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新传-6

平南越,置南海九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  [兵改制,建常备军:期门军、羽林军、屯骑、步兵、越骑、长水(水军)、射声(生)、虎贲、胡骑七校尉。又设“执金吾”。(即执金钺也。)]  [《郊祀志》:既灭南粤,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进。召见李延年妹李夫人。]  冬10月,发陇西、天水、安定骑中尉,河南、河内卒10万人,遣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为征西羌,平之。置护羌护尉。  纳左内史倪宽议,开六辅渠。  以司马迁为郎中,奉使巴蜀、滇中。  秋,东越王余善反。遣龙颜侯韩说、中尉王温舒出会稽,破东越。  遣故太仆公孙贺将万五千骑,出九原二千余里,至浮苴井而还,不见匈奴一人。  又遣故从骠侯赵破奴万余骑出令居数千里,至匈奴河水而还,亦不见匈奴一人。  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郡。自令居以西向居延泽(罗布泊)建立军事障塞,以卫护通向西域的河西走廊。  [元狩二年,匈奴西方主浑邪王杀休屠王降汉,汉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本年分武威为张掖,酒泉为敦煌。均乃月氏故地也。此为河西郡,乃开通西域之道(丝绸之路)。而匈奴与西羌之交通遂绝。迫使匈奴再向西迁。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屯田之。而敦煌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  [上令诸儒采《尚书》、《周礼·王制》,草封禅仪,数年不成。武帝乃亲自制仪,以采群儒,或曰不与古同。于是尽罢诸儒。]  李夫人死。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喜歌舞,武帝爱之。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妙丽善舞,由是乃幸,生一男,是为昌邑王。李夫人少而早卒。上闵焉,图其形于甘泉宫。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文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愿以王及兄弟相托。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载?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不敢见。上曰:夫人第(但)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官。夫人曰:尊官主帝,不在一见。上复言,夫人遂转向嘻嘘不言。上不悦而去。夫人姊妹让之曰:何为恨上如此?夫人曰: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上所以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非畏恶吐弃我,意尚肯追思闵我兄弟哉?夫人卒,上以后礼葬焉。其后,上以夫人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  [李夫人言:宫中多蛊气,必伤圣体。言终而卧,遂卒。既殡,香闻十里余因葬云陵。上哀悼,又疑非常人。发冢,空棺无尸,唯衣履存焉。起通灵台于甘泉,李夫人葬云陵上。为起通灵台于甘泉,常有一青鸟集台上往来,至宣帝时乃止。(御鉴一百三十六类聚九十一初学记十。)]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47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47岁  元封元年(b110,辛未),47岁。  10月,武帝巡边陲,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率十八万骑,北巡至朔方,临北河,以威匈奴。  匈奴王庭迫于汉军攻势,远迁大漠以北。  遣使告谕匈奴单于臣服。  [派使臣告单于:“南越王头已悬于汉北阙。单于能战即前与汉战,天子自将待也。不能即南面而臣。何徙远亡走,匿于幕北苦寒无水草之地,毋为也!]  [何按:匈奴之患至元封王庭北迁,已告解除。武帝对匈之战争,至此后而乃由防御转为开拓,即“开边”,占领土地,运行商业,以求搜求远方异品奇货。卫太子(包括卫青)不赞成之,要求转变路线。]  春正月,东巡海上,令数千人入海求蓬莱仙人。  上以卜式不司文章,贬为太子太傅,以倪宽为御史大夫。  汉兵入东越境。东越人杀东越王余善降汉。  迁其民入居于江淮间。  夏4月,封禅泰山。大赦天下。  [元封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年号,它是以举行封禅典礼而得名的。封禅典礼盛大隆重,时人非常重视。]  复东巡海上,至碣石。自辽西历北边至九原,归于甘泉。  《后汉书·郊祀志》:“初,孝武帝欲求神仙,以扶方者言黄帝由封禅而后仙,于是欲封禅。元封元年,上以方士言作封禅器以示诸儒,多言不合古。于是置诸儒不用。三月,上车上泰山,乃上石立之泰山颠,遂东巡海上,求仙人,无所见而还。四月,封泰山。”  [何按:武帝尊儒而斥黄老。黄老之学退出政治,而其中言天道者乃与方术修仙炼丹之学(邹衍之学)相融合,尤盛于东武帝中年后多病,为长寿求仙而进用方术之士,遂亦大受其惑。武帝之后,方仙道术之学传习于民间,至汉末而兴起为天道教及天师道教。此即道教之起源。]  [元封元年,武帝始建汉家之封,而司马谈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遂发愤死。将死,执其子迁之手而泣曰:“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不得从行,是命也!]  司马谈死于本年。  5月,以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丞,尽管天下盐铁。于郡国设均输机构,设均输盐铁官,主盐铁专司,置平准于京师,督天下运输,货物统购统销,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稳定物价。罢告缗法。  [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弘羊以诸官各自市相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召员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故仰天下之物,名曰“平准”。天子以为然而许之。于是天子北至朔方,东封泰山,巡海上,旁(傍)北边以归。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皆取足大农。  弘羊又请令民得入粟补吏,及罪以赎。令民入粟甘泉各有差,以复终身,不复告缗。它郡各输急处,而诸农各致粟,山东漕溢岁六百万石。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诸均输帛五百匹。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于是弘羊赐爵左庶长,黄金者再百焉。  是岁小旱,上令百官求雨。卜式言曰:“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贩物求利。亨(烹)弘羊,天乃雨。”久之,武帝疾病,拜弘羊为御史大夫。  (武帝后)昭帝即位六年,诏郡国举贤良文学之士,问以民所疾苦,教化之要。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视(示)以俭节,然后教化可兴。弘羊难,以为此国家大业,所以定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乃与丞相千秋共奏罢酒酤。弘羊自以为国兴大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怨望大将军霍光,遂与上官桀等谋反,诛灭盐铁政遂废。]  齐王闳死,无子,国除。  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出已东,击胡鲜。  [“是时汉东拔秽貉、朝鲜以为郡,西置酒泉郡,以隔绝胡与羌通之路。汉又西通月氏、大夏。又以公主妻乌孙王,以分匈奴西方之援国。又北益广至玄雷为塞。而匈奴终不敢为言。]  是岁,赵信死于匈奴。  乌孙王遣使献马,并求通婚于汉。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48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48岁  元封二年(b109,壬申),48岁。  至瓠子,视察黄河决口处。沉白马、玉壁于河,命从臣将军以下皆负薪塞河堤,卒填决河。作“瓠子之歌”。  以司马迁继父司马谈为太史令。  [《廿二史札记》:“父谈临卒,属迁论著列代之史。父卒三年,迁为太史令,即细石室金匮之书……论次其文。会草创未就,而遭李陵之祸。为太史令时乃元封二年也。元封二年至天汉二年遭李陵之祸已十年,自天汉二年至征和二年(任安得罪将死之时),又阅八年。统计迁作《史记》(原名“太史公记”)前后共十八年。]  筑甘泉宫通天台、长安宫飞廉馆。  朝鲜王攻杀辽东都尉。募天下死罪囚徒攻朝鲜。  作“芝房之歌。”  派郭昌、卫广为将,入巴蜀平定西南夷未服者,以为益州郡。  [“滇王者庄躥之后也,元封二年武帝平之,以其地为益州,割牂牁、越崔各数县配之。数年复并昆明地,皆以属之。(《后汉书·西南夷列传》)]  以杜周为廷尉。  [周外宽,内深刻,其治大体仿张汤。时诏狱益多,食二千石俸禄涉案人员不减百余人。廷尉及中都官诏狱逮捕至六七万人,官吏因之益加十万余人。]  [周为廷尉,客有谓周曰:“君为天下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旨意为狱,狱者固如是乎?”周曰:“三尺法安在乎?前王所是著为律,后王所是书为令。当时为是,何法之古乎?]  设益州郡。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49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49岁  元封三年(b108,癸酉)49岁。  十二月,赵破奴攻破车师国,虏楼兰王。复封浞野侯。(楼兰西域国名,后更名鄯善。)  柏梁台建成。“元封三年,作(成)柏梁台,召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诗者,乃得上座。(《太平御览》卷352引《东方朔传》。又见《初学记》卷12。)  “汉武帝在柏梁台上使群臣作七言诗。七言诗自此始。(《世说新语·排调》刘李标注引《东方朔传》。)  初作角抵戏、巴俞戏。(角读为决,较也。名此乐为角抵者,两两相当角力。角技艺射御,故名角抵,盖杂技乐也。巴俞戏,鱼龙蔓延之属也。汉后更名为平乐观。)三百里内民皆入京来观。  夏,朝鲜国相斩其王右渠归降汉朝。诏以朝鲜地分置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  绥国遣使通译于汉。(《后汉书·地理志》。)  楼船将军杨仆坐失亡多免为庶民。左将军荀彘坐争功弃市。  7月,嫁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公主与乌孙,遂与乌孙王结盟。  [乌孙使使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乌孙以子匹聘汉公主,汉以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妻乌孙王昆莫为右夫人。  匈奴亦遣女妻昆莫,以为左夫。  细君悲歌曰:“吾家嫁我天一方,远托异国乌孙王。穹庐为室毡为墙,以肉为食酪为浆。居常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何按:据近人考证,乌孙族原活动在河西,汉初,西迁至伊犂河流域,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为当时西域之最大方国。日人羽田亨认为,乌孙语属突厥语。其种属,为高加索人种。唐颜师古曰:“乌孙于西域诸戎,其形最异,今之胡人青眼赤须状类弥猴者,本其种也。”焦氏《易林》:主:“乌孙氏女,深目黑丑,是其形异也。”乌孙产马,马质优良,今传伊犂马。文帝前元四年为匈奴征服合并,至此乃与匈奴相分离也。]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50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50岁  元封四年(b107,甲戌),50岁。  冬10月,上南巡行至雍。祠五帝。  北出萧关,历独鹿,鸣泽,自代而还,至河东。  诏赦死罪以下,赐无出今年租赋。  匈奴好辞甘言求请和亲。  匈奴使者病死长安。匈奴单于以为汉拘禁之,乃用赵信议,遂扣留汉使路充国。数以奇兵犯边。  武帝遣将军郭昌、浞野侯赵破奴屯朔方备胡。  作为元狩、元鼎以来开边、兴利、改制、用法和擅的结果,元封四年(前107)在关东出现了二百万流民,引起了政局的动荡。  [“元封四年(前107),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公卿议欲请徙流民于边以谪之。”  由于连年兴兵和重赋,已有不少农民弃业流亡。加之以“吏多私征求无已,去者便,居者扰”,使流民问题更加严重。汉武帝制定了流民法“以禁重赋”,结果仍然是“官旷民愁,盗贼公行”,以至出现流民二百万口的严重局面。这是农民对汉武帝政策的严重抗议。如果官府处置不慎,势必进一步“摇荡百姓”,其后果武帝是知道的。所以他下令案问御史以下议请谪徙者,并重责丞相石庆,以图平息事端。](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  赵信死于匈奴。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51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51岁  元封五年(b106,乙亥),51岁。  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冬,武帝南巡,望九嶷山,登天柱山,泛长江,近枞阳,北到琅邪,观东海。  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面出。作“盛唐枞阳之歌。”  [上幸河东,所言中流,与群臣饮宴。顾视帝京,乃自作秋风辞曰:浮楼舡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吹兮发棹歌,极欢乐兮哀情多。(书销一百六)顾谓群臣曰: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群臣进曰:汉应天受命,祚逾周殷,子子孙孙,万世不绝。陛下安得亡国之言,过听于臣妾乎?上曰:吾醉言耳!然自古以来,不闻一姓遂长王天下者;但使失之非吾父子可矣。(御览八十八)。]  3月,封泰山,加封禅。还京住甘泉宫。4月,赦天下,所幸县免岁租赋。赐鳏寡孤独帛,贫者粟。  大将军卫青卒,命起冢置茂陵,象庐山。  [初,上年29生戾太子,甚爱之。及长,性仁恕温谨。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太子每谏征伐四夷,上笑曰:“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太子乃有不安之意。  上觉之,谓大将军青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战,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之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大将军顿首谢。]  [尤侗《艮斋杂说》:“自武帝好公羊,卫太子好谷梁,有诏太子受公羊,不得受谷梁,父子立异。安国无巫蛊。安国无巫蛊之祸乎?”“《周礼》一书,诸儒皆以为周公作,然武帝独谓其渎乱不侄,作十论七难以排弃权之。]  4月,全国分为十三州郡,每州置刺史,直接向皇帝奏事。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诏以六条问事。  [六条:(1)劾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2)二千石背公徇私,侵渔百姓。  (3)二千石不恤疑狱,肆意杀人。  (4)二千石选举不平,亲阿所爱,蔽阻贤路。  (5)二千石子弟依仗权势,请托所监。  (6)二千石阿附豪强,害损政令。触之皆案灭三族。]  董仲舒死,年93岁。  将军苏建死。  [苏建语司马迁云:“吾常责大将军至尊重,宜择贤。大将军谢曰:自昔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仿此意。”苏建,苏武父也。]  是岁,下求贤诏书,令州郡举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时汉廷已乏人材矣。)  [武帝本年求贤诏:“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踢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不羁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民吏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章太炎云:“汉之地图,盖甚精审。《武帝记》: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出九原。臣瓒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在九原二千里,见汉與地图。按舆地图乃及匈奴之一井,则其精审可知。]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52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52岁  元封六年(b105,丙子),52岁。  冬,外巡归。  春,作首山宫。  3月,巡视河东。祠后土。作“秋风辞”。  [《汉武故事》:“上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宴,上欢甚,乃作‘秋风辞。’辞曰: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芬,怀佳人兮不能忘,浮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杨素波,箫鼓吹兮发櫂歌,欢乐尽兮忘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益州、昆明反,遣军击之。  秋,乌孙使者以汉广大,归报其国,其国乃益重汉。  匈奴闻乌孙与汉通,怒,欲击之。又其旁大宛、月氏之属皆事汉。  [“昆莫年老,言语不通。昆莫欲使其孙岑娶尚公主,公主不听,上书武帝。  武帝答书曰:‘宜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  昆莫死,其孙岑娶代立,为昆弥。]  汉使西逾葱岭,抵安息。  安息使以大鸵鸟卵及黎轩善眩人献于汉。  乌维单于死,子乌师卢单于立。匈奴迁西北,左方兵直云中,右方直酒泉、敦煌。匈奴左大都尉欲杀单于降汉,汉令因杅将军敖筑受降城以诗之。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53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53岁  太初元年(b104,丁丑),53岁。  冬十月,巡登泰山。十二月,东临渤海。望祠蓬莱山。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  二月,起建章宫。  [《汉官仪》:“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军。又取从军死烈士之子孙,养羽林官,教以五兵,号曰羽林孤儿。(《后汉书》顺帝纪李贤注引)]  五月,故丞相公孙弘、太中大夫壶遂、太史令司马迁等所改订新历法完成。此即“太初历”,用夏正,以正月为岁首(此前沿用秦正,以十月为岁首)。采用“五行”,色尚黄,数用五,重定宗庙百官之仪。协音律,以为典常,垂之后世。  ”夏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数用五,定官名,协音律。(武帝本纪)改尚右为尚左。(商人尚右。周人尚左,但中原商之遗族仍尚右。楚尚左。秦尚左。汉初尚右,汉武帝改尚左,用周制也。)  [汉初,沿用秦的《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但到汉武帝时,由于所代久远,日月差数无法校正,甚至出现“朔晦月见,弦望满亏”的情况。  于是由司马迁、落下闳、唐都、邓平等人创制新历,并于太初元年(前一百零四年)由皇帝颂行,称为《太初历》。《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并规定无中气(每月两个节气,月初为节气,后半月的为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还记有日、月食周期。《太初历》是中国历法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共实行了一百九十年。]  七月,东巡至泰山。  八月,命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  [《大宛传》:上欲侯宠李氏,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以往伐宛。]  [先,汉使入宛求马。宛不予。杀汉使,取其财物。  天子怒。掌使宛者姚定仪言:“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可尽虏矣。”帝欲侯宠姬李氏,乃拜李氏兄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以郡国恶少年无赖数万人,往伐。司马光曰:“其意以非有功不侯,不欲负高帝之约也。]  关东蝗灾,西飞至敦煌。  司马迁于是年迁太史公,纂《史记》。(年42岁)  始设大司农。  [《汉书》百官公卿表:治粟内史,秦官,掌谷货,有两丞。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  [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于明堂,诸神受祀。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于是谕次其文。]  [元光二年,《汉书·五行志》记:“自是(案指元光二年)始征伐四夷,师出三十余年,天下户口减半。”《汉书·萧望之传》张敞曰:“昔先帝征四夷,兵行三十余年,百姓犹不加赋而军用给。”所谓三十余年,具体说是三十二年。《汉书·西域传·渠犁》:“是时军旅连出,师行三十二年,海内虚耗。”徐松《汉书·西域传·补注》曰:“自元光二年谋马邑,诱单于,绝和亲,为用兵之始。其后连年用兵,至太初三年西域贡献,凡三十二年。]  [按元光二年至太初三年(前133—前102),是西汉历史上的重要年代。汉武帝的全部事业,几乎都是在这三十二年中完成的,其中除四出征伐外,还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的意识形态的改革,还有如收相权、行察举、削王国、改兵制、设刺史等项政治、军事制度的改革,还有如统一货币、管盐铁、立平准均输制等项经济制度的改革,等等。]  [河决瓠子夺淮入海,为害武帝一朝达二十余年之久,也是在这个时间之内治理的。  ”武帝一生绝大多数事业都是元狩(前122—前117)、元鼎(116—111)年间做成的;有少数完成于元封年间(前110—前105)。只有伐大宛一件事在元封以后。可以说汉武帝在元封年间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使命。]  [或云董仲舒死于本年。以高寿86-88岁,寿终于家。]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54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54岁  太初二年(b103,戊寅),54岁  正月,丞相石庆薨。  三月丁卯,以公孙贺为丞相。  [“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苛严。自公孙弘后,丞相比坐事死数。公孙贺大哭,不乐受印绶。]  [“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顿首涕不肯起。上乃起去。贺不得已拜受,出曰:我从是殆矣。]  2月,武帝巡视河东。祠后土。  贰师将军李广利征大宛无功而返。兵还至敦煌。武帝怒,使使至玉门传诏:“军有敢入关者则斩之!”  [李广利不知兵。“贰师将军之西也,既过盐水,当道小国各城守,不给食,攻之不能下。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瘦,攻郁成,郁成大破之,所杀甚众。引兵还,至敦煌,士余什一二。]  秋,遣浞野侯赵破奴将二万余骑出朔方西北二千里,击匈奴。军去不还。  [匈奴八万骑围击之,绝汉军水源。赵破奴率小队亲自夜出觅水,匈奴闻知掩捕,生得之。因急击其军,军遂没于匈奴。]  冬12月,御史大夫倪宽卒。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55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55岁  太初三年(b102,已卯),55岁。  春正月,东巡海上求神仙。  4月,封泰山。  是岁,遣光禄勋徐自为出于五原塞外,筑城列亭障千余里。  使路博德筑城居延泽上。   以胶东太守延广为御史大夫。  匈奴儿单于死,子年少,立其季父右贤王句黎湖为单于。  秋,匈奴大入定襄,云中,杀掠数千人。行破坏徐自为所筑城亭列障。军正任文击救之,匈奴失所掠而去。  [公卿议请罢征宛军,专力攻胡。天子以宛小国不能下,则大夏之属轻汉,而宛善马不来。遗外国笑。  乃案治言罢宛者邓光。赦囚徒,发恶少年没边骑,复出敦煌六万人。  贰师将军复围宛。宛城无井,出水工断其所开水路。天子增发甲兵十八万,置居延、休屠屯兵以卫酒泉。发天下吏有罪者,亡命者及赘婿,故有市籍者凡七科,谪为兵。悉给贰师。]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56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56岁  太初四年(b101,庚辰),56岁。  复下征匈奴诏。  [本年武帝伐匈奴诏:“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李广利破大宛,得汗血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斩大宛王首。然汉军马损失数量远过所获者。  [“贰师复行,兵多,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至轮台,攻不下。破而屠之。至宛,兵到者三万。攻之四十余日,宛内乱。求降,献马。汉军得善马数十匹,中马三千余匹。罢兵。]  春,汉军捕得楼兰王。  是岁,大宛破后,汉自敦煌至盐泽(今罗布泊)起亭障。于轮台、渠犁置屯田。每屯田率数百人,军垦。置使者,校尉领护,远至赤谷(今中亚伊塞克湖南岸)。  李广利回京师,途中所过西域小国,听说大宛被攻克,皆使其子弟从入贡献,入京师为人质。  四月,诏封李广利为海西侯。  [武帝日夜思念李夫人不已,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又为作“秋风赋”悼之。《外戚世家》:“李夫人早卒。其兄延年以音牵,号协律。兄弟皆坐奸族,是时其长兄广利为贰师将军,伐大宛,不及诛。而上既夷李氏,后怜其家,乃封为海西侯。”《佞幸传》:“李夫人产昌邑王,延年由是贵,为协律都尉。久亡,延年弟季,与中人乱,出入骄姿。及李夫人卒后,其爱弛,上遂杀延年兄弟宗族。”《功臣表》:“广利封海西侯,在太初四年四月。则延年兄弟坐奸族,当在太初二、三年;李夫人之卒,亦当在其时也。]  匈奴欲发兵阻李广利征大宛,闻大汉兵盛,未敢动。  大宛破后,西域震惧,汉使入西域者皆得职。  [余嘉锡论武帝求马此役曰:  汉武帝使李广利将兵伐大宛,取善马,太史公极非之,故以微文讥刺。传说中盛陈出兵时甲认真之众,牛马杂畜兵弩粮草之多,以见其劳民伤财,疲弊中国以事四夷,死士卒数十万,而所得善马不过数十匹,所以讥汉武者深矣。王允谓司马迁作谤书,不虚也。  桓宽《盐铁论·西域篇》文学曰:“有司言外国之事,议者皆徼时之权,不虑其后。张骞言大宛之天马汗血,安息之真玉大鸟,县官既闻如甘心焉,乃大兴师伐宛,历数期而后克之。夫万里而攻人之国,兵未战而物故过半,虽破宛得宝马,非计也。  当此之时,将卒方赤面而事四夷,师旅相望,郡国并发,黎人困苦,奸伪萌生,盗贼并起,守尉不能禁,城邑不能止。然后遣上大夫,衣绣衣以兴击之。  当此时,百姓元元,莫必其命,故山东豪杰,颇有异心。赖先帝圣灵斐然,其咎皆在于欲毕匈奴而远几也。为主计若此,可谓忠乎?”此其归咎武帝,与司马迁之意同,后之论史者莫不从之。  余以为迁责汉武骚动天下,及广利不爱士卒,皆是也。独谓伐宛之役为闻天马而甘心,一似武帝有爱马之癖者。夫武帝虽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用汲黯语)。亦一世英明之主也,岂其因欲实天闲,备法驾,遂以数十万人之命,易数十匹之马,贵人贱畜,一至于是哉。且贰师出兵用马至三万馀匹,而所得宛马不过三千馀匹,是时方患马少,以十易一,智者必不为也。  盖匈奴行国,人人便骑射,汉兵常出塞数千里,与之鏖战于沙漠之间以争胜负,其势不能不多用骑兵,欲练骑兵,不能不养马。  中国之马,本不如匈奴所产之良,故晁错曰:“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坡,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汉书》晁错上书言兵事。)  是则汉与匈奴,不必交战,固已情见势绌矣。况又屡经战阵,马之死亡且尽,故武帝大修马政,广求善种以求其蕃息孳生,其闻天马而其心者,欲得汗血之种也。司马迁非不知之,而言之不明,遂使后人莫知汉武之用意耳。  今以《汉书》考之,武帝之初,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犊牝者摈而不得会聚。(见《食货志》。)卫青、霍去病之伐匈奴,所将少者万骑,多者十馀万骑。(见《卫霍传》及《匈奴传》。)  元朔六年,卫青比岁击胡,汉军士马死者十馀万(见《食货志》)。志承《史记平准书》之旧,叙事不明载年岁,第云其明年或后几年。今据颜师古注及《平准书》注补载年号,注所无者,以前后事推定之。  元狩二年,马生余吾水中。(见《武纪》)。天子为伐胡,盛养马,马之来长安者数万匹。三年,除千夫五大夫为吏,不欲者出马。(见《食货志》。)四年,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大出击胡,出塞之马凡十四万匹,而后入塞者不满二万匹,(见《食货志》及《卫霍传》。)  又《匈奴传》云,“汉马死者十余万匹”。匈奴虽病远去而汉马亦少,无以复往。自此至青之卒,凡十四年,竟不复击匈奴者,以汉马少故也。(见卫、霍传。)青以元封五年卒,自元狩四年至此凡十四年。其后又三年,是为太初二年,始遣赵破奴将二万骑伐匈奴。  五年,天下马少,平牡马匹二十万。见《武纪》。元鼎二年,乌孙发使送张塞还,因献马数十匹报谢。(见《张骞传》及《西域传》。)  四年,马生渥洼水中,作天马之歌。《礼乐志》作元狩三年,此据《武纪》。  《史记·乐书》云:“又尝得神马渥洼水中,复次以为大一之歌。”其歌辞与《礼乐志》不同。  五年,令民得畜边县。(注:孟康曰:“令得畜牧于边县。”)官假牡马,三岁而归,及息什一。六年,车骑马乏,县官钱少,买马难得,乃著令,令封君官下至三百石吏以上,差出牡马,天下亭亭有畜字马,岁课息。(见《食货志》。)  元封元年,帝巡边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威震匈奴。(见《武纪》。)  盖自元狩四年后,未尝与匈奴战,至是经十年之畜牧,始稍蕃息矣。然去年尚言车骑马乏,今年何遽多如此,盖汉时养马常至三十余万匹,见后。十八万骑,未为多也。故亟亟焉求马于西域。会匈奴闻乌孙与汉通,怒欲击之。乌孙恐,使使献马,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天子问群臣,议许,曰:“必先内聘,然后遣女。”乌孙以马千匹聘。(见《西域传》。)  徐松补注以为事在元封初,今从之,故次于此。大宛多善马,马汗血,言其先天马子也,张骞始为武帝言之。(见《西域传》。)  天子好宛马,使壮士持千金及金马请宛善马,宛王爱其宝马,不肯予。(见张骞传及西域传)。太初五年秋,遣李广利伐大宛,四年春,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之歌。(见《武纪》。)言西极天马者,以别于元狩四年所作之天马歌也。(礼乐志无西极字,史记乐书所载歌辞与礼乐志不同。)  初,天子发书易曰:“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好马,名曰天马,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云。(见《张骞传》。)  计武帝凡四得善马,其生渥洼水中及得自乌孙大宛者皆号天马。  元狩四年“天马歌”曰:“沾赤汗,沫流赭。”是渥洼神马亦汗血。又当时欲神异此马,云从水中出,故与大宛汗血马,同得天马之名。初得乌孙马,亦以天马名之,独生余吾水中者无闻。盖自武帝以后,汉所养马固多名马种矣。  向非武帝求马于四方,则死亡羸瘠之馀,汉之战马,岂复可用乎。]  [元光六年卫青改变战略,长程出击,兵至龙城。  元朔二年卫青出云中,收复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邵。(河南之战)两年后复出高阙,破右贤王部。  元朔六年,出定襄渡大漠,回击破大单于本部,迫使之庭北迁。(渡漠之战)  元狩二年,霍去病渡漠,直取河西,过焉支山千里。击破匈奴左部。打通河西走廊。(河西之战)  太初四年,复下征匈奴诏。李广利破大宛。开拓西域,(大宛之战)。]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57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57岁  天汉元年(b100,辛已),57岁。  因连年苦旱,改元“天汉”,以祈甘雨。  春正月,巡幸甘泉宫。  三月巡行河东。祠后土。  匈奴句黎湖单于死,匈奴王其弟左大都尉且是侯为单于。  3月,匈奴使使来献大羽、白牦。派中郎将苏武遣送匈奴在汉使臣。  苏武持节被拘于匈奴,流放于北海(贝加尔湖)。  [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尽归所拘汉使之不降者路充国等,曰:“我儿子,汉天子我丈人也。”  上嘉单于之义,遣中郎将苏武送汉所拘匈奴使者,厚聘单于,答其善意。既至,单于大骄,非汉所望也。  匈奴中被虏汉故将及浑邪王姊子,及卫律部下,阴与武副使张胜谋,欲劫单于母阏氏(南宫公主)归汉。卫律者,父故长水胡骑将。与协律都尉李延年善,延年荐律使匈奴。闻延年家败,遂降匈奴。单于厚爱之,与谋图事,立为丁零王。  后月余,单于出猎,张胜等劫阏氏欲发,单于子弟发兵与战,俘虞常张胜。单于使卫律治之。  武恐辱国,引刀欲自杀,不死。卫律抱救之,单于壮其气节,欲降之。武不屈。 囚武大地窖中,绝其饮食。  天大雪,武卧寒地,啮雪与毡毛咽之,十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武坚不降,乃徒武北海无人之地,使牧羊。曰公羊有奶乃放汝归。武持节牧。]  [《前汉书》载苏武在匈奴。卫律白单于。幽武大窖中。绝不与饮食。天雨雪。武卧齿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刘向《新序》又载武在匈奴。卫律绝不与饮食。武数日不降。当盛暑。以旃衣并束三日暴。武心意愈坚。终不屈挠。今人徒知武在匈奴剧寒中被如是之虐。不知剧暑中亦受如是之苦。今人饱食安眠于广厦之间。隆寒盛暑。优游自得。而犹萌不足之念。其可不知愧乎。]  赵破奴自匈奴逃归。  5月,发谪戍屯五原。夏,大旱。  以济南太守王卿为御史大夫。  孔安国献古文经传。  [今文、古文争得很剧烈。西汉立的十四个博士,都是今文博士。古文一直到王莽时才立博士。今文博士坚决反对古文立博士、也就是反对古文经学成为官学。古文经学的提倡者刘歆,曾写了一篇《移让太常博士书》斥责今文博士。  古文派主张封国的大小不能变更:一定要分五等,公方五百里,侯方三百里,子方二百里。  今文派注重现实,主张分三等,把公与侯的封国面积一律缩小为方百里,伯方七十里,子与男的一律缩小为方五十里。  古文派坚持山泽皆入官,自然资源如山林川泽这利,他人不能利用,平民或工商业者不能采取。今文派主张山泽无禁,自然资源公开。古文派重传统形式,举行丧礼,不惜尽量铺张浪费,也就是主张厚葬。今文派反此,主张薄葬;而且把日期缩短,也就是所谓短丧。  古文派主张封国割据称伯(霸),各伯(霸)一立。今文派与此相反,主张统一尊王,也就是所谓“王天下”。  古文派既主张各伯一方,则天子巡视各国的次数,便愈少愈好,主张十二年才巡视一次,也就是十二年中,上级只巡视下级一次。今文派认为上级巡视下级的次数要多,主张五年巡视一次。古文派凡高位如“卿”之类,主张世袭,也就是权利不外溢,父死子继,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而且卿的名额乃至大夫、士的名额都可以无定。今文派不然:既反对“卿”的世袭,要用选举;而且要限定卿、大夫、士的名额,不许增多。  古文派既重割据称伯,地区较小,所谓社稷之祀的对象,便多带地区性,以“人鬼”为对象。今文派是主张“王天下”的,要用代表性的较大的“天神”代替“人鬼”,作为社稷之祀的对象。  古文派重传统的形式,所谓七庙之祭,日、月、时(四时)都要举行。今文派不然:反对传统的形式,尊重当前的现实,对七庙的祭祀,大加简化,只要时祭一种。  (廖平(季平)在《六译馆全书》之一的《今古学考》里列举了五个不同之点。我们加以归并,成为上面的三类九项。)]  [汉代所立十四博士,无一例外,都是今文派。十四博士的次序,依周予同《经今古文学》里的安排稍加简化如下:  《诗经》有鲁(申公)、齐(辕因)、韩(韩婴)、三家。鲁诗、韩诗,文帝时立博士。  《尚书》三家同出于伏胜。武帝时立书欧阳氏博士,宣帝时添立大、小夏侯。  “礼经”有大戴(德),小戴(圣)二家。(此外还有庆普一家,因庆普未立博士,故略去)诸家同出于高堂生,武帝时立礼经博士,宣帝时分立为二家。  易经有施(雠)、孟(喜地)、梁丘(贺)、京(房)、四家,四家同出于田何。武帝时立《易经》博士,宣帝时分立为施、孟、梁丘三家,元帝时又立京氏。  春秋公羊有严(彭祖)、颜(安乐)二家。二家同出于胡母生、董仲舒。武帝时立《春秋》公羊博士。  上面这十四位,无一例外,通通是今文博士。汉初民间已流传和教授《毛诗》、《古文尚书》、《逸礼》、《左传》等古文经传,但未得列于学官。  《今古学考》里说:“孔子初年之言,古学所祖也;……孔子晚年之言,今学所祖也。”“西汉之时,天子喜经文之利已,遂并其籍而崇之。]  [发明植物纤维纸的时间约在公元前二世纪中,近年出土的“灞桥纸(麻纤维制)为武帝时物。]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58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58岁  天汉二年(b99,壬午),58岁。  春,巡行东海。  夏5月,命李广利以三万骑出酒泉,因杅将军公孙敖出西河,击胡。贰师将军击右贤王于天山,斩首虏万余级。匈奴大军围李广利,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军陷重围,假司马赵充国与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阵,李广利随而脱。汉武帝在行辕视赵充国创伤,嗟叹之,拜为中郎。  李广孙骑都尉李陵,主动请缨,愿率步兵五千人,出居延,策应贰师。北行30日击匈奴,至浚稽山,被匈奴大单于自率三万骑兵包围。李陵奋战,矢尽道穷,不获救兵,投降。  司马迁为李陵进言。  [陵者,李广孙,敢兄当户之子。上使陵为贰师将军督辎重。陵稽首曰:“愿得自当一队。”上曰:“吾无骑与汝。”陵曰:“不用骑,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陵至峻稽山,与单于相遇,以骑三万攻陵。陵千余弩俱发,应弦皆倒。虏还走上山,陵追击之,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贤王,驰兵八万骑攻陵。陵且战且却,南行数日,抵山谷中。复大战,斩首三千余级。  引兵东南,五日,抵大泽葭苇中,虏从上风纵火,烧陵,陵亦令军纵火以自救。南行至山下,单于在山上,使其子将骑击陵。陵自步斗树木间,复杀虏数千,因发连弩射,单于下走。是日捕得生口,言“单于曰:‘此汉精兵也,晶夜引吾南行近塞,得无有伏兵乎?’诸军长皆曰:‘单于自将数万骑击汉数千人不能胜,后无以复使边臣,令汉益轻匈奴。复力战山谷间,尚四五十里得平地,不能破,乃还。’”是日,战数十合,复力战,杀伤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中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单于大喜,进兵使骑并击汉军,疾呼曰:“李陵、韩延年趋降!”遂庶道攻陵,四面射,矢下如雨。陵矢且尽,即弃车去。士卒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入山谷。单于入遮,从山上坠石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兵败,吾死矣!”军吏或劝陵降,陵曰:“吾不死,非壮士也。”陵叹曰:“使人有数十矢,足以免矣,今无兵复战。”令军士人持三升火米,一片冰,令各散去遮虏鄣相待。陵与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数十人。虏千骑追之,延年死。陵曰:“无面目以报陛下!”遂降。士卒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陵败处去塞百余里。  单于以大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上闻陵降,大怒,大臣忧惧。太史公司马迁上言陵功,以陵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初,上遗贰师将军出时,令陵为助兵,及陵与单于相持,而贰师无功。上以迁欲沮贰师,为陵游说。后捕得匈奴生口,言陵教单于为兵法。上怒,乃族陵家,而下迁腐刑。陵闻之曰:“教单于为兵者,乃绪也,非陵也。”李绪者,故塞外都尉,先是降匈奴。陵痛其家以绪诛,乃使人刺杀绪。(《汉纪》)]  武帝以法制御下,好尊用酷吏。郡、国二千石为治吏大抵多酷吏。以酷法严治贵戚、权贵及豪强,法诛并用,饮食连坐。  [《廿二史札记》:《杜周传》:“武帝时诏狱益多,二千石击廷尉者不下百余人,其他狱案一岁至千余章,大者连逮证案数百人,小者数十人,远者数千里,近者数百里。既到,狱吏责如章告,不服,则笞掠定之。于是皆亡匿。狱久者至更数赦,十余赠犹相告言,大抵诋以不道以上。廷尉及中都诏狱,逮至六七万人,吏所增加又十有余万。”是可见当日刑狱之滥也。民之生于是时,何不幸哉!]  “东方群盗起”。泰山,琅琊农民暴动起义,阻山攻城,道路不通。出兵弹压。拜直不疑为青州刺史。  [时关东农民起义军纷起,大者数千人,攻城邑,取库兵;小者以百数掳掠乡里者不可胜数。泰山、琅邪有徐勃等,南阳有梅免等,楚有段中、杜少等,燕赵之间有坚卢、范主等。起义历经数年。遣直指使者暴胜之等赴各地镇压。暴胜之奏杀(经奏报批准而杀)二千石、诛(不经奏报而杀)千石以下,及与起义军通行、饮食而连及者,大郡至万余人。作“沈命法”:“群盗起,不发觉,发觉而捕弗满品(所捕人数不足)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主管之人)皆死。”以后他方官与小吏多隐匿不报,以全身避法。]  颁《沉命法》,凡二千石以下察捕盗贼不力者,皆处死。  [赵翼论曰:“汉武时,酷吏盛行,民轻犯法,盗贼滋起,大者至数千人,攻城邑,掠库兵。帝使光禄大夫范昆、[故]九卿张德等,衣绣衣,持节发兵,斩首或至万数,并诛通行饮食者。数年稍得其渠率,而散亡者又聚党阻山川。无可奈何,乃作沈命法,盗起不发觉,觉而勿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皆死。其后小吏惧诛,虽有盗不敢发,恐累府,府亦使不言,故盗贼益多。”  《史记·酷吏列传》记载天汉暴动较详,认为主要原因是酷吏专断,“吏民益累犯法,盗贼滋起”。《汉书·王莽传》则认为连年征伐是天汉暴动的直接原因。大抵天汉暴动是元封流民骤现形势的重演,不过规模更大,来势更猛。]  秋,止禁胡巫祠道中者,大搜。  派直旨绣衣使者,持节,虎符,以监郡守。  以匈奴降将成娩为骑将,率楼兰国兵击车师。匈奴遣右贤王将数万骑驰援,汉兵不利。引去。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59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59岁  天汉三年(b98,癸未),59岁。  正月,陵兵败书闻。廷辩,司马迁为李陵进言,获罪下狱。  2月,初榷酒酤。  3月,东巡求神仙,封泰山。  御史大夫王卿有罪自杀。  怠厌方士怪迂语。然犹希冀能见仙人,得长生不老术。  秋,匈奴入雁门。太守弃市。  以执金吾杜周为御史大夫。  [(杜周)捕治桑弘羊、卫皇后昆弟子刻深,天子以为尽力无私,迁为御史大夫。]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60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60岁  天汉四年(b99,甲申)60岁。  春正月,朝诸侯于甘泉宫。  春3月,巡行泰山。  夏四月,立皇子刘髆为昌邑王。  5月还京,居建章宫。  9月,令罪人入钱赎死。  派李广利,路博德,韩说将十万人击匈奴。不利,还。谣传以为李陵为匈奴练兵。  [春,李广利出朔方,至余吾水上。游击将军韩说出五原。因杅将军公孙敖出上谷,皆击匈奴。]  [遂下诏,族李陵家。其实被俘而教匈奴兵法者,降将李绪也。武帝灭李陵族后,李陵恚恨,乃杀李绪。]  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进言,罹罪当死。家贫,不能自赎,乃以身赎为宫刑。(是年迁约48岁。)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卯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张空弓,冒白刃,北首争死敌。  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圣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  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汉书·司马迁传》。王夫之对此颇多讥议:“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期得而为文焉者也。(《读通鉴论·武帝》))]  单于以女妻李陵,立为右校(贤)王。  匈奴大阏氏(汉南宫公主)欲杀李陵。单于匿之于北方。(李陵入匈奴后,被封为右贤王。《新唐书·回鹘传》:“黠戛斯(吉尔吉斯),古坚昆国也。其种杂丁零,乃匈奴西部也,匈奴封汉降将李陵为右贤王,卫律为丁零王。”《宋书·索虏传》:“索头虏姓托跋氏,其先李陵之后也。陵降匈奴,有数百千种,多立名者,索头亦其一也。”《南齐书·魏虏传》:“匈奴女名托跋妻李陵,胡俗以母名为姓。”  (我疑西周时之姞姓戎,即黠戛斯种也。))及大阏氏死,乃还。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61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61岁  太始元年(b96,乙酉)61岁  春正月,因杅将军公孙敖坐妻为巫蛊,腰斩。徙郡国吏民豪杰于茂陵。  夏六月赦天下。  立钩弋夫人。  [《汉书·外戚传》:“孝武钩弋赵倢伃,昭帝母也,家在河间。武帝巡狩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天子亟使使召之。既至,女两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时伸。由是得幸,号曰拳夫人。……居钩弋宫,大有宠。]  [倢伃位视上卿,比列侯,第二十级爵。]  任命司马迁为中书令,尊宠任职事。  [《百官公卿表》有中书谒者,即中书令。中书令之职,掌“领赞尚书出入奏事。”《汉旧仪》:“中书令须赞尚书,出入奏事,秩千石。”又称尚书令。]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62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62岁  太始二年(b95,丙戍)62岁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8
正序
倒序
汉武帝新传
汉武帝新传-2
汉武帝新传-3
汉武帝新传-4
汉武帝新传-5
汉武帝新传-6
汉武帝新传-7
汉武帝新传-8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汉武帝新传
汉武帝新传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