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28

这样,他就决定派一支队伍,出使国外。让谁来带这支队伍呢?当然非得是自己的心腹 不可。他想到跟随他多年的宦官郑和,倒是个挺合适的人选。郑和,原来姓马,小名叫三保,出生在云南一个回族家庭里。他的祖父、父亲都信奉伊 斯兰教,还到麦加(伊斯兰教的主要圣地,在今沙特阿拉伯)去朝过圣。郑和小时候就从父 亲那里听说过外国的一些情况。后来,他进燕王宫里当了太监,因为他聪明能干,得到明成 祖的信任。这郑和的名字还是明成祖给他起的。但是民间把他的小名叫惯了,所以一直把他 叫做“三保太监”,后来,有的书上也写成“三宝太监”。公元1405年六月,明成祖正 式派郑和为使者,带一支船队出使“西洋”。那时候,人们叫的“西洋”,并不是指欧洲大 陆,而是指我国南海以西的海和沿海各地。郑和带的船队,一共有二万七千八百多人,除了 兵士和水手外,还有技术人员、翻译、医生等。他们乘坐六十二艘大船,这种船长四十四 丈,阔十八丈,在当时是少见的。船队从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太仓浏河)出发,经过福建沿 海,浩浩荡荡,扬帆南下。郑和第一次出海,先到了占城(在今越南南方)接着又到爪哇、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 苏门答腊岛东南岸)、苏门答腊、满剌加、古里、锡兰等国家。他带着大批金银财物,每到 一个国家,先把明成祖的信递交国王,并且把带去的礼物送给他们,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 许多国家见郑和带了那么大的船队,态度友好,并不是来威吓他们,都热情地接待他。郑和这一次出使,一直到第三年九月才回国。西洋各国国王趁郑和回国,也都派了使者 带着礼物跟着他一起回访。在出使的路上,虽然遇到几次惊涛骇浪,但是船上有的是经验丰 富的老水手,船队从没出过事。只是在船队回国、经过旧港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旧港地方有个海盗头日,名叫陈祖义。他占据了一个海岛,纠集了一支海盗队伍,专门 抢劫过往客商的财物。这回听到郑和船队带着大批宝物经过,分外眼红,就和同伙计议,表 面上准备迎接,趁郑和不防备,就动手抢劫。这个计谋被当地人施进卿得知,他偷偷地派人到船队告诉了郑和。郑和心想,我手下有二万兵士,还怕你小小海盗?既然你要来偷袭,就非得给你点教训 不可。他命令把大船散开,在旧海港口停泊下来。命令船上的兵士准备好火药、刀枪,严阵 以待。夜深的时候,海面上风平浪静,陈祖义带领一群海盗乘着几十艘小船直驶港口,准备偷 袭。只听到郑和坐船上一声火炮响,周围的大船都驶拢来,把陈祖义的海盗船围住。明军人 多势大,早有准备,把陈祖义杀得大败。大船上的兵士丢下火把,把海盗船烧着了。陈祖义 想逃也逃不了,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郑和把陈祖义捆绑了起来,押回中国。到了京城,向明成祖献上了俘虏。各国的使者也 会见了明成祖,送上大批珍贵的礼物。明成祖见郑和把出使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高兴得眉 开眼笑。后来,明成祖相信建文帝确实是死了,没有必要再去寻找。但是出使海外的事,既能提 高国家的威望,又能促进跟西洋各国的贸易往来,好处很多。所以打那以后,一次又一次派 郑和带领船队下西洋。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将近三十年里,郑和出海七次,前 前后后一共到过印度洋沿海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的木骨都束国(在今索马里的摩加 迪沙一带)。到郑和第六次出使回国的那年,明成祖得病死了。他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不到 一年也死了。继承皇位的明宣宗朱瞻基,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由祖母徐太后和三个老臣掌 权。大臣们认为郑和出使七次,国家花费太大,到国外航行的事业就停了下来。郑和的七次航行,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说明当时我国航海技术已经 有很高的水平。通过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 到现在,那些国家里还流传着三保太监的事迹。上下五千年228 土木堡的惨败明太祖在位的时候,吸取了历史上宦官专权引起国家混乱的教训,立下一条规矩,不让 宦官过问国家政事。他把这条规矩写在大铁牌上,挂在宫里,想要他的子孙世世代代遵守。 但是到明成祖的时候,这条规矩就给废除了。明成祖从他侄儿手里夺得皇位,怕大臣反对他,特别信任身边的宦官,在他迁都北京以 后,就在东安门外设立“东厂”,专门刺探大臣和百姓当中有没有谋反嫌疑的人。他怕外面 的大臣靠不住,让亲信太监做东厂提督。这样,宦官的权力渐渐大起来。到了明宣宗的时 候,连皇帝批阅奏章,也交给一个宦官代笔,叫做司礼监。这一来,宦官的权力更大了。有 一年,皇宫招收一批太监。蔚州(今河北蔚县,蔚音yù)地方的一个流氓,名叫王振,年 轻的时候读过一点书,参加几次科举考试没考取,在县里当教官,后来因为犯罪,本来该充 军,他听说皇宫招太监,就自愿进宫做了太监。宫里识字的太监不多,只有王振粗通文字, 大家都叫他王先生。后来,明宣宗派他教太子朱祁镇读书。朱祁镇年幼爱玩,王振想出各种 各样法子让他玩得痛快,朱祁镇挺喜欢他。明宣宗死后,刚满九岁的太子朱祁镇即位,这就是明英宗。王振当上司礼监,帮助明英 宗批阅奏章。明英宗一味追求玩乐,根本不问国事。王振趁机把朝廷军政大权抓在手里。朝 廷大员谁敢得罪王振,不是被撤职,就是充军。一些王公贵戚都讨王振的好,称呼他“翁 父”。王振的权力可算顶了天了。这个时候,我国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音là)部强大起来。公元1449年,瓦剌首领 也先派三千名使者到北京,进贡马匹,要求赏金。王振发现也先谎报人数,削减了赏金和马 价。也先为他的儿子向明朝求婚,也被王振拒绝。这一来激怒了也先,也先率领瓦剌骑兵进 攻大同。守大同的明将出兵抵抗,被瓦剌军打得大败。边境的官员向朝廷告急,明英宗慌忙召集大臣商量怎么对付。大同离开王振家乡蔚州不 远,王振在蔚州有大批田产,他怕蔚州被瓦剌军侵占,竭力主张英宗带兵亲征。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和侍郎是军事部门的正副长官)邝埜(音kuàngyě,埜同野)和侍郎于谦 认为朝廷没充分准备,不能亲征。明英宗是个没主见的人,王振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不管 大臣劝谏,就冒冒失失决定亲征。明英宗叫他弟弟郕(音chéng)王朱祁钰(音yù)和于谦留守北京,自己跟王 振、邝埜等官员一百多人,带领五十万大军从北京出发,浩浩荡荡向大同赶去。这次出兵,本来从没好好准备,军队纪律涣散。一路上又遇到大风暴雨,没有走几天, 粮食就接济不上,兵士们又饿又冷,还没有碰上瓦剌兵,已经叫苦连天。到了大同附近,兵 士们看到郊外的田野里,到处都横着明军兵士的尸体,更加人心惶惶。有个大臣发现士气低 落,劝英宗退兵,被王振臭骂一顿,还罚跪了一天。过了几天,明军前锋在大同城边被瓦剌军杀得全军覆没,各路明军纷纷溃退下来。到了 这时候,王振感到情况危急,才下令退兵回北京。退兵本来是越快越好,但是王振却想到他 老家蔚州去摆摆威风,劝英宗到蔚州去住几天。几十万将士离开大同,往蔚州方向跑了四十 里地。王振又转念一想,这么多的兵马到蔚州,他家庄田里的庄稼岂不要遭到损失,又匆匆 忙忙下命令往回走。这样一折腾,拖延了撤兵的时间,被瓦剌的追兵赶上了。明军一面抵抗,一面败退,一直退到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那时候,太阳刚刚下 山,有人劝英宗趁天没黑,再赶一阵,进了怀来城(今河北怀来)再休息,瓦剌军赶来,也 可以坚守。可是王振却因为装运他财产的几千辆车子还没到,硬要大军在土木堡停下来。土 木堡名称叫做堡,其实没有什么城堡可守。明军大队人马赶了几天路,口渴得像火烧,但是 土木堡没有水源。离开土木堡十五里的地方有条河,已经被瓦剌军占领了。兵士们就地挖 井,挖了两丈深,也没找到水。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瓦剌军赶到土木堡,把明军紧紧包围起来。明英宗知道没法突 围,只好派人向也先求和。也先一打听,明英宗带的明军人数还不少,要打硬仗,自己也要 遭到损失,就假装答应议和,停止进攻。明英宗和王振信以为真,十分高兴,下命令让兵士到附近找水喝。兵士们争先恐后跳出 壕沟往河边跑,乱成一团,将领们要制止也制止不了。这时候,早就埋伏好的瓦剌军兵士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个个抡起长刀,大声吆喝着: “投降的不杀!”明军兵士一听,纷纷丢盔弃甲,狂奔乱逃。瓦剌军紧紧追赶,被杀的和被乱兵踩死的, 不计其数。邝埜也在混乱中被杀死。明英宗和王振带着一批禁军,几次想突围都没冲出去。平时作威作福的王振,这时候却 吓得直发抖。禁军将领樊忠,早就恨透了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贼,气愤地说:“我为天下百姓 杀死你这个奸贼。”说着,抡起手里的大铁锤,朝着王振脑门一锤砸去,结果了王振的性 命。樊忠自己冲向瓦剌军,拼杀了一阵,中枪倒下。明英宗眼看脱逃没有希望,只好跳下马来,盘着腿坐在地上等死。瓦剌兵赶上来,俘虏 了明英宗。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作“土木之变”。经过这一场战斗,五十万明军,损失了一大半,明王朝元气大伤。瓦剌首领也先却更加 骄横起来,北京也受到了瓦剌军的威胁。守卫京城的责任,就落在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和 于谦的身上了。上下五千年229 于谦保卫北京明朝五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线崩溃,消息传到北京,太后和皇后急得哭哭啼啼,从宫里 内库捡出大量金银珍宝、绫罗绸缎,偷偷派太监带着财宝去寻找瓦剌军,想把英宗赎回来。 结果,当然是毫无希望。从土木堡逃出来的伤兵,断了手的,缺了腿的,陆续在北京街道出现了。京城里人心惶 惶,谁也不知道皇帝下落怎样。再说,京城里留下的人马不多,瓦剌军来了怎么抵挡呢?为了安定人心,皇太后宣布由郕王朱祁钰监国(就是代理皇帝的职权),并且召集大 臣,商量怎么对付瓦剌。大臣们七嘴八舌,不知怎么办才好。大臣徐有贞说:“瓦剌兵强, 怎么也抵挡不住。我考察天象,京城将遭到大难、不如逃到南方去,暂时避一下,再作打 算。”兵部侍郎于谦神情严肃地向皇太后和郕王说:“谁主张逃跑的,应该砍头。京城是国家 的根本,如果朝廷一撤出,大势就完了。大家难道忘掉了南宋的教训吗?”于谦的主张得到许多大臣的支持,太后决定叫于谦负责指挥军民守城。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自小有远大的志向。小时候, 他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于谦十分钦佩文天祥,把那幅画像挂在书桌边,并且题 上词,表示一定要向文天祥学习。长大以后,他考中进士,做了几任地方官,严格执法,廉 洁奉公;后来担任河南巡抚,奖励生产,救济灾荒,比较注意人民疾苦。王振专权的时候,贪污成风,地方官进京办事,总要先送白银贿赂上司,只有于谦从来 不送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甩动他的两只 袖子,笑着说:“只有清风。”他还写了一首诗,表明自己的态度,诗的后面两句是:“清 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后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闾阎就是里巷。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因为于谦刚正不阿,得罪了王振,王振就指使同党诬告于谦,把于谦打进监牢,还判了 死刑。河南、山西的地方官员和百姓听到于谦被诬陷的消息,成千上万的人联名向明英宗请 愿,要求释放于谦。王振一伙一看众怒难犯,又抓不住于谦什么把柄,只好释放了于谦,恢 复了他的原职;后来,又被调到北京担任兵部侍郎。这一回,在京城面临危急的时刻,于谦毅然担负起守城的重任。他一面加紧调兵遣将, 加强京城和附近关口的防御兵力;一面整顿内部,逮捕了一批瓦剌军的奸细。有一天,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上朝,大臣们纷纷要求宣布王振罪状。朱祁钰不敢作主。有 个宦官马顺,是王振的同党,见大臣们不肯退朝,吆喝着想把大臣赶跑。这下激怒了大臣。 有个大臣冲上去揪住马顺,大伙赶上来,一阵拳打脚踢,就把马顺揍死了。朱祁钰见到朝堂大乱,想躲进内宫,于谦拦住他说:“王振是这次战争失败的罪魁祸 首,不惩办不能平民愤。陛下只要宣布王振罪状,大臣们就心安了。”朱祁钰听了于谦的话,下令抄了王振的家,惩办了一些王振的同党,人心渐渐安定下来。瓦剌首领也先俘虏了明英宗,没把他杀死,却挟持着英宗当人质,不断骚扰边境。看 来,京城里没有皇帝不好办。于谦等大臣请太后正式宣布让朱祁钰做皇帝,被俘虏的明英宗 改称太上皇。朱祁钰这才即位称帝,这就是明代宗(又叫景帝)。也先知道明朝决心抵抗瓦剌,就以送明英宗回朝为借口,大举进犯北京。这一年十月,瓦剌军很快打到北京城下,在西直门外扎下营寨。于谦立刻召集将领商量 对策。大将石亨认为明军兵力弱,主张把军队撤进城里,然后把各道城门关闭起来防守,日 子一久,也许瓦剌会自动退兵。于谦说:“敌人这样嚣张。如果我们向他们示弱,只会助长他们的气焰。我们一定要主 动出兵,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接着,他分派将领带兵出城,在京城九门外摆开阵势。于谦在城外把各路人马布置好后,他亲自率领一支人马驻守在德胜门外,叫城里的守将 把城门全部关闭起来,表示有进无退的决心。并且下了一道军令:将领上阵,丢了队伍带头 后退的,就斩将领;兵士不听将领指挥,临阵脱逃的,由后队将士督斩。将士们被于谦的勇敢坚定的精神感动了,士气振奋,斗志昂扬,下决心跟瓦剌军拼死战 斗,保卫北京。这时候,各地的明军接到朝廷的命令,也陆续开到北京支援。城外的明军增加到二十二 万人。明军声势浩大,戒备森严,也先发动几次进攻,都遭到明军奋勇阻击。城外的百姓也配 合明军,跳上屋顶墙头,用砖瓦投掷敌人。经过五天的激战,瓦剌军死伤惨重。也先遭到严重损失,又怕退路被明军截断,不敢再战,就带着明英宗和残兵败将撤退。 于谦等明英宗去远了,就用火炮轰击,又杀伤了一批瓦剌兵。北京城保卫战,取得了辉煌的 胜利。于谦立了大功,受到了北京军民的爱戴。明代宗十分敬重他。于谦家的房屋简陋,只能 遮蔽风雨,明代宗给他造一座府第,于谦推辞了。他说:“现在正是国难当头的时候,怎么 能贪图享受呢?”也先失败后,知道扣住明英宗也没有用处。就把明英宗放回北京。于谦一心保卫国家,但是那个在北京危急的日子里主张逃跑的徐有贞,还有被于谦责备 过的大将石亨,都对他怀恨在心,在暗地里想法报复。英宗回北京后过了七年,也就是公元1457年,明代宗生了一场大病,徐有贞、石亨 跟宦官勾结起来,带兵闯进皇宫,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作“夺门之 变”。没多久,明代宗就死了。明英宗复位后,对于谦在他被俘流亡的时候,帮他弟弟即位称帝,心里本来有气,再加 上徐有贞、石亨一伙在他面前说了不少诬陷的话,竟下了狠心,给于谦加上个“谋反”的罪 名,把于谦杀害。北京的百姓听到于谦受冤被害,不论男女老少,个个伤心痛哭。人们传诵着于谦年轻时 候写的一首《咏石灰》的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人们认为,这正是于谦一生的写照。上下五千年230 杨一清计除刘瑾土木之变以后,明王朝开始衰落。明英宗以后的几代皇帝,都昏庸腐败。他们不可能吸 取王振误国的教训,一味依赖宦官。宦官专政的局面越来越严重。明宪宗朱见深(英宗的儿 子)在位的时候,宦官汪直专权,在东厂以外,又设了一个西厂,加强特务统治,冤死不少 好人。公元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他身边有八个宦官,经常陪伴他打球骑马,放鹰 猎兔,为首的叫刘瑾。明武宗贪图玩乐,觉得刘瑾等称他的心意,十分宠信他们。这八个宦 官依仗皇帝的势,在外面胡作非为。人们把他们称为“八虎”。一些大臣向武宗劝谏,要求武宗铲除“八虎”。刘瑾等得到消息,就在武宗面前哭诉。 明武宗不但不听大臣劝谏,反而提升刘瑾为司礼监,又让刘瑾两个同党分别担任东厂、西厂 提督。刘瑾大权在手,就下令召集大臣跪在金水桥前,宣布一大批正直的大臣是“奸党”,把 他们排挤出朝廷。刘瑾每天给武宗安排许多寻欢作乐的事,等武宗玩得正起劲的时候,他把大臣的许多奏 章送给武宗批阅。明武宗很不耐烦,说:“我要你们干什么?这些小事都叫我自己办?”说 着,就把奏章撂给刘瑾。打这以后,事无大小,刘瑾不再上奏。他假传明武宗的意旨,独断专行。刘瑾自己不通 文墨,他把大臣的奏章全带回家里,让他的亲戚、同党处理。一些王公大臣,知道送给明武 宗的奏章,皇上是看不到的。因此,有什么事上奏,就先把复本送给刘瑾,再把正本送给朝 廷。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北京城里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一个朱皇 帝,一个刘皇帝。”刘瑾怕人反对,派出东厂、西厂特务四出刺探;还在东厂、西厂之外,设一个“内行 厂”,由他直接掌管,连东厂、西厂的人,也要受内行厂监视。被这些特务机构抓去的人, 都受到残酷刑罚,被迫害致死的有几千人,民间怨声载道。刘瑾还利用权势,敲榨勒索,接受贿赂。地方官员到京都朝见,怕刘瑾给他找麻烦,先 得给刘瑾送礼,一次就送二万两银子。有的官员进京的时候没带那么多钱,不得不先向京城 的富豪借高利贷,回到地方后才偿还。当然,这笔负担全转嫁到老百姓身上了。公元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音zhìfán)以反对刘瑾为名,发兵谋反。明武宗 派杨一清总督宁夏、延绥一带军事,起兵讨伐朱寘鐇,派宦官张永监军。杨一清原是陕西一带的军事统帅,在训练士卒、加强边防方面立过功。因为他为人正 直,不附和刘瑾,被刘瑾诬陷迫害,后来经大臣们营救,才被释放回乡。这回明武宗为了平 定藩王叛乱,才重新起用他。杨一清到了宁夏,叛乱已经被杨一清原来的部将平定,杨一清、张永俘虏了朱寘鐇,押 解到北京献俘。杨一清早就有心除掉刘瑾,他打听到张永原是“八虎”之一,刘瑾得势以后,张永跟刘 瑾也有矛盾,就决心拉拢张永。回京的路上,杨一清找张永密谈,说:“这次靠您的大力, 平定了叛乱,这是值得高兴的事。但铲除一个藩王容易,内患却不好解决,怎么办?”张永惊异地说:“您说的内患是什么?”杨一清把身子靠近张永,用右手指在左掌心里写了一个“瑾”字。张永一看,皱起眉头说:“这个人每天在皇上身边,耳目众多,要铲除他可难啊!”杨一清说:“您也是皇上亲信。这次凯旋回京,皇上一定会召见您。趁这个机会您把朱 寘鐇谋反的起因奏明皇上,皇上一定会杀刘瑾。如果大事成功,您就能名扬后世啦!”张永心里犹豫了一下,说:“万一不成功,怎么办?”杨一清说:“如果皇上不信,您 可以痛哭流涕,表明忠心,大事一定能成功。不过这件事一定要动手得快,晚了怕泄漏事 机。”张永本来对刘瑾不满,经杨一清一怂恿,胆子也壮了起来。到了北京,张永按杨一清的计策,当夜在武宗面前揭发刘瑾谋反。明武宗命令张永带领 禁军捉拿刘瑾。刘瑾毫无防备,正躺在家里睡大觉,禁军一到,就把他逮住,打进大牢。明武宗派禁军抄了刘瑾的家,抄出黄金二十四万锭,银元宝五百万锭,珠玉宝器不计其 数;还抄出了龙袍玉带,盔甲武器。明武宗这才大吃一惊,把刘瑾判处死刑。刘瑾虽然被杀,但是明武宗的昏庸腐败却是无可救药的。他杀了刘瑾之后,又宠信了一 个名叫江彬的武官,在江彬的教唆下,他多次离开北京到宣府(今河北宣化)寻欢作乐。把 朝政大权交给江彬,江彬又趁机贪污受贿,排斥好人。由于明王朝的腐败统治,土地兼并十分严重,百姓的赋税和劳役负担更加繁重,农民起 义此起彼伏。公元1510年,北京附近爆发刘六、刘七领导的起义。这次起义延续两年, 起义军横扫河北、山东、山西等八个省,四次逼近北京,给腐朽的明王朝一次沉重的打击。上下五千年231 杨继盛冒死劾严嵩明武宗死后,他的堂弟朱厚熜(音cōng)继承皇位,这就是明世宗。明世宗刚即位 的时候,在政治上采取一些改良措施,像限制宦官权力,整顿税收等等。但是后来迷信道 教,在宫内设坛求仙,渐渐不大过问朝政。凡是迎合他信道的,就得到重用,大学士严嵩 (音sōng),就是因为他善于起草祭神的文书,逐步取得了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的 地位的。严嵩并没有什么才能,他只知道奉承拍马,讨得世宗的欢心。他当上首辅后,和他儿子 严世蕃一起,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干尽坏事。当时一些没骨气的朝臣都投靠他,有三十多 个官员做了他的干儿子。有了这些爪牙,他更加可以操纵朝政了。严嵩掌权的时候,北面鞑靼部(蒙古族的一支)强大起来,统一了蒙古各部,成为明朝 很大的威胁。严嵩不但不想加强战备,反而贪污军饷,让兵士们受饥挨饿。鞑靼首领俺答好 几次打进内地,明军没有力量抵抗。公元1550年,俺答带兵长驱直入,一直打到北京城 郊。明世宗派严嵩的同党仇鸾为大将军,统率各路援军保卫京城。严嵩怕仇鸾打败仗,指使 仇鸾不要抵抗。结果,让鞑靼兵在北京附近掳掠了大批人口、牲畜、财物,满载回去。京城 附近十几万明军,竟一箭不发。过了一年,仇鸾又勾结俺答,准备和鞑靼讲和。这件事引起了一些正直大臣的愤慨,特 别是兵部员外郎杨继盛。杨继盛,保定容城人,出身贫苦。他七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继母待他不好,让他 去放牛。杨继盛放牛经过私塾,看到村里一些孩子们在读书,十分羡慕,向他哥哥请求让他 读书。哥哥说:“你年纪太小,读什么书?”杨继盛回答说:“我能放牛,就不能读书?” 他父亲见他有志气,就让他一面读书,一面放牛,果然上进很快。后来应科举考试,中了进 士,在京城里受到不少大臣的赏识。杨继盛为人正直,看到严嵩、仇鸾一伙丧权辱国的行为,怎么也忍受不了。他向明世宗 上奏章,反对议和,希望朝廷发奋图强,选将练兵,抵抗鞑靼。明世宗看了奏章,也有点心 动,但是禁不起仇鸾一撺掇,反把杨继盛降职到狄道(今甘肃临洮)做典史。杨继盛到了狄道,并不灰心丧气。狄道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人不识字。杨继盛 到了那里,挑选了一百多个青少年,请个老师教他们念书。学生家里没有钱,杨继盛把自己 的马和妻子的衣服变卖了帮助他们。当地百姓都爱戴杨继盛,称呼他“杨父”。杨继盛被贬谪后,明朝和鞑靼讲和,互相通商。但是不久俺答就破坏和议,多次进攻边 境。仇鸾的密谋暴露,吓得发病死了。这时候,明世宗才想到杨继盛的意见是对的,把他调 回京城。严嵩也想拉拢杨继盛,哪知道杨继盛对严嵩更是深恶痛绝。他回到京城刚一个月, 就上奏章给明世宗弹劾(音hé)严嵩,大胆揭发严嵩十大罪状,条条都有真凭实据。他在 奏章中还说,严嵩有十大罪,却可以蒙蔽皇上,因为还有“五奸”帮助他,这就是严嵩的间 谍、爪牙、亲戚、奴才、心腹,都密布在世宗的左右。这道奏章打中严嵩的要害,严嵩气急败坏,在明世宗面前诬陷杨继盛。明世宗大怒,把 杨继盛打了一百板廷杖,关进大牢。杨继盛被廷杖打得遍体鳞伤,腿肉也打烂了,连狱卒看了也心酸,杨继盛却态度泰然, 像没事儿一样。亲友们听到杨继盛伤势重,通过狱卒送给他一只蛇胆当伤药。杨继盛推辞不 受,说:“我自己有胆,用不着这个!”杨继盛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实在审不出什么罪状,一些官员想营救他出狱。严嵩同党 跟严嵩说:“你不杀杨继盛,不是养老虎给自己留后患吗?”严嵩下个狠心,撺掇明世宗把 杨继盛杀害了。严嵩掌权二十一年,把他的党羽安插在朝廷重要职位,权力越来越大。明世宗也渐渐讨 厌他。有一次,明世宗请道士蓝道行扶乩(一种迷信活动),蓝道行借乩仙的意旨,劝世宗 除掉严嵩,明世宗也有点心动。这件事让御史邹应龙打听到了,觉得这是打击严嵩的好时 机,但他想想杨继盛的下场,又有点犹豫。经过周密考虑,决定先从弹劾严世蕃下手。严世蕃依仗他父亲权势,作恶多端。邹应龙弹劾严世蕃的奏章一上去,明世宗果然下令 把严世蕃办罪,充军到雷州,并且勒令严嵩退休。严世蕃和他的同党是一批亡命之徒,他们没到雷州,就偷偷溜回老家,收容了一批江洋 大盗,还勾结汉奸汪直和倭寇,准备逃亡到日本去。这一件事又被另一个御史林润揭发。昏庸的明世宗看到这份奏章,也大为震惊,立刻下令把严世蕃和他的同党斩首示众,把 严嵩革职为民。明朝最大的权奸,终于倒台。上下五千年232 海瑞刚正不阿在严嵩掌权的日子里,别说是严家父子,就是他们手下的同党,也没有一个不是依官仗 势,作威作福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谁都让他们几分。可是在浙江淳安县里,有一个小小知县,却能够秉公办事,对严嵩下面同党,一点不讲 情面。他的名字叫海瑞。海瑞是广东琼山人。他从小死了父亲,靠母亲抚养长大,家里生活十分贫苦。二十多岁 他中了举人后,做过县里的学堂教谕,教育学生十分严格认真。不久,上司把他调到浙江淳 安做知县。过去,县里的官吏审理案件,大多是接受贿赂,胡乱定案的。海瑞到了淳安,认 真审理积案。不管什么疑难案件,到了海瑞手里,都一件件调查得水落石出,从不冤枉好 人。当地百姓都称他是“青天”。海瑞的顶头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是严嵩的同党,仗着他有后台,到处敲榨勒索,谁敢 不顺他心,就该谁倒霉。有一次,胡宗宪的儿子带了一大批随从经过淳安,住在县里的官驿里。要是换了别的县 份,官吏见到总督大人的公子,奉承都来不及。可是在淳安县,海瑞立下一条规矩,不管大 官贵戚,一律按普通客人招待。胡宗宪的儿子,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看到驿吏送上来的饭菜,认为是有意怠慢他,气得 掀了饭桌子,喝令随从,把驿吏捆绑起来,倒吊在梁上。驿里的差役赶快报告海瑞。海瑞知道胡公子招摇过境,本来已经感到厌烦;现在竟吊打 起驿吏来,就觉得非管不可了。海瑞听完差役的报告,装作镇静地说:“总督是个清廉的大臣。他早有吩咐,要各县招 待过往官吏,不得铺张浪费。现在来的那个花花公子,排场阔绰,态度骄横,不会是胡大人 的公子。一定是什么地方的坏人冒充公子,到本县来招摇撞骗的。”说着,他立刻带了一大批差役赶到驿馆,把胡宗宪儿子和他的随从统统抓了起来,带回 县衙审讯。一开始,那个胡公子仗着父亲的官势,暴跳如雷,但海瑞一口咬定他是假冒公 子,还说要把他重办,他才泄了气。海瑞又从他的行装里,搜出几千两银子,统统没收充 公,还把他狠狠教训一顿,撵出县境。等胡公子回到杭州向他父亲哭诉的时候,海瑞的报告也已经送到巡抚衙门,说有人冒充 公子,非法吊打驿吏。胡宗宪明知道他儿子吃了大亏,但是海瑞信里没牵连到他,如果把这 件事声张起来,反而失了自己的体面,就只好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了。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京里派出的御史鄢懋卿(鄢音yān,懋音mào)被派到浙江视 察。鄢懋卿是严嵩的干儿子,敲榨勒索的手段更狠。他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吏要是不“孝 敬”他一笔大钱,他是不肯放过的。各地官吏听到鄢懋卿要来视察的消息,都犯了愁。但是 鄢懋卿偏又要装出一副奉公守法的样子,他通知各地,说他向来喜欢简单朴素,不爱奉迎。海瑞听说鄢懋卿要到淳安,给鄢懋卿送了一封信去,信里说:“我们接到通知,要我们 招待从简。可是据我们得知,您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大摆筵席,花天酒地。这就叫我们为难 啦!要按通知办事,就怕怠慢了您:要是像别地方一样铺张,只怕违背您的意思。请问该怎 么办才好。”鄢懋卿看到这封信揭了他的底,直恼得咬牙切齿。但是他早听说海瑞是个铁面无私的硬 汉,又知道胡宗宪的儿子刚在淳安吃过大亏,有点害怕,就临时改变主意,绕过淳安,到别 处去了。为了这件事,鄢懋卿对海瑞怀恨在心,后来,指使他的同党在明世宗面前狠狠告了海瑞 一状,海瑞终于被撤了淳安知县的职务。到严嵩倒了台,鄢懋卿也被充军到外地,海瑞恢复了官职,后来又被调到京城。海瑞到了京城,对明世宗的昏庸和朝廷的腐败情况,见得更多了。那时候,明世宗已经 有二十多年没有上朝,他躲在宫里一个劲儿跟一些道士们鬼混。一些朝臣谁也不敢说话。海 瑞虽然官职不大,却大胆写一道奏章向明世宗直谏。他把明王朝造成的腐败现象痛痛快快地 揭露出来。他在奏章上写道:“现在吏贪官横,民不聊生。天下的老百姓对陛下早就不满 了。”海瑞把这道奏章送上去以后,自己估计会触犯明世宗,可能保不住性命。回家的路上, 顺道买了一口棺材。他的妻子和儿子看到全吓呆了。海瑞把这件事告诉了亲人们,并且把他 死后的事一件件交代好,把家里的仆人也都打发走了,准备随时被捕处死。果然,海瑞这道奏章在朝廷引起了一场轰动。明世宗看了,又气又恨,把奏章扔在地 上,跟左右侍从说:“快把这个人抓起来,别让他跑了!”旁边有个宦官早就听到海瑞的名声,跟明世宗说:“这个人是个出名的书呆子,他早知 道触犯了陛下活不成,把后事都安排了。我看他是不会逃走的。”后来,明世宗还是下命令把海瑞抓了起来,交给锦衣卫严刑拷问:直到明世宗死去,海 瑞才得到释放。上下五千年233 戚继光驱逐倭寇明世宗的时候,有一批日本的海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和中国的土豪、 奸商勾结,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历史上把这种海盗叫做“倭寇”。公元1553年,在汉奸汪直、徐海的勾结下,倭寇集结了几百艘海船,在浙江、江苏 沿海登陆,分成许多小股,抢掠了几十个城市。沿海的官吏和兵士不敢抵抗,见了倭寇就逃。倭寇侵略越来越严重,使躲在深宫里的明世宗也不得不发愁了,叫严嵩想法子对付。严 嵩的同党赵文华想出一个主意,说要解决倭寇侵犯,只有向东海祷告,求海神爷保佑。明世 宗居然相信赵文华的鬼话,叫他到浙江去祷告海神。后来,朝廷派了个熟悉沿海防务的老将 俞大猷(音yóu)去抵抗。俞大猷一到浙江,就打了几个胜仗。但是不久,浙江总督张经 被赵文华陷害,俞大猷也被牵连坐了牢。沿海的防务没人指挥,倭寇的活动又猖獗起来。朝 廷把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浙江,才扭转了这个局面。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山东蓬莱人。他到了浙江,先检阅那儿的军队, 发现那些军队纪律松散,根本不能够打仗,就决心另外招募新军。他一发出招兵命令,马上 有一批吃够倭寇苦的农民、矿工自愿参军,还有一些愿意抗倭的地主武装也参加了进来。戚 继光组织的新军很快发展到四千人。戚继光是个精通兵法的将领,他懂得兵士不经过严格训练是不能上阵的。他根据南方沼 泽地区的特点,研究了阵法,亲自教兵士使用各种长短武器。经过他严格训练,这支新军的 战斗力特别强。“戚家军”的名气就在远近传开了。过了几年,倭寇又袭击台州(今浙江临海)一带,戚继光率领新军赶到台州。倭寇在哪 里骚扰,他们就打到哪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海盗队伍,哪儿是戚家军的对手,交锋了九次, 戚家军一次次都取得胜利。最后,倭寇在陆地上呆不住,被迫逃到海船上,戚继光又用大炮 轰击。倭寇的船起了火,大批倭兵被烧死或掉到海里淹死,留在岸上的也只得乖乖投降。倭寇见到浙江防守严密,不敢再侵犯。第二年,他们又到福建沿海骚扰。一路倭寇从温 州往南,占据了宁德;另一路倭寇从广东往北,盘踞在牛田。两路敌人互相声援,声势很 大。福州的守将抵挡不了,向朝廷告急。朝廷又派戚继光援救。戚继光带了新军赶到宁德, 打听到敌人的巢穴在宁德城十里外的横屿岛。那儿四面是水,地形险要。倭寇在那儿扎了大 营盘踞,当地明军也不敢去攻打他们。戚继光亲自调查了横屿岛的地形,知道那条水道既不宽,又不深。当天晚上潮落的时 候,戚继光命令兵士每人随身带一捆干草,到了横屿对岸,把干草扔在水里。几千捆干草扔 在一起,居然铺出了一条路来。戚家军兵士踏着干草铺成的路,神不知鬼不觉地插进倭寇大 营。经过一场激烈战斗,盘踞在岛上的二千多个倭寇全部被歼灭。戚家军攻下横屿,立刻又进兵牛田。到了牛田附近,戚继光传出命令,说:“远路进 军,人马疲劳,先就地休整再说。”这些话很快传到敌人那里。牛田的倭寇真的相信戚家军暂时停止进攻,防备也就松懈下 来。就在当天晚上,戚继光下令向牛田发起总攻击。倭兵毫无准备,匆促应战,禁不住戚家 军猛攻猛冲,纷纷败退。倭寇头目率领残兵逃到兴化,戚家军又连夜跟踪追击,一连攻下了 敌人六十多个营寨,消灭了溃逃的敌人。到天色发白的时候,戚家军开进兴化城。城里的百 姓才知道附近的倭寇已被戚家军消灭。大家兴高采烈,纷纷杀牛带酒,到军营来慰劳。第二年,倭寇又侵犯福建,攻下兴化。这时候,俞大猷已经复职。朝廷派俞大猷为福建 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两个抗倭名将一起,大败倭寇,收复兴化。公元1565年,俞、 戚两军再次配合,大败倭寇。到这时候,横行几十年的倭寇被基本肃清了。上下五千年234 李时珍上山采药明世宗即位四十几年,尽情享乐,但是他又担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 快活日子就过不下去。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寻找一种长生不老的药方。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荐名医。当时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 医生李时珍荐给太医院。李时珍是蕲州(今湖北蕲春,蕲音qí)人。他的祖父、父亲都当 过医生。父亲李言闻对药草很有研究,李时珍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常常跟小伙伴一起上山采 集各种药草。日子一长,他能认得各种草木的名称,还能知道什么草能治什么病。他的医药 知识渐渐丰富起来。但是,在那个日子里,做一个普通医生是被上层社会看不起的。李言闻自己是医生,却 要李时珍读书应科举考试。李时珍在父亲督促下,在十四岁那年考中秀才,但是以后参加举 人考试,三次都没有考中。别人都替他可惜,李时珍却并不因此失望。他的志愿是做个替百 姓治病的好医生。打那时候起,李时珍就一心一意跟他父亲学医。正好在这一年,他的家乡发生一场大水 灾,水退以后,又流行疫病,生病的都是没钱的穷百姓。李时珍家并不宽裕,但是父子俩都 很同情穷人,穷人找他们看病,他们都悉心医治,不计报酬。老百姓认为他们医术高明,治 病热心,都很感激他们。李时珍为了研究医术,读了许多古代的医书。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医书。汉朝人写过一 本《神农本草经》,以后一千多年,不断出了许多新的医书。李时珍常常替当地的王公贵族 看病,那些贵族家里藏书不少,李时珍就靠他行医看病的方便,向王公贵族家借图书看。这 样一来,他的学问就越来越丰富,医术也越来越高明了。李时珍的名气越来越响,被他看好病的人,到处宣传李医生好。附近州县得病的人,也 赶来请李时珍看病。有一次,楚王的儿子得了一种抽风的病。楚王府虽然也有医官,但是谁都没法治好。这 孩子是楚王的命根子,楚王怎么不着急?有人告诉楚王,只有找李时珍,才能治好这种病。 楚王赶快派人把李时珍请到王府。李时珍一看病人的脸色,再按了按脉,就知道孩子得的这 种抽风病是肠胃病引起的。他开个调理肠胃的药方,叫人上药铺抓了药。楚王的儿子一吃 药,病就全好了。楚王十分高兴,再三挽留李时珍在楚王府呆下来。没有多少日子,正碰上朝廷征求人 才。楚王为了讨好明世宗,就把李时珍推荐到北京太医院去。太医院本来是国家最高的医疗机构。可是在那时候,明世宗对真正的医学并不重视,却 迷信一批骗人的方士,在宫里做道场,炼金丹,想凭这些办法使自己长生不老。李时珍是一 个正直的医生,看不惯那种乌烟瘴气的环境。他在太医院呆了一年,就辞职回家。李时珍辞去官职,回家的路上,顺便游历了许多名山胜地。他上山不是为了欣赏景色, 而是为了采草药,研究各种草木的药用性质。有一次,他到均州(今湖北均县)的武当山 去,听说那里产一种榔梅,吃了能使人返老还童,人们把它称作“仙果”。宫廷的贵族都把 它当作宝贝一样,要地方官吏年年进贡,并且禁止百姓采摘。李时珍可并不相信真有什么仙 果。为了弄清真相,他冒着危险,攀登悬崖峭壁,采到了一颗榔梅,带回家乡。经过他详细 研究,才知道那种果子只不过像一般梅子一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根本谈不上什么“仙 果”。李时珍从长期的医疗工作和采集药物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科学的资料。他发现古代医 书上的记载,有不少错误;再说,经过那么多年代,人们又陆续发现了许多古代书上没有记 载过的药草。他就决心编写一本新的完备的药书。辞职回家以后,他花了将近三十年的时 间,写成了著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在这本书里,一共记录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 收集了一万多个药方,为发展祖国的医药科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本草纲目》出版以后,一直流传到全世界,已经被翻译成日文、德文、英文、法文、 俄文、拉丁文等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医药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于那个迷信炼丹、一心想长生不老的明世宗,不但没有能长生不老,却因为误服了有 毒的“金丹”,丢了性命。明世宗死后,他的儿子朱载垕(音hòu)即位,就是明穆宗。上下五千年235 张居正辅政明穆宗在位的时候,大学士张居正因为才能出众,得到穆宗的信任。公元1572年, 穆宗死去,太子朱翊钧即位,就是明神宗。穆宗遗命张居正等三个大臣辅政。明神宗即位后不久,张居正成了首辅。张居正根据穆宗的嘱托,真的像老师教学生一 样,辅导年才十岁的明神宗。他编了一本有图有文的历史故事书,叫做《帝鉴图说》,每天 给神宗讲解。神宗看到这本书很高兴,兴致勃勃地听张居正讲解。有一次,张居正讲完汉文 帝在细柳劳军的故事,就说:“陛下应当注意武备。现在太平日子长了,武备越来越松弛, 不能不及时注意啊!”明神宗连忙点头称是。又有一次,张居正讲完宋仁宗不喜欢用珠玉装饰的故事。明神宗就说:“对呀,做君王 的应该把贤臣当作宝贝,珠玉有什么用呢?”张居正见十岁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很高兴地说:“贤明的君主重视粮食,轻视珠 玉。因为百姓靠粮食生活,珠玉这类东西饿了不能充饥,冷了不能御寒啊。”张居正对神宗教育十分严格,神宗把张居正当作严师看待,既尊敬,又惧怕。再加上太 后和宦官冯保的支持,朝政大事几乎全部由张居正作主。张居正是明朝的一个能干的政治家,他掌握实权以后,就大刀阔斧地在军事、政治、经 济几方面着实作了一番整顿。那个时候,沿海的倭寇虽然已经解决,但北方的鞑靼贵族还不时侵入内地,成为明王朝 的很大威胁。张居正把抗倭名将戚继光调到北方,镇守蓟州(在今河北北部),戚继光从山 海关到居庸关的长城上修筑了三千多座堡垒。戚家军号令严明,武器精良,多次击败鞑靼的 进攻。鞑靼首领俺答表示愿意和好,要求通商。张居正奏明朝廷,封俺答为顺义王,一面和 鞑靼通商往来,一面在边境练兵屯田,加强防备。以后二三十年明朝和鞑靼之间就长期没有 发生战争。北方各族人民的生活也安定多了。当时,黄河年久失修,河水常常泛滥,大批农田被淹,影响农业和运输。张居正任命专 治水利的潘季驯督修黄河水利工程。潘季驯修筑堤防,堵塞决口,使黄河不再泛滥,运输通 畅,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原来,由于朝政腐败,大地主兼并土地,逃避税收,一些豪强地主越来越富,国库却越 来越穷。张居正下令丈量土地,经过清查,查出了一批被皇亲国戚、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 这一来,使一些豪强地主受到了抑制,国家的收入也增加了。在丈量土地之后,张居正又把当时各种名目的赋税和劳役合并起来,折合银两征收,称 为“一条鞭法”。经过这种税收改革,防止了一些官吏的营私舞弊,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也 多少减轻一点农民的负担。张居正花了十年努力,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使十分腐败的明朝政治有了转机。国家的粮 仓存粮充足,足够支用十年。但是这些改革自然触犯了一些豪门贵族的利益。他们表面不得 不服从,背地里对张居正恨之入骨。在张居正执政的第五年,他的年老的父亲死在江陵老家,按照封建的礼法,他必须离职 守孝三年。但是张居正怕他一离开,正在进行的改革受到影响。在明神宗和一些大臣的挽留 下,他让他儿子奔丧,自己留在京城任职。这一来,就有不少人抓住张居正父死不奔丧的 事,大做文章,纷纷向明神宗上书弹劾,有人甚至在大街揭贴告白攻击张居正,闹得满城风 雨。后来,明神宗不得不下令,再反对张居正留任的一律处死,攻击才平息下来。张居正的权实在太集中了,明神宗渐渐长大起来,反而闲得没事干,就有一批亲近的太 监在内宫用各种办法给他取乐。有一次,神宗喝醉了酒,无缘无故把两个小太监打得半死。 这件事让太后知道了,马上把明神宗找来,狠狠地责备一顿,还叫左右拿《汉书·霍光传》 叫神宗读。西汉霍光辅政的时候,不是有个昌邑王刘贺即位后,被太后和霍光废掉皇位吗? 现在的张居正的地位就像当年的霍光一样,神宗想到这里,吓得浑身哆嗦,跪在太后面前求 饶。后来,张居正作主,把一些引诱神宗胡闹的太监全部赶走,太后还让张居正代神宗起草 了罪己诏(皇帝责备自己的诏书)。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但是明神宗对张居正,已经从惧怕 发展到怀恨了。公元1582年,张居正病死。明神宗亲自执政。原来对张居正不满的大臣纷纷攻击张 居正专横跋扈。第二年明神宗竟把张居正的官爵全部撤掉:后来还派人查抄了张居正的家。 张家子孙十几人,被关在屋子里活活饿死。大儿子被拷打后自杀。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当然 也遭到破坏,刚刚有一点转机的明朝政治又走了下坡路。上下五千年236 葛贤痛打税监明神宗是个贪财如命的昏君,他追求享乐生活,没完没了地搜罗金银珠宝,把国库都挥 霍空了,就千方百计向民间搜刮。这个时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逐步发展,在东南沿海一带商业也繁荣起来,在苏州,丝 织业特别发达,富裕的机户开始开设工场,雇用机工,城里的机工总共有几千人。这种商业城市的繁荣情况,使明朝统治者认为有利可图。为了榨取更多钱财,明神宗就 派了一批宦官到那些城市去收税,这种宦官就叫做税监。税监不但征收苛捐杂税,还向百姓 敲榨勒索,把百姓害得好苦。公元1601年,明神宗派税监孙隆到苏州征税,孙隆一到苏州,就跟当地地痞土棍勾 结,在苏州城各处设立关卡,凡是绸缎布匹进出关卡,一律征收重税。商贩交不起税,就不 敢进城做买卖。这一年,正好又碰上一连两个月阴雨,苏州闹了一场水灾,桑田淹没,机户 停工。孙隆一伙还要向机户收税,规定每台织机收税银三钱;每匹绸缎,收税银五分,这一 来更逼得许多机户倒闭,机工失业。有一天,织工葛贤(又名葛成)路过葑门,见到孙隆手下几个税棍,正围住一个卖瓜的 农民痛打。葛贤一打听,才知道那瓜农挑瓜进城的时候,税棍逼他交税,交不出就抢他的 瓜;等瓜农卖了瓜,买米出城的时候,税棍又抢他的米顶税银。瓜农不答应,就遭到税棍的 痛打。葛贤平日对税监的压迫剥削,本来怀着满腔气愤,看到这情形再也忍不住了,他挥动他 手里的芭蕉扇,高声呼喊打坏蛋。路边的群众一呼百应,像潮水一样涌到葑门税卡。税棍黄 建节想要逃跑已经晚了。群众把他包围起来,拾起乱石、瓦片向黄建节扔去。这个作恶多端 的恶棍,被乱石打得头破血流,丧了性命。这时候,群众越聚越多,反抗情绪也沸腾起来。葛贤看到大伙打死了黄建节,知道事情 闹大了,就和群众一起,到玄妙观开会商量。大家一不做,二不休,推举葛贤等二十多人当 首领,找税监孙隆算账。葛贤等分路找到十二个税棍的家,点起了一把火,把他们的家全烧了;另一路群众浩浩 荡荡来到苏州税监衙门,捉拿孙隆。一时间,呐喊声震天动地,孙隆吓得魂不附体,爬出后 墙,狼狈逃到杭州去了。孙隆逃出苏州以后,苏州知府下令捉拿参加暴动的人。葛贤得到这消息,怕连累大家, 自己跑到苏州府衙门,说:“带头的就是我一个人,要杀要剐由我顶着,不要牵连别人。知府正为这个案子抓不到为首的人发愁,见到葛贤挺身出来投案,就把他关进监狱。葛贤进监狱那天,成千上万的苏州市民含着眼泪为他送行。葛贤进了监狱,又有上千个 人络绎不绝带着酒饭、衣服来慰问。葛贤再三推辞不收,大家还是不肯带回去,葛贤就把大 伙慰问的酒饭等都分给监狱里被押的难友了。明朝统治者看到这情况,没敢杀害葛贤。葛贤坐了两年牢,终于被释放。上下五千年237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明王朝政治越来越腐败,边防也越来越松弛,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的一支——建州 女真趁机扩大势力,开始强大起来,它的领袖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出身建州女真的贵族家庭。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都是建州女真的贵族, 被明朝封为建州左卫的官员。努尔哈赤从小就练习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十岁那年, 母亲死去,他的继母待他不好。努尔哈赤不得不离开家庭,和当地小伙伴在一起,在莽莽林 海里打猎、挖人参、采松子、拾蘑菇,然后把这些山货带到抚顺去卖掉,挣钱过活。抚顺的 集市很热闹,女真人常在那里用山货跟汉人交换铁器、粮食、盐和纺织品。努尔哈赤在抚顺 接触了很多汉人,学会了汉文,他还挺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一类小说。建州女真有好几个部落,互相攻杀。明朝总兵李成梁利用建州各部的矛盾来加强统治。 努尔哈赤二十五岁那年,建州女真部有个土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带引明军攻打古勒寨城主 阿台。阿台的妻子是觉昌安的孙女。觉昌安得到消息,带着塔克世到古勒寨去探望孙女。正 碰上明军攻打古勒寨,觉昌安和塔克世在混战中都被明军杀害。努尔哈赤痛哭了一场,葬了他的祖父、父亲,但是想到自己的力量太小,不敢得罪明 军,就把一股怨恨全集中在尼堪外兰身上。他跑到明朝官吏那里说:“杀我的祖父、父亲是 尼堪外兰,只要你们把尼堪外兰交给我,我也就甘心了。”明朝官吏只把他祖父、父亲的遗 体交还他,但不肯交出尼堪外兰。努尔哈赤满腔悲愤回到家里,翻出了他父亲留下的十三副盔甲,分发给他手下兵士,向 土伦城进攻。努尔哈赤英勇善战,尼堪外兰不是他的对手,狼狈逃走。努尔哈赤攻克了土伦 城,继续追击,趁机又征服了建州女真的一些部落。尼堪外兰东奔西窜,最后逃到了鄂勒珲 (今齐齐哈尔附近),请求明军保护。努尔哈赤也追到那里。明军看他不肯罢休,怕因此引 起战争,就让努尔哈赤杀了尼堪外兰。努尔哈赤灭了尼堪外兰,声势越来越大。过了几年,统一了建州女真。这就引起女真族 其他部的恐慌。当时的女真族,共有三部,除了建州女真之外,还有海西女真和“野人”女 真。海西女真中有个叶赫部最强。公元1593年,叶赫部联合了女真、蒙古九个部落,结 成联盟,合兵三万,分三路进攻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听到九部联军来攻,事先做好迎战的准备。他在敌军来路上,埋伏了精兵;在 路旁山岭边,安放了滚木石块,一切安排妥当,他就安安稳稳睡起觉来。他的妻子看了很着 急,把他推醒,问他:“九部兵来攻打,你怎么睡起觉来,难道真的你给吓胡涂了?”努尔哈赤笑着说:“如果我害怕,就是想睡也睡不着。”第二天,建州派出的探子回报敌兵人数众多,将士们听了也有点害怕。努尔哈赤就解释 说:“别害怕,现在我们占据险要地形,敌兵虽然多,不过是乌合之众,一定互相观望。如 有哪一个领兵先攻,我们就杀他一二个头目,不怕他们不退。”九部联军到了古勒山下,建州兵在山上严阵以待,先派出一百骑兵挑战。叶赫部一个头 目冲来,马被木桩绊倒,建州兵上去把他杀了,另一头目看到这情景也吓昏过去。这一来, 九部联军没有统一指挥,四散逃窜,努尔哈赤乘胜追击,击败了叶赫部。又过了几年,基本 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过程中,把女真人编为八个旗,旗既是一个行政单位,又是军事组 织。每旗下面有许多牛录,一个牛录三百人,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打仗。这样既推动了生 产,又加强了战斗力。为了麻痹明朝,他继续向明朝朝贡称臣,明朝廷认为努尔哈赤态度恭 顺,封他为龙虎将军。他还多次到北京,亲自察看明朝政府的虚实。公元1616年,他认 为时机成熟,就在八旗贵族拥护下,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附近)即位称汗,国号大金。 为了跟过去的金朝区别,历史上把它称为后金。上下五千年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30
正序
倒序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2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3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4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5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6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7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8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9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10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11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12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13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14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15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16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17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18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19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20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21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22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23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24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25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26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27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28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29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30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华上下五千年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