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3

自德意法西斯在欧洲点起战火起,斯大林就多次倡议西方国家与苏联联合起来,共同制止侵略,维护欧洲和平。但西方大国特别是英国和法国统治集团却采取绥靖主义政策,企图通过"祸水东流",借希特勒之手消灭苏联。因此,英、法政府在德意法西斯面前唯唯诺诺、一让再让,使得希特勒更加肆无忌惮。1938年2月,希特勒警告奥地利总理库特·冯·许施尼格说:"不要以为世界上有任何人能阻碍我实行我的决定!英国不会给奥地利任何帮助。至于法国?法国要帮忙也来不及了。"一个月后,德军毫不费力地占领了维也纳,宣布解散奥地利共和国。随即,希特勒又把战矛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英国、法国政府不但不制止侵略,反而准备把捷克斯洛伐克奉送给希特勒。他们向希特勒表示,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不会卷入军事冲突。不仅如此,他们还向捷克斯洛伐克施加压力,并于1938年9月29日上午,和德意一起召开旨在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会议。1939年3月15日,在英、法政府的怂恿下,德国军队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把这个有着1278万平方公里土地和1500多万人口的年轻的国家瓜分得支离破碎,用希特勒的,是"从地图上抹掉了"。但是,希特勒并没有就此罢休,他的贪欲是无止境的,在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他得寸进尺,又虎视耽耽向东窥望波兰。面对希特勒咄咄逼人的攻势,苏联政府再次发出"联合起来制止法西斯侵略"的倡议。为了应付国际舆论,英国政府3月31日向波兰政府提出保证:"如果发生任何明显威胁波兰独立的行动,而波兰政府认为必须动员本国军队加以抵抗时,英国政府将感到自己有责任立即给波兰政府以全力支持。"英国首相张伯伦还向法国政府建议,他们两国同波兰和苏联一起发表一项正式声明,宣布四国将立即协商制止在欧洲发生进一步的侵略行径。非常遗憾的是,这只是英、法所做的姿态,实际上,他们根本不信任苏联,而对希特勒则抱有期望,他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战火烧向苏联。几天后,苏联外长李维诺夫提出马上召开欧洲会议,采取共同行动来制止希特勒的侵略,还建议英国和法国同苏联缔结三边互助条约,并对中欧和东欧所有认为自己受到纳粹德国威胁的国家作出担保。结果,英、法政府都以"条件尚不成熟"加以拒绝。与此同时,英法领导人还背着苏联同德国进行秘密谈判,鼓励纳粹反苏*。当时在野的丘吉尔抨击伦敦迟迟不接受苏联人建议时很痛心地说:"如果没有苏联的积极协助,要组成一条反对纳粹侵略的东方战线是决不可能的。"一代枭雄希特勒把握住了英法领导人的心理。在4月27日的讲话中,希特勒宣布一方面废除英德海军协定和与波兰签订的互不侵犯协定,另一方面却小心翼翼低格调地对苏联进行攻击。此时国际局势处于十分复杂而又微妙的状态。斯大林密切关注着各方的态度。对于西方国家"祸水东引"的企图,斯大林十分担心。他深深地知道,如果西方国家这一阴谋得逞,苏联不仅是同希特勒单独作战,而且是同得到英、法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支持的希特勒作战,这种情况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关系着苏联的生死存亡。在与西方国家结盟屡遭拒绝而德国又有友好表示的情况下,斯大林不得不决定采取权宜之计,避开希特勒进攻的锋芒,以与希特勒进行某些妥协来换取苏联对战争的准备时间。这时,德国一再向苏联示好。随即,苏联作出了反应,先后发出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苏联外长李维诺夫的辞职。李维诺夫一直为通过反侵略的集体协议而奔波,他的离职说明了这个计划已经失败了。希特勒后来对他的将军们说:"李维诺夫的去职是有决定意义的。在我看来它像一发炮弹,像一个信号,说明莫斯科对西方国家的态度改变了。"李维诺夫辞职的6星期后,苏联又发出第二个信号。最高苏维埃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日丹诺夫在《真理报》发表文章说,英法同苏联进行的谈判毫无进展。他认为,英法都不想同苏联结盟,也不准备制止希特勒。对此,德国暗暗高兴,他们立即准备同苏联签订一个互不侵犯条约。德外交部长在*中讲了这个想法的来龙去脉。他说,和苏联签订协议是他自己的想法,他劝希特勒接受这个想法,以造成和西方的均势,并使俄国在德国和波兰发生冲突时能保持中立。当斯大林发表了他那篇著名的声明,表示苏联无意为某些西方大国"火中取栗"时,里宾特洛甫拿了一份副本给希特勒看。希特勒经过一阵犹豫,让里宾特洛甫起草了一份德苏互不侵犯协定。8月23日下午,里宾特洛甫便飞往莫斯科去见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代表德国政府同苏联进行谈判。在当天午夜之前,德国和苏联拟定了一个互不侵犯协定。第二天清晨,苏联《真理报》便全文刊登了协定的内容,主要是:签字国的任何一方都不单独或与别国一起侵犯另一方。在签字国一方受到第三国袭击时,另一方将保持中立。两个签字国并承担责任,不参与任何直接或间接针对另一签字国的国家集团。在协定签署的同时还有一份"秘密附加议定书",提出两国在东欧势力范围划分的界限。在波兰,势力范围是以纳雷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为界的。第二部分 第七章?从军区司令到总参谋长(2)由于德国政府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这一协定是不牢固的、暂时的。比如就在协定签署的第8天,德军就向波兰发动了进攻,并侵占了属于苏联势力范围的大片地区。斯大林为保护本国利益,不得不命令红军于9月17日越过波兰-苏联边界,防止战火东延。然而,尽管协定不能真正捆住希特勒的手脚,但从协定所起的作用看,毕竟还是延缓了苏德战争的到来,给苏联政府进行战争准备提供了宝贵时间。在这个关键时刻,斯大林决心就远东、苏波等实战中暴露出的问题,对红军的干部制度以及战略战术进行彻底的改革。恢复军衔制,提高军人的地位,修改军事条令,大量开办军官培训班等,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放手提拔一批具有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和军事领导才能的军官放在重要岗位。朱可夫就是其中的一位。基辅特别军区是红军最重要的军区之一,兵多将广,训练有素,各项工作在红军中都处于前列。军区许多指挥员都与朱可夫认识,其中有参谋长普尔卡耶夫将军,炮兵司令亚科夫列夫将军,两个集团军的军长穆兹琴科和科斯坚科将军,还有作战部长巴格拉米扬上校。因此,朱可夫到军区后不久,就熟悉了主要的干部,并把这批精干的干部队伍团结到了自己的周围。特别是作战部长巴格拉米扬(他后来成为苏联元帅),他和朱可夫是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的同学。老同学分别15年后又重逢,格外的激动。巴格拉米扬对朱可夫有一段精采的描绘:"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变得不太多。他仍然很壮实,他的头发稍稍少了一些,脸上的皱纹加深了,使他的表情显得更严肃了一些。不过15年以来,他比其他同学更为一帆风顺。他有这样的成就我并不感到奇怪。在战前几年所有飞速提升的军事指挥员中,他无疑是最杰出的最有才能的人。在我们一道在列宁格勒学习的时期,我们这些人中就数他不仅最有达到既定目的的铁一般的毅力,而且最有创见。在我们演习时,他经常有些出乎意料的表现使我们感到惊异,他做出的决定经常引起最大的争论,而他总能以少有的逻辑性来为他作辩护。"他事业上的成就即使在那些年也是够突出的,由于我对他的能力很清楚,我对他的晋升并不感惊奇。和战前时期某些军事将领形成对比,朱可夫不仅有军事才能(在军事上经受严酷考验的那些年代里,没有军事才能是不行的),而且有坚强的性格,对不自觉的人他是不宽恕的。但他对下属的严格要求(由于他卓越的头脑和高度发展的智力)很少表现为粗暴无礼,而这是那时不少军事首脑所特有的。只有百无一用的废物才觉得他可怕。朱可夫还有一个特点我感到很突出,如果他想达到某个目的,他不是'慢条斯理,小心谨慎,迂回曲折',而是笔直向目标前进的。"到基辅不久,朱可夫拜访了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这是朱可夫第一次见到赫鲁晓夫。他向赫鲁晓夫汇报了苏军在哈勒欣河粉碎日军第6集团军的情况及对基辅军区的初步印象后,请求在物质生活保障方面给以部队帮助。赫鲁晓夫对朱可夫很有好感,听朱可夫谈话时不时发出豪爽的笑声。中午,赫鲁晓夫留朱可夫吃饭并上了伏特加酒。酒席上,脸被酒精烧红了的赫鲁晓夫拍着朱可夫的肩膀说:"你来太好了,我相信你会干得非常好。"赫鲁晓夫在后来的*中谈了他对朱可夫的看法,他说:"朱可夫接替铁木辛哥使人十分满意。他是一位天才的组织者和强有力的领导人。他在战争中表现出是有气概的。可惜的是,像铁木辛哥和朱可夫这样的人是少数。在老的近卫军被清除之后,像麦赫利斯、夏坚科、库利克这样的人跑了上来,国防人民委员部成了疯狗窝。麦赫利斯就是那些最糟糕的人中间的一个。"1940年6月,朱可夫走遍了基辅军区几乎所有的部队和兵团。然后,他带着军区司令部在塔尔诺波耳、利沃夫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带通信工具的首长——司令部野外作业。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一年以后,德军对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时,就是在这一带对乌克兰实施了主要突击。在野外作业中,他发现,担任集团军、兵团及司令部领导职务的都是比较年轻的军官,才从较低的职务提升上来不久,因此,战役战术基础很差,尤其对现代战争了解甚少,而对旧的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奉若神明。对此,朱可夫深表忧虑。于是,他提出,摆到军队面前的尖锐而繁重的任务是:今天要学会明天在战争中需要的东西。他认为,十分有必要把远东战役及近期发生的几次冲突的经验总结起来,供各级指挥员参考。在此之前,朱可夫已经把远东战役的报告送到了总参谋部,这个报告对当时正在制订的新的野战条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的条例指出:各兵种协同作战,是取得作战胜利的首要条件。只有使用这种办法,才能在敌人的防御纵深内打败敌人。条例针对许多指挥员对恰当地使用兵力、对于梯次配备原则、对于作战编成问题不很熟悉的情况,对这些战役细节做了详细阐述。根据实战对许多条款进行修改。如,在进攻战斗中,一个加强师的平均正面宽度减少到3300码,第一梯队步兵营进攻正面规定为450至650码。还强调,每英里正面必须配备有效数量的火炮,要求从30~35门增至35~60门。这个条例花费了苏军总部领导人的许多心血,但由于欧洲战局发展太快,这个条例迟迟未能公布。第二部分 第七章?从军区司令到总参谋长(3)近水楼台先得月。基辅军区十分幸运。尽管新的条例一直未能公布,但作为远东战役指挥员的朱可夫仍把在远东战役中取得的经验贯彻到了军事训练中。整个夏季和秋季,朱可夫和军区军事委员鲍里索夫、训练部长、作战部长都是在部队里度过的,他们集中主要精力狠抓指挥人员、司令部和各兵种部队的野战训练。这时,苏共中央非常重视加强军队建设。这种重视程度是自苏芬战争后逐步加强的。苏芬战争是1939年11月发生的。当时苏芬两国正在谈判。苏联代表认为,从欧洲的战局发展来看,不能让任何敌人进入芬兰湾,由此要求和芬兰交换领土以保障列宁格勒的安全。开始时芬兰总统卡詹德尔发表声明,认为这些条件并不影响芬兰的主权完整,表示欢迎做成这次"生意"。但后来芬兰的谈判代表突然中断了会谈。苏芬关系开始恶化。11月底,芬兰军队在边境开枪杀死了红军士兵,苏联为此提出了强烈抗议。11月30日,苏联红军出兵芬兰。战争爆发后的头几周中,苏军遭受到了挫折。后经改组并对作战方案进行修正,苏军攻势才有显著进展。3月12日,芬兰投降求和,苏芬战争自此结束。且不说苏芬战争在政治上的意义,但对苏军建设来讲,却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苏军暴露出来的问题引起了苏共领导层的高度警觉。军队中的有识之士都察觉到,在哈勒欣河战役中,朱可夫所采用的坦克、炮兵和步兵的相互的配合起了决定作用,而在苏芬战役中这方面却很缺乏。这中间有许多东西值得总结,这已是关系到苏军建设质量的关键性问题。1940年3月,苏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这是一次对苏军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的会议。在会议上讨论了与芬兰作战的总结。会议中讨论非常激烈,与会者尖锐地批评了军队的战斗训练与教育问题,提出了大大提高陆、海军作战能力的任务。根据此次会议建议,总军事委员会于4月14日至17日召开了扩大会议。中央机关的领导人、各军区和集团军的领导人和芬兰战争的高级指挥员参加了会议。会议指出了苏军建设中的种种不足,如,步兵对一些装备掌握很差,不知道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如何正确使用;通信设备落后,步兵师调动不灵;后勤保障能力差,运输、医疗、取暖都很落后。会议认为,苏芬战役苏军还有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是指挥部不了解作战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以及芬兰军队的组织、武器、训练及装备情况。会议得出结论,认为苏军虽然在芬兰取得了胜利,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而这些牺牲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必须对苏军的武器、组织、训练和教练作根本的改进。会议决定了从当前需要出发,组织军队进行战斗训练的极为重要的原则,并组成了以日丹诺夫和沃兹涅先斯基为首的专门委员会,负责检查国防人民委员部的工作。在会议的最后一天,斯大林亲自到会讲了话,鼓励与会人员研究现代战争,注意灵活性和机动性。朱可夫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尽管没有发言,但他内心十分赞同这次会议的决定。他意识到,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可能呆不住了。果然,在会议后不久的5月中旬,铁木辛哥便被任命为国防人民委员,取代了伏罗希洛夫。自这次会议后,苏联党和军队领导人经常深入到部队检查指导工作。作为重要军区的基辅军区,更为领导们格外重视。铁木辛哥到任两个月,便亲赴基辅,与其说是检查工作,不如说是想听一听朱可夫对如何贯彻军事会议精神的想法。朱可夫直截了当地指出,必须进行相当数量的战役、战术对抗演习,这是贯彻中央新的军事方针,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基本途径。铁木辛哥表示支持。随后,他亲自参加了朱可夫组织的下述几次演习:9月22日至24日,朱可夫在腊瓦-鲁斯卡亚地域组织步兵41师进行战术对抗演习。这次演习虽然规模不大,但协同性很强,军区航空兵也参加了演习。9月25日至27日,组织第99师进行校阅演习,重点检验炮火对抗能力。9月27日至10月4日,朱可夫亲自组织步兵第37军司令部、步兵第6军司令部、坦克第36旅司令部和步兵第97师司令部进行野外对抗演习。在这次演习中,各司令部表现出高度的组织能力和创造精神,保证了首长能够在错综复杂和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对部队实施不间断的指挥。朱可夫为部属取得的进步感到欣慰,他请铁木辛哥相信,他带出的部队是有战斗力的。实际的确如此,在这些演习以后不到一年,这些部队就投入了同德国精锐部队的战斗。这些部队作战很出色、很英勇,给德军以沉重的打击。通过这些演习,朱可夫深深体会到,训练要取得最佳效果,有两点是不可忽视的。一是必须加强训练中的政治工作,通过教育使指战员懂得,只有当部队全体人员经过良好训练,部队才能成为使敌人畏惧的力量。二是高级军事将领尽可能在演习中现场指挥,这样会更具有教育意义和动员力量。这一阶段,朱可夫十分注意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一些敏感问题不避不让,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他首先对军队的双长制提出不同看法。他说,军事胜利只有经过红军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的艰苦工作才能取得,建议实行单一首长制。他是在当时最敢于说话、最早提出单一首长制的高级军官。第二部分 第七章?从军区司令到总参谋长(4)他还发表了一些颇有水平的文章。在文章中,他指责很多高级指挥员没有很好地培养青年军官,他呼吁:"已到了非培养不可的时候了,要更仔细地研究军事史和俄国军队、人民的传统。"他很有预见性地提出,复杂的国际局势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应在复杂的国际舞台上防止有人(指德国人)"耍花招"。他明确提出,签订互不侵犯协定主要是用来争取时间,必须要让西部的红军保持完全动员状态,以免被敌人打得措手不及。随着地位的提高,朱可夫的才干愈来愈受到重视。1940年9月底的一天,朱可夫接到总参谋部的通知,要他参加12月在莫斯科举行的高级指挥员会议,并指定他在会上作题为《现代进攻战役的特点》的报告。通知还说,会议期间,将进行大规模的战役战略演习,指定朱可夫为演习中的"蓝"方,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要求他11月1日前交出报告草案。朱可夫深知这一报告草案对苏军建设的重大意义,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报告的准备中。由于总部定的题目很大、很新,加之会议的水平很高,朱可夫压力很大。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他的得力助手、军区作战部长巴格拉米扬的大力帮助下,朱可夫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了报告草案的起草。11月1日,铁木辛哥走进办公室,一眼看到办公桌上摆着朱可夫的报告,他那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自言自语道,这家伙真是一匹八只腿的壮马。两星期后,总参谋长麦列茨科夫受铁木辛哥委托通知朱可夫,报告草案已经领导批准,让他抓紧时间做好发言准备。1940年12月底,苏联最高统帅部在莫斯科召开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军区和各集团军司令员,各军区和各集团军军事委员和参谋长,各军事院校校长、教授和军事科学博士,各兵种监察部部长,各总部部长和总参谋部主要领导干部,苏共中央政治局全体委员。会议的重要程度,可从参加人员成份上略见一斑。第一项议程是审查1940年整个军事及政治准备工作,和1941年各项工作的打算。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总参谋长麦列茨科夫大将做的题为《关于红军部队战斗和战役训练的一般问题》的报告。他着重讲了步兵的机动性问题。在谈到防御能力时,他严厉地指责,高级指挥人员和各级司令部缺乏训练,没有表现出估计战斗局势及组织战地情报工作的能力。他认为,出现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把年轻的、在战役战术方面及司令部工作方面还缺乏足够训练的干部大量提升到高级负责岗位上的结果。他赞扬了朱可夫基辅特别军区的炮兵部队。麦列茨科夫发言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加强红军训练的宝贵意见,有28名将军提出了建议。第二项议程是讨论军事艺术问题。共做了5个十分适合时宜的报告,包括:丘列涅夫的《现代防御战役的特点》,雷恰戈夫空军中将的《进攻战役中和夺取制空权斗争中的空军》,斯米尔诺夫中将的《步兵师的攻防战斗》,西部特别军区司令员帕夫洛夫上将的《关于机械化兵团在现代进攻战役中的使用》,朱可夫的《现代进攻战役的特点》。这些报告质量都很高,帕夫洛夫是著名的坦克战专家,雷恰戈夫是西班牙战役的直接指挥者,其报告都内容丰富,观点新颖,论证充分,受到与会者的高度重视。反响最大的要数朱可夫的报告。报告的内容,特别是关于大量使用机械化部队的意见,引起了很多有益的讨论。大家对朱可夫的意见都没有重大的异议,他们十分关心这样作战的细节问题,如,担负扩大突破后战果任务的部队的组织问题,如何安排其战斗队列,突破口的宽度,在突破口投入摩托化部队的时间,摩托化部队的组织及与航空兵的配合,在机械化部队进入敌阵地纵深独立作战时的控制及后勤支援问题。朱可夫根据远东战役的实战经验和近期的思考,逐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就这样,大会对朱可夫的报告形成了共识,接受了朱可夫关于广泛运动战的理论后,立即着手研究此类战斗的细节问题。当时,与会的高级将领们是把德国作为假设敌的,这一点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对半年后迎接德军的闪电战进攻是非常有益的。1941年1月11日,会议宣布闭幕。铁木辛哥在闭幕词中指出:如果敌人(大家都清楚是指德国)把战争强加在苏联身上,我们就不得不同西方最强大的军队作战。今后必须继续组建坦克和机械化兵团,以便在兵力对比上与德军相等。根据会议的结论,过了不久,总参谋部便采取了进一步提高边境军区部队战斗准备、提高参谋业务水平的措施,各军区掀起了进行大规模战役战术演习的新高潮,制订了边境掩护计划,进一步加强了部队的组织性。几十年后,叶廖缅科元帅在谈到这次会议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这次会议,在战略、战术、作战科学、各兵种进攻及防御方面,对提高红军高级指挥人员的训练水平,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虽然结束了,但会议的内容及活动仍在继续,好戏还在后头。第二部分 第七章?从军区司令到总参谋长(5)会议结束后,计划第二天进行一次大型演习。但就在当天晚上,参加会议的各军区司令员突然被斯大林召到克里姆林宫。斯大林态度很冷淡,见到将领们只是略微点头算是打了招呼。让大家在桌子四周坐下后,斯大林批评铁木辛哥没有征求他对于国防人民委员闭幕词的意见,就让会议闭了幕。接着,又详细询问了演习开始的时间,谁充当"红"方,谁充当"蓝方"。铁木辛哥十分拘谨地说:"朱可夫大将充当'蓝方'(西方),帕夫洛夫上将充当'红方'(东方)。"斯大林连连点头,并要求各司令员都不能走,等演习完后再说。1月12日,演习开始。演习总指挥是铁木辛哥和麦列茨科夫。作为战略情况基础而假设的事件是苏联遭到德国进攻时西部边界可能发生的情况。"蓝"方(德军)假设是进攻的一方,由刚在会上宣读《现代进攻战役的特点》的朱可夫和波罗的海沿岸军区司令员库兹涅佐夫上将领导。"红"方(红军)假设是防御一方,由帕夫洛夫和克里莫夫斯基领导。双方兵力:"蓝"方60多个师,"红"方50多个师。双方地面行动均有强大空军的支援。演习的方向选在包括东普鲁士至波列西耶一线。总参谋部为朱可夫、帕夫洛夫等人指挥演习准备了全部材料,这些材料是苏联国家安全部费尽心机搞到的德军近期在欧洲活动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在演习中,双方都用了很大的心思用进攻部队来深深攻入敌阵,以击败大量的敌方部队。演习中充满了戏剧性的情节,这些情节与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军进攻后所发生的一些情况在很多方面很相像。在演习过程中还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明显的是,双方都没有给第二梯队和预备队留下足够的兵力,主要进攻方向的兵力优势,是以削弱方面军较不活跃地段的兵力达到的。演习结束后,铁木辛哥命令"红""蓝"双方司令进行局部讲评。讲评结束后,斯大林出人意料地亲自打来电话,建议在克里姆林宫再进行一次讲评。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苏联政府领导人都参加,军方参加的有正副国防人民委员、总参谋长、各兵种司令员和各军区司令员。会议的气氛很严肃。朱可夫等军方领导人对这次演习的重要性是清楚的,但没有想到会重要到如此的程度。会议首先是由总参谋长麦列茨科夫做报告。他心情比较紧张,加上斯大林突然改变了讲评的时间和地点,他的报告很不联贯,显得支离破碎,他做的一些结论和建议都脱离了实际情况,引起了斯大林等人的批评。麦列茨科夫说:"在制定野战规程时,我们根据的事实是,我们的师比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师要强得多,在遭遇战中一定能打败德国师。在防御中我们一个师能打退敌人两到三个师的进攻。在进攻战中我们一个半师就能攻破敌人一个师的防御。"随后,他还举例说,在这次演习中"红"方60到65个师成功地打破了"蓝"方55个师的防御。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斯大林皱着眉头问道:"兵力上的优势这样小,怎么能做到这一点?"麦列茨科夫解释说,"红"方部队的指挥员可以从整个战线的非主要地段抽调兵力,使他能形成局部的兵力上的优势。斯大林十分不满意地反驳道:"在我们这个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的时代,'局部'的优势是不能保证进攻一方的胜利的;处于防御地位的敌人也有同样的机动手段,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调集部队,加强受威胁的地段,这样就可以把攻击一方的'局部'优势抵消掉。"斯大林还带着讥讽的口吻问麦列茨科夫:"这次谁打胜了?是不是又是'红军'?"麦列茨科夫满脸通红,一时拿不定主意是该肯定还是否定,他吱吱唔唔说,这样的演习是没有明确的胜负的,裁判员只是判断双方哪些行动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斯大林打断他的话,转过脸问:"谁还想谈谈?"随后,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帕夫洛夫、朱可夫等都做了发言。朱可夫在谈到白俄罗斯的筑垒地域时,引起了争论,他不得不中止发言,坐了下来。最令斯大林恼火的是副国防人民委员库利克的发言。这位军方负责人居然认为"组建坦克和机械化军团,目前还不宜开始",建议把步兵师编制人数增加到16000~18000人,要求炮兵用马匹牵引。库利克的发言使军方很难堪。铁木辛哥忍不住插了一句:"部队的领导干部都懂得部队尽快机械化的必要性,而只有库利克对这些问题还弄不清楚。"斯大林尖锐地批评了库利克,他指出:"战争的胜利将属于握有更多的坦克和部队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一方。"他还批评铁木辛哥说:"在对摩托化和机械化存在这样混乱的观点时,你就不可能实现摩托化和机械化。现代的战争是摩托化的战争:陆上、空中、水上、水下都如此。"朱可夫听了深有感触。他一直坚持建立强大的机械化军团,但一直未被采纳。1939年11月21日,斯大林做出了解散坦克军的决定,现在斯大林终于对机械化军团有了重新的认识,使朱可夫颇感欣慰。在报告结束时,斯大林做了一个简短的讲话。他很动感情地说:"在宣传规程上或许应该写上,我们的师在和敌人遭遇时可以击败一师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进攻中我们一个半师就能突破他们一个整师的防御阵地,但对在座的人和将来方面军和集团军的指挥员必须讲现实的能力。"第二部分 第七章?从军区司令到总参谋长(6)会议结束时,与会者的心情都很复杂,既为红军进一步机械化的前景感到高兴,也为总参谋部蹩脚的报告感到丢脸,还有的则为自己的前途惴惴不安。这次会议,也坚定了斯大林更换军方领导人的决心。斯大林很清楚,在国家如此危急的时刻,已没有更多的时间让他考虑了。会议结束的当天晚上,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军队高级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重要任免。第二天上午,斯大林召见朱可夫。他叼着大烟斗,神情十分严峻。他说:"政治局决定解除麦列茨科夫总参谋长的职务,任命你接替他。"朱可夫愣住了,这个决定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沉默了一会儿,朱可夫说:"我从没有在司令部工作过,我始终在部队里。总参谋长我干不了。""政治局决定任命你,你应该服从。"斯大林严肃而期待地说,他把重音放在"决定"两个字上。朱可夫从斯大林的语气中意识到,这是最高统帅已决定的事,任何反对都是无济于事的。他立即表示,感谢最高统帅对他的信任,然后又强调说:"如果发现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总参谋长时,我将请求再回部队。"斯大林终于满意地点点头:"我们谈妥了,明天中央颁布命令。"告别斯大林后,朱可夫赶到铁木辛哥的办公室。铁木辛哥把一份命令递给朱可夫,微笑着说:"我听说了,你拒绝担任总参谋长的职务。刚才斯大林同志给我打电话了。现在你回军区去,然后尽快到莫斯科来。基尔波诺斯上将受命接替你当军区司令员,但你不必等他,暂时让军区参谋长普尔卡耶夫代理司令员职务。"朱可夫看到命令上除他和基尔波诺斯上将任职外,还有波波夫中将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科涅夫中将负责北高加索军区,麦列茨科夫调到军训部工作。朱可夫虽然与他的继任者基尔波诺斯没有在一起工作过,但还是比较了解的。基尔波诺斯是一位很有经验的合成兵种指挥员,曾担任喀山步兵学校校长。1940年6月,被任命为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他的优点是,军事理论扎实、生活经验丰富、勤奋而又机智,弱点是缺乏领导像基辅特别军区这样大的军区的知识和经验。不过,朱可夫对基辅军区由基尔波诺斯领导很高兴、很放心,他认为,基尔波诺斯会成为一流的司令员。当天晚上,朱可夫动身去基辅。一路上他心情很沉重。他是一个重感情的人,离开他所喜爱的乌克兰和古老美丽的基辅,离开他的忠诚的部属们,在感情上一下子难以接受。朱可夫本想在基辅多呆几天,然而,铁木辛哥一天打三个电话催他,于是,朱可夫匆忙赶赴莫斯科。1月31日,朱可夫正式出任苏军总参谋长。苏军总参谋部执行着繁重的作战、组织和动员工作,是国防人民委员的主要工作机关,战时它成为统帅部的机关。这里聚集着军中一批精英。朱可夫到任时,担任第一副总参谋长的是苏联举国闻名的瓦杜丁中将,他是一个工作非常勤奋、很有战略头脑的指挥员。负责组织编制的副总参谋长是索科洛夫斯基中将,是一位有很高天赋和很大潜力的将才。在那里工作的还有著名的华西列夫斯基少将,这是位帅才,后来担任了总参谋长,在二战中,与朱可夫珠联璧合,导演了许多声势巨大的战役。另外还有马兰金少将等一批有才干的、果断的军官。在这些得力助手的帮助下,朱可夫一到位立即投入工作。整个2月份,他集中精力仔细研究了与总参谋部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档案资料。经过研究,朱可夫高度紧张了。他发现,红军军训部和各军兵种司令部在最近两年中出版发行了几十种重要的条令和规范,远没有全部在部队中得到贯彻。也就是说,军事实践落后于军事理论。此外,大量德军集结在东普鲁士、波兰和巴尔干,但西部各军区却缺乏足够的战斗准备。在全军的防御方面,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朱可夫与瓦杜丁一起立即将此情况向铁木辛哥汇报。铁木辛哥十分平静地说,所有这些情况领导们都很清楚,但目前国家无法给更多的东西。最后,铁木辛哥还是把朱可夫的意见转达给了斯大林,斯大林答应给朱可夫十分钟的汇报时间。汇报是在斯大林进晚餐时进行的。朱可夫汇报时,强烈要求鉴于当前复杂的军事和政治形势,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克服西部边境防御和军队中存在的缺点。在一旁的外长莫洛托夫疑惑地插:"怎么,你认为我们要同德国人打仗吗?"斯大林打断谈话,招呼大家吃饭,有说有笑,喝着格鲁吉亚淡酒。最后,斯大林说,应当认真研究一下那些最急迫的问题,提交政府作出决定。但是应当依据现实的可能性,而不要去空想那些我们的物质条件暂时还不允许的东西。1941年2月15日至20日,苏共召开了第18次代表大会。朱可夫参加了会议,并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会议通过了苏联和平时期最后一个国民经济计划,要求国防工业在1941年有很大发展。这时,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对苏军进行改革的要求也更加紧迫。在斯大林、铁木辛哥的直接领导下,朱可夫加速推进军队的改革,改组机构,淘汰不称职的军官,反对军事上的官僚主义。第二部分 第七章?从军区司令到总参谋长(7)2月23日,为纪念红军建军23周年,朱可夫在《真理报》头版发表署名文章。文章认为,人员、武器、军事思想,这是一支军队的三个主要组成因素。红军正在迅速掌握这些组成因素。朱可夫专门提到了他所指挥的哈勒欣河战役,他认为红军在那里"经受了严峻的长期的考验"。引人注意的是,朱可夫一反总参谋长在建军节一味赞美的常态,专门点到了苏军中的缺点,不过用词十分委婉。他说:"但是如果我们让胜利的光辉照得我们看不到战士训练工作中暴露出来的缺点,我们就不是布尔什维克了。这些缺点是我们训练方法中贯穿的墨守成规的作风造成的。这些缺点在战斗初期就表现出来,自然对战斗产生了消极影响。"朱可夫还在军队报刊发表文章专门论述1940年8月恢复了的"单一首长制"。他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指挥员的权限和威信,进一步加强纪律性。他认为,要正确贯彻"单一首长制",必须重视建立官兵的良好关系,做到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他忧心忡忡地说:"帝国主义战争正在我们周围进行。在重建我们军事训练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不容怀疑的成绩。我们是在战争迫近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我们提高了部队的战术技能;但是如果我们骄傲自满那就大错特错了。"与此同时,国家机关和工业部门也在进行重大的改革。国防工业人民委员部划分为四个新的人民委员部,即,航空工业、造船工业、弹药、军械人民委员部;机器制造人民委员部分为重型机器制造、中型机器制造和通用机器制造人民委员部。新的机构消除了重叠和过分集中的现象,变得更加灵活。根据需要,还增设了同巩固国防有直接关系的新的人民委员部,改组了苏联人民委员会所属的经济委员会。总之,庞大的国家机器已全部围绕着备战运行。中央军事机关和地方军事领导机构也进行了改组。在国防人民委员部,重大问题都交由红军总军事委员会讨论。总军事委员会主席由国防人民委员担任,委员由副国防人民委员和一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组成。特别重大的问题要报请斯大林和苏共中央政治局其他成员决定。根据新的形势,还决定在各自治共和国、各州和各边区设立军事人民委员部。1941年3月8日,苏共中央和苏维埃政府做出决定,对国防人民委员部的职责分工作了更明确的规定。具体是,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通过总参谋部(朱可夫)、副国防人民委员(布琼尼等)和各总部,实施对苏联红军的领导。铁木辛哥还直接领导装甲兵司令部、办公厅、财务部、干部部和制造发明局。朱可夫被任命为副国防人民委员,不仅负责总参谋部,还负责领导通信部、油料部、防空总部、总参军事学院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另外,朱可夫、布琼尼还被授予可以直接和政府联系有关国防设施问题的特殊职权,这在7名副国防人民委员中是仅有的两位。铁木辛哥和朱可夫尽了最大的努力以推动苏军的改革,他们边研究边干,取得了一些效果,有了一套较成熟的思路。第二部分 第八章?大战前夜(1)在苏联利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加紧备战的时候,希特勒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对苏联实施进攻。早在1939年8月,希特勒在苏德条约签署3个月后竟声称:"……我们与俄国是签有条约,但它只能在有价值时才予以遵守。"言下之意就是,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德国就准备把苏德条约变成一纸空文。1940年6月26日,苏联对罗马尼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罗马尼亚立即归还在1918年抢去的比萨拉比亚省,并限定24小时内做出答复。罗马尼亚被迫答应。这对希特勒比"打一个耳光"还要糟糕,因为从此苏联逼近罗马尼亚油田,而希特勒本来是把罗马尼亚的油田看作自己油料供应来源的,他对苏联的做法愈来愈感到不安。7月22日,希特勒在贝格霍夫召开的秘密会议上声称:"俄国问题将以进攻解决,对面临的战役计划应予深思熟虑。"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德国最高领导层不仅作出了向苏联发动进攻的决策,而且制定了主要战略目标。希特勒认为,英国把希望寄托在俄国和美国身上。如果俄国方面的希望破灭,美国方面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因为摧毁了俄国会大大加强其在远东的力量。他断定,英国之所以如此顽固,坚决地继续作战,是由于断定苏联最终必将参战。希特勒说:"在英国出现了一件怪事!英国人本来已经完全倒下,现在又站起来了。我们截获了他们的对话。俄国对西欧事态的迅速发展感到不快和不安。"俄国只需向英国暗示一下它不愿德国过于强大,英国就会像一个快淹死的人又重新获得希望,6个月到8个月之内形势就会完全改变。但是如果俄国被摧毁,英国的最后一点希望也就会破灭。那时德国就会成为欧洲和巴尔干的主人。决定是,基于这些考虑,俄国必须清除的时间是1941年春天。俄国摧毁得越快越好。"德军陆军总司令认为,要击溃50~70个富有战斗力的苏军师,至少需要100个师的兵力。他将进攻苏联的具体战役计划的制定任务交给了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而哈尔德又把这项工作交给了第18集团军参谋长马克斯少将,该集团军驻扎在苏联边界附近。希特勒最初曾设想对苏战争在1940年秋就可开始,而且德军中许多将军都赞同这一设想。但时隔不久,希特勒决定放弃该计划。这并不是因为他确有"爱好和平"的诚意,或"不想破坏"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是他认为,德军尚未作好对苏战争准备。当时在苏联边界上的德军还不能完成展开任务,在波兰的铁路等交通线及桥梁无法使重型坦克通过,通信联系也未安装就绪,且缺乏一定数量的飞机场。另外,秋冬季节已经逼近,希特勒不想重蹈拿破仑的覆辙。他认为,拿破仑对俄罗斯的远征是由严寒招致失败的。1940年8月1日,即贝格霍夫会议后几天,马克斯少将便向哈尔德呈报了对苏作战的第一份的确切方案。"闪电战"思想是这一方案的基础。马克斯建议组建两个突击集团,其任务是猛烈推进顿河-高尔基城-阿尔汉格尔斯克一线,尔后攻占乌拉尔。战争的重点是攻占莫斯科,因为"这将导致苏联停止抵抗"。计划预计击溃苏联需耗时9~17周。在此计划的基础上,德军总参谋部又进行了修订和改正。8月底,德国对苏战争计划的基本方案已制定完毕,取名为"巴巴罗萨"计划。"巴巴罗萨"是德语Barbarossa的译音,意为"蓄有红胡子的人",这是德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选此绰号为对苏作战计划名称,其用意就是使对苏战争带有"圣战"色彩,进一步有效地"消灭俄罗斯的有生力量"。1940年12月5日,"巴巴罗萨"计划送到希特勒的案头。12月18日,希特勒签署"第21号指令——巴巴罗萨计划",批准了德国对苏战争的最终计划。该计划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其总目标的概述,第二部分列出了德国在反苏战争中的盟邦,第三部分是有关在陆地、海洋和空中实施军事战役的计划。指令一开头就指明:"德国武装部队必须在英国战役结束之前就准备好以快攻战击溃苏俄。"计划规定的当前和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在出其不意的战役中通过坦克的高速奔袭突破",把红军主力消灭于西部边界地区。指令说:"陆军必须为此运用所有部队,留下若干部队用以防止被占国家遭受突然袭击。海军仍应集中主力攻打英国!一旦时机来临,我将在预定开战前8星期下命令集中部队攻打苏俄。需要较多时间准备的工作,如果尚未着手,必须立即开始,而且务必在1941年5月15日前准备就绪。(这个日期据认为是气候条件所许可的最早日期。)务必极端小心,以防进攻意图为对方识破。"必须大胆作战,坦克分四路深入,以消灭俄国西部的大量俄国陆军;必须防止枕戈以待的敌方部队退入俄国的辽阔地区。"指令中"一旦时机来临"这句话听上去好像含糊其词,但实际上希特勒确实已经打定主意。限定这一时间条件的含意,指令中做了这样的解释:"今后高级司令官根据这一指示发布的命令,都必须饰以此类措词,万一俄国改变对我们的态度,这种命令就可看作预防措施。"实际上,这是希特勒惯用的欺骗手法。希特勒认为,像"巴巴罗萨"方案这种风险性很大的作战计划,必须用一个精心策划的欺骗方案伪装起来,因为对敌人、对自己的人民都需要欺骗。希特勒的部属当中,有不少都担心入侵俄国要带来种种风险,特别是因为这意味着两线作战,因此,希特勒认为装出一种留待最后决定的样子才是上策。第二部分 第八章?大战前夜(2)"巴巴罗萨"计划的理论基础是"总体战"和"闪电战",体现了德军的主要军事学说。这一被法西斯德国誉为德国军事艺术"最高成就"的计划,是德军在准备对外扩张的年代里,在对丹麦、挪威、比利时、荷兰、法国和英国战争中积累起来的。"巴巴罗萨"计划处于极为严格的保密之下,因此当时只复制了9份文本。其中1号、2号、3号文本分别呈报陆、海、空三军司令部,其它6份由德军最高统帅部存档。对如此机密的"巴巴罗萨"计划及其制定过程,斯大林及苏联最高领导层是不清楚的,但他们已清醒地认识到同强大的德国作战已不可避免,而且战争愈来愈迫近。据苏军情报部门统计,从1939年10月到1941年6月,德国侦察机飞越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达500多次。对敌机的意图,苏军统帅部是十分清楚的,但为了避免同德国正面发生冲突,命令边防部队禁止向入侵飞机射击。与此同时,苏军也在紧张地制订、修改作战计划和动员计划,一直到大战爆发,这项工作一直没有间断。计划修订以后立即上报斯大林,批准以后马上下达各军区。计划的具体制定由总参谋部组织实施。在朱可夫任总参谋长之前,主要是由沙波什尼科夫、麦列茨科夫和瓦杜丁负责。但是,苏军作战计划出现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即主要防御方向的选择出现了战略性的偏差。这一错误来源于1940年秋天对原作战计划的修改。当时认为最危险的战略方向是西南方向的乌克兰,而不是西部方向的白俄罗斯。而实际上,德军统帅部在大战爆发时正是在白俄罗斯方向集中使用了最强大的陆军和空军集团。使得苏军慌慌张张把早已集中在乌克兰和后来调往那里的第19集团军全部和第16集团军的许多部队,转移到西部方向,加入西部方面军的编成内在行进间匆忙进入战斗。1941年春天,苏军统帅部对作战计划进行了修订,遗憾的是,并没有完全纠正原计划中的错误。当时,斯大林分析认为,希特勒在对苏战争中首先是力图占领乌克兰和顿河流域,以夺取苏联最重要的经济地区,掠夺乌克兰的粮食、顿涅茨克的煤,然后是高加索的油。斯大林指着作战计划强调说:"没有这些最重要的资源,德国法西斯就不可能进入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希特勒已在巴尔干站稳了脚跟,看来他将准备对西南方面实施主要突击。"尽管朱可夫及一批杰出的苏军将领都在场,但都未能纠正斯大林的错误。因为当时斯大林在苏联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任何人都没有想到去怀疑斯大林的意见和他对形势的分析,以至犯了战略错误,在战争初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斯大林是一位卓越的战略家。他对德军入侵方向的分析是合理的,他之所以出现判断上的错误,是没有想到德军计划发动的是闪电战。闪电战的特点是快,战争能在很短时间内全面结束,因此,德军选主要突破方向根本不考虑哪里有石油及其他资源,而主要考虑哪里兵力薄弱。铁木辛哥和朱可夫也未充分考虑到战争初期的这种新的作战方法。他们认为,像德国和苏联这样的大国之间的战争,可能还像以前那样开始:先在边境交战几天以后双方主力才进入交战。认为德军在集中和展开的时间方面将和苏军一样。而对德国的"闪电突击"及其雄厚的财力、物力准备估计不足。实际上,苏德双方在兵力及其他方面都相差悬殊,德国此时已具备发动"闪电战"的能力。战争前夕,德国已夺取了欧洲几乎所有的经济和战略资源,包括这些被占领国的产量在内,德国钢产量为3180万吨,煤为439000万吨。而苏联钢产量为1830万吨,煤产量为16590万吨。虽然德国的弱点在石油开采方面,但这方面由于从罗马尼亚输入石油,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弥补。从军事基础上看,德国建立了强大的军事经济潜力。为了保证实现侵略计划,希特勒要求全部经济政策从属于战争的利益,下令德国工业全部转入战时经济的轨道,其他一切都退居次要地位。所以,在较短时间内建成300个以上的大军事工厂,军事生产1940年比1939年增加2/3,比1933年增加21倍。1941年德国生产了约11000架飞机,约5200辆坦克和装甲车,30000门各种口径的火炮,约170万枝骑枪、步枪和自动枪。而苏联生产这么多武器至少需要3年时间。从兵力上看,截至1941年6月,德国军队比1940年增加355万人,总数达850万人,即208个师。而苏联连同征召的补充兵员在内,共有约500万人。希特勒认为,发动"闪电战"的物质基础已经具备,进攻苏联的有利时刻来到了,最终下令实施"巴巴罗萨"计划。为了麻痹苏联领导人的神经,达成战争的突然性,德国在紧张准备对苏战争的同时,大肆玩弄外交手腕、军事手腕,力求使苏联相信,德国的战争机器并不针对东方,反对苏联,而是针对西方,反对英国。里宾特洛甫与莫洛托夫1940年10月的柏林会谈,就是这类外交手腕的运用。1940年10月1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向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发出访问柏林的邀请,苏联政府为了进一步摸清德国的真实意图便接受了邀请。11月12日,苏联代表团抵达柏林时,里宾特洛甫率政府其他高级官员前往车站迎接。整个柏林车站响起"国际歌"雄壮的旋律,气氛十分隆重。然而,就在苏联代表团到达的当天,希特勒下达了有关要求德国进一步作好对苏战争准备的绝密级指示,该指示称:"不管这些会谈会有什么结果,以前口头下达的关于一切准备都为了对付东方的指示、指令应当继续执行,待军队的总的战役计划交我审阅和核准后将发出进一步的指示。"11月13日,希特勒、里宾特洛甫分别与莫洛托夫会谈,其内容归结起来有三点:一是德国攻击方向指向西方,反对英国,而不是指向东方,反对苏联。二是击溃英国只是不远将来的问题。三是德国与苏联、意大利、日本一起应关心垮台后的英国遗产的分配。里宾特洛甫更是上呼下唤,利用报刊、电台的宣传,迷惑苏联代表团,企图使其不了解德国侵略的真正方向。第二部分 第八章?大战前夜(3)在军事上,德国进入了大规模的欺骗行动。根据希特勒在1941年2月3日会议上发出的指示,德军最高统帅部凯特尔元帅于2月15日下达了《制造假情报欺骗敌人的命令》。为了隐蔽按照"巴巴罗萨"计划实施的战役准备工作,德军总参谋部情报处和反间谍处,策划并进行了许多散布谣言和假情报的活动。德军大批部队的东移,被说成是"为了隐蔽入侵英国的最后准备工作而采取的有史以来最大的佯动"。为了做得更逼真,德国在细节上下了很大功夫进行伪装。德军大量出版了英国地图,部队也配备了英语翻译。在遥对英吉利海峡、加来海峡的海岸"圈定"若干地区,宣称将作为空降军的驻扎地。在英国对面的海岸上,配置了大量的假火箭。德军中也在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是他们正在进入入侵英国以前的休整,另一种说法是德军将经过苏联进攻印度。为了使世人相信登陆英国之说,德军还郑重其事地制定了暗号为"鲨鱼"和"鱼叉"的登陆作战计划。与此同时,加强了对英国的宣传攻势,中止了往常那种对苏联的攻击。希特勒玩弄的这些手腕并没有蒙骗住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从各种渠道得到的大量情报中认识到,至少从1940年夏秋开始,希特勒的侵略矛头不是对准不列颠群岛,而是对准苏联。然而,德国的欺骗手法也并不是丝毫没有效果,它使斯大林对许许多多互相矛盾的意见、消息和事实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尽管斯大林对德国发动对苏战争是有所察觉的,但在判断德军可能发起进攻的时间上发生了错误。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这个错误导致了其它许多错误。苏联1940年作战计划经过修改后于1941年付诸实施,其中规定,一旦遭到军事威胁时必须:——使全部武装力量进入高度战备状态;——立即在全国进入军队动员;——根据动员计划按战时编制扩充军队;——根据边境军区和统帅部计划,将完成动员的军队集中和展开在西部边境地区。上述作战计划和动员计划规定的措施,只有根据政府的特别决定,才能付诸实施。由于斯大林认为德军的进攻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因此,直到1941年6月21日夜间(也就是苏德战争爆发的前夜)才做出了实施作战计划的特别决定。在战前最后几个月里,朱可夫一直处在最高决策层,他对斯大林的决策过程十分了解。他认为,苏联在战前出现的战略判断上的失误,斯大林是有责任的,但不能一味地责怪斯大林。朱可夫分析说,当时的情况十分复杂,从客观上讲,德军的欺骗手法造成了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但从主观上看,斯大林的一切想法和做法都贯穿着一个愿望,就是尽一切可能避免战争,竭尽全力以制止战争,并且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斯大林内心十分清楚,同法西斯德国这样一个强大的富有战斗经验的敌人作战,将给苏联人民带来多么深重的灾难。斯大林当时做了德苏双方的力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苏军战斗力不如德军,特别是大量提升了一批没有作战经验的年轻干部担任军队的高级指挥职务,在一定时间内降低了苏军的战斗力。斯大林已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下令采取重大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根据预测,这些问题1941年底能得到解决并达到要求。苏军的不足使得斯大林对苏德战争的态度是,能避免则避免,实在避免不了则尽量往后拖。要尽一切可能的办法避免德国在1941年秋季以前进攻,到了那时德国要在这一年发动进攻已经太晚了。基于这些想法,斯大林在采取作战和动员计划规定的反侵略准备时,表现得格外谨慎小心。1941年3月,铁木辛哥和朱可夫一起请示斯大林批准征召预备役人员补充步兵师,以便立即根据现代要求加以重新训练。斯大林拒绝了他们的建议,他告诉铁木辛哥和朱可夫说,这样大规模地征召预备役人员入伍,可能成为德国人挑起战争的口实。直到后来,战争迹象越来越明显时,斯大林才批准征集50万士兵和军士调往边境军区补充部队。正当斯大林想方设法避免或拖后战争的时候,西方则不断传来德国要进攻苏联的消息。1941年4月底,英国首相丘吉尔给斯大林写了一封密信。该信说:"我从可靠方面获得确定消息,当德国人断定南斯拉夫已落入他们的掌心以后,即3月20日,便开始将驻在罗马尼亚的5个装甲坦克师中的3个师调往波兰南方。而当他获悉塞尔维亚发生革命时,又取消这一调动。阁下会很容易看出这些事实的意义。"斯大林对此信是不相信的。他认为,英美政府正竭尽全力怂恿德国对苏联作战,认为处于严重军事形势之下的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为了避免本身的覆灭,非常希望德国进攻苏联。斯大林清楚地记得,1939年,英法一面同苏联谈判,一面又在伦敦同德国进入秘密谈判,企图联合起来进攻苏联。这一系列的所作所为和西方国家顽固的反苏*立场,使得斯大林对西方政府提供的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消息深表怀疑。1941年春天,西方国家盛传苏联将对德国进入大规模军事准备的挑拨性消息。德国报刊大肆渲染这类消息,并且抱怨说,这些消息使苏德关系受到损害。第二部分 第八章?大战前夜(4)"你看,"斯大林听到这些消息立即表示,"用德国人吓唬我们,用苏联吓唬德国人,有人就唆使我们互相敌对。"丘吉尔对斯大林的不信任表示了不满和不安,他站在他的立场上评价说,"从1940年9月到1941年7月希特勒发动进攻为止,斯大林确实是一个既感觉迟钝又反应灵活,同时情况掌握很差的巨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斯大林是不惜弯腰的。他在公开场合尽量显示出对德国的友好。1940年4月,他到火车站为日本外交部长松岗洋右送行。在与德国大使握手时,斯大林亲昵地拍着德国大使的肩膀,请他帮助保持德国和苏联的友好关系。在斯大林的指示下,苏联的宣传媒介也统一对德国保持友好的口吻。直到6月14日《真理报》还宣布,关于德打算破坏协议的谣传是毫无根据的。在同一天《消息报》还声明,"谣传所谓苏联正准备和德国打仗完全是谎言和挑拨。"对于迫在眉睫的战争,总参谋长朱可夫是察觉到了的。但是,他并未就希特勒的意图及战争爆发的时间与斯大林进行争论。朱可夫在晚年时回忆说,他应当做较为艰难的努力来说服斯大林,使他明白即将发生的事情。他承认,"也许我没有以有足够说服力的方式向斯大林证明有必要使部队处于戒备状态,对这一事实我是不能推卸责任的。"他又补充说:"可能在这方面我对他也起不了多大影响,我只能劝说,最后的决定,自然还得斯大林来做。"事实上,朱可夫任总参谋长后做了大量的战争准备工作,是功不可没的。1941年4月,朱可夫接到报告,德军已经在沿苏联边境集结。他立即打报告给苏联各个军事部门和部队提出了警告:"3、4两个月德国指挥部一直在紧张地把部队从西线和中部地区调到邻近苏联边境的地区。"尽管碍于当时的形势,朱可夫不便点明德军的行动目的,但潜台词是明显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朱可夫率领总参谋部制定了保卫苏联西部边境的详细计划。计划规定了每个集团军负责的地段和第一梯队每个师负责的防线。除去芬兰边境一段,沿边界都组织了统一的防御体系。具体设置是,每个集团军的步兵师都在靠近边界的地方展开一条线,其任务是打退敌人的进攻。每个集团军的第二梯队包括一个机械化军,其任务是消灭一切突破了边境阵地的敌人。在制定计划时,朱可夫根据计算发现,波罗的海沿岸军区、西部军区、基辅军区和敖德萨军区的现有部队,不足以抵抗德军的突击。他感到压力很大,马上向斯大林报告,要求立即从内地军区紧急动员若干个集团军,并且无论如何应于5月初到达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地区。斯大林十分谨慎,担心会给希特勒以发动战争的借口。经再三考虑,斯大林批准用野营集训的名义往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各增调两个集团军。斯大林再三叮嘱朱可夫,要求其谨慎,并采取战役伪装措施。截至5月底,从内地军区调往西部边境的军队共计有28个步兵师和4个集团军指挥机关。5月中旬,朱可夫总参谋部制定了一个补充作战计划。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计划。计划要求在宣布动员后的几天之内立即向边境军区迅速增援。计划规定,边境地区的部分部队将沿着边防线担任掩护任务。这些部队应顽强抵抗,掩护全国主力的动员和战略集中。主力将沿着离边界若干距离的战线展开,防御纵深约60~95英里。如敌人突破防御阵地,防御部队应由阵地防御转入机动防御,使敌人尽量长久地阻滞在各条战线上。在两道防线之间,可以用设置障碍,炸毁桥梁,以小股部队进行伏击等方式减慢敌前进的速度。按照这个计划,由帕兰加伸展到多瑙河口的1240英里的边防线将由9个掩护集团军防守,由40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师构成第一道防线。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朱可夫在制定作战计划的同时,十分注意后勤保障工作。他协同中央供应部,在用国家储备的燃料、粮食、弹药扩大西部边境军区的应急品储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时,他犯了一个错误。当时他认为,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必须使物资技术器材更加靠近部队,更加靠近使用者。这个看法似乎是比较普遍的。然而事实证明是错误的。当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军很快夺取了苏军边防军区的物资储备库,给苏军供应和组建预备部队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这一时期,朱可夫始终带着紧迫的心情工作。有一天,他的好友巴格拉米扬去看他。他眉头紧皱,答非所问。巴格拉米扬说的话,他都没听进,继续自己的思索。当巴格拉米扬告别时,朱可夫对他说:"我们迫切需要一批不仅在综合武器方面,而且在作战方面有良好训练的部队指挥员。"显然,朱可夫刚才正在为部队指挥员缺乏的问题发愁。朱可夫的政绩是显著的。在苏共中央的领导下和总参谋部出色的组织下,苏军各军兵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不是德国过早发动战争,进步可能会更大。下面有这样一组事实:苏军步兵部队于1941年4月实行战时编制。每师编三个步兵团、两个炮兵团、一个反坦克炮营、一个高炮营、一个工兵营、一个通信营以及其它后勤分队,共14500人。这项工作是朱可夫极力说服斯大林才做到的。到战争前夕,各边境军区的170师当中,有近100师达到满编。第二部分 第八章?大战前夜(5)装甲坦克兵方面。这是朱可夫十分热爱的兵种。1940年,开始恢复组建机械化军和坦克师,当时苏联政府决策组建9个机械化军。1941年2月,朱可夫任总参谋长后,立即提出一个令政府领导人咋舌的组建装甲坦克和摩托化部队的计划,要求组建20个机械化军。斯大林也感到很吃惊,他迟迟不表态,直到3月才勉强同意。然而,要装备齐新建的机械化军,共需32000辆坦克。一年之内要生产这么多坦克,就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讲,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因此,当战争开始时,苏军装备起来的机械化军还不到计划的一半,然而,正是这些机械化军,在抗击敌人最初的突击中起了巨大作用。空军方面。1940年以后,苏联空军有了很大的发展,共有雅克-1、米格-3和拉格-3歼击机,伊尔-2强击机,佩-2俯冲轰炸机等约20种型号的飞机。1940年底,铁木辛哥和总参向苏共中央呈交了《关于改编红军空军的决定》,要求组建新的部队(106个团),扩大和巩固空军学校,用新式飞机改装作战兵团。苏共中央很快批准了这一决定。1941年4月10日,在朱可夫等人的提议下,苏共中央通过了改组空军后勤系统的决定。决定按地区原则建立空军后勤,取消空军部队和兵团中的后勤机构,建立空军基地区和机场勤务营。这是又一个巩固空军的重大步骤。1941年4月,苏军着手组建了5个空降军,到6月1日,人员全部配齐。尽管这些措施在战争爆发时尚未完成,(如计划组建106团,只组建了19个团,5个空降兵军未来得及训练,部分只能当步兵用。)但为战争期间苏军空军的壮大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然而,由于工作中碰到无数的挫折和持续高度紧张,朱可夫在这一段时间显得急躁而缺乏耐心。因此,一些高级将领对朱可夫有些意见,其中意见最大的要数海军人民委员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他说:"从朱可夫任总参谋长以来,我们和总参谋部的关系不能说好。我和总参谋部的联系特别重要,这也因为斯大林在处理军事问题时是很依靠这个机构的。这就是说总参谋部也接受他有关海军的指示。朱可夫当总参谋长后,我找过他几次都没成功,他态度相当高傲,根本不想讨论海军的问题。"其实,在朱可夫当军区司令时,两人关系不错,朱可夫当总参谋长后,两人才开始发生矛盾。库兹涅佐夫对海军将领们讲:"朱可夫在性格上是不适合在总参谋部工作的,这一点要早一些显露出来就好了。"有趣的是,面对库兹涅佐夫的批评,朱可夫反而耐住了性子,不动声色。他私下对好朋友说:"争论这些没有任何意义,实际上,斯大林讨论海军问题时,无论是铁木辛哥还是我,根本就未被邀请参加。"朱可夫就是这样,我行我素,除了作战的问题外,不愿向同事们做更多的解释。他认为,那是浪费时间。进入6月后,形势一触即发。苏军一些高级将领已敏感地察觉到即将爆发的战争。6月11日,驻扎在塔什干的卡扎可夫将军被召到莫斯科。一路上他看到川流不息的军车都往西北开。他到了总参谋部后,发现那里的气氛十分紧张。他得知,这一时期铁木辛哥和朱可夫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常常通宵达旦地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华西列夫斯基将军告诉他,德国部队已经沿着苏联边境集结。卡扎可夫直截了当地问道:"和法西斯德国的战争什么时候开始?"华西列夫斯基回答说:"如果不在15到20天内开始就是幸事。"令人遗憾的是,在这危急的关头,斯大林仍然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1941年5月5日,斯大林在红军学院毕业招待会上,向该院学员发表了演讲。他提醒学员们说,局势很严重,不能排除德国在不久的将来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他告诉学员们,红军还不够强大,正在紧张的训练之中,苏联政府正设法通过外交和其他办法把德国人拖到秋季,冬天的到来会把德军的进攻推迟到1942年。如果苏联的策略能够成功,尽管同德国的战争仍不可避免,但这就会赢得几个月的宝贵时间。斯大林还警告说:"从现在起到8月份是最危险的一段时间。"然而,斯大林在内心深处对战争近期爆发是持怀疑态度的。6月上旬的一天,他悄悄地把朱可夫叫到克里姆林宫,对朱可夫说:"有个人给我们送来一份关于希特勒政府意图的非常重要的情报,但是我们怀疑……。"6月13日,铁木辛哥当着朱可夫的面给斯大林打电话,要求批准下令边境军区部队进行战斗准备,并根据掩护计划展开第一梯队。斯大林回答说:"让我们再考虑一下。"第二天,朱可夫又到克里姆林宫,当面向他报告各军区的不安心情,请求必须使部队进入一级战略状态。斯大林着急了,他放大嗓门说:"你们要进行全国动员,立即把部队调到西部边境吗?这就是战争!你们懂不懂?"停了一会儿,斯大林平静下来了,问道:"我们在波罗的海沿岸军区、西部军区、基辅军区和敖德萨军区部署了多少个师?"朱可夫不加思索地回答:截至6月1日,西部边境4个军区共有149个师零1个独立旅。斯大林说:"你看,难道还少吗?根据我们的情报,德国人还没有这么多的部队。"但当朱可夫解释,根据情报德军都是15000人左右的整编师,苏军只是8000人的简编师时,斯大林又摇头说:"不能完全相信侦察。"第二部分 第八章?大战前夜(6)朱可夫十分理解斯大林矛盾的处境。他认为,处于斯大林的位置,要对战争做出明确的判断是极其困难的。一方面,从得到的情报中往往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以帮助斯大林准确可靠地判断情况。直到5月底,苏军情报部长戈里科夫送来的情报分析报告中还认为,德军发动对苏战争最可能的时间,是在战胜英国以后。至于苏情报部门经过千辛万苦得到的关于1941年春对苏战争不可避免的文件,戈里科夫向斯大林报告说,那些东西必须看作是英国甚至可能是德国情报机关散布的假情报。另一方面,德军的确下了很大功夫隐藏这次行动。德军统帅部是在最后时刻而且是在边境线上实施集中的,它的坦克部队配置在很远的地方,直到6月21日夜间才进入出发地域。同时,斯大林所处的地位也使他很难下定决心。斯大林是苏联整个国家的元首,他很清楚他的决定对整个国家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如果轻举妄动,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十分慎重。在斯大林的这种矛盾心理的影响下,苏联报刊和广播的宣传基调使苏联人民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1941年4月至6月,报刊和广播一面发表大量消息提到苏联已采取预防措施,表明苏联已察觉到了德国的调动。另一方面,又宣传德国恪守条约,并指责英美企图在苏德两国之间挑拨离间。6月13日,塔斯社以斯大林特有的口吻评论说:"派遣德军进入德国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应被看作是出于同苏联根本无关的动机。"斯大林的苦心并没能"感动"希特勒,也未能阻止德国的进攻。6月7日,驻苏联的德国大使向希特勒报告说:"所有的观察都表明,包办俄国外交政策的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竭尽全力避免与德发生冲突。"希特勒听了很高兴,更坚定了发动战争的决心,他认为他的欺骗方案终于在俄国取得了预期的结果。在战争爆发前的最后几天,朱可夫心情十分沉重。他每天在克里姆林宫附近的亚历山大罗夫斯克花园里散一会儿步。看着花园里一群群无拘无束地嬉闹着的孩子们,朱可夫深深地感到自己对孩子的未来、对整个祖国肩负着多么重大的责任啊!战争终于敲响了苏联的大门!6月21日晚上,朱可夫接到基辅军区参谋长普尔卡耶夫中将的电话,报告有一名德军的司务长向我军投诚,据这位司务长说,德军正在进入出发地域,将在22日晨发动进攻。朱可夫立即向斯大林和铁木辛哥作了报告。随后,朱可夫奉命带上给部队的命令草稿,同铁木辛哥和瓦杜丁一起赶赴克里姆林宫。在路上,他们三人商定,无论如何也要做出使部队进入战斗准备的决定,否则,一旦真的发生战争,无法向全国人民交代。斯大林带着十分忧虑的表情接见了他们。他不放心地问:"这个投诚者不会是德国将军为了挑起冲突派来的吧?"铁木辛哥和朱可夫都表示否认这种可能。这时,苏共政治局全体委员都应召匆忙赶到了斯大林的办公室。斯大林环顾一周问道:"我们该怎么办呢?"没有人回答,铁木辛哥忍不住说:"应该立即命令边境军区所有部队进入一级战斗准备。"朱可夫立即站起来把命令草稿读了一遍。斯大林听后表示:"现在下这样的命令还太早,也许问题还可以和平解决。命令要简短,指出袭击可能从德军的挑衅开始。告诉部队,不要受任何挑衅的影响,以免问题复杂化。"斯大林又亲自把命令草稿看了一遍,然后请铁木辛哥和朱可夫签发。命令内容如下:"11941年6月22日到23日德军可能在列宁格勒军区、基辅特别军区、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敖德萨军区正面实施突然袭击。袭击可能从挑衅行动开始。2我军的任务是:不受任何挑衅行动的影响,以免使问题复杂化。与此同时,列宁格勒、波罗的海沿岸、基辅、敖德萨各军区进入一级战备,以防德军或其盟军的突然袭击。3兹命令:(1)1941年6月21日夜间,隐蔽占领国境筑垒地域各发射点;(2)1941年6月22日拂晓前,将全部飞机、包括陆军航空兵的飞机,分散到各野战机场,并加以周密伪装。(3)所有部队进入战斗装备。军队应分散、伪装。(4)防空部队不等补充兵员到达,立即进入战斗准备。城市和目标地区应采取灯火管制的一切措施。(5)在没有特别命令的情况下,不得采取任何其他措施。"〖HT〗瓦杜丁立即带上这份命令回总参谋部,马上向各军区转发。到6月22日零时30分命令下达完毕。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2
正序
倒序
朱可夫
朱可夫-2
朱可夫-3
朱可夫-4
朱可夫-5
朱可夫-6
朱可夫-7
朱可夫-8
朱可夫-9
朱可夫-10
朱可夫-11
朱可夫-12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朱可夫
朱可夫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