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7

③。它没有用一个字批评封建专制度和侍御的奴颜婢膝,然而我们却可以通过感知和想象体会到,这是最高明的讽刺艺术,好象水中著盐,但存盐味,不见盐粒。也可以说“隐”字包含了林纾对讽刺艺术的审美理想。第四节 从审美角度看中国画中国自有画论以来,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收藏家之论,①《旅行过异。序》。②《畏庐论文。风趣》。③严羽:《沧浪诗话》。-- 447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34一行家之论“①。而林纾的《春觉斋论画》,大多从审美角度,运用中国画与西洋画、古人理论与自己生活经验及创作理论相对照,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其中既有论述、介绍收藏家在鉴赏、识别古画真伪的甘苦,又有介绍行家不泥古人、着意创新时的体会,很值得我们深入分析研究。为什么说林纾从审美角度来论述中国画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画者美术之一也。其最有关系者,则西洋机器之图,与几何之画,云称为有用。若中国之画,特陶情养心最妙之物②。这个结论主要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否定。《尔雅》说:“画,形也”。《广雅》说:“画,类也”。《说文》说:“画,畛也,象田井畔也”。《释名》说:“画,挂也,以彩色挂象物也”。陆士衡说:“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此之谓也。是以汉明宫殿,赞兹粉绘之功;蜀郡学堂,义存劝戒之道,马后尚顾载君于唐尧,石勒犹观自古之忠孝。“③对于《尔雅》、《广雅》、《说文》、《释名》和陆士衡等关于绘画的定义,林纾认为它们说得虽有道理,把绘画看得很重要,但实际上并没有从审美要①《春觉斋论画》,《画论丛刊》下册,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版,第627页。②同上,第628页。③《春觉斋论画》,第627页。-- 448234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素和价值上来论述,没有发掘“陶情养性”①这个关键问题。林纾这个观点,也是有根源的从美学思想史上看,较早的有王微关于山水画不是地理图经之说,有宗炳关于山水画的审美价值在于“畅神”的论述,稍后的吴兴金绍城在《画学讲义》中指出的:“画,美术也,应从美学着想”②。这些看法,对林纾有直接影响。他不囿于《尔雅》等书关于绘画的定义,自有其高明之处。不过,他把审美与社会功利对立起来,这是不正确的。林纾还把中国传统国画同西洋绘画作了比较,从审美角度出发,指出了它们各自的异同之处。他认为:“西人之画,不惟有影,而且有光”。③“西人画树,能作驽出之枝,当面向人,此由其用光学也”。而中国传统的国画,没有光、影,“树前之干枝,仅能作横,不能作直”。④西人作画,“有师傅,有算学,有光学”。与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六法不同。因此,中国传统国画的路子、格调与西洋画大不一样,林纾说:元人之作人物,神情意态,栩栩如生。即蹱趾之间,用力与不用力,亦加留意。明人如仇十洲,尚存遗法。至前清之陈老莲诸名公,则但写其高情远韵,不讲象形。独南沙之写翎毛,匪一不求其肖,则真悟到应物象形之法①《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78—199页。②《画论丛刊》下册,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版,第724—725页。③《春觉斋论画》,第631页。④同上,第661页。-- 449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34矣①。除了光、影以外,还有透视问题,也是中西绘画的不同之处。林纾写道:西人画境,极分远近,有画大树参天者。而树外人家林木,如豆如苗,即远山亦不愈寸。用远镜窥之,状至逼肖②。中国传统国画不采取这种远小近大的透视法,但讲究“树大者必为近树,即偶作高山,以须间以云气,俾稍远,然气势已病逼塞。故作大树者,树外或但渲染以云气,或作遥山数片即止。则决无逼塞之病”③。林纾对中西绘画的比较,并不在于比出谁高谁低,而是通过比较,显示出中西画作各自不同的审美要求和价值。他对于“游艺于外洋”者,弃“中华旧有之翰墨”如刍狗的行为,表现了极大的愤慨。他并非排斥西洋画,而是说“其中亦正有六法在也”。同时,他不认为元人只是写意,也同样包含着西方画家那种写实象形的功夫,说是“此诀元人得之”④。他说:西人写瀑布,是真瀑布,能以平顶之面上倾泻而下,上广而下锐,水流极有力。何者?水积岩顶,狂奔而下①《春觉斋论画》,第632页。②《春觉斋论画》,第639页③同上,第628页。④《春觉斋论画》,第631—632页。-- 450434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趣,水之落处,力猛渐下,则水力亦渐杀。故水痕上广而下锐。吾辈山水中写瀑,则上狭而下舒,以两边山石参差错落,瀑布从石隙中出。至于大壑,支流始漫,此其不同于西画处。虽然为地不同,故水态亦略别。西人写山水,极无意味,唯写瀑布,则万非华人所及①。西洋画有西洋画的特点,虽无中国山水画的“意味”,但毕竟能写出“真瀑布”来。从今天的眼光看,这个论断幼稚而可笑。但是,同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对西洋画一概排斥相比,林纾还是比较客观的。邹一桂认为西洋画“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②。这就很有偏见了。每个国家的艺术创作都有自己的风格,绘画也不例外。西洋画在于摹仿,中国画在于写意。摹仿给人以“逼真的幻觉”③,令人几欲走进类似“真瀑布”的境界;写意强调传神、气韵,以表现画家的人品高格。邹一桂提出要保持中国画的笔法、气韵,只能参照西洋画法一二的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但视摹仿为匠气,指责西洋画“不入画品”,那是错误的。林纾之所以能从审美角度来论述中国画,其重要原因在于他能“沟通中西文化”④。吴县顾廷龙在《春觉斋论画。跋》中指出:先生之画,师法渔山;渔山尝浮游澳门,多觏西方①同上,第662页。②《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第466页。③莱辛:《拉奥孔》,人民文学出版社1970年版,第1页。④《春觉斋论画》,第591页。-- 45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34名迹,故其设色颇受熏陶。先生既私淑之人,又见闻之广,出渔山上。融化笔墨,自宜皆甚,故实为沟通中西文化之一人①。今查《春觉斋论画》,谈到吴渔山的大约有四处。两处谈吴渔山本人的画风,两处谈自己如何师法、力追乃师的。吴渔山(1632—1718年),名历,江苏常熟人。甲申(1644年)明亡,痛心国难;后又因母逝妻丧,遂弃其二子,从天主教士柏应理去澳门,学拉丁文,越七年而归。传教于上海、嘉定等地,圣名“西满”。俞 剑华所编的《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说:“以为曾入西教,画参西法,殊不可信”。②但我们从《春觉斋论画》中,又确实找到林纾关于中西绘画对照的论述,正如他在《林译小说》序、跋中关于中西小说对照的论述一样,用“沟通中西文化”的眼光来评论中西绘画艺术。第五节 “师造化”与“师古人”的关系中国传统艺术的特征是“重摹仿古人,重通式”,这与西方“重创造,重发展个性”不同③。因此,“师造化”与“师古人”,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中争论的焦点。在造化与古①同上,第691页。②《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第313页。③蔡元培:《美学研究方法》,《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33页。-- 452634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人的问题上,林纾不反对师古人,但“师古人不如师造化”①。同唐代志契的《绘事微言。画要看真山真水》中的观点一脉相承。林纾说:“武夷山石之秀媚,自无狰狞之状。由武夷岩石多傍水,浸以林光水色,有画师不能梦见者。故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学力既至,运以灵光,自臻于神品”②。这段话是针对陆包山的山水画“皴法峭劲,石骨尽露“有感而发的。林纾猜测他是否到过武夷山游览过,否则何以画中图像同自然山水(造化)十分一致呢?这与单靠“师古人”是无法做到的。林纾认为,“画有四诀:曰养,曰鉴,曰经,曰取”。四诀之一的“经”,就涉及到师造化与师古人的问题:经者多阅历之谓。巨然为董源高弟,然巨然周历天下名胜,笔之所至,谓天为多。或言黄尊古之阅历,亦胜于石谷。以尊古多观天下名山水也。实则阅历虽多,亦关神悟。故吴越名家,恒作东南之耸秀;咸秦钜子,必貌关陇之宏壮。……无论摹仿人之粉本,及览天下之名区,总以多所伏竹石之位置。……然天然稿本,归即研墨图之,略得大意。终嫌其弗肖,旋即弃去③。从以上三则材料看,林纾的“天然稿本”,有成有败。艺术有偶得、即兴,但艺术不是“印版文字”、“如睹照片”。“画家①《春觉斋论画》,第662页。②《春觉斋论画》,第662页。③《春觉斋论画》,第65—656页。-- 45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34之手,有造物之权“①。艺术总是要求艺术家能面对自然山水(造化)有所选择,有所发掘,有所发现。它不是“《志》书中一幅地理图”,而是要对千里之山,万里之水,“撷其精萃”、“形诸笔墨”②,他说:“观天下山水,眼光四射,即当身其幽灵之处,久而久之,收纳于吾脑中者,但有菁华,不留糟粕,又何患其不精萃者”。③同一棵树,“左看不入画,右看或入画者,前后亦然。”④这就从艺术对象而言,要有所选择。但从艺术主体而言,又要有所发现,出乎意料。他说:新罗山人小册……多写西湖山水,布景极奇丽且肖。余居浙西三年,凡画中所有者,余匪不至。觉登陟时但知其佳,全为新罗摄之画中,则分外生色;阑楯树石著处,皆出余意外⑤。山水画有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⑥。林纾认为山水画面对自然山水(造化)要有所选择,有所发现以外,还要有书卷气,避俗求雅。这是中国文人画的审美特征。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读万卷书”,从博览群书中增强自己的学识修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看古画多有书卷气,则一水一①《春觉斋论画》,第638页。②同上,第635—636页。③同上,第635—636页。④《春觉斋论画》,第638页。⑤同上,第641页。⑥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454834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石,都有雅趣“①。张浦山论画,指出画有“硬、板、秃、拙”四弊,这是因为“胸中无书卷,眼中无阅历,往往坐此”②。林纾作了这样的小结:盖六法所遗,即古人传无尽之灯。若就六法论解,即自出己意,决必有暗合于古人者。总在灵府洁净,读书多,阅历广,多观古迹,自然有悟③。“读书多,阅历广,多观古迹”,既包含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想内容,又有从多游览名胜过程中“师法古人”的意思。林纾把这三者看成为有机的整体。这也说明在造化与古人关系上,他并不反对师法古人。纵观《春觉斋论画》,林纾对以上这三者是作了详细论证的。我把它归纳为四个方面:其一,林纾肯定了学画要从临摹古人画迹遗法入手,但不能泥古不化、取貌遗神。他认为摹仿同写真有区别,也有联系。“摹古人成迹,谓之摹写;摹动植物及为人写真,亦谓之摹写。若但具人形,而生气全渺,则直谓之泥人,岂其为写真者。”④摹写也好,写真也好,在林纾看来,只要貌同形似,还不是艺术创造。这与《春觉斋论文》中批评七子“饰貌以强类”即生吞活剥的毛病⑤是同一意思。但他并不是反对摹写,说“古人遗法具在,不从摹写入手,何以为范。不①《春觉斋论画》,第625页。②同上,第652页。③《春觉斋论画》,第647页。④《春觉斋论画》,第633页。⑤《春觉斋论文。述旨》。-- 45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34过仿效之道,当遗貌取神“①。他还把作文与作画进行对比,指出:“盖作文之师古人,当求其不似;作画师古人,不能不求其似。至炉火纯青时,方能稍脱窠臼?”②但他强调,摹仿的目的在于“遗貌取神”,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而决不是“见有古人,不见有我”③。其二,林纾根据自己的经验,论述了如何摹写古人画迹、画法的问题。他说:展古人名画时,先总揽其全局,次缔视其结构,然后辨其皴,大者小者,盎晬向背,颠顶朝揖,必主客相应。脉络钩联,则古人之大段已得四五。所谓结体即关键之处,画家谓之锁笔,如烟柳溟溹,偶著桥梁,松杉翁郁,中安精舍,使入神注其间,则结体无妙于此,至于皴擦渲染。则各辨诸家所长,与己合者,恣意学之。力所不及,不必效仿。则久久自臻纯属之地,与古人合矣④。他还强调,临摹古人,“多则不详,贫亦易忘。但从小处著眼,会得此数诀“⑤。这也是很有道理的。其三,对古人的图画,并不盲目崇拜,而是敢于批评,他认为批评的尺度在于“意境及神味”⑥。并强调画中位置要处理得当,否则即使一幅好画,如果布景不当,取舍失调,也①《春觉斋论画》,第633页。②《春觉斋论画》,第659页。③同上,第657页。④《春觉斋论画》,第635页。⑤同上,第672页。⑥同上,第675页。-- 456044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会变成笑柄。他举了《木兰从军图》作例:“余家居时,有画人写《木兰从军图》,其上作一梧桐,余为之捧腹,而画人竟不知其所以然。位置一语,在画家至为浅近 尚不之知,又何论其他耶!”①其四,在造化与古人关系问题上,林纾得出了“法律须尊古人,景物宜师造化”的结论。他说:凡写山水,……若就古人粉本中榻成,纵使弥妙弥肖,亦终无神采。余恒言法律须尊古人,景物宜师造化。譬游天台,则峻险之状,一一印之脑间,偶一结构,而天台之峻险,不期流露笔端矣。至西泠秀媚,花隖清幽,果能逐处留心,则韵致亦别。此处能熟读柳州山水游记,则古人叙述之陈迹,而妙语亦能勃发于俄倾之间②。《中国绘画美学史稿》一书指出:“法律须尊古人,景物宜师造化”这个观点,“实际上正是清代唐岱‘景界要新,落笔要旧’论的翻版”。③笔者不敢苟同。细读清人唐岱在《给事发微》中所说的“景界要新、落笔要旧”,是在谈到“临旧”时说的。在“游览”这一节里,唐岱却这样说:“欲求神逸兼到,无过于遍历名山大川,则胸襟开豁,毫无尘俗之气,落笔自有佳境矣”。④在“自然”这一节中,他同样强调:“笔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可见,对唐岱的观点要作全面分析,不①同上,第632—633页。②《春觉斋论画》,第634页。③郭因:《中国绘画美学史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第429页。④《历代论画名著汇编》,第419—420页。-- 457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4是摘取某一句便以偏概全。另一方面,林纾所说的“法律”也不同于唐岱的“落笔”。所谓“法律”是指艺术中的规矩,是总结艺术创作中的经验。因为古人留下的创作经验是可贵的,应该继承和发扬,以便更好地师造化、立创新。这与“唯古是尊”是两码事。当然,林纾的绘画美学思想有时也自相矛盾,他在一些论述中又把“师古人”、“求形似”提到第一位,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为新时代、新艺术催生,而在提倡创新中又打上了旧时代、旧艺术的胎记。这是有其深刻原因的。他对中国传统国画是很酷爱的,甚至说很偏爱,并想维护“中国旧有之学”。他这样说:“顾吾中国人也,至老仍守中国旧有之学。前此论文,自审为狗吠驴鸣,必不见于俗。然老健之性,偏恣言之,今之论画亦尔。”①那些“游艺于外洋”而弃“中华旧有之翰墨”如刍狗者,林纾是十分气愤的。这种维护“中国旧有之学”留恋旧的传统文化的执拗态度,是林纾自戊戌变法失败后的十几年中一贯坚持的。到“五四”运动爆发后,表现得就更加突出了。第六节 对鉴赏和创作中国画的美学批评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57
正序
倒序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6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8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0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2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4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6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8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0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2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4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6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8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2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0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2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4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6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8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0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2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4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6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8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4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0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2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4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6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7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