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不演义

从折﨡城回来没多久,李世民就收到一个指令,出镇同州的长春宫。看上去是独门独户了,但谁都知道,这是让他远离政治中心长安。李世民老老实实地到长春宫去了,他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回到长安。现在,感谢刘武周,感谢宋金刚,感谢突厥人,当然,最重要还是要感谢裴寂吧。李世民马上上了一个表,主动请缨愿领三万精兵渡河收复失地。到了此时,还能相信谁呢?李渊也不防二儿子了,毕竟蛋糕大了才担心分配不均,现在蛋糕被刘武周切去了一半,自然要团结起来,夺回失去的东西。李渊扫了扫关中的精兵交付给李世民。为了提高成功率,李渊还交给李世民一群特殊的人。在李渊交付的兵马里,除了以前陇右贵族系的,还有一群山东豪杰,他们是刚从王世充的洛阳投诚过来的秦叔宝跟程咬金们。【英雄的选择】八个月前,九曲(河南宜阳)。王世充再也不是当日那个被李密打得满头包的洛阳外来户,打败了李密后,王世充当了家做了主,招降了不少瓦岗军的大将。比如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裴仁基等。这一天,王世充亲自带队,率领诸位新收的大将前去九曲跟唐军作战,输赢尚在其次,主要是锻炼一下队伍,提高一下士气,磨合一下挡位,展示一下实力。好不容易收了这么多强人,一下发大了。不拉出来威风一下岂不跟锦衣夜行一样。可锦衣日行容易划伤衣服,富贵还乡容易被打秋风,部队拉出去了可能拉不回来。刚列上阵,一队骑兵突然脱离组织,直冲对面而去。王世充一头雾水,还没下令进攻啊,谁这么猴急?望了一眼,那是秦叔宝跟程咬金。还是新同事积极肯干啊,王世充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很快,他的笑容就僵住了。自己的这两员大将冲出一百米开外,突然不跑了,还掉转马头,行了个礼,对着王世充喊了一句话:“虽蒙殊礼,不能仰事,请从此辞。”翻成大白话就是,您对我们不错,但我们还是不侍候您了,就此拜拜了您。说罢,上马直奔唐营而去了。王世充卷发差点气直,他生平最痛恨的就是背叛,可看了看秦叔宝手里那把重枪,想了想程咬金不要命的样子,他咬咬牙,没有下达追击的命令。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就算下令,估计也没多少人敢去追。就这样,王世充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大将慢悠悠地投奔了敌国。愤怒之余,王世充怎么也想不透,自己也算装得挺礼贤下士了,自问待那两位大爷不薄,一个封为龙骧大将军(秦叔宝),一个封为将军(程咬金),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竟然就临阵叛逃了呢?这个问题,如果王世充不怕脸面扫地,可以请叛逃者之一程咬金来回答:“王公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此乃老巫妪耳,岂拨乱之主乎!”再翻成白话就是王世充这个人器度狭小,又喜欢乱开空头支票,简直就是老巫婆,哪里是拨乱反正的君主。老巫妪,老年会巫术的妇女是也,骂人老妪也就罢了,还加一个巫字,要是王世充听到这一句,只怕拼了老命也要找程咬金算账。何谓骂人入骨,这样的就是了。要知道,在唐朝(当然不只唐朝),骂人像老太婆是极恨的话,诸葛亮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杨广叫李渊阿婆面,都属此例,到底王世充做出了什么光辉事迹,得到这个老巫妪的称号?具体事迹如下:控制洛阳之后,王世充开了太尉府,搞了一个小朝廷,又专门在太尉府设了三个木牌。头两块算是招工启事,第一块招文士,第二块招武将,第三块,算是击冤鼓,号召洛阳人民有冤的喊冤,有仇的申诉。这些牌牌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自从挂牌以来,一天上书陈事的有数百人,这里面有想当官的文人,有想从军的大汉,也有想申冤的百姓。王世充都一一接见,亲自询问。并表态大家提的意见很好,从军为国杀敌的热情也很让人感动,有冤的就放心吧,以前的不说了,现在王世充来了,就绝不允许洛阳有冤情存在。好了,诸位的意见我都听了,乡亲们就请回吧。什么?你的建议什么时候能落实?那就要等了,至于确切的时间,我们王太尉也不知道,搞不好中国推翻封建帝制了,你的建议都未必能落实。以上只是公开招贤纳士以及征求意见,为了更好地治理洛阳,王世充还深入群众,跟广大劳动人民进行了互动,比如慰问喂马的小厮,看门的大兵。王太尉对这些底层群众进行了真情的慰问,并关切地询问了对方工作生活上碰到的问题,最后,王太尉郑重承诺一定会为大家解决问题。当然,如果相信王大人的话,那就耐心等王大人给加工资、换新房吧,至于什么时候能等到这一天,那就不保了,指不定安禄山杀过来了,你还未必能涨上工资。以上,就是王世充的诸多光辉事迹之一。没用多久,王世充的空头支票就满洛阳城飞,不少人都带着笑意入睡,等着王太尉兑现支票。王世充的支票骗骗喂马的小厮还可以,要用来骗秦叔宝程咬金这些老江湖就不够用了。秦叔宝程咬金这些人草根出身,属江湖上行走的。考虑到李世民经常跟这类人打交道,李渊把这些人划给了李世民,在他看来,这些人敢打敢杀,英勇无比,至少能成为不错的保镖。让李渊想不到的是,李世民不仅仅用这些人来护身而已。他只看到了这些人的勇猛,没有想到这些人还有另一个特点。草莽英雄,就自有江湖上的规矩,他们奉行的是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谁对我推心置腹,我就对谁死心塌地,至于什么君臣之礼,朝廷纲纪,对不起,恕不奉陪。在玄武门外,这些人都成为了李世民最为可靠的力量,但还有一个关键的人现在还不在李世民的大营。他在刘武周的阵营内,他叫尉迟敬德。【门神对话】十一月,李世民渡过黄河,驻军柏壁,对面就是他的劲敌宋金刚。驻营之后,李世民并没有向宋金刚发起攻击,此时的宋金刚屡战屡胜,士气正旺,显然不是一个合适的出击对象。李世民调整方向,找到了另一个适合的对手。中奖的正是刘武周当年起事的骨干之一尉迟敬德,找上尉迟敬德不是因为对方实力弱,事实上,这位来自朔州善阳的打铁匠功夫了得。而正是因为功夫了得,艺高人胆大,竟然深入夏县(离黄河不远了),支援那里的唐朝叛军。成功支援友军作战后,在回家途中一个叫美原川的地方,尉迟敬德遇到了唐军的伏击。此战史称美良川之战,是整个柏壁之战的一次小交锋,算不上什么决定性战斗,但在江湖上,此战不容错过,因为这是两大门神的直接对话。为了战胜尉迟敬德,李世民派出了秦叔宝。大家虽然看不到秦琼战关公,但我相信秦琼战尉迟敬德应该要更精彩,因为就这两位的技战术而言,这简直是矛与盾的终极对决。真实的秦叔宝是不使锏的,他用的是一把异于常制的枪,通俗说就是比一般的枪更长,更重。而让这把重枪发挥莫大威力的是秦叔宝的作战特点。史书记载,秦二哥要是冲刺起来,眼中只有枪,横扫突刺,直入敌阵,完全是一副以攻为守,只攻不守的拼命三郎式打法。经常一个冲杀下来,敌人倒了一片,秦二哥也是满身挂彩。这一杆不要命的枪是沙场上所有对手的噩梦,这是一杆无坚不摧的枪。而尉迟敬德是一块刀枪不入的盾,盾就是尉迟敬德本人以及他的两只大手。尉迟敬德的身材相当柔韧,千军万马之中,经常表演屈身、侧身、团身、铁板桥等各种体操动作,以此来避开四面八方刺来的长槊。又据记载,尉迟敬德也常常一个人大剌剌冲进敌群,又大剌剌地冲出来,除了打倒一片之外,自己身上一点伤没有,不但没有伤,手上可能还多了两把枪。夺枪是尉迟敬德的另一项绝活,对手常常一枪刺来,稍不留意,就发现手上空了。在江湖上,这一套动作有个专业术语叫空手入白刃。秦叔宝的枪对上了尉迟敬德的两只铁手,这够说评书的喷上一天唾沫。如此,这两人在美良川相遇,秦叔宝的那把大铁枪能否打破尉迟敬德无枪能及其身的纪录,或是尉迟敬德是否夺走了秦叔宝手中的那柄大枪呢?这是一个谜。这两人的对战没有结果,但两军的对决是有结果的,唐军成功伏击了对方(大败之),斩首二千余级。尉迟敬德本人倒是很顽强的,没多久又领着小分队潜了回来,李世民亲自领三千骑兵连夜奇袭,再一次击败对方(大破之),这一回,尉迟敬德比较惨,手下全被俘虏,只身逃了回去。在这两次交锋中,虽然没记尉迟敬德怎么大战秦叔宝,而且在尉迟敬德的传记中,压根就没记这两次惨败,但秦叔宝的传是不会错过的,里面有这样一句:“又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居多。”史书也就只能写到这份上了,至于两位到底对打了没有,打成什么样,大家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过人的想象力自己去猜吧。从美良川得胜归来,秦叔宝得到了李渊的特别嘉奖。李渊特地赐了一个金瓶过来,还写了表扬信,在信里,李渊信誓旦旦地表示,秦叔宝若好好干,你的前途无量,不用担心没有老婆,没有房子,没有票子,现在如果你想吃朕的肉,朕都可以割给你。显然,李渊在拉拢人心,但必须得说,这个态表得太矫情了,戏演得太过了。在收英雄为己用上,李世民显然要比他的父亲高明。李世民没有请秦叔宝来尝自己的肉,他只是跟秦叔宝并肩作战,一块喝酒,一起吃肉,大声说笑。在跟敌军叫阵的时候,李世民常常满脸怒色地叫出秦叔宝,告诉他敌将气焰太嚣张,实不可奈也。将军前去替我取他首级来。于是,秦叔宝挺枪跃马,杀将出去,将对方搅得人仰马翻,然后,秦叔宝身上染着不知是别人还是自己的血骄傲地回到营前,去接受李世民钦佩的眼神。从此,秦叔宝就成了李世民的金牌先锋,常用来定点清除对方的骁将锐卒。每次,秦叔宝都要挂点彩,但他喜欢这样的安排。因为,这是他价值的体现。英雄不需要子女玉帛,也不需要人肉馒头,他需要的仅仅是一个用武之地。识英雄,重英雄,才能用英雄。而只有用英雄,才能得英雄。战胜尉迟敬德后,唐军的士气得到了恢复,诸将纷纷请令,马上跟宋金刚对决。李世民否决了这一提案,在他看来,远没有到跟宋金刚决战的时候。于是,李世民开始摆事实,讲道理,论述了宋金刚悬军深入,兵精将猛,要是现在决战,正中对方的下怀。要想战胜对方,只有一个方法。等待。等对方锐气耗尽,等对方疲惫,等对方粮尽,等对方主动撤走,那时,就是我们出击的时刻。当然,面对诸位大将过剩的精力,李世民也给出了发泄的突破口。指着地图上一个地点,李世民露出了神秘的笑容。诸位要想战,有发挥的地方。李世民指的是浩州,浩州的治所在今天的山西汾阳市,位于晋州跟太原的中间。在宋金刚的兵马攻克晋州后,浩州成了唐朝打入刘武周后方的一枚棋子。浩州之所以能守住,是因为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做了一个关键决定。两个月前,当裴跑跑(裴寂)、李跑跑(李元吉)丢城弃地往长安方向猛跑时,有一个人却毅然决定向北,挺进到刘武周大军的后面,进入到浩州城内,开始协助防守。他不跑,不是因为跑不动,而是因为他不能再跑了,他已经跑过了一次。此人是唐朝的行军总管李仲文,论起关系,他还是李密的表叔。在刘武周南侵时,李仲文是第一批从长安出来援战的唐将。一来,就中了刘武周的计,被活捉了去。在逃跑上,李仲文大概有他表侄李密的天赋,趁着对方不注意,竟然成功脱逃,回到了长安。论丧师之罪,李仲文大概要吃两天牢饭了,可李渊并没有追究,反而又给了他一支部队,让他依旧到黄河北岸去打刘武周。你的失败是我为你支付的高额学费,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要让我的学费打了水漂。事后来看,李渊的学费并没有白交,在唐军全线溃败后,李仲文逆袭而上,进入到浩州。紧随而来的,是刘武周狂风暴雨般的进攻。刘武周拼命也要拿下浩州,是因为这里太重要了,浩州正处在从太原往晋州等前线运粮的要道上。李仲文积极参与防守,并采取了灵活机动的守城方式,挡住了刘武周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最后成功等来了李世民的援军。在浩州城至太原一线,突然出现了数支唐军骑兵,数量不多,但神出鬼没,并且还不地道,从来不正面交战,常常干一些烧粮车、放营火等活。远在浍州(山西翼城)的宋金刚过不了多久,就该明白自己应该把腰带勒紧一点了。时间一点点过去,驻在柏壁的李世民经常率小分队出营,去寻找宋金刚的粮队以及查看对方的大营,寻找对方的新动态,事实上,与其说李世民在寻找,不如说在等待。李世民在等待一个足以改变双方力量对比的机会。在第二年,武德三年(620年)的春天,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那天,宋金刚军营的白色军旗突然不见了,这也就意味着,突厥人从宋金刚的军队里撤走了。当日刘武周南下,突厥人出人出力出马,夺太原,占晋州,南下逼长安,确实出力不少,算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但现在情况有了变化,大家大道朝天,各走各边,这个巨大变化产生的根源很复杂,要说清楚,还得从宇文化及的还乡团说起。【还乡团的覆灭】被李密击退,再无望回到长安时,跑至聊城的宇文化及陷入了绝望与困惑当中。宇文化及惊恐地发现,自己竟然成了天下群起而攻之的对象。这个事情说起来也颇让人费解,当年杨广没死时,被公认为暴君,绿林豪杰造反大户都在声讨;现在杨广一死,似乎万事皆空,万罪皆除,杨广又成了隋朝的皇帝,而杀了杨广的宇文化及却成了公敌。李密、李渊、窦建德这些曾经立志打倒杨广的人都表态要为杨广讨一个公道。要是埋在吴公台下的杨广得知此消息,只怕哭笑不得。宇文化及是哭都哭不出来了。事情到了这地步,还乡团也该解散了。宇文士及因为跟李渊是老关系,趁空就投奔了唐朝,而宇文化及跟宇文智及显然没有这么过硬的关系,只好借酒浇愁,过一天算一天。在跟酒精亲密接触一段时间后,宇文化及干脆自己当了皇帝,也算过把瘾就死吧。唐军来了,在将宇文化及揍得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之后又走了,又走了是根据草原法则,当一堆肉摆在草原上时,猎豹可以来吃,但如果狮子驾临,猎豹只有走开的份。在山东地界,现阶段的唐军还只是猎豹,真正的狮王是窦建德。窦建德亲自领兵来到聊城之下。当然,要宇文化及束手就擒是不现实的,虽然被群雄视为一块肉,但肉也有奋斗挣扎的自由。为了对抗大家的群起攻击,宇文化及广招英雄,虽然招牌不怎响亮,但好在当初从江都出来时,带出了大批珍宝。于是,这个招聘广告的大意就变成了:此地钱多人傻,速来。王薄来了,当年首倡义旗的元老,《无向辽东浪死歌》的作者是也。如果说窦建德是狮,唐军是猎豹,那王薄大概是只沙狐。这支老牌的反叛军在李密倒台后,依然在群雄逐鹿的沙场上生存了下来。此时,王薄重新回到了当山大王的状态,日子过得比较清淡,听说大财主宇文化及高薪招聘,立马拉着部队来了。招来王薄后,宇文化及十分高兴,大加赏赐并委以重任,交付他一个城门的守备任务。高干子弟终于上了江湖小混混的当。宇文化及竟然连娱乐圈的说唱歌手都相信,难道不知道这些人一向说得比唱得还好听?病急乱投医的宇文化及很快就知道了后果的严重性。窦建德的大军一到,王薄就为窦大王打开了大门。宇文化及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被拉出去时,宇文先生还一直求饶,无奈口才太差,说了半天就是翻来覆去一句:吾不负夏王。这说明大家平时还要多练练口才,关键时刻要人命啊,这马上要拉出去砍头了,好歹说两句好听的,说不定死刑改判死缓,死缓变无期,无期变保外就医。可化及先生竟然临死只会复读一句不负夏王。这管什么用!陪他上路的还有他的兄弟宇文智及,总算有一个陪伴,黄泉路上不会太孤单。宇文化及的事情就这样完结了。虽然没干出什么大的成绩,但宇文化及跟他率领的还乡团还是对推动历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经过历史学家综合评定,其功绩如下:亡隋(杨广),灭魏(李密),兴郑(王世充),霸夏(窦建德)。作为一名失败者,能有这样的影响,最后还分文不取,驾鹤西去,实是个热心肠的枭雄。窦建德发达了。他在宇文化及的聊城找到了无数的珍宝,这还是其次,宇文化及的团队里还有许多他的队伍没有的人才:高级文人。在收编这些高级文人后,窦建德的队伍终于摆脱草台班子的简陋。开始有了朝仪、律令、百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窦建德却不知道如何处理了。那是杨广的皇后萧后以及杨家的族人。【关键的外援】刘武周要气疯了。当初是你要封我为定杨天子,说好了定住隋杨,可转眼间就变了卦,自己搞了一个隋王出来,让我听他号令。定不定杨也就罢了,刘武周跟隋朝杨家也没什么深仇大恨,可实在不该把这个隋王安置到老刘的地盘。那些都是老刘拼了老命打下来的,哪能说没就没了。很快,刘武周又听到一个让他愤怒的消息。突厥人为了整合资源,决定把所有的势力都统一归整到隋王杨政道的旗下,作为骨干的刘武周也在整编之列,有小道消息显示,突厥人准备让刘武周当大行台,所谓的大行台跟诸侯差不多。这就太过分了,刘武周皇帝都当上了,难道还让人家降一级不成?何况称号的改变往往也意味着利益的流失。如果刘武周成了大行台,那没理由高一级的隋王杨政道还待在风沙肆虐的定襄郡吃沙子,而刘武周却躺在太原宫里逍遥,论配套,太原城的宫殿应该由杨政道去住。天上掉下个尿床龄的领导,降职,失地,丢城,前景实在不妙。刘武周不干了,明确表示自己不会跟着那吃奶都费劲的杨政道干。不服从突厥的分工,那就不能用突厥的兵马了。于是,前线的突厥人陆续撤走。而在刘武周甩开突厥人时,李渊正准备努力跟突厥人重新建立起不平等但互利的关系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突厥人提了一个非常过分的要求。突厥使者来到长安,见到李渊后,他们表示要杀一个人。突厥人要杀的是西突厥曷娑那可汗,目前寄居长安。我们知道,突厥分为东西突厥,两家往上数,还共有一个祖爷爷。但兄弟分家,各走一边。自从闹翻之后,两家互视为仇家。杀一个没有长安户口,只有暂住证的突厥人很容易,难的是丢不起这个人。曷娑那可汗好歹是李渊罩住的,你说杀就杀,还要在李渊的长安城杀,这说出去,李渊以后怎么在东亚立足?于是,李渊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消息传出后,大臣纷纷建议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能因为保一人而失一国。那时,李世民还没有出征,为了主持公道,李二少爷坚决反对,认为人家走投无路前来投靠,要是杀了,道义上说不过去。杀还是不杀,这是一个问题,李渊陷入了困惑当中。据记载,这位曷娑那可汗跟李渊关系不错,而且很会做人,来长安没多久,就送了一颗大珠给李渊。李渊没有收,并告诉对方,大珠虽是至宝,但皇帝我看重的是一颗赤心。现在,是杀掉这颗赤心,还是保护这颗赤心?数天之后,满眼血丝的李渊终于做出了决定。李渊将曷娑那可汗请到内殿喝酒,曷娑那可汗大概不知道自己在吃断头饭,也没有注意到李渊那些不自然的表情。宴会结束之后,李渊请曷娑那可汗到中书省参观。做完这一切,李渊无力地坐在榻上。去吧,告诉处罗可汗的使者,他们要的人就在中书省。为了联盟突厥,李渊送出了珍宝,送出了美女,割让了土地,丢下了自尊,现在又出卖了朋友。这一切都是称霸必须支付的成本吗?这所有的耻辱能有雪洗的一日吗?拿曷娑那可汗当投名状的效果是突出的,处罗可汗不但撤走了在刘武周处的兵马,还友情支援了李世民三千骑兵。当然,友情诚可贵,利益价更高。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但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可以看出,李渊已经跟处罗可汗达成了一项协议,突厥助唐军夺回太原,而突厥占有刘武周的地盘来安置杨政道。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唐军倾斜。可李世民依旧没有下达攻击的命令。为了打薛仁果,李世民等待了两个月,为了打宋金刚需要多久?两个月,或者更久?事实上,李世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这个答案在宋金刚身上。【决胜之机】宋金刚觉得自己陷入了巨大的虚空里。他有金刚之力,统帅之才,握有数十万兵马,可他却不知道怎么面对这巨大的虚空。敌人就在前面,任你挑战叫阵,可就是碰不上。但你要忽视他,那股随时会袭来的气息又紧紧裹住宋金刚,提醒他危险有可能马上降临。决战像永远不会发生,决战又像明天就会打响。宋金刚明白,他并没有决定权。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宋金刚知道自己没有发动决战的权利,可李世民又认定决战的时间表在宋金刚身上。宋金刚在等待李世民出击,李世民在等待宋金刚退缩。这是一场对峙,是一场消耗战,更是一场心理战。输的那位一定是从内心先崩溃的人。当压力渐渐堆积,再顽强的人也承受不住日积月累的负重。从武德二年的十一月来到柏壁到武德三年四月,一百八十多天后,宋金刚终于被无形的压力击垮。刘武周还在拼命攻打浩州,企图打通太原到浍州的粮道,可不幸的是粮车屡屡被劫,据传说,每当粮军要运到终点时,就会有一位大汉舞着宣花大斧杀将出来,夺人口粮,杀人押运。这位就是程咬金,据说这也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句俗语的来源。没有了粮草,宋金刚终于无法再支持下去。吃完最后一粒粮后,宋金刚率军向北逃去,逃亡的路上,他一直很郁闷,他连李世民的面都没见过,连一次像样的交锋都没有,竟然就这样逃跑了。失败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失败让人如何心服?很快,宋金刚就不会埋怨李世民不给他正面决战的机会了。在听到宋金刚北走的消息后,沉寂已久的李世民猛然站了起来。是的,这就是我们一直在等待的出击时机。坐等寇穷,击之!数天后,李世民终于追上了宋金刚的断后部队。一阵猛攻之后,李世民攻破对方的防线,乘胜向北进击,在一天一夜之间,连战数十回合,一直追到了高壁岭。当年刘邦在这里收到了吕后的大礼:韩信的首级。李世民的意思是最好在这里拿下宋金刚的首级。于是,他下达了停止休息,立刻追击的命令。到了这个时候,就会有忠心耿耿的大将站出来,提醒主帅不要轻敌冒进,这一回站出来的是刘弘基。刘弘基抓住了李世民坐骑的辔头,急声劝阻。在他看来,追到这里太原虽然没收回,但裴寂当日丢了的地盘已经收复,应该见好就收。况且士兵连日追击,饥饿疲惫,也需要休息。就算士兵们是糙爷们,不需要休息,你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坐在马上,李世民平静地望着刘弘基,他明白刘弘基的劝告都是出自真心,可有时候动摇我们内心的就是这样发自真心的建议。很多人在这些真诚的建议下妥协,只有极少数内心强大的人才会坚持自己的方向。“金刚计穷而走,众心离沮;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必乘此势取之。若更淹留,使之计立备成,不可复攻矣。吾竭忠殉国,岂顾身乎!”我用了六个月来等待这次的时机,我便绝不会让这个机会白白溜走,一旦决定攻击,就一定要彻底击败对方。要知道,我们累,逃跑的宋金刚更累,我们饥渴,逃跑的宋金刚更饥渴,六个月的对峙比的是心理,那此时,比的就是耐力。谁能咬牙坚持,谁就能取得胜利。刘弘基放开了马辔,李世民策马而出,刮起一道黄色的旋风,那是李世民最钟爱的六匹马之一,突厥人送给他的特勒骠,毛色黄里透白,喙微黑色。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骏马啊,再奔快一点,宋金刚就在前面!在雀鼠谷,李世民追上了宋金刚,宋金刚逃跑起来还是颇有章法的,逃跑不忘回马枪,在雀鼠谷这个险要之地,宋金刚布下了八道防线。这是宋金刚匆忙之中为对方设下的陷阱,他要将穷追不舍的李世民消灭在这道险恶的峡谷。李世民对这里很熟悉。三年前,他就跟随父亲在这里击败过历山飞的部队,那是他的人生记录里第一次大胜。站在谷口,李世民又闻到了胜利的气息。忘记疲惫,忘记饥饿,就在雀鼠谷战胜自己的对手,上一次是为父亲正名,这一次,为自己。雀鼠谷,一日八战,斩俘数万。但宋金刚依旧逃走了。在这一天夜里,李世民终于确定对方的主力已经被歼,他决定休息一下。算起来,已经有两天没有吃饭,三天没有解甲。篝火升起来了,让夜色洗去数日的风尘,但时间不会太多,在明天的太阳升起之时,我们将开始最后一段追击。我知道,宋金刚已经跑不远了。吃晚饭的时候到了,这是数天来的第一餐。李世民身先士卒,锐不可当,但他需要另一样东西来保证在自己打马而出时,身后的士兵会毫不犹豫地跟上他的脚步。以他的方向为方向,以他的目标为目标。这个东西叫同甘共苦。今天的晚餐只有一头羊。只剩一头羊。够李世民一个人吃,不够全军吃。李世民叫来所有的将士,然后大家分吃了这一头羊。如此而已。吃完就休息吧,明天还有更辛苦的征程。宋金刚没有让李世民再追着屁股撵。他知道自己跑不远了。进入介休城,还没喘上两口气,李世民的骑兵已经追到。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30
正序
倒序
隋唐不演义
隋唐不演义-2
隋唐不演义-3
隋唐不演义-4
隋唐不演义-5
隋唐不演义-6
隋唐不演义-7
隋唐不演义-8
隋唐不演义-9
隋唐不演义-10
隋唐不演义-11
隋唐不演义-12
隋唐不演义-13
隋唐不演义-14
隋唐不演义-15
隋唐不演义-16
隋唐不演义-17
隋唐不演义-18
隋唐不演义-19
隋唐不演义-20
隋唐不演义-21
隋唐不演义-22
隋唐不演义-23
隋唐不演义-24
隋唐不演义-25
隋唐不演义-26
隋唐不演义-27
隋唐不演义-28
隋唐不演义-29
隋唐不演义-30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隋唐不演义
隋唐不演义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