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那些事儿-5

“如果不是你田荣唯利是图见死不救,我叔父又怎么会死呢?”项羽对此恨得牙齿痒痒的。英雄大会上对田荣“冷处理”已是天大的仁慈了。要不然以项羽的牛脾气,只怕早就把他的人头搬家了。出人意料的是,此时,田荣不干了。  田荣想到了闲居在南皮同样心怀不满的陈余,便派人去说服陈余起兵和他一起造反。  事情坏就坏在还没有造反,田市就催他起程了。按田市的想法,既然自己被项王改封为胶东王就应该到胶东去,否则便是违抗项王命令了。偏生田荣非但自己不走,也不准田市走。他想以这种方式表达对项羽的强烈抗议。  田市思来想去,最终得出结论:得罪了田荣叔父总比得罪项王好。最终,田市还是带领一些人瞒着田荣到胶东赴任去了。田荣听得风声,顿时怒火直冲云霄,想也没想,立马派心腹校将追上田市给了他几刀。  干掉田市后,田荣已无退路可言。  刚刚上任为新齐王的田都屁股还没坐稳,就被田荣请到外乡做流浪汉去了。请走田都后,田荣的余怒还未消,他大手一挥,大刀砍向了济北王田安。  也许是田荣的这般英雄气概感染了别人,这时一个隐居在钜野泽中的牛人彭越,宣布告别“小隐隐于野”的田野生活,主动加入到了他的队伍中来。彭越可不是一般的人,他后来成为汉王刘邦手下一员猛将。此时饥不择食之下投靠了田荣,田安便成了小试牛刀下的“供品”了。  公元前206年7月,田荣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消灭了项羽内定的三个齐国封王。这时他不再谦让,自立为“齐天大圣”,封彭越为大将军。他的下一个目标直指项羽所在的楚国。第29节  正是因为田荣的造反,给了刘邦休养生息的机会,项羽的注意力被田荣吸引过去了,而此时的刘邦却在韩信的指挥下日夜操军练马,伺机而东归。2009-06-17 16:16:57  时机  陈余和张耳当年从生死之交的好朋友沦为横眉冷对的仇人之后,两人各自占地为王互不相干。“英雄大会”上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统管赵地。而陈余却没有得到封号,只是在后人的“提醒”下,项羽才让他来管辖包括南皮在内的三个小小县城。分封上的差距,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不平衡。  正在这时,田荣“联盟”的号召犹如一道春风吹醒了沉睡中的陈余。与其这样窝囊地过一生,不如借田荣这个东风东山再起。  这时田荣已成功统一了齐国之地,闻陈余愿和他共同起兵,自然喜不自胜。两人当即联兵出击赵国。而要去打赵国就得张耳答应。陈余可不管张耳答应不答应,他二话没说就带着陈田联军浩浩荡荡出发了,聪明的张耳自然知道“两人同心,其利断金”的这个道理,很识相的主动让出地盘给他们两个做嫁衣。  既然地盘给了别人做嫁衣,何去何从就成了张耳头疼的问题了。其实他现在只有两条路可以走,选择项羽还是选择刘邦。  这类似于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犹豫了良久,最终张耳还是选择投靠实力相对较弱的刘邦。原因很简单,据说张耳手下有一个“天文学家”,算出关中之地的天空“五星聚斗”有帝王之气。既然如此,那就投靠刘邦吧。  张耳的投奔不但壮大了刘邦的实力,也让处于半封闭状态(地理位置太偏,交通又是太原始)的他获得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田荣和陈余正不遗余力地和项羽掰手腕。  刘邦听后又惊又喜。这时韩信已把军队操练得有模有样了,这正是出关的绝好时机。  刘邦马上把韩信召来,这个时候他已经对这个大将军的才能佩服得五体投地了,柔声问他什么时候起兵最好。  韩信答:“暑气将尽,中秋来临,每逢佳节倍思亲,现在就是(八月)用兵最好时机。”刘邦问:“该用何种计策?”韩信答:“当初张良火烧栈道,意在迷惑项羽。我已知道自南郑通向三秦还有一条羊肠小道,因为它掩映在草木之中,很少有人知道。我军可以悄悄沿此道直达三秦。与此同时,大王再派一些老弱病残去修栈道做掩护即可。”  “好计谋!”刘邦大喜过望。这时他突然想起张良当日临走时赠给自己的锦囊,他不是说等东归时就可以打开么,此时不开更待何时?他有条不紊地打开锦囊,但见上面写着“明修栈道,暗取陈仓”八个金黄大字。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刘邦和韩信击掌而笑。2009-07-12 21:29:20  出发  公元前206年八月初二,困在汉中达半年之久的汉军开始出发了。  出发前刘邦已给手下的人马进行了布置:萧何留守在南郑,管理国家大事,提供汉军的粮食等后勤保障;周勃带领老弱病残去修栈道,以迷惑敌人;他和韩信亲自带兵从小路出发了。  为了鼓励士兵,他提出了“中秋月圆之日打到关中和家人团圆去”的响亮口号。这个口号对久困汉中的汉军来说相当具有诱惑力。  出发!  张良写给项羽的两封信  古代的通讯不发达,没有现代化高科技电子设备,信件成了主要的传播信息的工具。在那时,无论男女老少,与身在外地的亲人联系时都靠这种方式来维持。  当年刘邦在沛县起义时,仅凭萧何一封“家书”就搞定了沛县的老百姓。后来在巨鹿战场上,项羽又是利用陈余一封“和平书”把不可一世的秦朝悍将章邯成功收编。由此可见,在古时候写信的水平如何,也是至关重要的。  闲话不多说,先回到张良身上来。  张良被“逼”回韩国后,韩王却早已被项羽撕了票,张良陷入了“复国梦碎”和“壮志未酬”的痛苦境地。一番思想斗争后,张良终于下定决心了。  你项羽不是这么希望我离开刘邦回到韩国吗?好,那我就给你写几封“感谢信”吧。  说写就写,他忍住和心仪的主子的别离之苦,忍住痛失韩王的悲伤之情,慷慨激昂地写下了第一封信。这封信陈述了他迟迟不归的原因。他说他不是因为舍不得离开刘邦,而是因为去救火去了。  救火?救什么火?项羽看到这里一头雾水。好在张良后面有详细解释:刘邦进汉中之际,放火烧掉了身后的栈道,看样子无再东归之心了。微臣知道你与刘邦乃情同手足的结拜兄弟,于是,我奋力去救火,无奈我势单力孤,只能眼睁睁看着汉王自断退路,从此大王与汉王隔千层山万里路,怕是再也无相会之期了。  项羽本来对刘邦烧栈道一事持怀疑态度。见了张良的信后,心里不由暗暗舒了一口气,相会无期,正是我想要的结果啊,这样我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封信的确感动了项羽,他并没有再对“眼中钉,肉中刺”的张良采取进一步的军事行动。这使张良的处境转危为安。更为重要的是,从此项羽对刘邦的提防之心也大大减少。  第一封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后,张良再接再厉,随即又写了第二封信。  第二封信是在田荣和陈余两人联系四处出击,而刘邦也在派人修栈道,似有东归之意时写的。张良在信中简单的分析了齐、赵、汉等地的叛乱。他说陈余之乱是因为大王分封不公所致,若得到了赵王土地就会自然而止。言下之意很明确了,陈余这一路并不为虑。而刘邦回攻三秦,亦是履行怀王之约,一旦得了三秦之地后,自然会停止。这一点也很明确,刘邦这一路亦并不为虑。但田荣却是以下犯上,是大王分封后的叛乱之首,吞并齐地之地后,还不满足,已派手下猛将彭越来伐大王所在的楚国了。所以,田荣罪不可恕,此人不除,大王的威信就无存,日子就永无安宁了。  其实田荣和陈余只是小富即安,而且论实力也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对项羽构成威胁,只有隐忍而发的刘邦才是真正威胁他的对手。按理说项羽应该会有所察觉,但“身在韩国心在汉”的张良两封信彻底迷惑了他,他误认为刘邦真的是“不足为虑”了。换句话说,他心中首号敌人的定位已不是刘邦了,而是田荣、陈余这些不入流之辈了。于是,项羽放下对刘邦的警惕,全力来攻齐。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张良的两封信的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刘邦的东征之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时间对现代人来说是金钱,对刘邦来说就是胜利。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且不说,在人和上项羽跟刘邦还真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这也是他日后在楚汉相争中失败的最主要原因。2009-07-14 21:36:42  第十五章 收复三秦之地  廉颇老矣的章邯  项羽被田荣吸引过去后,刘邦便可放手一搏了。  公元前206年8月2日,他率领汉军从羊肠小道出发时,提出的进军口号是“中秋节之前打回关中和家人团圆”。这个口号极大地鼓舞了士兵的士气,他们跋山涉水日夜行军一点儿都不知道疲倦,半个月后还真穿过了那杂草丛生荆棘密布的“无人区”,成功地进入了关中。  这里不得不又说一下章邯了。前面已经说过了,项羽在鸿门宴上“妇人之仁”的表现让范增大失所望,范增当着项羽的面摔碎了刘邦赠送的玉斗,破门而出。项羽为此心里震撼不已,因此也就对刘邦格外提防起来。封王时他把刘邦赶到了偏僻遥远的汉中去了,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他难有作为。而且为了防止刘邦有叛乱之心,还把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原秦朝叛将分封在关中,用来监防刘邦的一举一动。此时的关中实际上已是一分为三了(称为三秦)。刘邦要想东归,就必须要经过章邯、司马欣、董翳这三秦之地。  三秦之中,章邯的封地是秦朝旧都咸阳以西的所有地方,其都城根据项羽的命令设在商丘(今陕西省兴平)。于是,当年秦朝的大将军如今变成了雍王。他清楚地记得他被封为雍王时的兴奋和喜悦。第30节  是啊,当年他为秦朝上刀山下火海拼死拼活,最终只是“白打了几年工”,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嘉奖和分封,甚至还差点成为大权在握的赵高的替罪羔羊。在人头没有得到保障的情况下,章邯不得已只好反秦投靠到项羽旗下来。  其实投靠之前,他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因为项羽的叔父项梁当年就是自己杀死的,项羽会不会原谅自己并且接受自己呢?令他感到意外的是,一向刚愎自用、睚眦必报的项羽这一次却显得很大度,不但接纳了他,而且还重用了他,当时的他很感动,这才是自己要找的明君啊。  后来,项羽坑杀了他手下二十万降军,虽然他极为不满也一度很失望,但他仍对项羽很忠心,毕竟那时候的他已无路可走了。被封为雍王后,他的心里才得到一些平衡,即便他知道这是项羽拿他来当挡箭牌,但他已经很满足了,封王封侯,功成名就,人生最大的荣耀莫过于此。因此,他尽职尽责,很好地遵照项羽的意思去做了,时时刻刻监督着刘邦的一举一动。  然而,张良火烧栈道,不但迷惑了项羽,也迷惑了他。他也一相情愿地认为刘邦再无东归之心了,于是他慢慢地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前不久,听说刘邦似乎有举动,他还是紧张了一回,但当他得知刘邦只派了几百人在修栈道时,他只是轻蔑地努了努嘴,那表情似乎不值一提。  “这样修下去,猴年马月才能把栈道修好呢?”章邯说完这句话,很快就得到这样一个信息:“汉军正在攻打陈仓!”  听着士兵的传报,章邯心中的震撼是难以形容的:难不成他们从天而降不成?然而,当他得知汉军的开路先锋是夏侯婴和樊哙,而带兵的将领是韩信时,原本惊慌失措的表情顿时烟消云散,随即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给了刘邦帐下这三员文武大将这样的评价:樊哙,一介武夫,有勇无谋;夏侯婴,一介小吏,有谋无勇;韩信,一介乞丐,曾受过胯下之辱,无勇亦无谋。这样的将领这样的军队何足为虑?2009-07-14 21:37:38  章邯二话不说,带兵就往陈仓方向赶。那架势似乎马上就可以拿一份功绩向项羽交差了。然而,他一到陈仓城下时,就知道自己的判断错了,汉军早已摆开队形在等他的到来了。训练有素的士兵,一丝不苟的阵形,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支威武雄壮之师。  既然如此,还说什么,手下见真章,开打吧。顿时,人马嘶扬,刀光剑影,乱石纷飞迷人眼。  硬碰硬原本是章邯的拿手好戏,他当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是这样炼成的。然而,此时的他忘了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他手下那二十多万从服刑的囚犯里弄来的“敢死队”已被项羽活埋在新安了。他现在手下的士兵已不再是铁打的“敢死队”,而是一支众叛亲离的“乌合之众”了。  二十多万兵马被活埋,关中人除了痛恨项羽,更痛恨领军人物章邯、司马欣、董翳。在他们眼里,正是这三人投靠项羽,才使得他们做父亲的丧子,做妻子的丧夫,做儿女的丧父。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丧子丧夫丧父之痛。此时他手下的士兵个个都对章邯充满抱怨和怨恨,又哪有心思打仗呢?  一边是思乡心切奋不顾身的汉军,一边是心存恐惧无心恋战的章军。这明显不是一个级别的较量。  章邯不是傻子,知道再这样打下去,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于是在一阵“扯呼”声中开始了大逃亡。  当然,章邯打仗还有一大秘籍就是逃命途中还能反戈一击,当年项梁就是在连胜的时候被他突然反戈一击而尸骨露于野的。此时,他又故伎重演,充分发挥其军事才能,在溃逃的间隙,居然还能稳住阵脚,组织好手下人马进行反击。  然而,这次他错了,他碰到的对手是韩信。韩信见章邯掉转马头,手一挥旗,原本看似如一盘散沙的汉军顿时组成了有条不紊的阵形,时散时合,时攻时守,变化无穷,端的神妙无比。  章邯这下没折了,如果再不逃命,只怕就没有机会逃了。在逃的过程中他修改了对韩信的评价:“用兵如神!”2009-08-06 00:48:20  深思熟虑的刘邦  大殿里,刘邦正对韩信的妙计称赞有加,见司马卬押上来了,他赶紧迎上前,亲手为他松了绑。然后进行了攻心之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一个败军之将,除非骨气硬得可以不在乎生死,否则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会和司马卬一样,拜倒于地说道:“臣愿降于大王!”刘邦等的就是这句话。  就这样,刘邦不多久就连降了塞王、翟王、河南王、魏王、殷王等项羽封的“准天王”。在大好形势下,刘邦下一个目标已瞄准了项羽。当然,出发前他还对自己的后防进行了必要的防备。主要归纳为如下两点:  第一,他派一些将领奔赴陇西、北地、上郡的边境之地,在那些地方设置了郡县,不但稳定了那里的人心,而且还进一步壮大了大汉的实力。  第二, 派人去修西北边陲的“塞上河”。前面已经提到过,当年秦朝名将蒙恬,不但多次打退敌人的入侵,还在西北部修建了“塞上河”。“塞上河”的成功修复,能很好地防御匈奴的突然入侵。  这两件事做好后,刘邦的后防便稳如磐石高枕无忧了。  风流的陈平  司马卬投降还牵扯到了一个人,一个在楚汉之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陈平。  陈平:男,汉族,阳武县(今河南省境内)人。绰号:采花大盗。  为什么叫他采花大盗呢?那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他的父母早逝,从小就与哥哥陈伯相依为命。后来哥哥娶了媳妇,他还跟着他们住在一起。  陈平和陈伯虽然是亲兄弟,但长相却大不一样。打个比喻吧,两人就好比武松和武大郎一样:一个长得高大威武,相貌堂堂;一个长得矮小精悍,相貌猥琐。陈伯个子矮小,一张脸松树皮似的,又黑又暗,而陈平却长得貌似潘安,不但高大威武,且面如冠玉,唇红齿白,皮肤白嫩得连女孩子都为之逊色。  所以,陈平家境虽然穷,但倒追他的女子却也不少,她们个个对他暗送秋波眉目传情,开放一点的还主动向他投怀送抱。然而,情窦初开的陈平却对这些主动送上门来的妙龄少女并不感冒,因为他心中早有了心上人了。  这个人不是外人,是与他天天朝夕相处的嫂子素姚。素姚高挑的个子,身材婀娜多姿,虽然已是少妇了,却处处展现出成熟女人的独特魅力。平日里,哥哥整天田里地里忙活着,对素姚关心和照顾就比较少。但陈平就不一样了,他读书习字之余,对嫂子嘘寒问暖关心至极。渐渐地嫂子也对他产生好感。一次, 素姚在田里堆稻草,微风拂面,衣着飘飘,虽然朴衣简装,在陈平眼里却如天仙般美丽。  眼见哥哥不在场,陈平压抑了多年的欲望再也忍不住了,他怀着就要跳出胸膛的心,悄悄地走到嫂子身后,突然从后面一把抱住了素姚。素姚只是挣扎了一下,回头见是陈平,便停止了挣扎。此时如果陈平还能控制得住,那他就不是男人了。于是稻草为床,蓝天为席,两人光天化日之下,在野外上演了一场火暴的激情戏。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总之,陈平背后从此开始有人指指点点了。2009-08-08 18:10:54  又一次叛变  这里就不再谈陈平与其嫂子勾搭一事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陈胜吴广的起义给了天下众英雄一展才华和抱负的机会,这时,陈平顺应形势,也参加了革命。陈平选择的第一位主子是陈胜亲自委任的魏地之王魏咎。  魏王见他谈吐不凡又相貌堂堂,便给了他一个官职:太仆(掌管王车乘事务的官员)。这个官职看似不大,但因为总是跟魏王最近距离接触,所以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位置。  没想到陈平成了魏王身边的大红人后,便有人嫉妒起来,一些小人无孔不入地向魏王进谗言,说陈平脑后反骨之类的话。  陈平知道魏地不能再留了,于是卷起铺盖被褥转投项羽去了。  那时的项羽已打败秦朝章邯的不败之师,正威不可当地向关中进军。而陈平却兢兢业业,几乎每战都小有建树,留给了项羽不错的印象。第31节  不久,项羽打败秦军,又将刘邦赶出关中,便召开了“英雄大会”对各大功臣进行了分封。项羽在分封时,不公平之处甚多(很多王造反便是很好的证明),唯独对陈平给予了过高的封赏。当时陈平虽然还没有达到封王封侯的级别,但被项羽破格封为卿。  对于出道较晚、略有点微不足道的功绩的他来说,这个封号已经让很多人侧目了。按理说陈平知恩图报,自然会对项王忠心耿耿肝脑涂地了。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  这里不得不又提一下殷王司马卬。  原来司马卬也是对项王的分封不满的人之一,他认为以他的功劳被封个小小的殷王太大材小用了,而且项王的刚愎自用和傲慢自大也是他无法容忍的。因此,就在刘邦暗取陈仓进军三秦时,他曾一时心血来潮,也准备策划谋反。  项羽闻得风声,就派陈平带兵前去“剿匪”。陈平也不负项王重望,带兵到了朝歌,没有摆开架势打仗,而是直接和殷王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他当时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得殷王翻然醒悟,立马绝了反叛之心。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后来汉军压境时,他虽然顽强抗敌,但却中了韩信的“雕虫小技”,被樊哙抓住后,不得不投降刘邦了。  他投降事小,可就苦了陈平了。试想,当初司马卬造反的事是陈平来搞定的。项羽一贯作风是拳头底下出政权,主张是武力解决殷王的事。而陈平当时根据形势的需要,选择了“智取”的方式,结果不费一枪一弹就把事情摆平了。原本摆平了事,现在突然又生出变数来,项羽可不是好糊弄的。  “我一定要把陈平的头拧下来当球踢。”听说司马卬投降汉军后,多疑的项羽自然怒不可遏。  陈平凭着灵敏的鼻子又闻到了一股味道。于是故技重演,又选择了逃跑。这回他决定逃到刘邦那里去。  他这次是采取了巧投的方式,没有直接去找刘邦,而是先找到了刘邦手下的一个叫魏无知的旧友。由于魏无知的穿针引线,陈平很快就见到了刘邦。  陈平知道第一印象对新老板很重要,见面后采取了先发制人的策略。  “大王已得三秦,此行可是伐楚?”陈平劈头就问。这是个很令人感兴趣的话题,刘邦双眼变得贼亮起来。  “正是,君有何高见?”刘邦反问。  “项王现在还在伐齐,大王应趁此良机,挥师南下,迅速把楚军的老巢彭城拿在手里再说。这样项羽西回无路,腹背受敌,便再无回天之力了。”陈平从容地答道。  “此去彭城路途遥远,须探明路径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彭城啊。”刘邦似乎早有此打算。  “臣对行军路线了如指掌。”陈平胸有成竹地说道。  说到这里就已经足够了。刘邦点了点头,表示陈平顺利通过面试了。只是得安排一个什么样的职务给他当,这让刘邦犯难了。  “你在项羽手下任什么职务?”刘邦突然问道。  “都尉。”陈平回答得很干脆。  “好,本王亦给你都尉一职。”  “臣鞠躬尽瘁为汉王效犬马之劳。”陈平跪拜道谢,就这样,陈平正式成为一员汉将了。  可以说陈平提出的乘虚攻打彭城的计谋是相当关键的。他在项王手下待了近两年,对项王的情况了如指掌,他说出的深思熟虑的计划正是根据形势做出的最正确的判断。而刘邦手下因为有韩信和张良两大旷世奇才做参谋,自然可能早就定下直接去攻打彭城的计划,只不过陈平的到来,更加坚定他的信心和决心罢了。2009-08-09 20:41:54  速取彭城  彭城还有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名字:徐州。该城交通方便,旱路、水路都可以直达城下,当时有着“条条道路通彭城”一说。这里的商人是走在时代最前沿的,农牧业、水产业、畜牧业都繁荣至极。因此,彭城就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项羽当初选择这里是想“荣归故里”,因此放弃关中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绝好攻防地带作首都。他当时可能是想,这天下谁不唯我独尊?这天下谁敢和我做对?我把首都立在哪里不都是一样?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自从“英雄大会”后,他这个西楚霸王刚刚上任,就这里叛乱,那里暴动,弄得他东奔西走,没有睡上一天的安稳觉。而此时,居然有人敢来太岁爷头上动土了。  公元前205年4月,刘邦在陈平轻车熟路的带领下,率领自己加各归降诸侯盟军共五六十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到了彭城城下。当时彭城的大部队都随项羽去齐国剿匪了,只留下七八千老弱病残在守城。守城的楚军见城下的汉军比蚂蚁还多,连抵抗一阵谈妥投降条件的必要程序都免了,就直接在城头竖起了白旗。这个时候还谈条件,只怕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了。  就这样,汉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据了彭城。  刘邦笑着直奔后宫而去。项羽的后宫果然佳丽三千,美女如云。刘邦左抱右拥,忙得不亦乐乎,忍了太久了,对项羽的所有仇怨和愤怒都统统发泄到了项羽的这些女人们身上去了。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连主子都这样了,手下的官兵也都露出丑恶的一面来,他们肆无忌惮地放荡不羁起来,不是在城里杀人放火奸淫掠夺,就是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起来。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只有这样一个信念:彭城破了,项羽已无力回天,这天下已是汉王的天下了。农民阶级短浅的目光和小富即安的思想暴露无遗。  他们忘了,在历史上千百次显示过无穷威力的辩证转化法则,已经开始启动了。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骤雨。2009-08-10 15:21:34  第十七章复仇与溃败  给我一个失败的理由  项羽得到刘邦攻克彭城的消息后,大吃一惊,但他不愧是沙场老将,马上调整情绪,做出了火速回援反击的决定。  事实证明,项羽这次表现出来的果断,充分展现出一名优秀将领对形势敏锐的判断和大无畏精神。他不但做出了火速回援的决定,而且还做出从军中精挑细选三万精兵去抗敌的决定。  三万精兵去对抗刘邦四五十万联军,乍一看,实力明显不在一个等级,但项羽就是项羽,他的所作所为,包括从骨子里流出的血液,永远都和别人不一样。如果说以前坑杀降军等行为令人不耻的话,那么这次展现出来的气魄和霸气却是令人赞赏和佩服的。试想,如果项羽把他所带去齐地“剿匪”的全部军马都撤回来支援的话,一旦败了就输光了所有的家当,而且连退路也没有了。还有,他带这么多人回来的话,行军速度肯定会大打折扣,还会被刘邦他们很容易地发觉,从而做好了防备。项羽清醒地知道当时的局势,他只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刘邦一个措手不及,才有可能转危为安。否则,他很可能沦为万劫不复的万丈深渊再无出头之日。  兵贵神速,三万精兵已足矣。  从鲁城(今山东曲阜)出发后,项羽骑着他的千里马——神骓,一马当先,率领三万精兵日夜兼程,很快就到了离彭城不到一百里路的萧县。此时的萧县驻着十几万汉军。  十几万汉军,项羽发出一丝冷笑,先把他们干掉再说,权当他们是磨刀石。  驻扎在萧县的十几万汉军还沉溺在胜利的喜悦中,白天纵酒当歌逍遥快乐,晚上温柔帐里醉生梦死。他们哪里会料到远在几千里外的楚军会突然出现在眼前。  深夜时分,项羽开始行动了,他带着三万精兵如天神下凡般冲进了毫无防备的汉军大营。三万精兵个个如狼似虎威不可当,进了大营就把汉军的脑袋当西瓜来砍。睡得正香的汉军大多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脑袋就搬家了,惊醒过来的士兵逃命还来不及,根本就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  项羽满腔的怒火和仇怨在此时化为无穷的动力,把出逃的汉军追到泗水河边全歼了。  十几万汉军,一夜之间灰飞烟灭,连个通风报信的人都没有留下。很难想象,三万精兵在砍杀十几万汉军时是怎样的一种悲惨情景。项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强大和不可战胜。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当年秦朝的不败战神章邯为什么对他甘愿俯首称臣了。第32节  首战告捷后,项羽没有小富即安,他带着三万精兵马不停蹄地向彭城进发。经过与十几万汉军血与肉的洗礼,这支只有三万人马的军队已经是一支无敌之师了。复仇的种子依然还在每个人心中燃烧,一旦爆发力量是惊人的,这力量可以震天撼地。  惊闻项羽的兵犹如天神般出现在彭城城外,正在搂着美女睡觉的刘邦吓得花容失色。他尽量压抑着心中的惊慌,对属下说道:“开城迎敌!”  其实直到此时项羽和刘邦才在战场上真正交手。项羽兵马三万,刘邦军队不少于三十万。  三万对三十万,简单的说法就是一个人打十个人。力量过分悬殊,这样的仗简直就没法打嘛!一般人都会这么想。但问题是,这三万人马的领军人物是项羽。而且在此之前,他们已经一夜之间全歼汉军十几万。楚军刀剑上此时还残留着的斑斑血迹就是证明。  刘邦的军队再孤陋寡闻再后知后觉,现在也知道了萧县十几万汉军被楚军全歼的事,此时早已吓得心惊胆战了。这是怎样的一支军队呢,区区几万人怎么会这么英勇如斯呢?这一仗还没有打,汉军已经在士气上弱了楚军三分。  项羽两眼冒火,二话不说就单枪匹马冲到汉军中去了,项羽所到之处汉军皆退避三舍,他如入无人之境,瞬间就杀到了刘邦身前。“百万军中取敌之首级”一幕眼看就要精彩上演了。  项羽转身,翻腕,挥槊,这几个连贯动作一气呵成。眼看就要成功了,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人群中杀出一个人来。2009-08-15 14:24:01  九死一生  毋庸置疑,关键时候肯定是樊哙挺身而出挡住了项羽。然而,樊哙在刘邦手下是第一勇士,但在项羽面前只能发出“既生樊何生项”的感叹。数回合过后,已是左支右绌,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了。  周勃见了,挥刀就上。于是,接下来上演的是“二英战项羽”一幕。《三国演义》里面,三英战吕布,最终打成了平手,双方握手言和。而此时二英战项羽,却是项羽更胜一筹。  昏天又暗地,几十个回合过后,樊哙见两人联手也不是项羽的对手,就瞅准空隙,用他的粗眉浓眼向周勃示意护着刘邦先撤。周勃知道再战下去也是枉然,说不定还会白白丢了自己的性命,于是回马掩护刘邦开始撤了。不撤也罢,这一撤就坏事了。汉军早就被项羽的神勇表现吓破了胆,根本就无心恋战。此时见汉王一退,也跟着退却,顿时兵败如山倒,拦也拦不住。  近年来报纸上经常报道一些学校学生下楼时发生踩踏事件,小小的楼梯口一下子拥出几千学生,这时如果有一个学生突然摔倒在楼梯的台阶上,由于人多,后面的学生刹不住车,便会引发骇人听闻的踩踏事件。同样的道理,本来就只有巴掌这么大的地方,几十万人马争先恐后地逃命,人家楚军还没追来,自己人已把自己人踩踏得差不多了。  逃跑队伍最前面的汉军,还来不及松一口气,突然发现,光有速度也是白搭,还要学会游泳才对。  因为一条叫睢水的河挡住了去路。  其实睢水河的水不太深,也就刚刚可以淹死人的深度而已;睢水河的河面也不太宽,也就刚刚可以让士兵还没游到岸边就筋疲力尽溺水而死而已。单是这两个条件倒也罢了,还有一个很严重的客观条件就是:当时是四月的阴寒天,睢水河的水……  前有河流挡路,后有追兵逼来,这些汉军士兵没得选择了,与其被后面的追兵活活杀死,还不如跳入河中听天由命了。而追来的楚军却个个骑着高头大马,他们纵马入河中,因为马的高度超过一个人的高度了,正好可以使自己手臂以上的部分露在水面上。  接下来楚军便和汉军在睢水河里玩起了捉迷藏。捉迷藏的结果是:汉军的尸体最终把睢水河的河水都给堵住了。  刘邦虽然没有顺风腿和游寒泳的本事,但在亲信的护领下,很快就过了睢水,随后他充分展示了一代流氓高人一等的逃跑功夫。因为后面的逃跑过程极为精彩,这里我们且来慢慢看就是。  逃过睢水后,刘邦遇到了第一难。他当时身边只有百余人跟从了。而楚军不知什么时候已从四面八方向他追来了。看到这里时,你肯定会以为刘邦插翅难飞了。的确,此时的刘邦就算有三头六臂也难飞出重围了。  当然,如果关键时候自身力量不能解决问题,那就看老天的了。刘邦就有这福命。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司马懿曾中了诸葛亮的计,进入上方谷后,眼看就要被葬身于火海中。但偏生就在这紧要关头,突然天降大雨,把火直生生给浇灭了,司马懿父子便乘机冲出了重围。于是料事如神用计如神的诸葛亮发出这样无奈的感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由此可见老天真要想帮谁,谁也别想动他。  开篇我们就说过,刘邦本来就是赤帝下凡,此时如果老天不帮他,那他就一定是个假赤帝了(赤帝怎么能这么早就死呢)。  当然,这时就算要老天来帮你,你也必须用一句开场白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当年司马懿眼看就要被活活烧死了,是抱着两个儿子,哇哇大哭地说道:“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然后,突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全给浇灭了。刘邦自然也不例外,按时间推算,司马懿说不定还是从刘邦这里借鉴过来的呢!  “苍天啊,难道我将葬身于此地吗?”刘邦长叹一声,泪如雨下。剩下的事就交给老天去办了。  接下来老天开始发威了。原本贼亮贼亮的天空,突然变得灰暗起来,接下来就是狂风大作,树摇枝折,乱石纷飞,人马都站立不稳。于是刘邦就借着狂风乌云的掩护逃出了楚军的包围圈。  如此,第一难顺利通过。2009-08-18 21:02:31  接下来看他的第二难。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幕,一些很会拉关系的聪明人在找当官的人办事时,通常会这样说:我是某某领导的亲戚。其实压根儿八辈子都靠不上血缘关系,或者连自己都不认识,只不过听说过名字而已,那当官的碍着某某领导的面子,也不可能去调查说话内容的真实性,仅凭个人判断就大手一挥,这事就给你特事特办了。  这便是说话的技巧。而这一招的来源按历史来推,可能要数刘邦同志最先用了。  刘邦借着狂风的掩护成功突围后,身边的人马又减了大半,只剩下几十个人了。他一口气奔出十来里路后,天空已经恢复了常态。刘邦舒了一口气,心想:真乃天助我也。  然而,刘邦刚刚建立的自信很快就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破坏了,他回头一看,吓得差点儿没从马上摔下来:又有一队楚军追上来了。  先前,天兵天将已经相助过他了,这时只能靠自己了。  刘邦不愧是老江湖了,关键时候充分发挥了其老到的流氓作风,他朝那飞奔而来的楚军头头大声叫道:“我说那位英雄,我可是认识你的,当年我亲眼看见你在战场英勇杀秦军,那叫一个玉树临风,那叫一个风流倜傥,那叫一个风姿绰约,那叫一个……”(其实他压根儿就不认识他)那将领一愣,眼看他没完没了,当下发话了:“你到底想干什么,直说了吧。”  刘邦僵硬的脸上挤出一丝笑意,心一横就说道:“英雄啊,现在我只剩下这几十号人了,你就放我一马吧。”  那将领不知是真被他的话打动了,还是见他可怜兮兮于心不忍,总之他犹豫了一阵后,最终咬咬牙,掉转马头去了。就这样,刘邦仅凭三言两语又为自己化险为夷,成功地渡过了第二难,过程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了。2009-08-20 22:21:13  超级艳遇  兵败如山倒后,刘邦逃命的过程可谓是九死一生,但他福大命大,凭着老天和天生利嘴都一一化解开来。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也许是老天觉得这一次给他的磨难太多了点,考虑到他毕竟是赤帝下凡,将来不好交代,于是马上给他弄了个艳遇来。  想必大家都喜欢看艳遇的故事,那我们就书接前文吧。第33节  成功逃了两大劫难后,刘邦在逃跑的过程中还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回老家去接老婆和孩子。原因很简单,他当时逃到了泗水河附近,沛县近在咫尺,他担心自己的家眷遭到项羽的毒手,于是连夜摸到了自己老家。  但家中没一个人。  没有找到家人,刘邦又不敢睡在自己的家里,于是连夜赶路,赶了一天一夜的路,到了第二天傍晚时分,实在走不动了,就准备找个地方休息。  休息就休息,但必须找一个最安全的地方才行,这个时候我们通常会想到深山老林。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这个“野”字实际上就是指荒山野岭,深山野林。刘邦的运气真不错,到了深山野林,老虎野豹没遇到,却发现了一户人家。  他们此时自然想到去借宿。借宿的好处,除了可以免除甘露侵肤之苦外,还可以解决肚子里的革命问题(这个对几天几夜没吃东西的刘邦来说才是当务之急)。  野林深处有人家。一定不是一般的人家。  这话果然不假,敲开门,刘邦还没来得及说话,出来一个颤巍巍的老人。别看这老头手脚不利索,但却语出惊人。 “您是汉王吧?”老人劈头就问。  “你怎么知道?”刘邦吃了一惊,本能地询问,其实已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他心里想,该不会我的脸上写着汉王刘邦四字吧。  “今天有几批楚军来这搜过了,都是来搜查汉王您的。”老人一脸平静地说。  其实就这样简单的几句对话,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位老人是刘邦的坚定拥护者了。果然那老人态度温和地把他们领进屋后,接下来就是要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了。当时刘邦受到了贵宾级待遇,把他安排在了厅堂,而把众将士都安排在大堂里。而且还把斟酒盛饭的招待的事就交给了他的女儿了。刘邦虽然饿了几天几夜,早已饥肠辘辘了,但老人的女儿一出场,他就再也没有吃东西了。都说秀色可餐,果真非假。  这个相貌猥琐的糟老头,怎么生出个如此如花似玉的女儿来呢。纳闷归纳闷,刘邦看着姑娘直咽口水。他不愧是情场高手,略一沉思,便把目标锁定在了老人身上。只要搞定这糟老头了,一切都OK了。  美女退去后,刘邦收回野狼般的目光,对老人展开了强大的攻势。于是经验老到的刘邦首先问了老人一些“令爱多大,可有许配人家”等话。  老人一一作答。  刘邦听了心中暗喜,机会来了。他正要发挥其流氓本质特点,对这个糟老头进行下一轮强有力的攻关时,老人却很善解人意,根本不让他再有发挥的机会。“相士曾言小女是富贵之相,今得遇大王乃小女的造化,不知大王愿不愿纳为姬妾呢?”  “萍水相逢,你已经给我们那么多了,败军之将不敢再有其他的奢求了。”老人的话刘邦正求之不得,但他懂得欲擒故纵,便故意推谦了一番。  “小女粗陋之姿,莫非不入大王法眼?”人就是这样,你越是谦虚,别人就越认为你是正人君子。这正印证了一句老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刘邦不再迟疑了,把自己身上此时唯一值钱的玉带作为“聘礼”。  接着老人唤出女儿。一切程序都免了,直接送入“洞房”。  值得一提的是,这姑娘名叫戚姬,刘邦当了皇帝后,封她为贵妃,人称戚夫人。由于刘邦对她宠爱有加,后来吕后为此争风吃醋,闹出一些后宫的是是非非来,这里暂且按下不表。2009-08-26 21:45:14  活命的时候推下了谁  话说刘邦在项羽的地盘乘着逃命的空隙摘下了“楚国第二国花”戚姬(第一国花非项羽的虞姬小姐莫属了),也算是对项羽进行了有力的打击报复了。  第二天天刚亮,刘邦就该起程了,否则楚军寻来,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刚没走多远,就碰到了刘邦走散的亲兵护卫队,更绝的是这数百名亲兵护卫队中还留有他的马车,于是大家把刘邦弄到马车上。手下人多了,马车也有了,刘邦果然威风了许多,更令他惊喜的是,在路上居然还碰到了一双牵肠挂肚的儿女。  真是天可怜我啊,刘邦抱着一对儿女,眼角含满了泪水。女儿生于十三年前,后来成了鲁元公主;儿子生于十年前,单名盈字,后来成了汉朝的第二代皇帝,史称惠帝。  不过此时一对儿女的出现,有喜也有忧。喜前面已经说过了,忧是什么呢?  这个时候楚军又追了上来。  与世几乎隔绝的刘邦自然不会知道,此时项羽已悬赏千金万银要取他的脑袋。自从刘邦坐上大马车后,因为树大招风,很容易就暴露了目标,引来了那些重赏之下的楚军。  这下只有逃命了。可是问题马上出来了,刘邦本来就重,再加上一双儿女,马车的载重能力已是严重超标!如果放在平时慢慢走自然并无大碍,此时后面却有项羽的追兵啊。  赶马车的夏侯婴这下充分发挥了其高超的赶车技术,以一百码以上的速度前进。这个速度有多快,你开着摩托车打到最高挡试试就知道了。  一百码的速度是很快了,但追来的楚军的速度却有一百二十码以上。越追越近的楚军呼喊声此起彼伏,刘邦真恨不得长了一双隐形的翅膀飞到天空中去,可惜就算他是赤龙出身,也长不出翅膀来。倒是此时身边还多了两个拉他后腿的儿女。  刘邦就是刘邦,为了使马车跑得更快些,充分发挥流氓最本质的“狠、辣、毒”作风。“扑通”一声,后来被称为金枝玉叶的一对儿女被他推下了马车。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刘邦为了活命,此时恨不得这对儿女滚得越远越好。关键时候,夏侯婴表现出了一名军人所具有的独特素质来,他跳下马一手一个抱起两个孩子塞回车里。刘邦只顾自保性命,又将一双孩子推了出来。  夏侯婴没折了,最后他咬咬牙,抱着两个小孩弃了刘邦上了一匹白马去了。在夏侯婴愤而离去后,刘邦的马车陷入了“无人驾驶”的状态。  关键时候刘邦总离不开老天的帮忙,这回也不例外,这时天又黑了。追刘邦的楚军见天黑了,也就不敢再追了。这样黑灯瞎火地去追人,怕是人还没追到,自己反而送了性命。只是楚军的将领季布如果知道等第二天天亮再追,已经永远错过了好机会时,他一定会后悔的。  刘邦连夜就赶到了下邑。  这时刘邦的妻兄吕泽作为下邑的守将着实风光了一回。这里成了刘邦残兵败将的收容所。2009-08-30 22:45:16  总结大会  九死一生的刘邦到了下邑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两件很头疼的事又摆在了他的面前。  第一件事是他兵败如山倒后,原来投降到他的手下的殷王司马卬、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又重新回到了项羽的怀抱。还有一件事就是刘邦的老爹和结发妻子在避难的过程中都成了项羽的阶下囚。  相对于第一件事来说,第二件事更令他头疼。刘邦知道有了他们两个人做人质,日后在战场上与项羽争天下时,人家手里又多了一道把柄。只是当时刘邦并没有太多时间来思索这些“左右为难”的事,如何走出失败的阴影,重整士气才是当务之急。  于是,刘邦在下邑马上召开了“彭城之战失败总结大会”。  会上刘邦首先以身作则,把这次失利的全部责任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事实上也是完全如此,如果他到了彭城不是整天陶醉在脂粉堆里,而是及时做好抵御项羽回援的准备,也就不会导致彭城的一败涂地了。话虽如此,作为一个堂堂的汉王,刘邦在众将士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至少诚恳的态度是令人敬佩的。  当时在场的众将士哪里能让刘邦一人独自背上失败的“黑锅”?都争先恐后开始了自我检讨。  眼看众文武大将认识错误的态度都还不错,刘邦满意地点了点头,接下来进行第二项议程:评估。  刘邦此时手里拿着一份专门收集而来的详细调查表,表格很详细,就像我们现在遭到洪灾一样,有多少人死了,有多少房屋倒塌了,有多少生猪被冲了等等。当然,这一战死伤太大,直接说结果只怕对大家的打击太大,于是刘邦换了一种方式来说,“彭城一战,我军并没有全军覆灭,据不完全统计(要是能完全统计才怪),尚有十来万人马流落在外(不知道这个数字当时是怎么统计来的),信使已出各路,相信他们马上就会聚集而来。”第34节  这样的评估对于将士来说是很高兴的,也是振奋人心的。还有十多万人马在,也就是说彭城一战之后,汉军并没有到绝境中,还可以东山再起啊。  接下进行第三项议程:方针。这是一项自由讨论议程,也就是商量刘氏集团下一步该怎么走。  还是张良最为踊跃,在这个时候樊哙、夏侯婴、韩信都选择了沉默,他开始发言了,他说汉王要想东山再起与项羽争天下,当务之急是多拉拢一些叱咤风云的大将来相助。  接下来他提出了三步走的计划。  第一步:搞定韩信。这步计划已经早就实现了。  第二步:搞定彭越。彭越想必大家也不陌生,这个就是最开始追随齐国的田荣反项羽的豪杰之士。这人和项羽既然是死对头,搞定他也就不在话下了。  第三步:搞定英布。九江王英布算是项羽的死党了,要搞定他就得费工夫了,这也是三步走中的重中之重。  张良就是张良,在失败的阴影下,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他说这三人是能叱咤沙场,助汉王成大事必不可少的英雄豪杰。他的意思很明确,刘邦要想得到天下就必须先得到这三人。刘邦很赞同张良的三步走计划。  关于搞定英布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去强攻猛打肯定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去说服他归降。随何有幸成了说服英布归降这项任务的光荣使者。2009-09-04 09:24:28  第十八章东山再起  做说客的技巧  随何和萧何只差一字,两人的地位和身份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然而正是刘邦在选谁说服英布时,他挺身而出,使得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演说家有了一展自我才华的机会。  他说服英布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后人引为典范。我们就来看随何这次九江之行吧。  随何兴冲冲来到九江后,英布命太宰(古代一般指大臣,在秦汉时指专管膳食和宴会的官员)招待他,自己避而不见。一连三天过去了,随何再也等不住了,他对负责接待他的太宰说话了。他说我来这里已经三天了,大王连见都不肯见我,他心里分明是认为楚强汉弱,心里很矛盾,不能做最后的决断。但我既然来到了这里,好歹也得见上一面吧,谈得拢就谈,谈不拢就拉倒,这样拖着总不是办法吧。  太宰只好向英布去请示,英布想想也有道理,既然如此,那就见面吧,在自己的地盘上,还怕谁不成?  于是,英布接见了汉朝特派使臣随何一行,并在一间古香古色的大厅里进行了面对面的会晤。这次会晤充分展示了随何“演讲师”的风采,堪称经典。  “汉王派我到此,想看看大王近来贵体安康?”随何的语气很柔和,必要的客套还是要的。  “我一直好好的。”英布没料到他已经在下套了,实话实说。  “那为什么我到了大王这里,大王却托故不见呢?”随何单刀直入。  “我最近很忙。”英布一脸难色。  “忙着与楚王亲近吧?顺便问一句,大王只与楚王亲近,却不与汉王亲近,这是为何?”随何咄咄逼人。  “本王曾是楚王部下,这九江王亦是他分封给我的,我怎能不跟他亲近?”英布的脸色有点凝重,却并没有动怒。  “你亲近是假,想找个依托是真吧。”随何说话太不“随何”了。  “呃……”英布张大了嘴。  “但据在下所知,你并不甘心真心实意归于楚王。”随何开始发威了。  随后,他指出了英布对楚王不真心的两点理由:  第一,当初项王亲自带兵去齐地“剿匪”时,按理说你应该亲自带兵去当先锋,但当时你却只拨了四千人马就把这件事打发了。  第二,不久前汉王带领众联军向彭城进发时,项王在齐地远水解不了近渴,你离彭城最近,为什么眼睁睁地看着彭城被破,而不发兵去救援呢?  这两点说得英布无言以对。随何知道自己的话已击中了敌人的最软处,于是继续往下攻,“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的不忠心,项羽自然会心中有数,一旦他迁怒于你,派兵来声讨,到时候你只怕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英布此时已彻底变成了哑巴,随何的话句句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但要彻底说服他,还得使出最猛的药。随何知道最后要消除英布潜意识里的“楚强汉弱”观点,让他放心大胆地归降汉王。于是,接着进行“个人表演”。  他说楚军的强大只是暂时的,而汉军虽然较弱却可以在楚汉相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他的话粗粗一看似乎有点违背逻辑,汉军为什么能在劣势中处于不败之地呢?  随何随后便进行了解释。  第一,汉王所占的地理位置很有利,汉中、关中无不是易守难攻的交通要道,现屯兵荥阳占据军事要点,可以很轻松地阻止楚军的西进。而楚军攻汉势必劳师动众,一旦失利又没有险峻的交通要道可守。从这里来看,汉王几乎已立于不败之地了。  第二,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楚军能打下汉军的军事重地荥阳,向西挺进,但其他各路诸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不得不联合起来对付项羽,这样项羽胜利了反而是祸害。  这两点一分析后,他的精彩演说也接近了尾声,最后他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你是把自己托付给必胜的汉王,还是把自己托付给必败的项王呢?  英布心有所动。  就在英布对汉王心动,正要采取实际行动时,事情突然再起波澜,项羽也派使者来了。他的目标很明确,催促九江王英布助楚军去攻汉。  这样一来,在小小的九江,刘邦和项羽展开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同样充满了火药味。只是这场人才争夺战还没有打,项羽这一方就已经处在了下风。  原因有二:  第一,刘邦派出的使者随何比项羽的使者稍稍快了那么几天,但这几天却决定了整个局势,随何在项羽的使者来之前已把英布的心给俘虏过来了。  第二,刘邦派出的是智勇双全、巧舌如簧的随何出战,而项羽却是随随便便派了几个粗鲁的武士充当使者。  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项羽明显对对手估计不足,他甚至没有考虑到刘邦会介入。单从这两点来看,项羽已注定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埋下失败的种子了。2009-09-06 22:51:45  就在英布和楚国的使者进行单方面的会晤时,随何不请自来,他出现在了会客大厅。他直指楚国使者:九江王已是我大汉的人了,你楚国的人还来这里干什么?  随何语出惊人,包括英布在内的人都惊住了。楚使呆了半晌才回过神来,突然叫了一句:“原来你们早就勾搭上了,那我岂不是身陷虎口啊。”  关键时候,楚使个人素质不过硬暴露无遗,他在没有弄清楚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英布并没有正式表态他已是汉臣),就单方面相信了随何所说的话,并且选择了“中途离席”这个极其错误的举动。他起身离座一气呵成,然后拔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厅外跑。应该说他跑步的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但问题是他忘了至关重要的一点,这里的地盘是英布的,他跑得再快也逃不出人家的手掌心。  楚使的所作所为把英布逼上了绝路,他只能将错就错了,把这个楚使给解决了。解决楚使后,英布哪里还有选择的余地?他只得宣布归汉,共同伐楚。这样一来,随何凭着伶牙俐齿和过硬胆识光荣地完成了这项说服任务。2009-09-10 23:39:29  待人之道  英布杀楚使归降汉王的事,项羽很快就知道了。一怒之下,他派出了手下项声和龙且两员猛将带三万大军去兴师问罪。值得一提的是,项声也是项氏家族的人,与项庄、项它一样都是威不可当的猛将。项氏家族里只有项伯勉强称得上谋士,其他包括项羽在内都是“重武派”的。  请注意项羽此番调给项声和龙且的兵马,不多不少,又是三万大军。三万对项羽来说是超吉利的数字,曾几何时,他率三万精兵一夜之间打败了刘邦的几十万大军,一举刷新了以少胜多人数对比的历史纪录,并且这项纪录后人一直没有人能打破。也正是因为这样,英布一听说项声和龙且带了三万精兵来了,吓得四肢无力腿脚发软,吃饭饭不香喝茶茶不凉,连夜只带了几个亲信就逃向了刘邦所在的根据地——荥阳。第35节  到了荥阳后,英布首先要去见他的新主子了。汉王接见他的地点不是大厅,而是在内室里。  选择内室来见客,这在当时是很没礼貌的事,粗粗一看,这似乎不符合表面功夫一流的刘邦的“礼贤下士”的风格。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刘邦已经喝醉酒了。醉了酒,失态也就难免。  这样怠慢的待客之道,英布自然感到不爽了,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不爽归不爽,他还是很恭敬地向刘邦行了礼。刘邦在酒精的麻醉下,随便问了他几句家常话,然后手一挥,叫随何安排他去歇息。  出了内室,英布不干了,对当初逼他上贼船的随何一阵吹胡子瞪眼,嘴里唠叨着说“汉王怎么能这么对我”之类的话,然后便要拔剑自刎,幸好随何及时阻拦,才免去一场血光之灾。接下来,随何充分发挥三寸不烂之舌的特长,对刘邦的“罪刑”进行了滔滔不绝的解释和辩论。  事实上,随何的“废话连篇”为留住英布起到了“延时”的重要作用。要知道当时英布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九江王,但对刘邦和项羽任何一方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砝码,甚至可以说他将决定楚汉之争最终走向。  英布的重要性,醉酒后的刘邦给忘了,因此他即将面临这个举足轻重人物流失的严重问题,如果真是这样,张良宏伟的三步走计划最重要的一步“搞定英布”将功亏一篑,楚汉之争胜利的天平将完全倾向项羽那边去。关键时候还是得看张良的。由于随何的“延时”,张良马上为英布安排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为了拉拢这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张良可是花了不少工夫。首先安排两排威武的士兵跪着迎接九江王的到来,这极大地满足了英布的虚荣心。然后张良出场了,他说道:我先替汉王为大王接风洗尘。(他说这句话时极力维护了汉王的面子,省略了一句:汉王因为喝醉了酒。)  接下来大摆宴席,张良自知酒量有限,拉上了陈平,充分发挥了东道主的优势,两人你一杯我一杯轮流敬英布。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不说,还有歌女做伴,就这样,张良首先把英布“稳”在了汉营中,这给第二天刘邦彻底收服英布赢得了时间。  果然,第二天,刘邦把虚情假意的一贯作风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亲自接见英布后,对他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要马上派人到九江把他的家眷接来,以防卑鄙小人项羽下毒手。总之,对于刘邦的这次接见,英布心里只有两个字:感动。  就这样,英布算是基本被刘邦搞定了。而彻底帮刘邦把英布搞定的人不是别人,而是项羽。因为这个时候,项羽在九江把英布的全家老少全都血洗了!这下,项羽算是帮了刘邦的大忙了,英布对他恨之入骨,誓死血债血还,从此死心塌地地跟随汉王了。  值得一提的是,彭越也早就被刘邦收服过来。这样张良提出的三步走计划,在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就全部实现了。韩信、彭越、英布三大旷世奇才积聚到刘邦身边,在经过彭城惨败后,他又有了可以和项羽抗衡的资本了。  楚汉之争的第二阶段进入紧急备战状态,真正的决战一触即发。2009-09-15 23:23:12  刘邦的小动作  在刘邦和项羽第二阶段战争开打前,我们先来看看刘邦的几个小动作。动作虽小,却对日后整个战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动作一:封太子建根据地。  为了向天下人展示其夺天下的决心,刘邦听从萧何(久未露面的萧何该露脸了)的建议,把那个在逃难过程中被他几番推下车的刘盈封为太子,很好地稳住了人心。并且根据形势所需,他还把对抗楚军的军事根据地建在了荥阳,他亲自坐镇荥阳指挥军马调动。  而萧何依然留在栎阳,服侍年幼的太子,处理朝廷的事务,负责军马粮草的征集,进行兵器衣食的运输,为刘邦在前线的部队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单从这一点来看,刘邦用人的确是一流的。萧何没有行军打仗冲锋陷阵的军事才能,却有很好的组织策划才能。让他管理国家内政和后勤,正是知人善用。而善于出谋划策的张良和善于带兵征战的韩信在前线出谋的出谋,带兵征战的征战,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才华和潜能,难怪后人公认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的皇帝。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7
正序
倒序
汉朝那些事儿
汉朝那些事儿-2
汉朝那些事儿-3
汉朝那些事儿-4
汉朝那些事儿-5
汉朝那些事儿-6
汉朝那些事儿-7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汉朝那些事儿
汉朝那些事儿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