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历史-22

·272·茶 史 初 探古者,与吾同志。“①再如我们称陆羽是一位地理学家,细分,他还可以说是一位研究山水和编写地方志专家。如独孤及刺常州时,无锡县令为整修惠山名胜,“有客竟陵陆羽,多识名山大川”,②还特意请了陆羽当“顾问”。说明陆羽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对地理尤其是对山水是有研究的。陆羽在流寓浙西期间,为湖州、无锡、苏州和杭州,曾编写了《吴兴记》、《吴兴图经》、《慧山记》、《虎丘山记》、《灵隐天竺二寺记》、《武林山记》等多种地志和山志,说明他对方志的学问也是很感兴趣和极有研究的。所以,从这些补充来说,笔者过去所说的陆羽是这家那家,都是能够成立的。不过,这不是唐代的学科情况,而是按我们今天的学科和概念来分的。按照陆羽当时科学文化的实际来分,总括陆羽的所有著作和成就,他主要也应该只能算是茶学、文学、史学和地理四方面的专家。在这四个方面中,根据其遗著传存情况和对后来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与作用,他在茶学或茶业上的成就和贡献,是最最主要的。因此,笔者认为,对陆羽比较完整和贴切的提法,应该算他是一位在文学、史学和地理学上都有较大成就的杰出茶叶专家,或一位以茶学著称的文学家和史学、地理学家。刘长卿曾诗赞陆羽:“处处逃名姓,无名亦是闲。”陆羽在《六羡歌》中也自吟:“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陆羽对于功①皎然:《兰亭古石桥柱赞并序》,《皎然集》,卷八。②独孤及:《慧山新泉记》,《昆陵集》,卷十七。284茶 史 初 探·372·名利禄,是淡然的;但用他的话说,“只自倾心惭煦濡,何曾将口恨蹉跎”,他对名也并不是一个虚无主义者。所以,陆羽虽然没有要求也不会计较后人对他的评价,但是,作为一个陆羽研究者,我们还是应该尽量客观地对陆羽的一生,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陆羽身上清楚看到他的光辉和不足,继承和学习他的伟大精神,为振兴中华,繁荣祖国,发展茶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285·472·茶 史 初 探六、陆羽著作补遗现在一般所知道的陆羽,他只是个撰写过《茶经》的唐代茶叶专家。其实陆羽在世时,虽然他的《茶经》就已流传很广,他在茶事上也盛名全国,但其时他还只以隐士或文人受尊于世。如权德舆在一篇文章中就说:“太祝陆君鸿渐,以词艺卓异,为当时闻人。凡所至之邦,必千骑郊劳,五浆先馈。“表明陆羽生前人们崇敬他的,还不是他茶业上的功绩,而是他的诗才文学。至于陆羽被尊为茶圣或茶神,可能是他逝世以后大家对他的追谥。关于这点,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中说:陆羽“著书颇多”,“岂止《茶经》而已哉,然其他书皆不传”。也许就是这个原因,随着陆羽一部部著作的散失,他也由活着时的文人达士,死后变成了“茶圣”。那么,陆羽生前究竟写过哪些著作呢?沧海桑田,已经消失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内容,是不可能复原了;但我们现在能够做的工作,是在现存古籍的字里行间,作一点陆羽残卷佚著的搜集,尽可能多掌握一些陆羽著述的线索。当然,我们现在对陆羽著作的辑佚,不是为重新确定陆羽到底应属怎样的学问家,主要的,还是为更好的了解陆羽、研究陆羽。鉴于这样的情况,笔者谨将手头有关陆羽著作的资料,汇成本文。286茶 史 初 探·572·(一)现存的陆羽著作所谓现存陆羽著作,是指有关诗集、文集所收的或有单行本传存下来的陆羽作品。这方面,近年已有多种专著进行汇辑或校注,本文这里除列举一简目外,只对其中有疑义的文章,顺作考述:1.诗。在《全唐诗》中,收有陆羽少量诗作。如陆羽名下的,共录有陆羽诗歌二首:《六羡歌》、《会稽东小山》;句:《玩月辟疆园》、《海录碎事》和《题康王谷泉》等各一句。至于《全唐诗》中散存在他人名下的陆羽联句,计有十四首:《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与耿湋水亭咏风联句》;《又溪馆听蝉联句》;《三言喜皇甫曾侍御见过南楼玩月》;《七言重联句》;《七言醉语联句》;《远意联句》;《暗思联句》;《乐意联句》;《恨意联句》;《秋日卢郎中使君幼平泛舟联句》;《重联句》;《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等。2.文。《全唐文》陆羽名下,共收集陆羽文章四篇:《游慧山寺记》;《论徐颜二家书》;《陆文学自传》;《僧怀素传》。3.书。陆羽《茶经》。有单行本和丛书本。对于陆羽的上述诗文和著作,一般都没有什么疑问,唯对陆羽《自传》,许多人都认为可能是后人的伪托。笔者早先也曾怀疑过它的真实性,但后来从有关文献中发现,陆羽确曾写过《自传》,虽然现存的文章中已掺附了许多杂质,但相信主体仍出之陆羽,当不致有误。如晚唐诗僧齐己《过陆鸿渐旧居》诗中287·672·茶 史 初 探所呤:“楚客西来过旧居,读碑寻传见于初。”所谓“读碑寻传”,说明在齐己游历陆羽的旧居龙盖寺时,庙中还刻存有陆羽传记的碑文的。陆羽的什么传记?一般就认为是现存的陆羽《自传》。在《新唐书》之前,别人有没有写过陆羽的传记,现在已无从查考,但从《新唐书·陆羽传》主要就本于《陆文学自传》这点来说,现存的《陆文学自传》,在齐己以前就流传和即是陆羽的一本主要传记,这是可以肯定的。因此,陆羽故居所刻的传记,可能就是陆羽《自传》。关于陆羽写过《自传》一事,还可以从嘉靖《沔阳志》得到补证。在沔志《提封下·风俗》中引说:“《陆羽自传》:‘风俗之美,无出吾国。‘“这里写得十分肯定,白纸黑字,注明引自《陆羽自传》。或许有人会说,这条资料不见于现在的《陆文学自传》,不可靠,从而进一步证明,现存的《陆文学自传》是假的。对于这点,笔者以为《沔阳志》所引的资料与今文不同,可以对今文提出怀疑,但不能作为否定陆羽写过《自传》的根据。恰恰相反,这倒应该成为陆羽确曾写过《自传》的最好说明。当然,怀疑《陆文学自传》非是陆羽原作,还有其他一些根据。如题目自称为“陆文学”,与陆羽诗句“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相矛盾。陆羽是不愿做官的,而且二次放弃“太子文学”和“太祝”的仕途,他怎么会自用“文学”这个官衔呢?等等。那么,对于上述这些互相抵牾的事实,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呢?前面说过,陆羽写过自传是可以肯定的,现在的《陆文学自传》,在唐朝已流传;因此,现存的《陆文学自传》,即使真的为他人作伪,也无妨把它就看作是陆羽亲撰。因为《陆羽自传》的原稿已佚,现在的“伪作”,在作伪者作伪时,是不会不参288茶 史 初 探·772·考和较多地吸收《陆羽自传》的内容的。所以,从现存的《陆文学自传》必然保存有《陆羽自传》较多内容这点来说,我们与其否定它是陆羽所写,不如承认它是经过后人改动或掺杂的陆羽原作为好。(二)过去汇集的陆羽著作情况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对陆羽的著作最早进行某种汇述的,还是首见于《陆文学自传》。在《自传》中,陆羽对其诗词,只列举了有代表性的二首:安史乱时所作的《四悲歌》;另为刘展反江淮时吟的《天之未明赋》。这二首诗,“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泗”,在社会上影响很大。至于撰写的书稿,录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陆文学自传》,记为撰于上元辛丑(761年),这八种著作,当时大致都属手稿。因为文中说明“并贮于褐布囊”,表明尚未付梓。关于陆羽著作的汇述,继《陆文学自传》之后,在南宋的《梁谿漫志》中,才又重见。不过,《梁谿漫志》所列的陆羽著作,并没有增加什么新的书目,实际只是《陆文学自传》内容的复述。因此,从唐宋一直延续到民国期间,大家对于陆羽著作的了解,八种还是八种,没有什么人作过进一步考证补充,始终停留在《陆文学自传》所记述的范围。解放以后,随着我国科学、文化研究事业的发展,对陆羽289·872·茶 史 初 探的研究也深入了一步。如万国鼎在《农业遗产研究集刊》发表的《茶书总目提要》中,对陆羽的著作,就首先突破了历史的八种之说;又补充增加了《茶记》和《顾渚山记》二书。近来有人在万国鼎之后,更增添《毁茶论》和《韵海镜源》二种,从而把我国对陆羽的研究,细及到对陆羽著作的具体考证上。这当然是对陆羽研究的一种好势头。但是,现在对上述新增补的几种陆羽著作看法还不一致。对《顾渚山记》,一般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对《毁茶论》,作为陆羽的一篇一时写作,诸史又有记载,也无多少异议,唯对《茶记》和《韵海镜源》,还有一些不同看法。《茶记》一名,初见于《崇文总目》,表作二卷。《新唐书·艺文志》的陆羽《茶经》,也作二卷。但在《新唐书》中,有《茶经》而无《茶记》;《崇文总目》中,则恰好相反,不载《茶经》而只列《茶记》。因此,钱侗在作注时,即明确指出“《茶记》即《茶经》”之误。万国鼎在文中虽把《茶记》也列作一书,但他也表示:“钱侗所说可能对的。”所以,万国鼎本人是作为存疑而不是作为陆羽的一种正式书目提出的。根据历史上和万国鼎对《茶记》一书的这些看法,笔者认为在没有更多的证据证明《茶记》非《茶经》之讹之前,还是暂不把《茶记》正式列入陆羽的著作书目为妥。如果同意这样,那么,迄近年为止,我们知道和发现的陆羽著作,共是十种;把陆羽参与编写的《韵海镜源》算上,也只有十一种。《韵海镜源》的主要争议,一为有人把这本书和陆羽的《源解》相联系,认为《韵海镜源》即《源解》一书。有人则把《韵海镜源》作为是陆羽所著或陆羽主编的一部巨著。其实这两种理解,似可作重新研究。《源解》三十卷,如《陆文学自传》所说,无290茶 史 初 探·972·误是陆羽的作品;《韵海镜源》,共三百六十卷,历来作颜真卿编纂,这在作者和卷数上,都表明是不同的两部书籍。另《源解》在《梁谿漫志》中作《姓源解》,系考述姓氏源流的作品,《韵海镜源》,是汇考韵音的小学之作,二者在性质上也是不同的。所以,《源解》和《韵海镜源》,应是内容无涉的二部不同著作。至于《韵海镜源》算不算陆羽著作?笔者认为,算也不可全算。关于《韵海镜源》,在《颜鲁公行状》和《颜鲁公神道碑铭》中记述得很清楚。这本书是颜真卿在三个地方组织三套班子完成的。天宝中颜真卿在平原时,组织封绍、高筼等开始编写是书,计划分二百卷,稿成四分之一,因安禄山乱而中辍。大历年间颜真卿剌抚州时,又与左辅元等继续编写,扩增成五百卷的一部初稿。在颜真卿任湖州后,当地文人荟粹,颜真卿委政其他官员,拿出自己的俸钱作费用,集陆羽、萧存、陆士修等数十人笔削旧章,广核群书,编定三百六十卷,最后以颜真卿的名义,奏呈朝廷,因此,《韵海镜源》,陆羽只参与三稿的部分编著和审定工作,把它称作是陆羽所著和陆羽主编,就有点过头。就全书总的编纂情况来说,把它作为颜真卿的成果或由颜真卿主编还是比较合理的。(三)陆羽著作补遗陆羽学赡辞逸,见广识博,他一生的著作应该还是较多的。所以,上述收集、汇录的陆羽诗文和书目,决不是陆羽著作的全部,而只能说是千百存一。以诗词为例,陆羽与当时的诗人文士交游极广,常相吟和,现在流传下来的陆羽友人酬答陆291·082·茶 史 初 探羽的诗篇还有数十首,但陆羽本人的诗作,连残句也只存五首,这就是一个明显的差距。对于历史上已经散佚的陆羽著作,我们现在当然已无法再现,但能否在古籍中间更多的找出一些佚著踪迹?这不但对研究陆羽有益,也是可以肯定有所收获的。出于这一愿望,笔者近年在翻阅有关史籍时,就有意识对陆羽著作加以注意,并顺手作些摘录,现据积存的若干资料,作补如下:1.诗集。(1)《陆羽崔国辅诗集》。早佚,系陆羽和崔国辅的唱和集。崔国辅,吴郡人(一称清河人),开元进士,累迁集贤直学士、礼部员外郎,是盛唐一位颇负盛名的诗人。天宝十一年(752)贬竟陵司马。据《唐才子传》记,崔国辅至竟陵后,与处士陆鸿渐相游三岁,交情至厚,谑谈永曰,“雅意高情,一时所尚,有酬酢之歌诗并集传焉”。《陆羽崔国辅诗集》,大致刊于天宝十二三年崔国辅贬竟陵任上。是集他书不见,此据《唐才子传》卷二增补。(2)《渔父词》。系陆羽及颜真卿、徐士衡、李成矩共和张志和“渔父词”集成。全集共二十五首,现唯有张志和数首存《续仙传》传世。张志和,婺州金华人。《新唐书》有其传,肃宗时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后坐事贬南浦尉,以亲丧不复仕,隐江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亦以自号。颜真卿刺湖州时,以舟为家,浮游苕上,与陆羽和真卿常相酬和。陆羽曾问张志和:“孰为往来者?”张答云:“太虚为室,明月为烛,与四海诸公共处,未尝少别也,何有往来?”《渔父词》作于大历七年后颜真卿刺湖州任上,是集不见他书,此据《颜鲁公文集》“逸诗存目”292茶 史 初 探·182·增补。(3)《陆羽移居洪州玉芝观诗》。原集佚,今在《权载之文集》中唯存权德舆《萧侍御喜陆太祝自信州移居洪州玉芝观诗序》一篇。按诗序所记,陆羽和萧瑜在上饶时,“相得欢甚”;后来萧瑜任职洪州(今南昌),陆羽又由信州移居洪州玉芝观,相互应随。是序不只为萧瑜“喜陆太祝移居洪州玉芝观”一诗而作,也是陆羽和萧瑜诗集的一篇总记。如序中所说,序文包括了“侍御唱之,太祝酬之,法曹(崔载华)和之“三篇;并还寓有为他们以后“继而和之”作序之意。因此,由这篇诗序来看,权德舆作序的萧瑜“喜陆太祝移居洪州玉芝观诗”,很可能是陆羽和萧瑜等人在江西时所辑的诗集的领首的一篇。这一点,在有关方志中也都提到《陆羽诗集》事,似可相互印证。如果这一推测不错,那么这本诗集,大致刊于贞元三年(787)左右。因为据权德舆和萧瑜的有关史料,他们共同移居洪州的时间,就是在这一年前后。这也是陆羽由上饶移居南昌比较可靠的时间。2.地志。(4)《杼山记》。杼山,位今吴兴县西南,是皎然主持的妙喜寺所在地。陆羽隐吴兴期间,曾一度寓居此山。大历七年,颜真卿刺湖州以后,与皎然、陆羽常相过往,次年袁高巡部至湖州,与颜真卿等会杼山,颜出资构亭于山东南,陆羽以亭成于癸丑岁(大历八年)、癸卯朔(十月)、癸亥日(二十一),命之为三癸亭。《杼山记》具体见于颜真卿书《杼山妙喜寺碑》,存《颜鲁公文集》。由碑文分析,《杼山记》大概撰于大历七年以前。因为碑文中颜真卿对杼山的位置、形胜、掌故以及妙喜寺的变迁,记述得都很简单,原因是有“陆羽《杼山记》”已载;而碑文293·282·茶 史 初 探中对“三癸亭”和《韵海镜源》等事的记述却比较详细,意在补《杼山记》之不载。所以,《杼山记》一文,很可能是作于颜真卿刺湖州之前和初期。(5)《吴兴记》。在乌程和吴兴旧志中均提及或引用过“陆羽《吴兴记》”一书。原书佚,卷数和撰写年代不详。据湖州地志沿革,在陆羽隐居浙西期间,湖州在称州之前,亦名吴兴郡。因此,《吴兴记》应该是陆羽流寓浙西时较早撰写的一本地志。我国已故农史专家万国鼎生前,也想把陆羽的著作做一次详考,他也发现了方志中关于“陆羽《吴兴记》”记载,但因疑于是否会是《吴兴历官记》的简写?故未列入《茶书总目提要》。其实从引述的《吴兴记》文字来看,多属地志方面的内容,与历史人物志无涉,所以《吴兴记》是《吴兴历官记》的另书,这大致不会有误的。不过,这本书在有的地方志又记为《吴兴志》,也称陆羽所撰,方志中的《吴兴记》和《吴兴志》是否一书,这倒犹须一考。这里因见到称《吴兴记》的资料较多,权以《吴兴记》先补于此。(6)《吴兴图经》。陆羽《吴兴图经》,存迹于颜真卿《项三碑阴述》。颜真卿在记述项羽在湖州遗事时称:“其神灵事迹,具竟陵子陆羽所载《图经》。”表明他碑文中的一些内容,引自陆羽《图经》。不过,颜真卿碑文所提陆羽《图经》,虽记系湖兴之事,但并未表明为《湖兴图经》。这里的《吴兴图经》,参照顾况《湖州刺史厅壁记》所定。顾况在《壁记》中称:“江表大郡,吴兴之为一……其《图经》竟陵陆鸿渐撰。”把引文联系起来看,陆羽所撰的《图经》,可能起初就作《吴兴图经》。但是,据宋《艺苑雌黄》和以后的有关方志来说,在宋以后又有一种《湖州图294茶 史 初 探·382·经》。如《艺苑雌黄》关于乌程酒案中引《湖州图经》称:“乌程县古有乌氏、程氏居此,能酿酒,因此名焉。”笔者只是撰写本文时发现这一问题,陆羽的《吴兴图经》,是否又称《湖州图经》?或后来的《湖州图经》是一别本?未作考证,现也将这一疑点暂志于此。(7)《虎丘山记》。见苏州旧志。陆羽流寓湖州时,与皎然等常泛舟到无锡、苏州北游。这期间,陆羽除作《全唐文》收存的《慧山寺游记》外,还作《虎丘山记》一篇。《慧山寺游记》,在别的文献中,另有“陆羽《惠山记》”一处。历史上“慧山”、“惠山”并写,《惠山记》或系《慧山寺游记》的简称,因《惠山记》别无多少资料,暂作《慧山寺游记》,这里略不细考。据记载,陆羽在隐苕溪期间,就曾品评过虎丘剑池井水,并以此水煮茶,故后世称该井为“陆羽井”。在贞元中,陆羽由江西、长沙复回江南时,又一度寓居于虎丘附近。《虎丘山记》原文早佚,但据残句和陆羽所写的其他山记和地志来看,其内容不外是专述虎丘历史、地理和名胜、古迹一类的山志。(8)《灵隐天竺二寺记》。《灵隐天竺二寺记》,是陆羽撰写的江南各种地志中仅次于《惠山寺游记》留存的文字最多的一种著作。据嘉庆《余杭县志》引《钱塘旧志》称,在早先,曾将《二寺记》饶之于石。从现存杭州较早的一部方志《咸淳临安志》来看,陆羽的《二寺记》在南宋末年还未散失。据笔者粗略统计,在《咸淳临安志》中引录《二寺记》的文字,有30多处近700字之数。表明在撰写《临安志》时,《二寺记》或刻石当还存在。另从引文可以看出,《二寺记》并非专志灵隐、天竺二寺的内容,还包括了对杭州城西各处山泉、名胜、古迹的详细考述,所以,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30
正序
倒序
茶文化历史
茶文化历史-2
茶文化历史-3
茶文化历史-4
茶文化历史-5
茶文化历史-6
茶文化历史-7
茶文化历史-8
茶文化历史-9
茶文化历史-10
茶文化历史-11
茶文化历史-12
茶文化历史-13
茶文化历史-14
茶文化历史-15
茶文化历史-16
茶文化历史-17
茶文化历史-18
茶文化历史-19
茶文化历史-20
茶文化历史-21
茶文化历史-22
茶文化历史-23
茶文化历史-24
茶文化历史-25
茶文化历史-26
茶文化历史-27
茶文化历史-28
茶文化历史-29
茶文化历史-30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茶史初探
茶史初探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