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3

好在大家住在一起,吃在一起;上班一起走,下班一起回,其乐融融,就像一个大家庭。假日,大家经常到附近的一家东北饺子馆去撮一顿,小鸡炖蘑菇是他们必点的菜;十几人围坐一桌,自然又是人声鼎沸,笑声飞扬。  晚上,有时楼文胜拿出吉他弹上一曲(楼的吉他造诣非同寻常),大伙围过来,轻声伴唱……那样的岁月很难忘。  马云时常提醒大家:你们必须提高自己,否则就会被淘汰。于是,晚上就开起了英语课,马云亲自为大家讲课。  那时的分工是:孙彤宇负责网站建设和推广,吴泳铭和周越红负责技术,楼文胜负责策划文案,谢世煌负责财务,张英和彭蕾负责行政和服务,其他人则做网站编辑。因为人手少,分工很初步,多数人都是一人负责好几摊。  艰难时期的马云,依然抹不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有时他会拿着一串钥匙对大家说:你们可以想象这就是你们在法国庄园宝马车库的钥匙。他永远在做梦,也没忘了不断给大家做梦的机会。  最难的是与EDI的磨合。  马云继续游说EDI建互联网。几个月后,EDI成立了合资的国富通信息发展有限公司,马云虽然在公司占有股份,实际上还是每月拿工资。  国富通成立后搬到了崇文门的新世界饭店,马云也带队到新世界上班。部里的官方网站只留下韩敏一个人,其他都是EDI信息中心调过去的人。突然离开团队,韩敏有些孤独。每天下班,她都从长安街走到新世界,然后和大家一起回家。  马云团队在北京的一年多里,成功地推出了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站点。其中,外经贸部站点成为国内部委中最早上网的政府站点,也是1999年中国“政府上网工程”的推荐优秀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是中国政府首次组织的互联网上的大型电子商务实践,被当时的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称为“永不落幕的交易会”。同时,马云还与雅虎杨致远合作,使国富通成为雅虎在中国的独家广告代理。  实际上,北京团队的任务是两大块:一块是外经贸部官方网站(是个大内网),开始大家一起做,后来留下韩敏一个人;一块是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在互联网上),这块是马云真心想做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也是收费的,收费的办法是外经贸部在各地建立代表处,然后代表处把当地中小企业放在网上。实践证明,因为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是互联网,因而企业上网很踊跃,网站很快就盈利了。  马云团队的北京二次创业,业绩是很明显的:国富通和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站,都是当年创建当年盈利,而且纯利高达287万元。  北京的二次创业似乎是成功的。新公司和新网站势头不错,工资很高,团队很团结,大家很开心。  但马云不开心。马云也没有成功的感觉。  1998年年底,马云突然向大家宣布:我要回杭州了!  告别长城  马云为何不开心?马云为何郁闷?似乎没人知晓他的重重心事和纷乱思绪。  中国黄页和杭州信通的合作,其实质是马云被“招安”。那一次是为了资金。  马云团队与EDI的合作,其实质是马云二次被招安。这一次是为了平台。  折腾了快五年,马云始终未能摆脱政府的控制。这五年,马云就像孙猴子,而政府就像如来佛。  马云太超前了。他做的毕竟是网络产业而不是传统产业。一个民营企业的成功是需要环境和时机的,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也不能少。可惜当时马云有的只是人和。在互联网领域,1998年前的中国,根本不存在民营网络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气候,根本不可能诞生中国的雅虎!时势比人强。无论是谁都不行,就算你是齐天大圣也不行。马云不行,张树新也不行。  因此1998年以前的马云,失败是必然,成功倒是不可思议。中国的门户网站出现在1998年也是历史的必然,是因为直到那一年中国政府才开放网络产业。试想如果1998年,政府依然管制,不允许网站出现新闻,中国人还能见着新浪、搜狐的踪影吗?“我要创办全世界最好的公司”(3)  当史家回顾这段历史时,必然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王志东、张朝阳、丁磊是应运而生;马云、张树新则是生不逢时!  马云加盟EDI不久就发现,这不是他的公司,而是政府的公司。无论是EDI还是国富通,都不是让马云自由驰骋的平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思维两种模式的冲突日见明显,商人和官员的冲突日见剧烈。  尽管EDI给了马云很高的礼遇,很高的职务,很高的薪金,但马云心里清楚:他不过就是一个做网站的高级打工仔。他和他的北京团队一直都是外经贸部的编外人员。如果部里有会做网络的人才,谁会找他们?  在马云参加的外经贸部的大小会议上,那些中央和地方的经贸官员,谁会把马云看在眼里?在官本位的中国,这一切本来就是常态。  张英后来回忆说:“我知道马云受冷落,但他是个很乐观的人。从我认识他到现在,他从来不说今天很郁闷,很气愤,他总是用平常心对待这些,总是给我希望。”  马云的痛苦和烦恼从不表现出来。但是马云进京是来创业的,是来追寻他的互联网梦想的,他不是来挣钱的。随着时间的流逝,马云再也付不起这巨大的机会成本了!  到了1998年底,网络大潮席卷全球,中国也第一次出现了网络热。五花八门的网站如雨后春笋,新浪、搜狐、网易一路高歌猛进,曾是中国网络第一人的马云,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马云怎能不心急如焚?  这一年的7月,刚进中国的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真诚邀请马云出任雅虎中国的总经理,被马云拒绝了(但马云和雅虎的因缘还没有完)。这一年年底,刚刚起步的新浪重金诚邀马云加盟,也被马云拒绝了。  此时的马云,有点像辛稼轩:“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马云终于再次做出了痛苦的决定:放弃北京,回杭州二次创业(实际上是第三次),从头来过!  决定之后,马云把他从杭州带过来的团队召在一起,对他们说:“我近来身体不太好,打算回杭州了。你们可以留在部里,这有外经贸部这棵大树,也有宿舍,在北京的收入也非常不错;你们在互联网混了这么多年,都算是有经验的人,也可以到雅虎,雅虎刚进中国,是家特别有钱的公司,工资会很高,每月几万块的工资都有;也可以去刚刚成立的新浪,这几条路都行,我可以推荐。反正我是要回杭州了。”  接着马云又说:“你们要是跟我回家二次创业,工资只有500元,不许打的,办公就在我家那150平方米里,做什么还不清楚,我只知道我要做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商人网站。如何抉择,我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  像当年在桐庐一样,马云的决定又一次在团队里引起轩然大波。所不同的是这次没人哭。  大家讨论时,很多人不能理解马云的决定,也有人坚决反对这个决定。  楼文胜事后回忆说:“也许是因为年龄大保守,我总是最后一个改变现状的人。回杭州我是最反对的一个,北京做得挺好,为什么这么快抛弃刚创业的东西?当时不知道是自己的短视。”  谢世煌反应也很激烈。“从终点又到起点,不断创业,不断漂泊,这是为什么?”  孙彤宇心里也很郁闷:“从业务上业绩上,从任何角度看,我们都干得不错,没有任何理由一定要重新开始从零开始。”  不管多么反对,多么不理解,但到做抉择时,大家没有任何犹豫,也无需三天时间考虑,五分钟后抉择就出来了:全部跟马云回杭州!  彭蕾后来追忆道:“马云给我们三天考虑,我几乎没什么考虑。对于北京我没什么留恋,对于钱也没有强烈的欲望。一起来当然一起回去。”  毕竟这是一个合作多年、相知多年的团队,这是一帮情同兄弟姐妹的战斗集体。大家都是奔着马云来的,都是奔着团队来的,都是奔着事业和梦想来的。金钱诱惑不了他们,利益也拆不散他们!“我要创办全世界最好的公司”(4)  泪别黄页,慷慨北上,很悲壮也很迷茫。  泪别北京,慷慨南下,也很悲壮也很迷茫。  虽然在马云宣布回家时,无人落泪,但当真要起身告别京城时,还是有人哭了,毕竟这里有他们难忘的岁月,有他们首创的事业。整整14个月,400多天的日子,真的可以随风而去吗?  告别宴会上,大家竟喝起了北京的二锅头,许多人都喝得半醉,席间弥漫着无奈和沮丧,也洋溢着坚毅和希冀。大家谁也没有认输。不见输赢怎能下赌场?  不知是谁带头,大家一起含泪唱起了《真心英雄》:“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要用歌声让你忘掉所有的痛,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此时此刻,这帮网络江湖的独行侠,这群久经沙场未见成功的老兵,这个志存高远雄心未死的团队,这伙微醺半醉泪眼朦胧的年轻人,为什么选择了这首歌?  五年以后,阿里巴巴首战告捷,在五周年庆典的大礼堂里,二千多名热血沸腾的阿里巴巴员工又唱起了这首歌。而站在前排的那些阿里巴巴的创始人,老歌重唱,又是什么心情?他们还会想起当年那个小酒馆吗?想起他们含泪而歌的那个晚上吗?  分别时,许多人潸然泪下。老楼看见马云也在抹眼泪,但事后马云不承认。  席散天色已晚。推门出来,大雪纷飞。喝多了的谢世煌坐在路边的便道上,突然号啕大哭。如烟往事一幕幕重现眼前:杭州创业,泪别黄页,北京创业,又要泪别北京。“从1995年闯到1998年,该收获了,为什么我们还是这个样子?还是这么迷茫?还是不知道路在何方?”  小谢动情大哭,旁若无人。这时一位北京老大妈走过来,拍拍小谢肩膀说:“小伙子,别哭了,好姑娘多的是。”  临行前,马云和他的团队一行8人去爬长城。京城一年,生活是两点一线,根本没有时间游玩,这是他们第一次上长城。  当他们看到长城的砖墙上刻满了各式各样的“到此一游”时,马云说,这不就是BBS吗?我们的BBS能做到这样就OK了。  “不到长城非好汉”,如今爬上了长城的这支团队还不是好汉。  但他们发誓要成为好汉!  现在谁也记不清当时他们在长城上喊了些什么吹了些什么,只有马云的一句话,至今仍回荡在他们心中的长城上:要做一家中国人创办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  以后好几年,壮别长城的这一幕还会经常出现在马云的梦中。  告别长城后的一周,马云的北京团队开始陆续返回杭州。模式决定行动(1)  马云团队在北京的14个月,并非完全失败。国富通网站当年创建,当年盈利是中国互联网早期绝无仅有的奇迹。抛开业绩不说,马云他们二次北上的收获依然重要。他们毕竟做的是外经贸部网站,毕竟是站在了当时中国外贸的制高点上,和世界对话,和互联网巨头们对话。  马云在这里亲身感受了国家宏观经济的脉搏,感受了世界网络产业的脉搏。建在互联网上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一开通,各地中小企业反应热烈的场景不会不给马云留下深刻印象。  马云后来说:“我在外经贸部的工作经验使我了解了许多中小企业的需求,也教会我如何让互联网能用于世界和中国的中小企业,这的确对我帮助很大。”  谁也不能否认阿里巴巴是马云和他的团队的一个伟大的创新,阿里巴巴的B2B商业模式堪称是世界互联网上的第四种模式。但这个模式的影子从1995年马云在西雅图放到网上的海博社的网页上就可以找到,那不也是个贴上去的企业信息吗?这个模式的影子从后来的中国黄页的页面上也能找到,只不过黄页上的企业信息是收费的,而且主要是大企业的信息;这个模式的影子更能从北京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页面上找到,虽然也同样是收费产品,但那上面已经主要是中小企业的信息了。  阿里巴巴模式是一支年轻团队6个月关门制作,潜心打造的产物,而后横空出世,震惊天下。  但阿里巴巴模式不是凭空创造的。它是有源头,有历史的。  模式  1998年底离开北京时,马云曾对大家说,回去做什么还不知道。其实那时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模式。  阿里巴巴的模式来自马云的灵感和直觉,来自他五年的互联网商业实践,也来自他与团队的激烈的思想碰撞。  马云从一开始就觉得互联网是个很灵的工具,它可以节省贸易成本。而全球的每年贸易成本是4700亿美元,这是多大的蛋糕!为什么会想到面对中小企业,那是因为浙江就是中小企业的海洋。  马云心中的网站模式是逐渐清晰的,经营模式更是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后来的阿里巴巴也为大企业做过网,也开过网上商铺,甚至做过饭店预定,直到2001年7月阿里巴巴的“遵义会议”,模式才完全清晰。但这个清晰了的模式并不是马云想象的模式,马云心中的阿里巴巴要到10年后的2009年才能成型。  也许互联网命里注定就是一个模式不断变化永远变化的产业。  1999年2月,新加坡政府组织了一个“亚洲电子商务大会”,会议组织者邀请马云作为中国唯一的与会者。  当时的与会者80%是美国人,演讲者80%也是美国人。所有的演讲者讲的都是eBay(易贝)、AOL、亚马逊和雅虎,轮到马云演讲,马云发出的是唯一的不同声音:“美国是美国,亚洲是亚洲,我们不能照搬eBay、AOL、亚马逊和雅虎的模式,亚洲80%是中小企业,亚洲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式。”  其后,马云和杨致远有过一次谈话。马云虽然拒绝出任雅虎中国的总经理,但他和杨致远一直保持着朋友关系。  马云问杨致远:“雅虎到底想做什么?”杨致远说:“雅虎想做一切。”马云说:“从理论上讲,你什么都做,往往什么都做不好。互联网的走势越来越纵向化,往横向发展比较难。”但杨致远不这样看。  回来马云反复思索:他要做横向,我就做纵向。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我就做商业,做贸易,做商人的网站,互联网上的电子商务是真正的趋势。  当时的中国互联网一片喧嚣和躁动,人们争相拷贝雅虎、亚马逊(Amazon)、eBay……拷贝网上门户、网上书市、网上拍卖;甚至网上生存、电子商务也被炒得火热。但此时的马云却有一份独有的清醒,在他看来,电子商务对于中国是三年以后的事,因为银行没准备好,配送没准备好。马云感到,美国的三种模式都不适合中国,他要推出的是一种新式的B2B模式——这就是后来被国内外媒体、硅谷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与雅虎、亚马逊、eBay比肩的互联网第四种模式。模式决定行动(2)  当时,国内的网站大多数都是门户网站,也有人做B2C,如8848网站。马云认为互联网上商业机构之间的业务量比商业机构与消费者间的业务量大得多;在EDI的实践告诉他,商业机构中最需要电子商务支持的是大量的中小企业。  其实B2B并不是马云的首创,马云创造的是一种独特的亚洲式中国式的B2B网站。这种阿里巴巴模式的B2B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首先阿里巴巴是冲着中小企业去的。用马云的话说就是:不抓鲸鱼只抓虾米。欧美B2B都是对着大企业的,马云反其道而行之,声称阿里巴巴是中小企业的解放者。马云说:“我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个网络出口呢?”他对中小企业进行过调查,发现这些中小企业商人头脑精明,生命力强,非常务实。他们才不管你什么战略不战略,能让他赚更多钱的东西他就会用,他们不会在乎为此花费一些小钱。“电子商务对中小型企业来说门槛并不高。阿里巴巴目前推出的服务全部免费。大企业,买得起别墅,大企业你去用美国的套路,你可以住在别墅区,买不起别墅的肯定就要住公寓了,两居室,我们这些人给他们做两居室,我们要宣传,而且是不要钱的两居室,像康居工程一样。”  其次阿里巴巴不做电子商务全过程(即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只做交易前只做信息流。也就是说,阿里巴巴放弃眼下还不成熟的网上交易、结算和网下配送,只做网上信息交流;让客户网上交流信息网下交易;阿里巴巴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一个虚拟电子市场和全球商人社区。马云说:“一谈电子商务,就是要实现在网上的交易,这实际是一个错误的观念。电子商务未必一定要实现交易,我们可以在交易前这个阶段做得比西方更好。提供信息,提供交流,提供通讯。”  “如果把因特网比作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的话,美国今天只跑了100米,亚洲跑了不过30米,中国只跑了5米,你可能觉得雅虎、亚马逊他们现在跑第一,他们的模式是最好的模式,但是,没准在200米、300米后他们会掉下来。当年网景(Netscape)真牛,但是,一轮后,他连人都找不到。网景当年想打败微软,导致他的失败。人类第一代挖石油的人,都没有发财,到了第二代,才真正富有起来。当时的石油不过是铺铺马路,点点煤油灯,所以,未来的因特网、电子商务根本不是我们今天谈论的东西,就像100年前人们发明电的时候,打死他也不会想到今天会有空调。你无法去想象三五年后电子商务会怎样,除非是算命。中国目前只适合做电子商务第一阶段的工作,那我们就把第一阶段的工作做好。”  马云创造的阿里巴巴模式,看起来神秘莫测扑朔迷离,点透了也很简单,就是一个专供企业使用的免费电子公告板。因此马云说:“我觉得中国有很多的机会,但是每个人千万不要去拷贝国外的模式,也不要以国外有没有这样新颖的模式来判断我们中国的好坏,别人没有的,你有了未必是坏事;把美国的模式搬到中国去,不一定能行。中国人喜欢贴BBS,中国长城上每一块砖上都写着某某到此一游,中国人就好这个。人家说阿里巴巴是一个公告板,雅虎是搜索引擎,亚马逊是书店,那又怎么样?最好最成功的往往是最简单的。要把简单的东西做好也不容易。阿里巴巴要像阿甘一样简单。”  也就是说,阿里巴巴开始时的模式是中国国情和网络市场发展阶段的产物。今日的阿里巴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它不但引进了信用(诚信通),而且引进了支付(支付宝),未来的阿里巴巴会变成什么样,更难预测。  但1999年的2月,马云找到的模式就是为全球商人做一个大BBS,而且主要面对中小企业。  名字  要做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就要找一个全球化的名字。马云和同伴为此绞尽了脑汁。先后想到的名字有:m,m,m,都觉得不理想。一天,马云在网上苦苦搜索,突然迸出了一个alibaba,马云眼睛一亮,再一查,已经被加拿大人注册了,“shit,”马云骂了一句。然后,又继续搜,但再也没有搜到让他兴奋的名字。模式决定行动(3)  马云和多数创始人还是觉得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好。一是因为它具有普适性和易拼写性,且不带中国色彩。他曾在美国和香港的大街上随机找了30多人,问他们“知道阿里巴巴吗?”回答都说:“知道”。二是因为它使人联想到财富。网络本身就是财富。  想来想去,再没有比阿里巴巴更好的名字了!  既然m被人注册,就用m。阿里巴巴网站前几个月的网页就是这么做的。  为了得到这个域名,马云与加拿大人周旋了好久。马云为此事专门征询当时还在雅虎的吴炯的意见。吴炯后来对我说:“买阿里巴巴的域名,对方开价3000美金,马云觉得贵了,我认为太便宜了。我说,你不是要办国际化公司吗?赶快买,省得对方抬价。”听了吴炯的话,马云将3000美元打入了对方账户:“我凭直觉对方会同意。”  马云终于买断了阿里巴巴域名。  当年那个抢注阿里巴巴的加拿大人可能庆幸发了一笔横财,可他不会想到,五年之后的阿里巴巴已经价值连城了。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1)  如果1995年上半年开始的中国黄页是第一次创业,如果1997年底开始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是第二次创业,那么1999年初开始的阿里巴巴应该是马云和他的团队的第三次创业。  从第一次创业到第三次创业的时间跨度是将近五年。  但有互联网史家认为,第二次不能算创业而只能算加盟,因为那是官方的公司,不是自己的公司,尽管那几个网站都是马云他们亲手做的。  如果此说成立,阿里巴巴就是二次创业。  第一次创业创建中国黄页时,马云提出的口号是:打造真正的雅虎。第二次创业创建阿里巴巴时,马云提出的口号是:要做一家中国人创办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后来又演变为做世界10大网站之一。两个口号都很狂,也都很激动人心。  一开始就高扬理想主义的大旗是两次创业的共同特征。另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起步艰难。第一次是10万元资金3个人,四处碰壁,四处奔波……第二次是50万元18个人,陋室箪食,彻夜苦战……  集资  马云的北京团队是陆续返杭的。  张英和蒋芳于1998年圣诞节前先行返杭。装修房子,添置家具。张英从家里找来地毯和窗帘,又找来一个烧油的取暖器和几件旧桌椅。一切因陋就简。  对于一个网络公司来说,办公室的关键设备当然是电脑。于是购买电脑的重任就落在了负责财务的谢世煌身上。小谢揣着大家凑来的两万多元,来到电脑市场;但他不敢当场现钱交易,非把电脑商拉到宾馆交易才买下了两台。  电脑安上后,绰号宝宝的周越红一人从北京杀回来,开始开发“m”的页面。  以后,北京人马陆续返杭。孙彤宇是1999年1月9日回来的,那时办公室里还空空荡荡,里面只有三四个人在工作。春节前,大部队都已撤回。留在北京善后的谢世煌是最后一个回来的,他回来时已是1999年的3月了。  1999年1月,全球互联网的第一个高潮悄然而至。雅虎、亚马逊等美国网站的先行者纷纷上市,美国Nasdaq的股票一路上扬;杨致远等人一夜暴富,孙正义等风险投资商获利几十倍,就连买了网络股的股民也赚了个盆满钵满。中国互联网市场也热闹非凡。网站崛起如雨后春笋,网站烧钱如烧纸;新浪、搜狐、网易不但势头强劲,而且也在跃跃欲试上市。  此时,中国的互联网之父——马云,两手空空,无声无息,而且身体欠佳;此时的马云团队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而且情绪低落,内心迷茫。  这就是阿里巴巴诞生的大背景。  1999年1月的一天,马云把十几个创始人召在一起说:“我们开始创业了。请大家把自己口袋里的钱放在桌子上。但有一个原则,第一不能向父母借,不能动老人的退休本钱;第二不能向亲友借,影响人家一辈子的生活;我们是愿赌服输,输了,钱都是自己的;如果不成功,大不了重新来过!”说完,马云率先把自己全部积蓄放到了桌子上。  接着,大家开始你1万他2万地凑,最后凑了50万。  彭蕾说:“虽然在北京的工资不低,但大家都是年轻人,追求高消费,所以没剩下什么钱。”  谢世煌说:“记得大家很可怜,每个人都是一二万,二三万的样子。我觉得我们这帮人都有点好赌。特别是快输光时,很矛盾,是借钱再赌下去呢还是就此不干了?”  大家凑出的这50万元人民币,就是阿里巴巴的种子资金。  这次集资意义深远。第一,它决定了公司的性质是合伙人的股份制公司。当时中国人创办公司绝大多数是自己控股,自己当老板,而且一般控股都在60~70%以上。以后即便股权稀释,创始人也永远控股永远是大老板。就连新生的网络公司也未能免俗。阿里巴巴的50万启动资金,马云自己完全可以解决,无非多借点而已。当时马云要想控股要想当老板轻而易举,而且团队其他人也不会反对。但马云还是慷慨地把自己的股份分给了18个创始人。他看重的是团队,是朋友,是友情,这是阿里巴巴价值观的源头。他说:“我们很健康,股份每个员工都有,最大的股份在管理者手里。这是个很科学的概念,我们不是东方家族企业。”第二,它把阿里巴巴一开始就放在了一个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马云当时就接受了西方最先进最健康的公司理念。他说:“家族气、小本本主义、小心眼,这些东西都不行,西方的公司是用制度来保证,而我们中国人是用人来保证。”他当时就提出:公司是永远的,人是会换的!正是这个理念这个制度保证了阿里巴巴持续长远的发展,才使阿里巴巴有可能做一个持久的伟大企业。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2)  第一次员工大会  1999年的2月21日,阿里巴巴召开了第一次员工大会。这是阿里巴巴第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与会创始人一共15人。其实会议现场只有13人,另外两人是通过电话接听会议的。  阿里巴巴的第一次员工大会实际上也是创始人大会。与会者全部是阿里巴巴的Founder。金建杭说:“我手里有盘录像,内容是阿里巴巴的第一次成立筹备会,每个人神情严峻,尽管马云很会调动气氛,但大家脸上没有笑容。”  会议开了两个多小时。马云在会上的演讲依然慷慨激昂,但神情也有点凝重。马云说:“1995年我做出的决定,我对自己讲可能改变了自己一辈子所从事的事业。而今天,我把大家请过来,跟大家探讨至少五年十年我们要做的事情。雅虎的上市,亚马逊的上市,这一系列公司的上市,导致我们在想,Internet是不是已经到了顶点?雅虎是不是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我们再跟下去的话是不是太晚了?所以我们大家今天到这里来都很着急,都在想我们这么做下去前途在哪里?到底有没有希望?玩下去玩一个什么东西出来?我们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大家可能都带来了方案,我们从基础做上去以后的好处在哪里?”  接着,马云和盘托出了他的网站模式:不做门户,也不做B2C,而是做面对中小企业的B2B。会上的争论异常激烈。  当时的中国互联网市场,虽然美国的三大模式都能找到,但绝大多数网站都是门户网站。那天会上的大多数人认为做一个像雅虎、新浪那样的门户网站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但马云坚定地说:“大部分人看好的东西,你不要去搞了,已经轮不到你了!”  事后马云不止一次地说:“在网络经济时代,有时一个错误的决定要比没有决定更好。在作决定的过程中如果一个决定出来以后有90%的人说好的时候,你就把这个决定扔到垃圾箱里去。因为那不是你的。别人都可以做得比你更好,你凭什么?”  这就是马云的逆向思维方式。  金建杭回忆说:“当时争执非常大。因为中国做互联网,阿里巴巴是最独特的,没有拷贝任何一个模式。但中国其他很多网站都是拷贝美国很成熟的模式。”  不拷贝成熟的模式就意味着创新,而创新的风险十倍于拷贝的风险。  旋即马云纵论互联网天下大势:“因为谁都知道Internet是个泡沫,我刚才讲危机感就是指Internet的泡沫越来越多,什么时候破?他们的股票猛涨,什么时候掉?如果雅虎的股票全掉了,eBay的股票会涨,有一天,eBay的股票掉了以后,阿里巴巴的股票会长。它是一段一段地往上走,所以不要担心,我觉得Internet的梦不会破!”  阿里巴巴第一次员工大会的气氛是凝重的。凝重来自Founder们的脸上,也来自马云的脸上。同时会上还弥漫着一种失落、迷茫和犹疑的气氛。当时的这支队伍有点像败军(其实无论是黄页还是国富通,这两仗都很难说是败仗),因而士气难免低落;又有点像迷路的先行者(最先揭竿而起,东闯西杀五年,突然发现深陷歧路,而后来者早已绝尘而去),因而难消心中块垒。  艰难时刻,马云的话总是激动人心:“就是往前冲,一直往前冲。我说团队精神非常非常重要。往前冲的时候,失败了还有这个团队,还有一拨人互相支撑着,你有什么可恐惧的?今天,要你一个人出去闯,你是有点慌。你这个年龄现在在杭州找份工作,一个月三四千块钱你拿得到,但你就不会有今天这种干劲,这种闯劲,三五年后,你还会再找新工作。我觉得黑暗中大家一起摸索一起喊叫着往前冲,就什么都不慌了。十几个人手里拿着大刀,啊!啊!啊!向前冲,有什么好慌的,对不对?”  听了这样的话,创始者们的精神怎能不为之一振?  接下来马云开始兜售真正的期货,兜售黄金的未来:  “在未来三五年内,阿里巴巴一旦成为上市公司,我们每一个人所付出的所有代价都会得到回报,那时候我们得到的不仅是这套房子,而是30套这样的房子。”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3)  为什么说到房子?是因为大家来到湖畔花园时,看见小区挂着的售楼横幅:每平方米2800元。大家算了一下,买下这样一套房子至少也得二三十万。对于这些只能掏出一二万的人来说,30万是个天文数字,湖畔花园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就像在北京EDI大家住着三套租来的简陋公寓时,马云许诺他们法国别墅、宝马车库;如今十几个创业者挤在一套房子时,马云又许诺他们30套房子。  是精神会餐吗?是精神鸦片吗?是也不是。因为马云用来激励团队的不仅是财富,还有事业:做一个中国人办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  上市是当时所有网络公司的梦想和目标,也是阿里巴巴的梦想和目标。上市曾经是激励阿里巴巴创业者的动力之一,但不是全部。后来,许多人是奔着上市,奔着阿里巴巴的原始股票来的;在后来加盟阿里巴巴的国外高管,跨国公司英才中这样的人更多些。在市场经济中,为上市为股票而来,无可非议。但事实证明,仅仅为此而来的人,很难与阿里巴巴共患难。当阿里巴巴遭遇寒冬盈利无望上市无期时,这些人中的多数就会选择离开。  谢世煌后来回忆说:“有时候,马云就像一个教父,完全就是用一种理念来引导公司的方向。”  从某种意义上说,马云就是一个教父,但他不是邪教的教父,也不是一个施用迷魂大法的巫师。他是一个伟大理想的布道者,是一个辉煌梦想的鼓吹者。人们都知道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今天随着阿里巴巴的声名远播,愈来愈多的人知道了马云的“I have a dream”:做一个中国人办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做一个世界10大网站之一,做一个102年的企业!  今天人们听到这些豪言壮语时,已经不觉新奇。因为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站之一,成为世界十大网站之一。但是五年前,当马云在长城上喊出这个口号时,当马云向十几个创始人一遍又一遍宣讲这个梦想时,又有多少人相信?又有多少人不把它当成狂语疯话?  马云的确是兜售期货和未来的高手,但他不是兜售空头支票的骗子。  1999年2月21日的员工大会,虽然并没有完全达到统一思想统一方向的目的,甚至连就阿里巴巴的模式都没有形成共识,但这次会议的意义依然深远,它揭开了阿里巴巴历史的第一幕。  阿里巴巴的筹备始于1998年底。阿里巴巴网站的正式启动是1999年3月10日。  在这之前,在湖畔花园,关于阿里巴巴模式的争论进行了好多次。2月12日。2月21日……  这些争论有时非常激烈,有时相当情绪化。事后马云说:“湖畔花园那段时间,我们争论的东西太多了。有的时候争论过了头,个人情绪化的问题都爆发了出来。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个价值观叫做:简易。要非常简单。我对你有意见,我就应该找你,找到门口,谈两个小时,要么打一场,要么闹一场,我们俩把问题解决掉。如果你对我有意见,你不来找我,而是去找第三方的话,你就应该退出这个团队。”  马云在这里提出的简易,后来成为阿里巴巴九大价值观即“独孤九剑”中的一个。简易后来又引申出:直言有讳。  “直言”是阿里巴巴从一开始就提倡的文化。在同事之间团队之间,提倡开诚布公,提倡有话直说,提倡面对面解决问题,提倡用男人的方式解决问题。不搞阴谋,不搞小动作,不搞背后串联,不搞拉帮结派,不搞小集团、小宗派、小山头。  “有讳”就是说话时要有所顾忌。要客观、冷静,不要情绪化,不要感情用事,归根结底不要伤害同事。  马云提出的这种男人的方式或曰男子汉的方式,以后在阿里巴巴团队中屡屡使用,回回灵验,慢慢演变为团队的习惯和风格,最后沉淀为企业的文化。以后华星时代的创始人风波,孙彤宇和程小咚风波……都是用这种方式解决的。  简单、开放价值观的提出和确立,对于阿里巴巴团队建设至关重要。它使阿里巴巴基本杜绝了“办公室政治”,杜绝了“文革遗风”,杜绝了“民族劣根性”,大大减少了交流沟通成本,减少了内耗,大大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4)  一个18人的创始团队,经历五年风雨,依然不离不弃;一个上千人的团队,能够无宗无派,精诚团结,在中国近乎天方夜谭。阿里巴巴能如此不能不归功于企业文化的力量。百年大业今奠基(1)  如今湖畔花园已经被载入阿里巴巴的史册,在这里诞生了阿里巴巴也诞生了淘宝。这里成了阿里巴巴的龙兴之地。  所谓湖畔花园并不是一座别墅,也不是一处高级住宅,而是杭州西部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确切的地址是湖畔花园风荷院16幢1单元202号——小区中一座4层居民楼中的一套四居室的房子,面积有150平方米,这里本来是马云的新家,还未来得及住就被拿来当做了阿里巴巴的办公地点。在阿里巴巴人的语言中,湖畔花园这个美丽名字特指这套房子。  湖畔时代是阿里巴巴激情燃烧的时代。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那些激情燃烧的日日夜夜是难以忘怀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激情造就了阿里巴巴!  闭门造船  1999年3月10日,阿里巴巴网站正式推出。当时还没有注册公司。  在1999年2月21日的员工大会上,大家并没有完全接受马云的模式。  网站启动前,当马云把这个模式和盘托出时,程序员不同意,一些编辑人员也反对,多数人脑袋里的电子商务模式就是B2C和C2C,因为当时世界上成功的电子商务都模式只有这两种。  多数人还认为,马云脑袋里装的B2B模式是不可能实现的。怎么可能搞一个BBS,还要把BBS来分类,还要给它搞一个人工的检查,这等同于把自由自在的东西严格化起来,这是违背网络自由免费原则的。马云没能说服他们,只好在电话里下命令:“你们立刻、现在、马上去做!”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7
正序
倒序
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
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2
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3
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4
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5
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6
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7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马云的美丽新世界
马云的美丽新世界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