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圣贤本色-12

又进来三个人,赵简子认识其中的一个,那是羊舌家的人。  “根据举报,杨食我勾结祁盈,共同谋反。你们三个证人,给你们做污点证人的机会。”魏舒下令。  三个证人都是被魏舒收买的,一通瞎编乱造,把杨食我也牵连了进来。  “杨食我勾结祁盈造反,证据确凿,各位有什么看法?”魏舒问。他盯着赵简子。  “这个,是不是要再调查一下?”赵简子知道这是陷害,可是,现在是人家魏舒为老大,自己也不能太明显为杨食我辩护。  “还用调查吗?”魏舒大声问。  “不用。”另外三个人齐声回答。  赵简子无语。  于是,另一项决议产生:羊舌家族与祁家同罪,灭门。  赵简子敢怒不敢言,他知道自己保护不了羊舌家了。  五卿分别回家,准备甲兵,共同出兵。同时,派人通知韩家。消息到了韩起这里,韩起干瞪眼说不出话来,他已经快死了,现在只能死得更快。  赵简子没有办法,他也只能出兵。回到家里,赵简子一眼看见杨食我的一个儿子正在自己家里与儿子无恤聊天。  “小子,你过来。”赵简子把杨食我的儿子叫了过来,杨食我的儿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小心翼翼走了过来。  “我跟你说完话,你就立即给我走,出西门一路向西,不要停,一直到秦国。听见没有?”赵简子压低了声音说。  “元帅,为什么?”  “不要再问,现在就走,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走吧。”赵简子狠狠地在杨食我儿子的肩上拍了一把。  杨食我的儿子似乎已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后退两步,给赵简子跪下,磕了一个头,转身走了。  五卿联军,灭了祁家和羊舌家。  祁家因为早就出事,已经有人预先逃走。而羊舌家完全没有防备,惨遭灭门。  杨食我的儿子从赵家出来,一路狂奔到了秦国,逃到了华山仙谷,后来定居华阴,以杨为姓。  这,就是杨家的开端。  陕西杨姓,史称杨氏正宗。  中国第六大姓杨姓,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开始。  从前的赵家和现在的杨家都被灭门,但是,二者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  赵家被灭,完全是权力斗争,所谓因猖狂而灭亡。那是狼与狼的火拼,群狼咬死了独狼。  杨家被灭,则是利益瓜分,所谓因拥有而灭亡。这是狼与羊的关系,群狼撕碎了绵羊。  就像拥有一个美女,很多男人都想杀死你。同样,当你拥有一大片土地,很多比你权势强大的人就都想消灭你。而你,低调也罢、隐忍也罢,都难逃厄运。  所以,美好的东西往往是灾难的种子。  回想叔向,那是一个多么睿智的人,可是,他不够坚决。他知道自己的封邑将会给儿孙们带来灾难,可是,他没有坚决地送出去,他还存有几分侥幸。  所以,尽管叔向很渊博很聪明,他确实比不上士会,比不上孙叔敖,比不上子产,也比不上晏婴。他费尽心思要保护自己的家族,可是,他仅仅死去七年,家族就被消灭了。  这个时候我们回想起叔向母亲当初对杨食我的判断:豺狼之声,狼子野心,必然害惨羊舌家族。  其实,杨食我就算哭声像凤鸣,羊舌家族也难逃这样的命运。他们唯一的机会就是放弃封邑,就像公象唯有放弃自己的象牙才能摆脱人类的黑手。  就算叔向的儿子不是杨食我,而是杨食他或者杨食你,也是同样的下场。  说来说去,责任在叔向身上,他本可以避免杨家的悲惨命运的。  分赃  祁家杨家被灭,事件轰动全世界。  两家的地盘暂时没有瓜分,魏舒在等,等什么?等韩起咽气。因为只要韩起不咽气,瓜分地盘最多的就必然是韩家。  韩起在一个月后咽气了,临死前的回光返照他只嘟囔了一句:“叔向,我见了你该怎么说啊?”  韩起死后,魏舒正式担任中军帅。这个时候,开始分肥肉了,魏舒可以名正言顺地多拿多占了。  魏舒把祁家的地盘分为七个县,羊舌家的地盘分为三个县,一共是十个县,不小的地盘,这也就难怪六卿们始终在寻找机会切掉这块猪肉。  魏舒将十个县这样分配,司马弥牟为邬大夫,贾辛为祁大夫,司马乌为平陵大夫,魏戊为梗阳大夫,智徐吾为涂水大夫,韩固为马首大夫,孟丙为盂大夫,乐霄为铜鞮大夫,赵朝为平阳大夫,僚安为杨氏大夫。  切猪肉的基本原则是,魏、智、赵、韩四家各得一县,中行和范家没有,为什么这样?看看地图就会发现,范家和中行家的地盘在东部,与这十个县都不接壤。因此,只能是另外四家在紧挨自己的地盘拿到一个县,至于范家和中行两家,主要是拿到祁家和羊舌家的财产作为补偿。  剩余的六个县的大夫,名义上都是选任贤能,其实都是魏舒的亲信。  魏家原本地盘最小实力最差,经过这次分肥肉,一跃而成为仅次于智家的大家族,这就难怪乎魏舒为什么一定要置祁家和羊舌家于死地了。  其余五家其实都有不满,不过没人愿意出头。  到这个时候,晋国基本上瓜分完毕。  晋国六卿,家家都是在担任中军帅期间拼命扩充实力。  正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假公济私占了大便宜,魏舒总觉得好像有点激起公愤的意思,还有点不太放心。于是,这一天把大夫成给请来了,要向他讨教一件事。  “老成啊,你说,我让我弟弟魏戊担任梗阳大夫,会不会有人说我假公济私呢?”魏舒问,很真诚地。  “还用说,那就是假公济私啊。” 成心里这么说,嘴上不能这么说,他想了想,说了:“那怎么会?魏戊当上梗阳大夫,那完全是他的能力摆在那儿啊。你说魏戊,那是谦虚谨慎,彬彬有礼,慷慨大方,无私奉献。这么说吧,给他一个县都屈才了。”  “那,我这算是举贤不避亲?”魏舒笑了,他很受用。  “太举贤不避亲了,您想想,当初周武王夺得天下,兄弟就封了十五个,同族的封了四十个,这都是举贤不避亲啊。武王之所以封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是自己的亲戚,那是因为他们确实有才能啊。《诗经》这样写道:‘唯此文王,帝度其心。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国,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元帅您哪,你的德行简直比得上文王了。”成一通马屁拍了过来,早就想拍,今天终于给了机会,当然要尽情了拍。  “你说得太好了,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那什么,下次再有机会,也给你个县大夫当当。”魏舒这个高兴,顺便也卖个人情出去。  成兴高采烈从元帅府出来,之后满世界去说这次对话,说魏舒如何礼贤下士,怎样谦恭礼让,怎样关注民意民生,怎样廉洁自律等等。  贾辛被任命为祁地大夫,这里是祁家当年的大本营,所以非常重要。在上任之前,贾辛来见魏舒。  “伙计,我给你讲个故事。当年贾地的大夫贾大夫长得很丑,但是娶了个很漂亮的老婆,那就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结果呢,漂亮老婆很不满,三年都不说话不笑一下,怎么办呢?贾大夫面临了周幽王同样的困境。后来,贾大夫想了个办法,有一天,他带着老婆去打猎,恰好一只野鸡飞过,贾大夫拈弓搭箭,只一箭,把野鸡射了下来。再看老婆,笑了,而且说话了‘老公,你射得好准啊’。贾大夫当时深有感慨地说:‘看来才能不要收藏起来,要是我不能射的话,你可能永远也不会说笑了。’所以,男人要能射,不射是不行的。你看你,其貌不扬,话也不多,要不是这次平定祁家和羊舌家叛乱有功,我真是不知道你的才能。我这次派你去祁,是个很大的挑战啊,你要全力治理好,啊,随时向我汇报。啊,最重要的,你始终记住是谁提拔了你,要忠于谁。”魏舒说了一大通,核心思想就是两句:好好干,无限忠于魏家。  贾辛当然明白,表达了忠心之后,去上任了。  其余几个县的大夫在走之前也都接受魏舒的训话,同样也都表达了忠心。  对于魏舒的这番举动,孔夫子孔老先生又看走了眼。在《左传》里有如下记载。  仲尼闻魏子之举也,以为义,曰:“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又闻其命贾辛也,以为忠:“《诗》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忠也。魏子之举也义,其命也忠,其长有后于晋国乎!”  魏舒分明假公济私,孔老夫子还以为他大公无私。  分赃不均引发的后果  魏舒的一系列做法引起其余五卿的不满,很快,其余五卿就有了应对。  第二年,魏舒命令赵简子和中行寅率领晋军在原陆浑戎的地盘上修筑大城,防备楚国。这两位本来就对魏舒不满,又被派了这么个苦活,两人骂骂咧咧就去了。  一边筑城,两位就商量怎么也让魏舒难受难受,最后想出一个主意来。什么主意?子产用过的办法。  两人就在当地收缴了四百八十斤铁,打造了一个鼎,鼎上刻上了刑法,什么刑法?当年士匄制定的刑法。  “他以为什么都是他说了算,咱们弄个刑鼎,谁说了也别算,以后奶奶的依法办事。”两人制刑鼎就是这个目的,暗地里还拉上了范鞅。  按理说,这两个人不过是下军的帅佐,哪里有资格制刑鼎?可是他们就制了,而且运回去放在朝廷门口,就这么执行了。  魏舒这次算是吃了苍蝇,有口难言,因为这鼎实际上是赵、范、中行三家搞的,韩家和智家暗地里也有沟通,如果自己反对,那就是一比五,事情闹僵了,只能自己倒霉。  “奶奶的,我认栽,我认栽还不行吗?”魏舒忍了这口气,他现在更加清楚,什么时候也不能孤立自己。  从子产到赵简子,虽然都是铸刑鼎,目的完全不一样,自然,评价也就不一样。子产铸刑鼎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因此他是法家;赵简子铸刑鼎是权力斗争的结果,而且上面的刑法按孔子的说法就是“晋国之乱治也”,也就是说那个法太过时了。因此,赵简子什么也算不上。  但是不管怎么说,赵简子总算替大家出了一口气。  转眼又过三年,这一年,周敬王派人来晋国,两个来使名叫富辛和石张。  “我们代表周王感谢元帅对于中央的无私支持,感谢晋国人民的无私奉献。”两位来使先把套话说完了,然后进入正题:“为了防备王子朝的反攻倒算,贵国在我们伟大首都派遣了志愿军,一转眼五年过去了。谁没有老婆孩子?谁没有亲戚老表?谁不想回家抱着老婆睡觉啊?为了大家都能够跟家人团聚,周王希望让贵国士兵回国。可是王子朝还要防备,怎么办呢?周王希望贵国继续发扬大局精神,能够率领天下诸侯帮我们把首都修缮完好,那样的话我们就不怕王子朝了。”  说了一通好听的,实际上就一件事:请晋国帮我们修首都。  魏舒想了想,没想明白。可是,范鞅早就想明白了,实际上亲家刘文公早就悄悄地给他打好招呼了。  “元帅,这个建议好,想想看,帮他们把城修好,我们的士兵就不用住在那里了,大家不是都要感激你?”范鞅赞成。  魏舒想想,觉得范鞅说得有道理。  “好,就这样了,通知全世界诸侯都来帮忙,我担任修城总指挥。”魏舒还从来没有在全世界诸侯面前露过面,要借着这一次机会长长脸。  当年冬天,各国诸侯都派人跟着魏舒去修伟大首都了。尽管各国都已经不太尿晋国这一壶,可是为这点小事得罪晋国也不太合算。  各国出人出物都出了,可是抱怨声骂声就没有断过。魏舒亲自指挥修城,结果满耳朵都是各国人问候他娘的声音。  到这个时候,魏舒才回过味来,这次又吃了范鞅这个王八蛋的苍蝇。  魏舒很郁闷,于是干脆把修城的事情交给韩不信负责,自己率领着亲信打猎去了。  俗话说:人要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心情不佳的魏舒竟然在打猎过程中突发心脏病而死,享年五十六岁。  魏舒鞠躬尽瘁了,范鞅接任中军元帅。后来在魏舒下葬的时候,范鞅命令撤去魏舒的柏木外棺,因为魏舒是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偷偷跑去打猎,不享受烈士以及因公死亡的待遇。  腐败分子范鞅终于公正了一次,当然,实际上他是在挟私报复。  第二三六章 破解史前文明  伟大首都的城墙到期完工了,各国军队骂骂咧咧回了自己的国家。  魏舒的死大快人心,每个人都说他自作孽不得活。而最高兴的有两个,一个是范鞅,他现在是晋国的老大了;另一个是范鞅的亲家刘文公,他认为从今以后自己的亲家会更加帮忙。  可是,刘文公错了,他忘了范家当年是怎样老妈、舅舅和外公联手害死自己儿子的。  鲁定公四年(前506年),刘文公召集了诸侯大会,会上提出趁着楚国内乱,由晋国牵头,诸侯联军讨伐楚国。刘文公的真实意图是,由联军帮助他捉拿在楚国境内的王子朝,永绝后患。  “亲家,别忽悠我了,想让我挨骂是吗?”范鞅拒绝上当,散会之后笑嘻嘻地对刘文公说。  “亲家,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帮个忙,我们捉了王子朝就撤军,怎么样?”刘文公露了底。  “嘿嘿,别说咱们只是亲家,就算是我亲爹给我挖坑让我跳,我也不跳。”范鞅说完,拍拍屁股,走了。  刘文公很失望,也很恼火,没想到亲家这么绝情。  “你外孙个奶奶的,你女儿生小孩没屁眼。”刘文公对着范鞅的背影低声骂道,没注意到这实际上也是在骂自己。“不靠你们,老子自己也能干。”  刘文公发了狠,裙带靠不住,靠自己。  当年,吴国攻打楚国,一举攻占了楚国首都郢都。刘文公知道,干掉王子朝的绝佳机会到了。  老聃的发现  来看看王子朝的队伍怎样了。  树倒猢狲散。  当初逃往楚国的时候,每个人都知道,这一去楚国,就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了。谁愿意走呢?原本大家都是为了更大的利益跟着王子朝干,可是如今不仅更大的利益没有了,连原来那点利益也都没有了。在楚国,大家都是难民,难民的日子那叫什么日子?  这个时候,要想保住原来的利益就只有一个办法了:卖主求荣。  召伯盈就有这样的打算,所以在王子朝率领着众人流亡楚国的时候,召伯盈躲了起来,等到大家都走了,他出来了。  召伯盈组织了城里剩下的人们打扫街道、张灯结彩,准备迎接解放军进城。  等到王室和晋国军队到来,召伯盈就率领着全城百姓大开城门,出城迎接。  “总算盼到你们了,你们可算来了,王子朝那个××的祸国殃民、无恶不作,害苦了百姓啊,你们真是大救星啊。”召伯盈现在成了起义军首领了,热烈地欢迎着解放军进城。  单穆公看着召伯盈直想笑,心说这小子变得还真快,弄得好像是自己的卧底一样。怎样处置他?单穆公当然知道该怎样做。  “老召,从今以后咱们捐弃前嫌,共同为王室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吧。”单穆公紧握着召伯盈的手,激动地说。  单穆公明白,如果这个时候杀掉召伯盈,那就会让整个京城的人人心惶惶。所以,留下召伯盈是必需的。  当天,单穆公、刘文公和召伯盈盟誓,进一步稳住召伯盈以及王子朝余党。  京城安定之后,周王回京。  召伯盈官复原职、保留封邑,同时单穆公下令,所以随同王子朝流亡楚国的人,只要同王子朝划清界限,回归祖国,将既往不咎,保留原有待遇。  召伯盈官复原职的消息传到王子朝流亡队伍之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来就人心不稳,现在更是人心思归。  第一个溜走的是尹氏固,当初看见召伯盈没有来,心里就有些打鼓。如今听说回去之后能官复原职待遇不变,再看看王子朝的队伍已经七零八落,东山再起希望渺茫,尹氏固就下定了溜回去的决心。  一个星光闪闪的夜晚,尹氏固悄悄地上路了。  回到洛邑,尹氏固主动自首,单穆公也没有为难他,直接发还封邑,官复原职。  等到尹氏固回国并且官复原职的消息传到王子朝流亡队伍之后,就算是彻底炸了锅。一开始还是夜里开溜,后来干脆白天大模大样开拔了。  从流亡到楚国之后不到一个月,王子朝的手下就走得七七八八,剩下老婆孩子几十个人,其余的都跑了。  “咱们也跑回去吗?”老聃的老婆问。  “你听说过秋后算账这回事吗?”老聃反问。  老聃并没有跑回洛邑,不过他也并没有留在王子朝的身边,他跑了,带着老婆孩子跑到了苦县。跟他同时跑的,还有尹喜。  历朝的典籍太多,老聃没有办法带走,因此仅仅带走了那块最后发现的金砖。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老聃的远见,仅仅两年之后,单穆公和刘文公见形势已经稳定,于是开始秋后算账,当初跟随王子朝的家族全部受到清洗。  《左传》:鲁昭公二十九年,京师杀召伯盈、尹氏固及原伯鲁之子。  老聃一家和尹喜一家来到苦县,隐姓埋名,自耕自种。有人问起姓名,就说是周朝战乱前来避难的难民。  “我姓李,叫李耳。”老聃为自己取了个化名,大致,取化名的祖师爷就是老聃了。尹喜也取了个化名,名叫关尹。  定居下来之后,老聃开始潜心研究那块金砖上的图形和文字。  金砖上的图形是一个圆中两条鱼首尾相连,在今天,就叫做太极图,又叫阴阳鱼。至于文字,老聃并不认识,只能潜心破解。  老聃这一潜心研究,一口气就到了鲁定公五年(前505年)。这一年是吴国大军攻占楚国,楚国方城山以外成了一盘散沙。  刘文公派出了特别行动队,实行了代号“暴风计划”的刺杀行动。刺杀行动非常成功,王子朝在楚国被暗杀。由于楚国正处于灭亡状态,因此无法对刘文公的暗杀行动采取任何回应。  后来,王子朝的后人以朝为姓,不过改写为晁。  王子朝,晁姓得姓始祖。  王子朝的死讯很快传到了老聃和尹喜这里。  “看来,我要走了。”老聃说。他怀疑自己将是下一个被暗杀的对象。  “他们不知道我们在这里,怕什么?”尹喜说。  “不然,附近很多人已经怀疑我的身份了,似乎有人已经猜到了我是谁,我必须走,否则不仅是我,还要连累大家。”老聃下定了决心。  “那,去哪里?我跟你走。”  “不,我一个人走,我去秦国。我走之后,大家就都安全了。”  “为什么去秦国?为什么不去齐国?或者鲁国?”尹喜问。  “齐国鲁国都是将要内乱的国家。当然,除此之外,我还有别的打算。”  “那,既然你要走,给我留下点什么来吧,别让你的学问失传了。”尹喜提出要求。  “好吧,我答应你。”老聃答应了。  于是,老聃在随后的几天里潜心著作,写下了洋洋洒洒五千余字。而这五千余字分为道经和德经,合称《道德经》。  《道德经》写成之后,尹喜看了一遍,大吃一惊,因为其中太过玄妙,有些地方完全不能理解。  “老兄,你这些文字包含了什么?其中的玄妙从何而来?难道就是冥思苦想出来的?”尹喜大为困惑。  “关兄,实不相瞒,这里的玄妙不是冥思苦想就能想出来的。之所以我能写出来,是因为我这些年来潜心破解,最近豁然开朗,感觉已经破解了我那块金砖上的大部分文字,这些文字高明玄妙,匪夷所思,其内容所言竟然是宇宙的生成和天地的玄妙,其中的道理我称之为道。不过,到现在我还没有全部明了。”老聃说道。原来一切玄妙来源于金砖。  “啊,那上面那幅图是什么意思?”  “不要小看了那幅图,那幅图我称之为太极图,包含了无穷的内容,包括宇宙天地人的生成运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你大概解说一下。”  “天外有天,称为宇宙。宇宙无边无际,一开始空空如也,后来无中生有,分为阴阳两个部分,这太极图中两条鱼一阴一阳,大小相当,就是整个宇宙。宇宙不断膨胀扩大,成混沌状,之后天地生成。”  “你说太极图包含万物,还有什么含义?”  “天有阴阳,人有阴阳,因此我想,地也有阴阳。我从文字中似乎看到,说是我们所处的地原本是个球形,你看着太极图为圆形,不正好是地吗?我们称之为地球。太极图中两鱼在游,岂不是暗示地球在转动?既然地球是圆的,那么我一路向西或者一路向东,最后岂不是又回到这里?向东是大海,无路可行。因此我想一路向西,或许就能从海上回到这里。”  老聃说到这里,尹喜已经瞠目结舌。  “那,那,那你说这些,与治国处世有什么关系?”尹喜想了想问。  “哈哈,万物原本相通。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尹喜终究还是没有听得太明白,他只知道老聃留下的文字十分玄妙,今后必将流传千古。  老聃走了,西出秦国。  有记载说老聃死于秦国,又有说老聃一路向西,到了印度。还有说老聃一路向西,不知所踪。究竟是怎样的结果,至今是个谜。  而那块神秘的金砖,也随着老聃而不知所踪。  史前文明  关于金砖,未见于任何史册,纯属推断。  人的任何思想,必然都是有来源的。我们历来研究《道德经》,都是只说《道德经》的内容,而不去探究老子的思想从何而来。  如果说老子关于治国的思想来源于对现实的思考和对前朝典籍的研究,那么,他关于道、关于宇宙起源的思想来源于哪里?世上没有无源之水。  任何的思想,一定有它生成的基础和环境,因此时至上个世纪,在人类社会科技高度发达,对宇宙探索不断取得成就的前提下,才提出了宇宙生成的新理论。那么,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是凭什么提出同样的理论的呢?那时候既没有研究宇宙生成的必要,更没有相应的知识,难道他的思想是凭空而来?  所以,必须找到一个至少最近乎合理的解释。  从老子的职业入手,我们发现,他供职于国家图书馆,能够研读接触前代的古籍。而搬家的过程很可能是他发现更早以前遗物的机会。  那么更早以前是什么年代呢?我们可以想象为史前时代,那个时候人类文明程度非常高,但是人类一朝毁灭,在毁灭之前特地留下了关于宇宙的描述,寄望于幸存的后代能够看懂。  或者,我们认为我们的祖先就是人类毁灭的幸存者,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些我们难以理解的知识,譬如老子所说的宇宙起源,譬如脉络、譬如八卦图等等。  这样的解释也许听上去荒唐,但是,在有更合理的解释之前,我们认为这就是合理的解释。  也许有一天人类因贪婪而毁灭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老子所说的无欲无为了,那难道不是人类长期存在的必然条件吗?或许,那就是我们曾经毁灭掉的祖先们在临死前的感悟吧。  解读《道德经》  要解说《道德经》,首先必须搞懂这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们来解释什么是人法地。  什么是地?地就是土地河流山脉水草,人类生存于土地,要适应土地。因此,就有了所谓逐草而居或是逐水而居。居于什么样的土地条件,就要适应怎样的地理条件,就要有相应的生活和生产手段,这就是所谓的因地制宜。  这就是人法地。  那么,什么是地法天?  天就是阳光雨露,雷电风暴,气候条件,四季变化。人类居于土地之上,要适应土地的条件。但是,土地的收成受制于天气,阳光如何、雨水如何等等。风调雨顺就丰收,大雨干旱冰冻飓风就受灾,这就是天气对于人类生存的影响。因为土地条件相对固定,选择了土地之后,就要看天吃饭了。人们可以选择土地,但是不能控制天气。  这就是地法天。  什么是天法道?  道就是天地运行的规律,而不是人生存的规律。  天地运行在于循环往复,自生自灭。无为无欲,最终天长地久。  这就是天法道。  什么是道法自然?  自然就是宇宙中最根本的规律,道只是自然在天地之间的映射,大规律下的小规律而已。所以,道还必须要遵循宇宙的规律。宇宙的规律同样循环往复,此外还有始有终又无始无终,无中生有有然后无,还有很多人类无法理解无法了解的规律。  这就是道法自然。  实际上,以上的说法也可以说成是人法天地,天地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在讲述了人法天地,天地法道,道法自然之后,整部《道德经》所提倡的实际上是人不要法天地,而去法道。看上去,这把人提升了一个或者两个层次,是好事。可是,事情并不能这么看。  如果人法道是正确的,那为什么不干脆人法自然呢?把人提升到道的水准不是更好?但是老子明白,人是不可能法自然的。自然太大,人类既不能了解自然也不能理解自然,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可能法自然。  天地是没有欲望的,可是人是有欲望的,是趋利避害的。  看上去老子的思想把人的层次提高了一个档次,但是,人和天地是不一样的,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是有欲望的,是趋利避害的。要求人像天地一样无为无欲,本身就是不现实的。即便这样可以“天长地久”,但是,这不是人类所追求的。  《道德经》的伟大在于讲述了自然、道和天地,或者说讲述了宇宙和地球。但是,恰恰在对于人的讲述上是缺乏说服力的。所以,道家讲了几千年的无为而治,结果从来没有人愿意去尝试,因为那不符合人性。  《说苑》里有一个邓析的故事,说是邓析游学到了卫国,看见五个卫国农民用瓦罐从井里打水,然后用来浇灌韭菜地,一天下来只能浇一块地。邓析就教他们说做一个杠杆在井口,后重前轻,这样取水就轻松而高效多了,一天能够浇灌上百块地。  “不好,我们老师教导我们说:‘机械有它的好处,必定也有它的坏处。’我们不是不会造机械,我们只是不愿意制造而已。您请走吧,我们还是一心一意背水,不想改变。”让邓析没想到的是,农夫们竟然拒绝了他的合理建议。  “为什么呢?”邓析一路上都在想这个问题,为什么农夫们不肯改变呢?  一直到回到郑国,邓析还没有想通,整天皱着眉头冥思苦想。  “老师,您怎么了?”学生们觉得很奇怪,从来没见老师这么痛苦过。  邓析把农夫的故事告诉了大家。  “一定是他们冒犯了老师,我们去卫国打丫的,给老师出气。”学生们纷纷表示。  就在这个时候,邓析眼前一亮,他突然想通了。  “算了,我想通了,他们就是传说的圣人了,可以请他们出来治理国家的。”邓析说。  邓析为什么这样说?五个农民怎么就成了圣人?学生们都很奇怪地看着他。  “想想看,按照现在的办法,他们的时间安排得很充实,每天都有活干,最终也能把该做的事情做完。可是,如果用了机械,他们早早把活干完,剩下的时间干什么?人闲着就会产生欲望,产生欲望就会去想办法获得,于是就会坑蒙拐骗进行争夺。如果他们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欲望而安心地闲下来,他们就会习惯于闲暇,到了农忙的时候他们就会不适应,就会耽误农时。所以,无论怎样,改变都是没有好处的。想想看,当初周朝建立的时候,土地的产出仅仅够大家吃饱的,衣服仅仅够大家穿的,人们早出晚归也不过刚刚好把事情做完,那时候天下多么太平。后来,人口多了,土地多了,产出多了,财富有多余了,时间有闲暇了,可是争夺就开始了,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内部的争夺不断,人们哪有一天安生日子过?”邓析给大家分析。  邓析的这个故事,就是在说清静无为。  可是,邓析所说的这五个圣人,我们都认为他们是傻子。事实上他们就是傻子,因为你们不用机械,别人会用,一旦大家都用了,你们迟早会被饿死的。  所以清静无为听起来不错,但是违背了人性,根本无法实现。  从《道德经》的角度,鼓吹愚民就是必然的结果。如果大家都是傻瓜,就接近于天地万物了,这个世界就是最清平的,人可以活很长而且没有痛苦。但是,那是人类所要的生活吗?  老子知道,人类的欲望最终将摧毁人类。只有道可以让人类长存。但是,老子没有明白的是,如果没有欲望,就不会有人类产生。这就如同一辆汽车,开得越狂野越刺激,车报废得就越早。老子的意思是,汽车放在车库里不用,就能长久地保持完好。可是,汽车不就是拿来用的吗?如果不用,汽车的价值在哪里?如果人类不追逐欲望和利益,人类存在的价值又在哪里?  道,是天地运行的规律,是崇高的。但是,道并不适用于人。人不是天地,人是渺小的短暂的,就像火和电,来得快去得也快,追求的是瞬间的亮度而不是永恒的存在。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人的欲望是出于自然,与道处于相同的层次,只能法自然而不能法道。而自然规律是什么,人并不知道,所以顺其自然就是法自然了。  所以,以老子的道来说,用到单个的人身上往往是不现实的,而用到越大的单位,也就是越接近于天地运行规律的单位,也就越有道理。譬如,老子说“知足常足”,如果人人都是这样,世界就不能发展,人类社会就是因为不知足才有了各种创造。但是,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一点却很正确,譬如美国宪法几百年来没有变化。  换个角度说,老子的道理适用于宏观,不适用于微观。适用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但是不适用于社会中的个体。  《道德经》中有大量的名言警句,看似有理,实际上未必有理。譬如知足常足、自胜者强、报怨以德、上善若水等等,其本源都是无为。  从中举个例子,来看看知足常足,这句话现在转换为成语“知足常乐”。眼下炒股成风,亏多赚少。很多人都说是因为太贪的缘故,如果知足常足,少赚点就出来,就不会被套或者亏钱。  说起来,似乎知足常足在这里很有道理。可是,如果一个人真的知足常足,他根本就不会去炒股。知足常足,有时候等同于守株待兔了。  股市中,确实有高手急流勇退,不追高不逐暴利,有人说这就是知足常足。其实不然,这样的高手通常都是股海中浸淫多年,有了许多经验教训,掌握了股市规律,掌握了股市的“道”,懂得何时退出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这种人,怎么是知足的人呢?他们这一次的退出,是为了下一次的进入。  世界上只有一种人可以知足,老人。  一个理论之所以高深,往往就因为这个理论怎么也实现不了。  太上老君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不过,道教不等同于道学。  春秋时期的人物中,除了老子被尊为道教教祖之外,太子晋和师旷也都被奉为道教神灵。除了他们,还有两个人。  当初周公的三儿子茅叔被封在茅(今山东济宁金乡与江苏丰县之间),就是茅姓的始祖之一。春秋末期,茅国被邹国所灭。茅国君主并不伤心痛苦,而是兴高采烈,大呼“脱烦也”,然后带着家人进山学道去了。后来道成,骑龙升天,成为道教中最离奇的先祖之一,被道家典籍称作“茅君”。  还有一位是苌弘,是周朝的大臣,刘文公的心腹谋士,能力很强。后来晋国内乱,范家和中行家被赶走,因为刘家和范家是世代姻亲,赵简子十分讨厌刘家,迁怒于苌弘,威胁刘文公除掉苌弘。刘文公无奈,只得杀了苌弘。苌弘被杀的时候怨气冲天,感动了上帝,血落在地上都化为碧玉,尸体也随即不见,飞升为神仙。苌弘化碧,这是道教中的著名传说之一。  第二三七章 说人坏话孔子挨骂  老子西行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鲁国,有一个人对此大为感慨,认为老子这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最终只能流亡海外,实在是中国的一大损失。此人是谁?孔丘。  孔丘是谁?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全世界最认真贯彻周礼的人,公开招收学生授课教授周礼。孔丘,也就是孔子。几年前孔丘曾经去老聃那里查阅周朝典籍,两人有过一番交谈,孔丘对老子的学识佩服得五体投地。《史记》记载,孔子对自己的弟子这样描述老子: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乎?  这个时候,孔丘在鲁国无人赏识,也混得很艰难。  “老师,老子都去西面了,您为什么不出去走动走动?”学生子贡看见老师叹气,提出了一个建议。  “好,明天去齐国看看。”孔丘回答,齐国一向对外国人才张开双臂,孔丘想去看看那里有没有合适的位置。  不要随便说人坏话  带着几个得力的弟子,孔丘北上齐国了。经过朋友的朋友的介绍,孔子师徒几人就暂住在了高家。  托关系找门路,总算,孔丘得到了一个见齐景公的机会。  “孔丘先生,一般情况下,到我这里来求职的,都要先见晏婴先生,你为什么不去见他,直接来见我呢?”齐景公问。通常,他都要让晏婴先把把关。  “不瞒主公说,晏婴这人,曾经跟着三个国君混,跟每个国君都混得很和谐。可见得此人有三颗心,这样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我不想见他。”孔丘回答,表现得很直爽很有性格。  “哦。”齐景公倒吃了一惊,不知道这人是缺心眼还是太实在。“那什么,说说你的治国方略吧。”  “我的治国方针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国君要像国君,大臣要像大臣,老爹要像老爹,儿子要像儿子。每个人都摆正自己位置,都不做非分之想,国家自然就和谐了。”孔丘说道,这是他的政治理念,看齐景公在点头,又说:“政在节财,国家要节俭一些。”  齐景公对孔丘的君君臣臣比较欣赏,如果能够实现孔丘的这个想法,那么田家就不会有非分之想,自觉自愿当他们的臣子,自己岂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孔丘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思想,也就是儒家思想。齐景公听得饶有兴趣,非常高兴。  “好,你先回去,我考虑考虑。”齐景公恭恭敬敬送走了孔丘,他觉得孔丘是个人才,应该留下来,不过,这事情要跟晏婴商量。  孔丘也高高兴兴地回去,他感觉得出来齐景公对自己的欣赏。  “要发财了。”孔丘暗暗说。  第二天,晏婴来见齐景公,齐景公就把自己和孔丘见面的事情说了一遍,还把孔丘说晏婴的坏话也告诉了晏婴。  “啊,他也这样说我?”晏婴有些恼火,孔丘这人他听说过,据说人品不错,可是没想到竟然背后说自己坏话。  “怎么,还有人这么说过?”齐景公看出了晏婴的不快,不过他很想知道还有谁这样说晏婴。  “对,就是梁丘据。”  “啊,老梁?你怎么回答他的?”  “我说我能和三个国君都相处融洽,不是因为我有三个心,而是因为我只有一个心,那就是国家利益这颗心。有这一个心,别说跟三个国君,就算跟一百个国君也能和谐相处。如果有三个心,跟一个国君也处不好。”  “你说得太好了。”齐景公说,原本他准备提一提重用孔丘的事情,可是看见晏婴一脸的怒气,决定还是等一等再说。  回到家里,晏婴越想越气愤。梁丘据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说那样的话也就罢了。可是孔丘是个有学问的人,名声也挺好,他如今这么说,影响就太坏了。  “奶奶的,从鲁国到齐国来,竟然说我的坏话,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晏婴实在气不过,于是派人前往孔丘的住处,专门回答他这个问题。  晏婴的家臣带着晏婴的回答就到了孔丘师徒的住所。  “孔丘先生在吗?”晏婴家臣敲着门问。  “在在。”孔丘的学生子路急忙开门。  “我是晏婴先生派来的,找孔丘先生有话说。”  “啊,屋里请,屋里请。”子路急忙把晏婴家臣让了进去,里面,孔丘正在研究周礼。听说晏婴派人来了,恭恭敬敬地问:“啊,晏婴先生有什么指教?”  “晏婴先生让我回答你的问题。我晏婴家族世代效力于齐国国君,要不是行得正站得端,早就出局了。我听说。喜欢一个人,就看他什么都是优点;不喜欢一个人,就看他什么都是缺点。所以,喜欢的就说他好话,不喜欢的就说他坏话。我是一颗红心辅佐三个国君,所以都能融洽;若是三颗心跟着一个国君干,那一定干不好。如今孔丘先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根本不了解情况就在那里说我的坏话。告诉你,身正不怕影子歪,脚正不怕鞋子小,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你孔丘这些年来穷困潦倒,四处碰壁,我说你什么了吗?你现在是打鱼的笑话砍柴的,种地的指责打猎的,你不是吃饱了撑的吗?从前我以为儒家挺值得尊重的,现在我蔑视你们。好了,话我转达完了,再见。”晏婴的家臣连珠炮一般痛斥了孔丘一顿,连屁股都没有拍,转身走了。  孔丘目瞪口呆,这一切太突然了。过了半晌,才回过味来。  “唉,我真傻,我怎么在齐国议论晏婴呢?我缺心眼啊。”孔丘自我批评,心里埋怨齐景公出卖了自己。孔丘不知道,当国君的根本不懂得人情世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会为别人考虑的。  “那,怎么办?”子路问。  “看见没有,古人说过:言发于迩,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一个人的言行,别人都看在眼里。不该说的话,千万不要乱说。我私下议论晏婴,却没有说到点子上,我错了。错了,就要认错,就要道歉。赐,你去一趟,道个歉。”孔丘派端木赐去给晏婴登门道歉。端木赐就是子贡,在孔丘的弟子中最为能言善道。  子贡领了老师的指令,去道歉了。  这一边,弟子们都有点沮丧,老师竟然被人骂了一顿还要给人道歉,大家都有点愤愤然。  “老师,晏婴仗势欺人,他难道就是圣人,就没有过错?”子路大声说道。  “嘿嘿,好像也不是吧。齐灵公这人很邋遢,晏婴就劝他整洁;齐庄公喜欢打仗,晏婴就劝告他慎战;齐景公很奢侈,晏婴就处处简朴。可以说,晏婴确实很善于辅佐君主。可是,晏婴对上面好,对下面可不怎么样,说起来,不过是个小人罢了。”孔丘说道,有些为自己圆场的意思。  孔丘的原话是:相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细人也。(《晏子春秋》)  子贡并没有见到晏婴,因为晏婴根本不屑于见他。因此,子贡只是向晏婴的家人转达了孔丘的道歉。  原本以为风波已经过去,可是两天之后,风波再起。正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晏婴的家臣又来了。  不是已经道过歉了吗?又来干什么?孔丘的弟子们都有些奇怪。  “孔丘先生,听说你说晏婴先生‘相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细人也’,晏婴先生很生气,又派我来见你,让我回答你这个问题。晏婴先生说了:我这种人,不能靠收学费养家糊口,为什么呢?因为等待我提供祭品祭祀的同族人就有数百家,而等着我封邑的粮食养家糊口的士人也有数百家,我如果不能跟国君和谐,不当好我的官,怎样做到这点?我跟你这个收学费的人相比,到底谁对下面的人好一些?”晏婴的家臣说得毫不客气,孔丘师徒一屋子尴尬。  这又是哪个多嘴的把孔丘的话给说出去了?  看来,缺心眼的不止孔丘,还有不知道哪个弟子。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错了还不行吗?我听说啊,如果一个人比别人强,那就把别人当朋友;如果一个人不如别人,那就把别人当老师。现在我随便议论晏婴先生,晏婴先生批评得对,确实批评得对,晏婴先生就是我的老师啊。麻烦您替我向晏老师赔罪,我错了。”孔子又认错了。  知道自己错了,就勇于认错,这是孔子的优点。  晏婴的家臣撇了撇嘴,走了。  恭恭敬敬送走了晏婴的家臣,孔丘师徒回到了住处。  “老师,晏婴也太盛气凌人了。”有学生又在为老师打抱不平。  孔丘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心说要不是上次你们替我不平,我怎么会又犯一次错误呢?还让我犯错误啊?  “胡说,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人家晏婴先生造福这么多人,人家到处吹嘘了吗?人家弥补了三个国君的不足,人家居功自傲了吗?没有啊,晏婴,那就是君子的典范啊,今后谁要再说他的坏话,我跟谁急。”孔子大声说道,从此之后,做梦也不会再说晏婴的坏话了。  过了一段时间,齐景公觉得事情差不多也算过去了,决定要咨询晏婴的意见,准备给孔子一块封邑,就把他留下来当晏婴的助手,共同管理齐国。  “不行,这人不能用。”晏婴强烈反对。  “为什么?”  “孔丘这个人非常自以为是,不能教导百姓;喜欢礼乐,却不懂得治理国家;嘴上夸夸其谈,行动力很差,干不好自己的本职;提倡厚葬,提倡长年守孝,劳民伤财,重死人不顾活人;治理国家,手段才是最重要的,可是儒家那点精力都花在面子上了,穿衣戴帽讲究得不得了,用他教育学生那套东西教育百姓,那怎么行?周朝越来越衰弱,可是乱七八糟的礼节越来越多,音乐越来越多。如今孔丘的这一套就是这样,讲究繁文缛节,讲究排场和歌舞,哗众取宠。看上去很博学,实际上都是些没用的垃圾;看上去很努力,实际上根本没有想到百姓的疾苦。看看他们那一伙人,他们的学说在鲁国都没人稀罕,他们挣的那点钱连自己都养不活,只知道搞些邪术来迷惑国君,用声乐来愚弄人民。他们的学说不能用来教导百姓,他们的治国理念狗屁不通。如果用他,齐国就要跟鲁国一样衰落了。”晏婴说得很激动,把孔丘的学说贬得一无是处。  齐景公点点头,晏婴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齐景公决定不用孔丘,可是,也不好意思明说。  此后,孔丘又托关系见过齐景公两次,齐景公每次都很热情,可是,绝口不提请孔丘留下来担任个什么职务,也绝口不提给他封邑的事情。同时,齐景公还注意到了,孔丘似乎只对礼乐感兴趣,一旦谈到国际形势和国内斗争,他就没有什么办法可想了。  时间不长,孔丘看出来齐景公的意思,也从侧面了解到了晏婴的态度。  “唉,走吧,回鲁国吧。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地,走吧。”孔丘对齐国绝望了,带着弟子们南下回国了。  尽管与晏婴没有见过面,孔丘对晏婴始终心怀敬畏。  春秋宝剑  孔子走后不久,又有人来见齐景公,并向他献上一把宝剑。宝剑看上去不错,因此齐景公派人去请晏婴来一同鉴赏。  “这把剑怎样?”齐景公问晏婴。  “是一把好剑。”晏婴拿起宝剑,翻来覆去看了一遍说。  “算是天下名剑吗?”  “这虽然是一把好剑,可是与天下名剑相比,就太小儿科了。”晏婴答道。  “那什么剑才是天下名剑?”  “主公听说过巨阙和干将没有?”  “没有。”  “那我给你讲讲。”晏婴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起春秋名剑来。  越国有一个铸剑师名叫欧冶子,铸剑技术天下第一。  楚灵王爱剑如命,于是派风胡子到越国去找欧冶子,要定做三把宝剑,价格随便开。  “好,我接单。”欧冶子接了这个外国大单,平时也就打打菜刀斧头之类,白白浪费了技术。如今若是这三把剑铸成,够吃一辈子了。  收了定金,接了单之后,欧冶子开始准备铸剑了。  要铸好剑,除了工艺技术之外,还需要三个条件:铁英、亮石和寒泉。所谓铁英,就是上等的铁矿石;所谓亮石,是用来磨剑的石头,类似钻石;所谓寒泉,就是冶炼用的好水。  有了资金,欧冶子底气足了,于是带着徒弟,满世界寻找这三样东西。  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欧冶子总算把这三样东西找齐了。  这三样东西,都出于龙泉(今浙江龙泉市)。欧冶子先在龙泉秦溪山的两棵千年松树下发现了七口古井,这七口古井排列成北斗七星的形状,井水明净如镜,冷澈刺骨,是少见的上等寒泉。于是,欧冶子师徒就在这七口井旁凿池储水,这就是剑池。  在龙泉境内的茨山,欧冶子发现了上等的铁英,而在秦溪山附近,发现了一个亮石坑。  材料具备之后,欧冶子师徒修炉炼铁,之后铸剑。  整个冶铁铸剑过程用了一年,终于铸出了三把宝剑。  第一把叫做“龙渊”,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  三把宝剑剑型完美,熠熠生辉。最神奇的是,这些宝剑弯转起来,围在腰间,就像腰带一般,松开之后,剑身立即弹开,笔挺笔直。如果这是铜剑,绝没有这么柔韧。  三把宝剑的剑锋锋利无比,软硬通吃。向上空抛一方手帕,从宝剑锋口徐徐落下,手帕就被切成两半。斩铜剁铁,就像削泥去土。  能够制作成这样的宝剑,需要极其先进的冶炼技术和铸造技术。  三把宝剑造好,欧冶子献给了楚灵王。拿到宝剑,楚灵王大喜过望,重重赏赐。  三把宝剑中,龙渊和泰阿更为著名。  龙渊剑又称龙泉剑,唐代在欧冶子铸剑所在地置县,以剑名命名为龙渊县,后来避唐高祖李渊的讳,改称龙泉县,而龙渊剑也就正式称为龙泉剑。  泰阿又叫太阿,常用来总称宝剑。  后来,太阿宝剑被秦始皇得到。李斯《谏逐客书》写道:“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三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龟之鼓。”  再之后,到了晋朝,龙泉和太阿再次面世。《晋书·张华传》记载:张华见斗、牛二星之间有紫气,后使人于丰城狱中掘地得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如今,三把宝剑都已经失传。  太阿倒持,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授人以柄,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了别人手中。  欧冶子为楚王造剑,很快越王允常就知道了。  “既然我们有这么好的工匠,我自己为什么不造几把好剑呢?”越王允常这样想,于是派人去找欧冶子,要他为自己造剑。  “大王说了,要五把宝剑,限期一年。”越王特使下了命令。  欧冶子有些不太高兴,因为来人不仅态度恶劣,而且不给报酬。虽说现在钱有的是,为自己的国君作点贡献也没有什么。可是,国君也不能因为别人爱国就欺压别人啊。  欧冶子不想给越王铸剑,问题是,如果不给越王铸剑,就只能逃到楚国去,可是背井离乡终究不是什么好事,何况楚国也不是太安定。  “算了。”欧冶子最后还是决定给越王铸剑,不过再花那么大工夫铸铁剑就不会干了,要铸,只能铸铜剑。  对于欧冶子来说,不干就不干,既然要干,就一定要干得最好,以免坏了自己的名声。欧冶子在湛卢山(今福建松溪县)建炉开工,再造宝剑。  一年时间,欧冶子铸了五把宝剑,三长两短,分别是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其中,湛卢剑最为精致,被称为中国第一名剑。  后来,越王允常把湛卢、巨阙和鱼肠送给了吴王,之后落在公子光手中,鱼肠剑用来刺杀吴王僚。  据传,湛卢剑在唐时为薛仁贵获得,宋代则到了岳飞手中。岳飞父子遇害后,湛卢剑不知下落。  四十多年前,越王勾践剑出土。该剑出土时完好如新,锋刃锐利,剑身满布菱形花纹,用鸟篆刻镂的铭文为“越王鸠浅自作”,用质子 X射线荧光非真空技术分析得知,剑是用相当纯粹的高锡青铜铸成的,黑色花纹处含有锡、铜、铁、铅、硫等成分,铸造工艺非常高超。  现今留世的吴王诸樊剑、吴王光剑、吴王夫差剑,锋锷犀利,装饰精美,其剑身上的暗纹,至今仍是世界科技考古学者苦思冥想的难题。现在,先秦宝剑的防锈防腐蚀技术解密了,原来兵器的表面有一层十微米的铬盐氧化物。美国掌握这种技术已经是上世纪的五十年代。  与欧冶子同期,吴国还有两位铸剑高手,那是夫妻二人,男的叫干将,女的叫莫邪。有说法干将与欧冶子是同门师兄弟,也有说干将是欧冶子的徒弟。  干将和莫邪曾为吴王阖闾铸剑,两人同样是四处寻找好的铁矿石,“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在熔铸过程中,金铁不能熔融在一起,莫邪将自己的头发和指甲削下来扔进炉中,于是“金铁乃濡”。  这样说来,这不仅是铁剑,而且是合金剑。  最终,铸成宝剑两柄,就以两人的名字命名,一把干将、一把莫邪。  两把宝剑,干将和莫邪私藏了干将,只把莫邪献给了吴王阖闾。  可惜的是,干将莫邪到后来只剩下传说,没有人知道它们的下落。  欲速则不达  转眼到了齐景公四十八年,晏婴七十八岁了,齐景公也已经年过六十。  感觉到自己的去日无多,晏婴请求把自己的封邑全部上缴,齐景公一口拒绝,因为齐国没有这样的先例。  在这一点上,晏婴和叔向是一样的。  终于,吹灯拔蜡的时间到了。  晏婴鞠躬尽瘁了。  晏婴去世的当天,齐景公正在外地游玩,骤然听说晏婴去世,哪里还有心情游玩?  “快,去晏婴家。”齐景公下令。  马车开始奔驰起来,可是齐景公还是嫌慢。  “你怎么赶的车?怎么这么慢?”齐景公大声呵斥御者。  “我,我已经是最快了。”御者小声回答。  “快个屁,还不如我走得快。停车,我下去走。”齐景公急了,然后不等车停稳,从车上跳了下来,一个踉跄险些摔倒,然后大步向前走去。  坐在车上嫌车慢,下车自己走路才发现车比自己走路快得多。  “停车停车,让我上去。”齐景公没走出几步,赶紧又上了车。  没走多远,齐景公又嫌车慢,跳下了车。  就这样一会上车一会下车,一共四次上下车,齐景公总算是急匆匆地赶到了晏婴的家中。  晏婴安详地躺在床上,齐景公不顾一切扑了上去,伏尸大哭,不是假哭,是真哭。一边哭,还一边哀号:“夫子啊,你活着的时候整天监督我,纠正我的错误。如今你走了,我可怎么办啊?呜呜呜呜。”  齐景公哭得很伤心,他是真的明白晏婴的价值,真的敬爱晏婴。哭了一阵,齐景公突然跪下来,把自己的玉佩摘下来,放在了晏婴的身上。  “主公,这不合乎礼啊。”一位叫弦章的大夫提醒齐景公,因为齐景公的玉佩只能陪葬国君。  “什么礼不礼啊?夫子不在了,国家说不定都要灭亡了,还讲什么礼?”齐景公没有理睬弦章,不仅把佩玉放在晏婴身上,还把自己的帽子也摘了下来。  齐景公哭了很长时间,之后才恋恋不舍而去。用《晏子春秋》的话:哀尽而去。  《史记》中有“管晏列传”,晏婴和管仲放在一起,可以说“得其所矣”。当然,从能力和成就上来说,晏婴比管仲有差距。  太史公称赞晏婴“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以司马迁这样高傲的人,愿意做晏婴的马仔,可见得对晏婴的人品有多么崇拜。  后世有《晏子春秋》记述晏子的言论事迹,流传至今,内容非常精彩。关于《晏子春秋》,作者历来有争议,比较公论的说法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先生中的墨家人物所著,因为晏子的思想与墨家较为契合。  晏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民本思想非常严重,因此不受历代统治者的待见。  晏子的崇高人格令人景仰,即便是遭到他痛斥以及排斥的孔子也对他充满敬意。《孔子家语·辩政篇》里孔子说道:“夫子产于民为惠主,于学为博物,晏子于民为忠臣,于行为恭敏,故吾皆以兄事之。”孔子认为晏子爱民和恭敬,自己把他看成兄长。  第二三八章 神医扁鹊  晏婴去世,有人伤心有人高兴。最高兴的除了田家之外,就是晋国人了。  “嘿嘿,齐国这下更不行了。”晋国中军元帅赵简子高兴地说,齐国实力衰退,有利于赵家向东部扩张。  可惜的是,没高兴几天,赵简子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不轻到什么地步?连续五天不省人事,眼看就要追随晏婴而去了。  赵家上下慌作一团,不过董安于还没有绝望。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来报告,说是名医扁鹊正在这里行医,不妨请来给赵简子看病。  “快请。”董安于下令,赵简子病重,赵家就是董安于主事了。扁鹊这人他也听说过,有没有传说中那么神不好说,但是事到如今,也只好死马当做活马医了。  赵简子见上帝  扁鹊很快请到了。  扁鹊来到,众人将他请进了病房,来到病榻前。  “请大家回避。”扁鹊提出要求。  董安于挥挥手,大家都出去了,房里只剩下董安于和扁鹊。  扁鹊在赵简子身边坐下,做个手势示意董安于不要说话,董安于站在身后,静静地看。  扁鹊凝视着赵简子的脸,看了一阵,脸上似乎有些疑虑。  之后,扁鹊掀开赵简子的被子,将赵简子的手轻轻拉出,放在自己的腿上。随后,扁鹊用自己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轻搭在赵简子的手腕上,然后侧起脑袋,似乎在倾听什么。  过了一阵,扁鹊点点头,松开了手,站起来,走了出去。  “先生,我想先问问,你把手搭在主公的手腕上做什么?”董安于首先想把这件事情弄清楚,他觉得有些奇怪。  “切脉,这个位置有脉跳,通过切脉,就能够察知病人的身体情况。”扁鹊说。原来是切脉。  《史记》: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什么意思?以脉诊病的祖师爷,就是扁鹊。  “那,切脉切出来什么?”董安于急切地问。  “脉象一切正常,所以不用担心,没事,就当是深度睡眠,该醒的时候就会醒过来。”扁鹊说得轻松,拍了拍手,接着说:“当年秦穆公也曾经一口气睡过七天,醒过来的时候对公孙枝和公子絷说:‘我做了好长一个梦,梦到去了上帝那里,上帝告诉我说晋国要大乱,然后要称霸,最后会被瓜分。’后来的事情果然这样。赵元帅这个状况应该和秦穆公相同,最多再睡三天,醒过来一定会说他做了个大梦。”  董安于算是博学的人了,可是也没有听说过秦穆公这个故事,想想说:“先生,既然这么说,我们也就放心了。不过,为防万一,还是请先生多留几日,等主公醒过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4
正序
倒序
第六部 圣贤本色
第六部 圣贤本色-2
第六部 圣贤本色-3
第六部 圣贤本色-4
第六部 圣贤本色-5
第六部 圣贤本色-6
第六部 圣贤本色-7
第六部 圣贤本色-8
第六部 圣贤本色-9
第六部 圣贤本色-10
第六部 圣贤本色-11
第六部 圣贤本色-12
第六部 圣贤本色-13
第六部 圣贤本色-1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贾志刚说春秋之六 圣贤本色
贾志刚说春秋之六 圣贤本色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