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

一、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1927年七一五政变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仍然互相对峙。  2、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二)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  1、国民党政府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的。  2、在国民党全国统治建立以后的一个时期内,中国主要是美、英、日等国互相争夺的对象。  3、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具有的特点。  二、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  它们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  (一)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环境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形势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二)中国共产党人发动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1927年8月7日,汉口八七会议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民兵的客观规律所要求。  2、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作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科学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二)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与土地革命的深入  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反"围剿".  192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第三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一)土地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  (二)"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在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关取得统治地位。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创造总暴动的局面".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和夺取武汉等中心城市。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二、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一)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  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2万人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开始震惊中外的长征。  (二)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三、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完成长征  (一)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胜利结束长征。  (二)长征的伟大意义  1、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二)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一)残暴的殖民统治  1932年3月,在日本关东军的导演下,伪"满洲国"发表"建国"宣言,年号"大同"  (二)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1、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的兴起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九一八事变后)  (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三、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一二·九运动和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一二·九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937 年,改组军队,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第三节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二、战备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8年11月,日本政府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的对华三原则,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三、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及抗日文化工作  (一)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中国共产党积极团结国统区抗日民主力量,推进国统区民主改革。  (二)大后方的抗战文化工作  文化界提出"抗战、团结、民主"为文艺创作的三大目标。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一)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二)阐述持久抗战的理论  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二、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一)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敌后根据地的建立  (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三、击退国民党的反共磨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击退国民党的反共磨擦,坚持团结抗日  (二)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  (三)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  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一)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  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二)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  (三)发展抗日文化事业,培养抗日骨干  五、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毛泽东)  1、分析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2、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  3、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二)延安整风运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  1941年5月,整风运动首先在高级干部中进行。《改造我们的学习》  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基本经验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原因  意义:  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  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与国内形势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  1、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  2、逐步打破了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了美苏两级的政治格局。  (二)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1、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2、作为大地主、大阙的政治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3、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上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斗争  (一)"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制定  1945年8月25日,《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  (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945年10月10日,《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三)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斗争  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一)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二)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二)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一)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二)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三、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和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一)国民党统治的政治危机  原因: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大发"胜利财"  2、国民党统治集团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二)学生运动的高涨  四、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一)工人、城镇贫民和农民运动的发展  (二)台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五、各民主党派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1、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中国民主同盟  3、中国民主建国会  4、中国民主促进会  5、中国农工民主党  6、中国致公党  7、九三学社  8、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948年4月30日。  第三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历史性的战略决战  (一)决战前夜的基本态势  (二)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二、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三、人民政协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  (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二)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  1、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2
正序
倒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2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