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齐楚崛起-2

女人在交流经验时常说:“对男人,别给他好脸色看。”别以为这是废话,这是真理。  幽王给自己的小儿子取名伯服,他很喜欢这个儿子,甚至愿意给儿子端屎端尿。直到现在,他才体会到当爹的快乐是什么。  可是,褒妃还是那么酷,还是不肯笑一笑。事实上,幽王的记忆中,褒妃从来就没有笑过。  “亲爱的,为什么你从来不笑?难道在宫里的生活不如意?难道有什么心事?”幽王问褒妃。  “怎么会呢?我在宫里深得大王的宠爱,吃的是山珍海味,喝的是琼浆玉液,听的是靡靡之音,看的是翩翩之舞,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怎么会不如意?”  “那你为什么从来不笑?”  “大王,我出身贫寒,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我从小就总是发愁,总是担忧,没有什么让我开心的事情,我几乎就不知道笑是怎么回事。后来到了宫里,不愁吃不愁穿,按理说我应该高兴才是,可是我还是高兴不起来。”  “为什么还是高兴不起来?”  “大王宠爱我,我知道宫里那么多后妃们都很嫉妒,恨不得我死,恨不得伯服死。如今大王健康,我们母子还能好好活下去,可是哪一天大王千秋了,我们孤儿寡母的,我们靠谁去?到时候我一狠心一跺脚,追随大王去了,可是伯服怎么办?宜臼能放过他吗?申后能放过他吗?每每想到这些,我怎能笑得出来。”  说到这里,褒妃哭了。幽王搂着褒妃的肩膀,没有说话。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可是既然褒妃说出来了,他猛然发觉这确实是个问题。他知道,只要自己头天死,第二天申后和宜臼一定会把褒妃母子剁成肉酱的。  “孩子,过来。”伯服在一旁看见母亲哭泣,不知为了什么,瞪着眼睛在那里看,幽王一把将他也搂了过来,抱在怀里。  俗话说:天子也有烦心事。  褒妃成为褒后  幽王很快下定了决心,他知道什么叫做长痛不如短痛,什么叫一劳永逸。  于是,他召开了公卿会议,三公六卿一共是九个人,大致相当于政治局常委。  简单介绍一下周朝的中央政府组成,西周的最高官职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公之下设六卿: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  其中,三公基本上是荣誉职位,真正管事的是六卿。到了春秋时期,太宰改称正卿,行使总理权力。六卿的分工是这样的:太宰是朝廷中的政务总管,太宗管周朝的宗族和谱系,太史管起草文书、编写史书、策命诸侯、卿大夫等,太祝是最大的祭祀官,太卜是管卜筮的,太士也是神职官吏。  六卿之下还有五官: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分别掌管土地、军赋、工程、群臣爵禄、刑罚等。  “我准备废了申后,大家看看有什么意见?”幽王说。在周朝,其实很有民主气氛。  所谓的“民主”,就是天子先给出结论,然后大家想办法去论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每个人都知道今天的决议将会是什么了,有的人假装沉思,因为他们反对但是又不敢说。从当时的道理上说,申后没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废掉她显然是不合理的。  在这个时候,总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总理虢石父站了出来。  “天子英明啊,真的是太英明了。申后要品德没品德,要能力没能力,废掉她是大周官民的共同心声啊。”虢总理的发言热情洋溢,直奔主题。  虢总理开了头,常委们随后纷纷表态,基本上就算是全体一致通过了废除申后的提案。  “那么,谁适合担任王后呢?”幽王还要问问。  这一回虢总理没有发言,太祝尹球发言了:“大王啊,全天下都知道褒妃有才有德,早就该当王后了。大王,您要是不让褒妃当王后,对不起,我第一个辞职不干了。”  尹球说得慷慨激昂啊,好像是在逼幽王就范。  “你们呢?”幽王问大家。  “老尹说得对,您就听我们的吧。”大家都这么说,好像这真是群众的呼声。  幽王笑了,这帮王八蛋,醒目。  按照《周礼》,太子必须是嫡长子,也就是王后的第一个儿子。后来这又叫做“子以母贵”。在王后的事情办妥之后,顺理成章,太子宜臼被废。  这就是褒姒改变的历史吗?别急,这仅仅是个开始。  第四章 烽火戏诸侯  伯服五岁的时候,幽王给了他一份大礼——太子。而褒妃也同时得到一份大礼——王后。  从采蘑菇的小姑娘到王后,褒妃——这个时候应该叫褒后了,走过了一条成功的人生之路。  “亲爱的,这下可以放心了吧?”幽王高兴了,这下算是了了一桩心事。  “放心了。”褒后说,可是没有笑。  褒姒不笑,褒妃不笑,褒后还是没有笑。  “你为什么还不笑?”  “我笑不出来。”  “为什么还笑不出来?”  “我也不知道,大概这件事情在我的意料之中吧。”  幽王有些失望,这样的事情褒后都笑不出来,什么能让她笑出来呢?  其实,褒后不是不想笑,她是真的笑不出来。她发现,伯服越是长大,就越是不像自己,也不像幽王,而是像褒子哥哥。一方面,她担心会东窗事发;另一方面,幽王老了,五十多了,干什么都力不从心了,因此褒后更加想念褒子哥哥。  美人说什么也不笑  褒后的一酷到底令幽王彻底倾倒,就如歌中所唱的“你主宰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幽王决定把自己的人生目标锁定在“博褒后一笑”上。  许多人可能以为幽王很无聊,其实不然。作为天子,幽王其实很苦闷,因为他从来不懂得给别人带来快乐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而褒后恰恰为他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他能够体会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快乐和成就感。  如果他爱人民能够像爱褒后一样,那他不就是一个伟大的天子了吗?  “包子,包子。”褒后在梦中喊道,幽王被惊醒了。包子?褒后一定是在梦中想吃包子了。  幽王轻轻地起身,他要给褒后一个惊喜。  早上,褒后醒来的时候,还没有睁开眼,就闻到一股香味。睁开眼看,她惊呆了,床边竟然摆了十几笼包子,猪肉的、茴香的、蘑菇的,等等,一应俱全,而幽王正用得意的眼光看着她。  “放包子在这里做什么?”褒后问。  “你做梦直喊包子,我知道你想吃包子了。”幽王说。  褒妃笑了,苦笑,还不如不笑。不错,她是梦见了包子,可是不是吃的包子,而是褒子哥哥。看着眼前的包子,褒妃的忧思只能更深。  幽王并不气馁,他知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很快,一个宫女报告说两年前她不小心撕裂了自己身上的绸衣,那个声音很怪,褒后当时笑过。  幽王大喜,立即让人去库房取来成捆的绸缎,让几个力气大的宫女趁着褒后不注意的时候撕裂。一捆绸缎撕得粉碎了,褒后还是不笑,后来不仅不笑,一听到那声音就皱眉头。  《史记》记载: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看见没有,幽王想了成千上万的主意,褒姒就是不笑。有钱、有权、知道疼人,还百折不挠地逗老婆开心,多好的老公啊,这样的大款,今天多少人想傍啊。  幽王实在无能为力了,怎么办?这个时候,他想到了最后一个办法。  千金要买美人笑  幽王想到了群众路线,具体表现方式就是悬赏。前面我们就说过了,悬赏和绑架是最好的管理方法。靠绑架,幽王得到了美人,现在,我们看看悬赏的力量。  幽王告示宫内外,若是有人有办法让褒后笑,重赏千金。  群众路线一向就是战无不胜的法宝,这一点一再经过检验。  终于,一个人想出一条妙计。这个人是谁?虢总理。  “大王,我有办法。”虢石父是个很聪明的人,幽王已经有想法要把他提拔到三公的位置上。  “你有什么办法?速速讲来。”幽王问。  “大王,我这计策虽好,可是兴师动众,不知大王可认为值得否。”虢石父先卖个关子。  “当一个男人真的爱上了一个女人,做什么他都愿意。若是能让褒后开口一笑,别说兴师动众,就是送半个江山出去,也不在话下。”  虢总理笑了,没想到幽王还真是个情种。  “大王,当年先王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因此在骊山之上建了烽火台,每隔二十里一座,直达诸侯国,但有贼寇入侵,立马点火,附近诸侯见到烽火,星夜起兵来援。如今天下太平,烽火好久不用了。大王可以和褒后去骊山游玩,夜举烽火,诸侯必然急忙忙来救,来了却没有贼寇,一个个都得傻眼,褒后见了,必然开心大笑,哈哈哈哈。”虢总理想象那个场景,忍不住自己笑了。  “好主意。”幽王大喜,当下赏赐五百两金子给虢石父,约定事成之后再给剩下的五百两。  后人都说幽王坏,说句公道话,若是没有虢石父这样的“总理”,幽王能坏到哪里去?  烽火戏诸侯  三天之后,月朗星稀,万里无云。虢总理特意挑了一个好日子,以便保证烽火能够传递出去。  一切准备妥当,幽王起驾,带着褒后,从镐京出发直奔临潼。来到骊山脚下,有轿子接着,上到山上。山上有座骊宫,虢总理早已经备好宴席,并有胡姬歌舞。  看看天色黑下来,这边开宴,那边点火。烽火台上,火焰腾腾,慢说二十里,就是五十里外也看得清清楚楚。于是,二十里外的烽火台也连忙举火,一一传递,就像奥运火炬传递一样,一直传到了东西南北各路诸侯那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首都有难,中央有难,天子有难。四面的诸侯看到烽火起来,立即进入一级战备,正在吃饭的扔下饭碗,正在大便的提起裤子,有的诸侯国国君亲自带队,有的派出最精锐的战车,大家奔向同一个目标:镐京。  将近三千年前,没有柏油马路,没有带轮胎的车轮,从河南、山西以及陕西各地奔向镐京,那绝对不是轻松的旅途。  午夜狂奔,星星引路,诸侯们为了什么?他们为了一个信念:保卫祖国,保卫中央,保卫周幽王。在数百里的范围内,烟尘四起,车马辚辚,人喧马嘶,旌旗摇动。军队一动,后勤保障及民兵预备役系统随之而动,国家安全预案全面启动,那一天有多少人度过了难眠之夜,多少爷娘提心吊胆,此处不必细表。  天亮时分,秦军第一个来到。他们先到了镐京,发现没有敌人,听说幽王在骊山,于是马不停蹄直奔骊山。  骊山脚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山上烽火在燃烧。敌人去了哪里?秦军气喘吁吁,来回乱窜。正在此时,东面一支军队杀到,郑国军队来到。两支军队相会,你问我,我问你,大家都是干瞪眼。  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北面一支军队杀到,郑军和秦军正准备迎战,仔细一看,自己人,是晋国军队。三支军队会合,傻乎乎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骊山脚下乱成一团。  “哐哐哐,咣咣咣。”骊山上锣鼓齐鸣,火光之中闪出一个人来。谁?虢总理。  “喂,没你们事,你们回去吧。天子没事,点烽火玩玩。”虢总理的嗓门不小,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  山下乱了营了,跑了一晚上的诸侯军队个个傻眼,大眼瞪小眼,像被耍的猴子一样垂头丧气,继而骂骂咧咧,呼兄唤弟,气急败坏地走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褒后笑了,终于笑了。  那一天褒妃笑了好几回,因为断断续续还有卫国、宋国、陈国、虢国等十多个诸侯国军队前来保卫首都。  幽王非常高兴,立即兑现了剩下的五百两金子。  千金买笑,这个成语就从这里而来。  从那之后,幽王不断地点火,驰援的诸侯军队越来越少,逐渐地谁都不肯来了。  用《史记》的话说: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申侯妙计  俗话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转眼间,到了幽王十一年(前771年)。  太子宜臼被废之后,就在姥爷家里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八年过去了!八年哪,人生有几个八年?宜臼很郁闷。  姥爷申侯同样郁闷,女儿进了冷宫,外孙又在自己这里待业,原本两个绩优潜力股,如今都被ST了。  尽管郁闷,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怎么办?忍吧。  终于,机会来了。什么机会?第一,由于动不动就点把火玩弄大家的感情,诸侯都已经很讨厌幽王了;第二,犬戎国主派人来了,说想做点易货贸易。  犬戎生活在大周的西面,那时候是少数民族,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后来成了哪个民族的祖先,或者是直接融合到了汉族。总之,那时候他们就是外国人、野蛮人、鬼子。犬戎是游牧民族,生活要素简单,但是对于周朝的各种生活和生产物资十分羡慕,而且非常需要。通常情况,他们想跟周朝做易货贸易,但是周朝一般不愿意跟他们打交道。换不到怎么办?抢。犬戎是马上的民族,彪悍而且骑术高超,因此他们常常到边境来抢劫。但是,由于人数上和战术上的落后,犬戎也不敢太过深入,往往是抢一点儿就跑。  申国在今天的河南南阳县北部,虽说与犬戎不交界,却有些说不清楚的交情。  申侯搞了一个策划,他自己觉得这是个万无一失的策划。  具体的策划内容是这样的:联合犬戎进攻镐京。为什么要联合犬戎?因为周朝的诸侯没人会进攻镐京。那么,合作双方的利益怎么体现呢?犬戎的利益是他们可以在镐京随意抢劫。申侯自己的好处在哪里?自己的好处在于可以杀死褒后母子和虢石父等奸臣,这样宜臼就可以当回太子,申后也就可以当回王后。  有什么风险呢?申侯根本就没有去想风险。  这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策划,可是,申侯忽略了一点:犬戎的信用等级很低,常常不按合同执行。  所以,不论干什么,合作伙伴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申侯派了使臣给犬戎国主传了个口信,口信的大致内容就是那个策划的内容。当然,还带了些礼物。  犬戎国主很高兴,就像财主的儿子来请强盗一起抢财主,强盗能不高兴?犬戎国主心说你不来请我们还想去呢,如今来请,还有礼物,傻瓜才不去。  两国约好了时间,犬戎国主亲领一万五千人,都是能征善战的战士,浩浩荡荡进发镐京。与此同时,申侯起战车一百乘,也是亲自领军,与犬戎军队在镐京会合。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外族入侵就这样发生了。申侯则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汉奸,准确地说,应该叫周奸。  引狼入室  申戎联军来到了镐京,早有哨探发觉,急忙报知幽王。幽王大惊,于是立即召开御前紧急会议。那时候,周朝已经N年没有打仗了,现在是鬼子进村,汉奸领路,堪称黄金搭档,怎么办?  “点点点点火吧。”虢总理只有这个主意。  快马上骊山,立即点烽火。  那一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还吹着淡淡的西风,骊山烽火狼烟一起,一百里之外都能看见。  申戎联军并没有立即攻城,他们也在看烽火。他们担心,如果现在攻城,就算攻进去,诸侯援军一到,自己就被包围了,到时候想跑都来不及。所以,申戎联军是围而不打,万一诸侯援军到了,立马就跑。  三天过去,诸侯未发一兵,申侯笑了:“女婿啊,叫你玩邪的,傻眼了吧?”  城里乱了套,救兵不到,怎么办?  “虢总理,当初烽火戏诸侯的主意是你出的,如今诸侯都不来了,你看着办吧。”所有人都这样对虢石父说。没办法,虢总理硬着头皮,凑了一百乘战车出城应战。  虢石父根本就没有打过仗,战战兢兢上战场,一个回合下来,脑袋就不知去向了,一百多乘战车全军覆没。  “老虢,老虢。”城头上,周幽王在呼唤虢石父。  虢石父艰难地睁开了眼睛,看看城头上的周幽王,笑一笑,闭上了眼睛。死而复活,活而复死,正应了他那句“再死一次兮心也足”。  可爱的虢总理,就这么幸福死了。  攻城集结号——羊角号。  犬戎军开始攻城的时候,申侯正在大便,大便完站起来,城头已经换成了犬戎国旗。  狼入羊群会怎样?放羊为生的犬戎最知道。现在,他们自己就是狼入羊群。犬戎军生在荒蛮之地,何时见过大周国都的繁华,进了京城,看什么都是稀世珍宝,看什么都是高科技,看什么都是奢侈品,什么都抢,见人就杀。申侯军队随后进城,这时候申侯发现麻烦了,原来这帮放羊的如此野蛮。申侯急忙劝阻,这时候谁听他的?  幽王死了  幽王其实可以不死,他只是犯了错误。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其实没有人非杀他不可,犬戎只想抢东西,申侯只想杀褒后母子。  幽王的身边只有郑侯姬友,他是幽王的亲叔叔。大难当头,还是亲叔叔靠得住。  “大王,如今犬戎军四面都是,硬闯不行。把你的行头给我,我去引开敌人,你混在平民中逃走。”姬友建议,这一招叫做替身法,后来有人常用。  “不,我堂堂周朝天子,丢不起这个人。”幽王虽说昏庸,挺有骨气。  “那大王选两匹快马,我保护你杀出去。”姬友可不是吃干饭的,虽说年龄大点,武艺十分高强。  “不,叔叔,我不能只顾自己,要走,褒后和伯服也要一起走;要死,我们也要死在一起。”幽王斩钉截铁地说,他不能扔下老婆孩子。至于申后,他已经忘了。  “大王,社稷为重啊,这个时候了,还要儿女情长?”  “不,没有了褒后,要社稷还有什么用?备车,我要带着他们一起走。”幽王说得坚决,让姬友竟然也有些感动起来。  姬友令人备了车,幽王一家三口上车,姬友上了战车,率领剩下的二三十个卫士,亲自执戟保护,往东门杀去。  姬友是个骁勇善战的猛将,再加上戎兵猝不及防,竟然给他保着幽王杀出东门去了。犬戎国主原本也不想追了,偏偏申侯口口声声一定要杀了褒姒,于是犬戎军一路追下去。  马快车慢,若是幽王骑马,也就跑了。如今坐车,如何跑得过犬戎的骑兵?姬友勇猛,拼着命保护幽王到了骊山脚下,力尽战死。  “不要欺负妇女儿童,要杀先杀我。”幽王此时挺身而出,倒也像个男人。犬戎兵原本不想杀他,看他自己求死,管他三七二十一,一拥而上,将他砍做肉泥,又把伯服一刀剁了,只把个吓得发呆的褒后活捉回去。  幽王十一年(前771年),镐京被破,幽王被杀。  申侯傻了  鬼子进村了。  犬戎兵在城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犬戎国主占了王宫,也潇洒一回。申侯敢怒不敢言,他知道真要是翻了脸,自己的那几个兵根本不是鬼子的对手。  申侯傻了,彻底傻了。该杀的没杀,不该杀的杀了。他现在能做的事情就只有两件,头一件保护自己的女儿,第二件就是派人悄悄出城,前往最近的诸侯国求援。  直到这个时候,诸侯才知道这一回的烽火可不是拉错了警报,那是动真格的。其实,诸侯还是爱国的,还是爱首都的,还是爱天子的。于是,四路诸侯起兵,分别是秦、晋、卫、郑,都是国君亲自领队,分别是卫武侯姬和、郑世子姬掘突、晋文侯姬仇和秦襄公。各起大军,急奔镐京。  在这里要插一句,什么是世子?王的继承人叫太子,诸侯的继承人就叫世子。后来,都通称为太子。  犬戎军见四路诸侯来到,不敢迎战,趁夜色逃离镐京,诸侯军追赶不上。  褒后被犬戎军带走,后来不知所终,说法不一。有说自尽身亡,有说成了犬戎国主的老婆,换个地方做她的国母去了,有说褒洪德后来出赎金将褒后赎回,两人破镜重圆,白头偕老。  说起来,褒姒是个可怜的女人,有娘没爹,生下来就险些被淹死。从小生活在贫农家庭,五岁上山采蘑菇,十四岁进宫。先后经历了与情人生离死别、老公被杀、儿子被杀,自己则被抢走做了性奴。这样一个可怜的女人竟然被许多后人说成是葬送西周的罪魁祸首,这公平吗?这到哪儿讲理去?  第五章 春秋开始了  解放军来的时候,就算是汉奸也要把自己打扮成地下党。  诸侯大军准备进入镐京的时候,申侯的军队打开了城门,这也算是里应外合。其实,没什么可以应的。申侯充愣装傻,亲自出迎,然后跟四国国君血泪控诉了犬戎的种种罪行,说若不是自己全力保护,城里的公卿们非都给灭了门不可。顺带着,也轻描淡写地批评自己好心办坏事,瞎了眼相信了这些草原上的白眼狼。  奇怪的是,没有人追究申侯,倒不是因为他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得好,而是他的手上有一张牌,一张每个人都不得不正视的牌——废太子宜臼。  幽王死了,伯服也死了,算来算去,能够继承王位的只有宜臼了。  周平王  由包括申侯在内的“临时治安委员会”一致同意,由太子宜臼接任周朝天子,即日上任。  周平王,现在,宜臼叫周平王。  平王登基,第一件事便是拜母亲申后为太后,第二件事便是晋爵外公申侯为申公。说到这里,要先说说周朝的诸侯爵位。  周朝诸侯爵位分为五等,依次为公、侯、伯、子、男,公为第一等。当初周武王灭商纣,下车伊始开始分封诸侯,一共封了七十二国诸侯,除了武王众多弟弟和叔伯兄弟之外,还封了许多异姓诸侯。能够封到公爵的只有周太王次子仲雍之后得章为虞公、周武王叔叔虢仲为虢公、商王后裔微子启为宋公。由此可看,当初但凡能封到公爵的,不仅血统高贵、辈分尊崇,而且德高望重。  “不行不行不行,我罪孽深重,不敢当不敢当。”申侯坚决拒绝晋爵,还算有自知之明。  平王见申侯这样,想想也是,不再勉强。之后,卫武侯晋爵卫武公,就留在周朝作大司徒;晋文侯没有晋爵,但是把河内之地给了晋国,这个河内不是越南那个河内,而是河南省黄河北岸一带;郑世子掘突继任父亲的伯爵,再割给郑国良田千亩,留在周朝为正卿;秦襄公原本是周朝附庸,没有爵位,此时加封伯爵,列为诸侯。  加官晋爵赠地,这回四路诸侯算是来着了。想想看,要不是诸侯被幽王忽悠了几回,犬戎怎么会来?要是犬戎不来,大家哪有机会立功?说来说去,被领导忽悠不是坏事,忽悠多了,自有回报。  申侯见掘突小伙子精明能干,仪表非凡,十分喜欢,恰好家中还有个小女儿,就托卫武公说合,招掘突为女婿。申侯的小女儿是太后的妹妹、天子的亲姨,掘突怎会不愿意?两家一拍即合,从此做了亲戚。  申侯害死了幽王,却立幽王儿子为平王;害死了姬友,却把女儿嫁给姬友的儿子。害死爹,然后把人情做给儿子,申侯可说是春秋第一个大神人了。  迁都  周平王感觉很不爽,并不是每个当了天子的人都会感觉爽。不爽的原因有两个,一一说来。  首先是国库空了,给犬戎搬空了,鬼子搬运能力超强。不仅国库空了,宫殿城墙也给破坏得厉害,鬼子随地大小便,稍不留神就踩上一摊屎,臭烘烘的还带着羊骚味。  其次呢,是现实的问题,自从犬戎尝到甜头之后,就不肯罢休了,时常前来骚扰掳掠,几个月工夫,竟然将周朝西面的岐、丰一带全都占领,镐京失去屏障,危在旦夕。  平王没有想到当了天子还要整天提心吊胆,怎么办?俗话说: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这时候平王想起来,除了分封诸侯的土地,老祖宗还在东面留了一块自留地,何不搬过去?  第二天,平王召集公卿前来议事,主题两个字:迁都。  原来,当初周成王体恤天下诸侯到京城进贡路途遥远,因此在天下的中央营造洛邑,每当朝会的时候,天子不辞劳苦,前往洛邑,接见诸侯。洛邑的宫室制度都按着镐京一样规模建造,简单说就是带全套装修和家私,搬过去就能住。而且,两百多年过去,那里成都成市,比镐京还要繁华。  谁不愿意去?谁不愿意睡安稳觉?公卿大会一致通过,搬家。  洛邑是哪里?今天的洛阳。  镐京在西,洛邑在东。从西安迁到洛阳,从此以后,西周就变成了东周。  天子搬家,秦襄公出人出力帮忙,还亲率三百乘战车护送,整个就是一搬家公司兼金融武装押运公司。平王一高兴,对秦襄公说:“刚刚迁都,没什么好打赏的。如今犬戎夺走了我们的岐、丰之地,你回去整军备战,如果能驱逐犬戎,那块地方就都归你了。”  秦襄公谢恩而回,牢记着平王的教导,兴兵对抗犬戎。后来秦国灭了犬戎,犬戎男壮死伤大半,老婆孩子被秦军收编,秦国不仅夺了岐、丰一带,又占了犬戎的地盘,于是扩地千里,成了大国,这是后话。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登基仅仅八个月,周朝首都东迁。此时距岐山地震恰好十年。还记得伯阳父当初的预测吗?  为什么周平王一直忍了八个月才搬家?有原因。  按周朝的礼仪,人活着的时候是不能预先准备凶事的。所有的寿衣、棺椁(音果)、陵墓的安排和施工都只能在人死之后进行。而社会地位不同,下葬的时间也不同。天子死了,停丧七天,然后建陵墓,通知各国诸侯,等诸侯和卿大夫都到齐了才下葬。所以,按着周礼,天子死后,七个月才下葬;诸侯死后,停丧五天,五个月后下葬;大夫死了,停丧三天,三个月后下葬;士人和百姓死了,停丧两天,两个月后下葬。乞丐死了多久下葬呢?那要看野狗什么时候来了。  不仅下葬的时间不同,棺椁也有严格规定。普及一下知识,棺和椁的区别是什么?古人下葬,通常用两层棺材,里面一层是棺,外面一层是椁。按着《周礼》,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两重。你要是哪天挖地基挖出棺材来了,一数竟然有五层,那你发财了。如果有七层,那你就准备逃亡吧,肯定有人追杀你,因为你身家立马就能过亿。  所以,周平王只能等到七个月后把周幽王埋了,才能搬家上路。  为什么秦朝以前的墓地都相对简单?因为没多少时间建造。后来到了秦朝以后,皇帝一上任就开始建坟墓,把坟墓建得比后宫还宏大,劳民伤财。  说起来,还是周朝的规矩比较好。  顺便说说,周幽王之所以被追谥为幽王,是因为他死于非命。  春秋大幕从此拉开,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大戏开始上演了。  精彩春秋  三个人——情痴周幽王、聪明的蠢货虢石父和缺心眼的莽夫申侯,合作导演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大蠢事——“烽火戏诸侯”和“引狼入室”,从而葬送了西周,从根本上动摇了周朝江山的根基。  当西周因为两大蠢事而结束之后,充满智慧、才华,气壮山河的春秋战国揭开了序幕。看上去,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历史往往就在不可思议中前行。不可思议并不是没有道理,在开始春秋的故事之前,我们来看看这其中的必然合理性。  周朝的衰落导致了周礼的败坏,更重要的是导致了诸侯对中央政府的藐视。在中央强权时代,诸侯国的思维和行为是受到严格控制的,甚至他们是非常自觉地按照中央政府的条条框框来要求自己的,这就抹杀了个性,抹杀了因地制宜,抹杀了想象力和进取心,社会就会停滞。  在中央政府衰落之后,地方诸侯终于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了,野心家、阴谋家应运而生,各种禁锢被渐次打烂,改革了,开放了,搞活了。从经济到政治,从物质到精神,春秋时期无疑是一个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  在中央政府已经无法维护社会秩序之后,旧的平衡打破了,新的平衡需要建立,于是战争开始了。你来我往,分分合合,整个春秋就是一部战争史。  后人说:春秋无义战。问题是,这原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古今中外,战争都是为了利益,杀人游戏与“义”字原本就没有任何关联,什么战争是义战?从来没有过,从前没有,现在没有,今后也不会有。  有战争,就需要生存;要生存,就必须发展。  这是一个英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下面,我们来看看春秋第一个英雄,他的名字叫做姬寤(音务)生,也就是郑庄公。关于郑庄公,历史上的评价并不一致,但是看看他的事迹,我们会对他会有新的认识的。  深谋远虑者  郑国,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阴谋的国家,或者说,是深谋远虑的国家。  宣王的小弟弟名叫姬友,英武聪明,吃苦耐劳。宣王时代,姬友担任司徒,也就是国土资源部部长,掌管国家土地,地位仅次于三公六卿。  宣王将姬友封在郑,伯爵。那时的郑不在今天的河南郑州一带,而在陕西,紧挨着西戎,地盘不大。  到了幽王时代,西戎逐渐强大,幽王又不务正业,情况有些危险。尽管是高干,姬友还是很担心,因为他看到周朝必将走向衰落。这个时候,他知道要为自己找寻退路了。什么是英雄?知进退,识荣辱。  他在私下找到了太史伯阳父,周朝最聪明的人。几杯小酒落肚,话进正题。“国家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国语》里这样记载。换成今天的话,就是:“国家乱套了,我怕连累自己,到哪里再去弄块地儿才能保住命啊?”  多么直截了当,多么聪明。实在救不了国家,就先救自己。  可是,周朝的地盘都已经分得差不多了,怎么办?这就是为什么姬友要请教伯阳父了。  “兄弟,既然你问起来,我就告诉你吧。”伯阳父也早就看出来这个国家要完蛋,也看出来姬友不是个寻常人物,因此毫不保留地向姬友传授经验。  伯阳父全面地分析国际形势,简洁地说,西面有西戎鬼子,来去如风的,很难缠;南面是南蛮楚国,干不过;北面是晋国,那不仅干不过,而且爵位高辈分高惹不起;东面呢,齐国鲁国都是大国,也惹不起。只有中部有两个国家,一个叫东虢,一个叫郐,两个国家爵位低,一个是子爵,一个是男爵,两个国家的君主又都很黄很暴力,百姓都不喜欢他们。我看,想办法在那一带弄块地,然后找机会办了他们,不就成了大国?  姬友恍然大悟,立即照办。首先用重金贿赂东虢、郐两国国君,然后以国土资源部的名义要求他们贡献一点土地出来。果然,两个国家一来收了好处,二来也想巴结中央高级领导,于是各自献出十座城来。这一边姬友告诉幽王自己弄了一块地,想把国家搬走。幽王落得做个顺水人情,当即批准。于是,郑国国民整个搬到了今天的河南荥阳。  郑国就是这么来的,姬友就是郑桓公,也是郑姓、段姓、游姓、濮阳姓以及一部分司姓、俞姓的始祖。  姬友安排好了郑国的事情,他个人却没有躲过预言中的灾难。后来姬友战死,儿子掘突继位为郑武公,果然灭了东虢、郐两国,郑国成了大国,一切都在伯阳父当初意料之中。  第一位男主角  春秋的第一个男主角就要出场了。  通常,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们都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到人间,譬如老妈梦见神人前来一夜情,或者被雷打了一下,然后生出个儿子来。  但是,这个英雄截然相反。  幽王被杀那一年,郑武公与申侯的小女儿订婚,不过那时申侯的小女儿还小,直到郑武公十年,也就是公元前761年,郑武公才正式迎娶申侯的小女儿做老婆,史书中称她为武姜,因为他是武公的夫人,姓姜。四年之后,武姜生了第一个孩子。  武姜是一个很强壮的女人,据说曾经赤手空拳打死过一头野猪。怀胎十月,看不到要生的征兆,武姜也不在意。那一天,武姜沉沉睡去,正在做梦打狼,就听见有小孩的哭声,开始还以为是梦里,后来哭声越来越大,这才睁开眼,发现孩子已经生出来了,还是个男孩。  因为是做梦醒来时生的,所以叫做寤生,寤就是睡醒的意思。后世也有说法:寤生就是逆生,也就是脚先出来。  按着申国的说法,寤生的孩子不吉利。所以武姜一点也没有生完孩子之后应该有的兴奋,她很不高兴,索性就给孩子取个名字叫寤生。那时候武公在东周当正卿,算是在中央工作,地方上的事情就顾不过来了,儿子叫什么也无所谓。  三年之后,武姜生了第二胎。大概是在宫里待的时间长了,身体不如从前,总之,这一回孩子是接生婆接出来的,也深呼吸了也使劲了,有感觉了。小儿子的名字叫段。  武姜不喜欢大儿子,喜欢小儿子。基本上,小儿子是亲儿子,大儿子好像是隔壁老张的孩子。这么说吧,武姜对大儿子也就比后妈稍微好一点,动不动就骂,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后来武公死了,临死之前,武姜说:“老公啊,我看寤生不行,咱们让段接班吧?”  “不行,嫡长子接班是老祖宗立的规矩,坏了什么也不能坏了规矩。”武公一口否决,之后没多久,武公“鞠躬尽瘁”了。  那一年是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寤生十三岁,段十岁。  借着武公的死,普及一下知识。  在周朝,周王死叫做“崩”,诸侯死叫做“薨”,大夫死叫做“卒”,士死叫做“不禄”,平头百姓死才叫做“死”。  所以,应该说武公薨了。  换了在今天,国家领导人是崩,省部级官员是薨,县市级官员是卒,一般公务员是不禄,不禄是什么意思?就是领不到工资了。平头百姓没得选择,只能是死了。  忍  郑庄公,十三岁。如果按照中国的传统虚岁说法,十四岁。共叔段,十岁,因为武公把共城给他做食邑,因此叫共叔段。  “寤生,你看看,你们兄弟两个都是娘的孩子,你继承了你爹的爵位,地盘好几百里,可是你弟弟段就只有共城那么屁大个地方,放个屁全城人都能闻到。你忍心吗?啊?”郑庄公继位没几天,姜太后就来找他兴师问罪,武姜现在是太后了。  从小到大,武姜都以“丧门星”和“笨蛋”来称呼寤生,如今寤生做了国君,不好再那么称呼了,因此直呼其名。  “娘,您说的是。你说吧,把哪里给弟弟?”庄公恭恭敬敬,娘说什么就是什么。  “那就把制邑给你弟弟吧。”姜太后见庄公不敢违抗自己,于是狮子大开口起来。  原来,郑国国都在荥阳,除了荥阳,就是制邑最为险要。制邑是哪里?说起来鼎鼎大名,就是后来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地方。  “娘,不是儿舍不得制邑,爹死前曾经说过,制邑是国家的要冲,不能分封给任何人。除了制邑,别的地方都行。”庄公说的也是实话,武公死前说的话姜太后也听到了。  “那,那就京城吧。”姜太后这一次开的口也不比狮子小。在郑国,京城是一座可以与荥阳媲美的大城,城大墙厚,而且十分繁华。除了险要不及制邑,其余都比制邑要强。这么比方吧,如果荥阳是北京,京城就是上海。  庄公没有说话,其实跟制邑相比,他更舍不得京城。  “怎么?不愿意?那就把你弟弟赶到姥姥家去算了,哼。”姜太后咄咄逼人。  “娘要给的,儿子怎么舍不得?况且是给自己的弟弟。”庄公说。虽然不愿意,他还是不想让母亲生气。  第二天,庄公召集群臣,宣布将京城封给弟弟叔段。  “主公不可,京城之大,丝毫不比荥阳小,怎么可以分封出去?”上卿祭(音债)足当即出来阻止。武公死前,特地将他任命为上卿,辅佐庄公。  上卿是什么?诸侯国的总理。  “太后让封的。”庄公说。  “可是,这样纵容下去,迟早要出事。”祭足说得明白,就差把“谋反”二字说出来。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中这样记载。名人名言啊,出自十三岁的孩子,难道这不是神童?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干坏事干太多了必然自取灭亡,老兄您就等着看结果吧”。  从那之后,共叔段就不叫共叔段了,人称京城大叔段了。  庄公不知道母亲不喜欢自己?当然知道;庄公不知道京城不该给叔段?当然知道。但是,他更知道自己不能冲动,要忍。  十三岁的孩子,知道了忍。  第六章 亲娘靠不住  周朝的规矩,但凡被封了地,除非你在中央还有公职,否则就必须去自己的封地。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避免了许多嫌疑和尴尬。  最早,周武王分封诸侯,不是功臣就是兄弟,即便是这样,一旦受封,也都立即前往封国,这叫做就国。就算是钓鱼的姜太公,也是受封之日立马起程的。武王鞠躬尽瘁之前,因为成王年幼,特地留下弟弟周公旦和召公奭辅佐成王,其中周公封在鲁国,召公封在燕国。之后周公召公成了世袭,一直到春秋,都是这样。  对于诸侯来说,这个规矩同样适用,但凡公子有了领地,除非你还担任大臣,否则必须回自己的领地,不管你多大岁数,就算尿炕也得回自己领地尿去。因此,叔段得了京城,就不得不乖乖离开荥阳,前往京城居住。太后舍不得,可是也没有办法。她也想跟着去,可是祖宗的规矩规定她必须住在后宫。  有得必有失,从来都是如此。  太后的心情  叔段去京城那一天,太后一直送到宫门口。叔段哭了,他不想走,他只有十岁,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一定要离开娘。  太后也哭了,叔段一直就是她的心肝宝贝,从来没有离开过半步。如今要走了,自己却不能跟着去。  太后一遍一遍地嘱咐奶娘要照顾好叔段,宫里最老成的十个宫女都给了叔段,可就是这样太后还不放心。她叫人准备了最好的被褥,最好的衣服,甚至最好的夜壶给叔段带走。太后最喜欢的厨师也派给了叔段。  “你们是叔段的师傅,不可怠慢,要好好教导他。”临行,太后特别对两个师傅作了要求。  庄公将自己的夜明珠送给了弟弟,不过他没有亲自来送他,他知道这个时候娘看见自己一定不高兴,不如躲着。  叔段走了。  太后很长一段时间不高兴,脾气特别大,经常处罚宫女。每个人都知道,她是想起叔段来就心情不好。  隔三岔五,太后就会派人去京城,给叔段送好吃的好玩的。每当派去的人回来,太后就要他说叔段的情况,听了一遍又一遍。派去的人一定说叔段过得很好,师傅奶娘们也都很尽力,不用担心。也就是这种时候,太后才会高兴一些。  时间长了,太后变得忧郁,喜怒无常,用现代话说,得了忧郁症。  得了忧郁症的太后看见庄公就讨厌,她常常想:“要是段当国君就好了,就可以天天见到他了。现在可好,天天见这个丧门星。”  庄公也想讨太后高兴,可是不论他做什么,太后都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女人往往这样,一旦她不喜欢你,你做什么她都不喜欢。  庄公的算盘  虽然十三岁,庄公什么都明白。  父亲武公在周朝任上卿,斗争经验十分丰富。每次回家探亲,武公都会给大儿子讲朝廷的事情,告诉他中央的斗争比地方的斗争要激烈残酷得多,从理论到案例都给他讲。庄公那时候虽然小,却样样记在心中。  爹死了,庄公知道自己该运用爹的教导了。  母亲来为段要京城,庄公一口答应。为什么要答应?庄公是这样想的:  母亲是个女流之辈,说白了,没什么主意;而弟弟段只有十岁,乳臭未干。就算把京城给了他,一个女人一个孩子,能成什么气候?但是,如果不给,问题就大了。不给的话,娘一定不肯善罢甘休,动不动还要闹事,最可怕的是,娘也会狗急跳墙,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给自己下包耗子药,让自己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如今把京城给了段,娘没理由再闹事了,就算她再怎么不喜欢自己,不是万不得已,也不会对自己的亲儿子下毒手。  所以,庄公给得很痛快。  段走了,庄公开始做两手准备。我们常说: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管他红心黑心,两手准备就是好心。  第一手准备叫做感化,庄公经常去看望太后,也经常给弟弟送些好东西过去。他想,再怎么说,也是亲娘和亲弟弟,如果能把他们感化,大家和和美美,有什么不好?  第二手叫做有备无患,庄公在京城安插了自己的人,严密监视叔段。同时,庄公重用祭足和叔叔公子吕,前者管理国家,后者操练军队,动不动找周围的小国家操练一把,保持战斗力。  随着太后越来越讨厌他,庄公知道,第一手恐怕没戏了,今后工作的重点恐怕要放在第二手上了。  叔段的行动  十岁,叔段什么也不懂。  叔段去了京城,他不敢自己一个人睡觉,每天和奶娘挤在一起睡。  刚开始,太后每次派人来都说很想他;再后来,除了说想他之外,还说哥哥庄公不是个东西,总惹她生气;再后来,基本上就都是在骂庄公对她不好。  叔段一开始还挺想哥哥,渐渐地不想他了,后来开始有些恨他了。  到十八岁的时候,叔段就已经非常恨庄公了,他相信哥哥确实对母亲不好,禽兽不如。而哥哥对自己则完全是糖衣炮弹,笑里藏刀,随时准备消灭自己。  叔段决定要有所动作了,他要救亲娘于水深火热之中。  京城的北面是北鄙,西面是西鄙,两座城市都不属于京城,叔段决心要把两座城市弄到自己的名下,再看看庄公的反应。  这叫做投石问路。  叔段将北鄙、西鄙两城的守城官叫来,一拍桌子:“你们两座城归我管了,今后赋税一律交过来,不用交去荥阳了。”  地球人都知道太后宠爱叔段,地球人也都知道太后要求的,庄公就不敢违抗。北鄙、西鄙两城的守城官摸摸自己的乌纱帽,再摸摸自己的脖子,荥阳太远而京城太近,除了服从之外还能有什么选择?  整个郑国都知道北鄙和西鄙被叔段抢走了。  郑庄公当然知道,他特地去拜会了母亲,太后原本很高兴,看见大儿子的时候脸色阴沉下来,她知道大儿子要来说什么,她准备好了大吵大闹大骂。  然而,她小看了自己的大儿子。  郑庄公绝口没有提叔段的事情,简单问候了几句,走了。  叔段在等着,等庄公派人来责备自己,然后认错并交还两城的赋税。可是,庄公似乎完全不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不久娘来信了,娘在信里说:“大胆干,娘是你的坚强后盾。”  两年过去,叔段相信京城的粮草已经充足了。  京城虽然是一座大城,但是这里并没有军队。自古以来,军队都在首都和边境,而通常的城市只有少量的地方武装维持秩序,类似城管大队。叔段当然知道,靠这几杆枪顶多能上山打游击,要夺取政权,必须要有自己的军队。  叔段开始打猎了,打猎就需要人马,就需要操练人马。这样,叔段在自己的地盘上征兵了,之后开始演练阵容和打法。  地球人都知道叔段在整军备战,地球人都知道叔段想要干什么。  庄公自然也知道,不过,这一次他甚至连母亲那里也没去。  太后很高兴,她以为庄公不是软弱就是愚蠢,看来自己没有看错他。  她不知道,她真的看错了自己的大儿子。  叔段也很高兴,他相信哥哥不是惧怕母亲就是惧怕自己。  “忍。”庄公告诉自己。那时候,“忍”字有十八种写法,可是庄公没有写下一个“忍”字,他把这个字放在了心上。  “忍”是什么?刀在心上。  公子吕的抱怨  庄公在忍,可是大夫们已经看不过去了。  “小祭,叔段欺人太甚了,摆明了是要谋反。你是顾命大臣,该去跟主公说说吧?”公子吕来找祭足,公子吕是庄公的叔叔。  “急什么?我不是不想说,我是在忍。”祭足笑了,整个郑国,只有他知道庄公是在忍,因此他也忍。  “忍什么?”  “你是庄公的叔叔,你去问问他,他会告诉你。”祭足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他真的是个人物,难怪郑武公这么看重他。  公子吕于是来找庄公。叔叔来了,庄公热情接待。  公子吕倚老卖老,说话也不客气。怎么说?《左传》上有记载。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这段话翻译成现代话,是这样的:国家不能忍受二元化领导,老大你究竟想干什么?你要是想把国家给老二,早说啊,我这就投奔老二去。如果不想给,我建议就办了他。你总是这样磨磨叽叽,群众都对你没信心了。  庄公笑了,说道:“老叔,急啥呀?我还没急呢。”  公子吕是个聪明人,现在他知道,庄公早已经成竹在胸,不仅庄公,就是祭足也成竹在胸。  万事俱备  俗话说:猫走什么步,取决于耗子。  庄公忍到什么时候,取决于叔段。  叔段决定动手了,所以,庄公也决定动手了。  叔段出兵占领了鄢和禀延,并且将两地的地方官驱逐出境。  整个郑国震惊了,就好比把上海封给了你,你顺手把浙江给划拉进去了,现在又出兵把江苏给占领了,还把中央政府派去的省长给赶走了。这不是造反吗?这不是分裂祖国吗?  郑庄公并没有急,他放风说要去周朝首都洛邑,他继承了武公的大周上卿的职位,想起来的时候还要去伟大首都转一转,过一把当中央领导的瘾。  太后笑了,她立马派人给叔段送信,约好庄公不在的日期进攻荥阳,她在城内做内应。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但是,太后太不了解自己的大儿子了。  送信的人一出城门就被捉住了,搜出书信,直接送到了庄公手中。  庄公看完了信,说了两个字:“可矣。”  一切尽在掌握中。  万事俱备,东风劲吹。  “可矣。”名人名言啊。  解决问题  郑庄公二十二年(前722年),庄公三十五岁,叔段三十二岁。  叔段亲率大军二百乘战车,浩浩荡荡出了京城,前往荥阳。今天是里应外合的日子,从今天以后,让老大就永远永远留在周朝的伟大首都吧。  叔段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日子其实不是太后定的,而是哥哥定的。  哥哥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着弟弟来。哥哥准备了什么?馅饼,还是陷阱?  馅饼后面是陷阱。  叔段的大军刚出了京城东门,公子吕的大军就进了京城西门。  等到叔段知道老窝被端急忙回军的时候,公子吕的大军已经追到了跟前。两军对阵,各自两百乘战车。  “叔段谋反,我奉郑侯之命讨逆。对面的弟兄,你们属于非法武装,就地解散,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公子吕大声喝道。  话音刚落,叔段的部队就发出一阵轻松的欢呼声,大家下车卸甲,拍屁股回家。  从大道理来说,人家公子吕是正义之师,代表合法政府;从小道理来说,叔段的手下都是京城人,谁没有老婆孩子初恋情人?老窝都没了,还不赶紧回家看看?  叔段傻眼了,这仗还怎么打?当下转头就跑,与手下十多个随从直奔鄢,那里还有一些军队。  叔段前脚到,公子吕后脚也到了。这下好,叔段穿城而过,憋了一路的尿,在路边尿到一半,急忙上车继续跑。  共城,叔段赶到了共城。城不大,但是够坚固够别致。赶到共城,叔段终于把剩下的半泡尿解决了,又喝了水,在床上美美地躺了一阵。  这个时候,叔段长出了一口气,辛苦经营二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早知如此,当初其实就来这共城有什么不好?城不大,但是吃得饱穿得好,不用被人赶得到处跑,撒泡尿也不用分成上下半场,多好?  叔段突然觉得奇怪,为什么公子吕没有全力来追击自己?难道因为我是他侄子?好像不对,当初劝我哥哥杀我的不就是他?  正想不明白时,有人来报,公子吕大军将共城包围,却不攻城。  小小共城,根本经不起公子吕的一轮攻击,他为什么不进攻?叔段想不通。难道是要派人来劝我投降?  叔段准备好了投降,可是,两个时辰过去,公子吕既不攻城,也不派人招降。  到了这个时候,叔段明白了,他猛然明白了。  其实,叔段很聪明,甚至不亚于他的哥哥。可惜的是,直到现在,他才真正明白过来。  “娘啊,你害死我了。”叔段仰天长叹,从一个无知少年到成为谋反的叛贼,都是娘一点一点教唆纵容的。  叔段现在看得很清楚,哥哥不是不能杀自己,那其实很简单,哥哥杀死自己就像拍死个苍蝇一样简单。但是,哥哥不愿意动手,他不愿意留下杀亲弟弟的恶名。  可是,哥哥也不会放自己走。  怎么办?叔段知道自己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上吊,一条是自刎。  叔段选择了上吊,不过在上吊之前,他叫来两个亲随。  “我只能自杀了,我死之后,你们带着滑去卫国投奔公子州吁吧,那是我的朋友。”叔段说。滑是他的儿子,叫公孙滑,只有十三岁。  “主公,公子吕怎么会放我们走?”  “放心吧,会放你们走的。”叔段说,哥哥既然不肯亲手杀自己的弟弟,更不会亲手杀自己的侄子了,滑这么小,放走他不会有什么后患,还体现自己的宽宏大量,何乐而不为?  叔段真的很聪明。  叔段就这么自绝于郑国了,所有姓段的读者请默哀一分钟,因为叔段就是你们的祖先。为什么叔段的后代姓段呢?简单介绍一下姓氏由来的规则。  周代,姓和氏不是一回事。姓并不多,譬如姬、姜、子等是姓。氏的由来主要是三种渠道。第一,父亲或者祖父的字;第二,封邑的地名;第三,父亲或者祖父做官做得很出色,后代沿用官名。譬如前面的祭足,严格说应该是姓姬,祭只是他的氏。不过后来姓氏不分,混为一谈了,祭足就姓祭了。  周王的儿子叫做王子,王子的儿子叫做王孙。诸侯的儿子叫做公子,公子的儿子叫做公孙,所以看到名字叫公子和公孙的,一定都是国君的子孙。那么叔段为什么不叫公子段呢?其实,叔段原本就叫公子段,不过因为他的行为不像个公子,所以《左传》称他为叔段。  按照“五世亲绝,别为公族”的规矩,也就是说从国君开始算,没有继位的公子往下到第五代,就不能说自己跟国君是一家了,只能算是个亲戚了,必须有自己的姓了。通常,从公孙的儿子开始,就以祖父的名字为姓了。所以,公孙滑的儿子就姓段了。  郑庄公的愤怒  共城城门大开,因为叔段已经死了。  郑庄公来了,其实他早就来了。  庄公进了城,直接来到了叔段的府邸。叔段躺在床上,已经断气。  庄公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弟弟了,说心里话他很喜欢这个弟弟,他也只有这么一个同母的弟弟。弟弟聪明、英俊,也很有礼貌,庄公经常会想起他。  如今,见到弟弟了,却是最后一面。  “兄弟,你怎么这么想不开啊。”庄公扑到了叔段的身上,放声大哭起来。不是段想不开,是他真正想开了。  庄公的泪水不是装出来的,那一刻他真的有些后悔,兄弟情深啊。不管此前再怎么理智,此时见到兄弟的尸体,庄公还是忍不住悲伤。  “段死前说什么?”庄公问叔段的近侍。  “他说娘害了他。”  庄公没有说话,他点点头,他知道叔段死得还算明白。  “娘啊,你害死了自己的小儿子,也害得自己的大儿子承担杀弟的罪名,你是什么娘?你比后娘还不如啊。”庄公愤怒了。  忍到了头,就是忍无可忍。  第七章 黄泉相见  关于庄公和叔段这一段,史书上基本上是一个观点:郑庄公故意纵容弟弟,最后逼死弟弟。这样的说法并不公允,事实上庄公给了叔段足够的时间去克制和改正,二十二年还短吗?庄公真的要杀弟弟,还需要二十二年的时间来找一个理由吗?不需要。  万恶之源在于庄公有一个变态的母亲,她竟然能够因为一个根本与儿子无关的原因,而如此痛恨自己的儿子。庄公有选择吗?庄公没有选择。他一直在退让,直到无法退让。  不错,他一直在伪装自己,但是所有的伪装都是在自我保护。  庄公,为什么叫庄公?因为他是坐庄的,而叔段不过是个散户,散户能斗过庄吗?  忍,忍者,忍者神龟,只要沾上忍的,祖师爷就是郑庄公。  黄泉之约  太后在后宫里很着急,因为约好了叔段里应外合。可是宫门都被关起来了,谁也开不了。卫士守在门外,任何人不得进出,管你太后还是公主。  太后隐约觉得有些不妙,她很慌乱。  终于,宫门开了,公子吕来了。  “嫂子,看看这些。”公子吕拿出来一堆绢。那时候写信用绢,够奢侈。  太后傻眼了,这些都是她写给叔段的信,上面都是在辱骂和诅咒庄公,鼓动叔段造反的内容。  到这个时候,太后知道自己看错了大儿子。  “段呢?”太后轻声问,声音颤抖着。  “死了。”公子吕冰冷地回答。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3
正序
倒序
第一部 齐楚崛起
第一部 齐楚崛起-2
第一部 齐楚崛起-3
第一部 齐楚崛起-4
第一部 齐楚崛起-5
第一部 齐楚崛起-6
第一部 齐楚崛起-7
第一部 齐楚崛起-8
第一部 齐楚崛起-9
第一部 齐楚崛起-10
第一部 齐楚崛起-11
第一部 齐楚崛起-12
第一部 齐楚崛起-13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贾志刚说春秋之一 齐楚崛起
贾志刚说春秋之一 齐楚崛起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