得非常漂亮,就将她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故称武媚娘。仅有14岁的武则天临离家时,看到寡居的母亲杨氏哭哭啼啼,就劝说:“侍奉圣明天子,是我乃至我们全家的福气,为何作这种儿女之态呢?”有一次,当她听说唐太宗有一匹名叫“狮子骢”的烈马,无人能够驯服,便主动对唐太宗说:“妾能制服陛下的这匹烈马,但需三件器物:一是铁鞭,二是铁锤,三是匕首。我先用铁鞭抽它,如果不服,再用铁锤击它的头,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唐太宗是爱马之人,没有采取武才人的办法。但是武才人小小年纪就如此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过早地暴露了她性格中凶残的一面。“尼姑”武则天643年,唐太宗患病卧床。在侍奉太宗之际,武则天和小她4岁的太子李治相识并产生“姐弟恋”。649年,唐太宗逝世,武则天依唐朝后宫的管理制度,被遣派到感业寺削发为尼。650年5月,已经成为唐高宗皇帝的李治在唐太宗周年忌日,去感业寺进香祭祀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此情此景,被由于没有儿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她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当即应允。651年5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则天便蓄发还俗,再度入宫。这一跳出佛门,其难度绝不亚于孙悟空跳出如来佛手掌心。您想想,武则天没有替唐太宗守贞,不但严重违反了唐朝甚至是此前所有封建王朝的皇帝去世,其妃嫔殉葬或出家的制度,而且竟然还堂而皇之地嫁给了自己前夫的亲生儿子。武则天入宫后,先给王皇后当了一段时间宫女,但很快便被提拔为二品昭仪,开始了她迈向权力巅峰的第一步。“妃子”武则天654年初,妃子武则天生一女婴,唐高宗爱如掌上明珠。有一天,王皇后独自前来探望女婴,武则天闻讯,有意回避。等王皇后离去以后,武则天便亲手扼杀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唐高宗得知武则天的女儿死讯后大怒,立即下令追查凶手。侍奉宫女都一致诉说王皇后刚刚离开此地,武则天便也假装痛哭流涕,乘机历数皇后的种种不端。唐高宗听后深信不疑,认定女婴为王皇后所害,顿生废立之心。655年10月13日,唐高宗力排重臣之议,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加囚禁。7天以后,唐高宗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有力的宰相褚遂良贬去京外做官。武则天如愿以偿后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一个月后,派人将正被囚禁的废后王氏和萧淑妃各打一百棍杖,并割去手、足,投入酒瓮之中,可怜王、萧二人在酒瓮中哭喊了几天几夜,才气绝而死。4年后,武则天又捏造罪名,将长孙无忌等唐朝重臣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至此,反对武则天的大臣都被或贬或杀,一个不剩。“皇后”武则天660年,高宗患上头痛病,不能处理国家大事,就让武则天代理朝政。但武则天生性霸道,高宗每每受制于她,非常不满,于是在664年与宰相上官仪密谋,打算废掉武则天皇后之位。但上官仪的废后诏书还没有草拟好,武则天就已经得到消息。她直接来找高宗,追问此事。唐高宗是个“妻管严”,马上把责任推到上官仪身上。上官仪随即被捕入狱,不久,就被满门抄斩。从此以后,唐高宗每次上朝,武则天必在帘后操纵,天下大权完全归武皇后掌握,甚至连生杀大事都不例外,天子高宗只能惟命是从,所以,朝廷内外都称为“二圣”。“皇太后”武则天683年12月,唐高宗病逝,李显即位,就是唐中宗,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684年2月,武则天废掉唐中宗为庐陵王,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就是唐睿宗。同年9月,武则天镇压了徐敬业、骆宾王的起义。686年3月,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铜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阳宫城之前,大开告密之门。同时,武则天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严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渐增多。于是在朝廷内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以致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诀别,整天都惶惶不可终日。“皇帝”武则天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她当政期间,进一步发展科举考试,第一个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的 “殿试”制度。 她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第一个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的“试官”制度。在经济上,武则天提倡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武则天为了称帝尊崇佛教,大修庙宇,建造规模宏大的明堂、天堂,沉重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尤其是她晚年倦怠朝政,眷养“男宠”,给中国封建王朝已经淫乱不堪的后宫生活又增添了一些污秽。705年正月,武则天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只有“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侍侯。宰相张柬之等率羽林军500余人,冲入宫中,杀张氏兄弟,武则天被迫传位给太子李显,自己称为则天大圣皇帝。恢复了唐朝的国号。705年11月,武则天逝世,终年82岁。她在遗嘱中去除了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乾陵,树立了千古之谜的无字墓碑。后人对于武则天历来褒贬不一,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有人赞誉她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开创“贞观遗风”的历史功绩,昭昭于世。宋庆龄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宋太祖赵匡胤:是被亲弟弟赵光义害死的吗赵匡胤,史称宋太祖,男,汉族,927年3月21日生,属相猪,星座白羊座, 河北涿州人,无学历,历任后周朝代少将军衔的禁军军官,上将军衔的殿前都点检。960年,他在河南开封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开国皇帝,定都开封。据《宋史 ? 太祖本纪》记载,赵匡胤出生于河南洛阳夹马营,刚诞生时,赤光环绕产房,异香整夜不散。身体上有金色,保持3日不变。长大后,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让人一看到他的长相,就知道不是一般人。笔者找到了现存最早的距今1000多年前的赵匡胤画像。此像中的赵匡胤头戴长翅官帽,端坐在龙椅上,沉着安稳,神态平静。他的脸型圆胖宽腮,耳大垂肩,双眉如扫帚,前聚而后散,胡须如“个”字,上撇而下顺,鼻如躬龙,嘴若覆钟,眼部似蟠桃突起,眼睛炯炯有神,坚定而自信地看着社稷江山。赵匡胤的高祖赵朓,曾经担任过唐朝时期的北京等地的县长,曾祖父赵 ,官至副省级的御史中丞。祖父赵敬,当过正地市级的涿州刺史。父亲赵弘殷,开始是唐庄宗时期少将军衔的禁军将军,后来在周朝世宗时期担任中将军衔的检校司徒,与赵匡胤分管禁军。《宋史 ? 太祖本纪》载,有一次,赵弘殷领兵出征,半夜回城叫门,负责守城门的赵匡胤说:“您虽然是我的父亲,根据国家法律,我也不能在这个时候为您开门。”到了天亮,大军才入城。赵匡胤的母亲是杜氏,他有一个哥哥,三个弟弟,两个妹妹。其中他的大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他19岁结婚,先后册立了贺、王、宋三位皇后,他还有一个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加才女的嫔妃--花蕊夫人。赵匡胤共有四子六女,其中四子赵德芳,就是后代演义小说中“八贤王”的原型。  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是宋朝的缔造者,他不但完成了当时的中国统一大业,而且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发展生产,为300年的大宋王朝奠定了坚实基础。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赵匡胤的人生经历吧。陈桥兵变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年少只有7岁,因此当时政治不稳。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当时主政的符太后乃一介女流,毫无主见,听说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屈尊求救于宰相范质,皇室威严荡然无存。范质暗思朝中大将唯有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不料赵匡胤却推脱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任赵匡胤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几天后,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首都河南开封,行军至东南40里外的陈桥驿。大军刚离开不久,开封城内就起谣传,说赵匡胤将做天子。朝中文武百官听到后,虽然半信半疑,却已慌作一团。赵匡胤此时并不在朝中,但朝内所发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而且这些也都是他一手策划的。周世宗在位时,他正是用这种“无中生有”之计使驸马张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点检的职务而由他接任。赵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夺走,所以他们的疑心很重。这次故计重施,是为了造成朝廷的慌乱,并使他的军队除了绝对听命于他外别无他路。就在陈桥驿这个地方,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重臣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兵不血刃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了赵宋王朝。杯酒释兵权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晚上,宋太祖宴请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饮到一半,宋太祖说:“要不是靠你们大家拥立;我不会有今日。但是,当了天子,日子也实在难受,还不如当节度使逍遥自在,如今我几乎没有一夜睡得安稳。”石守信等人问道:“陛下如今贵为天子,还有什么忧虑?”宋太祖道:“我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啊!”石守信等听出话中有话,忙表白说:“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太祖苦笑着说:“你们虽然不会有异心,但是,假如有朝一日,你们的部下将黄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做皇帝,恐怕也不行吧!”石守信等人一听,大惊失色,慌忙下跪拜叩,流着泪说:“我们实在愚蠢,没有想到这一点,请陛下为我们指出一条生路。”赵匡胤说道:“一个人的寿命,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人生在世,不过是为了荣华富贵,享受安乐罢了。我为你们打算,不如交出兵权,去地方上当官,购置些良田美宅,为子孙后代留下份产业,自己也可以天天饮酒作乐,快活一辈子。我再与你们联姻。这样,在咱们君臣之间就没有了猜疑,上下相安,岂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听了这一番恩威兼施的话,第二天就知趣地称病辞职,交出了兵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不久,赵匡胤以同样的手段剥夺了王彦超等节度使的兵权,又将地方上的行政权、财政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宋朝政治上的完全统一。赵匡胤的人格魅力赵匡胤手不释卷。他虽是一员武将,却酷爱读书。他跟从周世宗出征时,有人向周世宗告密说,他用几辆车运载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财宝。世宗派人去检查,车中却只有几千卷书籍。世宗问他: “你是武将,要书有什么用?”赵匡胤回答说:“我没有好的计谋贡献给陛下,只能多读些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赵匡胤有胆有识。在他称帝之初,节度使们称霸一方,骄横难制。有一天,赵匡胤将他们召来,授给他们每人一把佩剑,一副强弓,一匹骏马,然后他也单身上马,不带卫士,和这些节度使一起驰出皇宫。到了城外的树林之中,又与他们一起下马饮酒。饮了几杯酒以后,赵匡胤突然对他们说:“这里僻静无人,你们之中谁想当皇帝的,可以杀了我,然后去登基。”这些节使度都被他的这种气概镇住了,一个个拜伏在地,战栗不止,连称“不敢,不敢”。赵匡胤再三询问,他们吓得只是埋头不语。赵匡胤就训斥他们说:“你们既然要我做天子,就应当各尽臣下的职责,今后不准再骄横不法,目无天子!”节度使们都齐呼万岁,表示顺从。赵匡胤知过必改。他有一个爱好,就是用弹弓打鸟。一次,有位大臣声称有紧急国事求见,赵匡胤马上接见了他。赵匡胤一看奏章,不过是很平常的小事,甚为生气,责问他为什么要说谎。大臣回答说:“臣以为再小的事也比弹鸟雀重要。”赵匡胤大怒,用斧子柄击他的嘴,打落了他的两颗牙齿。大臣没有叫痛,只是慢慢俯下身,拾起牙齿揣进怀里。赵匡胤怒问道:“你拾起牙齿放好,是想去告我吗?”大臣回答说:“臣无权告陛下,自有史官会将今天的事记载下来。”赵匡胤一听,马上知道自己错了,于是下命令赐赏这位大臣,以示褒扬。烛影斧声公元976年10月,赵匡胤病倒了,一切军政人事都委托他的弟弟赵光义代理。赵光义白天处理朝政,晚上去万岁殿探望兄长。11月14日傍晚,天上下着大雪,赵光义还在御书房批阅奏章。一个太监急匆匆地赶来传旨,说皇上召他快快去万岁殿。他连忙赶去,只见赵匡胤在床上气喘急促,朝着他一时讲不出话来,只是睁大眼望着门外,不知是什么意思。赵光义命令在床边侍候的太监退出。太监们在门外远处站着,只听见殿内似乎是赵匡胤在和赵光义说什么话,声音隐约,时断时续,难以听清。过了一会儿,又见殿内烛光摇曳着映在墙上,时明时暗,像是赵光义在躲闪着什么。接着有斧子戳地的声响,继而是太祖激动的声音:“你好好去做!”这时,赵光义跑到门口传呼太监即速去请皇后、皇子前来。等大家赶来时,赵匡胤已经死去。据此,后人有种种猜疑,有的说赵光义进殿后,趁赵匡胤昏睡时去挑逗在旁陪侍的嫔妃花蕊夫人。赵匡胤醒来,见状大怒,抛出斧子去击赵光义,赵光义闪开,斧子戳地;有的说太祖觉得有鬼缠身,赵光义替他舞斧驱鬼,所以有斧子戳地之声;有的甚至认为是赵光义谋杀了他的亲哥哥宋太祖赵匡胤。至今,这“烛影斧声”的故事,仍为千年疑案。元太祖成吉思汗:创造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全名奇渥温 ? 孛儿只斤 ? 铁木真,男,蒙古族,1162年5月31日生,属相马,星座双子座,中蒙东北部交界的大兴安岭与不儿罕山地区人, 1184年,成为蒙古乞颜部落最高首领可汗;1206年,即位大蒙古国国王大汗,号称“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杰出领袖,他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战的局面,使蒙古部落走向统一和强大;成吉思汗是中国元朝的开国皇帝,他统治时期的国土面积,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占当时世界的五分之四;成吉思汗是世界历史的英雄人物,他的国家,不是用中国公里数来计量,而是用世界经纬度来衡量,他的政策,不仅是民族的,而且是世界的,他的人生,影响的空间是整个世界,影响的时间是上下千年。成吉思汗在世时曾留下“四不遗言”:不允许为他作传记,不允许为他作画,不允许把他的名字刻在任何物体上,不允许他去世后为他建陵墓。所以,有关成吉思汗的容貌,存世最早的,也是最为接近的,就是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成吉思汗画像》。这幅画是成吉思汗去世50年后,元朝宫廷画师参照忽必烈相貌的轮廓绘制的。画中的成吉思汗已近暮年,神情沉稳,目光睿智,体现了他博大精深、聪慧勇武的精神境界。另外,南宋使臣赵珙在公元1221年奉命出使蒙古,亲自见到成吉思汗后,写成的《蒙鞑备录》一书中描写的成吉思汗容貌:身材魁伟,宽额长髯,声音雄壮,气度不凡,也与这幅画有神似之处。成吉思汗的曾祖父合不勒汗,是蒙古部族首领。中国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金王朝皇帝请他吃饭时,他为防止食物有毒,经常走出去把吃下的东西吐出来,然后回来继续吃喝。他的智勇双全,引起金王朝的猜忌,结果他病死后,他的儿子俺巴孩被金人残酷杀害。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是蒙古乞颜部族首领。《元史》记载,成吉思汗出生时,手中拿着一方血块,寓意天降将掌生杀大权。也速该非常高兴,就用刚俘虏的一位敌军勇士“铁木真”的名字为他命名。希望这种勇气会转移到婴儿身上。成吉思汗9岁时,他的父亲被塔塔儿族人毒死。身为长子的成吉思汗,携带母亲和弟妹们逃到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躲避追捕长达8年,自此形成他刚毅忍辱的性格。成吉思汗18岁时,昔日仇敌蔑儿乞部首领又抢走了他的妻子--蒙古第一美女孛儿帖。铁木真与儿时结拜兄弟札木合联合作战,经过近一年的时间,打败了蔑儿乞人,夺回了妻子。但是当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后,他的雄心勃勃引起了札木合的忌恨,札木合纠合塔塔儿、泰赤兀等13部向铁木真发动了“十三翼之战”。这是成吉思汗一生所经历60余场战争中唯一一次战败。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术赤和察合台为国主,钦定窝阔台为继承人。成吉思汗死后,拖雷自动退出继承人的选拔、拥护自己的三哥。征服金朝后,拖雷去世。因此得到人们的赞赏。成吉思汗麾下有一大批能征善战的猛士,最著名的有 “四犬”、“四骏”、“四兄弟”等等。他们拥戴成吉思汗南征北战,成就了波澜壮阔的宏图伟业。智慧超群:统一蒙古各族部落1184年,成吉思汗成为蒙古乞颜部落最高首领可汗后,整个蒙古高原自东向西,蒙古、塔塔儿、克烈、乃蛮、蔑儿乞五大集团并存对峙,彼此虎视眈眈,力图吞灭对方。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成吉思汗领导蒙古部族,阔步登上了历史舞台,他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四处征战。1202年秋,铁木真集中兵力,消灭了其宿敌塔塔儿部。1203年秋,铁木真袭击了一直与自己争战不休克烈部的王汗的金帐,王汗父子被打败,成吉思汗占据了水草丰美的东部草原--呼伦贝尔草原。1204年,蒙古草原上只剩下乃蛮部还有力量能够与成吉思汗对抗,败于成吉思汗之手的各部贵族先后汇集于乃蛮汗廷,企图借助乃蛮的支持夺回自己失去的牛羊和牧场。但草原人民并不希望部落林立的局面重演,而未经战阵的乃蛮哪里是成吉思汗铁骑的对手?经过纳忽崖之战,乃蛮部被其彻底消灭。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在斡难河源头召开大会,即蒙古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勇猛善战:开拓中国领土疆域成吉思汗立国后,势力益盛,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征服战争。1211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讨伐金朝。蒙军首战河北张北获捷;再战河北万全,歼灭金军大量精锐;又战河北怀来、北京延庆,大败金军10余万;重创金军于辽宁辽阳的东京、山西大同的西京等地。后不断改变战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辽西地区。1214年3月,成吉思汗集兵北京的中都城下。料一时难以克城,遂遣使逼和,迫金朝奉献岐国公主、金帛和马匹,引兵退出居庸关。6月,以金朝迁都河南开封而“违约”为借口,乘金朝人心浮动及军队哗变之机进攻中都,以围城打援和招降之策,于1215年5月攻占北京。成吉思汗在攻城过程中,创造了炮军战法,一次用火炮数百枚,无坚不摧。在通信联络上创建“箭速传骑”,日速数百里,在军队调遣上,善于发挥骑兵之长,有“蒙古旋风”之称,这些战术,后来都成为世界战争史的经典战法。1217年,成吉思汗命令木华黎指挥攻金战争,自已率主力返回蒙古准备征讨西夏王国。1219年,成吉思汗以西域花剌子模国杀蒙古商人和使者为由,以军事扩张和掳掠财物为目的,亲率大军约20万分路西征。数年间先后控制了帕米尔高原的大部地区。1226年,成吉思汗率军10万歼灭西夏军主力,次年西夏灭亡。1227年3月,成吉思汗正欲集中全力攻金,不料当年8月25日,在甘肃省六盘山下的清水县病逝,终年66岁。临终遗嘱:利用宋朝和金朝世仇的机会,借道宋境,联宋灭金。其子窝阔台和拖雷遵此遗策,于1234年灭金。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北京称帝,建立元朝,追尊成吉思汗为元太祖。1279年,在成吉思汗去世52年后,南宋朝也被元朝灭亡。统治有方:促进世界文明融合统一蒙古高原、统一全中国、统一欧亚大陆,是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们创立的震撼古今、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如果按照《元史 ? 地理志》记载,元朝的版图无疑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国家面积,它东起朝鲜半岛,西抵欧洲中部,北至西伯利亚,南达中南半岛,约4500万平方公里,“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成吉思汗在走向大一统、走向开放、走向文明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采取军事斗争方式,而是综合运用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领域等各种手段,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融合。在政治上,成吉思汗改变了世界地图,当时的欧亚两洲是以无数小国家组成,蒙古帝国把它们统一成了同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同一个国家。在经济上,成吉思汗的“全球化 ”经济政策就是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雏形。在军事上,成吉思汗的战略战术为后世的许多国家所效仿,仅日本、前苏联、德国人所著的有关成吉思汗纯战略战术研究的著作就有数百部之多。德国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把研究成吉思汗战略战术的专著发给每个军官人手一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哥萨克骑兵,运用成吉思汗的“旋风战术”,打了许多胜仗。2003年美国的伊拉克战争,采用了斩首行动和震慑战略,使世人皆惊。其实斩首行动与成吉思汗的“擒贼先擒王”战略如出一辙,震慑战略与“直擒中军”无异,它们都是以速战速决为核心的凿穿之战。在文化上,成吉思汗促进了亚欧之间的文化交流。比如,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加速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文艺复兴。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也使它发挥了在中国未曾发挥的巨大作用。在思想领域上,成吉思汗在宗教信仰、思想领域等各个方面实施了开放政策。无论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等等众多的宗教和教派,在当时的世界各地,只有成吉思汗统治地区才能够平等、共存。清圣祖康熙康熙,姓名爱新觉罗 ? 玄烨,史称清圣祖,男,满族,公元1654年5月4日生,属相马,星座金牛座,北京人,清朝第四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成就非凡的皇帝之一。笔者总结了康熙的“六个历史之最”:一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统治清王朝61年;二是懂得语言最多的皇帝。康熙除了会汉、满、蒙、藏民族语言之外,还会英、俄、法、德外语,包括希腊文;三是武功最好的皇帝,能骑马左右开弓射箭,一天最多猎杀二百只野兔;四是读书最勤奋的皇帝。18岁时曾因读书过劳,以至咳血,但仍不肯休息;五是赋税最轻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一直坚决执行“永不加赋”的政策,遇到灾年还酌情减免;六是后宫妃子最多的皇帝。康熙在位期间,正式封有名号的妃子就有55位以上,给历史留下了许多才子佳人的美丽传说。康熙的长相还是很有帝王之气的。他长圆脸形,饱满大气,弯月寿眉,雍容大度,杏核豹眼,神气大方,直鼻口阔,端正大雅,耳垂外张,大福大贵,八字长须,庄严大智。虽然身高没有超过1.60米,但身前身后,百步威严,千般气派。近年以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专家根据多幅密藏宫廷肖像,运用现代高科技电脑技术,将康熙皇帝的容貌复原,就是上面叙述的形象,并证实:“他百分之九十九接近五十岁时的康熙!”康熙是清朝顺治帝福临的第三个儿子。康熙的母亲佟佳氏是汉族军队司令佟图赖之女。康熙8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又过了两年,他的母亲也离他而去。康熙是由他的奶奶孝庄皇太后抚养成人的。作为皇帝的康熙家庭可谓人丁兴旺。他的老婆们为他共生了55个子女,其中儿子35人,女儿20人。世人常说多子多福,但生在帝王之家却充满凶险,命运坎坷。为了争夺康熙的皇帝继承人之位,父子反目,兄弟成仇,康熙的家庭内部危机四伏。1674年,康熙帝立皇后所生的一岁的皇次子胤礽为太子,但数十年后由于太子本身的素质问题及其在朝中结党而被废黜。废太子后,众皇子觊觎皇位,矛盾更加尖锐,故太子废而复立,但康熙仍无法容忍其结党,三年后再废太子。最后康熙在1722年临终时传位于皇四子胤禛。康熙的一生,文治武功,政绩卓著。历史功绩主要有以下事件。智擒鳌拜鳌拜号称“满州第一勇士”,又是顺治皇帝遗命四个辅政大臣之一。康熙14岁亲政后,鳌拜仍大权独揽,要把年轻的皇帝变成任凭自己摆布的傀儡。血气方刚的康熙为了巩固自己的绝对权力,决心除掉鳌拜。但是谈何容易!鳌拜武功盖世,又权倾朝野,弄不好不但自己权力不保,而且性命堪忧。康熙为此卧薪尝胆,精心准备了两年。1669年5月,康熙在武英殿召见鳌拜。陪同他的只有日常跟他一起玩摔跤的十几个同龄少年。鳌拜当时带了武器,被康熙的警卫员索额图以“面君不宜”的借口没收了。像鳌拜这样的高级官员面见皇上是要有座位的,但这把座椅被事先弄折了一条腿,再用胶水虚沾上了。椅子后面站着的警卫是这些少年中最历害的一个。鳌拜落坐之后,上前端茶倒水的,就是少年中第二历害的。这时,送水的茶杯已经在开水里煮了一个多小时,放在茶托上。但茶托是凉的,少年托着茶托上茶,鳌拜却直接拿起茶杯,一下子就把他的手烫了,他身子一趔趄,做过手脚的椅子腿立刻就断了。马上他椅子后面的精武少年顺势用椅子就把鳌拜扣在下面,送茶的少年也手脚麻利地上前摁住,其他十几个人也都扑了上来。此时,康熙皇帝当面宣布鳌拜30条罪状,当康熙说要凌迟处死他时,鳌拜居然挣脱着站起来。这才是真正的鳌拜,勇猛无敌,力大无穷。康熙也愣在那儿不知道怎么办。鳌拜当时怒火冲天,撕开上衣,冲着康熙吼叫:皇帝,你给我好好看看,我身上的伤都是为你们家打江山留下来的,你这样对我,你的江山还有多长久!康熙皇帝也是潸然泪下,最后改为将其终身监禁。那年,康熙只有16岁,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清除三藩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他们都是明朝的降将,在清朝打败李自成起义的力量和南明政府的反抗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但经过20年的发展后,他们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直接威胁到清朝政权安全。1673年春,康熙皇帝经过深思熟虑,并广泛争取朝臣的意见,毅然作出撤藩的决定。其中势力最大的吴三桂首先造反。他杀害了清王朝任命的云南省省长朱国治,自称反清军队总司令,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直接指向清王朝。吴三桂军队由云、贵开进湖南,进而进犯四川,其它各地都有藩王或将领响应。面对敌人的气势汹汹,年轻的康熙帝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首先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的叛变者则实行招抚。通过分化反叛力量而孤立吴三桂。同时大胆任用汉族将领,这样就鼓舞了朝廷军队的士气,也争取了民心。在耿精忠、尚之信二藩相继脱离吴三桂归顺清朝之后,他又招降了陕西叛将王辅臣,同时迅速平定内蒙察哈尔右翼王子布尔尼叛乱和北京城内杨起隆反清起事,从而使清军得以集中力量与吴三桂主力相持于湖南。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其实这时的吴三桂已到了穷途末路。他积郁而死后,将所谓的“帝位”传给孙子吴世藩。 1681年冬,清军进入云贵省城,吴世藩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 清除三藩,对于康熙来说,是真正完成了统一,确立稳定自己皇朝统治的标志,为他所开创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收复台湾1662年,也就是康熙刚刚8岁登基做皇帝那年,当时还是明朝将领的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了荷兰侵略者,不久就病逝,内部发生斗争,清朝乘机派出使者,企图说服郑成功之子郑经归降清朝。郑经“攘外必先安内”,对清朝采取妥协的政策。他交出了明朝给他的任命书,清朝也提出了剃发、登陆为前提条件。郑经又向清朝提出仿朝鲜旧例的臣服方式,“不登岸,不辫发易衣冠”,清廷不许。于是两家谈不拢就打,郑经战败,从厦门退守台湾。清军乘胜追击,海军长驱直入,进军台湾岛。但是突遇台风,船只沉没,无功而返。1680年,随着康熙政治上的逐渐成熟,他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地位已经完全确立下来,但此时的清、郑双方谈判,还在为臣服的方式、辫子衣冠的问题争执不下。最后,郑经提出,台湾全岛皆可剃发、换装,只有他一人不剃不换,清廷也仍不许。随后,康熙又进行了统一台湾的武装斗争。1683年6月,康熙起用台湾降将施琅为福建海军司令员,率领海军20000余人,大小战舰200余只,一举攻占澎湖。台湾失去屏障,郑氏军事力量损失惨重。郑经自杀,郑经的儿子郑克向清军投降。康熙支持施琅在台湾设官兵镇守的建议。否定了臣僚中弃而不守的谬见。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并设军区司令等职位驻军守卫台、澎等地,使台湾重新统一于清朝的管辖之下。1722年11月13日晚,康熙皇帝在北京畅春园溘然长逝。他的陵寝叫景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清东陵。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英明君主。笔者由此想到一个疑问,那就是毛泽东有一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 ? 雪》中提到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但里面为何没有提到康熙大帝?也许有人说,那是为了诗词格律的需要。但笔者却不这么认为。形式服务于内容,是诗词创作的基本要求,作为诗词大家的毛泽东不会因此不提。我想,也许毛主席他老人家也觉得康熙的丰功伟绩在他所提到的那几位君主之上吧。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2
正序
倒序
百川看人物
百川看人物-2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百川看人物
百川看人物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