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这样认为。 既然天下太平,李存勖就派了他手下第一智谋之臣郭崇滔攻灭巴蜀。 说起这个郭崇滔,也是一个搞笑之人。他出身于贫寒门户,智计过人,李存勖的夹河之战大获全胜,完全是由于他的临机决策。但这位兄弟不知怎么搞的,明明自己一身的本事,偏偏要相信什么门阀,他花钱从郭子仪的后人家里买来族谱,从此就以郭子仪四世孙的名堂招摇过市。弄个假族谱,这应该是早年的假文凭了。为什么要搞假文凭呢?理由很简单,因为真本事大家不认。认真的时代,是没有假玩意儿的,认假的时代,真本事是最不值钱的。但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该剥去,任何时代的假文凭,对于持有真文凭的人来说都意味着极大的不公正,幸好郭祟滔自己搞了这个,对这个行业特别的门清儿,于是他就着手狠抓假文凭,成绩斐然——搞得大家怨声载道。 合着就他一个人玩行,别人就不能这样玩? 所以大家不服。 不服就不服,郭崇滔才懒得理你,他精心研究,发明了一套优美的语句,专门用来修理那些出身寒门但立有战功的兄弟们。但逢这一类的兄弟们提出来升官的要求,他就温文尔雅地说道:深知你颇有功勋,但可惜你出身寒微,不敢相用,恐为天下名流所笑。 姥姥! 有这么欺负人的吗? 于是大家愤怒了,艺术家们也愤怒了。 这时候郭崇滔再立了战功,只花了七十天的时间,就平定了巴蜀。 绝对是真本事,能让那些饿得半死不活的士兵们把仗打成这样,确实是很了不起。 巴蜀既平,郭崇滔的末日也来临了。 因为艺术家们不喜欢他。 这条理由就足够了。 郭崇滔死。 艺术家们将他们的目光转到下一个挨刀目标: 李克用的干儿子,大将李嗣源。 杀了李嗣源! 艺术家们高呼着,至于为什么要杀他,他还活着就是最大的理由了,死人是用不着杀的。 但李嗣源不是郭祟滔。 闻知宫中有事,他立即在魏州登基,自己先弄个皇帝过过瘾,然后来攻打李存勖。 这下可把李存勖惹火了,有没有搞错,咱俩到底谁才是军事天才?竟敢惹我?看我怎么灭了你!于是李存勖大起三军,准备再展神威,放翻李嗣源。 但是三军集合起来之后,麻烦来了,将士们要求艺术家们先把他们的老婆女儿还回去再说。一要吃饭,二要穿衣,三要老婆女儿回家,这就是当时的士兵们提出来的要求了。看这些人觉悟是如此之低,李存勖内心中充满了怜悯,谆谆教诲道:不要问谁动了你的老婆,要问你为艺术家们做了什么。 正在做着觉悟不高的军士的思想工作,李存勖突然闻到一股烟味:我靠,谁家房子着火了? 着火的正是李存勖自己的房子,放火的正是从《推背图》里走出来的郭门高——郭从谦。 仅从这把火上来看,郭从谦绝对是一个聪明人。 他的智慧就表现在:这把火非放不可。 为何? 如果不放这把火,眼前这桩事情怎么了结?万一军士们发生哗变,那艺术家们岂不是要连累遭殃? 起火了,救命啊,李存勖撒腿往外跑,却迎面挨了一箭:一日同光直上天,这一箭《推背图》上早就安排好了。于是戏子皇帝李存勖就这么稀里糊涂地丧身于火海之中。未几,李嗣源率兵赶到,杀了艺术家郭从谦,从灰堆里拨拉出来一堆也不知是什么的东西,就拿这些东西当李存勖了。 上得天堂好游戏,东兵百万入秦川。 艺术家们的黄金时代,就这么虎头蛇尾似的结束了。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责怪李存勖,他已经尽力了,以后的艺术家要是再想玩出什么名堂来,那就得靠自己了。 儿皇帝石敬瑭割幽州的预言(1)第十二象 儿皇帝石敬瑭割幽州的预言 象十二乙亥震下坎上屯 谶曰: 块然一石,谓他人父。 统二八州,已非唐土。 颂曰: 反兆先多口, 出入皆无主。 系铃自解铃, 父亡子亦死。 第十二象儿皇帝石敬瑭割幽州的预言 这一象又是一个很特别的玩意儿,“块然一石”,一个“石”字,“已非唐土”,要说这东西写在唐朝,实在让人无法释疑。 不管那么多。 这一象实际上扯出来的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隐痛,石敬瑭自称儿皇帝,将燕云十六州拱手送给契丹,历史上的汉奸虽然多,但奸到他这份上的,堪称登峰造极,无出其右了。事实上正是这个幽州拖垮了北宋的经济,为了夺回失去的国土,有多少大宋好儿郎埋骨他乡?传统评书中的杨家将,说的就是这段事,新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就因为这件事搞得在雁门关外自杀,这两个故事所掩藏的一个共同命题就是: 幽州之痛,活活搞死了两个国家。 大宋和辽国。 有多少资源经得起这么积年累月地在战场上消耗? 但这是后面的事情了,这一象中,单说这件痛心事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还是要从朱温那个怪物说起,这个怪物淫遍诸将妻女,欺负沙陀军事将领李克用,可是李克用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大名鼎鼎的黄巢就是被李克用逼得走投无路的,难道还怕一个怪物吗?所以这哥俩就在历史上对掐了起来。 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单凭自己的实力跟敌人对掐,那是蠢人才会干的事情。所以李克用断然考虑:向兄弟部队迭剌部落借兵。 迭剌部落为当时草原上契丹八部之一,八部的领袖又称之为可汗,迭剌部落的可汗叫耶律阿保机,他接到李克用邀请他共分天下的邀请之后,欣然从命,带着人马急匆匆地赶来了。 可是到了地头上一看,朱温的人马铺天盖地,比李克用多出来不止一个数量级。耶律阿保机当时就火了:我靠,老李,你这不是坑我吗?人家那么多人咱们能打得过吗?那什么,要不我也过他们那边帮他们打你得了。 耶律阿保机临阵摆了李克用一道,活活地把李克用气死了。临死之前他告诉儿子李存勖:他一生中有三大恨事,耶律阿保机不够意思,就是这最恨的恨事之一。所以李存勖接掌后唐政权之后,先百战立威,打得朱温不敢出门,后将契丹逐出关外,至此平定天下,曰:咱哥们儿用十根手指头弄来的江山。 不知李存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不过人家已经回宫里唱戏去了,懒得跟你解释。这边耶律阿保机灰溜溜地返回到草原,脚还没落地就受到了另外七大部落的热烈欢迎,欢迎他放下兵刃,交出指挥战斗的旗鼓,回去闭门思过,认直写检讨。 合着这七大部落认为耶律阿保机的行为给同族人丢了脸,被人打得丢盔弃甲,知道的是打的耶律阿保机,不知道的认为挨打的是契丹人,人活一张脸啊,让耶律阿保机这么一搞,以后大家还怎么混啊。 耶律阿保机当然知道自己的错误,他泣不成声,交出军队和旗鼓,回去写了几份检查,就请七大部落的可汗们来听他念检讨。七部落的可汗都来了,进了帐篷后屁股还没坐稳,身后突然伏出甲士——不是已经交出军队了吗?哪里又来的甲士?这事可真邪门——因为太过于邪门,七大部落的可汗们没有任何防备,一家伙全被干掉了。 耶律阿保机自号天皇王,建国大契丹。 从此契丹人站起来了。 这时候老天又送了一个人给耶律阿保机,李克用手下的大将卢文进。 说起卢文进来,他自己倒没什么本事,不过他是领导,他的手下有许多能工巧匠。但更重要的是,卢文进精通军事,不管他自己能否玩得明白,但是他比任何一个契丹人都懂这个。 这就足够了。 由此大契丹的军事艺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战幽州。 耶律阿保机是个好学生,他把刚刚从卢文进那里学到的军事知识全部用上了,挖地道,挖得守将周德威满头是汗;筑土山,筑得周德威叫苦连天;城外打井抽干城内的地下水,渴得周德威嗓眼发干。 困守二百余日。 直到李存勖亲自领兵来援。但这二百天来,耶律阿保机已经学以致用,军事才能不在李存勖之下了,逼得李存勖临时发明了鹿角,就地用形如鹿角的柱子阻住契丹的骑兵,而自己的兄弟们则躲在鹿角后面不慌不忙地射箭。儿皇帝石敬瑭割幽州的预言(2)契丹兵尸横遍野,幽州之困遂解。 虽然这一仗是汉族人取得了胜利,但这只不过是惨胜。最糟糕的是:耶律阿保机败是败了,可人家是新学乍练,而他的对手李存勖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这一进一退,就足以证明一件让汉族人不开心的事情: 契丹兄弟在战斗中成长了起来。 这也同时表明:有人要倒霉了。 就在这个倒霉的节骨眼上,耶律阿保机死掉了,那边的李存勖也被伶人郭从谦搞死了,世事如棋局局新,一群新手拥了上来。 他们是:大契丹耶律德光,后唐明宗李嗣源。 耶律德光遇到对手了。 李嗣源这人脑子极是冷静,他甫一登基,就问起冯道这个人,并说道:此人一定是我的好宰相。 他说得一点也不错。 历史被《推背图》推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到这个冯道了,有关这个人历史上是有定论的,总之是名声不太好。可是如果有谁有心思翻一翻孔子的书本的话,你就会发现,或许冯道才是一个真正的圣人。 这样说话会惹来立场坚定的史评者的不服的,盖因这个冯道是一个职业宰相,这家伙也真能玩,他活到七十多岁,总共给十个皇帝做过宰相,也亏他有本事,能够找到这么多的皇帝用他。只能说他运气好,出生在皇帝高产的年代里。不管是谁只要占据了一个城池,趴在城门楼上脑门一转悠,我靠,我也登基过过皇帝瘾算了,这就为冯道的宰相职业提供了广泛的客户基础。 冯道侍奉的第一个皇帝是占据幽州的刘守光,由于冯道反对刘守光称帝,遂被打入大牢。按照修史者的观点,一朝为臣,终身是奴,君辱臣死,主耻奴亡。而刘守光死后冯道却居然敢不死,实在是让奴才们咽不下这口气。 冯道所侍奉的第二个皇帝是后唐的李存勖,李存勖称帝后,先升冯道为郎中、翰林学士,灭了后梁又授户部侍郎。不久冯道父亲去世,按封建法律规定,要暂时辞官回乡守孝。服孝期间,家乡闹饥荒,冯道便将自己家里的财物全部拿出来周济乡亲,自己住在茅草屋里,当地的官吏送来的东西他都没有接受。当时大契丹已素闻冯道大名,想将他抢走,由于边境守军严密防备,这才没有得逞。 冯道在家乡并没有摆官架,而是亲自下地劳动,也上山砍柴,对一些缺乏劳力的人家他也尽力帮助。 到了耶律德光横空出世的时候,冯道正在替他的第三个皇帝老板李嗣源打工。因为李嗣源的赏识,不久冯道便被升为宰相。在这期间冯道做了两件事:一是把诗人聂夷中的诗《伤田农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让李嗣源经常诵读;二是曾借李嗣源心爱的玉杯劝诫他修仁德之道。因而赢得了李嗣源的敬重。 说起来这个历史真是怪到家了,这么多的皇帝,居然活不过冯道这么一个糟老头子。不久,乖乖听话的李嗣源死翘翘了,冯道就又换了他的第四任皇帝老板李从厚。李从厚是李嗣源的亲生儿子,但是他很快丢了皇帝的宝座,冯道来不及指点他什么。 冯道的第五个皇帝老板是李从珂。李从珂这个皇位就是从李从厚手中夺过来的,他之所以能够做成这件事,是因为他是李嗣源的养子。抢了皇帝宝座的当天,冯道率领百官迎接他登基。但是李从珂只喜欢对主子忠诚的奴才,不喜欢像冯道这样特立独行的怪人,就打发他出京城以外去做官。 这件事李从珂做错了。 错在何处? 他也不想一想,冯道乃职业宰相,称得上专业型的人才,他居然敢不用像冯道这样的专家,那还能混得下去吗? 混不下去的,这都在史书上写着呢——《推背图》上也有的。 连冯道都不用,这还像话吗? 有人生气了。 生气的人一个叫石敬瑭,另一个叫赵德钧。 石敬瑭,雄性,出产于李克用手下沙陀军事将领臬捩鸡的家中,落地就会啼哭,天才!后娶后唐明宗李嗣源女儿为妻,正式进入中央权力分配中心。 赵德钧,雄性,家有养子一名,名赵延寿,娶了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另一个女儿,在李嗣源面前说话也是管用的。 石敬瑭和赵德钧都认为李从珂不是个东西,但自家的兵力又不足,于是双方求助于大契丹的耶律德光。儿皇帝石敬瑭割幽州的预言(3)这样耶律德光就可以挑挑拣拣了,看两家谁开出的条件好。 赵德钧在这一轮竞标中隆重败北。 他开不过石敬瑭。 因为石敬瑭敢整,一点也不脸红的管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叫爹,这本事一般人学不来。虽然学不来,但赵德钧却仍是不服,又进行了最后的努力,努力的结果,是他们父子双双去了契丹,耶律德光明确地告诉他:我们契丹人最重承诺,我既然已经答应了石部,那么除非石头烂掉,我的主意才能改变。 赵德钧很没情绪,但他的养子赵延寿却在大契丹幸福地做起了官。 人生啊,就是这么操蛋! 这句感叹是皇帝李从珂抱着后宫的美女们发出的。 契丹大军排山倒海一般地拥来,让李从珂?##灰眩诠锇谏暇蒲纾鹊妹悦院螅头牌鹆艘话鸦穑浇崾俗约旱纳? 石敬瑭如愿以偿地做上了儿皇帝,建国号后晋,他是不会再犯下李从珂的错误的,甫一登基,就命令职业宰相冯道做他的宰相。 冯道乐颠颠地赶来了,他上任接手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出使契丹。 而契丹更是久闻冯道其名,早有心将他据为己有,于是趁机点名让他出使契丹。石敬瑭舍不得放冯道离去,想另觅使者,不想余人听说是出使契丹,无不脸上变色,双股颤抖,于是冯道镇静地在一张纸上写了两个字:“道去”,余人见之,无不落泪——这才是猫哭耗子假慈悲,落泪你不替冯道去? 耶律德光听说冯道要来了,就要亲自迎接,有大臣劝阻他说:“天子没有迎接宰相的礼节。”耶律德光这才没有去。 为回到中原,冯道用心周旋。得到赏赐后,冯道便都换成薪炭,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北地太冷,我年老难以抵御,所以早做准备。”像要久留的意思。见冯道这样,耶律德光很感动,就让他回去,冯道却三次请求留下来,耶律德光仍让他走。冯道又在驿馆住了一个月才启程上路,路上也走得很慢,契丹的官员让住就住,两个月才走出契丹边界。左右随从不解地问:“从北边能回来,我们都恨不得插上翅膀飞,您还要住宿停留,为什么这样啊?”冯道说:“纵使你急速返回,那契丹的良马一夜就能追上,根本就逃不掉,慢慢走反倒能安全返回。”大家听了,叹服不止。 欲速则不达,欲达不可速,老头儿冯道果然有两把刷子。 出使契丹回来之后,冯道受到石敬瑭的进一步重用,国中政务,无论大小,非问冯道而不能决,甚至石敬瑭还就军事问题请教过冯道。冯道曾经表示过请辞,石敬瑭勃然大怒,坚决不许,甚至连冯道的辞呈都不看一眼。 就这样冯道替儿皇帝石敬瑭打了整整七年的工,然后又换了老板。 石敬瑭死掉,他的儿子石重贵接班,他就是职业宰相冯道的第七个老板了。石重贵这人向以父亲以儿皇帝自居为耻,即位之后先将冯道放逐,随后废除了石敬瑭与契丹的条约。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闻之大怒,驱兵而入,灭后晋。 没办法,冯道只能再换老板。 大契丹! 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问过冯道如何治理中原:“天下百姓,如何救得?” 冯道顺着他说:“现在的百姓即使佛陀再世也救不得,只有皇帝能救得!” 这话分明是在讨好耶律德光,另一层意思则是劝他不要滥杀无辜。 劝耶律德光的不止是冯道一个人,大契丹的吏部尚书张砺,就曾建议耶律德光取得中原之后,全部委任汉人治国。可是耶律德光生平头一次不听人劝,笑曰:你的,汉人的事情统统知道,但我们大契丹的事情,你的统统不知道。 那么大契丹有什么事情汉人不知道呢? 汉人马上就清楚了。 打草谷。 打草谷好啊,打来草谷喂牲口,这没什么错吧? 可是中原地带哪来的什么草谷可打? 只有黎民百姓。 于是黎民百姓遭殃的日子来临了。 这下子汉人生气了,干什么啊这是,你说说你这个耶律德光,大家让你这个异族人当皇帝,那是给你面子,你自己也应该知道点好歹吧?既然你这么不懂事,那大家也不跟你玩了。 天下遂反。 耶律德光看到这种情形,好大不乐意,生气地道:汉人太不够意思了,不好弄,咱们回家,不跟他们玩了。 走?你走得了吗? 耶律德光身死栾城。 这就是《推背图》中的预言故事了:系铃自解铃,父亡子亦死。 耶律德光、石敬瑭这对宝贝父子都死翘翘了。 《推背图》的这一象算是结束了,但历史仍然缓慢向前发展着。 被耶律德光掳至镇州的冯道获得自由,造反的军士推选他为统帅,冯道笑着拒绝了,说:“儒臣安能谋大事,这都是你们大家的功劳。”然后他看到军中有被掳的中原妇女,就变卖私产将她们赎回,并安全地送回家中。 接下来冯道又替他的第八个皇帝老板——后汉刘知远打工,然后是第九个皇帝老板——后周郭威。然后是第十个老板皇帝——后周世宗柴荣,他甚至替柴荣修好了郭威的陵墓,亲手埋葬了这个时代。 歌舞升平的大宋行将到来。 冯道这才幸福地咽气。 他的一生,是为了百姓的一生,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实践了儒者无适无莫、义之与比的理想。但无论是在他的生前还是死后,始终是谤名随身。 后周郭威君临天下的预言(1)第十三象 后周郭威君临天下的预言 象十三丙子离下坎上既济 谶曰: 汉水竭,雀高飞。 飞来飞去何所止, 高山不及城郭低。 颂曰: 百个雀儿水上飞, 九十九个过山西。 惟有一个踏破足, 高栖独自理毛衣。 第十三象后周郭威君临天下的预言 这一象中有一个英雄即将横空出世,虽然是一个英雄,但此人在历史上能够挤下的地方不多,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过渡人物。搞不明白这个《推背图》发什么神经,连一个过渡的人物也要说一说,真不嫌累啊。 但过渡人物也很重要,不说也没法子过渡。那我们要解析这一象,就要从一个场兵乱中说起,这场兵乱是五代时期无数兵乱中的一次,像往常那样,老百姓们哭着喊着在前边跑,后面追着的是凶狠的乱兵,乱兵很守规矩的,不干什么坏事,就是抢女人和财物。尤其是美貌的女人落到乱兵手中,多半会很惨的,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但什么事都有例外,比如我们正要说的这个女孩子。 这个女孩子姓李,身世不详,她出现在历史的时候正在荒野里流泪跑路,后面跟着一伙乱兵,乱兵们也不是追不上女孩子,乱兵之所以不急于下手,就是为了要让女孩子跑到一个适合于他们干坏事的地点。 女孩子跑到一片草坡前跑不动了,乱兵们嘻嘻哈哈而来,按住哭得泪人一样的女孩子仔细瞧,哇,绝世大美女耶,这回咱们哥们儿可逮着了。这女孩果然美貌,而且神态端庄,让乱兵们心痒不已,急忙排队,大家轮着来,人人都有份。却不承想,乱兵中的一个人看到女孩子的美貌,突然起了独占之心,向后一指:那边有人来了。兄弟们一回头,只听嘁哩喀嚓几声,回过去的脑袋再也没能扭回来,直接掉在地上了。 这个姓李的女孩子就归这个姓刘的乱兵独自拥有了。 慢慢地,这个小兵卒在战场上时来运转,竟然官至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就是他的名字。 这段时间里,正逢向契丹称父的儿皇帝石敬瑭死掉,他的儿子石重贵不愿意受辱于契丹,结果引来契丹大兵来犯,中原沦落到了异族之手。刘知远坐镇河东,一边管契丹的耶律德光叫老大,一边仔细观察局势。 经过一番观察,刘知远得出结论: 契丹人在中原不会太久。 果不其然,因为天下纷纷起兵反抗契丹人的统治,契丹人慌忙退兵,早有所备的刘知远趁机兵出河东,狂捞地盘,等捞了个差不多了,抬头看看天下:我靠,感情现在这年头我是老大了,于是建国号后汉,自己做了皇帝。 做了皇帝,那也叫升官,拿出点钱来赏给手下的兄弟们,实属情理中事。可是当时后汉的国库空虚,钱是没有一文,刘知远作出英明决定: 加赋! 这一决定刚一提出来,就遭到一个人的否决。 这个人是谁呢?竟然敢否决皇帝的提案? 除了皇帝的老婆,谁还有这个胆子? 没错,否决刘知远加赋提案的,正是他当年在乱军中掳得的李氏女子。现在李氏水涨船高,已经做了皇后了,而且是一个称职的皇后,至少比刘知远这个皇帝称职。 李皇后反对刘知远的加赋决定,她说:你既然做了天子,就要恩泽于万民,现在你非但没有给百姓一点恩惠,反而要加重剥削他们,这样下去的话,实在不是明智的治国之策。 刘知远道:老娘们头发长见识短,你知道个屁啊,我不加赋,不给三军发点钱花,老子这个皇帝马上就没得做了。 李皇后道:既然如此的话,那么我愿意拿出宫中的所有财物,让你分发给将士们。 这就是刘知远为什么对他这个抢来的老婆毕恭毕敬的原因了,这么好的老婆,上哪儿去找?刘知远依了她的吩咐,果然赢得了百姓的欢呼和三军将士的爱戴。 如果刘知远再多活几天,多听听李皇后的教导,后汉的江山肯定会更加稳固,可是该着天底下的老百姓倒霉,刘知远只做了一年皇帝就死了,李皇后生的儿子刘承祐继位。但是这个刘承祐不知怎么搞的,整个怪胎一个,甫一登基,就重用历史第一酷臣苏逢吉,结果把后汉祸害得乌烟瘴气。 苏逢吉其人,有可能是受天下所有的邪恶之气所钟,他起草诏书规定,凡百姓有小偷小摸者,杀全家,杀九族,杀邻居,杀全村。一个人有罪要株连这么多的人,这实在有点离谱,大臣们和苏逢吉理论,于是苏逢吉就退让一步,划掉了杀全村,但有罪之人全家还是要杀的,九族还是要灭的。后周郭威君临天下的预言(2)结果这个诏书一出,顿时流毒天下,平阴县有十几个村子的百姓全部被杀光,卫州十余百姓追贼遇到官兵,反被官兵诬为贼寇,挑断他们的脚筋扔在山脚下,痛苦地哀号了数日才气绝。 李皇后教训儿子,儿子根本不听:妇道人家懂得什么? 儿子觉得苏逢吉这个宰相蛮好。 可实际上,苏逢吉此人除了占一个残忍好杀、心胸狭窄之外,别无所长。如果只有他一个人折腾倒也罢了,偏巧朝中大将史弘肇没什么文化,对文官一向抱有成见,越看苏逢吉做事越觉得不对头,两厢里就闹起了情绪。 史弘肇是武将,握有兵权,苏逢吉自知不是对手,就考虑了一个比较稳妥的解决方案。 有一天,后汉隐帝刘承祐传大将史弘肇入朝议事,史弘肇优哉游哉去了,刚一进殿门,只听轰隆一声,殿门已经合拢,无数甲士从身后冲出,史弘肇措手不及,被乱枪戮成了筛子眼。 史弘肇死掉了,刘承祐和苏逢吉开始分发胜利果实,苏逢吉分到了史弘肇的小女儿做婢女,感觉不错。 但胜利果实太小,还是不够大家分的,那怎么办呢? 有办法。 无非是再杀几个武将就是了。 于是在隐帝刘承祐的指挥下,与史弘肇有关系的军事将领全家统统被杀光光。这其中,有一个人,此时正统兵在外,他的满门被苏逢吉杀尽,顿时怒发冲冠,立即提兵返回京师,要报这血海深仇。 此人是谁? 《推背图》这里说得明明白白: 汉水竭,雀高飞, 飞来飞去何所止, 高山不及城郭低。 这一象里有郭有雀,正暗合了大将郭威的名字。郭威的脖颈上刺着一只家雀,所以时人又称之为郭雀儿。 明白了,这一象所说的人物,就是郭雀儿郭威。 那么为什么要说郭威只是一个过渡型的人物呢? 无他,郭威有一个侄子,叫柴荣。 柴荣有一个铁哥们,叫赵匡胤。 现在明白了吧? 无缘无故的,自己满门被杀,郭威怒不可遏,率兵而来。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李太后怒火攻心,破口大骂刘承祐,这时候刘承祐才好像有点弄明白过来自己这些天都干了什么事,心里也是悔之不迭。李太后正在考虑这事怎么调解,要怎么赔罪才能消得了郭威心中的怒气,不承想刘承祐身边有几个小玩闹,用力拍胸跺脚:我靠,郭威算个卵子?圣上少要担惊,休要害怕,待我提枪上马,取他的项上人头来报。 刘承祐最爱听这话,闻言大喜,立即大开城门,让那几个小玩闹引军出城,大战郭威。刘承祐年轻贪玩,说什么也要跟着去两军阵前玩,李太后苦苦相劝,也劝不住,就这样,不懂事的小皇帝带着瞎胡闹的臣子们,与身经百战的郭威对峙于都城之下。 仗打得一点悬念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悬念。 双方一交火,小玩闹们嘻嘻哈哈冲进郭威阵营,左砍右杀,忽然发现对方也在砍杀自己,顿时大诧。皆因这些小玩闹都是跟着皇帝混的,以前他们砍别人的时候,压根就没人敢还手,所以他们一直以为天下人都是不会还手的,现在居然还有还手的人,这实在是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了。好汉不吃眼前亏,眼见情势不妙,小玩闹们撒腿就逃,跑得飞快,连能征惯战的猛将都追不上他们。 刘承祐也拼了小命地往前跑,估计跑什么他还不太清楚,正在糊涂之间,后背被一刀戮过,小皇帝惊叫一声,连伤带吓,坠马身亡,时年二十岁整。 那么是何人杀了这个不懂事的小皇帝地呢?不是别人,正是小皇帝的亲信郭允明。然则郭允明既然是小皇帝的亲信,又为什么要下手杀他呢?莫非他是想拿着刘承祐的脑袋去郭威那里请功? 错! 郭允明杀刘承祐的理由只有一个,他看花了眼,以为皇帝是郭威的部将,所以下刀极是凶狠。 亲手杀死了小皇帝,郭允明又悔又气又急,一抹脖子,自己也陪刘承祐去了。 这时候郭威才引军入城,参见李太后,伏地请恕误杀刘承祐之罪,到了这地步李太后还能说什么?就这样,郭威杀了李太后的儿子,就拿自己当儿子赔给了李太后,认她做母亲,以儿子的身份侍奉她,尊为“昭圣皇太后”。 百个雀儿水上飞,九十九个过山西。惟有一个踏破足,高栖独自理毛衣。 这一象还没完,事态继续向前推进。 就在不久的将来,将有一场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要发生,但很少有人知道,赵匡胤在上演“陈桥兵变”这一幕的时候,手里是有着一个完整的台本的。而且,赵匡胤还亲自参加过前期的预演。 预演的主角不是赵匡胤,而是郭威郭雀儿。 话说郭威请李太后临朝听政,并商量迎立刘知远的侄子刘赟做皇帝。这边刘赟做皇帝的决议刚刚出来,忽闻前线奏报:契丹寇边。 当此危难之时,郭威立即向刘赟和李太后辞行,率兵去保家卫国。大军行至澶州,众军突然止步不前,而且大声地喧哗起来,郭威惊问:何事喧闹,声音未落,就见赵匡胤、柴荣等人冲将出来,将一面黄旗撕裂,披在郭威身上,然后转向众军,高呼道:兄弟们啊,我等攻陷京师,如今再奉刘氏为主,那我们留在京师的家眷还能有活路吗?兄弟们,我提议:咱们就奉将军为主了,大家说好不好? 众军齐声唱道:好。 赵匡胤:再来一个要不要? 众军:要! 这时候郭威急忙从身上往下扒黄袍:这是干啥呀,我靠,你们这是干啥呀,我郭威啥人啊,怎么可能这么干呢,兄弟们你们听我说……刘赟那小子你们派谁去对付他了?这事得赶快。 可怜刘赟这个倒霉蛋啊,他接到让自己做皇帝的消息,喜不自胜地快马加鞭,昼夜兼程地赶往皇都,想快点过一过瘾,这才刚刚走到半路上,就遇到郭威的人马,惨遭劫杀。 不得已啊,真是不得已。 郭威就这么做了皇帝。 后汉的残余人马逃得远远的,又停下脚来,再建了一个国家北汉。这时候郭威已经死掉了。这一象好像还没有完结,可是如果继续下去的话,下一象就没地方摆了,真是让人闹不懂。 不明白那一百只家雀是哪儿飞来的,但也没工夫弄明白它了,这边世宗柴荣已经开始东征西讨了。 所以只能到此结束。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五代十国的预言(1)第十四象五代十国的预言 象十四丁丑离下兑上革 谶曰: 石榴漫放花, 李树得根芽, 枯木逢春只一瞬, 让他天水自荣华。 颂曰: 金木水火土已终, 十三童子五王公。 英明重见太平日, 五十叁参运不通。 第十四象五代十国的预言 现在我们有八成的把握可以确定,这个《推背图》应该是成书于宋朝立国初年,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呢?很简单,因为推背图里涉及到五代十国的内容太多了,而这个时代在中国的历史上偏偏又不是那么的重要,重要得过盛唐吗?重要得过北宋吗? 但再不重要,五代十国也是我们的历史,而且是一部非常有教益的历史。 在这一象中,对五代十国的全部进程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总结的内容包括了: 五代的时间跨距——五十三年。 五代中称王称霸的老大们——共八个姓氏,十三个国家。 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终结者”,老天爷交给他的使命就是来打扫残局的,但出于人之常情,他本人非常有兴趣再玩两盘。为此,他特意找到了一个神秘的人物:陈抟老祖,让陈老头替自己算一算,自己还有多少年好活。 陈抟老祖掐指一算,曰:我靠,你还能活蹦乱跳三十年。 柴荣大喜,说,那我真是太幸福了,我可以用十年的时间扫平天下,十年的时间治理天下,十年的时间享太平。 陈抟老祖说:没错,那你快去干活吧。 柴荣就幸福地跑去干活。但是历史却证明,陈抟老祖是个大骗子,骗死人不偿命,柴荣才不过活了七年,连残局都没打扫干净,就被罚下场了。 柴荣替赵匡胤搞定了后汉,对了,还有北汉。 柴荣攻打北汉的时候,让冯道好一番阴损,要不说这个冯老头本事大呢,他一眼就看出来柴荣不过是替人家老赵家打工,干得好吃力不说,还费力不讨好。 不过在柴荣征讨北汉的时候,倒有一匹马脱颖而出,荣获“自在大将军”的光荣称号。这匹马是北汉国主刘崇的座下爱骑,幸亏了这匹特别能跑的战马,让周世宗拼了老命也没能追上他。经此一役,刘崇已经不打算再跟周世宗玩了,但宝马良驹功不可没,赐草料,加封自在将军——以后谁也不许骑了。 摆平了后汉,接下来是最让人恼火的契丹,幸好天助周世宗,其时契丹正值穆宗耶律璟当班,这就解除了边关之患。 何以耶律璟当班,周世宗就高枕无忧了呢? 无他,耶律璟睡着了。 说来这事也怪,耶律璟这人并不爱干活,可是他偏偏从表兄弟耶律阮手中夺得朝政,这个耶律阮的皇位是从耶律德光处得来的,来来去去,都是他们耶律家里的私事,没人管。所以耶律璟拿到权力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睡觉。 耶律璟的觉睡得极有特点,基本上是逮床就睡,睡着了谁也甭想叫醒他,他从白天睡到晚上,晚上醒来一看天已经黑了,那就接着睡,搞得大臣们天天听他打呼噜,实在是没咒可念。 耶律璟就这么睡下去,当然没工夫找中原地区的麻烦了,于是周世宗就去欺负后蜀,几个月的工夫就把活干完了。 接下来的是南唐。 这可是块硬骨头,周世宗整整花了两年的时间对付南唐,给周世宗制造麻烦的是一个叫刘仁瞻的兄弟,这位兄弟有狠劲,占住寿州与后周的军队分庭抗礼,双方展开拉锯战,你来我去没完没了。周世宗打得不亦乐乎,赵匡胤却急了,心想照老柴这么玩下去,那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啊? 一生气,赵匡胤就越过寿州,奔袭滁州的清流关。清流关守将皇甫晖、姚凤哥俩出城迎战,指着赵匡胤的鼻子叫骂:我靠,就你这样的,有种你过来让人砍一刀试试。赵匡胤回答道:我靠,我过来了,有种你砍我一刀试试。说着话,一刀就向皇甫晖哥俩砍了过去。 皇甫晖和姚凤当时有些头晕,心想这个姓赵的怎么跑得这么快啊,仔细眨眼再瞧瞧,才弄清楚赵匡胤是趁他们列队迎战的时候,带着军队从后面绕了过来。这下子可把皇甫晖和姚凤气坏了,心想这个姓赵的真是赖皮啊,哪有这么一个玩法的?要是都像他这么玩,那别人还怎么混? 生气归生气,但逃跑却是当前最要紧的事情。皇甫晖和姚凤撒腿就向城里跑,赵匡胤尾随其后,紧追不舍,一直追进城里,把皇甫晖打了个乌眼青,姚凤也没能跑掉,哥俩全都被逮了起来。 这仗打得蛮好。 南唐已行将陷落。 但是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忘了周世祖郭威是怎么登基的吗?早年郭威纵乱兵入城,放手让大家乱抢乱杀,等惹出麻烦来,再也没有了回头路,郭威再带着他们改朝换代,大家就会欢呼雀跃。不这样搞的话,谁跟着干活? 同样的事情又在南唐的淮南地区发生了。 可怜南唐的老百姓哪知道这些花花肠子?当地百姓见大兵入境,立即杀猪宰羊,赶来慰问。不太明白这些老百姓慰问的目的,人家是在拿你当猎物争夺,谁见过猎物热烈欢迎猎人的?这些老百姓莫非是脑子有毛病? 后周的军队决定替南唐的老百姓们清醒清醒大脑。 抢劫! 烧杀! 兄弟们放手搞了起来,快活啊,追得老百姓鬼哭狼嚎,满街乱窜。 淮南的老百姓们总算明白过来了,感情我为鱼肉啊,那就不慰问了,搬到山林湖泊之中去住吧。 筑山为寨,折纸为衣,是为白甲军。 气数将尽的南唐忽然多出这么一支自发的白甲军来,军事形势立即倒转,搞得柴进郁闷不已,只好收兵,打道回府。 回去歇过气来,柴荣又杀了回来,赶巧这回寿州的名将刘仁瞻正身患重病,病得人事不省,他的部将们一看这情形,就抬了刘仁瞻出来投降,等几天后刘仁瞻清醒过来,睁眼就看到柴荣那张慈祥而亲切的笑脸。 刘仁瞻当场郁闷而死。 南唐割地求和。 收复宁州。 收复益津关。 收复瓦桥关。 四十二天之内,兵不刃血,后周收复了三州十七县的土地。 周世宗雄心勃勃,撸胳膊挽袖子,驱动大军进逼幽州。 这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任务了。 他有着充足的信心——如果他还能再多活几天的话。 他这一年才三十九岁。 陈抟老祖说他还有三十年的寿命。 但是他就在这节骨眼上死了。 他留下来的任务从此成为了后来大宋的心结。但直到大宋彻底灭亡,这最后的任务也未能完成。 燕云十六州,终究舍我而去。 临死之前的周世宗,他心里一定是这样想的。 第十五象 五代割据者们的预言 象十五戊寅离下震上丰 谶曰: 天有日月,地有山川。 海内纷纷,父后子前。 颂曰: 战事中原迄未休, 几人高枕卧金戈。 寰中自有真天子。 扫见群妖见日头。 五代割据者们的预言(1)第十五象五代割据者们的预言 这个卦象有力地告诉了我们:谶言创造历史。 那么谶言是如何创造历史的呢? 就是大家做事情的时候,拼了老命地往预言上靠,能不能靠得上去不打紧,但只要沾点边,就能图个心安理得。 尤其是在五代的战乱年间,割据者们无一不日思夜想着“一统天下”,可靠什么玩意儿来统这个天下呢?靠自己的能力吗?这万万不可,割据者一点也不傻,傻了他们凭什么割据天下?自己的能力是万万靠不住的。连自己的能力都靠不住,别人的能力,就更不用想了。 那就只能靠老天了。 这个老天如何一个靠法呢? 想办法往老天的意志上靠,如果老天真的有意思要挑选一个人来安定天下的话,最好能选中自己。 可又凭什么让老天高看自己一眼呢?你比别人俊吗? 俊不俊这个不好说,但当时大家的意思,都是在名字上下手。敢情老天只认名字不认人,连个冒名顶替的都觉察不出来。这些人也不说动动脑子,老天有这么好糊弄的吗? 但大家坚持糊弄老天。 从《推背图》的这一象开始。 看看这一象是怎么说的? “天有日月,地有山川,”下面还有一句,“战事中原迄未休,几人高枕卧金戈”。 于是大家恍然大悟,我靠,我靠,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认为自己洞测了天地玄机,就有三个哥们儿立即行动起来。 这三个哥们儿是:李家的南唐、孟家的后蜀和刘家的南汉。 李家的南唐猜到,天有日月,应该是天子名字里是日字头。他这么猜也算聪明,因为你想找个名字里带月字头的还真不容易。 于是南唐的老李行动起来,先给自己起个名字,叫李昪,再给儿子起个名字,叫李璟,又给孙子起个名字,叫李煜。看到这个孙子的名字,大家会脱口叫一声:靠,这个名字好耳熟啊! 能不熟吗! 他就是南朝的李后主。 李唐把一家人的名字全都起好了,然后坐在那儿傻等着,等老天迷迷糊糊地选中他们一统天下。 等啊等啊等,从爷爷等到儿子,从儿子等到孙子,终于等来了几个和尚。 哪里来的和尚呢? 是赵匡胤给李后主送过去的。 原来,赵匡胤无日不思谋南唐,当他听到李后主聪明过人,惯好谈玄弄词的情形之后,就命人挑选了几个面目俊秀、能言善辩的小和尚,把他们送到南唐去,让这些小和尚们天天陪着李煜扯淡。李煜和他们从早说到晚,又从晚说到早,说了也不知几多个日月,最终又给我们民族文化郑重地贡献了一个成语。 临时抱佛脚。 这个成语的来例,是李后主感上天好生之德,不忍以刑罚加之于愚民,于是宣布:凡南朝境内,有犯了奸淫及强奸罪过者,只需要跑到庙里,对着佛像磕五百个头就没事了。 决议一下,南唐的男群众欢呼雀跃,女群众急忙学习防狼秘术,东躲西藏,总之是热闹非凡。 虽然李唐把工作已经做到了这种程度了,可是老天爷还是没选中他们一统天下,李后主反而被逮到赵匡胤脚下,让坏蛋老赵灌了他一杯牵机酒,这酒的功能类似于今天的摇头丸,李后主服了后一通狂摇,就摇死了。 当李唐一家在瞎琢磨的时候,后唐明宗李嗣源有一女婿,名孟知祥,他笑曰:我靠,这个老李也太瞎胡闹了吧?人家谶语上说得明明白白,“地有山川”,光把你家人的名字都起个日字头有屁用啊,你得先去四川。 于是孟知祥去了四川,自任后蜀国主,并立即给儿子起名一个昶字。 这一回山川也有了,日月也全了,老天爷应该挑选我们老孟家了吧?心里满意地想着,孟知祥闭上眼睛,幸福地死去了。 孟知祥的分析与判断,居然还真有点贴边了,因为他的儿子孟昶,确实很有才干。 孟昶刚刚即位之时,才不过十六岁,大将李罕仁趁机欺负他,强迫孟昶任命自己为中书令,判六军事,而且李罕仁还亲自去枢密院监督起草这封奏书,压根就不拿孟昶当一回事。大将李肇,见了孟昶最多伸手打个招呼:嗨,小朋友好,今天吃奶了吗?有人质问李肇为何见天子不跪,李肇笑曰:不好意思,腿有风湿病,等我弄块膏药来贴…… 总之是没人睬他。 没人睬就没人睬,孟昶自己很想得开,就命令枢密院按李罕仁的意思任命他为中书令,李罕仁大摇大摆地进宫来听宣,进门就被几个武士掐脖子扯腿按在了地下,一大堆刀稀里哗啦往他身上招呼,把刚刚上任的中书令砍到了七零八碎的程度。这件事发生之后,大将李肇再见到孟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吓得全身直颤抖,腿上的风湿病症也不药而愈。 搞定了。 孟昶壮怀激烈,仰天长啸: 今日名字起好,啥时平定中原? 若想平定中原,非诸葛孔明之智不可,幸好孟昶手下还真有这么一个人。 这个人叫王昭远。 在孟昶再三恳请,三顾茅庐之下,王昭远走出了茅房,走进了历史。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大兵出动,剑锋遥指中原,拯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天地回应,山川变色,后蜀精兵越过崇山峻岭,与后周军队会猎于荒野。 然后大败。 败了没关系,须知胜负乃兵家常事,当时孟昶这么想,可是再回头看一代英雄王昭远,却见这位“诸葛亮”哭得几乎成了一个泪人,孟昶惊问何故。 王昭远答:我靠,后周的兵怎么可以这样啊,他们不应该还手的啊,他们要是听我的话不还手,现在咱们早就赢了。 孟昶一听,我靠,原来这个王昭远只不过是个带汁的诸葛亮,一个压根不知道自己长几根毛的毛孩子,他现在吓成这么一副模样,那自己可怎么办呢? 还能怎么办? 把老婆花蕊夫人给赵匡胤送去,别打了,兄弟,连老婆都给你了,再不行我也做太监,只要你饶了我的小命就成。 雄心壮志,源自无知,一旦碰到动真格的,就立即化为乌有。 赵匡胤一统天下的预言(1)第十六象 赵匡胤一统天下的预言象十六己卯离下坤上明夷 谶曰: 天一生水,姿禀圣武。 顺天应人,无今无古。 颂曰: 纳土姓钱并姓李, 其余相次朝天子。 天将一统付真人, 不杀人民更全嗣。 第十六象赵匡胤一统天下的预言 这一象说得明白,“天一生水”点出赵匡胤的郡望天水,就差指着赵匡胤的鼻子说事了。 赵匡胤登基,全部过程模仿了后周郭威夺取后汉的社稷过程,演出中连一点点新意也没有,老套路。 事情的起因还在于陈抟这个大骗子,他骗后周世宗柴荣说他还能活三十年,结果柴荣就没有急于安定内事,天天忙着东征西讨,结果才刚刚折腾了七个年头,突然一病不起。这时候军中忽然有流言传开,说是检点要做天子,柴荣不爱听这个,就把当时的检点撤掉,换上自己最放心的赵匡胤。 然后柴荣就成功地死掉了,然后柴荣的儿子登基。 然后边关忽传警报,然后赵匡胤引军出征。 等到了陈桥,军队里突然骚乱了起来,就见赵匡胤的几个哥们,赵普、石守信等人扯着一面黄袍,不由分说就把赵匡胤没头没脸地裹住:兄弟们,咱们以后就跟着老赵干了,不服的先吃我一刀。 我靠,你们这是干啥呀,有这么整的吗?赵匡胤气愤地扯下黄袍,就正式登基了。 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最重要的朝代,大宋就这样横空出世。 这个时代最差劲的皇帝,也比后来的最好的皇帝还要仁慈。 这个时代的皇帝轻易不动刀子杀人。 这个时代惨遭冤杀的重臣,比之于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少,所以也更引人注目。 这个时代百姓安居乐业,歌舞升平。 但这个时代也有这个时代的麻烦。 以后这些麻烦都会一个接一个地来到,但这一象所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何以能够拥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 纳土姓钱并姓李, 其余相次朝天子。 这个时代有着一个近乎完美的开局,正如卦象中所提到的那样,甫一立国,李唐的江山就别时容易见时难了,而吴越王则主动要求两家合并,从此以臣子之礼侍奉赵匡胤,吴越的后人在大宋生活得非常幸福,而且这种幸福绝不是他们老钱家自己关起门来能够得到的。 “天一生水”,大宋承袭后周之德,而赵匡胤,又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大宋的文臣武将,动不动就跟皇帝顶撞,有时候皇帝气到要发疯,却决不肯杀他们,苏东坡在政治上的死对头章惇甚至当面骂宋徽宗赵佶“轻佻”,这么骂人就连普通老百姓都忍受不了,更何况高高在上的皇帝呢?换了任何一个时代,给章惇一个满门抄斩算是仁慈的了,可他的命就是好,最多也只不过是一个流放而已。 这个奇怪的现象始终为人所关注,相传赵匡胤在开国之初立了一块碑,但这个传说是真是假,这块碑是有是无,谁也没有证据。 直到靖康年间,金人的铁蹄踏破汴都,游牧民族的兄弟们闲逛到赵氏宗庙,才真正地看到了那块传说之中的石碑: 碑上铭文,字字在目: 凡柴氏子孙,非谋逆之罪不可擅杀。 禁杀士大夫及进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