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55

楚才晋用,晋才同样楚用。而事实上,伍举在晋国受到重用的可能性并不大,一来伍举级别较低,二来,赵武等人并不是很进取的人物,对于人才未必看重。不管怎么说,声子一番成功的忽悠,让伍举因祸得福。所以,忽悠真是一门学问,自古以来就是。这一段长篇大论,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建议背诵。这段话中,发明了两个成语:楚才晋用,引领以望。此外,运用了两个成语:夙兴夜寐,疲于奔命。第一五六章世界和平大会周灵王二十六年(前年)、晋平公十二年、楚康王十四年、齐景公二年、秦景公三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宋平公三十年、郑简公二十年、卫献公元年。五月,春风和煦,百花盛开。五月不是夏天吗?那是和平的春风,吹开了和平的春花。中原大地,宋国首都睢阳浓妆淡抹,布置得分外妖娆,就像将要出嫁的处女。西门之外,世界和平大会会场已经修整完毕,设计新颖,装修豪华,建设水准为世界超一流,堪称春秋时期的“鸟巢”。宋国人民欢欣鼓舞,等待着世界和平的隆重降临。最令宋国人民兴奋的是,时隔六百年之后,商汤后人的土地再一次成为了世界的中心,诸侯国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就像商朝的时候诸侯们从四面八方来朝拜商王一样。感觉好极了。——诸侯云集五月二十七日,从北方来了大队人马,那是北方盟主晋国的和平特使们来到了。在队伍的最前面,是晋国中军主帅赵武,他将是此次和平大会的晋国全权特使;在赵武的身边,是太傅叔向,这位享有崇高国际威望的晋国头号学者将作为赵武的副宾。在他们的身后,是晋国的下军佐智盈。这样,晋国代表团的成员是:一个上卿,一个下卿,一个上大夫。这个阵容谈不上豪华,但是很恰当,而且,这是三个恰当的人。五月二十九日,从西面来了一队人马,那是郑国人来了。郑国派出了上卿良宵,他是郑国三号人物,除了郑简公和子展,就数到他了。这种场合,他也是合适人选。六月二日,鲁国的叔孙豹来到。随后,齐国的庆封也赶到了。晚上,卫国的石恶抵达。十日,邾悼公来到。这样的会议,大国由卿参加,小国就必须国君亲自出席了。到现在,北方联盟的国家到得差不多了。十六日,楚国的公子黑肱来到。之后,晋国和楚国之间进行了预备谈判,谈判双方是智盈和公子黑肱。二十一日,宋国的向戌来到陈国,在这里会见了正在陈国访问的楚国令尹屈建,双方就和平协议的最后文本进行讨论。屈建提出,要让晋楚两国的盟国交叉朝拜,希望落实这一条。二十四日,向戌回到宋国,向赵武通报了和屈建会谈的内容。“晋楚齐秦实际上是四个地位相当的国家,晋国不能指挥齐国,就像楚国不能指挥秦国一样。如果楚国能让秦国的国君到晋国朝拜,那我们就想办法让齐国的国君去楚国朝拜。”赵武表示,他知道楚国不能指挥秦国,因此也提出齐国,免得自己这一边吃亏。二十六日,向戌又来到陈国,把赵武的意见告诉了屈建。屈建立即派出快车赶回郢都向楚康王请示这个问题。楚康王批示:“求同存异,搁置争议,齐国和秦国的事情暂时放在一边,先让其他国家互相朝见。”七月二日,楚康王的指示送达陈国,向戌当天回到宋国。于是,当天晚上,赵武和公子黑肱拟定了盟誓的誓词,双方达成一致。七月四日,楚国令尹屈建抵达睢阳,同时来到的还有陈国的上卿孔奂、蔡国的上卿声子。当日,曹国和许国的上卿也都抵达。至此,与会各国成员全部抵达,秦国缺席。北方联盟在睢阳城北扎寨,南方联盟则在睢阳城南扎寨。七月五日,和平大会召开,主要程序就是结盟,大家歃血为盟。结盟之前,楚国人和晋国人都很紧张,都很惧怕对方万一搞个突然袭击怎么办?“命令所有人在外衣里面穿上皮甲,以防万一。”屈建下令。屈建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他知道当初楚成王就曾经在盟会上搞突然袭击,楚国曾经不讲信用,谁能担保晋国人这一次就讲信用?再说,这里是宋国的地盘,是晋国人的势力范围。随同前来的太宰伯州犁看见了,提出反对意见:“令尹,这样不好。集合了天下诸侯,我们却不讲信用,这样的话,天下诸侯又怎么能够信服我们呢?”屈荡看了他一眼,坚持自己的做法:“晋楚两国之间的不信任由来已久了,我们之间打交道,怎么对自己有利就怎么做,信用不信用不重要。”楚国人做了最坏的准备,晋国人呢?晋国人也在作最坏的准备。“元帅,我看楚国人很紧张,有可能他们会发动突然袭击。”智盈从楚军营地观察到一些不同寻常之处,急忙来对屈荡说。“不怕,如果他们发动袭击的话,我们立即转移进宋国都城,他们奈何不了我们。”赵武并没有太当回事。可是,当赵武来到会场,他发现楚国人明显是穿了皮甲的,这时候,他有点紧张了。“楚国人有备而来啊,咱们怎么办?”赵武悄悄地问身边的叔向。“不怕,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江湖上立足。如今诸侯大会,一个国家不讲信用,又怎么能成功呢?再者说了,咱们的人也不少,盟国也比楚国多,还有宋国的大军压阵,怕什么?真要动起手来,楚国人再多一倍也不是对手。放心,他们这样,只是说明他们心里害怕。”叔向断言,他一点也不怕。叔向的分析是正确的,楚国人之所以有防备,是因为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弱势,怕被暗算。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楚国人的弱势太明显,如果晋国人存心要袭击他们,即便他们有准备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屈建的做法确实不够明智。与其如此,不如大大方方,坦诚以待,反而体现出自己的大国风度和自信来。——歃血为盟和平大会在紧张而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宋国人很善于组织会议,特别是国际会议。宋国人在音乐和礼仪上都很有造诣,或者说很有传统,不仅楚国人看得目瞪口呆,晋国人看得瞠目结舌,就是齐国人郑国人也看得自叹弗如,甚至连鲁国人也要赞叹不已。气氛祥和,充满了和平的味道。晋国人怡然自得,举止自若。楚国人很后悔,暗暗说:“真傻,穿多了。”一切按照程序进行,主持人是东道主的向戌。终于,到了歃血为盟的时刻。这是历史性的时刻,晋国人和楚国人要第一次歃血为盟了。可是,到了历史性的时刻,出了问题。按照向戌想当然的想法,歃血为盟的顺序是晋国人先来,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应该晋国人先来。实际上,前面的入场、宣读到会人员等等程序,都是晋国排在前面。但是,楚国人不这么想,正因为弱势,就更需要在面子上占据先手。“为什么晋国人先来?我们楚国要第一个歃血。”屈建提出异议。大家都没有想到,特别是向戌,尽管私交不错,可是这是大是大非问题,向戌谁也不好得罪,当时说不出话来。“我们晋国本来就是盟主,当然我们第一了,谁有资格在我们前面?”赵武出来说话了,这里,也就是他有底气跟楚国人争论。“你们晋国人口口声声说晋国楚国是两个平等的超级大国,可是刚才的程序你们处处在前面,那不是等于说我们楚国的地位低下?再说了,晋国是盟主,我们楚国也是盟主啊,轮也该轮到我们排一次第一了。”屈建提高了声音。说起来,屈建是有道理的,如果每个程序楚国都排在老二,那就等于是自认老二了,那这次和平大会就成了晋国为盟主的盟会了。“咦。”赵武心说,你们楚国人真狡猾,前面不吭声,等到现在这个关键环节冒出来了,怪不得人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楚国佬呢。赵武不吭声了,可是也不让步。气氛开始紧张,赵武和屈建的脸色都很难看。但是,脸色最难看的是向戌,他现在有点后悔,早知道有这个问题,就不张罗这事情了,要是因为这个而让晋楚双方在这里打起来,再引发第四次世界大战,那宋国绝对没什么好果子吃啊。“我这不自找没趣吗?”向戌这个后悔,心说我们宋国就是一条狗,非要给两个老虎办什么和平大会啊,我真傻,怪不得人家都说我们宋国人是二百五。后悔是来不及了。楚国人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衣服,摸到里面硬梆梆的皮甲。在和平的婚床前,站立着战争这个强奸犯。叔向站在赵武的身后,他凑了上去,轻轻地说:“元帅,我们晋国作盟主,靠的是德行,而不是主持盟会。实际上,咱们的盟会也经常由小国来主持的。算了,就当楚国是个主持盟会的小国算了。”赵武想了想,点了点头,然后在心里默念了十遍“楚国是傻X”,说话了:“好吧,就让楚国人先来吧。”赵武特地把“让”字念得很重,听上去,就像在命令楚国人先来。楚国人如愿以偿,晋国人在心理上也没有吃亏,向戌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看人家晋国人,胸怀宽广啊。”诸侯们暗暗赞叹。楚国人赢得了自尊,晋国人赢得了人心。屈建第一个歃血,随后是晋国、鲁国等等依次进行,宋国作为东道国不参加此次盟誓,齐国也没有参加。皆大欢喜。——把酒言欢六日,宋平公设宴招待晋国和楚国的代表,这一次,赵武为主宾,屈建其次。因为有了歃血为盟的楚先晋后,对于宴请的排名,屈建没有异议。赵武和屈建非常客气,两人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酒过三巡,大家高兴,开始谈天说地。到了这个时候,赵武就发现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屈建知识渊博、反应敏捷,说出话来条理清晰而且很风趣,相对比,赵武完全跟不上对方的思维。这不怪赵武,因为当孤儿的那段时间里,把义务教育给耽误了。赵武一看自己不灵了,心说不能给晋国人民丢脸啊,怎么办?上厕所。上厕所能解决问题吗?当然不能。“叔向,来来来,我去方便一下,你陪屈令尹好好聊聊。”赵武上厕所是假,要让叔向来对付屈建是真。俗话说:站着茅坑不拉屎。赵武是:借口拉屎腾茅坑。看着赵武被屈建说得张口结舌答不上来,叔向早就为他着急了,可是又不好插嘴,只能干着急。如今赵武腾位置了,叔向赶紧挪了过来。屈建一看,差点笑出来,他知道赵武这是找借口让位。对于叔向,他有所闻,知道这人很有学问。两人一交谈,屈建就发现坏事了,自己固然知识渊博,可是跟叔向相比,那就不值一晒了;自己固然思维敏捷,可是跟叔向一比,那就是反应迟钝了。三言两语过去,屈建就能感受到刚才赵武的感觉了。“奶奶的,我也上厕所算了。”屈建准备照方捉药,可是一看旁边,坐着的是公子黑肱,还不如自己呢,让他来更丢人。也是屈建反应快,索性扮一回单纯。“那什么,羊舌太傅知识渊博啊,望尘莫及。咱们别光聊天,喝酒啊,行个令,老虎棒子鸡怎么样?老虎,老虎。”屈建转移话题了,自顾自喊了起来。赵武站在门口,噗哧一声,笑得把嘴里的鸡肉都喷出来了。大家都笑了。当晚,尽醉而归。九日,东道主宋国单独搞了一次盟誓。这一次,宋平公主盟,各国大夫参加,算是给了东道主一个极大的面子,也算是感谢东道主的热情接待。赵武和屈建现在已经是好朋友了,两人站在一起,歃血的时候还互相推让了一番,最后同时歃血。“赵元帅,我听说士会这个人很了不起,他究竟怎么样?”歃血完毕,屈荡问赵武。“他治家很有条理,对于国家又很坦荡无私,他的祝史向上天祷告的时候从来不说谎言。”赵武说,他也很敬佩士会,尽管他从来没有见过。“叔向怎么样?”屈建又问,他很喜欢叔向。“他似乎有士会的风格。”赵武说,他也很喜欢叔向。十日,各国大夫回国。告别的时候,屈建和赵武竟然有些依依不舍,屈建还盛情邀请赵武和叔向在合适的机会前往楚国访问。世界和平大会圆满成功。——向戌挨骂屈荡回到了楚国,来向楚康王汇报整个和平大会的情况。屈荡把整个过程介绍了一遍,说到歃血为盟跟赵武相争的那一段,做了检讨,说是那样做得不偿失,还是晋国人比较有风度,楚康王频频点头。屈荡说到赵武怎样介绍士会的时候,楚康王也对士会很佩服,他说:“士会真是个高尚的,难怪他能一连辅佐五代国君,而且让晋国成为盟主啊。”屈荡紧接着又介绍了晋国几个与会使者的情况,说赵武是个实在人,可以相信。“声子说得不错,晋国的大夫确实比他们的卿要强,像叔向这样的人,我们楚国一个也找不出来,所以,不要跟晋国人争雄了。”屈荡说,他对叔向非常佩服,把那一天赵武上厕所和自己行酒令的事情说了一遍,听得楚康王哈哈大笑起来。从那之后,楚康王和令尹屈荡没有心思再与晋国争霸了。世界和平大会结束了,曲终人尽,人走茶凉,东道主收拾锅碗瓢勺。向戌两个多月以来累得半死,总算是天道酬勤,圆满完成,与会各方都非常满意。基本上可以这样说,春秋以来,这是规模最大、也是最成功的一次大会。“这是史无前例,无与伦比的一次盛会。”与会各国在临行前都这样评价,客观地说,恰如其分。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怎么办?向戌想想,自己当初就为国家贡献了一座逼阳城,如今又立这么大功劳,说什么也该弄点奖赏啊。于是,向戌去找宋平公了。“请免死之邑。(《左传》)”向戌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古来的解释通常是:这次大会得以成功,使我免于一死,请赐给我城邑。或者:这次大会我冒死促成,请赐给我城邑。两种解释都非常牵强。合理的解释出于《春秋正义》,应该是:我促成了世界和平大会,因此使宋国能够脱离战争,宋国人民免于死亡,因此,请赐给我封邑。宋平公想想,向戌确实做了件了不起的事情,于是决定封给他六十邑。六十邑是六十座城邑吗?当然不是。春秋时期,十平方里为一邑,按规定,战争时期,每一邑出战车一乘。所以,“百乘之家”就是指拥有一百邑的大夫。理论上,大国的卿最多可以拥有一百邑,不过后来早就不受这个限制了。六十邑在《左传》中多次出现,说明这个数字比较特别,可能是下卿的标准配置,因此,免死之邑可能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六十邑可以作为卿死罪的赎罪物。不管怎样,宋平公准备给向戌六十邑。当时令人在竹简上刻好了命令,给了向戌。向戌得意洋洋,这下算是名利双收了。国君签字画押了,谁来执行呢?司城子罕(即乐喜)。郑国有一位子罕,宋国也有一位。司城是干什么的?国土资源部部长。子罕看见向戌吹着口哨过来,满脸的不高兴,等到接过向戌递过来的“土地使用通知书”的时候,勃然大怒,之后,说了一段很牛的话,这段话如果放在今天的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安理会就该立即解散了。“对我们这些中小国家来说,外部有晋国和楚国的军事威胁,我们就会害怕,怕了就会内部团结,团结就能安定国家,同时想办法讨好大国,我们的国家就能生存。如果外部没有威胁,我们就会骄傲放纵,骄傲放纵就会动乱,动乱就会灭亡。老天给我们金木水火土,我们都要用到,缺一不可。武力也是上天给我们的,谁能够废弃它?战争由来已久,就是用来警示各种越轨行为并且弘扬各种文治德政的。圣人因此而崛起,坏人因此而灭亡,国家的兴衰存亡,君主的贤明昏庸,都是战争决定的。而你竟然要消灭战争,不是自欺欺人吗?你用骗术忽悠诸侯,还有比你更大的罪恶吗?你这样的罪恶,不惩罚你算是走运,还好意思要奖赏?真不要脸,真贪得无厌,真是老太太喝稀粥,你无耻下流。”子罕把向戌一通臭骂,骂得狗血喷头,然后拿出刀来,把那片竹简削成几段,扔在地上。向戌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浑身有点哆嗦。“算了,我不要了。”向戌说完,走了。凡诸侯小国,晋、楚所以兵威之。畏而后上下慈和,慈和而后能安靖其国家,以事大国,所以存也。无威则骄,骄则乱生,乱生必灭,所以亡也。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上面是司城子罕的原话。对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解,子罕的话坦诚得令人吃惊。在他看来,战争就像金木水火土一样是人类社会所必需有的,没有战争,反而毁灭。子罕说得对吗?几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其正确性。人们可以追求和平,但是和平永远只是短暂的。外部的和平来临,内部的斗争必然要起来。和平,可以追求,但是永远不要得到。事实是不是这样呢?,看下去就知道了。——向戌的糗事回到家里,向戌渐渐冷静下来,这个时候,他开始反思,那时候的人喜欢反思。他首先想起两年间的三件事情,分别发生在楚国、郑国和卫国。楚国令尹屈建领兵灭了舒鸠,楚康王很高兴,就把舒鸠赏给屈建。可是屈建推辞了,他说这都是先任令尹蒍子冯的功劳,于是楚康王把那块地给了蒍子冯的儿子蒍掩。从那之后,屈建得到了楚康王充分的信任。郑国成功讨伐了陈国,郑简公上给子产六邑,子产一再退让,结果最后只接受三邑。在卫国,流亡齐国的卫献公成功复位,于是赏给头号功臣公子免余六十邑,可是公子免余坚决不要,最后也只接受了三十邑。以上的三个人,都是著名的聪明人,他们为什么有赏赐都不要呢?想了别人,向戌又想起自己的往事来了。当初,宋国整个桓族被赶到了楚国,只剩下自己因为跟华元关系好而留下来,并且因祸得福作了左师(见第一三七章)。自己做了左师之后,贪污腐败的事情也没少做,不过做得比较高明一些。譬如那一次跟荀偃和士匄合伙攻打逼阳,就完全是借重晋国人的力量,宋国人没话可说。即便如此,自己这些年来也是风风雨雨,忐忑度日,有被人欺负的时候,也有昧着良心干坏事的时候。十年前华元的儿子华阅死了,华阅的儿子皋比还小,于是华阅的弟弟就想侵吞侄子的家产,派人在向戌家附近把皋比的管家华吴给杀了,恰好被向戌给碰上了,怎么办?见义勇为?傻瓜才见义勇为呢。“几位好汉,我,我什么也没有看见。”向戌决定保自己的命要紧。“记住了,这是皋比让我们杀他的。你要是敢出去乱说,杀你全家。”几个刺客这么对他说,然后把华吴的老婆也给带走了。过了两天,宋平公知道这个事情了,把向戌给找来商量,要把华臣驱逐出境。向戌想起那天的事情来就害怕,他怕华臣以为是他告的密,于是对宋平公说:“主公,算了,家丑不可外扬,再怎么说,华臣也是个卿啊。”宋平公听了向戌的话,没有追究华臣。可是,向戌自己反而怕得要命,他给自己准备了一个短一点的马鞭子,只要是经过华臣家,一定打马快速通过。终于有一天,发生了一件让向戌想不到的事情,算是彻底解放了他。这一天,有一条疯狗在城里咬了人,大家很愤怒,拿起棍棒追打疯狗。狗跑得挺快,打狗的人也越聚越多,简直是成千上万,一路呼喊着一路追赶。也是命中注定,这条狗慌不择路,竟然钻进了华臣家中,打狗的人们也就冲了进来。华臣正在家里喝茶,猛然听见外面人声鼎沸,一片喊打喊杀声,当时吓得够呛,以为是来杀自己的。怎么办?当时来不及细想,翻墙而出,一路狂奔,竟然逃亡到了陈国。后来尽管知道那一次人们不是来杀自己,但是已经吓得神经衰弱,再也不敢回宋国了。从那之后,向戌才有了安全感。除了这件事情,还有一件事情让向戌想起来就睡不好觉的。就在一年前,向戌还害死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宋平公的太子公子痤(音矬,即粉刺)。原来,当初芮司徒生了个女儿,浑身很红而且都是毛,于是就给扔掉了。宋平公老妈的侍女给捡了回来,取名叫弃,就养在宫里,长大了出落得非常漂亮,就伺候宋平公的老妈。有一天被宋平公看见,惊为天人,要到了自己身边。后来生个儿子叫做公子佐,相貌奇丑但是性格温和。宋平公的太子叫做公子痤,大概生下来脸上就有粉刺吧。公子痤很帅,但是心黑手狠,向戌很怕他。公子痤有一个太监叫做伊戾,虽然是太监的头,可是不被公子痤信任,非常恨公子痤。那一天楚国有使者来,因为跟公子痤私交很好,公子痤就请求在郊外设宴请他,宋平公同意了。伊戾也请求跟着去,宋平公也让他去了。公子痤之所以要在郊外宴请楚国特使,就是因为这种私人场合适合朋友聚会。这边在吃喝,伊戾悄悄地叫了几个哥们,在附近挖了一个坑,杀了牛羊,放了一份盟书,制造了一个公子痤和楚国使者盟誓的假现场。布置完毕,立马回去报告宋平公,说是太子跟楚国人私下盟誓,准备借楚国人的力量叛乱。“怎么会?他已经是太子了,没必要吧?”宋平公不相信。“他想早点当国君啊,夜长梦多知道不?”宋平公还不信,派人去察看现场,发现确实有物证。宋平公有点怀疑了,于是找来向戌和弃夫人询问。“我们早就听说了。”两人异口同声。等楚国人走了,宋平公就把太子给下到大狱了。太子知道是被人给陷害了,可是没机会申辩,就请人把公子佐给找来,请他去帮自己到父亲那里解释。“老弟,都靠你了,要是你中午还不回来,我就知道没戏了,我就自杀算了。”公子痤挺有骨气,做了两手准备。公子佐是个实在孩子,找到父亲为哥哥作解释,宋平公决定放了太子。公子佐高高兴兴出来要去把好消息告诉哥哥,谁知道一出门遇上了向戌,向戌早就打听好了公子痤的话,所以就在这里跟公子佐聊上了,什么天文地理,什么奇门八卦,什么老鹰跟猫结婚生了猫头鹰,乌鸦强奸了老鼠才有了蝙蝠等等,一口气聊到了中午。那边公子痤一看到时间了,也没犹豫,准时上吊自杀了,上吊的绳子也是向戌让人给准备好的。公子痤死了,公子佐就做了太子,弃夫人成了第一夫人。实际上,就等于是向戌害死了公子痤。后来,宋平公知道了真相,把伊戾给蒸了喂狗。为这件事,向戌一直睡不好觉,一怕冤鬼,二怕宋平公追究自己作伪证的责任。那么,弃夫人不是很感激向戌吗?不是可以作后台吗?向戌对此也没信心,这就要说到另一件事情了。就在公子佐当上太子之后不久,有人在向戌的面前吹嘘弃夫人,这时候弃夫人被称为君夫人。向戌对君夫人很不满,因为公子佐能够当上太子,自己的功劳很大,君夫人竟然没有一点表示。“你谁啊?你哪个单位的?”向戌故意问那个人。“我是君夫人家的。”“君夫人?君夫人哪个单位的?”向戌装疯卖傻。那个回去之后向君夫人作了汇报,君夫人一听,这不是对我不满吗?没错,我欠你人情,我还还不行吗?君夫人派人送了玉璧、锦缎、马匹等给向戌。“哎哟哎哟,多谢君夫人。”向戌得到了好处,也不问是哪个单位送来的了。好处得到了,可是,向戌心里有点打鼓了,他不知道君夫人现在怎么看自己。早知道,不如留着这个人情。想了这么多,向戌终于想明白了。钱财乃身外之物,不是越多越好。命只有一条,保住命才是最重要。自己是桓族,而宋国是戴族的势力,自己只能说是弱势群体。另外,宋平公不知道怎么看自己,君夫人也不知道怎么看自己,说不定他们早就对自己看不顺眼了。这么说吧,如果有人存心要害自己,罪名并不难找。这样的情况下拿到六十邑,那不是招人嫉妒吗?那不是自己找死吗?想到这里,向戌一身的冷汗,自己能够活到现在,简直可以说是奇迹一件了。“是啊,我已经有一百邑了,还要那么多干什么?找死吗?”向戌想明白了。这个时候,家里有人听说宋平公封赏给向戌的六十邑被子罕拒绝了,吵嚷着要出兵攻打子罕,向戌立即制止了他们,他说:“我将亡,夫子存我,德莫大焉,又可攻乎?”向戌终于明白,子罕是救了自己。从那之后,向戌不再贪污腐败了。——子罕的故事说完向戌,就要顺便说说司城子罕了,否则就很不公平。子罕叫做乐喜,是戴族的人,因此家里的根基比向戌要厚实得多。即便如此,子罕也没有仗着权势贪污腐败。有一件事情对子罕的触动很大,那是十二年前的事情了。当时郑国的尉氏、司氏、堵氏几家叛乱,杀死了子驷、子国和子西,逃到了宋国(事见第一四〇章“西宫事变”)。后来郑国人送来一百六十匹马和师筏、师慧两名乐师到宋国,请求交换郑国的逃犯。子罕当时贪图郑国的贿赂,就把堵女父、尉翩和司齐给送去了郑国,因为比较欣赏司臣,偷偷把司臣送到了鲁国。后面不用说,送回郑国的三个人都做成了人肉干。送来的两个乐师都是瞎子,那时候的职业乐师都是瞎子。有一天,师慧经过朝廷门口的时候想要小便了,搀扶他的人说这是朝廷门口,咱们前面找个角落解决吧。师慧说了:“没事,这里没人。”搀扶他的人就说怎么能说朝廷没人呢,师慧说了:“朝廷肯定没人,否则怎么能用几个大夫换我们这两个瞎子呢?”师慧最终还是找了另外的角落的解决了问题,但是他的话传到了子罕的耳朵里,子罕当即坚决请求宋平公把师慧送回郑国了。为什么?因为他惭愧。按着国际惯例,别国前来避难的人都是客人,即便他在原国有罪,在流亡的国家也有义务保护他们。为流亡的人提供保护事关国家尊严,即便所在国没有能力保护他们,也决不能交给原来的国家去处罚他们。即便是晋国楚国这样强横的国家,也不会逼迫别国把罪犯交给自己,当初晋国也只是要求各国不要收留栾盈,而不是一旦发现就移交晋国。所以那时候,晋国的罪犯可以逃到晋国的盟国,楚国的罪犯也能到楚国的扈从国继续生活。而宋国为了一点好处,就把郑国的罪犯送回了郑国,可以说是有损国格的。对于此,子罕原本就有些后悔,到师慧以撒尿来讽刺宋国人没有尊严的时候,子罕就已经是痛心疾首了。“我再也不能动这样的贪念了。”子罕下定了决心,这件事情对他触动极大。这件事情之后不久,有人拿了一块宝玉来献给他。准确地说,是一块璞玉,没有加工的那种。“你拿走吧,我不要。”子罕拒绝了。来人以为是子罕没有看出来这是块玉,于是说:“这块玉我请专家看过了,说是上等好玉,因此我才敢来献给你。”子罕笑了,之后说了一段流芳千古的话:“我把不贪作为我的宝贝,你把玉作为你的宝贝。你要是把玉给了我,我们就都没有宝贝了,还不如各自留着。”来人还不甘心,又说了:“我说实话吧,我有这个宝贝,很怕来往各地不安全,把它献给你是为了避免自己被谋财害命。”子罕想了想,收下了玉。之后,他找人把玉加工好了,卖了出去,把卖的钱给了来献玉的人,那人于是发了财,回老家去了。子罕那段著名的话原话是这样的:“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予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子罕这人的思维方式很别致,或者说很理智,堪称是个大智慧的人,具有典型的“春秋先贤”特征。十年前,宋国太宰皇国父在农忙季节为宋平公修别墅,子罕请求过完农忙再修,宋平公没有同意。修别墅的民工们就唱歌,这么唱:“白脸黑心皇国父,逼迫我们修别墅;黑脸红心是子罕,为命请命把心暖。”子罕听说之后,就亲自拿着鞭子去督工,鞭打那些出工不出力的人。于是,再也没有人唱歌了,大家都骂:“狗日的当官的,没一个好东西。”有人问子罕为什么这样说。“小小一个宋国,如果有人被诅咒,有人被歌颂,这个国家一定会乱的。”子罕说。有道理吗?太有道理了。宋国就是这么一个国家,一个出傻瓜的国家,也是一个出哲学家的国家。世界和平大会之后第二年,宋国闹灾荒,子罕去找宋平公,请求把公家的粮食借给老百姓。同时,子罕也把自己的家的粮食借出去,而且都不要借据。大夫们也被要求把粮食借出去,有的大夫家里确实没有余粮,子罕就把自己的给他们一些,让他们借出去。这一年,宋国虽然闹灾荒,老百姓都没有挨饿,而且,整个官场的形象焕然一新,因为好事是大家一起做的,至少老百姓是这样认为的。——和平来临世界和平大会开得非常成功,但是,也埋下了两个伏笔。有两个重要国家没有来参加,一个是秦国,一个是吴国。按照双方的约定,各自的盟国各自通知。楚国故意没有通知秦国,原因很简单,他们很乐于看到秦国继续骚扰晋国。晋国也没有通知吴国,同样的理由,他们也乐于看到吴国继续骚扰楚国。所以,大国是不能相信的,他们总有很多小算盘。不管怎么样,世界和平大会的成功程度还是出乎晋国和楚国的意料的。大会结束之后不久,晋楚两国就分别派遣了智盈和蔫罢到对方国家出访,监督盟约执行情况。第二年夏天,盟约开始执行了,也就是说,朝拜之旅开始了。齐景公、陈哀公、蔡景公、北燕伯、杞伯等国家元首前往晋国朝拜。与此同时,郑国派游吉前往楚国朝拜。刚进入楚国境内,楚王就派人来让他回去。“你回去吧,好像你的规格不够,我们将派人去晋国问一问,到底该国君前来还是派个大夫来做做样子就行了。”楚国人也没给面子,直接赶回来了。说起来,这不怪楚国人,我这边都派盟国国君去晋国了,凭什么你的盟国派个大夫来就行?“哎,这你们就不对了,和平大会上你们说得好啊,说凡事要考虑小国的利益,利于小国的和谐稳定。如今我们国家闹灾荒,国君不方便出来,这才派我出来,怎么就不行了呢?”游吉也挺能说,而且郑国确实闹灾荒了。“别说这些,不好意思,我们也是奉命行事,别让我们为难好不好?”说来说去,游吉还是被赶回来了。原本,中原国家都跟郑国打的一个算盘,都打算派个卿去敷衍楚国人。如今游吉被赶回来了,大家知道要忽悠楚国人是没戏了。没办法,秋收一过,中原诸侯们纷纷上路,前往楚国朝拜去了。当然,齐国除外。郑简公第一个到,朝拜完之后匆匆回国了。鲁襄公和宋平公出发较晚,在路上听到了楚康王去世的消息,于是宋平公和向戌掉头回国,而鲁襄公还是坚持去了楚国。楚康王在位十五年,楚康王薨的前后脚,楚国令尹屈建也卒了。天下诸侯都派了特使参加楚康王的葬礼,而赵武派了家臣参加了屈建的葬礼,表达朋友一场的情谊。第一五八章孟姜女的传说世界和平了,这一次是真的和平了。连续两年没有战争了,而且也没有战争的迹象。不仅和平了,世界人民还很友爱,互相帮助了。晋平公给天下诸侯发了一道通知,大抵说杞国人民需要帮助,希望大家出钱出力出人去帮他们修建都城。没办法,除了楚国之外,其他国家都遵照执行,离杞国最近的鲁国、齐国和宋国出力最多。为什么晋国对杞国这么关怀?说起来,就要说到儿子好还是女儿好了。当初晋悼公登基不久,杞国国君杞桓公到鲁国访问,跟鲁成公谈起晋悼公。鲁成公对晋悼公赞不绝口,说是小孩人品好、能力好、帅气十足、有气魄等等等等,把晋悼公捧上了天,而且语气表情都很真诚。杞桓公一听,当时就有想法了。什么想法?杞桓公有个女儿,恰好十三四岁,生得聪明伶俐,貌美如花,人见人爱,杞桓公决定,趁别人没动手之前,赶快把宝贝女儿嫁给晋悼公,有了这个金龟婿,杞国还怕谁?于是,杞桓公立即派人到晋国向晋悼公提出通婚的请求。晋悼公还是个小孩,听杞桓公的人把个女儿吹得天花乱坠,当时就同意了。就这样,杞桓公的女儿成了晋悼公的夫人,晋悼公对夫人也是百般宠爱,后来,就生了晋平公。如今天下太平,晋悼公夫人就对晋平公说:“儿啊,反正也不打仗了,大家闲着也是闲着,你舅舅家的城墙都垮了,让大伙去给帮忙修修吧。”就这样,晋平公下令天下诸侯给杞国修城墙去了。儿子好还是女儿好?儿媳妇好还是女婿好?——杞人:天生忧愁城修好了,鲁国的功劳最大,于是,晋平公派司马女齐前往鲁国表示感谢。同时,还转达一项命令:把过去侵占杞国的田地还给杞国。女齐来到了鲁国,首先表达晋平公和太后对鲁国的感谢,鲁襄公还哼哼唧唧假装客气了一番。但是随后,正题来了。“主公,不好意思,我家主公请你们把当年侵占杞国的田地还给他们。”女齐吭吭哧哧说了出来,他自己都不好意思说。“什么?”鲁襄公当时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好嘛,不错,世界和平了,我们帮杞国修城,出钱出人出力也就算了,现在还要把田地还给他们,合着世界和平给我们带来的就是这个啊。女齐叹了一口气,算是表达自己的同情。“太过分了吧?晋国是盟主啊,不关心王室的兴衰,不关心同姓的兄弟国家,却要兄弟国家牺牲利益去帮助异姓小国,今后还怎么当盟主啊?谁还愿意跟你们混啊?”鲁襄公再也忍不住了,一通抱怨出来。女齐对鲁襄公的说法深有同感,他也觉得晋平公这样的做法太没道理。“主公,算了,其实我们大家感同身受,我们也知道各个国家都有意见。可是我们也没办法,太后一定要这样,大家不敢违抗啊。”女齐帮着鲁襄公说。尽管很愤怒,鲁国人最终还是决定“擦掉一切陪你睡”,还感慨呢:“咱们是假睡,人家是真睡。”鲁国把侵占杞国的田地还给了杞国,不过,只还了一半,另一半是“历史遗留问题”。女齐睁只眼闭只眼,稀里糊涂在协议执行书上签了名,回晋国去了。女齐前脚回到晋国,后脚杞国的使者就到了,说是鲁国只还了一半,另一半说是什么“历史遗留问题”,还说什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类,总之,不肯还。晋悼公夫人一听,很生气,当时就对儿子说了:“女齐这人不行,办个事也办不好,鲁国的田地只还了一半他就回来了。要是你爹活着的话,一定不高兴。”晋平公也不是傻瓜,他也觉得这么做很过分,所以哼哼唧唧没说什么,私下里,让人把老娘的话转告给了女齐,意思是说这事我帮你扛着了。女齐听了晋悼公夫人说的话,本来就一肚子火,当时也不客气,对着晋平公的使者就发了一通牢骚:“你回去告诉主公,虞虢焦滑霍杨韩魏这些国家都是咱们同姓的兄弟国家,依靠兼并这些国家,晋国才渐渐强大起来。如果不是侵略小国,又到哪里去取得土地呢?从晋武公、晋献公以来,历代先君兼并小国的土地很多,后来还给谁了?杞国是夏朝的后代,亲近东夷,鲁国是周公的后代,我们最亲近的兄弟国家。如果把杞国送给鲁国倒还可以,怎么能要求鲁国把田地全部还给杞国呢?鲁国对待晋国,一向是贡品源源不断,珍贵的玩物时有奉献,卿大夫也时常来朝见。如今,为什么要削弱鲁国来增强杞国呢?如果先君知道这件事情,他大概会让太后自己去办理这个事情,哪里会用我这个无用之人呢?”晋平公可不敢把这话转告给老娘,睁只眼闭只眼,这事也就算过去了。说起来,杞国也不容易。我们来看看杞国的历史。周武王灭了商朝之后,照例,要寻找历代圣贤的后人加以分封。于是,舜的后人封在陈国,商朝的后人封在宋国,夏朝的后人找了半天,找到了东楼公,就封在了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杞县。说起来,杞国是大禹的后代。杞国从一开始就是小国,经常受欺负,因此经常搬家,就人们所知道的,就搬到过今天的山东省新泰,后又迁至昌乐、再迁到安丘一带。最后,靠跟鲁国通亲,算是安顿下来。不过,鲁国不高兴的时候也常常找他们的麻烦,抢他们的土地。而鲁国欺负杞国的理由很搞笑,通常是四个字:讨不敬也。杞国怎么会不敬鲁国?因为杞国是夏礼,比较简单,而鲁国是周礼,很烦琐,杞国稍不留意,就会“不敬”。正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弱小就要受欺负,这就是真理。说起来,杞国也就这些年跟晋国攀上亲戚之后稍稍扬眉吐气了一些。最终,杞国在战国初年被楚国所灭,这是后话。《史记》中有“陈杞世家”,记陈国和和杞国,称“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杞国在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件事情就是杞人忧天了。《列子》中记载,说一个杞国人整天发愁,担心天塌地崩,于是有人来劝他,告诉他天不过是空气,不会塌;地呢,都是实在的东西,没地方可崩,所以放心活着吧。列子就评价说:担心天塌地崩的没道理,说天不塌地不会崩的也没理由,因为谁也不知道。既然谁也不知道,操这闲心干什么?杞人忧天,就这么来的。为什么这个故事安在了杞国人的头上?因为杞国人总是被欺负,早上起来不知道晚上会搬去那里,所以整天担忧,终于世界和平了,城墙也有人帮自己修了,田地也还给自己了,没别的好担忧的,于是就担忧天会掉下来了。类似杞国,小国的生存都很艰难,我们再来看看另外几个有代表性的小国怎样在夹缝中苦苦求存。——许国:搬家公司许国出于姜姓,是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周初,被封在今日河南许昌一带。许姓就是许国的后人,得姓始祖就是许国开国国君许文叔。许国人民在整个西周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可是到了东周,万恶的郑国从陕西搬到了河南,开始激烈扩张,许国就成为他们眼中的一块肥肉。许国郑国之间有一块地叫许田,是鲁国的飞地,当初为了方便去周朝朝拜,中间一块休息的地方。为了拿下许国,郑庄公想了个好办法。他派人去鲁国对鲁隐公说:“天子东迁之后,我们前去朝觐,路途遥远,多有不便;而你们去泰山祭祀的时候,沐浴歇息也缺少落脚的地方。不如用我们的‘汤沐之邑’(社左+木)田(今山东费城东南)和你们的‘朝宿之邑’许田交换,这样大家都方便一些。”之后,两国就真的交换了土地,不过由于许田较大,郑国又多添了一些玉璧并且承诺,今后郑国不去祭泰山了,而是到鲁国祭周公。这一段,史称“郑伯以璧假许田”。这件事在当时引发极大争议,因为这属于“违法转让国有土地”。按周朝规定,所有土地都是周王的,包括诸侯在内,任何人不得私自交易。随后,郑国联合齐国和鲁国占领了许国(见第一部第章),并夺取了许国一半的土地。后来,许国投靠齐桓公的齐国,又过了一段安稳日子。再往后,日子就很艰难了。由于站队的问题,楚国两次讨伐许国,许国国君搞了两次“肉袒”才算过关。不过楚国并不是许国的头号苦主,郑国才是。郑国几乎以一种变态的方式欺负许国,动不动就揍许国一顿。一段时间里,郑国和许国都跟着楚国混,可是郑国还是欺负许国,许国就找楚国主持公道。鲁成公五年(前年),郑悼公和许灵公在楚共王面前进行了辩论,结果郑悼公辩论失败,被命令把侵占许国的土地还给许国。郑悼公非常气愤,干脆转而投靠晋国去了,对许国更加的仇恨,骚扰也更加的变本加厉。(事见第三部第章)许国实在受不了了,于是请求楚国帮他们搬家。鲁成公十五年(前年),楚国的公子申帮助许国搬到了楚国的叶(今河南叶县),原先许国的地盘就被郑国人占领了。叶不是个什么好地方,是楚国的北部边境,属于穷乡僻壤。更糟糕的是,还跟郑国是邻居。可是就算这样,郑国人还是不放过许国,依然上门欺负。许国动了很多脑子,一度甚至曾经想要搬到晋国去躲避郑国人。(事见第四部章)到鲁昭公九年(前年),许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值得庆贺的一天,楚国的公子弃疾(即后来的楚平王)把许国迁到了楚国内地的国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总算是再也不用跟万恶的郑国人当邻居了。可是好日子没过几年,到鲁昭公十三年(前年),楚平王又把许国给迁回了叶。又过了五年(前年),楚国担心郑国和晋国联合攻击许国,把叶抢占,索性再次给许国搬家到容城(今河南鲁山东南)。搬来搬去,最终许国还是没有能够逃过郑国人的魔爪。鲁定公年(前年),郑国趁楚国被吴国击败的机会,出兵灭了许国。基本上,经常搬家,许国人堪称春秋时期的吉普赛人。许国给历史留下的记忆不多,只有一个教训。许国搬到容城的那一年,许悼公患了疟疾,太子公子止从江湖医生那里弄来一服药给父亲吃,结果把老爹吃死了。太子止吓得半死,跑到了晋国。史书就记载:“公子止弑其君。”这事情就说不清楚了,公子止很可能是好心办坏事了。所以《左传》写道:“尽心力以事君,舍药物可也。”什么意思?即便你很爱一个人,也要懂得分寸,犯忌讳的事情不要去做,否则你说不清楚。——邾国:邾国,又称邾娄,连读后就读为“邹”了。邾国本姓曹,是黄帝后裔曹安的后代。曹姓主要起源于这里,而朱姓就源于邾国。邾国在鲁国以南,位于今天山东邹城一带。小于鲁国,但是大于更南面的滕国薛国(禹+宝耳)国等小国。所以,尽管总是被鲁国欺负,有的时候也敢跟鲁国对着干,曾经有一次战胜了鲁军,几乎活捉鲁僖公,把鲁僖公的头盔挂在城楼上炫耀。为了求得大国保护,邾国一向就投靠联合国。晋国称霸以后,跟着晋国混,跟鲁国则是时好时坏。一段时间,邾国跟齐国勾搭在一起,南北夹击鲁国。对于邾国来说,对抗鲁国并不明智,因为鲁国有晋国的撑腰,邾国永远不能是鲁国的对手。在鲁国不断的重压之下,邾国除了偶尔在晋老大那里告个状之外,也只能忍辱求存。后来,邾国人民干脆破罐子破摔,国家越来越差,地盘越来越小。邾国的公子大夫们也喜欢逃到鲁国去,而且通常都是带着封地逃过去,这最要命。终于到了战国初期,楚国出兵结束了他们的悲惨一生。朱国给历史留下了一个模范人物是邾文公。鲁文公十三年(前年),鉴于鲁国不断地征伐侵扰,邾文公准备把国都从平原地区迁到地处山区的绎(今山东邹城东南),占卜的结果是“利于民而不利于君”。对此邾文公说:“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意思说,如果迁都有利于民众,那么也就有利于我。上天生育了民众然后为他们树立了统治者国君,国君的建立归根结底是为民众的利益着想。民众得利,实际上就是我得利。邾文公毅然决定迁都,从而成为千古美谈。——莒国莒国为己姓,莒国疆域最大时大致据有今山东的安丘、诸城、胶州、沂水、莒县、莒南、日照等县市,是今山东境内仅次于齐、鲁的中等国家。莒国算是个海洋国家,东面临海,北面是齐国,西面是鲁国。这个国家比较独特,对于周文化比较抗拒。由于与鲁国之间交通不便,因此莒国主要的威胁来自于齐国。齐国对莒国就像鲁国对邾国以及郑国对许国一样,不停侵扰。事实上,早在春秋以前,莒国就曾经迁都以躲避齐国的侵略。莒国和齐国、鲁国都有婚姻关系,但是这不能改变被以上两个国家欺负的命运。莒国的策略就是投靠强国,齐桓公的时候投靠齐国,晋国称霸之后又投靠晋国,却因此招来齐国的不间断打击。基本上,莒国人有一定的实力,与齐国的战争偶尔能够取得胜利,而与鲁国之间似乎不分上下。总体上,莒国人的战斗力不错。被大国欺负的同时,莒国也欺负周边的小国。他们夺取了杞国的牟娄,吞并了向国、鄫国。莒国有一个问题跟邾国一样糟糕,那就是他们的公子大夫们喜欢逃亡到齐国和鲁国,而且也是带着封地逃过去。就因为这个,莒国的地盘逐年缩小。到战国初年,莒国被楚国所灭。不过不久,被齐国夺得。《墨子·非攻中》记载:东方有莒之国,其为国甚小,间于大国之间,不敬事于大国,亦弗之从而爱利,是以东者越人夹削其壤土,西者齐人兼而有之。莒国历史上留给人们的故事不多,这大概与他们始终没有融入周文化有关。不过,他们还是和齐国人联合贡献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哭长城不是秦朝的事情吗?据考证,其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齐灵公攻打晋国之后,回头顺道攻打了莒国,结果大将杞梁战死(事见第一五一章)。两国随后讲和,齐军返回国都临淄。在城郊,齐灵公遇上了杞梁的妻子,于是向她报告了杞梁战死的噩耗,同时表示吊唁。杞梁的老婆不干了,她说:“如果我家老公有罪,也就不用您吊唁了;如果是为国捐躯的烈士,那就该到我家里吊唁,在这荒郊野外的,吊什么唁?我不接受。”齐灵公大感惭愧,第二天登门吊唁了。这段故事,随后几经演变,且看这个演变过程。到了战国时期,《檀弓》一书引曾子的话中对这段故事作了修改:“其妻迎灵柩于路而哭之哀。”从这里开始,哭了。《孟子·告子下》中,淳于髡的话又作修改:“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从这里开始,不仅哭了,而且善哭,而且成了国俗。西汉时,刘向在《烈女传》中写道:“杞梁之妻无子,内外无五属之亲,即无所归,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感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到这里,重大进展,哭倒了城墙。东汉时,有《杞梁妻叹》琴曲,并称曲系杞梁妻自做。到这里,不仅哭,还有歌了。西晋时,崔豹《古今注》中进一步写道:“杞梁妻抗声长哭,杞都城感之而颓,遂投水而死。”现在,哭倒了杞国都城,然后投河自尽。莒国人杀了她老公,结果她把杞国的城墙哭倒了,杞国人到哪讲理去?估计就是这次被哭倒了城墙,晋平公才派诸侯们帮他们修城墙吧。到了唐朝,诗僧贯休作诗《杞梁妻》: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贯休直接把杞梁变成了秦朝人,并被筑在城墙里,其妻哭崩了秦长城。再后来,杞梁的老婆正式有了名字:孟姜女。当然,除了和齐国人合作了孟姜女的传说,莒国其实还为无数的故事提供了一个素材。鲁昭公年间,莒国国君庚舆荒淫残暴而且喜欢玩剑,每铸成一把剑,就要用活人来做实验,莒国人对他十分仇恨。终于,有一个叫乌存的大夫率领国人起义,庚舆怕得要死,想逃到鲁国去,可是又怕乌存在路上杀他,有人就对他说了:“你尽管走,乌存以勇敢就可以出名了,没必要再靠杀你搏眼球了。”于是,庚舆逃到了鲁国。想一想,是不是有无数的故事里,暴君每天或者每做一件什么事情就要杀一个人的?其思想源泉都在庚舆这里了。——小国生存小国生存于大国之间,可以说是非常艰难的。类似以上的国家,他们除了受欺负,还是受欺负,不像郑国鲁国这些国家,除了受欺负之外,还能欺负别人。中等国家可以依靠结盟,获得超级大国的保护,尽管有时也没有尊严,但是生存是有保障的。而小国面临的问题就是,跟超级大国结盟,邻近的大国也不放过自己,而自己又缺乏存在的战略价值。那么,怎么办?以上的几个小国苦苦求存,受了几百年的苦,颠沛流离妻离子散之余,最终还是被兼并。客观一点说,越早被兼并越好,类似申国息国魏国韩国,从前被侵略,一旦被楚晋这类大国兼并,立马成了侵略者。所以,小国的存在,对于该国的老百姓来说不是好事。如果小国君主真的为百姓着想,就该主动带着国家归附于周边的大国。大国灭小国的模式很多,有的占地不移民,有的移民不占地,有的占地又移民,因为那个时候,地多人少,人民比土地更珍贵。第一五九章王子围晋国人女齐从鲁国走了,转年的春天,楚国人来了,来的是蒍罢。楚康王薨了之后,太子熊员继位为郏敖。令尹屈建卒了之后,王子围继任令尹。王子围是谁?就是上下其手那哥们。蒍罢前来,属于友好访问,因此,鲁国的接待也很周到。除了鲁襄公的国宴之外,叔孙豹还安排了私宴。“据说王子围做了令尹,怎样,执政情况怎么样?”叔孙豹问起来,王子围的名声一向不好,所以叔孙豹有些担心。“嘿嘿,我们这些小人为了混口饭吃而听人使唤,就这还经常担心完不成任务而受批评,哪有功夫管那么多。”蒍罢说。“说说观感也行啊。”“没有。”“别人有什么看法?”“我是真不知道。”叔孙豹再三问,蒍罢再三不肯回答。等到蒍罢回国之后,叔孙豹对鲁国的大夫们说:“楚国令尹可能要发动政变了,蒍罢肯定是帮凶,他之所以闭口不谈王子围,就是要替他掩饰。”王子围真的要发动政变了?——命运的安排王子围,楚共王的儿子,楚康王的弟弟,现任楚王的叔叔。此人身材高大,体格魁伟,双目如炬,典型的南人北相。当初,楚共王没有嫡子,宠姬所生的庶子倒有五个,该立谁为太子呢?楚王于是祭祀了神灵,然后把一块玉璧在神灵面前展示,说:“请神灵帮我确定谁来当太子。”祭祀之后,楚共王把玉璧埋在祖庙里,然后让五位公子斋戒,按长幼顺序依次入庙下拜。楚康王第一个下拜,两脚跨在玉璧两旁。“正点。”楚共王暗说,太子就是康王了。尽管太子实际已经确定,楚共王还想看看另外四个儿子怎样。第二个进来的是王子围,王子围站得靠后了,但是下拜的时候,一边胳膊压在了玉上。“嗯,这小子估计还有点福气。”楚共王自忖。第三个进来的是子干,第四个进来的是子皙(公子黑肱),这两位根本不着边。“唉,唉。”楚共王连着叹了两口气,这两个儿子看来不行。最后一位进来的是小儿子公子弃疾,那时候刚刚两岁,是抱着进来的。弃疾稀里糊涂拜了两次,结果两次的手都压在玉璧的纽上。楚共王皱皱眉头,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后来,楚康王继位,四个弟弟也都顺利成长。王子围从小块头比别人大,而且性格无赖,喜欢巧取豪夺,什么好处都想要;子干子皙哥俩个性格相近,都比较老实,两人的关系也比较好;公子弃疾岁数小,但是性格沉稳,不惹事,几个哥哥都很喜欢他。楚康王和屈建先后病故,楚王郏敖还小,于是,新任令尹王子围成了楚国的第一实权派人物。王子围非常欣赏一个人,认为这个人不仅聪明,而且是海龟,谁?伍举。所以,伍举就成了王子围的头号亲信。“我要做一件实事先。”令尹王子围对自己说,什么实事?杀了穿封戍?杀了穿封戍对王子围有什么好处吗?没有。所以,他不会杀穿封戍。王子围杀了大司马蒍掩,罪名是巨额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蒍掩是蒍子冯的儿子。当年蒍子冯就是因为怕这个罪名而不敢当令尹,想不到自己的儿子还是死在了这个罪名上。蒍掩真有巨额财产吗?当然有,没有的话王子围为什么杀他呢?王子围杀他,就是为了要侵吞他的巨额财产。现在,蒍掩的巨额财产成了王子围的了,如果今后有人问王子围的巨额财产从哪里来,王子围就可以说:“从蒍掩那里来的。”除了抢夺了蒍掩的家产,王子围还向楚王租借了楚王的离宫蒲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79
正序
倒序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2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3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4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5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6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7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8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9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10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11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12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13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14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15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16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17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18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19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20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21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22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23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24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25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26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27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28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29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30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31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32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33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34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35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36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37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38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39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40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41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42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43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44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45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46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47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48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49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50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51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52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53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54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55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56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57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58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59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60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61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62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63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64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65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66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67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68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69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70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71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72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73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75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76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77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78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79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80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说春秋
说春秋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