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5

曹参从各郡和诸侯国中挑选一些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他斥退撵走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末节、一味追求声誉的官吏。曹参自己整天痛饮美酒,不理朝政。大臣和宾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心里都很担忧,纷纷上门来好言相劝。可是等这些人一来到,曹参就立即拿出美酒来给他们喝,他们没办法,只好跟他一块儿喝。过了一会儿,有的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继续让他们喝酒,直到他们喝醉之后离去。大臣和宾客们始终没能开口劝谏。  曹参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参的随从官员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无可奈何。一次,他们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希望曹参听到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后加以制止。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曹参听到这些声音后,反而叫人拿出酒摆在桌子上,自己也痛饮起来,并且也跟着高歌呼叫,与那些饮酒的官吏们相互呼应,一起作乐。  萧规曹随  汉惠帝埋怨曹参不理政事,以为曹参看不起自己,整天心里郁闷不安。一天,他对曹参的儿子曹窋说:“你回家后,试着私下问问你父亲,就说:‘高皇帝刚刚去世,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您这样怎能考虑国家大事呢?’但是你要记住,千万不要说这些话是我告诉你的。”  曹窋回家后,一次在闲暇的时侯陪着父亲聊天,父子两人刚开始聊得很投机。曹窋便趁机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告诉了曹参。曹参听了之后脸色立刻阴云密布,对曹窋大怒,叫人把他打了二百大板,用手指着他的鼻子说:“你这个不懂事的小子,赶紧快点儿进宫侍奉皇上去!少在这里添乱!国家大事是你应该说的吗?”曹窋很委屈,捂着皮开肉绽的屁股,一瘸一拐地回到了皇宫,就如实地向惠帝禀报了此事,惠帝听了之后非常生气。到了第二天上朝时,惠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责备曹参说:“曹参!你昨天为什么要惩治曹窋?上次是我让他规劝你的,你整天喝酒作乐,不理朝政,你这个丞相到底是怎么当的!”曹参赶忙脱帽谢罪说:“陛下请息怒,请您自己再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皇帝哪一个更强呢?”惠帝不假思索地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接着说:“那么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呢?”惠帝考虑了一下说:“我看你好像不如萧何。”曹参于是又戴上帽子,对惠帝拱手作了一揖说:“陛下这番话说的很对。高帝与萧何当初平定了天下,各种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各位臣下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法度不得随意地更改,这样不就行了吗?陛下您认为我说得有没有道理啊?”惠帝这才恍然大悟,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心里也就放心了。  第135节:新读史记(上卷)(135)  曹参做汉朝丞相,前后有三年时间。他去世后,百姓们都歌颂说:“萧何制定了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替萧何做了丞相,遵守各种法度并且没有失误。这都是得益于他那清静无为的做法,老百姓也因此过上了安宁日子。”  张良行刺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祖父韩开地,曾经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丞相,父亲韩平,曾经做过僖王、悼惠王的丞相。悼惠王二十三年,韩平去世。二十年以后,秦国兴兵灭亡了韩国。当时,张良还很年轻,并没有在韩国政府中做官。他家里十分富有,光奴仆就有三百多人。但是,当他弟弟死后,并没有用厚礼埋葬他,而是变卖了全部的家产,寻求刺客来谋刺秦始皇。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张良的先人世代深受韩国的恩惠,他发誓要为韩国报仇。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拜访苍海君的时候,张良偶然遇见了一位大力士,两个人性情相投,一见如故,便结成了生死之交。大力士也非常痛恨秦始皇,愿意和张良一同去刺杀他。张良很高兴,认为这下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了。他特意让人为大力士打制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作为行刺武器。后来,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和这位大力士得到消息后,在博浪沙中设下埋伏,等到秦始皇的车队一到,两个人突然偷袭他。结果,大力士由于操之过急,手里的大铁锤误中了秦始皇的副车,副车被砸得粉身碎骨,而秦始皇则毫发未伤,躲过此劫。秦始皇为了抓住张良他们,在全国范围内下达了通缉令,展开了大规模搜捕。于是张良等人改名换姓,纷纷隐藏在各地,张良来到了下邳。  桥下拾履  张良因为行刺秦始皇逃到了下邳,在闲暇的时候,张良经常到下邳城内的桥上从容漫游,思考自己今后打算和当时的局势。一次,他在漫游时遇见了一位身着粗布短衣的老父,看上去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老父走到他的跟前,故意把脚上的鞋子甩到桥下,然后看着张良,对他说:“小伙子,我的鞋子掉到桥底下了,你给我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先是一惊,等到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时便感到愤怒,认为他怎么这样的无礼,想要动手打这个老头。但是当他走近时,发现这人年纪很老,经不起打击。他便强忍着心中的怒火,下桥去把鞋给他捡了上来。但是没想到老父不但没有感谢他,反而得寸进尺,命令似地对他说:“小伙子,我行动不方便,你现在把鞋给我穿上!”张良心想,既然已经十分屈辱地为他捡了鞋,那么穿鞋也就没有什么了,于是,他便跪下为老父穿鞋。老父穿好鞋子以后,哼着小曲笑着离去了。张良对这个人大为惊奇,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便随着老父的身影凝望。老父大约走出去一里路,便又返回来了,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五天以后的拂晓,你我还在这个地方相会。”张良觉得此事奇怪,但也没有多想,索性答应了下来。  五天以后,天刚拂晓,张良便按时前往。但是,等他到了之后,发现老父早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了。老父对他生气地说:“年轻人与老人约会,反而后到,这是为什么呢?”老父说完便转身离去,并且对他说:“五天以后我们再来相会,这次你可要早点来啊。”五天之后,鸡刚叫的时候,张良就赶紧动身了。等他赶到了桥上之后,发现老父还是先他一步到达。老父再次生气地说:“你这次又是为什么来晚啊?”老父转再次身离去,边走边对他说:“五天以后我们再会,希望你要早点来,不要再让我等你了!”五天以后,还不到半夜,张良就起床动身了。他抓紧时间跑到桥上,生怕这一次再迟到了。还好,这次没有迟到,空旷的桥上没有一个人,他就坐在桥上休息。刚坐下不一会儿,老父就来了。老父见到张良,高兴地说:“呵呵,你这样做就对了。”接着,老父从怀中拿出了一本书,对张良说:“你要是读了此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帝王将在十年以后兴起,而十三年以后,你到济北来见我,记住,榖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之后,老父将书交给了张良,没有再说什么就突然不见了。天亮以后,张良翻开老父送给他的书,仔细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觉得这本书不同寻常,爱不释手,日夜经常地诵读、学习它,为自己将来辅佐刘邦打下了基础。  第136节:新读史记(上卷)(136)  得遇明主  十年以后,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天下豪杰纷纷响应,而张良此时也聚集了一百多名青年揭竿起事,与各地义军遥相呼应。不久,有个义军首领景驹自立为楚王,驻扎在留县。张良认为自己势单力薄,为了更进一步发展,便打算去投靠景驹,结果在投奔的路上遇见了刘邦。当时,刘邦正率领几千人的队伍,攻夺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看到刘邦的队伍声势浩大,能成大事,便顺势归附了他,并且受到了刘邦重用,被任命为厩将。张良屡次根据《太公兵法》向刘邦献策,刘邦的军队也因此屡战屡胜,所向披靡。刘邦很赏识他,常常采纳他的计策。但是张良对其他人献计时,他们都不能领悟。张良便认为刘邦是天授之才,最终下定决心跟随了刘邦,放弃了投奔景驹的打算。  后来,刘邦率领军队到达了薛地,见到了重要的起义军首领项梁。当时,项梁已经拥立了楚怀王。于是,张良向项梁献计说:“您已经拥立了楚王后代,而韩国的诸位公子中数横阳君韩成最为贤能。您应该也立他为王,加强自己的党羽,壮大自己的力量。”项梁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并且任命他为韩国司徒,命令他与韩王成共同率领一支一千余人的军队向西去攻取韩国原有的土地。他们开始夺取了几座城邑,但是随即就被秦军夺了回去。他们便在颍川一带往来游击作战。  刘邦从洛阳南进穿过轩辕山的时候,张良率军与他会合。两军会师后,声势壮大,战斗力大为增强。他们便一同攻占了韩国的十余座城池,打败了秦将杨熊的军队。随后,刘邦让韩王成留守阳翟,自己与张良率军南下,迅速攻占了宛城,然后挥师西进,进入了武关。他们下一个目标就是秦朝的军事要塞峣关。峣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军事地位相当重要。刘邦打算用两万兵力进攻秦朝的峣关守军,张良认为这样做牺牲太大,没有胜算,就劝告他说:“现在,秦军还很强大,我军不可以轻敌冒进。我听说峣关的守将是个屠户的儿子,为人市侩而且很容易用利益去引诱,所以希望您暂且留守军营。然后,您先派人去准备五万人的口粮,并且在各个山头上多张旗帜、作为疑兵,接着,派郦食其携带贵重的宝物去收买秦将。”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就按照他的话一一去做了,结果,秦将果真然上当被收买了,背叛了秦朝,想与刘邦一起西进去袭击咸阳。刘邦打算接受秦将的投降,而张良则对他说:“这只是峣关的守将想要反叛罢了,恐怕秦军士兵们不一定听从他的命令。士兵如果集体抗命,那么我军就必定会有危险。所以,我们不如趁着秦军懈怠而攻击他们。”刘邦听了之后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事不宜迟,就趁机率军向秦军发动了突然袭击。秦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惊慌失措,没有经过激烈的抵抗就被打败了,退守至蓝田。在那里,两军再次交战,刘邦再次取得胜利,并最终将这支秦军彻底击溃。刘邦率军一路高歌猛进,顺利到达秦都咸阳,秦王子婴向他投降。  君臣离合  汉元年正月,刘邦被封为汉王,统辖巴蜀地区。刘邦赏赐给张良黄金百斤,珍珠二斗。张良把这些赏赐全部送给了项伯。刘邦也因此让张良厚赠项伯,让项伯替他向项羽请求汉中地区。结果,刘邦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汉中地区。后来,刘邦动身前往封国,张良给他送行到了褒中。二人在此告别,张良劝告刘邦说:“您为什么不烧毁所经过的栈道呢?这样,就可以向天下人表示您永不返回的决心,并且不让项羽对您产生怀疑。”张良返回韩国以后,刘邦一边率军行进,一边烧毁所经过的栈道。  当初,韩王成让张良随从刘邦,因此,项羽对他非常生气,没有让他回到自己封国,而是带着他一块儿东归,所以,张良也暂时投到了项羽帐下。不久,张良劝告项羽说:“汉王已经烧毁了栈道,这表明他已经没有返还的心意了,您也不要再因为他而担心了。”接着,张良又把齐王田荣反叛的联络书信呈递给项羽。由此,项羽不再担忧西边的刘邦,而是集中兵力北去进攻齐国。  第137节:新读史记(上卷)(137)  项羽终究不肯让韩王成返回自己的封国,他把韩成贬为侯,不久以后,竟然把韩成杀死在了彭城。当时,刘邦已经回师平定了三秦。张良知道后,立即寻找机会逃离了彭城,走小路去投奔刘邦。君臣重逢,自然是分外地高兴。刘邦封张良为成信侯,让他随军东进去攻打楚军。后来,汉军在彭城大败而归,当部队行进到下邑的时候,刘邦下马,靠着马鞍,问身边随从们说:“我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以此作为封赏,有谁可以与我一同建功立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猛将,与项羽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了楚国。您可以马上利用这两个人。而您身边的诸位将领之中,唯独韩信可以托付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您要弃地求贤,可以考虑这三人。那样,您就可以打败楚国了。”于是,求贤若渴的刘邦派遣说客随何去游说九江王黥布,然后又派人去联络彭越,二人都同意与刘邦联合作战,共同讨伐楚国。等到后来魏王豹反叛了刘邦,刘邦派遣韩信率军前去讨伐。韩信在作战中表现了高超的军事才能,连打胜仗,并且趁机攻占了燕、代、齐、赵等地。刘邦最终打败项羽,果真是依靠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八问  张良由于身体体弱多病,所以未曾单独挂帅出征,他一直作为出谋划策的臣子,跟随在刘邦左右。  汉三年,项羽把刘邦围困在荥阳。刘邦对眼前的局势是既害怕又担心,便和谋士郦食其谋划削弱楚国的势力。郦食其说:“从前,商汤讨伐夏桀,把夏朝的后代封在杞国。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把商朝的后代封在宋国。如今,秦朝丧失德政、抛弃道义,侵伐诸侯的国家、灭亡了六国的后代,使得他们没有安身立命之处。陛下如果能够重新封立六国的后代,那么,六国的君臣百姓必定会对您感恩戴德,甘愿做您的臣民。随着德义推行,陛下就可以最终称霸天下,到那时,项羽也一定会整齐衣冠,毕恭毕敬地前来朝拜您。”刘邦听后,对他树起大拇指说:“好。您马上去刻好印绶,带着它们出发吧。”  郦食其还没有启程,张良从外地办事回来,向刘邦复命。当时,刘邦正在吃饭,见到张良,他得意地说:“您来以前,有位客人为我谋划了一个削弱楚国势力的办法。”接着,刘邦原原本本的把郦食其的话告诉给了张良,并问道:“您认为此计如何?”张良急忙回答说:“是谁为陛下谋划的这个计策?陛下的千秋大业危险了。”刘邦很是疑惑,他赶紧向张良询问原因。张良解释说:“臣请求借用陛下面前的筷子来为您分析一下天下的大势。从前,商汤讨伐夏桀,把夏朝的后代封在杞国,那是因为他能制夏桀于死地。如今,陛下能制项羽于死地吗?”刘邦回答说不能。于是,张良说到:“这是不可以那样做的第一个原因。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把商朝的后代封在宋国,那是因为他有能力得到纣王的头颅。如今,陛下能够得到项羽的头颅吗?”刘邦回答说不能。张良接着说:“这是不可以那样做的第二个原因。周武王攻入商朝的都城,在商容的里门表彰他的德行,释放被囚禁的箕子,修整王子比干的坟墓。如今,陛下能够修整圣人的坟墓,在贤人的里门表彰他们的德行,在智者的门前向他们致敬吗?”刘邦回答说不能。张良便继续说:“这是不可以那样做的第三个原因。周武王曾经发放巨桥的积粟、散发鹿台的存钱,以此救济贫苦的百姓。如今,陛下能够散发府库的粮食钱财,来救济贫苦的百姓吗?”刘邦回答说不能。于是,张良说道:“这是不可以那样做的第四个原因。商朝灭亡以后,周武王废弃了兵车,将其改为乘车,把武器倒置并且包上虎皮,向天下表示自己不再动用武力。如今,陛下能够停止征战、推行文治,不再用兵打仗吗?”刘邦回答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以那样做的第五个原因。周武王把战马放牧在华山的南边,以此表示它不再有用处了。如今,陛下能够让战马休息、不再使用它吗?”刘邦回答说不能。张良说到:“这是不可以那样做的第六个原因。周武王把牛放牧在桃林的北边,以此表示不再运输辎重。如今,陛下能够放牧牛群、不再运输辎重吗?”刘邦回答说不能。张良最后说:“这是不可以那样做的第七个原因。况且,天下的游士离开他们的亲人,舍弃他们的祖坟,告别他们的老朋友,跟随陛下征战四方,他们都日夜盼望着能够得到一块儿小的封地。如今,陛下打算恢复六国并且封立他们的后代,那么,您身边的游士们就会各自回去侍奉他们的君主、伴随他们的亲人、守护他们的祖坟并且与老友们重逢。这样的话,陛下和谁一同去打天下呢?这是不可以那样做的第八个原因。而且,目前我们只有使楚国不再强大,否则,您重新封立六国的后代,他们又会很快地屈服于楚国,到时候,您又如何使他们臣服呢?如果您采纳这位客人的计谋,那么,您的大业就危险了。”听到这里,刘邦还怎么能够吃得下饭?他立即吐出了口中的食物,大骂道:“这个愚笨的儒生,几乎把老子的大事给败坏了!”于是,刘邦立即下令将那些印绶销毁,从此不再提及这件事情。  第138节:新读史记(上卷)(138)  册封迁都  汉六年正月,刘邦封赏功臣。张良长期以来一直是在幕后出谋划策,没有直接参加战斗,因此也就没有战功,但刘邦却不这么认为,他对各位大臣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张良的字)的功劳啊!所以,他可以自主的选择齐国地区三万户作为自己的封邑。”面对这样厚重的赏赐,要是别人早就高兴地接受了,但是张良却推辞不就,他对刘邦说:“陛下,臣当年为了反抗秦朝残暴统治,率领各位义士在下邳起义,后来有幸在留县与陛下相会,这是上天将我授给陛下的啊!陛下英明神武,深谋远略,在作战时经常采用臣的计策,侥幸的是我这些小计谋还能时常奏效,所以,臣认为自己也没什么出众才能,被封在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齐地三万户封邑。”刘邦心想,别人都在这里争功,而你却在发扬风格,值得嘉奖。于是刘邦对张良更加器重,将他与萧何等大功臣一同册封,封张良为留侯。  刘邦开始分封了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那些未能及时分封的人日夜争功,他们不仅上朝时候争,私下里也在到处为自己活动。由于你争我夺,议论纷纷,搞得刘邦也不知道该封谁合适。因此,相关封赏迟迟不能最终敲定下来。一次,刘邦登上洛阳南宫中的空中阁道,参观风景,从那里望见诸位将领坐在沙地上,在相互间议论着什么,一会儿窃窃私语,一会儿又谈笑风生。刘邦心里很纳闷,就问他的随从。其他的人都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留侯张良走到刘邦身边小声说:“陛下难道还不知道吗?他们在商议谋反的事情。”刘邦一听心里大惊,感到更不明白了,就问张良:“天下都已经安定了,他们为什么还要谋反呢?”张良解释说:“陛下当初以平民的身份起兵,势力单薄,依靠这些人夺取了天下;如今,您贵为天子,封赏的又都是您所亲近的萧何、曹参等人,诛杀的都是您平生所怨恨的人。现今,军吏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您封赏所有功臣。这些人担心自己受不到封赏,又害怕平日里有可能得罪过您而遭到诛杀,所以便聚在一起图谋造反。”刘邦这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没有心情再观赏身边的阁楼美景,担忧的向张良询问对策。张良问刘邦:“陛下平日里憎恨的人中间,而群臣又都知道的,谁最突出呢?”刘邦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下说:“雍齿与我有宿有怨恨,曾经多次使我窘迫、受辱。我早就想杀了他,但是因为他的功劳多,一直没有忍心下手。”张良便劝刘邦说:“现在,您应当赶快封赏雍齿给群臣看。群臣看见雍齿都被封赏了,那么,他们对自己的封赏就会坚信不疑了。这样,他们也就不会再有谋反之心了。”刘邦听完之后,赶紧摆驾回宫,把群臣都召集在一起,大摆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同时催促丞相、御史等人赶快评定功劳、进行封赏。酒宴结束以后,群臣个个都高兴地说:“雍齿都被封为侯了,我等就没有必要再担心了。”  刘敬曾经劝谏刘邦定都关中。关中是当初刘邦重要的根据地,对于刘邦后来夺得天下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人力支援,刘邦对它有很深的感情。对此,刘邦当年就是颇为赞同,但是他还心有疑虑。因为朝中大臣绝大多数都是山东地区的人,他们大多建议刘邦定都洛阳。这些人说:“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山、渑池,背靠黄河,面向伊水、洛水,它坚固无比,发生战事的时候足可以倚仗它来防御敌军。”为此,刘邦左右摇摆不定,就专门询问了张良的意见。张良拿出地图,放在地上一边比画一边对他说:“陛下请看,洛阳虽然有险可守,但是它的中心地区狭小,方圆不过几百里,土地贫瘠,四面受敌,这里不是用武之地。关中地区,左有崤山、函谷关,右有陇山以及蜀地的岷山,其间沃野千里,南有巴蜀的富饶资源,北部又有适宜放牧的草原。依靠三面的险阻而固守此地,只用东方一面来控制诸侯。如果诸侯安定,朝廷可以用黄河、渭水来转运天下的粮食,西上来供给京都;如果诸侯敢叛乱,朝廷又可以顺流而下,渭水、黄河又足以运送军队和粮草。可见,关中地区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刘敬的建议是正确的。”刘邦听完之后大腿一拍,拍案叫好,随即就下定了决心,于当日起驾,率领着臣民们向西行进,定都关中。  第139节:新读史记(上卷)(139)  被逼献计  张良随从刘邦进入关中以后,身体依然不是很好,他就静居、辟谷,安心养病,闭门不出达一年之久。  后来,刘邦打算废掉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对此,很多大臣谏诤、劝阻,但是都不能改变刘邦的坚决态度。吕皇后十分恐惧,不知道如何是好,整天愁容满面,寝食难安。一次,有人悄悄对吕皇后说:“留侯张良善于筹划计策,高皇帝十分信任他,让他去劝谏肯定会起作用。”于是,吕皇后茅塞顿开,心想:“哎呀,我怎么就没想到他呢!”为了确保张良能够帮助她,就派自己的亲信建成侯吕泽去拜会张良,并且胁迫他说:“留侯大人,您一直是高帝的得意谋臣。如今,高帝打算另立太子,您怎么可以高枕无忧、不闻不问呢?”留侯回答说:“想当初,高帝曾经多次身陷危难之中,能够采用我的计策实属侥幸。如今,天下安定,皇帝因为偏爱的缘故而打算更换太子,这是骨肉亲情之间的事情,纵然我等百余人苦苦进谏也是无济于事,我看还是不要白费心机了。”但是,吕泽并不善罢甘休,他用更加强硬的态度要求说:“您一定要为我想出妙计!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留侯看他态度如此坚决,自己也没法推脱,就替他想了一个办法说:“这件事情很难用口舌争辩。考虑到高帝不能召来的贤人,天下共有四位。他们名叫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这四人已经上了年纪,他们都认为高帝傲慢无礼、好侮辱人,所以逃到山中躲藏,他们个个重视道义而不肯做汉朝臣子。然而,皇上一直很敬重这四个人,很惋惜得不到他们辅助。如今,您果真能够不吝惜金玉璧帛,让太子写一封亲笔信邀请他们,言辞要谦恭,并且准备好安稳、舒适的车辆,派出说客前去恳请他们出山,我想他们应当会来。这四人来了之后,太子一定要把他们当作贵宾,让他们常常跟随在自己身边。上朝的时候,高帝看见这几人,一定会惊异地询问他们的底细。要是高帝知道了这四人的贤能以后,那么,太子一定会得到莫大帮助,自己的地位也就高枕无忧了。”吕泽便把张良的话一一记在心中,向张良拱手道谢后,迅速回到宫中向吕皇后复命。  吕皇后对于张良的话是如获珍宝,让吕泽派人携带太子的书信,用谦恭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到深山中去迎请这四为世外高人。四人被太子的诚意所感动,就下山追随太子,太子把他们当作贵宾,安顿在建成侯的家中。  储君得保  汉十一年,黥布举兵反叛。当时,刘邦患病在床,没有能力亲自率军平叛,他打算任命太子为主将,前去讨伐叛军。太子身边的四位贤人平时被太子以礼相待,生活安逸,一心想报答太子。现在见太子要去平叛,觉得此事对太子不妙,觉得自己报恩的时候到了,就相互商议说:“我们几个老骨头前来,是为了保全太子。太子如果率军平叛,大事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劝告建成侯说:“太子率军出征,如果立了战功,那么权位也不会得到任何的增益;如果无功而还,那么,他从此就要遭受祸患了。况且,与太子一同出征的各位将领,都是曾经与高帝一起平定天下的猛将,如果让太子做他们的统帅,这无异于让羊来统帅群狼。他们都不肯为太子卖死力,太子不能建立战功则是必然的了。我们听说,‘母亲受宠,亲幸必定及于其子’。如今,戚夫人日夜侍奉高帝,赵王如意经常被抱在高帝的面前,高帝说过‘我终归不能让不成器的儿子位居爱子之上’。很显然,赵王如意一定会取代太子的位置。所以,您为什么不急速请吕皇后找机会向高帝哭诉说:‘黥布,是天下闻名的猛将,善于用兵。如今,朝廷的诸位将领都是陛下的同辈人,您让太子统帅这些人,无异于让羊统帅群狼,没有人会听从太子的指挥。如果黥布得知太子统军,就会大张旗鼓地向西推进。皇上虽然患病,还应当勉强乘坐着车子,躺着让人护理您,御驾亲征,众将就不敢不尽力。皇上虽然会吃苦,但是为了您的妻儿,还是应当如此啊’。”吕泽听了之后连夜去见吕皇后。很快吕皇后找到了机会向高帝哭诉,倾吐了四人所授意的话。高帝叹息说:“我原本就认为太子不够派遣的条件,还是我亲自前往吧。”于是决定刘邦亲自出征,让群臣留守。刘邦出征时,躺在专门的病榻上,身边配有专门的太医和侍从。大军浩浩荡荡,旌旗林立,鼓号齐鸣。大臣们见到刘邦亲自出征,全都为皇帝送行到霸上。留侯张良虽然身体也有重病,但还是勉强起身,拖着虚弱的身体送刘邦到曲邮。两位曾经共患难、打天下的老友再次面临离别,心中感伤之情油然而生。张良看到刘邦在床上不断地咳嗽,心中备感凄凉,跪在地上向他进谏说:“陛下,我本来应该随驾出征,但是病情实在是太重,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请陛下见谅。”刚说了两句话,张良已经累得喘不过气来了,他拼命地咳嗽了两声继续说到:“楚人勇猛、敏捷,在以前的作战中经常打胜仗,现在起兵作乱,士气正盛,希望您不要与他们争一时的高低,保重自己的身体要紧。另外,我认为您应当让太子做将军,来监守关中的军队,以确保后方的安全。”刘邦没想到张良以重病之躯还能说出这样肺腑之言,心中感慨万千,对他说:“子房(张良的字)啊,你现在虽然身染病重,但还是要应该强打精神,卧床来辅佐太子啊。”此时,叔孙通为太傅,刘邦就让张良行使少傅的职责,与太傅一起辅佐太子,镇守后方。  第140节:新读史记(上卷)(140)  第二年,高帝顺利平定了黥布的叛乱,等到回京以后,病情更加严重。刘邦感到自己也活不了多久了,便更加想要更换太子。张良知道后极力为太子劝谏,但是刘邦固执己见,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张良无奈,便因病而不再参与政事。太傅叔孙通也不赞成更换太子,就引用古今事例对高帝进行劝告,为了表示决心,竟然以死来争保太子。刘邦实在是被逼的没有办法,就假装答应了他,但是实际上仍然打算更换太子。不久,朝廷举办了一次宴会,太子在高帝身边侍奉。四位贤者这次也随着太子来了。他们的年龄都已经八十多岁,须眉雪白,衣冠奇特。刘邦看见后感到很奇怪,就问太子:“他们是些什么人啊?”四人便依次上前回答,说出了各自的姓名。刘邦听了之后非常吃惊,没想到他们竟是自己多年苦苦寻觅的良才,惊奇地问他们说:“我访求各位多年,你们却总是逃避我。如今,你们为什么自愿地跟随太子呢?”四人不假思索地回答说:“陛下轻视士人,张口就骂人。我等重视道义,不愿意受无端的侮辱,所以就惶恐地逃亡、躲藏起来。我等后来听说太子为人仁义、孝顺,恭敬有礼,爱慕士人,天下之人没有不愿意为太子效死力的,所以便来投靠太子了。”刘邦接着就对太子刮目相看,并且对他们四人说:“既然你们现在已经跟随了太子,那就劳烦各位始终如一地调教、保护好太子,寡人心里也就放心了。”  四人祝寿完毕,快步离去。刘邦目送他们,心想这下太子的地位被保住了,同时召唤戚夫人,指着刚刚离去的四人对她说:“爱妃呀!我本来打算更换太子,无奈他现在得到这四人的帮助。我们的计划全泡汤了!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很难更换了。吕皇后看样子果真要成为你的主人了。”戚夫人听了之后非常绝望,哭泣不止。刘邦也很悲伤,安慰她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把忧愁忘掉吧!”于是,刘邦起声唱道:“天鹅高飞,展翅千里。羽翼已成,横越四海。横越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短箭,尚有何用!”刘邦呜咽着连续唱了好几遍,无奈之下停了下来。戚夫人一边跳舞一边流泪,动作明显地也失去了往日的风姿,显得有些僵硬而无力。刘邦悲哀不已,起身离去。尽管“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散去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作为万人景仰的天子刘邦以不欢而散的方式离开却是史无前例的,这样看来皇上也不是像普通人认为的那样事事都能如意。刘邦最终没有能更换太子,这已经被历史的实际所证明。阻止刘邦更太子计划的幕后主使者是张良,召来这四人的计划也是张良献的计策,这四人没有辜负张良的期望,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作用。  命中的仙怪  在过去的几年里,张良与刘邦的关系非常融洽,所以他们经常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讨论过天下许多事情,但是大多数都与天下的存亡没有什么重大关系,史书没有记载这些内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我们了解这些只能通过一些野史或者口耳相传般像阿猫阿狗之类的街巷故事被广泛流传。汉朝稳固了它的统治以后,留侯张良便公开宣扬说:“我家世代为韩国相国,对韩国充满着家一般的感情,国家灭亡以后我常常茶不思饭不想,为韩国向强秦报仇成为了我那以后最大愿望。为达到目的,我不会吝惜自己的万金家产,积响应汉王推翻暴秦的起义,使得天下硝烟奋起号称有百万雄师的秦朝也灭亡了。如今天下太平,我凭借着这三寸不烂之舌成为地位显赫的帝王军师,封的食邑有万户之多,位居列侯,这是平民出身的子弟们所能想象的最高点,皇上所给的这一切我已经是很满足了。哎!我也老了,从今以后,我愿意抛弃人间一切烦心的事情,想要追随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像仙鹤一样无忧无虑地去遨游大千世界。”张良从此开始系统学习“辟谷法”,因为只有体重下降才符合辟谷神功的要求,所以张良在下定决心以后,就开始严格奉行导引以便使自己逐渐轻身。就在这时刘邦去世了,掌握政权的是吕太后。她感激张良恩德,不想让他就这样死去,派人一日三餐地监督他吃东西,并且对他说:“人生在世,如同白驹过隙那样短暂,您何必自讨苦吃到了这种地步呢!”张良不得已,勉强听从了吕太后的话,敷衍塞责地进用些食物,这才暂时保住了自己一条老命。  第141节:新读史记(上卷)(141)  八年以后,张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按照父死子继的规定,他的儿子张不疑承袭了侯位,但是张不疑运气不佳,在文帝五年因为犯了不敬的罪过,被废除了封地与爵位。  当初,张良在下邳桥上遇见了那位送他《太公兵法》的老父,跟张良分别之后再也没有任何消息。十三年以后,张良跟随刘邦路过济北,果然在榖城山下见到了老父所说的黄石,就认为他是老父的化身,便将它带了回去,作为最贵重的宝物来祭祀。张良去世以后,家人将黄石一同葬入他的墓冢里。后人每逢扫墓,以及在伏日、腊日祭祀留侯的时候,也一同祭祀这块黄石。刘邦曾经说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据此,司马迁认为张良大概是位身材高大、形象魁伟的人。但是后来,等到司马迁亲眼见到张良画像,才知道张良原来像妇人、美女那般纤弱。他便感慨孔子所说的以貌取人的缺漏。  少有大志  丞相陈平,是阳武县户牖乡人。他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喜欢读书,家中有田地三十亩,他自己同哥哥陈伯住在一起。陈伯平常任劳任怨地在家里种地,却非常支持陈平出外求学。陈平长得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有人开玩笑似地对陈平说:“你家里那么穷,吃了什么长得这么魁梧?”陈平的嫂子心眼比较小,整天恼恨陈平不看顾家庭,也不在外挣钱养家,就到处宣扬说:“家里这么穷,也不过吃糠咽菜罢了。有这样的小叔子,不能养家糊口,还不如没有呢!”陈伯听到这些话,心里对她非常不满,二话不说,将她赶出了家门。  一次,陈平所居的里社祭祀土地神,陈平做主持割肉的人。他把祭肉分配得很均匀,百姓都认为很公平。父老乡亲们互相赞叹说:“好,陈家孩子真会做分割祭肉的人!”陈平叹息说:“唉,假使让我陈平主宰天下,也会像这次分肉一样!”  陈平娶妇  陈平成年后,因为家里比较穷,富有的人家没有谁肯把女儿嫁给他,娶穷人家的媳妇陈平又感到羞耻,高不成低不就,因此陈平一直独身一人。过了好长时间,有个叫张负的富人,他的孙女先后嫁了五次人,结果丈夫都死掉了。人们认为她有克夫相,没有人再敢娶她。陈平却对她情有独钟,一直想得到她。陈平因为家贫,乡中要是有人办丧事,就去帮忙料理丧事,靠着早去晚归多得些报酬以贴补家用。一次,张负碰巧在丧家见到了他,相中了这个高大魁梧的年轻人,就想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  丧事办完以后,张负跟着陈平到了陈家,陈家住在靠近外城城墙的偏僻小巷子里,家中十分贫困,破墙烂瓦,连大门都是用一领破席制成。张负在门口来回转悠,发现陈家门外却有很多专为长者乘坐的安车留下的车辙,给人一种门庭若市的感觉,便感到陈平是个有才能的人,将来必定有大成就,心里就打定了主意把孙女嫁给他。张负回到家后,对他的儿子张仲说:“我打算把孙女嫁给陈平。”张仲不解地说:“陈平又穷又不挣钱,全县的人都耻笑他的所作所为,而你为什么偏把孙女嫁给他?”张负却对他说:“像陈平这样仪表堂堂的人,哪能会长久贫寒卑贱呢?”张负最终说服了自己的儿子,将孙女嫁给了陈平。因为陈平家里穷,张家就借钱给他作聘礼,还给他钱来置办酒宴娶亲。张负告诫他的孙女说:“不要因为陈家贫穷,就摆大小姐的架子,侍奉人家时要时刻小心。侍奉兄长陈伯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嫂嫂要像侍奉母亲一样。”陈平娶了张家女子以后,家境逐渐好转,资财日益宽裕,交游也越来越广了。  初出茅庐  陈胜起兵后在陈县称王,派周市平定了魏国地区,立魏咎为魏王。在此之前,陈平就已辞别哥哥陈伯,跟随一些年轻人到魏王手下做事。魏王听说了他有过人才能,就任命他为太仆。陈平几次向魏王进言,魏王都没有听进去。这时又有人妒忌陈平的才能,向魏王说他的坏话,魏王又将陈平逐渐疏远。陈平见到在这里没有什么发展前途,还要处处受气,只好逃离了这里,投奔他方。  第142节:新读史记(上卷)(142)  陈平前往投奔项羽,受到了项羽的重用。他就一直跟随项羽东征西讨,四处作战,为项羽最终入关攻破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被项羽封爵。项羽得胜东归后,在彭城称王。而此时刘邦回军平定了三秦向东进军,与项羽部队展开交战,殷王也开始反叛楚国。项羽为了迅速平叛,于是封陈平为信武君,让他率领魏王留在楚国的部下,讨伐殷王,陈平经过多次交战,击败并降服了殷王,将整个殷地全部占领。项王接着又任命陈平为督尉,赏给他黄金二十镒,让他把攻下来的殷地守住。过了不久,刘邦的大部队杀到,一鼓作气,又攻下了殷地。项王大怒,觉得前次平定殷地的将领原来都是些废物,决定将他们全部杀害。陈平知道后,发现项羽竟是如此残暴,害怕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杀了,便封好项王赏给他的黄金和官印,派人送还给项王,自己单身拿着宝剑抄小路逃走了。陈平一口气跑到了黄河边上,面对滔滔河水,湍急的水流,心想:只要过了黄河就安全了。陈平在岸边找到了一个船夫,让他把自己带到对岸。船夫是个贪财的人,见他一个仪表堂堂的美男子单身独行,身上带着宝剑,就怀疑他是个逃亡将领,腰中一定藏有金银珠宝,就一直盯着陈平,打算杀掉他。陈平心里很害怕,没想到自己刚离开虎口,又进入了狼窝,反正船夫就是图财,他于是就干脆解开衣服,赤身裸体地帮助船夫撑船。船夫看到他身上一无所有,才没有下手。  良才逢主陈平逃到汉军驻地,投降了刘邦。他通过故交魏无知求见汉王刘邦,汉王召他和另外七个人一起进见。汉王知道他们都是些风云人物,就设宴款待他们。汉王对他们说:“各位豪杰,吃完了之后,就到客舍去好好休息吧!”陈平放下手里的碗筷急忙说:“大王,我这次有要事前来,所说的话不能拖过今日。”汉王感到好奇,就跟他交谈起来,想看看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陈平就当时的政局和应该做的军事部署与刘邦进行广泛交流。陈平讲得深入浅出,句句在理。刘邦也听得津津有味,边听边点头附和。等听完了之后,对他大为赞赏,没想到他竟有这样广博的知识和远略。汉王就问他:“你以前在楚军时担任什么官职?”陈平说:“做都尉。”汉王当天就任命陈平为都尉,让他做参乘,主管监军工作。众将得知后,个个心里不满,到处喧闹起来说:“大王刚刚得到楚国的一个逃兵,还不知道他本领高低,就跟他同乘一辆车子,并且反让他监督我们这些老将!”汉王听到这些议论后,反而更加宠幸陈平。汉王于是带着陈平往东讨伐项王。到了彭城,汉军被楚军打败。汉王又领兵返回,一路上收集散兵游勇,到达了荥阳,任命陈平为副将,隶属于韩王信,驻扎在广武。  君臣相疑看到刘邦对陈平如此宠幸,周勃、灌婴等老将都十分嫉妒不满,纷纷诋毁陈平说:“陈平虽然是个美男子,只不过像帽子上的美玉罢了,他里面也未必有真东西。我们听说陈平在家时,曾和自己的嫂子私通,是个淫乱好色之徒;在魏王那里做事不能容身,逃亡出来归附楚王;归附楚王也不相合,又逃来归降汉王。现在大王对他如此器重,让他做高官,任命他为护军。我们听说陈平接受将领们的贿赂,钱给得多就好好对待,钱给得少就不好好对待。陈平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作乱奸臣,希望大王明察。”汉王知道他们说的并不是空穴来风,也怀疑起陈平来,召来当初推荐陈平的魏无知,责问他:“你到底给我推荐了个什么人啊?听说他是个贪财好色之徒!魏无知却说:“我所说的是才能,陛下所问的是品行。现在如果虽有人有高尚的品行,但才能平庸,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陛下哪会任用这样的人呢?现在楚汉对峙,形式严峻,我给大王推荐一个善出奇谋的人,只关心他的计谋是否能够有利国家就行了。至于私通嫂子、私受钱财,那是个人私事,无关大局?”汉王又召来陈平责问:“先生在魏王那里做事不相合,便去楚王那里做事而又半道离开。如今又来跟从我,讲信用的人是这样三心二意吗?”陈平理直气壮地说:“我在魏王那里做事,魏王不能采用我的建议,所以我离开他到项王那里做事。项王不能够信任人,他所宠信的都是身边亲近之人,即使有奇才之人也不能重用,稍有不满,就大开杀戒,我这才离开楚王。后来听说汉王能够用人,所以来归附大王。我空身而来,不接受钱财便没有资本。如果我的计谋确有值得采纳的地方,希望大王采用;假若没有值得采用的,钱财都还在,请允许我封好送回官府,辞职回家。”汉王知道错怪了他,于是便向陈平道歉,更加丰厚地赏赐了他,任命他为护军中尉,负责监督全部将领。那些不满的将领们这才不再说话。  第143节:新读史记(上卷)(143)  陈平进谏楚汉争霸的前期,汉军老是打败仗,常常处在不利境地。一次,项羽把刘邦围困在荥阳。过了很久,刘邦也没有逃脱,他十分忧虑,向项羽请求割让荥阳以西的地区讲和。项羽想趁机把刘邦等人一网打尽,坚决不同意。刘邦无奈,对陈平感叹说:“天下如此混乱,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安慰他说:“项王为人谦恭有礼,对人爱护,那些具有清廉节操、喜欢礼仪的士人多归附于他。但项王也有很多缺点,为人小气,到了论功行赏、授爵封邑的时候,却又吝啬这些爵邑,士人因此又不愿归附他。如今大王傲慢又缺乏礼仪,具有清廉节操的士人不来归附;但是大王能够舍得给人爵位、食邑,那些圆滑没有骨气、好利无耻之徒又多归附汉王。如果你们各方谁能去掉双方的短处,采取对方的长处,势力必定大增。那么只要挥挥手,天下就安定了。但是大王喜欢随意侮辱人,不能得到具有清廉节操的士人。项王那里的骨鲠之臣有亚父范增、钟离味、龙且、周殷之辈,不过几个人罢了。大王如果能舍得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楚国君臣,让他们互生怀疑之心。项王为人猜忌多疑,听信谗言,他们内部定会互相残杀。到时候,汉军可趁机发兵攻打他们,一定可以击败楚军。”汉王听完了陈平说的话后,满面愁容烟消云散,立刻命人拿出四万斤黄金给陈平,听凭他使用,也不过问他支出情况。  荥阳反间陈平用了很多黄金在楚军中进行反间活动,他在众将中宣扬钟离眛等项王的将领,功劳很多,但始终不能划地封王,他们打算跟汉王联合起来,消灭项王,瓜分楚国土地,各自为王。谣言在项军中传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项羽果然猜疑起来,不再信任钟离等人。为了探听虚实,项王还派遣使者到汉军那里打探。刘邦于是将计就计,备下丰盛酒宴,命人端进来。见到楚王的使者,汉王就佯装吃惊地说:“哦!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楚王的使者!”又让人把酒肴端走,换上粗劣的饭菜。项王使者窝了一肚子火,悻悻离去。回去以后,就把这些情况如实向项王禀告,其中也少不了一些添油加醋。项王果然开始怀疑起亚父范增了。范增见到荥阳城守军弹尽粮绝,士气消沉,建议项王火速攻下荥阳城。但项王已经不再信任他,对他的话充而不闻。范增得知项王在怀疑自己,就懊恼地对项羽说:“天下之事大局已定,君王自己干吧!我年事已高,无法再辅佐你了,请求告老还乡!”项羽就顺水推舟,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离去。范增回乡还没有到达彭城,就因背上毒疮发作,客死他乡。陈平见反间计奏效后,趁机在夜里让两千名妇女出荥阳城东门,楚军以为是汉军主力,于是集中兵力向他们发动攻击,而陈平与汉王则从荥阳西门出城逃离。汉王随即进入关中,收集四处败散士兵,重整旗鼓后再次东进。  计擒韩信公元前201年,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刘邦征求各位大臣的意见,将领们都主张发兵征讨韩信。刘邦认为这样太冒险,胜算不大,便默默不语。随后,他把陈平找来询问计策,陈平一再推辞,反问刘邦:“各位将领都说了些什么?”刘邦把各位将领的话都告诉了陈平。陈平又问:“有人上书说韩信谋反,有外人知道这件事吗?”刘邦回答说:“没有。”陈平接着问:“那么韩信本人知道这情况吗?”刘邦想了一下说:“不知道。”陈平说:“陛下的精锐部队跟楚国比哪个强?”刘邦惭愧地说:“楚国军队兵强马壮,我们没有与它相抗衡的力量。”陈平问:“陛下的将领中用兵有能超过韩信的吗?”刘邦摇摇头说:“韩信用兵如神,百战百胜,没有谁赶得上他。”陈平于是总结说:“如今陛下的军队不如楚国精锐,将领的才干又赶不上韩信,却要发兵攻打他,这是逼他同我们作战,我们并没有取胜把握,我私下里为陛下的安危感到担忧啊。”刘邦着急地说:“那你说该怎么办呢?”陈平回答说:“古时候天子经常巡察各地,会见诸侯。南方有个地方叫云梦泽,陛下假装出游云梦,在陈县会见诸侯。陈县就在楚国的西部边界,韩信听到天子出游,看到安定无事,必然到郊外迎接拜见陛下。到那时,陛下趁机将他拿下,这只不过是一个力士就能办到的事。”  第144节:新读史记(上卷)(144)  刘邦觉得他的主意不错,值得一试,于是派出使者告知各诸侯到陈县会面,刘邦便随即出发。还没有到达陈县,楚王韩信果然在郊外的路上迎接。刘邦预先准备好武士,见韩信来了,立即将他拿下捆绑起来,装在副车中。韩信喊道:“天下已经平定了,鸟尽弓藏,我必然要被烹杀了!”刘邦回过头对韩信说:“你别出声喊叫了!你谋反,已是明显的事了!”高帝于是在陈县会见了诸侯,随后平定了楚地。  陈平受封  刘邦回到洛阳,认为现在杀他不合适,就赦免了韩信,降封他为淮阴侯,又对其他有功的大臣论功行赏。陈平功劳最大,被封为户牖侯。陈平辞谢说:“这不是我的功劳。”皇上说:“我采用了先生的计谋,克敌制胜,这不是功劳是什么呢?”陈平说:“要不是魏无知,我怎么能入朝为官呢,又怎么能为大王效力呢?”皇上赞赏地说:“像先生您这样,可谓是不忘本了。”于是又赏赐了魏无知。  刘邦返回时经过曲逆,他登上城楼,望见县城的房屋都很高大,说道:“这个县好壮观!我行遍天下,只见到洛阳和这个县是这样。”回头问御史说:“曲逆的户口有多少?”御史回答说:“当初秦朝时有三万多,中间连年战乱,很多人逃亡藏匿,如今现在仅存五千。”刘邦随即便命令御史,改封陈平为曲逆侯,尽享全县各户的赋税收入,取消以前所封的户牖乡。此后陈平曾以护军中尉的身份跟从高帝征讨陈豨和黥布。他一共出过六次奇计,每次献计之后都增加了封邑,一共增封了六次。他的奇计有的颇为隐秘,世间无人得知,很多没有流传下来。  智救樊哙  刘邦在平定黥布叛乱的返回途中,因受伤而患病,车驾缓缓地行至长安。这时,燕王卢绾进行反叛,皇上派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兵征讨他。樊哙启程后,有人在背后向刘邦说樊哙的坏话。刘邦听信了谗言,发怒说:“樊哙见我病了,便盼望我死,真是气死我了。”他采用陈平的计谋,召绛侯周勃在病榻前受命,对他说道:“陈平速驾车马载着周勃替代樊哙领兵,到了军中以后立即斩下樊哙的头!”二人接受了诏命,驾车急行,边走边商议说:“樊哙是高帝的老朋友了,功劳很多,而且又是吕后妹妹吕嬃的丈夫,与高帝有亲戚关系并且身份显贵,高帝因为一时愤怒的缘故想杀他,只怕将来要后悔。我们不如把他囚禁起来交与皇上,由皇上自己处决他。”他们没有到达军营,走到半路上,用符节召来樊哙。樊哙接受诏令,立即被反绑起来装上囚车,押往长安,周勃替樊哙为将,率兵平定燕地。  陈平在返回时听说刘邦去世,他害怕吕后听信谗言发怒,便急驾车马先行。路上遇到使者诏令陈平和灌婴驻守荥阳。陈平接受了诏命,他先驱车赶到宫廷,见到高帝的灵位后,立即嚎啕大哭,痛哭流涕,趁机在高帝灵堂内向吕后禀奏处理樊哙一事的经过。吕太后听后十分感动,哀怜陈平,对他说到:“爱卿啊!您一路辛苦了,还是回去好好休息吧。”陈平害怕谗言加身,坚决请求留宿宫中,担任警卫。吕太后于是任命他做郎中令,说到:“请你好好辅佐教导孝惠皇帝。”樊哙被押到长安,因为与吕后的特殊关系,便被赦免并恢复了原来的爵位和封邑。  降将王陵  公元前189年,丞相曹参去世,惠帝任命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王陵,是沛县人,他当初是县里的豪绅,高祖在地位卑微时,像对待兄长那样侍奉王陵。王陵这个人缺乏文化素养,爱意气用事,喜欢直言不讳。刘邦当初在沛县起兵,进抵到咸阳时,王陵也自己聚集党羽几千人,驻在南阳,因为自己势力强盛,想自己单干,不肯跟从刘邦。等到后来刘邦回军进攻项羽时,兵强马壮,势不可挡,王陵才率兵归属刘邦。项羽当初招降王陵时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他派人捉拿到王陵的母亲,安置在自己的军营中,王陵的使者到来时,项羽就让王陵的母亲出来坐着,想用此招降王陵。王陵的母亲私下送走使者时哭着说:“请替我告诉王陵,一定要小心地侍奉汉王。汉王是个宽厚的长者,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有三心二意。为了表示我的决心,我以一死来给你送行吧。”说完之后就拔剑自刎而死。项王看到之后发怒,以为她害了自己的大事,就烹煎了王陵的母亲。王陵最终还是跟从刘邦平定天下。王陵跟雍齿关系亲密,而雍齿又是刘邦的仇人,王陵又原本被逼无奈才跟从了刘邦。由于这些原因,王陵受封较晚,被封为安国侯。  第145节:新读史记(上卷)(145)  公元前187年,孝惠帝去世。吕太后想立吕氏宗族的人为王,她想看看各位大臣的意见,就询问王陵,王陵对她说:“这样做不行。”吕太后接着又去问陈平,陈平却说:“可以这样做。”吕太后经过这么一对比,厌恨王陵不支持自己的想法,于是假意提升王陵为皇帝的太傅,实际上是恶毒地剥夺了他的大权,不再重用他。王陵对此非常生气,心想自己为汉朝平定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竟然落得了这样的下场,就撂挑子称病辞职,整日闭门不出,始终不肯朝见皇帝,七年之后去世。  计安刘氏  王陵被免除丞相职务后,吕太后就调任陈平为右丞相,任命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审食其也是沛县人。刘邦在彭城西边被项羽击败时,楚军抓走刘邦的父亲和吕后作为人质,审食其以家臣身份侍奉吕后,照顾左右。他后来跟随汉军打败项羽被封为侯,受到吕太后的宠幸。他做了左丞相之后,一直住在宫中,掌握了朝中大权,文武百官都得通过他才能决断事情。  吕嬃因从前陈平为高帝出谋划策捉拿了樊哙,对他不满,多次进谗言说:“陈平当丞相以后不理政务,每天饮美酒,玩弄女子。”陈平听到后,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放纵。吕太后听说了这件事,心里暗自高兴。她当着吕嬃的面对陈平说:“俗语说‘小孩和妇女的话不可信’,就看你对我怎么样了。不要怕吕嬃说你的坏话。”  吕太后立吕氏宗族的人为王,陈平知道无法阻拦,便忍气吞声,假装顺从。等到吕太后去世以后,陈平跟太尉周勃合谋,终于诛灭了吕氏宗族,拥立孝文皇帝即位。汉初这些宫廷要事陈平都是主要策划者。  以退为进  孝文帝即位后,认为太尉周勃亲自率兵诛灭吕氏宗族,功劳最多。陈平看到孝文帝想重用周勃,就想把右丞相的尊位让给周勃,于是托病引退。孝文帝刚刚即位,觉得陈平病得奇怪,认为他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就亲自去探问他。陈平对他说:“陛下,高祖在世的时后,周勃的功劳不如我陈平。到诛灭吕氏宗族时,我的功劳就不如周勃了。我愿把右丞相的职位让给周勃。”孝文帝这才恍然大悟,就顺水推舟,任命绛侯周勃为右丞相,位次名列第一;陈平调职为左丞相,位次名列第二。  过了一段时间,孝文皇帝已经渐渐明了熟悉国家大事。一次,孝文帝在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周勃心里不清楚,谢罪说:“陛下恕罪,臣不知道。”孝文皇帝又问:“那么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急得汗流浃背,惭愧自己不能回答。于是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主管的人,陛下可以向他们询问。”皇上便说:“那主管的人又是谁呢?”陈平回答说:“陛下若问判决案件的情况,可询问廷尉;问钱粮收支的情况,可询问治粟内史。”皇上意犹味尽,接着说:“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您所主管的是些什么事呢?”陈平谢罪说:“为臣诚惶诚恐!陛下不知我才智低劣,让我勉强担任丞相的职位。丞相一职,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养育万物,让它们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对内爱护团结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够胜任他们的职责。”孝文帝对他的话非常满意,称赞他回答得好。右丞相周勃则大为惭愧,退朝后埋怨陈平说:“您怎么不在平时教我对答这些话,让我在皇上和文武百官面前丢脸!”陈平扑哧一笑,对他说:“您现在身居相位,难道不知道丞相的职责吗?陛下如要是问起长安城中盗贼的数目,您是否也要勉强凑数来对答啊?”这时绛侯周勃才知道自己的才能与陈平相差很远,却担任这么重要的职位,觉得真是无地自容。不久,周勃托病请求免去右丞相的职务,陈平独自担任整个丞相职务。  周勃离职  绛侯周勃的祖先是卷县人,后来迁徙到沛县。周勃出身微贱,家境贫寒,依靠着编织蚕箔来勉强维持生活。为了糊口,他还经常为办丧事的人家吹箫、奏挽歌,以此为副业。另外,他身强力壮,力大无比,能够拉开强弓。后来他跟从刘邦起义,作战勇敢,立下了累累战功。  第146节:新读史记(上卷)(146)  周勃为人质朴刚强,憨厚老实,刘邦认为他可以托付大事,一直想栽培他。实际上,周勃不喜欢文辞学问,缺少谋略,他每次召见儒生和说客,总是坐在面向东面的尊位上,对他们说:“你们帮帮忙,快为我出谋划策吧!”他的质朴、少文就是这样。  周勃平定了燕地的叛乱,在回朝的路上得知高帝去世的消息。从此之后,他以列侯的身份侍奉惠帝。惠帝六年,朝廷设置太尉官,周勃被任命为太尉。十年以后,吕太后去世。吕禄以赵王的身份担任汉朝的上将军,吕产以吕王的身份担任汉朝的相国,吕氏一族操纵了汉朝的军政大权,企图颠覆刘氏的天下。周勃身为太尉,竟然不能步入军营大门;陈平身为丞相,竟然不能过问国家政治。于是,周勃与陈平等人联合同谋,终于诛灭了吕氏一族,保住了汉室江山,拥立代王刘恒继位,这就是汉文帝。  文帝继位以后,为了表示平叛吕氏强权的功劳,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赏赐给他黄金五千金,食邑一万户。一个多月以后,有人对周勃说:“您已经诛灭了吕氏宗族,拥立了新的天子,威震天下。您受到丰厚的赏赐,处在尊贵的地位,深得陛下的宠信。这样下去,时间久了,恐怕就要大难临头了。”周勃感到害怕,也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处境很危险,便向汉文帝辞职,请求归还相印。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一年多以后,丞相陈平去世,文帝又把周勃召了回来,重新任命他为丞相。过了不到一年,文帝清除那些在朝中的列侯势力,就打算先从周勃下手,把他叫到身边说:“丞相啊!前些日子,我下令列侯到自己的封地去,而有很多人至今还没有动身。丞相是我所器重的人,希望你带头回到自己的封地,为群臣做个表率。”于是,汉文帝免去了周勃的职务,命令他回到自己的封地。  功臣入狱  回到封地以后,每逢河东郡郡守、郡尉巡视下辖各县而到达绛县的时候,周勃就害怕自己被朝廷下令杀害。他经常身披铠甲,命令家里人全副武装地护卫自己,然后才与郡守、郡尉等官吏见面。后来,有人上书诬告周勃企图谋反,文帝将此事交给廷尉去处理。廷尉又将此事下交给相关部门办理。结果,周勃被下令逮捕,并且被提审。周勃吓得六神无主,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威风,战战兢兢不知道怎样回答。狱吏认为他现在是虎落平阳,也渐渐打消了以前的顾虑,对他百般欺凌、侮辱。周勃身处险境,性命难保。于是,周勃命令家人用一千斤黄金贿赂狱吏,狱吏收到贿赂以后,这才在公文背面写字提醒他说:“想要得救,必须让公主为您作证。”  公主,是文帝的女儿,嫁给周勃的长子周胜之作为妻,所以,狱吏提醒周勃让她出面为自己作证。平日里,周勃把自己得到的加封与赏赐的大部分都送给了薄昭。薄昭是文帝的母亲薄太后的亲弟弟。案子到了紧要关头,薄昭为周勃向薄太后说情,太后也认为周勃不可能会造反。几天以后,文帝拜见母亲。薄太后顺手抓起头巾掷向了文帝,不高兴地说道:“周勃当年手持天子的玉玺,统率着数万的军队,他不在那个时候谋反。如今,他身居小小的绛县,无权无兵,反而要叛乱吗?”文帝其实早已经看到了周勃在狱中的供词,便向太后谢罪说:“母后息怒,狱吏刚刚查证清楚,他没有造反,就要释放他了。”文帝便派遣使臣手持符节,来到大狱里赦免了周勃,并且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周勃出狱以后,感慨地说:“想当初,我曾经统帅百万大军,南征北战,当时是何等威风啊!不落到今天的地步,怎么会知道狱吏的尊贵呢?”  周勃回到了封地,一直过着安定生活,在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为武侯。他的长子周胜之继承了侯位。六年以后,他与所娶的公主感情不合,又犯了杀人罪,因此,封地被废除。周勃的爵位绝封一年以后,文帝从周勃的诸位儿子中选择了贤能的河内郡郡守周亚夫,将他封为条侯,接续绛侯爵位。  细柳营中  周亚夫是周勃最有出息的儿子,当还没有被封侯,仍为河内郡郡守的时候,一位名叫许负的人为他相面,看了半天之后告诉他说:“您的一生跌宕起伏,三年以后将被封为侯,此后再过八年,您将位至将军和丞相,掌握国家的大权,地位尊贵、责任重大,在群臣中可谓独一无二。但是再过九年,您会被饿死。”周亚夫听了之后,对他的话感到很可笑,怀疑地说:“我的哥哥已经继承父亲的侯位了,即使他去世了,他的儿子也理应继位,我怎么谈得上封侯呢?再说了,既然我已经向您所说的那样富贵了,怎么最后会被饿死呢?这还得请教您。”于是许负指着他的嘴说:“您的嘴边有竖纹入口,这是被饿死的相貌。”三年以后,亚夫的哥哥绛侯周胜之有罪而被废除爵位,文帝打算从周勃的儿子中间选择贤能之人来继承他的封爵,众臣都推荐周亚夫。文帝封周亚夫为条侯,接续了他父亲的爵位。  第147节:新读史记(上卷)(147)  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境。天子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任命河内郡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御匈奴。不久,文帝为了安定军心,亲自去慰问驻军。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天子的车驾都是直接地奔驰进入,营中从将军到下属军官都是骑马来迎进送出。随后,文帝到达了细柳军营。营中的将士都披挂着铠甲、手持锐利的兵器,张开弓弩、拉满弓弦,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天子的先导跑到营门前,但是守门军士不让他进入。先导高傲地说:“天子就要到了!”而守门的都尉则不买他的账,面不改色地说:“周将军命令说‘军中上下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文帝车驾到达,但是照样没有面子,仍然不让进入。文帝没有办法,只好派遣使臣手拿着符节诏令周将军说:“朕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文帝想要坐车进入,守卫营门的军官对文帝的随从车骑人员说:“周将军有规定,军营之内禁止车马奔跑,请你们步行进入。”于是,文帝命令驾车者拉紧缰绳、缓慢行进。到了中军帐里,周亚夫并没有下跪参拜,而是手里拿着武器,向文帝拱手说道:“陛下,身着甲胄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臣用军礼来参见您。”天子被周亚夫的一言一行深深感动,面容变得十分庄重,手扶车前的横木来向官兵们致敬。随后,天子派人向周亚夫致谢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各位将士保家为国辛苦了!”文帝慰问完毕,大驾离去以后,随从的大臣们都对周亚夫军中的行为感到惊讶,认为他实在是无法无天,大逆不道。而文帝则不这么认为,他开导大臣们说:“你们不懂,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我在霸上、棘门军营中看到的状况,如同儿戏一般。要是真打起仗来,他们的军队很有可能遭受袭击,将士很可能被俘虏,到时候只能会一败涂地。至于周亚夫,戒备森严,训练有素,敌人怎么可能进犯他呢!”文帝对周亚夫称赞了很久。一个多月以后,三支驻军都被撤防。文帝任命周亚夫为中尉,主管京畿地区的防务。  平定叛乱  文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告诫太子说:“国家如果发生急变,周亚夫是真正可以担当领兵重任之人。”文帝去世以后,景帝即位,任命周亚夫为车骑将军。  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叛乱。周亚夫以中尉的身份代理太尉职务,率军东进去镇压叛军。他趁机亲自向景帝请示说:“楚兵勇猛轻捷,我军难以与之正面交战。希望您允许我暂时放弃梁国,派兵切断叛军的运粮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制服他们。”景帝对他言听计从,批准了这一作战方略。  周亚夫调集大军到达荥阳以后,吴国的军队正在攻打梁国。梁国危急,派使臣向中央求援。而周亚夫却领兵向东北行至昌邑,挖好了深沟、筑好了高垒,坚守不战。梁国几乎天天派遣使者向太尉求援,而周亚夫则从整体战局考虑,认为坚守有利,不肯前去救援。于是梁王上书天子,景帝没有办法,派出专使来到军中,命令周亚夫出兵援救梁国。周亚夫抗命不从,仍然坚守壁垒、不肯出兵。同时,周亚夫派遣弓高侯等人率领轻骑兵截断了叛军后方的运粮道路。吴国叛军缺少粮食,面临饥饿,便屡次派人来挑战,而周亚夫却始终没有应战。一天夜间,汉军营中惊乱,原来是汉军互相之间因为误会而发生的摩擦,乱兵一直打到了太尉营帐下,而周亚夫却十分镇定,始终安卧不起。很快,军中恢复了秩序。一天,吴军向汉军营垒的东南角奔来,做出了打算进攻的架势,而周亚夫则命令将士防备营垒西北边。不久,吴国的精兵果然袭击汉军营垒西北边,但是由于汉军布防严密,叛军没有得逞。后来吴军粮草断绝,开始撤退。周亚夫见时机已到,立即派出精兵追击,大败叛军。吴王刘濞撇下他的大部队,率领几千名精壮亲兵逃亡,到江南的丹徒自保。汉军乘胜追击,俘虏了全部叛军,使他们归顺朝廷,又悬赏千金来捉拿吴王。一个多月以后,越族人斩取了吴王人头,前来领赏。平乱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汉军从出兵到防守再到进攻,以至最后胜利,总共历时三个月的时间。至此,将领们才意识到太尉的计谋完全正确。但是由于这次平叛,梁王却与太尉结下了怨仇。  第148节:新读史记(上卷)(148)  亚夫失宠  周亚夫平定了叛乱,战功卓越。朝廷重新设置了太尉的官职,由周亚夫担任,来表示对他的尊崇。五年以后,周亚夫又做了丞相,深受景帝器重。后来,景帝废掉了栗太子,周亚夫极力地谏诤,但是没能有效。从此之后,景帝对周亚夫产生了疑心,开始疏远他。而梁王因为以前平叛时的旧怨,每次进京朝见时,总是在皇太后面前毁讽周亚夫,周亚夫在朝中的处境更加不利。  后来,窦太后建议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景帝推辞说:“先帝时,窦彭祖、窦广国都没有受封为侯,到了我继位以后,才封他们为南皮侯、章武侯。因此,王信现在不够资格被封侯。”窦太后劝他说:“君主应该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行事。我的兄长窦长君在世的时候,竟然不能被封侯,他死了之后,儿子窦彭祖才被封侯。对此,我十分地悔恨。皇上还是赶快封王信为侯吧!”景帝便应答说:“那就让儿臣与丞相商议一下。”君臣商议的时候,周亚夫反对说:“高皇帝规定‘不是刘氏子弟的不能被封王,没有功劳的人不能被封侯。谁不遵守规定,天下的人可以共同来讨伐他’。如今,王信虽然是皇后兄长,但是他没有功劳,封他为侯,违背了高皇帝的规定。”景帝听后便默然不语,这件事只好作罢,但是景帝和周亚夫矛盾更加明朗了。  后来,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归降汉朝。景帝打算封他们为侯,以此来使后人效法他们的义举。周亚夫则对他说:“他们这种货色,背叛了自己的君主而投降了陛下。陛下封他们为侯,那么以后还如何来责备那些不守节操的臣子呢?”景帝认为丞相的意见不可以采纳,便执意将唯徐卢等人封为侯。周亚夫心中不满,就谢罪称病,不理朝政。景帝中元三年,景帝以周亚夫身体有病为缘由,免去了他的丞相职务。  不久,景帝在宫中设宴召见周亚夫。宴席上只有大块的肉,而没有切好的细肉,又没有放置筷子。周亚夫看了之后,心里很不高兴,回头叫主管宴席的官员拿筷子来。景帝看着这一幕,笑着说:“眼前的这些不能满足条侯您的需要吗?”周亚夫听了之后,立即摘了帽子谢罪。景帝刚刚起身,周亚夫趁机快步离席,宴席也就这样不欢而散。景帝睁大眼睛,看着周亚夫走出去,喃喃自语到:“这个牢骚满腹的人,不能担任少主的大臣啊!”  饿死狱中  周亚夫的儿子从制造皇室器物的尚方官署那里,为他的父亲购买了五百件供殉葬用的盔甲、盾牌。搬运这些器物的雇工十分的辛苦,但是没有得到应得的工钱。雇工们中间有人知道周家暗地里购买的是皇家专用的器物,一怒之下,便上告周亚夫的儿子,说他意图谋反。这件事情牵连到了周亚夫。景帝看到雇工的上书,便将此事交给相关部门查办。  官吏们按照上书中所列举的罪状来责问周亚夫,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他毫不理睬,拒绝回答。景帝看到周亚夫这么蛮横,大发雷霆,责骂那些办事官员说:“你们这帮废物,朕不用你们来审理这个案子了!”景帝下令把周亚夫交给廷尉来治罪。廷尉的属官责问周亚夫说:“你想造反吗?”周亚夫解释说:“我所购买的器物都是殉葬品,怎么能够说我意图谋反呢?”官员们则说:“你纵然不在活着的时候造反,想必也打算在死后造反吧!”审判人员的逼供越发的急切,一心想早点结束案子好交差。起初,朝廷逮捕周亚夫的时候,他打算自杀,但是夫人劝阻了他,因此没有死成,便被关进了廷尉的监狱。在那里,周亚夫十分的气愤,认为自己被无端的冤枉、陷害,便绝食抗议。五天以后,由于饥饿和愤怒,他吐血而死,封地和爵位也随之被废除。  刘氏宗亲  他们没有显赫的祖先。  他们却有共同的财产。  他们都是刘氏江山的基石。  羹颉侯的来历  汉高祖刘邦兄弟四人,大哥名伯,很早就死了。当初高祖微贱的时候,曾经为了躲避灾难,常常和宾客路过大嫂家去吃饭。大嫂讨厌小叔,认为他无所事事,整天结交一些狐朋狗友,给家里添麻烦。小叔和宾客来到家的时候,大嫂假装羹汤已吃完,用勺子刮锅,宾客以为真的没有吃的了,纷纷起身离去。时间长了,刘邦感到纳闷,怎么家里一来客人就没饭吃了,跑到厨房里去查看,发现锅里还有羹汤,从此心里怨恨大嫂。等到刘邦当了皇帝,分封兄弟,唯独不封大哥的儿子。太上皇为孙子说情,高祖说:“我不是忘记封他,因为他的母亲太不像长辈了。”这才封她的儿子信为羹颉侯。封二哥仲为代王。  第149节:新读史记(上卷)(149)  楚王刘交  楚元王刘交,是高祖的同母弟,字游。公元前201年,刘邦在陈县逮捕楚王韩信以后,就封小弟交为楚王,定都彭城。刘交在位二十三年去世,儿子夷王郢继位。夷王在位四年去世,儿子刘戊继位。  刘戊是个心胸狭窄、道德沦丧的人。即位二十年后,因在为薄太后服丧期间犯了私奸罪,被削去东海郡封地,就对刘邦一直怀恨在心。第二年春天,刘戊和吴王合谋反叛,他的相国张尚、太傅赵夷吾多次劝柬阻拦,但是他充耳不闻,反而认为他们碍手碍脚。刘戊最终下定决心,杀死了张尚、赵夷吾,起兵和吴王反叛,向西攻打梁国,攻占了棘壁。部队行进到昌邑南边,和汉将周亚夫接战。双方对峙了很久,汉军截断了吴、楚军的粮道,叛军粮草断绝,士兵饥饿难耐,丧失了战斗力,很快就被打败。吴王败走江南,楚王刘戊自杀,吴、楚军投降了汉军。  楚王后裔  汉军平定吴、楚叛乱之后,孝景帝想让德侯刘广的儿子继承吴国的王位,让元王的儿子刘礼继承楚国的王位。窦太后不同意地说:“吴王,是老一辈人,理应为汉代宗室效忠从善。如今却带头率领七国叛乱,扰乱天下,为什么还要接续他的后代!”坚决不允许立吴王的后代,只准许立楚王的后代。当时刘礼是汉朝的宗正,于是景帝封刘礼为楚王,供奉元王的宗庙,这就是楚文王。  文王即位三年去世,儿子安王道继位。安王在位二十二年去世,儿子建王注继位。襄王在位十四年去世,儿子纯继位。纯继位后,宦官上书告楚王谋反,楚王自杀,国号被废除,封地收归汉朝改为彭城郡。  赵国兴衰  赵王刘遂,他父亲在高祖的儿子中排行居中,名友,谥号为“幽”。幽王因为忧伤而死,所以谥号为“幽”。高后把吕禄封在赵地为王,一年后高后去世。大臣诛杀吕禄等吕氏家族,于是立幽王的儿子遂为赵王。  孝文帝即位后,割去赵国的河间郡为河间王,立刘遂的弟弟辟彊为文王。文王在位十三年去世,儿子哀王福继位。刘福继位一年后去世,他没有儿子继承王位,国号被废除,封地收归汉朝。  刘遂在孝景帝的时候,因为犯有过失被丞相晁错削去常山郡,心里对朝廷一直不满。吴、楚叛乱,赵王就趁火打劫,和他们合谋起兵。他的相国建德、内史王悍却他不要这样做,他不听劝告。后来干脆烧死了建德、王悍,发兵驻屯在赵国的西部边界,想等待吴军一起西进。并派人到北边的匈奴,想联合匈奴进攻汉朝。汉朝派曲周侯郦寄攻击赵国。赵王见老窝不保,又退回到赵国境内,据守邯郸,与汉军对峙了七个月,吴、楚军后来在梁国被打败,不能西进。此前结交的匈奴盟军听到这个消息,见形势不妙,也停止发兵,不肯进入汉朝边界。汉将栾布从打败齐国的前线返回来,就和郦寄合兵围攻赵国的都城。经过详细周密的计划,决定采用水淹破城。赵国都城被大水淹成了一片汪洋,城墙泡塌。汉军趁机攻入城内,叛军死伤无数。赵王见大势已去,自杀身亡,邯郸于是投降汉朝。  荆王刘贾  刘贾,出于刘氏宗族,但是不知道他属于哪一支,也不知道最初是在什么时候兴起的。  汉高祖元年,刘邦回师平定三秦,任命刘贾为将军,去平定塞地。事成以后,刘贾又跟随刘帮向东与项羽交战。汉高祖四年,刘邦在成皋被楚军打败,向北渡过黄河,夺取了张耳、韩信的军队,驻扎在修武,深挖壕沟,高筑壁垒,与楚军再次形成对峙态势。随后,刘邦派刘贾率领两万步兵,数百名骑兵,渡过白马津而深入楚地,烧毁楚军在那里囤积的粮草,破坏项羽的后方。不久,楚军反击刘贾,但是刘贾总是采取坚壁不战的策略,与彭越将军形成互保的态势。  第二年,刘邦实力恢复,率军追击项羽,一直追到固陵。同时,派刘贾南渡淮河、围攻寿春。刘贾奉命到达寿春城外,派人招降楚国的大司马周殷。结果,周殷背叛了项羽,帮助刘贾攻占九江。后来,周殷又迎接武王黥布的军队,一起到垓下会战,共同围攻项羽。刘邦派刘贾率领九江的军队,和太尉卢绾一起向西南攻击临江王共尉。共尉被平灭以后,临江被改为南郡。  第150节:新读史记(上卷)(150)  汉高祖六年的春天,刘邦在陈县会见诸侯王,他废黜并且囚禁了楚王韩信,把韩信的封地分成两个国家。当时,刘邦的儿子们个个年幼,兄弟不多而且也不贤能,不能担当大任。刘邦为了使自己的江山世代相传,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封同姓为王来镇抚天下。便下诏说:“将军刘贾屡立战功,朝廷应当及早挑选刘氏子弟之中可以做封王的人。”群臣明白刘邦的意图,便上奏说:“臣等恳请天子立刘贾为荆王,以淮东二十五城为他的封地;立天子的弟弟刘交为楚王,以淮西三十六城为他的封地。”刘邦欣然批准。接着,他又封自己的儿子刘肥为齐王。从此,刘邦开始了大封同姓王的进程。  汉高祖十一年的秋天,淮南王黥布举兵造反,向东进攻荆王刘贾。刘贾率军迎战,没有获得胜利,败退到富陵的时候,刘贾不幸被黥布的叛军杀死。后来刘邦御驾亲征,才打败了黥布。第二年,刘邦分封沛侯刘濞为吴王,统辖原来属于荆王刘贾的封地。  刘泽支系  燕王刘泽,是刘氏宗族的远房子孙。汉高祖三年,刘泽被任命为郎中,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汉高祖十一年,刘泽以将军的身份率军攻打叛将陈豨,俘虏了陈豨手下的大将王黄,因此,他被封为营陵侯。  吕太后当政的时候,齐人田生出游在外而缺少路费,打算以奇谋换取营陵侯刘泽的资助。刘泽接见了田生,两人通过一番交谈,结果刘泽受益匪浅,感到非常高兴,便用黄金二百斤为田生祝寿。田生得到金钱以后,立即返回了齐国。第二年,刘泽却突然派人到达齐国,找到了田生并且对他说:“先生以后不要再与营陵侯来往了。”足智多谋的田生知道刘泽的处境不妙,便答应了他,然而,田生却在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报答刘泽的大恩。  不久,田生来到了长安,他没有去见刘泽,而是租借了一座大宅院,让自己的儿子去求见吕太后身边当红的大宦官张子卿。几个月以后,田生的儿子邀请张子卿光临舍下,说是自己的父亲要亲自准备酒宴来招待他。张子卿答应前往。田生挂起豪华的帷帐,陈设精美的用具,场面如同诸侯般阔气。张子卿大吃一惊,没想到他竟然有这样大的排场,对田生刮目相看。酒兴正浓的时候,田生屏退了左右,悄悄对张子卿说:“我观察了诸侯王的宅第百余座,主人大多是高祖时期的功臣。吕太后的外家向来衷心辅佐高祖,汉家夺取了天下,吕氏的功劳可以说是最大的,在高祖的众多亲戚中,太后的地位也无疑是最重要。如今,太后年事已高,而吕氏势力薄弱,太后便有立吕产为代王的打算。太后考虑郑重提出此事,但是担心遭到大臣们的反对。您最受太后宠幸,又为大臣们所敬畏,为什么不劝讽大臣们向太后进言,请求立吕氏子弟为王呢?这样的话,太后一定会高兴。吕氏子弟如果被封为王,万户侯也就是您的囊中之物了。你身为受宠的内臣,如果不赶快替太后去做她心里想的事情,恐怕就要大祸临头了。”张子卿非常认同田生的分析,立即劝讽大臣向吕后进言,请求分封吕氏子弟为王。太后早就有这样的打算,对他们的提议欣然应允,心中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不久,吕太后赏赐给张子卿一千斤黄金,张子卿将一半黄金送给了田生。田生没有接受黄金,而是趁机劝他说:“吕产被封为王,大臣们并未完全心服。营陵侯刘泽,是刘氏宗族之人,身为大将军,对此事颇有怨恨。现在,您应当劝说太后,划出十几个县,封刘泽为王。他得到了王位,高兴地离去,那么,吕氏子弟的王位就更加巩固了。”张子卿随即入宫,把他的话一一向太后说明。太后仔细一考虑,认为这么做很对。于是,朝廷封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刘泽便与田生一起动身前往封国。田生劝刘泽赶快启程,不要停留,以免夜长梦多。一行人刚出函谷关,吕后果然反悔,派人追赶、阻止他们。但是,因为刘泽已经出关,追赶的人望尘莫及,就只好回去。  吕后去世以后,琅邪王刘泽叹息说:“当今天子年少,吕氏家族掌握大权,我们刘氏江山危险啊!”他与齐王合谋,共同率军向西进发,打算诛灭吕氏集团。军队行进到梁地时,朝廷派出了将军灌婴率军迎击,汉军屯兵在荥阳。刘泽认为胜算不大,命令军队班师回国,驻守本国西部边界,而自己一个人疾驰到了长安。不久,周勃、陈平等大臣平灭了吕氏势力,代王刘恒从代地也赶到了长安。琅邪王便与诸位大臣一起拥立刘恒为天子,这就是汉文帝。文帝改封刘泽为燕王,重新把琅邪地区归还给齐国。  第151节:新读史记(上卷)(151)  刘泽被封为燕王仅一年就去世了,谥号是敬王。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刘嘉,这就是燕康王。刘泽的孙子定国在位时,荒淫可耻,竟然与自己父亲的姬妾通奸,并生了一个男孩。此后,定国又将弟弟的妻子强夺为自己的姬妾。他禽兽不如,后来竟然发展到与自己的三个女儿通奸。定国打算杀死他的臣子——肥如县令郢人。郢人把他的罪行上告朝廷。定国先下手为强,派人假借其他的法律检举郢人,然后,将他逮捕并且杀害来灭口。到了汉武帝元朔元年,郢人的弟弟上书朝廷,揭发了定国的全部恶行,引起了举国上下的一片讨伐之声。由于影响重大,朝廷派专使前去调查,结果,情况属实,证据确凿。汉武帝召集公卿大臣进行讨论,应该如何处置定国。公卿大臣们都认为:“定国的禽兽行为,败坏人伦,违背天理,应该判处定国死罪。”武帝批准了他们的建议。最后,定国畏罪自杀,封国被废除,成为汉廷直辖的郡。  危险的朝见  齐悼惠王刘肥,是汉高祖刘邦最大的庶子。他的母亲是刘邦从前的情妇,姓曹。公元前201年,刘邦立刘肥为齐王,封七十座城,百姓凡是说齐语的都归属齐王。  刘肥是孝惠帝刘盈的哥哥。公元前193年,刘肥入京朝见惠帝。惠帝与刘肥在宴席上共同饮酒,二人行礼时如同兄弟之间一样平等行礼。吕后对此大为不满,想要除掉齐王。她命人斟了两杯毒酒并摆在齐王面前,让齐王用此酒来为她祝寿。齐王不知其中的阴谋,便准备起身敬酒。而惠帝也起身拿起其中的一杯酒,准备与齐王一同向太后祝寿。吕后害怕害死自己的儿子,便急忙起身碰洒了惠帝手中的酒。齐王对太后此举产生了怀疑,因此就不敢再饮,假装醉酒离去。  齐王认为太后想要杀自己,很难逃离京城,整天心里惴惴不安,担惊受怕。齐国内史得知此事以后,向齐王献计说:“吕太后只生有惠帝与鲁元公主,她对自己的两个孩子无比疼爱。如今,大王您拥有七十多座城邑的封土,而鲁元公主却只有几座城邑作为自己的食邑。您如果将一个郡的封地献给太后,以此作为公主的汤沐邑,太后必然大为开心,而您也就不会有什么杀身之祸了。”齐王为了保命,听取了内史的建议,把城阳郡献给太后,请求太后将该地作为鲁元公主的汤沐邑,并尊鲁元为王太后。吕后十分高兴,很爽快地答应了齐王的请求,并在齐王的府邸设宴款待齐王,以此来表示谢意,众人尽情地痛饮了一番。后来,吕后没有再追究齐王当初的过失,放他回到了自己的封国。  朱虚侯监酒  刘肥死后,儿子刘襄即位,这就是哀王。哀王的两个弟弟刘章、刘兴居,作为皇室子弟进入汉宫值宿护卫,吕太后对他们兄弟二人的表现非常满意,封刘章为朱虚侯,并把吕禄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封刘兴居为东牟侯。  当时吕后专权,刘章只有二十岁,但他力气过人,身手不凡。因为刘氏得不到应有的职位,对吕后一直忿忿不平。一次,他侍奉吕后饮宴,吕后令他当监酒官。刘章请求说:“臣是武将的后代,请允许我按军法行酒令。”吕后感到很好奇,答应了他的请求。到酒兴正浓的时候,刘章献上助兴的歌舞。然后又说:“请让我为太后唱耕田歌。”高后笑着说:“想来你的父亲知道种田的事,你生下来就是王子,怎么知道种田的事呢?”刘章回答说:“太后不必操心,臣知道。”太后不信,对他说:“好吧!那你试着给我说说种田的事。”刘章高声说到:“深耕密种,留苗稀疏,不是同类,坚决铲锄。”吕后知道他是在暗示自己,听了之后默默不语。过了一会儿,吕氏族人中有一人喝醉了,逃离了酒席,刘章随即追过去,拔剑把他杀了,回来禀报说:“太后,刚才有一个人逃离酒席,臣谨按军法把他斩了。”太后和左右都大为吃惊,面面相觑。既然已经准许他按军法行事,也就无法治罪。从此以后,吕氏家族的人都惧怕刘章,其他大臣也都对他另眼相看。刘氏宗族的声势又渐渐强盛起来。  第152节:新读史记(上卷)(152)  齐王起兵  吕后去世后,吕氏家族的吕禄任上将军,吕产任相国。他们都住在长安城里,聚集军队威胁大臣,想要发动叛乱。朱虚侯得知后,派人偷偷报告他的哥哥齐哀王刘襄,让他发兵西征,他和东牟侯刘兴居做内应,以诛杀吕氏族人,趁机立齐王为皇帝。  齐王得知后,就和他的舅父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暗中谋划出兵。齐国国相召平听说后,认为他这是谋反作乱,就发兵包围王宫,以防齐王出兵。魏勃骗召平说:“大王想发兵,可是并没有能够发兵的虎符。相君您围住了王宫,这是好事。我请求替您领兵包围齐王。”召平相信了他的话,就让魏勃领兵围住王宫。魏勃领兵以后,竟派兵包围了相府。召平这才醒悟到,后悔地说:“唉!道家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正是这样呀,我也无法活在这个世上了!”他只得自杀而死。齐王让驷君做国相,魏勃任将军,祝午任内史,带领全国兵士向西进发。齐王派祝午到东边去骗琅邪王刘泽说:“吕氏族人叛乱,齐王发兵想西进诛杀他们。齐王年纪小,不熟悉征战之事,愿把整个封国托付给大王。大王从高帝那时起就是将军,熟悉战事。齐王派臣请大王到临淄去商议大事,一起领兵西进平定关中之乱。”琅邪王信以为真,就飞驰去见齐王。齐王与魏勃等趁机扣留了琅邪王,派祝午统帅琅邪国的军队向西进发。  琅邪王被骗之后,就哄劝齐王说:“齐悼惠王是高皇帝的长子。推本求源,大王是高皇帝的嫡长孙,理应继承皇位。如今大臣们还在狐疑不定,而我在刘氏中是最年长的,大臣一定在等我去决定大计。如今大王把我扣留在这里,我也就不能有什么作为了,不如让我入关计议大事。”齐王于是将琅邪王送到京城。  大乱平定  琅邪王走了以后,齐王就起兵向西进攻吕国的济南。齐王为了获得各位诸侯王的支持,向他们发出书信说:“高祖平定天下之后,封子弟们为王,悼惠王封在齐国。悼惠王去世后,惠帝派留侯张良来立臣为齐王。惠帝去世后,吕后专政,她年纪已经很大了,听任诸吕专权。如今吕后去世,皇帝年少,还不能治理天下,诸吕更是把自己尊为高官,聚集军队到处耀武扬威,胁迫诸侯和忠臣,假传圣旨来号令天下,汉家朝廷十分危急。如今寡人率领军队入关就是要诛杀那些不应为王的人。”  朝廷听说齐王发兵西进,相国吕产就派大将军灌婴带兵东进拦击齐兵。灌婴到了荥阳,心里盘算:“诸吕领兵聚集关中,想要危害刘氏而自立为皇帝。我现在如果打败了齐国回朝报捷,这就等于助纣为虐了。”于是他就违抗朝廷的命令,率军驻扎在荥阳,派使者通告齐王和诸侯王,表示愿互相联合,等待吕氏一叛乱就共同诛杀他们,以维护汉室江山。齐王听说此事后,心里非常高兴,信心大增,就派兵向西进兵夺回他们的故地济南郡,并在齐国西界驻军等待时机。  不久,吕禄、吕产要在关中叛乱。朱虚侯刘章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率军诛杀了他们。琅邪王也恰好从齐国来到长安。大臣们商议要让齐王继承皇位,可是琅邪王和一些大臣说:“齐王的舅父驷钧,凶恶残暴,像一只戴上帽子的老虎。吕氏家族几乎使天下大乱,现在叛乱刚刚平定,又要立齐王,是想要再出现一位吕氏呀。而代王的母家薄氏,是忠厚君子,况且代王又是高帝的亲生儿子,并且最年长。以亲子来说,名正言顺;以善良来说,大臣们都会放心,让他继承皇位最合适。”大臣们权衡利弊,共同迎立代王当皇帝。  齐内史魏勃  灌婴在荥阳,听说是魏勃教唆齐王擅自发兵。诸吕叛乱平定后,灌婴派人把魏勃召来,责问他发兵前为什么不向朝廷请示。魏勃反驳说:“失火的人家,哪里有空先告诉主人然后才去救火呢?”说完就退立一旁,两腿发抖,吓得说不出话。灌婴看了他半天,笑着说:“人们都说魏勃很勇敢,其实是个平庸无能的人罢了,哪会有什么作为呢!”于是将他免职,但是也没有治他的罪。  第153节:新读史记(上卷)(153)  魏勃的父亲因善于弹琴而见过秦皇帝。魏勃在年少时,想求见齐相曹参,由于家贫没有财力去疏通关系,就常常一个人半夜里到齐相的随身侍从门外去打扫。这位侍从很奇怪,以为是个什么怪物,就暗中等待,结果捉到了魏勃。魏勃对他说:“你不要害怕,我只是想拜见相君,因为没有门路,所以来给您打扫卫生,想借这样的机会来求见。”这位侍从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就带领魏勃去拜见曹参。曹参听说他的事情后,就收留了他,并让他做了自己的侍从。一次他给曹参驾车,说到对一些事情的意见,曹参听了之后认为他很有才干,就向齐悼惠王推荐他。悼惠王召见了魏勃,任命他为内史。悼惠王去世,哀王即位以后,魏勃专断政事,权力比齐相还大。  摇摆不定  孝文帝即位后,将原来齐国的疆土分封给平叛诸吕的功臣,齐国被分为七个小国。  公元前154年,七王之乱爆发。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起兵西进,他们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遍告诸侯要诛杀汉朝的贼臣晁错以使国家安定。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都擅自发兵响应吴王和楚王的举动。还想联合齐国,齐孝王犹豫不定,就坚守城池没有听从。三国军队共同包围了齐国。齐王派路中大夫去向孝文帝报告,孝文帝又让路中大夫回去告知齐王:“你要好好坚守,我派的军队现在已经打败吴、楚叛军了,很快就会帮你解围的。”三国军队把临淄重重包围,路中大夫没有办法入城,心急如焚。后来,三国的将领将路中大夫劫持并与他订立盟约,说:“你就说汉朝廷已被攻破,齐国应赶快向三国投降,否则三国军队就会屠城。”路中大夫只好答应他们,来到城下,远远看见齐王,大声喊到:“齐王啊!朝廷已经发兵百万,派太尉周亚夫把吴楚叛军打败了,正领兵来救援齐国,齐国一定要坚守,不要投降!”三国将领恼羞成怒,杀死了路中大夫。  齐国起初被围困的危急之时,曾暗中与三国谈判,盟约还没有议定,正好听说路中大夫从朝廷回来,大臣们就再次劝谏齐王不要投降三国。不久,汉朝军队来到齐国,打败了三国军队,解除了齐国的包围。但汉军听说齐国起初曾与三国共谋后,又要移兵攻打齐国。齐孝王惧怕,就服毒自杀了。汉景帝听说后,认为齐国由于受到胁迫才与三国共谋,这不是他们的罪责。于是立孝王的太子刘寿为齐王,这就是懿王。齐懿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次景即位,这就是厉王。  跋扈的纪太后  齐厉王的母亲纪太后把她弟弟的女儿嫁给成厉王为后,但厉王不喜欢纪氏的女儿。太后想让纪氏家族世世受宠,就让她的长女纪翁主进入王宫,整顿后宫秩序,不准宫女接近齐王,想让厉王宠幸自己的侄女。厉王却趁机和他的姐姐纪翁主通奸。  齐国有个宦官徐甲,入朝侍奉汉皇太后。皇太后有个爱女修成君,修成君的女儿名叫娥。太后想把她嫁给诸侯,宦官徐甲就请求出使齐国,并保证一定让齐王上书求婚。皇太后很高兴,就派徐甲前往齐国。当时齐国人主父偃知道徐甲出使齐国的目的,就趁机对徐甲说:“如果事情成功了,希望能让我的女儿在齐王后宫服侍。”徐甲到齐国之后,把此事暗中传出,闹的沸沸扬扬。纪太后听到后大怒,发火说:“齐王已有王后,后宫嫔妃俱全。徐甲原是齐国的贫民,穷困之极才去做宦官,入朝侍奉汉宫,没得到什么便宜,又想来扰乱我们齐王家!至于主父偃算什么人?竟然也想让女儿进入后宫!”徐甲非常尴尬,回朝禀报皇太后说:“齐王已经愿意娶娥为后,但是有一种后患,恐怕像燕王一样。”燕王就是由于通奸而刚刚论罪处死,所以徐甲故意用燕王的事触动太后,不要让她把女儿嫁到齐国。太后听信了他的话,惋惜地说:“那就不准再谈嫁孙女到齐国的事了。”主父偃得知纪太后所说之话后,从此与齐国结下仇怨。  两败俱伤  当时,主父偃正受到的宠孝文帝的宠信,专断政事,他趁机对皇帝说:“齐国的临淄有十万户,贸易租税每天就达千金,人人殷富,甚至超过了长安,这种地方如果不是天子的亲兄弟或爱子就不应在此为王。如今齐王和皇室亲属的关系日益疏远。”他接着又不慌不忙地说:“吕太后的时候齐国就想反叛,吴楚七国之乱的时候孝王几乎参与叛乱。现在又听说齐王和他的姐姐有乱伦的事,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当王呢!”于是孝文帝就任命主父偃为齐相,要查办这件事。主父偃来到齐国之后,就加紧审问齐王后宫的宦官,尤其是那些帮齐王到他姐姐住所的人,命令他们在供词和旁证中都牵涉到齐王。齐王年少,害怕因罪被官吏拘捕诛杀,就饮毒药自杀了。齐厉王没有后代,封地也就归入朝廷。  第154节:新读史记(上卷)(154)  当时赵王害怕主父偃一出任齐相就要为害齐国,害怕他离间汉家骨肉,于是就给孝文帝上书告发主父偃受贿以及因挟怨而对齐国说长道短。孝文帝也就借此囚禁了主父偃。公孙弘说:“齐王因忧郁而死,没有后代,国土已归入朝廷,不诛杀主父偃无法杜绝天下人的怨恨。”皇帝于是诛杀了主父偃。  宠爱有加的梁王  梁孝王刘武,是孝文帝的儿子,与孝景帝为同母兄弟,他们的母亲是窦太后。起初,刘武被封为淮阳王。孝文帝最宠爱的小儿子梁王刘胜去世后,迁刘武为梁王。  梁王由于是窦太后的小儿子,很受窦太后宠爱。梁王也非常孝敬母亲,每次听说太后生病,都吃不下东西,睡不好觉,常想留在长安侍候太后。太后因此越发疼爱,他所得到的赏赐不计其数。梁孝王曾建造方圆三百多里的东苑,将梁国都城睢阳城扩展至方圆七十里。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修筑了长达三十多里的空中通道。梁王出行打着天子赏赐的旌旗,随从千乘万骑,他到处驰马狩猎,排场之盛大就像皇帝一样。他出入宫殿,清理街道禁绝行人,享受只有天子才享有“警跸”制度。他还招揽四方豪杰,自崤山以东的游说之士,都尽数归顺梁国。齐人公孙诡有很多奇思妙想,第一次拜见梁王,梁王就赐他千金,赐官中尉,梁国的人都称他“公孙将军”。梁国还铸造了许多兵器,光弓箭、戈矛之类就有数十万件,府库的金钱近万亿,金银珠宝比长安还多。  七国之乱时,梁国为反击叛军做出巨大贡献,梁王也因此更加受到窦太后和孝景帝的宠爱。公元前150年,梁孝王入京晋见景帝。景帝派使者拿着符节,驾着皇帝乘坐的驷马车,到函谷关前迎侯梁王。梁王朝见景帝后,请求留在京师。根据汉朝的制度,诸侯王朝见天子,最多只能在京城停留二十天。但因窦太后宠爱孝王,破例批准了梁王的请求。孝王入宫则陪侍景帝同乘步辇,出宫则同车出游,到皇家园林上林苑射猎。梁国的官员也只需在名簿上登记,便可以出入天子殿门,和朝廷的官员没有区别。  皇位之争  一次,景帝与梁孝王举行家宴,侍候太后饮酒,景帝趁着酒性说:“在我千秋万岁之后,把帝位传给你梁王。”太后听到后非常高兴。窦婴在宴席前,认为皇帝是喝多了,伏地进谏说:“陛下,汉朝的制度规定,帝位传给长子、长孙,现在皇上怎可传给弟弟,擅自坏乱高皇帝的规定呢!”景帝听后不再乱说了,太后心里非常不愉快。  还有一次,太后对景帝说:“我听说殷商的制度亲其兄弟,周朝的制度尊其祖先,其道理是一样的。我百年之后,把梁孝王托付给你,你要好好照顾,明白了吗?”景帝点头应允。宴席结束后,景帝召集袁盎等大臣召集在一起,把太后所说的话统统告诉他们,然后说:“太后说了这样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袁盎等人认为问题很简单,就一齐回答说:“太后的意思要立梁王为皇帝的太子。”景帝还是不明白,向他们问其中的道理,袁盎等人解释说:“殷商的传统亲自己的兄弟,所以传位给第弟。周朝的传统是尊敬自己的祖先,所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周朝的制度,太子死了,立君王的嫡孙。殷朝的制度,太子死了,立君王的弟弟。”景帝问他们:“你们认为该怎样啊?”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现在汉朝的制度是效法周朝,周朝的制度不能立兄弟,应当立儿子。宋宣公死后,不立儿子而传位给弟弟。他的弟弟死后,又把君位归还给他的哥哥的儿子。他弟弟的儿子就出来争夺君位,认为自己应当接替父亲身后之位,于是杀了宣公的儿子,因此国家大乱。所以《春秋》说:‘君子尊崇遵循正道,宋国的祸乱是宣公造成的。’”景帝这下明白了,对他们说:“希望各位爱卿把这个道理也给太后讲一讲。”袁盎等人为了彻底扫除障碍,一起入宫谒见太后说:“听说太后要立梁王为太子,那么,梁王死后要立谁呢?”太后回答说:“我到时再立皇帝的儿子。”袁盎等人向太后陈述了历史上类似的乱国事例。太后这才理解其中的道理,不再提立梁王为太子的事了。  第155节:新读史记(上卷)(155)  梁王的报复  孝景帝最终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梁王怨恨袁盎和那些参与议嗣的大臣,就和下臣羊胜、公孙诡等人谋划,派人刺杀袁盎和其他参与议嗣的十多位大臣。刺客杀了袁盎,把他的剑插在袁盎的身上逃跑了。后来办案人员查看那把剑,发现剑刚刚磨过,查问长安城中磨制刀剑的工匠,工匠说:“梁国郎官某人曾来磨过这把剑。”以此得知线索,便顺藤摸瓜,派遣使者追捕凶手。执法的官吏经过深入调查,穷究渊源,梁王谋反的端倪已经十分明显地暴露出来。太后得知后吃不下饭,日夜哭泣。景帝为此很担忧,向公卿大臣们询问,大臣们认为应该派遣精通经术的的官员去处理,才可解除太后之忧。景帝于是派遣田叔、吕季主去处理此案。这两人都精通经术,识得大体。他们到梁国反复按验,准备逮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藏匿在梁王的后宫中。使者急迫地责问,梁王没有办法,只得命令羊胜、公孙诡自杀,然后才把他们交出来顶罪。二人结案归来,还未到长安城,就取火把梁王谋反的证据全部烧掉,两手空空回回奏禀景帝。景帝问:“案子办得怎么样?”他们回奏说:“梁王不知情。参与其事的人,只有他的宠臣羊胜、公孙诡等人罢了。臣等谨按律令诛杀了他们,梁王平安无恙。”景帝听后也舒一口气,说:“赶快去谒见太后。”太后得知这样的结果,喜出望外,立即坐起来吃饭,心情也恢复了平静。  惨淡晚年  虽然景帝宽恕了梁王的罪过,但他对梁王也十分失望,没想到他为夺得王位竟然如此狠毒。梁王知道自己闯下了弥天大祸,怕皇上怪罪下来,很长时间不敢朝见。等皇上的心情逐渐好转,梁王才上书请求朝见。到达函谷关后,谋士茅兰劝梁王乘坐布车,只带两个骑兵入京,躲藏在他的姐姐长公主的园囿之中。朝廷派使者到函谷关迎接梁王,发现梁王已经入关,随从车马都在关外,都不知到梁王在哪里。太后得知后,慌恐不安,又哭又叫:“皇上杀了我的儿子!”景帝也非常担忧梁王安危。不久,梁王背着刑具俯伏在宫廷门下,自请处罚。太后、景帝找到弟弟后非常高兴,他们抱头痛哭,泣不成声。景帝原谅了梁王的行为,但他从此以后还是对梁王存有戒心,渐渐疏远梁王,不再和他同乘车辇了。  公元前144年,梁王又入京朝见。呈上奏折请求留住京师,皇上这次没有答应。梁王没有办法,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国,回去后心情一直郁郁不乐。他有一次出外打猎散心,有人献上一头牛脚长在背上的怪牛,孝王见到后,便觉得胸口恶心,非常难受。这年六月,梁王得了热病,六天之后就病死了。  得知梁王病故后,窦太后伤心欲绝,不吃不喝,天天在嘴边叨念:“皇上果然杀了我的儿子!”景帝看到母后变成这个样子,既着急又害怕,不知该怎么办好。他和长公主商量后,决定把梁国分为五国,把孝王的五个儿子全封为王,五个女儿也都封给她们汤沐邑。太后这才高兴起来。  栗姬一宗  汉景帝的儿子中共有十三人被封为王。这些王出自五个母亲,而同母所生的则称为宗亲。栗姬的儿子有刘荣、刘德、刘阏于。程姬的儿子有刘余、刘非、刘端。贾夫人的儿子有刘彭祖、刘胜。唐姬的儿子有刘发。王夫人的儿子有刘越、刘寄、刘乘、刘舜。  刘德,怀亚在景帝前元二年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河间王。他喜好儒学,整天研究孔孟之道。从披挂服饰到言行举止都必定效仿儒生。所以,山东的儒生大多都归附他,与他交往十分密切。刘德在位二十六年去世,他的儿子刘不害继位,此后,父子代代相传,一直过着平安稳定的生活。  刘阏,于景帝前元二年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临江王。他在位三年就去世了,因为没有后代,所以封国被废除,改为中央直辖的郡。  刘荣,在景帝前元四年被立为皇太子,四年以后被废黜,以原太子的身份被封为临江王。四年以后,他因为侵占宗庙外面的空地而扩建宫室,被皇上征召询问。刘荣起程的时候,在江陵城的北门祭祀路神。他刚刚上车,车轴便断废,非常不吉利。所以,江陵的父老乡亲流着眼泪私下里说:“看样子我们的国王回不来了!”刘荣到达京城以后,到中尉府接受审讯。中尉郅都责问他,态度蛮横。刘荣心里害怕,整天提心吊胆,最后导致精神崩溃,自杀身亡,被葬在了蓝田。据说有数万只燕子衔来泥土,放在他的坟上。百姓都十分的怜悯他。刘荣是汉景帝的长子,他死后没有后代,所以封国被废除,改为由中央直辖的南郡。  第156节:新读史记(上卷)(156)  程姬一宗  刘余,在景帝前元二年封为淮阳王。第二年,吴、楚等七国之乱被平定以后,景帝改封他为鲁王。刘余不爱政事,喜欢修建宫室、苑囿,饲养狗马,晚年爱好音乐。他也不喜欢辩说,说话时口吃。他在位二十六年去世,儿子刘光继位。起初,刘光跟自己的父亲相似,喜爱音乐、车马;但是晚年的时候却变得节俭、吝啬,老是担心钱财不够用。  刘非,在景帝前元二年被封为汝南王。吴、楚等七国叛乱的时候,刘非只有十五岁,但是已经很有才干、力气,便上书朝廷表示自己愿意率军攻打吴国。于是,汉景帝赐给他将军大印,让他率军攻打吴国。叛乱被平息的第二年,朝廷改封他为江都王,治理原来属于吴国的封地,并且因为军功赏赐给他天子的旌旗。汉武帝元光五年,匈奴大规模入侵汉朝边境,刘非上书朝廷表示自己愿意率军攻打匈奴,汉武帝没有同意。刘非喜欢卖弄力气、修建宫殿,他不断地招揽四方的英雄豪杰,为人越发地骄纵、奢靡,这大大损害了他的形象。  刘非在为二十六年去世,他的儿子刘建继位。刘建在位七年便自杀了。淮南王、衡山王准备谋反的时候,刘建很清楚他们的图谋。刘建因为自己的封国接近淮南,唯恐一旦事发,自己的封国被淮南吞并,便暗中制造兵器,而且经常佩带皇帝赐给他父亲的将军大印,车上载着天子的旌旗外出,到处招摇。刘非去世还没有埋葬的时候,刘建就看上了父亲生前宠幸的美人淖姬,一直想把她弄到手。等到父亲死后,就更加急不可耐了,竟然在夜里派人把淖姬接到守丧的屋里,扒光她的衣服,跟她通奸。后来,淮南王谋反的事情败露,朝廷惩治他的同党,刘建也被牵连了进去。刘建十分害怕,所以命令手下人携带着很多金钱去疏通关系,企图平息这件讼案。刘建平日里相信巫祝,这时便派人祭祀、祈祷,编造了许多荒诞的言语;同时,他荒淫无度,道德败坏,竟然又做出了与自己所有姐妹通奸的无耻行径,真所谓是禽兽不如。这些事情最终被中央朝廷知道了,大臣们请求汉武帝将刘建逮捕并且治罪。汉武帝念在都是自家兄弟,不忍心这么做,便派出大臣就地审讯他。刘建承认了自己所犯的全部罪行,接着便自杀了。于是,他的封国被废除,改为中央直辖的广陵郡。  刘端,景帝前元三年,吴、楚等七国之乱被平定以后,他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胶西王。刘端为人残暴、凶狠,又患有阳痿,一旦接触女人就会发病好几个月。他十分宠幸一位少年,把他作为自己的伴侣,任命他为郎官。不久,这位少年与刘端后宫的妃妾关系暧昧,经常偷情。刘端知道后,恼羞成怒,将他全家都杀光了。刘端屡次触犯朝廷法令,朝中的公卿大臣们都对他不满,多次请求汉武帝杀了他。但是,汉武帝因为念及兄弟之情,一直没有忍心将他法办。结果,刘端更加有恃无恐,越发大胆放肆。后来,朝廷内的官员请求汉武帝再次削减刘端的封地。于是刘端的封地被削减了一大半。刘端对朝廷心怀怨恨,便不再管理封国的钱财,府库损坏、漏雨,财物大部分腐烂,损失要用亿来计算,而他却始终不闻不问。刘端又命令官吏不准征收赋税,又把宫中的警卫人员全部撤掉,封闭了宫门,只留下一个门供自己外出游玩。他多次改名换姓,装扮成百姓,到其他的封国去游玩。  中央派往胶西任职的国相以及其他的二千石官吏,如果按照朝廷的法令来治理国家,刘端总是千方百计的寻找他们的过错,然后报告给朝廷,让朝廷撤换他们;如果找不到他们的罪过,刘端就用欺骗的办法把这些人毒害死。他设置的骗局办法穷极多变,为人固执强横,别人说的话从来不听;他还足智多谋,总是能够掩饰自己的过错。朝廷派来的官吏如果按照刘端的命令来治理国家,就会被中央绳之以法。所以,胶西封国虽然小,但是被杀死以及受到伤害的二千石官吏却非常多。  刘端在位四十七年去世,因为没有儿子来继承王位,所以,封国被废除,改为中央直辖的胶西郡。  第157节:新读史记(上卷)(157)  贾夫人一宗  刘彭祖,在景帝前元二年被封为广川王。赵王刘遂叛乱败死以后,彭祖被改封为赵王。彭祖为人巧诈、奸佞,奉承谄媚,表面上特别谦卑恭敬,内心里却无比刻薄阴险。彭祖喜好玩弄法律,用诡辩来中伤他人。他有很多宠爱的姬妾和子孙。如果中央派来的官吏按照朝廷的法律治理国家,就会伤害到赵王及其家人的利益,引起了他的不满。因此,每逢中央派来的官吏到达的时候,彭祖便身着黑衣、扮为奴仆,亲自出迎,为他们清扫住所,多多设置惑乱的事情,引诱他们发表看法。如果这些官吏说话时不注意,触犯了朝廷的禁忌,彭祖总是让人记载下来。这些官吏如果打算按照汉朝的法律来治理王国,彭祖就以此相威胁;如果他们不听从,彭祖就上告朝廷,并且用奸邪、贪财来诬陷他们,使他们受到重罚。彭祖在位的五十多年之间,中央派来的官吏中竟然没有一人能够任满两年的任期。他们总是因为犯罪而被免职,严重的被处死,轻的也被判刑。所以,这些官员都很怕他,没有人敢按照汉朝的法律来治理王国。  彭祖依靠自己的权势,胡作非为。派出使臣到各县去做专利买卖,这种收入要远远高于赵国正常的租税收入。所以,彭祖家中的金银财宝数不胜数,堆集如山。然而,他挥霍无度,经常大笔的赏赐自己宠幸的人,钱财因此也都被耗光了。彭祖听说江都王刘非的爱妾淖姬十分貌美,便在刘非去世以后,将她迎娶过来,做了自己的女人。  彭祖不喜欢修建宫室、迷信鬼神,他唯独喜欢做官吏做的事情。他曾经上书朝廷,希望亲自督讨国内盗贼。他还经常在夜里带领士卒在邯郸城内巡逻,弄得晚上百姓都不敢出门。各位过往邯郸的使臣,因为得知赵王彭祖奸诈、险恶,竟然没有人愿意在这里停留。彭祖的太子刘丹,更是一个败类,荒淫无耻,丧尽天良。玩弄女人达到了变态的地步,竟然与自己的女儿以及同胞姐妹通奸。刘丹与他的门客江充有过节,因此,江充跑到京城告发了刘丹,把他的那些可耻行径全都抖搂了出来。刘丹的罪行引起了朝野上下一片众怒,被废黜王位,赵国改立太子。  刘胜,在景帝前元三年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中山王。刘胜喜饮酒,好女色。因此整天花天酒地,贪图享乐,不理国政。据说他有支属子孙一百二十多人。刘胜经常与他的哥哥赵王彭祖相互指责,他说:“哥哥做国王,不懂得享受生活,专门代替官吏来治理王国,真是活得没意思。身为国王,就应该天天欣赏音乐和女色。”彭祖也指责他说:“中山王只顾每天淫乐,不帮助皇上安抚百姓,你这样无能的人,怎么能够称为朝廷的藩臣!”刘胜在位四十二年去世,儿子刘昌继位。刘昌在位仅一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刘昆侈继位。  唐姬一宗  刘发的母亲唐姬,原来是程姬的侍女。一次,景帝在夜里召幸程姬,程姬正巧在月经期,不方便侍侯皇上,便想出了个办法,让侍女唐儿化妆打扮,代替自己去侍奉景帝。景帝因为当时喝醉了酒,大脑昏昏沉沉,没有辨认清楚,以为唐儿是程姬,搂着她在床上做爱,唐儿因此怀了身孕。一番云雨之后,景帝才醒过神来,仔细一看,发觉跟自己睡觉的原来不是程姬。后来唐儿生下了儿子,景帝为他取名为发。刘发,在景帝前元二年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长沙王。因为他的母亲地位低贱,不受宠幸,所以,刘发也受到了连累,被封在低湿、贫困的地方为王。刘发在位二十七年去世,他的儿子刘庸继位,刘庸在位二十八年去世,他的儿子刘付句继位。  王夫人一宗  刘越,在景帝中元二年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广川王。刘越在位十二年去世,儿子刘齐继位。刘齐也是个与自己的姐妹通奸的败类。他有个宠臣名叫桑距,对刘齐的丑恶行径知根知底。不久,桑距犯了重罪。刘齐认为他不能饶恕,打算杀掉他。桑距听到风声后,便逃跑了。因此,刘齐就下令逮捕了他的家族。桑距看到刘齐这样对自己无情,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上书朝廷,把刘齐的罪行都抖搂出来,告刘齐与自己的同胞姐妹通奸。此后,刘齐为了转移朝廷的视线,便多次上书控告汉朝的公卿以及宠臣所忠等人的罪行。  第158节:新读史记(上卷)(158)  刘寄,在景帝中元二年被封为胶东王。他在位二十八年去世。淮南王企图谋反的时候,刘寄略微得知了此事,就暗中制造楼车、簇矢等武器,做好战守的准备,等待着淮南王的发难。后来,淮南王意图谋反的事情败露,受到朝廷的彻底追查。朝廷的官吏审讯谋反者的时候,供词中涉及到了刘寄。刘寄与皇帝的关系最为亲密,心中对此深感内疚和伤痛,不久就发病而死了,临终前也不敢安排王位的继承人。刘寄的长子名叫刘贤,他的母亲不受宠幸;少子名叫刘庆,他的母亲因为年轻貌美,受到了刘寄的宠幸。刘寄曾经想要立刘庆为王位的继承人,因为这不符合继位的礼法,加上自己犯有严重的罪过,便没有向朝廷提出。皇上得知了这个情况,因为往日两个人情谊深厚,所以十分怜悯他,就满足了他的愿望。下诏封刘贤为胶东王,作为刘寄的继承人,而把刘庆封在原来衡山王的封国,称他为六安王。  刘乘,在景帝中元三年被封为清河王。他在位十二年去世,没有后代,香火中断,因此,封国被废除,改为中央直辖的清河郡。  刘舜,在景帝中元五年被封为常山王。他是景帝的小儿子,与汉武帝的关系最为亲近。所以,虽然他这个人骄横、怠惰而且有很多淫乱的行为,多次违法犯禁,汉武帝却经常的宽恕、赦免他。他在位三十二年去世,太子刘勃继位。  当初,刘舜有位不受宠爱的妃子,为他生下了长子刘棁。刘棁因为母亲不受宠爱的缘故,也得不到刘舜的喜欢。王后修也生下了儿子,就是太子刘勃。刘舜的妃妾很多,他所宠爱的妃子先后为他生下了王子刘平、刘商,他很少与王后同房,夫妻感情非常淡漠。到了刘舜病危的时候,那些受宠的爱妾经常在他的身边侍奉,而王后则因为嫉妒而很少去刘舜那里问病、侍奉,她总是待在自己的宫中。医生进药的时候,太子从来刘勃没有亲自尝过药,又没有留宿侍奉过父王。母子二人对刘舜的病情置若罔闻,不闻不问。等到刘舜去世以后,王后和太子才赶来。刘舜向来不把刘棁当自己的儿子看待,等到他去世了,又没有遗诏分给他财物。郎官里面有人怕这样会引起刘棁的不满,引发动乱,就劝告王后和太子,让太子与各位王子共同分享先王的财物。但是,王后和太子爱财如命,丝毫不理会别人的意见,独吞了所有的财物。刘勃继位以后,也没有收纳、抚恤刘棁。因此,刘棁受到歧视,自尊心受到伤害,认为自己作为长子,竟然受到了这么不公平的对待,十分怨恨王后和太子,暗地里寻找机会进行报复。很快,机会就来了,朝廷派遣使臣来视察刘舜的丧事,刘棁趁机向使臣告发了刘舜病重的时候,王后和太子没有尽心的侍奉;而刘舜去世以后仅六天,他们就离开了守丧的房舍,各自寻欢作乐。刘勃私下里奸淫妇女、饮酒欢庆、赌博戏耍、大奏音乐,与那些宠爱的女人乘车四处兜风,绕城墙、穿闹市,并且公然进入牢房探视囚犯,把皇室的脸都给丢尽了。使臣见刘勃母子罪大恶及,无法无天,赶紧上报朝廷请求指示。汉武帝对这件事相当重视,派遣大行(官名)张骞来验证王后的行为,并且审问常山王刘勃,要求逮捕所有与他奸淫的女人作为证人,刘勃害怕自己的丑事暴露,将这些人都藏匿起来。中央的官吏大肆的搜捕疑犯,刘勃天天急得魂不守舍,派人拷打有关的涉案人员,并且擅自释放朝廷关押起来的疑犯。案件结案后,主管官员宣布了刘勃母子的罪行,证据确凿,请求汉武帝诛杀常山王以及王后。汉武帝仔细一考虑,认为王后修的品行向来不好,才使得刘棁告发她的罪行,而刘勃年少无知,是因为没有好的师傅来辅佐,所以才堕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再说了,毕竟都是王室一家人,不忍心诛杀他们。主管官员看出了汉武帝的意思,就顺水推舟,请求汉武帝对他们从轻发落。要求废掉王后修,将刘勃及他的家属迁至房陵。汉武帝觉得这样做比较合理,就批准了这个请求。  刘勃登上王位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便被贬到了房陵,封国也被灭绝。一个多月以后,汉武帝因为与刘舜的关系最为亲近,关系一直不错,怜悯他的后人,便下诏说:“常山宪王刘舜早死,王后与他的妃妾关系不和,嫡子与庶子之间互相的诬告、争执,国家因此陷于不义,所以才导致了封国的灭绝。朕十分怜悯刘舜。因此,封他的儿子刘平三万户,为真定王;封刘商三万户,为泗水王。”刘勃的后代又重新被封为王。  第159节:新读史记(上卷)(159)  粉黛三千为一人  这里有欢笑、有嫉妒、有仇恨、有忧伤。  这里的女人,生命只能为一个人燃烧。  空冷的殿堂中,却只留下幽怨的歌声。  仁善的薄太后  薄太后,她的父亲是吴地人。秦朝的时候,他与魏国的宗室女魏媪私通而生下了薄姬,即日后的薄太后。薄姬的父亲死在山阴,便埋葬在那里。  诸侯起兵反秦的时候,魏豹自立为魏王。魏媪得知了这个消息,为了巴结他,便把女儿送入了魏王的后宫里。后来,魏媪带着薄姬到名士许负那里相面,许负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大惊失色,赞叹的说:“您的女儿面有富贵之相,将来生的儿子一定等当上天子,她也因此而当上皇太后。”当时,楚汉两军正在荥阳对峙,天下的归属还不明朗。起初,魏豹与刘邦联合抗击项羽,而等到魏豹听说了许负对薄姬做出的预测,他心里十分欢喜,认为项羽会当上皇上,打算向项羽靠拢。不久,魏豹背叛了刘邦,然后又发展到联合楚军对抗汉军的地步。但是好景不长,刘邦很快派遣曹参等人讨伐并且俘虏了魏豹,把他的国土划为郡县。薄姬与诸多的魏王后宫美女一起,被送进了汉宫的织室,等待刘邦挑选。魏豹死后,有一次,刘邦进入织室,见到薄姬姿容秀美,觉得隐没在织室里实在可惜,便下诏将其纳入后宫。但是,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薄姬并没有得到刘邦的爱幸。  当初,薄姬年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关系亲密,三人曾经约定说:“姐妹们,谁如果先富贵,一定要互相提携,可不要忘记对方啊!”不久以后,管夫人、赵子儿先后得到了刘邦的宠幸。一次,刘邦在河南宫的成皋台上欣赏歌舞,管夫人、赵子儿等后宫美女在一旁陪同。管夫人、赵子儿二人偶然间谈起了当初与薄姬的约定,并以此相互地开着玩笑。刘邦听到了她们的谈话,见谈得十分高兴,也过来凑凑热闹,便问其中的缘故,两人以实情相告。刘邦听完之后,心里感到惭愧,非常地怜悯薄姬。到了当天晚上,刘邦就召见薄姬并与她同床。薄姬见到刘邦之后对他说:“陛下,昨夜妾身梦见一条苍龙盘踞在我的腹中,不知道是吉还是凶。”刘邦一听,高兴地说:“你这是显贵的征兆,今晚我就成全了你吧。”二人便落下帏帐,在床上做爱。仅仅经历过这么一次交合,薄姬便怀孕了,后来生下了皇子,这就是代王刘恒。此后,薄姬很少能够再见到刘邦。  高祖刘邦去世以后,吕太后对那些因侍宿刘邦而受到宠幸的嫔妃,特别是戚夫人,非常痛恨。她将这些人全部囚禁起来,不准她们出宫。而薄姬因为很少见到刘邦的缘故,反而得到吕后照顾,可以出宫。她觉得高祖已经死去,现在吕后执政,自己待在宫里也只会凶多吉少,就随从自己的儿子到达代国,成为代王的太后。她的弟弟薄昭也跟随他们一同到了代国。十七年以后,吕太后去世。大臣们迅速诛灭了吕氏的势力,聚集在一起商议另立新君。他们痛恨外戚吕氏的强盛,而对于薄氏的仁慈善良却称赞有嘉。所以,认为如果代王继位,国家可以得到安定。意见统一之后,大臣们共同迎立代王刘恒回京继位,这就是汉文帝。因此,薄太后改称为皇太后,她的弟弟薄昭被封为侯。  此前,薄太后的母亲魏媪已经去世,被安葬在栎阳北面。文帝下诏,追尊薄太后的父亲为灵文侯,划出了三百户人家,为其在会稽郡设置园邑,当地长丞以下的官吏都被派去侍奉、看守陵墓,寝庙里面的贡品完全按照礼法来安排。同时,朝廷在栎阳的北面设置了灵文侯夫人园,其中的一切礼仪与灵文侯园相同。薄太后认为,自己母家是魏王的后代,而自己的父母早死,魏氏家族扶持自己又很尽力,让文帝一定要厚待魏家。于是,文帝谨尊母命,下令免除魏氏的徭役、赋税,并且按照亲疏关系给予不同的赏赐。  汉景帝前元二年,薄太后去世,她比自己的儿子刘恒晚死两年,被安葬在南陵。因为刘邦与吕太后合葬在长陵,所以,薄太后生前特意为自己单独建造了陵墓,它靠近汉文帝的陵墓——霸陵。  第160节:新读史记(上卷)(160)  窦太后的故事  窦太后,是赵国清河观津人。吕太后当政时期,她以良家女的身份被选入宫中服侍太后。后来,吕太后遣出宫女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分给了五个美女,窦氏就在这次出宫的行列中。窦氏家在清河,她认为去赵国会离家近一点,她请求主管遣送事宜的宦官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宫女的行列中。但是,这个宦官却把这件事忘记了,误把窦氏的名字放到了去代国宫女的行列中。名册上奏,吕太后下诏批准。窦氏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痛哭流涕,不愿意出发。但是,在朝廷的强制命令下,她只得无奈启程。  到了代国,代王刘恒只宠幸窦氏。她生下了一个女儿,名叫嫖,后来又生下了两个男孩。代王的王后共生有四个王子,但是,王后在代王还没有继承帝位的时候就已经去世,而她的四个儿子也寿命不长,在代王继承帝位以后一个个不幸的死去。朝中的大臣们请求文帝立太子。窦氏的长子刘启年龄最大,被立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汉景帝,母以子贵,窦氏被封为皇后,女儿嫖受封为长公主。第二年,窦氏的小儿子刘武被封为代王,不久又徙封为梁王,这就是梁孝王。  窦皇后的双亲早已经去世,被葬在观津。他们生前身份低微,没享过什么福。薄太后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下诏追尊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又下令清河地区为其设置园邑二百家,由长丞守护,一切礼仪、供品与灵文园相同。  窦皇后的哥哥名叫窦长君,弟弟名叫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四五岁的时候,被人掠去卖掉,家里人不知道他被卖到了何处,从此便彼此失去了联系。少君被转卖了十余家,转来转去,最后到了宜阳。少君为买主进山烧炭,日夜劳作。一天晚上,他与百余名家奴一起在山崖下面休息。半夜十分,山崖突然崩塌,睡在其下面的人都被压死,唯独少君幸免于难。少君逃过这次劫难之后,感觉冥冥中有神灵保佑自己,就找人为自己占卜,占卜的人掐指一算,对他说:“你的前途在长安,在那里你才能得到富贵,过不了几天,你就可以被封侯。”少君对他的话深信不疑。恰好少君的主人要去长安办事,他便绞尽脑汁地说服了主人,跟他一块前往去了长安。到了长安以后,少君听说朝廷新立了皇后,家在观津,姓窦。虽然自己被掠卖的时候年纪很小,但是少君还清楚地记得家里所在的县名和自己的姓氏,他在心里盘算:“怎么这么巧啊!莫非皇后就是我失散多年的姐姐?”他还记得自己与姐姐采桑叶的时候,自己从树上摔下来过。少君以此作为证据,上书陈述自己的身世。窦皇后知道后十分高兴,赶紧把这件事告诉给文帝。文帝对此事也非常重视。经过周密的安排,很快,少君被文帝、窦皇后召见。他详细说明了自己的情况,与窦皇后的记忆完全相符。窦皇后为确定无疑,再次问他有还什么可作为凭证,少君想了想回答说:“姐姐当初离开我西去的时候,与我在驿站的客舍中告别。她要来洗澡的用具为我洗澡,又要来饭给我吃。然后,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窦皇后听后果然是自己的弟弟,一把拉住弟弟,报头痛哭。涕泪交横地喊到:“弟弟啊!姐姐找你找得好苦啊,今天我们姐弟终于相见了!”左右的侍从被他们遭遇深深的打动,一个个也都趴在地上哭泣,大大增强了皇后姐弟相认的悲哀气氛。后来,朝廷赏赐给少君很多田地、房屋和金钱,让他定居在长安。周勃、灌婴等大臣说:“我们这些人的命运掌握在窦氏兄弟的手中。他们两人出身微贱,文化水平比较低,这样对国家的发展不利。应当尽快为他们挑选贤良的师傅和宾客,好好给他们补补课,否则日后,他们又会效法吕氏闹出大乱的。”文帝得知了大臣们的不安,认为他们的想法有道理。便挑选年龄大、德行好的读书人,让他们与窦氏兄弟共处。从此窦氏兄弟经过细心的调教,成为谦逊、恭让的君子,不敢因为自己的地位尊贵而对别人骄横、傲慢。  后来,窦皇后因为生病而双目失明。文帝开始宠幸邯郸慎夫人和尹姬,但是她们都没有生育子女。文帝去世以后,景帝继位,封他的舅舅少君为章武侯,长君已经去世,便封他的儿子彭祖为南皮侯。吴楚七国之乱的时候,窦太后堂兄弟的儿子窦婴被任命为大将军,率兵平叛,因为军功被封为魏其侯。  第161节:新读史记(上卷)(161)  窦太后喜欢黄老学说,因此,文帝、太子以及窦家的所有人都必须读《黄帝》、《老子》等书,遵奉黄老学说,清静无为。窦太后比她的儿子汉景帝晚六年去世,死于汉武帝建元六年,与文帝合葬在霸陵。她临死前立下遗诏,把东宫所有的金钱、财物赏赐给自己的女儿长公主刘嫖。  王太后的故事  王太后,槐里人,她的母亲名叫臧儿。臧儿,是原来的燕王臧荼的孙女。臧儿嫁给槐里人王仲为妻,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叫信,还生下了两个女儿。王仲死后,臧儿改嫁给长陵田氏,生下了儿子田蚡、田胜。王太后是臧儿的长女,先是嫁给了金王孙为妻,并且生有一个女儿。后来,臧儿为子女占卜,卜者说她的两个女儿都应当成为贵人。臧儿打算依仗两个女儿,就把长女强行从金家夺了回来。金氏十分愤怒,不肯与妻子分离,臧儿将长女送进了太子宫。太子见到这个女人长得楚楚动人,气质高雅。是个难得的大美人,十分宠爱她,她为太子生了三女一男。当男孩还在腹中的时候,王美人梦见太阳落入自己的怀中,便将这件事告诉给了太子。太子刘启认为这是富贵征兆。男孩还没有降生的时候,文帝就去世了。景帝继位以后,王美人才生下这个男孩。此前,臧儿把小女儿儿姁也送入太子宫,并生有四个男孩。  景帝做太子的时候,薄太后选定了一位薄氏家族的女子做他的妃子。刘启继位以后,这个妃子成为皇后。薄皇后没有孩子,因此不受宠爱。薄太后去世以后,景帝废了薄皇后。景帝的长子名叫刘荣,他的母亲是栗姬。后来,刘荣被立为太子。长公主刘嫖有个女儿,她想把女儿嫁给太子做妃子。栗姬为人好嫉妒。景帝的后宫诸丽都是靠长公主之力而得到宠幸的,她们的尊贵、地位超过了栗姬。栗姬对此十分怨恨,就拒绝了长公主的提亲。长公主把女儿嫁给了王美人的儿子做妃子。但是长公主见到栗姬如此不给自己面子,心存怨气,便时常在景帝面前谗毁栗姬说:“栗姬经常与诸位贵夫人聚会,命令侍从在她们背后诅咒唾骂,搞一些歪门邪道,把整个后宫搞得乌烟瘴气。”景帝觉得这样太不像话了,开始恼恨栗姬。一次,景帝因为身体不好而心情不快,他就把被封为王的儿子托付给栗姬,并且对她说:“我死以后,你要好好照顾这些孩子。”当时,栗姬因为其他的事情在生气,就没有答应景帝,而且还出言不逊,冒犯景帝。景帝很气愤,但是没有发作。  长公主天天在景帝面前称赞王美人的儿子,景帝也认为这个孩子很贤能,对他十分赞赏,而且从前又有他的母亲梦日入怀的符兆,觉得这个孩子值得栽培,把他当成了宝贝,便产生了改立太子的想法,但是还没有下定决心。王美人知道景帝怨恨栗姬,为了使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她趁着景帝怨气未消,以退为进,暗中指使大臣奏请景帝,立栗姬为皇后。一次朝会上,大行(官名)奏事完毕,对景帝建议说:“古语有言:‘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如今,太子的母亲没有封号,应当策立她为皇后。”景帝对栗姬长期聚积在一起的怨恨当时就被激怒了。一怒之下,他论罪处死了大行,把太子废为临江王。栗姬心中更加怨恨不满,想要找到景帝讨个说法。但是她根本见不到景帝,无法诉说自己心中的苦闷,不久就忧郁地死去了。最终,王美人顺理成章地被立为皇后,他的儿子被立为太子,这就是日后著名的汉武帝,而她的哥哥王信被封为盖侯。  景帝去世以后,太子继位为皇帝。尊王太后的母亲臧儿为平原君,封舅舅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景帝共有十三个儿子,除了太子继位为皇帝,另外的十二个儿子都被封为王。儿姁去世得早,她的四个儿子也在封王的行列之中。王太后的长女被封为平阳公主,次女为南宫公主,小女儿为林虑公主。盖侯王信好饮酒;田蚡、田胜为人贪婪,善于用文辞巧辩。王仲死得早,藏在槐里,被追尊为共侯,朝廷还为他设置了二百户的园邑。平原君去世以后,与田氏一起合葬在长陵,他们园邑的规格与共侯的相同。王太后晚于景帝十六年去世,即汉武帝元朔四年,她与景帝合葬在阳陵。  第162节:新读史记(上卷)(162)  武帝后宫  卫皇后,字子夫,出身微贱,生在平阳侯的封邑里。子夫原本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女。武帝继位以后,几年都没有生下皇子。平阳公主心里替自己的弟弟着急,于是挑选了十几名良家女子,将她们装扮起来养在家里,准备进献给武帝。一次,武帝在霸上祭祀,在回宫的路上,他顺便看望姐姐平阳公主。公主便让自己的侍女亮相,尽管一个个浓妆淡抹,打扮得花枝招展,但是没有一个人受到武帝的喜爱。饮酒过后,歌女进来献舞,武帝对卫子夫一见钟情。随即,两人便迫不及待在公主家里发生了关系。回宫以后,武帝非常高兴,赏赐给平阳公主千金黄金。公主见时机成熟了,趁机向武帝奏请,把卫子夫送入皇宫。武帝欣然答应。到子夫上车的时候,平阳公主抚摩着她的背,说到:“走吧,进宫以后多注意身体,安心地服侍皇上。如果以后富贵了,可不要忘了我啊!”子夫入宫一年多,武帝竟然没有再见她的面。后来,武帝挑选不中用的宫女,让她们出宫回家。子夫借机见到了武帝,哭泣着请求说:“陛下,我来到宫里已经一年多了,一直得不到您的宠幸,请您把我也遣送回家吧!”武帝对她产生了怜悯之心,由怜生爱,决定把他留下来,开始宠幸她。子夫因此有了身孕。此后,武帝对她的宠爱日甚一日。不久,子夫的哥哥卫长君、弟弟卫青被任命为侍中。子夫为武帝生下了三女一男,男孩被取名叫刘据。  当初,武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娶长公主的女儿陈氏为妃子。武帝继位以后,陈氏被立为皇后,但是没有生育子女。刘彻之所以能够登上帝位,大长公主刘嫖出力不少,陈皇后便因此十分得骄横,谁也不放在眼里。卫子夫得宠以后,陈皇后则逐渐的失宠,心里不平衡,非常的气愤,好几次打算寻死,想用苦肉计引起武帝的注意和关心。但是结果适得其反,武帝对她的无理取闹更加地反感生气。后来,陈皇后为了报复卫子夫,用当时妇人的邪术诅咒卫子夫等人。这件事后来被揭露了出来。武帝知道后大怒,废了陈皇后,改立卫子夫为皇后。  陈皇后的母亲大长公主是景帝的姐姐,她多次责备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说:“当今天子如果不是依靠我的帮助就不能继位。他继位不久就抛弃了我的女儿,为什么如此的不知道自爱,反而忘本呢!”平阳公主只能以皇后没有儿子为理由来搪塞她。陈皇后求子心切,医药费的花销竟然达到了九千万,但是她始终未能怀孕。  卫子夫成为皇后的时候,她的哥哥已经去世。武帝便任命子夫的弟弟卫青为将军,率军出击匈奴。卫青因为屡立战功被封为长平侯,号称大将军,而他的三个还在襁褓之中的儿子也都被封侯。此后,子夫的姐姐卫少儿所生的儿子霍去病,作战勇敢,在与匈奴的战斗中屡立战功。被封为冠军侯,号称骠骑将军。子夫的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  后来,卫子夫年纪大了,姿色衰老。来自赵国的王夫人受到武帝的宠幸,她的儿子被封为齐王。王夫人去世得早。此后,中山的李夫人受到武帝的宠幸,她的儿子被封为昌邑王。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因为精通音律而得宠,号为协律(以前对歌舞艺人的通称)。后来,延年兄弟因为淫乱后宫罪而被灭族。当时,延年的长兄李广利被任命为贰师将军,率军征伐大宛,因而没有受到株连。后来,武帝怜悯李氏,便封李广利为海西侯。武帝的其他妃子还生有两个儿子,被封为燕王、广陵王。这两位王的母亲不受宠幸,因此忧郁而死。李夫人去世以后,又有尹婕妤等人交替受宠。然而,这些人都是歌舞艺人出身,不是世代受封的王侯将相家的女子,所以不可以与天子匹配成为皇后。  外戚拾遗  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尚在民间的时候,与金王孙曾经发生过一夜情,生下了一个女儿。汉武帝继位以后,金王孙与汉景帝已经相继死去,只有王太后还活着。当时,韩王的孙子韩嫣得到汉武帝的宠幸。一次,他趁机告诉武帝说太后有个女儿在长陵。武帝感到吃惊,没想到自己在民间还有个姐姐,责怪他为什么不早说,随即派人前去调查。经过仔细查明,果然有这件事。汉武帝认为毕竟是同母的姐姐,不能再待在民间受苦了,就想把她接到宫中享享清福。武帝亲自去迎接她。一路上清道、戒严,先驱骑兵打着旗子出横城门,武帝的车驾飞驰到长陵。车队从小市的西街进入里巷,直到金家的门外才停下来。因为怕姐姐逃走而使武帝白来一趟,朝廷事先派骑兵包围了金氏的住宅。武帝到达以后,随即派大臣进院呼求姐姐。金家人见到来了这么多官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人人惊恐万分,四处逃散。这名女子躲在床底下,大气也不敢出,吓得浑身哆嗦。大臣们把屋宅搜了个底朝天,终于在床底下找到了她。他们轻轻搀扶她出门,让她拜见武帝。武帝下车,哭泣着说:“哎呀!大姐,你为什么躲藏的这样严密呢,让小弟找的好苦啊!”随后,武帝命令副车载上姐姐,掉转车头,飞驰离区,直接去太后的寝宫——长乐宫。在行进途中,武帝就诏令通名状于宫门的官吏,车驾抵达以后,和姐姐马上拜见太后。太后看到武帝突然驾到,心里纳闷,对他说:“皇帝累了,从哪里来啊?”武帝赶忙回答说:“母后,告诉您个好消息,儿子今天去了长陵,找到了我的姐姐,与她一同来拜见您。”随后,他回头对姐姐说:“姐姐,还不赶快过来拜见太后。”太后听了之后大惊,简直不敢相信眼前所发生的一切。惊喜地抱着那位女子问:“你是我的那个女儿吗?”女子回答说:“是啊,我就是您当年与金王孙所生的那个女孩,今天终于见到母亲了!”太后听后,禁不住哭泣、流泪,女子也伏在地上哭泣。武帝见到母女相认,捧着酒上前为母女二人祝寿,并且拿出一千万钱、三百奴婢、公田一顷以及上等的宅第,赏赐给姐姐。太后感谢说:“让皇帝破费了。”于是,太后召平阳公主、南宫公主、林虑公主三人进宫拜见她们的姐姐,并且给她的这个女儿修成君的封号。当时,修成君已经有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称号为修成子仲,女儿做了诸侯王的王后。这两个孩子不是刘氏骨肉,因此太后更加怜爱他们。但是,修成子仲骄横放纵,欺凌官吏、百姓。人们都对他感到苦恼,认为他是汉家的一个祸患。  第163节:新读史记(上卷)(163)  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因为丈夫曹寿因病去世而守寡,应当再找位列侯与她相配。一次,平阳公主与她的左右亲信议论长安城里哪位列侯可以做她的丈夫,亲信们都说大将军卫青可以。公主听后笑着说:“这个人是从我家里出去的,我出行的时候,经常让他作为护卫,骑马随从我。他怎么能够让他做我的丈夫呢?”亲信们都说:“如今,大将军的姐姐是皇后,他的三个儿子都被封侯。卫氏的权贵威震天下,公主怎么能轻视卫青呢?”公主想了想觉得也是这个理,就答应了与大将军的亲事。她把自己的想法通禀给皇后,让她告诉给武帝。不久,武帝下诏,让大将军卫青做平阳公主的丈夫。  继卫子夫之后,尹夫人和邢夫人同时受到汉武帝的宠幸。为了保持外戚之间的和平与国家的稳定,武帝下有诏令,不准这两人相见。后来,尹夫人亲自请求武帝,希望能见到邢夫人,武帝就答应了她。但是武帝却让另一位夫人打扮好,带着数十个侍从,假冒邢夫人前来。尹夫人上前与她相见,打眼一看,立刻说到:“陛下欺骗奴婢,这位不是邢夫人。”武帝感到十分吃惊,没想到她的眼力这么好,便问她说:“你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呢?”尹夫人回答说:“看这位夫人的体形、相貌和姿态,根本不能匹配天子。”武帝就下诏让邢夫人穿上一些旧衣服,独自前来与尹夫人相见。尹夫人望见邢夫人,见气质高雅,雍容华贵,称赞地说:“这位才是真正的邢夫人啊!”说完之后,她低头俯身哭泣起来,自我伤感长相不如人。  勾弋夫人,姓赵,是河间人。她受到汉武帝的宠幸,生下了一个皇子,这就是汉昭帝。昭帝出生的时候,汉武帝已经六十三岁了。卫太子被废黜以后,汉武帝没有再立太子。后来,燕王刘旦上书,表示愿意回京,入宫侍卫父皇,实际上是想当太子。武帝对他的这种做法大发雷霆,当即就把燕王的使臣斩杀在京城的北阙。后来,一直到武帝去世,再没有人敢谈论立太子的事情。晚年,武帝住在甘泉宫。一天,他命令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背负成王的图。于是大臣们互相议论,知道武帝打算立少子为太子。过了几天,武帝故意谴责勾弋夫人,夫人摘掉发簪、耳环,叩头求饶。武帝不为所动,吩咐左右说:“将她拉出去,送到掖庭监狱里。”夫人回头看他,在乞求最后的机会。武帝不忍心看她,便低下头,强忍着哀痛,摆摆手说到:“快走!你不能活在世上!”几天以后,勾弋夫人被处死在云阳宫。她死的时候,暴风突起、尘土飞扬,百姓无不为她感伤。事后,武帝闲居的时候,问左右的侍从说:“对于勾弋夫人的死,人们都说了些什么?”侍从们回答说:“人们都认为,她的儿子将要被立为太子,为何还要将她除掉呢?”武帝感慨地说:“对啊!这不是小孩和常人能够明白的。自古以来,国家所以出乱子,就是由于皇帝幼小、太后年壮。女主独居,骄横淫乱,没有人能够阻止。你们没有听说过吕后的故事吗?”所以,凡是为武帝生过孩子的夫人,无论是皇子的母亲还是公主的母亲,全部被武帝赐死。刘彻的这种做法,可以说不圣明吗?这样的远见卓识,为后代江山社稷的深思熟虑,是那些见识浅薄的愚儒所不能达到的。刘彻的谥号之所以是“武”,果然是名不虚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5
正序
倒序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2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3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4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