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18

第二章 燕赵风云 第六十五节更新时间2005-9-21 6:38:00 字数:4283 弧行阵列稳丝不动,虽然它变薄了,但它顽强地坚持着,任敌人的重锤连续砸下。  提脱望着死死堵在出口的汉军,面如死灰,脸上的肌肉不停地抽搐着,身上的冷汗随即冒了出来。  “再组织一次冲击,以锥形阵列冲杀它的正中。把弧顶破开,这个阵势就守不住了。”提脱转首望着邪祝,指着激烈厮杀的战场说道。  邪祝立即打马离去,组织突击部队的人马。  里宋拖着一条受伤的腿,对着号角兵狂吼道:“吹号,吹号,找援兵。伍召,伍召在哪?。”  他现在盼望着伍召的部队赶快出现。他们两地相距五里左右,伍召的部队应该赶到了。如果再没有支持,他的部队士兵一旦死去大半,这个地方就彻底守不住了。  好象是呼应急促的牛角号声,战鼓声突然在远处山林中冲天而起。  伍召,伍召来了。他是一个标准的大汉军人,他不喜欢胡人的牛角号。虽然不敢公开反对李弘的这项改革,但他可以阴奉阳违。他的部队一直带着战鼓,只要有机会,他都用战鼓指挥一切。亲切的战鼓。里宋大笑起来。  汉军士兵精神大振,牛角号声同时响起,激昂,嘹亮的号角声响彻了山谷。  伍召一马当先,出现在敌人右侧的一片山林里。他为了赶时间,带领部队抄近路扑了过来。  “好,长忆的部队还守在路口。”他高兴地大叫起来。  木桩手执大斧,出现在山林的另外一侧。  “兄弟们,杀,杀下去……”  木桩高举大斧,纵声狂呼。  “杀……”伍召挥动长戟,纵马冲出。  “杀……”八百名士兵齐声高吼,声震云霄。  战马纷纷冲出山林,一个个象下山猛虎一般,狂野凶悍地杀向乌丸人。  守在路口的汉兵顿时欢声雷动,士气大涨。  “兄弟们,杀,把敌人杀出去……”  里宋手举长枪,纵声狂呼。士兵们齐声呼应,杀声四起。  拦腰一击。  提脱的大军就象被人拦腰一棍击中,身体立时弯了下去。  提脱大声叫起来:“命令部落避开敌人的冲锋,让他们进来。”  “然颓,你组织后军,从敌人的左翼展开攻击。我组织人手对他们的右翼展开攻击。我方人多,占据绝对优势,吃掉他们,以最短的时间吃掉他们。”  然颓望着面色苍白的提脱,小声提醒道:“我们应该以突围为主,和这群敌人纠缠,不但损兵折将,也会耽误突围的时间。”  提脱的眼睛内闪出一丝无奈,他苦笑一下缓缓说道:“敌人卡在路口,部队难以展开,只能一点一点地消耗他们,直到他们死光了,路也就出来了。如果让这两支汉军会合,我们就再也冲不出去,只能死在这里了。”  “恒岭的汉军主力很快就会赶到,争取时间吧。”  八百人的骑兵队伍就象平地上刮起的一股飓风,呼啸着摧枯拉朽一般杀向了敌人。  乌丸人的骑兵在牛角号声的指挥下,纷纷向两边作鸟兽散,气势汹汹扑上来的汉军竟然没有碰上一个接战的。  伍召非常清楚自己的任务:堵住敌人,等待主力赶来围歼。  所以他立即看出敌人的意图,对方似乎想把自己的部队围在敌阵中间,不让自己和里宋的部队会合。  “右转……右转……”伍召高声吼叫起来。  木桩听到号角声,一拨马头,率先转向杀向敌军。汉军的骑兵随即转了个圆弧,斜斜地杀向敌人的主力中军。  提脱心里暗暗地赞赏了一声。这个领军的头脑清醒,不错。  “迎上去,堵住敌人,堵住……”提脱大叫一声,率先杀了过去。  木桩的大斧呼啸着抡下,连人带马一起劈倒。乌丸人在生死关头,毫不畏惧,他们利用人数的优势,开始奋力杀进汉军阵内,试图展开分割,包围,围歼的战术,在很短时间内吃掉这股敌人。  但是八百人,巨大的一团,很难吃掉的。这就好象啃一块骨头,任你的嘴再大,想吃点肉是非常困难的。  木桩的杀伤力太大,周边的敌人很难近身。只要被他的大斧扫到,立即毙命了帐。汉军士兵尾随在木桩身后,两侧长矛掩护,外侧战刀清敌,后面长箭遥击,大家配合默契,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提脱看到了这个箭头的威力,立即吩咐一个百人队队长,不惜一切代价,杀掉那个执斧冲击的大汉。  木桩突然之间就象撞到了一堵墙上,任他如何飞斧劈砍,竟然不能再进一步。  “杀,杀……”他狂躁地喊着,斧子抡得更快了。敌人的尸体转眼之间在他的马前趴下了一大片。  木桩感觉自己太累了,手都杀酸了。他稍稍喘了几口气,手上的大斧慢了下来。几个乌丸人趁机连续和他对砍了几刀。就在这短短的一瞬间,三个乌丸人突然跳下战马,冲进了木桩的战马附近。  木桩蓦然觉得不对,他手上用力,狂吼一声,大斧回撞,斧柄尖尖的尾部竟将一个乌丸士兵活活挑杀,另外一个敌兵随即被跟在木桩后面的弓箭手射杀,只有一个冲到了他的战马旁边。战刀抡起,鲜血四射,一只马腿竟然被活活斩下。  剧烈的疼痛刺激的战马仰首痛嘶,一跃而起,随即撞在对面扑上来的两名敌骑身上,轰然倒地。斩去马腿的士兵跟着就被冲上来的汉军骑兵一矛挑杀。被撞到的敌骑人死马折,接着就被冲上来的战马肆意践踏的血肉模糊。  木桩猝不及防,被摔得七荤八素,眼冒金星,完全找不到南北,但他死死抱住自己的大斧,躺在地上奋力劈扫,准备在士兵们的掩护下站起来。  乌丸人全然不顾生死,一窝蜂地冲了上去,个个挥动战刀朝地上的木桩砍去,誓死要杀了他。汉军士兵更加疯狂,大家狂吼着,打马直撞上去,以自己的身躯去抵挡敌人砍向木桩的武器。一时间,在这个狭窄的空间内,血肉横飞,各式武器尽展夺命之术,双方士兵你撕我咬,马上马下纠缠一起,拥挤得密不透风。  远处的提脱嘴角掀起一死冷笑。  “射,密集齐射……”他指着那个死亡的空间,大声吼道。  乌丸士兵毫不犹豫,即使里面有一半是自己人,但为了杀死敌人,没有一个人犹豫,随着提脱大手挥下,长箭象下雨一般近距离地射向了那片狭小区域。  正奋力杀过来救援的伍召怒睁双目,几乎是歇斯底里地狂吼起来:“木桩……,木桩……”  没有人幸免。长箭密密麻麻的,把所有能够接触到的物体都钉满了,就象一个巨大的刺猬卧倒在战场上。  突然,在刺猬的身上,一个结实的大汉站了起来。  木桩身中十几箭,浑身血迹。他拄斧而立,在战场上显得威风凛凛。  提脱气得怒骂一声,高声大叫:“射……,射死他……”  无数的长箭呼啸而起,象一片巨大的黑云砸向了木桩。  木桩高举右臂,用尽最后的力气高声狂吼:“杀……”  长箭临体。数不清的长箭穿透了木桩,将他和那只刺猬紧紧地钉在了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杀……”伍召睚眦欲裂,举起长戟,就象一只被激怒的猛虎,带着士兵们疯狂地杀向敌人。  然颓带着后军的士兵跟在汉军后面,凶猛地扑杀。他们人多,汉军人少,汉军士兵不断的有人栽倒马下。  然颓看到木桩死去,高兴地大叫起来:“敌首死去,敌首死去,大家杀啊……”  不远处一名汉人的百人队队长鲁垦曾经是木桩手下的一名马贼。他看到木桩壮烈死去,心里正悲伤着,听到然颓这么一叫,回头一看是一个乌丸人的首领,不由的怒气上撞,大声叫道:“兄弟们,杀死他,杀死他……”  周围的士兵回头看到然颓,就象老虎看到猎物一样,一个个眼睛发光,咬牙切齿,立即随着鲁垦脱离大队,杀了过去。  “为军候大人报仇……”  “杀……”  士兵们高呼着,象疯子一般冲向然颓。然颓大吃一惊,本能的欲向后退。后面的乌丸士兵正在前冲,挟带着然颓越来越接近汉军士兵。  鲁垦连杀两个敌兵,已经和然颓非常近了。他突然丢掉手上战刀,从马背上高高跃起,扑向了挥刀刺向自己的然颓。  然颓的战刀戳进了鲁垦的胸膛,穿透而过。鲁垦却一把抱住了然颓,将他从马上硬生生地撞了下来。  士兵们吼叫着,迎着敌骑一拥而上。双方士兵各举武器,你来我往,纷纷坠落马下。然颓一把推开鲁垦的尸体,刚想站起来,却被一匹战马践踏而过。他惨叫一声,重又栽倒地上。他的侍卫们纷纷围了过来。一个坠落马下的汉兵突然手执长矛,鱼跃而起,手中长矛顺势插进了然颓的咽喉,接着他被敌骑撞得腾空而起,鲜血在空中飞舞。  邪祝的突击骑兵再次发起了对里宋部队的攻击。  弧行阻击阵地的士兵已经越来越少,大家在里宋的指挥下,逐渐后退,缩小阵势。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伍召的援军迅速杀出敌人的包围,赶到这个路口,加入防守队列。否则,随着士兵们不断倒下的躯体,这个阵势随时都有可能瓦解。  伍召的部队陷在乌丸人的包围中,死伤惨重,但他们紧紧地抱成一团,坚决地杀了过来,离里宋的部队越来越近。  里宋和士兵们竭尽全力在死守。没有人了,就直接驱赶战马去撞击。倒下了,只有还能动,就坚决挥刀砍向敌人的马腿。长箭没有了,就杀进敌阵在敌人身上拔。阵势的任何一个地方被敌人突破了,里宋就带着最能打的战士补上去,即使拼光了,也要把敌人赶出阵势。  里宋身中数刀,双腿都已受伤。他浑身浴血,有气无力地趴在马背上。前面战友们在吼叫,战刀在飞舞,敌人在连续不断地倒下。对面六七十步的地方,伍召的部队正在奋勇杀来,厮杀声清晰可闻。  他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摔落马下。随即他看见士兵们手忙脚乱地把自己抬起来,听到士兵们在叫喊自己。他努力想睁开眼睛,眼皮却不听使唤,他极力想让士兵们放下自己到前面去杀敌,却发现自己说不出一句字来。  渐渐的,他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轻,伤痛也不再疼痛,肌肉也不再酸涨,接着他就发现自己好象一片羽毛似的,飞了起来。  他突然睁开了眼睛。  残阳如血。  大家把他放在一块平坦的草地上。  一个士兵仔细看了一下伤口,失望地摇摇头,对站在旁边的屯长范昊小声说道:“军候大人的要害处被敌人砍了两刀,失血又多,估计支撑不了多久。”  范昊痛苦地咬咬牙,望着里宋期待的眼神,突然单腿跪下,大声叫道:“军候大人,我们走了,你保重。”  士兵们齐齐跪下给他行了个礼,然后返身上马,义无反顾地冲向了杀声震天的战场。  里宋看着战友们在鏖战,在厮杀,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最后一刻,他看到了自己的母亲,他奋力喊了起来:“妈妈……”  第二章 燕赵风云 第六十六节更新时间2005-9-21 16:35:00 字数:4414 伍召挥动长戟,连刺带挑,勇往直前。  “杀……杀……”士兵们状若疯狂,紧随其后,竭力杀敌跟进。  邪祝无力地回头看了一眼杀到自己后面的汉军,心里恨恨地骂了一句。这个时候了,还让敌人的援兵杀过来,是不是大家都想死在这里。他的突击士兵们立即腹背受敌,陷入混战。没有了后面弓箭的掩护,前排士兵和汉兵的肉搏立即演变成以命换命的死战,不死不休。双方士兵纷纷栽倒马下,死伤惨重。  弧形防守阵势立告瓦解。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汉军堵在中间,乌丸人在突击部队的前导下,可以迅速破开阵势,冲出堵截。他们努力了一个多时辰,最后却功亏一篑。  伍召奋力高吼:“兄弟们,我们杀到了,杀到了,杀……”  跟在他后面的士兵立时神情亢奋,浑身再度爆发了无穷的力气。杀,杀过去。  邪祝仰天长嚎,自感无力回天,几乎要一刀杀尽眼前所有的人。战刀左右劈杀,连斩两名汉军士兵。  伍召快马杀到,长戟横空而至。邪祝奋力挡开,虎口巨震。伍召长戟顺势斜拉,再削其臂。汉军士兵趁隙一拥而上,将邪祝周围的士兵砍了个一干而净。伍召和邪祝在狭小的空间内刀戟连续猛撞,金铁交鸣之声不绝于耳。邪祝想逃,却被伍召的长戟死死地缠住了。  “杀……杀死他……”伍召再攻一戟,纵声狂吼。  跟在他后面的士兵一时插不上手,也挤不进两人的战圈,只能干瞪眼。一个士兵情急之下突然脱手掷出手中长刀。战刀呼啸着,冲向了邪祝。邪祝慌乱之间未免有点手忙脚乱,又要防止伍召的长戟,又要架开敌人掷来的战刀,速度立即慢了下来。一直在附近张弓以待的几个士兵几乎不分先后,同时射出了手中长箭。邪祝大吼一声,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身中数箭,翻身坠落马下。  提脱望着自己的突击部队被汉军包围,连连摇头。都说汉人的骑兵怎么差劲,今天碰上的却是一支不要命的汉军。他们一路横冲直撞,以几百人的生命作代价,硬是撕开了乌丸人的围截,杀到了路口方向和自己的部队会合。  自己一两千人都没能挡住他七八百人,想想都生气。  他抬头望望天。夕阳已经西沉,暮色降临,黄昏将过了。  提脱默默地望着来路,一脸的紧张和无奈。他闻到了一股浓浓的死亡气息。  援军来了,敌人的疯狂进攻被击退了。两百多名血迹斑斑的士兵散落在各处,一个个神情兴奋,欢呼不停。  地面上密密麻麻都是尸体,狭窄的空间内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  伍召带着两百多名战士驱马驰进路口。两支部队的士兵汇聚到一起,激动得大吼大叫。  伍召没有看到里宋,也没有看到铁锤,他大声叫起来:“长忆,长忆……”  “大人阵亡了……”范昊从人群中走出来,低声说道。  “铁锤呢?”  “阵亡了。”  伍召心里一痛,胜利会合后的喜悦顿时不翼而飞。  提脱望着尸横遍野的战场,突然叹了一口气。  “大人……”他身后的侍卫看到他意志消沉,小心地喊了一声。提脱转首望去。  “大人,天快黑了,敌人的主力马上就要到了,我们……”  提脱点点头,表示他明白。  “命令部队,以两百人为一队,组成五队,轮番突围。”  牛角号声划破越来越暗的暮色,再度回荡在山林之间。进攻开始。  伍召从里宋的遗体旁边站起来,心如止水,他大声吼道:“擂鼓迎敌……”  李弘带着亲卫屯飞奔在最前面。射璎彤和射虎的鲜卑骑兵紧随其后。  他心急如焚。里宋和伍召的人马加在一起也只有一千六百人,对付几乎已经疯狂的三千乌丸人,凶多吉少。  部队的速度已经到了极限,但李弘还是嫌慢,不停地催促手下,快点,再快点。  提脱指挥部队轮番攻击,一方面保证了冲击力,一方面也保证了体力。汉军精疲力竭,疲于应付,死伤惨重。  伍召的长戟已经折断,改用战刀,和士兵们顽强地搏杀在第一线。  李弘隐隐约约听到了从战场上传来的牛角号声,双方士兵的喊杀声。  李弘高兴地狂吼起来:“他们还活着。好样的。”  “吹号,吹号。”  “亲卫屯随我冲锋。射璎彤从敌军的左翼包抄,射虎从右翼包抄。务必全歼敌军,击杀提脱。”  提脱的心脏剧烈地颤抖了一下。他抬头向后方望去,眼睛里闪过一丝绝望和悲哀。  汉军主力部队驰援的牛角号声和战马奔腾的轰鸣声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猛烈。  乌丸人恐惧了,慌乱了,进攻的更加疯狂。不要提脱发出号令,所有的士兵,大约一千多名士兵全部自觉地投入了战场。只有杀死挡道的汉人,才有活命的机会,才可以逃出天生。杀,杀出去。  突然之间,坚守路口的汉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击。  乌丸人完全放弃了对自身的防护,他们疯狂的挥舞着武器,毫无章法的一路杀进。挤不上前的士兵对准汉军阵地,肆意发射长箭。  伍召声嘶力竭,大声指挥着士兵们阻击,反冲锋,再阻击。大家用刀砍,用枪刺,用箭射,用战马组成一道又一道的障碍,迟滞敌人的攻击速度。  弧形防守阵势完全崩溃。  范昊和几个士兵被一群敌人围住,大家尚在拼死搏斗。一阵密集的长箭射来,无论敌我双方,统统都被射死在阵前。乌丸人疯了。  拦路的战马被这群如狼似虎的疯子一阵猛砍,全部倒在了血泊里。伍召大吼一声,亲自带人冲了上去。  李弘带着亲卫屯士兵出现在战场上。  “杀……”李弘高举长枪,纵声狂呼。  “杀……”铁钺,弧鼎,弃沉带着士兵们吼声如雷,象狂暴的飓风一般,冲进了敌人的阵中。  射璎彤,射虎各带部队,沿着战场的边缘,风驰电掣一般冲向路口。  堵住敌人就是胜利。  提脱在一班侍卫的护卫下,跟在突击的士兵后面,等待着冲破汉军的阻击,冲出包围。  后面的喊杀声惊天动地。  提脱就象没有听到一样,静静地坐在战马上,没有任何表情。  一天的时间,战局就来了一个大逆转,他觉得不可思议,他想不明白,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自己到底什么地方做错了?汉军为什么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突然战胜了自己?  提脱想到逃回白鹫山以后待自己的悲惨命运,霎时间心如死灰,再也没有活下去的兴趣。  伍召死了。他在敌人的围攻下,和十几个士兵一起,被数倍于己的敌人乱刀砍死了。任他武功再高,面对蜂拥而来的敌人,凶悍的几乎疯狂的敌人,他也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  乌丸人再次被密密麻麻的战马排成的路障挡住了逃跑的路。  李弘的亲卫屯士兵们勇不可挡,他们象一把犀利无比的战刀,横扫千军,一路毫无阻碍的杀到了汉军的阻击阵地附近。  李弘手上的长枪左右飞舞,铁钺的战刀在咆哮,弧鼎的狼牙棒在怒吼,弃沉的长矛在呼啸,紧随其后的鲜卑士兵发挥了他们野狼部落的群攻优势,三五成群,各成阵势,搏杀残命,无所不用其极。  射璎彤和射虎几乎在相同的时间赶到了路口,鲜卑人爆发了。面对肝胆俱裂,精疲力竭的乌丸人,他们强悍的战斗力被彻底完全地激发了,他们开始了对乌丸人疯狂的屠杀。  提脱没有跑,他挥动战刀抵挡两下之后,任由鲜卑人举起血淋淋的战刀,把自己剁于马下。  李弘看到了伍召,看到了里宋,看到了铁锤,更看到了全身插满长箭,挺身而立的木桩。  他愤怒了,他抱着里宋的尸体仰天狂嚎。  “杀……杀……一个不留。”  李弘被悲痛蒙蔽了心灵,被仇恨蒙住了双眼,他疯狂的咆哮着,杀进了敌群。  长枪插进敌人的胸口拔不出来,他丢掉长枪,再用战刀砍杀,战刀剁在骨头上拔不出来他捡起地上的长矛再杀。  汉军肆意杀戮,不留俘虏,同样也激起了乌丸人的凶性。反正都是死,不如拼个你死我活。杀。  乌丸人看到了李弘,看到了那个疯子一样的披发大汉。  李弘的血腥和凶残让乌丸人更加暴虐。一班乌丸士兵迎着李弘冲了上来。  李弘随即被团团围住。  铁钺,弧鼎,弃沉大惊失色,带着亲卫屯拼命地杀上去。  李弘的长矛挑飞敌人,随即再一矛将敌人连人带马穿了个透,然后他抢过敌人的战刀,连续斩杀三名大汉。  更多的武器扑向他。  李弘连声怒吼,大发神威,再杀三人。终于他被一支长箭射中,接着被一刀剁在背上,随即被一柄狼牙棒扫中,身体飞离战马,在空中旋转着,重重地摔在地上,人事不知。  但黑暗将最后一丝光亮吞噬之后,黑夜终于来临。  战事结束,这个没有地名的小地方在吞噬了四千多条人命之后,重归宁静。  汉军一千六百人几乎全部阵亡,坚守在最后一个路障后面的一什人马幸运地活了下来,二十七人,只活下来二十七人。  由于李弘痛失战友,失去理智,命令部下全歼敌军,提脱的三千人马无一幸存,全部战死。  李弘躺在山坡上,缓缓睁开双眼,他看到了郑信,看到了田重,看到了玉石,胡子,看到了自己所有的部下,除了失去的。  他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悔恨象毒蛇一样钻蚀着他的心,让他无法原谅自己。  里宋死了,这个象兄弟一样的朋死了。木桩,铁锤死了,他从大燕山带回来的几个马帮首领只剩下胡子了。他们在最危险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帮助自己救下风雪,这份情义他还没有报答,他们就死了。伍召死了。才失去赵汶,伍召又死了。他们忠心耿耿的跟着自己四下征战,什么都没有得到,都离自己而去。  “子民……”田重伸手拍拍他,想安慰两句,终于忍不住,老泪如注。  玉石和郑信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站起来对大家招招手,意思是既然李弘醒了,没什么事了,大家各忙各的去吧。看到李弘痛苦不堪的样子,大家心里也不好受。各人眼圈红红的,各自散了。  只有田重独自一人坐在李弘旁边,陪着他。  李弘哭了一阵,心情平静了许多。一下子失去四个战友,四个朋友,这是李弘战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战争的残酷,虽然他不是第一次认识,但一次战斗就失去四个好朋友,却是他第一次遇上。尤其是里宋的死,对李弘的打击还是相当大的。两人的友情开始于卢龙塞的草原上,是生死之交。失去记忆的李弘对自己认识的第一个大汉国人,有着太深的记忆和感情。  李弘伤得很重。刀伤还好一些,但那拦腰一棍伤得他不轻,他根本就不能站立,只能躺着。  李弘想起来他和里宋的约定,慢慢地对田重说道:“老伯,我和长忆说好的,谁先死,另外一个就把他埋在卢龙塞外的山上。我现在不能起来,你能帮我做这件事吗?”  田重苦笑一下,道:“此去卢龙塞一千多里,路途遥远。天气越来越热,遗体保存不了那么久。还是先埋在这里,等以后大人有了空闲,再来把长忆的坟迁到卢龙塞吧。”  第二章 燕赵风云 第六十七节更新时间2005-9-22 0:10:00 字数:4116 李弘伤重,部队的大小事情就全权委托玉石处理。现在,熟悉军政要务的,也就玉石一个人了。其他的部下不是过去身份太低就是马帮马贼出身,都是门外汉。玉石顿时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第三天,部队回到宁县城外驻扎。  李弘的部队在恒岭之战中损失了两个整曲,部队剩下三千多一点人马。舞叶部落和白鹿部落的士兵折损较少,加在一起伤亡三百多人而已。乌丸人的三千四百多名俘虏被关押在大营内,等待处理。  第四天,玉石带上一部分缴获的战利品,亲自到广宁见护乌丸校尉箕稠。  箕稠伤得很重,正准备回沮阳养伤。他愁眉不展,非常沮丧。不是因为伤,而是因为他的骑兵部队在白桦谷被全歼,此事上报朝廷之后,他可能被革职查办,严重一点要降罪坐牢。就在他心事重重,想着派人到京都贿赂权臣,为自己开脱罪责的时候,玉石来了。  听到玉石的详细禀报,箕稠立即忧愁尽去,兴奋地连声叫好。提脱被消灭,乌丸人被歼灭,立下这等大功,还怕什么事不能搞定。他是幽州护乌丸校尉,李弘的战又是在自己辖区打的,无论如何自己都有功劳。  果然,玉石后面讲的话让他高兴得恨不能从病床上跳起来以示祝贺。  玉石说战是打胜了,但都是在箕大人的统一指挥下获胜的。尤其箕大人亲自率部在白桦谷诱敌,差一点命丧白桦谷,居功至伟。正因为箕大人在白桦谷拖住了提脱的主力,李弘部才得以趁机夜袭恒岭,堵住了提脱的归路。然后在箕大人的指挥下,我汉朝大军在恒岭全歼提脱八千大军,斩杀提脱及其部下多人。箕大人战功卓著。说完立即拿出早已写好的报捷文书呈送给箕稠过目。  箕稠心花怒放,身上的伤痛都忘了。他没有想到豹子李弘竟然这么乖巧伶俐,举手之间就把这么大的战功让给了自己,还给自己送来了大量的战利品。  一个年轻军官能够做到这个样子,前途无量。箕稠高兴之后默默地想道,他这么不遗余力,慷慨大方的帮助自己,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呢?李弘已经是卢龙塞边军的别部司马了,再往上升职仅靠军功是不行的,他是不是希望自己在这个事情上帮帮忙呢?  随即他想到了北疆的防务问题。自己的主力骑兵已经全军覆没,剩下的三千步兵是居庸,沮阳的郡国兵,他们马上要返回各自的驻地。自己伤重马上要回到沮阳医治,边境现在一没有主将二没有军队,边境几个县城的防务形同虚设,要想重新把边境几县恢复到过去的样子,护乌丸校尉治所必须要有重兵坐镇。现在李弘受伤不能行军,部队刚刚经历大战,必须休整,不如让他们暂时驻扎广宁,由李弘暂时代理行使护乌丸校尉的职权,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吗?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玉石,希望他能代表李弘答应下来。至于右北平郡太守刘政处,他自会派人去说明原委。玉石立即答应下来。箕稠这个主意也没有什么私心,纯粹是出于现实考虑。边境的县城居民都逃离了家园,如果没有重兵驻防,谁敢回来?大家都不回来,边境几个县怎么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玉石接着提到乌丸俘虏的处理问题。箕稠笑着说道:“我走之后,护乌丸校尉府的大小事情都有别部司马大人处理。这个事让他自己处理吧。另外,回去告诉子民,他的心意我领了,日后我自有酬谢,替我谢谢他了。”  箕稠大悲大喜,心情极度愉快。  第三天,他带着大量的财物以及三千步兵回沮阳养伤去了。到了沮阳,他亲自写了报捷奏折命令快骑送到京都洛阳。上谷郡府和幽州刺史府接到箕稠的文书之后,纷纷上书报喜。  朝廷接到边境报捷,幽州战事已经彻底平定的消息之后,很是高兴了一番。各方势力在这件事情的态度上倒是异乎寻常的统一,认为应该重重嘉奖。  关于鲜卑国慕容风和幽州汉臣互相勾结一事虽然在洛阳盛传了一阵子,但因为鲜卑国已经战败撤回草原,幽州刺史刘虞和上谷太守刘璠分别辞官,这个传言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随即烟消云散。  朝堂之上,为新任幽州刺史人选和上谷郡太守人选大家争执一番以后,各有定夺。这个时候,大将军何进请奏,迁升卢龙塞边军别部司马李弘为上谷郡都尉。箕稠是大将军何进一系的人,他在给何进的书信中着重提到了李弘,认为此子虽然出身低贱,但武功高强,谋略出众,可堪大用。虽然因军功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已经迁升到别部司马一职,但在剿灭乌丸叛乱之战中,再立大功,论功行赏,应该迁其为都尉。何进想拉拢李弘,而且一个边郡的都尉在他的眼里,还不如自己府上的一个掾史,做做顺水人情也未尝不可。  谁知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大家吵成一团,无非就是出身低贱,不是士族名门,是半个蛮子,等等,全然忘记了人家的战功。大臣们激烈反对,站在天子身边的宦官张让就不高兴了。出身低贱,我不也是出身低贱。你们这些人到底是骂我,还是骂那个从鲜卑族逃回来的奴隶?他就在天子耳边嘀咕。朝堂之上有身份是汉室宗亲的大臣,和刘虞,刘璠交情不错,也知道上次两人曾联名举荐过,于是趁此机会出班请奏,详述刘虞,刘璠的举荐,李弘的战功。天子奇怪了,朕怎么没有听说?我大汉北疆还有这等英雄?何进赶忙出列,添油加醋一番。反对的大臣生气了,抬出大汉律法,祖宗规矩。举荐的宗亲也不示弱,列举先朝旧历,前朝英雄。大家吵得不亦乐乎。  李弘此时已经和黑翎王派来的代表在商谈赎买俘虏的事了。  右北平郡太守刘政知道李弘又打了胜战,很高兴,派人送来了一点食物,美其名曰犒劳将士。至于李弘的部队什么时候回卢龙塞,刘政让他听护乌丸校尉箕稠的命令。只要上谷郡的边境安全了,随时可以回到卢龙塞。  上谷郡的太守还没有上任,暂时行使职权的五官掾窦弘再一次派人前来道贺,这次干脆什么都没有,一张嘴说了几句就走了。  幽州刺史府的功曹从事鲜于辅代表幽州刺史府前来祝贺,也是两手空空。  李弘勉强可以站立行走,听说鲜于辅来了,一定要出大营辕门迎接。  弧鼎拗不过他,只好背着他走出辕门。鲜于辅远远看见,非常感动,赶忙下马急步走来。  “羽行兄……“李弘大声叫道。  “子民……”鲜于辅抓住李弘的手,有些激动地说道:“听说你受伤了,怎么样?你还好吧?”  “好,快好了。”李弘笑着说道。  “这是弃沉,这是弧鼎,都是鲜卑族的勇士,是我们亲卫屯的屯长。”李弘指着他们给鲜于辅介绍道。两人赶忙给鲜于辅见礼。  “这就是鲜于大人,我的好朋友。”  两人寒暄两句之后,随即准备进大营。  鲜于辅看到弃沉准备背李弘走路,赶忙拦住他,笑着对李弘说道:“我背你吧。”  弧鼎和弃沉惊讶地望着鲜于辅。  李弘笑笑,趴到鲜于辅的背上,由鲜于辅背着慢慢向大营内走去。  “两位刘大人弃官而走,丢下幽州一个烂摊子,把魏大人和窦大人忙坏了。窦大人前两天派人来对我说,你缴获了提脱的战利品,为什么不如数上交?没法子,只好给他拿走了上百车。”  鲜于辅笑起来:“我来,也是问你这个富有的豹子军要钱要物的。现在幽州国库不仅仅是匮乏,而是一无所有。战后,幽州需要开支的地方太多了,你必须要上交战利品。”  “我知道。拓跋锋……”李弘压低嗓门刚想说那笔巨额交易,鲜于辅立即打断了他。  “大人病重,已经回青州老家。慕容风恶意传出的消息因为大人的离去而突然失去了作用。这件事仅仅是传闻而已。大人希望你能组建一支无敌于天下的骑兵,镇守在边关,保卫我大汉国土从此不受侵扰。”  李弘叹了一口气,“刘大人好大的气魄。”他突然想起里宋曾经对他说的话,他真的不明白,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刘虞呢?  “组建骑兵的办法我倒是有,但没有建制。幽州刺史府或者郡府必须给我建制才行。”  “给你建制就要给你军饷,军备,现在哪里有这笔开支?”  “你给我建制,其他的事我自己处理。不论回卢龙塞也好,还是留在上谷,我只要有建制就行。但是,我只负责把它们组建起来,至于将来这支骑兵何去何从,幽州刺史部必须给个说法。如果它一直存在下去,开销可是非常惊人的。”  “将来再说吧。现在幽州必须要有这样一支军队威慑胡人,争取时间恢复幽州的元气。如果让胡人每年都这样没完没了的寇抄边境,幽州的百姓还活不活了?增加建制的事我去和窦大人,箕校尉谈谈。如果不行,就等新上任的刺史大人来了再说吧。”  “不过。”鲜于辅继续笑着说道:“边郡条件得天独厚,有草场可以喂马,放牧,唯独装备和军饷开支很难节省。你可以模仿胡人的办法尽量节省一点,比如轻骑兵可以不穿甲胄,更不要奢侈到用铠甲了。部队多装备长矛,长戟,少用长刀长剑,这也是节省的办法嘛。”  李弘在他背上叫起来:“这么省下去,改步兵算了。”  鲜于辅大笑起来:“好吧,随你随你。你先把部队组建起来,驻扎边境,让境外胡人不敢稍动。先把今年的收割季节度过去,让幽州百姓能够吃饱肚子。还有,你现在名气大,战功卓著,有些事可不能私做主张,给人抓住把柄。”  李弘哈哈一笑,没有放在心上。  田重和燕无畏听说鲜于辅来了,赶忙跑到大帐。几个人曾经一起参加百灵牧场的夜袭,战友情深,一起聚聚,叙叙往事,非常热闹。  提脱的全军覆没,让难楼心神不安。虽然他吞并了白鹫山的几百个部落,把提脱的势力基本上铲除了,但他一点都高兴不起来。豹子李弘的厉害令他寝食不安,他不知道遄结被李弘拿住之后,可透漏了他们之间的秘密。一旦他们之间的协定泄露了,对他来说,是件非常尴尬的事。假若李弘就象箕稠一样贪婪,或者象公孙瓒一样残暴,他和他的部落就麻烦了。  李弘一直没有和他主动联系。白鹿部落的鹿破风派人跑了两趟,言语之间隐约有责怪黑翎王欺骗他的意思。难楼假做不知,指望李弘过一段时间率部返回右北平的卢龙塞,他就可以和箕稠商谈赎回俘虏的事了。  结果他又失算了。箕稠的部队在白桦谷打光了,边境战事稍歇又不稳定,他正好又负了重伤,于是找个借口回沮阳养伤,把护乌丸校尉府的事情都丢给了李弘。难楼无奈,只好硬着头皮派人到广宁。李弘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坏,也绝口不提当初联手对付提脱的事。他只是给了个建议,让难楼考虑好之后再答复他。  难楼听完手下的转述,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第三章 风起云涌 第一节更新时间2005-9-22 11:47:00 字数:4281 公元185年8月。  李弘想利用上谷郡胡族众多的优势,组建一支骑兵。  现在白鹿部落可以长期提供一支千人的部队,舞叶部落因为滴水围大战收留了许多俘虏,他们也可以长期提供一支两千人的部队,如果加上这次三千多人的乌丸俘虏,那么就可以在上谷组建一支六千人的胡族骑兵大军。他们骑术精湛,战术素养高,阵势熟练,这些都是汉人骑兵所没有的优势。与其辛辛苦苦的训练汉人骑兵,成效不理想,倒不如直接招收这些在大汉国土上居住的胡族居民。说起来,他们也是大汉人,只不过民族不同而已。  这支队伍据守边疆,防范境外胡人入侵,说起来也是为了自己的部落,自己的家族亲人。象这次白鹿部落,给拓跋锋追杀地逃到太行山,损失惊人。许多零星散居的牧民都给入侵者杀了。这都是血的教训。在大汉国边军势弱的情况下,自己保护自己,这时唯一的办法了。  李弘想得很简单,他认为只要给这些胡人和汉人骑兵一样的待遇,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知道这样做纯粹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的家族亲人和财产,他认为完全可以得到他们的忠心和拥护。实在不行,散伙就是,最多损失一点钱财,对大汉国也造成不了什么危险。  他的建议就是这些上谷郡白山乌丸的俘虏可以放回去,无条件放回去,什么都不要。但他们必须加入大汉边军的骑兵部队,也就是风云铁骑军。他们将来的待遇和汉人骑兵一模一样,有军饷,有假期。如果不同意,全体格杀。  这个豹子果然和传闻一样,不是疯子就是白痴。这么好的条件还考虑什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大汉朝还给胡人士兵发军饷。不过一想到给李弘抢走的大量财物,难楼就心痛。这个白痴以为自己富了,想这么个短命的主意,随他去败家好了。等他这笔钱财败玩了,我看谁会给他军饷?没有军饷,答应的事兑现不了,这支骑兵立马就会散伙。  难楼立即答应。不久,李弘释放了遄结和参矜等一批部落首领贵族。  鲜于辅走了。他基本同意李弘的作法,在边境局势不稳,无兵可用的情况下,这的确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首先有接近一万大军镇守在边关,这对境外胡人的威慑力是不言而喻的。其次边郡部落的胡族士兵参加汉军,稳定了汉胡两族人民的关系,有利于边郡经济迅速从战后的萧条中恢复过来。将来幽州各地的局势彻底稳定下来,这支军队将如何存在,将来再说。至于建制,因为幽州还在战争后期,他到沮阳先和窦弘商量,如果上谷郡能够解决,那就最好。如果不行,他回到蓟城后,可以在新刺史未到达幽州之前,说服一班刺史府官吏,授权李弘临时组建风云铁骑军。  窦弘听到这个建议非常高兴,有一支近万人的骑兵驻扎在边境,暂时还不需要从上谷郡开支军饷,好事啊。不过没有太守,他无权决定这么大的事。所以他马上找到护乌丸校尉箕稠。箕稠的伤势因为耽误了治疗,现在反而严重了。窦弘还没有说完,他就连连答应,就算是上谷边军编制,统统由别部司马大人全权处理。  8月上旬,李弘接到箕稠派人送来的授权扩军的文书,立即着手组建工作。三千多俘虏立即整军,和三千多汉军骑兵同时训练。征得舞叶部落和白鹿部落两位大人的同意,他们的三千骑兵部队不久也加入了风云铁骑军。李弘随即凑足了一万人,部队开始重新整编。  李弘重建五曲部队,每曲辖三屯,每屯六百人。玉石,胡子,燕无畏,恒祭,射璎彤为各曲军候,小懒,拳头,雷子,射虎,鹿欢洋为各曲假军候。亲卫屯四百人,弧鼎和弃沉为左右屯长。斥候屯,后卫屯各三百人,郑信和铁钺各为军候。因为部队三分之二以上的士兵都是胡人,李弘特别注意军纪,唯恐发生汉人士兵侮辱欺负胡族士兵,导致部队团结发生问题,特设置了专门管军纪的刺奸一职,由田重担任。由于各曲扩建到一千八百人,李弘命令各曲组建自己的斥候队和后卫队。  部队随即开始了在边境一带的野外实战演练。弹汉山王庭大吃一惊,派驻重兵在边境一带小心戒备。  8月中旬,李弘派出大量人手,用缴获的战利品到涿郡和渔阳两个大郡换回钱财,抚恤可以找到亲人的阵亡士兵家属。由于战事刚刚结束,幽州国库匮乏,而今年朝廷也没有从冀州,青州的税赋中调拨一部分给幽州,过去每年基本上都要划拨两亿钱给幽州使用,所以这阵亡士兵的抚恤也就无从发放。李李弘惧怕这事被人知道,不敢伸张,嘱咐铁钺秘密进行。铁钺虽然年轻,行事却谨慎入微,此事在他和田重两人的亲自督导下,进行的非常顺利。  玉石按照李弘的要求,去了一趟渔阳,拜访渔阳太守何宜和都尉田楷。渔阳郡是幽州仅此于涿郡的第二大郡,人口将近五十多万,远远高于其他州郡,如上谷郡,只有七八万人口。渔阳郡的物产丰富,盛产盐铁,是幽州赋税收入最高的郡。渔阳城和泉州城都产铁,这两地的工匠特别多,打造的武器和铠甲都是上等货。玉石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在互利互惠的条件下,游说渔阳的门阀富豪,以最快的速度提供一批上等武器。  何宜和田楷等一批官吏收受了玉石送来的好处,自然要废些心力,尽力帮他们低价购买,很快就帮助玉石凑齐了一批刀枪剑戟和足够五千士兵使用的普通甲胄。盔和铠虽然好,但太贵,实在买不起。玉石本能想给几个军候置办一套,问了价格之后立即闭上了嘴连看都不看了。  田楷悄悄对玉石说,李弘花重资建立风云铁骑,从目前看对幽州是一件好事,但李弘手上的钱财很快就会用尽,那些战利品无论如何都不够一万骑兵部队的巨大开销。一旦后期上谷郡和幽州刺史部不愿意承担这笔军费,从朝廷又要不到钱,这支军队很快就会解散。部队解散了,这笔钱不就是白花了。李弘为什么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事?玉石无奈地摇摇头。他对田楷说,估计是大人的脑子坏了,他过去的记忆一直恢复不了,现在做事情也喜欢独断专行,全凭个人喜好。他就喜欢骑兵。将来的事他也不靠虑。  8月下旬,李弘突发奇想,命令五曲部队展开步骑对决演练。三曲部队改做步兵,和两曲骑兵进行平原大战,从中寻找相互克制的办法。士兵们给李弘折腾的苦不堪言,颇有怨言。各部军候也来找李弘理论此事。好好的骑兵,为什么不充分发挥优势,反而弃长取短,训练步兵项目,是不是大人的方法错了。李弘一概不予理睬,我行我素,把他说急了,他就问如果发生了马瘟,战马突然都死了,大家怎么办?不打仗了,都逃吗?所以大家都不要吵,回去好好训练,争取上马就是骑兵,下马就是步兵。如果在演习中,步兵战胜了骑兵,有重赏,每人多发一个月军饷。如果骑兵败了,扣一个月军饷,各部军候屯长扣双份。这下军营乱了套,大家各出奇谋,天天都有新招,双方互有胜负,演习越来越激烈,逐渐伤员多了起来。这可把李弘吓坏了,赶忙先发点钱慰劳慰劳大家,稳定一下大家逐渐激奋的情绪。是训练,不是打仗,出了人命就不好了。  月底,上谷太守左膺上任。不久,幽州刺史杨淳到任。  如此同时,不好的消息却一个接一个地传到了幽州,让人们感觉到,曾经威临四海的大汉国,好象到了风烛残年一样,越来越脆弱无力了。  去年冬天,西凉北地郡的羌人与枹罕县、河关县(两县均在甘肃西南部)的汉人,因为不堪忍受当地官吏的横征暴敛,百姓们在没有活路的情况下,共同推戴了湟中郡(在青海的东南部)的归化胡人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为将军,杀死了护羌校尉泠征,聚众造反。  今年春,凉州金城人边章,韩遂袭杀金城太守陈懿,紧随其后,率众起事。不久,几只队伍联合在一起,共推北宫伯玉为帅,部队人数达到了二十多万,声势惊人。  四月,叛军在边章的带领下,四处征伐,占据了凉州大部郡县。五月,他们开始进攻三辅。(三辅,是汉朝的三个郡:以长安为中心的京兆郡,长安之右的扶风郡,称为“右扶风”,长安之左的冯翊郡,称为“左冯翊”。扶风的中心是咸阳,冯翊的中心是大荔)西凉叛军实力强劲,一路势如破竹,攻无不克。汉军根本没有招架之力,连连败退,长安告急。  天子大惊,急调左车骑将军,冀州牧,槐里侯皇甫嵩西上长安,领兵迎敌。  六月,皇甫嵩到长安,领五万大军和边章韩遂等部队在三辅之地连续大战。但叛军的实力的确庞大,军队人数太多,任皇甫嵩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有办法击退敌人,只能把战线稳定在粟邑,栒邑,漆县,云邑,陈仓一线。至八月,北宫伯玉粮草不足,领军退回凉州。皇甫嵩率部也撤回到长安。不料他不但没有受到封赏,反而被朝廷借口连战无功,耗费巨大而受到重责,被撤消了一切官职,收左车骑将军印绶,削户六千,更封都乡侯,食邑二千户。  原来,皇甫嵩去年征讨黄巾首领张角部队时,率军从冀州魏郡的鄴城经过,看见中常侍赵忠家的居宅非常豪华奢侈,可比王宫,完全违反了大汉律对各类官员建屋的规定,于是愤而上奏天子。天子手上缺钱,看见奏章后大喜,立即没收充公,还把赵忠臭骂了一通。打胜黄巾后,皇甫嵩功勋卓著,被封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合八千户。中常侍张让认为自己在封赏皇甫嵩一事上出了力,于是派人找到皇甫嵩,要他给钱五千万。皇甫嵩恨其无耻,气怒攻心,破口大骂。皇甫嵩因此和二人解下仇怨。此事纯粹就是两人为了报复皇甫嵩而设计陷害的。大将军何进看到皇甫嵩建功后对他也是不理不睬,非常气愤,在这件事上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皇甫嵩罢官回到洛阳家中。  皇甫嵩前脚刚刚离开长安,北宫伯玉,边章,韩遂等叛军首领立即率十几万大军再攻三辅。马上就要到秋收季节,正是出兵抢粮食的好时候。汉军在荡寇将军周慎,中郎将董卓的率领下,奋起抵抗,均究不能敌,一路退到武功,池阳,万年一线坚守,三辅之地基本失陷。秋粮全部被叛军抢掠一空。可怜扶风,冯翊两郡二十几万百姓不但流离失所,而且还饱受饥饿之苦,惨不忍睹。  同一时间,冀州中山国,常山国,赵国,钜鹿郡,甘陵国黄巾再起,拥兵反叛,聚众揭竿者,不可胜数,小者成千,大者上万,或杀贪官污吏,或占山割地为王,或流为盗贼寇匪,而且愈演愈烈,大有燎原之势。  原来,自今春皇甫嵩离开冀州之后,一直躲藏在太行山中的黄巾余部感觉威胁已除,立即下山继续攻城拔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其中以冀州博陵张牛角部势力最大,部众十几万。中山黄龙,张白骑,常山褚飞燕,孙亲,王当,赵国杨凤,左校等数十股黄巾势力随即围聚在张牛角旗下,聚集五六十万人,他们攻城夺邑,焚烧官府,扫荡各地门阀富豪的坞堡,逐渐形成了巨大的力量。  到九月,秋收将临之际,黄巾叛军就象突然爆发一样,横扫大半个冀州。各郡县官吏豪门望风而逃,汉军不能敌,只能死守城池不出。  大汉国东西州郡同时大乱,震惊洛阳。  第三章 风起云涌 第二节更新时间2005-9-23 0:26:00 字数:4012 公元185年9月。  天子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执金吾袁滂为副,西上长安,率军剿灭叛军。同时迁升中郎将董卓为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统归张温节制。  朝廷迁钜鹿太守郭典为冀州牧,统领冀州军政,剿杀中山,常山,赵国,钜鹿一带的黄巾余孽。复迁刘虞为甘陵国(即后来的清河郡)相,率部扑灭东武一带的黄巾军。  车骑将军张温接到圣旨,立即去拜访赋闲在家的皇甫嵩,请教征伐西凉叛军的方法。皇甫嵩虽然受到奸佞小人的陷害,但他生性豁达,倒也不是太过计较。张温是当朝三公之一,又是当时名重一时的名士,其位高权重,皇甫嵩当然不敢怠慢,热情招待,细说西凉军事。  皇甫嵩当然希望张温打赢这一战,稳定西北局势,让西北边郡的百姓过上安稳日子,所以他事无巨细,一一说到。皇甫嵩一再强调,要想战胜以骑兵为主的西凉部队,汉军没有十万人的部队不行,没有骑兵不行。张温听完之后颇有心得,心领神会,随即他提出希望得到长安前线皇甫嵩旧部的大力支持,并且要求其从子皇甫郦为车骑将军府从事中郎,也就是高级军事参谋,以协调皇甫嵩旧部和留在长安的周慎部,董卓部,齐心协力共同抗敌。皇甫嵩满口答应,并向他保证留在长安前线的部队在其长子皇甫坚寿和麴义等将领的带领下,坚决听命于张温的指挥。  张温是文臣,虽然对领军打仗一窍不通,但他有不少门生故吏非常在行。  儒家学宗师亲自授业的弟子,再传授的门徒就是门生。当时,一大批士人投靠在以儒学起家的权臣门下充当门生,以图被推荐入仕。门生要向老师进财货,为其奔走服役,以君臣父子之礼事宗师,从而形成一种世袭的臣属关系。权臣旧时的属吏和由他们推荐为官者,被称为权臣的故吏。故吏如同家臣,称长官为府主、举主,为其效劳,致送馈赠,甚至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他们之间是臣属关系。府主、举主死后,故吏要服三年之丧,并继续事其后人或经营其家财。当时不少门阀大族利用门生、故吏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左右着当时大汉国的政治命运。  时任议郎的陶谦就是张温的得意弟子。张温将其招至车骑将军府任司马,随其出征。陶谦出身扬州丹杨郡的小吏家庭,父亲终其一生也不过就是个县令。他幼年失怙,一直是个玩劣小儿,十四岁方才折节向学,以孝廉被推举出仕,历任县令,幽州剌史,议郎。  右车骑将军,钱塘侯朱俊是张温的至交好友。朱俊特意向其推荐了同为江南老乡的门下弟子吴郡人孙坚。  孙坚是吴郡富春人,其家世代在吴地作官。他少时为县吏,十七岁时就单挑群盗,名声大噪,历任郡县的司马,县丞等职,在当地声望颇高。去年朱俊奉旨讨黄巾,孙坚担任他的佐军司马,随他南征北战,多次立功,被迁升为北军屯骑校尉下的一名别部司马。  张温非常信任朱俊,知道他不是为了什么私情而特意提拔老乡,他推荐的人一定很有能力。于是他奏请天子,征调孙坚为车骑将军府的参军事,也是高级参谋,和从事中郎差不多。  张温同时按照皇甫嵩的意见,准备从北疆幽州各边郡抽调精骑到西凉战场参加作战。他的原意是征调最近声名鹊起的豹子李弘,但这个消息不知怎么被中郎将卢植知道了。  卢植是公孙瓒的老师,这个扬名立万的机会当然要给自己的学生去争取。卢植立即登门拜访。李弘和公孙瓒比起来,无论资历,声名,军级,都差得太远。卢植的这个面子张温自然要给。他立即奏请天子,以八百里快骑上幽州征调,命令公孙瓒调集一万骑兵务必在十月中旬,也就是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赶到长安。  公孙瓒一走,辽东和辽东属国,以及辽西三郡就缺少一位强悍者坐镇边陲,威慑乌丸人和鲜卑人。李弘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用他就要提拔他为秩俸比两千石的官员。于是朝堂之上再起争吵。以大将军何进,汉室宗亲,中常侍为一方,太尉张延,司空杨赐等名士大臣为一方,各执一词,大吵特吵。天子颇有兴趣地看着各位大臣的表演。  按道理,以李弘这种出身低贱,靠军功升职的军职人员,无论功绩多大,要想在这个年代升迁到秩俸比两千石的官职上,根本不可能。  在汉朝,校尉,都尉都是比两千石的官员,在郡国,军队里,都是大官了。  统辖军队的将军在两汉一般很少设置。将军地位尊贵,与将军号少且不常置有关,但更主要是跟秦汉以来社会具有浓厚的尚武精神有关。将军掌征伐背叛,非常尊贵,三公等权势尊贵的大臣常常受到天子的嘉奖,他们经常以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重号将军辅政。东汉中前期,度辽以及其它杂号将军秩俸都是二千石,与郡太守地位相等。除度辽外,其它杂号将军一般事罢即撤。度辽将军是朝廷设置在边疆专门对付匈奴人的。将军职位为世人所看重,无论重号将军还是杂号将军,地位都很高。许多文职官僚也常常加重号将军,不统辖军队,只是作为殊荣而加赠。校尉、都尉等军职也是如此。在战争时期,不少官僚都是以校尉、都尉领郡太守职。当然,各校尉、都尉也不可一概而论。中央武官五大校尉的地位就比边军的校尉要高,中央武官骑都尉也比郡国的都尉地位要高。  大将军何进的出生也差,他在自己妹妹没有进宫之前,是个屠夫。所以他对李弘这种人还是抱着同情的态度。他在朝堂之上公开向天子推荐,其实也想看看大家的反应。原来出身低贱是件非常可怕的事。这种身份的庶民,贱民就是这个国家的最底层,做最辛苦最劳累的事,享受最不公平的对待,永无翻身之日,而且自己的子子孙孙都永无翻身之日。  大将军和宦官们生气了,联手反击那些大儒名士门阀出身的官僚。  最后请天子裁决。天子对这个人很感兴趣,听了朝堂上的两次争吵,大概也知道李弘这个人的来龙去脉。既然有战功,而且战功显赫,就应该迁升,但因为从军时间太短,年纪太轻,虽然有大将军举荐,但也不应该破例。这样吧,就做个边军的行厉锋校尉吧。陛下圣明。众臣高呼,皆大欢喜。  “行”的意思就是代理,代理校尉自然就是临时的,可以随时撤消,秩俸也是原来官级的秩俸。说白了,啥都没有,和过去一样。但好歹那也是校尉,干好了,随时就可以转成正式的,那就是机会。  公孙瓒接到圣旨之后立即整顿军马,但他哪里有一万骑兵,七拼八凑也就五千人左右。洛阳的官僚们根本不了解幽州的现状,狮子大开口,胡乱下命令。公孙瓒无奈,只好在辽东属国强征乌丸骑兵。乌丸人怕他,几百个部落立即集结了五千骑兵,跟随他一起赶往中原。  公孙瓒仇视胡人的脾性在自己迫切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依旧不改。到了蓟城附近,乌丸人奇怪了,跑这么远的路到底去干什么?领军的小帅询问公孙瓒,部队要开拔到什么地方去。告诉人家也是应该的,又不是什么天大的军事机密。公孙瓒不这么想,他认为是乌丸人起了坏心,是来刺探军情,一句话不说,把人杀了。这个祸事捅大了。乌丸骑兵闹起来。公孙瓒不怕,他眼睛一瞪,立即召集军队包围了乌丸人的大营,把几十个乌丸人的大小首领一齐抓住,当着所有乌丸骑兵的面,一刀一个全给宰了。这下彻底激怒了乌丸人。当天夜里,他们砍死监视军营的汉兵,跑了个一干二净。  公孙瓒傻了。现在回头追杀,时间来不及,而且无论追与不追,他都凑不足一万骑兵了。完不成圣旨交待的任务最多革职充军,但是不按军令及时赶到长安,那可是杀头的罪。所以他也顾不上乌丸人了,率领剩余五千骑兵继续赶路。  消息传到幽州刺史杨湟的耳中。刺史大人杨湟刚到北疆,幽州局势不稳,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愿意把事情闹大。随即下书辽东属国相,从轻处置,责罚责罚就行了,不要把矛盾激化,引发骚乱。  公孙瓒还没过黄河,冀州就大乱了。  张牛角率黄巾军四处抢粮掳掠,看到汉军根本没有抵抗能力,随即发力,开始进攻各郡国主要大城,不到半个月,各军连续攻占常山国郡治真定,中山国郡治奴卢,赵国郡治房子。三郡基本上被黄巾军全部占领。  冀州牧郭典率冀州部队和褚飞燕,杨凤部在高邑,瘿陶一线激战。黄巾军眼看攻击受阻,随即撤军,坚守赵国边境。郭典的部队无力反攻,只能死守高邑,瘿陶城,同时快马向朝廷告急,请求援军。  九月底,黄巾军大帅张牛角突然发动了对幽州的进攻。幽州第一大郡涿郡首当其冲,北新城被攻陷。  幽州刺史杨淳听说黄巾军张牛角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幽州,大惊失色,连夜向各州郡下文征调救兵,驰援涿郡。  草原上的夜色非常迷人。明亮的月亮,闪烁的星星,浓郁的草香,淡淡的泥土气息,悦耳动听的昆虫藏在草丛里肆无忌惮地鸣唱着。  李弘躺在一块破旧的牛皮缛上,看着夜空上的弦月,想着心事。  二十多天前,田重突然提出来要回徐无城。  李弘很惊讶,诧异地说道:“部队正在仇水附近和舞叶部落的骑兵演练渡河作战,任务重,事情多,你为什么突然要走?有什么急事吗?”  “大家忙得晕头转向,哪里有时间去违纪,现在部队里就我最轻闲。所以我想回去看看几个朋友。”田重笑着说道。  李弘望着他,笑了起来,“好吧。人老了,总是想家。顺便帮我带点东西给小雨。”  田重摇摇头,摸着花白的小山羊胡子说道:“你陪我跑一趟吧。”  李弘愣了。  他望着田重笑眯眯的脸,看着他花白的头发,心里忽然涌出一股暖流。他就象自己的爷爷,老了,需要照顾了。  接着他就想起来一双凄怨美丽的大眼睛。  李弘心中顿时涌起对她的思念,强烈而且难以遏制的思念。这时他从来没有察觉,也从来没有感受过的。  李弘立即命令部队停止训练,所有士兵提前发一个月军饷,分三批轮流回家休假,包括白山的乌丸士兵。军营内顿时欢声雷动。  李弘和田重,郑信,燕无畏,雷子,小懒,弧鼎,弃沉一行二十多人随即日夜兼程赶到徐无城。  谷雨看到站在门口的李弘,又惊又喜,泪水不由自主地淌了下来。  “我们回家了。”雷子大声叫道。  第三章 风起云涌 第三节更新时间2005-9-23 12:33:00 字数:4715 大家带着小雨,去了一趟卢龙塞,拜祭了田静,姬明,以及卢龙塞所有牺牲的战友,告诉他们,战打赢了,胡人被赶去出了。  李弘一直以为田重的朋友大概也就是徐无城城门口的一班老头,没想到却是徐无城的首富,当地的世家豪门田家。田家世代都是读书人,家里有牧场,有田庄,有作坊。这一代家主叫田行,曾经做过徐无县令。田重和他相交甚深。当年在战场上,田行就是田重从死人堆里驮出来的。田重老了在徐无城找了一个看门的差事,闲暇就和老战友走动走动,这次回来就是看他的。  田行在家设宴款待李弘和田重一行,言行里对田重老了,还在报效国家,在战场上厮杀非常钦佩。田行极力挽留他们住在自己家里,有事也好照应。大家盛情难却随即住在田家。  田行有个孙子叫田畴,长相俊美,聪明伶俐,小小年纪学识已经不凡,在徐无城有神童的美誉。他对李弘很崇拜,痴缠不休,要拜他为师学武。李弘非常喜欢他,在徐无城的一段日子里,天天带着他,闲暇也传授他一些武艺。至于拜师,李弘当然不敢答应。  谷雨自从李弘回来以后,好象变了一个人一样,天天都很高兴。李弘每天都带她出城逛逛,有田畴这个小家伙带路,附近的山山水水都被他们跑遍了。  快乐的日子总是转眼即逝。由于到上谷广宁路途遥远,李弘和部下们在徐无城小住了几天后,立即踏上了返回的路。  谷雨一路相送,泪水涟涟,惹得大家心里都很难受。李弘一再劝阻,嘱咐田畴多多照顾这个姐姐。这几天他们相处的非常好,乖巧的田畴知道谷雨只比他大两岁,改口喊姐姐了。  “你什么时候再回来?”谷雨轻轻问道。  李弘摇摇头,望着她清秀的面容,笑着说道:“不知道。”  看到谷雨脸色黯淡下去,李弘心中不忍,赶忙接着说道:“再过几个月我们可能就要回到卢龙塞。年底,年底我回来看你。”  李弘被田重推了几下,惊醒过来。  “你在想小雨?”田重笑道。  李弘不好意思地笑笑,没有否认。  “你对小雨说我们年底回去,你有把握?”  “我随口乱说,什么把握都没有。”李弘苦笑着说道。  田重瞪了他一眼,假装生气地说道:“那你不就是骗她?”  李弘笑起来。  “我觉得我们年底可能回不了卢龙塞。”田重随即严肃地说道,“我们从蓟城经过,拜访刺史大人时,他说的情况很严重。现在西凉的叛乱平定不了,冀州的黄巾又起来了。多事之秋啊。”  “皇甫大人被奸佞小人陷害,不能统兵出征,各处的叛乱当然难以平定了。”郑信翻身坐起来,接过田重的话头说道:“这样下去,迟早都要出大事。你们说,公孙瓒这次领兵到西凉战场,能不能打胜战?”  “当然能。”李弘理所当然地说道:“公孙大人所带的幽州铁骑可以纵横天下,西凉的骑兵怎么是对手?他一定能凯旋而归。”  李弘一行从蓟城经过,拜见了新上任的刺史大人。杨淳新来咋到,对李弘这个声名大噪的边军军官非常客气。这个时候李弘才知道自己升官了。行厉锋校尉。他听到校尉两个字就已经心花怒放了,至于什么“行”不“行”的他并不在意。虽然大家都觉得朝廷对待功臣太过刻薄,但看到李弘很高兴,也不好说什么,免得扫了他的兴。其实在有些州郡里,这个行校尉的头衔还不如这个别部司马有实权,它是临时官职,随时可以免掉的。幸好李弘在边军,否则他这个官能当多久不问自明。  李弘和部下们随即和老朋友鲜于辅聚了一下。鲜于辅特意请他们到蓟城最大的酒楼吃了一餐。李弘头一次吃到这种美食,赞不绝口。  非常巧的是,他们再次遇见了公孙瓒。公孙瓒此时正领军奔赴西凉战场。  公孙瓒来蓟城,一是拜访新到任的刺史大人,二是催要补给,三是顺道辞行。假如他在西凉战场上立了大功,肯定要升职,再回到幽州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朋友见面,分外高兴,晚上又到那家酒楼喝酒。  公孙瓒和他的手下都很敬佩李弘。这次在上谷战场,如果说李弘凭运气赢了第一战,那死守马城,让拓跋锋一万五千大军无功而返,那可是硬功夫。后来在羊角山全歼魁头六千大军,在恒岭全歼提脱八千大军,那可都是没有运气的血战,其功勋直逼前代先贤。不佩服不行。  公孙瓒直言不讳,他很嫉妒李弘。一年多来,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十九岁就做到别部司马了,而且还是一刀一刀砍出来的,这在大汉国绝无仅有。他拍着胸脯说,如果他有李弘这么多参战的机会,立下如此战功,他现在可能都是将军了。言下之意李弘的战功显赫,但朝廷的封赏却太轻了。如今外戚宦官当道,朝纲毁坏,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  他绝口不提那个什么行校尉的事,在他的眼里,那个官职就是个垃圾,根本不是封赏,而是一种侮辱,对北疆勇士的侮辱。他因此想到自己,同样也是怀才不遇。朝中无人莫做官啊。  李弘和公孙瓒两人惺惺相惜,大有英雄相见恨晚的味道,猛喝酒。李弘不胜酒力,当场倒在了酒桌上,和上次在山口渡军营一样。喝酒他和公孙瓒相比,实在差得太远了。  这次又是公孙瓒掏钱。鲜于辅是穷光蛋一个,李弘更是腰包空空。他的秩俸和上面给的赏赐除了留一点给小雨,其他的都充公或者赏给了下属。所以临到要付帐的时候,除了公孙瓒和自己的部下,桌上已经没有清醒的人了。公孙瓒哈哈大笑,结帐而去。  “伯珪兄就是英雄豪杰,你看他那种气概,走起路来都是威风凛凛的。我也愿意跟在他后面混。”李弘想起公孙瓒,依旧是一脸的崇拜之色。  田重大笑起来。他指着李弘说道:“公孙大人临走时说了,你一定要请他喝一餐酒,否则军法从事。”  李弘尴尬地笑了起来,“他说了?反正我酒喝多了,不知道。下次等他在西凉战场打了胜战,立了战功,升职做了大官,我们还去吃他的。他有钱。”  郑信忍不住摇着头说道:“现在所有的人都说你有钱。你不知道在酒桌上我们多丢人,连酒钱都付不起,只好假装喝醉了敷衍了事。”  李弘大笑起来。  “我有钱?回头我去问问铁钺,他是不是中饱私囊了。”  回到广宁大营,胡子,拳头,射璎彤,恒祭几个军候按照李弘的计划,带着没有休假的士兵还在训练步骑对抗。这些骑兵们虽然没有久经训练的步兵那样非常具有战斗力,但基本的布阵,尤其是对抗骑兵冲击的防御阵势却非常纯熟。现在,两千人的密集防御阵势已经完全可以挡住骑兵的冲击了。  李弘非常吃惊,顾不上休息,立即让他们列阵演示。  原来,李弘他们离开军营之后,胡子,拳头他们召集部下,商议破骑兵的办法。他们的手下过去都是马贼,小门道多。大家议来议去,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还是按照老套路防守,只不过把武器更新了一下。盾用巨型长盾,矛用巨型长矛,另外辅以长刀手专门剁马腿,弓箭手专门射骑兵,盾阵之前如果再设简单的车阵,铁藜,鹿砦就更理想了。  李弘非常兴奋,连声叫好,下令重赏。铁钺不高兴了。他说后卫屯为了给他们准备这些武器,四下奔波,找材料,找工匠,士兵们也辛苦。也赏。李弘赶忙补充说道。恒祭和射璎彤马上找来了。骑兵们都是轮流做步兵参加训练的,为什么只赏一部分骑兵,另外一部分就没有了。李弘一想也是,自己疏忽了。都赏。  玉石从渔阳赶了回来,带回来一批精制武器,给胡族士兵配备了一套普通的甲胄。田重开始骂人了。钱要这么花下去,象流水一样,到不了年底,大家都要喝西北风了。部队一哄而散的日子就在后面。  李弘好象没有听见一样,依旧我行我素,整天乐呵呵的,陶醉在万名骑兵对决的训练战场上。大家天天打来打去,边境草原上热闹非凡。  有一天田重把他骂急了,李弘只好装白痴,说过一天算一天,哪一天打仗了,不就有钱了,以战养战嘛。胡人都穷,还不年年靠打仗把日子过下去了。按你老人家这个说法,檀石槐怎么统一的鲜卑?匈奴人怎么和大汉朝打了几百年的战?  打。李弘大叫道。田重差一点气倒。  九月底,先是传来公孙瓒的部队在蓟城附近逃亡了一半的消息。李弘和大家听说之后都很吃惊。西凉战场的事他们也听鲜于辅说了。西凉骑兵骁勇善战,又有羌胡做支援,很难打的。就连皇甫嵩这样的名将都不能战而胜之,可见他们的厉害。现在公孙瓒只带了五千骑兵到长安,实力大打折扣,前景堪忧。  随即就传来冀州黄巾张牛角部声势大振,攻城夺郡的消息。玉石几个老军人立即从中敏锐地闻到了战争即将再次爆发的味道。部队随即针对平原上的步骑对战,展开了非常有针对性的训练,预防不测。  这一天,八百里快骑飞驰入营。  黄巾军攻打幽州。李弘和大家面面相觑,觉得这个张牛角真是厉害。  “三天后大军开拔。”  “大人,救兵如救火,为何三天后才开拔?”玉石奇怪地问道。  “假期三天后结束,还有几百名士兵没有回来。我们等他们回来了就走。”  “军令如山。大人接到指令的一刻起,假期已经结束,大军应该立即出发。”玉石严肃地说道。  李弘笑着摇摇头,无可奈何望着玉石,几乎是用请求的口气说道:“从义(玉石的字),大家都是兄弟,这次南下去战黄巾,有多人能回来?大家都有亲人,让他们休完假期吧。何况我现在怎么去找他们?三天。三天时间很短的。”  “大人,从义说得对,我们应该立即出发。他们回来后可以追上大部队,并不耽误我们的行程。”田重立即接上说道。  李弘坚决地摇摇头。  “现在部队里胡人士兵有七千多人,尊重和公平对待他们比什么都重要。公孙大人的部队里乌丸士兵为什么会逃走?”  “虽然只有几百名胡族骑兵,但我们在这里等他们回来,会让所有的胡族士兵都感觉到,我们大汉国尊重他们,看重他们,愿意和他们同生共死,士兵们因此会受到激励,他们愿意誓死效命,为大汉国冲锋陷阵。这样的部队才能做到上下同心,拉到战场上才能所向无敌。如果大家各怀异心,离心背德,即使到了战场上,也是一触即溃。”  “我要等他们,我要亲自站在辕门下,等他们回来。”  李弘果然站在了辕门下,翘首以待纵马归来的士兵们。  胡族士兵看到校尉大人如此看重他们,许多人都非常感动,心中都有一股热血在沸腾。为这样的人战死沙场,有什么不值?  最后一天的傍晚,尚有二十多名白山的乌丸士兵没有归队。部队实行的是连坐制,如果一队士兵中有一个违反军纪的,其他的人都要受到连累。李弘几次提出修改,都给军候们顶了回去。现在有这么多人没有回来,同队的士兵们焦急了,他们三五成群地站在大营门口,望着远处。  夜幕降临,这些人依旧没有归队。  李弘心急如焚,内心里隐隐约约有点后悔。他也担心有人不回来了。  如果自己不坚持等他们,或许这件事的影响力要小一些。那么,连坐的士兵怎么办,按律当斩的。  李弘急得在辕门下转圈了。  午夜将临,身为刺奸的田重终于忍不住大吼一声:  “来人啦……”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14
正序
倒序
大汉帝国风云录
大汉帝国风云录-2
大汉帝国风云录-3
大汉帝国风云录-4
大汉帝国风云录-5
大汉帝国风云录-6
大汉帝国风云录-7
大汉帝国风云录-8
大汉帝国风云录-9
大汉帝国风云录-10
大汉帝国风云录-11
大汉帝国风云录-12
大汉帝国风云录-13
大汉帝国风云录-14
大汉帝国风云录-15
大汉帝国风云录-16
大汉帝国风云录-17
大汉帝国风云录-18
大汉帝国风云录-19
大汉帝国风云录-20
大汉帝国风云录-21
大汉帝国风云录-22
大汉帝国风云录-23
大汉帝国风云录-24
大汉帝国风云录-25
大汉帝国风云录-26
大汉帝国风云录-27
大汉帝国风云录-28
大汉帝国风云录-29
大汉帝国风云录-30
大汉帝国风云录-31
大汉帝国风云录-32
大汉帝国风云录-33
大汉帝国风云录-34
大汉帝国风云录-35
大汉帝国风云录-36
大汉帝国风云录-37
大汉帝国风云录-38
大汉帝国风云录-39
大汉帝国风云录-40
大汉帝国风云录-41
大汉帝国风云录-42
大汉帝国风云录-43
大汉帝国风云录-44
大汉帝国风云录-45
大汉帝国风云录-46
大汉帝国风云录-47
大汉帝国风云录-48
大汉帝国风云录-49
大汉帝国风云录-50
大汉帝国风云录-51
大汉帝国风云录-52
大汉帝国风云录-53
大汉帝国风云录-54
大汉帝国风云录-55
大汉帝国风云录-56
大汉帝国风云录-57
大汉帝国风云录-58
大汉帝国风云录-59
大汉帝国风云录-60
大汉帝国风云录-61
大汉帝国风云录-62
大汉帝国风云录-63
大汉帝国风云录-64
大汉帝国风云录-65
大汉帝国风云录-66
大汉帝国风云录-67
大汉帝国风云录-68
大汉帝国风云录-69
大汉帝国风云录-70
大汉帝国风云录-71
大汉帝国风云录-72
大汉帝国风云录-73
大汉帝国风云录-74
大汉帝国风云录-75
大汉帝国风云录-76
大汉帝国风云录-77
大汉帝国风云录-78
大汉帝国风云录-79
大汉帝国风云录-80
大汉帝国风云录-81
大汉帝国风云录-82
大汉帝国风云录-83
大汉帝国风云录-84
大汉帝国风云录-85
大汉帝国风云录-86
大汉帝国风云录-87
大汉帝国风云录-88
大汉帝国风云录-89
大汉帝国风云录-90
大汉帝国风云录-91
大汉帝国风云录-92
大汉帝国风云录-93
大汉帝国风云录-94
大汉帝国风云录-95
大汉帝国风云录-96
大汉帝国风云录-97
大汉帝国风云录-98
大汉帝国风云录-99
大汉帝国风云录-100
大汉帝国风云录-101
大汉帝国风云录-102
大汉帝国风云录-103
大汉帝国风云录-104
大汉帝国风云录-105
大汉帝国风云录-106
大汉帝国风云录-107
大汉帝国风云录-108
大汉帝国风云录-109
大汉帝国风云录-110
大汉帝国风云录-111
大汉帝国风云录-112
大汉帝国风云录-113
大汉帝国风云录-11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大汉帝国风云录
大汉帝国风云录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