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37

在这以前,叛军暗中与党项族合谋,准备攻打银城、连谷,占据该地的粮仓,张说率领一万名步兵和骑兵自合河关出其不意地向叛军发起攻击,叛军大败。张说又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骆驼堰。这时党项人反而攻击叛军,叛军溃不成军,向西逃入了铁建山。张说安抚党项人,让他们像过去一样地生产和生活。讨击使阿史那献认为党项人反复无常,请求将他们一起杀死,张说说:“圣王的仁义之师,应当讨伐叛逆,安抚归服之众,怎么能杀死已归降的人呢!”并上奏玄宗设置鳞州,以镇抚党项族余众。  [12]九月,乙巳朔,日有食之。  [12]九月,乙巳朔(初一),出现日食。  [13]康待宾之反也,诏郭知运与王相知讨之;上言,朔方兵自有余力,请敕知运还本军。未报,知运已至,由是与不协。所招降者,知运复纵兵击之;虏以为卖己,由是复叛。上以不能遂定群胡,丙午,贬为梓州刺史。  [13]康待宾发动叛乱的时候,唐玄宗命令郭知运与王联合出兵征讨;王告诉玄宗,朔方军的兵力足够平叛之用,请玄宗命令郭知运撤回陇右。尚未等到回音,郭知运已率部抵达,因此两人关系出现裂痕。对那些已被王招降的胡人,郭知运也纵兵袭击;胡人认为王出卖了自己,因此纷纷重新叛唐。唐玄宗认为王未能平定胡人的叛乱,丙午(初二),将他贬为梓州刺史。  [14]丁未,梁文献公姚崇薨,遗令:“佛以清净慈悲为本,而愚者写经造像,翼以求福。昔周、齐分据天下,周则毁经像而修甲兵,齐则崇塔庙而弛刑政,一朝合战,齐灭周兴。近者诸武、诸韦,造寺度人,不可胜纪,无救族诛。汝曹勿效儿女子终身不寤,追荐冥福!道士见僧获利,效其所为,尤不可延之于家。当永为后法!”  [14]丁未(初三),梁文献公姚崇去世,临死留下这样的遗嘱:“佛教以清静慈悲为本,愚昧的人却希望通过抄写经文、建造佛像来求得来世之福。过去的北齐与北周两国对峙,北周毁弃佛经佛像而整治军队,北齐却开丢开刑罚与政令,大量建造佛寺,等到两国一交战,结果是北齐灭亡,北周勃兴。近代的武氏成员和韦氏诸人,所建之寺与所度之僧数不胜数,却并未免除其宗族被夷灭的后果。在我死后,你们不要像凡夫俗女那样愚昧无知。为我诵经超度以求死后之福!道士们见僧尼因此而获利,也效法僧尼,更不能将他们请进家门。这条家训,子孙后代必须永远遵守。  [15]癸亥,以张说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15]癸亥(十九日),唐玄宗任命张说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16]冬,二月,河西、陇右节度大使郭知运卒。知运与同县右卫副率王君,皆以骁勇善骑射著名西陲,为虏所惮。时下谓之王、郭。遂自知运麾下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判凉州都督。  [16]冬季,十月,河西、陇右节度大使郭知运去世。郭知运与担任右卫副率职务的同县老乡王君两人都因骁勇善战精于骑射而闻名于西部边陲,为西域胡虏所忌惮,被当时人称为王、郭。郭知运死后,王君便由知运的部下继任河西、陇右节度使,并兼领凉州都督。  [17]十一月,丙辰,国子祭酒元行冲上《群书四录》,凡书四万八千一百六十九卷。  [17]十一月,丙辰(十三日),国子祭酒元行冲向玄宗进上《群书四录》,其中共收书四万八千一百六十九卷。  [18]庚午,赦天下。  [18]庚午(二十七日),唐玄宗大赦天下。  [19]十二月,乙酉,上幸骊山温汤;壬辰,还宫。  [19]十二月,乙酉(十三日),唐玄宗来到骊山温泉;壬辰(二十日),又回到宫中。  [20]是岁,诸王为都督、刺史者,悉召还京师。  [20]在这一年,唐玄宗将外放为都督、刺史的李唐诸王全部召回京师。  [21]新作蒲津桥,熔铁为牛以系。  [21]官府新修建了蒲津桥,在两岸桥头熔铸了八头铁牛用来拴系索桥上的大绳。  [22]安州别驾刘子玄卒。子玄即知几也,避上嫌名,以字行。  [22]安州别驾刘子玄去世。刘子玄即刘知几,为避玄宗皇帝李隆基姓名的同音字而以字行于世。  著作郎吴兢撰《则天实录》,言宋激张说使证魏元忠事。说修史见之,知兢所为,谬曰:“刘五殊不相借!”兢起对曰:“此乃兢所为,史草具在,不可使明公枉怨死者。”同僚皆失色。其后说阴祈兢改数字,兢终不许,曰:“若徇公请,则此史不为直笔,何以取信于后!”  著作郎吴兢撰修了《则天实录》,其中记载了宋激励张说为魏元忠作证的真实经过。张说在修史时见到了这段记载,心里知道是吴兢所写,嘴里却故意说道:“刘五(即刘知几)在修史时对我一点都不帮忙!”吴兢马上站起来回答说:“这一段是我吴兢写的,所有的草稿都还在,我不能让明公您错怪了已经死去的刘子玄。”在座的同僚听了这话全都大惊失色。后来张说私下里请求吴兢将这段记载略改几字,吴兢始终没有答应,他说:“我要是曲从您的要求,《则天实录》就不再是秉笔直书的信史,将何以取信于后人呢!”  [23]太史上言,《鳞德历》浸疏,日食屡不效。上命僧一行更造新历,率府兵曹梁令瓒造黄道游仪以测候七政。  [23]太史向唐玄宗进言,告知《鳞德历》越来越不准确,对日食的预测屡次有误。唐玄宗指派僧人一行重修新的历法,又让率府兵曹梁令瓒设计制造黄道游仪来观测日、月、金、木、水、火、土星的位置和运行状况。  [24]置朔方节度使,领单于都护府,夏、盐等六州,定远、丰安二军,三受降城。  [24]唐玄宗设置朔方节度使,统辖单于都护府和夏、盐等六州以及定远、丰安二军和三受降城。  十年(壬戌、722)十年(壬戌、公元722年)  [1]春,正月,丁巳,上行幸东都,以刑部尚书王志为西京留守。  [1]春季,正月,丁巳(十五日),唐玄宗行幸东都洛阳,任命刑部尚书王志为西京留守。  [2]癸亥,命有司收公廨钱,以税钱充百官俸。  [2]癸亥(二十一日),唐玄宗下令有关部门征收公廨钱,用这笔税收支付文武百官俸禄。  [3]乙丑,收职田。亩率给仓粟二斗。  [3]乙丑(二十三日),唐玄宗下令收回文武百官的职分田,每亩每年大致给予粟米二斗。  [4]二月,戊寅,上至东都。  [4]二月,戊寅(初七),唐玄宗抵达东都。  [5]夏,四月,己亥,以张说兼知朔方军节度使。  [5]夏季,四月,己亥(二十九日),唐玄宗任命张说兼任朔方军节度使。  [6]五月,伊、汝水溢,漂溺数千家。  [6]五月,伊水和汝水暴涨,溢出河岸,淹没居民数千家。  [7]闰月,壬申,张说如朔方巡边。  [7]闰五月,壬申(初二),张说前往朔方巡察边境。  [8]己丑,以余姚县主女慕容氏为燕郡公主,妻契丹王郁干。  [8]己丑(十九日)。唐玄宗封余姚县主之女慕容氏为燕郡公主,将她嫁给契丹王郁干。  [9]六月,丁巳,博州河决,命按察使萧嵩等治之。嵩,梁明帝之孙也。  [9]六月,丁巳(十八日),博州境内黄河决口,唐玄宗派按察使萧嵩等人前往救灾治河。萧嵩是南朝后梁明帝萧岿的孙子。  [10]己巳,制增太庙为九室,迁中宗主还太庙。  [10]己巳(三十日),唐玄宗发布制命,将太庙由七室增至九室,将中宗皇帝的神主迁回太庙。  [11]秋,八月,癸卯,武强令裴景仙,坐赃五千匹,事觉,亡命;上怒,命集众斩之。大理卿李朝隐奏景仙赃皆乞取,罪不至死;又,其曾祖寂有建义大功,载初中以非罪破家,惟景仙独存,今为承嫡,宜宥其死,投之荒远。其辞略曰:“十代宥贤,功实宜录;一门绝祀,情或可哀。”制令杖杀。朝隐又奏曰:“生杀之柄,人主得专;轻重有条,臣下当守。今若乞取得罪,便处斩刑;后有枉法当科,欲加何辟?所以为国惜法,期守律文;非敢以法随人,曲矜仙命。”又曰:“若寂勋都弃,仙罪特加,则叔向之贤,何足称者;若敖之鬼,不其馁而!”上乃许之。杖景仙一百,流岭南恶处。  [11]秋季,八月,癸卯(初四),武强县县令裴景仙贪赃五千匹,事发,弃官逃走;唐玄宗大怒,下令召集人众,将其斩首。大理寺卿李朝隐向玄宗上奏,认为裴景仙所有赃物均乞取而得,依律罪不至死;此外,裴景仙的曾祖裴寂反隋,有树立义旗的大功,武后载初年间裴氏无罪而家破人亡,至今只剩裴景仙一人,现在为了使裴氏延续香火,也应宽宥他所犯下的死罪,将他流放到边远之地,李朝隐奏疏的大意是:“贤者十世子孙所犯罪均应宽宥,因为贤者的功劳实在应当记取;因诛杀罪犯而使得一个家族断子绝孙,在情理上亦有可怜之处。”唐玄宗还是下令将裴景仙用杖打死。李朝隐又向玄宗奏道:“生杀大权应操在君主的手中,但用刑的轻重自有条规,臣下应当遵守。现在如果因乞取赃物得罪便处斩刑,那么日后如有贪赃枉法者需要论罪判刑,又当加重到哪一种刑罚呢?臣屡次谏阻,是顾惜国家的法度,希望律令条文得到遵守,并不敢因人施法,曲法以求饶怒景仙一命。”他还说:“倘若裴寂的功勋一概不论,裴景仙所犯之罪特别加重处刑,那么叔向因贤明得以不受其弟株连,也就不值得称道了;若敖氏家族的祖先也就会因断子绝孙而陷于饥饿了。”唐玄宗这才同意了他的请求,改为将裴景仙处杖刑一百,流放到岭南的荒僻之地。  [12]安南贼帅梅叔焉等攻围州县,遣骠骑将军兼内侍杨思勖讨之。思勖募群蛮子弟,得兵十余万,袭击,大破之,斩叔焉,积尸为京观而还。  [12]安南反贼首领梅叔焉等人率众围攻所在州县,唐玄宗派遣骠骑将军兼内侍杨思勖前往讨伐。杨思勖在当地召募了十余万蛮族子弟从军,率领这支军队向梅叔焉等人大举进攻并大获全胜,将梅叔焉斩首,为炫耀武功,又将敌人的死尸收集在一起,加土筑成一座高大的坟莹,然后返回京城。  [13]初,上之诛韦氏也,王皇后颇预密谋,及即位数年,色衰爱弛。武惠妃有宠,阴怀倾夺之志,后心不平,时对上有不逊语。上愈不悦,密与秘书监姜皎谋以后无子废子,皎泄其言。嗣腾王峤,后之妹夫也,奏之。上怒,张嘉贞希旨构成其罪,云:“皎妄谈休咎。”甲戌,杖皎六十,流钦州,弟吏部侍郎晦贬春州司马;亲党坐流、死者数人,皎卒于道。  [13]起初,在唐玄宗定诛除韦后之计的时候,王皇后参与了很多秘密的策划,到了玄宗即位几年以后,皇后姿色渐衰,玄宗对她的宠幸也大不如前。此时武惠妃颇受玄宗宠爱,内心里便有了夺取皇后之位的企图,王皇后对此心中不平,常常对玄宗出言不逊。玄宗对皇后越发不满,暗地里与秘书监姜皎商议,打算以皇后无子为借口将其废黜,姜皎将玄宗这番话泄露了出去。继任的濮王李峤是王皇后的妹夫,便将此事上奏给玄宗。唐玄宗很生气,宰相张嘉贞迎合玄宗的旨意,便罗织而成姜皎的罪名,声称:“姜皎妄谈吉凶之事。”甲戌(疑误),姜皎被处以杖刑六十,流放钦州,姜皎之弟吏部侍郎姜晦也被贬为春州司马;姜氏家族的亲属党羽之中还有几个被处以流刑或死刑的,姜皎在赴钦州的途中死去。  己亥,敕:“宗室、外戚、驸马,非至亲毋得往还;其卜相占候之人,皆不得出入百官之家。”  己亥(疑误),唐玄宗发布敕命:“宗室、外戚、驸马若非骨肉至亲,一律不得相互往来交结;所有占卜看相和观察天象预测吉凶的术士,一律不得出入文武百官之家。”  [14]乙卯夜,左领军兵曹权楚璧与其党李齐损等作乱,立楚璧兄子梁山为光帝,诈称襄王之子,拥左屯营兵数百人入宫城,求留守王志,不获。比晓,屯营兵自溃,斩楚璧等,传首东都。志惊怖而薨。楚璧,怀恩之侄;齐损,迥秀之子也。壬午,遣河南尹王怡如京师,按问宣尉。  [14]己卯(十一日)夜间,左领军兵曹权楚璧伙同其党羽李齐损等人发动叛乱,拥立权楚璧兄长之子权梁山为光帝,诡称其为襄王李重茂之子,蒙蔽左屯营兵数百人闯入宫城,寻找西京留守王志,但没有找到。天快亮时,闯入宫城的屯营兵却不攻自溃,将权楚璧等人斩首,并将这些人的首级送给住在东都洛阳的玄宗皇帝。西京留守王志被惊吓而死。权楚璧是权怀恩的侄儿,齐损是李迥秀的儿子。壬午(十四日),唐玄宗派河南尹王怡前往京师调查此事并安抚京师士民。  [15]癸未,吐蕃围小勃律王没谨忙,谨忙求救于北庭节度使张嵩曰:“勃律,唐之西门,勃律亡则西域皆为吐蕃矣。”嵩乃遣疏勒副使张思礼将蕃、汉步骑四千救之,昼夜倍道,与谨忙合击吐蕃,大破之,斩获数万。自是累岁,吐蕃不敢犯边。  [15]癸未(十五日),吐蕃军队围攻小勃律王没谨忙,没谨忙向唐北庭节度使张嵩求救说:“勃律是大唐西域的门户,勃律如果灭亡,那么整个西域也就会落入吐蕃之手了。”张嵩于是派疏勒副使张思礼率领汉、胡步骑兵四千人前去救援。张思礼昼夜兼程,与没谨忙夹击吐蕃军队,大获全胜,斩杀和俘获敌兵数万。从这以后几年内,吐蕃一直未敢进犯大唐边境。  [16]王怡治权楚璧狱,连逮甚众,久之不决;上乃以开府仪同三司宋为西京留守。至,止诛同谋数人,余皆奏原之。  [16]王怡审理权楚璧等人作乱的案子,很多人受到牵连,案子久拖不决。唐玄宗于是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宋为西京留守。宋上任后,只将权楚璧的几个同谋者处死,其他的人均上奏玄宗予以赦免。  [17]康待宾余党康愿子反,自称可汗;张说发兵追讨擒之,其党悉平。徙河曲六州残胡五万余口于许、汝、唐、邓、仙、豫等州,空河南、朔方千里之地。  [17]康待宾的余党康愿子又发动了叛乱,自称为可汗;张说派出军队追击讨伐,生擒康愿子,叛乱遂被平定。然后又将河曲六州残余的五万多胡人迁徙到许、汝、唐、邓、仙、豫等州安置,黄河以南及朔方各州的千里之地遂无人居住。  先是,缘边戍兵常六十余万,说以时无强寇,奏罢二十余万使还农。上以为疑,说曰:“臣久在疆易,具知其情,将帅苟以自卫及役使营私而已。若御敌制胜,不必多拥冗卒以妨农务。陛下若以为疑,臣请以阖门百口保之。”上乃从之。  在这之前,沿边境镇守戍卫的士卒常达六十余万人,张说认为当时没有强寇入侵,上奏请求削减二十万戍兵,让这些人回乡务农。唐玄宗对此表示怀疑,张说说“臣久在边界驱驰,对这里的情形全都了如指掌,这不过是将帅试图拥兵自保以及役使兵众谋取私利而已。如果说是为了御敌制胜的话,完全不必集结这么多的冗兵从而耽误了农事。陛下如果对臣的话尚有怀疑,臣请求用臣全家百口的性命来担保。”唐玄宗这才同意照他说的去做。  初,诸卫府兵,自成丁从军,六十而免,其家又不免杂徭,浸以贫弱,逃亡略尽,百姓苦之。张说建议,请召募壮士充宿卫,不问色役,优为之制,逋逃者必争出应募;上从之。旬日,得精兵十三万,分隶诸卫,更番上下。兵农之分,从此始矣。  起初,各卫的府兵,自成丁之年开始从军,至六十岁时方可免役,府兵家中又须负担各种杂役,长此以往便逐渐贫弱,所以各卫的府兵逃亡殆尽,百姓也深以从军为苦。张说向玄宗提出一个建议,请求召募壮丁充任禁兵,应募入伍的状丁不须负担各种劳役,再制定一些优待他们的条规,这样逃避兵役的人就会争相出来应募。唐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十天之内,即募得精兵十三万,分别隶属于各卫,并轮番值班。唐代兵、农的分离,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18]冬,十月,癸丑,复以乾元殿为明堂。  [18]冬季,十月,癸丑(十五日),唐玄宗又将乾元殿改为明堂。  [19]甲寅,上幸寿安兴泰宫,猎于上宜川;庚申,还宫。  [19]甲寅(十六日),唐玄宗来到寿安县境内的兴泰宫,在上宜川打猎;庚申(二十二日),唐玄宗返回宫中。  [20]上欲耀兵北边,丁卯,以秦州都督张守洁等为诸卫将军。  [20]唐玄宗想要在北部边境地区显示军威。丁卯(二十九日),任命秦州都督张守洁等人为各卫将军。[21]十一月,乙未,初令宰相共食实封三百户。  [21]十一月,乙未(二十八日),唐玄宗开始让宰相共享三百个封户的租赋。  [22]前广州都督裴先下狱,上与宰相仪其罪。张嘉贞请杖之,张说曰:“臣闻刑不上大夫,为其近于君,且所以养廉耻也。故士可杀不可辱。臣巡北边,闻杖姜皎于朝堂。皎官登三品,亦有微功,有罪应死则死,应流则流,奈何轻加笞辱,以皂隶待之!姜皎事往,不可复追,先据状当流,岂可复蹈前失!”上深然之。嘉贞不悦,退谓说曰:“何论事之深也!”说曰:“宰相,时来则为之。若国之大臣皆可笞辱,但恐行及吾辈。吾此言非为先,乃为天下士君子也。”嘉贞无以应。  [22]前任广州都督裴先被捕下狱,唐玄宗与宰相们一起商量对他如何处罚的问题。张嘉贞提出对他处以杖刑,张说说:“臣听说刑不上大夫,因为他们接近君主,而且这样做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廉耻心。所以说士可杀不可辱。以前臣在北部边境巡视时,听说陛下在朝堂上对姜皎使用了杖刑。姜皎的官阶已达三品,也曾为朝廷立下一点功劳,如有罪应当处死就处死,应当流放就流放,为什么随便以当众抽打来羞辱他,拿他当仆役一样对待呢!现在姜皎的事已成为过去,无法再补救,但据裴先所犯之罪应处流刑,陛下哪能重犯在姜皎一案上所犯的错误呢!”唐玄宗认为他说得很对。张嘉贞听了张说这番话后很不高兴,退朝之后对他说:“您何必把事情说得这么严重呢!”张说回答说:“宰相是运气一来就可以作的,倘若对朝廷大臣都能随意抽打羞辱,只恐怕我们这些人也会有受辱的那一天。我今天的话并非只为了裴先,而是为天下的士君子们着想的。”张嘉贞无言以对。  [23]十二月,庚子,以十姓可汗阿史那怀道女为交河公主,嫁突骑施可汗苏禄。  [23]十二月,庚子(初三),唐玄宗将十姓可汗阿史那怀道的女儿封为交河公主,并将她嫁给了突骑施可汗苏禄。  [24]上将幸晋阳,因还长安。张说言于上曰:“汾阴上有汉家后土祠,其礼久废;陛下宜因巡幸修之,为农祈谷。”上从之。  [24]唐玄宗准备赴晋阳,而后回长安。张说向玄宗进言道:“汾阴丘上有汉朝所立的后土祠,这里的祭祀大礼长期废弛;陛下应当趁巡幸之机重修此礼,以便为农事祈求丰年。”唐玄宗表示同意。  [25]上女永穆公主将下嫁,敕资送如太平公主故事。僧一行谏曰:“武后惟太平一女,故资送特厚,卒以骄败,奈何为法!”上遽止之。  [25]唐玄宗之女永穆公主即将出嫁,玄宗下令依照太平公主出嫁时的规格为他置办嫁妆。僧人一行谏阻道:“武后只生了太平公主一个女儿,因而所送嫁妆特别丰厚,但他最终因骄横而败亡,为什么要效法她呢!”玄宗听罢立即下令停止这样做。  十一年(癸亥、723)十一年(癸亥,公元723年)  [1]春,正月,己巳,车驾自东都北巡;庚辰,至潞州,给复五年;辛卯,至并州,置北都,以并州为太原府,刺史为尹;二月,戊申,还至晋州。  [1]春季,正月,己巳(初三),唐玄宗自东都洛阳启程北上;庚辰(十四日),玄宗抵达潞州,下令免除当地百姓五年徭役;辛卯(二十五日),玄宗来到并州,下令在这里设置北都,将并州改为太原府,州刺史改称府尹;二月,戊申(十二日),玄宗回到晋州。  [2]张说与张嘉贞不平,会嘉贞弟金吾将军嘉赃发,说劝嘉贞素服待罪于外。己酉,左迁嘉贞幽州刺史。  [2]张说与张嘉贞不和,恰好张嘉贞之弟金吾将军张嘉犯贪赃罪事发,张说便劝张嘉贞身着素服在外等候皇帝治罪。己酉(十三日),玄宗张嘉贞降职为幽州刺史。  [3]壬子,祭后土于汾阴。乙卯,贬平遥令王同庆为赣尉,坐广为储,烦扰百姓也。  [3]壬子(十六日),唐玄宗在汾阴祭祀土神。乙卯(十九日),玄宗将平遥县县令王同庆贬职为赣县尉,原因是他为迎接天子巡幸,存储了许许多多东西,搅扰了百姓。  [4]癸亥,以张说兼中书令。  [4]癸亥(二十七日),唐玄宗任命张说兼任中书令。  [5]己巳,罢天兵、大武等军,以大同军为太原以北节度使,领太原、辽、石、岚、汾、代、忻、朔、蔚、云十州。  [5]己巳(疑误),唐玄宗下令撤销天兵、大武等军,将大同军改为太原以北节度使,统辖太原、辽、石、岚、汾、代、忻、朔、蔚、云十州。  [6]三月,庚午,车驾至京师。  [6]三月,庚午(初五),唐玄宗抵达京师。  [7]夏,四月,甲子,以吏部尚书王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7]夏季,四月,甲子(三十日),唐玄宗任命吏部尚书王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8]五月,己丑,以王兼朔方军节度大使,巡河西、陇右、河东、河北诸军。  [8]五月,己丑(二十五日),唐玄宗指派王兼任朔方军节度大使,巡察河西、陇石、河东、河北诸军。  [9]上置丽正书院,聚文学之士秘书监徐坚、太常博士会稽贺知章、监察御使鼓城赵冬曦等,或修书,或侍讲;以张说为修书使以总之。有司供给优厚。中书舍人洛阳陆坚以为此属无益于国,徒为糜费,欲悉奏罢之。张说曰:“自古帝王于国家无事之时,莫不崇宫室,广声色,今天子独延礼文儒,发挥典籍,所益者大,所损者微。陆子之言,何不达也!”上闻之,重说而薄坚。  [9]唐玄宗设立丽正书院,招纳了秘书监徐坚、太常博士会稽人贺知章、监察御史彭城人赵冬曦等文学之士,这些人有的著书立说,有的给皇帝讲论文史;玄宗还任命张说为修书使主持其事,有关部门给予这些人的供应十分优厚。中书舍人洛阳人陆坚认为这些人所干的事对国家没有什么益处,只是白白地耗费钱财,打算奏请皇帝将他们全部罢免。张说道:“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国家安定时期,无不大建宫室,增广耳目声色之好,唯独当今天子延纳和礼遇博学的儒者,阐发和弘杨先圣所遗留下来的文献典籍,这样做对国家大有好处,并且耗费的钱财也极为有限。陆子所说的话,怎么如此不明事理!”玄宗得知此事后,愈发推重张说而鄙视陆坚。  [10]秋,八月,癸卯,敕“前令检括逃人,虑成烦扰,天下大同,宜各从所乐,令所在州县安集,遂其生业。  [10]秋季,八月,癸卯(初十),唐玄宗发布敕令:“以前朝廷曾下令清查流失的户口,朕担心此举会搅扰百姓。当今天下大同,应当让百姓各干自己高兴干的事,今后所在州县应当对这些人加以安抚,使他们各有谋生的职业。”  [11]戊申,追尊宣皇帝庙号献祖,光皇帝庙号懿祖,于太庙九室。  [11]戊申(十五日),唐玄宗下诏将宣皇帝的庙号追尊为献祖,将光皇帝的庙号追尊为懿祖,将两人的神主迁入太庙九室中受祭。  [12]先是,吐谷浑畏吐蕃之强,附之者数年;九月,壬申,帅众诣沙州降,河西节度使张敬忠抚纳之。  [12]在这以前,吐谷浑畏惧吐蕃势力强大,依附它达数年之久;九月,壬申(初十),吐谷浑酋长率领部众来到沙州投降唐朝,唐河西节度使张敬忠对他们予以安抚和接纳。  [13]冬,十月,丁酉,上幸骊山,作温泉宫;甲寅,还宫。  [13]冬季,十月,丁酉(初五),唐玄宗到骊山温泉,下令改建温泉宫。甲寅(二十二日),玄宗返回宫中。  [14]十一月,礼仪使张说等奏,以高祖配昊天上帝,罢三祖并配之礼。戊寅,上祀南郊,赦天下。  [14]十一月,礼仪使张说等人向玄宗上奏,请求以唐高祖配享昊天上帝,停止实行高祖、太宗、高宗三祖同时配享的礼节。戊寅(十六日),唐玄宗到南郊祭天,下诏大赦天下。  [15]戊子,命尚书左丞萧嵩与京兆、蒲、同、岐、华州长官选府兵及白丁一十二万,谓之“长从宿卫,”一年两番,州县毋得杂役使。  [15]戊子(二十六日),唐玄宗命令尚书左丞萧嵩与京兆、蒲、同、岐、华州长官负责选拔府兵以及未入兵籍的状丁共一十二万人,称为“长从宿卫”,每年分为两班,轮流值勤,并且明令地方州县不得再向这些人征发任何其他徭役。  [16]十二月,甲午,上幸凤泉汤;戊申,还宫。  [16]十二月,甲午(初三),唐玄宗到了凤泉汤;戊申(十七日),玄宗返回宫中。  [17]庚申,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王坐党引疏族,贬蕲州刺史。  [17]庚申(二十九日),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王因偏袒、提拔远亲而获罪,被贬为蕲州刺史。  [18]是岁,张说奏改政事堂曰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分掌庶政。  [18]在这一年,张说奏请玄宗批准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在中书门下之下分设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等五房管理日常事务。  [19]初,监察御史濮阳杜暹因按事至突骑施,突起骑施馈之金,暹固辞。左右曰:“君寄身异域,不宜逆其情。”乃受之,埋于幕下,出境,移牒令取之。虏大惊,度碛追之,不及。及安西都护阙,或荐暹往使安西,人服其清慎。时暹自给事中居母忧。  [19]当初,监察御史濮阳人杜暹曾因查验某事到了突骑施,突骑施人向他馈赠黄金,他坚决推辞不受。他左右的随从对他说:“您现在身在异域,不应拂了他们的盛情。”这样他才接受下来,让人将黄金埋在自己所住的账篷下面,等到完成使命离开突骑施辖区之后,才写信告诉他们,并且让他们自己取出来。突骑施人见信后十分惊异,立即穿越沙漠前来追赶,只是未能追上。后来安西都护一职出缺,有人推荐杜暹前去安西担任这一职务,说当地百姓无不叹服他的清廉谨慎。这时杜暹正因母亲去世由给事中任上辞官回家守制。  十二年(甲子、724)十二年(甲子,公元724年)  [1]春,三月,甲子,起暹为安西副大都护、碛西节度等使。  [1]春季,三月,甲子(初五),唐玄宗征召正在为母亲服丧的杜暹出任安西副大都护和碛西节度、支度、营田等使。  [2]神龙初,追复泽王上金官爵,求得庶子义于岭南,绍其故封。许王素节之子,利其爵邑,与弟谋,使人告义非上金子,妄冒袭封,复流岭南,以继上金后为嗣泽王。至是,玉真公主表义实上金子,为兄弟所摈。夏,四月,庚子,夏立义为嗣泽王;削爵,贬鄂州别驾。壬寅,敕宗室旁继为嗣王者并令归宗。  [2]神龙初年,曾下令恢复泽王李上金的官爵,并在岭南找到了他的庶子李义来承袭其爵位。许王李素节之子李凯觎李义的爵位和封户,便与自己的弟弟李策划,指使他人控告李义不是李上金的儿子,说他是假冒袭封,于是唐中宗又将李义流放到岭南,转而让李当李上金的后嗣并封其为嗣泽王。至此时,玉真公主向玄宗皇帝上表说明李义的确是李上金的儿子,只是受到了李兄弟的诬告和排挤。夏季,四月,庚子(十一日),唐玄宗又将李义立为嗣泽王,削去李的爵位,将李贬为鄂州别驾。壬寅(十三日),唐玄宗颁下敕令,让宗室中以旁系亲属身分继立为嗣王的一律回归本宗。  [3]壬子,命太史监南宫说等于河南、北平地测日晷及极星,夏至日中立八尺之表,同时候之。阳城晷长一尺四寸八分弱,夜视北极出地高三十四度十分度之四;浚仪岳台晷长一尺五寸微强,极高三十四度八分;南至郎州晷长七寸七分,极高二十九度半;北至蔚州,晷长二尺二寸九分,极高四十度。南北相距三千六百八十八里九十步,晷差一尺五寸二分,极差十度半。又南至交州,晷出表南三寸三分;八月,海中南望老人星下,众星粲然,皆古所未名,大率去南极二十度以上星皆见。  [3]壬子(二十三日)。唐玄宗命令太史监南宫说等人在黄河南、北两岸的平地上观测太阳的影子和北极星的位置,于夏至这一天中午在不同地方各树起一支八尺长的标杆,在同一时间测量不同标杆影子的长度。阳城县日影的长度为一尺四寸八分弱,晚上看到的北极星高出地面三十四度又十分度之四;在汴州浚仪岳台日影的长度为一尺五寸微强,晚上北极星高出地面三十四度八分;南部的郎州日影长度为七寸七分,晚上北极星高出地面二十九度半;北部的蔚州日影长度为二尺二寸九分,晚上北极星高出地面四十度。位于南部的郎州和位于北部的蔚州两地之间相距三千六百八十八里九十步,两地日影长度相差一尺五寸二分,晚上北极星高出地面的角度相差十度半。再往南到交州,日影伸至标杆南面三寸三分处;八月,在海中南望南极星下,群星清晰明亮,全都是以往未曾命名的,大约离南极星二十度角范围内的所有星星均可看到。  [4]五月,丁亥,停诸道按察使。  [4]五月,丁亥(二十九日),唐玄宗下令停止设置各道按察使。  [5]六月,壬辰,制听逃户自首,辟所在闲田,随宜收税,毋得差科征役,租庸一皆蠲免。仍以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宇文融为劝农使,巡行州县,与吏民议定赋役。  [5]六月,壬辰(初五),唐玄宗发布制命,允许没有户籍的民户自动申报,辟出各地闲置的土地供他们耕种,由官府根据具体情况征收赋税,但不得征派徭役,租庸也一律蠲免。玄宗又任命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宇文融为劝农使,到各州县巡视,与当地吏民商定应出赋税徭役的具体数量。  [6]上以山东旱,命台阁名臣以补刺史;壬午,以黄门侍郎王丘、中书侍郎长安崔沔、礼部侍郎·知制诰韩休等五人出为刺史。丘、同皎之从父兄子,休、大敏之孙也。  [6]由于山东各州旱情严重,唐玄宗命令台省名臣出任州刺史;壬午(疑误),玄宗任命黄门侍郎王丘、中书侍郎长安人崔沔和礼部侍郎、知制诰韩休等五人出任刺史。王丘是王同皎堂兄的儿子,韩休是韩大敏的孙子。  初,张说引崔沔为中书侍郎,故事,承宣制皆出宰相,侍郎署位而已。沔曰:“设官分职,上下相维,各申所见,事乃无失。侍郎,令之贰也,岂得供默而已!”由是遇事多所异同,说不悦,故因是出之。  当初张说举荐崔沔任中书侍郎,依照惯例,接受皇帝制命以及传达皇帝旨意均由宰相负责,中书侍郎形同虚设。崔沔认为:“朝廷设官分职,上下之间应相互维系,只有在位者各抒己见,朝廷大政才能减少失误。中书侍郎是中书令的副职,岂可供手沉默无所事事呢!”因此遇事经常表示不同意见,张说对此感到不快,便趁此机会将他外放为刺史。  [7]秋,七月,突厥可汗遣其臣哥解颉利发来求婚。  [7]秋季,七月,突厥可汗派他的臣下哥解颉利发前来求婚。  [8]溪州蛮覃行璋反。以监门卫大将军杨思勖为黔中道招讨使,将兵击之。癸亥,思勖生擒行璋,斩首三万级而归。加思勖辅国大将军,俸禄、防阁皆依品给。赦行璋以为洵水府别驾。  [8]溪州蛮族人覃行璋反叛唐朝,唐玄宗任命监门卫大将军杨思勖为黔中道招讨使,率军进剿。癸亥(初六),杨思勖生擒了覃行璋,斩敌首级三万颗,得胜而回。唐玄宗为杨思勖加辅国大将军衔,并规定他的俸禄和卫兵数目均按辅国大将军的品级供给。玄宗又下诏赦免了覃行璋之罪,任命他为洵水府别驾。  [9]姜皎既得罪,王皇后愈忧畏不安,然待下有恩,故无随而谮之者,上犹豫不决者累岁。后兄太子少保守一,以后无子,使僧明悟为后祭南北斗,剖霹雳木,书天地字及上名,合而佩之,祝曰:“佩此有子,当如则天皇后。”事觉,己卯,废为庶人,移别室安置;贬守一潭州别驾,中路赐死。户部尚书张嘉贞坐与守一交通,贬台州刺史。  [9]姜皎被流放之后,王皇后心中越发忧惧不安,但由于平日对手下人多有恩惠,因而没有人乘机到玄宗那里去诬陷她,唐玄宗在几年之间也一直对是否废掉皇后一事犹豫不决。由于王皇后没有生儿子,他的哥哥太子少保王守一便指使僧人明悟为皇后祭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并剖开霹雳木,在上面写下天地二字和玄宗的姓名,然后将两个半片合在一起,让皇后佩戴在身上,又向神祈祷道:“佩戴上这个东西,就会生儿子,就像则天皇后那样。”此事被发觉,己卯(二十二日),玄宗将王皇后废为庶人,迁到别的房间中安置;又将王守一贬为潭州别驾,并在赴任途中将他赐死。户部尚书张嘉贞因与王守一互相交结而获罪,被贬为台州刺史。  [10]八月,丙申,突厥哥解颉利发还其国;以其使者轻,礼数不备,未许婚。  [10]八月,丙申(初九),唐玄宗打发突阙使者哥解颉利发回国,由于这次对方使者的规格太低,礼数又不完备,所以玄宗没有答应与其通婚。  [11]己亥,以宇文融为御史中丞。  [11]己亥(十二日),唐玄宗任命宇文融为御史中丞。  融乘驿周流天下,事无大小,诸州先牒上劝农使,后申中书;省司亦待融指伪,然后处决。时上将大攘四夷,急于用度,州县畏融,多张虚数,凡得客户八十余万,田亦称是。岁终,增珉钱数百万,悉进入宫;由是有宠。议者多言烦扰,不利百姓,上亦令集百寮于尚书省议之。公卿已下,畏融恩势,不敢立异。惟户部侍郎杨独抗议,以为:“括客免税,不利居人;徵籍外田税,使百姓困弊,所得不补所失。”未几,出为华州刺史。  宇文融乘着驿车周游天下,事情不论大小,各州都要先向他这个劝农使汇报,然后再呈报给中书省;尚书省左右司长官也都是在看到宇文融提出的意见之后,才对具体问题作出处理决定。当时唐玄宗正准备对四方异族大事征伐,急需钱用,地方州县官惧怕宇文融,多虚报清查出的户口和土地的数量,所以总共得到无户籍的客户八十余万,查出的隐匿土地数量也与此相当。到年终决算时,共增加财政收入达数百万缗,宇文融将这些收入全部上缴宫中,因而深得唐玄宗的宠爱。群臣大多认为他这样做冗杂繁乱,对百姓不利,唐玄宗也曾将文武百官召集到尚书省共同讨论此事。但公卿以下官员大多忌惮宇文融的恩宠、权势,所以不敢提出反对意见。只有户部侍郎杨例外,他认为:“清查隐漏的户口,对自首的人免除租庸徭役,对在籍的百姓不利;征收不在籍的隐漏户的田税,会使得百姓生计困苦,所失大于所得。”过了不久,杨便被外放为华州刺史。  [12]壬寅,以开府仪同三司宋为西京留守。  [12]壬寅(十五日),唐玄宗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宋为西京留守。  [13]冬,十月,丁酉,谢王特勒遣使入奏,称“去年五月,金城公主遣使诣失密国,云欲走归汝。失密王从臣国王借兵,共拒吐蕃。王遣臣入取进止。”上以为然,赐帛遣之。  [13]冬季,十月,丁酉(十一日),谢国国王特勒派使者入朝上奏,称:“去年五月,金城公主派使者到失密国,说是想逃归大唐。失密国王向我们的国王借兵,要合两国之力抗击吐蕃。国王派臣前来听取陛下的旨意。”玄宗认为他们这样做很对,于是赐给使者绢帛而后送他回国。  [14]废后王氏卒,后宫思慕后不已,上亦悔之。  [14]被废黜的前皇后王氏去世,宫中的人非常怀念她,唐玄宗对自己当初的做法也感到后悔。  [15]十一月,庚午,上幸东都;戊寅,至东都。  [15]十一月,庚午(十四日),玄宗启程前往东都;戊寅(二十二日),玄宗抵达东都。  [16]辛巳,司徒申薨,赠谥惠庄太子。  [16]辛巳(二十五日),司徒申王李去世,玄宗赠给他惠庄太子的谥号。  [17]群臣屡上表封禅,闰月,丁卯,制以明年十一月十日有事于泰山。时张说首建封禅之议,而源乾曜不欲为之,由是与说不平。  [17]群臣屡次向玄宗上表请求到泰山祭祀天地,闰十二月,丁卯(十二日),唐玄宗颁布制命,决定在下一年的十一月十日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当时张说首先提出封禅的建议,而源乾曜不愿意玄宗这么做,因此两人关系不睦。  [18]是岁,契丹王李郁干卒,弟吐干袭位。  [18]在这一年,契丹王李郁干去世,他的弟弟李吐干继位。  十三年(乙卯、725)十三年(乙丑,公元725年)  [1]春,二月,庚申,以御史中丞宇文融兼户部侍郎。制以所得客户税钱均充所在常平仓本;又委使司与州县议作劝农社,使贫富相恤,耕耘以时。  [1]春季,二月,庚申(初六),唐玄宗任命御史中丞宇文融兼任户部侍郎。唐玄宗又颁布敕命,规定将所征得的客户税金一律充作所在州县的常平仓本钱。又委托劝农使司与各州县协商筹建劝农社,以便使百姓之间贫富相济,按时耕种田地。  [2]乙亥,更命长从宿卫之士曰:“骑”,分隶十二卫,总十二万人为六番。  [2]乙亥(二十一日),玄宗将“长从宿卫”之士改名为“骑”,分别隶属于十二卫,总兵员为十二万人,分为六番,轮流值勤。  [3]上自选诸司长官有声望者大理卿源光裕、尚书左丞杨承令、兵部侍郎寇等十一人为刺史,命宰相、诸王及诸司长官、台郎、御史饯于洛滨,供张甚盛。赐以御膳,太常具乐,内坊歌妓;上自书十韵诗赐之。光裕,乾曜之从孙也。  [3]唐玄宗亲自选拔大理寺卿源光裕、尚书左丞杨承令、兵部侍郎寇等十一位素有声望的诸司长官出任刺史,又命令宰相、诸王及诸司长官、尚书郎、御史在洛水之滨为他们饯行,张设了很多帷帐。饯别的宴会由皇帝赐给饮食,太常安排乐队,又叫来了宜春院内教坊中的歌妓助兴,唐玄宗还亲笔书写了自己所作的十韵诗相赠。源光裕是源乾曜兄弟的孙子。  [4]三月,甲午,太子嗣谦更名鸿;徙郯王嗣真为庆王,更名潭;陕王嗣升为忠王,更名浚;王嗣真为棣王,更为洽;鄂王嗣初更名涓;鄄王嗣玄为荣王,更名。又立子琚为光王,潍为仪王,为颍王,泽为永王,清为寿王,洄为延王,沭为盛王,溢为济王。  [4]三月,甲午(初十),玄宗将太子李嗣谦改名为李鸿;将郯王李嗣真改封为庆王,改名为李潭;将陕王李嗣改封为忠王,改名为李浚;将王李嗣真改封为棣王,改名为李洽;将鄂王李嗣初改名为李涓;将鄄王李嗣玄改封为荣王,改名为李。唐玄宗又封其子李琚为光王,李潍为仪王,李为颍王,李泽为永王,李清为寿王,李洄为延王,李沭为盛王,李溢为济王。  [5]丙申,御史大夫程行湛奏:“周朝酷吏来俊臣等二十三人,情状尤重,子孙请皆禁锢;傅游艺等四人差轻,子孙不听近任。”从之。  [5]丙申(十二日),御史大夫程行湛上奏道:“武周朝的酷吏,来俊臣等二十三人罪状特别严重,请陛下明令禁止这些人的子孙为官;傅游艺等四人罪状略轻,其子孙也不许在京畿之地任官。”唐玄宗对此表示同意。  [6]汾州刺史杨承令不欲外补,意怏怏,自言“吾出守有由。”上闻之,怒,壬寅,贬睦州别驾。  [6]汾州刺史杨承令不愿就任外职,心中不快,自称:“我被外放,事出有因。”玄宗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壬寅(十八日),将他贬为睦州别驾。  [7]张说草封禅仪献之。夏,四月,丙辰,上与中书门下及礼官、学士宴於集仙殿。上曰:“仙者凭虚之论,朕所不取。贤者济理之具,朕今与卿曹合宴,宜更名曰集贤殿。”其书院官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以张说知院事,右散骑常侍徐坚副之。上欲以说为大学士;说固辞而止。  [7]张说草拟了封禅仪并将其进献给玄宗。夏季,四月,丙辰(初三),唐玄宗与中书门下及礼官、学士们一起在集仙殿聚饮。玄宗说:“神仙是凭空虚构的,朕并不认为可取。贤才则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朕今天与诸位一起会餐,应当将集仙殿改名为集贤殿。”规定凡在书院中供职的官员,五品以上均为学士,六品以下均为直学士;又任命张说为知院事,任命右散骑常侍徐坚作他的副职。唐玄宗还打算请张说任大学士,因张说极力推辞而作罢。  [8]说以大驾东巡,恐突阙乘间入寇,议加兵守边,召兵部郎中裴光庭谋之。光庭曰:“封禅者,告成功也。今将升中于天,而戎狄是惧,非所以昭盛德也。”说曰:“然则若之何?”光庭曰:“四夷之中,突厥为大,比屡求和亲,而朝廷羁縻,未决许也。今遣一使,征其大臣从封泰山,彼必欣然承命;突厥来,则戎狄君长无不皆来。可以偃旗卧鼓,高枕有余矣。”说曰:“善,说所不及。”即奏行之。光庭,行俭之子也。  [8]张说因为皇帝大驾将东至泰山封禅,担心突阙会乘机入侵,因而想增兵守卫边疆,于是召来兵部郎中裴光庭商议此事。裴光庭说:“封禅,乃是天子将已成就的功业上报皇天的大典。现在皇帝正要登上泰山祭告上天,却惧怕起戎狄,这不是用来显示天子盛德的办法。”张说问道:“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裴光庭回答说:“在四夷之中,要数突厥最为强大,近年来他们屡次请求和亲,而朝廷只是维系关系,并没有答应。现在如果朝廷派出一位使臣,到突厥征召其大臣陪同皇帝前往泰山封禅,他们一定会欣然从命;突阙一来,则戎狄君长无不都来。这样就可以偃旗息鼓,高枕无忧了。”张说称赞他道:“太好了,我张说比不上你。”便立即将这一计策上奏玄宗批准并付诸施行。裴光庭是裴行俭的儿子。  上遣中书直省袁振摄鸿胪卿,谕旨於突厥,小杀与阙特勒、暾欲谷环坐帐中,置酒,谓振曰:“吐蕃,狗种;奚、契丹,本突厥奴也;皆得尚主。突阙前后求婚独不许,何也?且吾亦知入蕃公主皆非天子女,今岂问真伪!但屡请不获,愧见诸蕃耳。”振许为之奏请。小杀乃使其大臣阿史德颉利发入贡,因扈从东巡。  唐玄宗派中书直省袁振任代理鸿胪寺卿出使突厥,传达自己的旨意,突厥可汗小杀(毗伽)与阙特勒、暾欲谷环坐在牙帐之中,设宴款待袁振,在席间向袁振问道:“吐蕃乃是狗种,奚、契丹本来就是突厥的奴隶,他们却都能娶大唐公主为妻。只有我们突阙前后多次向大唐求婚未能获准,这究竟是为什么?况且我们也知道远嫁番国的公主都不是皇帝的女儿,现在我们也不管真假!”只是屡次求婚未能获准,使我们在各番国人面前感到脸上无光罢了。”袁振答应替他们向玄宗皇帝上奏求婚。小杀可汗便派其大臣阿史德颉利发入朝纳贡,并顺便扈从玄宗东行封禅。  [9]五月,庚寅,妖贼刘定高帅众夜犯通洛门;悉捕斩之。  [9]五月,庚寅(初八),妖贼刘定高率众乘夜进犯通洛门;有关部门将这些人全部抓获处斩。  [10]秋,八月,张说议封禅仪,请以睿宗配皇地祗;从之。  [10]秋季,八月,张说在讨论封禅仪时,请求用睿宗配享皇地祗,唐玄宗表示同意。  [11]九月,丙戌,上谓宰臣曰:“《春秋》不书祥瑞,惟记有年。”敕自今州县毋得更奏祥瑞。  [11]九月,丙戌(初六),唐玄宗对宰臣说:“《春秋》上不记载祥瑞,只是载年景。”同时发布敕命,规定从今后以各州县不得将祥瑞上奏。  [12]冬,十月,癸丑,作水运浑天成,上具列宿,注水激轮,令其自转,昼夜一周。别置二轮,络在天外,缀以日月,逆天而行,淹速合度。置木匮为地平,令仪半在地下,又立二木人,每刻击鼓,每辰击钟,机械皆藏匮中。  [12]冬季,十月,癸丑(初三),僧一行与梁令瓒制成了水运浑天铜仪。铜仪形如圆天,上列置各星宿,灌水后发动起轮子,使它自转,每昼夜转完一圈。另设计两个轮子,安置在“圆天”之外,上面分别镶嵌着太阳和月亮,两个轮子的运行方向与“圆天”相反,运行的快慢速度符合规定,非常准确。另置一个木柜子作为地面,将铜仪的一半安在“地”面以下,又在地面上安两个木人,其中一个每一刻时间击一次鼓,另一个每一个时辰撞一次钟,所有的机械都藏在木柜之内。  [13]辛酉,车驾发东都,百官、贵戚、四夷酋长从行。每置顿,数十里中人畜被野,有司辇载供具之物,数百里不绝。  [13]辛酉(十一日),玄宗从东都出发,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各族酋长扈从东行。车队每次打尖休息时,数十里长的大路上人畜蔽野,有关部门安排的满载各种供给用具的车辆,数百里络绎不绝。  十一月,丙戌,至泰山下,御马登山。留从官于谷口,独与宰相及祠官惧登,仪卫环列于山下百余里。上问礼部侍郎贺知章曰:“前代玉牒之文,何故秘之?”对曰:“或密求神仙,故不欲人见。上曰:“吾为苍生祈福耳。”乃出玉牒,宣示群臣。庚寅,上祀昊天上帝于山上,群臣祀五帝百神于山下之坛;其余仿乾封故事。辛卯,祭皇地祗于社首。壬辰,上御帐殿,受朝觐,赦天下,封泰山神为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  十一月,丙戌(初六),唐玄宗抵达泰山脚下,玄宗骑马登上泰山,将随从官员留在谷口,只带了宰相以及祠官一同上山,环列在山下的仪仗侍卫绵延达百余里。唐玄宗向礼部侍郎贺知章问道:“前代帝王封禅所用的玉册,为什么总是秘而不宣?”贺知章回答说:“有时帝王秘密地向神仙求福,所以不希望别人见到。”玄宗说:“我这可是只为天下苍生祈福啊!”于是拿出玉册,向群臣宣示。庚寅(初十),玄宗在泰山之上祭祀了昊天上帝,群臣则在山下的祭坛上祭祀了五方帝和百神;其他则一律仿效乾封年间封禅的先例。辛卯(十一日),唐玄宗在社首山祭祀了皇地祗。壬辰(十二日),玄宗在帐殿接受群臣朝觐,下诏大赦天下,并封泰山神为天齐王,他所享用的礼秩加三公一等。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71
正序
倒序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2
《资治通鉴-3
《资治通鉴-4
《资治通鉴-5
《资治通鉴-6
《资治通鉴-7
《资治通鉴-8
《资治通鉴-9
《资治通鉴-10
《资治通鉴-11
《资治通鉴-12
《资治通鉴-13
《资治通鉴-14
《资治通鉴-15
《资治通鉴-16
《资治通鉴-17
《资治通鉴-18
《资治通鉴-19
《资治通鉴-20
《资治通鉴-21
《资治通鉴-22
《资治通鉴-23
《资治通鉴-24
《资治通鉴-25
《资治通鉴-26
《资治通鉴-27
《资治通鉴-28
《资治通鉴-29
《资治通鉴-30
《资治通鉴-31
《资治通鉴-32
《资治通鉴-33
《资治通鉴-34
《资治通鉴-35
《资治通鉴-36
《资治通鉴-37
《资治通鉴-38
《资治通鉴-39
《资治通鉴-40
《资治通鉴-41
《资治通鉴-42
《资治通鉴-43
《资治通鉴-44
《资治通鉴-45
《资治通鉴-46
《资治通鉴-47
《资治通鉴-48
《资治通鉴-49
《资治通鉴-50
《资治通鉴-51
《资治通鉴-52
《资治通鉴-53
《资治通鉴-54
《资治通鉴-55
《资治通鉴-56
《资治通鉴-57
《资治通鉴-58
《资治通鉴-59
《资治通鉴-60
《资治通鉴-61
《资治通鉴-62
《资治通鉴-63
《资治通鉴-64
《资治通鉴-65
《资治通鉴-66
《资治通鉴-67
《资治通鉴-68
《资治通鉴-69
《资治通鉴-70
《资治通鉴-71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资治通鉴.第四卷》全译
《资治通鉴.第四卷》全译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