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那些事儿-6

正如刘邦自己所说:  在帷帐中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粮,畅通粮道,我不如萧何;运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中俊杰,我能任用他们,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都用不好,这是他所以被我擒杀的原因。  扯远了,还是先来看看刘邦在荥阳的第二个小动作吧。2009-09-15 23:30:50  小动作二:平定魏王。  如果说第一个小动作是对内,那么第二个小动作就是对外了。前面已经说过,彭城一败后,原先归降刘邦的殷王司马卬、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又重新回到了项羽的怀抱。这里面还漏了一个人:魏王魏豹。  魏王魏豹被刘邦黏在身边,一直找不到离开的理由,所以心里也有点着急。楚国现在太强大了,哪一天攻过来,自己也会受牵连,于是便向刘邦打了个“老母有病,须得探望”的报告。  母子情深,无可厚非,这样的事总不能拒绝吧?刘邦想也没想就批准了。哪知魏豹前脚刚走出刘营,后脚就转投了项营。  刘邦这下急了,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自己少了个魏王就少了一份力量,而项羽那边多了个魏王就多一份力量,此消彼长,这让原本就处于劣势中的他感到了危机感。不能眼睁睁看着他离自己而去,得劝他回心转意!  这个时候“外交官”郦其食出马了。只是他这一次外交却以失败告终,魏豹心意已决,根本就不想再“回心转意”了。郦其食打破其外交失利零纪录后,刘邦不干了,决定立即起兵去摆平这个魏豹再说。  行军打仗的事该韩信出马了。韩信领命后,二话不说,带着曹参和灌婴就出发了,他们很快就抵达了晋津。到了这里就没有再走了,因为前面有一条黄河挡住了去路,而黄河那边就是魏王魏豹的地盘。魏豹早已在黄河对岸步步为营严加防守。因此,如何渡河成了摆在韩信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接下来就看韩信的表演了。到了晋津后,韩信并没有急着率兵渡河(那样伤亡肯定惨重,而且还不一定能渡过去),而是在黄河边上四处转悠起来,别看他转悠得很清闲,却是有目的的,他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河对岸的魏军防守很是严密,只有上游的夏阳守兵甚少,是个空当。  读者看到这里也许会问,为什么魏王在关键的夏阳却疏于防守呢?原因是这样的,夏阳一带因地理位置特殊,根本就没什么树木,船只很少很少,想渡河几乎是插翅也难飞过来。魏王认为这夏阳是安全的地方,所以只派了少量的兵马来守。但这对韩信来说已经足够了。  韩信马上开始做准备工作了。手下两员猛将曹参被派去带人到山里采木材,当砍柴的樵夫去了;灌婴被派到附近集市上去收购瓦罂,当了一回采购员。两大将军不明所以,晕乎乎地办好各自的事后,韩信依然在玩深沉,他二话不说递给他们两个一人一个锦囊。锦囊里叮嘱他们用木材和瓦罂造木罂。  木罂的造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木桩夹住罂底,四周捆成方格,然后往里放上罂,最后再把木罂连合起来,在水中便风吹不散雨打不落了。但渡河的船都已准备好了,现在还来造木罂,是不是白天点灯多此一举呢?纳闷归纳闷,两大将军还是按时完成了任务。  韩信对木罂验收合格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指挥渡河行动了。他首先令灌婴带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兵们摇旗呐喊,做出要抢渡黄河的样子,吸引河对岸魏军的注意力。然后带领大部队抬着木罂乘夜向夏阳进发。到了夏阳后他令众人放下木罂,让士兵们坐进木罂里,在夜色的掩护下,向黄河对岸划去。第36节  此时魏军的注意力都被灌婴在晋津佯装渡河的精彩表演给吸引过去了。可等了半天,只听见河对岸呐喊声却没见实际动作,正当他们纳闷时,韩信的大部队早已坐上木罂在夏阳一带悄然登陆了。登陆后,韩信便打了魏军一个措手不及,夏阳几乎没有用吹灰之力就夺下来了。安邑也是磨磨刀工夫夺了下来。  连下两城,汉军士气大振,接下来马不停蹄地向魏王的都城平阳进军。直到这个时候,魏豹才知道韩信已打到自己的眼皮底下来了,他想与其被攻不如主动出击,在没有等到晋津的得力部将柏直回都支援的情况下,就出城去郊外的曲阳迎敌。问题是他的那点三脚猫的功夫怎么能与刘邦的悍将曹参来比呢?两人只打了几个回合他就开始逃命了。曹参不是吃素的,你逃到哪里,我就追到哪里,然后把他团团围在一座叫东垣的小城里。  曹参正要对困在笼子里的魏豹进行强攻,这时候韩信说话了:狗逼急了会跳墙,不如让他自己乖乖来投降吧。果然,魏豹眼见自己已无路可走,在部将强烈要求活命的抗议下,只得向韩信投降。  后来他的部将个个都得到了嘉奖,而唯有“二进宫”的魏豹及家人被进行了游行示众,最后落得个“废官为奴”。没砍他的脑袋,这样的惩罚算是很轻的了。这个小动作看似很小,其实却很大,魏王对于刘邦和项羽来说是“此消彼长”的分水岭。2009-09-20 22:58:40  冤冤相报何时了  得饶人处且饶人,冤冤相报何时了?这是我们在武侠小说中经常看到的对个人恩怨的一种解释。张耳和陈余的事前面已说过了。他们两个自从巨鹿之战反目成仇后便水火不相容,从原本最亲密的两兄弟一下子变成了最仇恨的两个死对头。  当初陈余以试探的口气“假意”辞去兵权时,没想到张耳没等赵王点头,就自作主张答应了,把陈余的兵权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并美其名曰“天与不受,反受其害”,殊不知他“受”了之后,已与陈余彻底决裂了。后来项羽在“英雄大会”分封各大王时,唯劳苦功高的陈余(写信劝降章邯出了不少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分封,后来经人提醒,项羽才给了陈余南皮三县来敷衍他。而张耳却被项羽封为常山王,这让陈余极为不平衡,于是在第一个扯反叛大旗田荣的主动友好的“秋波”暗示下,两人结为联军。  有了田荣的帮助,陈余开始发泄自己的不满了。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对付令他仇恨的张耳。那张耳见风声不对,立即脚底抹油,很好地实行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策略,并且在项羽和刘邦两个候选人中,他最终听从部将的意见,选择了“仁义道德”的刘邦作为自己的保护伞。从此,张耳恼怒陈余夺了他的地盘,两人的个人恩怨进一步升级。  后来刘邦西进抵达洛阳,向各英雄发出《发使告诸侯书》,声讨项羽逆杀义帝,陈余自然也得到了檄文号召。当时陈余说叫他出兵相助是可以的,但必须有一个条件:杀了张耳。  人家信任自己才投靠到这里来,刘邦又怎么愿意杀了张耳呢?但为了陈余能发兵相助,刘邦琢磨来琢磨去,最后终于琢磨出一个好主意:为张耳找个替身。  送了一颗血肉模糊的假人头给陈余后,陈余信以为真,以为汉王杀了张耳,于是派了一队兵马随汉王去攻打彭城。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陈余的部下在与刘邦部下亲密接触时,知道了张耳假死的事,这样陈余盛怒之下又与汉王决裂了。  顺便还要说一句,赵王赵歇一直是个昏庸无能的人,只要自己能当大王就行,对于张耳和陈余谁做自己的大臣,他满不在乎。张耳在时,赵国的一切权力都交给张耳,当张耳被陈余赶出赵地后,他便拜陈余为成安君,把一切生杀大权给了陈余。  陈余与刘邦决裂后,刘邦就不干了。他想,与我做对的魏王魏豹那么嚣张都尝到“背叛”的苦果了,陈余你不服我是吧?那好,我就让你尝尝“征服”是什么滋味吧。征服的事依然也离不开大将军韩信。接到命令后,韩信率曹参、灌婴两员猛将又出发了。一到赵地,首先便用“诱敌深入”之计将赵的大将(也是陈余最倚重的大将)夏说引入自己设好的包围圈内,全歼了他的部队。  首战失利后,这下赵王急了,他令陈余全权负责前方的战事,调兵遣将的事可以自作主张不用请奏了。当时赵国兵马也有二十多万,比入境的汉军要多很多。但问题是赵国只有陈余一个人支撑着,冲锋陷阵出谋划策都是他一个,打个不好听的比喻,陈余既当爹又当妈,这样的军队怎么能跟谋士大将数不胜数的汉军相比呢?更何况陈余文没有超人之文,武又没有过人之武。因此面对韩信的大兵压境,陈余很是犯愁起来。2009-09-20 23:00:53  正在这时,一个叫李左车的奇人异士出现在陈余面前。他首先分析了两军的形势:我军现在驻扎的井陉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汉军要想来攻,就必须通过进井陉口前这条很狭窄的山路,这条山路车队不能通行,人马不能并行,行起军来肯定会连绵数里,这样一来他们的粮草肯定会落在大部队后面,这便是他们的唯一破绽,这个破绽却是致命的。然后,李左车也不再拐弯抹角了,直接向陈余提出了精密的破敌之策,四个字:断粮、坚守。  断粮很简单,就是派人去切断汉军的粮草,让他们军队没有饭吃;坚守也很简单,就是坚壁清野,天塌下来也要守在城里不出战。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汉军进退无路,不攻自败。  应该说李左车的计划相当完美,堪称经典。然而当时陈余却说了这样一句话:“我陈余光明磊落刚正不阿,怎么能像刘邦那样使用这样的阴谋诡计呢?”自古兵不厌诈,想不到陈余竟这样愚蠢,这真是令人费解。李左车只得含笑退了。就这样,陈余错过了“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  你错过了机会的同时,人家韩信可没有闲着,他先派一万余人的先头部队渡过了河,陈余见敌兵甚少,对自己说道:先等等;等韩信的第二批万余人的部队过河来时,他说道:再等等;等韩信的第三批万余人的部队过河来时,他仍然说道:还等等。  其实我们也不能太责备陈余了,他此时已产生了非常意淫的想法:要全歼韩信的大军。等韩信的军队全部过河来时,陈余终于下手了,他等的就是这个时机,他率军倾巢出动,与韩信、张耳在井陉关外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韩信带着汉军边战边退,退至河边时,他说了一句话,一句分量千斤重的话:“前有河后有兵,怎么办?”(奈之如何?)  汉军眼看前面已无路可退,不用说也自然知道该怎么办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汉军掉转马头,个个血红着双眼,以一敌十,拼命往回杀,陈余看汉军这架势如饿虎下山、蛟龙出洞,大有威不可当之势,见形势不妙赶紧下令收兵回城。  可当他回到城下一看,顿时惊呆了,城上居然插满了汉军的旗帜。城头换大旗,这意味着什么?2009-09-24 23:24:30  随风而逝  聪明的读者看到这里时已经可以看出些端倪来,这一切都是韩信的妙计。  其实韩信在渡河之前,已经有了破敌之策。首先他算准了陈余一心一意想全歼他们,如果他叫部下全部一起渡河,那么陈余肯定会集中兵力阻止他们的登陆,于是他让全军分批渡河。  陈余总想一口吃定韩信和张耳,于是对分批而来的汉军并没有出击,他怕打草惊蛇,他要等的就是韩信这条大鱼上钩。韩信的全军渡河之后,陈余这才倾巢而出想全歼韩信。  然而,事实证明,他根本就与韩信不是一个级别的将帅。韩信早已猜透陈余这点心思,所以他才能这么从容地登陆,这么从容地叫阵,这么从容地溃逃,这么从容地反攻倒算。  在与陈余交战之前,他命最先渡河的几千人的先头部队先埋伏在城边的隐蔽处,他们不参与和陈余的交战。等韩信把陈余引到河边时,他们就悄悄到敌人营中换上了汉军的大旗,以至于陈余手下的士兵以为井陉关已被汉军成功拿下了。  士兵开始溃逃了,陈余又是叫喊又是砍人,但嗓子喊破了手上也沾满了鲜血,也于事无补了。根据各大战史经验,到了这个时候一般是无力回天了。第37节  陈余没有料到他的叫喊非但没有阻止己方士兵的溃逃,反而吸引了一个人来。这个人他很熟悉,他的名字叫张耳。不要以为张耳是来和陈余叙旧的,他是来报仇的,他二话不说,手起刀落就解决了陈余。  至此,陈余和张耳之间的恩恩怨怨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只是这样血腥的结局多少有点令人欷歔。都说相逢一笑泯恩仇,张耳却以这种“血债血还”的方式结束了两人之间的恩怨。他在挥刀的那一刹那,是否想过两人在参加革命前相知相伴、纵马江湖的纯情时代呢?  陈余一死,赵王也随即被抓住处死。就这样,赵国算是完完全全搞定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左车这个人,陈余不肯听他的计谋是导致自己最终兵败的原因。因此,韩信听说陈余手下有这样的奇人异士后,在收拾战利品时,特地命人把他带来见他。  当捆得严严实实的李左车被带上来时,大家请注意韩信的一举一动:他迅速下座,立马替他松了绑,诚恳地请他上坐,热情地献上茶后,这才开始说一些 “久仰”之类的客套话。最后还用一句话对李左车进行了高度评价:如果陈余采用你的计谋,现在身为阶下囚的人便是我了。这个时候谁都会感动的,李左车自然也不例外。  当然,韩信这样“卑躬屈膝”地对待一个阶下囚,是有目的的。他有问题要向李左车请教,“请问先生,我下一步是该北上攻打燕国,还是东下伐齐国?”这时的李左车却答非所问,说了五个字:不战而屈人。  为了证明这一论点,随后他进行了论证:如果每一个地方,对每一个叛王都带兵去征讨的话,苦了广大百姓不说,士兵也会累得够戗。你这支军队已在短短的两三个月时间里连征服了两大王,这样密集的军事行动使得士兵们超负荷运转了。如果再去征讨其他地方,势必会给士兵们造成身心疲惫,到时候这样一支疲劳之师只怕很难攻下燕国和齐国。一旦和他们耗下去,最终得利的是以逸代劳的楚国啊。  他还说在接连平定两大藩王的大好局面下,对燕国和齐国表面上做出架势要攻,暗地里派能说会道的人去说服他们归降。先礼后兵,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看来果然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连胸藏百万兵韬的韩信此时也忍不住对他赞叹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后来果然不出李左车所料,汉军大造声势后,在形势和舆论的双重压力下,燕王臧荼最终选择了投降汉王。至此天下几大对刘邦不服的诸侯国都被刘邦搞定了。九江王英布和燕王臧荼归降刘邦,魏王魏豹成了阶下囚,赵王赵歇被处死。除了三个反复无常的殷王司马卬、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归项羽外,刘邦与项羽在这一系列人才拉锯战中,刘邦大获全胜。  人才拉锯战期间,项羽和刘邦之间真正的硬对硬其实很少,粗粗一看楚汉之间已日趋平和,但这种平和只是暂时的,就像黎明前那段黑暗一样,迎接他们的将是怎样的暴风骤雨呢?2009-09-29 23:52:08  第十九章楚汉争霸  智与勇的较量  如果你是一个象棋迷的话,肯定知道棋盘上“楚河汉界”那四个大字。据说后人就是因为这场楚汉相争而发明了象棋。这条军事分界线两侧,两支大军壁垒分明地隔水相持,严阵以待,充分地反映了当年这场楚汉争霸是何等激烈和残酷。  公元前204年,项羽继彭城大败刘邦后,再一次对刘邦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楚汉之争的第二阶段正式拉开序幕,一场好戏即将上演。显然这一次项羽是动真格的了,他带领大军直接向汉军的军事重地荥阳发动猛攻。  他最开始是采用蛮攻野打的策略。但荥阳毕竟是刘邦定下来在前方抗战的老巢,不仅地形很好,易守难攻,而且城墙坚固,防守严密,项羽几次攻到城下都被韩信用巧计打退了。  眼看这样强攻下去不是办法,这个时候好久没出来的范增该露脸了。范增作为项羽手下第一大谋士,自然不是吃软饭的,他献的计策看似平淡却很实在,那就是切断荥阳城外的敖仓粮道。第十九章楚汉争霸敖仓粮道是荥阳的唯一输粮通道,敖仓粮道一旦被破坏,荥阳城的数万汉军吃什么?这样一来,荥阳不就不攻自破了吗?可以记住这样一个定式,古时候凡是行军打仗,特别是这种长久的攻坚战,首先考虑的就是要如何与敌人的粮道过不去,只要这种“过不去”成立,敌人就必败无疑。  项羽自从到了关中就一直称范增为“亚父”?什么叫“亚父”?按我的理解就是不亚于父亲的意思,由此可见范增在项羽眼里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亚父”的话项羽没得考虑。随后,“断粮”的这项光荣任务就交给了钟离昧。  钟离昧领命后,便展开了疯狂的破粮行动,他采用的是“游击战”。他行踪飘忽不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让防守敖仓粮道的曹参和周勃大为头疼。他们守了这里守不了那里,守了那里又守不了这里。试想,那条粮道从敖仓一直通到黄河边上,只比万里长城短那么一点点,你怎么守呢?再说钟离昧乃是项羽手下最为得力的悍将,项羽有多英猛前面我们已经领教过了,能被他倚重的人会差吗?因此,即使偶尔与曹参、周勃等人碰上了,来个硬对硬的较量,他也丝毫不落下风。  更难能可贵的是,钟离昧还真是个可以把时间掰开来用的人,他一边想办法破粮道,一边不断地派人告诉项羽自己破粮的进展情况。所以,当项羽接到钟离昧的“敌人的粮道已断了,现在城中缺粮”的情报后,他不再迟疑了,指挥着楚军又向荥阳杀来,发动了最为猛烈的进攻。  这下刘邦的处境可就不妙了,城中无粮,再险峻再坚固的城墙又有什么用?所谓衣食父母,要行军打仗,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吃饭,难不成守军都喝西北风?长此下去,就算不被项羽攻进城来,也会被活活饿死。  都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刘邦肯定也不会甘心坐以待毙了,我们且来看看他如何反击。2009-10-02 19:16:50  好主意,坏主意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刘邦赶紧叫来他的外交官郦食其,见了面,他就不再转弯抹角了,直接就问他现在该怎么办。  通常这种情况是相当信任的人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见当时郦食其因为出色的外交表现,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然而事实证明,郦食其是一个相当出色的外交官,但并不是一个出谋划策的好谋士。  主子既然叫自己来了,郦食其也不可能不献计吧,要不然这不仅是被汉王看扁的问题了,还关系到自己的人身安全(城破了他能不受牵连吗?)。于是他口一张,滔滔不绝地长篇大论起来:我看这一次项羽几乎动用了全部兵马,誓夺我荥阳不可。再加上现在敖仓粮道又被项羽的部将钟离昧弄得乱七八糟的,现在缺粮又是一大问题了。以目前的形势,仅凭我汉军的实力,怕是不足以抗敌。  他说到这里卖了个关子,引得刘邦追问:那该怎么办呢?郦食其这才很自信地说出了他的计谋:只有一计可以让天下诸侯共同来对付项羽,那就是分封原六国诸侯,让他们以“国”的名义来参与这次军事行动,只要他们牵制住了项羽,荥阳之围就不解自破了。  这个主意乍一听还不错,刘邦也有点心动,不过当时他也有疑问:分封各诸侯真能让他们来联手抗楚吗?  这个时候,郦食其充分展示其嘴上功夫,开始发表他的长篇大论了。他首先讲了《书经》里的一段故事。他说:远古之时,有一位名叫汤的为善之王,是殷的始祖,当讨伐夏桀这个暴君并将其灭掉后,仍封其子孙在杞(今河南境内)为诸侯,以不绝夏的祭祀,这充分说明汤王是有德之人。他还说:周武王也有不断绝先祖祭祀的思想,虽然曾讨伐暴君商纣王并将其灭掉,但其后仍寻找古代圣王的子孙,予以适当封赏。然而秦可谓是暴虐之极,灭亡了六国,却不给那些王孙封赏土地,以至于全部绝了他们六国的祭祀,由此引起世人都对他不满。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百姓不满后一旦生气,后果将很严重。  面对这样高深的理论,刘邦除了点头称赞还能做什么?第38节  既然刘邦都点头了,郦食其也不想再浪费口舌,开始下结论了:大王应该努力寻找六国的王孙(以假充真也行),分封他们为诸侯,如此六国的君臣百姓无不对大王感恩戴德,甘愿做大王的臣民。这样一来,项羽将会成为众人之矢。  郦食其分析得有证有据有条有理,刘邦很是满意,当即点头表示要他尽快去赶制印玺。然而这个看似不错的好主意,其实是个坏主意。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张良是怎么说的。  就在郦食其日夜不停地赶制印玺期间,张良却没事可干,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到刘邦那里串了一次门。事实证明这次看似极为平常普通的串门意义非凡,足以写进教科书了。因为张良从刘邦嘴里知道了郦食其献的“好主意”。  张良听完,很平静地说了一句:大王的事业,只怕到此就要结束了。刘邦当时正在吃晚饭,一听这话哪里还吃得下饭,赶紧放下筷子,询问原因。  这时张良拿起筷子做道具,开始对郦食其的长篇大论展开了反驳。一场精彩的正反辩论马上上演,可惜当时正方郦食其因为赶制印玺并没有在场,错过了与张良一决高下的机会。这里且把他的话主要归纳为三个反问。  反问一:从前商汤王、周武王是分封过夏桀、商纣的后裔为诸侯的,但那是有前提的,他们当时有实力掌握他们的生杀大权,能够罩得住他们。现在大王你呢?你能做到吗?  反问二:目前这些跟随大王的人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功名利禄,为了封妻荫子?如果现在就分封了各诸侯,那大家各事其主,都回家去了,还有谁来帮大王打天下呢?  反问三:就算你分封了各大诸侯,但人都是善变的,到时候他们见楚国实在太强,还不又纷纷转投项羽那里去了?那样,大王的事业不就结束了吗?  张良就是张良,他的三个反问把刘邦问得哑口无言。等他回过神来时,下达了一道命令:销毁印玺。2009-10-05 10:36:28  这时荥阳城外的楚军就像涨水一般越来越多。刘邦已把外城的兵马调到了内城,进行了最艰苦、最顽强的保卫战。然而,荥阳保卫战最大的难题就是:军中已快没有粮食了。要行军打仗总得吃饭啊,没有粮食意味着什么,谁都明白。眼看这样坚守下去不是办法,是谋士们出彩的时候了。  郦食其想的是“坏主意”,张良暂时还没有想出“好主意”,韩信又在遥远的大西北“剿匪”,粗粗一看,刘邦手下最为出色的几大谋士关键时刻都掉链子了。种种迹象表明,注定有新人要出彩了。  对,说新人新人到,“盗其嫂”的陈平出场了。陈平一出场就教了大家三十六计中一条计:反间计。他说项羽现在看似实力很雄厚,但实际他手下的人才并不很多。谋士只有一个范增,武将称得上号的只有钟离昧、龙且、季布等屈指可数的人。这时只要利用项羽多疑的弱点,用黄金做诱饵离间他们与项羽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内部自相残杀,到那时,我们便可以打败项羽了。  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刘邦听了陈平的话后,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急忙捧出一箱当枕头睡了多年的金银财宝塞给陈平,对他说,剩下的事就交给你去办了。  事实证明陈平不但是“政治家”,还是“实干家”。他在楚军中大肆散布谣言,说钟离昧有造反之心。这个时候项羽充分发挥了最低能的智商,有人要造反,这仗是没法打了。攘外先安内!项羽当机立断做出决定:攻城的事停下来先缓一缓,马上派人去调查一下钟离昧将军的“政治作风”问题。  调查员风风火火地去了,折腾了一阵子,然后又风风火火地回来了。给出的结论是:根本找不到钟离昧任何谋反的证据。对于这样的结论,项羽显然很是不满意。但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总不能直接给钟离昧治罪吧。但项羽想出了一个绝妙办法,两个字——“疏远”。说白了,项羽就是不再信任钟离昧了。2009-10-07 00:49:02  不打了?痴人说梦!项羽的反应果然和陈平预料的差不多。  别看项羽平常做事粗鲁,讲究的是一个“暴”字,总是习惯以拳头来解决问题,但你只要跟他说好的,他也并不是全不讲道理的。此次议和他明明就不同意,但出于礼貌,他还是写了一封回信。大致内容是: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还是先拿下荥阳,咱们再来谈议和的事吧。  如果这封信直接交给刘邦的使者。那么议和的事也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告一段落了,万分之一的机会将付之东流,陈平苦心经营的计划将彻底失败。但陈平是何等人物,他当初在项羽手下也不是白待的,项羽的脾气和性格他又岂能不知道。  果然,回信写好后,项羽说话了:来而无往非礼也。既然你刘邦亲自派人送信给我,我当然要派人送回信给你了。  当然,别看项羽平日里做事五大三粗,但此番却粗中有细,他这样煞费苦心地派心腹之人去送回信是有目的。目的简单明了:送信是假,去荥阳城中探虚实是真。  我们在武侠小说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句子: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废话不说,接下来,《三国演义》中蒋干到东吴那一幕情景喜剧马上就要提前上演了。唯一不同的是当时蒋干仗着和周瑜是老同学关系,想去做说服的工作,最后偷鸡不成反蚀米,回来时赔上了蔡瑁、张允两颗水军都督的人头了事。而项羽这次派人送信赔上的却是“亚父”范增范大先生的人头。2009-10-07 11:01:22  送信阴谋  楚使进城后,一出好戏上演了。  刘邦首先在总导演陈平的指引下,喝了两大碗高浓度白酒,因为接下来刘邦要进行醉酒的表演。先期准备刚刚做好,时间也到了,楚使该登场了。  楚使一登场见到的情景是这样的:刘邦正红着脸在酒桌上打盹,身边东倒西歪地放着几个空酒坛子。如果楚使不是早知道他的身份,第一反应肯定是:这人是一个醉生梦死的酒鬼。  剧情继续:听到士兵的传报,“酒鬼”刘邦这才慢腾腾地睁开惺忪的睡眼问:楚使来干什么?楚使掏出信笺递上去了。刘邦这时开始表演醉拳了,他伸着颤抖的手来接,身子一个趔趄,人都差点跌倒于地,自然没有接住了。  侍卫捡起信笺恭恭敬敬地递交到汉王手上。刘邦看也没看随手就放在了几案上,然后又自顾自地趴在桌上睡去了。  这个时候陈平从后台跳到场上来,对楚使说:太王喝多了,走,我先请你吃饭去。  碍于当时条件有限,吃饭选在荥阳城里的唯一一家三星级酒店——厅堂。楚使刚落座,这个时候一担担宰杀好的鸡鸭鱼肉都挑着从他身边走过,似乎生怕楚使不知道他们的食物都是上等新鲜的。当然,这个时候陈平也没闲着,走进厨房门口,大声对里面的厨师说:“酒菜挑最好的上,这个贵宾可得罪不起!”  安排好这些后,两人进行了简单的交流。  “亚父最近可好?你这次带亚父的信来了吧。”陈平开始下套了。  “什么信?”楚使果然上当。  “我不是亚父身边的人,我是项王身边的人啊。”楚使接着补充。  “我还以为你是亚父身边的人呢!”  对话至此结束,陈平拂袖而去。  陈平的举动弄得楚使莫名其妙。  他虽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既来之则安之,饭总得吃吧,总不能饿着肚子回去吧。接下来他左等右等,肚子里的革命早已闹得翻天覆地的时候,终于上菜了。  菜是上了,却打了折扣,什么鸡鸭鱼肉什么山珍海味统统都没有,上来的只有几盘黑不溜秋的小菜,一碗米饭再加一壶淡酒。楚使实在饿坏了,虽说这菜寒酸了点,但出门在外就将就着吃吧。  他吃了一口菜:这菜哪里是菜?不是没有盐味就是咸得不能入口。他吃了一口饭:这饭哪里是饭?带着一股浓浓的酸味。菜吃不得,饭也吃不得,最后只剩下酒了。他喝了一口酒:这酒哪里是酒?连白开水都不如。第39节  楚使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跟厨师的手艺没什么关系,他明白自己被人忽悠了。按陈平前后的态度对比,作为亚父身边的人和作为项王身边的人所受的待遇就是不一样,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看样子饭局是没法再继续下去了,楚使愤怒地冲出了饭馆,马不停蹄地出了城。把城里的所见所闻都如实向项王进行了汇报。2009-10-08 10:22:44  但见武松一棍打过去,只听的来招底气十足、底蕴浑厚、声如洪钟大吕、音如铜锣开道,吓得那老虎赶紧脚底抹油,溜之大吉。它跑啊跑,一口气跑了大约五六公里,心想终于没事儿啦,武松啊武松,你就是再厉害,也是鞭长莫及啊。可惜它还没来得及串第二口气,只见武松那棍已经赶来,打得猛虎眼冒金星,口吐白沫,吐气如兰:“你怎么这么长!”2009-10-08 10:25:10  范增之死  接下来的事就很简单了,项羽听了楚使的话,对范增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一转就转出大事非来。  这个时候的范增还蒙在鼓里,他不顾年老力衰,不停地劳碌着,不断地出谋划策,希望早日攻下荥阳来。而项羽此时心思并不在攻城上,原因是:范增的事还没有调查清楚。  攻城攻得好好的,怎么就停下来了呢?范增坐不住了,就去问项羽。见了面他就直话直说了:现在乘敌人粮道被破,正是进攻荥阳的良机,一旦错过了,就不会再来了。  你直,我比你更直。项羽这回丝毫都没有给“亚父”面子:我就不听你的,看你怎的?这样的语气已经很严重了,类似与你唱反调的赌气行为一样,你要这样,我偏生就要那样,反正就是要和你对着干。  君臣之间说这样的话明显是一种极为不信任不满意的态度了。这一句也罢,项羽生怕范增没弄明白似的,末了还补充了一句:只怕我一进荥阳城,被人卖了我还帮人家数钱呢!  范增开始还被项羽的话弄得莫名其妙,但后面这句话就算是傻子也明白什么意思了。他没料到项羽居然还会对他起疑心,心中很是失望,便借口“天下大事已定”为由要“告老还乡”。  其实他这完全是试探项羽之意,要他迷途而返,消除对自己的误会。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项羽当时嘴巴像贴了膏药似的,连一句挽留的话也没有。这下范老头子下不了台了,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收是怎么也收不回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开始这几天他走得很慢很慢,目的只有一个,希望项羽能来追他。在他的内心,是多么希望能帮他打下天下后,功成名就时再荣归故里。  然而他没有等到“萧何月夜追韩信”那动人一幕,多少次他回回头看走过的路,就是看不见他想要等的人。终于,范增绝望了。  他当初参加革命时,家乡人都对他一大把年纪还有这种举动表示很不理解。因此,封了历阳侯后,他便派人到家乡去报喜,那是他人生中最风光的时候。可现在却这样灰溜溜地回去了,他这张老脸往哪里搁?那是怎样的一种绝望、悲愤、痛苦、无助和苍凉?  精神上的打击,加上奔波的劳累,走了不到半个月他日益消瘦不说,而且身上还长了个小红疮。别看一颗小小的红疮并不起眼,但就是这样一颗小小的红疮却要了范老先生的命。  当时路上医疗条件有限,再加上范老先生心中始终放不下那个结,这颗红疮随后如雨后春笋般猛长,最终范增就是因为这颗大红疮的破裂带着无限遗憾含恨而去。  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仅仅是“忽然而已”,一切的音符便戛然而止。一切的构想、激情、生命,都成灰烬。他临死前终于感悟到了,原来他苦苦追寻的功名利禄如过眼云烟,如白驹过隙。追了一辈子,求了一辈子,那又如何?还不如快快乐乐开开心地过好每一天。  可惜他明白得晚了点。2009-10-11 12:19:37  第二十章 丧家之犬  化悲伤为力量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很早的时候曾经看过一个笑话,一小孩问爸爸,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文盲爸爸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年少的弟弟不努力读书,年长的哥哥就会很伤悲。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不管做什么事都得“努力”做好,免得将来“徒伤悲”。  范增死后,项羽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伤悲”。人就是这样,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知道后悔。  还好,痛定思痛的项羽终于从梦中惊醒过来。他明白了这一切原来都是刘邦的反间计作怪。虽然有点迟了,但好歹还算是悬崖勒马。这个时候他又表现出果断英勇的一面,把钟离昧等人都招来,用很真诚的语气向他们道歉。这对一向心高气傲的项羽来说是需要勇气的。既然项羽都如此了,那些部将也都个个感动得一塌糊涂,纷纷表示会全力攻汉。  应该说项羽的及时醒悟为时不晚。他此时就像是一只发怒的狮子,发誓一定要把刘邦这只羔羊吞进肚子里去。冰释前嫌后,钟离昧等人对荥阳进行了疯狂的大轰炸,那架势就好比美国轰炸伊拉克一样,一个猛攻猛打,一个默默地挨打。刘邦的日子更加不好过了,因为城门随时都有被楚军攻下来的可能。  这时张良和陈平等谋士也黔驴技穷了,眼看这回真到了“山穷水尽”,一个人的出现却让刘邦“柳暗花明”起来。  这个人的名字叫纪信,他和刘邦是老乡,据说也是最早跟随刘邦的人,当年还亲眼目睹过刘邦斩那条白蛇的义举。纪信站出来后,就“扑通”跪在地上一个劲地恳求刘邦:“大王,您先逃出城去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逃,刘邦早就想过千万遍了,但问题是城外被项羽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铁桶似的,天空连一只鸟都飞不过去,他想逃又咋逃呢?纪信既然敢站出来说能逃,自然是有办法了。  他的办法只有两个字:诈降。诈降的方法很简单,让人扮成汉王的模样去诈降,迷惑敌人,然后汉王乘机逃走。  好主意!只是谁愿意来做这个“替死鬼”呢?纪信没有让刘邦去找人,因为他愿意承包这份苦力活。  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别人,这叫舍己救人。从这一点来看,纪信的思想品德的确是很高尚的,虽然他当时的解释很坦然、很平静,也有点理所当然:城破了臣也是一死,如果我一人之死能换取千万人的性命,那么我这一死也就很值得了。他果然不愧是跟随刘邦最早参加革命的人,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练就了高人一等的人品。  有了纪信甘当替死鬼,陈平胸中那点原本快用完的才华突然又迸发出来一些灵感来,他眼珠那么贼溜溜地一转,居然想出了突围的万全之计。从事后来看,陈平在这场荥阳保卫战中立了大功,风头直盖过了大军事家张良。  项羽接到刘邦送来的“投降信”后,脸上顿时像盛开了一朵花。他大笑起来,这笑声震天动地,直透云霄。2009-10-14 22:37:29  真假难辨  《西游记》里面有一个真假孙悟空的故事情节:两个孙悟空长得一模一样,无论从外表和声音都察觉不出丝毫破绽来。这连他师傅唐僧都没法分辨。《红楼梦》里也有这样的一句话: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刘邦诈降成立的前提就是弄了一个假冒他的纪信来做替死鬼。  不过这个假不是说纪信打扮得跟他一模一样,连项羽都分辨不出来,被他蒙混过关了,他这个假只是幌子。为什么说只是一个幌子呢?我们接着看故事吧。  投降这一天选择在晚上。  准确地说是一个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公元前204年5月的那个晚上,紧闭了数月之久的荥阳城门终于在一声“吱呀”声中打开了。清脆的声音惊醒了钟离昧,他睁开惺忪的睡眼后,知道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此时,楚兵们高举的火把照亮了漆黑的夜空。先期出来的是一群老弱病残和妇女,稀稀落落,走了大半夜,一直持续到天亮,不要以为刘邦这边的效率太低,这是他们的金蝉脱壳之计!2009-10-20 21:33:45  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天快蒙蒙亮的时候,刘邦的投降仪式正式开始了。几个没精打采的士兵耷拉着脑袋缓缓推着一辆雕有龙凤花纹的龙车出来了。龙车虽然慢得像蜗牛爬步,但在漫长的等待后,车越来越近,透过薄薄的车帘,刘邦的头影若隐若现。第40节  “汉王投降了!汉王投降了!”楚军开始欢呼起来。对于他们这些始终跟随项羽征战在第一线的战士来说,刘邦的投降意味着解放,而解放就意味着功成名就,可以封妻荫子,可以告老还乡,可以安享晚年……这些正是他们拼死拼活所盼的结果啊。  到了营地,龙车戛然而止,楚军都停止了欢呼,个个屏息敛气,都翘首期盼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然而,辇车里的汉王就是不见有下车的意思,空气仿佛凝固了一样,气氛有点压抑。于是有人把这个情报及时向项羽汇报了。  项羽一听火冒三丈,于是亲自走到龙车前扯下龙车的屏帷,把那“刘邦”从辇车里轰了出来。  事实证明,假刘邦的易容术并不高明,除了有几分朦胧的相像外,真伪一看便知。正在项羽不可置信,楚兵们面面相觑时。假冒刘邦的纪信开始说话了:“项羽老匹夫,你中计了,真正的汉王早从后门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他们现在已走远了,你们想追也来不及了,哈哈哈。”  这是他最后的笑声,因为随后项羽为他安排了火葬。  煮熟的鸭子就这样飞走了,留下的仅仅是遗憾和感叹吗?2009-10-24 11:39:35  荥阳内变  刘邦走之前,把守荥阳的将领安排了一下,主将是周苛,副将是枞公和魏豹。这个魏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典型的“势利主义”者。项羽强的时候跟项羽,刘邦强的时候跟刘邦,项羽再强的时候又回到项羽身边。总之什么叫“见风使舵”,问魏豹就是。  彭城之败,魏豹的出尔反尔惹怒了刘邦,盛怒之下他派出手下精英人物韩信带兵去平定魏国。韩信不负众望,成功偷渡黄河后,便如入无人之境把魏豹的防守冲得七零八落,最后又活生生地把魏豹生擒过来。这下魏豹的待遇就和以前有天壤之别了,以前刘邦敬你是一个诸侯,是一个大王。现在呢?回敬你是一个阶下囚,一个败军之将。  虽然刘邦并没有把魏豹给关起来,但他的家人却为此遭了殃,他们的身份一夜之间由贵族变成了奴仆。巨大的反差使魏豹从此变得消极多了。因此在这场荥阳保卫战中,他和手下那点屈指可数的魏兵成了最悠然自得的人了,城破与不破,好像都不关他们的事一样。刘邦逃走时,他主动请缨留下来坚守荥阳,说是愿为国捐躯,报效国家。他说得好听,其实是不想再跟在刘邦屁股后面,整天看他的冷脸白眼。人最终是留下来了,但面对防守他很是不上心,与其他人都拼命去守城不一样,他每天饮酒作乐,消磨时光。  当然,这其中还有两个让魏豹对刘邦耿耿于怀的原因:  第一, 刘邦害死了他的老母。  当然,这个害死是间接的,魏豹落井下石后,其老母心里就有感觉了:魏家世世代代为王亲贵族,怎么一夜之间就变成这样了呢?郁郁寡欢中,她不久就含恨而去了。  母亲的死给了魏豹极大的打击,他的泪水中不仅是伤悲,还包含着仇恨的种子。  第二, 刘邦抢了他的女人。  魏豹后宫佳丽虽然说没有三千,但也至少有好几百吧。但他最宠爱的却是一个叫薄姬的女子。魏豹成为阶下囚后,薄姬被好色的刘邦瞄上了,很快就被刘邦夺去了。并且刘邦在逃跑过程中还不忘了这个美人,把她一起带走了,由此可见刘邦对这位美女的喜爱程度。  因此,面对项羽的猛攻。魏豹明义上是在喝酒装醉,但实际上却在内心思考着下一步该怎么办?或者说,在反与不反中他还在挣扎。  按他“势利主义”的风格,此时再投靠项羽就是呗。但问题是,他的家人现在都还在城里,贸然去投,且不论项羽能不能再接受他的“三进宫”,让周苛他们知道了,他和他的家人也没有好果子吃。弄个万权之策才好,这是魏豹心里的真实想法。  然而,就在魏豹“暗自密谋”时,周苛和枞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对魏豹反常表现表示了强烈的关注。关注之余,周苛和枞公两人还忙里偷闲,进行了一次紧急政治磋商,两人商议的结果是:与其等魏豹来造反,不如先下手为强,把他干掉再说。  于是,第二天晚上,周苛派人把正在喝酒的魏豹叫到了自己的帐中。到了之后,周苛和枞公的分工很明确。枞公负责接待工作,又是弄茶水又是切水果,随后就和他探讨起战局的事,两人越谈越来劲,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周苛没有那么多废话,拔出刀,手起刀落,就地解决了魏豹。  除掉了魏豹后,荥阳城里暂时没有了不和谐的音符,周苛和枞公的防守更加严密起来。然而,在项羽猛烈的炮火攻击下,岌岌可危的荥阳能坚持多久呢?还有那已经逃离虎口的刘邦会对自己的军事重地撒手不管么?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且来看刘邦如何出招。2009-10-27 14:08:15  第二十一章 逃出个未来  “围魏救赵”解荥阳之围  刘邦逃到成皋后,听说纪信已被项羽动了火刑,他自然很是悲愤。更为重要的是周苛和枞公还在坚守,这让他不得不去救援。就在他要发兵相救时,一个姓辕的书生来献计了。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敌强我弱,贸然去救荥阳并不太妥。随后,他给刘邦献出了“围魏救赵”之计。刘邦对这个计谋很满意,立马就付之于实际行动。他带领众将士出武关,直奔宛洛而去,做出进攻项羽老巢彭城的迹象。  此时项羽身边只有钟离昧和龙且几位猛将了,大谋士范增已被陈平的反间计给弄掉了,已经没有像样的谋士来给作战略分析和战略部署。事实再次证明,项羽的四肢比大脑发达得不仅仅是几倍这么简单。他一听说刘邦出了武关,直奔宛洛,可能要对他的老窝彭城再度开涮,二话不说,带兵火速救援去了。  荥阳城中的周苛和枞公本来已支撑到了极限,眼看就要守不住了,不料项羽大军一夜之间走了个精光,直呼神灵保佑。  项羽急着去算两人之间新老旧账,刘邦却根本就不给面子。来找我算账,需得过我在宛洛设下的三道机关。这跟武侠中的闯关大同小异,据说少林弟子要想出师门就必须要闯过铜人十八阵。每一关凶险万分,能闯过去着实不容易。  这下我们来看刘邦布置的三道机关:第一道关其实很简单,只是一道两丈宽两丈深的壕沟,沟里灌满了水,再加一点其他的暗招子而已。第二道关看似更简单,是树木做成的栅栏,绑扎得密密麻麻。第三道关肯定不简单,是高墙巨石做成的壁垒,易守难攻,可谓是关中之重。  项羽既然来了就没打算回去,就来闯关了。  第一关,不就是两米宽两米深的壕沟吗?项羽命手下的木工队上去,用超级大木板往壕沟上那么一搭就完事了。  也许是第一关闯得太容易了,项羽对第二关的栅栏估计不足,那栅栏里设有机关,一震动那些密如雨的箭便直射过来,那些身先士卒的先锋队员刚踏过木板,顿时都成了刺猬。项羽吃一堑长一智,叫士兵们都拿着盾牌匍匐前进,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资源总算过了第二关。但这一关损失着实也不小,光死人就把那条壕沟给填平了。  终于到了第三关了。面对高墙壁垒,这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项羽来说也不值得大惊小怪。然而,就在项羽准备“一本道”地进行第三关攻坚战时,张良“三步走”搞定的第二号人彭越出场了。他乘项羽闯关之际,就开始从项羽身后捅暗刀子了,他突然发兵一举拿下下邳(这个下邳就是张良当年刺杀秦始皇未遂而隐居的地方)。攻下下邳也罢,关键是他还杀了项羽的大将薜公。薜公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但这对项羽来说是一种极不礼貌的挑衅行为。  挑衅他的威信,这对项羽来说是绝对不能允许的。2009-10-28 20:53:22  比泥鳅还滑的彭越  彭越这个人前面虽然已经提过,他既然是张良“三步走”计划的第二步计划要搞定的人物,自然不是简单的人物。第41节  先来简单地概括一下彭越这个人。彭越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少年时曾作为渔夫在巨野的沼泽里打鱼为生。后来见打鱼的生意实在难做,便借着打鱼的幌子,做起了打家劫舍的强盗勾当。杀人放火、奸杀淫乱无所不干。他因作风硬,下手狠,本事高,被人称为“拼命三郎”。再后来全国上下处于一片革命春风中,他也顺应形势的需要参加了革命,只不过他打上了革命的幌子,依旧守在他的地盘上,哪里也不去,别人也休想来找他的麻烦,否则就有好颜色看。  说白了他就是巨野一带的土霸王。  还好,这种逍遥的霸王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齐国的大将田荣对项羽在“英雄大会”分封的事不满(他没有被封为王),起兵反对项王。彭越也许是土霸王当久了,觉得很不过瘾,就忍不住出山了。田荣见他是一个人才,便对他委以重任。彭越也知恩图报,帮田荣立下了不少战功。  后来,项王来齐地“剿匪”,田荣死于非命。彭越正走投无路时,接到了刘邦抛来的橄榄枝。就这样,一个有情一个有义,两人玉手一牵——确定了君臣关系。因此,在项羽使劲攻荥阳时,作为真心归降刘邦的彭越来说,他也没闲着,充分发挥了流氓草寇的光荣作风,在外围跟项羽打起了游击,今天偷你的粮食,明天打劫你的军饷,后来拔你的营寨。总之让你吃饭饭不香,睡觉觉不安。只是当时项羽全力对付刘邦,哪里有时间来和他计较呢!这让彭越的胆子越来越大,听说项羽被刘邦骗到宛城去了,他乘此机会来了个大动作,一举拿下了下坯。  项羽这下不干了,他掉转兵马又来攻打彭越。2009-11-01 12:08:08  彭越算是摸到了老虎屁股了,他手下就那么点人,怎么敢跟项羽硬碰硬呢?  打不起躲不起么?彭越充分发挥了他“游击战术”的风格,跟项羽玩起了捉迷藏。今天躲到这里,明天躲到那里,反正越是深山老林他就越喜欢钻,据说从此他的绰号由“拼命三郎”变成了“钻山豹”。项羽正在气头上,开始还不惜一切代价去追,但追了一阵才悲哀地发现,这样追下去的结果只有一种——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这样折腾来折腾去,项羽在不知不觉中已错过了楚汉之争的优势期,从此以后他由主动开始变为被动了。他现在只凭着自己亲手操作的这辆不断奔跑的马车在前进,哪一天这辆马车耗尽了最后一点力量,那么也就是一个时代终止的时候到了。可惜这一点当时项羽并没有察觉出来。  倒是钟离昧有点醒悟,他对项羽说道:“跟彭越捉迷藏咱玩不起啊。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行行行……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这游戏咱不玩了,咱抓大鱼刘邦要紧啊。”项羽的头脑经过钟离昧一提醒终于开窍了。  但问题是彭越和刘邦他们好像心有灵犀,项羽不陪彭越来玩捉迷藏,刘邦又接着陪他玩捉迷藏了。  项羽再度马不停蹄地赶到宛城时,刘邦躲到成皋去了。  项羽的头脑既然已经开始开窍了,难免不会继续开窍。他静下心简单地分析了一下目前的局势,最终觉得没什么好地方可去了,便决定继续围攻荥阳。他当时的想法还是不错的,这荥阳是刘邦的军事重地,攻下来对本军的士气和实力的增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事实上证明项羽歪打正着,这随手一招却是奇招。周苛和枞公自解了围,便开始了灾后重建工作,在接到上级的救援物资后,他们终于摆脱了饥不果腹最低温饱线。正在他们要大力发展生产,奋发图强准备有所作为时,项羽的“回马枪”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项羽的大军杀到城下时,他们正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中,等明白是怎么回事时,项羽的大军已经开进了城里,而周苛和枞公也理所当然地成了阶下囚。  据说攻下城后,一向以嗜杀活埋著称的项羽突然大发善心(也许是范增的死给他的影响),还想把骨气很硬的周苛和枞公两人拉到自己麾下来,于是和颜悦色地对他们两个人进行了劝说工作。但项羽好话说尽,承诺也给了不少,非但没有感动周苛和枞公两人,反倒还得到了两人一阵暴风骤雨的唾骂。结论是:想叫他们投降,白日做梦。  项羽最后不得已只得再练练手艺了。周苛被扔进锅里煮了,而枞公死得就痛快些,他是被直接杀头的(这还是项羽大发慈悲所赐)。2009-11-03 21:58:27  项羽攻下荥阳后,士气大振,接着挥师向刘邦的所在成皋进军了。  荥阳的突然失守让刘邦感到无比的震惊,在他眼里荥阳一直都是固若金汤,连荥阳都破了,那么成皋呢?刘邦不敢再想后果,对于几番死里逃生的他来说,凡是涉及“风险”两字的事情,他不会也不敢再亲自去体验了。于是,他选择了悄悄地离开,走时只带上了一个贴身保镖——夏侯婴。  他一走倒是没有什么,可就苦了那守城的军士了。眼看项羽的大军就要杀到城下来了,众将便都去找刘邦来商议破敌之策。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刘邦早就带上亲信夏侯婴走了。既然刘邦这么仁慈心善不给别人添包袱,守城的其他将领也就都跟风了,并美其名曰:去保护汉王。众将走得差不多了,后知后觉的成皋另一员守将英布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他也不是省油的灯,二话不说,闪人要紧。于是等项羽大军来到成皋时,这里俨然成了一座空城。  项羽这驾一直高速运转的马车,在成皋暂时停下来,有了修心养性的机会了。  微服私访  清朝乾隆皇帝的几次微服私访在历史上很著名,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而最早微服私访的创始人可能就要追溯到楚汉时期的刘邦身上来了。当然,刘邦这次微服私访,完全是无心插柳所致。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段精彩的故事。  刘邦自“不辞而别”离开成皋后,他和夏侯婴两人向韩信和张耳所在的修武县逃去。而自从出兵平叛了魏国的“势利小人”魏豹后,韩信就一直在扫除不服从刘邦的各诸侯国。灭魏平赵后,随后燕王臧荼也很识时务地归降汉朝,唯有赵国还在拉韩信的后腿。他当时听了李左车的建议,再加上自己的军队也确实到了体能的极限,便在修武和齐地遥相对应,打起游击来。  从成皋逃出来后,刘邦和夏侯婴没有好地方可去,韩信所在的修武县成了他首选的落脚地了。两人跋山涉水到达修武县后,对视了一眼,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来这一路风餐露宿日夜奔波,两人都胡子拉碴,满面风尘,早已遮住了原来的真面目了。  这样让手下将士看了岂不笑话?刘邦没辙了,当晚就在街上随便找了个人家休息。第二天一大清早,睡好吃饱的他便带着夏侯婴直接就往韩信大营里闯。到了营里,韩信非但没有给他接风洗尘,而且理都没有理他。原因很简单,韩信还没起床。他不但正睡得香,而且还把印信兵符放在床边的茶几上。  冷落了刘邦,后果很严重。他拿起韩信的印信兵符到帐外,便把营中各大将领召集过来。他把士兵们的头衔和职位都稍稍调动了一下,然后分派到各营中去。本着头衔和职位大抵不变的情况下,顺应形势地给他换了个管辖部门而已。  韩信点兵是多多益善,而刘邦点兵却是公私分明。  调理完毕后,此时韩信和张耳已从睡梦中醒过来向刘邦负荆请罪。  于是,刘邦当着韩信和张耳的面,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他说:你们的防备太松懈了些,巡逻的人数明显不够,这样敌人来偷袭就不妙了。再说太阳都照在屁股上了,你们两个作为主帅的却还在睡觉,连印信兵符这样重要的东西都乱丢乱扔,如果有敌人突然来袭,就不仅仅是丢兵符这么简单的事了,连脑袋也要搬家的。  上完政治课后,刘邦做出了这样的决议:张耳率本部回赵地镇守。韩信招募一批兵马,日夜操练后迅速攻齐。而驻守在修武的士兵全都留下来归他管。说白了这个决议就是假戏真做,真的把韩信的兵权给夺过来了。  刘邦就是刘邦,他的小算盘打得就是好,张耳去赵地,可以镇住那里不时发生的小暴动,也可以和他形成掎角之势,这在战略上很重要。韩信可就可怜了,他的兵被刘邦夺去了,还得去临时招兵买马,然后还得亲自去给他们进行“魔鬼似的军训”,最后还要以最快的速度去平定齐地。第42节  当然,刘邦之所以这样做,也是情非得已的。他从成皋走得太匆忙太慌张了,只带着贴身保镖夏侯婴。他知道他手下那些的良臣猛将们很快就会像跟屁虫一样跟到这里来。那个时候他们肯定会对他的“贪生怕死”颇有怨言。的确,当时他的行为不太光明磊落。但如果自己拥有修武军马全指挥权那就不一样了,有了这么多士兵做后盾,就可以向众将展示其超一流的组织能力和号召能力。到时候谁还敢小看他?  我们不得不佩服刘邦,他果然料事如神,那些随后跟风而来的众将们,本来个个都窝了一肚子的火,无不在心里埋怨刘邦薄情寡义,但看到他一夜之间又兵强马壮,拥者如蹙,无不对他刮目相看,打心里对这个流氓主子更多了一分敬意。2009-11-07 22:04:13  政治会议  待众将领汇集到修武后,刘邦顺应形势的需要及时召开了一次政治会议。会议的目的:确定下一步的行军路线和行动方针。这次会议充分贯彻民主自由的精神,刘邦引出本次会议的议程后,众将领便争先恐后地发言了。  于是,在怎么对付楚军的问题上形成了防守反击派和主攻派。  首先我们来看防守反击派。防守反击派的理由是:楚军本来就强大,现在连克荥阳和成皋(其实是兵不血刃),士气正旺,现在主动跟他们去交锋,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防守反击派的行动方针是:避其锋芒,击其惰归。其代表人物是夏侯婴和卢绾。夏侯婴自从彭城逃难一来,就一直陪在刘邦身边,后来又陪刘邦经过了荥阳和成皋两大胜利大逃亡,对逃亡的凶险深有体会,因此,他不主张再和项羽硬碰硬了。还有和汉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卢绾,卢绾当年虽然和刘邦是同穿一条裤子的人,大字不识几个,但在革命道路磨砺中,好歹也学到了不少知识,比说这句“避其锋芒,击其惰归”就是他提出来的。  由于卢绾和夏侯婴两个人一个是小时候的贴身保镖,一个是现任的贴身保镖,刘邦对这两人宠爱有加,他们的防守反击战术思想一提出,便禁不住频频点头,大有当场就批准的迹象。  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主攻派人物再不闪亮登场就没机会了。  主攻派的理由是:楚军与我军长期交战,被我军牵着鼻子长期走,已是一支疲惫之师,到了强弩之末;荥阳和成皋是我军的军事重地,现在把它们夺回来,既能鼓起大家的信心,又可以狠狠地打击项羽。  主攻派代表人物:樊哙和陈平。  主攻派的代表人物也是重量级的,他们丝毫不比防守反击派的人物逊色。樊哙是刘邦的连襟,战功显赫,是刘邦麾下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而陈平自从弃暗投明后,在荥阳保卫战中立下汗马功劳。首先他使用“反间计”干掉了楚军的大刺头范增老儿,然后又利用“真假刘邦”计使刘邦从死亡线上逃出来。因此,此时的陈平在刘邦心目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如果非要说得更确切些,他目前已排在刘邦手下谋臣第四的位置。前三位想必大家都知道,他们是萧何、张良、韩信。  两边都是重量级人物撑腰,这下可苦了刘邦。他站在一个十字路口,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2009-11-14 22:51:00  就在防守反击派和主攻派进入相持阶段,刘邦左右为难时,中立派顺应形势顺应潮流诞生了。在这种情况下,中立派最好。他可以不轻易得罪任何一方的人。中立派的理由是:既然攻又不能放手去攻,守又不能消极去守,那就攻守结合,边攻边守,边守边攻,既可养兵秣马,又可以骚扰打击敌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他们建议:大部队按兵不动,养精蓄锐,以待天时;派少数人迂回到楚军后背去使暗招子,扰乱敌人后防。  中立派代表人物是:郑忠。郑忠一直是个默默无闻的人,按理说他的计谋谁也不会听。但问题是他很巧妙地照顾了防守反击派和主攻派两方人的颜面,因此,他的理论一出台,刘邦就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欢心鼓舞。  刘邦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大部队停留在这里,养精蓄锐。由卢绾和刘贾率两万人马,从白马津渡过黄河,深入楚军后方,与那里的玩游击战术的彭越彭大将军联手。  旨意是:杀人放火,强取豪夺,奸淫污秽,让这一切的后果由那个地盘的主人项羽来买单。  于是这次政治会议就这样戏剧性地收场了。会议的结果虽有些中庸,却是当时根据形势做出的最佳战略方针。2009-11-22 22:02:33  第二十二章 进退两难的项羽  后方被捅了娄子  这次会议结束后,卢绾和刘贾率领两万人潜入楚地腹部,很快就与一直在那里搞“游击战”的彭越彭大将军会师了。彭越本来已查到楚军的粮草辎重就在燕郭西(今河南延津东)一个超级偏僻的大山坳里,只是他正愁手下的兵力不够,不敢贸然下手。卢绾和刘贾的到来无异于雪中送炭,三个人聚在一起做了个简单商量后,便决定马上采取行动。  三人分工很明确。彭越熟悉地形,负责放火(烧辎重);卢绾和刘贾在外面等着,负责杀人。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彭越带领手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了那个超级偏僻的大山谷里。此时深更半夜的,楚军都在营帐里呼呼大睡,哪里有什么防备?等大火烧到屁股上来了,这时的楚军才惊醒过来,于是粮食不管,先逃命要紧!  想逃命?没那么容易。彭越表演完毕,这个时候就看卢绾和刘贾的表演了。结果是除了极少数腿脚长的,绝大多数楚军都成了刀下之鬼。  这次被偷袭对项羽的打击是很大的。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粮道被毁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彭越这时也充分展示其悍将的作风来,他并没有小富即安,马上再向楚地其他地方进军。很快睢阳、陈留、外黄等十七座城镇(均在今河南商丘以西)就由楚旗变成了“彭”字大旗。这一下事情可就闹大了,后防的危机直接关系到前方的战局。项羽在成皋坐不住了,他决定亲自带兵去平叛。  问题马上就来了,他去平乱,那谁来守成皋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范增去了后,此时已没有人为他出谋划策了,一切的事情都要他来裁决。现在被他视为左膀右臂的两员大将是钟离昧和龙且。  钟离昧现在已经镇守在军事重地荥阳,肯定是不能考虑了。龙且作风硬朗,办事果断,很有他的风格,倒是不错的人选,但项羽早已把他定为此次出征的大前锋了,那么也就不能考虑了。其他还有一些猛将,比如说季布等人,但问题是他们明显四肢比大脑发达,叫他们守城未必守得住。思来想去,项羽最终把守成皋的大将选定为大司马曹咎。其实项羽选曹咎担此大任,并非因为曹咎有惊天动地之才能,而是为了感恩。当年项羽跟随他叔父项梁隐身于栎阳县时,项梁被仇家妒恨,把“莫须有”的罪名一扣就让他锒铛入狱了。而项梁和曹咎是老相识,正巧那时曹咎在那监狱当监狱长,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相当于司法厅厅长的司马欣,那司马欣碍于情面当时把项梁给放了出来。  眼下没有合适人选的情况下,项羽玩起了知恩图报。他把曹咎封为主将,把另一位大恩人也就是原汉中三王中的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定为副将,共同来守成皋。  他给了曹咎最为稳妥甚至可以说是稳操胜券的办法,四个字:坚守不出。并跟他约定为半个月期限,只要坚持半个月,项羽击败彭越就回来救场。  事实证明项羽就是项羽,他的剑光指到哪里都是战无不胜的,这次也不例外。彭越连夺十七城,他还来不及高兴,就惊愕地发现项羽的大军已经攻到自己所在的外黄城下了。都说一物降一物,别看彭越平日勇猛异常威不可当,但在项羽面前就像一只病老虎一样,哪里还有半点生机?他默默地躲在外黄城里打死也不敢出城跟项羽来比个高低。  项羽可不吃这一套,他大手一挥,楚军开始了攻城。城破了脑袋就得搬家。彭越虽然不敢出城迎战,但防守却一点儿也不马虎。第一天在攻防战中,双方伤亡都很大。  项羽眼看这彭越还有点斤两,便亲自来指挥攻城。  这下彭越终于体会到项羽的强大了,因为外黄城已有好几处松塌破裂的迹象,幸好在这个关键时候,老天帮了他一把。天黑了,项羽也没有察觉到外黄城已危如卵石,只要再强攻一阵就会大功告成了。他很懂得体恤士兵,不打算让士兵们饿着肚子在这黑灯瞎火中继续工作,当即鸣金收兵。第43节  这却给了彭越逃生的机会,在三更半夜时,他带领手下的士兵,进行了突围,黑夜中楚军的防守力量毕竟有限,很快就让彭越的人马冲出了包围圈。等睡梦中的项羽惊醒过来,带领大部队去追时,彭越早已跑得没有踪影了。  项羽追不到彭越,便把怒气撒到了外黄的百姓身上。坑杀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把人都集中起来,于是项羽命人在外黄城里四处张榜。榜里的内容简单易懂:城中百姓,凡是男的十五岁以上一律到城东集合,违令者斩。2009-11-24 21:02:49  小小少年救了数万百姓的性命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7
正序
倒序
汉朝那些事儿
汉朝那些事儿-2
汉朝那些事儿-3
汉朝那些事儿-4
汉朝那些事儿-5
汉朝那些事儿-6
汉朝那些事儿-7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汉朝那些事儿
汉朝那些事儿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