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4

关于卢梭是否反对技术?众所周知,自从他死后2个世纪以来,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科技进步,从这个意义上看,他的反对也是徒劳无益的。而且,今天反科技的鼓噪并不是来自卢梭的著作,而是对无限制应用科技所产生的消极结果的一种回应。其他思想家也认为环境因素在形成人类性格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把一切都归于卢梭是不合理的。同样,民族主义在他之前流行已经很长时间了,他对民族主义的产生也没做什么。卢梭的著作为法国大革命铺平了道路吗?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毫无疑问的,可能比狄德罗和达兰贝尔还要意义深远。然而,伏尔泰的著作写得更早、数量更多及表达更清楚,故他的影响更大些。卢梭反唯理论是确实的,特别是与同期的法国作家相比。但这也不是新的,我们的政治和社会的信念经常是建立在情感和偏见上的,尽管我们似乎常用理念来判断它们。卢梭在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和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他轻视儿童的书本教育,建议儿童的情感教育在先,理性教育在后,强调儿童从实践中学会知识的重要性。卢梭还是最早提倡母乳好处的人,这听起来好像很奇怪,一个遗弃自己亲身孩子的人竟出此狂言,来教育别人如何抚养孩子。但毫无疑问,卢梭的思想对近代教育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卢梭的著作里,有许多有趣和独到的思想。但占主导地信的是对平等的强烈的渴望。卢梭自己不号召暴力,但激励别人要暴力革命,而不是渐变。卢梭有关私人财产的观点经常是自相矛盾的,他曾把私人财产描述为“公民最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但他又是首先猛烈攻击私有制度的近代重要作家之一,他因此被认为是近代**主义和**主义的鼻祖之一。最后,我们不能忽视卢梭的宪法思想,他的《社会契约论》表达了这种思想。卢梭自己是个反对权威的叛逆者,可他的著作的主要影响是为后来的despotism统治辩护的。卢梭被一些人指责为具有极端的神经质性格,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头脑混乱的思想家。这些指责大都是公正的。但比起他的缺点来说,他闪光的洞察力、充满智慧的独特观点要重要得多,他的思想影响了人类达到两个世纪。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79、马其雅维里(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意大利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里因为他的主张而名声狼籍,他劝告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增强力量,应该运用欺骗、阴谋和谎言,同时要使用残酷的暴力。马基雅维里被一些人谴责为无耻的恶棍,又被另外一些人吹捧为敢于描述现实世界的精明的现实主义者。他是一位特殊的作者,他的作品被哲学家和政治家仔细研究过。马基雅维里1469年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他的父亲是个律师,门第显赫,但已经破落。马基雅维里在世时,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高峰,但国家却分裂成许多小的公国,与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等统一国家形成对比。因此意大利军力衰弱也就不足为奇了,尽客它有着灿烂的文化。在马基雅维里年轻时,佛罗伦萨被美第奇家族统治。后来该家族被overthrow,1498年佛罗伦萨成为了共和国,29岁的马基雅维里在政府获得了一个职位,在以后的14年中,他出使过许多国家,如法国和德国等。1512年,佛罗伦萨共和国被overthrow,美第奇家族又卷土重来。马基雅维里被免职。次年,因涉嫌阴谋overthrow当权者,被捕入狱。他被严刑拷打,但坚持自己无罪,于同年获释。此后,他退休在离佛罗伦萨不远的一个地方。在以后的14年里,他写了不少书,其中最著名的著作是《君主论》(1513年),该书是最辉煌、最易读的哲学作品。马基雅维里已婚,有6个孩子,他死于1527年,时年58岁。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给一国之主提供了统治手段。该书的基本观点是,君主为了取得成功,应该抛弃道德上的考虑,依靠力量和权术。他还强调国家尚武的重要性,认为军队只有从本国招募才是可靠的,依靠雇用军或别国的军队的国家必定是虚弱和多变的。马基雅维里建议君主要从民众中获得支持,否则他在逆境中就没有依靠的资源。马基雅维里理解一个新的统治者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必须做惹怒民众的事,因此他建议,开始时统治者一定要表现出残酷,这是为了以后不发生。要一点点地给予人民好处,好让他们能更好地体味。为了能取得成功,君主周围必须有能干而忠诚的大臣。马基雅维里提醒君主要远离阿谀奉承,并提出了如何做的建议。《君主论》第18章的题目是:“君主用什么方法来保持信仰”,马基雅维里认为,当信仰和君主的实际利益相冲突的时候,精明的君主不必坚守其信仰。《君主论》以经常被称为是“autarchy者的手册”。马基雅维里的生涯和著述表明他总的讲还是偏好共和政体,而不是autarchy。但他为意大利政治和军事的衰弱而震惊,希望能有一位强有力的君主,统一意大利,驱赶其领土上的形形色色的外国侵略者。你可以有趣地注意到,尽管马基雅维里提倡君主应该具有玩世不恭和冷酷的一面,但他自己却是理想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对他推荐的骗术,他也不善于此道。没有几个政治哲学家像马基雅维里那样被如此激烈地谴责,多少年来,他被指为魔鬼的化身,他的名字成了欺骗和阴谋的同义词。当然,从道德领域给予马基雅维晨的批评并不代表他就没有影响。实际上,他的思想也不是他独创的,他反复说明他不是建立一个新的政策,而是指出一些君主的成功之道。实际上也是,马基雅维里通过举史例和最近意大利事件,来描述他的建议。他在《君主论》中倍加称赞的博尔吉亚说从未从马基雅维里学到权术,恰恰相反,马基雅维里却从他那儿学到了不少。尽管墨索里尼是公开称赞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家之一,但无庸置疑,许多政治家都仔细地读过《君主论》。据说拿破伦睡觉时把该书放在枕头下边,希特勒和斯大林也都读过《君主论》。不过,似乎不很明确,即马基雅维里的手段是否在当今政治中比在该书成书时更流行。这就是为什么马基雅维里在本书中未占据前位的主要原因。但是即使马基雅维里在政治实践方面的影响不清楚,他在政治理论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可争议的。早期的作家普拉多等总是把伦理学和神学与政治缠绕在一起。马基雅维里讨论历史和政治是在纯人类体系下的,尽管忽视了道德考虑。他暗示,中心问题不是人们该怎样去表现,而是确实要表现。不是人们应该拥有力量,而是人们如何拥有力量。当今政治理论的讨论比以往要更实际,这在某种程度上要归功于马基雅维里。马基雅维里是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80、马尔萨斯(THOMAS MALTHOS,1766—1834)1798年英国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马尔萨斯出版了一本篇幅短小但影响巨大的书《人口论》。马尔萨斯的基本理论是人口的增长快于食品供应的增长。在这本书中,他用非常严峻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思想,声称人口的增长是按几何指数,即1,2,4,8,16……而食品的增长仅是按算术线性增长,即1,2,3,4,5……在该书再版时,马尔萨斯再次阐述了他的理论,他说人口将无限制地增长,直到食品供应的极限。马尔萨斯得出结论,人类将生活在贫穷,甚至接近饥饿之中。从长期看,科学的进步也不能避免这个结果,因为食品的供应是有限的,而人口的消费力要比地球为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大得多。就不能用别的办法来抑制人口的增长?战争、瘟疫或疾病能迅速地减少人口,这些灾害能够暂时缓解人口过分膨胀的威胁,但这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代价。马尔萨期建议,一个更可取的避免人口过分膨胀的方法是“道德制约”,这包括晚婚、保持贞操及自愿节制性接触等。然而他也认识到,大多数的人不会遵守这种办法的。作为更实际的结论,他总结到,人口膨胀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贫穷也是人类逃脱不掉的命运。这真是一个令人悲观的结论。尽管马尔萨斯自己从未提倡过用避孕来控制人口,但这个政策建议是他基本思想的自然结果。第一个公开讲用避孕的方法来控制人口的是英国有影响的改革家弗朗西斯?巴拉斯(1771—1854)。巴拉斯读过马尔萨斯的书,并受其影响很大,1822年他写了一本书,提倡避孕,他还在工人阶级中宣传避孕知识。在美国,1832年查尔斯?诺尔顿医生出版了一本关于避孕的书。马尔萨斯的理论获得了不少信徒。由于他从道德观点出发,不赞成用避孕的方法,故用避孕的方法来控制人口的主张称为新马尔萨斯主义。马尔萨斯的学说对经济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受马尔萨斯影响的经济学家得出结论,在一般情况下,人口的增长能够抑制工资的增长。英国著名的经济学爱李嘉图,他也是马尔萨斯的私人朋友,提出劳动的价值就是使劳动者维持生存,使人类永存,既不增加,也不减少。这个理论经常被称为“铁的工资规律”,成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批判对象。马尔萨斯的观点对生物学的研究也发生了影响,达尔文声称他读过《人口论》,该书为他的自然进化论提供了重要的一环。马尔萨斯1766年出生于贡格兰萨里郡多基城附近。他曾入剑桥大学的耶稣学院,在那里他是个优秀的学生。1788年毕业,同年他成为一名神职人员。1791年他获得了硕士学位,1793年成为耶稣学院的研究员。他的成名作第一版出版时,是以匿名的方式,但被广泛地阅读,使马尔萨斯一下子出了名。5年后,1803年该书以更大篇幅的版本出版。以后又被一再修订和补充,1826年出了第6版。马尔萨斯1804年38岁时结婚,1805年被任命为东印度公司学院的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他在这个职位上一直到去世。马尔萨斯写了不少有关经济的书,最重要的是《政治经济学原理》(1820年)。该书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学家,如肯兹。马尔萨斯在晚年得到尊敬,1834年68岁时去世。由于直到马尔萨斯死后很长时间,避孕也没有广泛地传播开,于是就有人认为马尔萨斯在这方面没有影响。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首先,马尔萨斯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19世纪两位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达尔文和马克思。第二,尽管新马尔萨斯主义没有立即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他们的建议也未被忽视,他们的思想从没有消失。今天的计划生育运动是马尔萨斯时代就已开始的运动的直接延续。马尔萨斯的思想曾受到别的哲学家的影响,如普拉特等,但不能因低估他的重要性。因为尽管普拉特等人提出了无节制的生育会导致贫困,但他们的观点被世人所忽视。只有马尔萨斯,他就此问题详尽阐述了其思想并写成了著作。更重要的是,他是第一个强调人口膨胀问题重要性的人,并使该问题引起了知识界的关注。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81、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1917—1963)约翰?肯尼迪1917年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布鲁克林市,1961年1月22日出任美国总统,1963年11月22日在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遇刺身亡。我将省略许多有关肯尼迪的生平情况,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情况大家众所周知,但主要原因是肯尼迪的个人和政治活动与他在此书中的名次没什么关系。从现在往后推1000年,和平队、“猪猡湾事件”及“进步联盟”等都会被遗忘,肯尼迪有关税收及民权立法的政策也似乎变得不重要。肯尼迪之所以被收入这个排行榜的原因只有一个,即他是制定阿波罗计划的主要负责人。假如人类还将继续存在的话,我敢断言,在未来的5000年里,人类的月球之行仍将是最重要的事件,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里程牌。我将更多地讨论登月计划的重要性,首先,让我来回答肯尼迪是否无愧于这次飞行所带来的荣誉这个问题。如果按声望排名次的话,我们难道能磨灭最先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的功劳吗?但我怀疑,在未来的5000年里,阿姆斯特朗会比肯尼迪更被人们记住。从影响的角度来看,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是不重要的,如果在“阿波罗”Ⅱ号飞船发射前2个月发生什么意外,这两个宇航员死于非命的话,还有许多训练有素的宇航员将填补他们的位置。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予冯布劳恩及其他对登月之行作出过贡献的科学家以荣誉?不容怀疑,冯布劳恩对推进空间探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作出实施阿波罗计划决定的,不是一个科学家,也不是一群科学家,登月之行的关键性突破点不是单单的科学进步,而更是一个政治决定并耗资巨大。是个政治决定又怎么样呢?如果没有肯尼迪,这个决定是否早晚会作出?回答是肯定的。另一方面,公众也不反对该计划。1959年或1960年,国会通过了阿波罗计划并拨了款。如果说艾森豪威尔总统否决了该议案,那便可以说肯尼迪是与公众舆论一致的。然而事实有所不同。许多美国人赞同阿波罗计划,但无巨大的支持声浪。此外,在“阿波罗”Ⅱ号登月成功后,公众产生这样的争论,即该项目耗资巨大是否值得。1969年国家航空和宇航局的经费骤减。因此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肯尼迪的领导才使阿波罗计划得以推生。正是他在1961年5月,宣布美国要向月球发射载人宇宙飞船,而且是在60年代结束前。他获得了国会的拨款,在他的领导下,该计划得到了实施。也许有人相信,月球计划迟早会出台,然而肯尼迪是切切实实去做的人。当然,有一些人感到阿波罗计划是一件无价值的事情,并不重要。但1969年6月20日(登月之后)被定为国家的法定假日。另一方面,我们当记得在16世纪,哥伦布日也未被庆祝,今天却被认为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即使阿波罗计划不再继续下去,它仍将作为人类的最大成就而被人们所牢记。我想阿波罗计划内将继续下去,空间飞行在未来将起更大的作用。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后代将感到,“阿波罗”Ⅱ号的飞行,就像哥伦布横跨大西洋之行那样,成为人类历史新时代的开端。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82、平克斯(GREGORY PINCUS,1903—1967)格雷戈里?平克斯是美国生物学家,他在发展口服避孕丸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尽管他鲜为人知,但他比那些世界知名人士影响还大。避孕丸有两重作用。在面临人口膨胀危险的世界里,避孕丸作为人口控制的手段,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也许不是直接的,但同样是具有革命性的,即避孕丸在改变性机能方面的作用。众所周知,在过去的30年中,美国人在性观念上发生了一场革命。毫无疑问,影响这场革命有其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但最大的因素是避孕丸的出现。以前,害怕怀孕是阻止妇女婚前性行为的主要因素,婚后亦如此。突然,妇女有了机会可以性交,而不必害怕怀孕了,条件的变化导致了性观念和行为的变化。也许有人反对说,第一种避孕丸异炔诺酮-炔雌醇甲醚片的发明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安全可靠的避孕方法以前就有。这种争论忽视了技术上有效的避孕方法和心理能接受的避孕方法之间的区别。在避孕丸发明之前,专家们推荐的避孕方法是子宫帽。子宫帽既安全又可靠,大多数妇女尝而试之,但仍不愿意用它,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当避孕丸刚开始试用的时候,许多妇女情愿用这种也许有点危险的避孕方法,而不是安全且经过实验的子宫帽。有人可能反对说,异炔诺酮-炔雌醇甲醚片的发明不算什么巨大的成功,因为使用它要冒伤害身体的危险,迟早会被替代,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被更新、更安全的药物和装置替代。但从事情的本质上看,未来的避孕方法也只是相对的改进,因为避孕丸已经被广泛地接受,也逐渐趋向安全。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30年中,也就是许多的美国妇女开始服用避孕丸的时期,美国妇女的人数从数字上看是增加了。这个事实也表明避孕不是健康的主要杀手。历史迟早会把50年代异炔诺酮-炔雌醇甲醚片的发明看作是计划生育方法的决定性突破。许多人对口服避孕丸的发展作出过贡献,而且该问题在很长时间里被谈论过。但困难在于无人知道什么化学药品能避孕。1937年,两位科学家梅克皮斯和温斯坦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注射黄体酮(一种雌性荷尔蒙)能抑制排卵。然而,也许皮下注射听起来不像一种有效的避孕方法,也许黄体酮在那时还是一种相当昂贵的化学品,故这种发现未能引起生育专家的注意。直到1950年前,避孕丸的重大发展还未开始,但当时美国生物学家平克斯着手就此问题进行研究,他是在计划生育的先驱者桑格的鼓动下从事该项研究的。平克斯是类固醇的新陈代谢和哺乳动物繁殖生理学方面的专家,同时也是麻萨诸塞州武斯特基金会生物实验室的主任。平克斯有着专业知识和科学的直觉,几乎一下子就找到了问题的实质。不久,他让该实验室的研究者张博士在动物上作黄体酮的实验,看看当动物口服了黄体酮后,是否能抑制排卵。张博士的实验成功了,这确实是个好的开端,特别是在前几年一个叫马克的化学家发明了一种廉价合成黄体酮的方法的情况下。另一个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洛克,他在平克斯的建议下,在妇女身上作实验,看看口服黄体酮能否抑制排卵。但洛克实验发现了用黄体酮作为口服避孕药的两个困难:第一个是仅能达到85%的效果。第二是服用量太大。但平克斯相信他的路子是对的,因此不准备放弃。他相信可能有一种与黄体酮类似的化学物质,但没有任何副作用。1953年9月,他请求一些化学公司提供一些类似黄体酮的合成类固醇样品,他对收到的化学品进行了实验,其中一种炔诺酮似乎最有效。这对平克斯是最幸运的突破了,因为在他开始从事该研究的1950年,炔诺醇还不存在!炔诺酮于1952年由瑟尔实验室的科尔顿博士合成出来。然而科尔顿及瑟尔公司的老板都不是故意要生产一种口服避孕药,那时他们也未认识到他们在生产一种避孕药。由平克斯领导的实验小组进行了更深入的实验,实验显示,如果炔诺酮与另一种化学品炔雌醇甲醚小计量地互为补充,效果更好。这种药品合成物最终由瑟尔公司以异炔诺酮-炔雌醇甲醚片的名字推向市场。1955年,平克斯看到大规模进行实验的时机到了。1956年4月,雷博士领衔在波多黎哥圣胡安的郊区进行实验。9个月的实验显示出这种口服避孕药的作用有多大。然而,该实验又持续了3年多,直到1960年5月食品和药品署才准许该避孕药投入市场。从一开始就很明了,不是平克斯自己单独发明了避孕药,是科尔顿创造了炔诺酮,因此科尔顿及那些为他的成功铺平了道路的化学家应该分享一大部分荣誉。同样,与他同在一个研究组的其他成员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毫无疑问平克斯是主力,在整个项目中起了推动作用,他把时间和精力投入了口服避孕药的研制,他具有科学和组织才能使他率领该项目取得成功。平克斯提出基本思想,为研究获取经费,网罗有才能的人士参加进来,他当之无愧地获得该项殊荣。平克斯1903年生于新泽西的伍德拜恩,是俄国犹太人的儿子。他1924年毕业于康乃尔大学,1927年在哈佛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以后他在一些机构中作过研究工作。1944年,他帮助建立了武斯特实验生物学基金会并长期任实验室主任。他一生写了250多篇科学论文,1965年出版了一本著作《制服沃土》。在其一生中,平克斯接受过许多项科学荣誉,但他和其他涉及避孕药发明的人都未获得诺贝尔奖。1967年平克斯死于波士顿,他的死未引起大众的注意,也未引起科学界的注意。今天,甚至没有什么百科全书提到他的名字。尽管如此,平克斯仍是在人类历史上重大发明之一的主要缔造者。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83、摩尼(MANI,216—276)公元3世纪先知摩尼是摩尼教的创始人,该教尽管现在已经衰亡,但在其鼎盛大时有着大量的信徒。摩尼教产生于中东,向西一直传播到大西洋,向东一直到太平洋,影响超过了1000年。摩尼创始的宗教是早期宗教思想巧妙的综合。摩尼承认琐罗亚斯德、释迦牟尼及基督都是真正的先知,但又说自己比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接受了更新、更完整的启示。尽管摩尼教中含有佛教及基督教的成分,但其教义似乎更明显地来自拜火教的二元论。摩尼认为,世界不是由一个神统治的,而是两种势力不断斗争的场所。一个是恶,即黑暗及物质,另一个是善,即光明及精神。这听起来像是基督教的神和魔鬼。然而,在摩尼教中,善和恶被认为是基本势均力敌的。按照这种信念,困扰基督教和犹太教哲学家的有关恶是否存在的哲学矛盾,在摩尼教中也就不存在了。在这里无法详细叙述摩尼教的教义,但必须提到该教对人的精神中的善和身体中的恶的认识,摩尼教认为所有的性关系,即使是为了繁衍后代的目的,也应该被禁止;另外还应该禁止吃肉和喝酒。乍一看,这样一种信条似乎不可能获得大量的追随者,不过,所有的禁条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摩尼教徒,而只是对于一小部分被称作“选民”的教徒适用,一般成员即“听道徒”可以有几个妻子、有家庭、吃肉和喝酒等等。听道徒必须参加宗教仪式,必须服从选民,但要遵守的道德信条并不困难。选民死后灵魂直接升入天堂,而听道徒升入天堂的可能要长一些。不过摩尼教的某些派别认为听道徒与选民一样能升入天堂。摩尼216年生于美索不达米亚,当时这里是波斯帝国的一部分,摩尼自己就是出身于波斯名门。大多数波斯人信仰各种形式的拜火教,但摩尼是生长在受基督教影响很深的一个小教派里。他12岁有了宗教幻觉,24岁时开始传播新的宗教。在其家乡传教失败后,他去了印度的西北部,在那里他成功地使一个地方邦主皈依了。242年,他返回了波斯,波斯皇帝成了他的听众,尽管皇帝未成为信徒,但他被摩尼所感动,允许他在波斯全国传播新宗教。在以后的30年里,摩尼获得了大批的追随者,其间,他还向外国进行传教。摩尼的成功激起了拜火教教士的反抗,而该教当时是波斯的国教。276年,新帝登基,摩尼被投入监狱,经过26天严酷的折磨,摩尼去世。摩尼在一生中写了几部书,一部是波斯文的,另外的是叙利亚文。这些书籍成了摩尼教的经典著作。在该宗教消亡后,这些书籍也散失,但在20世纪又被重新发现了。从一开始,摩尼教就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宗教。在摩尼的有生之年,他得到的追随者从印度一直到欧洲。他死后,摩尼教堂继续发展,最终扩散到西至西班牙,东达中国。在西方,它在4世纪达到了顶峰,成了基督教的重要对手。当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摩尼教遭到迫害,到公元600年它在西方基本消亡。但摩尼教在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仍然很强大,从那儿一直传播到中亚、突厥和中国的西部。在8世纪后期,成为统治中国西部和蒙古的维族人的国教。它还传入中国内地、沿海,直到台湾。7世纪伊斯兰教的出现直接导致了摩尼教的衰落。8世纪初,巴格达开始迫害摩尼教徒,以后摩尼教在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消亡。从9世纪开始,它在中亚也衰弱了,而13世纪蒙古人的入侵实际上使其终结了。不过,马可波罗在1300年左右在中国西部碰到过摩尼教的团体。同时从摩尼教分裂出来的一些宗派在欧洲兴起。7世纪初在拜占廷,10世纪在巴尔干等,不过这些欧洲的后辈都是卡特里派。12世纪时,卡特里派在欧洲传播,尤其是在南欧。他们的教义尽管与摩尼教非常地相似,但他们自称是基督教徒。1209—1244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了3次反对他们的十字军讨伐。在此之后,他们被彻底压倒了。任何宗教对虔诚的追随者来说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即使是一个小宗教的创立者也都是一个有很大影响的人。摩尼教今天虽已消亡,但在一个时期它曾是个规模庞大的宗教,摩尼因此也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摩尼在创建一个新宗教中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他建立了摩尼教,创立了其理论,规定了道德规范。他确实从早期的思想家那里获取了一些思想,可他将这些零散的思想汇集成了一个新的系统。他还通过布道,得到了许多皈依者,创造了教会组织,写下了经典著作。很明显,没有摩尼,就没有摩尼教,从这个意义上看,摩尼就像许多宗教领袖那样,似乎要比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重要。因此,摩尼很明显是要上本书的排名,问题是该排在哪里?当然他应该排在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创始人的后边。另外,尽管拜火教和耆那教现在还存在,而摩尼教已经消亡,但摩尼教在其顶峰的时候,信徒比这两个宗教的追随者要多,对世界的影响也要比它们大得多。这就是摩尼的名次要比琐罗斯亚德和筏驮摩那靠前的原因。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84、列宁(LENIN,1870—1924)以笔名列宁闻名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是俄国**主义的奠基人。列宁是马克思的忠实信徒,他介绍了马克思的思想。由此,列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被迅速传遍了世界的许多地方,他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之一。列宁1870年生于俄国的辛比尔斯克,为纪念他,该城现称为乌里扬诺夫斯克。其父是个忠实的政府官员,而他的大哥亚历山大是个年轻的极端分子,因参与刺杀沙皇被处死。23岁时列宁成为一名热情的mks主义者。1895年12月,他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投入监狱,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3年中,他与一名女革命家结婚,写了《俄国zb主义发展》一书。1900年2月他在西伯利来的流放期满,几个月后,他前往西欧,他在那里呆了17年,成为了职业革命家。当他参加的俄国社会democracy工人党分裂成为两派时,他成了一个大派别的领袖,即布尔什维克。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列宁创造了机会。战争对于俄国来说是军事和经济的灾难,它极大地激发了国民对沙皇制度的仇恨。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overthrow。在一段时间里,俄国似乎可能建立democracy制度。听到沙皇垮台的消息,列宁立刻返回了俄国。到达那里时,他敏锐地看到,尽管democracy党建立了临时政府,但他们并没有力量。这对于一个有着良好纪律的**主义政党来说,是掌握regime的好机会,尽管该党人数较少。因此他劝说布尔什维克党为立即overthrow临时政府而奋斗,以**主义的政府取而代之。7月的起义未获成功,列宁不得不隐藏起来。11月的第二次起义成功了,列宁成了国家的新领袖。作为政府的领袖,列宁是严厉的,但又是重实效的。首先,他大力推行把国家经济向**主义经济迅速转变。当这种经济还不成熟时,他非常地灵活,及时进行修正,建立起一种zb主义—**主义经济的混合体,这在苏联持续了一些年。1922年5月列宁患了严重的中风,一直到1924年去世,他几乎完全不能工作。他死后,遗体被仔细地保护,安放在莫斯科红场的墓地里。列宁的重要性在于他领导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夺取了regime,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主义regime。他是第一个把马克思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人。这第一个**主义regime的建立是近代史的一个转折点。从1917年到1979年,**主义力量在全世界继续发展,地球的几乎1/3人口生活在**主义的旗帜下。尽管列宁的重要性首先是作为政治领导者,但他还通过他们的作品发挥其影响。列宁的思想与马克思的思想没有矛盾之处,但侧重点有些不同。列宁重视革命策略,强调暴力。马克思只是偶尔提到无产阶级专政,列宁则对此非常看重。列宁是个革命活动家,在他领导下夺取了regime,改造了国家。判断他在历史上的位置,我们必须首先比较他和他的继任者斯大林,哪个更重要些。毕竟列宁只在位5年。在这5年中,他完全摧毁了俄国的贵族统治,使国家开始走上了**主义道路。但是,是斯大林,而非列宁,强迫苏联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又是斯大林在苏联消灭了私营企业。在斯大林的统治下,苏联成为了能向西方挑战的全球大国。然而我们能不能因此说,既然列宁先于斯大林,为斯大林铺平了道路,列宁就更重要些。也许有个相似的例子,即马其顿的菲力普二世和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菲力普是个杰出的领导人,他的军事和组织才能为亚历山大铺平了道路,并给他创造了机会。而亚历山大则利用机全,做了很多,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同理,我认为,斯大林比列宁更有影响。尽管列宁没有斯大林重要,但他仍然是个伟人。他不仅为斯大林在苏联铺平了道路,而且,他的著作、政策和实践对其他国家的**主义运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列宁应该列于本书之上,他对俄国的影响足以使他与彼得大帝相媲美。但如果还考虑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的话,显然他的位置要比毛彼得高,但要比斯大林低。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85、隋文帝(SUI WEN TI,541—604)中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已经处于分裂局面几百年的中国。他建立的政治统一维持了几个世纪,其结果是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的强国之一,并且使占世界人口近1/5的中国避免了欧洲、中东或其他地方那样的战争之苦。秦始皇在公元前3世纪曾统一过中国,他死后不久秦朝就灭亡了。秦朝之后是汉朝,于公元前206年至220年统治中国。汉朝灭亡后,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四分五裂,就像欧洲在罗马帝国衰落后的黑暗时代。杨坚541年生于中国北方一个有势力的家庭,在他14岁时就得到了第一个军事职位。杨坚很有能力,在北周朝廷升得也很快。他协助北周皇帝控制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方,573年他的女儿嫁给了宣帝,宣帝死后,幼主静帝即位。581年杨坚废静帝自立为帝,时年40岁,是为隋文帝。他不满足仅是中国北方的皇帝,经过精心准备后,588年他向南方发动进攻并取得了成功,589年成了整个中国的统治者。在位期间,隋文帝建立了一个规模巨大的都城,开凿了连接中国两大水系长江和黄河的大运河。大运河在他的儿子统治期间完成,有利于南北方的统一。杨坚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在以后若干个世纪里,该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大批有能力的官员,而且是连续不断的,从国家的各个地方到各个阶层。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始于汉代。隋文帝还制定了一种回避制度,即州一级的官司员不得在原籍任职。这是一种预防措施,可以避免任人唯亲,同时防止地方官员建立太强的基地。隋文帝是个小心谨慎的人,他严防浪费,尽力减轻百姓的负担。他的外交政策总的说来也是成功的。隋文帝较之别的同样成功的统治者或征服者来说,似乎不太自信,尽管他是一个统治无数百姓的有力而成功的人物。他似乎还惧内,他的能干的妻子,尽管跋扈,但在他夺取regime和统治期间,对他有很大的帮助。隋文帝死于604年,时年63岁。很多人猜测,他是被他的次子谋杀的。他的次子继承了皇位。新皇帝杨广在外交政策上遭到失败,最终在中国爆发了反对他的起义。杨广618年被杀,随着他的死,隋朝也灭亡了,但这不是统一中国的结束。隋朝以后是唐朝(618—907),唐朝保留了隋朝统治者中央政府的框架,中国仍是大统一的国家。唐朝被认为是中国最繁荣的时期之一,一是它的军力量,另外更是它繁荣的艺术和文学。隋文帝是怎样重要的人物呢?有人可能拿他与欧洲的查理曼大帝相比。罗马帝国灭亡后3个世纪,查理曼统一了大半个西欧。汉朝灭亡后3个半世纪,隋文帝统一了中国。查理曼在西方更出名,然而在这两个人中隋文帝更有影响。首先,他成功地统一了整个中国,而西欧许多重要的地方如英格兰、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南部都从未被查理曼征服。第二点,隋文帝开创的统一持续了下去,而查理曼帝国不久便分裂了,并且再也没统一过。第三点,唐朝的文化成就,至少在一部分上,是随着中国政治统一而来的经济繁荣的结果。相反,短命的查理曼帝国随着查理曼的死而终结了,帝国也崩溃了。最后,隋朝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隋文帝在历史上的影响要比查理曼大得多。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86、达?伽马(VASCO DA GAMA,1460—1524)达?伽马是葡萄牙探险家,他发现了由欧洲绕过非洲直达印度的海路。葡萄牙自从亨利王子(1394—1460)起就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条海路。1488年,一个由迪亚斯领导的探险队到达并绕过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然后返回了葡萄牙。葡萄牙国王从这次远航明白,发现一条到达印度的航线的愿望快实现了。然而,直到1497年,远航印度的探险队才得以动身。国王挑选了贵族出身的伽马率领这支探险队。伽马1460年生于葡萄牙的锡尼什。1497年7月8日,伽马率领4只船、170名海员出发,其中还包括能讲阿拉伯语的翻译。探险队先到达了佛得角群岛,然后不是沿着迪亚士所走过的非洲的海岸线,而是一直向正南航行,他向南走了很长一段路,然后向东拐,到达好望角。这是一条捷径,比沿着海岸线直要快,但更需要勇气和航海技术。由于走这条路线,伽马的船队连续93天没看见大陆,比哥伦布的航行时间还要长二倍半。11月22日伽马绕过好望角,沿着非洲的东海岸航行,在向北航行的途中,他曾在穆斯林控制的一些城市停留。在现在的肯尼亚,他结识了一名印度的领航员,他引导他们花了23天穿过阿拉伯海,到达印度。1498年5月20日,在伽马从葡萄牙出发10个月后,他到达了印度南部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卡利卡特。当地的土司开始时对伽马热烈欢迎,但后来因嫌伽马呈上来的礼物太廉价而大失所望,加之控制印度洋商业航线的穆斯林商人的敌视,伽马未能与地方土司达成贸易协议。8月伽马离开卡得卡特时,还是带走了一船香料和几个印度人,准备献给国王。回程时比来时要困难得多,花了近3个月时间穿过阿拉伯海,许多船员死于坏血病。最后仅有2艘船平安返回。1499年7月10日第一艘船抵达里斯本,伽马的船在2个月后到达。仅有55个船员,不到起航时船员人数的1/3在此次航行中生还。然而在1499年9月9日,伽马返回里斯本时,他和国王都明白,此次历时2年的航行取得了惊人的成功。6个月后,葡萄牙国王派遣了以卡布拉尔为首的探险队。卡布拉尔到达了印度,在途中发现了巴西,返回时带了大量的香料。但是他的一些船员在印度被杀,故1502年伽马带领20艘船组成的船队前往印度,此行负有惩罚使命。伽马此行非常地残酷,快到印度海岸时,他截获了一只阿拉伯船,抢了船上的货物后,又放火烧了该船,船上的几百人,包括妇女和孩子都被烧死。到达卡得卡特时,他命令地方土司驱除在港口的所有穆斯林商人,当土司稍有犹豫,伽马就杀了38个当地的渔民,然后炮轰港口,土司无奈,只好答应伽马的要求。在回程的路上,他在东非洲建立了一些葡萄牙的殖民地。因为这些行动,伽马受到葡萄牙国王的重重嘉奖,经他头衔,赏他财物。1524年,葡萄牙的新国王任命他为总督,伽马又启程去印度,他达到印度后几个月,就生了病,1524年12月他死于印度,后来他被葬在里斯本附近。伽马已婚,有7个孩子。伽马航行的深远意义在于,他开辟了从欧洲到印度和远东的直接海上航路,其结果被许多国家所分享。在短时间内,由于控制了抵达东方的新贸易航路,葡萄牙收到了巨大的好处,这个昔日处于文明世界之外的穷国,一下子变成了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葡萄牙很快在印度洋周围建立了强大殖民帝国,他们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及马达加斯加建立了据点,此外还控制了巴西和西非。葡萄牙一直到20世纪后期还占据着一些殖民地。伽马开辟了到达印度的新贸易航线,给原来控制印度洋贸易的穆斯林商人以沉重的打击。这些商人不久被彻底打败,被葡萄牙人所替代。此外,从印度到欧洲的陆上贸易路线荒废了,因为围绕非洲的葡萄牙的海上路线更便宜些,这使原来控制东方贸易的奥斯曼土耳其和意大利的一些商业城市都受到了伤害。然而对于其他的欧洲国家来说,这意味着从远东过来的商品变得比以前更便宜了。最终,伽马航行的巨大影响不仅局限于欧洲和中东,而且更波及印度和东南亚。1498年以前,印度与欧洲是分离的,且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国家,外来的影响来自西北方。伽马的航行把印度与欧洲文明通过海路直接联系在一起了。欧洲的影响和势力在印度逐渐变得强大起来,一直到19世纪的后半期,整个次大陆从属于大英帝国。而印度尼西亚,它先处于欧洲的影响之下,后又完全处于欧洲的控制之下,直到20世纪中期才获得了独立。能与伽马相比较的人是哥伦布,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比较更有利于伽马。比如,他的航行更为成功,在航行距离和续航时间上都比哥伦布要长。而且,与哥伦布不同,伽马成功地到达了目的地。也许有人会说,伽马没有发现新大陆,仅仅是将欧洲和已经有人居住的地区连接在一起,而这种评论也适用于哥伦布。哥伦布的航行对西半球已经存在的文明起了重大的影响,伽马的航行最终导致了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文明的转化。判断伽马和哥伦布哪个更重要些,应该而且必须记住的是,尽管南北美洲每个都比印度大得多,但印度人口众多,比西半球所有国家的人口总和还多。不过,似乎很明显,哥伦布的影响要比伽马大得多。首先,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行不是由伽马的建议而决定的。葡萄牙国王在挑选伽马之前,已经决定派遣这样的探险队了。而哥伦布的探险却是哥伦布自己鼓动的,正是由于他的劝说,才导致伊莎贝拉皇后出资赞助。如果不是哥伦布,新大陆(尽管最终会被发现)可能还要晚些或被其他欧洲国家发现;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伽马,葡萄牙国王会选派别人领导探险,即使这个人不胜任或者失败了,葡萄牙国王在胜利在望的情况下,也不会放弃寻找直达印度航路的长期打算。再者,由于葡萄牙在非洲西海岸有着许多的据点,故其他欧洲国家能够首先达到印度的可能性极小。第二方面,欧洲对印度和远东的影响无法与欧洲对西半球的影响相比。印度的文明最终由于与西方的接触而变化了。而在哥伦布航行的几十年里,新大陆的文明实际上被摧毁了。印度和西半球出现的美国之间,不存在可比性。就像不能把西半球发生的所有的事情都归于哥伦布那样,也不能把欧洲与东方直接接触的所有结果都归于伽马,伽马只是一个长链中的一环,这个长链包括亨利、探索非洲西海岸的葡萄牙船长们、加迪斯、伽马及他的后来者等等。我感到,伽马是这个长链之中最重要的一环,然而他又不像哥伦布在使西半球欧洲化的长链中的位置一样,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在本书中的位置要比哥伦布低。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87、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公元前590—529年)居鲁士是波斯帝国的缔造者,他以伊朗西南部的一个小首领起家,经过一系列的胜利,打败了3个帝国,即米底、吕底亚和巴比伦,统一了大部分的古中东,建立了从印度到地中海的大帝国。居鲁士公元前590年出生于今天伊朗西南部的法尔斯,当时是米底国的一个省。居鲁士是地方酋长的儿子,原为国王仆从。有关居鲁士的传说十分有趣,类似希腊的奥狄浦斯国王的传说。根据传说,居鲁士是米底国国王阿斯提亚格斯的孙子。在他出生前,阿斯提亚格斯就梦见他的孙子有朝一日会overthrow他。故在居鲁士出生后,田国王就命令将他杀死。执行该项任务的官员还有些良心,把居鲁士交给了一对牧羊人夫妇,命他们杀死这个婴儿。牧羊人不愿意把他杀死,视他为自己的孩子抚养起来。这个孩子长大后,最终overthrow了国王。这个故事明显有虚构成分,居鲁士早年情况不详。据我们知道,公元前558年,居鲁士继承了他父亲冈比西斯的王位,成为波斯的国王,同时也是米底国王的一个臣子。大约在公元前553年,居鲁士起义反对米底国王,经过3年的战争,终于overthrow了他。米底和波斯在血统和语言上都十分相近。由于居鲁士保留了米底的大部分法律和行政制度,所以他在米底的胜利更像朝代的更替,而不是外来的征服者。不久,居鲁士开始显示出他希望当征服者的野心。他的第一个目标是小亚细亚的吕底亚国,该国国王克里西尤斯在传说中是巨富。居鲁士用剑胜了国王的黄金。公元前546年,居鲁士征服了吕底亚国,把克里西尤斯变成了阶下囚。居鲁士然后又把他的注意力转向东面,经过一系列的征战,他降服了伊朗的东部,并将之归入他的帝国,到公元前540年,波斯帝国已经向东扩展到印度河。随着后方的安定,居鲁士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最富有的巴比伦帝国,巴比伦以美索不达米亚为中心,统治了中东整个新月形地区。巴比伦的国王不受其臣民的爱戴,当居鲁士的军队向前推进的时候,巴比伦的军队无心恋战。公元前539年,居鲁士没花力气就使巴比伦投降了。巴比伦帝国包括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这些国土都归到了居鲁士的统治之下。居鲁士在以后几年中巩固了regime,重组了庞大的帝国。然后他又率领军队向东北去征服居住在里海东岸的一个游牧民族。在最初的战争中,波斯人取得了胜利,但在公元前529年的第二次战争中,他们被打败,居鲁士被杀。居鲁士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继承了王位,他打败了该部落,运回了其父的尸首,葬在古波斯的首都波斯波里斯。冈比西斯又征服了埃及,将整个古中东统一成了一个国家。居鲁士确实是个卓越的军事领袖,他在统治上也是温和的。他对地方宗教和习俗很宽容,与其他的征服者不同。例如,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征服了朱迪亚,把它的许多人口强迁到巴比伦,但50年后,当居鲁士征服巴比伦后,他允许犹太人返回家园。因此,如果不是居鲁士,犹太民族作为一个单独的集体在公元前5世纪可能就消亡了。居鲁士的决定可能有其政治动机,然而不可怀疑的是,他是个很仁慈的君主。他所征服的民族,即使长期将波斯视为其独立的重要威胁,也从未停止过赞颂居鲁士。由于居鲁士的成就,波斯帝国在他死后继续扩大,持续了近200年,直到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为止。在近2个世纪里,波斯国内和平繁荣。亚历山大的征服并不意味着波斯帝国的彻底消亡。亚历山大死后,他的一个将军塞琉西一世建立了塞琉西帝国,控制了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及伊朗。但外来势力对伊朗的统治没能持续很长时间。公元前3世纪中叶,爆发了反对塞琉西的起义,建立了波斯人的安息帝国,最终控制了伊朗的美索不达米亚。公元224年,安息帝国又被一个新的波斯王朝所替代,即萨桑帝国,萨桑持续了近4个世纪。居鲁士的生涯代表了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公元前3000年文明首先出现在苏美尔,在以后的25个世纪里,苏美尔人和它的继承者闪米特人成为了文明的中心,美索不达米亚始终是世界上最富裕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而居鲁士碰巧标志了有记载的历史的中心点,把世界历史的一个篇章带向了结束。从那时起,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不再是文明世界的中心,无论在政治还是在文化上。然而,在中东新月沃地拥有很大部分人口的闪米特人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也未获得独立。紧随波斯人之后,有安息人、罗马人及萨桑人来到了美索不达米亚和希腊,这些人都是属于印欧语系的。直到7世纪,几乎是在居鲁士统治的12个世纪以后,穆斯林的圣战才使中东又回到闪族人的统治。居鲁士的作用不仅在于他赢得了一系列的战争,征服了一大片的疆域,更在于他创建的帝国彻底改变了古代世界的政治格局。波斯尽管有着广阔的疆域和很长的持续时间,但对历史的作用不如罗马帝国、大英帝国和中国。评估居鲁士的影响,我们在脑子里应该记得,如果没有他,他所成就的事业就不可能发生。公元前620年,即居鲁士出生前一个世纪,没有人能猜测到,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整个波斯地区会统一于一个来自伊朗西南部的部落。故居鲁士是那种确实能改变历史进程的少数人之一。88、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1672—1725)彼得大帝是俄国最杰出的沙皇,他制定的西化政策是俄国变成强国的主要因素。彼得1672年生于莫斯科,是沙皇阿列克斯与第二个妻子的独生子。彼得不到4岁时他的的父亲就死了,由于阿列克斯与第一个妻子有13个孩子,为争夺皇位,出现漫长有时是激烈的斗争也就不足为奇了。彼得有时为了保命,甚至要逃跑。在几年里,彼得的同父异母姐姐索菲娅成了摄政王,直到1689年她被赶下台,彼得的位子才得以牢固。1689年的俄国是个落后的国家,在各个方面都落后于西欧几个世纪,城市也比西欧少,奴隶制度处于强盛时期,奴隶的人数在上升,他们的合法权利在下降。神职人员没有文化,文学几乎不存在,数学和科学被忽视。与西欧相比,牛顿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已经问世,文学和哲学都处于兴旺阶段,而俄国几乎是处在中世纪。1697—1698年,彼得组织了一次去西方的旅行,这次旅行为他今后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彼得的随行人员有250多名。彼得用了米哈依洛夫的化名,他在沿途看了许多东西。在此次旅行中,彼得在丹麦的东印度公司做过船舶木工,在英国皇家海军的船坞中工作过,他还在普鲁址学习过枪炮。他参观工厂、学校、博物馆和兵工厂,甚至在英国议会中旁听。总之,他尽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和管理技巧。1698年彼得返回俄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目的是使俄国近代化和西化。为了鼓励介绍西方的技术和工艺,他带回许多西方技术人才来俄国,他也派遣俄国的年轻人去西欧留学。彼得还鼓励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他的统治下,城市在规模上扩大了,市民阶级在数量和影响上都增加了。在彼得统治期间,俄国第一支大规模的海军建立起来了。而且军队按照西方的模式建立,配有统一的制服和近代的火枪,西式的军事操练也形成制度。彼得还对俄国的行政制度做了许多改革,这包括文官的升迁制度,废除了以门第取仕的旧制,以人们在工作中的表现决定升迁取舍。在社会方面,彼得鼓励西化,他命令不准留大胡子(后又放宽了),在法庭上必须穿着西服,鼓励抽烟和喝咖啡。尽管在那时,他的许多政策遭到强烈的反对,但其长期的效果是使俄国的贵族最终培养了西方的举止和文化。彼得认为俄国的东正教是一股落后而反动的势力,他成功地重组了教会并获得了对它的控制权。彼得在俄国建立了世俗学样,鼓励科学的发展,他还引进了儒略历,改进了俄国的字母表,还创建了俄国的第一张报纸。除了这些国内改革外,彼得还制定了对未来有着重要作用的外交政策。他在北方与瑞典,南方与土耳其都发生了战争。与土耳其的战争,最初他取得了一些胜利,1696年占领了亚速港,为俄国提供了通向黑海的通路。而后来,土耳其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1711年彼得被迫将亚速港交还给土耳其。在与瑞典的战争中,事情有顺序刚好相反。俄国人最初被打败,而后来又取得胜利。1700年俄国联合丹麦和萨克森,发动了对瑞典的战争,瑞典当时是个军事强国。1700年纳尔瓦之战,俄国势力受到重创。从该次战役后,瑞典国王把注意力转向了别的敌人,而同时彼得在重建军队。最后,瑞、俄之战再度爆发,1709年在波尔塔瓦,瑞典军队大败。俄国通过战争获得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及芬兰的一大块地方。尽管该地区并不是很大,但它给俄国提供了通向波罗的海的出口,成为“能向欧洲之窗”。彼得在从瑞典手中夺取的涅瓦河畔,建立起一个新城市圣彼得堡,1712年他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此处,圣彼得堡成为俄国与西方主要连接点。当然,彼得的内政和外交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不可避免地导致税收增加。高税收和改革惹恼了一些俄国人,爆发了多次的起义,这些起义都遭到了彼得的残酷镇压。尽管在那时彼得有着许多对手,但今天,不论是俄国还是西方的历史学家,都同意彼得是俄国最伟大的沙皇。彼得是个仪表堂堂的人,高大而强壮,精力充沛。为了丰富政治和军事才能,他还学习了木工、印刷、航海及船舶修理等。彼得结过两次婚,17岁时与第一个妻子结婚,他们在一起只生活了一个星期。他26岁时,他把她送到了一个修道院中。1712年,他与她离婚,与另一个女人结婚,她叫叶卡捷林娜,是立陶宛人,出身卑贱。彼得有一个儿子,是他第一个妻子所生,名叫阿历克西斯。彼得父子关系不好,1718年,阿历克西斯因涉嫌密谋反对彼得被捕,最后死于监狱。1725年初彼得在圣彼得堡去世,终年52岁,他的皇位由他的妻子叶卡捷林娜继承。彼得之所以在本书中上榜,是由于他在俄国西化和近代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决定的。由于别的许多国家的统治者也推行过类似的政策,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彼得能上榜,而其他人却被忽略?在20世纪的今天,大多数的国家领袖认训到,接受西方的方法对他们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在科学和技术上。然而在1700年,对于欧洲以外的人来说,西化的优越之处并不是很清楚的事情。彼得的意义就在于他走在了时代的前面,认识到西化和近代化的重要性。因为彼得的预见性,落后的俄国冲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前面。俄国可以和土耳其相比较。俄、土两国都是半欧洲国家,在彼得统治之前2个世纪,土耳其在军事、经济和文化上都比俄国先进得多。但是在1700年左右,没有一个土耳其苏丹能认识到迅速西化的重要性并把他的国家朝这个方向推进。因此,从彼得开始,俄国大踏步地前进了,土耳其的步伐放慢了,直到20世纪,凯末尔才领导土耳其开始西化的进程,到那时,俄国在工业和教育上比土耳其都要先进得多。今天,我们当然认为俄国比土耳其要占优势,设想一下,如果那时俄国没有彼得,而土耳其有一位积极改革的苏丹,那么今天土耳其也可能成为了大国,可能代替苏联统治中亚地区,因为该地区的居民是穆斯林,他们与土耳其人的关系要比与俄国人的关系近的多。彼得不仅是顺应潮流的统治者,而且是个高瞻远瞩的人,他的预见很可能改写了历史。因为上述原因,我把彼得列入了本书。在决定彼得的名次时,我把他与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做了比较。伊丽莎白更著名一些,尤其在西方。但我想很难劝说俄国人相信伊丽莎白比彼得大帝更有影响。彼得更富有改革精神,更有独创性。伊丽莎白主要是象征着其臣民所希望的和谐,而彼得则把俄国带入了一个从未见过的方向。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89、毛泽东(MAO ZEDONG,1893—1976)毛泽东领导中国gcd在中国夺取了regime,在27年中他主持了中国伟大而意义深远的改造。毛泽东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韶山,是一个富裕农民的儿子。1911年,当毛泽东还是个18岁的学生的时候,中国爆发了反对清朝的起义,在几个月中,清朝政府被overthrow,中国宣布共和。不幸的是,革命的领导人没能建立一个巩固、统一的政府,导致了很长阶段的不稳定和内战,这种状况事实上一直延续到1949年。青年毛泽东在政治思想上是坚定的左派,1920年他成为mks主义者。1921年他成为中国gcd的12名创始人之一,但直到1935年他才成为党的领导人。从那时起,中国gcd走上了一条夺取regime的漫长道路。1927年和1934年gcd两度遭到挫败,但都生存了下来。1935年以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之下,gcd的力量逐步增强。到1947年,gcd已经准备向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的反攻。1949年,他们取得了胜利,完全控制了中国大陆。毛泽东接管政府时,中国已经历了38年的内战。那时的中国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成千上万的人是文盲农民。毛泽东当时56岁,他的大部分生涯似乎已经过去。然而事实上,毛泽东最有影响的阶段才刚刚开始。到1976年他去世时,他的政策改变了中国。改变的一个方面就是使中国全面地现代化,特别是快速实现工业化,大力改善公众的健康和教育。这些变化 尽管很重要,但同期在别的国家也发生了,故不足以据此判定毛泽东在本书中的位置。毛泽东政府的第二个成就是把中国的经济制度从zb主义转化成**主义。毛泽东去世几年后,他的继任者邓小平开始把市场经济引入中国。毛泽东一开始相信城市的工人阶级是gcd最强有力的基础,这种思想与马克思的思想是一致的。1925年,毛泽东认识到,至少在中国,gcd的主要支持来自农民。他也正是按照这种思想行动的,在与国发党的长期斗争中,他的根据地在农村。在他成为国家领袖后,他的思想亦如此。斯大林经常强调工业发展,毛泽东则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农村的发展。不过,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工业生产也显著地发展。政治上,毛泽东建立了严格的政治制度,但他从未像斯大林那样独断专行,不过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去世,他一直是中国政府中最重要的人物。他要负主要责任的是50年代后期的“大跃进”,许多观察家认为,那次旨在强化小规模、手工生产的生产方法的计划是失败的(最后还是被废止了)。毛泽东支持的第二项计划是60年代末的“文化大革命”。很有趣的是,“大跃进”发动时,毛泽东已经是60多岁了,而“文化大革命”时,他已年逾70了,当他决定与美国建立友好关系的时候,他已年近80了。评估一个近世政治家是很困难的。可以把毛泽东与秦始皇相比较,他们都是中国人,都是中国变革的设计师。把毛泽东与列宁相比也是恰当的,他们都生活在20世纪,就像毛泽东是中国mks主义的缔造者那样,列宁是俄国mks主义的奠基人。乍一看,毛泽东似乎比列宁更突出,毕竟中国有着3倍于苏联的人口,但列宁在先,为毛泽东树立了一个榜样,影响了毛泽东的思想。而且,列宁通过建立世界第一个gcd国家,有着巨大的世界影响,在国外的影响也比毛泽东大。考虑到那些,毛泽东在本书的位置似乎要比列宁低。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90、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培根是英国杰出的政治家,他把他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其政治生涯上,不过培根在本书中上榜,是因为他所写的哲学著作。从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科学新时代的先驱者,是认识到科学和技术能改变世界的第一位伟大哲学家,也是科学调查的积极倡导者。培根1561年出生在伦敦,是伊丽莎白女王政府一名高级官员的幼子。12岁时,他进入剑桥大学的圣三一学院,3年后他离开该学院,未获是学位。从16岁开始,他作为英国驻法国大使馆的随员。培根18岁时,他的父亲突然去世,没给他留下什么遗产。他因此而学习法律,21岁取得了律师资格。不久他开始了其政治生涯,23岁当选英国下议院议员。尽管他有位居高位的亲戚和朋友,尽管他才华出众,但伊丽莎白女王拒绝给他高官厚禄。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在议会强烈反对女王支持的税收计划。由于培根生活奢侈,经常负债,他负担不起这种税务。培根成为埃塞克斯伯爵的朋友和谋士,埃塞克勤克俭斯是个受爱戴且有着政治野心的年轻贵族。同时埃塞克斯也成为培根的朋友和赞助人。埃塞克斯的野心驱使他要发动一场反对女王的政变。培根曾劝告他首先应该对女王效忠,而埃塞克斯却继续准备政变,但最终遭失败。培根在埃塞克斯的审判中起了落井下石的作用,埃塞克斯被砍了头。整个事件使许多人对培根有了不好的看法。伊丽莎白女王1603年去世,培根成为她的继承者詹姆士一世的顾问。尽管詹姆士并没有接受培根的什么建议,但他很欣赏培根。在詹姆士统治期间,培根在政府中平步青云,1607年他当上了副检察长,1613年又升为检察长,1618年当了dafa官,同年受封为男爵,1621年晋封为子爵。这时灾难降临,培根接受了诉讼当事人的礼物,尽管这是很普遍的事,但严重违法。他在议会中的政治对手抓住这个机会想把他赶下台。培根承认受贿,结果被圈禁在伦敦塔内,并被罚了一大笔钱。他还被终身禁止做官。不久国王释放了他,也免除了他的罚金,但培根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了。不过,培根永久的声望和在本书中的位置,是归于他的哲学著作,而不是他的政治活动。他的头一部重要作品《论说文集》,1597年第一次出版,以后不断补充。该书用简洁而字字闪光的风格写成,显示出不同凡响的观察力,不仅涉及政治,而且也包括人生。培根最伟大的著作是有关哲学的。他曾计划写一本巨著《伟大的复兴》,由6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试图评论我们知识的现状,第二部分描述科学调查的新办法,第三部分是数据集成,第四部分描述他的新科学方法,第五部分是暂定结论,第六部分是综合由他的新方法而获得的知识。这无疑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最有野心的创作了,但未完成。培根1605年写的《学术的推进》、1620年写的《新工具》被认为是该部巨作的头两部分。《新工具》也许是培根最重要的著作了,该书目的是要让人们接受经验主义的方法。培根认为演绎法是不对的,应该使用归纳法。为了认识世界,我们必须先观察它。首先要搜集材料,然后通过归纳的方法,从这些事实中得出结论。尽管科学家并未全部接受培根的归纳法,但他的主体思想——观察和经验的重要性,成为科学家使用该法的核心思想。培根的最后一本书是《新大西岛》,描述了一个位于太平洋的虚构海岛的乌托邦故事。该书尽管使我们想起莫尔的《乌托邦》,但培根的思想是不同的。在培根的书中,乌托邦中的繁荣和福利直接来自科学研究的积累。培根告诉他的读者,科学研究的应用可以使欧洲人民和那些生活在神奇海岛上的居民一样享受繁荣、欢乐。也许有人会说,培根是第一个近代哲学家,他的观点是世俗的,而不是宗教的,尽管他信上帝。他重理性,而不是迷信。在政治上,他是个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他赞同科学和技术。尽管培根是科学的积极鼓吹者,但他本人不是科学家,也未与他的同龄人所创造的成就并进。他不理会内皮尔、开普勒以及哈维。培根曾正确地建议,热能是一种动力。但在天文学中,他拒绝接受哥白尼的思想。尽管培根未提出一种完整、正确的科学方法,但他提出了一种需要学习的调查方法。他的科学猜测仅仅是更深入的讨论的起点,而不是终极答案。培根不是首位认识到归纳法的有用之处的人,也不是最先懂得科学会有益于社会的人。但在他之前,无人如此广泛、积极地公开阐发这种思想。而且,一方面培根是个出色的作家,另一方面由于作为重要政治家的声望,培根对科学的态度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当《大百科全书》在法国启蒙时期被纂写时,它的主要撰稿人都承认,培根给了他们工作的灵感。虽然《新大西岛》今天不像以前那样被广泛阅读,但它的思想已经被广泛接受了。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91、福特(HENRY FORD,1863—1947)福特是美国著名的工业家,他把大规模生产技术介绍给现代社会,从而提高了美国的生活水准,最终也提高了全世界。福特出生在密执安州迪尔伯恩附近,他从未上过高中。在初级学校毕业后,他在底特律当机工的徒弟,然后成为一名修理工,再后来当了工程师。1885年,他还是个年轻人时,奔驰公司发明了汽车,并开始推向市场。福特很快对这种“没有马的马车”感兴趣,1896年他制造了他自己设计的汽车。尽管福特是个天才,但他的头两次商业冒险均告失败了。但福特没有气馁,1903年他又一次尝试,这第三次冒险使他得到了财富、名望和具有永久重要性的福特汽车公司。该公司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福特的基本想法,如汽车应为日常生活设计,应当安全、舒适、价格合理。他最初的几款汽车,尽管很好,但未达到更高的目标。很快1908年推出著名的T型汽车,这是那时最著名的汽车,最终卖出了1500万辆。最初,福特认识到,为了使他的汽车能低价卖出,就必须降低生产成本。为了达到此目的,他为工厂引进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1)互用件;(2)劳动部门的极端强度;(3)装配线。这些技术增加了每个工人的效率。福特相信,关键是不要让工人因为取用所需的材料而浪费时间,福特安装了传送带、滑道及空中吊车。这些装置被放置在工人的齐腰部,工人能很快地完成他的任务。福特仔细地分析生产方法,试图发现更好、更有效的技术,复杂工作应该被分解成简单的,以便它们能被无技术的工人完成。这些思想并不起源于福特,互用件在一个世纪前就有了,装配线在一些小厂也已经使用。但福特是第一个一部采用这些想法的工厂主。结果是令人震惊的,最便宜的T型车在1908年仅卖825美元,到1913年降至500美元,1916年为360美元,1926年零售价为290美元,已为最低价。随着价格的下降,销售急剧上升。美国变成了“轮子上的国家”,福特变成了世界上最富的个人。随着福特的工人变得越来越有效率,他也渐渐能担负得起付给他们高薪。1914年,他在他的工厂内提高工资,达到一天5美元,这使全球工业界震惊。一天5美元在当时是个大数字,为以前工资的2倍。由于福特倡导的新高薪标准传遍了全国,其总的结果是使工人脱贫,进入中产阶级。福特的革新起到了广泛的推动作用,他对他的大规模生产技术不保密,相反他热切地希望推广。别的制造商看到他的成功,也模仿他的生产方法。结果是全国乃至世界,生产量大增。福特取得经济上的成功后,开始涉足政治。然而,政治活动的结果是使他失望。一战初期,他的和平努力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品。20年代,他发动了一场反犹宣传运动,但这种宣传使他丧失了信誉,他不得不当众表示收回。1930年,他强烈反对将工会引进他的公司,这惹恼了工人,也没给他的公司带来好处,最终只好妥协。上述行为,尽管毁坏了他的名声,但对世界影响不大,不影响他的工业化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92、孟子(MENCIUS,公元前371—公元前289年)中国哲学家孟子是孔子的最重要的后继者,记载他的学说的《孟子》在中国长期受到尊重,他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孟子于公元前371年出生在一个小国邹国,即现在的中国山东省。他出生的时候,即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整个中国在政治上四分五裂。孟子虽然是在孔子学说传统中长大的,但最终他凭自己的努力,成为著名的学者和哲学家。孟子成年以后周游列国,向国君提供建议,一些国君很客气地倾听。他还一度在齐国当官,但总体上他未获得长久而有决策权的职位。公元前312年,他返回家乡,直到离开人世。他的卒年不详,大概在公元前289年。孟子在世时广招门徒,但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源于《孟子》,该书体现了他的主要学说。《孟子》被他的门徒做过修改,但它基本体现了孟子的思想。《孟子》的基调是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他想念性本善。在许多方面,他的政治思想与孔子接近。孟子更相信国君应该靠“仁政”,而不是靠武力统治国家。他有一句名言,“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万章上》——译者注。)孟子强调,民为贵而君为轻,国君的责任是为人民提供福利,特别是应该给他们道德指导和生活条件。政治上他主张自由买卖、轻赋税、均贫富等。孟子相信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天,不关心百姓利益的国王将失去天的授权,将会被overthrow。孟子实际上是在洛克之前,就指出百姓有权利overthrow无道之君,这种思想在中国已经被接受。总之,孟子提倡的是重民轻君的民本思想,故他的思想不被统治者所接受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孟子的思想在儒学家和中国百姓中越来越流行,他的声望随着11—12世纪新儒学的产生,变得越来越高了。在西方,孟子没有什么影响,部分原因是他的著作是用中文写的。老子的《道德经》与《孟子》成书几乎是同时,但被译成多种欧洲语言,所以许多人了解该书表述的思想,但没有什么西方人知道《孟子》所阐述的深刻思想。孟子的著作在中国影响很大,尽管他对儒学的影响远非圣保罗对基督教的影响那么重要,但他是位有着重大影响的作家。他的思想长期在拥有占世界人口20%的国度里被研究,我想没有多少哲学家能有如此大的影响。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93、琐罗亚斯德(ZOROASTER,公元前628—公元前551)伊朗先知琐罗亚斯德是琐罗亚斯德教的创始人,该教延续了近2500年,至今还有信徒。他还是琐罗亚斯德教圣经《波斯古经》中“迦泰”的作者。有关琐罗亚斯德生平材料缺乏,他大概在公元前628年左右出生在现在的伊朗北部,早年生平不详。成年后,他开始传播他创立的一种新宗教,开始时遭到反对。当他40岁时,他成功地使伊朗最北部地区的一个国王接受了他的宗教,这个国王成了他的朋友和保护人。根据伊朗的传统说法,琐罗亚斯德活到了77岁,因此他可能死于公元前551年左右。琐罗亚斯德的理论是一元认和二元认的有趣结合。根据他的说法,只有一个真主,他称为阿胡拉?玛兹达,是善之神。但他相信还有一个恶神存在,即阿里曼。在现实世界里,善神与恶神的斗争是不间断的,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站在善神一边,还是丫在恶神一边。尽管现在两方势均力敌,但琐罗亚斯德的教徒们相信。从长远来看善神是最终的胜利者。他的理论也包括对来世的强烈信念。在道德方面,琐罗亚斯德教强调正义和真理的重要,反对禁欲主义和独身。琐罗亚斯德教的宗教仪式非常有趣,其中许多是围绕着他们对火的尊敬,如庙里经常点燃圣火。他们最独特的宗教仪式是送葬方式,既不烧也不埋,而是放在塔顶让鹰吃。虽然琐罗亚斯德教与伊朗相教有共同之处,但在琐罗亚斯德生前并未传播开来。公元前6世纪中叶,他传教的地区被居鲁士并入了波斯帝国,恰在此时琐罗亚斯德死了。在以后的两个世纪里,该教被波斯帝国接受,获得了一大批教徒。在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大大衰落了。而随着波斯人获得政治独立,以及希腊的影响下降,琐罗亚斯德教复兴。在萨珊王朝(226—651年),该才智民了波斯的国教。7世纪阿拉伯圣战时期,大批波斯人信仰了伊斯兰教。10世纪时,一些仍信仰琐罗亚斯德的人从伊朗逃到波斯湾的霍尔木兹岛,从那里他们或他们的后代前往印度。印度人称他们为印度祆教徒,因为他们来自波斯。今天印度有10万祆教徒,大都生活在孟买或其附近,形成了自己的社区。该教在伊朗也从未彻底灭绝,但现在仅有2万信徒。今天,世界上的琐罗亚斯德教徒比摩门教徒和基督教科学派信徒都少,但这两个教派都是新近才产生的。纵贯历史,琐罗亚斯德教徒的总和数量是很大的,这就是琐罗亚斯德能在本书中上榜,而约瑟夫?史密斯和玛丽?艾迪未能入选的主要原因。琐罗亚斯德教的神学也影响了别的宗教,如犹太教和基督教。但受它影响更大的是摩尼教,该教创始人摩尼接受了琐罗亚斯德教的思想,认为世界上存在善与恶两种势力的斗争。琐罗亚斯德教是最古老的宗教之一,但它是地区性宗教,而不是世界性宗教,故在重要性方面,它不能与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相提并论。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94、伊丽莎白一世(QUEEN ELIZABETH,1533—1603)伊丽莎白一世被广泛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统治者之一。在她在位的45年中,经济发展、文学繁荣,英国拥有了世界上第一流的海军。英格兰黄金时代取得的成就当之无愧地应归功于她。伊丽莎白1533年出生在英格兰的格林威治,她的父亲是在英国进行改革的亨利八世,她的母亲是亨利的第二任妻子安妮。1536年安妮被砍了头。议会宣布时年3岁的伊丽莎白为私生女,因为大多数英国天主教徒认为亨利与第一任妻子离婚是非法的,不予以承认。但伊丽莎白仍旧在皇室里长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亨利八世死于1547年,这时伊丽莎白13岁。在以后11年中,英格兰的统治者并不是很成功。伊丽莎白的异母兄弟爱德华六世1547年—1553年在位,政府推行的是亲新教的政策,随后的玛丽一世支持天主教,新教徒遭到迫害,约300名新教徒被杀。伊丽莎白自己也被捕,并被投入了伦敦塔。尽管后来她被释放,但在一个时期中她的生命曾受到威胁。1588年玛丽去世,伊丽莎白继承了王位,英格兰普遍欢欣鼓舞。这位新女王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法国的战争、与英格兰和西班牙的紧张关系、政府的财政状况,最麻烦的是英格兰的宗教分裂。伊丽莎白先处理了宗教问题。她上台不久便宣布新教为国教,这使温和的新教徒满意,但清教徒希望更彻底的改革。尽管有清教徒和天主教徒的反对,但伊丽莎白坚守了诺言。宗教状况由于苏格兰女王玛丽而变得更复杂了。玛丽被逐出苏格兰,避难于英格兰,但不久她发现自己成为了伊丽莎白的阶下囚。伊莎莎白的瘵动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玛丽是天主教徒,而且还有很强的呼声要求她接替伊丽莎白成为英格兰的国王,这就意味着万一发生成功的起义或暗杀,英格兰就会出一个支持天主教的女王。在玛丽在押的19年中,事实上有过几起反对伊丽莎白的阴谋,并有迹象表明与玛丽有关。1587年,玛丽被处死。伊丽莎白勉强签署了处死令,她的大臣和议会希望玛丽尽快被处死。宗教冲突给伊丽莎白带来了危险。1570年,教皇庇护五世开除了她的教籍,声言要把她废黜。1580年教皇格列高利八世宣布暗杀她无罪。但这种情况反而有利于伊丽莎白。新教徒害怕天主教在英格兰复辟,她于是把自己包装为反对复辟的堡垒,她在英格兰广大新教徒中赢得了支持。伊丽莎白对外交政策的处理是精明的。早在1560年,她便签定了爱丁堡协议,和平解决 与苏格兰的纷争。她还结束了与法国的战争,使两国关系有了改善。但英格兰又与西班牙出现了冲突,伊丽莎白极力避免战争。16世纪的西班牙充满着好战的天主教主义,战争因而可能不可避免。荷兰反对西班牙统治的起义起了推动作用,荷兰起义者大多数是新教徒,当西班牙试图镇压起义时,伊丽莎白给荷兰以支持。伊丽莎白本人不希望战争,但大多数英国人、她的大臣和议会都比她更好战。当80年代与西班牙开战时,英国百姓成了伊丽莎白的坚强后盾。伊丽莎白经过多年努力建立起了英国的海军。西班牙的腓力二世也建立了庞大的舰队,号称无敌舰队,与英国的舰队拥有同样多的船只,但水手人数少,且英国水手训练有素,船只质量好,有更多的火炮。1588年的海战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彻底失败告终。海战的结果是,英国确立了世界海军强国的地位,并在此位置上一直占据到20世纪。伊丽莎白在位的45年(1558—1603年)经常被认为是英国的黄金时代,许多英国最伟大的作家(如莎士比亚)都生活在那个时代。她支持上演莎士比亚的戏,给予莎士比亚以财政等方面的支持。伊丽莎白时代,英国人还进行了许多探险活动,如前往俄国,发现到达远东的西北路线,远航北美。伊丽莎白最大的失误也许是她迟迟没有指定王位继承人。这不仅仅是因为她一直未婚,关键在于她不愿指定,也许她害怕指定继承人后会对她形成威胁。不管她因为什么原因不指定继承人,如果她早死,英格兰就可能会陷入不断的内战,好在伊丽莎白活到了70岁。临死前,她选定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玛丽之子)接替她,尽管这使英格兰和苏格兰成为了一体,但却是个未知的选择。詹姆士和他的儿子查理一世对于英国来说太autarchy主义了,最终英国爆发了内战。伊丽莎白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也是个敏锐的政治家,她谨慎而保守,她厌恶战争和流血,她像他的父亲那样,靠与议会合作行使权力,而不是与之对着干。她终生未婚,但也不能说她讨厌男人,恰好相反,很明显她喜欢男人,喜欢他们的陪伴。伊丽莎白也很善于用人。伊丽莎白的主要成就归结起来有如下几点:首先,她引导英国不流血地进入改革的第二个阶段。通过平息英国天主教和基督教之间的仇恨,她成功地保持了国家的统一。第二,她在位的45年,即伊丽莎白时代被认为是英国的黄金时代。第三,在她统治期间,英国成为了一个强国。伊丽莎白在本书中与众不同。本质上说,本书是伟大创新者的名录。伊丽莎白不是创新家,她的政策总的讲偏于谨慎和保守,然而,在她统治期间,英国的发展是比在别的统治者统治时期大的多。伊丽莎白没有试图去解决议会的相对权威和autarchy的恼人问题,但她通过避免成为暴君,有助于英国democracy的发展。伊丽莎白不刻意去追求强大的军事力量,她对建立大帝国也无兴趣,然而她给英格兰留下了世界上最强的海军,为日后大英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英国庞大的海外帝国的建立是在伊丽莎白死后。同样,她在英格兰—西班牙战争中的作用也被夸大了。回顾历史,西班牙似乎对英格兰独立没有构成严重的威胁,英国舰队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战斗也不是势均力敌的,战斗中英国未丧失一艘军舰!即使西班牙成功地在英格兰登陆,它也不可能征服英国。伊丽莎白在本书中应该排在什么位置?她基本上是个地区性的人物,与俄国的彼得大帝相提并论是较低为适宜的,不过彼得比伊丽莎白更富有创新精神,他把俄国带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95、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1931—)近40年来最重要的政治事件莫过于苏联的崩溃,而戈尔巴乔夫正是在苏联的最后6年(1985—1991)出任其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1931年生于俄国南部斯塔夫罗波尔的一个农庄,他的童年时代正值斯大林专政最残酷的时期,其祖父在斯大林的集中营内被关了9年,直到德国人入侵俄国前夕。戈尔巴乔夫因为年纪小,未能参加卫国战争,他的父亲参了军,一个哥哥牺牲了,家乡也被德国人占了近8个月。战争没有影响戈尔巴乔夫的生涯,他在学校成绩优秀,15岁时加入了共青团,后来又当了4年的收割机手。1950年他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1952年加入gcd。在学校他遇见了他后来的妻子赖莎,他毕业不久,他们结了婚,有一个女儿。获得法律学位后,他返回斯塔夫罗波尔,开始在党的机构中逐步上升。1970年他成为州委第一书记,次年,他又成为中央委员。1978年他被提升为中央书记处书记,负责农业。1979年当上了政治局候补委员,1980年成为委员。戈尔巴乔夫的升迁都是发生在1964—1982年期间,当时苏联的领导人是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死后,是安德波罗夫(1982—1984年)及契尔年科(1984—1985年)的短暂统治。就是在这几年中戈尔巴乔夫成为政治局委员。1985年3月11日,契尔年科去世,次日戈尔巴乔夫被提名接替他成为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不像苏联别的领导人,他在成为党的领导人之前,曾多次出访外国。因此在他当选后,许多西方人希望他能比他的前任更现代和更开放。这在后来成为了事实,但无人能预计他将进行的改革的速度和幅度。戈尔巴乔夫上任时,苏联面临许多严重问题,但所有这些均由于政府在军事上的庞大开支造成的财政危机而加剧了。为了结束军备竞赛,他很快接受了美国总统里根召开最高级会谈的建议,两位领导人一共见了4次面:1985年日内瓦,1986年雷克雅未克,1987年华盛顿,1988年莫斯科。最大的结果是1987年签定了中导条约,该条约第一次减少了两国核武器的数量,事实上消除了全部的中程导弹。另一个缓解国际紧张的行动是戈尔巴乔夫决定从阿富汗撤军。苏联军队1979年入侵阿富汗,开始时取得了很大的军事胜利。但由于里根决定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地对空导弹,情况发生了逆转,苏联陷入了漫长、无结果的战争中。外部世界经常批评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而且由于战争耗资大,在国内也遭到反对。但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及戈尔巴乔夫一开始,都不愿意撤军,害怕丢面子。最后戈尔巴乔夫决定趁早撤军,1988年初他签署声明,撤出所有苏军。外交政策的变化是巨大的,但戈尔巴乔夫的努力主要还是在国内事务上。从一开始他就看到,调整的最大项目是处理苏联糟糕的经济。作为调整的一个方面。gcd的力量被削弱了,经济上,在某些领域,私营企业合法化了。应该指出的是,戈尔巴乔夫经常坚持,他是马克思和列宁的忠实追随者,**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他说,他的目标仅仅是对**主义体系作一改革,以便其能更好地运作。戈尔巴乔夫最具革命性的改革大概就是“公开化”政策,这是他1986年制定的。公开化的一方面就是增加政府活动的透明度,另一方面是允许个人或出版物自由议论政治,苏联杂志可以批评政府、gcd、政府高官,甚至戈尔巴乔夫本人。苏联democracy化的另一个重大步骤发生在1989年,新的一届苏联议会——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普选。在西方意义上,这确实不能算自由选举:90%的候选人是执政的gcd人,别的政治团体不允许参加,但选举是秘密无记名投票,计票也公正,结果是许多执行旧路线的党的领导人落选,一些持不同政见者当选。尽管苏联发生了影响深刻的改革,但没人预计到1989—1990年东欧发生剧变。从东德开始,保加利亚、捷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相继出现regime更迭,二战后一直掌权的gcd人被overthrow。与此同时,苏联国内民族主义运动迅速发展。苏联徒有虚名,从来就不是自愿的联合,许多加盟共和国人民向往独立。在斯大林及其接班人期间,不可能公开表达这种愿望。而在戈尔巴乔夫“公开化”政策下,这些民族主义的要求能够被提出,不久就有了有组织的运动,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摩尔达维亚及其他加盟工和国出现了骚乱。在小小的立陶宛,事态首先到了分界点,议会宣布从苏联分离出去,成为独立国家。戈尔巴乔夫的反应是有趣的:他马上宣布立陶宛的行为是非法的,威胁如不收回,将有严重的后果,实行经济禁运,苏军开进立陶宛首都。但他没有用武力进行镇压,未开枪,也未监禁该国领导人。立陶宛是个小国,对于苏联既无经济也无军事上的重要性。然而立陶宛开的先例却是重要的,当立陶宛的分离企图未被立即镇压时,别的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分子从中获得了希望和勇气。在2个月内,拉脱维亚议会也宣布脱离苏联。1990年6月12日,苏联最大加盟共和国俄罗斯宣布自己为“主权国家”,不是宣布独立,但也非常接近。到年底,15个加盟共和国都宣布独立或为主权国家。苏共党内及军队执行旧路线的一部分人,认为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引起的,1991年8月,他们发动了政变,囚禁了戈尔巴乔夫,政变者要overthrow他的改革政策。可是,苏联别的领导人,最著名的如叶利钦,以及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及苏联大多数人民,都反对政变,几天后政变遂告失败。政变失败后,形势以惊人的速度发展,gcd失去了权力,其活动被禁止,财产被冻结。而且到这年底,苏联所有的加盟共和国都已分离出去,苏联正式瓦解。那些只希望对**主义体系作改革的领导人很快被希望**主义彻底消亡的人替代,如叶利钦。1991年12月戈尔巴乔夫辞职。戈尔巴乔夫个人对其任期内发生的这些变化究竟要负什么责任?在他领导下,苏联进行了许多经济改革,不过我认为他在这方面没什么可赞扬的,他进行的改革太少、太晚。事实上,苏联糟糕的经济是戈尔巴乔夫倒台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戈尔巴乔夫在使东欧获得自由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东欧6国摆脱了苏联的控制,戈尔巴乔夫的个人作用不容怀疑。他曾多次声称,他愿意东欧走自己的路。1989年10月,东德发生大规模示威,在同样情况下,前苏联领导早就动用军队了,而戈尔巴乔夫却劝说东德领导人昂纳克不要用武力镇压示威。同样,戈尔巴乔夫也没用武力扑灭立陶宛的反叛。戈尔巴乔夫在限制军备竞赛和结束冷战方面的作用也是重要的。有人认为里根在这方面更值得赞扬。首先,因为美国比苏联更能承受军备竞赛的费用,他在劝说苏联领导人结束冷战上起了重要作用。此外,因为签署协议必须双方参加,中导条约的签定最少要归功于戈尔巴乔夫和里根两人。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政治改革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苏共力量的削弱,“公开化”的发展,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提出,整个国家的democracy化等,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就没有这些。“公开化”不是他在人民的压力下作出的,也不是别的政治局委员坚持的,只是戈尔巴乔夫个人的思想,他提倡它,并顶住反对,继续坚持它。有人说,戈尔巴乔夫行动的一些重要结果,如德国的统一、苏联的瓦解等并不是他的初衷,也可以这样说,但并不能抹杀他的重要性。政治家的影响是由他的行动结果所决定,而不是由其初衷决定的。当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时,没人能预计苏联不久即将瓦解。如果当时别人上台,苏联也许还会存在,冷战还会继续。戈尔巴乔夫尽管从未打算要摧毁苏联和苏共,但他的政策和力量导致了这个结果,他改变了世界。96、美尼斯(MENES,约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是埃及第一王朝的开国国王,他统一了埃及,建立了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长期而辉煌影响的王国。美尼斯的生卒年代无从知晓,普遍认为他可能是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在那之前,埃及不是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两个独立的国家组成,一个在北部,称下埃及,一个在南部,沿尼罗河河谷,称上埃及。下埃及在文化上比上埃及先进,但上埃及的国王美尼斯征服了北部,统一了整个国家。美尼斯统一埃及后,称自己为“上下埃及国王”,该称号被以后的法老保持了数千年。他在原两国边境附近建立了一个新城,叫孟斐斯,正好坐落在统一国家的中部。孟斐斯离现在的开罗不远,在很长时间里,是埃及的主要城市和首都。没有资料说明美尼斯在位多长时间,根据史料,其统治时间很长,达62年,这可能有点夸张。尽管我们对如此遥远时代的事情知道不多,但美尼斯的成就还是非常重要的。在美尼斯之前,埃及文化比两河流域文化要落后得多,而埃及政治的统一似乎释放了埃及人民潜在的力量。统一确实带来了社会和文化的迅速发展。政府和社会机构在王朝早期得到发展,延续了2000年。像形文字、建筑及其他技能迅速发展。在几个世纪里,埃及文化可与两河流域文化媲美,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它。美尼斯之后的两千年里,埃及从财富和文化的角度,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给美尼斯在本书中排名次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没有确切的知识来说明他在征服北方和统一国家中的作用,我们只能靠猜测他所起的作用有多大。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王国如果在一个无能的国王领导下,是不可能完成如此重大的征服的,没有能力的领导,也不能保持和巩固这种征服。因此,美尼斯在他那个时代起了重要作用,他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97、查理曼(CHARLEMAGNE,742—814)查理大帝是法兰克国王、萨克森的征服者、神圣罗马帝国的缔造者、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统治者之一。查理曼742年出生在亚琛附近,该城后来成为首都。他的父亲是矮子丕平,他的祖父是法兰克王国统治者查理?马特,他在732年打败了入侵的阿拉伯人。751年丕平overthrow了衰弱的墨洛温王朝,建立起新王朝,称加洛林王朝。768年丕平去世,法兰克五国被查理曼和他的兄弟加洛曼瓜分。也许查理曼走运,法兰克命该统一,771年加洛曼突然死亡,时年29岁的查理曼成为王国惟一的统治者,当时法兰克王国已是西欧最强的国家了。查理曼重要而困难的行动要算是对萨克森的征服,萨克森是德国北部的一个地区。前后进行了不下18次战争,最早的一次是在772年,最后的一次是在804年。宗教因素是对萨克森人的战争如此漫长和血腥的原因之一,萨克森人是非基督教徒,查理曼坚持所有萨克森臣民必须皈依基督教,那些拒绝受洗或后来又背叛基督教的人要被处死。据估计,大约萨克森人口的1/4在强制改变信仰中被杀。查理曼为了稳固在德国南部和法兰克西南部的统治,对这两个地区也发动了战争。为了确保帝国东部边境,查理曼发动了一系列对阿瓦人的战争,他们控制了今天的匈牙利和南斯拉夫,最后查理曼打败了他们。尽管萨克森东部和巴伐利亚未被法兰无人占领,但承认法兰克是宗主国的国家已经形成了从德国到克罗地亚的广大地带。查理曼为了确保南部边境,778年入侵西班牙,但未获得成功。查理曼在位45年,发动了54次战争,统一了西欧的大部分。在其巅峰时期,法兰克帝国包现在法国的大部分、德国、瑞士奥地利、荷兰,以及意大利大部分地区等。自从罗马帝国衰败以后,欧洲尚未有过由一个国家统治的局面。查理曼统治期间,他与教皇保持着紧密的政治联盟关系,但明显的是,他是主宰,而不是教皇。查理曼统治的最高点,或者至少是最著名的事件发生在800年圣诞节,地点是罗马。教皇圣利奥三世为他加冕,宣布他是罗马人的皇帝,这意味着3世纪前灭亡的西罗马帝国又恢复了,查理曼成为奥古斯都皇帝的真正后继者。但这两个帝国也有区别,首先版图不同,其次查理曼从出身、文化背景和外观上看,都不是罗马人。再说,帝国的首都也不在罗马,而在亚琛(现德国境内)。尽管查理曼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征战统一西欧,但他在王位继承上,却想出了一个不聪明的作法,即他死后,帝国分为三部分,由他的3个儿子继承。他的两个独生子在他之前就死了,814年查理曼在亚琛去世,他的小儿子路易继承了帝国,路易在继承问题上也不比其父聪明,同样希望在他的儿子之间划分帝国。经过一番战争,路易的儿子签定了《凡尔赛条约》,三分查理曼帝国,第一部分包括现在的法国,第二部分是德国的大部分,第三部分是意大利北部和法—德边境地带。有人给查理曼很高的评价,如恢复了罗马帝国,统一了西欧,把萨克森带入了西欧,传播了基督教等等,我认为是夸夸其辞了。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毕竟不是罗马帝国的恢复,仅是查理曼继承的法兰克王国的延续;查理曼统一了西欧,但了死后30年,帝国就分崩离析了,再也未统一过;基督教在查理曼统治之前,就已经向北传播了,以后还在继续,查理曼强迫萨克森人改信基督教,是很不成功的;至于查理曼的军事胜利是否保护了西欧免受外来侵略?不,整个9世纪是欧洲最不安定的时期,东南西北都有外族入侵。查理曼与中国的隋文帝相比,后者更重要一些。隋文帝开创的统一大业有一个持续的结果,而查理曼谷对西欧的统一,连一代都未延续下去。尽管查理曼的重要性被欧洲人夸大了,但他的短期影响是巨大的,在他统治期间,出现过短期的文化复兴。他的长期影响是,德国的皇帝陷入了控制意大利的战争,如果没有查理曼的先例,他们不会注意意大利,而会向北或东扩张。查理曼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征服了萨克森,把这个重要地区纳入了欧洲文明的主流,这与恺撒大帝征服高卢相似,但没那么重要,因为萨克森是个小地方。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98、荷马(HOMER,公元前8世纪)有关《荷马史诗》的原著问题多少世纪以来一直存有争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何时、何地,又是如何写成的?它们在多大程度上是以以前的著作为基础?这两部史诗是出自一个人之手吗?也许连荷马这个人都没有,这两部史诗是随着缓慢过程而发展出来的,也许是由一些人编撰起来的。长期研究这些问题的学者没有一致的意见。我为了给荷马在本书中定位,作了以下的假设:第一个假设是,《伊利亚特》只有一个主要的著者,在荷马之前几个世纪,一些希腊诗人写了同题材的短诗,荷马吸收了他们的成就,收集、整理、修订和补充,把自己独特的艺术才能注入了这部史诗。荷马大概生活在公元前8世纪,我还假设,《奥德赛》的著者与《伊利亚特》是同一个人,尽管认为两部史诗有着不同著者的论点有一定道理,我认为两首史诗的相似之处多于不同之处。有史以来,有关荷马的材料就不多,没有他确切的传记材料。据说荷马是位盲人,但从这两部史诗表现的非凡想象力来看,荷马即使是盲人,他也不是天生的。从史诗的语言来看,他来自爱琴海的东岸伊奥尼亚。荷马有着巨大的声望,因此我把他排在本书比较低的位置,内心感到有些不安。我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之一,是我把大多数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放在相对较低位置。至于荷马,声望与影响严重脱节,尽管他的著作在学校里被广泛地研究,但在当今世界上,没有多少人在离开学校后还读《荷马史诗》,与莎士比亚相比,莎士比亚的诗还在被人阅读,他的剧还在上演,区别是显著的。《荷马史诗》没有被广泛引用,与莎士比亚、富兰克林等形成鲜明的对比。那为什么要把荷马放入本书排行榜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多少个世纪以来,听过或读过《荷马史诗》的人是不计其数的。在古代,《荷马史诗》要比现在流行的多。在希腊,该部史诗在很长时间里影响了宗教和伦理观。不仅知识分子读《荷马史诗》,政治家和军事家也读,亚历山大大帝在战争中还随身带着《伊利亚特》。荷马更重要的影响是在文学上,希腊古代所有的诗人和剧作家都深深地受其影响,如亚里士多德等。荷马对罗马作家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罗马最伟大的作家维吉尔,在写《埃涅阿斯纪》时,模仿荷马史诗的风格。当代的一些作家也受到荷马的影响,如弗吉尔等。最后一点也许是最关键的,在过去100年中,托尔斯泰的作品被广泛阅读,比荷马影响要大得多,但托尔斯泰在过去的26个世纪中没有影响,而荷马的影响持续了2700多年!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99、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483—565)查士丁尼以在位期间内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而著名,该法典是罗马司法的天才杰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法律发展的基础,也许世界上再也没有别的法典具有如此不朽的影响。查士丁尼483年出生在陶莱索(今南斯拉夫),他是查士丁一世的侄子。查士丁是个色雷斯文盲农夫,他从了军,靠自己的奋斗,当上了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同样也是农民出身,但受过良好的教育,靠叔叔的帮助,提升也很快。527年,查士丁因无子嗣,选查士丁尼与他共同执政,不久,查士丁去世,查士丁尼成为惟一的皇帝。476年,即查士丁尼出生的7年前,西罗马帝国最后被野蛮民族灭亡,只有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还存在。查士丁尼决定收回失地,恢复罗马帝国。他取得了部分胜利,收复了意大利、北非和西班牙的一部分。但查士丁尼在本书中上榜,并不是因为他的军事胜利,而是他在编纂罗马法律中的作用。早在528年,他刚刚即位,即组织了一个班子来编写帝国法典。529年第一次出版了《查士丁尼法典》,然后又修改,534年最后定稿。同时,未被收进法典的法令等被废除。《查士丁尼法典》共有4部分,第一部分是《法典》,第二部分是《学说汇集》,是罗马法学家论点汇编。第三部分是《法学总论》,是学法律的学生课本。第四部分是《新律》,汇集了在《法典》制定后通过的法律。查士丁尼忙于战争和行政事务,他自己当然无暇起草《法典》,《法典》是在法律专家特里波尼安的指导下,由一个法学家班子完成的。查士丁尼还花了很大精力进行行政改革,如反对政府腐败。他鼓励贸易、工业、大兴土木。在他领导下,兴建或修复了许多城堡、修道院和教堂,其中包括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教堂。大兴土木和战争导致税赋加重,人民怨声载道。532年,一次起义几乎overthrow了他的统治。镇压了这次起义后,其统治大体稳固。直到565年查士丁尼去世,国民才感到如释重负。查士丁尼得到他能干的妻子狄奥多拉的很大帮助,因此对她颇有赞誉之词。狄奥多拉年轻时是个马戏演员,有个私生子。20岁时遇见了查士丁尼,成为了他的情妇,525年他们结婚,即他取得王位前2年。查士丁尼认识到妻子的杰出才干,让她成为他的主要顾问,委派给她许多外交任务。她对立法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如通过法律改善妇女的权利和地位。548年她死于癌症,这对查士丁尼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尽管他此后17年的统治相当成功。狄奥多拉美丽而聪慧,是许多文艺作品的主角。查士丁尼能在本书中占一席之地主要归功于《法典》的重要性,《法典》成为罗马法的权威解释,影响了拜占廷帝国,对欧洲的影响主要在中世纪的后期,成为法律学习、训练和论述的基础。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100、摩诃毗罗(MAHAVIRA,约公元前599年—公元前527年)摩诃毗罗(意为“大雄”),是耆那教徒对其创始人筏驮摩那的尊称。筏驮摩那公元前599年出生在印度东北部,与释迦牟尼的出生地为同一个地区,只是他的出生时间略早。他与释迦牟尼一样,是部落首领的儿子,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30岁时他放弃财产、家庭(他有一个妻子和女儿)和舒适的环境,决定出走寻求真理。筏驮摩那在外过着苦行僧的生活,12年里他一直冥思苦想,忍受着苦行和贫穷,他经常斋戒,身边无任何财产,甚至连喝水或接受施舍的杯子和盘子都没有。开始时他还有一件长袍,后来也丢弃了,赤身露体地走在路上,虫子在他身上爬甚至咬他的时候,他也不掸去。筏驮摩那的举动使他遭到嘲笑、辱骂和殴打,他都默默忍受,没有任何报复。筏驮摩那42岁时,认为自己大彻大悟了,他用余下的30年生命游方传道,公元前527年去世,他有许多弟子。筏驮摩那的学说与佛教和印度教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耆那教相信人的肉体可以死亡,而他的精神不死,只是投生到别的生物上,并不一定是人,灵魂转世说是耆那教的基础之一。耆那教还相信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了去掉人精神中恶的积累,就必须清洗自己的罪过,这是耆那教的首要目标。筏驮摩那认为,摈除肉体的快乐,就能达到这个目标,故耆那教僧侣们都进行严格的苦行生活。耆那教另一个主要思想是不伤生,即非暴力主义。耆那教强调,不伤生包括人和动物,依此,耆那教徒均为素食主义者。然而虔诚的耆那教徒不伤生的概念更广,不打苍蝇,不在黑暗地方吃东西,以防吞下一个飞虫,造成死亡。他们走路时,还雇人扫大街,以免无意中踩死虫子或蚯蚓。从这些思想推理,耆那教当然就不能犁地了,事实上,他们确实不从事农业,教规也禁止其他手工劳动,耆那教教规大大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尽管耆那教徒生活在农业区,但在多数的人从事贸易或金融。耆那教徒是个成功的团体,他们对印度文学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耆那教原无种姓制度,由于受印度教的影响,也产生了种姓制度,尽管不像印度教那么严格。同样,筏驮摩那自己从未提过神,与印度教接触后,也有了神的思想。由于筏驮摩那自己无著作,吸收印度教的的就在所难免。耆那教也影响了别的宗教,如反对杀生和吃肉对印度教影响很大。而且,耆那教的非暴力思想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持续的影响,一直到现代。如甘地就受耆那教一位哲学家的影响很大,视为精神导师。耆那教从未成为一个大的教派,今天在印度各地仅有350万教徒,听起来在世界人口中只占很小部分,但累计过去的2500年,它就有相当大的一批人了。判定筏驮摩那的重要性,我们应该考虑,耆那教要比别的宗教对它的信徒的生活影响更大,更持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4
正序
倒序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2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3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