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汉朝_2-5

终于,申屠嘉还是逮到机会了。    那时,晁错去上班,有两条路。一条从东门出,一条从南门穿。走东门远,走南门近。可问题是,南门建了刘邦祭庙墙,按理,宗庙垣墙是不能随意靠近,更不能直接穿越,否则那就是犯了大不敬。偏偏是,晁错怕麻烦,就抄近路走南门上班。当申屠嘉闻听此事,立即布置人准备弹劾并诛杀晁错。    可是当他申屠嘉正准备动手时,突然发现,杀人的事,又黄了。    原因是:消息走漏,晁错主动找刘启自首去了。    第二天早朝,申屠嘉仍然照常行事,于是当着众人面对晁错泼了一大堆弹劾词。可当他累得满头大汗时,只见刘启轻描淡写地对申屠嘉说道:“老丞相辛苦了。晁错只是从宗庙墙边走过,并非真穿高祖祭庙。其实,他走南门,也是向我汇报过的,我也是同意过的。”    申屠嘉当即傻了!你以为人家傻,人家早窜通好让你当众人的面丢脸!    是啊,这下子,老脸往哪里搁啊。    罢朝后,申屠嘉既沮丧又愤怒。当初就因为对邓通没有及时下手,刘恒才持节来救出;现在,他又慢了一拍。早知如此,应该先斩后奏嘛!于是,申屠嘉越想越觉不争气,回到家里,竟然卧床吐血,气尽而亡。    气死申屠嘉,还不算是玩大的。而晁错真正玩的大火是:削藩!    晁错和已故天才贾谊,在对待诸侯方面,一样有着高瞻远瞩的目光。只有强中央,弱诸侯,国家才会长治久安;否则,一旦诸侯做大,腰板硬起来,思想的魔鬼就会脱窍而出。那时,天下不乱即伤,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刘恒生前,贾谊就削侯上书,晁错也不断跟风。可惜的是,刘恒精力有限,没空惹事,也不想惹事。于是,这个地雷阵就留给了刘启。    我们当然知道,这诸侯的地雷,从东到西,从南到到,比比皆是。如果你没有把命系在腰带上的勇气,那是绝不敢踩的。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贾谊的削侯法,跟晁错的则是大径相庭。不同就在于,前者主张软着陆,后者主张硬着陆。    贾谊的削侯法就是切蛋糕法。让诸侯一代代切分下去,分到他们个个瘦骨嶙峋,弱不禁风,无力反抗。真是那样,中央就会坐享其成。    然而晁错却认为:贾谊的出发点是好的,问题就在于速度实在太蜗牛了。要想办成大事,那就快。求快的办法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对诸侯来硬的削!并且,先从吴王这块最硬的骨头啃起!    如果他们硬要说给个理由:那就把他们种种或大或小的犯罪当借口!    晁错啊,晁错,你怎么就一个狠字了得!    然而,对于削吴等诸侯国这等大事,刘启不敢像晁错的其他建议那样自作主张了。到底行不行得通,必须开会讨论。当然,听证会就免了。刘启要开的是政治委员扩大会议。参加与会的人员有公卿,列侯,宗室。    窦婴做为外戚成员,也参加了会议。在所有议员中,他是唯一一个反对晁错削侯的人!于是,窦婴在会上跟晁错吵了一架。结果是,吵架无劳,反对无效!大家通过了晁错的削侯方案!    完了!晁错真的是想玩大的了。    晁错!你等着瞧!    第三十二章 反了,全反了      一、吴王刘濞    晁错之所以想先对吴国下手,原因有二:一是,吴王问题很多,一抓就一大把,好治罪;二是,吴王势力很大,擒贼先擒王,杀猴儆鸡总比杀鸡骇猴,来得更实在。    如今这吴王,名叫刘濞,高祖刘邦的二哥刘仲之子。我们知道,当年刘仲做代王时,经不住匈奴攻击弃地而逃。于是,刘邦大怒,废他的王,贬其为侯。后来,时任沛侯的刘濞有力气,勇敢能战,破英布有功。于是,刘邦便封刘濞为吴王,王三郡共五十三城。    可是,当刘濞受拜为吴王时,刘邦就后悔了。原因只有一个:相刘濞有反骨!    刘邦早年在沛县混的时候,跟诸位大师学过不少相术。但是《史记》上说刘邦相刘濞有反骨而后悔不跌,实在太过牵强。像刘濞这等有力气的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一下子让他王五十余城,况且楚地民风剽悍,担心他做封国做大,危胁到汉朝中央的安全。我想,这才是刘邦真正担心的原因。    于是,那时刘邦就抚着刘濞的背感叹地说道:“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那个人是不是你呀?”    刘邦一话,听得刘濞心里怕怕,他马上跪拜道,我替您做牛做马还来不及,还哪敢啊!    刘邦一笑,语重心长地说道:记住!我们刘家永远是一家人,你千万不要造反!    是啊,韩信可以反,彭越可以反,英布可以反,甚至卢绾可以反,但是你刘濞就不能反。如果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这就太不象话了。可刘邦这话一说,四十年就过去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一样的江山,不一样的皇帝;一样的刘濞,不一样的心。    四十年来,刘濞黑白通吃,快速致富,如今成了天下数一数二的富国。刘濞之所以能发财,完全是享受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成果。    首先,吴地尽地铜矿。刘恒时期,开放民间铸造钱,于是,脑袋好使的刘濞利用国家给的好政策,趁机开发吴国矿山,大量铸钱。结果是,刘濞就像赚钱狂一样,日夜开机印钞票,他想不富,那鬼神都不信。    其次,吴国不但开门见山,亦开门见海。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上帝待刘濞真不是一般厚啊。刘濞为开发沿海资源,广招亡命之徒,煮海水为盐,大发横财。    刘濞手里有钱了,心思也多了。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他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呢?当然是写一篇名传千古的诗章;一个武功盖世的武人,他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呢?当然是挑尽天下无敌手,独步江湖;一个富得流油的土财主,他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呢?当然不是做天下最抠的守财奴,或许,他们最想做的是天下最大的慈善事业!    恰恰是,刘濞就有这样的宏伟梦想。    于是,财大气粗的刘濞挺着缠满纱票的腰杆,这样对吴国人说道:    凡是我的人民,田赋我给你们免了;凡是替人从军,或自发服股的人,费用我也替你们交了;除此之外,中秋,端午两节,无论是退休干部,或是平常百姓,国家亦有赏赐。还有啊,那些自别郡或别国躲到吴国的亡命人,尽管放心。我们吴国不但不为难你们,更须为你们提供避难所,拒绝公捕!    刘濞大把烧钱,不是因为烧钱好玩。这就叫,收买人心,制造和谐。事实也证明,刘濞广施恩,厚积德,那都不是白干的。他所做这一切,只为一个目的:造反!    刘濞想造反的苗头,始见于孝文帝时两太子因赌博而杀人的命案。这两个太子,一个汉朝太子,刘启;另外一个,则是富豪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    情况是这样的:    有一次,吴太子刘贤到长安履行朝觐公事。有富公子自吴国来,不亦乐乎。时任太子的刘启设宴招待刘贤,俩人一起吃喝,又聚众赌博。可当这俩人在赌桌上斗富时,刘贤态度横蛮,对刘启出言逊,大耍富国公子脾气。    这个刘启,当然也是不好欺负的家伙。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提起赌博工具直接砸向刘贤。刘贤被砸中,倒地,刘启过去一掀,竟然死了!    因赌博而杀人,这等事落在谁身上,都无法断得清。反正是,汉朝没有对刘启采取什么处罚,太子照做。刘恒甚至还想化大事为小,于是把刘贤的尸体用棺材打包,一声不响地就送回吴国。    刘濞看着躺在棺材里的刘贤,不争,也不跳。然后一转身,叫人再次把棺材抬回长安城。    那时候,没有火车,亦没有飞机。从长安到吴国,又再吴国折回长安,不花几个月功夫,根本就搞不定。看着再次降落于长安的棺材,刘恒郁闷了。    这个刘濞,他到底想怎么样?    吴使者告诉刘恒:吴王说了,既然咱们刘氏是一家人,太子死在哪里就葬哪里,何必多此一举。所以又抬回来了。    这下子,刘恒明白了,刘濞是准备要跟刘恒抬扛了。    刘恒只好先做让步,让刘贤在长安埋下。然而,自那以后,刘濞眼里再也不认汉朝那个皇帝。每年春秋两次朝觐,再也不来长安。刘恒派人去问其中理由,只见刘濞使者回话:吴中重病中,请勿扰!    真是天大的笑话,太子的尸体都快化成土了,吴王竟然还生病中,骗谁呀。刘恒再也受不住了,命令有关部门:只要有使者自吴国来,通通关起来审问。    其实,刘濞等的就是刘恒这句话。所谓,先礼后兵。如果刘恒胆敢再次出重拳,就别怪我刘濞打你个措手不及了。造反之念,从来没有来得这么猛烈。刘濞捏紧了拳头,准备还击。    而刘恒,似乎也闻到了空气里弥漫着一股不祥的气息。    有一次,又到秋请时分。刘濞再次诈病,只派使者入长安问侯皇帝。    这次,刘恒没有把吴使者关起来,而是召来和他推心置腹地谈了一席话。最后,刘恒问:你们告诉我,吴王是不是真的病了。    吴使者是这样回答的:吴王是病了,可那是心病。他身体无恙,他之所以诈病,那是因为陛下您屡屡扣留吴使者,吴王恐,所以才多次诈病。不过,有一点您得注意,做人不要太过聪明,一过聪明,就像看到深水里的鱼,那样就不详了。唯一的办法是,与吴王尽释前嫌,重归于好。    吴使者这招就叫,难得糊涂。刘恒当即恍悟:吴王腰杆硬了,动不得了!    那怎么办?当然是安全第一,稳定压倒一切。于是,刘恒听从吴使者的计策,释放之前扣留的所有吴使者,同时赐吴王茶几及手杖的慰问品,并叫人叮嘱吴王多喝茶,多走路,养好身体之前,就不必亲自入长安朝觐了。    消息传来,刘濞只好暂时松开了握紧的拳头。    但是,中场休息,不等于较量结束。刘濞等待着下一个挑衅者,这个人,当然就是杀死他太子的凶手:刘启!  二、晁错,真的削了!!    果然不出所料,刘启行动了。    每一个挑衅者的背后,都有一个强悍的赞助商。现在,晁错的削侯方案就是挑衅,而其背后的刘启,则是无可比拟的支持者。为了先啃掉刘濞这块硬骨头,晁错下了一翻苦功夫,搜集的罪证罗列如下:    第一:刘濞诈病不朝已有二十余年,于古法当诛。    第二:文帝德厚,赐之不朝之待遇,仁至义尽。刘濞理所感激涕零,反而益加骄傲,开山铸钱,煮海子为盐,搜罗天下亡命之徒,企图作乱。    总结以上两点,就算不削,刘濞亦有反的一天。既然如此,削是反,不削是反,不如真削了。况且早削早解决,忍一时之痛,求百年之安。    我想,当刘启听到晁错这翻话时,只有四个字:寒从脚生。    诸侯像手脚,中央像头颅;脑袋指挥手脚,这是人之常情。突然之间,手脚要联合起来干掉你脑袋,这不是全反了吗?    如果真的这样,那怪谁呢?对,应该怪已崩的文帝。如果刘恒不开放民间铸钱,吴王会这么快富起来吗?如果刘恒狠心一点,给诸侯们点颜色看看,刘濞会这么嚣张吗?如果……如果……如果真的有如果,历史还会存在吗?    刘启同志,请你端正态度,直面残酷现实。如果你真的要埋怨刘恒同志,他也会这样对你说:我的智慧就只能是用纸包火,所以火要真烧起来,只能由子孙后代去想办法了。    好了,现在听晁错这翻话,似乎是除了削侯,一时半载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既然火药都上膛,既然晁错不怕死,那就狠下心来干一票大的吧。既然要削,肯定要先削肥的。晁错已经想好了削吴国的两块地盘:会稽郡和鄣郡。    从古到今,无论是泼妇干架,或是国家开战。他们都一例外履行以下程序:先跳起来抖出一大堆所谓铁证如山的罪状,然后做出一翻咬牙切齿的无辜之状。最后,抄起真家伙才干起来。如果是大国开战,还要多加一道程序,那就是此方先打对方一两个手足之国,试探对方有何反应,然后再继续做下步策略。    在两千多年前,晁错就是这么干的。在发书削吴国两群之前,他首先拿另外三个诸侯国开刀,分别是,楚国,赵国,胶西国。楚国被削去东海郡;赵王被削去常山郡;胶西王被削去六县。    他们被削的理由如下:    楚王刘戊在薄太后崩时,在私宅跟女人上床,败坏风俗,理所当诛,天子仁厚诏赦,削去东海郡作为处罚;胶西王刘昂,你曾经卖官舞弊欺诈,削你六县;至于赵王刘遂呢,你也曾有过失,至于什么事,我晁错就不用多讲了,削你常山郡作为处罚。    那么,赵王刘遂到底犯什么过失?晁错不说,刘启也不说,刘遂更没有投诉,其结果只能是:天知,地知,鬼神知。    而此时,刘启连削三国,刘濞紧张了。汉朝这不仅仅是杀鸡儆猴,他们是既想杀鸡,又想杀猴。如看来,下一个,该轮到吴国了。    我想,我该是出手的时候了。刘濞重握拳头,心里暗暗地对自己说道。    当然,刘濞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敌人的敌人永远都是我的朋友,至少,他可以把楚赵胶西等三个诸侯拉伙结成联盟。而胶西王刘昂,是刘濞第一个攻关对象。    刘濞之所以首选胶西王做为联盟对象,并非因为胶西国小,需要依靠吴国这棵大树好乘凉。恰恰相反,刘卬勇猛好斗,特爱兵法,诸侯王中无人不让其三分。在刘濞看来,这是一把造反的好刀!    于是,刘濞派遣一个叫做应高的中大夫替他前往游说刘昂。应高见到胶西王后,俩人对话如下:    应高:大王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谚语,狗吃东西,吃完了糠,就要吃大米。    胶西王:难道你是专程考我古文知识不行?有啥话,请直说。    应高:大王好爽快。既然如此,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你因为一点小小的罪过就被削侯,难道不觉得汉朝中央做得太过分了吗?    胶西王:那又怎么样?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应高:错!站在屋檐下低头,那永远是胆小怕死的人才做的事。    胶西王:你想怎么样?    应高:既然屋檐伤害了了头皮,就得给屋檐点颜色看看!    胶西王:你想怎么样?    应高:直接拆了这狗日的屋檐!    胶西王:莫非,你是想造反?    应高:没错!我想说的这是这句话!    胶西王:你怎么敢说这种话。天要下雨,侯要被削,大不了给了就是,干嘛要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去造反?    应高:大王此言差矣!慧星出,蝗虫起,正是造反好时机。如果大王愿意与吴王联合,取得天下,咱们各分一半,岂非妙事?    应高此话极具杀伤力,从去年到今年,即公元前155年到公元前154年,天空前后两次出现慧星。第一次出现在东北空,第二次出现在西边。    更要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火星忽然反方向运行,接近北极星;同时,木星亦反方向运行,进入太微星座。此两次慧星出现,都象征着战争的灾难即将来临;火星及木星反向运行,则是犯上作乱的征兆。    联系天上地上之事,难道说,这都是上天的安排?    刘昂犹豫了。    天下,各半一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不就是一个东皇帝,一个西皇帝,再退一万步看,这不就是项羽和刘邦干的事吗?原来,诸侯王离皇帝,仅仅是一步之遥!    诱惑!实在诱惑啊!    应高注视着刘卬,等待着魔鬼战胜天使。最后,刘昂点点头,只说了一个字:善!    应高立即返回吴国,将这个“善”字还报刘濞。然而,刘濞听完应高的汇报后,马上下决定:我必须亲自跟这个胶西王面谈一下!    是的,刘濞担心的是,刘昂临时变卦。    于是,刘濞假扮吴使者,秘密前往胶西国,再次与刘昂就造反之事交换了意见和造反方案。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当胶西国的诸官闻听此事,个个就像热窝上的蚂蚁,提着脑袋和谏书求见刘昂。    他们的劝谏是这样说的:你做这事就不怕让你老娘担心吗?况且,事奉一主都这么多事,如果天下冒出两个皇帝,那不全乱套了吗?    面对以上苦谏,刘昂只有一句话:主意已定,请勿多言。    搞定了胶西王,刘濞终于放下半颗心。接下来,楚国和赵国等诸侯就好办了。果然,吴使者纷纷传回好消息,除了胶西国外,还有以下诸侯王:楚王,赵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总共有七国。    各就各位,就差刘濞一声冲锋的口号了!  三、七国,真的反了!!    果然,汉朝还是点燃了导火线:当刘启削吴国两大郡的文书到到吴国时,刘濞立即行动,诛杀汉吏两千石以下所有官员,向诸侯们发出了围攻汉朝的号令!    此时,楚赵两国群臣谏声跌起。然而,剑已拔出,锣已响起,这注定是一场不可收拾的大戏。谁想挡路,谁先流血。于是,楚赵两个诸侯王刀起头落,杀声一片,把劝谏高官的肥头大脸通通砍将下来。    现在举目望去,整个中国,反声一片。北边,赵国发兵至西界,以待吴楚两兵,共奋向西;同时,赵国也把塞外匈奴拉将入伙,准备连兵打劫汉朝;南边,刘濞亦发使往闽越,联合发兵。东边,胶西王,胶东王等四国已兵马鼓出。    可是就在这时,有一个人说,我不干了。    这个人,正是齐王刘闾。    有必要说一下,齐王国,济北王国,胶东王国,胶西王国,菑川王国,济南王国等六国,原属齐国。孝文帝时,刘恒可怜刘肥几个儿子无王可当,便把齐国一划为六,分封刘肥诸子为王。造反之前,兄弟六人是开过会的,齐王也是点过头的。好了,现在突然反悔,临阵脱逃,什么意思嘛。    如果说,济北王临时没有响应,那是因为他被郎中令劫持,动弹不得,他是可以原谅的。可你刘闾突然放弃造反,是不是想看我们四兄弟当婊子,你一个人留守齐国立贞节坊?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没有什么好商量的啊。攘外必先安内,打!    于是,胶西王刘卬及胶东王刘雄渠等四个兄弟开了一个碰头会,最后一起对刘濞说道:吴楚先打前锋,等我们几兄弟清理完后花院,再西向与你们共军奋斗!     果然,刘卬自告奋勇地充当兄弟四国联军黑老大,率兵打到了齐国首都临菑。一夜之间,想立牌坊的齐王,被四个婊子王团团困住!    此时,全国造反形势一片大好。前方,吴楚两国连破汉朝前哨梁国数城,一路砍杀,锐不可挡。但是,刘濞当然不会为赢了几场战争,就骄傲自得。因为,出征之前,他把所有老本都押上了。如果赢,就赢得天下;如果输,也要准备输个精光。    刘濞的全部家当就是:吴国上到六十二岁,下到十四岁,管你会不会打战,只要走得了路,拿得起枪,必须通通上阵,准备为国捐躯。数了一下,大约有二十余万人。    刘濞,你不能输啊。一输,全国人民也跟着你混完了。我想,今年六十二岁的刘濞心里肯定在心里无数次地念起这话,不断地给自己鼓气。    是输是赢,那还得看刘启答不答应。其实,此时的刘启,早就急成了树上跳着的猴子。自汉高祖立国来,尽管诸侯造反不断,可是从来没有这么大的声势,一下子冒出七个牛鬼蛇神,要冲上跟玉皇大帝较真来了。    晁错,你这次真的捅到大马蜂窝了!    听说,人体长期无病,那样未必是好事。反而一年半截地感冒风寒,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刘恒在位时,匈奴就给他闹过三次大风寒,刘兴居及刘长就给他闹过两次小感冒。事实证明,这些风寒和感冒都不得白得了。因为,刘恒从这几次患病中,得到了一贴能解燃眉之急的药方。    这贴良药,当然指的就是周亚夫。    周亚夫的治病功能不是我吹出来的。刘恒临崩前,就叮嘱刘启一句话:小子,你给我记着。有困难,找亚夫。他是个可以肩挑重任的好同志。    于是,当吴楚等七国造反的消息传到长安时,他第一个找到周亚夫,并且马上做出以下部署:第一,拜都尉周亚夫为太尉,将三十六将军迎战吴楚联军;第二,遣天下第一卖友求荣者郦寄率军击赵;第三,派以哭彭越闻名天下的栾布为将军,前往东方救齐。最后,刘启还想重新启用一个重要人物。    这个人,就是外戚窦婴。    刘启紧急召窦婴进宫。然而,当窦婴听说刘启要拜他为大将军时,只见他两手作拱,叹息般地说道:哎,多谢抬举了。国家危急,我也想为国效命啊。只可惜地是,我身体有病,能力又差,不足担当如此大任啊。    其实,窦婴心里更想骂刘启的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当初是谁叫你不要削侯的,是我窦婴啊。好啦,扁鹊明明告诉蔡恒公说你身体有病,得赶快治,可你就偏不信。现在疾入骨髓,知道回来找我治病了是吧?你以为我是谁呀,挥之则去,招之则来。我告诉你,没有那么好的事。    窦婴以上一翻话,让刘启心里苦笑不已。这个窦婴,你就别装了。你不就惦记我不听你劝吗?还有啊,当初窦太后修理你的那点阴暗帐肯定还记得牢牢实实的。不过,现在是什么时候啊,您还把那破事来请辞了。    这时,刘启对窦婴说道:窦太后削你门籍的事,她已经惭愧了。你呢,这事就小化无吧。再说了,国家危难之际,您一个大侠义之人,怎么能坐视不管呢。    嗯,这话听起来,还是挺舒服的。窦婴一时无话。这时,刘启见火侯已到,立即拜窦婴为大将军,同时赐金千斤。    但是,刘启赐给窦婴的这两样东西,窦婴只拿走了大将军一职。至于千斤,则全部排在办公室的走廊外,并且告诉将士们,缺钱的就自己拿去花吧,千万不要替我心疼。    好一个侠气十足的窦婴!    到此,窦婴受拜大将军,刘启心里终于落了一块石头。窦婴的主要任务是屯守荥阳,防范齐赵两兵越境深入。由以上布署可见,刘启这也不是病急乱投医,同样的,他也是拿出了全部家当和刘濞对着干的。    兄弟们,一定要挺住啊。辛辛苦苦奋斗几十年,千万不能一夜回到解放前啊。    我想,以上应该是刘启最想对将军们说的心里话。  四、晁错之死    大师李敖说过:弱者,多不好活;强者,多不好死。如果拿此话套在晁错这个强者身上,那是一点不为过的。抛开国家大义,从私有情绪来论,晁错削藩之计,确有离间帝王骨肉之嫌。凡是挑拨离间,不受天谴,亦受人祸。此中感触,数晁错父亲最能体悟。  此时,晁错父亲从千里之外的老家颖川赶到长安。老人家一见到儿子,就发问:外面闹得沸沸扬扬,你知道吗?  晁错:我知道的。  晁父:你身为人臣,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语多怨,请问,你这是想干啥呢?  晁错:你要理解,我这是为了国家。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啊。  晁父:为了刘氏的安定,却要亡了晁家的种,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  晁错:……  晁父叹息一声道,好吧。国家国家,无国就无家。为了国家,丢了小家。那俺这个当父亲的,只好陪你走一趟了。说完,晁父告别晁错,哀伤离去。  没多久,消息传来:晁父饮药自杀了。他只留下一句话:我真的不想看到灾祸降临的那天,好死总比祸死好。  悲哀,似乎已经不能表达晁错真实的情感。晁错和他的父亲这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注定难以填平。古今以来,有几个英雄能做到忠孝两全?为国家,干革命,当然就不要舍不得小命。父亲可以曲解我,诸侯可以攻打我,但是,我怎么也不能让历史遗忘我!  是的,青史留名,是一个政治家最大的梦想。如果没有这个做为驱动力,那么所谓的政治家,不是混混,估计就是国之蛀虫。晁错当然不是混混,亦不想做蛀虫。他现在最想做的,是要怎么搞掉这些肥狼般的诸侯。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晁错想打掉刘濞,刘濞也想搞死晁错。此时,刘濞等人打出的造反口号是:清君侧,诛晁错。既然这样,刘启这个后台老板只好陪刘濞玩到底了。  当刘启布署后一切后,再次召来晁错,商讨下一步行动。这次,晁错给刘启出了两招。准确地说,这是实实在在的阴招。  第一招:建议刘启学老爹刘恒,亲自出征诸侯;晁错本人,身守长安。  第二招:建议把吴楚两国还没有攻下的徐县,僮县划出来,分给吴国。  当刘启听到晁错放出此话后,只有两个字:失望。如果再加两个字,非常失望。真的,他真的不相信传说中的智囊,竟然想出如此下流无耻的招术。  在刘启看来,晁错之无耻下流,想想就可知道。第一,尽管说,目前晁错的职位已经被升到了御史大夫的高位。但归根到底,他不过是刘启的一个高级打要仔。既为马仔,就得拼命。别忘了,火是你点起来的,现在烧到眉头了,要灭火也是一起来,凭什么叫我老板打前线,你却大可以坐在后方翘起二郎腿等待消息?  第二,关于割让土地问题,晁错此一时,彼一时,真是让人觉得既好笑又可怜。当初,晁错你可以铁了心也要削诸侯,现在诸侯既然造反,那就心连心跟他们干到底就得了。凭什么要把土地割让给吴国?须不知,这样造成的不良后果是什么?不要说以前从诸侯那里得到的土地一分得不到,甚至有可能被诸侯们抬高价码,把中央原有的土地也割了去。那这不是亏大本了吗?  兄弟啊,打不赢是能力问题;无端割让国土,那就是是态度问题了。就冲你这个态度,就断定你不是什么好鸟,更不是什么好政治家,充其量,你不过是个玩弄权术的胆小鬼。既然如此,我刘启对你还有什么好托付的呢?是不是我可以开口说一句:你真的可以滚蛋了!  其实,刘启心里也就发发牢骚,叫他喊晁错滚蛋,现在还缺一个充分的理由。然而,马上就有人替他找了一个绝佳借口。此人,正是刘恒旧相好,袁盎。而袁盎替刘启对晁错喊出的口号更狠,那就是一个字:杀!  袁盎喊杀,绝对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在袁盎的政治生涯中,估计他从来没有什么人权主义和思想。想当初,张苍等人就因为联合启凑斩造反王刘长,后来刘长无端绝食而死,本来这个事丞相张苍做得理直气壮,而且他们也跟袁盎没怨没仇,袁盎还在后面捅他们一刀,劝刘恒斩张苍谢天下。更何况现在这个晁错,是袁盎的死对头,袁盎要杀他,那实在是没什么废话可讲的。  有必要交待一下,袁盎和晁错结怨成仇,也不是一两天的事了。他们之间的恩怨,可以追究到刘恒当政时期。那时候,袁盎是刘恒红人,晁错则是时为太子刘启好使的人。都说文人相轻,其实政客亦不是如此。俩人因为性格及政见不同,所以从此互相看不上眼。有袁盎在的地方,晁错肯定消失;有晁错讲话的地方,肯定也不见袁盎的身影。此俩人就像是好斗的公鸡,从未聚在一堂会语。  那时,袁盎自知在朝中得罪不少人,日感在朝中难混,便主动向刘恒请调地方工作。刘恒批准了袁盎请求,先调其为陇西都尉,因为政绩不错,又调到吴国做刘濞的国相。  刘濞之难以伺候,那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然而,已经有人教袁盎一招:如果想在吴国生存,就不要管事。反正南方气侯四季湿润,你就天天找吴王喝酒,然后有事没事旁敲侧击,劝他不要造反。这样,保证你全身返京。  袁盎听从此客建议,到吴国后,只喝酒吹牛,不管事。果然,刘濞待其不薄,于是造反时,独留下袁盎这个两千石的高官不杀。  其实,现在的袁盎和晁错实力相对,那可不是一个档次。七国之乱,袁盎能存一命苟活于世,那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根本没想到还要去杀谁。可是,这次袁盎不得铤而走险,对晁错先下手为强。  因为,晁错已经磨刀霍霍冲着袁盎而来了。  袁盎和晁错之前的诸多不和,其实都不成构成晁错杀人的全部借口。晁错之所以想对袁盎动刀,唯一合理的推测就是:刘濞是反贼,反贼不杀袁盎,说明袁盎亦是反贼。袁盎是中央派去的人,怎么也成了反贼?刘濞有钱,估计他是被收卖了。  既然如此,袁盎就是该死了。  于是,晁错将总监察官(丞)及监察官(史)召来,说道:“袁盎多数被吴王刘濞用金钱把他攻下了,专门替刘濞掩蔽过失。不然,他曾口口声声说吴王不反,怎么现在就突然反了呢?我断定,袁盎肯定是参与了造反队伍,请你们去把他抓起来治罪!”  请注意,晁错给袁盎定造反罪的关键词是:估计,断定。这两个词语,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以个人臆测来判定一个人有罪,只能说明一点,晁错心里很阴,摆明就是趁机搞掉对手。  晁错之阴暗面,当然不能逃过其属下两位同志的眼光。于是,丞、史联合对晁错说:御史大人,如果吴王没造反之前杀袁盎,似乎还能绝刘濞反心;现在反都反了,你杀袁盎又有什么用呢?再且,刘濞不杀袁盎,不一定就代表袁盎被收买。说不定,袁盎有其他什么绝招呢?  中国历史中,留下太多的诬蔑和栽赃。可是,其前提必须是,主谋人必须有绝对一手遮天之能耐,或者聚集同穿一条裤子的合作伙伴。只可惜,晁错此两者,偏偏缺乏。他当然还不能达到一手遮天的地步,丞史两人也根本就不想与他合作杀人。没有共同的利益,没有共同的阵营,凭什么俩人白搭一场,无故出力?  没人搭伙,晁错一时没辙,他真的犹豫了。  然而此时,晁错想杀袁盎的消息,仿佛长了翅膀飞回了吴国,落到了袁盎的案头上。袁盎当即的反应,只能用中国那句特有的俗语来形容:妈的,你晁错敢做初一,我就敢做十五;你对我不仁,休怪我对你不义。  袁盎不仅仅是骂骂过嘴瘾,他真的行动了。晁错找不到可以整治袁盎的人,但是袁盎马上就找到了可以修理晁错的人。此人,正是被刘启刚刚封为大将军的外戚,窦婴同志。  袁盎叫窦婴为一声同志,那是没错的。我们知道,窦婴因为不同意晁错削藩计划,所以和他吵得不可交。按阶级斗争法则,敌人的敌人,永远是我的朋友。那么,袁盎找到窦婴做为盟反击晁错,那是理所当然的了。  其实,袁盎和窦婴除了拥有共同的敌人之外,他们一直都是站在同一个战壕战斗的。在他们这个同一个阶级的队伍里,当然是窦婴当老大。现在,战友袁盎身陷绝境,窦婴当然不能袖手旁观。  于是,袁盎夜里急见窦婴,窦婴二话不说,带着袁盎进接奔入刘启宫中。然而,当袁盎独自被刘启召到面前时,他发现一个不该发现的人也在现场。此人,晁错是也。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他们人生第一次正式同堂聚会。如果袁盎没有猜错的话,这也应该是他们的最后一次正式会面。  此时,刘启首先发话了。他问袁盎道:“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  刘启此言,意思就是说:现在吴楚两国都反了,请问你有什么看法。此话,乍听上去,极是平常。然而,其中却暗藏玄机。这个玄机就是:刘启不但不憎恶袁盎的到来,似乎显得有些欣慰。  这时,只见袁盎从容答道:陛下放心,吴楚反,臣窃以为不足忧!  袁盎真是站着说话腰不疼,刘启头都大了,他竟然还说吴王无忧的话。刘启问袁盎:“吴王一个白发老头还要造反,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准备,这是不可能的发生的事。你怎么说他不足忧呢?”  袁盎答道:“吴王之所以乱,正是此诱亡命之徒及奸诈小人的结果。”  这时,一旁的晁错插话道:“没错,袁盎所言是也。”  刘启看了晁错一眼,又问袁盎:“那么,你可有摆平吴王的办法?”  办法当然是有的。如果没有,那今天也不会急闯皇宫,更不会斗胆在刘启说大话,更更不会当着晁错的面,置他于死地而后快。有时想想,也够悲哀的。人类许多高妙的智慧,都是在个体生死存亡的时刻迸发出来的。袁盎绝杀晁错,并不是他主动所为,而是他被逼急跳墙才想出来的绝招。  袁盎真的出狠招了。  袁盎沉定对刘启说道:“请陛下先屏退左右,摆平吴王的计谋,我只能告诉陛下一人”  此时只有三个人在谋事,袁盎,刘启,晁错。屏退左右,这个左右,当然指的是晁错。于是,刘启转过头,看看晁错。晁错一脸尴尬和恨意,却又无法发作。最后,晁错只好恨恨瞅了袁盎一眼,避开了现场。  晁错既出,刘启接着问袁盎计谋。袁盎强忍多日的恐惧和恐怖像恶之花,即刻开放在刘启的面前。袁盎对刘启说道:“摆平吴王的办法很简单。吴王造反,不过是因为晁错削了他们的土地。如果陛下杀晁错,向诸侯谢罪,复还诸侯故地。兵刃之灾,立即化解!”  诛晁错?!办法真的管用吗?  刘启沉默了。  似乎,袁盎说出了刘启心底的痒痛?似乎,晁错不死,痒痛不除?晁错是怕有麻烦制造者,是不是又应了江湖那句老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沉默,可怕的沉默。  最后,刘启长长地叹息道:“我不知道诸侯们的诚意如何,如果可行的话,我想我不会因为爱一个而得罪了天下所有的人。”  刘启终究还是动心了。好啊,千等万等,袁盎等的就是这句话。袁盎心里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刘启说道:“诛晁错,复故地,以此谢罪天下。这,只能是唯一的办法了。时不待我,请陛下拿定主意。”  其实,刘启一语既出,心中主意已定。一个字,杀!而且,诛杀晁错,还必须得快。快的好处是,杀晁错个措手不及,避免意外出现;同时,以此尽快消退刘濞进犯。  于是,刘启和袁盎决定分工行动:诛晁错,刘启来办;退刘濞,袁盎来办。  紧跟着,刘启改拜袁盎为太常,整装密行。同时,刘启也秘密行动了。首先,刘启把丞相,首都警备区司令(中尉),司法部长(廷尉)等三人叫来,让他们出面弹劾晁错;其次,刘启在三人的弹劾书上签字:同意通斩晁错老少一家。  此时,晁错还被蒙在鼓里。没有人给他招呼,亦没有人给他通风报信。整个长安城,安静得有些空洞,甚至恐怖。晁错不知道,在这座别人的城市里,他不过是落单的孤雁。  公元前154年,正月二十九日。刘启让中尉去向晁错传话,载他入朝会见。  圣奥古斯丁说:昨天,是今天的过去;明天,是今天的复制。是的,对晁错来说,昨天,今天,或许明天,似乎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没完没了的上朝,出策,杀人。但他并不知道,这天的日子实在有些异常。因为,今天是袁盎联合刘启使计杀他的最后日子。  可这一切都没有征兆。晁错像往常一样,朝服打扮,出门时还特别多整一次衣冠。然后,跟中尉上车去了。没想到的是,悲剧就在长安闹市发生了。当晁车乘车才入长安街市,就被踢下车去,说时迟,那时快,一武士挥起长刀,腰斩晁错。  腰斩,古之酷刑。听说,腰斩之人,因没有伤及心脏,上体仍然可以活动。清朝某一被腰斩的官员,甚至在受刑后,仍然用移动的双手写下了七个字:惨惨惨惨惨惨惨!  彼一时,非此一时。我们没有听说晁错受刑后留下什么惨字,但是穿越历史的天空,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晁错悲剧而荒谬的命运。此中命运,我愿以北岛一首诗来收尾:  一切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残废都有冗长的回声  五、刘濞暴力集团覆灭记(上)    晁错被腰斩后不久,袁盎也抵达吴国。此时,吴楚两军已经开打,他们第一个目标是企图拿下汉朝的前沿堡垒:梁国。梁王,即刘启同胞兄弟刘武是也。  这时,袁盎让随行入内告诉刘濞,说中央派他来想和吴王当面好好谈谈。然而,刘濞听到传话,只是得意一笑,拒绝袁盎请求道:我都当东皇帝了,难道还要接你那个什么西皇帝刘启的招?  其实,刘濞就知道袁盎要跟他谈判来了。打都打了,还谈什么判。于是,刘濞使人告诉袁盎,反正你到哪里都是混口饭吃,刘启给你的,我一样能给你;过去我刘濞怎么厚待你,今天仍然不改初衷。如果不嫌弃,就留在吴国当将军吧。当然,如果你拒绝,废话我就不多说了,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刘濞这招,就叫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袁盎当然也不是个豆腐汉,如果刘濞想收买他,两个字:没门。于是,袁盎断然拒绝了刘濞的诱骗。  袁盎此个态度,在刘濞看来,他就算不是自投罗网,也叫自找苦吃。既然不合作,那我也只好取采不合作的办法了。于是,刘濞当即派一都尉率五百人将袁盎包围,准备择日诛杀。  袁盎,如果神仙不佑,就乖乖的受死啊。  事实是,果然有一神仙主动佑袁盎。此一神仙,当然是假神仙。他,不过是袁盎当吴相时在他手下工作过的从吏。  俗话说,恶人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间未到。其实,此话也是正过来说,好人有好报,不是不报,只是机会不到。这个好心救袁盎的人,目前职务是吴军校尉司马,他恰好是被派来围杀袁盎的。  此校尉司马之所以舍身救袁盎,不为别的,只图报恩。事情是这样的:首先是,司马同志曾在袁盎手下当从吏时,偷偷地勾搭上袁盎的婢女。尽管说,婢女是袁盎私有财产。但是,婢女也是人嘛,只要是人,总想有个感情归宿。于是,袁盎对他们这对狗男女,假装不知道,任其来往。没想到的是,不知何人嘴大多事,悄悄地告诉司马先生,说袁盎已经知道你和他家婢女偷情了,这下你死定了。  当时,司马知道大事不妙,立即开溜。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袁盎闻听司马逃跑,亲自骑马追赶他回来官复原职,甚至把婢女赐给他当老婆。  好人啊。袁盎这一招,让司马先生感激涕零,将此恩牢牢地记在心里。  在司马先生看来,他欠袁盎的那个人情,不要说什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套话。就算真的是有朝一天为袁大人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果然,他还真的蹈着火来救袁盎来了。  可是,五百个士兵围一个袁盎,他简直就是笼中之鸟,缸中之鱼,插翅难飞了。此情此景,校尉司马想把袁盎营救出来,无异于难于水中捞月。  然而,世界不缺乏智慧,缺乏的只是发现智慧的脑袋。这个校尉司马,竟然想到一个救人的好办法。此办法就是:买酒灌醉守护袁盎的士兵,然后踩着他们的尸体,撕开一角开溜出营。  天气恰好帮了校尉的大忙。此时,会天大寒,正是喝酒暖和的好时光。于是,校尉司马倾尽所有积蓄,买了两石好酒抬到驻营中吆喝士兵们来喝。校尉司马如此豪放,喝酒的士兵当然也得装出豪放的模样。结果,一帮人喝得横行竖八,全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了。  于是,这位校尉司马立即冲进营中,拉起袁盎就往外跑。  此时,袁盎当然不知道有个好心人从天而降,当即就被校尉唐突的动作一惊一乍,不肯动身。司马同志叹息一声,告诉袁盎:袁大人,你赶快溜吧,吴王明天早上就要拿你开斩了。  袁盎不相信地盯着司马,因为眼前这个人,似乎没见过,更不知道他居心何在,我袁盎凭什么要相信你呢?  这时,司马同志急得快要跳起来了,又对袁盎说道:“恩人啊。你怎么忘了我了吗?我是曾经盗过你婢女的那个从吏啊。”  袁盎这才记起,原来你小子是有良心的人啊,还懂得这时候来还我的人情债。这下子,轮到袁盎叹息了。他对司马说道:“你应该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了吧。你这样做,恐怕要连累了你的家人了。”  司马说道:“恩公尽管放心,我早安排好家人后路了。请赶快走吧。”  袁盎终于点头同意逃跑了。于是,司马挥刀割开营帐,俩人像踩地雷阵似的,蹑起脚小心地从醉酒士兵横竖叠放的空隙间踩过。最后,俩人终于成功逃离了包围圈。最最后,俩人分道逃亡,袁盎步行了七八里路,才遇上梁国骑兵,成功的逃回了长安。  此时,刘启闻听袁盎的惊险逃亡记,真是肠子都悔青了。原来,诛杀晁错,实在是个下策啊。不过,经过此次教训后,刘启终于彻底地认清刘濞的真面目:他挂名诛晁错,实则是冲着刘启的宝座而来的。刘濞今年已经是六十二岁的人了,现在他已经自称为东皇帝,原来辛苦准备了四十年,只求入土之前过一把皇帝瘾。  就冲着刘濞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皇帝称号,刘启真不打还不行了。  于是,刘启第一个命令周亚夫,立即率兵迎战刘濞吴楚大军。  此时,周亚夫率三十六将军,兵力有三十万左右。数量上来看,兵力与吴楚反兵相当,如果三十万对三十万火拼,那是何等壮怀激烈的场面。然而,周亚夫却认为,楚军剽悍灵活,如果中央军和他们火拼起来,未必占上优势。将军不打无把握之战,既然这样,就要扬长避短。  那么,周亚夫到底要扬什么长,避什么短呢?  他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首先,准备放弃梁国不救,以梁国拖住吴楚联军,消耗反军力量;其次,轻兵远道奔袭,抄吴楚联军后背,断其粮道。总结以上两点:梁王刘武只要拖住刘濞两个月,反军必闹粮荒。到时,反军内忧外患,自然崩溃!  于是,周亚夫把作战方案传给刘启。没想到的是,刘启很快就批准了周亚夫的作战方案。  五、刘濞暴力集团覆灭记(中)      周亚夫终于出兵了。他的路线是准备穿过函谷关,向荥阳挺进,以待战机。然而,就在他发兵至霸上时,突然跳出一个人,向周亚夫出了一个绝杀的计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20
正序
倒序
那时汉朝_2
那时汉朝_2-2
那时汉朝_2-3
那时汉朝_2-4
那时汉朝_2-5
那时汉朝_2-6
那时汉朝_2-7
那时汉朝_2-8
那时汉朝_2-9
那时汉朝_2-10
那时汉朝_2-11
那时汉朝_2-12
那时汉朝_2-13
那时汉朝_2-14
那时汉朝_2-15
那时汉朝_2-16
那时汉朝_2-17
那时汉朝_2-18
那时汉朝_2-19
那时汉朝_2-20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那时汉朝2
那时汉朝2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