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那些事儿-2

魏文候的成功在于他敏锐地感觉到了人才在列国争霸中的重要性。其实这并不新鲜,只不过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挥,春秋时期,得一人兴邦,失一人丧邦的案例屡见不鲜。魏文候不遗余力的招揽人才,运用人才,奠定了魏国的霸业。  【2、人才】  当时,列国间兴起两种学派,一种是孔子开创的儒家,一种是以李悝为代表的法家,两种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各派人物为寻找买主而四处奔走。本质上这两种学术冰火不同炉,但在魏文候的帐下,两类士人和而不同,各尽其长。儒家发挥布道士的说教功能教育人们真心诚意的爱戴他们的主人,法家轮起赏罚的刀驱赶着人们服从主人的意志,两种执政思想一刚一柔,一文一武、一张一弛、一体一用、一实一虚为他们共同的主人发挥着最大的作用。相比而言,魏文候更喜欢儒家,儒家人物的政治地位较高。  魏文候在他的人才战略上倾注了一腔心血,各方人才感受到了他的苦心,也纷纷把一腔心血倾洒在魏国的事业之上。此之谓以心换心,历史上留下了一系列妙不可言的片断。  片断之一:  在周朝那个上纲上线的年代,君主的一切活动都和政治搭边,几乎没有个人空间。据小道消息称:魏文候是个骨灰级的音乐发烧友,经常欣赏音乐以自娱,水平之高接近专业人士。一次他和儒家派大臣田子方一起饮酒吃饭,就餐的环境十分优雅,还有街头著名二流乐队伴奏。音乐声响起,君臣两人边吃边聊,突然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出现,被魏文候灵敏的耳朵捕捉到,魏文候有意想在田子方面前显摆一下自己不但善于治国更善于音乐,于是走到乐队的领唱面前严正地指出了错误所在,魏文候落座之后满心期待田子方能及时地送上马屁,这种心理人皆有之,据说爱因斯坦最喜欢别人称赞他的是小提琴拉得好,而不是物理学造诣深。魏文候等了半天也不见田子方的动静,回头一看,田大师正在运气呢,看样子是不高兴了。魏文候马上低头请教,田子方也不客气:“生命对于每个君主来说都只有一次,您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能不因耽于靡靡之音而悔恨,能不为沉湎美酒佳色而羞愧,当你临时死的时候,你应该能够这样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魏国腾飞而奋斗’。”魏文候无语,持续感动中,可怜的街头著名二流乐队从此便只能浪迹街头,而无缘入驻国家级宾馆。  片断之二:  儒家大师段干木才能卓著,闻名四海。魏文候想拉他入伙,但段大师早就立下志向,终生献身学术,不过问政治。越是这样,魏文候越是想要拜见他,但段干木总是有意无意地躲着,好像老鼠见了猫。有一次魏文候突击拜访段干木,段干木无处藏身,情急之下施展燕子三朝水的功夫翻身上墙,再纵身一跃便淹没于后山之上的莽莽林海。魏文候问段干木的研究助理:“大师哪里去了?”助理道:“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魏文候无奈,只好返回,以后每次路过段家门口,总不忘在车上一躬扫地,行注目礼。时间一长,段干木也不好意思,就和魏文候碰了一面,两人就魏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诚挚地交换了意见,段干木的精彩论断赢得了魏文候的热切好评,社会各界人士对此事反响强烈,纷纷表示要拼搏进取,献身魏国。  片断之三:  魏文候的既定接班人子击同学刚从前线中山回来,正好在朝歌碰到魏文候的老师田子方,子击一看老子的老师来了,马上下车让路,拱手行礼。田子方稳坐车上,丝毫没有客气,似乎并不把眼前这位接班人放在眼里。子击于是好奇地问道:“这个世界是富人厉害,还是穷人厉害?”田子方道:“当然穷人厉害,富人厉害了,其他人就会看不惯,迟早会让你栽跟头。像我一身本事的穷人就可以四处显摆,没人用大不了自己炒自己鱿鱼。”子击同学很不高兴,心想:你们这些臭文人吃我家的喝我家的,还不感激我家,等我上台了让你们全部下课。当然了,子击只是新生代的青年,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苦,所以看不到君和臣在利益上是相互依存的平等关系。  片断之四:  魏文候问狐卷子:“老爹厉害,能靠得上么?”  狐卷子答道:“不能!”  魏文候继续问道:“儿子厉害,能靠的上么?”  狐卷子答道:“不能!”  魏文候继续问道:“哥哥厉害,能靠的上么?”  狐卷子答道:“不能!”  魏文候问道:“弟弟厉害,能靠的上么?”  狐卷子答道:“不能!”  魏文候问道:“部下厉害,能靠的上么?”  狐卷子答道:“不能!”  魏文候很生气,用手指着狐卷子喝道:“我拿五种情况问你,你都说不能,那你说什么能行啊?”  狐卷子答道:“在你用手指向我的时候已经表明谁更重要,一个指头指我而四个指头指你自己,你说谁更只重要,谁更能靠得上?尧很贤能,可是儿子混蛋;舜虽然贤能,可老子顽固;禹很贤能,可弟弟很差劲;周公很贤能,哥哥很残暴;汤、武是好部下,可是他们的领导不争气。哎,所以与其靠天靠地靠他人,不如靠你自己。”  魏文候道:“对,靠我!”后来这句话经常在倒装语序的情况下使用,便成为时下流行的:“我靠!”不过在此要提醒一下各位,脱口而出的这句口头禅的背后还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哩!  ……  魏文侯能够理解人才,也能够尊重人才。但凡人才,总是脾气大、自视高、行不同俗、思不同众,爱摆摆架子、爱发发脾气。对于这些无伤大雅的书生习气,魏文侯并不介意。尊重人才的风气从魏文侯这里开了头,上行下效在整个魏国朝野蔚然成风,人才和人才之间也能相互尊重、惺惺相惜。魏文侯靠着强大的人才班底和团结上进的组织渐渐地露出了大国领袖的气派。  【3、文治】  在魏文候的政府里,儒法两家各司其职,儒家地位较高,但不干实事,专职务虚,工作中心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域。在政府各项事务得前线冲锋陷阵的是广大法家人士。魏文候开创了明儒实法的统治先例。  法家崇尚马基雅微利式的实用主义,他们不关心什么是有意义的,只关心什么是有用的。法家是严酷的人性藐视者,在他们的眼里,老百姓不能算是具有独立精神的“人”,而仅仅是可供国家完全驱使的工具。法家是彻头彻尾的国家主义者和君权至上论者,只要国家能够强大,他们并不在乎老百姓是否真心拥护。法家是冷血动物,他们眼里只有冰冷的规则和冰冷的刀,人心的温度他们感受不到。法家还是目的论着,只要能达到目的,他们将不则手段,能杀便杀,能骗便骗,反正最后的目的是国富君强。因此一个有志于迅速使国家强大的君主只有坚决彻底的支持法家的改革,才能收到最大的功效。魏国的头号法家人物当属李悝,魏文候依靠李悝实行变法。  法家的两把利器是赏罚,中心是国家,标准是有功则赏,有罪则罚,因此多余的官僚和人员被无情的剔除。  在经济上,李悝将土地的能量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鼓励老百姓轮番不停的折磨土地。李悝还成立了国家粮库,在丰年将粮食收购进来,在荒年再将粮食发放出去,这样粮食得到了有效的使用,老百姓也免去了奸商的盘剥。  李悝将他的改革措施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发布出去号为《法经》。这是一部严密的法律,几乎涵盖了民众生产生活的所有方面。这是一部专制的法典,君主的权威被无限加强,民众的生活毫无自由可言,唯一的出路在于多产粮食,勇敢打仗。这部法典的颁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直接影响了后来秦国法律的形成,以至于以后任何一个偏向以法家思想进行统治的朝代都要从中汲取营养,几乎可以和西方的《汉谟拉比法典》,《罗马十二铜表法》,《拿破仑法典》相媲美。  法家的第二号人物是冷血动物西门豹。今天大多数人所了解的西门豹仅仅是他无神论的一面,而无神论最多算法家思想的副产品,法家只认识君主和国家,根本不知道虚无的神。在他们眼里,君主和国家就是需要尽心供奉的神。西门豹的真实作为要远超出扫除迷信。  上帝对每个成员都是公平的,体现在魏国身上便是虽然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人力资源,但也有不安全的地缘政治。魏国的地盘位于列国的中央,为四战之地,强大的势力环绕周围,北有赵国,南有韩、楚,西有秦国,东有齐国。通过变法先行强大起来的魏国在不安全感的驱使下不遗余力地加强边界安全。公元前386年赵国迁都邯郸,直接威胁到魏国邺地,而邺地离魏国的首都安邑的距离要远大于离赵国首都邯郸的距离。  邺地是魏国有名的钉子户,不但穷、而且硬,倒不是那里的基层民众对中央政府有意见,而是地头蛇们总是用狡猾的手段将中央的影响力屏蔽掉,加之水旱灾害的频频光顾,这里成为强大魏国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  法家的特长便是应付危难形势,解决棘手问题。魏文候一声令下,西门豹嗷地一声,张开血盆大口向邺地扑去,他要扫荡那里的腐朽势力;他要破坏一个旧世界,也要建设一个新世界。  西门豹驱车前往邺地,一路上总能看到老百姓见了他们便唉声叹气、失望地走开,那神情仿佛在说又一伙搜刮地皮的来了。还有七八个有点来头的人围成一伙,交头接耳,见车队来了,就纷纷散开,其中一个扭头看了西门豹一眼,嘴角泛起一丝诡异的微笑,然后走开,看来他们的叵测居心已经布置妥当,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多看了两眼,西门豹怕得有理。  西门豹早有耳闻这里的地方干部非常善于欺瞒上级、打压百姓。惑君蒙主,欺上瞒下的大臣是法家的眼中钉、肉中刺,后来的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在他的书中反复地强调了这一点。西门豹的政治哲学中根本没有这帮人的容身之地,必欲除之。但这帮人到底有什么手段,西门豹决定先探个究竟。  到了邺地,当地的地方官在路旁列队迎接,西门豹刚一下车便大声嚷道:“马儿刚才拉的十分吃力,一定是车轴丢了轴承。”手下人一听,急忙四处寻找,当地的官员也派人四处寻找,过了好长时间,外出寻找的人才回来。西门豹的随从人员一无所获,当地官员派出去的人却找回来不少轴承,有φ35mm的,有φ40mm的;有向心轴承,有推力轴承;有工程塑料轴承,也有粉末冶金轴承,数量之大,品类之全简直够开一场轴承展销会。当地领导还直卖好:“我手下的人比较熟悉这里的地理环境,此地道路不平,车轴上的轴承多有失落,请大人详察哪个是尊座上的。”西门豹正待说话,突然从车底下钻出一个顽皮的小孩,一脸天真灿烂的样子对西门豹说:“我刚才在你的车下玩耍,看见你的车子根本不缺轴承,一切都好好的。”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不为别的,光是为了魏国的明天,西门豹下定决心与地方黑、恶势力周旋到底。经过细致的走访,西门豹完全掌握了这里问题的关键所在。原来法家所塑造的新神(国家)的光辉并没有照射到这里,在这里当家作主的依然是流传千年的旧神——河伯。  在当地人们最远古的记忆中,对河伯的崇拜就没有停止过。荡荡漳河养育了此地的人民,灌溉了他们的土地,滋润了他们的喉咙,抚慰了他们的心田也装饰了他们的梦。漳河是当地人民的母亲,但这位母亲并非永远善良,也会时不时地发点脾气,一场大水过来,她的不听话的儿女发出绝望的哭喊。于是人们相信大河之中有一位神灵是河伯,他是漳河的灵魂,控制着漳河的喜怒哀乐。河伯深居水中,孤独异常,那些明白事理的老人认为每年一度向河伯献出一名处女便能保证河伯不乱发脾气。每年到了献祭的日子,地方官员、三老、豪户、里长、聚在一起,恭敬地看着巫婆们将貌美如花的女子送上漏水的小船向河中央飘去,开出数十步之后突然小船一个趔趄消失在漩涡之中,众人皆大欢喜,虽然“救命”之声不绝如耳,但人们认为那是河伯的色心被勾起,正在将魔手伸向少女。  一年一年,当地人家以抓阄的方式决定谁的女儿送去做河伯的压寨夫人。在这种仪式的原始初级阶段,人们纷纷主动将自己尚未破瓜的女儿献给河伯,按照常理,那些献出女儿的人家更能得到河伯的加倍祝福,但是时间一长,人们发现,河伯的脾气似乎和献祭无关,而那些主持仪式的人似乎也显得分外可恶,总是借此机会从中揩油。到后来老百姓无法忍受宗法势力和政府不良官员的双重盘剥,更不忍心自己的女儿白白送死,只好纷纷逃命以自保,或者将年龄尚未长成的女儿赔钱赔房子嫁给邻村不太伶俐的吴老二们。因为仪式受官方保护,属于政府特批的文化遗产,老百姓根本无力反抗。  西门豹听说这种情况非常生气,他所生气的并非河伯,他既没有心思考虑河伯是否真的存在,也不在意他老人家是否真的喜欢处女,他所生气的是那些以献祭河伯为名义残害百姓的地方官员、三老和巫婆们,其实他们是扛着红旗反红旗,在内心根本不相信河伯的存在,要不然也不敢克扣专门献给河伯的赏钱。  西门豹的逻辑非常简单:财富是国家的财富,处女是国家处女,百姓是国家的百姓,任何一支阻碍这个目的实现的势力必将遭到残酷的清洗,魔挡杀魔!佛挡杀佛!  西门豹像他的前任那样要求出席献祭河伯的仪式,搞仪式的人并不奇怪,也非常乐意分一杯羹给他,但没有人意识到此时的西门豹内心已经燃烧起渴血的怒火,必将以一种眩人眼目的方式释放出来。  这一天,天气晴朗,人们聚集在河边,河伯也兴冲冲地从水底出来用色眯眯的眼睛好奇地看着岸边的红男绿女。仪式开始,巫婆和她的弟子们先是在河边一阵唱歌舞蹈,河伯早已经等得不耐烦了,随手抓起两把浪花向岸上甩去,巫婆长王婆同志心领神会,准备将一旁装扮妥当的少女向水中飘去。就在此时从斜刺里闪出一员壮汉,只见他快若流星,疾如闪电,转眼间就到了小船近前,众人无不吃惊,个个心下揣度莫非要光天化日之下有人劫色场不成,定睛观看才发现是新上任的邺令西门大官人。  西门庆,哦不,是西门豹走到少女面前,一边掀起少女的面纱,一边大声嚷道:“哪里来的女子,让洒家看看!”旁边的王婆马上过来搭讪:“哎哟,这不是西门大官人么?老身作了一辈子的梅汤,可今天这个梅(媒),我帮不了你,眼前这位女子已经被河伯大人预定,容老身过后再为大官人寻觅佳品。”西门豹看了一番才道:“河伯大人慷慨仁慈,神明天降,当受最好祭品,而眼前这个女子,简直比你还难看,这样的货色怎么能献给河伯呢?麻烦你下去一趟告诉河伯改日再给他选个更好看的。”说完便令手下人将王婆扔到河里。水中的河伯等得眼睛都绿了,一看有人下来,急不可待地冲上去,搂在怀里一看竟是美女她姥姥,气得喂了身边的虾兵蟹将。  过了许久,西门豹道:“王婆不回,看来是被老熟人挽留下喝茶。须再派人下去问个究竟。”然后令手下人将王婆的一个女弟子扔了下去,过了一会见没有回信,又扔一人,最后共计扔下去三名弟子。河伯久等美女不来,但见鬼气纵横的半老女人纷纷落下,气得哇哇大喊:“你们竟敢组团忽悠我!”  岸上那些仪式的组织者和策划者被眼前的阵势吓破了胆,两股颤颤,几欲先走,回头一看,但见西门豹的带刀护卫们个个横眉立目,杀气腾腾,顿时逃跑的念头被打消。西门豹随手点旨,对三老道:“河伯尝惯了年轻少女,有点厌倦,恐怕是喜欢上了中老年妇女,麻烦你仨下去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三老见状,跪倒在地,纷纷告饶。西门豹在众人前义正辞严地为此次献祭仪式作了总结:“尔等刁民,不爱国家,专事鬼神,如今河伯已经为我所震慑,至此以往,汝当专心生产,无复此等蠢事。”  河伯此番受辱,意欲报复,但西门豹根本不给机会。万千民夫出现在漳河两旁,河道得到了疏浚,各种水利工程被修建出来,猖狂一时的河伯不得不走下神坛像带上拉套的驴子一样乖乖为新神国家服务。  西门豹通过这种公开的惩罚及其戏剧性的效果达到了震慑在场所有人的目的。这幕没有经过预先彩排的戏剧仪式集恐怖性、讽刺性、表演性于一身,大导演西门豹泰然自若地看到人们的脸上浮现敬畏的表情。正是这种出其不意的冷幽默,使每人都清楚地知道了从此以后谁才是真正的主宰。  一个标准的法家人士,没有经过法庭审判,没有参照法律条文,运用赤裸裸的权谋将扰乱邺地的罪魁祸首当众处死。不禁让我们对法家的表演才能刮目相看,然而类似的表演在以后的历史中还会出现。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与其说西门豹是在消灭偶像崇拜,不如说是在利用偶像崇拜,地方势力将少女献祭给河伯,而西门豹将巫婆献祭给国家。偶像是民众心理的客观需求,伏尔泰说过:“如果真的没有上帝,我宁愿创造出一个上帝。”自然界的规律是优胜劣汰、能者胜出,西门豹是新神国家的使者,从他身上民众看到了一个更有力、更公平、更值得崇拜的神,于是非常乐意地从邪恶的偶像阴影下走出转而崇拜新的偶像。  此番表演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当西门豹再推行法家变法时,民众便不敢反抗,从此邺地大治。  【4、武功】  一个文治过硬的国家要追求武功,就像一个身体强壮的男人需要女色,一个高强的拳师渴望比武一样,是自然界再自然不过的道理。一个概念总是要从内涵发展到外延,一种文明总是要从文化阶段步入文明阶段。魏文候要扩张土地,历史只能说:“扩张有理,吞并无罪”。谁让他是新一代的天之骄子?  目标——中山国。  中山国是和国父孙中山无关的一个国家。其名的得出源于他们首都的中央有一座山,所以善于使用文字的华夏人称其为“中山国”。据说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战斗传统的国度,那里的人民堪称生存大师,总是能将看似灭亡的政权奇迹般的救活,他们是半野蛮的华夏人或者说半华夏的野蛮人。  中山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屡次出镜,是由于中山国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全体迁徙到了太行山一带地区,从此就和华夏的诸侯有了许多不得不说的事,此次迁徙是他们的不幸也是他们的大幸,是福是祸只有他们自己明白。  太行山脉及其附近的地区,历来被华夏政权看作传统的统治区域,突然在一个纷乱的时机出现了一个有半野蛮人建立的国家,自然引起了那些具有文化排外心理的大国领袖的不满,所以一旦中原出现强大的政权,总不忘时不时地修理中山国,以晋国为甚。  但另一方面,巍巍太行,藏虎卧狼,是天然的杀敌的好战场。中山人民依托地形与中原大国的军队巧妙周旋,坚决抵抗,保持着不错的战绩。上个世纪30年代,八路军在这里续写了中山国的辉煌,至今仍留有许多抗日杀敌的著名战场。一旦中原纷争,强权衰落,中山的子民就从深山密林中钻出攻城掠地,四处扫荡。连那里的狼都染上了这种习气,后世曹雪芹有诗为证:“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魏国消灭中山国的初衷并不是基于地缘政治的精明考虑,魏国和中山并不接壤,中间隔着赵国。远郊进攻自古是对外战争的不二法门,越国掠地从来是目标选择上的傻瓜表现,所以从庙算开始这场战争就定下了基调:能够成功,但不算高明。魏国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可能是由于当时中山国的国君比较腐败,受其影响军民的战斗意志不如当初;也可能是想在赵国的背后嵌入一颗钉子夹制赵国;当然还可能是魏国实在太强大了,没事找事,诚心要为武将们提供一些建功立业的机会。  不管怎么样,魏国来了,带着由法家人士激发出来的腾腾杀气来了,统帅是乐羊,副统率是刚从邺地卸任的西门豹。(呵呵,人称魏国一大怪,羊给豹子当元帅)  关于乐羊,他的妻子也许更为人称道,曾入选古代的妇女杂志《烈女传》。“一个成功的男人总有一个伟大的女性”,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成立,一个伟大的女性总能培养出成功的男人,乐羊就是由他的妻子一手打造出来的灭国杀敌的战争利器。  乐羊年轻的时候,一次在外出的路上拣到一块金子。金子,闪闪发光的金子,勾起了凡人内心深处最贪婪的占有欲望,但乐羊是有道之人,拾金不昧的道理比谁都懂,经过思想战场上的激烈比拼,最终还是要决定做那种传说中的有德之人。  于是乐羊站在路旁等失主的返回,逢人便问:“哥们,你丢钱没有?”路人张三道:“丢了,丢了5两银子。”乐羊道:“看来我捡的不是你的。”路人李四道:“丢了,丢了10锭金子。”乐羊道:“看来我拣的不是你的。”后来路人孔乙己走来,乐羊上前问道:“先生丢钱没有?”孔乙己一看有发财的机会,想了一下便道:“丢了,我丢了九文用来喝酒的铜钱。”乐羊道:“看来我拣的不是你的,你走吧。”连文质彬彬的孔乙己都想着骗钱,令乐羊很是失望,决定还是将金子交给警察叔叔,但寻找再三也没有看到警察的影子,魏国的治安实在太好了,害得警察都下了岗。  乐羊只好揣着捡来的金子“失望”地回家,到家之后将事情的经过向妻子学说一遍,乐羊本以为妻子会高兴,没想到妻子正言厉色地给他上了一堂政治课。“按照我国的按劳分配原则,别人付出劳动所得到的收获并不因货币的丢失而丧失所有权,理论上和名义上,这块金子仍然属于失主,你的行为属于法外获取他人劳动成果,虽然尚不能构成犯罪,但已经严重危害了社会道德。我听说要脸的人从来不喝‘盗’牌矿泉水,有骨气的人从不吃‘嗟’牌美食店的饭,今天的金子你看着办!”  乐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羞愧万分地带着金子来到野外,将金子往高空使劲一抛,大声喊道:“别了,可爱的金子!别了,万能的Gold!别了,该死的Au!别了,恼人的一般等价物!……”回家之后,妻子的颜色才稍稍缓和。  这就是我国的传统道德,如果是具有思辨精神的西方伦理学者,一定会阻止乐羊的抛金行为,因为乐羊虽然使自己摆脱了昧金的恶名,但却在引诱别人承担昧金的恶名,这同样是一种错,毕竟社会上有乐羊一家这样高觉悟的人比大熊猫还稀少。即便是佛教徒也会在“渡我”和“渡人”之间做一些思考,抛金做到了“渡我”但却违背了“渡人”。可我国道德传统到这里就结束了,留给后世的是一个知大理、明是非的妻子和一个知错就改,道德高尚的丈夫。  后来乐羊外面学艺求取功名,由于思念妻子便中途请假回家。进门的时候,乐羊见妻子正在“纤纤著素手,札札弄机杼”,看着妻子熟悉的背影,乐羊心中狂喜,人言“久别胜过新婚”,不知道今天的夜晚将是怎样的温馨浪漫。乐羊藏在门后,深情的唤道:“娘子,你看谁回来了。”然后张开双臂等待妻子如小鸟依人般的过来。不料妻子将手头活计停下,头也不回,用剪刀将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喀嚓一声剪断。乐羊一看急了:“娘子,什么缘故你要和我一刀两断?”乐羊妻子说道:“非我要和你一刀两断,是你要和学业一刀两段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汝当全神贯注,怎可一曝十寒?布之断兮,接之尚难,学之断兮,何时可成?”  妻子没有柔情似水,没有含情脉脉,没有软语呢喃,只有一段段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道理,乐羊很受感动,从此将内心的亲情彻底泯灭,一门心思专心学问,一学就是七年。这个故事后来被孟子的母亲学去,所以才有了《三字经》中的“子不学,断机杼”。乐羊妻子也成了女性学习的榜样,曹雪芹有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七年时间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牛郎织女反复相见。乐羊妻却独自一个人撑起整个家庭,既要照顾婆婆又要教育儿子,还得为一家的生计奔忙,但她毫无怨言,因为心中有个梦想:有一天他的丈夫出人头地,功成名就,她也成为了全天下女子羡慕的对象。  经过7年抗战,乐羊终于将学业完成,成为足智多谋、意志坚定的帅才,同时获得了MBA学位,军事学博士学位和法律学硕士学位。乐羊踌躇满志的回到收队安邑的名利场,准备博一个封妻荫子。  乐羊的运气似乎不坏。先是在魏国政府的猎头翟璜手下办事,由于才能突出,很快就引起了翟璜的注意,于是将他举荐给魏文候,但翟璜也注意到乐羊是个名利熏心的家伙,为了建功立业,他会丝毫不讲人性。  魏文候准备任命乐羊进攻中山,有人进言:“乐羊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国君帐下听用,日后父子两人战场相见,恐多有不便。”翟璜道:“无妨无妨,乐羊眼里功名大于亲情。”魏文候这才答应。于是乐羊领着大军向中山进发。请大家记住这一段,魏国的臣子四处网罗人才,以所荐人才为国所用而自豪,魏国国君在用人上肯用其长,不计其短,这都是魏文候奉行的人才政策所形成的气场,后面还将会看到当这种气场开始消失时,魏国的没落也就开始了。  乐羊领着魏国的精锐一路猛攻,所到之处,无不披靡,中山国土损失殆尽,只剩下国都尚存,乐羊掀起几波攻击狂潮,总被中山国都的城墙反弹回来。中山军民依托坚城,誓死抵抗,魏军久钝城下,双方僵持,形成持久战。  中山城墙坚固,物质储备充足,双方一耗就是三年,乐羊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有获得进展,唯独能企盼的是城中粮食早日耗尽。魏军长期暴兵在外,人吃马喂、消耗也很大,好在魏军能够得到补给,但针对乐羊的谣言和毁谤成批次地出现在魏文候的身旁,说:“乐羊碍于父子之情,不忍猛攻,致使中山迟迟不下,我军白白遭受损失……”经过无数人次的重复,以至于到后来只要有人向魏文候开口提到:“乐羊……”魏文候就能接下来:“碍于父子之情,不忍猛攻,致使中山迟迟不下。我军白白遭受损失……”诽谤不但有WAV格式,还有TXT格式,魏文候几乎每天都要收到几封信件,内容无非是:“敬爱的文候:请允许我负责任地告诉你事情的真相,乐羊的儿子在中山任职……”魏文候也曾在动摇的边缘徘徊,但他突然想起了乐羊的那双眼睛,那是一双令人绝望的眼睛,没有生气、没有人性,但却充满了令人畏惧的力量,细看之下能发现其中有权力的火焰在燃烧。现代Phycologist的专业说法为:乐羊是一个“具有权力崇拜症状的恋尸症患者”。最后魏文候坚定了对乐羊的信任,粮草武器仍然源源不断地向前线送去。  困到最后,中山国终于坚持不住了,开始祭出他们的撒手锏。他们知道那些自恃文化先进的中原人总是喜欢在感情和功名之间作无谓的探讨和挣扎。乐羊的儿子或许有用。  这一天魏军照例要攻打一阵城池,但城墙的景象吓得魏军不敢动弹。原来乐羊的儿子被五花大绑押上城前,旁边还有大锅一口,锅下大火熊熊燃烧。中山人开始喊话了:“敌军将领乐羊听言,汝子在此,命汝火速退兵,不然汝子性命休矣。”  由此看来中山人确实对中国文化领悟的不够,以人之子要挟人退兵怎能在阵前完成?众目睽睽之下这么一折腾,乐羊就算想退兵也不得退。闲话少说,中山人喊完话后,整个战场鸦雀无声,人们都将目光对准了乐羊。乐羊的脑海犹如战场,几十种因素在激烈交战,妻子的剪刀、儿子的童年欢笑、灯下的苦读、翟璜的信任,魏文候的期盼、将士的累累白骨、自己的前途……,但数秒之后“前途”就成为无可匹敌的绝对赢家,然而儿子丝毫没有父亲的英勇气概,两军阵前竟懦弱地喊着:“阿父救我!阿父救我!”  乐羊将心扉关闭无视亲情的敲门,将心肠硬起拒绝爱心的光临,将血液冷却,准备迅速了解这一生最痛苦的时刻,于是张弓搭箭瞄准城墙上的儿子,口中骂道:“不肖子孙,无能鼠辈,无力卫国,情当领死。”正要射去,只听“咔嚓”一声,原来乐羊用力过猛,弓弦断为两截。不等乐羊换弓箭,中山人已先行动手,伴随着撕心裂肺的喊叫声,乐舒在沸腾的大锅中辗转反侧,在乐羊听来过了好多年声音才渐趋平静。  中山狼们的暴力表演仍然没有结束,过一会城门打开,出来一辆拉着大锅的车,车辆停到了乐羊面前,车上使者道:“贵军即将攻城,敝君特送中山羹一锅以为犒劳,羹中之肉为适才呼喊之乐羊儿子,请笑纳。”说完使者从锅中盛出一碗羹献在乐羊面前。以中山狼们的估计,乐羊必不能忍受,不是晕厥就是呕吐,岂知乐羊颜色不变,端起中山羹扬脖将羹一饮而尽,然后将碗抛向空中。  就在中山羹进入乐羊肚子的一刹那,战斗的胜负已判定,中山国的士兵无不为乐羊的举动震得肝胆俱寒、气为之夺,他们中间不少人来自中原,魏军的士兵中他们的兄弟、父亲或儿子,见到中山人如此残忍地破坏父子之间的关系纽带,也都不愿为之卖命。与此相反,乐羊用行动还自己以清白,同时也极端地表明了攻城的决心,魏军群情激奋,士气大振。双方士气此消彼长,战斗很快就见分晓,胜利属于乐羊,胜利属于魏军。  胜利的当晚,魏军上下沉浸在三年难求的喜悦之中,热闹的场面无处不在,山呼海喝的声音不绝如耳,只有他们的元帅乐羊在一个偏僻的角落爬在地上痛苦地干吐,好似要将整个肠胃全部吐出,痛苦之状令人触不忍睹。  当消瘦的乐羊回到了家中,却再也找不到鲜活的妻子,等待他的是妻子的坟茔。原来乐羊外出期间,乐家发生了重大变故。貌美如花而身边无夫的乐羊妻被歹徒惦记上,但乐羊妻性情刚烈,不好对付。歹徒于是绑架了乐羊的妹妹,乐羊妻闻讯提刀赶来,准备与歹徒搏斗,但歹徒将刀架在乐羊妹的脖子上挟乐羊妻:你从了我,我就放了她。乐羊妻仰天长叹一声,遂刎颈自尽。歹徒见美人香殒,也无心贪色,也就放了乐羊妹。虽然后来当地官员抓获了歹徒,但大将军乐羊却失去了栽培她成才的好妻子。乐羊趴在坟头泣不成声,妻子……,儿子……,功名……。此时的乐羊不再是一个龙胆虎威的将军,而是一个可怜的红尘过客。  到了论功行赏的日子,乐羊想着自己三年的辛苦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禁面露骄色,魏文候赏给乐羊两箱礼物,乐羊将礼物带入家中关起门来兴冲冲的打开观看,岂知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成堆的信件,其内容一律是怀疑乐羊的忠诚度,乐羊顿时面露窘色。当再见到魏文候,乐羊谦虚了许多,每每言道:“不是我乐羊的才略,是君主的信任扫灭了中山。”后来魏文候并没有继续提拔乐羊,只是给他安排了一块地方让他养老去了。当人们问起魏文候为什么这样做时,鲁迅代答道:“一片吃得,自然整个也吃得。”  走了乐羊,魏国的霸业并没有停止,灭了中山,魏国的霸业才仅仅是个开始,另一个法家人物将把魏国的霸业带入新的高潮。  第三章 看哪,这个人  【1、出身】  公元前416年的某一天。黄昏时分,卫国左氏镇的大街上走来一人,风尘仆仆、满脸沧桑,一看就是浪迹天涯的游子,但精神十分饱满,气质依旧刚健,走起路来如猛虎下山,眼神并不因长途跋涉而迟钝,相反由于饱经风霜而愈发锐气逼人,好像里面藏着上万伏的高压电,又好像有蓝色的欲望大海在翻滚,红色的激情火焰在闪现,或者根本就是摄取人类魂魄的黑洞,因观察者的不同,他的眼神也气象万千。当他一出现,天地间的亮度便暗了60勒克司(勒克司,光亮度单位),小镇的噪声也将了40分贝(分贝,噪声单位),众神和众人的眼睛都对准了他,但他仍然继续泰然自若地向前走着,根本不把周围由他而起的变化当一回事,好像习以为常一样,唯有见惯大场面的人才能有如此沉着,而此人从不用见什么大场面,因为他就是大场面。此人便是吴起,传说中的败家之神——吴起。  “真天子百鸟相随,大将军威风八面”。吴起的出现立刻引起了左氏小镇全体乌鸦们的注意,它们呼朋引伴纷纷聚在偶像身边飞翔,哇哇哇地开始了大合唱。吴起丝毫不为所动。他习惯于与狼共舞,鸟儿唤不起他的豪情。灯光大师阿波罗先生连忙把夕阳的最后一点残光照射在他的脸上,吴起脸上顿时金光闪现,好似镀了一层金,然而吴起根本不用镀金,他就是混金!  吴起大名震于疏俗,连郊区没有牙的老奶奶都啧啧称赞他花钱的魄力和败家的胆略。此番出现,引来无数粉丝的追捧,随着他的前行,人越聚越多,交通也为之堵塞,人们都想目睹一下败家之神的尊容并获悉一点他新的败家动向。  吴起仍然旁若无人地向前走着。渐渐地粉丝们不满足于围观,开始张口提问。  “吴公子,什么原因使您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败家之路?”  吴起没有回答。  “吴少爷,此番外出,您又在败家方面有了什么心得体会,什么时候再次展示给大家?”  吴起脚步慢了一下,马上又恢复正常,但没有回答。  “吴哥,上次是我买下了你家祖上留下来的房子,住得很不错,谢谢了,顺便问一句那些钱你是不是又贡献给了运输业和旅游业?”  吴起嘴角动了一下,依旧没有回答。  “小吴,你妈等你衣锦还乡等得花儿都谢了,同乡的许多游子都混出了名堂,你可获取了什么功名?”  吴起鼻子里哼出一股冷气,还是没有回答。  “吴老板,他们都误会您了,我知道您在搞长期投资,不知道见效没有,此次商务外出,赚了多少钞票,养了几房媳妇?”  周围的人爆发出一片龌龊的大笑,个个带着鄙夷的神色。吴起没有回答,他的剑替他作了回答。  唰唰,仙人指路;唰唰,力劈华山;唰唰,迎风一刀斩;唰唰,流星赶月;唰唰,唰唰,哭爹喊娘声此起彼伏……,一阵血雨腥风之后,地上多出了30多具尸体。点背的一命归阴,腿快的四散奔逃,胆大的远处光瞧,原本嘈杂的小镇突然呈现出死一般的寂静,灯光师阿波罗也躲到山的那一边去了。阴风袭来,寒意斗气,唯有天空的乌鸦发出死神的歌唱,“哇呀呀,哇呀呀……”尔后吴起将手臂慢慢垂下,剑从手中自然脱落,然后转身朝家的方向疾行而去,并没有跑。我极怀疑《教父》中麦克杀人后的逃离动作是从吴起那里学来的。  回到家里,母子相见自是一番感人的场面。留着两人叙旧,我来介绍一下吴起的出身。  吴起的父亲是个成功的商人,年轻的时候便积累了千金家产,中年才得到吴起,不久就死了。吴起是吴家的单传,母子两人守着不菲的家业过着虽然富足但却冷清的生活。吴妈妈是个慈祥的母亲,也许是太慈祥了,无力约束吴起,眼看着吴起在偏离家族传统价值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个柔弱的寡母总是会培养出狂傲的儿。吴起狂傲,自视不凡,不屑于像蝇营狗苟的芸芸众生那样在熙熙攘攘的金钱堆里度过名不见经传的一生。有一种事物,吴起越是思考、就越会充满永远新鲜和永增无已的赞叹和羡慕——功名。功名之于吴起好比酒精之于酒徒,吗啡之于烟鬼。吴起的灵魂、血液和细胞全部被功名占据,致使他的一切行为都以获取功名为导向。为了功名,吴起不惜破费千金家产用来拜师学艺、四处交游,但辛苦一场始终是在命运的门口徘徊,找不到登堂入室的途径。家产在渐渐的减少,老母亲也从大瓦房搬到了简陋的平房,吴起依然痴心不改。前番外出,又是一趟没有突破性进展、花费不低的旅行,而且在旅行的末尾还背上了30多条人命,没有比这还糟糕的了。  吴起杀了人,官府不会放过他,所以母子两人久别后的重逢马上就变成了重逢后的久别,而且很可能永远无法相见。即便不杀人,吴起在家也不会呆太长的时间,名利的兔子会让他坐卧不宁。临行之前,吴起跪在母前,以手指天,发下重誓“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苍老的母亲眼泪婆娑,但什么也没有说。吴起不敢正视母亲的眼睛,因为那里面有种力量会让他无法走出家门。吴起咬着牙扭过头、一跺脚消失在莽莽夜色之中。  起儿啊,你慢点走,功名的道路无尽头。  【2、一起一落】  吴起离开了家乡,开始了新一轮的,也是最后一轮的闯荡,身后的门已经被他的誓言关闭,唯一的去处是功名乡。  吴起离开卫国,来到了卫国的兄弟之邦鲁国。鲁国是个文化发达的国家,是当时的文化中心,儒家弟子的集散地。那里经常有著名专家学者驻留讲学,各种学术报告此起彼伏,连小孩子都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吴起屡次外出失败,产生了继续深造的心思,在鲁国他遇到了孔子高徒曾参,便拜他为师从而学之。  与曾参的交往令吴起大为火光。这是一对性格、气质、追求截然不同的师徒,曾参木讷,反应比别人慢半怕,整日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满脑子的仁义道德,一副为天下师的样子。吴起反应灵敏、语言丰富、性格急躁、有着强烈的成功欲,他想要的并不是什么高尚的品德,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成功,所以两人的合作非常不愉快。吴起之所以仍然呆在曾参的门下每天忍受高强度的说教折磨,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想从这里毕业,从此就可以拿着儒家颁发的毕业证混出路,这在当时还真的管用,魏文候的帐下就有许多孔子的高徒和孔子高徒的高徒。但是学业并没有延续下去,一个事件的出现终止了两人的师徒关系,导致吴起最后没有拿到毕业证。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天从吴起的家乡卫国左氏镇传来消息,吴起的母亲死了。吴起冰冷的血液泛起了人性的温度,毕竟那是他的母亲,是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容忍他任性胡为,败坏家业的单身母亲。母亲的死使吴起失去了一个可以荣归故里,报答母亲的机会。想到此吴起悲痛欲绝,但并没有长久地沉浸在悲伤之中,没有多长时间就又出现在曾参的面前领受学业,只不过脸上多了几分刚毅和沉寂。一个男子汉应该能够战胜感情上的痛苦,是啊,人只有经历过最亲近的人的死亡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意义,虽然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都不一样。吴起体会到的是生命的虚无,功名的不朽。  按照当时传统,母亲去世,儿子应该回去奔丧,若论儒家门规吴起还需守丧三年。可对吴起而言,奔丧并不是简单的回家祭拜母亲,还意味着对人生至高追求的放弃,这里面涉及到了吴起人生观中最本质的东西,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吴起在离开家门的时候曾经发下誓言:“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如果不明不白地回去,便意味着放弃了自己对功名的追求,或者至少也减弱了追求的决心;如果不回去,便要背上不孝的骂名,在这个非此即彼的命题上吴起没有做更多犹豫,功名一如既往的胜出。  吴起没有回家奔丧触及了老师曾参的忍耐底线,曾参以提倡孝道闻名于世,他的一切人生哲学、道德观都是建立在孝的基础上,如今他的弟子以赤裸裸的行动违反他视为根本价值的东西,这是他无法忍受的,最后的结果是吴起被逐出师门。  千金散败、有家难回,母丧不归,被老师逐出师门,吴起的生命跌入低谷。一切的一切都是因功名而起,而现在功名对于吴起仍然是遥遥无期,只有一颗经过无数次的淬火而僵硬了的心。此后吴起弃文从武,开始研究兵法。当时,列国之间争斗不息,兵法是最实用的学问。《孙子兵法》名扬天下,引得无数军事爱好者研究揣摩,吴起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吴起的过人之处在于极高的智商,丰富的阅历,扎实的文字功底(从曾参那里学来的),还有最重要的——可怕的自虐精神。一个怀着强烈成功欲望的人到了生命的狭窄口通常会表现出自虐倾向。“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便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以及今日农家子弟为过高考独木桥所进行的刻苦攻读。更何况吴起见惯了死亡,也亲手杀过人,死不就是那么一回事么,一死百了,所以在学习时他毫不吝惜地折磨自己的身体、好在他的身体非常强壮还能经得起折腾。除了《孙子变法》吴起还在对《左传》进行阐幽发微的工作,原来的《左传》中记录了许多春秋时期的战役,这些都成了吴起研究兵法的案例,原作者左丘明对兵法研究不深,吴起便按照自己对战争的理解做了精彩的描述,否则今天我们读到的《左传》不会如此精彩。  苦读很快就结出了硕果,吴起成了鲁国《孙子兵法》研究界的知名人物,还经常给许多军政要人讲课,最后连国君都知道了吴起的大名。名声还给吴起带来另外一个奖品,齐国国君的一个远房亲戚在鲁国旅行的时候遇到吴起,特别欣赏他的才干,认定吴起是一支潜力股,便主动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对于女人,吴起没有太多深层次的感情,他好色,需要一个发泄的对象,因此便接纳了。岂知接纳的是麻烦,是罪过。  不久齐国由于内部政治斗争的需要,发大军来攻鲁国。齐国军队带着对文化大国军事小国鲁国的藐视一路破关斩将,报急的文书像瓦片(那时用的是竹简)一样砸到鲁君的桌上。国家危机,呼唤人才,鲁国正好就有一名人才。吴起到目前为止所展现出来的才能更多在理论方面,并没有在实际战争中取得过胜利。鲁君有心任用吴起,但周围的人提醒到道:“吴起娶了齐国的媳妇,据说两人关系还比较恩爱,吴起怎么会诚心实意地领着鲁国军队和老丈人所在国家的军队作战呢?枕边风的影响不可不防。”鲁君犹豫了,枕边风的危害他见得太多了。  吴起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里也不是滋味,为什么在前进的道路上总有感情的障碍?但犹豫并没有持续太久,一个女人并不能阻挡他的前途。在吴起看来,他是人群中的高贵品种,承担着创造历史的使命,因此有权牺牲那些低级的品种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在身边经常陪他睡觉的那个女人。她仅仅是个女人,吴起压根对她也没有太多的感情。  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吴起把夫人哄睡觉(不要问用什么手段),然后拔起刀……  当吴起把夫人的头颅摆在鲁君的桌上,鲁国君臣惊呆了,在这个犬儒的朝廷里,从来没有人敢于用这种手段表达自己的心意。大臣们吓的说不出话来,他们知道此番不让吴起为鲁国效劳,那么下次吴起很可能为鲁国的敌人效劳。  吴起率领鲁军去迎战齐军,齐军在鲁军面前骄横惯了,此次也不例外。吴起先是助长了他们的骄横,然后像汉拔尼在坎尼那样,他把老弱军队放在中间,精锐部队位于两侧。战斗打响后,齐军袭来,鲁军中央自然后撤,两翼却大事攻击齐军后部的软弱力量,齐军后军阵脚大乱开始逃跑,受其影响前锋也纷纷溃退,鲁军掀起全面攻击,齐军被杀的大败。  胜利的捷报传到了鲁君面前,一起过来的还有一份精心准备的履历,上面清楚记地记录着吴起败家、砍人、弃母、杀妻的光荣历史,鲁君还告诉吴起:“鲁国命中注定是个的小国,终究不是齐国的对手,此战虽然胜利,但以后就很难说,我们只想过几天安稳日子,正应该趁战胜的机会和齐国定立宽大的和平条约。……”吴起根本不想再解释什么,转身就走了。懦弱的鲁国根本不值得他奋斗终身,现在他不必再担心无处收留,对齐国的那场胜仗已经让他闻名天下。  【3、再起再落】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地上的北斗是魏文候。”吴起唱着自己改编的《好汉歌》向魏国进发。鲁齐之战一声炮响给如日中天的魏国送来了一名经天纬地之才,他将要把魏国的事业从胜利引向胜利。  想当初,吴起四处云游的时候,魏国就已经很强大,以魏文候的好才和吴起的好功名,吴起不可能没去魏国碰运气,但那时的他志大才疏,既不儒,又不法,魏文候不予接纳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他还算不上个人才。现在的吴起已经不同于以往,魏文候也不得不重视他。因为如果他不重视,别的国家就会重视,何况像吴起这样的大才,魏文候正求之不得呢。  当吴起的求见信摆在魏文候面前。魏文候向相国李悝询问吴起到底是何方神圣,李悝答道:“吴起贪幕功名,爱好美色,但的确是个天生的战士,打起仗来,春秋时期齐景公帐下的著名将军司马穰苴都不是他的对手。”魏文候道:“这就够了,请他进来。”  吴起见到魏文候,寒暄已毕,魏文候摸摸胸前挂着的念珠低声说道:“承蒙吴将军高看,不过寡人对打仗没有什么兴趣,请将军自便。”吴起听完心想:小样,还挺能整事,考人家脑筋急转弯也不说个开始,但嘴上说道:“是么?如果真像您所说的那样,那么贵国的牛一定是纹身之后又跳脱衣舞了,要不然不会有那么多涂了战斗迷彩的牛皮。贵国的树木一定集体做了美体手术,不然不会一律变成长2丈四尺或1丈二尺的木棒,贵国的车一定是练了金钟罩,铁步衫,要不然不会刀枪不入……”  魏文候连忙打住吴起的话头,道:“将军见笑了,刚才只是个笑话,请继续。”吴起继续说道:“魏国四战之国,武备不休,国家危矣,君不见桑氏不休武备而丧邦,扈氏黩武好战而亡国;文武兼修,圣人之道;若修武备,必求善战有德之士,某虽不才,愿供驱使。”文候听了,拍手称善。魏文候用最高级别的礼仪拜吴起为大将,昔日在命运重压之下喘息的野心家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了,魏文候和吴起在祭坛上庄严宣誓的一刹那预示着一颗将星在冉冉升起,而且将上升到无人能够企及的高度。吴起先被派到西河地区进行实习。  西河大概相当于今天陕西、山西间黄河南端以西,洛水以东及以北之间地区,秦晋两国历史上基本以黄河为分界线。魏文候仗着自己的兵强马壮想要对秦国有所图谋,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方便,西河成为魏国进攻秦国的桥头堡。西河扼守着秦国东向的门户,对秦国的国家安全非常重要,如果魏国占领西河地区,便可将秦国堵在关内形成“闷将”之势,并且以西河为战略基地,魏国可以随时向秦国发动攻击,因此西河地区成为上升中的魏国与不甘没落的秦国之间争夺的焦点。  吴起到西河的时候,魏国已经度过黄河占领了岸边的一块地方,但是秦国的反扑也非常凶猛,魏军虽强,可远离本土作战,供应比较吃力,因此两军处于胶着状态。魏军无力继续推进,秦军也无法将魏军赶到黄河对岸。吴起到了西河,先熟悉了一下情况,便马不停蹄的制定作战计划。  魏军开始进击,在吴起的指挥下,魏军当头便给了秦军一通眼花缭乱的组合拳,秦军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就被杀得大败。西河之地全部落入吴起手中,胜利的消息传到魏文候的耳朵里,魏文候便正式任命吴起为西河郡守,秦军败回开始酝酿新一轮的反扑,趁此机会吴起也开始着手整顿西河地区。  西河地区是魏国获得的第一块黄河以西的土地,由于秦国的腐败政治和两军的常年交锋,此地的经济基础受到严重的破坏,魏军的补给主要依靠横跨黄河的几条大动脉从魏国本土获得。吴起的目的是将西河地区打造成一块能够自足自给,自行防卫的攻秦根据地。西河地区的老百姓对吴起的到来非常欢迎,很早以前他们看到黄河对岸的魏国老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脸上挂着自信的微笑,就总是纳闷:“为什么同样的一条河,两岸的差距这么大呢?”就像今天朝鲜老百姓看着对岸中国老百姓的那种心情。吴起给他们送来了由李悝颁布的便民措施,以及《法经》,施行数年,西河大治,西河人民变得比魏国人还魏国人。  魏国原先实行的是寓军于民的征兵政策,适龄人员(16岁~60岁)都是耕战合一的双料人才,战时拿起武器外出打仗,战罢回家抗起锄头耕田。西河地区战争频繁,征兵制多有不便。有时候军情紧急,军队中经常出现锄头和战戟拿错的情况,到了战场才发现扛着锄头来了。老百姓在田间和战场疲于奔命,战斗力和生产力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马克思说:“分工的出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吴起说:“好吧,我给你们分分工”,于是创立了“募兵制”,职业军队便出现了。  不过由于吴起走的是精兵之路,能在吴起手下当兵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入选的标准是:能拉开360斤力气的弓;在全部装甲的情况下,背负50支箭,荷戈带剑,携三日口粮,在半日内跑完一百里。看了这个标准,现代人该笑了,吴起这哪是选拔一般士兵,分明是在选拔特种兵。对,吴起就是喜欢用特种兵打仗,这种特种兵被称为“武卒”,高入选标准的同时是高待遇标准,武卒的待遇相当优厚,家属的社会地位非常高。真真是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兵哥哥成了西河姑娘心目中的偶像,不过他们也不敢乱搞,吴起的军法严得要命。  经过精心训练,吴起手下的魏军形成了可怕的战斗力,吴起很自负的说我的兵可以以一当十,但人数几乎不变,始终保持在7万左右。吴起认为西河地区有7万兵就足以应对一切局部战争。有一次韩信遇见了吴起说:“你敢跟我比谁带的兵多么?”吴起说:“你敢和我比谁带的兵精么?”两人谁都不服谁。  吴起曾经吹牛道:“老子手中七万兵,试看天下谁能敌。”秦国人很不服气,屡次兴兵进犯,吴起毫不客气地教训了秦国的旧式军队,很快秦国人就老实了。有时候吴起实在呆着无聊就领着军队到东线战场帮帮忙,将那里的什么赵国了、卫国了、郑国了、齐国了,一顿好打,魏国也因此在中原地区抢占了不少地盘。  在军队中吴起永远是最受欢迎的人。士兵们经常能在餐桌上发现吴起,或者操练的时候的发现吴起出现在他们身边,有一次一个大头兵去厕所方便,完事之后发现没有带手纸(当然那时没有纸,所谓手纸应该是破布、树叶一类的东西),就向旁边的坑位借,旁边的那位说:“我也刚够,要不我把我的先借给了你,你回去之后再给我送一份来。”当这哥们来送手纸的时候却发现借他手纸的竟是他们的首长吴起,吴起就是这么喜欢和士兵生活在一起。还有一次作战回来,有个士兵受伤了,由于那时没有消炎药,伤口有点化脓了,位置还挺要命——肘部,士兵本想把脓水吸出来,可是怎么也够不着(谁能用嘴够着自己的肘部,我请他吃雪糕),急得直跺脚,吴起正好经过,二话不多说低头就吸起来。仗着肺活量大,吴起几口就将脓水吸个干净。这件事情后来传到了士兵的母亲那里,老人家丝毫没有感觉到光荣,相反却痛哭流涕,旁人问及,答道:“他爹活着的时候被吴起吸过一次脓,不知是不是吴起的嘴里有兴奋剂,从此他爹打起仗来就非常不要命,最终战死在疆场,我看儿子将来也要走老子的老路。”  公元前396年魏文候去世了,对于老领导的死,吴起无限感慨,魏文候是他的伯乐,对他有知遇之恩。新君魏武侯继位,过不久,魏国三位德高望众的相国级人物李悝、翟璜、魏成也相继去世,魏国的政局充满了疑云,新的国君能否经得起考验,空出的相位由谁来填补?魏武侯马上用行动作了回答:继续高举法家改革的伟大旗帜,由田文出任相国一职,同时文化部、宣传部等部门加大马力对魏国人民进行思想再教育。  对于这个任命,吴起很不服气,以他的功勋和在军队中的地位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三相一死,他便是相国的最佳人选。因此吴起跑到田文面前理论:“田文,我不服你,论领兵打仗,使将士舍生忘死,你不如我;论治理百官,发展经济你不如我;论守备西河,吓的秦国不敢出门,使韩国、赵国服服帖帖,你还不如我,但你怎么就爬到我头上了呢?”  田文道:“你说的对,在这几方面我都不如你,可是现在的工作中心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教育,当务之急是使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魏武侯同志为核心的魏国政府周围,然后才能重续文候时代的辉煌。也就是说现阶段军事工作应该让位于人事工作。要说抓人事、搞宣传、作思想工作,我老田却比你强。”  说到人事,吴起一下子没有信心了,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确实是吴起的弱项,或者说,在吴起眼里根本没有人际关系的概念,以功晋爵,按劳分配的原则在他脑子里根深蒂固,最后吴起只好对田文说:“你牛,I服了You。”  吴起还不知道的是,魏武侯正在着手对魏国的人事结构进行新的调整,魏武候在当太子的时候和传统的贵族老爷们站在一个阵营里用一个鼻孔出气,对于魏文候提拔起来的众多平民大臣大多没有好感,尤其是像吴起这种本事很大,脾气牛的功臣。魏武侯暗暗地试图将贵族重新召唤到官僚队伍当中。  吴起跑官不成,回到西河,秦国人又要有所行动,为了能够冲出西河走向世界,秦国人也算得上百折不挠,虽然魏秦历次交锋胜负记录是五十几比十几;但秦国人不在乎在左边再增加1,西河是他们的生命线,应该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这一次秦国人聚集了50万人向西河展开攻击,面对秦国的庞大军队,吴起的战术是根本没有战术,他对自己的军队非常有信心。魏军在阴晋与秦军遭遇,7万武卒迎头冲上前去在秦军的队列里来来回回纵横厮杀,直杀得秦军人仰马翻,望风披靡。此役对秦国的打击很大,以至于秦国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做西向之想。不过秦国百折不挠的精神却依然保存下来,直至最后赢得了整个世界。  魏武侯有次去西河视察工作,看见四周险要的地势,禁不住对陪同在身边的吴起发了一句感慨:“险峻的山河多么美好啊,这正是国家的宝贝!”说完之后魏武侯习惯性地等吴起送上及时的马屁,岂知此言大大地伤害了吴起的自尊。地球人都知道西河地区是吴起辛辛苦苦拼下来的。西河几乎成了吴起的注册专利,魏武侯却以为是山河保障了魏国的安全,而全然忘了是谁将西河带给魏国。吴起感觉很不爽,诚心要给魏武侯上一堂政治课便道:“国家最宝贵的是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从前三苗氏左边有洞庭湖,右边有彭蠡湖,但不讲求德义,夏禹把它消灭了。夏桀所处的地方,左边有黄河和济水,右边有泰华山,伊阙在南,羊肠在北,施政不讲仁爱,商朝汤王将他流放了。殷纣王的国家东面有孟门西面有太行山,常山在北面,黄河在南面流过,地势也无比险要,但施政不讲道德,周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治理国家在于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如果君主不讲德行,就是一条船中的人也都会成为敌人。”  魏武侯心想:你不就是嫌我在西河的事情上没夸你两句,至于讲这么一大套道理么,但嘴上还不好反驳,只好勉强的点点头:“你说的对啊。”  田文死后,魏武侯在复辟贵族势力的道路上变本加厉了,吴起依旧没有登上他梦寐以求的相位,继任田文的是魏武侯的老本家公叔,君臣两人开始合伙算计吴起。  由于又一次没有得到相位,吴起有点窝火,工作积极性也大不如前了,公叔及他的下人便以此设计了一个阴谋。于是公叔向魏武侯进言:“吴起由于没有得到相位可能萌生了去魏之心,主公不如将公主许配给吴起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接受,便说明心在魏国,如果不能接受,便是对魏国有了二心。”魏武侯同意了这个方案,公叔紧接着私下告诉公主:“当你和吴起见面的时候要尽量多说我的坏话,看看吴起的反应,如果他也跟着你说我的坏话,说明他对我没有好感,对我没有好感便不会尽心为国家做事,知道么?”头脑简单的公主信以为真。  吴起和公主见面了。还没有说几句话,公主便开始作三八状破口大骂公叔混蛋,不正经之类不堪入耳的话。吴起非常看不起此类没有素质的行为,更别说讨她做老婆,便毅然决然的回绝了魏武侯的提亲,没有想到正好落入公叔的圈套。  从魏文候时期君臣想方设法挖掘人才到魏武侯时期君臣想方设法陷害人才说明魏国的内在精神在走下坡路,尽管魏国的表面力量仍然是不可阻挡的,但人才精神的缺失迟早会让魏国付出沉重的代价。  吴起被免去了西河令,由于担心被杀,吴起又一次走上了流浪的路,又要再一次寻找生命的渡口。对魏国而言,吴起的离去还仅仅是人才流失的开始。  【4、三起三落】  公元前401年,楚悼王即位的时候面临的是父亲楚声王留下的烂摊子。由于楚声王众所周知的无能,在他当政期间楚国江河日下,外不能与魏国争霸于中原,内不能压制国内权贵,导致楚国几代积累的成果付之东流。在楚声王当政的第六个年头,楚国的绿林好汉实在看不过他的无能,将他的首级取走。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楚悼王登基了,对于杀父之仇,楚悼王没有深究,因为他知道父亲的死纯属咎由自取,如果他不想走父亲的老路就必须让楚国活出个样子来,否则不但绿林好汉不会答应,连老百姓也不会答应。楚悼王迫切地想重振楚国的雄风,便派出父亲留下的腐败军队与魏文候在中原争雄,争雄的结果是被魏国揍得鼻青脸肿。魏国武卒焕发出来的可怕战斗力让楚悼王即震惊又羡慕,与其说楚悼王是在害怕魏国不如说是在羡慕魏国,他梦想着有一天楚国的士兵也能像魏国的武卒那样雄姿勃勃地出现在战场上,创造着胜利的神话,传播着楚国的威名。其心情就像我们今日看待美国,既气愤于其在国际上的强横态度,又羡慕于其先进的国家体制。  楚悼王也曾照猫画虎般学着魏国的样子改革楚国,可楚悼王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法家的思想,虽然有些起色,但始终距理想状态差甚远。因此楚悼王迫切地希望一位法家专家光临楚国,将楚国打造成魏国的样子。于是楚悼王派出猎头四处挖掘法家人才。  在这个时候,吴起受到魏国君臣的合伙陷害,惊惧之下离开了魏国。没多久就遇到了楚国的猎头,商谈之后,吴起决定到楚国发展。而此时吴起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知天命是儒家的说法,意为人到了这个年龄已经走过了命运的最高点,探明了自身的能力极限,应该采取明哲保身,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然而法家的忠实信徒吴起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天命。他的信条是生命不止,战斗不息,在他的心中仍然有个梦想,一个植根于所有法家弟子心中的梦想:有一天在法家思想的照耀下,一个至阳至刚的国家屹立于华夏的大地上,战之必胜、攻之必克,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在魏国,吴起的梦想只实现了一部分,没有登上相位使他失去了完全实现梦想的机会。到了楚国,那里的王将为他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舞台。  吴起的到来让楚悼王心花怒放,君臣两人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有的时候人的命运真的是难以琢磨,如果吴起在魏国不被陷害,基本上就老死在西河,哪会有以后的荣耀和噩运?吴起先在宛地呆了一年,熟悉了楚国的政治情况之后便被任命为令尹(相当于相国)主抓楚国的改革大计。有楚悼王的全力支持,吴起在楚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  吴起先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军队开始入手,就像在西河那样,吴起按照训练武卒的方法训练楚国的军队,终于楚国也有了像魏国那样的武卒,乐得楚悼王嘴都合不上,逢人便说:“我也有武卒了,我也有武卒了。”  有了军队的支持,吴起便可以有恃无恐地对付盘踞在楚国数百年久的官僚体系。楚国是一个负担沉重的巨大马车,历史上楚国的重要官员,如司马、令尹都出自王室家族和几个固定的姓氏,他们一旦为国家做出贡献就会被封为“君”。还会有一块土地作为褒奖,这些封地处于半独立状态并不受国家的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封地越来越多,以至于国家真正掌握的财力、物力十分有限。楚王无法调动全部国家力量与外部的敌人对抗,这是因为封君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并不愿意拿出自己的力量供楚王使用。因为如果获得胜利,战果将属于楚王;如果战争失败,受损失的是他们。国家不是一条心,吃败仗是难免的。  这些封君像灰尘一样堆积在国家的机器上,不但白白的消耗国家的财富,而且扰乱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吴起运用法律的扫帚将这些灰尘清理干净,三代以前的封君全部被吊销营业执照,土地归国家所有,国家派效忠于国君的官员直接进行管理,留给封君的出路是驾着他们的马车,唱着他们的歌儿去开发边疆,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腐败政治的孪生兄弟是请托之风,请托之风不除,楚国政治不会清明。吴起严禁请托之风,将各个衙门的后门、侧门全部封闭,只留南门供正常办公用,同时根据岗位需要增设服从法律,效忠国家的新人。  经过吴起的猛药,楚国不到一年时间就重新焕发了青春,楚悼王感觉底气足了,便要去中原与魏国争雄,而中原的局势如何呢?  搬家专业户赵国一如既往地根据发展需要不停地换着都城。公元前423年赵献候感觉晋阳太偏,见不到中原的花花世界,将首都从晋阳搬到了中牟。公元前386年,赵敬候又嫌中牟太小,够不着中原的肥肉,就将家从中牟搬到了邯郸。到了邯郸,赵国开始对中原小国卫国展开攻势,卫君抵挡不住,在紧急关头向魏国求救,魏国对赵国在中原的逼人态势非常不满,且魏国是中原的大哥,小弟向他求救哪有不救之理?魏国出兵救卫,齐国也赶来帮忙,赵国抵挡不住,节节败退。  公元前381年赵国在败退当中想起以前和魏国有过节的楚国,便召唤楚国一起来战魏、齐、卫,楚悼王正想检验一下吴起变法的威力,发大军欣欣然前去会斗中原霸主。于是两支用同样方法打造的军队在前线相遇了,魏军的士兵发现对手和自己的唯一差别是旗号不同。由于魏国的原教练现在楚国打工,所以这一仗楚国把魏国杀得大败。楚国占领了大片的中原土地,楚军的军马又一次喝上了黄河的水。也可能是乐极生悲,楚悼王回国没有几天便一命呜呼了。临死之前他看到在他治下楚国重新崛起在中国的南部,他一个人满意地走了,将吴起可怜巴巴地留在世上。  楚悼王一死,吴起悲痛异常,不仅是为楚悼王的死,也为自己的命运担忧。吴起之所以能在楚国呼风唤雨,全赖楚悼王的支持。法家是世界上最大公无私,最勇猛无畏的人,吴起凭借楚悼王的支持与整个楚国官僚机构战斗,将所有的炮火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然而却没有培养私人势力,因为法家弟子也是世界上最纯正的战士,他们拒绝在打倒私人势力的同时培养私人势力,他们的所作所为旨在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将所有成果毫无保留地献给国君。法家变法的成功与否悬于国君的支持,这是任何一个法家都明白的道理,到后来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意识到在实现变法之前,法家人士要对国君进行一次彻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获取国君的完全支持,不如此不但变法无法进行,改革家也会因此殒命。韩非在《孤愤》中反复地论述这个道理。  楚悼王对吴起的支持是他的大幸也是他的不幸,吴起靠着他的支持改革楚国弊政,打击老旧官僚,改组政府、训练军队、开拓土地,因而也位极人臣,尊贵无比。但在这春风得意的表面下涌动着危险的暗流,楚国的贵族势力不甘心从此退出历史的舞台,随时准备反扑。楚悼王活着的时候,他们不敢行事,而楚悼王一旦死亡,他们便从阴暗的角落中呼啸而出,将邪恶的复仇怒火倾泻在改革家身上。  平生给予他最大支持的老东家死了,吴起也是个年近甲子的老人,在这样的年纪他的上司,他的战友,他的伯乐去世了,吴起不免兔死狐伤,黯然神伤。对于失势贵族的反扑,吴起不能说没有思想准备,但没有想到来得这么快,吴起还没有来得及在楚悼王的葬礼上一表对故人的追忆之情,仇家的箭已经瞄准了他,在这个庄严的国君的葬礼上,贵族竟敢进行公开的谋杀,可见他们眼里根本没有王,根本没有国家。楚悼王和吴起当初对他们的打击一点不错。  当初挥动铁腕的君臣两人现在却一个是尸体,一个是失去靠山的老人,贵族们带着幸灾乐祸的罪恶感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最严肃的场合进行公开的谋杀。百十支箭向吴起飞去,吴起急忙躲避,与其说是躲避,不如说是寻觅,今日态势,吴起情知死是必然,万箭之下无处逃避,他只是在寻觅一个可以死去的地方,一个可以和自己的老东家死在一起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借助老东家的英灵为自己报仇雪恨。  贵族们的箭继续纷纷射来,吴起身上已经中了不少,但他仍然奔跑,终于到了楚悼王身边,他倒下来了、死了、冷了。平生梦想已经实现,死亡将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死法,终有一死,彼德拉克说过:“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就该满足了”。贵族的箭依旧不停,带着满腔怒火,没有节制,漫无目的,连国君的尸体都不能幸免,而这正是吴起在临死前一刹那的用心设计。吴起死了,贵族的愤怒还没有结束,他们将吴起的尸体五马分肢,并在无边的泄愤中享受报复的快感,快感结束,他们的生命也就该结束。楚国的法律规定:“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该条文被新王严格执行,所有因杀吴起伤及王身的贵族都被灭门,虽然严格执法的表象之下很有可能是楚襄王的别有用心:他利用失势贵族消灭吴起,又利用法律消灭失势贵族。但无论如何,吴起死前的反击很成功。  楚国人举起自宫的刀杀死了吴起,也失去了继续强大的机会,不久的将来,另一个法家弟子将为楚国打造出最强大的敌人——秦国。吴起波澜壮阔,三起三落的一生终于画上了句号,连他的临死都惊心动魄。天边几只乌鸦飞过,哇哇干叫几声,夕阳还是那个夕阳,而世上却少了个吴起。  第四章 中原霸主  【1、蜜月】  公元前453年,魏、赵、韩三家瓜分了智氏,从此三家开始独立发展。随后魏国出了个魏文候,在他的治理下,魏国迅速蹿红,成为华夏大地上最强大的一方诸侯。随着各国领导班子的调整和国力的变化,新一轮的争夺开始了。  在消灭中行氏和范氏的战斗中,在消灭智氏的战斗中,在削弱晋君的战斗中,三驾马车始终并肩作战,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起扛枪、一起分赃,所形成的战友情谊在魏国强大之后依然存在。  位于列国中央的魏国有着太多的发展空间,既可以与东边的齐国交手,也可以与西边的秦国较量,还可以与南面的楚国PK,多个选择的另一层含义是多个敌人。在魏文候的外交盘算中,与这么多强大敌人的竞争必须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因此与韩国和赵国的关系至关重要,在广阔的发展前景诱使下,三家仍然可以撇开一切分歧重温一起扛枪、一起分赃的美好时光。  一奶同胞的兄弟三国中,魏国是无可争议的老大哥,老大哥有维护兄弟团结的责任,魏文候干得相当不错。赵国和韩国挨着,在一次过节的时候,赵国人的鸡毛飘到了韩国人那里;韩国人的蒜皮跑到了赵国人那里,两个国家因为这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韩国人急了要打赵国,但又没有胜算,就向魏国借兵,魏文候没有答应。随后赵国也向魏国借兵打韩国,魏国同样不答应,拒绝他们的借口是一样的:“大家都是好兄弟,何必动刀动枪”。  透过温情的外交辞令能看出魏文候的运用之妙,领导小弟的通常做法是分而治之并且适当地玩平衡术,既要防止他们联合,又要防止一方独大;因此在外交上就不能偏向于某一方。赵国和韩国由于担心魏国和对方结成同盟对付自己,争相讨好魏国。魏国不废吹灰之力就获得了在三晋的领导地位,赵国和韩国服服帖帖。  当魏国强大的时候,西方的秦国正在忙不迭地立君废君。几个大族长连手控制了政局,秦君只是他们手中的傀儡,他们随心所欲地杀死一个,然后再另立一个,先后杀死或废掉的国君有厉、躁、简公、出子。秦国内乱纷纷,无暇外顾,魏文候毫不客气地利用了这个机会,在赵国、韩国的协助下占领了秦国的西河地区。西河之失使秦国如鲠在喉,秦国数次反扑,无奈国力不济,屡次败倒在吴起的武卒面前,以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为甚。  堵住了秦国,三家又将矛头对准齐国。公元前405年,齐国的一次内乱给三晋提供了武力干涉的机会。齐国的一个大臣田会占据“廪丘”起来反叛,并投靠赵国以为后援,已经控制齐国的相国田和打着齐康公的名义发大军去征讨叛乱。  当邻国内乱,支持弱势一方,打击强势一方向来是外国势力干预的切入点。田会支持不住,向三晋发出求救信息。魏文候欣欣然率领三晋联军赶去帮助齐国的反政府武装,由于田会与赵国的关系最为亲密,所以赵国最下血本,竟然派出了敢死队。  三晋联军与齐军在战场上相遇,两支窃国大盗率领的军队竟然为道义问题吵起嘴来,田家军队责备三家架空了晋君,还带着军队干涉别人内政,三家同样反唇相讥说田家打着齐君的旗号消灭自己的私敌。既然大家都是伪道学,那就不要为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喋喋不休,武力将决定一切,胜者将占领道义高度。  战斗打响,齐国人带着文化大国尊严,迈着整齐的步伐,在雄壮的军乐声中,以密集队形向三晋军队冲去,三晋军队被对手的做派逗乐了。他们不想和齐国人比酷,只想取胜。三晋的步兵迅速地散开,以松散的队形迎上前去,齐国人愣了,以散兵对方阵的打法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果此时能鸟瞰战场,看到的将是一盘沙子中有几颗黄豆,沙子就是三晋军队,黄豆就是齐国军队。很快齐国人就领教了“沙子”的厉害,齐军感到哪里都有敌人,而哪里又都没有敌人,当他们的方阵向前冲去的时候,前面的三晋军队马上就会退却,而齐国军队的侧翼,后翼却遭受三晋军队散兵的攻击,在齐军调整队形,准备进行下一波攻击的过程中,又有不少士兵被三晋的战斗小组杀死。齐国虽然密集,但在动作灵活、配合有序的三晋军队面前始终找不到用武之地,而自身却在时时刻刻遭受攻击,遭受损失。这就是后来的狼群战术,在中国也有个土名字叫“麻雀战”。  三晋军队中以赵国的敢死队表现最为出色,这一仗以三晋军队的大获全胜结束。齐军的统帅死在乱军之中,两千辆战车成为三晋的战利品,另外还有3万具齐军尸体在战场上以各种姿势趟躺着。三晋故意要显示他们的功勋,将三万具尸体堆成两个大馒头。如果每名战士的体积以80立方分米计算,那么每个馒头的体积是1200立方米,堆成的圆锥直径有20米,高有10米,太恐怖了!  人们对两个大馒头产生了许多种版本的遐想,胃口大的说:“我好饿”,好色的说:“我想摸”,胆小的说:“我好怕怕”,爱干净的说:“我想吐”。有个人却冒出了怀水,在赵军的军营里,宁越对孔青道:“咱们这么恶搞太无聊了,不如给齐国人送回去吧。”孔青很纳闷道:“我们还没有玩够,怎么就送回去了?”  宁越道:“这两个馒头到了齐国人手里就成了烫山芋。”  孔青道:“哦?愿闻其详。”  宁越道:“古代善于打仗的将领在战斗结束后总是让全军披麻戴孝、后退几里,然后打扫战场,将自己将士的尸体取回,所举行葬礼是一件花费不低的事情。”  孔青道:“如果齐军将领不接受呢?”  宁越道:“不接受将有他们的好瞧,吃了败仗其罪一,扔下死去的同胞不管其罪二,给他们尸体还不要其罪三,这样的将领怎么能获得军民的支持?”  果然齐军将领不愿将仅有的一点军费用于安抚死者,齐国舆论大哗,军队士气直线下降。三晋军队再次攻来的时候,根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大军长驱直入越过齐国的边界长城将平阴(今山东平阴县)团团围住。齐国君臣就眼看要成为俘虏,还是大臣田括子聪明,马上看出了三晋的用意。三晋军队越过宋、卫两国远远的来打齐国,根本不是为土地而来,而是为名。长期以来魏、赵、韩三家有实无名,一直背着逆臣的恶名,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对内对外称呼起来多有不便,此番远征齐国的目的是想让齐君在周王面前为三家说话,使周王封三家为候。  症结找到了,问题也就好解决了。齐康公连忙跑到周威烈王那里为三家说话,可怜的周威烈王考虑了足足一年,直到第二年九鼎震动的时候才正式封三家为诸侯。  堵住了秦国,熄灭了齐国,紧接着三晋与楚国开始了对中原地区的争夺。郑国又一次成为争夺的焦点。在春秋时代,夹在楚国、晋国两大霸主中间的郑国向世人展现了高超的生存智慧,但战国来了,时代变了,游戏规则变了,郑国的那套办法已经不起作用,现在流行的是赤裸裸的攻城掠地,其中以与郑国接壤最多的楚国国对郑国最感兴趣。没有等三晋出手,楚国先发至制人,公元前400年,楚国军队向郑国进逼,三晋军队闻风而动,将楚军击败,并追至乘丘(今山东巨野),后来楚国屡次反扑,双方在中原进行了一系列拉锯战。直到公元前391年(楚悼王十一年),三晋联军连败楚军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榆关,魏国占领了中原重镇大梁。楚国势孤,只好继续采用春秋时期的连秦制晋政策,三晋军队这才有所收敛。  强悍的魏文候向世界展示了魏国的霸主雄风,在两个小兄弟的帮助下,魏国在东、西、南三个方向上战胜强敌,以自己的意志改写了列国的版图。公元前396年魏文候在魏国如日中天的时候死去,在人们的鲜花和敬佩中,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业绩鞭策着新一代领导人魏武侯,魏国继续在三个方向上步步前进。但魏武侯却忽略了一个根本性问题,魏国的所有业绩是建立在两个小兄弟的支持之上,不久其中的一个小兄弟赵国因为分赃不均产生了不满,魏国的前景蒙上了一丝阴云。  【2、分裂】  赵国的不满不是由于他的点子背,是由于他的地方背。与魏国、韩国相比,赵国的位置远离中原。三晋盟军在中原纵横捭阖,攻城略掠地的战利品绝大多数被就近划归到魏国和韩国的名下。天下之争,自古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2
正序
倒序
战国那些事儿
战国那些事儿-2
战国那些事儿-3
战国那些事儿-4
战国那些事儿-5
战国那些事儿-6
战国那些事儿-7
战国那些事儿-8
战国那些事儿-9
战国那些事儿-10
战国那些事儿-11
战国那些事儿-12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铿锵战国
铿锵战国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