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壮之士入禁军,拱卫京师为重心。枢密将帅互牵制,统兵调兵两分明。北宋实行更戍法,兵走将留为特征。②控制中央 君权相权为矛盾,相权三分权归君。调兵权归枢密使,参政知事③掌行政。执掌财权三司使,赋税转运到京城。③控制地方 地方知州为文臣,通徒监督又署名。地方司法央派员,死刑上报需核准。北宋各路转运使,赋税大部送京城。各地驻兵常更戍,知州无兵常易人。④控制科举 北宋科举又改进,乡省殿试④初推行。殿试录取任帝君,“天子门生”多顺臣。主考科目进士科,试卷糊名防弊政。录取增加近万名,仕途广开利国君。3、评 价 北宋集权举措新,正反作用两分明。①积极方面 a政治 藩镇割据喜铲除,维护统一国安定。b经济 国泰民安促生产,经济发展好环境。②局限方面 a政治 机构重叠多冗员,行政效率低水平。b军事 将不识兵难指挥,军队“积弱”难取胜。c经济 地方财政多困难,国家财政亦“积贫”。二、北宋中期的危机和改革1、社会危机 北宋危机有原因,矛盾聚焦略说明。①阶级矛盾 政府纵容地兼并,土地集中民贫困。饥寒交迫民抗争,中原边地多义军。②统治内部矛盾 中央集权多机构,互相牵制冗员兴。募兵养兵防抗争,军队“积弱”难取胜。巨额开支成“积贫”,岁贡辽夏常犯境。③民族矛盾 辽国西夏常犯境,北宋岁币难安宁。2、庆历新政(1043) 参政知事范仲淹,整顿吏治为中心。①官吏选拔 官吏升迁严考核,加强保举防恩荫。②精简机构 严肃政令并州县,取信于民徭役轻。新政触犯保守派,庆历新政遭废停。3、王安石变法(1069)①理财措施 缓和矛盾利农民,财政增收医“积贫”。a青苗法 仲春贷谷给农民,夏秋偿还息二成 ⑤。农民免受高利贷,。政府收入又大增。b募役法 权贵农民皆复役,以钱代役多富人。政府收取免役钱,农民生产负担轻。c农田水利法 政府鼓励兴水利,开垦荒地大盛行。d方田均税法 丈量土地重施行,按征田税较公平。权贵田地亦征税,国家田赋收入增。e市易法 政府设立市易务,贱买贵卖物价稳。限制商人稳市场,商品交流收入增。②军事措施 对付辽夏平抗争,医治“积弱”在强军。a保甲法 农户十家为一保,保丁作战又农耕。控制人民减军费,抵御辽夏立功勋。b将兵法 禁军将官初固定,充实边防强军训。③教育措施 选贤用能防“冗官”,提高素质为新政。a科举改革 考试科目废明经,增设明法考律令。免考诗赋进士科,专考经义与时政。b整顿太学 贤者免试成官员,重编教材重儒经。重视才能轻出生,学校育人造舆论。④评 价 a积极方面 北宋新政多成就,积贫积弱有变更。军事实力亦增强,击败西夏民心振。开垦荒地修水利,财政收入亦渐增。b失败因素 变法失败多原因,用人不当害百姓。新政触犯大官僚,反对变法法废停。[注释]①五代十国: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和吴、吴越、楚、闽、前蜀、后蜀、南平、南唐、南汉、北汉十个政权。②东京:今河南开封。③参知政事:北宋时期的副相。④乡省殿试:指乡试、省试和殿试。 ⑤息二成:指加收利息20%。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章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第二章 中国资本主义兴起和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形成(19世纪60年代初-1901)--------------------------------------------------------------------------------第四节 戊戌变法(1898年)一、背景1、政治因素— 甲午战后遭瓜分,民族危亡终来临。民族危机 资产阶级维新派,救亡图存去抗争。2、经济因素 戊戌变法多原因,民资发展为根本。①民资发展 民资壮大初登台,阶级基础已奠定。②发展因素 民资发展两原因,列强侵略双面刃。自然经济又分解,民族危机达峰顶。清朝政策亦变更,民间设厂财税增。3、理论因素— 维新思想早产生,代表王韬郑观应。早期维新思想 发展工商又商战,倡导西学学校兴。君主立宪废旧制,民资利益全反映。4、思想宣传 康梁宣传方式频,万木草堂说维新。①著书办学 东西思想巧结合①,著书“二考” ②新理论。封建理论遭冲击,维新思想入人心。《变法通议》梁启超,宣传变法为生存。②上书办报 “公车上书”反日本③,爱国救亡运动兴。《中外纪闻》强学会,报馆学会似春笋。③两派论战 封建势力反维新,两派论战大辩论。君主立宪要变法,倡导西学利维新。西方思想广传播,思想解放民觉醒。5、组织因素 《应诏统筹全局折》,变法施政有纲领。①保国会 领导机构保国会,百日维新用新人。②变法结构 总理衙门上行走,南海④参政拟法令。大学译书⑤梁担任。起草诏书四章京⑥。皇帝重用维新派,光绪下诏⑦举措新。二、概况(1898、6、11-9、21)1、举措 ①政治 官民上书机构精,旗人寄生特权禁。②工 商 保护工商⑧奖发明,改革财政设邮政。③军 事 精练陆军裁绿营,实行征兵添海军。④文 化 新式学堂⑨废八股⑩,译书报馆留学生。2、评价 ①进步性 百日维新影响深,维新志士得参政。民资发展倡西学,封建官僚一度惊。②局限性 政治主张⑾未施行,策略妥协未可论。3、失败原因①主观方面 变法失败多原因,民资局限为根本。脱离民众靠帝君,基础薄弱事难成。②客观方面 人事任免由慈禧,直隶总督⑿控京津。各省官员⒀反变法,世凯出卖祸降临。太后政变害六君⒁,封建势大根基深。4、教 训 阶级时代局限性,改良之路难通行。三、影响1、性质 民资上层来领导,改革运动最典型。2、功绩①政治上 逐步改变封建制,君主立宪目标明。②经济上 资本主义要发展,与时俱进要肯定。③对外上 国难当头图存亡,激发国人爱国心。④思想上 倡导西学兴民权,思想启蒙促觉醒。[注释]①东西思想巧结合:指康有为将西方政治学说和东方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②“二考”:指康有为代表作《新学内经考》、《孔子改制考》。③反日本:1895年“公车上书”,反对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改革迁都等主张。④南海:康有为,广东南海人,百日维新期间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准许专折奏事。⑤大学译书:指光绪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的事务。⑥四章京:指光绪帝任命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为军机章京。⑦下诏:指1898年6月,光绪帝颁有《定国是诏》。⑧保护工商:指百日维新期间在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⑨新式学堂:指京师大学堂和各地中小学堂。⑩废八股: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内容为中国史事、清朝政治)。⑾政治主张:指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主张。⑿直隶总督:指慈禧亲信荣禄。⒀官员: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在百日维新期间支持变法。⒁六君:指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史称“戊戌六君子”。--------------------------------------------------------------------------------第一节 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和中期改革一、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1、背 景 唐末藩镇显野心,废唐五代十国①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都东京②。年号建隆建宋朝,南北征战割据平。2、中央集权措施 前朝为鉴图国安,中央集权举措新。①控制军权 太祖杯酒释兵权,控制禁军三统领。精壮之士入禁军,拱卫京师为重心。枢密将帅互牵制,统兵调兵两分明。北宋实行更戍法,兵走将留为特征。②控制中央 君权相权为矛盾,相权三分权归君。调兵权归枢密使,参政知事③掌行政。执掌财权三司使,赋税转运到京城。③控制地方 地方知州为文臣,通徒监督又署名。地方司法央派员,死刑上报需核准。北宋各路转运使,赋税大部送京城。各地驻兵常更戍,知州无兵常易人。④控制科举 北宋科举又改进,乡省殿试④初推行。殿试录取任帝君,“天子门生”多顺臣。主考科目进士科,试卷糊名防弊政。录取增加近万名,仕途广开利国君。3、评 价 北宋集权举措新,正反作用两分明。①积极方面 a政治 藩镇割据喜铲除,维护统一国安定。b经济 国泰民安促生产,经济发展好环境。②局限方面 a政治 机构重叠多冗员,行政效率低水平。b军事 将不识兵难指挥,军队“积弱”难取胜。c经济 地方财政多困难,国家财政亦“积贫”。二、北宋中期的危机和改革1、社会危机 北宋危机有原因,矛盾聚焦略说明。①阶级矛盾 政府纵容地兼并,土地集中民贫困。饥寒交迫民抗争,中原边地多义军。②统治内部矛盾 中央集权多机构,互相牵制冗员兴。募兵养兵防抗争,军队“积弱”难取胜。巨额开支成“积贫”,岁贡辽夏常犯境。③民族矛盾 辽国西夏常犯境,北宋岁币难安宁。2、庆历新政(1043) 参政知事范仲淹,整顿吏治为中心。①官吏选拔 官吏升迁严考核,加强保举防恩荫。②精简机构 严肃政令并州县,取信于民徭役轻。新政触犯保守派,庆历新政遭废停。3、王安石变法(1069)①理财措施 缓和矛盾利农民,财政增收医“积贫”。a青苗法 仲春贷谷给农民,夏秋偿还息二成 ⑤。农民免受高利贷,。政府收入又大增。b募役法 权贵农民皆复役,以钱代役多富人。政府收取免役钱,农民生产负担轻。c农田水利法 政府鼓励兴水利,开垦荒地大盛行。d方田均税法 丈量土地重施行,按征田税较公平。权贵田地亦征税,国家田赋收入增。e市易法 政府设立市易务,贱买贵卖物价稳。限制商人稳市场,商品交流收入增。②军事措施 对付辽夏平抗争,医治“积弱”在强军。a保甲法 农户十家为一保,保丁作战又农耕。控制人民减军费,抵御辽夏立功勋。b将兵法 禁军将官初固定,充实边防强军训。③教育措施 选贤用能防“冗官”,提高素质为新政。a科举改革 考试科目废明经,增设明法考律令。免考诗赋进士科,专考经义与时政。b整顿太学 贤者免试成官员,重编教材重儒经。重视才能轻出生,学校育人造舆论。④评 价 a积极方面 北宋新政多成就,积贫积弱有变更。军事实力亦增强,击败西夏民心振。开垦荒地修水利,财政收入亦渐增。b失败因素 变法失败多原因,用人不当害百姓。新政触犯大官僚,反对变法法废停。[注释]①五代十国: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和吴、吴越、楚、闽、前蜀、后蜀、南平、南唐、南汉、北汉十个政权。②东京:今河南开封。③参知政事:北宋时期的副相。④乡省殿试:指乡试、省试和殿试。 ⑤息二成:指加收利息20%。--------------------------------------------------------------------------------第五节 元朝的建立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一、蒙古的兴起1、建立政权 蒙古高原多民族,兴衰迭起多风云。(1206年) 十二世纪蒙古兴,乱世英雄铁木真。草原一统立功勋,斡难河源政权兴。成吉思汗为尊称,蒙古汗国频远征。2、征伐战争 西征中亚俄罗斯,南攻印度及夏金。一二三四①初灭金,吐蕃大理皆称臣。二、元朝统一与中央集权1、元朝建立 蒙古大汗忽必烈,国号为元都燕京②。(1271年) 统治中心为大都,统一全国又南征。2、元朝统一 元军攻宋占临安,南宋灭亡续抗争。(1276年) 世杰秀夫③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大都就义文天祥,崖山投海宋君臣。3、中央集权措施 元朝疆域超前人,中央集权举措新。①控制中央 中央机构四典型,执掌行政中书省。执掌军事枢密院,宗教宣政④来统领。监察百官御史台,各司其取权归君。②控制地方 元朝地方设行省,中书直辖冀鲁晋。东北辽阳北岭北,省制影响到如今。管辖琉球⑤巡检司⑥,海峡两岸联系紧。管辖西藏宣政院,蒙藏关系超前人。册封国师八思巴,国师创制蒙古文。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疆域辽阔 元朝疆域超前人,西伯利亚亦统领。新藏台滇今犹在,南海诸岛属国人。2、民族关系 元朝一统疆域广,多族国家大促进。①各族互迁 汉族离乡到边疆,开发边疆技术新。中原江南多民族,杂居融合似亲人。②“汉 人” 契丹女真迁中原,民族融合成“汉人”。③回族形成 波斯大食民迁华,定居通婚成回民。④初辖藏台 藏台中原渊源远,吴国使台有卫温。千年交往本一家,元朝机构初施政。辖台澎湖巡检司,管辖西藏称宣政。[注释]①一二三四:指1234年。②燕京:今北京,元定都后称大都。③世杰秀夫:指张世杰陆秀夫。④宣政:指宣政院。⑤琉球:今台湾,元朝称琉球,明朝称小琉球。⑥巡检司:指澎湖巡检司。--------------------------------------------------------------------------------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一、经济制度1、一条鞭法(1581) 明朝后朝地兼并,矛盾激化税革新。①内 容 田赋徭役与杂税,“并为一条”征白银。人丁田亩为依据,纳银代役利农耕。②影 响 首辅①改革张居正,纳银代役影响深。人身控制渐松驰,农民负担有减轻。赋役征银促生产,商品经济渐兴盛。有利农业商品化,资本主义将初萌。2、更 名 田(1669) 明清之交多战争,地方亡逃地归民。康熙下诏“更名田”,明朝藩王地变更。农民耕种地归已,土地易名民欢欣。3、摊丁入亩 康熙田税皆更新,田地更名丁税新。①内 容 固定丁数②收丁税,人丁增加税不增。雍正丁税入田赋,“摊丁入亩”地丁银。②影 响 “摊丁入亩”影响深,千年丁税终废停。人身控制又松驰,经济发展人口增。二、农业生产的发展1、推广新作物 明清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新引进。贫瘠土地可种植,粮食总产量激增。2、经济作物扩种 宋元植棉遍南方,明清植棉大北进。油料作物棉桑茶,清朝扩种多商品。农业生产商品化,涌向市场商品增。三、手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1、手工业进步特征 明清工业又前进,手工进步多特征。①工具革新 生产工具多革新,产品质量效率增。嘉兴使用“纱绸机”,“制造尤工”远扬名。②技术提高 技术提高品种增,双色套印加彩印。③分工细密 分工细密行业新,社会分工区域性。松江织造③芜湖染④,苏杭丝织最典型。④产量大增 手工生产规模大,产量提高逐年增。广东佛山冶铁业,日产生铁七千斤。⑤萌芽出现 江南丝织机房兴,生产商品目标明。2、萌芽概况 苏州“机户”设机房,雇佣“机工”获利润。①明 朝 机户机工新关系⑤,资本主义渐初萌。明朝中叶为萌芽,清代发展略说明。②清 朝 工场扩大分工细,部门增多地区增。3、萌芽受阻 明朝中叶萌芽兴,发展缓慢多原因。①市场因素 封建剥削民贫困,无力购买工业品。②资本因素 权贵买房重置地,扩大生产缺资本。③税收因素 关卡林立征重税,限制生产少利润。④外贸因素 限制外贸市场小,闭关锁国清推行。⑤根本因素 萌芽徘徊多原因,封建制度为根本。四、商业繁荣和外贸状况1、商业繁荣 明清商业较兴盛,繁荣“四多”略说明。①商 品 多 农工产品进市场,品种两百商贸频。②商 贩 多 商人不畏旅途远,长途贩运高利润。③商 城 多 商贸城市达数十,北京南京最繁盛。④市 镇 多 商品经济到农村,江浙市镇工商兴。2、外贸概况 明朝前期国强盛,郑和西下商贸频。①明朝繁盛 丝瓷茶叶易珠宝,和平使者喜相迎。明末清朝局变更,殖民东来显野心。②清朝衰微 闭关政策清施行,限制外贸影响深。广州一处可通商,统一管理称“公行”。中外商人往来少,外贸微弱重农耕。明清工商难发展,中外隔绝清弱贫。[注释]①首辅: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另设殿阁大学士,后称内阁,内阁首辅职责逐渐等同于丞相。②固定丁数: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2462万)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③松江织造:指明清时期江苏省松江府为全国纺织中心。④芜湖染:明清时期安徽省芜湖为全国纺织品浆染中心。⑤新关系:指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第四节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一、加强与蒙古、新疆的关系1、瓦剌与鞑靼 明朝蒙古两裂分,瓦剌鞑靼各为政。①明朝册封 永乐①册封两首领,双方安宁边疆靖。②修缮长城 中明衰落北兴兵,明修长城防蒙军。③保卫北京 瓦剌骑兵趋北京,于谦率军败敌人。④鞑靼修好 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修好似亲人。朱明册封顺义王,封贡互市数十春。2、平定准噶尔叛乱 明末清初蒙裂分,大漠南北西三分②。“联蒙制汉”皇太极,漠南蒙古归属清。漠北漠西初臣服,满蒙联姻一家亲。①噶尔丹叛乱 漠西蒙古多纷争,准噶尔部叛乱兴。占据新疆进漠北,进攻漠南犯大清。康熙初败噶尔丹,康雍平叛七十春。②设置机构 天山南北喜收复,统辖蒙古机构兴。参赞大臣科布多③,乌里雅苏台④乌将军。3、平定和卓叛乱 晚唐回鹘迁甘新,维吾尔族渐形成。①和卓叛乱 南疆维族称回部⑤,回部贵族叛清廷。②伊犁将军(1762) 大小和卓⑥施逆行,“虐用其民”民难忍。乾隆派军平叛乱,新疆伊犁设将军。清朝调军驻新疆,开发边疆立功勋。4、土尔扈特回归 蒙古土尔扈特部,西迁伏河⑦遭欺凌。(1771) 反俄首领渥巴锡,率部回归多艰辛。乾隆喜迎爱国者,民族一家多温馨。二、加强与西藏的关系1、明朝 ①卫所 西藏明称乌思藏,设立卫所赐印信。藏人为官管藏事,征收贡赋境安宁。②僧官制度 僧官制度明施行,各级僧官帝使命。最高僧官称法王,藏教各派忠北京。2、清朝举措 唐蕃友好一家亲,元代辖藏为宣政⑧。①册封达赖 西藏黄教两首领,达赖统一觐帝君。顺治喜迎又册封,“达赖喇嘛”名至今。②册封班禅 五世班禅康熙封,“额尔德尼⑨”远扬名。历世班禅与达赖,中央册封民信任。③驻藏大臣 雍正辖藏举措新,驻藏大臣掌军政。中央地方同管理,管辖加强边疆靖。④金瓶掣鉴 达赖班禅怎继承,灵童转世怎确定。乾隆皇帝赐金瓶,诵经掣鉴作决定。中鉴灵童帝批准,达赖班禅民信任。三、加强与云贵川桂的关系1、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元初行,明朝沿用广推进。宣慰司与土知府,西南各族任首领。土司世袭忠朝廷,交纳贡赋掌军政。2、“改土归流” 永乐贵州兴叛乱,明朝平叛机构新。①贵州设省 贵州设置布政司,流官统治明初行。②“三藩之乱” 清军入关赖汉奸⑩,分封三王埋祸根。“三藩叛乱”吴尚耿⑾,康熙平叛国安稳。③普遍推行 雍正边疆举措新,蒙古西藏设大臣⑿。云贵川桂派流官,改土归流全推进。④意 义 消除割据利统治,巩固边疆民欢迎。经济文化广交流,多族国家又前进。四、加强与台湾的关系1、元明管辖 海峡两岸为一家,元朝初辖机构⒀兴。明朝续辖小琉球⒁,明清之交有变更。2、郑氏台湾 明末荷兰据台湾,殖民统治卅八春⒂。(1662-1683)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为抗清。清命施琅攻台湾,澎湖一战获全胜。投降清朝郑克爽,台湾回归民欢腾。3、台湾设府 康熙设置台湾府,隶属大清福建省。(1684) 联系加强促开发,巩固海防立功勋。五、清朝的疆域1、疆域四至 清朝前期疆域广,东临大洋西葱岭。巴尔喀什湖北岸,东北库页兴安岭⒃。东南台湾附属岛,南海诸岛全统领。西伯利亚北接壤,内蒙外蒙隶属清。2、行省区域制度 行省制度元初行,明朝三司实为省。清朝承继又强化,全国划分十八省。西藏青海两大臣,东北蒙新五将军。掌管各族理藩院,蒙古盟旗名至今。各级官吏帝任命,大清一统影响深。兄弟民族五十六,开发中华立功勋。六、多民族国家发展概况中华统一多民族,五步发展特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