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县志 (清)张凤羽 编辑 ●目录 序 招远县志序 修志姓氏 凡例 招远县志卷之一 招远县志卷之二 招远县志卷之三 招远县志卷之四 招远县志卷之五 招远县志卷之六 招远县志卷之七 招远县志卷之八 招远县志卷之九 招远县志卷之十 招远县志卷之十一 招远县志卷之十二 ●序 招,偏邑也。其境多山,其土瘠,其民贫,其俗敦庞而淳朴。于宋末为罗峰镇,置而为县,盖阅三百余年。稽其志缺如也。夫以三百余年之内,其人之可纪,事之可纪,与夫文章、政治之可纪者,不知凡几。而邑志固缺如,论世之士,乌能已於湮没不彰之感哉!尝考《周礼·小行人》,采四方之风俗,纳之于王,太史掌之。故十五国之歌谣,虽奢俭殊好,贞淫异尚,本末分趋,诚诈各习,要无不列于诗篇,以为后鉴。迨輶轩不历庶邦,里风不登王国,求所以示褒讥、昭美剌,惟邑乘是赖。则纂修之役,乌容不汲汲欤?兹者,张石斋以燕右名隽,出宰招邑,事事折衷前代,观鉴得失。会余有茸郡志之役,怦怦心喜,毅然请正於招之荐绅仲威张先生。先生复笃志枌榆,自经、典、史籍所陈,山经、水记所载,以及稗官谐史、名儒宿彦、田夫野老所传,无不采缉备至,靡有缺失。其间芟繁补略,辨伪正讹,出其如椽,光斯盛举,华实兼优,典文悉备。彬彬乎赋税者若干万,科名者若干人,节烈者若干氏,宦游者若干家。因其地志其人,因其人志其俗。风声余古,悃愊无华,士愿女贞,大都存唐、魏之朴啬,无鄘、邶之浮靡。使前此三百余年,记载不阙,则文章、政治、人物、风流,佳话盈尺,直与邹、鲁齐驱,岂云偏邑哉!前人有知,恨三百年来石斋、仲威不生之早矣。谨序。 顺治十七年,岁在庚子,登州太守兰陵徐可先书于缓思堂。 ●招远县志序 尝读班孟坚《地理志》,东莱郡领县十七,曲成居其六。因考古封建:圉侯逄,以曲成户将卒三十七人,起砀;定三秦,从龙,功至与绛、灌诸人伍。刘万岁复自天潢派分茅海边县。辑玉削桐,煌煌钜典哉!元封二年,祷万里沙;置三山八神祠,则神爵元年也。当其时,武帝旌旗,孝宣圭幣,焜燿掖、腄间。神往当年,恍有金银宫阙,天、地、兵、阴、阳、月、日、四时主,与蜃市鲛宫,缥缈掩映。意必多祝釐新声;如《云中君》、《东皇太乙》,灵均九歌诸篇什迭出,为金石奏。壮哉县也!即赤帝子所喟然兴叹,何多让焉!嗣是后,东武王伯舆豹变黄初;若筹文钦、毌邱俭,及破诸葛诞寿春,皆决胜千里,不动如山岳,竟可与王浚楼船、杜征南武库并驾方轨。魁梧奇伟,卓哉人伦冠也!下逮北齐,天下多难,盗贼充斥。杜中山送所部达北海,人自为战,虽风鹤军声,终无一人叛。守令中名声籍甚,百世下其闻风兴起乎!他若制科第三等,进士第一人,自有宋迄今日,千佛名经犹放出一头地。王罗峰起濂、洛、眉山后,弁冕诸君子。不闻当日者,贻首冠蓬山诮。及充南京考试官,竟撤棘骑箕尾,玉楼就记。天上文章固不屑人间尘垢耶?羽生平有灵运癖,若绣幞、云屯、艮维诸名胜,尝蹑屐一登临,辄觉呼吸通帝座,谢眺骛人句,恨不携来,乃天下名山五千二百七十,管敬仲不为屈指。至金、元,则邱、周、志、化诸仙人,飞升羽化矣,地气炳灵,又乌容终泯也。独怪邑分野入胃十度,《正义》:胃三星,主仓廪,五谷之府也。占明则天下和平,五谷丰稔。尝臆揣之: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满篝满车,可不烦盂酒豚蹄祝。自金、元以来,版籍之登天府,晨星落落。其勉供徭役者,率鹄面鸠形,桃僵则李代耳。兼海滨地,广漠斥卤,上中下错,硗确相半,在《周官·大司徒》实三易地。问所为牛蹄角千,泽中千足彘,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桔,淮北、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千村萩,陈、夏千亩漆,渭川千亩竹,及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大都如田舍翁酒酣耳热,仰天拊缶,而呼呜呜。语以石家金谷、波斯胡玳瑁、珊瑚,不禁适适然警而相告已!羽生也晚,耳目所可及,大抵兵灾后疮痍未复诸情状,视金、元、明,已殊升降,况上溯曲成城,不益悬绝霄壤哉!又山川土田,食货厄塞,人物官师,与夫古今之建置,民风吏治,邑乘阙略者百余年,一切无稽,将何以藉手为輶轩告。岁屠维大渊献,羽以樗散材,滥竽南宫。越次年假还,适郡守声服徐公莅登已三载,郡既大治,百废俱兴矣。复纂辑郡乘,永垂不朽。俾后之守登者,以登治登,不至叹文献不足。且移文邑侯石斋张公,谓业已志吾郡,曷可不志乃邑?属羽载笔。招邑,羽桑梓,网罗放失旧闻,责何容逭。然朴陋不文,深惧辱命,固辞不获。乃请郡乘为蓝本,逖稽群籍,旁采舆人颂,上下数千年,仰以观於天,俯以察於地,人事土风,传信传疑,无敢凭臆见为增损,言凡八万奇,告成三阅月。虽勉报郡守邑候命,而舛误多端,知不免博物君子粲也。昔苏文忠文章雄千古,守登未一月,广德龙王为之幻蜃楼於冬孟。“海市”一诗,迄今脍炙人口。自是海国人文,竞相属和。况徐公以潘、陸才,报龚、黄政,固今日文忠也。而张公承流宣化,又百年中循良仅见,余小子,譬之蟋蟀俟秋吟,蜉蝣出以阴,其获耀末光绝焰,以展采错事也,亦会其时之有可为尔!于杀青竟,不容无言,因详其巅末以载,为后之君子告。是为序。 顺治庚子冬十月望后,邑人已亥科户部观政进士张凤羽撰。 ●修志姓氏 分巡登莱海防兵备并按察司副使张云龙 分守青莱登海防道布政司右参政杨奇烈 登州府知府徐可先 同知马思才 推官彭舜龄 招远县知县张作砺 署儒学教谕贾琯 邑人己亥科张凤羽进士 邑儒学生员闫珍、张维宁、张维祯采访 ●凡例 一、邑无旧志,如职官、科贡等门类,皆以郡志为大概,复旁参《史》、《汉》诸书。言凡八万奇,视郡志为繁。然郡志志八属,收之不胜收;县志志一邑,故不厌详也。 二、郡志分类几四十,盖合载八属,各可成帙。县志则寥寥矣,故类多附见。 三、凡引古,必载出某书,以见考据。 四、史详则志不宜略,故见于史传者,必录全文。 五、各郡县志物产,惟直书某物。然或土物所宜,或名称不一。引用诸书为之注释,期于详核,非斗靡也。 六、科贡概宜直书。然缙绅先达,有一节可传,不容略也,故间为标其行事。 七、宦迹、人物,必考诸国史,据其家乘,参以公议,示有征兼论定也。若见在者,恐涉贡谀,概不敢赞一辞。 八、诰命郡志不登。然如纶如綍,天语皇皇,视一切赠答,何啻霄壤!邑制敕为兵燹所毁,存者寥寥,间载数道,以见一斑。 九、艺文旧分类,今概不分,以时之先后序也。若无关于邑者,虽工不录。 十、各县志有外传,传疑等门类,余以其事涉荒诞,缙绅先生难言之,故略不具载。 ●招远县志卷之一 邑后学张凤羽仲威氏编辑 ○星 野 齐地,虚、危之分野。东有淄川、东莱(招远地属东莱郡)、琅玡、高密、胶东;南有泰山、城阳;北有千乘、清河以南,渤海之高乐、高城,重合阳信;西有济南平原。虚二星,危三星,为元枵,于辰在子,齐之分野。虚为邑居、庙堂、祭祀、祷祝之事,亦天之冢宰,主平理天下,覆藏万物。盖、屋二星,在危南,主天子所居宫室之官也(《史记·正义》)。 东莱入危九度(《晋书》)。 须女、虚、危,元枵也。初,须女五度,余二千三百七十四抄四少;中,虚九度;终,危十二度。其分野,自济北东逾济水、涉平阴至于山茌;循岱岳众山之阴,东南至高密。又东尽莱夷之地。得汉北海、千乘、淄川、济南、齐郡及平原、渤海、九河故道之南,滨于碣石。古《齐纪》:祝、淳于、莱、谭、寒及斟寻、有过、有鬲,蒲姑氏之国其地得娵訾之下流,自济东达于河外。故其象著,为天津,绝云汉之阳。凡司人之星与群臣之禄,皆主虚、危(《新唐书》)。 虚二星,距南星去极一百度半;危三星,距南星去极九十六度(《宋两朝天文志》。 青、齐,子危分,故昔皆以莱、牟属之。按青州东距莱、牟千里。细查《晋天文志》,高密入娄一度,城阳入娄九度,胶东入胃一度,则平度以北皆属胃分,招远入胃十度,紫微垣少卫八十度,昴宿卷舌之下第五星八十度,本宿天廪之下第三星八十度六十分,毕宿天园之西十二星八十度半,第十三星八十度(《新志》)。 论曰:陈子龙有言,兖、青、徐千余里之地,而占角、亢、氐、虚、危、奎、娄、胃八星;吴、越以南滨海,荆、楚以南包岭,何啻万余里,而皆在牛、女、翼、轸之分,此不可解者也。然尝考之:太史《天官》秦之疆也,候在太白,占于狼、弧;吴、楚之疆,候在荧惑,占于乌衡;燕、齐之疆,候在辰星,占于虚、危;宋、郑之疆,候在岁星,占于房、心;晋之疆,亦候在辰星,占于参、罚。其察吉(替代字)祥,候星气,天人之间,如景响之应形声,抑又何与?是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画疆分野,自古记之,不可诬也。因历稽天官家言及郡志所载,略具共躔次,以俟知微之君子。语云: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抚有兹土者,其亦知所留意矣。 ○灾 祥 汉 元初二年十一月己亥,客星见在虚、危南至胃。 熹平六年冬十月,东莱大雷。 中平四年十二月晦,东莱雨水大雷电,雹。 晋 咸康五年四月辛未,月犯岁星,在胃。 水和八年十二月,太白犯荧惑于胃。 太元十一年六月甲午,岁星昼见,在胃。 二十—年三月,太白昼见于胃。 南宋 大明元年秋七月丁丑,白獐见东莱曲成,获以献。 后魏 熙平元年正月,光州上言:曲成县木连理。 元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虸蚄生。 二十七年三月丁丑朔,大社里黑风大起,有大鸟自南飞至。其色仓白,展翅如席,状类鹤。俄顷,飞去。遗下粟、黍、稻、麦、黄黑豆、荞麦于张家屋上,约数升许,是年大稔。 明 嘉靖七年,登州合属饥。人民饿死,充塞道路。 二十七年,登属地大震。 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卯初,日生四耳,俱红赤色,在北者光夺目。 万历七年六月晦,大雨。东关大河骤溢,居民惊起,仿佛见一物状如牛:.横卧中流,水逼而西,千家尽扫。 二十四年,大风卷海水南溢,淹禾、豆。 四十四年春,山东大饥。时阖省荒,至人相食,而登州尤甚。朝廷发银十六万两,漕米十二万石。遣御史过庭训赈之。登州赈银一万两、漕米四千九百余石。 四十六年秋,蚩尤旗见东方。每夜白气亘天,东西约三丈余,经月不散。有慧星长丈余,见于东北,光射中央。 天启元年四月十九日,讹言贼兵自东来,民皆奔走相蹂践,竟夜不息。诘旦寂然,不知所以。自文登至昌邑八百里,讹言时日皆同。 七年六月,先师庙栋生紫芝一本,三岐。 崇祯三年六月,大雨。先师庙殿角有蛰龙出,天矫飞去。 七年春,有鸟自海岛来,翅摇如煞煞声,形如鸽,唯食沙,因名沙鸡。人以为兵象。 十三年,牛有灾,死者殆尽。 十四年,大饥。 国朝 顺治十年夏六月,张凤羽家寝室栋生紫芝。 十一年冬,大雪,平地深数尺,人有不火食者 十三年,有年。 十四年,有年。 康熙十二年春,大旱,无麦。 十六年秋,邑侯徐公内衙东南隅,生瑞芝三本。徐公自序,具载艺文。 论曰:天道远,人道迩,昔人言之矣。又曰,天定胜人,人定亦能胜天。然则何为乎志灾祥?志灾祥,凡以示有土者遇灾而惧也。闲尝考之,盖或有其征而无其应矣。有其征而无其应,何为乎书?凡以示有土者遇灾而惧也。然则郡国志所录有,何为乎“有”不书?其不书,必其不系乎邑者也。其不系乎邑者何?邑在汉为东莱曲成地,东莱虚、危分野。历考前代:汉景帝七年,日食在虚九度;晋惠帝永宁二年,荧惑、太白斗于虚、危;东魏孝静帝武定八年,岁、镇、太白在虚,荧惑又从而入之。诸如此类,未易枚举,志概略之不书也。何为乎不书?此灾祥之系以全齐者,非一郡一邑事也。非一郡一邑事,其不书也固宜。又按邑分野,入胃十度。唐禧宗文德元年,日食在胃一度;宋真宗景德二年,有星出胃南,声如雷,光烛地;三年,有星出胃北,入天囷,迸为数星,光烛地。诸如此类,未易枚举,志概略之不书也。何为乎不书?自唐历五代,以至有宋,省曲成为掖之罗峰镇,其不邑也久矣。不邑,则凡有灾祥皆掖事,不得以镇言也。不得以镇言,其不书也又宜。又《莱阳志》:金太宗天会六年,登州大水;十一年,大旱,免其租。诸如此类,未易枚举,志概略之不书也。何为乎不书?邑自金属山东东路莱州,元属山东东西道般阳路总管府莱州,明洪武九年,始升登州为府,割莱之招远、莱阳属焉。则九年以前,登灾祥无预于招也。无预于招,其不书也亦宜。他若肥畏(替代字)之为灾,冰雹之告儆;欃枪变曜于五星,鱼龙迥波于四野;紫芝、连理,为瑞无几,而灾伤种种,谨而书之,凡以示有土者遇灾而惧也。若夫太戊之枯桑谷,宋璟之退荧惑,导一茎六穗于庖犧,双觡拱抵之兽,而光耀龙变,史不胜书,则又在惟德动天者,有开必先矣。 ○沿 革 表 总部 郡 县 唐虞 青州莱 三代 青州莱 春秋 莱 战国 齐 秦 齐郡东境 汉 青州部 东莱郡 曲成 东汉 青州部 东莱郡 曲成 晋 青州部 东莱国 曲成 南宋 青州部 东莱郡 曲成 北魏 光州部 东莱郡 曲成、东曲成 后齐 东莱郡 掖 隋 青州部 东莱郡 掖 唐 河南道 莱州郡 罗峰镇 五代 罗峰镇 宋 京东东路 莱州 罗峰镇 金 山东东路 定海郡 招远县 元 山东东西道般 莱州 招远县 阳路总管府 明 山东布政使司 登州府 招远县 国朝 山东布政使司 登州府 招远县 招远县古莱子国,《禹贡》青州之域。春秋时,齐侯迁莱子于倪,地始属齐。秦因之。汉为曲成县,在今县治四十里,属东莱郡。东汉因之。晋改东莱郡为国,地仍为属。南宋复改为郡。元魏以其地置东曲成,分青州置光州部,始析东莱之牟平、黄、惤、观阳四县地,置东牟郡,与长广郡俱属光州。后齐省入掖县。隋因之,属青州部。唐为掖之罗峰镇,属河南道莱州。宋因之,属京东东路莱州。金始置招远县,属定海郡,山东东路。元初,属益都路;中统五年,属淄莱路:至元二年,隶般阳路总管府莱州。明属山东布政使司莱州府;洪武九年,升登州为府,割莱之招远、莱阳属焉。国朝因之,属山东布政使司登州府。编户四十八里。 论曰:招远古曲成地,建侯国者再,封乡男者一,载在史鉴,班班可考。元魏又以其地分置东曲成,即今县治西北三十里,旧称将军城。尝周览其遗址,规摹颇壮。当时是也,滨海之地,实称上县。逮其后,或废为墟,或列为镇;自高齐以来,附在邻邑者数十世。至金始改置招远,而斗大山城,仅如黑子之著面。俯仰今昔,抑何霄壤悬绝也!按吏称虞诩守武都而民增数万,允文知太平而户口日登,彼岂尽金城天府与?招虽百里邑,诚得良有司,后先相继,多方招徕之,数十载生聚教诲之,则人杰而地以灵,庸讵知不再见当时之盛邪? ○疆 域 形胜 八景 附 广一百里,袤一百里。东至栖霞县界四十里,西至掖县界六十里,南至莱阳县界六十里,北至黄县界四十里。东北至府界一百四十里,西南通平度州,西北抵海。正北至姆屺岛,陆路一百里,开船至桑岛,水路八十里,至庙岛七十里。西至济南府八百二十里,西北至盛京一千七百里。 形 胜 海滨广澙,厥田斥卤(《史记·夏本纪》)。天下之强者,东海之恶焦焉(《元中纪》)。土疏水阔,山高水深(《太平寰宇记》)。负海澙卤,其地瘠薄,蚕谷少,人民寡(《元志》)。 云屯绵亘乎百里,沧海远控乎三山。路多险阻,田半冈渠(《郡志》)。 八 景 普照晨钟 父老相传云,得自海潮,当秋水时至,百川灌河,钟溯流而上,若有神物凭之者。以普照寺为金、元古兰若,遂于门左侧构楼,悬钟其上。每晨、夜叩之,声噌吰,闻四十里。其周景王无射之亚耶?今钟亡久矣。 温泉晚浴 距城东里许,泉涌甚盛。以其过灼,甃石为池,因通渠引水注之。池凡三:一官汤,在公廨内;男、女汤各一。皆筑土为短墙蔽之。又有泉名鸳鸯河,一寒一热。其热者如沸汤,投以物辄糜,而寒者则荇藻交横。又或凉泉汇为潴,滚北流浮其上,气爞爞煽其不可即,即之静若鉴,游鱼可数,《广舆记》名温凉泉,亦奇观也。迤北,泉益多,而差小,且稍温,不甃池而可浴也。 黄冈返照 架旗山之东,平冈前峙,名黄土崖。西连雾云诸峰,崖为长河所啮,势陡峻。每当羲驭既没,其回光所薄,倍加炳焕,有如初旭朝升。杜工部诗有云:“返照入江翻石壁”,若为吾邑咏也。 张画先春 山高峻,横侧皆成峰岭,遥望之,如芙蓉斧削,丹青献技,遂有此名。其中峰一片地,虽时极寒冱,独饶阳和,百卉未苏,已勾萌矣;群芳始朕,已甲坼矣。岂琪花瑶草得气殊先与?抑不谢长春,别有天地也?语有之:东方物之始生,西方物之成熟。兹则以西北而先东南,生、成之德,殆兼而有之矣。 架旗阴雨 在县治西南维,绵亘数十里,每云起山麓,不三日必雨。父老占候,晷刻不爽。闻之泰山之侧,触石为云,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天下。则兹之纲纪一方,山泽通气而降雨出云,固其宜也。又巅有澄潭,深不可测。相传与谷王相吐纳,今巨石掩之。其东嵎为龙王庙。 祥光烟月 云屯最高峰为祥光观。观,古仙灵遗址也。每当轻烟四合,桂魄初升,宜酒宜诗,宜商歌,宜挥鏖。凭高眺之,不啻羽化登仙矣。盖其俯踞诸峰,几于去天尺五,抱明月而长终,兹峰为最。故月所同也,而祥光擅之,诚海邦名胜也。 公署乔松 县治东为察院公署,阶之侧双松夹峙,下分而上合,每主宾晋接,必俯首其间乃得过。高仅两仞余,而大则盘屈四塞,盖数百年物也。其轮囷离奇,态殊状异,虽百节扶疏,干若枝无尺寸同者。星使至,率多题咏。今则兵灾后,梁木之萎久,叹吴宫花草矣。 仙洞石门 自祥光左转,道羊肠之险,迤东十里余,稍折而北,复折而西,为班仙洞。峭壁干寻,飞崖下覆,状如数间屋,羽士班全真修炼处也。邑士子多肄业其中。 论曰:《周礼》职方氏掌天下之地图,而隶于司马,疆域之所关,由来重矣。然三代而上,封建也。制邦国之地域,而正其封疆,无有华离之地形,方氏掌之,胙矛土也。郑伯以璧假许田,《春秋》讥之。胡文定谓,用是见郑有无君之心,而谓天王不复能巡狩矣;用是见郑有无亲之心,而敢与人以先祖所受之邑矣。尊先王之命也。秦既解邯郸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而媾。虞卿谓赵王曰:“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给无已之求,其势必无赵矣。”为列国兵争也。盖当是时,各君其国,各子其民,尺土一民,载左司盟。子孙奕叶相承,不失守府。故周平王东迁,而眉山苏轼比之一败鬻田宅。今则易公、侯、伯、子、男而郡县邑。设官置吏,如传舍然。且天下一家,申画郊畿,慎固封守,无烦鳃鳃然过计也。尝试一按籍而考其地亩之荒垦,则有司事;其户口之盛衰,则有司事,其寇盗之肃清与充斥,亦有司事;其雨旸寒燠风时且恒,又有司事。地大物众,则孽牙其间;而幅员逼如招邑者,又苦蚁封旋马部,使者驰驱旁午,殿最犁然,将何以藉手而告无罪?因祥考其纵横,开方计之明列于编,有不俟绘图以请,而强教悦安之君子,知必惕然于中矣。若乃架旗耸峙于一方,云屯绵亘乎百里,海滨之地斥卤,山谷之险崎岖,胪而列焉,示设险者知所凭也。普照晨钟诸胜迹,据归为观美耳,所系则浅鲜矣。 ●招远县志卷之二 邑后学张凤羽仲威氏编辑 ○山 川 桥梁 附 云屯山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东连栖霞,北连黄县诸山,绵亘百余里。山形高峻,上薄云汉。每日夕,即烟云四塞,山谷猕漫。中有上九盘、下九盘、上祥光观、下祥光观诸胜迹。山中人呼为云屯顶。又祥光烟月,为八景之一,详见疆域。 滴水崖 在下祥光观西北二里许。壁立千余仞,瀑布由罅出,触巨石则迸散如万斛珠,随风惊溅。崖旧有庵,今废。 秋千柱 由滴水崖北行,可五六里,又折而西,两峰高并,上矗云霄。遥望之,如华表对峙。里人谓之秋千柱,以形名也。 六公涧 由秋千柱而西,可里许,名下九盘,路陡峻,几不可步,又北折二里而遥,即六公涧,相传神仙唐公、郎公、化公、志公、张公、寥公修真处。洞之土者凡六区,石碾、石臼各一。又有芍药、毛竹皆不植自生,亦奇迹也。迤北为上九盘,道益险。过此,则上祥光观。 鹤姑顶 在上祥光观西北。一望苍松,弥漫山谷,每大风起,则数里中松涛谡谡。相传昔仙姑跨鹤飞升处。 绣幕屏 在下祥光观南。高峰秀削,形如绣模。为观前朝山,又名孤山。以上皆云屯顶名胜最著者。又有莲花盆、试剑石诸异境,指不胜屈,未能悉载云。 罗山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下有班仙洞,羽士班全真修炼处,详见游山记。 马耳山 在下祥光观西。峰峦秀拔,有竹批双耳之形,故名。里人谓之马鞍山。山之麓,有龙门洞,可容百许人,世传有妇人产龙于此。 风喙山 在县北三十五里。原名牛心山,元陈节斋过此,易今名。 虚空山 在风喙山北。其山中空,玲珑多洞穴,未易更仆。每寇作,土人多于此避兵。 狗儿山 在县北四十里。与马耳山相连。上有巨石,蹲踞如犬状。 官儿山 在县东北二十里。 季山 在县东北十五里。不与群山相连,孤峰秀拔。每登其山,四望廓如。 滚泉山 在县东里许。山之下泉凡数处,有如沸汤者,迤北则少温,又有温凉并流,《齐乘》名汤泉阜云。泉出阜南,极热,西流合冷泉入池,始可浴。按刘同人考汤泉,或曰赤道经之。王褒《汤泉铭》曰:“白礬上彻,丹砂下沉。”或曰,下有硫黄以为之根,其臭,硫也。而味正淡。西洋熊三拔水法曰,“汤泉硫之华,疾寒服硫,不若服汤泉。”其实由地气熇沍温凉之征变,故壤为之硫,泉为之汤,岂根硫也?西国有山焉,七十余泉皆汤。国王试得其性、味气、各所主治,各标厥泉,以教国人,不独硫焉。苏门答刺国境布姑儿山,产皆硫黄,闻其泉汤也。又水火者阴阳之袭精。阴得质而阳得气,为泉为汤;阳得质而得气,为焰为凉。然而水性非热,火性非凉,汤泉以贮器还,凉焰丘之凉焰以,然物还热。唐刘餗曰:‘江宁县寺有晋长明灯,岁久,火色变青而不热。’质存气易,此其征矣。汤泉最著骊山,最洁香溪,最热遵化,而分宁、而临川、而崇仁、而安宁、而宁州、而白崖、而德胜关、而浪穹、而宜良、而邓州、而庐陵、而京山、而新田,此皆景物,略之班班可据者。然招邑汤泉,热不下遵化,其温凉并流奇观,为天下最,而载笔者不为表章何与?僻处东陲,山灵抱恨。诸如此类,可胜道哉! 双山 在县东十里。两峰排列如伯仲雁行,世传邑有兄弟同登,以此。 转山 在县东十里。 黑山 在县东四十里。山多松岚,为一邑利薮。 仙姑山 在县东南十五里。山有仙姑殿、仙人迹,详见古迹、寺观。 腰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 齐山 在县南三十里。与栖霞方山相距四十里而遥。父老相传,昔清明后,有行人晨起,见白云出山巅,少刻弥漫缭绕,东与方山合,有楼阁村舍诸形状,仿佛人物往来其间。后好事候之,终不可得。倘亦海市蜃楼类与? 分水岭 在县南十五里。 银山 在县南五十里。山顶有澄潭,深不可测,其水与海潮应节。意者谷王所吐纳与? 架旗山 在县西南七里,相传唐太宗征高丽屯兵架旗处。余按《唐书》唐太宗东征,取道营、平之间,未尝由东莱泛海也。贞观十八年十月,以张亮为平壤大总管,帅兵四万,舰五百,自东莱泛海征高丽,则屯兵架旗或即此与?然亦无考。又架旗阴雨为八景之一,详见疆域。 塔子山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上有张公庙,公讳德立,土人祷雨多应。 灵山 在县西四十里。上有灵山寺,每旱祷雨辄应。 望儿山 在县西六十里。世有子从戍,父此山望之,卒,葬山麓。 确山 在县西五十里。石峰峭拔,壁立千寻。上有确山娘娘祠,祈子者多应。今复建碧霞行宫,改名金华山。 雾云山 在县西十五里,为县治来龙少祖。山形高峻,连绵十里。每晨卯之交,烟云蚕吐,迥合山麓,不知山之为云,云之为山也。 灵应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峰峦耸拔,山半出泉,清冽可掬。 张画山 在县北十五里。山高林茂,如列图画。又雾云寺石碣,名瞻华山。旧志张画先春,为八景之一,详见疆域。 长山 在县北十八里。产苍术,入药最良。 黄山 在县北四十里,为县治大河关锁。山麓为黄山庵,上有元君行祠。跻其巅,去海不数里。北眺长溟,一碧万顷。前人于此观海,题咏颇多。 海 在县西北五十里。《列子》云:“渤海之东,有大壑焉,不知几亿万里,实为无底之谷,名曰归墟。八紘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即此。有东良海口巡检司。 东河 在县治东关外。迤北五里。横掌河入之。 鸳鸯河 在县东里许,详见滚泉山。 岔河 在县东七里,北入横掌河。 苇都河 在县东十五里,西北入横掌河。 横掌河 在县北七里,北入大河。 由基河 在县北二十里。北十里入张星河。 张星河 在县北二十五里。北十里入界河。 淘金河 在县西北四十里。东北十五里入界河。 老翅河 在县西三十里。东北十里入钟离河 钟离河 在县西二十里。北十里入抬头河。 抬头河 在县西北三十里。北十五里入界河。 五截河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北十里入界河。 万盛河 在县北五十里。发源确山,经石灰湾,受诸河下流,北入于海。 石星河 在县南七里。河中洋一石高五尺许,围称之。俗相传星落于此,故名。 班仙洞 在县东北三十里罗山之麓,羽士班全真修炼处。 老虎洞 在县东北三十里。群山叠翠,万卉参差。邑旧有虎患,周真人驱之去,竖石柱表之,诫曰:‘石树开花,汝乃还。’里人相传云。 火火洞 在县南四十里。有南北二洞:南洞不数武即尽;北洞则道路嵚崎,可数里许,穷处有澄潭,深不可测。昔道士尝以家鹜投之,后自莱州府井中出。 桥 梁 东门桥 顺治九年新修。下二门桥同。 南门桥 北门桥 水门桥 顺治十五年,医官张凤翥新修。 东良河桥 在县西北五十里。 沟桥 在县西南三里,地名新折腰沟。 五里桥 在县北五里。 石对头桥 在县北十五里。水部公仁宇有修桥记。 城子西桥 在县东南四十里。 射圃坛桥 在县南关西隅。 偏岭桥 在县南二十里。 桥梁所以利涉也。山夹谷乃有之,不则其下流也,故附之山川。 论曰:嵎夷既略,载在夏书;成山迎日,见于日出,郡志记之矣,然不为招邑言也。邑山川,他不具论,若绣幙,云屯,竞奇献秀,即洞天福地何加焉!而地志山经不少概见岂培嵝蚁封,不堪载笔与?抑缙绅先生至止者希,以故名胜无闻与?余编辑邑乘,深为扼腕。而才射江花,又安足为山灵生色也!昔柳柳州游钴鉧潭,而潭因以传;苏子瞻记石钟山,而山因以著。穷乡下邑,虽奇观甲天下,而润色无人,其湮没而不称也,有未易一二人言者矣。 ○城 池 军器 附 城 金初始置土城,元末毁于兵。明洪武十年,知县王明善建,正德六年,知县申良筑。周二里有奇,高二丈四尺,阔一丈二尺,楼四座,铺四座,门三,东曰盥泉,南曰通仙,北曰望海。嘉靖二年,知县罗锦增修东南,开门曰云路。万历丁丑,知县田九邱重修,始琢石四平布之,墙端加以睥睨,睥睨之颠,冠以瓴瓿甋之方而剑脊者。秋闰八月经始,冬十一告成,县丞任道一,主簿刘、典史王镗分董其役,孝廉闫公朝撰记。崇祯十一年,通判王一龙,知县屈允元重修石城。 城门楼 旧制卑陋,明崇祯十一年,通判王一龙、知县屈允元增修,规模始壮。 城濠 明正德六年,知县申良凿,阔二丈二尺,深一丈。万历丁丑,知县田九邱重修,开凿城西北濠,横石引东南泉水,环城流注,深广加倍。作石闸于濠四隅,以制蓄泄。建南北两门石桥。 按县龙左转,兑庚入首,堪舆家以脉急带煞宜辟,故城始建,不置西门。城之西旧无居人,地名西观,巨石巉岩,垒垒相望。父老相传,以龙气过刚,则民俗犷悍难制,邑侯田公鸠工铲削,后遂风俗淳朴,狱讼衰息,又引逄家湾巽水注濠,濠堤植柳,池中芙蕖红白相间,邑一时人文顿盛,若友龙李公,百芝杨公,仁宇、明馨两李先生,皆彬彬蔚起。侯去时,邑绅士赠言有‘凿断虎山民俗善,引来龙水甲科多’之句,诚招邑良吏也。嗣是踵事者胶柱鼓瑟剖凿过甚,迩来龙气遂伤。生民凋敝,里巷萧然。当事者忧之。邑宫詹旭仑杨公,倡仪培补,数年以来,坤维一线,想当稍复,然欲继盛昔年,恐亦非一朝一夕力也。 培县治来龙文 杨观光 伏以维岳生云,爽邦之道繇哲,因缠定洛,纬地之功在人。象欲鼎新,龙期复故。窃念招邑县治。星分燕月,境压蓬壶。秀含齐鲁之青,系传东岱;气焕斗牛之紫,脉贯西崑。汉魏而来,功名麟阁,宋元之际,翰墨鸿编。迨我圣朝,益多贤迹。人知砥砺,灵不负乎山川;屋少逃亡,心众成夫城郭。闻之武庙,御寇而歼釜鱼;时有申公,酬熏而擢司马。会当申酉,陆发龙蛇,凿斯池,而筑斯城。用乃言,而败乃事,断难复续。俯概坤维,废则基兴,仰钦帝鉴,功收鹤膝,势借鸾胶。地一篑,而山可为进。吾往也,石五色而天能补,栽者培之。命彼五丁,细缀云从之鳞甲;还我二酉,永申田见之须眉。伏愿石土含贞,山河效顺,物力还其久大,人文佑以昌明。四民不异物而迁,五事锡皇极之福,则日升旸谷万年,仰天子龙光,而风靖瀛州三岛,护神仙胜地矣。谨告。 军 器 威远炮 四十三位 三眼枪 一百四十三杆 火 罐 三百五十个 佛狼机 九位 铁 子 四十五个 铅 子 一百一十五觔 火 药 七百五十觔 火 硝 一百觔 论曰:登于山左,僻处极东,三面阻海,非若秦有潼关,蜀有剑岭为一户门户也。况招介在属,不啻弹丸黑子,兼以十室九空,无慢藏可以诲盗,王公设险,宜不为招邑言之。乃读《左氏传》,莒恃其陋,不修城郭,浃辰之间,而楚克其三都,则击柝重门以待暴客,又岂小邑所可忽乎?今城已易土而石矣,筑斯凿斯,差堪无虞。若夫在德不在险,而众志成城,是又在良有司辑民和众矣。 ○公 署 县治 在城中央。明洪武三年建,知县严风、卢绶相继修,崇祯十七年毁于兵。止存正堂。土地祠、宴宾馆、典史衙、仪门、大门、余具废。 正堂 三间。 楼二座 在正堂两夹耳。东官库楼贮钱粮,西寄库楼贮军器。 小堂二座 各三间,在楼东西。左县丞堂,明万历十二年裁,崇祯十七年毁。右主簿堂,万历四十七年后裁,崇祯十七年毁。 思补堂 三间,在正堂后,知县佥押堂,明季毁。 东两吏房 各八间,明季毁。 东西皂隶房 各一间,明季毁。 仪门一座 东、西两角门。西县监。 土地祠 一间,东角门左。 宴宾馆 三间,在土地祠前。 大门一座 上鼓楼一座。 知县宅 三层,在思补堂后,明季毁。 县丞衙 在县宅东,与小堂同时裁。 主簿衙 在县宅西,与小堂同时裁。 典史衙 在县丞衙前。 旌善亭 在大门东。明废。 申明亭 在大门西。明废。 预备仓 在县治西南。正统七年,知县张钺建,明废。 官仓 在县治西北。正统七年,知县张钺建。 养济院 在北门内。明洪武八年建。 察院 在县治东。 布政分司 在县治西。明洪武三年,知县王明善建,后废。 阴阳学 在城西南隅。洪武十七年建,后废。 医学 在城西南隅。洪武十七年建,后废。 僧会司 明附普照寺,今附大里院。 道会司 明附祥光观,今附玉皇庙。 急递铺 总铺在东关。抵栖霞;曰苇都,曰张邴、曰百尺。抵莱阳、曰寨里、曰清洋、曰下观、曰毕郭、曰西庄。抵掖县:曰石城、曰钟离、曰老翅、曰马阜、曰曲城、曰湖汪、曰宅上、曰王徐。抵黄县:曰梁夹、曰由基、曰张星、曰阜阴。 演武场 在东关外。 劝农亭 在演武场。今废。 东良海口巡检司 在县西北五十里寨内。 论曰:按《周礼·春官》:官府次舍无去守,以听政令也。又圬人以时塓馆宫室,俾得以避燥湿寒暑。历代相承,载在令甲,是固之纲之纪所由出也。顾当其废,或以回禄灾,或以兵燹毁,初不必咸阳火三月。若乃废者兴之,则自经始及落成,非数十年垣墉朴断不为功。邑自岁阏逢*,蜗之左右角蛮触日相寻一望邱墟者且百里。嗣是十余年,虽之子于垣,或百堵相继作,而时当告诎,邑有司营建维艰。尝一披图而考问所为便听览者安在也?问所为分职业者安在也?问所为文移往来、管库出纳者又安在也,自当年遗署一二仅存外,颓垣废址,几于荆棘铜驼即间一经度,上下交委,辄曰:‘勿动为大,姑俟之后来者。’咸若此,后来者又姑诶之矣。犹忆余弱龄,以童子试受知临川陈公祖,公子任以丙子,距壬申变,五易寒署耳。监司下,僦居湫隘,邑非一朝夕。公不劳,民不伤,财渐次就理。一切堂构役,不啻家主伯为子弟计久远,勒之貞珉,郡《艺文》班班可考。彼独非疮痍未复者与?今虽哀鸿甫集,而承平自兹始,正百废俱兴日。尹斯邑者,多方心计,次第而告厥成,盖跂予望之矣。 ●招远县志卷之三 邑后学张风羽仲威氏编辑 ○学 宫 学田 坊表 附 儒学 在县治西南。金季毁。元初,县尹孙愈即故殿之西,构室四楹,以奉朔望之奠。元贞二年,主簿樊圭始作大门。大德八年,主簿马受建教官居宅。九年,主簿王琳重建。至正中,县尹王信、郅绍忠相继修。明洪武中,知县丁廷举重建。成化中,知县张哲、李勉增修。 先师庙 崇祯二年,教谕张贯斗重修。 两庑 戟门 东西两角门。 泮池 天启七年,教谕徐有载创凿。 启圣祠 学宫西。顺治十五年,生员杨鼎铉重修。 名宦祠 在棂星门西。 乡贤祠 在名宦祠西。 棂星门 教谕陈台创建。 金声玉振坊 在棂星门东。今改为德配天地。 江汉秋阳坊 在棂星门西。今改为道冠古今。 学署 在先师庙后。 明伦堂 明万历十七年,知县赵时亨、署教谕事林乔木重建。 修德斋 教谕宅,在明伦堂东。 凝道斋 训导宅,在明伦堂西。大门一座,东向。 学田所以瞻土也。坊表所以旌贤也,俱系学宫,故并附之。 学 田 万历四十一年,知府陶朗先置学田一区,计地共一百亩,岁收谷二十石。 诰赠太仆寺卿、晋阶资德大夫、钦赐祭葬祀、乡贤杨公瞻士序: 杨观光 瞻士之举,先大夫为诸生时,每以为言。然意颇广大,痛抱志以终,未见施行。今则不孝光事也。忝班侍从,清俸之余,糊口无多。而附郭惟埠后村为最近。谨以四等地计一百零四亩,送之学宫,以继先大夫志于什一。立簿定则,照额领给。虽束薪勺水,而吉凶同患,先及同髏,亦所不忘厥始云尔。裒多益寡道固如斯。周急亲仁,情当不远。以后凡捷春闱者捐拾两,捷秋闱者捐四两,经明岁荐者捐壹两,送学登记,用广恒产。人文蔚起,物力渐加。滴水回而为渊,一篑进而成仞,先大夫夙志有厚幸焉。不肖男观光沐手恭记。 地色数 上地十二亩贰分八厘九毫,中地二十九亩八分六厘五毫,下地三十四亩三分五厘三毫,下下地二十八亩三分一厘五毫。以上四等,共地一百零四亩七分二厘二毫。社凡二段,凡二十九步,凡二万五千一百三十三步二分八厘。 倩粮共十石四斗俱五牛碗斗 麦子一石五斗五升,黍子一石五斗五升,谷三石一斗,黄豆二石一斗,胡秫二石一斗,草一百二十束。 赡给则例 佐读 极贫,谷一斗,黄豆一斗,胡秫一斗;次贫,谷一斗,黄豆一斗。 助养 亲贫七十以上者,麦子一斗,黍子一斗;亲贫六十以上者半支。 赙葬 父母之丧,麦子一斗,黍子一斗,谷一斗,黄豆一斗;妻丧半支。 毕姻 娶妻,麦子一斗,黍子一斗,谷一斗,黄豆一斗;娶妇半支。 收贮 崇祯十一年起,师长公同封锁,书办收支登簿,每年犒黍子一斗,谷一斗;门役巡视,每年共犒黄豆二斗,胡秫二斗;佃户除倩草四十束备囤。 支给 凡与例合者,本生具由,请学先生查批,学长前四位监支登簿。年终公同销算,有余不足,先后通融。 先大夫力学,不事家人生产,以故贫苦备尝。每浩然叹,得志必先此举。今仰遵遗命,立此赡田,盖为多士襄礼,读书之助与!存其意而不概其实者,殊约以师长公同支记,不许别项名色混致开销,更所惓惓订之者。 坊 表 状元坊 为宋嘉祐状元王俊民建。 进士坊 为正德甲戍科温濡建。 恩荣坊 为嘉靖庚戍科丁希孔建。 世科坊 为戊午科闫棋子、壬子科闫公朝建 凤翔千仞坊 为戊子科李廷梧建。 恩荣坊 为丁丑科兵副备使李骥干建。 鹏程万里坊 为庚子科王任建。 贞节坊 为王之宾未婚妻贞女刘氏建。 夺绵坊 为甲子科王民表建。 折桂坊 为庚午科张凤翔建。 天衢独步坊 为庚子科郭敷泽建。 世荣坊 为甲午科孙贤,贡士孙良、孙绍建。 主事坊 为温珍建。 论曰:太史公有言,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当是时,崇祀之典未颁也,而衣冠琴书所藏,天子王侯莫不折中而宗师之,又况自贞观至今日,停祭周公,以孔子为先圣,而颜、孟诸贤配飨邪!招邑学宫建自金、元,嗣是次第增修,今且规摹稍备矣。而以黉序起家者,攀鳞附翼,亦复后先相望,则夫广历学官,垣墉而丹雘之,俾士风与庙儿聿新,益所望于彬彬良吏矣。 ○祀 典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半里许。厨库、宰牲斋、宿房各三间,洪武三年知县王明善建。 社稷坛 在县西北半里许。制与风云雷雨坛同。 城隍庙 在县治西。洪武九年,知县丁廷举建。 邑厉坛 在县北一里。 乡厉坛 二十九处,今废。 文昌祠 在儒学云路门上。崇祯七年,举人杨道缜重修。 魁星阁 在东南角城上。顺治十七年,生员杨鼎鈜监创。 关帝庙 在城隍庙西。 八蜡庙 在城西北。 龙王庙 在县治西架旗山。 申公祠 在县西北。祀知县申良,知县罗锦配。 论曰:祀,国之大典也。《记·祭法》曰:“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又曰:“日月星辰民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招虽百里邑,崇德报功,为坛为庙秩祀春秋者,有,其举之,莫敢废也。其牢具圭币之杂异,与夫时之不欲数,不欲疏,则仪注犁然。荀卿氏有言:“不知其义,谨守其数,慎勿损益。”殆谓是与!抑余又闻之,“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左氏传》亦云:“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礼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则昭假洋洋以介兹景福,而雨阳寒燠凤无不各以其叙者,岂区区祷祀云尔哉!其所以歆之者,盖必有道矣。 ○乡 都 坊市 附 四乡四十八里 会仙乡 领社十二 螺山 黑山 磨山 转山 阜山 横掌 季山 水口 上林 苇都 中庄 温泉 良山乡 领社十二 曹孟 大曲 西庄 至下 齐山 勾山 寺山 自山 荆山 迪现 北各 东隅 灵山乡 领社十二 朱郭 图邱 曲城 灵山 蚕庄 香山 钟离 中全 高庄 王徐 老翅 西隅 黄山乡 领社十二 川里 大里 东良 西良 朱宋 阜阴 水盘 张星 原疃 由基 王曹 坊北 坊 市 东关集 初七日、二十二日。 南关集 初二日、十七日。 北关集 十二、二十七日。 东关小集 初八日、二十三日。 南关小集 初三日、十八日. 北关小集 十五日、三十日(月小则初一日) 南坝小集 初五日、二十日。 苗家胡同小集 初十日、二十五日。 北板桥小集 十三日、二十八日。 东庙集 每年四月一(整)月,凡在城集俱移庙下,地名汤上。大小集俱依在城之期,谓之神会。自十二起至十八日元君圣诞,则商贾辐辏,士女填咽,挥汗连袂成雨成帷矣。十月亦如之,但不及四月盛。在城东里许。 毕郭集 初五日、初十日、十五日、二十日、二十五日、三十日(月小则初一日)。在城东南四十里,南通莱阳,东通栖霞。 下店集 初四日、初九日、十四日、十九日、二十四日、二十九日,在城南六十里,南通莱阳,西通掖县。 赵家庄集 初三日、初八日、十三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八日。在城东北四十里,西属本邑,东属栖霞。 中村集 初三日、初八日、十三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八日。在城西二十里。 蚕庄集 今废。 潘家集 今废。 道头集 今废。 岭上集 今废。 论曰:志乡都者何?乡都者邑吏治纲领也。何言乎邑吏治纲领?招故弹丸邑,然提封百余里,且隶在版图者,户不下四千余,若治乱丝而棼之,蔑有济矣。乃县系以乡,乡凡四;乡系以社,社凡四十有八;又社有甲,甲各十。大小相维,若网之在纲,有条而不紊,秩秩然也。尝一按籍而理其田亩之荒僻,于是乎清其生齿之登耗,于是乎核其赋税之口口,急公与玩法,于是乎分。语有之:振裘者必絜领,殆谓是与!然则又何为乎以坊市附?曰坊市与乡都为表里者也。日中而市,始于神农,《周官》有司市纳贾,以观民好恶。大都精华实息者吉,虚耗者则反是。观坊市之盛衰,而乡都可得而见也。曹参语齐相曰:慎勿扰狱市!狱市奸人之所容也。苟如是,是亦无害于乡都矣。 ○古 迹 陵墓 附 曲成城 《通志》云:在县西五十里。《齐乘》云:在莱州东北六十里海边。汉县,属东莱郡。又为汉圉侯虫达、中山靖王万岁、后魏清穆男刁双封国。今遗址尚存,有东西二城。 光州城 在县西北三十里雾云山之西。元魏所置东曲城,是谓光州部,领东莱、长广、东牟三郡。今遗址尚存,见《府志》。 将军城 在县东南四十里毕郭北有废址。相传昔将军屯兵处,今无考。 潘家城 在县东北二十里。世传潘美于此筑城御寇,今无考。 仙人迹 在仙姑殿左半里许。其石纵横可三尺余,迹长尺有五寸,阔得长三之一,大约如田夫行泥淖中状,而大小悬殊焉。谛视之,天然无雕琢痕。嘻!亦奇也。稗史称仙家者流,迹固仙灵遗址也。独其世当何代?代当何年?则有不可得而知者。尝读《史记》,元封元年春,上东巡海上,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一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其迹甚大。二年春正月,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欲见天子”。于是幸缑氏城,遂至东莱,宿留之,无所见,见大人迹云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约以千数。时岁旱,天子既出无名,乃祷万里沙。应劭注曰:“万里沙,神祠也,在东莱曲成。”则兹土固武帝东巡所尝至也,而尺有五寸之迹,又与所谓数丈仙人者颇为似公孙卿所见,意者其即此与?然数千百年湮没而不称,抑又何也?姑臆揣之,以俟知者。 陵 墓 宋黑王相公墓 在县西北十五里宰相夼。按王德用郑州人,亦未尝至罗峰,此何以有墓?疑误。 比部郎王公墓 在县东四十里汗桥铺。正德二年,农人耕于其野,得石刻篆云:宋比部郎王公之墓。然不可考矣。 状元王俊民墓 在县西南三十里聚灵岭之东。土人云,墓尚有砖。田父牧儿或偶动之,必心病,还其处,乃已。 仙姑墓 在县南山下。详见仙释。 明累赠资德大夫杨公墓 在黄土崖。钦赐祭葬。 明通政使杨公墓 在县西灵山。钦赐祭葬。 论曰:阅《郡志》八,属古迹:光州城在邑西北三十里。然考之《鉴》:魏皇兴四年,分青州置光州,领东莱、长广、东牟,郡治掖。《魏书》:崔挺除昭武将军光 州刺史,州治旧掖城。又掖县有人年逾七十,献美玉方尺四寸,挺曰:“吾虽德谢古人,未能以玉为宝。”竟不肯受。按此则光州治掖,载在史鉴,历历可考。招邑西北三十里废址,乃元魏所置东曲成也,《郡志》以为光州,误矣。又以潘家城为潘美所筑,益属附会。余叙次邑古迹,大幸以郡乘为蓝本。然于其传讹者,必详辨之。若曲成城,固无可疑,而仙人迹,事涉怪诞,亦不嫌臆见揣也。至于刻石太邱之坟,下马董相之墓,过墟墓而生哀,昔之人往往感慨系之,于古迹后列马。百世而下,知必有观九京而取法者矣。 ○寺 观 泰山行宫 在城东里许滚泉山。碧霞元君祠自宋真宗封泰山还始建,嗣是词日以广其在泰山者无论已,他若邹、鲁、齐、秦以至晋、冀所在皆然。而招邑黑子山城,乃东山者亦颇称盛,果虎驾龙车,时以此为离宫别馆邪?抑地气所萃,故神道之教不疾而速,而数百里莫不桴鼓响应邪?每岁四月十八日,元君诞辰,先是自朔日起,在城大小市俱移庙下,时者商者,贾者、鱼贩者、杂耍陈百戏者,络绎辐辏,霄夜星驰,皆曰元君神人也。上自山麓,下及平畴,酒肆茶坊,飞帘相望。远眺之,不啻蜂屯蚁聚,或千百人为会,或数十百人为会,皆积日敛钱米诹吉进祷。不斋沐者不敢上行宫香。先一日,至城之西北隅亭曰遥参者通城,越次日昧爽,香首鸣金号众,众率之如师,如长令,如诸父兄,无不肃然受节度。自遥参至行宫三、二里间,佛号声载道,相属不绝。其仪仗导引,则彩旗绣盖,雉尾龙章各数十,或剪纸为之,或帛为之;斧、钺、拳、瓜各数十,皆木为之;簧、匏、箫、管诸音乐暨伐鼓鸣金者称是。人手一金字小牌,或肩‘令’字旗,先后步趋。中舁木制小宫殿,为元君圣驾,金银色服,种种好相,庄严具足。后建二丈旗,点七星,前建三丈幢,绣元君号,争先入祠门。人肩相摩,或有丧履徒跣者,跪拜丹墀。读疏焚楮讫,矜施阿堵物或朱提,祈子者则银婴儿,乃至云水、全真、住持、行脚持钵丐施,各如愿予之,无难色。其他不成会,若善信辈、市井儿、田家妇,皆鲜衣时样装,顶香楮礼拜,谓之进散香,亦有布施钱。上香毕,则嘻游市肆,贸易一切物。饥者饭,渴者酤酟,倦者藉草坐且卧,前恭后倨,无所复忌矣。又有鬻面具者,谓之鬼睑,木槌鼗鼓小儿诸戏具,未易更仆,香客辈率市之以归,女子尤甚,虽尘首汗背,所不恤也。 玉皇庙 在泰山行宫东,乡官杨如鲁创建。 每逢帝诞,道士建醮庆贺,讽诵皇经,人矜施钱米,焚化香楮礼拜,并追荐父母、族先亡,岁以为常。 东岳庙 在玉皇庙东,乡官蔡汝封重修。 三皇庙 在泰山行宫西。 每逢三月三日,邑瞽者群约为会,有会长、会副诸名色,具香楮牲醴,赴东庙祀三皇,各奏技以献,无技者罚卜。昼夜而罢,士民观者如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