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没有机会,选择真正喜欢的生活-2

宜滴一褂幸桓鐾槟兀净得皇拢鞘且桓龀刀拥模行┏祷乖谙旅嫘痘酰换岫蜕侠础?  张弛突然窜上圆脸司机的车,关车门前的一刻甩了句“你坐后面的车吧”,然后绝尘而去。我一时没反应过来,这是刚才那个特仗义的张弛吗?  我坐在路边等车等得水都喝干了,就去旁边的派出所里管警察阿姨要水喝。我把背包卸到地上,跟警察阿姨说,我能接点饮水机里的水吗?警察阿姨说当然能,凉的热的都有,随便接。我坐在椅子上,掏出水瓶拿在手里,然后居然坐着睡着了。  我被年轻的司机师傅叫醒,说车卸好货,上来了。我一看时间,自己已经睡了两个小时,赶紧去接水。警察阿姨说:“前两天也有两个女孩背着跟你一样的大包,来这里要水,然后也坐在那儿睡着了。我问她们包那么沉,干嘛不用拉杆箱。她俩说要体验生活,就是得吃点苦。你也是来找苦吃的?”  我说:“差不多吧,我是来较劲的,跟自己较劲。”  那位年轻的师傅姓马,带我到了一个姓郝的司机跟前。郝师傅五十岁上下,方脸,个儿不高,好像不大愿意搭我,马师傅跟他说您就带上她吧。最后郝师傅冲我伸出两根手指,说能不能给二百块钱车费。我一愣,马师傅推我上车,说他就那么一说,不会真管我要的。我心想先上了车再说呗,没准聊着聊着就把车钱这事给忘了。  下午5点20,我终于搭上一辆开往拉萨的大货车。  我跟郝师傅一路神侃,从车上运什么货到他有几个孩子问了个底儿朝天。郝师傅是个回民,祖籍青海,普通话说得一般般,好在我已经有了和藏族人、尼泊尔人沟通的经验,对于郝师傅的奇怪口音已经能自动翻译了。郝师傅说他运的是服装,行话叫“白货”,每三天来一次樟木,往返于318国道上。我问他多久休息一次,他笑着说撞车了才休息。他最小的女儿和我同岁,已经有了一个8岁的孩子了。  我掐指一算,如果按照他们17岁就生孩子的速度,那么再过9年,郝师傅就能看见他的曾孙子出世了。我老爸40岁、老妈35岁那年生的我,假如我和我的孩子也35岁生孩子的话,那么在我爹地110岁、老妈105岁时,他们还是有机会看到四世同堂的。  我搜肠刮肚地想各种关于回族的话题,说北京有条牛街,也有清真寺和开斋节。回族的小吃特好吃,我最爱吃牛肉灌汤包。还说自己特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其中有一本叫《书剑恩仇录》,里面讲了回族部队如何骁勇善战,回族首领霍青桐如何智勇双全,巾帼不让须眉,在黑水河打得清军屁滚尿流。  说得郝师傅眉开眼笑,说信奉真主安拉的,都是勇敢的好人。  我点头如捣蒜,说是啊是啊,一听您这姓就知道,您肯定是好人。其实我的潜台词是,既然是好人,那就甭收我车钱了。  聊天聊到后来,实在没的可说了。我说自己是中华移动小曲库,给您唱歌吧,郝师傅说我就喜欢听歌。我把张惠妹、孙燕姿、王心凌、S.H.E唱了个遍,郝师傅就说了一句:“听不懂。”我顿时泄了气,让郝师傅放点回族歌曲,结果又换我听不懂了。  听着每首都差不多的回族歌曲,我出神地望向窗外。突然发现,天黑得好缓慢。从阳光转红到逐渐暗淡,再到太阳翻过远山,似乎是个每一帧都清晰呈现的慢镜头。也许是大货车车头的视线好,也许是平时从没仔细观察过日落。北京的日落总是在挤公交、逛商场或者吃饭时被我忽略掉。  翻越嘉错拉山时,山上下起了雪,随后变成了小冰雹,噼里啪啦打在车窗上。幸亏郝师傅车上有毛毯,不然非冻死我不可。  视线越来越模糊,郝师傅不得不把雾灯和远光灯都打开。黑夜中的车灯,只能照到前方十几米的地方,却可以让车行使几千几万公里。即使看不到整条路,有什么好怕呢。只要不断往前走,就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我看不到未来的样子,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夜里十点,终于到达新定日,郝师傅、马师傅和他老婆带我进了一家回族餐馆。马师傅的老婆像所有传统回族妇女一样,头上裹着头巾,不大会说汉语,只知道一个劲儿地让我多吃点。我是第一次吃到回族风味儿的正餐,一大碗白面条里什么作料都不放,把它当米饭似的就着炒菜吃。  吃饱后,我和郝师傅又一路听着回族歌曲,顶风冒雨往拉萨开。  夜里两点,郝师傅实在太困,就把车停在路边眯了会儿觉,又喝了一罐红牛,才接着上路。  前一天在加德满都,我和静子整夜聊天,只睡了2个小时,本来一直挺着不睡,也还挺得住。可郝师傅睡觉时,我也睡着了。睡得正熟时,却要起床,真的好痛苦啊。我一路不停地打瞌睡。  郝师傅说了好几次:“你别睡了,我看你瞌睡,我也犯困。”  我也知道为了行车安全,我应该强打精神跟郝师傅聊天,可睡魔实在强大,我道行不够。  早上7点多,天已转亮,离拉萨也越来越近。郝师傅突然跟我说:“我跟你商量个事。”  我在半睡半醒状态下完全条件反射地回答:“什么事?”  “我跟你打个炮怎么样?”  我一下就醒了,但表面上依旧保持迷迷瞪瞪的状态,假装听不懂。  郝师傅又重复了一遍,我再装就太假了。转过头去,瞪着郝师傅,一字一顿地说:“不、怎、么、样!”  郝师傅态度轻松地问我:“为什么?”  我从牙缝里挤出一句:“因为您女儿跟我一边儿大!”  郝师傅又问:“那我要是很年轻呢?”  我说:“那也不行。”  郝师傅乐了:“你还困吗?别生气,我就是想吓吓你,让你别再打瞌睡了。” 这个办法也太彪悍了吧!  郝师傅问我怎么一点也不害怕,我说我怕什么,一路上经过那么多检查站,每一个都登记了咱俩的身份证和您的驾驶证、行驶证,我出了什么事儿,您也跑不了。而且您要是想下手还用等到天都亮了?况且您说过,信安拉的没有坏人嘛。  郝师傅哈哈大笑,说一开始不爱搭我,是怕别人说闲话,其实他们大货司机最不愿意搭的就是单独的女孩,然后又跟我说了很多他们在路上运货的故事。  一直到我下了车,郝师傅没再提过车钱的事,还叮嘱我一个人在外注意安全。  回到拉萨,我兜里那张5块钱还在。第三部分 看看别处的世界,问问自己的心1.孤独是跟自己对话的机会——喜德林 从尼泊尔再次回到拉萨时,我住进一家藏式旅馆,一直睡到中午才把前两天的觉补回来。  我想即使不是因为缺觉,每天早晨仍然有许多人不愿醒来。有的人睁开眼才开始入睡,还有的人睁开眼就开始梦游,真正醒来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人。而那些整夜没睡的人也未必是清醒的。  我躺在床上,脑子里想着接下来该往哪去。逛逛旅游景点、买买纪念品、跟标志拍拍照,都不是我想要的旅行。是该搭车走青藏线,再骑车环青海湖,到了西宁再做打算呢?还是去新疆,看看瓜果梨桃成熟的景象?  环视四周,没有人来回答我的问题。空空的八人间里,只有我一个人,其他人肯定都结伴出去玩了吧。好像从离开北京开始,我的世界里一下子冒出许多人,每天热热闹闹的。然后,他们又像当初闯入我的世界一样,突然全部离开了我。如今屋里只剩下我自己,冷冷清清。  瞬间,孤独感席卷而来。 我看到自己蜷缩在床上。外面阳光刺眼,却照不进屋里。  如果是在家,我一定开着电视吧。从小放寒暑假,如果独自在家,电视肯定一天都不关,只为了让家里有点声响,让自己感觉不到孤独。总觉得每天爸妈离家上班的关门声音好大,大得在并不宽敞的家里也能听得到回声。那时我总喜欢窝在家里,要么看电视,要么看书。老爸让我周末出去玩,我偏偏不去。真是讽刺,现在我主动出来了,老爸却又拦着我。  因为孤独,从小到大我都想有一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发觉好友和别人更好,就会心生嫉妒,觉得自己的热情不被别人珍惜。我安慰自己,也许是每个人的热度不同,我可以对刚认识的人散发出100度的热情,别人满值才50度,人家用尽了全部回应,也只有我的一半,我才总是不满足。  长大以后,孤独并非离我远去,它换了副面孔如影随形地跟着我。在喧嚣的聚会中,在热闹的KTV里,在推杯换盏的饭桌上,在狂欢的舞池里,我依然会感到孤独。身边的人很多,我会笑着叫着,也会鼓掌叫好,吹哨起哄,我和人群如此靠近,孤独却没有减少一分一毫。  后来听说孤独并非不合群,每个人都生而孤独,所以人才是群居动物。可一群人聚在一起,也不过是大家共同孤独而已。  我们既需要齐聚共欢,亦需要独身一人,正如我们置于寒冬需要取暖,身临酷暑需要纳凉。 我有很多自己找乐的方法,却始终没能学会如何自处。  初中时的语文老师很喜欢借给我书看,我在那时看了很多当时认为深奥得不得了的书,虽然大都看不懂,但看到黑塞的小说《内与外》里那句著名的箴言,我还是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并把它背了下来。  “无物在外,无物在内。因在外者,亦即在内。”  如今心中突然映照出这句话。  外部世界都是内心世界的映射,感觉到外部世界精彩的人必然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要多精彩才能忍受得住孤独?  我为了躲避孤独,总是依赖电视、电脑、手机或者别人。和朋友见面,从不提前到,因为十分讨厌独自等人,希望自己每时每刻都有事做,唯独忘了留点时间跟自己相处。能够排遣的从来只是寂寞,孤独却无法躲避。我承认面对孤独时自己的无助与无能。  原来我真正需要的不只是向外看看这个大千世界,更需要向内看看自己的内心世界。将眼光转向自己,才是我旅行的真正方向。  下午,我去拜访浩哥,他是拉萨一所高中的老师,暑假时回上海学习,我和晓萌初到拉萨时,一直借住在他的教师宿舍里。暑假将尽,他已回到拉萨。  经过学校的操场时,我见到有五个藏族小伙儿在打篮球,立马手痒,问人家能不能一起玩。五人里面块头最大的那个,汉语说得挺流利,说好啊,正好三对三。 藏人打篮球真实诚,从来不使假动作,纯撞。还好人家让着我,只是互相之间撞。我就比较不厚道了,全靠晃人、假动作之类的进球,而且一使一灵。第一次用假动作的时候,那个大块头摸着自己脑袋说,还可以这样啊?他也太实诚了,我偷笑了半天。  我投篮比较准,两个队员抢到球后总爱传球给我。像我这种人来疯型选手,越打越精神,还进了不少球,一点不像刚回高原的人。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打篮球治高反。  大块头问我是不是练过,我笑笑说,也没怎么练过,上小学就开始打。但是后来大学的时候进了排球队,而且是最重要的位置。他问是二传么?我摇头说,是替补。  见了浩哥,他问我住在哪里,然后向我推荐了那附近的喜德林,他说那里曾是风光一时的拉萨四大林之一,如今已成废墟,很少有游客知道。我就喜欢这种游客少,还不用买门票的地方。  我在深巷中找到了不起眼的喜德林。 如今的喜德林后面要加上“大院”二字,因为它只是居民楼包围中的一块废地。这个大院用它来命名,也许是除了残破的废墟以外,它仅剩的曾经存在过的证据。  废墟前摆着很多太阳能锅,几乎每户藏民家中都摆着几盆艳丽的格桑花,几个藏族小孩一起大声唱着歌,那些被时间抚摸苍老残败的废墟,在旺盛的生活气息中倔强地站立着。  废墟间挂的龙达早已褪色残缺,断壁残垣之中长出的荒草却旺茂滋盛之极。  承认自己的无助与无能,也许恰好是坚强的开始吧。  人心是个无底洞,所以人总觉得空。为了填满这个洞,有的人用金钱,有的人用名誉,有的人用权利,有的人用爱情,有的人用自由,有的人用梦想……但无论用什么,无底洞永不会满。  花费时间与自己的心对话,是值得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觉我们用来添洞的东西究竟是让洞变得更深,还是使我们忘了洞的存在。  舍去了那些和别人一起狂欢、畅饮、说笑的机会,才能得到一段孤独的时间和体验。舍得,得到的往往比舍去的更好。 大院深处走出一位阿莫拉,她像许多藏族阿莫拉一样,右手摇着转经筒,口中念着六字箴言,有趣的是,她的左手还牵着一只黄纹小猫。拉萨的狗大都散养,遛狗很少见,遛猫就更少见了。我走过去逗弄小猫,小猫很喜欢我,伸头在我小腿上蹭来蹭去。我细瞧这只猫居然一直吐着舌头,大概它真的以为自己是一只狗吧。  我跟着阿莫拉向八廓街的方向闲适悠暇地散步。  原来八廓街附近,还有不少像喜德林这种非著名古建,只不过被大昭寺的盛名所掩,鲜有游客。比如八廓街闹市之中的这座黄色的弥勒殿,殿高三层,有尊巨大的未来佛,光脑袋的长度就接近成人身高,手里还攥着一把英镑。佛像前不仅供奉着酥油灯、青稞酒,还有大盒的伊利牛奶。  在弥勒殿门口,一个藏族小男孩拉住我,非要跟我踢足球。他倒是一点不认生,莫非我刚才打篮球时,沾染了一身运动细菌?  在一条很深的巷子里,我发现一座庙,庙小得连牌匾都没有。问了一位来点酥油灯的阿库拉[藏语意为叔叔、伯伯],得悉它与昌都一座名寺重名,也叫“嘎玛寺”。寺中有尊白度母雕像,脖子上挂着一串天珠,每颗足有十厘米长,我趴在玻璃外面看得直流哈喇子。 庙门口有很舒服的厚垫子,我坐在上面用iPhone发微博。一个老喇嘛出来问我用的是苹果么,我说是。又问我能打藏文么,我说不能。于是他颇为得意地拿出自己的iPhone给我看,里面的通讯录都是藏文的,键盘打字是汉、藏、英三语。我惊奇万分,赞叹不已,以为他拿的是VIP专属定制机。后来回去自己鼓捣了一阵,发现iPhone可以打出好几十种文字来,只是自己从来没有调过。而且藏文是拼音文字,用键盘打字很方便。  回到八人间时,屋里已经多了四个人。羿萱、曼妮、贺绅、谈俊都是在校大学生,明天中午就要回家了。他们听说我要出去摆地摊,都围过来看我的货。他们摆摊练过几个晚上了,已经摸准了城管的下班时间和客流量较大的地段。有了他们的指导,我少了几分被城管没收东西的危险,同时多了几分成功的经验。  本打算穿着尼泊尔买的纱丽吸引顾客,没想到拉萨比我半个月前离开时,降温了不少,而且只有晚上10点以后才能摆摊,纱丽是铁定穿不了了。从纱丽上剪下来的那块样布我还留着,正好铺在地上摆摊用,闪闪的水钻吸引了不少来往游客的注意力。羿萱、贺绅把他们的项链和明信片也放在我这里卖,还卖力地替我吆喝。在尼泊尔认识的杜默仗义地前来捧场,还带来了巨大的手电为我照明。  开张第一单生意是一位北京大叔,他问了斜挎包的价钱,结果听出我也一口京片子,不但没砍价儿就特痛快地掏钱,还去马路对面买了把羊肉串送我。我高兴的把羊肉串分给大家吃,谈俊吃完羊肉串,吆喝就改成了:“卖尼泊尔带回来的手工包,只收羊肉串,不收钱呐!”  小摊只摆了一个多小时,就卖了180块钱,我很知足。 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2
正序
倒序
我怕没有机会,选择真正喜欢的生活
我怕没有机会,选择真正喜欢的生活-2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我怕没有机会,选择真正喜欢的生活
我怕没有机会,选择真正喜欢的生活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