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那些事儿-10

在赵括拆除防御工事的同时白起却在构筑防御工事。秦军沿长平城布置了一道18公里长的弧形防御阵地。白起安排两万五千名名士兵等赵军进入预设阵地之后截断赵军的退路,并安排五千名骑兵阻挡赵营中留守部队的支援,另安排一支军队与赵军接触一阵就佯装败退,把赵军引入预设阵地,其余秦军则坚守防御阵地以待赵军的冲击。  赵括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中央出破,他既没有进行火力侦察,也没有派巡逻四处打探,他对秦军的动向完全不了解,连秦军主帅是谁的,紧凭对王龁鼠辈的主观藐视就制定了作战计划。赵括把赵军几乎所有兵力集中起来,准备做一次猛烈的冲锋。  赵括的逻辑是:“秦军受阻于上党已经三年有余,昔日旺盛的士气已经被消磨下去,加之秦军战线漫长,粮草供应吃力,而赵军士气旺盛,特别是有我赵括的亲自指挥,眼下正是反击的大好时机,因此应该尽可能的集中兵力将敌人一举歼灭。”  赵括的军事理论依据是“以逸待劳”,“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然而他的一切结论都是在不了解秦军动向,或者说想当然的认为秦军不会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得出的。秦军的保密工作做的太出色,假如赵括得知秦军的统帅已经换成了白起,应该不会这么莽撞行事。  40万赵军浩浩荡荡向秦军压来。秦军的先头部队刚一接触就败下阵来。赵括大喜,命赵军全线进击向秦军的阵地猛扑,秦军依托有利的地势和坚固的阵地进行防御,赵军无法突破,而这时赵军已经离开营地12公里。赵军想按原路返回,却被预先埋伏的25000名秦军阻挡,留守的赵军试图出去营救,又被秦军的5000骑兵驱赶回来。赵括吃惊地发现战场形势完全不同于自己设想的那样,更另他不可思议的是秦军的统帅不知道什么时候换成了白起。战场不是从来就吃惊的地方,白起命秦军从两翼打击赵军,赵军抵挡不住,最后被压缩在一个长条地带,粮道已然断绝,赵括只好命令赵军原地设防,以待援军,可是援军在哪里?  留守营地的少数赵军有的是粮食,但被秦军的骑兵压得不敢露头,赵国的所有军队都集中在长平,邯郸也无兵可派。情急之下赵王想到了求援,赵国使臣到了魏国和楚国,魏王和楚王不愿发兵相助,原因是在秦赵相攻之前赵国还主动向秦国示好,魏王和楚王认为赵国和他们不在同一个阵营,如果这次出兵相救,赵国以后还可能再次投入秦国的怀抱。  赵王又想到了齐国,五年前齐国曾经派军队帮赵国打跑了秦国,《触龙说太后》就是这个事件中的一部分。这次赵王满心希望齐国再次帮忙,但五年间齐国的风水已经发生了转变,齐襄王田法建已经去世,继位的是不经世事的齐王田建。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已经大面积、深层次的在齐国产生效果,齐国在秦国糖衣炮弹的攻击下已经坚定地倒向了秦国那边。在田建的眼里,秦国与齐国好比兄弟之国。  赵王转了一圈没有借到一个兵,只好仰天长叹一声:“赵括啊,寡人就不了你,你自生自灭吧!”  赵括并没有悲观失望,在他的兵书上还写着:“置之死地而后生”。在他看来赵军现在虽然处于包围之中,粮草无继,生存危在旦夕,但士兵受到死亡的威胁一定会迸发出可怕的战斗力,凭借这股由求生欲望激发的士气赵军一定能够冲出重围,甚至肯能打败秦军。后来三国的马谡被司马懿包围在街亭的时候也做如是想。  赵括的判断部分正确,遭到包围的赵军确实做了非常凶猛的反扑,但是秦军的准备更充分,他们依托防御工事一次次将赵军打退,双方都损失惨重。  赵国的救兵没有到,而秦国的援军已经开到。秦王得知赵军被围,料定赵军一定会做殊死的挣扎,长平之战承载着秦国的国运,如果说前几年的伊阙之战、几(地名)之战,秦国还能输得起,那么长平之战若失败,基本上意味着秦国霸业的终结。秦王一狠心把黄河以东地区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征集起来,每人晋爵一级送往前线。  白起有了援军便能布置更稳固的防线。赵括屡次突围不成功也暗自纳闷:书上的理论为什么不灵了呢?赵军的形势越来越险恶,由于缺粮,部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每天都有人饿死,失败情绪也开始蔓延。  七七四十九天过去了,外无救兵,内无粮草,赵军的毁灭尽在咫尺,赵括决定亲自率军做最后的一搏。他从疲弱的士兵中挑选精力相对旺盛的组织成几支敢死队分散突围,躲在防御工事后面的秦军根本不屑于和这些饿鬼交锋,一阵乱箭袭来,赵军倒下无数,其中也包括赵括。  其余的赵军看到主帅阵亡,感到前途绝望,更由于对食物的渴求,他们纷纷投降了秦军,清点下来总共有四十万之多。长平之战以秦军的完胜结束,白起再一次创造了胜利的神话,等待他的是桂冠还是冷箭?那些俘虏将面临怎样的命运?敬请关注下文。  【5、屠夫】  秦军的弩箭无情地夺去了赵括的卿卿性命,不给他留下丝毫雄辩的机会。赵军因主帅阵亡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纷纷放下武器,老老实实做了俘虏。恐怕这也是他们唯一的选择。长期的饥饿之下,赵军个个面黄肌瘦,四肢浮肿,身体衰弱,连自杀的力气都没有,更别说冲锋杀敌。  受降的场面颇为壮观,山谷里步满了赵军俘虏,足足有40多万。黑压压的一片,看着都眼晕。白起也没有想到能够一次性抓获这么多的俘虏。如何对待拿着武器的敌人,白起很有经验;如何对待放下武器的敌人,白起很没有经验,秦国的战争政策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处理战俘的内容。诚然白起杀过很多人,但都是在战斗中。可是眼前的这些都已经宣布投降了呀!白起倒宁愿他们继续战斗,那样就可以在没有任何思想负担的情况下把他们杀死,秦军士兵也可以拎着他们地脑袋回去邀功领赏,就像他们曾经许多次熟练地做过的那样。  白起注视山谷良久,从横横竖竖的俘虏中看出两字——“吃饭”。秦军的口粮依赖水陆交通长途运输,自用尚显不足,如何再分出一部分给数量庞大的赵军?况且赵军不可能简单的有奶便是娘,人言“赵卒多反复”,吃了秦国的饭能不能给秦国办事很是个问题,如果他们恢复体力之后与秦军为难,长平之战的所有成果都会付之东流。想到这里,白起下意识地想到了最简单,最彻底地解决办法——坑杀!  打定主意后,白起也不由的激灵灵打个冷战,周围的空气中顿时充满杀气。旁边枯树上乌鸦“哇”的一声,展翅飞走。  白起通令投降的赵军在一指定地点集结,说是便于集中供应食物,实则是为了便于集中杀戮。投降者的普遍心理莫过于交出自己的身体任由对方处理,当然杀死不包括在内。可以肯定如果士卒知道投降后死路一条,无论如何也要顽抗到底。可怜的赵军有个简单的梦想,在他们放弃抵抗之后,秦军能够看在他们投降的面上给他们一点食物,哪怕就一点。  秦军四面围来,带来的“食物”是滚木雷石,弓弩标枪。一生令下,各种远程武器从四面八方袭来,绝望的赵军无力反抗白起的背信弃义,只能用一声声哀号与这个世界做最后的告别。死神对赵军投射出贪婪的一瞥,山谷顿时变成了屠宰场。由于饥饿的缘故,没过多久,叫声就停了下来,秦军也停下了攻击,但见谷中尸体层层叠叠地堆积在一起,场面甚是恐怖。此刻,人道主义紧闭住双眼,死神却在大快朵颐。  由于赵国搞全民皆兵,俘虏中的童子军为数不少,其中有240个被白起有意保留下来,送回了邯郸,当然不是手下留情,而且要让他们把恐怖的消息传给赵国的国君。赵军的尸体被堆成一座山丘。若干年后,肉体腐烂,只留下一堆白骨,为了纪念此台的制造者,被称为“白起台”。  白起由于屠杀巨量赵卒,使得其残酷的骂名千古流传,直到现在,当地人民在杀猪的时候都要在猪的背部写下白起的名字,白起是名副其实的“挨千刀”。白起违反人道主义精神的屠杀也受到了当时智识阶层的诅咒,他们无力估量杀降对白起所造成的影响,只好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句“杀降不祥”。——人性的,太人性的!二百年后,古罗马的著名独裁官苏拉带有表演性质地屠杀大量战俘之后并没有不祥的结局,相反幸运女神一直钟情与他,直到他寿终正寝。所以,可以评论白起的杀降行为,但请道德家闭嘴。  〖马后屁: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一条分界线,在这之前鹿死谁手还留有悬念,在这之后局势马上明朗。决定秦、赵两大强国国运的这场战争由于意义重大,历来受到各方人士的关注与议论,人们对赵国失败的责任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长平之战信息量大,涉及面广,人们可以从中间提炼出形形色色的观点,其中不少针锋相对,而且似乎每种观点斗能够自圆其说。搞社会学科研究的人似乎有一种习惯:只选用那些能够支撑自己的观点的材料,而无视那些与自己观点矛盾的材料。据说马克思在构建共产主义学说的时候的也曾有意无意地这样做过。  现代自然科学思想的发展为社会科学研究打开了新的窗口。人们认识到定性的判断需要定量的分析。能够影响最后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每个因素对结果影响的比重不同,只有详细分析了这些因素,才能得出全面、客观的结论。用句数学术语,其实这是个求偏导的过程,分子是事件的结果,分母是造成结果的每个因素。下面我将对其中的主要因素逐条进行分析,对与不对,唯各位看官是裁。  一、是否应该接受上党  赵国接受韩国上党是引发长平之战的直接原因。有一种观点是既然赵国在长平惨败,那么接受长平就是一个错误,是赵国君臣贪图眼前利益的表现。这种观点非常符合生活中的一些习惯性思维,既然失败了,那么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错误的。很显然,这样的逻辑只能用来煽动乌合之众。但凡有点分析能力的人都不会被蒙蔽。影响战争胜负的事件有很多,不能武断的认为赵国处处范错,秦国处处占尤。具体事件还是要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具体分析。  赵国接受长平只是造成了秦赵交战局面,而不能说直接导致了赵国战败的后果。因为秦赵之间,实力相差不大,从历次交战记录上也看不出哪方更强。鹿死谁手还是一个悬念。秦赵之战,绝不象美国出兵伊拉克,阿富汗那样。在秦赵最近的交锋中,赵国在於阈连败秦军。赵国是山东六国中的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秦国以统一四海为己任。两大强国之间的对决终究会发生。这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对决之前,谁获取的资源越丰富,谁在对决中就越有优势。秦国如此,赵国亦是如此。按照范雎为秦国做的发展规划,秦国的首攻目标是韩魏,韩魏之后将是赵楚,最后是燕齐。秦国攻长平本意是要消灭韩国,没想到赵国却突然接受韩国的上党,打乱了秦国的规划。秦国不得不提前考虑与赵国进行大决战,因为上党郡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它据守着邯郸的门户,并且可以俯视河南,河北一带。一旦上党落入赵国,会给秦国造成巨大的威胁。秦国兴动大军与赵国争夺上党,不单纯是斗气,同时也是在争利。  赵国接受上党的好处是能在与秦国的最后对决之前不废吹灰之力占据一块战略意义极重的区域,而且有上党老百姓的真心拥护。不利之处是,上党郡无法为庞大的驻防军提供充足的口粮,与赵都邯郸之间又隔着太行山,只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过,运输粮食效率低下,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粮食问题将会成为制约赵军战斗力的瓶颈。至于说赵国接受上党引来秦国的攻击,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秦赵对决是大势所趋。等秦国清理干净外围,做好一切准备,赵国恐怕更吃不消。这里不存在什么“横挑强邻”的问题。  可以说赵国接受上党,有利也有弊。个人认为利大于弊,而且弊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克服,将在下面论述。  二、如何接受上党  对长平之战的争论中,有一个环节不曾被他人注意。抛开赵国该不该接受上党这个问题不论,赵国接收上党心态很值得怀疑。从进展的速度,我们有理由怀疑,赵国单纯地将上党看作韩国送上大的礼物,而忽略了背后的秦国危险。如果说该不该接受长平还存有争议,那么赵国接受上党的具体做法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了。关于上党问题的争论与其说是赵国该不该接受上党毋宁说是如何接受上党。  如果赵孝成王能够深刻认识到接受韩国上党便意味着与秦国开战,赵军无论如何也不会2个月才送去迟来的爱,上党也不会在交战初期便轻易地落入敌手。赵国恰当的做法是,第一时间派军队接管上党,广积钱粮,厉兵秣马以待秦军的到来。如此上党才能发挥出它的战略价值。  三、换将  赵国用赵括代替廉颇历来被史学家看作是赵国失败的直接原因。赵孝成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赵孝成王政治经验不足,同时也是军事上的门外汉,一旦遇到困境就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他将赵括母亲等人的忠告放在一旁,仅凭范雎别有用心传播的一些街谈巷议就作出了改变国运的一项人事决定。赵孝成王分辨能力差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是范雎散布的谣言正好切中赵孝成王内心的想法。  在换人之前,赵国出现粮荒,赵孝成王四处求救,均遭拒绝。此时赵国与秦国在前线僵持已过三年,这种高强度,长时间的军事对抗对年轻的赵孝成王来说无异于煎熬。虽然赵国自从赵襄子时期就有勒紧裤腰打硬仗的光荣传统,但传到赵孝成王这一代已经荡然无存。死亡是痛苦的,比死亡更痛苦的是等待死亡。赵孝成王已经乱了方寸,只是为了打破僵局而打破僵局。在这种心理下,号称军事天才的赵括便显得那么富有魅力。赵孝成王不由得动了心。  四、赵括  赵括作为长平之战赵军的最高指挥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失败不是偶然的,失败的根源深藏在性格之中。“知之莫如母”。赵母完全清楚赵括性格中的死穴。战争是一门非常实际的学问,赵括仅凭从书本上学来的条条框框便自以为无敌于天下。“兵者,国家凶器也!”对待战争,最优秀的统帅表现出来的是深深的敬畏。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没有谁敢保证一切尽在掌握中。赵括所了解的战争是抽象的战争,而不是真实的战争。抽象的战争其实是一种脑力游戏,规律性很强,但凡有点智商的人就能玩得明白。而真实的战争却处处体现规则,又处处没有规则。比如,兵家普遍忌讳背水而战,而韩信却刻意地去追求背水而战。兵书上写着:交战时要第一时间占领地势制高点,赵奢这样做便打败了秦军,马谡照着做却痛失街亭。熟悉数学的同学都知道,数学建模的难点不在于求解模型,而是如何建立一个切合实际的模型。赵括只是精于求解模型,而不懂如何建立模型。赵括对战争的认知存在着巨大的缺陷,而他骄傲自大的性格又使其对自己的缺陷缺乏清醒的认识。而掌握决策权的军事门外汉们只看到赵括夸夸其谈时的热闹。最后致使赵括的缺陷成为致命的缺陷。  赵括接手兵权之后,并没有做太多的侦察工作,连对方将领都没有弄清楚的前提下,便草率地选择了中央突破。这又是他骄傲自大的又一次体现。骄傲则容易主观,主观则会冲动,冲动便得到了惩罚,末了,还有一个成语流传于世——纸上谈兵。  五、其余五国  山东六国皆知秦强赵弱。而且秦国号为暴秦,已有席卷天下之势。很显然,他们应该团结起来对抗秦国,这个道理六国都懂,以前也是这么做的。秦国攻打魏国时,其他国家就会派援军相助,迫使秦国数次铩羽而归。这种不成文的相互救援机制在长平之战时却失灵。秦赵对抗的三年多,其余五国眼睁睁的看着,赵军被包围的49天里,其余五国依然在眼睁睁的看着,或许还有点幸灾乐祸呢!  曾经的友邦为什么一致选择了袖手旁观?原因是多方面的,战争之初,秦国用土地稳住了韩魏。战争之中,赵国试图屈服,秦昭王,范雎又从中巧施妙计,让五国感觉到赵国不是一个值得相助的盟友。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不足以作为五国袖手旁观的理由。无论秦国如何甜言蜜语外加大礼相送,赵国如何作贱自己,五国都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救赵。因为,救赵国就是在救自己。如果赵国垮了,六国没一个能坚持下来。可惜五国当权者的政治觉悟太低,不是贪图蝇头小利,就是为了意气之争。丘吉尔是这样说的:如果希特勒进攻地狱,我也要为魔鬼说两句好话。其余五国的领导人需要反省,如果还有机会的话。  马后屁就此放完,呛人之处,请各位看官指点则个。〗  第十八章 邯郸之围  【1、将相不和】  长平之战后,秦国建立起绝对的优势,从此山东再也没有能抗拒秦国的单一国家。长平之战后,赵国陷入休克状态,秦国虽然也遭受重创,但还有持续作战的能力。白起被替换下场,准备做新一轮的攻击,替代白起上场的是司马梗与王龁。公元前二五九年的正月初十,这两位少壮派军官就率领秦军问候赵国的边界。司马梗北上夺取了赵国的太原郡,然后南下将赵国的上党地区全部占领。王龁先攻取了皮牢(今山西翼城东北),而后继续向东夺取了武安,武安在上党与邯郸的中间,是通向邯郸的重要关卡。清除两翼之后,邯郸就完全暴露在秦军的兵锋之下。小的们做完准备工作后,老将白起准备出马。  邯郸城在战栗。秦军来的太急,赵国遭受重创之后,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人马,粮草,军用物资严重缺乏,比物质更缺乏的是士气,整个赵国还沉浸在大败的阴影之中。就算化悲痛为力量是种可能,但消化悲痛,聚积力量却需要时间。时间,白起不会给。赵国见正面抵抗已无可能,只好尝试从秦国内部着手瓦解秦军的攻势。  于是就有说客来到秦国对范雎道:“是谁阵前杀死马服君赵奢的儿子?”  范雎道:“白起。”  “是谁将要夺取邯郸?”说客继续问道。  “白起。”范雎道。  说客道:“如果赵国灭亡,白起就会位列三公。白起几乎开拓了秦国一半的疆土,占领敌国城池70座以上,南下平定了楚国的鄢、郢、汉中,北上又全歼了赵国的军队,古代最著名的将领也不过如此。眼下,赵国就要灭亡,秦国将称雄与天下,不用说白起必然会列为三公。难道相国甘愿屈尊白起之下。”说道这里说客察言观色,见范雎心有容色微动,又继续道:“即便相国不服,恐怕形势将不会以相国的意志为转移。上党之战之所以爆发,是由于韩国人民不愿意投身秦国。这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如果赵国垮了,北部将被并入燕国,东部将会并入齐国,南部将会并入韩魏。相国想扩大山东的封地而不可得,谁让秦国不受老百姓欢迎呢?这样算起来,还不如割取赵国几座城池与之媾和,以免再次为人作嫁。”  范雎听后沉吟片刻。同是纵横家,范雎对说客的套路了如指掌。秦国灭赵后,如果说能否得到实惠还有待考察的话,那么白起会凭此功劳跃居范雎之上却是板上钉钉,正是这一点牵动了范雎的神经。这时,赵孝成王由于担心邯郸被围,大老远地从邯郸来到咸阳,通过大臣赵郝向秦王表达了破财免灾的意思,即:赵方向秦方割让六县,秦方将攻赵的大军撤回。于是范雎跑到秦昭王那里道:“秦军连续作战许多年,人困马乏,再精锐的部队也需要修整,咱们不如先答应了赵国的求和。待士气恢复之后再启战事。”秦昭王依然对范雎信任有加,准许执行。白起正准备率领军队扑向邯郸大开杀界,突然接回国修整的命令,顿时气恼,私下一打听是范雎向秦王进了言,于是对范雎很有意见。两人原先是井水不犯河水,现在却力图搞垮对方。  赵王回国后,准备向秦国移交土地。看着为数不多的土地又要被割去一片,赵孝成王很有点舍不得。正在给与不给之间犹豫时,虞卿进言道:“大王以为秦国之所以停下进攻赵国的步伐是由于太累了,需要歇歇了,还是给赵国面子?”赵孝成王道:“秦国前翻功赵,不遗余力,看样子已经没有能力发动大型攻击。”  虞卿道:“既然秦国已经无力攻击,疲惫而去,大王又为何必白白送上土地,这不是明摆着帮助秦国攻击赵国么?如果明年秦国再行攻击,大王就没救了。因此割地一事是:不给白不给,给了也白给。”  赵孝成王一向没有主见,将虞卿的话原封不动地告诉了赵郝。赵郝道:“虞卿怎么就知道秦国没有力量做深度攻击?就算知道秦国没有能力继续攻击,也应该趁此机会讨好秦国。此弹丸之地不送,来年秦军再要来了,大王想要割地求和也变成不可能。因此割地要趁早,迟了准糟糕。”  赵孝成王再次发挥传声筒的作用将赵郝的话告诉虞卿。虞卿道:“赵郝说:‘如果现在不抓紧了讨好秦国,来年想讨好也没有机会’。可是即便现在求和,赵郝也无法保证来年秦国不会攻赵。既然如此,割六城给秦国有什么好处。明年秦军来了,赵国还得继续割城,这简直就是慢性自杀,还不如干脆不求和。换一种思维来考虑,秦军虽然善于攻取,但此时终究无法攻取六城;赵国虽然防守力乏,也不至于失去六城。秦军疲倦而归。我们可以把这六座城池送给韩魏等盟友,号召他们一起攻秦,如此,赵国送出去的六座城池便可以从秦国那里获得补。这个办法总比眼看着失去土地,养肥秦国要好很多。赵郝又说‘秦国之所以撇开韩魏而冲赵国来,一定是因为赵国事秦的态度与力度不如韩魏。’那么今年大王拿六座城送给秦国,来年秦国再来攻赵,大王还要不要再继续送六座城给秦国,如果不送,则前功尽弃,如果送,可赵国剩下的城池已然不多。强者善于攻取,弱者却无力防守。选择强者还是弱者,唯大王是裁。”  赵孝成王再次陷入犹豫,这时大臣楼缓正好完成出使秦国的任务回来复命。赵孝成王再次承担起传声筒的职责,将虞卿、赵郝两人的谈话详详细细地讲给楼缓听。楼缓停后眉头一皱,辞让道:“为臣对此事爱莫能助,请大王谅解。”赵王道:“有何隐衷,但说无妨,寡人不会怪罪。”楼缓道:“人言可畏。为臣刚从秦国回来,如果我说不给秦国城池,与理不合。如果我说给秦国城池,又担心别人说我中了秦国的糖衣炮弹,所以刚才不敢回答的问题。要我说,大王还是把城池割给秦国。”赵孝成王见赞成方与反对方是2比1,也开始赞同割地。  虞卿听说后,晋见赵王道:“楼缓,赵郝所言尽矫饰之辞,大王千万不能听信。”楼缓听说后,也来见赵王。赵王将传声筒进行到底,又将虞卿的话告诉了楼缓。楼缓道:“虞卿虽然聪明,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赵两国交兵,其余国家却很高兴,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我们为其他弱国吸引住了秦国的火力。现如今,赵国被秦国重创,其余国家争相向秦国道贺。因此我们还不如赶快割地请和,服软认输,要让其余国家搞不清楚秦国下一个将打谁。否则,其余国家就会帮着强秦欺负弱赵,进而分之,赵国灭亡了,还谈什么图谋秦国。这就好比秦国是一头老虎在追逐六只山羊,我们不需要把老虎打到,只要比其余的山羊跑得快就行。这对赵国这样的弱者是比较现实的生存之道。所以我说虞卿只知其一,不知起二。希望大王赶快下定决心,不要再犹豫了。”  虞卿听说后,又来到赵王那里,道:“危险啊,楼缓!已经是个彻头彻尾的秦国间谍,他所玩弄的诡计,脑袋不转3个弯想不明白。如果赵国按照他的作法做,其余国家是搞不清楚秦国下一步将会打哪个国家。但是,秦国非常清楚下一步还是应该攻打赵国。赵国这么一服软,相当于配合着秦国玩了一把障眼法,到头来受欺负的还是自己。再说六国之间投降势力也不总占主导,抵抗力量也占很大比重。也曾有过六国相互救援,共赴秦难的温馨时刻。赵国示弱于天下,将使所有抗秦者寒心,必将失去他们的援助。况且我所说的不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拒绝。大王别给秦国城池,但可以另送六座城池给齐国,与齐国合谋伐秦。赵国便可实现东失西补。而且赵国对秦作出抵抗的姿态有助于提高天下抗秦人士的信心,从而获得他们的援助。秦国见势不妙,说不定会反过来向赵国求和,韩魏也会讨好赵国。如此,一举可得到三国的拥护。”  赵孝成往听后大悦,派虞卿出使齐国商讨攻秦事宜。秦国获悉风声,连忙派使者去赵国进行和平谈判,城也不要了。楼缓见状,夹着尾巴逃出赵国,而此时虞卿还在回家的路上。  【2、兵临城下】  事实证明,虞卿对局势的判断是正确的。秦军果然是阶段性退却,攻赵依旧不改,六座城池却是如虞卿所言,不给白不给,给了也白给。秦军在修整半年之后,金秋十月,又浩浩荡荡向邯郸进发,注定又是一场大战。  秦军的将领本来应该是白起。有资格、有能力攻打邯郸的秦军将领是且只是白起。但是白起自从被范雎算计之后,憋了一肚子的气,一方面是对范雎本人的愤恨,另一方面是对自己专业无奈。后来急火攻心,竟然生出病来。在白起看来,夺取邯郸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如果是年初,白起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进军邯郸的机会。可是现在,白起无论如何也不愿去打明知不可能取胜的仗,因此便称病。秦王只好改派王陵领军攻打邯郸。  在这半年,秦军到了有效的修整,物资、士气、兵源都远强过从前。但赵国的变化更令人刮目。曾经的赵国笼罩在哀恸的阴霾之下,国内几乎所有的成年男子都陨命沙场,家家都有丧事。死去的亲人尸体无法取回,受伤的战士也得不到有效的医疗;白色,哀声,泪眼是这个时期的主要标志。几乎所有人内心都在画同一个问号: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啊?但就在这个时候,秦军给了赵国半年的喘息时间。懵懵懂懂的赵孝成王遭受打击之后清醒了许多,开始振作起来。在他的带领下,文武百官深入到百姓中间吊死扶丧,鼓舞士气。赵国百姓深受感动,很快救从死亡的阴影中走出,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生产救亡运动中去,连妇女儿童也不例外。农夫抢耕抢收,粮食产量大增;手工艺者加班加点,有力的保障了军用物资的需要;更年轻的男子,或者说儿童被征召入伍,接受强化军事训练;赵国处处呈现出一片升腾的气象。  赵国将秦军当作假想敌,制定各种防御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赵孝成往亲临一线考察工作,经常与工作人员一起加班到很晚。为了获得邻国帮助,赵国拿出为数的财物结好邻国,无数王公贵族的妻妾,女儿被送到邻国决策人物手中,当她们在魔爪下辗转反侧的时候,是否会想到是在为国献身?  半年时间在无聊者眼里是漫长的,但相信对所有赵国人而言,这半年太迅速了。当王陵抵达郸城下的时候,碰到的是失去了五十万精兵,但却空前精诚团结的赵国。  公元前二五八年,春寒料峭,战斗在邯郸外围打响,一开始秦军仗着人数优势,取得小胜。秦昭王获得捷报后信心高涨,但接下了秦军遭遇到了赵军的顽强抵抗,在野战中,秦国有五名将官被杀,士卒伤亡惨重。秦昭王只好派范雎催促白起出战。  由此也可以看出,秦昭王并不知道自己手下第一流的文臣与第一流的武将在暗地里闹别扭。范雎本来就与白起不睦,责备道:“相当初,楚国地方五千里,执戟之士过百万。将军提数万之众南下攻楚,拔其国都,焚其祖庙,楚人震恐,远远躲在东面,不敢向西。后来,韩、魏联合兴兵攻秦,将军率领一支人数不足对方一半的军队与之在伊阙大战,结果连破两国军队,直杀得人头滚滚,尸积如山,流血飘橹,斩首多达二十四万。韩魏两国至今仍俯首称臣。这些都是将军的功劳,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现在赵国士兵十分之七八死在长平,国家虚弱,因此咱们大王调集了数倍于敌军人数的军队大举进攻邯郸,如果将军做统帅,邯郸必入秦国。将军以寡敌众,尚能无往而不利,更何况现在占有优势。”  白起道:“不要忘了军事永远是政治的延伸。相当初楚王依仗家大业大,并不关心政权建设,众大臣又拉帮结派,互相妒忌,竞相以各种卑劣的手段排挤他人,取悦国君,导致良臣被驱,百姓离心,城池得不到有效的修缮,军用物资储备不足。所以我才能够率军深入。大量占据城池,破坏水路交通,以防止人民四散奔逃,又从田野中夺取军粮,以满足军队的需要。当时秦军士兵,以军营为家,以军官为父母,上下齐心,互相信任,众志成城,信心十足,即便战死前线也不后退半步。而楚国人虽然本土作战,却人人恋家,不思进取,毫无斗志,所以秦军才能大获全胜。伊阙之战时,韩、魏相互推脱,都不想顶在前面。在他们逡巡畏进的时候,我布设疑兵稳住韩军,然后集中兵力,以迅雷之势攻向魏军。魏军溃败之后,韩军无力抵挡,秦军承胜追击,才建立大功。我只是对地形与敌军的心理把握地比较到位,谈不上什么如有神助。不久前,秦军在长平打破赵军,当时由于担心国力透支而没有斩草除根,使得赵国有时间恢复生产,招兵买马,修守战之具。现在的赵国上下一心,精诚团结。连平原君这些封君都让妻妾们到军中服务,能当护士的当护士,会做裁缝的做裁缝。赵王现在做的就像数百年前勾践在会稽做的一样。如果秦军去攻,赵国必然会坚清壁野,坚守城池不肯出战。如果围攻邯郸,一定无法攻克;如果攻打其他城池,也不一定能够拿下,即便拿下,也得不到给养。秦军长期钝兵于城下,徒劳而无所获,其他国家便会派军救赵。内外夹攻之下,秦军形势并不乐观。纵观全局,我看不出秦军获胜的希望,又加之自己身体不适,实在无法为国出力。”  白起的这堂军事理论课讲完之后,范雎既嫉妒又服气。不过当下的事情与业务能力无关,范雎要做的是扳倒白起。范雎将白起的话转告给秦昭王,秦昭王听后,并不买帐,反倒认为白起是以专业为借口推脱任务,道:“我就不信,没有白起,咱们就灭不了赵国。”于是征发增多军队,改派王龁为主将,攻打邯郸。  秦军再次向邯郸发起疯狂的攻击,但八、九个月下来,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反倒损失了大量士卒。赵军却越战越勇,越战越有心得,不但成功地挡住了秦军的正面攻击,还能抽空派出小型机动部队骚扰秦军的薄弱环节,每次外出都能有所斩获。白起听说后,不无得意地道:“怎么样?不听我的话,吃亏了吧。”秦昭王听说后,带着受伤的自尊心,亲自跑到白起府上,以生硬地口气对白起道:“将军虽然有病在身,也麻烦你为寡人领一回兵,如果不能骑马,躺在担架上指挥也行。如果取得胜利,寡人将大大的奖励将军,如果将军不去,那么将军只能得到寡人的怨恨。”  白起起身,跪倒在地道:“为臣明白,如果出马,即使没有取胜,也不会受到惩罚;拒绝出马,即便没有触犯法律也难免要受到诛杀。虽然如此,希望大王能考虑愚臣的建议,不要与赵国斗一时之气将军队撤回,以观诸侯之变。安抚怯懦之国,攻打骄横之国,剿灭无道之国,如此天下可定,没有必要死盯着赵国打。如果大王不采纳愚臣不甚高明的建议,非要图个灭赵国而后快,从而治臣之罪,必将不利于秦国的天下大业。我听说,英名的君主热爱他的国家,忠诚的大臣重视他的名声。摧毁的国家无法还原,死去的战士不可再生。臣即便被诛杀,也不愿做有辱军威的将军。请大王详察。”  秦昭王沉默良久,说不出话来,此时他的所有注意力都已经陷入攻打赵国的牛角尖里,白起的话虽然对他有所触动,但还是无法将他从中拔出。从私论,白起不给秦昭王办事,还屡次打击他的自尊心,搞得秦昭王很是郁闷。沉默了好大一会,秦昭王转身而去,没带走半点云彩。  秦军连翻受挫,统帅级人才的不足马上显现出来。白起称病不起,王陵、王龁又屡次败仗。秦昭王一时想不出更好的人选,要说这也和范雎不无关系。当初穰候虽然专权,却还为秦国发掘出一颗大将星。范雎对国家虽然有远交近攻的伟大设计,但在举荐人才方面却毫无建树,这大概是由于他心胸狭窄,容不下别人有关。秦昭王正在苦恼之际,范雎推荐郑安平为将。在范雎落魄的时候,郑安平因有恩于他,两人私交很好。秦昭王也顾不了考察太多,急病乱投医,郑安平走马上任,率领军队赶往前线,与王龁一道攻打邯郸。  邯郸,Are you nut?  【3、救兵到来】  王龁与郑安平的组合也无法改变形势,战争仍然在僵局中挣扎,秦军无法攻入邯郸,赵军也无法击退秦军。两支军队只能在城里城外死死地耗着。谁都想在自己被拖垮之前拖垮对方。此时的战争毫无技巧与艺术可言,出生入死已成老生常谈,隔一段时间两军就会发生战斗,但也都知道是不会取得实质性进展。时间在缓慢的流逝,进入了公元前257年,已经是邯郸之战的第三个年头。赵军依然凭借坚城防守,只是条件比以前更艰苦些。秦军也依然在运用各种手段攻城,只是打得不像以前那样有信心。不过尽管如此,形势还是一天天朝着有利于秦军的方向发展,因为邯郸城里的储备粮眼看就要告罄了。城里的军民早就在紧勒着裤腰带进行防守。每天都有人饿死,而且人数越来越多。为生存所逼迫,老百姓易子而食,焚骨而炊。赵国祖先赵襄子困守晋阳时的场景再次出现在邯郸。  被围期间,赵国也曾经派出过无数使者向周围国家求救,但是每次都如泥牛入海,周边国家总能够找到借口不派援军。到了紧急关头,赵孝成王派自己的弟弟平原君亲自去楚国求救。平原君与赵王关系亲密,手下又有一帮手眼通天的门客,因此在赵国位高权重。此次出门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平原君不敢大意,准备从门客中选取20名精兵强将,一起赶往楚国。可以想见被选中的门客一定是某一方面的杰出人物,要么武艺高强,要么足智多谋,要么滔滔雄辩,要么会什么旁门左道。平原君本想凑满20人,可是选来选去,还差一个。最后,平原君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只好将就带着这19出发。这里的小小麻烦是:如果出现在外交场合,平原君不得不忍受一边9个随从,一边10个随从的尴尬。平原君正要带人离开时,突然有一个门客跑到他的面前道:“在下毛遂,毛遂的毛,毛遂的遂,愿随公子出使楚国求救兵。”平原君楞了片刻,道:“早就听说过。噢……嗯……,你叫什么名字来着?”毛遂复答道:“毛遂。”平原君继续道:“是啊,一个真正的人才,应该像口袋中立着的锥子一样,尖端马上就会显露出来。先生在我们下呆了三年有余,别人没有称颂过的你的才干和品德,我也没有听说过,看来先生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先生还是老实呆着家里吧!”毛遂道:“今天的毛遂就是口袋中的锥子!如果早就这样的机会,我毛遂早就脱颖而出了。”平原君听后,勉强收下毛遂,另外的十九名门客并不买账,用各种各样的嘲笑欢迎毛遂加入出使的队伍,言外之意,以后这样的嘲笑将会更多。毛遂并不理会。  平原君一行二十一人在军队的保护下突围出城,一路上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来到楚国的新都“陈”(今河南省淮阳县)。第二天一大早,平原君就找楚王商谈请救兵事宜。这并不是一次顺利的谈判,楚国君臣早已经被秦军打破了胆,根本不敢招惹秦军。因此,任是平原君磨破嘴皮子,说干唾沫星子也还是无法打动楚王。  晨时,平原君道:“赵楚友谊源远流长,近日我国有难,请大王无论如何伸出援助之手,胜将感激不尽。”  ……  巳时,平原君道:“邯郸亡在旦夕,惟有大王能救。请大王开恩,发兵救赵。大王,发兵吧,不然赵国就完了。”  ……  午时,谈判依然没有进展,无论平原君如何恳求,楚王始终含糊其辞,对出兵之事不置可否,只是劝平原君再坚持一下。  门客们鸦雀无声,只是做平原君忠实的听众,其实也不是他们不想帮忙,他们都知道,即便自己出马也说不过个好歹。但有一个人不这么想,此人便是毛遂。一直以来,毛遂静静地听着,默默地忍耐着,殷殷地期盼着,然而事情没有办成。当正午的阳光照在毛遂的脸上,突然一股冲动袭来,不是来自心脏,而是来自大脑,赵国前一代著名外交家蔺相如在这一刻灵魂附体。伟大的赵国非著名外交家毛遂手握剑柄,拾阶而上,来到平原君与楚王议事的大厅。谈话被不速之客打断。毛遂对平原君道:“联合抗秦的必要,两句话就应该谈妥。为何日出开始谈判,中午还没有结果?”楚王被冒犯,大为光火,怒斥毛遂道:“还不退下,我与你们公子谈话,哪有你插话的份!”毛遂并不屈服,手握剑柄,迈步向前,走到楚王近身,道:“大王之所以敢斥责毛遂,是凭借楚国人多势众,但十步之内,大王的部众只能像我刚才一样做热心的观众。此刻,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中。我家公子在前,有什么好斥责的?(言外之意,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但毛遂知道,此时此刻,楚王不是秦王,此地也不是渑池。赵国不是要顶住楚国的要挟,而是要求得楚国的帮助。自卫与求助不一样,自卫只要自己光鲜就行,不用管对方多么难堪,求助则必须使对方心甘情愿地出手帮忙。被迫的帮忙是不可想象的。  毛遂的出场秀可以照搬蔺相如,但接下来的说辞,毛遂必须自己发挥。他必须打动楚王,改变楚王的想法,使楚王由被动变为主动。  毛遂从两国共同的利益着手,继续道:“一个君王想要有作为不在于他所统治的地方大小和人民多寡,商汤凭借七十里土地就能称王于天下,周文王依靠数百里土地就能使诸侯臣服。现在楚国方圆五千里,执戟之士百万,足以称霸宇内。然而,白起这个臭小子,率领不过数万的部队兴师伐楚,一战便攻克了首都鄢、郢;再战焚烧了夷陵,三战凌辱了大王的先人,此等大辱应当被牢记百年,连我们赵国都为楚国感到羞耻。可是大王却不以为意。联合攻秦,与其说是为了赵国,不如说是为了楚国。我们公子在此,你怎么能斥责我呢?”楚王被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激灵灵打个冷颤。中国人家族观念极浓,家族的荣誉比生命还重要,最恶毒的骂人是骂八辈祖宗,孔子在《春秋》就非常推崇血亲复仇。  毛遂一旦祭出楚国祖先所蒙受的羞耻,楚王便再也无法推迟,否则就会背上数典忘祖的骂名。楚王只好道:“对啊,对啊,诚如先生所言,本王愿举国相从,发兵救赵。”毛遂再问:“联合的事定下了没有。”楚王道:“定下了。”  请大家记住,在这里毛遂一提到楚王的祖先,楚王马上改变了态度。同样的事情在后面还将要出现一次。  尔后,毛遂命楚王手下取来鸡血,狗血,马血等歃血仪式所用物品。在毛遂的主持下,楚王,平原君,三人歃血为盟,意味着赵楚军事联盟正式生效。  结盟仪式完毕之后,毛遂不忘出来显摆一把,只见他左手托着血盘,右手对着依旧站在厅外的十九名门客划了一个圈,强压心中的得意,道:“你们这群平庸的角色,跟着别人沾光而已。”  平原君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率领门客踏上归途。到赵之后,平原君当众表示从此不再对品评门客。毛遂被拜为上客。  然而,对付秦国,仅赵楚两家还是不够的。在楚军赶来的路上,平原君又向魏国发出了求救信。赵国同时也向魏国求救。类似赵孝成王与平原君这样的政治搭档在魏国也同样存在,魏安釐王与信陵君可以算得上的是赵孝成王与平原君的镜像。  他们的情况可以这样描述:大哥是国君,主管国家政权,对他来说家既是国,国既是家;“君子党”小弟专职养士,家不完全是国,国也不完全是家。国君大哥与“君子党”小弟之间维持着一共相互依存,又相互提防的微妙关系。国君大哥不喜欢“君子党”小弟混淆他的统治秩序,但在紧急关头又不得不依赖“君子党”小弟手下的那帮手眼通天的门客。“君子党”小弟很想染指国家政权,但又受到国君的限制,由于各国外战不断,国家生存压力巨大,他们很像冬天里取暖的豪猪一样。战国期间,国君与“君子党”之间的关系大抵如是。  赵孝成王、平原君与魏安釐王、信陵君不仅是镜像关系,也有裙带关系。信陵君的一个亲姐姐嫁给了平原君,这么说来平原君是魏安釐王的姐夫或者妹夫。赵国出现危机的时候,这层裙带关系开始起作用。收到赵国的求救信之后,魏国派出最著名的将军晋鄙率领十万部队救赵。秦国闻之此信,非常紧张,此时几乎所有部队都在邯郸城下苦战,已然无法分身对付魏国,但狡猾的秦国非常善于利用一直以来的强者地位,恐吓魏安釐王道:“赵国已经是秦国的囊中之物,所有的救援都是解不了近渴的远水,不但帮不了赵国,还会引来秦国的毁灭性打击。”  秦国一恐吓,赵国的友邦不禁犹豫了,魏安釐王连忙派人告诉路上的晋鄙,要慢慢走,慢慢看,快到赵国边境的时候就留驻待命。表面上魏国答复赵国说是援军已经发出,马上就会到达前线,实则魏军在驻地消极观望,裹足不前。赵国的使者像走马灯向魏国求援,但魏安釐王始终不为所动,以各种借口搪塞。后来平原君只好向信陵君求救,希望通过信陵君能改变魏王的想法。比起圆滑现实的魏安釐王,讲求侠义精神的信陵君更容易打动,于是平原君便从这方面入手,派使者责备信陵君道:“当初,我之所以主动与你结为亲戚,是崇仰你的人格魅力,因为你总是能将人从危机之中拯救出来。现在,赵国邯郸马上就要被秦军攻破,然而魏军却迟迟不至。就算公子不在乎我赵胜,也得考虑一下你姐姐的安危吧。”  使者的一番话深深地打动了信陵君。“君子党”不同于常人,由于他们的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是对一种抽象的精神的推崇,所以人格就是他们的名誉,名誉就是他们的事业,一旦他们的名誉遭到玷污,他们的事业就会招致失败,他们的人格便会贬值。所以别看“君子党”们神通广大,无孔不入,但对待名誉却不敢有丝毫马虎。论及名誉问题,信陵君无可推卸,纵然失去生命,也不能无视名誉受辱。  为此问题,信陵君数次亲自劝说魏安釐王,无奈魏安釐王已经被恐惧迷住心窍,任是信陵君说破嘴皮,魏安釐王也不为之所动。后来,信陵君又从门客群中选拔口才出众之士组成游说团不间断地对魏安釐王进行劝说,还是没能成功,反倒引起魏安釐王的习惯性逆反心理。  信陵君一看游说失效,一咬牙,便动了以卵击手,飞蛾扑火的心思,于是将门客组成一支小分队,左着一百来辆寒酸的小车,准备投入到秦军的洪流当中以成全舍身取义的伟大理想。  信陵君决心挺大,精神也很崇高,但是有人笑了,小样,起啥作用呢?这个人是谁呢?请听下回分解。  【4、窃符救赵】  话得从很多年前说起了,那时候魏公子信陵君已经声名远扬。信陵君出名的手段主要靠显示仁爱和坚持礼让。贵为一国公子能够这样做,自然能得到草根豪杰的热烈拥护,因此没有多长时间,信陵君的门下就聚集了三千多门客。信陵君与当年的孟尝君相同的是养士,不同的是信陵君更注重队伍素质建设和团队文化建设,不像孟尝君那样泛交不择,导致门客中什么下三烂人物都有。信陵君的门客群不但能力出众,而且行为正派,多有侠士之风,因此很有国际影响力。信陵君及其门客成为魏国除官方之外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这个原因,周边国家对魏国都得高看一眼。但也正因为如此,魏安釐王对实力雄厚的信陵君深有防备,不敢让信陵君插手国家事务。  圈里人都知道,人力资源对养士事业最重要,因此信陵君亲自主抓这项工作,有事没事就四处打听哪里有人才,然后再想尽办法招致麾下。有许多人才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加入到信陵君的阵营中去的。这不,信陵君又听说大梁城有个七十岁多的隐士很出名(呵呵!),他叫侯嬴,成份属于城市无产阶级,家庭贫困,没有劳保,70多岁了还得外出工作,工作内容是黎明将大梁城的夷门打开,天黑再把城门关上。不难想象,这份工作有很多空闲时间,而且每天都会接触很多人。侯嬴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四处播撒友谊,很快就在下层劳动人们中间形成一个社交圈子,有杀猪的,有磨豆腐的,有编草鞋的,还有卖狗皮膏药的,等等。这帮人相互抬举,都颇有几分名气。  信陵君决定会会这个侯嬴。这一天风和日丽,气候适宜,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流涌动。这样的天气是深谙广告宣传的信陵君有意挑选的。信陵君骑着高头大马,后面的马车上拉着丰厚的礼物,一行人等在数万眼球的注视中穿过繁华的大街,来到侯嬴那里。信陵君表明来意。侯嬴不为所动,道:“臣修身养性几十年,从来不觉得看门收入微薄,也根本没想过接受公子的礼物。”信陵君碰了个软钉子,但丝毫没有气馁,反倒显得神闲气定,好像很有把握能将侯嬴请来似的。信陵君命令府中大排筵宴,然后邀请重要宾客,和社会名流出席。在酒已满上,菜已上齐,众人还没有开吃之前,信陵君亲自驾着马车去请侯嬴。信陵君赶车的样子需要说明一下。战国时期,在单排双座的马车上,左座是上位,一般由主人、长官享用;右侧是下位,马车夫的标准座位。赶车的时候,信陵君坐在了右边,特意空出了左边,用意很明显:我要去接一个比我还尊贵的人。  这次侯嬴总算给点面子,勉强上了车。不过一身行头却是“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颇有点影响市容。别看侯嬴穿着不好,架子却不小,根本没有跟信陵君客气,径直跨步上车,一屁股坐在了信陵君特意空出的左位,丝毫不理会周围半是吃惊,半是责备的目光。上车之后,侯嬴开口对出租车司机,oh,no,是信陵君道:“去市屠宰场,我要看个朋友。”信陵君道:“请您坐好,握住扶手。”马车启动,一会便到了屠宰场的一家店面前。  侯嬴下车,告诉信陵君:“在这等着”,然后与正在杀猪的硃亥屠户攀谈起来。两人是老朋友,非常熟络,谈话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老哥哥,哪阵香风把你给吹来了?”  “还不是馋你老弟的肉了?”  “这个好办,下水给哥哥留着,改天来我这,我请哥哥美美吃一壶酒。”  “看来咱俩还得配合一次,杀猪你是行家,做猪还得看我,上次给你做得熘三样怎么样?”  ……  侯嬴说起话来很投入,信陵君被冷落在一旁。  ……  “老弟,最近生意怎么样?”  “还行吧,秦赵常年交战,猪肉不停涨价,至少请哥哥吃酒的钱不成问题。”  “唉,对了老弟,趁机多囤积几头生猪吧,猪肉还要涨价。”  “是啊,不过少搞点行,弄多了,政府也不答应,该说我是不法商贩了。”  ……  侯嬴边与硃亥聊谈边用余光打量信陵君,只见信陵君的脸上丝毫没有急躁的表情,依然在低眉顺目静静地等着。其实吧,信陵君有非常丰富的人事工作经验,对这种人的心理洞若观火,脸上故意表现出恭顺,心里在默默的数羊,“一只羊,两只羊,三支羊……”  那边的谈话还在继续。  “老弟啊,最近编草鞋的那小子来过没有?”  “你说他啊,最近他卖草鞋的时候碰个女的,一下子俩人就好上了,现在正在甜蜜蜜呢,哪有时间来我着!”  “臭小子,艳福不浅,谁让人家心灵手巧,能说会道呢。”  ……  谈话进行了很久,侯嬴才想起好像有人在一旁等着他,才意由未尽地告辞。此时,信陵君府上的客人都在巴巴地等着东道主开饭,可是这个侯嬴好像没有玩够似的,东瞅瞅西看看,慢慢悠悠往府里赶。信陵君依然保持和颜悦色的面部表情,很专业的挥舞马鞭,驱赶马匹前进。“得……驾……驾。咧……咧,喔……喔。”  一路上,信陵君的随从人员私下不停的咒骂侯赢不识抬举,围观的群众也深有同感。等侯赢到了信陵君府上,众宾客早就等得不耐烦了,不但黄花菜凉了,连烧木炭的火锅都凉了。信陵君并不急着开饭,领着侯赢向宾客一一介绍,每介绍一个人都不忘赞扬侯赢几句。宾客们非常震惊,无不在内心中感叹,见过不要脸的,还没有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酒席宴间,侯赢起身向信陵君敬酒一杯。酒入腹中,侯赢道:“今天公子虽然辛苦,但是并不吃亏。我只是个看大门的老头,而公子亲自屈驾迎接,车行与广众之中,公子本不需要做得这么过头,然而公子却故意要表现的很过头,我便因而配合公子的行动故意在闹市中与朋友长谈,让公子在人前久等。来往行人看到公子恭敬地伫立在摊位旁默默地等待,定然以为公子是道德高尚的君子,而我是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人。”  信陵君见侯赢果然很“贤”,又和自己很有默契,便拜他为上宾。侯赢告诉信陵君自己的那个杀猪的朋友硃亥(我怀疑是这个名字司马迁的捏造,“硃”者杀也;“亥”者,猪也。)也是个不世出的高人。信陵君爱才心起,不过使尽一切手段都没有请来硃亥。信陵君很不明白。在他的人才概念中,隐士大多是为了仕而隐,通过隐藏自己而推销自己。这个硃亥是怎么回事呢?  书接前文。信陵君带领着他那一小撮可怜的敢死队员们踏上了去邯郸的道路。路过夷门的时候,信陵君想起了居于此地的侯赢,便与他见了一面,并把赵国的形势和自己的打算统统告诉了侯赢。信陵君本以为侯赢贤名在外,又吃自己的,喝自己的,现在自己正是用人之际,侯赢一定会申请加入敢死小分队。哪知道,侯赢双手一拱,说起了客套话,“公子好好干吧。我老了,不能随公子驱驰。”信陵君走出去几里,越想越不对劲,这可不是侯赢的作风啊?对随行人员道:“我待侯赢仁至义尽,礼数周全,天下无不知晓,今天我赶往死地,而他却没有一言半语相送,也太说不过话去。”于是拨转马头,再次找到侯赢。只见侯赢心闲气定,笑道:“我早就料定公子会再次回来。天下皆知,公子喜士。今天面临困境,公子却想不出解决办法,只能率领小分队奔赴前线,简直是用肉包子打狗,终究是无所作为。还要那么多门客干什么?以咱俩的默契,公子路过,我不相,公子必然会再次返回。”说道这里,侯赢将话头打住,眼望四周,似有不便之处。  信陵君深施一礼,随侯赢来到隐蔽之所。侯赢道:“公子有庞大的人脉资源,为什么放着不用。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在魏王的卧室之中,而如姬最得大王宠幸,能够随便出入其中,拿出兵符(注)不成问题。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三年来如一日时时刻刻想着为父报仇,大王调动国家机器也没有达到目的。如姬含着眼泪向公子求救。没想到公子依靠手下神通光大的门客,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如姬杀父仇人的脑袋。当公子将人头献给如姬时,如姬感激涕零,表示愿为公子作一切事情。如果公子去求如姬,她必然不会推脱。得到晋鄙的军队之后,公子再北上救赵,又是何等的威风!救赵,却秦,扬魏威名,堪与超过春秋五霸的功勋比拟。”  〖注:战国时期,君主对将领的任命与调换以兵符为凭证。兵符是一对能且只能配合在一起的木板,一半握在将军之后,另一半握在君主之手。对将领的任命或调换时需要将两块兵符并在一起合验。〗  果然,如姬没有让信陵君失望,到了晚上用女人特有的手段将魏王哄睡,盗得兵符,第二天就交到了信陵君手上。侯赢又对信陵君道:“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即便公子有了兵符,晋鄙也不见得能将兵权交出来,如果事情被他发现,公子性命休矣。我的那位杀猪的朋友硃亥可以与公子一同前往,此人力大无穷。如果晋鄙能够听从,最好不过;如果不行,那就只能将将他干掉。”侯赢说到这里,信陵君却失声痛哭。侯赢吃惊地问道:“公子为什么哭泣?莫非害怕?”信陵君道:“魏国每况愈下,而晋鄙却是当今魏国不可多得的将领,成名已久,曾使秦军数次在大梁城下不得其志,受损而退。如此国家栋梁将不明不白地死去,怎能不让人惋惜,怎么会是我害怕了呢?”信陵君虽然与江湖人士为伍,但思想境界要高于他的门客,他的心中除了江湖道义,还有国家利益。  于是信陵君一行来请硃亥。硃亥终于向信陵君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道:“我只是个市井屠夫,做得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营生,却数次劳请公子大架光临,降身相请。我之所以没有报答,是由于平时无事,无以为报。现在公子急需用人之际,我怎能不以身相随。”硃亥于是加入信陵君的队伍。离开大梁的时候,候赢告诉信陵君:“我已经是个糟老头了,到了军中也帮不上什么忙。我在大梁估摸着公子到了晋鄙军时,将朝着公子的方向自杀,以报答公子的知遇之恩!”  信陵君一行到了晋鄙驻扎的邺。晋鄙正在帐中办公,听得有人传报,说是大王派信陵君接管自己的军队。晋鄙不禁心中起疑,魏国军中无人能出我右,多年来我忠于国家,忠于魏王,从来没有参加派系斗争,就算魏王改变主意要攻打秦军,我也是不二人选,如果是撤军,那就更没有必要换将。晋鄙心中思量,口中说到有请。见面之后,双方核对了兵符,验证无误,晋鄙并没有马上办理交割手续,却道:“大王派公子接管军队,老臣表示欢迎,不过最近老臣正在军中推行一种新的士兵训练体系,现在正在攻坚阶段,还忘公子宽限几日则个。”  晋鄙说完,帐中的空气顿时凝固,信陵君一言不发,双眼紧盯着晋鄙那张久经战火考验、布满皱纹的老脸。这是怎样的一幅面孔啊!上面写完了赫赫战功和耿耿忠心,它的主人本应该在绕床儿孙们的悲泣声中不留遗憾地走向另一个世界,如果不能寿终正寝,哪怕醉卧沙场也行啊!可是,现在……  信陵君眼中流露出的惺惺相惜的神请,晋鄙还没有被男人这么注视过,很有点发蒙,莫非要和我搞断背山不成?大约过了三十秒,突然信陵君眼中闪过一种异样的眼神,冷酷的幽灵从中一闪而过,尔后,信陵君用袖子一掩双目转过身去。站在信陵君身后的凶神恶煞般的硃亥挺身而出,只见他右臂轻轻一抖,从袖子中滑出一柄铁锤。据史料记载和作者推算,此铁锤重量40多斤,锤头直径有17公分(注)。硃亥抡起锤柄向晋鄙头上砸去。晋鄙毫无防备,应声倒地。关于晋鄙的死,该与不该,值与不值,实在不好说什么,总之他死了。  这样,信陵君接管了兵权,虽然在最紧急关头不是兵符,而是硃亥的锤子起了作用,但兵符却不可或缺。如果没有兵符,信陵君将没有借口见晋鄙;如果没有兵符,即便杀了晋鄙之后,也无法统领晋鄙的军队。  信陵君召集军队,传下命令:“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生子,回去孝敬父母”。最后得到精兵八万人。很显然,信陵君准备玩命。同样是玩命此时与当初几千门客出大梁时不可同日而语,那时是为了死,此时却是为了生。  〖注:计算方法为:(1/6)×3.14×直径×直径×直径=40÷2÷7.8,求解此方程,便可得锤头的直径。〗  【5、防守反击】  在信陵君厉兵秣马的时候,远在的大梁的候赢面朝北方,端起宝剑,朝着脖子割了下去,为主人献出了生命。对比当初信陵君从社会地层以最高标准将候赢请入门下,真不知道谁付出的更少,谁得到的更多。  信陵君帅大军向邯郸赶奔之际,邯郸城内早已经揭不开锅了,而秦军依然像潮水一样一波一波涌来。邯郸的局势岌岌可危,长期重压之下,城内的投降主义也有所抬头,平原君心急如焚,门客李同察言观色,对平原君道:“难道公子不担心赵国的局势么?”平原君道:“邯郸破了,咱们都得当秦军的俘虏,怎么能不担忧呢?”李同道:“邯郸军民,易子而食,以骨为薪,眼看就要活不下去了,而公子的后宫仍然人丁兴旺,衣食无忧。众将士人困马乏,连兵器都不足用,只能用削尖的木头代替,而公子的府上却依然大量使用金属容器。如果秦国攻灭赵国,这些东西势必不为公子所有,如果赵国能够保存下来,公子还用担心没有这些东西?公子应该将后宫佳丽编入军中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再将所有家产一律充公,此时将士正在穷苦之中,必定会大受鼓舞。”平原君按李同的建议执行,召集了三千敢死队员,向秦军发起了疯狂的进攻。围城的数万秦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一路后退三十里才稳住阵脚。  这时,景阳率领的楚军与信陵君率领的魏军也相继赶到,三家军队里应外合,将秦军杀得大败。王龁不服,整顿部队,与三家军队数次接战,结果次次败北,秦军损失很大。消息传到咸阳,白起心中泛起一阵苦涩的得意,不禁道:“怎么样?当初不听我的,现在吃亏了吧。”秦昭王在窝火的时候听到此言,勃然大怒,跑到白起府上对白起道:“你不是说我们不行么,那你来领兵怎么样?”白起道:“现在不但你们不行,我也不行,再说我现在病得厉害,实在无法领兵打仗。”  最后秦昭王向白起摊牌了,道:“你到底出战不出战?”白起依然拒绝,秦昭王拂袖而去。之后,范雎又象征性地请了一次白起,白起照样拒绝。因为在这之前,白起已经表态,我爱我王,但我更爱专业,宁可脑袋搬家,也不愿做辱军之将。  白起很快就为他的固执付出了代价,秦昭王一道命令下来,白起身上的所有官职和爵位都化为乌有。白起又成了一名大头兵。四十年前,白起就是从这个岗位,踩着敌人的脑袋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从左庶长,到左更,再到大良造,后来又官拜国尉,封为武安君,一路走来白起一番风顺,但又让人心服口服,外带佩服。白起几乎实现了一个职业军人的所有梦想。在另外的领域乔丹的情形大概能与之相提并论,乔丹的职业生涯几乎囊括了NBA中所有荣誉,NBA总冠军,奥运会冠军,常规赛MVP,季后赛MVP,明星赛MVP,得分王,扣篮王,新人王,最佳防守队员。  秦昭王虽然能够夺去白起的所有官爵,让白起返回到平民老百姓的最初状态,但是有一件东西,秦昭王却无法剥夺——英名。白起的英名是他用一次次的胜仗,165万颗敌军首级打造而成,版权归且只归他所有,无能能够剥夺,就像无人能够施与一样。  秦昭王剥夺了白起的官爵还嫌不够,还要让他搬出首都,迁往遥远荒凉的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此时白起卧病在床,常年的军事生活摧垮了他的身体,很难承受长途颠簸,行程被一再延误。  在以后的三个月,秦昭王又将注意力转移到东方战场,秦军的前线形势依旧让不容乐观,在赵,魏,楚,三家军队的联合进攻下,秦军屡吃败仗,节节败退,前线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往咸阳,搞得秦昭王、范雎焦头烂额。一旦遇到危机,秦昭王本能地想起了白起,很久以来,想到白起就相当于想到答案,因为每次白起出马,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但是自从邯郸之战开打以来,这个答案却拒绝提供帮助。秦昭王想起白起躺在病床上,嘲笑自己的眼神和口中说出的挖苦的话语,就会感到很受伤。闻之白起还停留在咸阳养病,秦昭王勒令白起迅速离开咸阳,不得以任何接口推托延迟。  白起只得拖着行将朽腐的身躯踏上北上之路。回头看看秦国的伟大首都,白起脸上写满了不服不忿。今日秦国的强大与白起的东征西讨分不开的,白起几乎将秦国的国土面积扩大了一倍。然而在秦国的首都,白起却连永久居住权都没有,风烛残年还要拖着有病之躯到苦寒之地。白起也曾是一名咆哮战场,叱诧风云的大将军,遭遇如此不公正的待遇,心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但职业军人白起不懂“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的人生哲学,而深通此道的范雎将会告诉白起后果是什么。  很快就有人将白起离城时的不满表现报告给了秦昭王。秦昭王召集范雎等大臣商议如何处置白起,范雎道:“一个内心不平衡的白起对秦国的利益不是一件好事。”群臣也纷纷附和。秦昭王打定了主意。于是一名使者快马加鞭去追赶白起车队。在离咸阳不远的高邮,使者追上了白起,转达了秦昭王的亲切问候,并送上了一件很有份量的礼物,——剑!多么熟悉的剑啊。中间厚,两边薄,可砍头,可跺脚。秦军就是挥舞着这种金属制品为白起打开上升之门,六国将士就是在它的作用力下身首异处,人头滚滚。那些死在战场的敌军士兵,白起倒没有什么不良感觉,因为两军对垒,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长平20万赵军俘虏的死却让白起难以释怀。不用人道主义精神谴责,仅从热爱专业的角度讲,这也算白起生命中的一大污点。杀害俘虏,荼毒人民不是一个真正军人的作为。二战期间,德国国防军秉承骑士道精神的光荣传统,很有一点fairplay的味道,虽然打了很多胜仗,但很少有杀害俘虏,荼毒人民的现象发生。至于那些骇人听闻的惨案多是党卫队的杰作。  白起不但杀害战俘,而且采用了卑劣的坑杀。自责和内疚让白起的良心无法安宁,渐渐心生死念。白起端起了使者呈上的剑,不是受秦昭王逼迫,而且发自内心地白起想要了断自己。  只见白起右臂一挥,剑刃滑过喉咙,一股鲜血喷洒大地,黑暗拥抱了他的双眼。一代战神从此谢幕。  将军走了,相国还会远么?  最后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白起同志生前的主要业绩。  白起大事记:  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还是左庶长的白起,领兵攻打韩的新城。次年,出兵攻韩、魏,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因功晋升为国尉,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六十一城。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县西)。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等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毁夷陵(今湖北宜昌),向东进兵至竟陵。白起受封为武安君,又攻取楚国,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贵州地区)二郡。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斩首十三万,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参见陉城之战)。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韩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四十五年,攻韩的野王(今河南沁阳)。野王降秦,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绝断。四十七年,白起诱使赵括出战,并利用地形和工事将其围困,赵军缺粮,突围时主帅被杀,其余全部投降,白起坑杀赵卒20多万。由于范雎的排挤,白起没有实现攻破邯郸,灭亡赵国的目的。之后,白起一直无视秦军在邯郸城下的屡屡受挫,称病不起。公元前258年,秦昭王失去耐心,在范雎的撺掇下,命白起自杀。  白起的军事学成就:  白起的军事艺术既是继承传统兵法的结果,也是适应新形势的产物。他以自己鲜明的特色独步于将林,每次战役都深深地打上了他自己的标签。除了能够游刃有余的利用传统兵家的战略战术之外,白起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战争形式。他一改春秋时期以攻城略地为主要目的的旧观念,开展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旨运动战。这种军事思想也是秦国统一天下的政治需要,范雎在政治的高度已经敏锐地感觉到秦国的军事政策有必要做此种改变,但没有白起,这种改变不可能如此彻底和完美。  白起还是歼灭战的高手。这也是一项伟大的革新,春秋时代的战争受周礼的影响,保持着一种含情脉脉的fairplay精神,击溃即可,很少造成大量伤亡。就连《孙子兵法》里都说穷寇勿追。白起突破了前人的束缚,大搞歼灭战,他喜欢在运动战中将敌军分割,瓦解,包围,最后实施歼灭。他的敌人明显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没有反包围的意识,或者即便有意识也没有有效的手段,所以白起的每次战役都是以完美的歼灭战划上句号。  白起还是一名工事建筑大师,他不但能驱赶士兵打仗还善于构筑各种防御攻势。他经常做的是将敌人引到一特定区域,然后把士兵变成民工,迅速构筑防御工事,等敌军反应过来,四面已经是铜墙铁壁。长平之战是这种战术的一次大规模应用。孙子不知工事的妙用才会提出没有十倍于敌军的兵力不要试图包围敌军的观点。其实这种战术并不神秘,熟悉星际争霸(starcraft)的朋友都知道,里面有一种叫炮塔战术,就是派老农偷偷地到敌军的交通要道上修筑大量炮塔,再辅以少数机动兵力,就能有效的杀伤敌军。古罗马的凯撒也是修筑工事的好手,在许多次著名的战役中,凯撒就是靠抢修大量工事将敌人围死,困死。而且经常是以少围多,凯撒在他的《高卢战记》,《内战记》中详细的描写了构筑工事的细节。中国人重视谋略而轻视技术,数以历史上的军事记载多关注于战略战术,而在军事技术上留墨不多,所以我们无从得知白起在长平构筑了什么样的工事,使得赵军以接近1比1的比例都无法实现突围。  【6、出来混,迟早要还】  秦昭王逼死白起之后,又打起精神,重新布置作战计划。郑安平与王龁依旧率领秦军在邯郸附近与诸侯联军作战,秦昭王又在汾城(即临汾,今山西侯马西北)设立军事基地,支援前线作战。正在缺人之际,范雎又向秦昭王推荐知交王稽为汾城的军事长官。战场形势并没有因为秦国的调整发生改变,赵、楚、魏三家联军协同作战屡次将秦军杀得打败,久历战阵的王龁尚能顾命,郑安平就招架不住了。在一次作战中郑安平被联军包围,见突围无望,便连同2万秦军缴械投降。  郑安平的投降搞得范雎很紧张、秦国法律规定,政府官员如果作奸犯科,所推荐的人与之同罪。秦国对投敌叛国的处罚是灭三族,因此范雎也要被灭三族。  不等秦昭王问罪,范雎主动承认错误,要求责罚。此时,秦昭王对范雎的信任依然坚挺。秦昭王传下令来:“全国人民有谁敢再议论郑安平的事,与之同罪。”除此之外,秦昭王还送给范雎大量财物,以安慰范雎那颗受伤的心。  但前线的战事很快就向范雎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诸侯联军掀起了防守反击的高潮,王龁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好在王龁军事经验丰富,虽然多有损折,但总算保住了家底。王稽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一支联军做战略包抄,将王稽据守的汾城团团围住。王稽见突围无望,也乖乖地投降了联军。  王龁在秦国的少壮派军官中颇有名望,秦军的战斗力多年来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近几年却屡次败给山东诸侯,其中原因值得探讨。秦军虽然精锐,但久钝邯郸城下,已然疲惫不堪,战斗力大幅下降,城中的赵军虽然不足为惧,但楚军与魏军却是生力军,此消彼长,秦军没有优势可言。从人才的角度看,秦相范雎包藏私心,所推荐的军事人才不是好友,就是恩人,秦昭王一概录用。军事是一门门槛很高的学问,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领兵打仗的。真正的将才大多是行伍出身。因此很难指望像郑安平、王稽这样的空降兵、菜鸟级军官能够打赢战争,如果赢,也是因人成事,如果输,问题一定出在他们身上。水桶原理尤其适用于打仗,哪里薄弱,哪里就会遭到敌人的攻击。郑安平、王稽最能说明问题。相比于联军方面,魏军统帅信陵君晓畅于军事,更可怕的是他还有一个由门客组成的强大智囊团,其中不少人精通兵法,深谙战争之道,不像孟尝君手下尽是鸡鸣狗盗之辈。后来信陵君与他的智囊团集体创作了一本兵法叫《魏公子兵法》。楚将景阳也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对孙吴兵法深有研究。如此看来,秦军遭受挫折也是情理之中。  联军越战越勇,乘胜利的东风,步步紧逼,秦军却节节败退,河东之地又回到了魏国手中,公元前256年,韩国见形势一片大好,也加入联军,痛打秦国这只落水狗。范雎在应(今河南宝丰南)地的封地又重新被韩国夺走。秦国在河东的土地几乎丧失殆尽。  战争总算告一段落,结果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赵国劫后重生,到处洋溢着喜庆。楚将景阳被赵国封为临武君。赵国的大恩人信陵君由于窃符救赵无家可归,平原君与赵孝成王决定赐给信陵君五座城池。信陵君听到之后,脸上颇有得意之色,时不时地将窃符就赵、击败秦军的事情挂在嘴边。门客中也有不少人也相互吹捧。信陵君的团队沉浸在一种志得意满的气氛当中。但不要忘了,信陵君的团队尽是一些社会精英,总会有那么少数的几个人在众人皆醉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因此信陵君的团队才能保持时代的先进性。于是就有门客对信陵君道:“有些事应该忘记,有些事应该牢记。他人对公子的恩德,公子应牢记在心,公子对他人的恩德,希望公子能够忘记。公子假借魏王的名义,夺取晋鄙的军队,对赵虽然有功,但却是伤害了魏国。而公子忘掉罪过,炫耀功绩,窃为公子所不取也。”信陵君听后无地自容,当众做了深刻的检讨,从此不再在公众场合露面。赵王听说后很过意不去,有意要给信陵君个台阶下,于是亲自去迎接信陵君。信陵君见赵王到来,更不敢摆架子,以最谦卑的礼节将赵王接入,并不停地说自己对不起魏国,对赵国也没有太大帮助,没有理由接受赵国的五座城池云云。其实赵王也不想兑现当初的承诺,赵国的城池已经不多,五座也不是个小数字,因此酒席宴中,赵王只是用好言相劝,而绝口不提送城之事。最后五城一事不了了之。  信陵君无家可归,便长久地留在了赵国,赵王将鄗城送给信陵君做养邑。虽然信陵君当初使用非法手段从魏国夺得军队,但考虑到他干得是一件有利于赵国,有利于魏国的事情,魏王对当初之事并不深究,对外仍称信陵君为魏国公子,封地照样保留。  信陵君在赵期间与平原君还有过一段争夺人才的小插曲。  话说信陵君依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本色,每到一地都不忘拜访民间高人,挖掘草根英雄。在大梁的时候,信陵君就听说赵国有一个喜欢混迹赌场的贤士毛公,和一个以卖酒水为生的薛公。在赵国安顿下来之后,信陵君特地去拜访两人,但这两人却东躲西躲不肯出来相见。信陵君后来明白了,原来是自己摆的架子太大了,可不是么?信陵君以前请人,总是衣衫鲜亮,随从如云,这样的排场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于是信陵君改弦更张,穿着老百姓的服装,舍弃随从,徒步到两人经常活动的场所寻找。果然,这次毛公、薛公很配合,三人相谈甚欢,最后达成了合作意向。  平原君听说这件事后,跟他的夫人,也就是信陵君的姐姐无意中提起。平原君道:“你的弟弟名震天下,今天我才发现不过如此,他竟跟那些混赌场的,卖豆腐的混在一起,我看他不怎么样。”平原君夫人将此话转达给了信陵君,信陵君道:“一开始我听说平原君贤能,所以才负魏救赵。平原君所交往的人都是那些社会名流,重要人物,而不是真正的人才。我在大梁的时候,就听说这两个人的贤能。我主动邀请,还担心人家不愿见我,平原君不以见贤人为荣反以为耻,不值一交。”说完就要走人。平原君夫人又将信陵君的话转达给了平原君,平原君连忙向信陵君赔礼道歉,极力挽留。平原君的门客听说之后,有一半跳槽到了信陵君门下,社会上又有更多贤士加入到信陵君门下。信陵君的团队在异国他乡反倒呈现出一片兴旺的气象。  有红色,就有灰色。秦军前线失败,整个朝廷弥漫着悲观的气氛,范雎的日子尤其不好过。因为他是整个邯郸之战的主要策划人,不少将领都是他推举的,对战争失败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虽然秦昭王对他信任有加,曾用行政法令保护他不受攻击,但俗语有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对秦昭王而言就是人在王座,身不由己。无论秦昭王如何保护,范雎有害于秦国事业,是不争的事实。秦昭王之所以为现在的秦昭王是由于有秦国的事业做支撑,秦昭王之所以给予范雎以无以复加的信任,是由于范雎能壮大秦国的事业。如果没有秦国的事业做支撑,秦昭王与范雎是可能是互不相识的两个自然人。秦国事业上升,君臣两人如胶似漆,秦国事业下降,两人也不免渐生罅隙。  开会的时候,秦昭王总是唉声叹气,范雎进言:“如果君主发愁,大臣应该感到羞辱;如果君主受到羞辱,大臣应该受死。大王总是发愁,为臣敢请大王降罪。”秦昭王有意敲打范雎,便道:“我听说楚国人精练武器,遣散优伶,颇有振作之像,恐怕要将矛头指向秦国。秦国却无以应对,武安君已经死去,郑安平等人又背叛寡人,内无良将外多敌国,所以我才发愁啊。”范雎无言以对,心生寒意。  就在范雎失落之际,另一个范雎闻得此信,包装之后,来见范雎。此范雎,真名蔡泽,燕国人士,像范雎当年一样,靠学问和口才在诸侯间混吃喝,也颇有点小名气。蔡泽外貌特异,鹰钩鼻子,脊背也弯曲,曾引起相士的高度重视。蔡泽对自己的命运深信不疑。  蔡泽来见范雎前,派人向范雎传话,道:“燕客蔡泽,头脑、智商,世界一流。一见秦王,就能夺走您的相位。”范雎道:“太阳下的事物,我无所不知,从古至今的学问,我无所不晓,什么诡辩法,口才学,更是不在话下,什么人能夺走我的相位呢?让他放马过来。”蔡泽入见,受到了范雎傲慢的礼遇。  范雎责备蔡泽道:“听说你曾放言要代我为相,有这档子事情么?”  蔡泽道:“蔡某此行正是为此目的。”  范雎道:“愿闻其详。”  蔡泽道:“哎!本来你应该早些时候见到我。人生在世,有谁不希望自己身体康建,手足灵便,头脑清晰,耳聪目明?”  范雎道:“嗯。”  蔡泽道:“哪个成功的人不希望受到当世人的爱戴,后世人的怀念。”  范雎道:“嗯。”  蔡泽道:“干大事的由谁不想功成名显,天下归心,延年益寿,传之无穷,名声显赫,泽被后人?”  范雎道:“嗯。”  蔡泽道:“但是像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这三人的结局,值得羡慕么?”  范雎太了解蔡泽的谈话技巧了,故意不按照蔡泽的思路回答,却道:“他们三人有什么好不好的呢?商鞅对秦孝公忠贞不二,大公无私,用严刑约束百姓,用赏罚激励国力,为秦国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才有了秦国今日的雄厚实力。吴起伺奉楚悼王,文种伺奉越王勾践也与此同理,虽然他们最后都死于非命,但他们所开创的事业将光耀千秋,与此相比,生命又何足道哉。”  蔡泽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成就事业必须以牺牲个人生命为代价,那么此事业的价值也值得怀疑。人之与功名,身与名俱全者,上也;英名彰显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声受辱,性命不保,下也。”  这几句话对范雎颇有震动。范雎终于说出了一个好字。  接下来的谈话,蔡泽将意思层层推进,结合大量事实,向范雎传达了“功成,名就,身退”的为臣之道。  说这些话时,蔡泽就没有必要运用大量的游说技巧了,只要组织好语言,范雎自然就知道什么意思了。跟两种人说话一定要简洁明了,一是聪明人,二是糊涂蛋。跟聪明人说话,没有必要兜圈子,即便兜了,也要被人看破,反倒见笑。跟糊涂蛋说话,你越兜圈子,他越不明白。  最后范雎渐渐地卸下了批了十多年的相国伪装,萌生了引退之心。并不是蔡泽的技巧,而是蔡泽的道理击败的范雎。因此,与其说是蔡泽夺走范雎的相位,不如说是范雎自己主动放弃了相位。因为商鞅、吴起、文种的个人悲剧是实实在在的危险,随时随地可能重演。多说一句,在秦之后,中国社会逐渐定型,商鞅、吴起、文种等人的悲剧更是不断上演。  随后,范雎将蔡泽引见给秦昭王。蔡泽发动口舌,一番长谈就取得了秦昭王的信任,被拜为客卿。不久之后,范雎称病归养,蔡泽正式接替范雎为相。  范雎一年后病死。等待秦国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呢?又一个东方来的奇才,还是其他?  第十九章 生意人  【1、改行】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2
正序
倒序
战国那些事儿
战国那些事儿-2
战国那些事儿-3
战国那些事儿-4
战国那些事儿-5
战国那些事儿-6
战国那些事儿-7
战国那些事儿-8
战国那些事儿-9
战国那些事儿-10
战国那些事儿-11
战国那些事儿-12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铿锵战国
铿锵战国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