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那些事儿-9

通过静悄悄地观察,拓跋仪回国对拓跋珪说:“慕容垂年老体衰,太子慕容宝庸碌懦弱,范阳王慕容德自负才气,绝不是将来少主的臣下。慕容垂一旦死去,内难必起,到那时候才可以图谋,现在不行。”魏燕两国牢固的同盟关系出现裂痕。虽然拓跋仪在朝堂上软软地顶撞慕容垂,燕国老皇帝仍然决定继续扶植北魏,派赵王慕容麟的军队出塞攻击贺兰部。慕容麟与拓跋珪西征凯旋的魏军会师,在意辛山(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大败贺兰部和纥突、纥奚三部联军。纥突部和纥奚部战败,向魏国投降。贺兰部到了危急存亡之秋,这种时刻所有的人应该团结一致。可贺染干却阴谋杀害兄长贺讷,双方混战。贺兰人自己把自己送给敌人,这份大礼,慕容麟无论如何也要收下。后燕军活捉贺讷,投降的牧民数以万计。分赃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拓跋珪和慕容麟在对待贺兰部去留问题上产生分歧。东晋十六国时期战乱不断,加上汉人南渡,人口资源紧张。战胜一方往往将战败方的人民强迁到自己都城周围务农来增强收入,后燕也不例外。可拓跋珪也需要人口,不允许慕容麟强迁贺兰部。燕帝慕容垂调和矛盾,下达一道折中命令,贺兰部一分为二,贺讷留在草原,贺染干所部迁移至中山,燕魏两家平分。慕容麟悻悻回到中山,对慕容垂说:“儿臣观拓跋珪之举动,终为国患,不如令他来朝廷,让他的弟弟监领国事。”慕容麟极其诡诈,看事情有一双锐利的眼睛,从拓跋珪行事中看出他勃勃野心。慕容垂没有同意,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暂时不想去招惹拓跋珪。当时后燕国控制的地方包括现在河北、辽宁一带,山西存在着另外一个的燕国政权———西燕,河南存在着另外一个魏国政权,史称翟魏。翟魏是丁零人翟辽建立的王国,国家弱小,夹在强大的东晋、后燕和西燕中间,本不成气候。国王翟辽凭借狡猾无耻,竟然顽强生存下来。东晋强大投降东晋,后燕强大投降后燕,西燕强大投降西燕。天下公认的枭雄慕容垂一再上当,终于下定决心收拾这个滚刀肉。打仗需要马匹,燕国的主力部队是具装骑兵,即重甲骑兵,需要优质的战马。塞上大草原则是良马生产地,后燕为维持其不断征战,必须要北魏源源不断输送军马。两国使者不断,关系看上去颇为融洽。为准备与西燕和翟魏的战争,主政的后燕*决定增加草原输入的军马数量,外交谈判陷入僵局。后燕对良马的贪得无厌和拓跋珪与日俱增的实力之间终于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北魏拒绝如数供给后燕军马,后燕国则扣留魏国使臣拓跋觚。扣押使者的行为激怒了拓跋珪。拓跋觚不是外人,是拓跋珪母亲贺氏的亲生儿子,拓跋珪同母异父的兄弟。后燕非但没有得到想要的良马,两国关系反而破裂,北魏与后燕断绝交往。蒙古高原的贺兰部和西方高车以及东方库莫奚等部落都被魏国灭掉,大草原上唯一能与魏国抗衡的只剩朔方地区的匈奴铁弗以及附庸部落柔然。拓跋珪向来喜欢从逆境中奋起,与后燕国的交恶激起他的昂扬斗志。北魏国转而联合西燕国,迫不及待地对铁弗匈奴展开攻势。论起草原各部落的综合实力,无疑拥有河套地区丰美草地的匈奴铁弗最强。面对塞外各部落之间的争霸战争,历经沧桑的刘卫辰反而没有了年轻时的锐气,生怕丢掉河套那块财富。刘卫辰就像一只哈巴狗,谁强大就去舔谁的屁股。南向后秦称臣,东向西燕称臣,摆出一副奴才架子但难逃灭亡的命运。为了统一大草原,稳定魏国大后方,确保与后燕战争无后顾之忧,拓跋珪的长矛坚决刺向刘卫辰和他的附属部落———柔然。千里击柔然柔然作为中国北方的一个民族,我们对它的了解少得可怜。就是它孕育了突厥民族。我们震惊于突厥的狼头大纛,却不知道柔然曾经是突厥狼群的主人。柔然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呢?有人说威震欧洲的阿尔瓦人就是柔然,也有人说蒙古族的始祖就是柔然。柔然民族的起源要从一个叫“木骨闾”的孩童说起。鲜卑拓跋部代王猗卢称霸草原,劫掠高车诸部,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掠骑”。抢掠他们的牲畜补充军需,掠得人丁以为兵卒,抢得老幼妇孺,便作为奴隶。《魏书·高车列传》中载:“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时有小异,或云其先匈奴之甥也。”通过魏书记载,结合考古等研究,可以从中探索出高车来历。高车自号狄历,春秋时称赤狄,源自丁零。丁零也叫丁令、丁灵、钉灵,是游牧于贝加尔湖一带的中国北方民族。匈奴西迁后,丁零居匈奴故地。三国时,各部鲜卑南迁,占据匈奴故地,掠骑于大漠南北各族,丁零迫其压力,和匈奴人一样四处迁徙。一部分丁零人迁至塞外阴山一带,北方人称之为敕勒。一部分内迁中原,仍号丁零,淝水战后建立翟魏政权。一部和匈奴杂居,仍在贝加尔湖以南游牧,汉人称之为高车。高车与匈奴同在北方游牧,语言与匈奴大同小异。高车部落众多,大的部落有六个,有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魏书记载一则故事,清楚反映出高车与匈奴通婚的历史事实。传说匈奴单于有两个女儿,姿容美丽,国人皆以为女神。匈奴单于说,我有这样美丽的女儿,怎么可以许配给凡人呢,只能配给上苍。匈奴单于在漠北无人之地,筑起高台,让两个女儿住在上面,冲天祷告道:“请上天自来迎娶。”整整过了三年,老天爷一点娶亲的意思也没有。她们的母亲准备迎女儿回来,单于不答应。又过了一年,一头老狼昼夜守台嗥叫,利爪在台下挖穴,无论狂风暴雪,从不离去。匈奴单于的小女儿说:“父王把我扔在这儿,准备配给上天,而今狼来,也许就是神物,是天之使者。”下台欲和老狼结合,姐姐大惊道:“这是畜生,不要污辱父母!”妹妹不听,缓步走下高台,成为老狼的妻子,生下无数儿子。后来逐渐滋繁成国,其族人好引声长歌,又似狼嗥。匈奴人称高车为狼族,匈奴的外甥。这一部族所用车辆车轮高大,辐数很多,故汉人称之为高车。拓跋鲜卑人在一次对高车部落的掠骑中,捕捉到一个幼童,发始齐眉,年纪很小,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捕主叫他“木骨闾”,“木骨闾”意为秃头。因为鲜卑拓跋部是辫发,高车部落是剃发,近似于后来蒙古部落的发式。即将脑后一部分头发全部剃去,正面一束或剃去,或者剃三搭辫发,后来成吉思汗那种发式。故而有人说木骨闾即蒙古里之意,是蒙古的源祖。木骨闾长大之后,魁梧彪悍,免除奴隶,成为一名骑兵。后来违反军令当斩,木骨闾纠合一百多人,逃亡于大沙漠的溪谷之间,投靠纥突邻部。木骨闾死后,其子车鹿会雄健英武,聚集不少牧民,自号柔然。柔然之意,即蒙古语中“贤明”的意思。车鹿会取与“木骨闾”近似的“郁久闾”为姓。当时柔然部落并不强大,依附拓跋代国,世为别部帅,向代国贡献马畜、貂皮等物品,冬天徙渡漠南,夏天还居漠北。车鹿会死后,三传至郁久闾地粟袁。地粟袁死后,部落一分为二,长子匹候跋居东面,次子纥提居西边。前秦灭代国,柔然转而依附匈奴刘卫辰。拓跋珪复兴代国,建魏国,东征北伐,草原诸部落多降,独柔然不来投靠,依旧臣服刘卫辰,在刘卫辰唆使下经常侵掠魏国边境部落。拓跋珪想消灭刘卫辰,势必要先灭掉其帮凶柔然。公元391年,北魏登国六年冬十月,打败贺兰部三个月后,拓跋珪迅速吹响攻击柔然的号角。柔然部落慑于魏国连胜的声威,从游牧地狼山举部遁走。拓跋珪千里大追击,从狼山向西追奔六百里,举目四望,朔风吹起连天的衰草,无边无涯,四野茫茫,哪里有柔然人的影子。魏军轻骑而来,粮食供不上,诸将与部落首领认为军粮不继,再追无益。拓跋珪一向固执自负,不听众人的意见。众人想到拓跋珪对谋士张衮言听计从,都让张衮去劝。张衮也觉得追下去无用,对拓跋珪转达诸将意见:“贼远粮尽,不如早还。”拓跋珪自信地一笑,反问诸将:“若杀副马,为三日粮,够用吗?”熟悉成吉思汗蒙古大军西征史的人一定知道,蒙古骑兵一人配两匹马,长途跋涉,轮番换乘,马歇人不歇。到达会战地点,不必休整,直接换乘另一匹没有负重的马参加战斗。魏军也是如此,所以拓跋珪有此一问:“粮食没了,我们还有副马,若杀副马,当做三天的粮食,够吗?”众人一寻思,当然够了,纷纷点头道:“足!” 足是足,可回来怎么办啊!拓跋珪深遂的眼睛一亮,毅然道:“那就追!”魏骑倍道兼行,茫茫戈壁与湛蓝湛蓝的天空连成一线,平坦、广阔、无边无际。零星点缀在焦黄的戈壁上的一丛丛骆驼刺、芨芨草,在北风中干枯残败。戈壁褪尽仅有的一点点绿意,泛着凄楚的灰褐色,显出无尽的苍茫与荒凉。魏军的马队踏过辽阔空旷的戈壁滩,隆隆的马蹄声和着扬起的尘土,回荡在千里戈壁上空。魏军终于在大戈壁南床山下追上逃跑的柔然部落,如狼似虎的魏骑像凶猛的狼群一样,瞬间将大批柔然人分割包围。刀矛寒光闪处,血浆漫天飞舞,戈壁上尸横遍野,鲜血满地。柔然两部首领匹候跋、纥提丢下大批柔然人,仓皇逃去。魏军开始血腥屠杀和疯狂抢掠。草原上每次战争都是残酷的,千篇一律,总是胜利者对失败者惨无人道的劫掠。魏军掠得大批财物、牛羊、女人和儿童,几乎获得半支柔然部落。拓跋珪得意地对手下将领们说:“你们知道我前几天问三天粮食的意思吗?”众将领摇头:“不知道。”拓跋珪解释道:“柔然部落驱赶家畜奔逃那么多日子,到了有水的地方一定滞留。我用轻骑去追赶他们,计算道路远近,料定不超过三天一定能追到。”众将叹服。魏军将领长孙嵩和长孙肥继续追击柔然残部。长孙嵩追至平望川(今蒙古共和国哈尔和林西)击斩柔然别部帅屋击;长孙肥西追至涿邪山(今阿尔泰山东脉),匹候跋请降。魏军抓获郁久闾纥提,以及他的儿子郁久闾曷多汗、侄儿郁久闾社仑、郁久闾斛律等柔然宗族数百人。拓跋珪歼灭柔然部落后,迅速率领六千精锐骑兵倍道回师,诸将不解:“今已破贼,何必匆匆回军。”拓跋珪冷笑道:“我料定那刘卫辰老儿,见我倾国之兵攻打柔然,必定乘虚掠我部落。乘他没有防备,快速回军截击,必能大胜。”北匈奴远遁他乡,入内南匈奴建立的汉国和前赵相继灭亡后,匈奴铁弗部继续捍卫着匈奴天之骄子的荣誉。对于拓跋魏国的崛起,刘卫辰惴惴不安,不思进取的性格让他坐视拓跋珪一天天强大,终于有一天,战火烧到头上,附属部落遭到打击。刘卫辰知道唇亡齿寒,拓跋珪是针对铁弗匈奴来的。趁拓跋珪远袭柔然之时,刘卫辰的儿子直力鞮动员境内牧民,凑齐九万军队偷袭魏国。九万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字,刘卫辰把匈奴人的老底全部压上了。拓跋珪早已料到刘卫辰不会对柔然之战无动于衷,率骑兵六千从戈壁返回,急趋铁岐山(今包头阴山北),收集弓矢、牛车,列成方阵,令军士各执硬弓利弩,设伏于铁岐山南。匈奴大军突然遭遇魏军,一阵慌乱。直力鞮见敌军人少,指挥匈奴骑兵蜂拥而上。依靠有利地形和牛车掩护的魏军利用弓弩的威力,一波波箭雨倾盆而下。轻装的匈奴骑兵毫无防备,损失惨重,大军溃败,直力鞮单骑逃走。拓跋珪以区区六千骑兵大败九万匈奴兵,可谓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弓弩是轻骑兵的天敌,轻骑若仰仗人马众多一味冲击车阵没有不失败的。依车列阵射杀骑兵,汉代李陵用过,晋代马隆用过,百试不爽。拓跋珪马不停蹄乘胜追击,时值隆冬,黄河渡口冰封。魏军自五原郡金津(今内蒙古包头西)强渡黄河,直插铁弗匈奴部落境内,进逼刘卫辰都城代来城,匈奴部众骇乱。刘卫辰与直力鞮父子弃城而逃,魏军一鼓作气,攻克代来城。魏将伊谓率轻骑穷追不舍,至木根山(今内蒙古五原西),俘虏直力鞮。刘卫辰被部下所杀,献首于拓跋珪。魏军兵至盐池(今陕西定边北),擒获刘卫辰宗族。前秦出塞攻打代国的战争是刘卫辰挑起的,拓跋珪忆起旧恨新仇,将刘卫辰宗族五千余人在黄河边尽皆斩杀,投尸黄河,一时之间黄河水为之变红。刘卫辰宗族中只有三子刘勃勃逃脱。这个刘勃勃便是大败刘裕关中军,开创匈奴大夏国的一代魔王赫连勃勃。经此一战,河套之地胡族部落纷纷投降,魏军获马三十余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远远超过魏军征伐草原各处野蛮部落获得的财物总和。铁弗匈奴积攒的全部家当连一只羊也未逃脱,北魏国的经济财力因此强大充裕起来。东吞勿吉,西至鹿浑海,北起贝加尔湖,南抵塞上长城,大漠南北千里草原完全变成拓跋鲜卑自家牧场。北魏统一草原各部战争的顺利使后燕国感到极大压力,慕容垂加快征战步伐,开始对邻近的翟魏和西燕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叩囊底智后燕国皇帝慕容垂感受到来自北方大草原的隐隐杀机,六十九岁高龄的不败名将再次挥起戈矛。慕容垂加快了对周边国家军事打击力度,在他心目中,世界上有一个人必须死,那就是西燕皇帝慕容永。枭雄的精明在于绝不会意气用事。慕容垂要一步一步来,攻打西燕之前,黎阳丁零人的小小王国定要拔去。丁零人的魏国建立于公元388年(北魏登国三年),其年山东地区已被后燕国占领。东晋北伐名将谢玄病死,那位淝水大战中在前秦后军大呼“秦军败了”的朱序被晋廷任命为都督,戍守洛阳,晋军丧失之前咄咄逼人的气势。丁零人翟辽见后燕得势,派遣使者请降。翟辽是个大忽悠,曾经数降数叛后燕国,他摸准了慕容垂的性子,开口闭口讲仁义,只要你先投降,就不去征讨。不过,人的忍耐有限度,慕容垂终于不肯再被忽悠。战神生气了,后果很严重。慕容垂断然拒绝翟辽归降,斩杀丁零使者,明白地让他收起骗术。翟辽也做得够绝,当下自称大魏天王,建立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丁零人中原政权,史称翟魏。翟魏领土面积狭小,地跨黄河两岸,处于后燕、西燕和东晋之间,利用大国博弈搞势力平衡,慕容垂拿狡猾多变的翟辽没办法。翟辽短命,仅仅做了三年天王便一命呜呼,儿子翟钊继位,改年号为定鼎。口气够大,只怕他没有本事定鼎中原。这一回,慕容垂逮住机会,后燕军大举攻伐翟魏。翟钊火速向西燕求救。西燕皇帝慕容永与大臣们商议,主张出兵的大臣和不主张出兵的大臣们各执己见。鸽派人物主张观望,说:“两寇相争,双方必然疲弊,我们坐山观虎斗,奈何要冒进兵的危险呢?”*人物主张出兵,提出围点打援之计,说:“慕容垂强大,翟钊弱小,何弊之有?不如速去救援,以成鼎足之势。我们发兵进攻中山,昼多疑兵,夜多火炬,慕容垂必定害怕退军。我军迎头出击,翟钊攻击背后,这可是老天爷给我们杀死慕容老贼的大好时机,断不可失啊。”慕容永最畏惧的人就是慕容垂,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肯和慕容垂过招。因为他知道,慕容垂生平无败仗。后燕大军迅速攻占丁零国都黎阳,列兵黄河北岸。翟钊孤注一掷,将兵马撤到南岸,依靠黄河天险防御。慕容垂与诸将立马黄河岸,河水奔流不息,对岸的丁零人军容齐整,戒备森严。诸将感叹道:“丁零人素来彪悍,又有准备,我军不宜渡河!”慕容垂白眉轻扬,呵呵一笑:“翟钊小儿,有何能为?看朕今日为大家露一手!”慕容垂早已想好一条声东击西之计。距离黎阳四十里另有一处渡口,名叫西津口。慕容垂下令移营西津,制作牛皮战船一百多艘,船头站满士兵,逆水而上。翟钊远远望见,以为慕容垂想从西津渡河,急忙引兵赴西津防卫。慕容垂暗中派遣将军慕容镇从黎阳渡口连夜渡河,天刚放亮,防御工事构筑完毕。翟钊发现上当,急忙返回,攻击慕容镇大营,后燕军坚守不战。丁零人往来疲惫,燕营攻不下来,只得退却。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农率军从西津渡河,慕容镇从大营中杀出,东西夹击,丁零人大败。翟钊撤到滑台,携带妻子儿女,收集残兵败将,北渡黄河,进入白鹿山打游击。慕容农对慕容镇道:“翟钊无粮,不能久居山中,我们假装回兵,等他下山之时,再发起攻击。”燕军退走,留侦骑观察动静。翟钊果然下山,慕容农回军掩击包抄,丁零军队投降,翟钊单骑逃往西燕国都长子。慕容永封翟钊为车骑大将军,一年后,翟钊谋反被杀,发源于贝加尔湖的丁零人建立的翟魏政权短短四年便宣告灭亡。昔日前燕国拥有今河北、山东、山西全境和辽宁、河南一带,慕容垂的复国大梦只剩山西一境。公元393年(北魏登国八年)秋天,慕容垂来到邺城,大聚文武,欲乘战胜翟魏的东风征伐西燕。诸将均不同意:“慕容永并未挑衅边境,我军连年征讨,士卒疲惫,不可再动干戈。”只有范阳王慕容德支持出兵:“慕容永国之枝叶,本非太祖嫡亲,妄自称帝,迷惑视听。只有将他除去,才能统一我大燕民心,士卒虽然疲惫,又岂能罢手!”时年六十九岁,满头银发的慕容垂仰望雁阵行行的淡云高天,秋风劲吹、红叶纷飞之中目光灿灿,发下豪言道:“我虽然老了,但是拍一拍口袋,即使剩下的这一点点智谋也足够对付他们,总不能把这个贼子留下来拖累子孙。”(吾虽老,叩囊底智,足以取之,终不复留此贼以累子孙也。)后燕与西燕以太行山脉为分界线,门户就是太行山的五处隘口,西燕依靠雄关进行防御。慕容鲜卑的两大高手在太行之巅展开较量。太行山山势险要,易守难攻。这场战争胜负的结果告诉我们,再险要的地势也不足恃,赢得战争靠智慧。慕容垂调集燕军主力步骑七万分两路伐西燕,第一次战役爆发。张崇出井陉关,向晋阳进发;平规攻沙亭(今河北临漳西南)。慕容永命尚书令刁云、车骑将军慕容钟统率大军五万防守潞川。次年二月,第二次战役再次打响。慕容垂留慕容宝之子清河公慕容会镇守邺城,征调后燕国地方部队,扬言兵分三路再次进兵。慕容楷出滏口,慕容农出壶关,慕容垂自领一军出沙亭,大造声势,各军准备就绪。针对后燕的军事部署,慕容永马上分兵遣将,严兵拒守滏口陉等隘口。以台壁(今山西黎城西南)为总后方聚积粮草,补给各军,派小逸豆归、王次多、勒马驹三将率兵一万保卫。后燕三路大军集结邺城西南,一个多月不进兵。慕容永心中疑惑,慕容垂老奸巨猾,三路伐人,虚张声势不进兵,肯定另有所图。想到太行陉道路宽阔,怀疑慕容垂声东击西,派人偷渡太行陉或轵关陉。慕容永悉数召回滏口陉诸道兵,屯于轵关(今河南济源西北),封锁太行陉路口。慕容永奸诈,但不及慕容垂老谋深算。慕容垂一个月按兵不动,就是要给西燕人造成一种迂回进兵的假象。得知慕容永撤掉防守滏口的兵力,慕容垂亲引大军出滏口陉,攻入天井关,进逼西燕屯粮重地台壁。慕容永慌令大逸豆归救援台壁,平规将其击败。小逸豆归出台壁讨战,被慕容农打得大败。后燕军斩勒马驹,擒王次多,小逸豆归逃回城中,后燕军把台壁团团围住。慕容永知道上了慕容垂的当,咬牙切齿,令镇守潞川的大将刁云、慕容钟回援台壁,召轵关诸军还长子。刁云、慕容钟为燕军攻势震怖,率众降燕。慕容永气急败坏,尽诛二*子老幼,亲提精兵五万杀向台壁。人马进至台壁南三十里处,远远望见旌旗招展,慕容垂亲率后燕军排开阵势,挡住去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慕容永鼓励将士,亲自擂起战鼓,西燕军呐喊呼啸着扑向燕军,慕容垂挥军迎上,两军一阵混战。慕容垂佯装败退,慕容永纵兵掩杀,追了几里路,事先埋伏的慕容国率领骑兵部队从山涧中突然杀出,切断慕容永的后路。四面伏兵尽起,慕容垂勒兵回战,大破西燕军,斩首八千,慕容永狼狈逃回长子。后燕军攻占台壁,晋阳守将闻讯弃城逃走,后燕军攻克晋阳。后燕诸路兵马将西燕国都长子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慕容永欲投奔后秦。有人劝道:“昔年石虎伐龙城,太祖坚守不出,卒成大燕之基。今慕容垂七十老翁,厌苦兵革,终不能顿兵连年攻我,当坚城固守,拖垮敌人。”慕容永点头,总不能干等,一面献玉玺于晋廷求救兵,一面告急于魏王拓跋珪。晋魏两国援兵未到,长子城中有将领开门投降,迎后燕军入城,慕容永被擒。慕容垂望着这个敢于挑战慕容鲜卑皇族正统的异类,破口大骂,下令枭首示众。燕帝慕容垂消灭翟魏和西燕,夺取大片土地,势力越来越强大。长子被围之时,魏王拓跋珪应慕容永之邀,派弟弟拓跋虔和大将庾岳率五万骑兵东渡黄河救援西燕,屯兵秀容(在今山西忻州市)。西燕亡国,两军没有交锋。此前,后燕与北魏的关系一度紧张,由于两国急于向四邻用兵,发生索马和扣押人质事件时并未兵戈相向。但是,两个一向亲密、世代联姻的鲜卑国家之间的裂痕已无法弥补。此时此刻,北魏救援西燕,军事敌对形势已然确立。它们各自消灭了四周敌人,巩固了后方,北方两大强国之间的战争随时有可能爆发。战争,人类为什么要进行战争,为什么一遍又一遍重复着战争的噩梦,一遍又一遍从诅咒战争中走向战争。鲜卑人是好战的民族,人们普遍早熟,从历代王族年纪轻轻便弓马纯熟可以看出他们对武力极端崇尚。慕容鲜卑是极端中的异类,他们从战争中走向辉煌,从战争中走向衰败,从战争中走向中兴,又从战争中走向灭亡。慕容垂的一生是慕容鲜卑民族性格的见证,十三岁征高句丽起,历经大棘城之战、入关之战、擒杀冉闵之战、淝水大战、复国之战、灭翟魏之战、统一两燕之战,攻无不取,战无不克。然而,他所领导的慕容鲜卑,结局仍然是一场悲剧。他不明白,人是平凡的,无论多么坚强、勇敢的战士最终也会厌倦战争,反感杀戮。慕容鲜卑的贵族和百姓经历一系列的战争后有如日暮黄昏,心力俱疲。拓跋鲜卑的贵族们在拓跋珪率领下四处出击,轻而易举掠夺了相对弱小的草原部落大量财富。北魏疯狂扩张让慕容垂感到了威胁,民族好战性格让他轻率地举起钢刀,决定北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即将开始。膏粱子弟比较交战双方的实力,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军队的战斗力,后燕明显高出一筹。后燕军是自淝水大战后,十多年血雨腥风里走出来的战士,他们水淹过邺城,五桥泽败过东晋的北府兵,攻滑台,取晋阳,围长子,破台壁,纵横中原,所向无敌,是全天下最精锐的士兵。拥有最精良的具装重骑兵的后燕军,最后为什么败得如此凄惨呢?是魏国军队更加强大吗?不是!魏军是各部落的联兵,武器装备和军事训练难与燕军抗衡。魏军之胜,胜在战略战术。后燕国大军即将挥师北上的关键时刻,戎马一生的老皇帝慕容垂突然卸去军权,将大军指挥权交给太子慕容宝。指挥官是一支军队的灵魂,其能力直接影响战局。战前,燕国大臣高湖将拓跋珪与慕容宝进行了比较,得出慕容宝不如拓跋珪的结论:“拓跋珪沉勇有谋,幼历艰难,兵精*,不可轻视。皇太子富于春秋,志果气锐,如今把军事指挥全权交付给他,必定小看魏国,轻敌必败。”高湖说得很客气,毕竟慕容宝是燕国未来皇帝,但言下之意清楚明了。拓跋珪十六岁起兵复国,征战草原多年,高柳城击败窟咄,弥泽湖大破刘显,西击库莫奚于弱落水,东击吐突邻于女水,北攻高车诸部,千里破柔然,渡河灭匈奴,一个接一个的胜利足以证明拓跋珪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官。慕容宝呢?从来没有单独指挥过一次战役,本来就不是拓跋珪的对手,又心高气傲,锐气十足。如果让他独掌兵权,手握全天下的强兵,必定骄傲轻敌,最终导致失败。慕容垂知道,论军事才干,慕容宝比不上其他儿子,用慕容宝为主将的原因是为了历练历练他。慕容垂的儿子很多,慕容农、慕容隆、慕容麟,个个战功赫赫,军功卓著,偏偏太子未立军功。“泼墨汉家子,走马鲜卑儿。”没有军功,怎能让鲜卑人心服口服,怎么做皇帝呢?高湖清楚慕容垂的心意,强调说:“事情万一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不仅太子损伤威望,同时又坏了大事。”慕容垂一心历练太子怎么肯听这些。事实证明高湖的正确,慕容宝确非拓跋珪对手。慕容宝是慕容垂的第四子,大段后所生,以嫡出立为太子。少年慕容宝是个纨绔子弟,为人轻率没有志向。等到立为太子时,一改常态,钻研儒学,谈论时政的水平渐渐长进,文章也写得不错。只是有个小毛病,喜欢曲意逢迎慕容垂的宠臣以求得他们的好话,终于获得朝士称赞,连精明的慕容垂也被欺骗。虽然慕容宝工于心计,善于伪装,他的不成器,有个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就是慕容垂的皇后小段后段元妃。段元妃劝慕容垂废掉太子另立新君:“姿质雍容,柔而不断,承平则为仁明之主,处难则非济世之雄。”太子性格犹豫不果断,太平之世可以做一个好皇帝,遇到危难不是能够平定乱世的英雄。现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把大燕的基业交给他,恐怕不会给大燕国带来昌盛和强大。随后她又把话题转到赵王慕容麟身上:“赵王奸诈且有雄心,平时轻视太子,陛下一旦去世,太子肯定控制不住此人,必然会发生内乱。”小段后具有一双慧眼,她看透了慕容宝兄弟,洞彻到时局的发展。果然不出她所料,慕容宝在北魏大军压境之下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后燕的城市一个又一个的沦陷。慕容麟非但不出力,反而处处掣肘,最终暴露想做皇帝的野心。兄弟相争,使北魏占领燕都中山,后燕国彻底丧失中原。可惜小段后的远见卓识、良苦用心非但没有引起慕容垂注意,反而陡增疑心。慕容垂冷笑着说了一句冷酷的话:“你想做骊姬吗?”春秋时代的骊姬谋害晋献公世子申生,慕容垂怀疑小段后想为她的儿子争位。一代名将慕容垂作为一名军事家固然老谋持重,但他在政治上无远略,在立太子问题上和晋武帝司马炎犯下同样错误,重成法轻人智。为确保君位传承的稳定过于看重嫡子继承制,忽略自己死后新君是否有能力应对天下突如其来的变化。他懂得骑在马上打天下而不能骑在马上治天下的道理,所以把帝位传给为士族儒士称道的慕容宝,可他忘记天下尚未太平,战争仍在继续。既然慕容垂认定慕容宝将继承大统,便千方百计为他树立威信,每次征战总要亲征的慕容垂将伐魏大任交给慕容宝,这一决定断送了慕容鲜卑千辛万苦复兴的大燕国。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一个是幼历艰难,受过多次战火洗礼的遗腹子;一个是生于钟鸣鼎食的王族,在父亲羽翼下长大的膏粱子弟。胜负可以预测。公元395年(北魏登国十年)五月,燕国皇帝慕容垂正式任命太子慕容宝为主帅,率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将鲜卑步骑八万出中山,自马邑出塞北击魏国。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率步骑一万八千人殿后,押运粮草,保障后勤。一场中原帝国与草原帝国的大决战正式拉开序幕。这场决定两大王朝前途命运的大会战,以一个美丽地方的名字载入史册,这就是参合陂之战!参合陂在今内蒙古凉城东北(岱海附近),山明水秀,风景如画。又有谁能够想到,一千六百年前一场中世纪中国的战争中约有五万燕国士兵被坑杀于此。参合陂之战成为北魏与后燕帝国命运的转折点,慕容鲜卑人由巅峰滑向深渊,拓跋鲜卑人由弱小走向辉煌,最终成为北中国的主宰。拥有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铁甲骑兵的慕容燕国为何输得这么惨,除了主将不称职之外,这场决定两大鲜卑民族命运的大决战到底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呢?计中计面对来势汹汹、倾巢出动的后燕大军,谋士张衮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向拓跋珪献策说:“后燕国被滑台、长子两次战役的胜利冲昏头脑,这次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来进攻,希图一战而胜,大有轻敌之心。我们应该表现得疲惫孱弱,使之更加骄纵,再寻找战机打败他们。”拓跋珪采纳张衮诱敌深入的战术,进行战略转移。拓跋仪统率阴山以北诸部落向西北撤退;拓跋遵统率阴山以东诸部向东北撤退;自己率云中川的牧民退至朔方一带。把所有的牲畜资产全部迁到黄河以西一千多里以外的地方去躲避。与此同时,展开外交努力,右司马许谦出使关中,向后秦皇帝姚兴求援。拓跋珪没有采纳以往草原民族与中原王朝交战时的战略战术,如匈奴与汉帝国的战争,匈奴在处于劣势时总喜欢向阴山以北退却,以大漠阻隔汉军攻势,再利用轻骑兵的机动性寻找战机消灭进入漠北的汉军。拓跋珪的战略转移并非一味退却,带有等待时机进行会战的倾向性。主力部队屯驻黄河南岸,牲畜资产在后秦国北境。如果燕军渡过黄河追击的话,拓跋珪将与燕军在黄河以南决战。后燕大军在云中扑了个空,拓跋珪的军事部署让慕容宝感到愕然。朔方地区是魏国新占领区,慕容宝满以为魏军会向漠北方向退去。当他判断出魏军的主力已经西渡黄河的时候,一个难题摆在面前。渡河需要船只,而燕军没有战船。慕容宝采取了一个很狡猾的作战策略,没有马上渡河追击,而是沿黄河自西向东攻击前进。后燕军深入魏境,兵进五原,收降北魏附属部落居民三万多户,收割杂粮一百多万斛。有人会问,此时的北魏不是游牧国家吗?为什么会种植杂粮呢?拓跋珪复兴代国之后,有意向农耕国家转型,曾在盛乐进行农业生产。登国九年,拓跋仪屯田于黄河以北,从五原直到棝杨塞外。不过,当时拓跋珪没有想到五原屯粮反而资助了长驱直入的燕国大军。有时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哲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原本种给自家人吃的粮食让别人吃掉,燕军却因为粮草丰足不再疏通粮道。后燕军队将收割来的粮食一百余万斛囤积黑城(今内蒙古武川)。慕容德率后勤大军入驻黑城,塞上通燕国的粮道无兵打理。后燕国大军开到黄河北岸,打造船只,准备渡河。拓跋珪针锋相对,魏军在各个渡口建筑高台,陈师黄河南岸耀兵,遍插旌旗虚张声势,沿河东西绵延一千多里。两国大军隔河对峙,黄河两岸旗帜飘动,一眼望不到尽头,蔚为壮观。拓跋珪“诱敌深入,寻机决战”的军事计划因燕军获得塞外杂粮而破产,而北魏的外交却大获成功。唇亡齿寒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后秦皇帝姚兴被许谦的游说之词打动,派大将杨佛嵩率兵救魏。得知援兵即将到来,拓跋珪果断下令拓跋虔率五万骑兵东渡黄河切断燕军通马邑之路;拓跋遵率七万骑兵劫断塞上通中山之路,彻底断绝燕军与国内的通信联络;拓跋仪率骑兵五万在黄河以北严密监视燕军动向。北魏军队从四个方向悄悄对燕军形成包围态势。我们从北魏军队调动的数量上看,似乎魏军占优,加上拓跋珪的朔方主力军,总兵力二十万以上,燕军只有九万八千人,为什么魏军不主动会战,如此被动呢?游牧民族最大的优势就是马匹,就是骑兵力量。后燕国也是以骑兵起家,士风剽悍,燕军在当时各国军队中最具战斗力,拥有作战经验丰富、人马披甲的重装骑兵和重装步兵。北魏军队虽多,像游牧民族一样,全民皆兵,都是轻装骑兵,对付实力弱小一些的草原民族游刃有余,若要与慕容鲜卑的铁甲军队对抗绝难制胜。战争呈胶着状态,开始比耐心。魏军本土作战,远道而来的燕军不能等,慕容宝下令伐木造船。一个月后,船只打造完毕,慕容宝迟迟没有下令渡河。因为他忽然失去国内的所有信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慕容宝从来没有单独指挥过作战。起初,远征军和国内联系频繁,一方面,慕容宝从中山出发的时候,慕容垂已经患病;另一方面,慕容垂不放心前方的军情,燕军的作战方针很多出自坐镇中山的慕容垂之手。魏军切断燕军与国内联系,抓获来往于两地之间的燕国使者。统帅慕容宝不仅不知道魏军动向,甚至几个月都得不到慕容垂的军事指示和生活起居消息。战?怎么战?慕容宝陷入彷徨、犹豫。他的哥哥辽西王慕容农、弟弟赵王慕容麟、皇叔范阳王慕容德沉默不语,似乎在看未来皇帝的笑话。夏去秋来,燕军七月到达黄河北岸,三个月过去,初来的锐气已经有所削弱。此时,后秦援兵已在中途,魏军士气开始高涨。孤军深入的慕容宝不敢再犹豫下去,下令渡河攻击。上天没有帮助慕容鲜卑人。燕军刚要渡河,突然狂风大作,几十艘战船刮到黄河南岸, 船上三百多名甲士被俘。拓跋珪对燕军开始采用欺骗战术,实施心理战。俘虏的燕兵全部释放,逼抓获的来往于军队和中山的燕国信使隔着黄河向燕军喊话,告诉他们慕容垂已死。“若父已死,何不早归!”短短几个字,上至主帅慕容宝,下至普通士兵人人恐慌,军心骇动。慕容垂英勇善战、爱兵如子,是燕国士兵们心中的神灵。听说慕容垂已死,刚凝聚起的精气神顿时散去。拓跋珪的心理战得到意外的收获,引爆慕容鲜卑嫡庶子皇位之争。身为太子的慕容宝继承帝位面临危机,慕容垂的死信引起不满太子势力的骚动。精于占卜的术士靳安感觉到不祥的气氛,劝慕容宝火速退兵:“天时不利,我方必定大败,火速退兵,或可免去灾难。”慕容宝不听,作为一名主帅,不能因为敌人散布几条真假难辨的不利消息就退兵。慕容宝的柔而不决让燕军失去一次安全撤退的大好时机。靳安私下对人说:“我们都要把尸体扔在这荒山草野,回不得家乡了!”燕国军心由是大乱。两军又相互僵持了二十多天,慕容宝终究没敢渡河。作为军队最高指挥官,既然不相信敌军散布的谣言决定不撤军,那么你该进攻就进攻啊,在黄河岸边干耗着等什么呀?于是等来了一场兵变。赵王慕容麟的部将慕舆嵩等人认为慕容垂是真的死了,因此图谋进行叛乱,拥奉慕容麟为大燕皇帝。兵变泄露消息,慕容宝迅速采取措施,处死慕舆嵩等将领。尽管慕容麟没有直接参与此次兵变,两人之间也不可避免产生嫌隙。这下好,兵无斗志,将帅不和,仗没法打了。秘中秘十月二十五日,慕容宝终于下定决心撤兵,燕军烧船夜遁。立冬时节的黄河出现冰凌,却没有冻住。慕容宝以为魏军没有办法渡过黄河追击,撤退途中连侦骑也没有派出。燕军的船只在撤退的时候全部烧掉,拓跋珪只能眼睁睁看着漫天的火焰心急如焚。他知道,虽然黄河以北、以东地区有拓跋仪、拓跋虔、拓跋遵三支总兵力十七万的军队,但如果没有他的亲临指挥,任何一方均不可能对燕军发动攻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八天的时间,十一月初三,天象大变,暴风骤至,黄河冰封,上天站到北魏一边。性格果敢的拓跋珪绝不会放弃每一次制胜的机会,断然下令追击,亲自挑选两万精锐骑兵踏冰渡河。大灾难之前多有征兆。燕军退至参合陂,大风突起,黑气如堤,自军后来,临覆燕军之上。沙门支昙猛告诫慕容宝说:“风云突变是魏兵将到的征兆,应该派兵断后。”从术士靳安和支昙猛和尚参与军事决策来看,汉化的燕国仍旧保持着原始迷信的风俗。当然,任何时代都有人相信巫术。术士拥有平常人所不具备的自然知识,掌握着一些自然规律,所以,他们的预言往往会成为现实。轻信术士的话便是迷信,但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对术士的话进行分析来研判时局有时会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慕容宝嘴角挂着轻蔑,笑而不答,根本不相信支昙猛的话。魏军无船,过不得黄河,再说大军走了十多天路程,魏军哪里能够追上?支昙猛和尚坚信预感准确,再三劝阻。此时,赵王慕容麟发火了,怒道:“以殿下神武,师徒之盛,足以横行沙漠,索虏(对拓跋鲜卑的蔑称,因为拓跋部留辫发)何敢远来!你支昙猛妄言惊众,当斩!”慕容麟,我们知道他是慕容垂姬妾所生的儿子,生性狡诈残忍,曾经出卖过老爹,慕容垂不忍心杀他,以教导不严的罪名将他母亲杀死。慕容垂河阳起兵反秦,智杀苻飞龙和他的氐族骑兵便是慕容麟的杰作。其后,在平定河北的战役中屡立战功,又多次进入草原,与拓跋珪合作消灭匈奴独孤部、贺兰部。刘显、贺讷兄弟都是慕容麟打败的。对于拓跋珪的军事才能,草原上多变的气候,魏国速度如风的轻骑兵,不能说了如指掌,也该有一定认识。慕容麟是第一个看穿拓跋珪野心的人,曾向慕容垂建议将拓跋珪召入中山监禁。就是这样一个虑事深远、奸诈无比的将才,此时此刻竟然说出如此不负责任的话,不能不令人心生怀疑。小段后说慕容麟“奸诈负气,有轻太子之心”。从他嘴里说出“殿下神武”的话完全是假意,以他对拓跋珪的了解,竟然如此武断“索虏何敢远来”,明摆着又是一句假话。一直轻视慕容宝不懂军事的慕容麟,为什么对着根本不了解情况的慕容宝拍马屁,大肆吹嘘太子殿下英勇神武,燕军如何强大,索虏怎么敢来送死,等等。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从慕舆嵩兵变以及后来发生的一系列针对慕容宝的军事政变可以看出,慕容麟处心积虑想做皇帝。现在老皇帝生死未卜,一旦大军安全回到中山,慕容宝会顺利登上帝位,这是慕容麟所不愿看到的。如果伐燕大军失败,慕容宝在燕国声望大跌,到时候慕容麟就会有机会。我们不难看出,慕容麟内心深处希望魏军实施追击,使伐燕军事行动以失败告终,慕容宝吃败仗丢面子,他好有机会登上皇帝的宝座。支昙猛晓不晓得慕容麟的心思,我们无从知道。面对危机,和尚哭泣地举出淝水战争的例子劝阻说:“苻坚以百万之师,败于淮南,正是由于恃众轻敌,不信天道的缘故!”好在老成持重的慕容德劝慕容宝听从支昙猛的话,慕容宝于是派遣慕容麟率三万骑兵断后以备非常。这又是一道令人费解的命令,慕容麟明明不相信魏军会来,慕容宝派他去岂非糊涂。为什么不派原本负责后继部队的慕容德,慕容农也可以啊?慕容宝虽寡断但不糊涂,有自己的算盘,怕万一老皇帝真的晏驾,慕容麟早回中山再生变故,不如让他晚点进城。慕容麟断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史书称“慕容麟以支昙猛为妄,纵骑游猎,不肯设备”。别说一个有掩护任务的断后部队,就是大部队在撤退的时候也会有侦察兵观察敌情。偏偏没有一个燕军侦察兵,太奇怪了,显然是慕容麟捣鬼故意不设侦骑。后燕军像观光客般边玩边走,追赶的魏军骑兵日夜兼行,沿途会合各支魏军。初九黄昏,追至参合陂西。哨探来报,燕军在陂东蟠羊山南面的河流旁安营。拓跋珪举目望去,暮色茫茫之下,峰峦起伏,群山绵延。西面是宁静的参合陂湖水,白茫茫的湖面泛着一片轻烟似的薄雾,对面的蟠羊山只能隐隐约约辨出灰色的山影。拓跋珪对于参合陂并不陌生,生于此地,长于此地,儿时常在湖边玩耍。每一处山石,每一处草木他都依稀记得。拓跋珪长嘘一口气,连夜部署诸将,掩覆燕军。士卒人衔枚,马束口潜伏前进,悄无声息地向山腰爬去。进入睡梦中的十万燕军根本不知道死神正一步一步从漆黑的夜色中向他们走来。晓雾蒙蒙,残月失去光泽,吊在天边,天际露出蛋白,天边的云彩像是浸了血,由淡淡的红色逐渐变得鲜红。拓跋珪率领魏军登上蟠羊山山头。山脚下的参合陂湖面结了一层薄冰,死一样沉寂,枯萎的衰草蒙着由晶莹的露珠凝结而成的一层白霜。燕军的帐篷一座挨着一座,波浪般起伏,营寨里静悄悄的,残余的火堆冒着淡淡的烟。拓跋珪脸上掠过得意的笑,眸子变得更加明亮,就像一头狼发现它的猎物已经无路可逃,马上要成为美食一样。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万千营帐一片血红。慕容宝伸个懒腰,从行军床上爬起,打着哈欠步出大帐。燕军士兵们刚刚起床,嘈杂着,喧哗着。天边的朝霞刺得慕容宝眯起睡意蒙眬的眼睛,把头转向西面的山峦。突然,他的心倏地一紧,抬手用力搓搓眼睛,眼睛越睁越大,像是看到魔鬼一般。西面的山头影影绰绰满是拓跋鲜卑的骑兵,扭头向北,北面的蟠羊山上也是数不清的魏骑。怔了片刻,慕容宝声嘶力竭地吼道:“索虏!索虏!”一片惊恐声中,军帐里衣衫不整的燕兵窜出帐子,整座兵营乱成一团,士兵们奔跑着,号叫着。一声悠长凄厉刺耳的号角从山头响起,在燕兵听来,如同是催命魔鬼招魂的尖叫。数不清的魏骑从北面、西面铺天盖地呼啸卷下,战马轰鸣声震动山谷,雪亮的刀矛在朝阳下闪耀万道寒光。这下真应了三国马谡引用的那句兵学名言:“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燕军乱成一锅粥,向南奔跑挤上参合陂,湖水冰面光滑,亦未冻实,人撞马踩,冰面破裂,压溺死者以万数。这就是奇袭的效果,一支没有准备的军队只能任由宰割。魏军对后燕军进行合围,五万燕兵放下武器,束手投降,逃出去的不过几千人。慕容宝等人都是单人匹马逃出,得以幸免。魏兵杀死勇于抵抗的燕国陈留王慕容绍,生擒鲁阳王慕容倭奴、桂林王慕容道成、济阴公尹国等文武将吏数千人,收获兵甲粮货以万万计。参合陂之战以魏军的大获全胜宣告结束,拓跋珪随后做出一个古今中外颇有争议的决策,坑兵!拓跋珪有远志,绝非一个野蛮部落的首领,他一心想做全天下的皇帝。平定四海需要人才,需要百姓衷心拥护。代郡太守贾闰、骠骑长史贾彝、太史郎晁崇等熟悉治国方略的汉人被挽留下来,不管出于胁迫还是诚意。余下的战俘,拓跋珪打算全部发给衣服粮食,放生回家,希望以此举感召中原地区的百姓。中部大人王建破坏了魏王的良好愿望,提议坑杀降卒:“燕众强盛,今倾国而来,我侥幸大捷,不如全部杀掉,使燕国空虚,攻打他们就容易多了。抓获强盗再把他们放掉,不是有违情理吗?”王建是乌桓中的大族,世代与拓跋鲜卑联姻。祖姑是拓跋郁律的王后、什翼犍的母亲,王建和父亲都娶拓跋鲜卑公主为妻。代国复兴,任外朝大人,与和跋等十三人共参军国大事,他的话极有分量。杀降,在古代战争中常见,以此来消灭敌国有生力量。征服敌国有两种方式,武力和宣传。一般来说,两手政策同时使用最好。战争胜利后,将敌国士兵斩尽杀绝就会使说教宣传变得苍白,不利于统治他国。拓跋珪起初不同意,对诸将说:“如果听王建的主意,我怕日后南方人仇视我们。”作为处于野蛮时代的拓跋鲜卑贵族们,眼光没有那么长远。当时魏国不够强大,不可能让威胁到他们利益的有生力量存在,诸部大人都支持王建。拓跋珪尽坑降卒,时过不久,他就后悔了。他意识到,自己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种子会发芽,会爆发难以估计的力量。坑杀降卒不是拓跋珪首创,他也不是最后一个施暴的人。白起坑杀降卒,导致赵国最终亡国,却不能阻止赵人起兵反秦;项羽坑杀降卒,保证秦人无力再反,却不能阻止刘邦因关中建立基业;拓跋珪坑杀降卒,没有保证燕国不再反击,也没有延迟北魏攻取中山的步伐,但他最终还是打下中原。事物本身都具有两面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漫漫黄土如烟如雾地散下,五万生灵就此窒息,无尽的冤魂弥漫在参合陂上空久久不散,亡魂在等什么呢?不过数月,他们心中的战神,他们的父亲慕容垂便来祭奠了。英雄暮年参合陂的失利让慕容垂悔之不及,为自己的自负和轻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很快慕容垂从懊恼之中清醒过来,决定再次征伐北魏。朝臣们是持异议的,只有慕容德和他灵犀相通,“索虏以参合之捷,有轻太子之心,宜及陛下神略以服之,不然,将为后患。”慕容德说得很清楚,北魏已经不再把大燕的皇储慕容宝放在心上,如果您再不去征服他们,未来的燕国必定会受到欺凌。慕容垂有最担心的事,百年之后,太子慕容宝挑不起大燕这副重担。燕国三面受敌,南有晋国,西有秦国,北有魏国。他不担心晋秦两国,晋国北伐每每虚张声势,雷声大雨点小,往往不了了之。秦国地处关中,西面既有吕光的凉国、乞伏部的西秦、鲜卑的吐谷浑,又有大大小小的各族政权,晋国也虎视眈眈地盯着长安。姚兴自顾不暇,更不消说打他燕国的主意。拓跋珪的魏国不同,北方各族均被其征服,势力遍布草原大漠。参合陂战后,拓跋珪不会满足做他的草原之鹰,从拒绝接受燕国封王就可以看出他野心的端倪,若其南下,大燕首当其冲。慕容垂后悔当初太过轻视,不过那时没办法,西燕慕容永不得不除,丁零人不得不讨,以至于养虎为患,现在后悔来不及了。一旦自己撒手归天,慕容宝绝不是拓跋珪的对手,就是拼了老命,也一定要击败拓跋珪,使子孙后代不再忧虑。参合陂的惨败让慕容宝声望大跌,慕容宝为扭转低落的人气,请求二次出塞。慕容垂不会让这位活宝再去丢人现眼,他要御驾亲征。参合陂之战,燕国主力军队损失殆尽,只得征召地方部队。慕容垂让清河公慕容会代替高阳王慕容隆镇守龙城,阳城王兰汗代长乐公慕容盛镇守蓟城(今北京)。下诏调动慕容隆和慕容盛的龙城、蓟城精锐甲兵集结到中山,准备再次大举攻击魏国,报参合陂兵败之耻。慕容隆的龙城甲兵阵容齐整地开进中山,燕人低落的士气总算稍有振奋。公元396年,北魏登国十一年三月,参合陂大战后的第四个月,慕容垂留下慕容德守中山,亲率大军北征魏国。慕容垂深知自己兵少,只能出奇制胜。他不从马邑和幽州出兵,直接引兵西奔太行山,不走太行山已有的隘口,而翻越青岭(今河北易县西南)到达天门,下令军士凿山通道,艰难地翻越太行山,偷渡桑干川向猎岭(今山西代县东北夏屋山)进发。先锋慕容农和慕容隆突袭平城(在今山西大同)。燕军的奇袭战术取得成效,兵临城下,魏国平城守将拓跋虔才得到消息,仓促出战,命丧桑干川。魏军于是大溃,燕军攻克平城,尽收魏国部落三万余家。慕容垂率得胜之师北上,命慕容宝和慕容隆为前队,直指云中。拓跋虔是魏国第一虎将,以壮勇知名,武力绝伦,从小跟随拓跋珪征战草原各部,屡立战功。拓跋虔力大无比,嫌平常的槊又细又短,改成大槊后还嫌轻,刃下缀铜铃。他使的弓力是常人的数倍,北魏历代朝廷把他的硬弓存在京都平城的武库中作为纪念,让后人瞻仰。拓跋虔临阵杀敌,用槊刺人后都要高举过头顶。史书中记载一则故事赞叹他的勇猛无敌。一次激战中,拓跋虔单手把大槊插在地上,打马退走,敌骑争着围上来拔槊,丝毫不动。拓跋虔引弓发射,一箭同时洞穿三人之胸,摇槊之徒亡魂而散,拓跋虔从容地令人取槊而去。每次征讨,冲锋在前,勇冠当时,敌无众寡,莫敢抗其前者。就是这样一员无敌的虎将一阵为燕军所杀,拓跋珪听闻拓跋虔的死讯大惊失色,哀伤恸哭。又听说慕容垂亲来,燕军前锋逼近云中川,震惊恐惧,一时不知所措,欲弃盛乐北逃。草原诸部人心惶惶,皆有投降燕国之意。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慕容垂卓绝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数十年的威名几乎一举扫平蒙古高原最强大的国家。燕国军事形势一片大好,但上天决意葬送慕容鲜卑。北进的后燕大军途经伤心地。残阳西下,暮色缭绕,霞光铺在参合陂湖面上,树木、山水全部淹灭在血色中。诸将簇拥老皇帝缓辔而行,慕容垂眯缝着眼,四下望去,湖畔上、芦苇丛中白骨森森,不由一阵心悸。越往前行尸骨越多,及至蟠羊山南,尸骸遍地,马蹄下到处白骨磷磷。慕容垂心惊肉跳,率众人纵马上半坡,向谷中望去,腐烂的骸骨随处可见,每一条沟壑都散落着支离破碎的铠甲和断矛残弓,大堆大堆的白骨堆积如山。泥土根本覆盖不住,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一阵阴风袭来,隐约悲惨的哀号夹在风中回响。慕容垂心中哀恸,翻身下马,令左右摆设香案,为死难者祭奠。数万燕军将士齐下战马,人人悲凄。点燃的祭香由慕容垂亲自插上,香气缭绕在静谧山谷的森森白骨中。慕容垂躬身执礼,四面哭声一片。这根根白骨有多少是燕军将士的父子,或者是他们的兄弟,哀伤之中,一片片燕军将士伏倒身躯,捶地挠土,撕心裂肺的哭声震动山谷。慕容垂悔恨交加,这十万将士是十余年来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豪杰英雄,一朝化为十万具骸骨,如何不让人心痛、悲伤。想自己十三岁带兵,近六十年军旅生涯,经历战阵无数,生平未尝一败,临到风烛残年,竟让自己亲历失败带来的惨痛。悔不该让太子慕容宝带兵,铸成大错,对不住为自己、为大燕出生入死的鲜卑儿郎。慕容垂惭愤呕血,由是发疾。慕容垂病重,可他知道断不能停军不前,否则前功尽弃,他挣扎着起来,乘坐马车继续指挥燕军前进。在平城西北三十里处,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这次打击对这个风烛残年的古稀老人太过残酷。慕容垂体验到英雄暮年的悲伤。他出生于战火纷飞的辽东,那一年,慕容鲜卑打下了宇文部的国城。他的一生不停征战,到老也未停息,为先人的祖业复国,为后人的基业打拼,如同他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不以贼遗子孙。”慕容垂囊中的军事智谋取之不尽,可人若死了,再多的智慧也倒不出来,这该是多么的无奈与哀伤。他不会恐惧死亡,担心的只是慕容鲜卑和他的子孙,若上天再给一年的机会,他会不会征服草原和大漠呢?南北朝的历史会不会重新改写呢?历史不能假设。慕容宝等前锋听到皇上病重的消息,纷纷退兵。原本投降的魏国部落中有人得到慕容垂死亡的消息,偷偷叛逃至阴山,向拓跋珪报告慕容垂的死讯:“慕容垂已死,舆尸在军。”拓跋珪大喜,整合三军,率大队骑兵向南转进,欲追击燕军。可慕容垂根本没有退兵,燕军驻扎平城,大兴土木,兴筑燕昌城。拓跋珪上当受骗,以为报信的人说谎,急忙引兵退还阴山。死诸葛吓退活仲达一幕再次上演,拓跋珪不及慕容垂毫无争议。魏军退走,燕军这才东还,行至上谷之沮阳,慕容垂终于弃世而去,时年七十一岁。慕容宝秘不发丧,回到中山城,下令举哀,满城鲜卑人如丧亲生父亲,哭声一片。太子慕容宝即皇帝位,追谥慕容垂为成武帝,庙号世祖。慕容垂为战争而生,在战争中死去,是慕容鲜卑当之无愧的战神。为鲜卑慕容部征服中原、复兴家国,先后战败东晋的名将之星桓温和谢玄,两次阻止东晋北伐,让汉家英雄们只能临河叹息。外表敦厚难掩深藏于内心的霸气,慕容皝没有看错他这个儿子,慕容垂成就了大燕的王霸之业。对于天王苻坚来说,慕容垂是伪君子;对于东晋诸将和拓跋珪来说,慕容垂是最可怕的敌人;对于慕容鲜卑来说,慕容垂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他是中国历史一代名将。慕容垂的死无异于泰山颓塌,栋梁倒地,这座由不断军事胜利支撑起来的慕容燕国的大厦还能坚持多久呢?参合陂的胜利以及慕容垂的死让北魏国看到入主中原的希望,拓跋珪加快王朝封建化进程,在汉人的帮助下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改元皇始,正式做起北魏国皇帝。北魏的汉人集团大力支持拓跋珪南下,与中原各族争正统。张衮之弟张恂从中原来到塞上,献南征策,鼓动拓跋珪南下:“现今天下大乱,自晋亡之后,刘渊、石勒、慕容俊、苻健、姚苌先后称帝各自建国,旋败旋兴。他们不是中原百姓期盼的真正皇帝。陛下自代北起兵,自北而南,攻略燕赵,正可成就大业。”拓跋珪大喜,成立参谋部,张衮、张恂兄弟参赞军事,密谋南征。糊涂新君北魏国紧锣密鼓调兵遣将准备*燕国,燕国新君慕容宝却做了三件愚蠢的事。父皇尸骨未寒,慕容宝指使慕容麟杀害曾经建议废掉自己的小段后;受长乐公慕容盛和慕容麟调唆,违背慕容垂意愿,放弃“多材艺、有雄略”的庶子慕容会,改立“美姿貌,而蠢弱不慧”的嫡子慕容策为太子。在慕容宝诸多儿子当中,老皇帝慕容垂选中慕容会。慕容宝北伐魏国时,慕容会代行管理宫中、府中的事务,“礼遇一同太子”。慕容垂伐魏,配给慕容会优秀的佐僚属官,留镇燕之旧都龙城,委以东北重任。临死时,更是留下遗命,册立慕容会为慕容宝世子。慕容会乃姬妾所生,是庶子。可见慕容垂吸取了燕国皇室历代嫡庶子之争的教训,不立嫡子立庶子,一改“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子继承制,让最优秀的子孙做皇帝。慕容垂的苦心没有被宠爱少子的慕容宝接受,反而引起慕容宝长子慕容盛的不满。慕容盛与慕容会同年所生,均是慕容宝的庶子,慕容盛稍大几天。慕容盛认为,论嫡,皇位属少子慕容策,论长,皇位该是他慕容盛的。他以居于慕容会下为耻,极力迎合父皇的意思推崇慕容策。这下正合慕容宝心意,征求慕容隆、慕容麟等人的意见。慕容麟不怀好意,大加赞同,皇帝越没本事他越高兴。十一岁的慕容策立为皇太子,眼见唾手可得的皇位飞了,慕容会能高兴吗?改立皇储为燕国*埋下伏笔。慕容宝继续出昏招,为应对北魏进攻,解决因参合陂之战造成的兵源紧缺。慕容宝下令:“定士族旧籍,分辨清浊,校阅户口,罢军营封荫之户。”杀母、改变慕容垂生前指定的太子人选,必定引起慕容鲜卑皇族的矛盾和恐慌,而“辨清浊、罢封荫”的政策则遭到汉人豪强和鲜卑贵族的强烈抵触。燕国的豪门大族由两部分人组成,一类是鲜卑贵族,包括慕容部、宇文部、段部及其乌桓、屠各族的贵族。虽说燕国入主中原较早,中原的典章制度施行有段时日。可慕容鲜卑毕竟是由林地和游牧民族进入农耕之地,由于历代燕国皇帝粗放型管理,残留着军事氏族制习气,加上连年征战因军功赏赐和抢夺来的人口,手下奴隶成群。第二类人,汉人士族豪门。中原地区的汉人经过八王之乱后的频繁战乱,以家族为中心各建坞堡,圈地聚民。两类豪强手下聚集着大量的奴仆和附户农民,他们以军营封荫为借口,将更多的人口纳为私产,国家称之为军营封荫人口。参合陂之战,皇室和朝廷控制的士兵被魏国屠杀活埋近六万人,兵源严重不足,因此慕容宝下狠心清校豪门人口,以增加兵源。如此一来,触动贵族豪门的根本利益,造成附属农民生活动荡,“由是士民嗟怨,始有离心”。如果这项政策放在太平时期,可以说是抑制豪强势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大敌当前,一切以团结稳定为前提的局面下,慕容宝不思团结任何可以团结的人,反而做了三件伤害国人感情的事,引起人心分裂。燕国很快为慕容宝的各项政策付出惨重的代价,“上下离德,百姓思乱者十室而九焉”。慕容宝为应对北魏南下,重新调整燕国军事部署,将全国分成四大战区,范阳王慕容德镇守邺城;辽西王慕容农镇守晋阳;宜都王慕容凤守信都;长乐公慕容盛协助自己守卫国都。应该说他的军事部署没有什么太大问题,慕容德、慕容农、慕容盛、慕容凤都是燕国赫赫有名的战将。用本朝第一名将慕容农镇守北疆第一道屏障足以与北魏一较高下,然而局势进展大大出乎慕容宝意料。慕容农带领几万部曲前往并州。部曲在魏晋南北朝时指豪门大族的私人武装,如同中世纪西欧的骑士们。骑士们拖家带口,吃饭成了问题。并州缺乏粮食储备,这一年又赶上下霜较早,农业歉收,百姓无法供应这么多人的粮食。慕容农派人强行向豪强募粮,派各部护军分头监视边境线上的少数民族部落。为此,汉人胡人都对他心怀怨恨,有人暗地里偷偷出塞,要求北魏出兵南下。敕勒川,北魏皇帝的帐篷中,拓跋珪正与鲜卑和汉大臣们商议南征事宜。各部大人和鲜卑将领们兴奋异常,纷纷大叫道:“大王是草原大漠至高无上的主人!也必将是中原大地的主人!”拓跋珪手捶毡毯,对群臣道:“我向着巍巍大鲜卑山起誓,一定征服天下,等到拓跋鲜卑的马蹄踏上中原土地,我就可以成为真正伟大的皇帝!”拓跋部首领争先恐后大声嚷道:“南征!南征!大王是天空飞翔的雄鹰!是草原奔驰的骏马!是拓跋鲜卑人不停跳动的心脏!”中山攻防战公元396年八月,大草原秋高气爽,草长马肥。草地上篝火燃起,柴草“噼里啪啦”地响着,十根烟柱在盛乐的上空冲天而起,直直冲向云霄。每一处篝火旁有四个萨满巫,腰间皮带上围着一圈铜铃,敲击着木鼓,疯狂跳动着,嘴里念念有词地祈祷着。祷告苍天大地,祷告神灵祖宗保佑此次征战顺利。燃烧的火焰向草原各部落昭示,鲜卑拓跋部的南征拉开大幕。经过三个月的精心准备,拓跋珪开始战略大反攻。北魏各部落征集步骑四十余万,南下中原大举伐燕,拓跋鲜卑的贵族们满怀憧憬和陌生踏上南征之路。魏军浩浩荡荡地进发,挟着遮天蔽日的征尘鼓行而进,南出马邑,跃过句注山,旌旗招展,迤逦两千余里。魏军兵分两路,左将军李栗率五万骑兵为先锋直指晋阳;封真等将领从东道出军都关,进攻燕国的幽州。魏国大军兵临晋阳,引诱燕军出战。慕容农因城中乏粮也想与北魏早早决战,尽遣主力野战。两军在晋阳城外一场恶斗,燕军战败奔还晋阳。慕容宝新政的恶果显露,守将慕舆嵩在城中豪强支持下投降北魏,紧闭城门拒绝慕容农进城。慕容农只得率数千骑兵向东逃走。北魏大将长孙肥穷追不舍,在潞川再败燕军,抓获慕容农的妻子儿女,燕军尽没,慕容农受伤,独与三骑逃归中山。北魏夺取并州,拓跋鲜卑第一次进入中原腹地。一般而言,游牧民族进入大城市往往不知所措,他们不懂大城市的作用,依照草原习惯,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但年轻的魏王拓跋珪成熟得让人吃惊。他举止得体、应付自如,行事像模像样、有声有色,按照封建国家的样子第一次设置朝廷办事机构,设置刺史、太守、尚书郎等各级地方官吏,不拘一格提拔汉族人才。只要有才干,不管年龄大小都可以做官。刺史、太守、尚书郎以下的官职全部任用儒生。张恂等汉人出任各郡太守,招抚离散,劝课农桑,并州由是大安。未杀一人,未烧一房,北魏军队进入中原取得近乎完美的开局。向来战无不胜的名将慕容农被拓跋珪一仗打败。慕容宝大为震惊,在东堂商议对策,满朝文武竟然纷纷献策固守,无一人提议主动出击,可见当时后燕与北魏的军事力量对比和参合陂战前完全倒换过来。中山尹苻谟主张凭险守关,拒敌于太行山和长城隘口。他认为魏军人数众多,力量强大,从千里之外前来作战,乘胜前进,锐不可当,如果放敌人进入平原就没有办法再抵挡,应当依据险要地形死守。中书令眭邃主张坚壁清野,“魏军以骑兵为多,奔来驰往剽悍迅速,但是,他们在马上携带的粮草不过够十天左右的用度。我们应该命令各郡县把居民聚集在一起,一千户人家组成一个寨堡,深挖战壕,高筑壁垒,使原野上既无人迹又无粮草可取,等待进犯。敌人来到这里没有什么可抢劫的东西,最多不超过六十天,就会因为粮食用完而自行撤退回去。”尚书封懿同意符谟的意见,反驳眭邃的意见说:“现在魏军有数十万人,这是天下最大的劲敌。居民即使修筑寨堡,也没有办法保卫自己的安全,这等于把兵马及粮食聚集在一起送给他们。而且那样容易使民心动摇,向敌人示弱,我看不如据守关隘,决一死战,这才是上策!”赵王慕容麟不同意凭险守关,同意眭邃的意见,战术更加保守,竟让慕容宝固守中山。“魏军现在乘胜而来,气势旺盛,正面锋芒无论如何也挡不住,我们应该全面地据守中山,等待他们出现漏洞和失策的时候再乘机反击。”四个人正好形成两种拒敌方案,一种是凭险守关,拒敌于国门之外;另一种是坚壁清野打持久战。这是对付外来强国入侵最典型的两种战术,古今中外皆是如此。最后,慕容宝采纳第二种建议,军权交给慕容麟,放弃小城镇,坚守大城市,修城积粟,坚壁清野,和北魏打持久战。应该说,慕容宝采取的军事方案是最合理的一种,与士气旺盛的北魏军打野战必然失败,慕容农就是例子,除非战神慕容垂活过来。两种军事防御方案的取舍,军力弱的一方,往往采取第二种方案。对于燕国来说,第一种方案并不足取,并州已经丢失,太行山隘口众多,而且已经和北魏所共有,一旦敌军突破一处,守关大军则有被切断后路的危险。多处设防,顾此失彼,西燕因之而灭亡,再加上魏军属于草原游牧民族,不善攻坚城,慕容麟的固守中山、坚壁清野实在是上策。燕国的持久战能够拖垮北魏大军吗?魏军行动非常迅速,攻拔晋阳的第二个月,魏将奚牧南下掠地汾川。于栗磾和公孙兰率领两万步骑偷偷从晋阳向东重新开辟韩信当年修筑使用过的栈道。拓跋珪亲提大军出井陉关直趋后燕国都中山城。魏军攻取常山,战局进展之顺利出乎拓跋珪意料。由于燕军龟缩防御大城市,魏军铁骑如入无人之境,常山以东各地的驻守官吏或者逃跑或者开城投降,各郡县纷纷归附北魏。后燕军固守大城市的战略计划,使魏军兵不血刃进入河北。只有中山、邺城、信都三座城池还在后燕国手中。冬季来临,北魏大军兵分三路,东平公拓跋仪带领五万骑兵进攻邺城;冠军将军王建、左将军李栗率兵五万进攻信都;拓跋珪亲自带兵进攻中山。攻城需要器械及使用技巧,对于习惯于草原作战的游牧民族来说,无疑非常艰苦。后燕国都坚固无比,中山攻防战进行得异常艰难。燕军凭借高大的城墙,在高阳王慕容隆带领下拼死守城,全力奋战,从早晨苦战到中午,杀伤魏兵几千人。拓跋珪仰望高城,无奈叹息道:“中山城坚固,慕容宝不肯出城与我们决战。急攻会损兵折将,长期围困又要花费大量的粮草,不如先去夺取邺城、信都,得手之后再来想办法对付它。”拓跋珪避开燕国都城,重点进攻其他战略要点,从中山退兵向南开进,军于鲁口。慕容麟果然是将才,一切都在按照他的思路进行。魏军的漏洞和困难显露出来了,三路军队均受阻不前。邺城守将慕容德夜袭北魏军,拓跋仪受挫退兵,拓跋珪不得不派出辽西公贺卢率骑兵二万增援。贺卢是贺讷的弟弟,拓跋珪的舅舅,论辈分自然也是拓跋仪的舅舅,因不服从拓跋仪节度,二将不和,邺城形势没有丝毫改变。王建、李栗的军队围攻信都,久攻不下。魏国诸部落之间的矛盾因为战局不顺利开始激化。史书称“魏别部大人没根有胆勇,魏王恶之”。这句话说得很奇怪,自己的大将有本事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怎么会讨厌他呢?首先要明白一点,什么是别部?别部是指魏国部落联盟中除鲜卑拓跋部之外的部落。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拓跋部与其他征服部落之间有很深的矛盾,他们也互相提防。什么原因使跟随拓跋珪南下的附属部落产生不满呢?这个问题不难猜测,草原民族打仗目的直接明了,没有长远目标,就是为了掠夺财富,包括黄金、牛羊、妇女、儿童,等等。征战草原,牧民们的积极性很高。进入中原,为了获取民心,拓跋珪的政策有了变化,“军之所行,不得伤民桑枣”。有了类似“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类的军规。习惯草原散漫作风的部落首领们接受不了人死了不少,东西不能抢的军纪,频出怨言。拓跋珪对于不听话、有本事的部落首领们动了杀机。将帅之间的不信任导致叛变,没根投降燕国,并要求偷袭魏营。慕容宝对没根的投降大喜过望,破格晋封镇东大将军。可惜“处难则非济世之雄”的慕容宝没有曹操的本事,曹操得到许攸投诚之后,马上采用他的计策火烧乌巢大败袁绍。慕容宝大封没根,却不肯完全相信。没根提出夜袭魏营时,慕容宝不派重兵前去,只调拨一百多名骑兵,导致没根虽胜而不能扩大战果。没根时机选择正确,拓跋珪根本没有料到固守坚城的燕军会来偷袭自己。没根率领一百骑兵装扮成魏军模样,用魏军口令,夜入魏营,一直杀到中军大帐,差点把拓跋珪给宰了。拓跋珪狼狈逃走,没根人马太少,只能大杀一阵,领兵退走。原本可以大胜的战役草率收场,战胜拓跋珪的第一次机会丢失。转眼到了冬季,战局毫无改变,燕国在中原的三大据点一个也没打下来。王建和李栗攻打信都,六十余日不下,士卒多死。拓跋珪集中兵力,亲自带兵进攻信都。守将慕容凤跳出城墙逃往中山,信都城向北魏投降。信都打下来,北魏军在邺城再一次遭受挫折。围城的拓跋仪和贺卢两军各自为战,互不联系,被燕军打得大败。风雪滹沱河中原战局久拖不决,先前征服的并州和魏国根据地塞外大草原接连发生*。没根的侄子丑提在并州做监军,听说叔父降燕,害怕受到牵连,索性带着军队回草原举行叛乱。贺兰部、纥邻部、纥奚部加入反叛者的行列。由此可见,反对拓跋珪的部落不是一小撮,而是有相当大的势力。草原各部落不愿意跟随拓跋部南征,为拓跋人送死卖命,希望回到草原继续过游牧生活。不仅被征服的部落,拓跋部本身也有人心怀异心,留守草原的拓跋顺在拓跋珪生死未明的情况下曾想自摄国事便是明证。国内危机重重,河北局势僵持不下,魏军丧失进入中原时的锐气,明显处于下风。拓跋珪终于决定撤军北还,派使者前去中山向后燕求和,请求用弟弟作为人质。拓跋珪诚心诚意求和,这一回慕容宝不干了,一口拒绝讲和。你国内发生*,想回去,门都没有。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我大燕国成什么了。慕容宝开始行动,一方面尽出宫中珍宝和宫女作为赏资,在各郡县招募山野亡命的强盗匪徒,扩充新军;一面派使臣前往北魏军营,斥责拓跋珪忘恩负义。随后征调国内所有兵力,步兵十二万人、骑兵三万七千人,全部开拔到曲阳的柏肆(在今河北藁城市)驻守,在滹沱河北岸立下大营,拦截撤退的北魏军。南北朝著名的柏肆之战打响了,正是这一场战役再次改变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二月初九,魏军到达滹沱河,在河南岸扎营。慕容宝趁魏军立足未稳,连夜渡河,用招募来的一万多名盗匪组成敢死队夜袭魏营,自己亲率大军列阵于敌营之北以为援兵。如果慕容宝早下决心,当初没根投诚时,足以大败魏军。不过,现在也为时不晚。夜色阴沉,空旷的原野回荡着北风的哀鸣。慕容宝戴着风帽,外罩狐皮裆,蹬着高筒鹿皮靴,立马滹沱河岸,任由凛冽的西北风割在脸上,紧张地注视着先头部队的行动。敢死队顺风纵火,突入魏营发起猛攻。魏军大乱,拓跋珪正睡觉呢,闻讯,从行军床上惊起,光着脚就跑。燕将乞特真率百余人冲杀到中军大帐,获得拓跋珪的衣靴。魏国皇帝狼狈不堪地光着脚丫子逃到大营外,可见当时魏营之乱,形势对燕军格外有利。恰恰在此时此刻,近在咫尺的慕容宝却未下令大举进攻,十多万人就在那儿傻等。段元妃评价慕容宝的性格“柔而不断”何其正确,四个字断送了大燕国的中原之梦。两军交战,战机如电光石火稍纵即逝,形势此消彼长。拓跋珪虽然逃到营外,却观察营内局势的发展,腾空烈焰之中,燕军敢死队突然无故自惊,互相砍射,这帮子亡命之徒恐怕发现魏营中的珍宝了。魏军是部落联军,劫掠是草原民族的看家本事。不抵抗的不准抢,抵抗的还不准抢吗?打下城池,官府敛聚的财物应有尽有。一车车一箱箱的金银珠宝不能不让人心动,难怪强盗们自相残杀。拓跋珪抓住机会,击鼓召集刚刚溃散的兵士,他的侍卫和中军将士渐渐集合起来。拓跋珪下令在营外遍插火炬,让魏骑来往冲击劫营的燕军,募兵大败,逃回燕军大阵。慕容宝见机会丧失,渡过滹沱河北还。慕容宝大有机会,魏军其他部落的士兵已经逃得很远了,如果当时下令发动冲锋,拓跋珪能不能活着回到塞上还很难说。然而,这就是将领之间的差别,临战指挥的差距足以断送一场战争,一个国家。第二日,拓跋珪整顿队伍逼近燕营。经昨夜一战,燕军士气大为低落,慕容宝只得回师中山。魏军紧追不舍,燕兵屡次交锋,不能获胜。慕容宝害怕,弃大军而不顾,率骑兵两万人逃走。天色晦暗,风雪交加。慕容宝唯恐魏军追上,命令士兵将袍甲枪杖尽数丢弃,轻装而逃。狂风暴雪,不计其数的燕国士兵冻死,横七竖八地躺在道路上的尸体随处可见,别说武器辎重,就连一把小刀也没带回中山城。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柏肆一战,燕军再也无力与魏师抗衡,拓跋珪信心增强,转变态度,不再撤军,再度将中山城围住。仅派出大将庾岳率一万骑兵回草原平叛,庾岳不负所托,讨平三部,大草原归于安宁。魏国的内乱平息,拓跋珪可以专心对付燕国。这回轮到慕容宝讲和,以送还拓跋珪弟弟拓跋觚、割让常山以西土地作为条件。拓跋珪表示同意,退兵而去。慕容宝事后思来想去不甘心,自食其言,又反悔了。魏军回师,三度围城。自打进入中原地区,魏军苦战近半年,伤亡惨重,虽有柏肆大捷,却始终不能打下中山城。挫折让拓跋珪头脑清醒,开始思考魏军进展缓慢的原因。参合陂!是参合陂的幽灵们作怪,是他们在告诉燕国百姓拒不投降。拓跋珪后悔了,一个伟大的征服者绝不能靠屠杀俘虏来赢得胜利。万人坑只会激发燕国人的仇恨,因而魏兵每到一地,燕民深沟高垒,清野对抗。被围之城,将士泣血踊跃,奋战不降。拓跋珪改正错误政策,开始“抚慰新附”,对柏肆之战的降兵不再杀戮,罢免一批杀人过多的将领。拓跋素延平定并州叛乱立下大功,只因在*叛军时杀人太多,拓跋珪毫不犹豫地免去其官职。为争取中原地区汉人的支持,分化燕国人。在张衮等人的推荐下,拓跋珪大量起用汉人中杰出的人才做官参军国要务,先后任命北方著名的士族领袖崔宏、屈遵、崔逞等人。河北战乱,燕国高阳太守崔宏逃往海渚,拓跋珪亲自骑快马追到海边,颇有“月下追韩信”的味道。拓跋珪的诚心感动崔宏,下船归顺,与张衮联手参与创立北魏各项军国制度。博陵令屈遵投降,拓跋珪拜为中书令,连升数级。燕国秘书监崔逞拜为尚书,掌管三十六曹。拓跋珪自降征服者的身价,终于稳定河北战局,争取到一部分百姓和汉人士族豪门势力对魏国的支持。而此时,中山城内发生了一场叛乱。奸王慕容麟人们在危险之中会同仇敌忾,一旦形势略有好转,利益会让人变得六亲不认。慕容宝下诏镇守辽东的龙城守将慕容会发兵解围,慕容会因改立太子之事对慕容宝不满,不想发兵。后来在慕容宝不断催促下,勉强应承,但大军到了蓟城便停止不进。魏军长期围困中山,辽东援兵迟迟不到,城中将士有心出城与敌人决一死战。慕容隆向慕容宝请战,欲与敌人拼个鱼死网破。慕容宝别无他策,只得同意。燕军整装列队待发,谁知,负责军事指挥的慕容麟几次三番阻止大军出击,慕容隆集合起队伍又解散,前后四次。急不可待的数千燕军将士齐聚皇宫向慕容宝请命出战。慕容宝为众将士的豪情所感染,下令出击。慕容隆披甲上马,召集将佐下定必死的决心,对战士们立下遗言说:“倘若我有什么不幸,你们如果有人回到北方,看到我母亲,请代为禀告我此时的心情。”大军开拔的当口,慕容宝再次听从慕容麟的劝阻,不准出战。将士们愤恨不已,慕容隆涕泣而还。慕容麟阻止燕军与魏兵决战有秘密目的,准备利用魏军围城的权懈期发动军事政变。他唆使部将慕舆皓谋弑慕容宝,被慕舆皓的妻兄告密。事情败露,慕舆皓与同谋数十人斩关投降魏军。燕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显露,慕容宝与慕容麟嫌隙顿生。慕容麟露出庐山真面目,撕下伪装,赤膊上阵,派兵劫持禁卫军将领慕容精,让他率禁军杀掉慕容宝,慕容精当场拒绝。慕容麟大怒,杀死慕容精,率亲信出城,跑到丁零人的部落里去了,中山城人心动摇。慕容宝急了。他不清楚慕容会的龙城兵在哪里,总以为就在附近,害怕慕容麟夺了慕容会的军队,占领龙城。那样的话,自己连老家也回不去了。慕容宝狠下心来,放弃中原,北还辽东。借着漆黑的夜色,慕容宝与太子慕容策、慕容农、慕容隆、慕容盛等人率一万骑兵北逃。中山城大乱,有投降北魏的,有向邺城逃跑的,城中无主,百姓惶惑,城门大开。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2
正序
倒序
南北朝那些事儿
南北朝那些事儿-2
南北朝那些事儿-3
南北朝那些事儿-4
南北朝那些事儿-5
南北朝那些事儿-6
南北朝那些事儿-7
南北朝那些事儿-8
南北朝那些事儿-9
南北朝那些事儿-10
南北朝那些事儿-11
南北朝那些事儿-12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南北朝那些事儿
南北朝那些事儿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