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国际精英在阿里巴巴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阿里巴巴的国际化人才走掉了90%以上。他们中的小部分是自己辞职的,大部分是被阿里巴巴辞退的。 在上面的那个豪华阵容名单里,除了孙正义、蔡崇庆和吴炯,其他人都走了。 国际精英的离去,使马云不得不反思他的人才国际化战略,不得不重新启用和培养他的本土团队。 从2001年2月到2007年,阿里巴巴高层团队的80%是由本土人才组成的。其中绝大多数是从18个创始人中脱颖而出的。至于阿里巴巴的中层领导,几乎是清一色本土人才。马云正是靠着这支主要是由“土八路”组成的团队,度过了漫漫严冬,实现了绝地胜出。 可以说马云和阿里巴巴主要是依靠土八路打下江山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5年。从2005年开始,阿里巴巴再次开始海外扩张,再次开始招募国际高端人才。 新一轮招聘还在悄悄进行中。截至目前,已有微软、GE等大公司的高管陆续加盟阿里巴巴,他们被称为空降高管。现在阿里巴巴高管中本土与海外人才的比例大约是7∶3。中层领导本土人才的比例仍然高达95%以上。来自海外的阵痛(4) 今天反思马云和阿里巴巴的国际化战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阿里巴巴的国际化方向没有错,但海外扩张太早了,至少早了5年。马云的人才国际化战略也没有错,但他一度过分迷信国际人才迷信洋八路,过高估计了阿里巴巴的财力。拿到2500万美金的马云,一度脑瓜的确有点热。马云后来总结道:“钱太多了不一定是好事,人有钱才会犯错啊!阿里巴巴犯过许多错,最早一个是在创办时,因为全球化的概念,所以就认为公司要设在美国,于是跑到硅谷。结果找来的员工,愿景、思路、想法都不同,实在无法做事。不到一个月,发现这是个错误。即使有全球眼光,也必须取胜本土。换句话说,在中国也能创造一个世界级的顶尖公司。这一个月,我们是有损失,但得到的比损失多,至少我们懂得了全球化。所以我们买的是犯错的经验,这是阿里巴巴的价值。” “我们是全球的眼光当地制胜,我们的拳头打到这个位置,再打下去已经没有力量了,迅速回来,回来后当地制胜,形成文化,形成自己的势力再打出去。如果不在中国制胜的话,我们会漂在海外。我们要防止的对手在全球,而非中国内地。在中国,互联网真正要赚大钱还要有二三年时间,这二三年内挣的钱只能让你活得好一点,但活得很舒服很富有不可能。现在我们不可以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地方养一支300~500人的队伍,成本太高了,收入与支出不成正比,在香港在台湾都不行,只有在中国内地才行,而且可以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 毕竟阿里巴巴的主战场在中国,主市场也在中国;阿里巴巴只能生存于中国,崛起于中国,然后走向华尔街,走向全世界。 马云和阿里巴巴为2000年的错误决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个代价反映在金钱上就是2500万宝贵的风险投资烧掉了一多半。 2000年底,持续了三年的互联网第一波浪潮突然从峰顶跌入峰谷,持续了三年的互联网泡沫终于破灭了。 从2000年4月3日开始,美国的Nasdaq股票开始狂跌,到了年底,中国的网站开始纷纷倒闭。互联网的冬天来临了。 其实马云对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和网络冬天的到来是有预感的。还在1999年2月的阿里巴巴第一次员工大会上,马云就说:“谁都知道Internet是个泡沫,我刚才讲危机感就是指Internet的泡沫越来越多,什么时候破?他们的股票猛涨,什么时候掉?” 2000年10月,马云力排众议,硬是要和孙正义合作,为阿里巴巴储备了2000万美金的过冬粮草。 但他可能没有想到互联网的冬天会来得这么早,没有想到阿里巴巴的冬天会如此严酷! 如果说互联网的冬天一半是泡沫破灭造成的,一半是风险投资商短视造成的,那么阿里巴巴的危机一半是决策失误造成的,一半是网络冬天的大环境造成的。 2001年初时,阿里巴巴的资金链已经接近断裂。盲目扩张,盲目招人,盲目国际化的结果必然导致被迫收缩,撤站裁员! 马云终于明白:“有多大的服务能力就做多大的事。” 几年后回首往事,马云说:“那时的言论,那时的计划,现在看看都蛮可笑的,但我还是觉得勇气可嘉。” 2000年底2001年初,阿里巴巴陷入自创业以来最困难最危机的境地。 时值寒冬,北风呼啸,天寒水冷。阿里巴巴开始过冬了。唯减肥以笑傲严冬(1) 自断其臂 2000年底和2001年初的阿里巴巴的确有点危险。 马云是2000年7月登上《福布斯》杂志的封面的,不到一个月,“网络已死”的大标题也登上了许多媒体的版面。 第一届西湖论剑是2000年9月10日召开的,热闹过后仅10天,马云就宣布阿里巴巴进入6个月紧急状态。“未来半年是非常严峻的半年,随时做好加班准备。” 彭蕾说:“2000年下半年,Nasdaq股票狂跌,外面来的人开始人心不稳。他们指望阿里巴巴一年上市,现在上不去了。马云上了《福布斯》封面,外面的人以为阿里巴巴是个很正规很大的公司,来了以后发现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马云请退了一批海外的人,那是我心里最难过的时候。阿里巴巴内部也有很多谣言,批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是假大空,说上《福布斯》封面是黑金交易。” 张英说:“2000年底,股东的脸色很难看,说再不盈利,把网站拆了。” 吴炯说:“2000年底互联网泡沫破灭,投资人本来答应给更多的钱不给了,不给钱,许多项目都停下来。” 2001年1月,阿里巴巴的账面上只剩能维持半年多的700万美元,更可怕的是,当时的阿里巴巴并没有找到赚钱的办法。 在阿里巴巴的资金链即将崩断时,所有的风险投资商都不愿再掏一分钱了。 马云说:“如果没有投资者的支持,我们不可能走下去。但投资者在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市场启动时,他们决不会再投入。我的幸运之处在于,在选择投资者的第一天我就和他们讲好,倒霉的时候我是需要你的,要是倒霉时你比我跑得还快,那可不行。所以,我觉得脑袋要决定口袋,但脑袋要知道自己做什么。” 可事实上中国互联网市场上绝大多数都是口袋决定脑袋。当网站的钱快烧完时,当网站找不到盈利模式时,几乎所有的投资商都本能地捂住了自己的口袋。当“口袋”溜走时,弹尽粮绝的互联网公司只能悲壮地倒下。因而深受其害被迫辞去8848董事长的王峻涛说:“互联网的冬天严格地讲是互联网投资者的冬天,是互联网媒体的冬天,而不是互联网从业者的冬天!” 于是,融资上亿元人民币的赢海威倒了,融资5000万美元的美商网倒了……三年前,网站兴起如雨后春笋,三年后,网站倒下如纷纷落叶。被网络大潮冲击得晕头转向的人们忽然明白了:新世纪是网络的世纪,是新经济的世纪,但也还是资本的世纪! 为了活着,为了活得长一点,阿里巴巴的当务之急是开源节流。首先是节流,是控制成本。于是撤站裁员,全面收缩就是必然的选择。然而作出这样的决定不是件容易事。 “冬天的时候,我们当时犯了很大的错误。一有钱,我们跟任何人一样,我们得请高管,我们得请洋人,请世界500强的副总裁。我们请了一大堆人。可最关键的时刻又要做决定请他们离开。我们清掉了很多高管,这是最大的痛苦。就像一个波音747的引擎装在拖拉机上面,结果拖拉机没飞起来,反而四分五裂。我们如果当时不做这样的手术,可能阿里巴巴就没了。”事后马云如是说。 可见这是个极其痛苦的决定,也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决定。如果当时不能当机立断,阿里巴巴就会成为无数倒闭网站中的一个! 于是,在2000年1月召开的阿里巴巴的“遵义会议”上,马云和决策层作出了三个“B TO C”的战略决定:Back TO China(回到中国),Back TO Coast(回到沿海),Back TO Center(回到中心)。所谓回到沿海是指将业务重心放在沿海六省。回到中心是指回到杭州,正是这次会上,第一次确认杭州为阿里巴巴总部。 然而决定是困难的,执行更加困难。在这个关键时刻,第二个关键人物来到了阿里巴巴,他就是关明生。也许阿里巴巴就是运气好,也许马云每年到老家烧香真的管用,阿里巴巴第一次弹尽粮绝时,来了蔡崇庆;阿里巴巴第二次弹尽粮绝时,来了关明生。唯减肥以笑傲严冬(2) 关明生比马云大十几岁,有16年GE高层的宝贵管理经验。当马云、蔡崇庆、吴炯为大裁还是小裁而犹豫不决时,关明生果断地说,要杀就杀到骨头!当马、蔡、吴都下不去手时,关明生坚决地说:这个恶人我来做! 于是2000年1月底,刚刚上任阿里巴巴COO的关明生,挺身而出,一场空前惨烈的大封杀开始了。一场于危境之中拯救阿里巴巴的战役打响了! 请听关明生的亲口讲述: “我是2000年1月6号到杭州的,1月8号就上班了。当时阿里巴巴剩下的钱只够烧半年的了。阿里巴巴的‘遵义会议’决定实施三个‘B TO C’战略。当时的阿里巴巴有五个战场:中国大陆、香港、美国、欧洲和韩国,但这五颗子弹里只有一颗子弹能够致胜,只有一个地方能够活命,那就是大陆,就是杭州。确定了撤站裁员的封杀战略,关键是怎么执行。我刚来没有包袱,人都不认识,是比较好的参与封杀的人选。 “封杀从杭州开始。当时在杭州英文网站有一个三十来岁的比利时员工,工作很好,工资很高,年薪是6位数美元,这个工资对于杭州本土员工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当时杭州本土员工的月薪多数是一二千,好的三五千人民币。我去和他谈,说我们已经付不起你的工资了,你如果同意把薪水减一半,把股权升三倍(要是接受麻烦大了),可以留下来。这个年轻人想了想,没有接受,于是我们就把他开了。他走时哭了。三年以后,这个比利时年轻人突然打电话给我,说他在我的母校伦敦商学院读书,现在毕业了,他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阿里巴巴。 “1月29号,大年初一,我和蔡崇庆到美国封杀。出发前,太太帮我整理行李,问我要不要带防弹衣?她说加州解雇了一个金融员工,结果那个人拿着机关枪把老板和HR头都打死了。你这样做会不会有危险? “当时阿里巴巴在美国硅谷有30 个工程师,当时的逻辑是要用最好的工程师去和微软、雅虎和eBay竞争,因此30个工程师的年薪没有一个低于6位数的。我和蔡崇庆几乎把美国整个办事处的人都解雇了,只剩下三个人:吴炯、Tonny和一个前台,这个前台也变成Partytime。 “1月30号,大年初二,我和蔡崇庆又来到香港。阿里巴巴的香港办事处已经被蔡崇庆裁掉了一批,我们到了就和他们一个一个地谈话。他们都是非常好的员工,有名校的MBA,有的在投行工作过,有大公司的副总裁和高级顾问,他们抛弃稳定的工作来到阿里巴巴,都希望.COM公司上市能拿到股票。阿里巴巴在香港作推广成本很高。第二天我和大家见面一起吃团圆饭,一共摆了三桌——中国人过年都是团圆,而我却正相反。大家问我阿里巴巴现在怎么样?我说要有大改变,长痛不如短痛。结果我和蔡崇庆商量了一下,基本都解雇了。香港办事处有30人,裁得只剩下8人。有一个员工回上海和家人过春节,我用电话就把他解雇了。蔡崇庆也用电话解雇了一个工资很高的欧洲同事。 “然后我和蔡崇庆又飞到韩国。阿里巴巴在韩国的网站是个合资公司,钱拿不回来。于是我宣布:钱再烧下去,几个月就光。因此你们有人要裁,有人要减薪,每月只能烧12000美元。我们每月看你们的报表,钱烧光前三个月还没达到收支平衡,我和蔡把你们全部开掉。结果三个月到了,我和蔡飞过去,把剩下的十几个人全部裁掉。这些人都哭了。我们付了三个月的遣散费。 “封杀完国外又回到国内,把昆明办事处关了,把很大的上海办事处调整到不到10人,把办公房间分租了出去。北京办事处也从中国大饭店搬到了泛利大厦。” 请听蔡崇庆的讲述:“那时很艰难。吴炯对我们说,美国的情况不行,很多工程师要走,等我们去。我和关明生到了美国把他们都解决掉了,只剩下六七人。吴炯说,我也没有用了。我和马云坚决地说,我们很需要你,尤其在最艰难的时候。即便你一件事没做,你还是阿里巴巴的CTO,是好朋友。吴炯说,在最艰难的时候,我一定要留下来,将来可以派用场。2001年春节吃年夜饭,要把香港办事处的人开掉,我心里很沉重。因为我在香港办公,这些人都是天天见,现在要开掉,心里很痛苦。后来我一个人在上海度假,感觉相当不好。再后来我和关明生又到韩国。阿里巴巴本身没做好,韩国网站肯定搞不好,肯定要关掉。那批人一共有8人,很有激情,对阿里巴巴相当热爱,愿意留下来坚持,坚信阿里巴巴一定会成功。但这已不现实,还是关掉了,很多人都哭了。”唯减肥以笑傲严冬(3) 请听吴炯的讲述:“2001年是公司最困难的一年。我们也知道情况不对,知道投资人的话不能相信:在2000万用完之前实现盈利。知道不对,但下不了那么大的决心,只想把不满意的人开掉。关明生说,要杀就杀到骨头。香港员工是蔡崇庆的朋友,美国员工是吴炯的朋友,你们拉不下面子,我来!并不是公司没钱,还剩700万,但等到没钱时就来不及了。结果香港裁得只剩七八个,美国只剩六七个,关明生立了很大功劳。要是我们自己做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不近人情。马云讲义气,没有关明生下不了这个手!” 请听马云的讲述:“2000年我们在美国硅谷、伦敦、香港发展很快,我自己觉得管理起来力不从心。硅谷同事觉得技术是最注重的,当时硅谷发展是互联网顶峰,硅谷说的一定是对的。美国跨国公司500强企业的副总裁坐在香港,他们认为应该向资本市场发展,当时我们在中国听着也不知道谁对。大家乱的时候我就突然想,公司大了如何管理?当人才多的时候怎么管理?第一届西湖论剑之后我们提出了阿里巴巴处于高度危机状态,我就问我们当时美国公司的副总裁:我们一年不到就成为跨国公司了,员工来自13个国家我们该怎么管理?他说马云你放心,有一天我们会好起来的。我心里不踏实,不能说有一天会好起来我们现在就不动了。2000年底我第一次裁员。我们裁员的原因是因为发现我们在策略上有错误。当时我们有个很幼稚的想法,觉得英文网站应该放到美国,美国人英文比中国人好。结果在美国建站后发现犯了大错误:美国硅谷都是技术人才,我们需要的贸易人才要从纽约、旧金山空降到硅谷上班,成本越来越高。这个策略是一个美国MBA提出来的,人很聪明,当时提出来时想想真是有道理,到了一个半月我们才发现这是个错误,怎么可能从全世界空降贸易人才到硅谷上班?然后赶快关闭办事处。这是阿里巴巴第一次裁员,也是唯一一次大裁员。我们说如果想留在阿里巴巴工作,回到杭州来,同样的待遇,如果离开,我们分给多少现金、股票,这是公司决策的错误,与他们无关。从美国回来我们制定了统一的目标。” 以上四人都是大裁员大封杀的参与者,只不过有人是直接有人是间接。听了他们的亲口讲述,当年那场既惨烈又悲壮的大封杀已经历历在目。 不仅仅是封杀别人,马云、蔡崇庆等也把自己的工资减了一半,并且在公司中提出零预算:广告一分钱不花,出差只能住三星宾馆。 事后马云说:“虽然人少了,但我们的成本控制住了。现在公司的成本处于一个稳定的阶段,几乎每个月都可以做到低于预算15%左右,控制成本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做到花每一分钱都很小心。我们公关部门,公关预算几乎为零,请别人吃饭是自己掏钱。我自己应该是网络公司里最寒酸的CEO了,出差住酒店只住三星级的。我们不是用钱去做事,而是用脑子去做事。” 大封杀的效果立竿见影。每月的成本立刻从100万降到了50万美元,阿里巴巴赢得了宝贵的一年喘息时间! 但收缩和封杀也使阿里巴巴的决策层陷入郁闷之中。尤其是性情中人的马云,所受伤害最大。 事情过去了很久,马云都不能释怀。 关明生说:“对公司动外科手术,只能由没有包袱的人去做。时间很短,一个月就过去了。有感情的人去做很困难。我让马云不跟这些人接触,完全避开,事后再以朋友的身份,让他们在他肩膀上哭一番,我做恶人。但马云老是耿耿于怀,感情化而不是理性化。这不是对不起人的事,公司要成长这是必然的,没有不散的宴席。” 彭蕾说:“马云说作为一个领导者,永远知道向团队说什么,不说什么。在低潮的时候,阿里巴巴不容易,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马云心里煎熬,别人不知道。被动时没人能从他脸上看出来。他也会说但只限于少数人。在遭受质疑,收缩美国战线,撤掉外面公司时,裁员使他遭受很大压力。他说我觉得是做了一些错误的决定,但不认为自己是人品不好的人。那时马云很沮丧,他总说是不是真的那么错误那么失败,要去削减人?马云是重感情的人,看着一起工作的人离开他受不了。他骨子里是喜欢热闹的人,恨不得大家工作在一起,工作完了还在一起。”唯减肥以笑傲严冬(4) Porter后来说:“我只有一次看见马云对自己没信心。有人离开的时候,心里不舒服,很难过。有一次马云打电话给我:‘Porter,你觉得我是个不好的人吗?’我说:‘为什么说这个?’马云说:‘这些人离开公司,心里很难过。这些人愿意留在公司,现在因为我的决策失误,这些人要离开,这不是我想做的事。’”Porter记得,马云在电话上好像哭了。 自断其臂是痛苦的,但它为阿里巴巴换来了转机。 质疑马云 2001年初的阿里巴巴,不但钱快花完,而且赚钱无路,盈利无期。 于是来自股东的压力愈来愈大,来自业界和媒体的质疑愈来愈多。到处都是质疑马云的声音,当然质疑马云就是质疑阿里巴巴。 质疑的焦点当然是阿里巴巴的模式。业界绝大多数人不相信马云能成功。甚至有专家洋洋万言论证:阿里巴巴成功的可能犹如把万吨巨轮搬到喜马拉雅山巅。 阿里巴巴是企业。企业成功的主要标志是盈利。雅虎盈利了,易贝盈利了,人们一片喝彩;当时没有盈利的亚马逊却遭到来自全世界的攻击。 阿里巴巴也同样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阿里巴巴怎样赚钱?何时赚钱? 作为商人和企业家的马云当然知道赚钱意味着什么。“虽然网站不是为投资者做的,但拿着投资者的钱不为投资者赚钱是不道德的。”“我是个商人,不是慈善家。” 但同时马云又认为赚钱不能着急。阿里巴巴成立才一年。“经常有人问我,阿里巴巴靠什么赚钱?甚至我们的会员也很着急,问我们,阿里巴巴一分钱不收靠什么支撑下去。我对他们说,阿里巴巴现在就是一分钱不收,也能支持几年。我对我的投资人说,现在的阿里巴巴甚至整个互联网就像一个三岁的孩子,你不能只喂几口饭,就让小孩上街卖花赚钱。应该给小孩穿好吃好,有条件的话,让他读到MBA,这样他走到社会才能挣大钱。” 对于赚钱,马云还有许多高论:“真正赚钱的人是别人不知道他怎么赚钱的。雅虎前期谁想到它会赚钱?至今人们还不知道比尔·盖茨是怎么赚钱的,他却赚到了全世界最多的钱。” “网络世界变化很快。今天红红火火的,将来未必赚钱,今天不赚钱的,将来未必不赚钱。” 阿里巴巴当时不赚钱是必然的,因为它所有的服务都是免费的。网络界不少人担心阿里巴巴的大旗还能扛多久,阿里巴巴的许多客户也为之忧心忡忡,甚至有些会员主动提出要交点费用,但都被马云婉拒。 马云并不非常担心阿里巴巴能否赚钱。他甚至奇怪,为什么外界的担心反而超过阿里巴巴自己?即便是在最严酷的冬天,马云也坚信:阿里巴巴不但可以赚钱,而且可以赚大钱。 2001年初,北京召开了一次小型的互联网讲演会。会上除了马云和王峻涛,还有慧聪的老板郭凡生。 郭凡生演讲时宣布刚刚从纸介信息转到网络信息的慧聪每年利润为1000万。 马云演讲时说:“当阿里巴巴的客户达到500万,当商人们再也离不开阿里巴巴,当商人们都从阿里巴巴网上赚到了钱,阿里巴巴还会赚不到钱吗?”“阿里巴巴网上的用户都是商人,商人是有钱的;他们不在乎交不交费,而在乎你提供的信息是否有用。” 会上人们追问阿里巴巴的财务状况,马云回答:“阿里巴巴如果想赚钱,今晚就可以赚钱。我今晚宣布关闭阿里巴巴网站,全世界许多商人就会主动把钱打到我的账号上,因为他们离不开阿里巴巴!他们一定会交费!阿里巴巴可以赚钱的道路实在太多,我现在还不想赚这点小钱。” 此言一出,语惊四座。 又有人提出:“如果阿里巴巴开始收费,客户会不会都跑掉?”马云回答:“我相信不会。如果真有这样的客户,我会赶他走。阿里巴巴需要的是有价值的会员,是真心实意想做生意的会员,他们是商人,我也是商人,公平交易,享受服务就得付费。当然有些服务是免费的,有些服务是收费的。阿里巴巴永远不会强制性收取会费。阿里巴巴现在提供的服务不足以收费,现在不收,将来也不收!但阿里巴巴下一步将提供更新更独特更高级更有价值的服务,这些服务是要收费的。”唯减肥以笑傲严冬(5) 会后,我问马云:“你的赚钱招数到底是什么?” 马云说:“阿里巴巴赚钱一定要用自己的办法,怎样赚不方便讲。” 我又追问,阿里巴巴何时可以赚钱?马云沉思良久:“从明年起,阿里巴巴将考虑赚钱。” 2000年和2001年,是阿里巴巴最冷的冬天。 马云回忆:“2000年,2001年,多少人在网上骂我们不知道怎么赚钱,免费,没有盈利模式,阿里巴巴的模式肯定不行。2000年哈佛给阿里巴巴做了第一个案例。研讨会我参加了。在哈佛的案例研讨会上,把我和另外一家公司放在一起,结论是那家公司要赢,阿里巴巴要输。” 当时质疑马云的不仅有哈佛还有大名鼎鼎的华尔街。 蔡崇庆回忆:“华尔街的分析师问我们怎么赚钱?他们说阿里巴巴就是个BBS有什么用?我很着急,从香港打电话告诉马云,马云说:‘so what?(那又怎么样?)’” 面对来自四面八方有关赚钱的质疑,马云照样慷慨陈词:“阿里巴巴可以赚钱的道路实在太多,我现在不想赚这点小钱,因为现在信息应该是免费和共享的。我们讲过一个例子,你在跑马拉松,路边有很多牛奶、汽水,你可以边喝边跑,也可以坐下来喝足了再跑,但是等到你拿到冠军以后,你的奖金可以买50吨、100吨牛奶。你傻乎乎坐在那儿喝牛奶,然后就跑不动了。所以你要有自己的加油速度,你要自己知道自己的体力,要是你今天让我去做这种事情的话,那我们阿里巴巴就跟一个开小店的人没什么区别,我们的心大着呢。” Porter说:“我眼见马总越来越有名,但泡沫破灭之后,马总遭遇危机。原来你吹了那么多牛,说要成为世界十大网站之一,现在冷下来怎么收场?就像坐过山车,上去的时候,人们都爱你,下来的时候,人们都骂你。我知道公司下来时,人们会攻击阿里巴巴,攻击马总,我一直要保护马总。” 那两年,攻击马云的人可以说不计其数。 金建杭说:“2000年底开始阿里巴巴就像过山车从顶往下,最容易失控,不知道什么是底。我们曾经在网上开了个马云专栏,结果都是对马云的攻击和谩骂,后来我们把它关掉了。” 面对这些攻击和谩骂,马云应对的策略是:“我是外练一层皮,内练一口气。皮就是厚脸皮。别人怎样骂你,你也要厚着脸皮不理会。” 那两年,关于阿里巴巴模式和赚钱问题的质疑几乎没有间断过,那两年好斗不服输的马云关于模式和赚钱的答辩也是车载斗量。马云说那些话时,底气很足,信心很足;虽然冬夜漫漫,虽然前路茫茫。 没人知晓,在阿里巴巴最艰难最迷茫最危机的时候,马云的内心是否有过一丝动摇、怀疑和心虚? 但我们宁愿相信马云是个不见输赢不会下赌场的人,是个越是危难越亢奋的人,是个越是打压越反弹的人。 马云知道:“如果我不赚钱的话,我就有问题。”但如何赚钱呢?马云当时说:“要想安全地度过眼下的危机,我们恪守这样的信条:第一,永远相信自己。我们只为企业服务,不受媒体、分析师、投资者的左右。第二,我们相信后天比今天美好,但明天比今天更残酷。第三,永远不告诉任何人我们是如何赚钱的。过早地暴露商业模式,会变成别人的Copy对象。关于盈利模式我们没有义务和别人探讨,我们又不是上市公司。我们得学会保护自己,网络的盈利模式在初期很容易Copy,但等到三年、五年之后就太难了,几乎没有可能。” 但他后来还是对境外媒体透露了以下模式:“我们正在开始从服务中获得收益,特别在我们正在尝试的在中国的各种服务,收益将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从第三方获得收益分配。这包括从阿里巴巴的合作伙伴向网站30万会员提供运输、保险、饭店和旅游服务而获得的收益的分配收益。二、在线商业推销和广告。这包括网站注册服务,在阿里巴巴搜索中优先级的改变、标题连接广告和其他相关服务。三、交易收益。将来阿里巴巴将从会员的交易中获取收益。”唯减肥以笑傲严冬(6) 以上三种模式没有一种成为日后阿里巴巴的盈利模式。可见当时的马云和阿里巴巴真的还不知道赚钱之路在何方。 在不久举行的阿里巴巴“遵义会议”上,三个“B TO C”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并形成了决议,但关于盈利模式,会上列出来的就有十几种,包括马云提到三种,还包括系统集成、主机托管,甚至还包括饭店预定。但在十几种模式中有一个中国供应商,正是它使阿里巴巴摆脱了绝境,走出了漫漫寒冬。 对于新兴的互联网产业,一切都是新的,都是史无前例的。市场试错是必不可少的,市场感觉是逐步找到的。雅虎是如此,eBay是如此,新浪是如此,阿里巴巴也是如此。 质疑马云和阿里巴巴并非仅仅是互联网冬天的产物,这种质疑一直持续到2002年10月阿里巴巴盈利时为止。在这之前,马云关于质疑的种种答辩和慷慨陈词都被视作狂人疯话,相信者百无一人,连我当时也是半信半疑。 说到底,在最寒冷最无情的冬天,互联网遭遇的是一场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不仅来自投资商和媒体,还来自传统产业和大众百姓。互联网到底是泡沫还是新经济?互联网到底是一场炒作还是一场革命?互联网从业者到底是开路先锋还是烧钱的骗子? 马云,作为中国第一家网络公司——中国黄页的创办者,作为6个月神话般崛起的阿里巴巴的CEO,作为第一个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中国企业家,作为一个全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和一夜之间冒出的风云人物,作为一个满世界宣扬阿里巴巴要成为世界10大网站之一的侃爷,在这场信任危机中必然首当其冲。质疑、攻击和谩骂都是躲不过去的。是先锋还是骗子?是企业家还是吹牛家?这些都是马云必须回答的问题。然而不管马云怎么说,不管马云是如何坚信互联网的未来和坚信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都不能消除人们心中的疑虑。能回答这些问题的只有时间和历史。 在长夜漫漫看不见一丝曙光时,在大雾弥天看不清任何方向时,最需要的是企业家的坚定、执著、睿智和勇气。好在马云正是这样的企业家。他其实并不需要人们保护他,他早就练就了一副铁嘴钢牙橡皮腮帮子,早就磨炼出一种难以置信的抗击打能力,他是堪称睿智的战略家,也是地地道道的赌徒!马云自己也承认:“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赌,但我不好赌,不喜欢赌的人不能当领导者,领导者一定要赌,因为你不知道未来到底是对还是错。所以你必须要作决定。” 当时,比阿里巴巴钱多的网络公司有得是,例如作为阿里巴巴竞争对手的美商网就融到了5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比阿里巴巴商业模式清晰的网络公司也有得是,例如那些B2C、C2C公司,那些游戏公司和门户公司。然而寒冬过后,90%的中国网站都倒闭了,数以千计的网络先行者都壮烈牺牲了,其中有海归,有MBA,有技术高手,有外企高管。那是个“剩”者为王的时代,为什么剩下的是阿里巴巴?为什么剩下的是一个英语老师出身的马云?答案就埋在网络冬天的冻土里。 每个网络牺牲者和失败者都应反问,在那个漫漫严冬,在那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你的心态是什么?你做了些什么?你动摇过吗?你赌过吗? 跪着过冬 阿里巴巴的冬天开始于2000年9月。其标志是9月20日马云宣布阿里巴巴进入紧急状态。 2000年12月18日,阿里巴巴召开了全公司大会。在会上马云说:“阿里巴巴要做什么?做全球概念的B2B,改变全球700万商人生活方式。现在阿里巴巴的发展遇到了很大问题:一、干劲、士气不如从前。人多是双刃剑,早期的氛围肯定会被冲淡,外面的人进来,一些人小富即安。二、网站没有进步,陷入迷茫。网站的使用是个人还是企业?网站建设陷入停顿。三、竞争对手。有些我们不认为是竞争对手的人已经起来。” 接着马云重提企业文化。他说,现在公司会议非常多,但没有效率,有人把情绪带进会议。马云提出四条:“一、所有的会议对事不对人。二、不把个人情绪带进会场。三、一定要学会倾听,然后表达。四、离开会议室后不再争论。开会把意见表达充分彻底,决议一定要执行。”唯减肥以笑傲严冬(7) 2000年1月,阿里巴巴开始大规模地撤站裁员。阿里巴巴办事处由原来的10个砍成3个,原来工号(阿里巴巴的工号是按加入公司的时间序列排列的,马云为1号,20号以前的是公司创始人,前100号是公司的老班底)100以内的老员工裁掉了一半。 惨烈无情的大裁员之后,阿里巴巴的景象有点凄凉。 Porter说:“公司里40个老外,只剩下5个了。杭州只剩下2个外国同事,我感到很寂寞。看见媒体猛烈批评互联网,看到许多互联网站关门,心里很失望。那种感觉就像二战之后,看见到处断壁残垣,尸横遍野一样。” 吴炯说:“当时的信心没有马云足。当时的形势是钱还能烧几个月,然后散伙。我没走是在尽道义。觉得危难时离开朋友不好。很多公司都把钱分了。阿里巴巴难逃一死,其他人嘴上不说但心里都这么想。只有马云乐观。” 关明生说:“2001年是最艰巨的一年,每月都开董事会。烧钱降低对于股东是个好消息,但股东们每次开会都问:什么时候赚钱?” 大裁员之后,阿里巴巴的氛围有点压抑。2500万风险投资快花完了,来自投资商的压力越来越大;公司找不到盈利模式,公司收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来自业界、华尔街和媒体的批评越来越激烈,质疑马云质疑阿里巴巴的声音铺天盖地,而身边的大小网站尸横遍野。 阿里巴巴的多数员工眼前一片迷茫,“红旗还能打多久?”是横亘在每个人心中的大问号,公司高层的多数人也认为阿里巴巴迟早要关门。 甚至连阿里巴巴如何死法的问题都被提出来了。 关明生说:“直到2001年11月开董事会,谈的是每月烧50万,销售收入有,增长缓慢,波动大,没上轨道。商量之后告诉股东,方向是对的,再做几个月不成功要考虑大手术。被杀时怎么死?先写好遗书,是先把腿砍掉,再把胳膊砍掉,还是在头中间打一枪,杀掉?在黑暗的时候还是有信心。死,得有处死的办法。这些人不怕死。在这样的关头,投资者害怕你不敢面对现实!” 在最危机最艰难的时候,马云也有过低沉的时候:“2000年我们已经进入冬天了。我们把西部办事处关了,美国办事处很多人我们都请他们离开了,香港办事处很多人也离开了。2001年,有一次挺低沉的,在长安街上走了15分钟,那天下午回到房间里睡了2小时,然后起来说:重新来过!” 甚至有一次面对媒体不厌其烦地询问网络发展前景时,马云大声说:“现在别问我网络的事,我也不知道它要往哪去?” 然而,即便是在互联网最寒冷的冬天,在阿里巴巴最危机的时刻,马云依然对互联网坚信不移,对阿里巴巴的事业坚信不移。可以说他一天都没有动摇过! 正如Porter所说:“互联网热的时候,大部分互联网的CEO自己并不相信自己说过的话。他们的那些话和那些分析数字都是给风险投资商的,是为了让投资商相信。但马云不一样。他说的话别人可能认为是疯话,但他自己相信。他不想骗人。” 面对互联网突如其来的低潮,马云有自己的判断:“大家看到,互联网产业环境比我们6月份开员工大会时又发生了很多变化,不是变好了,而是变得更恶劣了。新浪王志东、8848王峻涛辞职事件给这一段时期的中国电子商务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有人甚至说中国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彻底出问题了。我一直认为互联网没有出问题,现在方方面面对网络越来越重视,网络带宽等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网民人数不断增加,企业对网络越来越认同。但是,从事互联网的人出了问题,人们对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期望值出了问题。 “泡沫在中国有,在美国也有,但新经济绝不是只属于美国人的。这个行业在大家理智之后,会去掉那些多余的泡沫成分,对它的成长我仍然有绝对的信心。 “所有评论网络的人,分析师,投资者,包括媒体都在网外,他们认为网络最好的时候,我不以为然。现在他们都不看好,我却觉得正是发展的好时候。其实,我们手上正捧着一个金饭碗,只有自己知道这碗有多重。”唯减肥以笑傲严冬(8) 面对寒流滚滚,面对四面楚歌,马云大喊:“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 他对阿里巴巴的团队说:“中国网站6个月之内有80%会死掉,就像新经济,有70%的想法要扔掉,只有30%能实现下去。这时你跟竞争者拼谁能活着,谁能专注。不管多苦多累,哪怕是半跪在地下也得跪在那儿。跪着过冬,就是你站不住了也得跪着,不要躺下,不要倒。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如果所有的网站公司都要死的话,我们希望我们是最后一个死。这是个3000米的长跑,不是100米的短跑,所以我说,需要有兔子一样的速度,有乌龟一样的耐力。我们要学会半跪生存。” 如果没有马云坚定和乐观,没有马云的执著和勇气,阿里巴巴很难熬过冬天。 放弃是很容易的,然而,死撑着并不容易,半跪生存并不容易。中国活下来的网络公司都是九死一生。阿里巴巴同样如此。 金建杭说:“马云做黄页时被人当成骗子,如果一开始就觉得这个产业没希望,早打退堂鼓了。阿里巴巴放弃的机会很多,创业时资金人员的压力很大,凑起来的钱只够七八个月的,当时放弃也就放弃了;冬天时,来自投资商的压力更大,再看看互联网大背景,所有的企业都不向互联网投入了,当时要放弃也就放弃了。” 马云说:“网络人最重要的是不能放弃,放弃才是最大的失败。放弃是很容易的,但从挫折中站起来是要花很大力气的。结束,一份声明就可以,但要把公司救起来,从小做大,要花多少代价。英雄在失败中体现,真正的将军在撤退中出现。” 马云算得上网络江湖上的乱世英雄。因为他是失败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他是撤退中站出来的将军。 在互联网最冷的冬天,马云说过一句名言:“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马云是见到后天太阳的人!阿里巴巴是熬过冬天绽放于春天的企业之花! 屯兵西湖 从2000年下半年到2001年年底,大裁员之后的阿里巴巴并没有无所作为。他们是跪着过冬,更是备战着过冬。 马云说:“从2000年下半年到2001年西湖论剑召开我们做了三件大事:‘延安整风运动’、‘抗日军政大学’和‘南泥湾开荒’。” 孙彤宇说:“互联网的冬天,阿里巴巴是在华星度过的。那时不是发展是生存,是活下去。正规军的建设也是在华星完成的。‘延安整风’、‘抗大’、‘南泥湾大生产’也都是在华星搞的。泡沫崩溃的时候有一个好处:互联网的变化成长很快,要想跟上步伐,需要很多创造,往往力不从心。大家都要活下来,于是把精力收回来,整顿内部,锻炼队伍,让管理上一个新台阶。寒冬对阿里巴巴是好事,腾出时间让我们做很多改变。寒冬时的奔跑不是那么快,可以有时间系系鞋带。” 彭蕾说:“印象最深的是转型的一年。2001年的口号是活着。在阿里巴巴不赚钱没盈利的时候,投资100万做培训,这是个很大的动作。以书面的形式把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使命和三大愿景目标固定下来。” 何为“延安整风运动”? 用马云的话概括就是统一思想,灌输价值观。“第一要统一思想,就像在延安小知识分子觉得这样革命是对的,农家子弟觉得那样革命是对的,什么是阿里巴巴共同的目标?要做80年持续发展的企业、成为世界10大网站、只要是商人都要用阿里巴巴。我们告诉员工,如果认为我们是疯子请你离开,如果你专等上市请你离开,我们要做80年的企业,在当时环境浮躁气很严重的时候,大家心里一下子就静下来了,这时候我们有一些员工就离开了。 “‘整风运动’,把value贯彻到每一个人的身上,相信有一天我们的公司会有3000名员工,会是个全球化的公司。如果我们对互联网的认识,对公司的发展和前景认识得不深的话,我们就会栽倒。”唯减肥以笑傲严冬(9) 用关明生的话概括就是:“用价值观来统一思想,通过统一思想来影响每一个同事的行为,这就是我们最大的目的。” 阿里巴巴当时提炼总结出来九大价值观,并将其命名为阿里巴巴的“独孤九剑”。 阿里巴巴整风的实质就是向员工灌输价值观。他们借鉴GE的经验,把价值观制成卡片,装进员工的兜里。他们还把价值观列为绩效考核的硬指标,跟员工的钱袋挂上了钩。但最终的努力还是通过各种办法把价值观放进员工的心里,溶进员工的血液里。 马云说:“我们提倡的价值观、文化不要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 当时的人事行政总监彭蕾说:“这不是搞什么形式主义,而是真的要从心里认同。实际上,我可以这么说,阿里巴巴每一位员工都是从心里认同的,如果不认同,我们会有相应的机制让他们走开。” 何为“抗日军政大学”?阿里巴巴的“抗大”是两个名为“百年大计”和“百年阿里”的培训班。 用马云的话说:“‘抗日军政大学’,团队管理,干部管理。阿里巴巴要在三年以内培养出一批人才。人是最关键的产品,所以,我们要在三年内锻炼我们的队伍。我们盼望着三年内培养出最优秀的互联网员工。当然,我们要耐心,一个企业要成功要靠捕捉机会,但是练内功是最累的,灌输价值观是最累的。” 阿里巴巴在不赚钱时,敢于投资100万大搞培训,不仅是大动作而且是大气魄。 关明生说:“怎样把公司系统做出来,培训很关键。2001年4月我们开始培训。当时公司没几个钱,但对培训的投入很大。先培训主管,然后是中层,高层。培训是请外面专业公司设计的,我和马云参与,孙彤宇和彭蕾也参与了,18个创始人都去听课。 “销售人员不能招进来就去卖产品,于是我们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开销售培训班。自己办。后来李琪把它改名为‘百年大计’。厦门、青岛、深圳、宁波、上海、北京各个办事处的人都到杭州接受一个月的培训,工资800元,包吃包住。我和马云主讲价值观,讲方向;彭蕾讲阿里巴巴历史,李琪、金建杭、张英都去讲,李旭辉和孙彤宇讲产品和销售技巧。培训班基本上是一半讲价值观,一半讲销售技巧,通过培训,员工了解了阿里巴巴的使命和价值观,了解了公司的历史,信心大为提高。2001年10月底,一百大(第一届‘百年大计’培训班)毕业。” 正是通过培训,阿里巴巴这支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阿里巴巴从激情创业走进了制度运营。培训使一大批技术出身销售出身的干部懂得了现代化管理,培训使广大员工认同了阿里巴巴的价值观。 戴珊说:“2000年底冬天到了,2001年1月8日关明生来了,他使阿里巴巴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阿里巴巴是游击队,攻下了一些小山坡,关明生制定了绩效考核,进入档案,薪水也不一样,使阿里巴巴变成了正规军。关明生提出了开源节流,是非常正确的。” 韩敏说:“从湖畔时代到华星时代,从游击队到正规军,阿里巴巴变化很大。湖畔时代凭热情,华星时代靠企业文化,靠对管理人的培训,靠结构框架。阿里巴巴达到200人时,出现了管理危机,能够实现平稳过渡,关明生的作用很大。” 吴泳铭说:“马云在世界各地物色COO,2001年1月关明生上任。实行三个‘B TO C’,大收缩,砍掉韩国站、英国站,开始团队建设。2001年初公司培训系统化,2001年4月,开始讲价值观。阿里巴巴以前有点快,有点乱,后来能在低潮时走向体系,把企业文化写出来,往前冲有了标准,这些都和关明生有关系。关明生上任后,开始建价值观,建销售团队。” 师煜峰说:“公司花很大气力进行干部队伍的培养,花很大气力培训我们这些不懂管理的业务技术尖子。当时公司从外面请了一些人来专门做培训,使我们懂得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唯减肥以笑傲严冬(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