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0

,“童牛角马,不今不古”等①。从半截子的文学发展观出发,章炳麟还对近代文坛进行了一系列的批评。他只称赞当时最大的拟古主义者王闿运“文学深湛,近世鲜其畴类”②。而对一代议政风气和文学风气的开拓者龚自珍、魏源,则肆口诋諆。他说:“自珍……文辞侧媚”,“佻达无骨体”,“将汉种灭亡之妖”;“源故不学,惟善说满洲故事,晚乃颠倒诗书,以钓名声”③。从这些结论可以看出,其错误除半截子的文学发展观以外,又多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和今古文学派的门户之见。至于对维新文人的批评,在政治上,自然有其正确的一面。但他的批判却不都是着眼于政治,而经常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在艺术上不合乎晋宋文章的三尺之法。他说:谭复生、黄公度……二子志行,顾亦有可观者,然学术既疏,其文辞又少检格,复生气体骏利,以少习俪语,不能远师晋宋,熹用雕琢,惊而失粹,轻侠之病,往往相属;公度熹言经世,其体则同甫、贵与之侪,上距敬舆,下榷水心,犹不相逮④。康长素时有善言,而稍谲奇自恣⑤。①《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2、466页。②《与刘光汉书三》、《太炎年谱长篇》,第233页。③《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43—446页。④《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50页。⑤《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50页。-- 61489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严)复辞虽饬,气体比于制举①。要说到梁启超及其倡导的“文界革命”,则更不堪齿数,至谓“文不足以自华,乃以贴括之声音节奏,参合倭人文体,而以文界革命自豪。后生好之,意相模仿,致使中夏文学扫地者,则夫已氏为之也。”②章炳麟对“报章小说”尤其深恶痛绝,甚至以桐城古人为“雅训”,以“报章小说”为下流。他在给其妻汤国梨信中说:“此女平日好观俗小说,此最有害,如能学习诗词,可以改移其志”。③曾为革命家的章炳麟,在反对文体改革的问题上,竟和反动文学流派结合了同盟,最后他甚至否定了自己一生中所建立的最大最久的业绩——那些所向披靡的攻战文学,说是“斯皆浅露”,“无当于文苑”。晚年自编《丛书》,将其刊落殆尽,而专收使并世学者、艰于一读的“闶雅”之文,真令人难以置信,一个是非颠倒、昏头昏脑的复古主义者和一个思想锐达、笔走雷霆的革命理论家,竟然是一个人。然而这是事实。诚如李泰棻所指出那样:炳麟学术庞杂,文义瑰奇,类于定庵,而精思锐入,则远出其上④。①《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50页。②《诛政党》,《太炎年谱长篇》,第354页。③汤国梨编次:《章太炎炎先生家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86页A。④李泰棻:《新著中国近百年中》第三册,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第200页。-- 61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95总观章炳麟美学思想和龚自珍美学思想相对照,也属如此。章炳麟远出龚自珍之上的原因,除其自身精思锐达外,还和他接受了西方美学、文学理论影响,又力图恢复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他的学说构成了一个庞杂而又自相矛盾的体系。“他的古文学工夫很深。他又是很富于思想和组织力的,故他的著作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能‘成一家之言’“。①①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适文存》,第一册,上海东亚图书馆1935年版,第147页。-- 61606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第十八章 柳亚子柳亚子(187—1958年),原名慰高,平安如,更名人权,平亚卢,再更名弃疾,字亚子,后遂以亚子行世。江苏吴江人。1902年参加中国教育会。1903年入上海爱国学社读书,结识章太炎、邹容,深受其影响。同年并在《江苏》上发表《郑成功传》、《中国立宪问题》等文,鼓吹革命,时仅十六岁。1906年,加入同盟会、光复会,同时,在健行公学担任国文教习,参加《复报》的编辑工作。这一年,他结识了许多革命志士和文人,为南社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907年,陈去病发起神交社,他是筹划人之一。此后,在南社的筹组和成立活动中,他始终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分子。南社成立后,他也是实际工作做得最多的人,在社友中最有威望。他是南社中的急进派,在较多的场合下,坚持了南社和南社文学的革命倾向性以及积极浪漫主义的美学追求!辛亥革命后,他反对南京临时政府的妥协行为,积极搜辑死难烈士的遗事遗文,表彰他们的革命精神,并在《天铎》、《民声》、《太平洋》等报上发表诗义,继续鼓吹革命,参加反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斗争。“五四”运动以后,柳亚子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过新文化运动和社会主义的影响。1923年他组织新商社,提出“鼓吹三-- 617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06民主义,提倡民众文学“①的主张。1924年,参加改组后的国民党。次年,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委兼宣传部长,和共产党人团结合作,对右派进行坚决斗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他逃亡日本。次年归国,和鲁迅、何香凝等往来。1940年赴港,多次声斥蒋介石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1941年,因谴责反动派制造“皖南事变”,拒绝参加国民党中央全会,被开除党籍。1944年迁居重庆,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47年在香港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秘书长。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一直是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拥护者,对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寄予希望。全国解放后,又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工作,拥护社会主义道路。“中山衣钵君能继,大道之行天下公”。②他的一生,虽然也有消沉,也有曲折,但总的倾向,则是不断前进的。著有《柳亚子诗词集》和《柳亚子文集。磨剑室诗词集》等。第一节 诗道之弊的本原探讨柳亚子在《胡寄尘诗序》一文的开头,引用了林纾(畏庐老人)一段感叹诗道之弊的话,接着提出自己对诗道之弊本原的探讨:①《新南社成立布告》。②《柳亚子文集。磨剑室诗词集》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45页。-- 618206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曩者畏庐老人序林先生述庵诗曰:“近十年来,唐诗祧矣。一二钜子,尚倡为苏、黄之派;又降则力摹临川;又降则非后山,简斋,众咸勿齿。忆壬寅都下与某公论诗,竟严斥少陵为颓唐。余至噤不能声,知北地、信阳在今更刍狗耳。”呜呼!何其言之痛也。虽然,今日诗道之弊,其本原尚不在此①。在这里,承认当前诗道之弊,柳亚子和林纾意见是相同的。但是,如何探讨诗道之弊的本原,柳亚子与林纾的看法,并不相同了。这是因为在清代,以郑珍、莫友芝为代表的宋诗派,代表着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批有闲文人的感情,在激烈动荡变化着的时代面前,逃避现实,追求肃穆宁静的诗境。诚然宋诗派,如林纾所指出的“尚倡为苏、黄之派”,严斥唐诗。但这绝不是诗道之弊的要害之处,充其量只是文学主张的揭示而已。对此,柳亚子比林纾高明,通过了对历史遗产的批判继承,抓住了不真不善也必然不美的实质:论者亦知倡宋诗以为名高,果作俑于谁氏乎?盖自一二罢官废吏,身见放逐,利禄之怀,耿耿忽忘。既不得逞,则涂饰章句,附庸风雅,造为艰深以文浅陋。彼其声气权势,犹足奔走一世之士,士之夸毗无识者,輙从而和之,众呴漂山,群盲诧日。后生小子,目不见先生之典型,耳不闻大雅之绪论,氓之蚩蚩,惟扪盘逐臭①《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55页。-- 619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06者是听;而黄茅白苇之诗派,遂遍天下矣①。柳亚子沿用“诗品即人品”的中国古代传统美学批评的原则,把倡导宋诗派的诗人不善不真的咀脸刻划出来。所谓“不善”,指的是“罢官废吏,身见放逐,利禄之怀,耿耿忽忘”,视诗为专事王侯、追名逐利的敲门砖,怎么作出优美动人的篇章呢?所谓“不真”,指的是“涂饰章句,附庸风稚,造为艰深以文浅陋”,也不可能作出优美动人的篇章。这个诗派就以自身的“不善不真”,掩盖和歪曲宋代诗坛的真实面目,甚至撰写诗话,欺世盗名。柳亚子指出:昔吕崇德有言:“今日之文字,坏不在文字,其坏在人心风俗。”夫人心风俗之既坏,即工诗何益?而况其背谬嚣妄,如是庐所言者耶②?在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中,真、善、美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如果把美““仅理解为文学艺术形式上的优美动人的话,作为人格上的”善“和情感上的“真”,自然具有决定的意义。因而柳亚子在这里引伸出的“人心风俗”,不完全是社会学意义,更多的是美学价值上的思考。为何这样说呢?因为柳亚子在批驳林纾观点以后,直接阐述了疗救诗道之弊的两大措施,作为《南社》的宗旨。其一、提出“所衣之诗”的口号。1909年,以推翻清王朝为目的的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浪①《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55页。②同上,第456页。-- 620406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潮,日益高涨。柳亚子、陈去病、高天梅等同盟会员,顺应革命形势,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旗帜下的文学团体—南社;后在1914年第十次雅集修改条例上,明确写道:本社以研究文学,提倡气节为宗旨①。南社成员的志趣和政治倾向并不完全一致。作为“南社灵魂”柳亚子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文学团体,绝不能像宋诗派那样沽名钓誉,专事王侯,而应该创作“布衣之诗”,与现实斗争紧密结合起来;他的诗以政治抒情诗为主,反映了这一时期革命党人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他们献身于国家民族正义事业的壮志,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下的忧虑和苦闷,反对“所谋不越温饱之微”的卑狭个人主题的吟咏,反对吟风弄月、叹老嗟卑的流连光景之词。在他所作的诗里,有种热烈地向往着祖国的明天,号召人们为着这一理想而去粉碎现实的桎梏,推翻清王朝封建制度的不可遏止的力量,体现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二是,提倡“高尚其志”。宋诗派的弊端在于“不善”,“不真”。“诗言志”是我国古代诗歌美学的优秀传统。既然诗人之“志”,从根本上看,就是“不善”的,怎么能够高尚得起来呢?南社社友吕碧城认为:人类侈谈美术、图画雕刻,一切工艺,仅物质之美,①转引自《商社丛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页。-- 62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06形而上者,厥为美德①。世界进化,最终之点曰美,美之广义为善,其一切残暴欺诈、皆为丑恶,譬之盗贼其行,而锦绣其服,可谓美乎②?商社诗人最重要的是“提倡气节”,投身革命,真实地表露自己的心迹。“自古文章见性真”③。柳亚子走龚自珍的路子,在雄奇奔放中,渗进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气息,爆发出革命的火花。在诗篇中,一方面骂清王朝、骂袁世凯、骂军阀集团、骂帝国主义的侵略,一方面悼宋教仁、悼周实丹、悼阮梦桃、悼宁太一等南社中的烈士们,无不慷慨激昂,九死未悔,充分表现了一位“布衣诗人”高尚的革命志向和战斗精神。南社文章传烈士,西泠歌哭集名流④。南社社友李少华《闻亚子秋叶稚兰诸子宴集杭州西园有作》中的这一颔联,可作形象性的说明。同时,柳亚子在真、善前提下所提出的旧诗审美标准,或以“味在酸咸外”⑤,或“有意境,有格局,有神韵,有见解”⑥,大多恪守了我国古代诗学的优秀成分和传统。①转引自《南社丛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1页。②转引自《南社丛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1页。③《柳亚子文集。磨剑室诗词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4页。④《南社丛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01页。⑤同上 第227页。⑥同上 第195页。-- 622606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第二节 “慨当以慷”的美学追求在柳亚子早期美学思想中,一方面要求文艺作品的主题思想适应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想靠着文字有灵,鼓动一世的风潮”,推翻清王朝,“救出我这庄严的祖国来”①;另一方面在艺术风格上,树起了“慨当以慷”美学追求的大旗。首先,以柳亚子为首,南社中一些人推崇“唐音”和辛词。这是从1909年南社虎丘会议时就逐渐明确起来的。柳亚子有一首《时流论诗多鹜两,巢南(陈去病字)独尊唐风,与余相合,写诗一章,即用留别》诗说:匆匆半月昌亭住,与汝评量诗派来:一代典型嗟已尽,百年坛坫为谁开?横流解悟苏黄罪,大雅应推陈夏才。珍重分襟无别语,加餐先覆掌中杯②诗中所说的苏、黄。是指宋代诗人苏轼和江西诗派的始祖黄庭坚。苏轼有些作品主要是诗,喜欢逞弄才华,夸多斗靡,辅排成语、典故,而黄庭坚则主要是在形式上模拟杜甫,诗风奇拗硬涩;又创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说,强调“无一字无来历”。流弊所及,遂至挦扯拆补,给后世以很不好的影响。诗中所说的陈、夏,指的是明末抗清英雄陈子龙和夏①柳亚子:《发刊词》,《复报》第1号。②《柳亚子文集。磨剑室诗词集》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8—19页。。-- 62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06完淳。陈子龙是当时义军的首领,兵败被捕时投水而死;夏完淳十四岁时即参加反清的武装斗争,被捕后也英勇就义。他们两人都大节凛然,所作诗文也悲歌慷慨。这里,柳亚子推崇的是“唐音”,是陈、夏诗的风格:指责的“时流”则是近代宗法黄庭坚等人的拟古主义文学流派“同光体”。在虎丘会议时,柳亚子又有诗云:南宋词人谁健者,瓣香同拜幼安来。文场跋扈嗟侬独,风气沦亡要汝开。紫色蛙声都闰位,钢琶铁板此真才。别裁伪体吾曹事,下酒何辞醉百杯①。这首诗题名为《酒酣,梁任为余言,南宋词人以稼轩为第一,余子不足道也,余甚佩之。当世词流议论多与余相左,因成此示梁任》。辛弃疾(稼轩)的词,上承苏轼,把词的境界扩大到了空前的地步。它们反映了南宋人民的抗战愿望和爱国激情,风格豪放雄浑,形式上趋于突破格律,所以柳亚子这样推崇。同诗中,柳亚子又号召社员们“别裁伪体”——近代常州词派。这一诗派强调比兴寄托,温柔含蓄,推崇周邦彦、吴文英。末流所至,使作品晦涩朦胧,几乎成了谜语,在清末时曾有很大发展。1911年,柳亚子有《胡寄尘诗序》中又正式宣称:“余与同人倡南社,思振唐音以斥伦楚。”②后来,柳亚子在追求自①《柳亚子文集。磨剑室诗词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6页。②《南社》第五集。-- 624806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己的创作道路时,也说自己别创一宗,经由顾炎武、陈子龙、夏完淳以上追唐风①。辛亥革命后,柳亚子受到南社内外宋诗派的围攻,陈去病则寄诗表示支持。他大力赞扬柳亚子的斗争精神,要他继续挥斥异己,挽狂澜于既倒,自己也表示要益自勖励,不忘结社初期的誓愿。如果说推崇“唐音”和辛词,是“慨当以慷”的美学追求在诗词创作上的落实的话,那么,提倡“壮剧、快剧”,则是在戏剧改良中的“慨当以慷”美学追求的一种实现。早期柳亚子生活的时代,一面由于受到清王朝极为残酷的封建专制和压迫,“山河如死”;另一面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仁人志士,“血荐轩辕”。这种悲而叹、悲而壮的革命的热忱,时时撞击着柳亚子拳拳之心,在《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中写道:跼天蹐地,郁郁无聊,已耳已耳,吾其披发入山,不复问人间事乎;然而情有难堪矣。张目四顾,山河如死:匪种之盘距如故,国民之堕落如故;公德不修,团体无望;实力未充,空言何补;偌大中原,无好消息;牢落文人,中年万恨。而南都乐部,独于黑暗世界,灼然放一线之光明:翠羽明珰,唤醒钓天之梦;清歌妙舞,招还祖国之魂。美洲三色之旗,其飘飘出现于梨园革命军乎②!①《我对于创作旧诗和新诗的经验》,《创作的经验》。②《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52页。-- 62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06就在这样冲决黑暗、企求光明的号角催促下,戏剧改良应以高亢、激昂的艺术手法,树立民族大义,唤醒民众,投身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行列中去。他作了这样一番未来的描绘:他日民智大开,河山还我,建独立之阁,撞自由之钟,以演光复旧物,推倒虏朝之壮剧快剧,则中国万岁①!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渴求艺术。在柳亚子看来,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忧患平生事,文章感慨中”②。由于他积极参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深受到那些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革命烈士的思想和业绩的感召,忧愤不已,充斥字里行间。比如,万福华,因痛恨清廷前广西巡抚王之春的卖国行径(王在广西借用法国兵镇压地方人民暴动,被两广人民反对而去职,至上海后,又主张割东三省于俄国),于1903年10月13日,计诱王至上海英租界四马路金谷香酒店,而在酒店楼梯上以手枪狙击,大呼“击杀卖国贼,为国人泄愤!”可惜不中,被拘捕判刑十年。辛亥革命后,始获释。柳亚子在《闻万福华义士刺虏臣王之春不中,感赋》中,“愿祝椎埋齐努力,演将壮剧续樱门”,称之为“壮剧”③。后在《二十世纪大舞台》上发表了以万福华为题材的“改良新戏”的戏本,也称为“新排时事壮剧”。事实上,“大抵改革时代,最需要一种反抗的精神和奔放①《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54页。②《柳亚子文集。磨剑室诗词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6页。③《柳亚子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页。-- 626016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的热情;自由的战取,便是浪漫运动初期的特色。“①从中国近代美学史的发展线索来看,具有启蒙意义的龚自珍、魏源在诗文方面的论述,由阮元、包世臣发展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康有为的书法方面的论述,程度不同地主张情感抒发,个性张扬,追求“雄强美”。“灯影明如雪,诗情壮挟雷。”②柳亚子和南社一些美学思想家,也继承和发扬这一积极浪漫主义思想传统。惟以嵚崎磊落之士,遘晦盲否塞之秋,国恨家仇,耿耿胸臆间……于是发为文章,噌吰镗鞺,足以惊天地泣鬼神③。正由于诗人胸中积郁和挟持着革命风暴,才能鸣奏出“噌吰镗鞺”的正义、激昂之乐章。柳诗曾被人视为“文坛上爆发出意志文学的第一朵火花”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57
正序
倒序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6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8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0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2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4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6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8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0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2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4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6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8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0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2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4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6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8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0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2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4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6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8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0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2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4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6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7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