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蔡文姬死在了路上,也许后世的传文不会再有故事,可是她受尽凌辱折磨,还活着。显然,她不是封建社会所要求的烈女。在那些烈女的牌位上,一个寡妇被人拉衣袖都能断臂,何况她这个寡妇受尽蛮人的侮辱。一个女人,可以打可以骂可以杀,但是侮辱则是最可怕的,那是一个女人本性上的最后的生命尊严。被强行践踏时,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活了下来,活下来的,有的人又默默地死了,有的人还活得精彩。生命之上,一无所有,那么,生命之下呢?这不是息夫人,息夫人在被强娶以后还能维持着一种高贵的沉默,楚王再不好还是国君,何况又是明媒正娶。而敏感多才的蔡文姬是落在一群野蛮士兵手里。如果是无觉无识的女人,或许她能凭借生命的本能活下来;如果是千金之躯的大小姐,可能就自绝于世。但是蔡文姬显然是个异数,名士之女、自觉自醒、诗书满腹却像路上那些所有不识字的农妇一样,活了下来——可以当什么事都没发生吗?不是的。在痛苦和凌辱加身时,她哭过,也怨过。“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转悲愁。”(《胡笳十八拍》)每个人在绝境的时候都会哭天抢地,可是然后呢?在生命之下,有种东西超越了尊严甚至超越了生命本身,它叫信念。3.因为懂得读过罗马史的人都知道,尼禄迫害基督徒的手段是非常惨烈的,甚至是非常有侮辱性的。很多贤德贞静的妇女都遭受了极大的折磨,有的因为这个放弃了信仰,有的人却更加坚定。某种程度上,女性在男权社会里都天然地带有一些焦虑,这是一种弱势群体唯恐遇害的防御心理。可是她很淡定,而且很平静。其实人真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如果有外在强加的伤害,即使过程结束以后,人自己也会继续从心理和生理上加深这种伤害,女人的凌辱尤其如此,或许我们可以把这个叫“伤害追加定律”。女性在受侮辱以后,往往造成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很多人痛不欲生。早期内心充满愤怒、恐惧、焦虑和紧张,事后感到沮丧、追悔自责,并可因内外压力而厌世轻生。支撑蔡文姬活下来的,是内心坚定的信念与生命的觉醒。蔡文姬没有受过现代教育,更不知道什么叫女权主义,也没有听过陈岚女士的高论,只是早慧,饱读诗书。她本能地感受了这样一点——外在给予生命的伤害已是无奈,自己不能再追加一层了。生命之下即使失去了尊严,应该还有别的。蔡文姬在《胡笳十八拍》国这样写道:“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她不是贪生怕死,也不是不知廉耻与气节,她只是要回家,要落叶归根,即使死也要埋在家乡,不能轻易这样埋尸异国。这是她无比坚定的信念,也是她活下来的支柱。“千古艰难唯一死”,但是活下来更难。在那样蛮荒异俗并且遭受屈辱的境遇里活下来,需要拥有比常人更多的勇气和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智商,而是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是一份真正骨子里的理解与懂得。十二.蔡文姬:总有人知道你的4.寂寞孤魂郭沫若曾经创作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写蔡文姬在路上遇到匈奴左贤王。这位左贤王还挺有眼光,马上就爱上了这位世家才女,对她颇为照顾,然后两个人成亲,还生下了两个儿子,然后被曹操接回中原。故事先悲后喜并以大团圆终结,蔡文姬枯木逢春,重睹芳华。“妙龄出塞呵泪湿鞍马,十有二载呵毡幕风砂。巍巍宰辅呵吐哺握发,金璧赎我呵重睹芳华。抛儿别女呵声咽胡笳,所幸今日呵遐迩一家。春兰秋菊呵竟放奇葩,薰风永驻呵吹绿天涯。”(郭沫若《蔡文姬》)郭沫若是诗人,又结合当时抗战风云,文姬归汉自然赋予了一番政治爱国含义,但是历史并不能这么解读,或者说,从女性角度,是不会这样解读的。真实的情况应该是怎样的呢?史书这样记载:“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后汉书?列女传》)《后汉书?列女传》只记载文姬“没”于左贤王,可没说两个人结亲,文姬自己的《胡笳十八拍》里亦不肯提起这个人,只是从自己的角度提了提心情,“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一个“逼”字足够让当下的言情老祖和言情JJMM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一个强悍的异族男人占有一个汉族才女并爱上她的浪漫传奇。可现实总是残酷的,文姬当时的身份是战俘与女奴,一个匈奴的贵族怎么会娶一个女奴为妻?何况文姬回来是曹操用金璧赎回来的。只有一个答案,她只是匈奴贵族的一个侍妾。我们可以这样推断,文姬在路上跟许多妇女一样受了很多侮辱与责骂,但是胡人看她气质非凡,于是献给了自己的领导左贤王。还好,左贤王对她不错,于是她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胡笳十八拍》)。但是那里毕竟是异乡,与文化发达、物阜民丰的中原和江南地区完全不同,所谓“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披甲兮为骄奢”、“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胡笳十八拍》)自然条件恶劣,生活习惯不堪,社会风俗粗鄙(“原野萧条兮烽戎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茸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再加上语言也不同,不要说能和文姬吟诗作对,就是连个能说利落汉语的人都没有(“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她站在大漠苍茫之中,看着日出日落,即使有左贤王的宠爱,即使再也没有毒打和侮辱,她却已失去了灵魂所熟悉的皈依之处。有人说那是因为不适应当地风俗而想念家乡,这只是第一层意思,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因为她是一个有灵魂的女人,而一个有灵魂的女人是不满意世俗的。她感到了窒息。我们常常提起张爱玲与大汉奸加风流浪子胡兰成之恋,在别人眼里那么不堪的一个男人,居然让清净如水的绝世才女如醉如狂。即使他跟别的女人同居,她还给他寄钱养活他。这么懂爱的女人居然爱到了犯贱,为什么?“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胡兰成的存在,让她茕茕孑立的灵魂找到了伴侣和归宿,让她不再寂寞和孤单,她愿意为此付出一切。十二.蔡文姬:总有人知道你的可是文姬谁懂?谁肯跟她吟诗作对,赏花吟月?谁肯跟她读史做传,琴瑟相好?同去的汉族同伴吗?他们求生尚且不易。左贤王吗?估计这位仁兄即使懂汉语,也仅仅限于“hello”“yes”的程度。寂寞,像条大蛇,紧紧缠住了她,缠住了她的身体,也缠住了她的灵魂。“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为传。”(《胡笳十八拍》)5.文姬归汉文姬怎么回来的呢?史书这样记载:“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后汉书?列女传》)曹操在洛阳为官时与蔡邕“有管鲍之好”,比蔡邕小22岁的曹操敬慕蔡邕的才学和信义。蔡邕则推崇曹操的文韬武略,他们之间过从甚密。现在天下三分初定,正是外定武功,内修文学,力图文治的时候,因此想起来把亡友的女儿赎回。人都这样,现在发达了,自然会想起从前旧事,曹操也不例外。曹操从前一直往来于蔡邕府中,可能亦是见过蔡文姬的,也许还有过坐而论道的明月之趣,现在想起故人恻然心动,让她回来,算是对老友的一种报答吧。当然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曹操是三国杰出的一代霸主,名动天下,雄才大略,做皇帝是够格的,但始终不敢,别人劝他,他还开玩笑“你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烤”。但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朝廷大权尽在手中,没有做皇帝的想法才叫见鬼。历代如此篡位的实在太多,但是他始终没有这么做,也许是因为内心的那点忠君之情,也许是顾忌天下民心,更多的还是顾忌后世之名。他想留个好名声——就要挑个会写史的人。蔡邕生前与友人合撰《后汉记》,在流放时上书灵帝“奏其所著十意”,这个所谓“十意”即是“十志”,是“修补《汉书》十志之下尽王莽而止,光武以来唯记纪传,无续志者”(《后汉书?蔡邕列传》)。这是蔡邕在他的老师胡广的指导下经20余年殚精竭虑而撰成的一部半成品。蔡邕一生多难,没能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其文稿也大多散佚。文姬作为蔡邕的女儿,由她来写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何况还是自己辛苦把她从匈奴那里赎出来的。当然这种想法曹操是不会宣之于口的,只是一味善待文姬,相信文姬写史的时候也不会给自己瞎掰,因此她一回来,曹操就给她配了门亲事,嫁给名门才子风流倜傥的帅哥董祀。这是典型的“姐弟恋”,文姬35岁,董祀才20出头。这场婚姻开始并不幸福。明摆着,文姬两嫁之身,还生了两个胡儿,大漠风沙早已红颜衰老,董帅哥正青春年华一表人才,无缘无故被丞相指了个老女人为妻,这份郁闷就甭提了。一郁闷就出事了,第二年犯罪当死,文姬又要开始守寡,她受不了了。在匈奴住了12年,过惯了羶肉酪浆的生活,生别亲儿跋山涉水好不容易回到了梦寐以求的中原。娘家早已衰败成枯场,她无依无靠之际只能再嫁人,丈夫虽然对自己并不很好,可是毕竟识文断字也说得上话,刚刚过了一年安稳日子又要开始守寡,她没有退路了。她受过极大的凌辱,在生命底线浮沉上下,她知道,在尊严之上还有东西必须去抓住,否则就来不及了。所以她能赤脚蓬头,于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之际,叩头请赎。那个不爱她的丈夫,却是她不得不挽回的依靠。十二.蔡文姬:总有人知道你的本来满腹经纶,自然语意哀伤动人,在座宾客都交相诧叹不已,曹操说:“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为之奈何?”蔡文姬恳求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宥其罪。6.所以慈悲如果说曹操跟文姬有私情,也许会被历史学家们扁死,哪个史书上也没这么记载,即使有杜撰,大多还把曹操弄成贪图美色的反面角色。可是在文姬的灵魂深处,确实站立着那么一个男人,他是懂她的。我们且看史书记载:“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后汉书?列女传》)一个权倾天下文武双全的男人对一个女人这样说话:“犹能忆识之不?”他显然并没有仅仅把她当做一个女人来对待,对她的才华,他是相信的,也是赏识的。文姬没有让他失望,默写了400篇给他,那一定是《后汉记》的片段。文姬说“亡父赐书”,蔡邕家学渊源,要遗留给这位女儿的,最有可能是自己一生未完成的、可以续写的东西——史书。何况绝顶聪明如文姬,自然知道曹操接她回来的真正目的,这位大政治家绝没有那闲功夫看她老爹的诗词歌赋,她知道他最想看到什么,于是她写了出来——因为感激,更是一份骨子里的信任,也许只有这个男人才真正欣赏她的绝世才情。文姬是爱曹操的。大家试想,一个饱经沧桑的才女,在灵魂寂寞里突然遇到赏识她的男人,这个男人把她从蛮荒之地赎了回来,这个男人帮助她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中原,这个男人赐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她心里会想什么?如果只是做到了这些,她也许是感激,但是恕她夫君,让她用自己才华撰文写文,这已经是一份懂得了。灵魂寂寞的才女是最怕“懂得”的,她们不需要荣华富贵,亦不奢望风花雪月,只是想在茫茫人海求一份知心罢了,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这世界上有这样一种女人,懂得了她的灵魂,也就征服了她的所有,张爱玲如是,文姬亦然。可是曹操呢?最有趣的就是曹操的心理,据说他很好色,临死之前还吩咐他的十几个侍妾对着他的牌位唱曲。难道就不想把文姬收为己用?事实上他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还把文姬嫁给一个风流倜傥的名士帅哥。有人猜文姬当时已经人老珠黄,好色如曹操,对这样的老女人自然没什么胃口。不是的。曹操这个人,历史上评价很多,《三国演义》因为价值正统,他被冤枉当了几千年的白脸奸臣。其实此人品格极高,我们看他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英雄大气如此,绝对不是《三国演义》里那奸雄嘴脸所能容纳的。如此品味的男人,才真正懂文姬,而正是因为这份懂得,他才没有占有。十二.蔡文姬:总有人知道你的7.蓝颜知己曹操是权倾一时的大将军、大丞相,天下三分,没有完成的事太多了。他知道,身处政治旋涡而历经磨难的文姬已经经不起任何波折;他也知道,她嫁给他只能做一名侍妾,而与董祀结婚,则是正妻;他欣赏她的才情,但是不能给世人以任何口实,毕竟他跟她父亲还是忘年好友。最主要的,他希望她今后的人生能平静安宁,躲避于这个乱世而读书修史,跟着他,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他让她嫁给了同样才华横溢的名士董祀,他相信,那个年轻人,终究有一天会懂得文姬的好,并且也许是故意的,他给了她一次机会。文姬求情,董祀免死。一个绝世枭雄要杀人,哪里是一个女人可以劝动的,曹操其实根本不想杀董祀,他要的就是文姬的求情,是董祀对文姬的感激。他知道,从此以后,董祀会明白文姬的好,会好好珍惜这样一位命苦的绝世才女,哪怕不是爱,有怜惜,就足够了。如他所愿,董祀终于明白了妻子的好,夫妻两人不久就避世隐居。多少年以后,在曹操戎马生涯的缝隙里,又偶遇了文姬。“琰(即文姬)闻操至,忙出迎接。操至堂,琰起居毕,侍立于侧。操偶见壁间悬一碑文图轴。起身观之,问于蔡琰。琰答曰:‘此乃曹娥之碑也。’操读八字云:‘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操问琰曰:‘汝解此意否?’琰曰:‘虽先人遗笔,妾实不解其意。’”文姬听到曹操到了,出去迎接,曹操无意之间看到了悬挂在墙壁上的碑文图轴,起身看了看,问文姬。文姬说:“这是曹娥碑。”曹操见上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虀臼”,问:“你知道什么意思吗?”文姬回答:“这虽然是先父留下的,但我也不清楚是什么意思”。文姬不知道吗?她当然知道,即使猜不出,父亲也会告诉她的,只是这样一个有趣的谜底,她留给了曹操。看来闲余之笔,却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默契和有趣。避居多年,她终于明白了曹操的心意,此生无缘,而蓝颜知己如此,也就罢了。所谓“蓝颜知己”,就是一个男人能真正地走进你的内心,解读你的失意,明白你的困惑,更懂得你的渴望。如果有这样一个人,那他就可以称作你的蓝颜知己。每个女人都需要蓝颜知己,尤其有灵魂的女人。在那灵魂的皈依处,无论对方怎样,也许就是因为那样一份懂得的感激,灵魂就会因此而变得快乐与充实、满足与丰富。最幸福的女人,是相伴知己终老,而最美好的遗憾,则是咫尺天涯于蓝颜知己。我们可以想象,多年以后,在文姬的书房里,曹公读着她的字,看着她的画,而那个人,就站在自己旁边,彼此知己。而在错的时间里相遇,不过一声叹息罢了。曹公愿意这样选,文姬亦是能懂得。早已天涯相隔,偶然重逢,也只能淡淡地问候:“还好吗?”“好。”《读史做女人》第四部分十三.黄氏:爱是合适(1)[人物小传]:黄氏,三国时期,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君子心语]:真正的爱情是可以超越外在一切的,只不过这样的爱需要彼此天生的合适、彼此用心的经营,彼此真正的懂得与珍惜……1.因为丑陋她因为丑而名流千古,因为她那位近乎完美的夫君——千古帅哥、忠臣贤相、军事家与政治家、聪明代言人加才子歌星诸葛孔明。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女人的悲哀,身上的弱点被人对照着自己的老公无限夸张放大,以至于不论是当世还是以后,人们一谈起孔明的妻子,第一个反应就是,那是个丑女人。真是宁嫁农夫不嫁孔明。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你说一个女人怎样怎样不好,她也许一笑了之,但是如果你说她长得丑,她会恨你一辈子。就像男人对自己的性能力敏感一样,那是人性最本质的东西,碰不得。可惜这个女人已经没有机会辩解了,不论她实际长得怎样,人家都不假思索一律认为她“丑”。不过也是因为丑的缘故,才能被无限神化。也许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理解大帅哥娶丑妻的原因,因为她很强很能干嘛。很强很能干到什么地步呢?话说孔明来到黄家,兴冲冲破门而入。突然,堂屋两廊间突然蹿出两条猛犬,直扑孔明。里厢闻声而出的丫环连忙朝两只猛犬“叫停”,并上前用手拍打猛犬的额头,霎时两头猛犬就停止了扑跃之势。那丫环再把它们的耳朵拧一下,两只凶猛的猎犬竟然乖乖地退到廊下蹲了下来。孔明仔细一看,原来两只猛犬都是木头做的机械狗。这时他岳父黄承彦也哈哈大笑迎接孔明。孔明盛赞两只木犬制作神奇。黄承彦说:“木犬是小女没事时闹着玩的,不想让你受惊了,真是抱歉得很啊!”孔明环顾四周,见墙壁上悬挂着一幅曹大家宫苑授读图。黄承彦立即解释:“这画是小女信笔涂鸦,见笑了。”黄承彦又指着窗外如锦繁花说:“这些花花草草都是小女一手栽培、灌溉、剪枝、护理的。”于是孔明没得说了,心想这样能干的媳妇不娶是傻子,很快就把黄氏娶回了家。还有一种很周星星式的解释,就是受骗上当记。当时襄阳名士黄承彦跟孔明亦师亦友,这个人性格爽朗,爱开玩笑,有天突然对孔明小弟说:“我家里有个丑姑娘,头发是黄的,脸是黑的,但是还算有才,你要不要?”孔###想哪有自己这么说自己女儿的,一定是开玩笑,便一口答应,结果第二天老人家便把女儿送过去了。孔明揭开盖头吓了一跳,果如其言,但是人家已经送来了,不娶也得娶,因此只能罢了。此事还被人传为笑谈:“别学孔明娶媳妇啊,糊里糊涂娶了丑女人。”或者还有人这么理解这段美男与野兽的婚姻,黄氏是社会名流黄承彦的女儿,姨母是荆州市长刘表的老婆,当时算得上名门贵族,家庭成员皆有权势,而孔明在《出师表》里自己供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他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兄弟姐妹随叔父一起来到襄阳,以耕种为生。20岁时叔父故去,大哥诸葛瑾远赴东吴做官,姐姐远嫁到南彰,家中只剩下诸葛亮和他的弟弟诸葛均。就当时情况而言,也就一个读书的农夫,攀上贵族的这条藤对他的事业大大有好处,因此他自然不在乎容貌,娶的就是家世嘛。十三.黄氏:爱是合适(2)种种无端的猜测是只是因为一个原因,貌丑。在所有人眼里,孔明本应该娶一个美丽的女人,或者,男人都应该娶的是美女。在每个人,甚至包括女人的心里,貌美才是嫁人的一切前提。2.男人好色照理来说,美男与野兽的结合是不该幸福的。想想整天面对着染了头发做过阳光浴的老婆,作为男人实在没有多大性趣。其中有人就提出一个证明,他们多年没有孩子,在东吴的哥哥诸葛瑾,特意将自己的儿子送给诸葛亮为养子。还有人从孔明的书信《又与李严书》里找到这么一句:“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裴注三国志?蜀书》)。这不明摆着,他看着老婆太难看,等到蜀地安定了,又娶妾了。他的长子诸葛瞻是他46岁生的,自然是他的小老婆生的。他后来生了孩子,证明他生育能力没问题,那么他跟自己的妻子多年无子,为什么当时不多娶几个侍妾?毕竟在那个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还巴巴地过继自己哥哥的孩子做什么?他给自己的下属写信,表明清廉节俭,不提自己老婆,说自己小妾做甚?最有可能的是,这里的“妾”是侍婢的意思,也就是说他们家里的婢女都没有第二套衣服换,这样的推测似乎更合常理些。那么反向推论不成立,我们只能正面结论:一个在当时认为很丑的女人,嫁给了一个很美的帅哥,并且,很幸福。这似乎偏离了我们日常的想象,男人们拼命奋斗,为了娶美女做老婆;女人们拼命减肥瘦身美容,为的就是嫁得更好。社会和人们的心理时时刻刻提醒着大家,容貌很重要,你只有长得漂亮,才会有爱情之神来光顾。男人,永远是好色动物,在一群女人里面,他会本能地选择最漂亮的那个,无论什么样的男人都一样。电视剧里面最漂亮的那个,一定是男主角最喜欢的那个,毫无例外。《红楼梦》里的贾母在贾琏偷情以后,这么劝女权主义者凤姐:“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红楼梦?第四十四回》)男人好色,男人好美色,似乎自古以来已成定论。孔老夫子曾云:“食色性也。”又云:“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在渡边淳一《男人这东西》里面这样解释男人的好色,他说男人之所以好色,一是由男人的本能和人类生存繁衍的需要决定的。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是相当恶劣的,人类并不比狮子老虎乃至兔子老鼠拥有更多的生存优势。而任何物种,都把生存和繁衍作为自己的第一本能。人类要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扩大本种族的数量是必须的,也就是说,要多生孩子多种树。而男人作为一种雄性动物,义不容辞地要承担起多繁衍后代的重任,这就要求男人四处出击,到处搜寻雌性完成播种的任务。虽说鉴于当时生存条件的恶劣,结果很可能是广种薄收,但为了人类能够一代一代生存下去,也必须这么做。二是人类还有证明自己存在的本能。人类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而又不像其他动物那样甘于默默无闻地听从命运的安排,所以就有了要证明自己在这个大千世界上存在过的本能。具体到男人来说,争名逐利,好勇斗狠,无非是想得到别人的承认,以达到证明自己存在过的目的。再具体到男人好色上,也不过就是以为和多少女人做爱,就算是征服了多少女人,达到了被多少女人认可的目的。十三.黄氏:爱是合适(3)我们在动物界,常见雄性动物见到美丽的雌性便扑上去。连弗洛伊德也说过,男人的雄性激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时在社会的世俗里,美女能大大地满足男人的虚荣心。在某些交际场合挽着一位倾国倾城的绝色美女,可以引起同伴们的嫉妒与羡慕,可以证明他的魅力和价值,世俗而幼稚的男人往往如此。连正宗的爱情心理学,都这么承认“在两性交往中,个体的外表形象是引起异性好感并产生爱的首要因素。因为外表形象最易被人感知,外表形象合要求的异性,不仅会使人体验到生理上的快感,而且让人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可是黄氏呢?据说她很难看,嫁得却很好,而且很美满。她的男人,那个天下女子所憧憬的白马王子,宁肯过继也不肯娶妾,在那个年代,居然赢得了爱情的忠贞与相守。问世间情为何物?3.何为最美始终弄不清这位一流婚姻专家的真正名字,民间传闻里她似乎叫黄月英。有人考证她叫黄硕,可是关于她的正史记载得太少,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叫她黄氏也许更合适些。在封建时代,你很难寻找这样一段完美的爱情神话,诸葛亮为她守贞如一,她亦与夫君同生共死。《三国演义》里有这样的描述:“武侯之子诸葛瞻,字思远。其母黄氏,即黄承彦之女也。母貌甚陋,而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凡韬略遁甲诸书,无所不晓。武侯在南阳时,闻其贤,求以为室。武侯之学,夫人多所赞助焉。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唯以忠孝勉其子瞻。瞻自幼聪敏,尚后主女,为驸马都尉。后袭父武乡侯之爵。”“夫人寻逝,临终遗教,唯以忠孝勉其子瞻。”如果不是有爱情,只是封建礼教的束缚,聪明如黄氏又何必殉情?临终遗教——儿子也并没有让她失望,诸葛瞻在蜀国灭亡之际,子孙二人以身殉国,成全“忠孝”之名。如果不是爱。音乐大师贝多芬相貌丑陋,可年轻美貌的勃伦施维克小姐为他神魂颠倒;卡米拉相比于戴安娜,容貌成几何级差距,可是查尔斯却为她离婚再娶;《侠客行》里石清缓缓地对比自己妻子美貌得多的芳姑道:“梅姑娘,我不知道。你样样比我闵师妹强,不但比她强,比我也强。我和你在一起,自惭形秽,配不上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美貌与爱情之间距离有多近?又有多远?“爱情”这两个字的含义太丰富了,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无论什么样的爱情,里面都必然包含这样一个因素——性吸引力——这才是爱情里的所谓“美”。这个世界上,我们有公认的帅哥美人,但是你未必能对他(她)产生爱情。大家都夸赞刘德华帅,但是你爱他试试?那为什么他(她)很美你却爱不上?是因为他(她)只具有了“性吸引力”的一个方面——外在美。一个人的外在是性吸引的基础,气质才是性吸引的核心,“爱情心理学”这样解释气质美:“气质美,是指寓于两性中,能使对方相容并产生好感之心理特点。它由力感、柔感、智感构成,通过外表,言谈举止表现出来。”平时所说的“风韵犹存”,就是性气质的美感。两性间的气质吸引,正是一方的气质表征满足了对方潜在的心理欲望。对异性赞不绝口,并非对方长相好,而是因为对方的气质正是自己的心理潜在模式的再现。十三.黄氏:爱是合适(4)而气质是需要内心来衬托的,只有你的心智、理智、柔感符合了对方潜在的心理模式,你在他的眼里才具有“美”的可能。此外还要有性感这个催化剂,“它是美感中与性有密切关系的表征,能给异性以集中、强烈的感受。女性的性感表现在眼、唇、四肢及女性的第二性征上;男性的性感集中在躯体,如肌肉和眼神上”。之所以有查尔斯之于卡米拉等,是因为爱情的“美”不是外在美,而是包括外在、气质与性感的“性吸引力”。因而我们可以这么下结论:也许黄氏不具有外在美(黄发黑面),但是她却以自身的气质(内心符合孔明的心理模式)与性感(也许她身材很好)弥补了外在的不足,从而构成爱情里真正的“性吸引力”。起码她对于孔明,是“最美”的。4.爱是合适孔明娶黄氏的时候25岁,那个时代已经算是大龄青年。《裴注三国志?蜀书》记载:“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一句话,很帅很有才。要说这么帅的小伙子没人嫁,谁都不信。堪堪到了老大不小终于结婚了却又娶了丑媳妇,因此乡里传为笑谈,“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我们从反面是不是可以这么想,孔明应该是很多名门闺秀与小家碧玉们憧憬的白马王子,因此他结婚才如此受人关注。出人意料的是,这段不被人看好的婚姻却非常美满,虽然诸葛孔明因为符合帝王心目中的完美臣子形象,在历史上被神化得厉害,《三国演义》里快“智近乎妖”了。但我们还是不得不这样说,这个男人,情商极高。一般情况下,青春期没过的男人娶妻都奔着美女去,世俗的男人都奔着家世去,没出息的男人都奔着富家女去,但是诸葛帅哥却是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黄老头提亲,说自己姑娘丑,但是有才,孔明就答应了,然后就结婚。可哪有那么简单,婚姻大事岂能儿戏,他多年来一直不娶,等到现在怎么可能冒失结婚?他其实是看准了几点,一是黄家高风亮节,黄承彦名士之风,潇洒爽利,他的女儿自然不会是凡品。二是黄老头是他半个老师,他口里能称得起“才”的人,只能在孔明之上,不可能在孔明之下。那时候女人识字的都不多,能比他都有才,傻子才不要。三是他在做农夫的时候就自比乐毅。这可是平定天下之志,那时候又是乱世,必然要过动荡不安的一生,那么娶个貌美如花的老婆放在家里,什么事情也不会做,不给他织绿帽子织什么?当然,娶亲之前还是一种估量,娶亲之后,则是爱情的开始。由于帅哥情商极高,当时他就摸到了适合自己婚姻模式的脉。他知道他需要的女人不仅是可以齐家的贤妻良母,还要是可以辅助他纵横天下的伴侣,用一句现代的词,就是“合作知己型”夫妻。他知道自己有很多大事要做,没有精力跟着韩剧看多了的浪漫女人天天风花雪月;也知道自己当爹的欲望不强,不想整天弄只鸟赖在自己身上;更不愿意采阴补阳长生不老(他就是不懂养生累死的),所以不娶妖精。他想找伴侣,志同道合者,听得懂他这种智商180的人说话的——黄氏最适合(据传,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又发明“连弩”这种新式武器,克敌制胜,为避瘴气而发明了“诸葛行军散”、“卧龙丹”等,所有这些都是妻子所教)。正是因为黄氏的心灵和心智符合了孔明的“心理模式”,因此在孔###里,妻子就是他眼里最美的女人。而黄氏想必内修极高,遇到知己如孔明,真是莫大的幸运。一个女人终极的梦想就是在她年老以后,有个男人这么对她说:“我见过你年轻的时候,那个时候你年轻美貌,但是现在,我更爱你饱经沧桑的脸。”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者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叶芝黄氏无憾!十四.孙夫人:政治,让女人走[人物小传]:孙夫人,三国诸侯孙权之妹,名字未载。刘备定荆州时,孙权对其十分畏惮,于是进妹予刘备为夫人。[君子心语]:孙夫人的悲剧,是小女儿情结挂上政治的色彩,所以看似强悍的她,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1.看不穿本来不想写孙夫人,因为三国的故事家喻户晓,反而不好找突破口。只是一时心动,开始翻她的资料,突然一声长叹。孙夫人穿梭在那个权谋交错的时代,周转于野心与利益之间,被利用、被谋夺、被防备、被设计,直至投水殉情而亡。而所谓女中豪杰如她,其实不过是个单纯想爱的女人。政治,让女人走开。故事从什么开始呢?有些东西本来跟她不相干,作为江东郡主,大哥孙策是名动一时的英雄豪杰,二哥孙权是一代霸主,天之娇女,自幼尚武,无忧无虑。孙夫人本来是应该快活的,但是因为一个地方,命运转轴开始发生改变。公元208年,“夏,六月,罢三公官,复置丞相、御史大夫。癸巳,以曹操为丞相”(《资治通鉴?卷六十五》)。同年七月,曹操南击刘表。适刘表病亡,表两子琮、琦为争夺嗣位而翻脸,刘琮率众降操,使操唾手而得荆州。刘琮降操后,寄住刘表篱下的刘备乘机收表部卒,“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备……比到当阳,众十余万人,辎重数千两”。接着,诸葛亮单舟过江会见孙权,以超人才智“舌战群儒”,终于引发名垂青史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刘备上表推荐刘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都归附了刘备。公元209年,“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资治通鉴?卷六十五》)。刘备占领了荆州,而荆州对于孙吴而言,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她这辈子毁在这个地方。在一个蓝天白云的上午,她正练剑归来,听到一个消息,要嫁人了。哥哥做主要把她嫁给皇帝的叔叔,一个叫刘备的人。她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眼睛里起了层迷茫。女孩子终归要嫁人的,可是,她没见过他,小女孩子家心情,未免对未来的老公涌起了憧憬与幻想。她悄悄向侍女与江东兵将打听,终于知道她的夫君,是天下英雄。自小看惯了戎马生涯,身边亦皆江东才俊,自是要“非天下英雄”不嫁的。她心里暗暗感激,哥哥果然对她情深义重,顺从了她的心意,嫁的是天下有名的英雄人物。虽然老了点,但是她想,英雄终归就是英雄。可事实呢?《资治通鉴?卷六十五》上这样记载:“权稍畏之,进妹固好。”荆州是江东必争之地,刘备在孙权的眼里,不过是眼里的一颗钉子,出于笼络、出于畏惧、出于权益,孙权才将妹妹许于刘备,妹妹不过是他争夺荆州的一粒棋子。正史如此记载,文史作品《三国演义》亦然。过了数日,细作回报:“荆州城中扬起布幡做好事,城外别建新坟,军士各挂孝。瑜惊问曰:‘没了甚人?’细作曰:‘刘玄德没了甘夫人,即日安排殡葬。’瑜谓鲁肃曰:‘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肃曰:‘计将安出?’瑜曰:‘刘备丧妻,必将续娶。主公有一妹,极其刚勇,侍婢数百,居常带刀,房中军器摆列遍满,虽男子不及。我今上书主公,教人去荆州为媒,说刘备来入赘。赚到南徐,妻子不能勾得,幽囚在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换刘备。等他交割了荆州城池,我别有主意。于子敬身上,须无事也。’鲁肃拜谢。……肃曰:‘周都督有书呈在此,说用此计,可得荆州。’权看毕,点头暗喜。(《三国演义?五十三回》)”不论哪个版本,孙夫人的婚姻都是一场交易,虽然贵为江东郡主,掌上明珠,看似风光一时,其实也不过是男人们交易的一个筹码。十四.孙夫人:政治,让女人走但是孙夫人那个时候并不知道,十几年戎马,让她看到了铁血刀剑,却从来没有看透政治。这注定了她的悲剧。活在男人们的权谋时代里,却从来没有穿透过男人们的思维世界。2.做得错某种程度上,男人考虑问题更多从现实与社会出发,女性则多于从人性角度。当国太知道自己女儿被当成计策里的筹码时,大怒而骂周瑜:“周瑜匹夫!汝做六郡八十一州大都督,直恁无条计策去取荆州,却将我女儿为名,使美人计!杀了刘备,便是望门寡,明日再怎的说亲?须误了我女儿一世!你每好做作!”所谓男人,只知道拼杀、利益、权谋、政治,哪里想到过人性的幸福?她是孙夫人的母亲,在她眼里,女儿就是女儿。孙夫人真得要与刘皇叔结亲了。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孙夫人是满怀期待的,孙权属下程普曾这样形容她:“郡主自幼好观武事,严毅刚正,诸将皆惧。”(《三国演义?五十五回》)这样一个女子,需要的男人,自是武功杀伐里的知己英雄。于是,在洞房花烛之夜,刀剑相佩,小女儿家的心情,本以为是英雄红颜的浪漫相遇,可惜她遇到的是刘备。这位仁兄会编草席,会权谋,会哭,但武功的不会。于是韩剧变成闹剧。玄德见孙夫人房中两边枪刀森列,侍婢皆佩剑,不觉失色。管家婆进曰:“贵人休得惊惧,夫人自幼好观武事,居常令侍婢击剑为乐,故尔如此。”玄德曰:“非夫人所观之事,吾甚心寒,可命暂去。”管家婆禀复孙夫人曰:“房中摆列兵器,娇客不安,今且去之。”孙夫人笑曰:“厮杀半生,尚惧兵器乎!”命尽撤去,令侍婢解剑伏侍。这是她在婚姻里所犯的第一个致命错误。她不知道,刘备眼里,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是孙权的妹妹,是需要合作的敌人和政治媒介。洞房花烛之夜,这样身份的女人,不会武也就罢了,偏偏还动刀动枪,刘备表面不说,心里却已暗自提防。如果说他们婚姻的悲剧起源于政治交易,那么本身的不和谐则从这里开始。因为没有男人能允许女人压在自己头上。生活里所谓“妻管严”最后是没有不出轨的。本身男女位置的颠倒就奠定了两性破裂的基础,在激情洋溢爱你的时候,自然由你打骂,在男人眼里叫可爱。可是热情消退理性恢复,可爱就会变成了恐怖,因为他是个男人,几千年以来雄性的本能就是主导、征服,再热烈的爱能抵得过人性的本能吗?于是渐渐地,就会有不能容忍,有反抗,有挣脱。但是刘备很清楚自己在什么地方,演戏本来就是他的专业,“当夜玄德与孙夫人成亲,两情欢洽。玄德又将金帛散给侍婢,以买其心,先教孙乾回荆州报喜。自此连日饮酒。国太十分爱敬。”(《三国演义?五十四回》)我们想象那个时候的孙夫人,应该是沉浸在爱情里的幸福小女人,嫁的是天下英雄,兄长又对自己疼爱有加,“即日修整东府,广栽花木,盛设器用,请玄德与妹居住;又增女乐数十余人,并金玉锦绮玩好之物”(《三国演义?五十四回》)。如此繁花似锦,富贵天下,爱情亲情相伴,自是心满意足。可事实呢,周瑜对孙权说:“瑜所谋之事,不想反覆如此。既已弄假成真,又当就此用计。刘备以枭雄之姿,有关、张、赵云之将,更兼诸葛用谋,必非久屈人下者。愚意莫如软困之于吴中:盛为筑宫室,以丧其心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使分开关、张之情,隔远诸葛之契,各置一方,然后以兵击之,大事可定矣。今若纵之,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愿明公熟思之。”(《三国演义?五十四回》)十四.孙夫人:政治,让女人走设计,还是设计。在兄爱夫疼君臣和谐的太平梦幻背后,是刘备强颜欢笑的小心翼翼与孙权周瑜声色迷惑的阴谋,其实依旧是男人们的明争暗斗。可惜,她不知道。3.选择题有这样一天,她那很快活的夫君突然对她垂泪:“念备一身飘荡异乡,生不能侍奉二亲,又不能祭祀宗祖,乃大逆不孝也。今岁旦在迩,使备悒怏不已。”她自作聪明地笑了:“你休瞒我,我已听知了也!方才赵子龙报说荆州危急,你欲还乡,故推此意。”于是她的丈夫跪了下来:“夫人既知,备安敢相瞒。备欲不去,使荆州有失,被天下人耻笑;欲去,又舍不得夫人,因此烦恼。”她自幼骄纵,遇到这样一个时常跪洗衣板的夫君,也算是遇到了克星。再说性格刚硬的人最是见不得眼泪,于是,“妾已事君,任君所之,妾当相随”。这是她第一次做选择题。她这辈子都在男人们的忽悠下做选择题,忽悠她的男人,一个是她的哥哥,一个是她的夫君——嫁人了,娘家跟夫家正是对头,哈姆雷特式的困境——A还是B?此时,在刘备的眼泪攻势下她选择了B。许多年以后,又在亲情的威逼下她选择了A。最后,在A与B的对抗中,终于选择了死亡。那个时刻,她知道吗?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刘备要走,她说要禀告母亲,结果刘备暗示她这样就走不了。她想了半天,给老公出了这样一个主意:“妾与君正旦拜贺时,推称江边祭祖,不告而去,若何?”——刘备作秀了半天,正是要她这么做,于是再跪拜:“若如此,生死难忘!”此时的她,想必心里充满着一种柔韧的决绝。母亲对她恩重如山,兄长们疼她怜她,可她已经是刘备的人了,只能这么走下去,她见不得眼泪。然后假托江边祭祖,跟着刘备和属下赵云等500军士连夜逃走。正好这个时候孙权喝酒去了,等醒过来已经逃亡多时,于是大怒,派部将追赶。前后无路,刘备拆开诸葛亮授的第三个锦囊妙计,跑到孙夫人车前泣告:“我有些心里话要对夫人您讲。”孙夫人好奇,跑到半路上了,老公突然要告诉她心里话:“老公说就是了。”刘备这样说:“昔日吴侯与周瑜同谋,将夫人招嫁刘备,实非为夫人计,乃欲幽困刘备而夺荆州耳。夺了荆州,必将杀备。是以夫人为香饵而钓备也。备不惧万死而来,盖知夫人有男子之胸襟,必能怜备。昨闻吴侯将欲加害,故托荆州有难,以图归计。幸得夫人不弃,同至于此。今吴侯又令人在后追赶,周瑜又使人于前截住,非夫人莫解此祸。如夫人不允,备请死于车前,以报夫人之德。”刘备挑拨得很妙。一、点名她哥哥一直在利用她做诱饵,拿她不当人。二、表明自己对她的深情,即使知道危险也要来娶她,女人最愿听这话。三、把逃走的原因推到孙权身上,你哥哥因为荆州的缘故想让你做寡妇,一点都不顾念你。四、说明现在的状况,你们家派兵来了,你看着办。她当然大怒,一向侠女自居,知道哥哥这样欺负可怜的夫君,自己当然义不容辞。因此她斥从人推车直出,卷起车帘,亲喝徐盛、丁奉:“你们两个人想造反吗?”徐、丁二将“慌忙”下马,“弃”了兵器,于车前说:“安敢造反。为奉周都督将令,屯兵在此专候刘备。”这样的慌张唯诺,都是因为她,江东郡主。十四.孙夫人:政治,让女人走接着又来二将,杀声震天地又追了过来。她与赵云拦驾于后,斥责:“都是你这伙匹夫,离间我兄妹不睦!我已嫁他人,今日归去,须不是与人私奔。我奉母亲慈旨,令我夫妇回荆州。便是我哥哥来,也须依礼而行。你二人倚仗兵威,欲待杀害我耶?”孙夫人不傻,在为爱情出头的事情上,聪明灵敏得很,于生死危难之际,不愿挑明兄妹矛盾,而是嫁祸给这四个倒霉的部将,说是人家离间他们兄妹感情,企图加害于她。这罪名谁敢当?她一向是江东明珠,国太的宝贝,孙权都让三分,四个人皆是老油条,心想今天如果有个万一,她在国太面前又哭又闹撒个娇,孙权估计会杀他们四个顶瓜。他们的脑袋虽然对主公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对他们自己,可大大有用。四个人不肯追了,直到蒋钦拿着孙权的尚方宝剑赶来,可惜已经晚了。诸葛亮已经来船接应,无论周瑜还是孙权,都已经追不上了。那个时候的孙夫人,正充满着挽救夫君的怜悯。为此,她跟哥哥决裂了,跟东吴告别了,跟从小长大的故土远离了,跟着自己相处几个月的丈夫,来到那个陌生的地方,而她的出嫁,就是为了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人说,在那个时代,女人的最高职业是爱情。4.错别离她在那个叫做荆州的地方待了3年,她幸福吗?许多年以后,蜀中重臣诸葛亮给她这么定位:“主公在公安也(公元209年),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资治通鉴?卷六十七》)“近惧孙夫人生变”,她以为自己是追求爱情挽救夫君的勇者,其实在别人眼里,不过是安插在主公身边的定时炸弹。大家的眼睛都盯着她,因为她是敌人的妹妹。同样的,因为她会武功,幼年的爱好、从前的刚毅、戎马拼杀里的英姿飒爽,都化作尘烟随风飘去,现在,只不过是一个需要提防的女间谍。可惜,她没有意识到。她依然以为自己是丈夫的掌上明珠,那个时时会跪下来向她流泪的男人,那样软弱,那样可怜,怎么会提防算计她呢?所以,她“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这是《资治通鉴》的载录,也是“先主”的认为。在她的丈夫眼里,她变成了骄横任性,横行不法,其实呢?我们看她花烛撤兵,临机退敌,一分一毫,那样灵敏机智情深义重,无缘无故怎么会横行不法。最有可能的是,她把荆州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刘备当成了自己的夫君,把刘府当成了练武场。所以,一切都是错。局势动荡,三国雏形初定。她的丈夫忙着开拓疆土,把她留在了后方。但是并不放心,“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资治通鉴?卷六十七》)。为了防范她,让一个剽悍的大将来掌握内务,她是否从那个时刻,开始清醒了?她从来没有得到过丈夫的信任,在这片土地上,她永远只是异乡人。因此,当接到哥哥的密信时,她想走。她想家了,当初那样的一往无前,为的是爱情,可是现在,她看不懂了。大家都远远地盯着她,那样的隔膜,连她动不动下跪的夫君,也换了嘴脸,她不明白了。于是她犯了婚姻里第二个致命错误——赌气分离。素日间夫妻拌嘴,只要感情好,是没有隔夜仇的,但是很多女人总是习惯性用回娘家打冷战。如果夫妻彻底分离超过3个月,离分手就不远了。两性之间在相处的时候,总有一种共融的空间,无论吵吵闹闹恩恩怨怨,大家还是在一个窝里。如果有一个跑了出来,就有了致命的缝隙,即使有机会再缝上,也不再是从前的融洽和睦。十四.孙夫人:政治,让女人走但是孙夫人没有明白,因此“夫人欲将备子禅还吴”(《资治通鉴?卷六十七》)。想抱着刘备前妻的儿子回家。为什么想抱着人家的孩子回去,有人推测孙夫人为东吴带个人质。其实是错的,她始终是个为了爱情不明白政治的女人。孩子在她身边几年,终究有了感情,她舍不得。同时更重要的是想要回来,带着孩子,想求得的,不过是多几分被夫君接回来的把握。那个时候,恐怕已经慢慢明白了刘备的感情,软弱垂泪小心翼翼的背后,是提防与心机。那是一个女人式的傻念头:你冷落我,我离开你,让你试试分别的滋味儿,看你疼我不疼我?但是她又因此被设计了,夫人怒曰:“量汝只是帐下一武夫,安敢管我家事!”云曰:“夫人要去便去,只留下小主人。”夫人喝曰:“汝半路辄入船中,必有反意!”云曰:“若不留下小主人,纵然万死,亦不敢放夫人去。”(《三国演义?六十一回》)赵云可不是她娘家的家将,一个女间谍要带走小主人,这是死都不行的事情。孩子,必须留下。她孤身走了。这是第二个选择题,她选了A,江东,不是因为哥哥亲厚,而是因为一个受冷落的女人的傻念头。可惜,她很快就明白,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5.梦一场许多年以后她才知道,那场赌气的分离即是永别,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那个男人。等她回过神的时候,他已经娶了另外的女人为妻,而且是自己族兄的寡妇。消息陆续传来,他开拓疆土建立蜀国,成都称帝,立吴氏为皇后……他忘记她了。她与他的婚姻不到3年,黄粱春梦一场,恍然而过。此时此刻,她早已不是当年英气勃勃的江东郡主,3年,足够苍老一个女人的一生。她有时候会想,当年那样的恩爱,当年他跪拜求回,当年她为他挡驾救命,当年他哭着对她说“此恩永生不忘”……一个男人的眼泪是轻易掉的?她想他还是爱她的,只是,她想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解释,各种各样,每天一个。突然有一天,哥哥来找她,让她写一封信给她的夫君,“写什么?”她提起笔,凝神望着哥哥,哥哥眯起眼:“你们夫妻也是好久不见,总该叙叙旧吧……”眼泪突然流了下来,哥哥到底是她的哥哥。可多年不见,往昔如梦,千言万语,如何回首?哥哥拿走了那封信,但是石沉大海,打听过好多次了,听得消息,刘备百万大军攻吴。原来如此。政治,还是政治。哥哥又想收回荆州,于是想与守将关云长结为儿女亲家,不料被拒,于是武力攻取荆州,没想名震天下的关羽败于吴国年轻的将领吕蒙之手。当年那个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关云长败走麦城,身首异处。杀了关羽,哥哥才知道闯了什么祸,于是送首级于魏以图遗祸曹操,兼以挑拨曹刘。曹操是何等人物,旧情新恩,感慨万千,于是以王侯之礼厚葬,公开发丧,极尽哀荣。而她的夫君跟关羽正是结义兄弟,“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是他向来的座右铭。夫妻之恩他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兄弟之义他倾国以报。建安二十六年百万大军虎视眈眈,挥师逼近,哥哥让她写的这封信,原是求情。原来如此。她站在江东,看着滔滔江水,听说那个男人一败涂地,退守白帝城,愧悔交加,抑郁而死。她的哥哥活下来了,她的丈夫死了,这是一个不由她选的选择题。她终于明白。当初的恩爱其实是与荆州的一场交易,备受冷落是因为江都郡主的身份,连同爱情,也从来没有得到过。他从来只是怕她,惧她,骗她,设计她,提防她。在他眼里,她不是他的妻,是交易和权谋的筹码而已。所以,她回江东,对他自是如释重负,怎么会再接回来?她微微冷笑。男人的世界她从来就没有懂过。哥哥、丈夫,他们活在他们的世界里,那么热闹,那么匆忙,有的死了,有的还活着。但是,都与她无关了。“孙夫人至此矶,闻先主崩殂,哭自沉。”(朱国桢《涌幢小品》)十五.甄氏:不该后悔的爱(1)[人物小传]:甄氏,三国时期魏文帝妃子。初嫁给袁绍之子袁熙,袁绍兵败被俘后,又嫁与曹丕。后因谗被曹丕赐死。[君子心语]:她小心翼翼步步惊心的一生,到头来机关算尽一败涂地,但是那灰暗的一生里面,曹植的真情如流星划过天空,人生就是经历,权贵易逝,人性永恒。1.乱世求安这个女人本来不怎么有名,那个时代英雄辈出,巨星灿若星辰。照理来说,她的光芒应该是看不见的,只是因为曹植的名篇《洛神赋》,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光辉诗作的女主角。正史里她贤良淑德、工于心计,稗史里却多情善感、放达脱俗。显然,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女人。甄氏出身官宦世家,是上蔡县令甄逸的女儿,像所有出名的女性一样,小时候就天人合一,传说多多。睡觉的时候,总仿佛有人拿着玉衣给她盖被;又有江湖骗子相完她的哥哥们,指着几岁的她说“此女贵不可言”。那个时候她并不知道自己以后的命运,如果知道,那所谓的“贵不可言”不要也罢。8岁,有人骑马嬉戏,姐妹们都好奇而登高去望,但是她偏偏不去。大人问她,她说:“这哪里是女孩家该做的事情?”很小的事情,却能看出她过于偏执的谨慎。她这辈子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自保。而她终生的悲剧,却是成也“小心”,败亦“小心”。9岁识字,喜欢读书,用哥哥们的笔墨练字求学,但不是邓绥式的不安本位进取天下,而是为了防范。她这样说:“前人成败需要引以为戒,我不读书,从哪里知道?”十几岁,正是兵乱饥荒的时候,老百姓没吃的,偏偏甄家谷仓富足,所以积蓄了很多珍宝。她这样告诫家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于是家人赶忙把赈济灾民,分粮于邻里。14岁,哥哥去世,只有嫂子带着孩子,母亲对嫂子要求很严格,她这样劝:“嫂子少年守节,又只有一个孩子,应该对她晓以大义,待之如亲女。”言外之意,为了防止嫂子不安于室,应该对她好些才行。某种程度上,这种过分的小心应归结于内心的惶惑与不安全感,也许那过于早慧的心灵,很早就悟到身逢乱世又是弱女的悲哀,所以事事小心,步步为营,处处谨慎。所求的,不过是一份安全与安定罢了。可惜,那是个乱世。2.一见钟情那个时代的红颜,容貌只是带来灾祸的根源。她一直小心翼翼,却偏偏秀美绝伦,因此,割据一方的袁绍为二儿子袁熙聘她为妇。而袁家父子是怎样的人呢?当年煮酒论英雄,曹操对刘备说“唯使君与操耳”,其他不足道。袁氏就属于不足道那类,虽然出身世家,拥兵百万,但是当年就是他瞎出主意让何进招来董卓,致使天下大乱;也是他想让小儿子继承家业,于是兄弟相争,让曹操乘虚而入。乱世,其实是淘汰赛,他们父子都是庸人而已,所以很快就被诸多英雄淘汰出局。聪慧谨慎的她,开始就先嫁给了这么一个家庭,这么一个男人。一个聪明出色的女人,可以嫁给郭靖,可以嫁给杨过,但是千万别嫁给庸才,他会活埋了你。甄氏嫁了以后才明白。当初嫁给袁氏,是因为袁绍是当时实力最强的割据诸侯,本以为万无一失,但是日夜相对无趣之人,寂寞空守,言语无味,一无所长,人生漫漫,何时尽头?她开始后悔了,于是做《塘上行》:十五.甄氏:不该后悔的爱(2)浦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不久,她的人生变得有意思了。本来如果在太平盛世,除非袁熙休了她,否则她的生活不会起变数,可是曹操帮了她一个大忙。建安九年,军阀混战,袁军大败,男人们弃她和婆婆刘氏而逃,曹氏入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她遇到了另外一个男人,曹丕。很多史书上都记载着这次著名的一见钟情。一个英俊的青年提剑入府,看着在地上瑟瑟发抖的两个女人,问老的:“那个女人是谁?”刘氏当时只求活命:“我家儿媳妇。”年轻的男人对年轻女人当然好奇,说:“你抬头我看看。”结果甄氏抬头,曹丕倒吸一口冷气,秀美绝伦,倾国倾城啊。“我要了!”他立刻找自己的卫兵把这个女人看住,他知道老爹也很喜欢美女,而且开放得很,所以先下手为强。第二天就跑到曹操面前求娶,曹操当然答应了。据说曹丕呆看了她半晌走后,刘氏以过来人身份对她说:“咱们死不了了。”那个时候,室堂之外,团团围住,室堂之内,婆媳对视,因为貌美,命保住了。她这辈子一直想求得安稳,结果命运把她扔进了战争的旋涡。昨天还风轻云淡、闺愁闲情,顷刻之间呼啦啦大厦将倾,而危难之际,她的智慧、她的知识、她的贤德全不管用了,到头来,还是容貌救了自己。从前只是旁观,现在终于亲身经历,这个乱世,是这样的不安全。她明白了。3.小心翼翼这个男人,总算青年俊才,年少有为,又是乱世霸主,富贵荣华。可是她一开始就知道,想要在那个庞大的家族里扎根下来,是需要更多的小心与努力的,而自己,其实并不具备多少实力。年龄比曹丕还大五六岁,尽管容颜美丽,可是哪个女人经得起岁月?那个男人当初娶她就是因为容颜。如果容颜不再了呢?更重要的是,已是再嫁之身,在众多妻妾里自是先低了一截,曹丕当时不在乎,以后呢?她毕竟是一个有过去的女人。过去,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无言的尴尬。在遇到那个对的人之前,总要错爱过很多很多次,因为那个时候并不晓得这辈子会遇到你。但是它已经发生,时间不可逆回。正常人都知道,可是很多人未必真的放得下,倒也并非不爱你,这与爱无关,与性情有关。如果对方是个性情豁达、潇洒自如的人,你应该去买彩票,但如果是个严谨自守的人,你的热闹就来了。甄氏一直运气极背,她嫁的是曹丕。曹丕是个怎样的男人呢?史载曹操有五子,长子曹昂早亡,次子曹丕忠厚恭谨,三子曹彰勇而无谋,四子曹植潇洒放达,五子曹熊体弱多病。曹操教养有方,曹氏父子皆文采横溢,三子曹植尤为突出,因此也特别得到曹操的喜爱。但是这个才子虽然文采好,却不懂政治,数次都被工于心计的哥哥陷害。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派曹植去救人,特地嘱咐他要严于律己。曹植却又一次喝得大醉,曹操大怒之下,不再让他带兵出征。其实曹植是中了曹丕的计谋。在出发前,曹丕趁机把他灌醉,让曹植彻底失去了曹操的信任。十五.甄氏:不该后悔的爱(3)《三国志》作者陈寿这么评价曹丕:“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陈寿说“若加之旷达大度”,言外之意,曹丕并不是一个大度的人。就是这样一个男人,虽然文治武功远超袁熙之上,可惜属于看不开的那种。她的过去恐怕早晚是他心里的阴影,而她以再嫁之身美色保命,“以色侍人,色不长久”,她早知道。所以,当这个男人还爱着她的时候,她拼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贤良,“后宠愈隆而弥自挹损”,越爱她,她越压低自己,后宫之内有宠爱的就劝勉,没有宠爱的就去宽慰,每次家宴,总是劝曹丕多纳妻妾,广储子孙。当丈夫要赶走一个侍妾的时候,她这样劝:“任氏是名门望族出身,德行容貌都在我之上,为什么要赶走呢?”曹丕说:“这女人娇纵任性,一点都不柔顺,背后已经说了我很多坏话了。”于是她哭了,“我这么受你的宠爱,你把她赶走,别人一定以为是我的错,还是请你收回成命吧。”可见,她是多么小心翼翼,多么怕别人非议。聪明的她非常清楚,自己受男人的宠爱已经是集怨一身,何况自己还有那段过去,现在这个男人还宠着自己,如果这个时候再骄纵妄上,一旦失宠则死无葬身之地。既然实力不足,要想扎根,除了美貌就需要一些别的,劝勉众人,是为了搞好人际关系;劝夫多宠是想在这个男人面前树立“德行”;阻止遣走任氏是要表现贤德,是想让曹丕知道,自己除了美貌还有别的美好所在。其实,说来说去,是自卑。4.步步为营心理学家们这样划分恋爱时期:共存(codependent)、反依赖(counterdependent)、独立(independent)、共生(interdependent)。所谓“共存”是指不论何时何地总希望能腻在一起。所谓“反依赖”是指情感稳定后,至少会有一方想要有多一点自己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时另一方就会感到被冷落。所谓“独立”是指要求更多独立自主的时间。所谓“共生”是指新的相处之道已经成形,你的他(她)已经成为你最亲的人。你们在一起相互扶持、一起开创属于你们自己的人生,你们在一起不会互相牵绊,而会互相成长。很多恋爱都过不了第二、第三阶段的,男人的爱,来的快去的也快,当他高烧期退潮以后,大部分就玩自己的去了。而受冷落的女人,就会怨恨、憎恶、撕扯,谁知越拉越远,本来是放风筝,却成了拔河比赛,不一会儿就断线,然后爱情结束。这个跟你优秀不优秀无关,但跟你情商有关。戴安娜的情商就很低,所以爱情之路坎坷万分。照理来说,她贵为王妃,年轻美貌多金,不该是被抛弃的对象,但是她那极度的不安全感毁了她。到了恋爱的第二阶段,男人们开始疏远的时候,这种女人会拼命地拉紧绳索,像《神雕侠侣》那位裘千尺的名言:“丈夫、丈夫,就是一丈之夫。”没有男人能经受住这些,他们纷纷从她们的牢笼里逃亡,恋爱失败。男人的热情多以半年为期,半年以后如果还能彼此相安相爱,那基本判定不是激情热情,而是“真爱”。真爱不是一面的激情,而是理性与感情的双重融合。十五.甄氏:不该后悔的爱(4)但是那个时代,曹丕之于甄氏,半年为期。内府妻妾成群,甄氏开始受冷落。她早就预料到了。虽然没有读过爱情心理学,不知道所谓第一、第二期,但是凭借着女人的本能,她预感到这段感情的不长久。曹丕是爱她,但只是宠爱。这种爱,跟你喜欢家里小猫小狗一样,它病了你也会着急,它死了你也会掉泪,但是你绝对不会跟它同生共死。因为在你跟它之间,天生的不平等,居高临下。更何况,还有再嫁之身的阴影。她开始另想对策。在封建社会,一个女人想要巩固住自己的地位,有三种途径:第一,丈夫的爱;第二,生儿子;第三,得到婆婆的欢心。第一条她开始失去,第二条她已经具备(她给曹丕生了太子曹睿),现在需要着手的是第三条——进攻婆婆。历史这么记载:“十六年七月,太祖征关中,武宣皇后从,留孟津,帝居守邺。时武宣皇后体小不安,后不得定省,忧怖,昼夜泣涕。”自己的婆婆卞氏病了,自己不在身边,因此日夜哭泣。左右的人都说“已经好了”,她不信,说“从前婆婆在家里,犯了老毛病都很长时间不好,现在怎么快就好了?”依然哭,最后卞氏亲自写信告诉她,她才高兴。等卞氏随大军归来,她望着卞氏的轿子就落下泪来。4年后,曹操再率大军南下,进击孙权,一家大小都随军出发,婆婆、丈夫、儿子与女儿都去了,她病了留在邺城。次年,大军班师,婆婆见她又白又嫩,容光焕发,诧曰:“你跟孩子们分离了这么久日子,难道不思念他们?”她笑曰:“他们随着奶奶,我还担心啥?”古代交通不便,不像现在有手机视频,婆婆病了,她日夜哭泣,谁看见了?谁传的?大军归来,众目睽睽之下,她望着婆婆的轿子就掉下泪来。这种孝顺秀做了一个十足。儿女尚幼,怎能不牵挂4年?这种话也就是安慰老人家罢了。我们也不能刻薄地推测,她所做的一切,一点真感情都没有,但是更多的可能还是一种安身立命的计谋而已。她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登上正妻之位才能真正自保,因此战略战术就是拿下婆婆,牵住丈夫,生下儿子。最后,她的目的达到,卞氏嗟叹曰:“此真孝妇也。”(《裴注三国志?魏书》)5.人生亮色就在踌躇满志以图后位的时候,她遇到了生命中第三个男人,这让她的算计和前途几乎毁于一旦。但是,在她处处小心翼翼的灰色生命里,这也许是唯一的亮色了。他叫曹植,是她丈夫的弟弟,小她10岁。三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乱频繁,汉室倾颓,人们的生命时时刻刻危在旦夕。生命的危机意识让传统价值逐渐崩溃,士人才子们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看待眼前的世界,一种新的情趣来体验各自的人生。他们大多追求展现自我,在生命的瞬间追求生存价值的永恒,因此行为任性不羁,超越世俗,曹植就是代表之一。曹植是曹操与卞氏的第三子,自幼颖慧,年10余岁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自是才华横溢。曹操是个重文采的人,因此他深得曹操的宠爱。可惜他的才是文学上的才,政治头脑不清,在几次太子人选的考验上,都因为任性放纵,不守成规,败给了哥哥曹丕,最后曹操还是选择了曹丕继承大统。曹操的选择是对的,纯种文学青年是不能搞政治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唐后主李煜,创立独特瘦金体书法的宋徽宗,都是才华横溢的大才子,纯种艺术家、文学家、诗人,但是江山让他们给弄的一塌糊涂。十五.甄氏:不该后悔的爱(5)这是因为艺术与政治所遵从的规则是完全不同的。艺术是最近乎生命本质的东西,它遵从的是性情和理想原则,而政治家则必须遵从现实原则,考虑的是利益与规律。有人说,曹操、曹丕不是也很有文采吗?不一样的,他们终归是政治家,不过是比较有文采的政治家而已。而曹植,则是一名典型的文艺青年。行为放达,超凡脱俗,也正是因此,他能爱上自己的嫂嫂甄氏。那个时候,曹丕正随父亲到处征战,甄氏侍婆婆甚是殷勤,曹植省亲探望之际,自是日久生情。那个时候,曹植正是青春期,甄氏则风艳美丽少妇,某种程度上,这是绝配。有过青春期的男孩子们都知道,少年时候所憧憬的对象,一般都不是黄毛未脱的小女生,而往往是性征非常明显的少妇。这是符合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作为孩子与成人之间的过渡,母亲将是一个重要的影响所在,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渴望一个像母亲一样的对象,让他们感到温暖、安全和依赖,甄氏正是此时曹植最好的恋慕对象。少年的初恋是狂热的,曹植本性放荡不羁,对甄氏自是热情如火,可是甄氏呢?她已经30多岁,经历了战争与死亡、两次婚姻,宫廷之内的明争暗斗、小心翼翼地算计与权谋,加之本性上极度缺乏安全感,从现实和情理上,她都不可能接受这样一个少年的追求。但是,她接受了。尽管没有任何资料显示两个人有实际关系,但是这种内心的羁绊是无法挣脱的,因为,再怎样,她也是个女人。除了童年以外,一直在飘摇、动荡、争斗当中,她处处小心,步步为营,日夜竭尽所思,不过为了真正地在这个家族生存下去,内心极度的不安全感让她寻找着一个又一个安稳所在。可是无论她怎样做,都无法找到,因为真正的安稳并不来自于外在,而是内心。她遇到曹植以后,她知道了。她也是有灵魂的,她的灵魂需要人来安慰,只不过外在实在不安全,她的灵魂已经淹没在无数现实的算计里,但是那个少年闯了进来。无论如何,只有他对她是真心的,不是因为她的容貌,而是因为她是甄氏,而放达如他,也不会嫌弃她那再嫁的身份。在他眼里,她就是一切。她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以及安全。女人,其实就是要那么一点尊重。她接受了。但是甄氏终究是甄氏,在两个人的关系里,她一直节制着,限定在精神之恋,那点伦理道德,她是知道的——她终身不都为此自卑而小心翼翼吗?那点现实,她是明白的——她不一直在谋算,在挣扎吗?可惜,这个世界没有中间道路,她是甄氏,爱情让她忘记了谋算,忘记身处险境。谣言四起,曹丕已经知道了。6.棋逢对手没有男人能容忍头上的帽子是绿的,何况一代帝王。但是甄氏毕竟生下太子,事关曹家颜面,这种事情曹丕还是隐忍了下来。说到底,男人对曾经宠过的女人还有几分情面,可惜他身边的那个女人是不会留情面的。甄氏是她登上后位的绊脚石,必须除之而后快,她叫郭女王。甄氏很快就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对手,即使再工于心计,她都无法堪比,因为这个女人具有了她无法企及的优势。这个女人得到了曹丕的心。古代的男人们虽然妻妾成群,但并不是没有心的。爱,是人的一种本能,在这个世界上,你的他/她,都是唯一的那个,像古希腊传说那样,在茫茫人海里,此生就是寻找失落的“另一半”。有的人这辈子没有找到,有的人只能错过,而有的人,找到了。十五.甄氏:不该后悔的爱(6)曹丕很幸运,他遇到了,种种迹象表明,他是真心爱郭女王的。他们相遇的时候,她只是个女奴,他就喜欢上了她,娶她为妾。此后戎马生涯,一直生死相随,夺得太子之位。亦多亏她从中的计谋百出,她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宠爱的妻妾,而是生死与共的臂膀。所以,当群臣因为她的贱籍反对她当皇后的时候,他硬是把她抬上了后位。所以,后宫之事他全部交给她处理。当一个男人真正爱一个女人,她对他是有莫大的影响力的。甄氏不幸成为了这个女人的对手。当时的情形下,在众多竞争对手里,甄氏是最具实力的后位候选人。早年就跟从曹丕,为曹丕生下了继承人,又甚得婆婆欢心,而且,同样工于心计,小心处事。本来,出身贱籍的郭女王是无从下手的,虽然她得到丈夫的爱,但在一个大家族里登上正位还需要别的,这个时候,曹植帮了她一个大忙。他们之间的流言因为曹植的放达不羁,像潮水一样从邺城漫到了洛阳,曹植是不在乎的。他巴不得嫂子跟他私奔呢,在他眼里,那是卓文君式的浪漫传奇,但是甄氏不同,她小心了一辈子,为安稳努力和奋斗了一辈子,经不起动荡与奔波了。因此,她犹豫着、逡巡着,在爱与贵,理想与现实,曹植与曹丕……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放过?7.浪漫传奇公元221年,曹丕生病,谋臣张韬在郭氏的暗示下,突然揭发在甄氏的宫中发现了桐木偶人,上面写着曹丕的生辰八字。自是巫蛊之事,曹丕大怒,下诏赐死,顷刻之间,甄氏一败涂地。其实巫蛊这种事情,说起来非常悬乎,但在嫔妃争宠陷害里百发百中,因为事情的关键在于皇帝本人。如果皇帝早就想拿此人开刀,这是最好的借口。于是一切都在郭氏的预料之中,甄氏被赐死,并且死的很惨,长发披面,以糠塞口。在正史的记载里,甄氏的死因是“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这是不符合逻辑的,甄氏不是个傻瓜,当年受宠的时候还把别人的女人推到老公怀里,何况现在失宠,发怨言不是找死吗?另外,对于这个盛宠一时还生下儿子的女人,如果不是重大的罪过,曹丕是不会轻易下杀手的。即使他再爱郭氏,毕竟他还是一个贤明的政治家,但是他把甄氏赐死了,不仅赐死了,还“长发披面,以糠塞口”。以其时风俗而言,下诏赐死皇后嫔妃,当以鸩毒或幽死,如范晔的《后汉书?皇后纪》中记载:“桓帝邓皇后,诏废后,送暴室,以忧死;灵思何皇后,董卓又议太后踧迫永乐宫,至今忧死,逆妇姑之礼,乃迁于永安宫,因进鸩,弑而崩;献帝伏皇后,下暴室,以幽崩,所生二皇子,皆鸩杀之。”而甄氏之“被发覆面,以糠塞口”绝不可能是死于鸩毒或幽崩之下,只有一个可能推论,这是一种嫉妒而可怕的报复与侮辱。甄氏小心谋算了一辈子,只为求得那份乱世的安稳,但是却因爱陷落失算,然后,死无葬身之地。甄氏也许是可悲的,但是,那份映衬着人性光辉的真爱却如闪电般照亮了她灰色谨守的一生,爱里面,没有后悔。泉下有知,她不应该后悔,她爱的那个男人为她写下千古名篇。当年的恩怨情仇、政治权谋、盛世兴衰都如烟而去,至今还流传的,是闪耀着真诚、美好和爱的浪漫传奇。她不该后悔。十六.左芬:寻找自我的博弈(1[人物小传]:左芬,西晋女文学家,字兰芝,芬应作棻,我国最早的女诗人。少好学,善作文。为晋武帝妃嫔。今存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都为应诏而作,《离思赋》最著名。原有集,已失传。[君子心语]: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坚守和放弃之距,在无可挣扎处,左芬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博弈,也走向了自我的解脱……1.因才入宫上学的时候,专业导师要搞一个活动,晚上突然让我们几个女同学一起过去吃饭,去了才知道原来陪酒,一直在象牙塔里的人,自是孤芳自赏清高的要命,即使普通的社会应酬亦觉不屑,于是拂袖而去——后来经历社会才知道,人在江湖,其实身不由己。读左芬的故事,脑海里一直闪现着就是那次拂袖而去,那份清高的决绝以及与世俗头破血流在所不惜的单纯,以及,“人在江湖的身不由己”——左芬的一生,就是这样活在“身不由己”的尴尬里,在规则与自由、家族荣誉与耻辱、生存困境与爱之间,不断质疑、不断挣扎、不断痛苦——直至最后走向了自我的超越。她生存于魏晋,那个时代,不仅容貌是一种罪过,才华亦然。父亲左雍初为卑吏,哥哥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文学家左思,虽然“貌寐,口讷,”,但作《齐都赋》,辞藻壮丽,到洛阳以后又作《三都赋》,成为“洛阳纸贵”的男主角。她呢,史载“少好学,善缀文”(《晋书 ? 列传第一》),跟哥哥一样,自幼爱学,亦是少年成名,按照逻辑发展,似乎应该嫁给一个欣赏她的才子,两个人吟诗作对,风雅求和一辈子——可惜,她的名声被一个男人听闻,为了一些特殊的目的,这个男人娶了她,同时,也毁了她。这个男人叫司马炎,史称晋武帝。说实话,他其实也不算一个糟糕的皇帝,结束了三分天下,统一全国,颁布了户调式,与民生息,维持旧臣,稳定了统治秩序,出现了少有“太康之治”——也正是如此,他需要附庸风雅,求才纳士,而左芬,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应该说,左芬开始还是愿意入宫的,文采能被万圣至尊赏识毕竟是一件兴奋和期待的事情,更何况对于小官吏的世家,入宫带来的是荣耀与尊华——左芬入宫不久,左家就全家迁入了首都洛阳。有人根据左芬后来的诗作,认为当初入选,左家是不情愿的,嚎啕悲痛,生离死别——笔者认为不然,他们毕竟生活于那个时代,文采再好,也未必超脱到要看破富贵权势的地步——很多年前,一个长者告诉我,只要在这个社会上而没有栽过筋斗,绝不会平白无故看破,因为人毕竟是人。但左芬入宫不久,很快心凉。她遇到了一个女人,为六宫之主,叫杨艳。史载这位皇后“少聪慧,善书,姿质美丽,闲于女工”,但却是武帝的放荡、八王之乱与西晋的衰亡的一切祸源——因为,她错用了那个男人的爱。晋武帝是真心爱她的,她也爱武帝的,——但爱是一回事,怎么去爱却是另外一回事——她的爱,庸俗而自私。男人好色是管不住的,可惜她不知道,十几年相守,她一直把武帝看得紧紧的,六宫之中的正式嫔妃没有几个,就是有,大家也穿着破烂一些,唯恐被皇帝看中而遭嫉恨,左芬因为容貌丑陋,跟她根本没有竞争的可能,她才会让晋武帝选其入宫……十六.左芬:寻找自我的博弈(2她给武帝生的儿子没有一个成器,太子司马衷更是个低智商的傻瓜,可是就是因为她的儿子,她拼命也要保住太子之位……贾南风是西晋“八王之乱”的祸根,当初聘的时候不肯要“美丽贤德”卫氏,偏偏听信谗言给儿子娶了这房媳妇;自己要病死了,为了怕自己娘家失势,把自己堂妹推荐给了晋武帝……——总之,所做的一切都在为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谋算,丝毫不顾及大局和国家的利益,说西晋毁于其手也算不得夸张,当然,杨艳不是共产党员,没有受过先进教育,不能要求她大公无私,一个古代小女人为自己家族谋算也是可以理解。只是,笔者总觉得,在这个世界上,能得到真爱是一种福气,并不是谋求私利的手段,可惜,她亵渎了那份爱。看官是否明白了,左芬一入宫,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势。2.精神炼狱既然文采斐然,自然聪明灵慧,她也知道自己容貌丑陋,出身低微,绝不妄想攀登后位,只是那个男人既然赏识了她,纳她入宫,自然期待一份知己里的惊喜邂逅,可惜,几个月以后,她便看到了自己的末路。那个男人不爱她,并且,永远不会爱她。他的心在那个明艳动人的皇后身上,而这个皇后不允许任何外族人染指她的丈夫,之所以容忍她,是因为她连对手的资格都没有,因为她长的丑陋。如果仅仅是长得丑陋,如果没有爱的可能,那个男人真的能赏识自己也罢了,可最悲哀的是,晋武帝不是诸葛亮,他只是一个好色而慕风雅的普通男人而已,他欣赏她的才气,是因为那他粉饰的一种工具而已,他并不了解她,也未必真懂她的诗文,何况她的灵魂,看似咫尺之间,其实天涯之远。——现在才明白,她原来一切都想错了的。“泰始八年,拜修仪。受诏作愁思之文,因为《离思赋》”——在命题作文里,她这样说:“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惨怆愁悲,梦想魂归,见所思兮。惊寤号咷,心不自聊,泣涟氵而兮。援笔舒情,涕泪增零,诉斯诗兮。” (《晋书?列传第一》)虽然是命题作文,但一个弱女子离家生别,深宫之内,孤苦伶仃之情跃然纸上。——可武帝懂吗?他不懂,在他眼里,这是恰当表现愁思的一篇文章而已,他赞叹不已,进行封赏——其实,对左芬来说,这是一种侮辱。而她终身,都要活在这种侮辱里。兰心慧质如她,自然明白,这辈子,她不会得到这个男人的爱,虽然他是她的夫君;她也明白,那个女人不会允许她有任何争宠的机会与机遇,她只能老老实实做自己的左修仪——但是如果没有了爱,没有了尊贵,她起码可以有点别的,她希望那么一点自由的尊重,尊重她赖之于生命的文学,可惜,连这个也将不属于她,她珍爱的诗文,成了那个男人粉饰太平的工具,每一次受诏作文,都是对心灵的一次强奸。文人都是讲气节的,文人都是有自己独立的系统的。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功名利禄、恩怨情仇,还有一个体系,就是文化与知识的承载与延续,我们读史,抛开历史与政治,我们能看到在文化的载体上,那些鲜活的生命与灵魂,他们在表达和诉说着,跟政治家、军事家与野心家们不同的东西——一种独立的东西,它不会与权力合作,也不会与世俗妥协,它一直会站立在那里,代表着人类最理想最高贵最美好,用西方的词语,它叫“人文”。十六.左芬:寻找自我的博弈(3中国的形容词,我没有找到,因为几千年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与权力犬牙交错,它的价值体系从来没有独立出来过,但是作为潜流,它还存在,并且在魏晋,它活着,活跃的活着。说的通俗一些,那个时代,人对于权力,不再象儒教统治严格时期的那样顶礼膜拜,人们从权力脱离出来,更多地去寻求自我价值的体现,寻求人之为人本身的东西,那种东西,是独立的,并且,神圣不可侵犯。左芬不仅是个女人,更是个文人——因此,没有爱,她可以容忍,但是没有了灵魂的自由与独立,却让她日日夜夜生存于精神的炼狱。3.美好所在我总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美好而独立的存在,它远离权力、金钱、世俗与利益,它代表着人类最高贵与最纯洁——几年前一个大学生因救一个农民溺水而亡;一个朋友为男友付出了一切,可是他出国又有了新欢;电视上报道一个环保专业大学教授,退休以后把所有的钱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自己靠捡垃圾为生;去年春节大连突然飓风,为了护佑那躲避灾害的三十多个路人,有个青年毁了自己借钱开的小店……——很多时候,已经不是值得不值得的问题。在人性的最高处,正是有这些牺牲,这些舍得,人类才继续繁衍和生存——但它并不神秘,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只不过因为情况不同而有轻重之分,孟子说,人皆圣贤。在左芬心里,那份美好所在,就是文学。钱钟书曾这样评价《离思赋》:“宫怨诗赋多写待临望幸之怀,如司马相如《长门赋》、唐玄宗江妃《楼东赋》等,其尤著者。左芬不以侍至尊为荣,而以隔‘至亲’为恨,可谓有志。”——相比于所谓荣华富贵,帝王恩宠,她起初也许是期待的,后来是绝望的,但是说到底,早已消弭于对于亲人的眷恋和怀念中,她的怨,非皇恩,乃亲离——这是一个有着独立灵魂的女人,文学,就是她自由的寄托所在。她热爱这份给予她灵魂的东西,可是她没想到,有一天,它被束缚、被命令、被束缚,被剥夺——武帝的每一次因文而赐予的封赏,对于把文学视为生命而独立的左芬,绝不是荣耀,而是一次又一次难堪的强奸。泰始十年,杨后崩,那个瞧不起她的女人死了,按照礼仪按照人情,她必须献诔——“惟泰始十年秋七月丙寅,晋元皇后杨氏崩,呜呼哀哉!昔有莘适殷,姜姒归周,宣德中闱,徽音永流。樊卫二姬,匡齐翼楚;马邓两妃,亦毗汉主。峨峨元后,光嫔晋宇。伉俪圣皇,比踪往古。遭命不永,背阳即阴。六宫号咷,四海恸心。嗟余鄙妾,衔恩特深。追慕三良,甘心自沈。何用存思?不忘德音。何用纪述?托辞翰林。乃作诔曰……”(《晋书 ? 列传第一》)把历代贤后都按在了这个女人身上,在后宫几年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聪慧如她难道不清楚?!她说“嗟余鄙妾,衔恩特深。追慕三良,甘心自沈。何用存思?不忘德音。”——说自己多么卑下,受过杨后多好的教诲,“不忘德音”,——我很难想象这样有灵魂、有自由,有独立的女人所写的文章,这样的谄媚,这样得谄媚地让人尴尬和难过。咸宁二年,武帝遵照杨艳的遗愿,娶了她的堂妹,又是下诏,让她做颂。(“咸宁二年,纳悼后,芬于座受诏作颂” 《晋书?列传第一》)自己的夫君娶另外一个女人,自己要给他们写颂歌——且不谈左芬感情上的别扭,另外一个皇后她根本不认得,但是她还要这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